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音乐教研集锦9篇

时间:2023-06-26 16:16:04

高中音乐教研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社会急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我国的素质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重心仍然集中在学业教育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各大高校在教育方面不仅应该重视学业教育,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的教育。而在这其中,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更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在这个大前提下,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在教育方法上应当有所改进,同时还需要注入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教育风格。目前,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该体系主要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的感受,提倡原本的创造性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音乐教育行业中广受好评[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前联邦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就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情况来看,我国的音乐教育长期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其主要以老师教学生唱歌和老师独自为学生讲解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为主体,而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而带来的改变,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在这其中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国的音乐教育需要在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后,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行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将会带来更深远的意义,也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2]。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

从音乐产生本源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音乐是可以带动人的性情,并且回归人类本性的。音乐中一般会寄托人们的情感和思想需求,人们通常喜欢将自己所想所见托付在音乐的绚丽中,而这就形成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从奥尔夫音乐的教育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与我国传统对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所不同。我国的传统教育方法主要是教学生歌唱和学习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而这一点与奥尔夫音乐的理念有很大不同。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奥尔夫认为:音乐作为表达情绪和思想的一种途径,通过音乐,采用语言、乐器、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表达,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和本性[3]。

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教学方法

运用奥尔夫音乐体系进行教学,能够督促学生更快掌握一些复杂的音乐知识。我国高校中的音乐教学,既不能像青少年一样慢慢学习,又不能像专业的音乐学生那样系统学习,而且,这类学生由于自身的天赋和学习状态也决定了其速成的要求[4]。

在教学应用中,高校音?方逃?的初期,首先,建议老师可以根据音乐的不同节奏来编排节奏游戏,学生可以通过活动(拍手、拍腿、跺脚等)来培养身体的节奏感,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节奏和音乐的把控。同时,还可以迅速拉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不再有负担和约束,这样的课堂效率相对更加有效[5]。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在“学生之家”组织一些不同类型的表演,并加入一些不同的音乐元素。在这一步的基础上,最好能够再加入音乐演奏的环节,在这个环节,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所熟知的乐器进行演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好,还能让他们体会到音乐中的乐理、曲式以及风格,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旦学生进入到角色以后,其表演欲和创作欲就会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对后续的教学也就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教学应用中创新的思考

1.注重培养创造力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来指导学生尝试进行即兴的创作和表演。“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能够进入学习状态,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问题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即兴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作,寻找多种可能性,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肢体的协调性、声音、舞蹈动作、乐器演奏等去进行即兴表演,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创造出自己的记谱法。正如奥尔夫所说的,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自己积极地加入到音乐学习中,积极参与音乐的创造才是最重要的。当学生完全靠自己即兴的想法来诠释音乐时,就像音乐大师创作作品一样有意义和价值,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认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思想赋予音乐,用原本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2.使用民族乐器进行学习

由于国际上各国国情不同,所以我国高校教育在引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时,应该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我国的本土文化出发,弘扬民族音乐,开拓音乐教育的广阔性。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民族特色和民间特有的音乐进行教学。这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国的各大高校中的学生和中学生是一样的,接受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程度远远不够。在当代社会中,年轻人接受我国传统的音乐风格比较吃力,因此,要提高全民的素质,就应该加强在高校学生中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本土文化为起点,在音乐活动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宣传。在对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我国民族音乐,还要引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把其他国家的音乐也引入到课堂中。因为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音乐,都代表了该民族的音乐特点,我们应该把各民族文化共通、融合到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

结 论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2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欣赏曲目;选择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与践行,各学校越发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也正因如此,相较于其他学科教育,音乐对于血神品德的培养,效果更加突出。高中学生的个人意识更加明确,对于社会的认知也更加全面,但是由于经历有限,高中生正确观念的树立需要正确的引导,因此在高中音乐教育中,选择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欣赏曲目十分必要。

