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集锦9篇

时间:2023-06-27 16:06:00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范文1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货币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大型的建设项目,包括农林水利、电力、公路、铁路、住房、城市基础建设及其他工业。这些项目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虽然我国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还不足以改变当前投资项目评估的混乱现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大型建设项目,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严重问题,而项目整体投资分析研究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多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各种财务支持指标,从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过程存在众多难点和困境。因此,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 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 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 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 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五)培养系统思维,整合各个评价指标 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具有众多的分析指标,导致了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不知道以哪一个为重点。企业可以根据各指标在财务评价中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设立一定的权重,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部分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标权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权重评定方法和比较标准,量化评价结果。通过综合结果能够较清晰地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

    通过指标计算过程和运用层面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改进当前项目评价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项目投资的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复杂,对项目投资决策体系的分析和改进也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研究的过程。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范文2

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久高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货币基础,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的力度,积极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大型的建设项目,包括农林水利、电力、公路、铁路、住房、城市基础建设及其他工业。这些项目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性大的特点。虽然我国在改革投融资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还不足以改变当前投资项目评估的混乱现状。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发改委出台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大型建设项目,这也暴露出了投资总量偏大、结构失衡、预算超支等严重问题,而项目整体投资分析研究的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多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各种财务支持指标,从而判断项目的可行性,但深入研究不难发现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过程存在众多难点和困境。因此,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 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

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

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

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

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五)培养系统思维,整合各个评价指标

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具有众多的分析指标,导致了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不知道以哪一个为重点。企业可以根据各指标在财务评价中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设立一定的权重,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部分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标权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权重评定方法和比较标准,量化评价结果。通过综合结果能够较清晰地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

通过指标计算过程和运用层面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改进当前项目评价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项目投资的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复杂,对项目投资决策体系的分析和改进也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研究的过程。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范文3

房地产行业具有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巨大等特有的行业特点,这也决定了房地产项目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同时房地产项目投资是在资本市场中进行,受到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房地产的投资决策对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充分完备的信息以及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是房地产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的最基本条件。传统的净现值法为投资决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它没有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给房地产带来的投资机会价值,随着项目进行,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出现,净现值法的缺陷就越突出。考虑到房地产投资中的时间价值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投资机会价值,实物期权法对于房地产项目投资而言能够科学合理的评估项目价值。

二、实物期权概述

(一)实物期权含义 实物期权(Real Option)是以实物投资为标的的资产的期权,如土地、技术等实物资产,它可以使投资决策者持有对实物资产投资的选择权,这种未来可以采取某种行动的权利是有价值的,具体表现在经营、管理、投资等经济活动中。实物资产投资不同于金融资产投资,实物资产未来可能产生的现金流可以通过投资人灵活的运用管理工具来对其产生影响,因此,可以称为“主动性投资资产”。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和金融期权的估值方法有些相似,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价值,更具科学性。它会提供给投资人各种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帮助投资人做出最优决策。

(二)实物期权理论综述 Black—Scholes(1973)期权定价模型的提出对理财学具有广泛的影响,该模型具有实用性,被期权交易广泛使用,实际的期权价格与模型计算得出的价格非常接近。Myers(1977)最早提出实物期权(Real Option)的概念,他提出金融期权在实物投资中应用的思想,他指出,一个投资项目产生的现金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对实物资产的使用情况,二是所选择的未来投资机会,他研究表明早期的投资决策会给未来项目扩张带来价值。克劳克斯(1979)提出二项式模型,他的模型假设前提是:资产未来价值呈离散状态。二项式模型很好的弥补了美式期权的缺陷,为实物期权的发展做出了贡献。Dixit和Pindyck(1995)指出投资者不能简单地主观性的使用概率函数来评价投资机会的价值,理性的投资者应该将市场因素考虑在内并作出最佳的投资决策,两位学者的观点为实物期权在价值评估领域开辟了一条新路。国内学者对实物期权的理论及其应用作了广泛的研究。周春生、长青等(2001)研究了延迟期权在房地产、高新技术和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应用,他们提出管理者可以等市场机会较好时再使用他所拥有实物资源,以便最大发挥其价值。谭跃、何佳(2001)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3G拍卖交易为研究对象,分析交易中潜在的实物期权价值,扩大了实物期权在国内市场中的应用范围。Pindyck(2002)针对采矿业和房地产业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运营规模的实物期权价值的提高可以通过调整产出等方式。

(三)实物期权方法方法与净现值法的比较 在风险投资刚刚起步阶段,投资决策者大多使用传统的净现值法(NPV)进行投资项目评估并作出投资决策,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传统的决策投资方法日益显现出了它的缺陷,NPV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1)主观性。净现值法使用的未来现金流量确定性仍待商榷,蒙特卡洛等方法为数据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但所涉及的概率大多是通过主观判断所得,这种修正不能客观的表现现金流量的动态性。(2)不能客观反映项目风险。虽然净现值法用风险折现率将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但折现系数依赖历史数据, 没有包含项目未来的风险因素,因此净现值法不能客观地反映项目风险。 (3)忽视了潜在价值。净现值法忽视了项目运作中不确定因素和管理上的灵活性所带来的潜在价值,项目本身存在潜在价值不能简单地由现金流量表示,净现值法通常低估了项目价值。相比较净现值法, 实物期权法有以下三点优势:(1)实物期权法赋予管理上的灵活性。决策者可以根据市场变化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例如, 当目前市场不适合投资, 决策者具有选择延迟投资的决策权。 实物期权帮助投资决策者通过灵活的选择管理战略,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2)实物期权法考虑了投资项目的战略价值。实物期权模型不仅使用净现金流,还将项目潜在的投资机会价值考虑在内, 如项目的时间价值、管理柔性价值等战略价值都可以在实物期权模型中体现出来。 (3)实物期权法体现了投资的阶段性。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周期长、 投资成本巨大, 因此房地产项目投资很多为多阶段投资,实物期权模型体现各阶段之间的相关性,决策者可以使用实物期权模型评价上一期项目的进展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和市场变化, 对下一阶段项目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三、实物期权理论在房地产行业的应用