一、合理选择音乐曲目开展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一)优秀的音乐曲目有助于缓解高中生的学习压力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中可谓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高中时期,学生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繁杂,并且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学习竞争环境当中,如果不能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就有可能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对学习产生焦躁、反感的心理。然而,音乐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放松身心压力的方式,不同风格的音乐往往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放松体验和心灵感受,从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选择合理的音乐曲目至关重要。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互联网络以及各种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毫无疑问的为学生的音乐欣赏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选择的空间。然而目前,由于高中音乐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多学生对音乐课程中的音乐曲目并不感兴趣。然而,面对不同种类型的音乐曲目,高中生尚不具备良好的辨别能力分辨其中存在的思想价值观念正确与否,这可能不仅不能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反而加重学生的焦躁和不安的心理,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品质的培养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高中音乐课程中,只有合理的选择音乐曲目,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参与度,利用音乐中所蕴含的优秀精神品质感染学生,鞭策学生,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秀的音乐熏陶、教育的环境,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高中音乐教育合理选择音乐欣赏曲目的建议

高中音乐欣赏曲目的合理选择,是高中音乐教育的要点,对整体课堂效率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合理的选择音乐欣赏曲目却不仅仅是说一说那么简单,想要将这种音乐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行动,就必须遵从相应的原则,讲究音乐教学策略,以此实现高中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要点。

(一)音乐欣赏曲目必须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

素质教育理念带动了各级教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制的全面改革,作为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课程在课程安排、教学重点等方面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度,在这种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与传统的音乐教学相比也出现了显著的差别,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满足音乐欣赏的要求,高中音乐教师所进行的音乐欣赏教学,必须要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其中。为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分析和了解《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鉴赏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对音乐欣赏框架进行合理调整和安排。比如,笔者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通常会将各种音乐欣赏曲目统一起来,根据其表达含义、音乐风格等音乐欣赏曲目划分为不同类型,这种音乐曲目编排方法条理清晰明确,方便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的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音乐欣赏的过程。

(二)利用音乐曲目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高中生对于艺术文化有着较为敏感的感受能力和较为清晰的个人追求目标。为了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音乐欣赏曲目的艺术特性。

教师可以在正式的课程开展之前选择一些辅的音乐曲目进行简单的播放和介绍,让学生独立的去感悟曲目中所蕴含的艺术气息和特性,在正式播放学习曲目时,学生可以更加直接的感受到不同音乐曲目在主体、环境、音乐风格等多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学生更好的把握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的音乐素养与音乐鉴赏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曲目的艺术性特点,了解并抓住音乐欣赏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以及音乐作品的表达特点。教师需要根据音乐欣赏教育的整体环境、欣赏教育的最终目的等对音乐曲目进行适当的编排和调节,使音乐情感与外界的环境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音乐欣赏曲目的合理选择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音乐内容的熏陶,当学生真正的了解到优秀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之后,就会更加主动、积极的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创作细节、情感、诞生背景等内容。长此以往,高中音乐欣赏课程的课堂效果将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将会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样一来,音乐欣赏课程的课堂效率将会发生质的飞跃。

另外,音乐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明显受到时展的影响,尤其在中外文化不断碰撞交流的今天,教师一定要丰富音乐曲目的风格和形式,实现音乐欣赏课程曲目的多元化,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做到与时俱进。此外,教师一定要准确的分析和把握音乐曲目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思想内涵等内容,确保曲目选择的合理性,完成对学生思想引导以及品格培养的音乐欣赏教育目标。

(三)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情感特点

高中生注重以自我为中心,渴望创新和突破,其情感和思想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因此这个阶段内,音乐教师在筛选音乐欣赏曲目的过程中,不妨打破现有音乐教材的局限性,所选择教材之外的,更加符合学生欣赏品味的音乐欣赏曲目。

这种创新性的选择不仅能够体现教师在音乐表现手段、体裁、结构、风格等多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份更加充分表达自我思想、情感的一种机会。只有充满心意、创新、灵动的音乐曲目才能够得到学生们在精神上的的认可与共鸣,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既可以实现一种精神上的陶冶,也可以产生一种自我认同,从而与老师进行更加主动的思想交流,畅谈他们在音乐中的所听所想,充分说明与发挥他们在音乐欣赏中所获得的情感感受以及独特的自我见解。

音乐欣赏具有一定的专业难度,但是大部分高中生未曾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和训练,因此对于部分音乐欣赏曲目的欣赏能力十分有限,因此高中阶段音乐欣赏曲目的选择必须难度适宜、情感得当。既不能让学生觉得过于幼稚滑稽,也不能让学生觉得过于生涩难懂。简单地说,这一阶段的音乐欣赏曲目选择需要分阶分段、循序渐进,首先是注重感官上的欣赏,接下来是感情的欣赏、最后是理智的欣赏。

三、结语:综上所述,文中对高中音乐欣赏曲目合理选择的重要意义及选择策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与相关教育人员共同交流讨论。

参考文献:

[1]杨影江.高中音乐教育中欣赏曲目选择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3,(35).

[2]童柳妍.高中音乐教育中欣赏曲目选择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5,(08).

[3]桂琳琳.高中音乐教育中欣赏曲目选择的若干思考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05).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3

关键词:对话式 高中音乐 鉴赏教学

为了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要,我国很多院校开始注重音乐人才的培养,这样一来也使得很多高中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使学生从感性中走出来,更具理性思考能力。随着教学方式的增多,对话式教学被应用到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因此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就成为高中音乐教师研究问题。

一、对话式教学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现代的高中音乐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学习音乐知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强化学生的音乐底蕴,音乐鉴赏课程被提到高中音乐教学中来。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一些规定,要求高中音乐教学应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将音乐鉴赏课程作为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身观点,还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灵感,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避免了在鉴赏课中觉得枯燥无味。此外,在对话式教学的影响下,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增多,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教学。

二、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式

(一)设置合适的话题

话题是对话式教学的重要内容,一个具有吸引性的话题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因此,教师在设置话题时,既要坚持合适原则,又要足够新颖,让学生在对话中获得新知。如在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中有一节关于贝多芬的鉴赏课。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聊聊自己所认识的贝多芬,让学生了解一下贝多芬在创作上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了解贝多芬在不同时期作品的创作风格,还能增强学生对贝多芬的认识。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讲述一下刚才所讲的内容,这样做一是考察学生了解到了多少与贝多芬音乐有关的内容,二是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良好的对话基础

对话基础的构建对学生鉴赏音乐知识来说十分重要,要做好这一工作,就需要教师让学生了解到自身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学生鉴赏音乐时,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内容一定会感觉迷茫,不了解应该从哪些角度与方面鉴赏这一内容,这时教师就要进行指导,讲解音乐知识,缩短学生与音乐知识之间的差距。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得知,很多学生对于古典宗教音乐知识的鉴赏能力较差,了解古典总结音乐知识的学生很少,由于两者之间的空间差距较大,学生了解到的作品背景也有限,学生不了解应怎样进行鉴赏,这就需要教师逐渐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耐心教导,逐渐建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对古典宗教音乐的鉴赏。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将原本枯燥的音乐鉴赏课变得生动有趣。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个性与对音乐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话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各抒己见,敢于表达自身观点,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观点,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对于出现严重错误的地方,应婉转的告知学生,这样既能让学生铭记于心,还不让学生感觉丢了面子,下次不敢轻易表达自身观点。

(四)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高中学生也是如此。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属于一项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依然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就会让学生感到被动,创新能力差,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音乐鉴赏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将对话式教学融入其中,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价值,随着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提升,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观点也会转变,不再将其看做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科,由于对话式教学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一定时间以后,就会将被动的学习鉴赏变成主动鉴赏,从而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三、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鉴赏兴趣,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尤其是要注重学生教学地位的提升,使其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学生日后升学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琼.对话式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研究[J].音乐大观,2014,(01).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4