(一)房地产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特性 房地产项目通常周期较长,从开发初期、建设阶段以及完工后的销售阶段,,一直面临着来自项目本身、宏观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所造成的风险,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着,每一阶段的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对这一阶段产生不利,甚至影响接下来的工程正常进行。但是不确定性因素可能给房地产开发带来高风险,也可能带来高收益。此外,房地产开发项目从初期获得土地资源就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这部分成本是沉没成本,即当未来市场发生不利的变化,这部分成本是无法收回的。房地产投资决策的这些特性与金融市场看涨期权有些相似,主要体现在:(1)决策者对项目的决策权具有期权特性。决策者在项目的开发前以及项目建设中都有决策权。在项目开发前,决策者可以对投资对象、投资时机以及投资规模等进行选择与决策,在项目建设中,决策者可以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改变投资规模,甚至可以更换投资类型。决策者的这些对项目未来的投资决策权对项目来说是有价值的,具有期权特性。(2)房地产项目价值的波动性具有期权价值。房地产项目投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风险因素的影响,如宏观政策、自然环境、施工技术等,而这些风险因素都可能会影响项目的价值,造成项目价值的波动,而这种波动可能是损失,也可能是收益,这一点与金融资产一样是有价值的。因此项目的风险因素引起了项目的期权价值,使其具有期权特性。

(二)房地产投资决策中蕴含的实物期权类型 实物期权在传统的净现值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时间价值和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未来机会价值,对房地产投资决策而言,是非常科学且合理的评价方法。房地产投资中蕴含着多种实物期权类型,主要包括:

(1)扩张期权(Option to expand)。目前房地产市场尚未发展成熟,存在着价格波动较大、产品供应结构不明朗等问题,房地产投资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可以先投入少量资金试探市场情况,视市场变化情况再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权利被称为扩张期权。扩张期权相当于看涨期权问题,一般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进行定价计算。扩张期权可以简单理解为,如果现在不投资,尽管可以暂时躲避风险,但是失去了未来开发选择权可带来的战略价值。如房地产投资商计划投资购买土地,以获得土地的开发选择权,尽管目前由于市场环境、施工条件等因素不如预期,还不值得开发,但可以建立土地的储备,投资者可以通过掌握的信息,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发挥管理灵活性,待到市场状况转好再决定新项目的规模,作出合理的决策以避免风险。根据扩张期权,一个房地产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等于该项目净现值加上该项目所包含的实物期权的价值,即:项目价值=扩展的NPV(ENPV)=静态NPV+期权价值。NPV的表示方式:

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定价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假设看涨期权只能在到期日执行,是欧式看涨期权。

在上述定价模型中,S0为投资项目的未来营业现金流量的现值;PV(X)为新项目投资成本的现值;t为项目投资的决策时间;?滓为项目的市场波动率,即项目价值的变动标准差;r为连续复利的年度的无风险利率;c为项目的实物期权价值。

(2)延迟投资期权(Option to delay investment)。延迟投资期权又称等待期权,是指投资者具有在未来某个时期做决策的权力,一般采用二叉树定价模型。延迟期权相当于未到期的看涨期权。投资项目具有正的净现值,并不代表目前就是好的投资时机,等一等再投资可能获得更多收益,房地产投资者可以根据观察市场价格波动,选择好的投资时机。

(3)分阶段投资期权(Option to invest in different stages)。由于房地产开发建设工程规模较大,项目大多是分阶段开发的。由于不同阶段在时间上的关联性,投资者可以根据上一阶段的工程进展情况和市场变化,为下一阶段的实施作出决策,这种决策权被称为分阶段投资期权。

(4)放弃期权(abandon option)。如果项目进行一段时间后,它的继续经营价值不足以收回他投入的成本,投资人可能考虑放弃项目,并且可能收回成本,这种项目投资人具有在项目进行中的未来某个时点放弃投资的权利,就是放弃期权。房地产投资决策者在对一项投资项目价值进行评估时,应当将项目过程中可能放弃投资的不确定性及其价值考虑在内。

(5)转换期权(Option to switch use)。投资人根据项目实施中企业内部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转换不同决策的权利,就是转换期权。房地产投资商可以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市场变化,对项目规模、生产要素、经营计划等投资项目进行转化。转化期权增加了投资人应变环境变化的灵活性。

(6)企业增长期权(Corporate growth option)。房地产开发商开发某个项目时,此项目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一个考虑因素,更多的时候,开发商会考虑这个项目会为企业未来发展带来的优势,如员工技能的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的扩大等方面,具有长远的战略价值。

(7)收缩期权(Option to contract)。房地产投资商在项目进行中面临的市场环境相差预期较多的情况下,投资人可以选择缩减投资,尽量较少损失,这种投资人具有中途缩减投资的决策权即为收缩期权。

四、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应用实例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 布莱克—斯科尔斯定价模型是建立在一定假设前提基础上的,而实际问题相对比较复杂,为了科学合理地将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应用到房地产实例中,需要做一些基本假设条件: (1)无风险利率。为了使运用实物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出的价值更能接近项目的实际价值,计算中模型所使用的无风险利率都采用投资项目当年的国债利率,并且在期权寿命期内不会变化。 (2)简化假设。 本文所选取的实例中不考虑成本问题,假设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者和公司所有者具有一致的目标。

(二)扩张期权在房地产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实例 以某房地产公司2005年一处房地产投资项目为例,建筑工程分为两期实施,并且都是多阶段投资。两期项目不能同时进行,只能在一期投资完才可进行二期项目,一期和二期项目的现金流量表见表1、表2,以2005年末为项目初期考察点,第二期项目必须在2007年底决定。公司既定的最低报酬率20%,无风险利率10%。

无风险利率10%作为折现率。计算如表3:

通过净现值法,计算得出NPV1=-22.12(万元)

将二期现金流量折现到2005年,NPV2=-231.44(万元),结论很明显,根据净现值理论,由此做出整体决策,项目不适合进行投资。但是传统的净现值法忽略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价值,从而计算出的价值往往低于项目的真实价值。接下来将采用扩张期权对项目价值进行再次评估,重新进行投资决策分析。上述的净现值法忽略了投资项目两期工程的投资机会价值,即期权价值。根据扩张期权理论分析判断投资一期项目是否有价值,如果现在投资一期项目,不仅可以获得未来两年的营业现金流量,还可获得是否投资二期项目的选择权,这个决策权的价值应该作为评估项目价值的考虑因素内。

由于上文已经作出了模型假设条件,而且此项目的时间、投资成本、公司要求的最低报酬率等都是确定的,无风险利率取用同期政府债券利率。为二期项目作出投资决策的时间为2年(2005年至2007年)。由于房地产投资项目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决定了项目的高风险特点,并且未来现金流量的测定有一定主观性,此项目的现金流量标准差可以取用可比公司的股票价值标准差,即 =30%。第二期项目的投资成本折算(以10%作为折现率)到2005年的值,它是期权的执行价格:PV(X)=[500+400(P/V,10%,3)](P/F,10%,2)=986.89(万元)。预计未来营业现金流量的现值1087.92万元,折算(以20%作为折现率)到2005 的值作为期权标的资产的当前价格:S0=[900(P/F,20%,2)+800(P/F,20%,3)](P/F,20%,2)=755.59(万元)。假定条件:?滓=30%,t=0,无风险利率r=10%,则根据上述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如下:

第一期项目净现值是-22.12万元,它是不考虑期权的价值,可以理解为公司为获得二期投资项目的扩张权付出了22.12万元的成本。一期项目的投资使公司获得了二期项目的开发选择权,即公司拥有了扩张期权,该扩张期权价值59.80万元。考虑期权的第一期项目净现值为:ENPV=-22.12+59.80=37.68(万元)。该房地产项目的净现值37.68万元>0,因此,从整体战略角度考虑,投资一期项目是有利的。

五、结论

房地产行业蕴藏着很多管理上的灵活性,实物期权赋予了管理者灵活使用决策权的机会。但是实物期权方法并不是对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否定,它是建立的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上,留其精华,保留科学合理的部分,将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价值考虑在内的科学的投资决策方法,他开辟了价值评估方向的一个新领域,但其理论观点和应用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与改进。目前房地产行业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宏观政策的的限制,房地产投资者更应谨慎选择投资项目,做出理性合理的投资决策。实物期权应用到房地产投资决策中,充分地考虑了房地产项目投资的时间价值和管理灵活性带来的机会价值,挖掘出房地产项目不确定性因素所隐藏的价值,为房地产投资者指出正确的投资方向,非常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柯晓玲、诸克军、刁凤琴:《基于实物期权的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模型》,《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4期。

[2]蔡坚学、邱菀华:《基于信息熵理论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及其应用》,《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第4期。

[3]周春生、长青、郭良勤:《等待的价值——未来不确定条件下的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8期。

[4]谭跃、何佳:《实物期权与高科技战略策投资——中国3G牌照的价值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5]刘奕均、牛盼强:《基于实物期权的房地产开发价值评估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第2期。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范文4

一、资产初始计量差异分析

资产初始计量是指取得资产时确认其入账价值。根据资产取得方式不同,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对初始计量产生差异的程度不同。通过购买、自行建造取得的资产,其入账价值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基本一致,而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的资产,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对初始入账价值规定有较大的差异。

(一)购买、自行建造取得资产的初始计量差异分析

购买、自行建造取得的资产,其入账价值会计与企业所得税法产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企业借款构建存货上。会计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在符合资本化条件下也可以资本化,计入存货成本;而企业所得税法仅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开发房地产借入资金所发生的借款费用符合条件可以资本化。企业所得税法允许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比会计准则规定要窄。对于企业制造的用于对外销售的大型机械设备(这类存货通常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建造或生产过程,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会计准则规定在符合条件下可以将借款费用资本化,而所得税法不允许将借款费用资本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借款构建存货的入账价值,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产生了差异。

(二)其他途径取得资产初始计量差异分析

1.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2.非货币型资产交换取得资产。会计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反之,应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成本。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二、资产价值转移差异分析

(一)固定资产折旧差异分析

在不考虑减值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折旧年限以及折旧方法有关。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在固定资产折旧范围、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三方面存在差异。

1.折旧范围。会计准则规定:除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外,企业应当对其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及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不得计提折旧。

2.折旧方法。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在所得税优惠条款中,规定固定资产满足一定条件,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差异分析