一、对话式教学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现代的高中音乐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学习音乐知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强化学生的音乐底蕴,音乐鉴赏课程被提到高中音乐教学中来。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一些规定,要求高中音乐教学应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将音乐鉴赏课程作为高中音乐教学的重点。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身观点,还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灵感,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避免了在鉴赏课中觉得枯燥无味。此外,在对话式教学的影响下,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增多,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教学。

二、对话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式

(一)设置合适的话题

话题是对话式教学的重要内容,一个具有吸引性的话题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因此,教师在设置话题时,既要坚持合适原则,又要足够新颖,让学生在对话中获得新知。如在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中有一节关于贝多芬的鉴赏课。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聊聊自己所认识的贝多芬,让学生了解一下贝多芬在创作上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了解贝多芬在不同时期作品的创作风格,还能增强学生对贝多芬的认识。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讲述一下刚才所讲的内容,这样做一是考察学生了解到了多少与贝多芬音乐有关的内容,二是锻炼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良好的对话基础

对话基础的构建对学生鉴赏音乐知识来说十分重要,要做好这一工作,就需要教师让学生了解到自身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在学生鉴赏音乐时,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内容一定会感觉迷茫,不了解应该从哪些角度与方面鉴赏这一内容,这时教师就要进行指导,讲解音乐知识,缩短学生与音乐知识之间的差距。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得知,很多学生对于古典宗教音乐知识的鉴赏能力较差,了解古典总结音乐知识的学生很少,由于两者之间的空间差距较大,学生了解到的作品背景也有限,学生不了解应怎样进行鉴赏,这就需要教师逐渐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耐心教导,逐渐建立起他们的学习信心,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对古典宗教音乐的鉴赏。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来说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将原本枯燥的音乐鉴赏课变得生动有趣。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个性与对音乐的独到见解。通过对话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各抒己见,敢于表达自身观点,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观点,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对于出现严重错误的地方,应婉转的告知学生,这样既能让学生铭记于心,还不让学生感觉丢了面子,下次不敢轻易表达自身观点。

(四)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高中学生也是如此。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属于一项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依然采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就会让学生感到被动,创新能力差,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音乐鉴赏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将对话式教学融入其中,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价值,随着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提升,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观点也会转变,不再将其看做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科,由于对话式教学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在一定时间以后,就会将被动的学习鉴赏变成主动鉴赏,从而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5

【关键词】微课;音乐教学;方法运用;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261-01

为了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学效果,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我国音乐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并逐步采用微课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近年来,我国音乐院校在开展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了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于新型教学方法――微课的运用,继而由此带动相关效益的取得。

一、微课教学在音乐学科中的作用

不同于传统的文化教学,音乐教师在借助微课方式进行课程教学时,往往需要加强对于其运用模式以及方法的改进。在借助微课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某一弹奏技巧在5-10分钟内进行全面、详细讲解,继而由此实现微课教学的内容精简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总而言之,借助微课进行音乐教学,需要教师注重方法的传授。

不仅如此,音乐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确保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目前,基于我国钢琴教学的实际状况,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难以得到有效开展,而微课教学能够确保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宽学习的范围,继而由此确保其对于钢琴弹奏技巧的充分学习以及掌握,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并在最大程度上带动我国钢琴音乐教学效果以及质量的提升。

二、传统钢琴教学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不断崛起。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音乐教学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数量减少、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状况。事实上,这种状况也导致了一对一教学模式难以有效开展。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并对学生以及教师的积极性造成打压,故而导致钢琴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影响教学进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并对钢琴作品风格进行理解。由于教师数量较少,故而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而学生在课后训练中也因为缺乏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导致相关的教学任务难以有效完成,不利于钢琴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微课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促进钢琴教学任务的完成,提升教学效果,我国音乐教育者加强了对于微课教学的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钢琴教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般而言,随着微课教学的开展,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课时简短、教学内容详细的特点,实现对钢琴教学的某个基本技术进行视频教学示范。事实上,随着相关课件视频的制作完成以及推广运用,学生能够在课后依据自己的能力以及学习状况进行在线学习。这种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往往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其钢琴技能的全面提升。

此外,微课教学主要呈现为“面对面教学+在线教学”的模式。一方面,学生在借助微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进行“在线学习”,继而实现课前预习,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解,对不明白的内容M行探究。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后的专业练习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微课视频进行复习、巩固、提高。总而言之,该教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广泛推广,能够确保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巧的提升,促进课后练习作业的有效完成。

总体而言,钢琴微课教学不仅能够实现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记录,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并将上述内容进行在线分享,确保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其得到更大的提高与进步。教师也能够由此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继而实现对教学方式的及时改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微课教学在音乐学科中的作用,并就传统钢琴教学现状以及微课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优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随着相关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以及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钢琴教学必将获得长足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带动我国音乐教学事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雪丰.论音乐表演之时间事件的结构意识――以钢琴表演教学为例[J].中国音乐学,2012,(2):138-144.

[2]张云良.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研究――以钢琴教学为例[J].艺术科技,2012,(1):32-35.

[3]邹丽霞,余小信.高校音乐教师专业课程教学新理念――以钢琴教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2,(10):72-73.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6

【关键词】高中 音乐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25-01

前言

面对当今的教育改革新形势,国内对于高中音乐课已经提出了新的标准。近些年来,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的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减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音乐课作为高中的一门艺术课程,其重要性不亚于其他科目。重视高中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能够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高中音乐教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自2000年开始,高中音乐课程已经被列为高中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这是素质教育发展和人们对美学教育要求下的必然趋势[1]。教育部已经调整了高中音乐课程的课时,将音乐课程有所增加。这体现了政府对于学生美学教育的重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音乐课程的教学必须改革。在当代的音乐教学中,应该注重高中学生的音乐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学生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观。有的学校音乐教学方法和形式居于表面,虽然能够与教学内容相符,但是却与学生的美学教育脱节[2]。音乐老师单纯的想学生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对于音乐课兴趣平平。因此,高中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2.高中音乐教学方式现状分析

2.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素质教育推广较为缓慢,导致目前的高中学生对于美学的感受不够强烈,情感不够丰富,大量知识的学习让学生颇感压力。而且由于高中音乐教学缺乏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一味的脱离实际,盲目教学,不仅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够让音乐为他们带来享受,更不能够让美学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3]。

2.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国内大部分学校对于高中音乐课程不够重视,教学的内容也贫乏无味,只依靠课本进行讲述性教育。内容不仅多,而且杂,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难以突出重点,脱离了音乐实践,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缺乏系统性的内容。

2.3对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国内的高中音乐教学一般采用的都是以授课老师为主的灌输性知识学习,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模式只讲求形式,不讲求实际。有的学校的教学方式过于花哨,缺乏基础性,与教学内容不符,根本不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4]。授课老师僵化的思维,将学生圈进音乐的圈子里,忽视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参与性,这些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2.4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中音乐教育与其他课程相似,都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模式固定。长期的知识灌输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使授课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重视分数,忽视素质教育的思维。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了学生的压力,还局限了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将分数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时十分不明智的。

3.高中音乐教学方式改革的措施

改革高中音乐的教学方式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入手。首先,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为教学核心,进行高中音乐教学。音乐教学作为一种美学教育,其特点就是以感性的方式,通过学生的体验和参与达到以美感人的效果[5]。就音乐学习来说,只有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和享受的喜悦,才能够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这样也就使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教学内容,通过音乐实践深化学生的音乐知识。对于音乐的学习来说,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学生从内心中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够持续稳定的进行学习活动。另外,实践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担任着引导学生享受音乐,享受喜悦的责任,也是拉近学生与抽象艺术距离的手段。只有在实践中参与音乐的创造、表演等形式,才能够真正达到音乐与学习的统一[6]。