资产减值准则和其他相关会计准则共同规定了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除了存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外,其余资产发生的减值均由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因企业会计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测试),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进行减值测试。准则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形,当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在税前扣除。企业已提减值、跌价或坏账准备的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因价值恢复或转让处置有关资产而冲销的准备应允许企业做相反的纳税调整。

四、投资业务差异分析

(一)长期股权投资差异分析

1.初始投资时账面差额的处理差异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企业对外进行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分情况处理: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其差额应当计入当前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投资资产按以下方法确定投资成本,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2.投资所得处理差异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所得分为股息性所得和处置所得两部分。股息性所得指持有期间从被投资单位取得的股息红利,处置所得指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所得收入高于其账面价值的部分。在成本法下,当被投资单位分派股利时,投资企业才确认股息性所得。在权益法下,投资方在每个会计年度末,按应享有的或应分担的被投资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确认投资收益或损失,并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论被投资单位分配的股利是投资前产生的,还是投资后产生的;也不论企业对投资采取何种方法核算,只要被投资单位分派股利,都应作为当期所得。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范文5

关键词:价值投资;内在价值;蓝筹股

一、价值投资的产生和发展

价值投资理论的创始人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一书中对价值投资做了首次阐述。他在书中提出了“理性的态度”、“股票的内在价值”、“安全边际”等概念;并提出了普通股投资的数量分析方法,帮助投资者寻找“物美价廉”的股票。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华尔街股市一落千丈,跌破净资产的股票遍地都是。格雷厄姆“通过对所能获得的事实的认真分析而确定那些当前价格低于真实价值的股票或债券”,他和多德成功地利用价值投资的策略赚取了巨额利润,使得价值投资理念一时声名鹊起。

但是随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日益健全、投资者素质日益提升,股市中难以再找到被严重低估的优质股票。价值投资受到真正的考验是在1975年的大牛市时期。由于股票价格大涨,此时华尔街几乎没有什么股票符合格雷厄姆的“严重低估”原则。就连格雷厄姆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市场越来越有效,寻找被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已经不现实。

然而就在格雷厄姆准备放弃价值投资的同时,彼得·林奇、马里奥·加比利、沃伦·巴菲特等人将价值投资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他们开启了价值投资理论探索的新纪元。巴菲特继承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思想,运用定量价值分析方法和定性企业基本面分析方法,结合自己丰富的投资经验,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投资思想体系:第一,价值投资理论的实质是股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带有很强的投机性,这些波动源自投资者的贪婪、胆怯、偏见等心理因素。但从长期来看价格必将回归“基本价值”。谨慎的投资者应该忽略市场短期波动,集中精力寻找价格低于基本价值的股票。第二,坚持安全边际原则。为了保证投资安全,最值得青睐的股票是那些被低估的股票。如果公司股价只是略低于基本价值就不用急于购买,只有当股票价格比基本价值低5o%,甚至更多的时候才是被市场“严重低估”了。第三,选择具备持续竞争优势,长期盈利能力强,具有品牌效应,管理层优秀的企业,不选择重组企业和转机股。第四,在分析方法上以企业财务报表为起点,进行企业基本面分析。否定技术分析方法,不去预测经济趋势和经济循环。

二、价值投资的主要特点

价值投资向来以稳健著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价值投资者只投资自己熟悉的行业的股票

由于企业未来现金流是不确定的,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价值投资者看重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情况,根据自己对公司所属行业的了解以及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来进行投资分析,这样就使得价值投资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在传统产业。例如“一代股神”巴菲特,就只“扛自己扛得动的砖”,巴菲特喜欢投资供应给最终的大众消费者或公司客户的产品与服务,如媒体、制衣、食品、饮料、家居用品等。因为他对这些行业的需求有着比较直观的了解,可以对公司的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对于那些无法估计出未来前景的行业,如造纸业、航空业、高科技行业,巴菲特都避而远之。

(二)价值投资理念的稳健性,还表现在其对市场中的蓝筹股的青睐

蓝筹股是指具备稳定盈利记录,能定期分派股利的大公司发行并被公认具有较高投资价值的普通股。蓝筹股一直是境外成熟证券市场的支柱和领头羊。例如道琼斯工业30指数各成分股和香港的恒生银行、长江实业都是蓝筹股的典型代表。成熟证券市场上蓝筹股一般具备如下特征: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盈利水平和稳定的投资回报,其股息率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公司具有较大的市场投资规模和股本规模,任何机构购买相当数量也不会对市场产生冲击;公司在所属行业处于垄断地位或龙头地位,实力雄厚;蓝筹股抗跌能力超强,并具有一定的上涨空间,是股市中的“定海神针”;蓝筹股公司具有极高的品牌价值;蓝筹股公司市场表现稳定,未来的发展一般具有可预测性。

三、价值投资之中国行

1995年,《上海证券报》发表了孙涤教授介绍格雷厄姆、巴菲特关于价值投资理论的系列文章,但由于主导市场变化的主流一直是“空中楼阁”的投机理念,加上价值投资在中国遇到的种种困难,如股权分置、市盈率偏高、上市公司质量低下、资本市场不完善等,使得价值投资成为市场主流的可行性并没有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直到2003年初,金属、煤炭、石油化工和电力行业蓝筹股的崛起,使沉寂中国股市多年的价值投资一时间备受世人关注和推崇,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价值投资的中国路。

我国证券市场是新兴市场,并不成熟。一方面,监管力度不够,庄家横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财务结构普遍很差,“政策市”特征明显,市场的投机氛围依然浓厚。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认为价值投资理论在中国缺乏坚实的现实基础,是否适合中国股市还欠考究。另一方面,入世后,我国的证券规则正在不断地与国际接轨,市盈率水平也正与国际水平相接近,证监会监管力度明显加大,a股98%的上市公司已完成股改或已进入股改,可以说,我国的证券市场已走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也必然需求一种新的投资理念来引导市场。

(一)价值投资符合市场长期发展的要求

回顾过去的十多年,中国证券市场俨然是庄家的市场,股价被庄家恶意抬高,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根本不能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潜力,这样就严重扭曲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定位,谈不上什么资源优化配置等作用,也不能促使上市公司提高经营业绩和自身质量,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和经济发展。倘若以缺乏“现实基础”的理由来拒绝价值投资,那么在适合“现实基础”的投机思想的“指引”下,中国股市还要经过怎样的十年呢?要变革首先是思想的变革。要给证券市场一个绿色的发展空间,首先就需要抑制投机,倡导价值投资的健康理念,要在思想上先行。体制固然有严重的缺陷,但在重视对体制的变革的时候,不能忽视与体制密切相关的一个因素——市场参与者。据调查显示,我国股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很少有人研读过证券投资方面的书籍,缺乏投资的意识。尽管今年来股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最近的调查显示虽有六成的股民认可长期投资但仅有不足两成的股民做长线投资。今年自2月以来,证监会连发七道金牌抑制股市过热炒作,但换手率仍然居高不下,说明什么?这说明了股民们固有的观念没有被打破,整个二级市场的炒作风气没有被革除。

(二)价值投资符合投资者的偏好

尽管事实上,我国投资者都喜好短线炒作,承担着高风险。实际上,据研究表明投资者大多是风险规避型,倾向于选择一个比较稳妥的投资方式。价值投资正好符合投资者真正的需求。一方面,投资给真正具有内在价值、经营业绩良好的公司能够给投资者相对稳定的回报,从而促进投资者投资理念的转变;另一方面,投资者投资理念的转变能够促使经营者更注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长期发展战略,减少管理层和经理人员为了短期利益人为操纵利润的行为,从而从根本上净化证券市场的投资环境。只有整个资本市场的走向健康的发展之路,才能够推动实体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从而使投资者能分享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和回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三)价值投资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

2004年2月1号国务院的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强调了要“稳定发展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价值投资理念的特点就是稳扎稳打,稳中求胜,其精神与国家政策是相辅相承的。要把“国九条”所提出关于资本市场建设问题的意见要真正落到实处,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创造和培育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就迫切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投资理念的注入,因为只有证券市场里的主导因素——人的问题解决了,才能够使得整个市场走入良性循环的正轨。所以选择价值投资,不仅仅是市场的需求还是国家政策的要求。

四、仍需注意的问题

尽管不可否认价值投资是一种先进的市场投资理念,但是在与中国市场的磨合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诸多矛盾,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一定数量的蓝筹股的支撑

从公司经营的角度,蓝筹股公司一般都处在一个行业的成长和成熟阶段,在行业中具有龙头或垄断地位,拥有广泛产品线和遍布全球的用户,在成本控制、商誉或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公司资本化市值规模大,抗跌能力强,投资风险小,现金红利支付率比较稳定。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有越来越多境外上市的蓝筹股回归a股,但相对于1400多家上市公司来说,蓝筹股所占比重仍然是非常低的。这种状况导致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选择可以投资的对象时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得不采取集中持有少数股票的策略,从而使得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流动性下降、风险增大。

因此,要加大蓝筹企业的上市力度,注重蓝筹股的持续发展,注重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二)缺乏一定的群众基础

目前,真正了解价值投资内涵的普通投资者甚少。仅仅是学术界和基金经理人给予了一定关注。要建立深厚的群众基础,仅仅依赖举行讲座宣传是不够的,要稳步推进qfii制度,吸引各种投资性资金注入资本市场,使国外的成熟投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三)价值投资有被异化为市场炒作的风险

价值投资自2003年在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之后,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模式、投资理念几乎都开始与价值投资挂起勾来,价值投资理念也被赋予不断深化的内涵,如价值重新评估、价值动态增长、未来价值提升等,更为甚者,市场上还出现了将价值投资理念作为一种题材炒作的苗头。目前一些基金公司还混水摸鱼,将一些成长型股票当作价值型股票推介给中小投资者。这种行为将有可能导致价值投资理念被“神化”最终被“妖魔化”。借鉴国外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价值投资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推行该理念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具有比较广阔的运作空间不无关系。而在我国,价值投资要正常健康的不断深化,也需要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如果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不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确投资理念,则有可能使价值投资重蹈过去类似高科技炒作的覆辙,最后将因“价值泡沫”的不断膨胀而走向衰落,从而对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尽管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但总的来说价值投资在中国的发展是光明的,它能够从根本上抑制投机行为,减少股市泡沫,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自我完善,价值投资必将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成为投资者的“下一站彩虹”,指引着中国股市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马灵.巴菲特怎样选股票[j].财务与会计,2006(2).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范文6

一、概念上的比较

1.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长期股权投资是一种权益性投资,分两个方面,一方面,长期股权投资是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并且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或社会组织,持有的对其子公司、合作管理的企业或者是联合营运的一系列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另一方面,按照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20%以下的为权益性投资。

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作为会计学2007年新增加的会计科目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并且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或社会组织,由于最近一段时间销售而享有的,或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也为适应现代瞬息万变的市场交易,从二级市场买来的取代原先短期投资的基金、债券和股票这样的投资业务。原先的短期投资与之类似,又存有些许差异,各有侧重点,各有内涵。