最后,高中的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高中的音乐教学时面对全体学生的,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不同,所以不能够以某种僵化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够为学生的特长发展以及感情抒发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目标。

4.结束语

总之,在新形势的需求下,改革高中音乐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高中的音乐教学应该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大胆创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切实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方面健康发展提供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颖的音乐教学方法能够逐渐代替以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和全方面素质发展提供良好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金亚文.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性质与特征[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金亚文. 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吴跃跃. 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教育理论与实践[M].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

[4]管建华. 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的挑战——课程改革与文化[J]. 新课程, 2008(6).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7

关键词:高中音乐;歌唱;教学研究

歌唱选修课作为新课改后高中音乐艺术素质教学课程的五个选修模块之一,(通常将高中音乐课程划分为一个必修课程和五个选修课程),相对于《演奏》《音乐与舞蹈》以及《音乐与戏剧表演》等选修模块,《歌唱》模块由于其最易于进行情感表达、通俗易学的特点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在教学中,依据新课程的要求,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师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工作的可行性。以歌唱技能教学为基础,加强优秀歌唱作品的鉴赏训练,借助歌唱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表达手段,塑造学生自身在音乐美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一、明确目标,细化教学课程设计

结合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提出“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审美情趣”的教学理念,在歌唱教学过程中不但应注重训练学生学会“怎么唱歌”,同时也必须让学生懂得“如何才能唱好歌”,即要求通过必修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鉴赏音乐的方法而领略音乐艺术魅力,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歌唱的基本技巧进行歌曲展示、表达情感。因此,在歌唱选修课程本身为数不多的课时时间内,应对课程安排进行科学的细化设计,力求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首先,采用相对简单的合唱学习对合唱作品进行鉴赏,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以学会“听”为基础,通过教师对其中的知识进行讲授,加深鉴赏理论课的音乐基础认识,同时结合歌唱技法了解歌曲演绎的表现形式,如,第二单元第一节《状态与气息》,选用李谷一的作品《我和我的祖国》,在指导学生鉴赏歌曲时感受气息在演唱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范唱展示气息调节技巧,对演唱状态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其次,结合学生的情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曲目,通过兴趣引领学生逐步融合歌唱基础知识开展练习,在呼吸调节方法、发声技巧、咬字方法等技巧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教程中《黄河大合唱》《祖国颂》等都适合于合唱练习的曲目,进行和声相关知识学习及和声基本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合唱练习中感到得心应用,使学生在进步中收获自信,在练习中增长知识。为之后开展重唱、独唱等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优化课程设计,注重素质培养

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案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都应该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循序渐进、突出重点,以歌唱教学为载体,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配合相关知识和技能经验的传授,增进学生对音乐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保障在基础教育中设置艺术课程,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得到真实体现。在歌唱教学中选用《黄河在合唱》合唱曲目,以激昂的节奏,磅礴的气势首先让学生领略由音乐所能展现一种宏大、壮观,催人奋进的情感表达,也有助于学生在这类歌曲中吸收爱国主义营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菩提树》《欢乐颂》等属于外国歌曲且相对节奏比较舒缓,是另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适合处于青春时光的学生陶冶情操,调节心情。

三、注重实践,促进技巧的升华

歌唱课程的学习是带领学生在了解音乐鉴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借助歌唱的方法、技巧学习,享受音乐、领略艺术之美,从而提升艺术审美能力,歌唱教学应在歌唱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将歌唱技能训练与音乐艺术表现及情感表达有机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演唱技法,在演唱过程中感受韵律、歌词中的美好意境,使之领略艺术美感,并在歌唱演绎时自然地流露。