3.二者概念上的区别 。虽然二者都被划分为资产类科目,其收益都归在“投资收益”一类里,但是区别如下:从目的看,交易性金融资产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而长期股权投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投资利益。从途径看,交易性金融资产通常是通过对股票、债券、基金等的近期出售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则是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取得。从活跃性看,交易性金融资产具有活跃市场价格,相对固定报价;长期股权投资具有活跃市场价格,还包括没有活跃市场价格的权益投资。

二、特点上的比较

1.长期股权投资的特点。长期股权投资是通过长期持有投资实体的股票,通过对被投资单位持股,实现其所制定的规则、施加巨大的影响或改善加强贸易关系;长期股权投资相当于长期债务投资,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承担相应的风险,即利险并存;除了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通常不能在任何时间出售,即禁止出售。

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点。 企业的目的是短期的,即其控股公司是为了短期利润而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一般期限不应超过一年;该资产具有活跃市场,可以由此来获取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它在会计工作进行的持有期间里,不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3.二者特点上的区别。前者为非流动资产,后者则是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是对权益类投资对象的投资,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不同的会计原则:长期股权投资是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来计算,交易性金融资产则是运用公允价值。不同的入账价值:前者不包含税收的费用,直接是买价,以成本法来算,其税费归到投资收益里;后者主要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这两个方法,成本按购买价加上税费的总价格来算,采用被投资企业投资的公允价值资产份额的总成本,以权益法入账。

三、账务处理上的比较

1.取得方面。当股票的成本大于公允价值和持股比例的积时,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作如下处理: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价款及相关税费),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贷记“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成本(价格),投资收入(税收),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贷方则相应的是:“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金额),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从证券公司购买)”。当成本小于公允价值和持股比例的积时,长期股权投资在成本法下作如下处理,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价款及相关税费),应收股利(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贷记“银行存款”。同时,长期股权投资在权益法下,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的比例),银行存款(相关的税收和费用的实际支付),营业收入(不包括税费和之间的总差异率的公允价值)”,贷方不变。这种情况下,交易性金融资产没有会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关税费予以费用化,不计入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税费予以资本化,计入成本;当使用权益法时,记录成本小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而且在投资成本低于其主体下账面价值份额的公允价值时,才计入“营业外收入”。

2.宣告发放利息或现金股利方面。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借记“应收股利(投资者分配利润×股权)”,贷记“投资收益”;在权益法下,借记“应收股利(投资者分配利润×股权)”,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之相似,即借记“应收利息(证券应收股利的票面息率)”,贷记“投资收益”。持有期时,二者处理相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计入“应收股利”账户,股票股利不作会计处理。但是在非持有期,应用成本法时,二者都算在“投资收益”里,而权益法之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科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会被调整。

3.收到利息或现金股利方面。长期股权投资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股利(利润分配股权投资者)”。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借记“银行存款,应收利息(证券应收股利的票面息率)”,贷方同上。二者的账务处理的方法相同。

4.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方面。在净利润方面,长期股权投资在权益法下,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利润和损失调整(投资收益×股份净利润)”,贷记“投资收益”。净亏损的问题上,长期股权投资在权益法下,借记“投资收益(净损失――投资者的持股报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是相似的会计处理。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同的是,在采用权益法的时候,长期股权投资会调整其账面价值,再计入相应项目的损益调整里面。

5.被投资单位的其他权益变动方面。所有者权益增加时,长期股权投资在权益法下,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所增加的公允价值×持股比例)”,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当减少时,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所减少的公允价值×持股比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不发生任何改变。当用权益法的时候,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将它计入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里。

6.资产负债表日的期末计量方面。当公允价值比账面价值大时,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如下: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当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不变。交易性金融资产则是借方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二者做相应的会计处理,虽然都要调整账面价值,但交易性金融资产没有资产减值。

四、长期股权投资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互转化

1.交易性金融资产转化为长期股权投资。(1)由于公允价值不能再可靠计量,从而进行二者之间的转换。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特别少或者不再能够被计量,导致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再适用于公允价值计量,这时候企业就能用长期股权投资来计量原先的这项资产,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来转化之前的这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随着会计工作的进行,在之后的会计期间里,当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时候,把原本直接列入到所有者权益项里面的相关损失或利得,进行转出,归入到当期损益里面。当它被处置时就转出,列到会计分录“当期损益”里面。此外,同这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关联的,原先直接算到所有者权益中的损失或者利得,不发生改变,还是应该保存在所有者权益当中。(2)由于追加投资,从而进行二者之间的转换。企业购买股权的时候,这项投资满易性金融资产的确认条件,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经营办法的变化,增加股权投份的比例,被投资单位对企业本身实施操控、共同操控、或者产生很大作用的时候,交易性金融资产就能转化为长期股权投资 。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在企业追加股份的投资比例之前,这项投资要在活跃市场里,拥有报价并能可靠地计量公允价值。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范文7

摘 要 国有集团企业投资面临诸多影响因素制约,为国有企业集团制定合理的投资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进而有利于国有企业集团提高投资效率,提升企业价值,本文选取A股市场国有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充分考虑国有企业集团的政治和经济特性,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投资 实证 分析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国有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价值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国有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合理控制和战略思考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国有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为国有企业集团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提供理论与现实支持,完善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进而有利于集团企业能够提高投资效率。

一、研究假设及变量定义

从会计学角度看,企业价值定义为资产负债表的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价值,即账面价值。从财务角度来讲,公司的价值不仅体现为每股净资产、企业利润的增长以及盈利能力的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同样也反映了公司价值的提高。本文研究企业价值按照财务与会计学角度计量企业价值,选取市场价值、市账比、股东价值、盈利能力等四方面综合考虑企业价值。

本文提出假设H1: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代表样本企业价值的市场价值没有显著关系。本文提出假设H2: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代表样本企业价值的市账比没有显著关系。本文提出假设H3: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代表样本企业股东价值的每股净资产正相关。本文提出假设H4:固定资产投资额与代表样本企业获利能力的每股收益正相关。

(一)被解释变量定义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企业价值。我们设计了如下指标:

Y1 =Ln (股价*总股数);Y2 =股价/每股账面价值;Y3 =股东权益/股本总数;Y4 =税后利润/股本总数。其中:Y1 为加总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证券的市场价值;Y2 为股价相对每股账面值的比率;Y3 为每股净资产;Y4 为每股收益。以上指标体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不同财务目标,并且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剔除了公司规模的影响。表1是对被解释变量的定义。

表1 被解释变量定义表

被解释变量名称 符号 研究变量 计算公式

市场价值 Y1 市场价值 Ln (股价*总股数)

市账比 Y2 市账比 股价/每股账面价值

股东价值 Y3 每股净资产 股东权益/股本总数

获利能力 Y4 每股收益 税后利润/股本总数

(二)表2是对解释变量(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定义

考虑到国有企业集团的规模大小不同、行业特点不同,特采用解变量固定资产头额的自然对数为代替变量。

表2解释变量定义表

解释变量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 X1 Ln(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 X2 Ln(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 X3 Ln(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三)控制变量定义

企业价值不仅受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影响,还与公司的规模存在重要联系,因此本文选取这些作为控制变量。一般认为小型国有企业集团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具有不同优势。小型国有企业集团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主要具有灵活性优势 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主要拥有资源优势,因此规模因素应加以控制。本文,选用企业集团资产对数作为企业规模的变量,设定为X4 。

二、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本文以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提供的国有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价值数据为基础,主要以深沪两市2008年-2011年的A股国有集团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样本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选取2007年12月31日前在我国深沪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为了保持样本数据的平衡性;第二,剔除了ST、PT类企业,企业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首要前提是企业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ST、PT类企业自身盈利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将其剔除;第三,剔除数据信息不全的上市企业。根据上述原则,最后选取了79家上市公司4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三、实证分析

(一)建立回归模型

本文选取样本企业企业价值Yi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样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Xi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Yi=β0+β1X1+β2X2+β3X3++β4X4+ε

其中,Yi――样本企业企业价值(被解释变量);X1、2、3――样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解释变量);X4 ――样本企业规模(控制变量);β0――模型的截距;

βi(i=1,2,3……,k) ――解释变量系数;εi――随机误差。

(二)回归分析

1.本研究在回归模型的建立方法中选取进入法、逐步法或删除法。被解释变量“市场价值”(Y1)和“市账比”(Y2)由于“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和“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三个变量F值的概率都大于0.1,没有通过T检验,故剔除无效变量。被解释变量“每股净资产”(Y3)和“每股收益”(Y4)的三个变量F值的概率都小于0.1,通过了T检验。

被解释变量“市场价值”(Y1)、“市账比”(Y2) 、“每股净资产”(Y3)和“每股收益”(Y4)由于控制变量企业集团规模(X4 )变量F值的概率都大于0.1,没有通过T检验,故剔除无效变量。

2.“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三个变量的“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的调整R2分别为0.662、0.521,拟合优度较好,代表被解释变量“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的变化中有多少是由“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三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Durbin-Watson检验的结果分别为1.965、1.870,非常接近2,说明被解释变量“每股净资产”(Y3)和“每股收益”(Y4)的取值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

注:预测变量: (常量) X1,X2,X3 。

3.“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均达到了0.000的显著水平,说明“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具有理论与实证意义。

4.“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的容差均大于0.1,说明“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根据线性回归原则,“市场价值”(Y1)和“市账比”(Y2)模型的变量没有通过T检验,故剔除无效变量,因此“市场价值”(Y1)和“市账比”(Y2)模型无效;“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中的有效变量为“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X1)、“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2)、“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X3)。

5.“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的样本量为79、78,残差平均值为0,标准化残差平均值为0,说明“每股净资产”(Y3)模型和“每股收益”(Y4)模型的残差分布均满足均值为零的假设。

6.通过观察散点图和残差检测不存在异方差性,变量整体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得到回归方程为:

式中,Y3――每股净资产;Y4――每股收益; X1――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

X2――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X3――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

四、结果讨论

通过回归模型的实证,根据样本企业市场的具体环境对其实证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结果一:代表样本企业价值的市场价值与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额相关性不@著,假设H1成立。市场价值等于股权市值与净债务价值之和,近几年,企业的净债务价值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受到更多相互制约的因素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企业价值,故市场价值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没有显著关系。

结果二:代表样本企业价值的市账比与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额相关性不显著,假设H2成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平均市账比为1.587,充分说明样本企业的企业价值被严重高估,没有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导致代表企业价值的市账比与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额没有显著关系。

结果三:代表样本企业股东价值的每股净资产与企业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正相关,说明样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每股净资产的影响比较显著,假设H3成立。从财务角度来讲,样本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所创造的企业价值不仅体现为企业利润的增长,更能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使其能够持续发展;代表样本企业获利能力的每股净资产与企业200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呈显著负相关,2008年开始,全球的经济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导致全球经济不景气,企业没有及时抵抗风险,致使企业的获利能力下降。