四、评价激励,促进其提高发展

注重歌唱学习的评价,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有效方式,还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信并激励其深入探索歌唱艺术的有效途径。这需要教师采用新颖的方式,营造一种相对轻松、和谐又不失理性和专业的学习氛围,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加之民主交流、相互探讨的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合理评价。由于歌唱学习的特殊性,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应着重进行考评,重点应在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歌唱模块作为高中音乐课程设置中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根据新课标对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所设置的,是学生开展美学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艺术修养。结合先进教学理念,教学共进,在实践中融入理论知识,为学生开辟一片广阔的音乐艺术新天地。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8

关键词:高中课堂教学;音乐教学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28-2

高中的音乐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全面而优秀的精神品格,从而达到审美的人生境界的主要途径。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许多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高中音乐课只是一门辅助的课程,是为学生在学习主干课程之余调节情绪的。音乐课堂上只要按照课本照本宣科,在音乐课上放放音乐或由学生展示通俗歌喉,仅此而已。这种状况令人担忧。笔者认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元的,但不可否认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当前的音乐教学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处于一种杂乱的状态。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应该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音乐教学资源的整合进行统一规划,使其遵循统一的开发平台和统一的技术标准,以增强教学资源的通用性、兼容性和共享性。本文认为可以从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整合,有效开发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资源。

一、积极开发,整合课程资源

课程以资源为支撑,要想高中音乐教学出彩,必须要对现有的潜在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可以说,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是高中音乐教学得以深入的保证。实际上,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音乐教学的资源不仅仅限于教材,更加广阔的资源就在我们生活中。

(一)整合媒体教育资源

媒体教育资源主要指在社会中各种媒体里能够传播的资源。主要包括:电视、广播、书刊、报纸、音响、音像等。阅读可以使人告别心灵的孤独,体味一种独特的快乐。现代传媒业的发达对于人类来说是件幸事,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电视,可以介绍一些好的节目,观看后在课堂上讨论。比如一些经典节目《每日一歌》、《每周一曲》、《星光舞台》等中的歌曲;或一些健康的流行歌曲,或民族民间音乐等等。教师在选择这些资源之时应该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相比较初中生,高中生已逐渐形成音乐审美态度,包括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对音乐作品的评价、音乐表现与音乐创作能力等方面。因此,媒体教育资源只有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时才有价值。教学中,教师在不伤害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分析、欣赏相关音乐资源,使学生逐步认识、体验音乐作品的美、丑,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音乐文化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体验能力。

(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可从事艺术教育的人才资源(如文艺团体的演员,书画院的书画家,少年宫的教师等)、杜区文化艺术组织机构、杜区文化艺术场馆、农村民俗活动等。比如在淮安市耳闻乐见的农村婚礼的吹打音乐、老年秧歌舞音乐等都是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的瑰宝,也是农村音乐课程的资源。整合与开发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与社区艺术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展演、座谈、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之参与学校的艺术教育;与社区的艺术组织、机构、博物馆相互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参观社区的艺术展览,参与社区的艺术活动(电影、文娱晚会、庆典活动等)。教师通过紧密地联系生活中常见的音乐进行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整合高中学生资源

在各种课程教学资源中,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便是学生资源。学生的课程教学的主体之一,也是课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特别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修养,生理、心理的发展正趋于成熟完善,有活力,有创意,求知欲强,悄感丰富,还有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愿望,如果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整合,其学生的热情必然高涨,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以作品《梁祝》为例,整合利用学生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利用个别学生促进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整合交流。在笔者所在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能拉小提琴。经过两周的准备,她在课堂上为大家演奏了爱情主题、副部主题,这个效果比听世界一流乐队的演奏好。因为现场的演奏与学生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使其有亲近、亲切感,演奏学生的表情、身体语言、情感投入都使同学的情感产生共鸣。其次,在激发、整合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展开研究型的学习,如一个小组着重对梁祝的传说及社会意义的研究,另一个小组研究本题材的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越剧,还有一个小组研究作曲家、创作背景等,有些小组负责场景的布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有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采访本地剧团,还有更多的学生上网。实践证明,采取此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开拓视野,增强自信,掌握学习方法。

二、相互学习,整合师资队伍

要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水平,关键还是在于音乐教师的素质。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有多方面的途径,对教师进行业务素质培训、引导建立教师自我心理防御机制都是一些较为常见的做法。但是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针对单位教师的一些做法。想要提高整个学校乃至地区的音乐教学水平,必须要引导教师互相学习,整合音乐教师队伍。这就要求一方面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条件,为年轻教师提供机会,可以经常地听课、访问,学习老教育家、老教师的先进经验。同时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学习班、研讨会的形式,交流心得,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音乐教师要努力读书,大胆实践,虚心学习,注意总结。在演唱、演奏能力上,教师要坚持练习,稳定地增强音乐表演能力;与此同时,也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教学反思能力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同事间的经验交流对于促进教师的反思是十分有益的,同事之间还可相互交换问题,引发彼此的思考,从而促成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三、互动开放,整合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采取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诚然,音乐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学基本知识。其中,学生对音符的认知、乐器的操作等不能自发产生,只有依靠灌输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灌输是必须和必要的。灌输并不能成为音乐教学的唯一方式。高中生的音乐认知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其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知识,其音乐感知觉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基于此,采取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效果并不好。笔者认为应该将高中音乐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境中,整合现有的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和批判、创新的精神,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具体的实施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进行社会实践

即走出校门深入到社会中去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淮安传统音乐文化遗产调查》这一课题,学生们“从长辈处口传心授、拜访邻居、社区老人”等这类活动中可以了解到柳琴戏、江苏梆子戏、柳子戏、泗州戏和淮海戏、清淮小曲、海州牌子曲等,一方面增长了音乐知识,扩展了课程资源,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二)文献资料研究

如可以组织学生研究课题《中外弦乐器的初步比较与研究》,学生们从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和分析归纳资料。如到图书馆查资料,购买磁带、CD或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这些活动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整理的探究方式,也是一种较为简捷的探究渠道。一方面可以使得课程资源得到扩充,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课堂探讨研究

学生们将自己对于音乐知识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解说、介绍,甚至辩论,其特点是互动的,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讨的方式可以是以个人方式提出观点,也可以是以几个人的合作方式、小组方式等。

[参考文献]

[1]哈睿.面向课堂教学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资源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6(6).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9

一、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从“要我研究”变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为兴趣,学生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对有关信息进行关注,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进行。具体到音乐课研究性学习而言,注重选题的趣味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时应该首先考虑并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哪个方面感,然后在学生感的方面来设计具体的课题。在我实施研究性课题“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的选题中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爱好流行音乐的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如何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课题,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另一种是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己选择参加,两种都实现了师生互动。在进行课题实施中我将两种选题方法分别对学生进行尝试。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尝试,因为在学习前期,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从你一言我一语中得到启发,并且不断思考产生的新问题,所以学生才能最终确定研究主题和方向,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能够饶有兴趣地提出自己想研究的课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商讨,最终由学生确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研究性学习实验我觉得采取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形式效果不够理想。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的领域,对于学习的方法、方式、过程不是很熟悉,并且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也是一个不利因素。因此对于未接触过的学生,最初课题的提出最好由教师设定,希望通过教师第一次问题的提出,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在这种活动高中会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会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发法,这也正是提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所在。

三、研究性学习的交流评价与成果展示阶段

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注重学习过程高中生间的交流、感受和体验。通过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来考察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教师需要灵活掌握对学生的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等做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就这样,学生们在研究高中习,在交流中进步,闪烁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探究兴趣越来越浓,超越了书本认知的层次。最后,在课题研究完成后,课题组应当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作为成果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可以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组织研究与实践体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