结果四:代表样本企业获利能力的每股收益与企业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正相关,说明样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每股收益的影响比较显著,假设H4成立。代表样本企业股东价值的每股收益与企业2008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呈显著负相关,其原因可能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有关,股东价值受到重创,降低了代表股东价值的每股收益数值,致使对上市公司的股东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范文8

《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号――投资性房地产》的推行,对于我国会计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投资性房地产是我国采用公允价值核算的首项非金融资产,目的是为了更客观真实地在会计报表中反应企业的资产,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数据。在实际业务中,企业应当在遵循准则的前提下,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选择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模式。

一、两种计量方式的核算过程如下:

1、设置账户

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类似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需要按期计提折旧或摊销,需要设置的账户有“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和“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有相同之处。需要设置的账户有“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折旧或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在成本模式下的折旧和计提需参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方式,即:借:“其他业务成本”,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折旧额或摊销额的计算方法也参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公允价值模式不需要计提折旧或摊销,而是在期末将公允价值变动的差额计入到当期损益。

3、后续支出

两种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都分为资本化支出和费用化支出。成本模式下资本化支出应当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在转入改扩建工程时则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贷:“投资性房地产”;改扩建完工后从“在建”明细转入到“投资性房地产”科目,费用化支出则借:“其他业务成本”,贷:“银行存款”等;公允价值模式下资本化支出在转入改扩建工程时,借:“投资性房地产――在建”,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借或贷“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在改扩建完工之后从“在建”明细转入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模式下费用化支出与成本模式相同。

4、减值

成本模式下,当可回收金额大于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时,需要计提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公允价值模式下不存在计提减值问题,在资产负债表日把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即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做与上述相反的分录。

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满足条件时可以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这种转换应当视同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投资性房地产已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核算的,将无法实现公允价值模式到成本模式计量的转换。

二、两种计量模式下对企业的影响

1、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举例:某房地产企业于某年12月建造完成一幢写字楼并于当月出租,写字楼成本10000万元,使用期20年,不考虑净残值,且满足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成本模式下,按直线法每年折旧额500万元,则该资产账面价值以每年500万元的金额减少;公允价值模式下,按照近几年的房地产市场行情,公允价值基本呈递增趋势,从单纯的追求资产额度或资产负债率的方面考虑,企业更愿意选择公允价值模式来计量投资性房地产。

2、对利润表的影响

接上例,成本模式下每年的折旧额会导致利润税前利润减少500万元。假设房地产市场继续处于上升阶段,公允价值模式下每年调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导致当年利润增加,因此从单纯追求账面利润的角度,企业通常会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是当公允价值大幅度降低时,之前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就需要转为损失,出现了先盈后亏的情况,则严重导致利润的不稳定性。

3、对现金流的影响

通过上述利润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公允价值模式下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由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间的差额可以影响利润,但不会影响现金流,这就增大了企业账面利润和现金流之间的背离。当公允价值增加带来利润时,账面利润的增加会影响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多分配股利就导致企业现金支出增大;当公允价值降低而减少利润时,账面利润的减少会影响企业少分配股利,股利支付率的降低则会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没有现金流支持的利润的变动,会给企业分配利润加大难度。

4、对税收的影响

首先来看所得税。税法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参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来处理。在持有期,扣除折旧或摊销金额,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处置时,将处置所得额扣除原历史成本后的金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下所得税税负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公允价值模式下要进行复杂的纳税调整。企业在进行计量模式选择时,考虑到在持有期间要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折旧或摊销进行纳税调整,还要在期末调整未实现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许会直接选择简单的成本模式以减少日常核算的工作量。

量化投资和价值投资范文9

【关键词】 公允价值;长期股权投资;非同一控制

一、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及缺憾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称企业合并准则)第十一条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企业合并准则第十三条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十五条规定,“商誉是购买日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相同含义的规定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三条中也有阐述。因此,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关系(即控制)的,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除了账面价值以外,购买方和被购买方还需要提供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净资产等相关信息;没有形成控制关系的,为了正确核算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也需要提供公允价值信息。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准则界定的很清楚,也被实务界广泛理解并接受。

与过去的《投资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2001)相同的地方在于,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要根据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动按所享有的份额实现互动。不同的地方在于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十二条的规定,该规定要求“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这项规定直接影响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形成控制关系的,还影响合并财务报表上的商誉。

如何调整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准则、应用指南及准则讲解中都未述及。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十四条规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改按权益法,并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由于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不确认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化,因此,在追加投资(由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到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或减少投资(由控制到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这项规定不符合本准则第十二条以及合并准则第十一条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思想以及权益法的要求。如果按此规定,追加或减少投资以后,投资单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在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中所享有的份额就不一致,差额就是投资单位在追加或减少投资与初始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变化以及公允价值变化中投资单位应享有的份额部分,不做调整,计算的商誉就有差异。

以下讨论将围绕上述提及的两个问题:第一,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调整后确认应由投资单位享有的份额(简称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调整);第二,追加或减少投资与初始投资期间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变化中投资单位应享有的份额的确认(简称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变化的确认)。

二、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调整

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无论是初始投资成本还是后续计量均需以公允价值为基础,但是在投资单位和被投资单位的个别财务报表上并不是所有的资产和负债都按公允价值计量,能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范围是受到限制的。被投资单位在核算本期净利润时,是基于权责制确认的收入和相关的成本费用,收入以现行价格为基础确认,成本费用中属于资产转化的部分,比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主营业务成本等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算的。为了与投资单位长期股权投资计量属性口径一致(按公允价值),需要对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算的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我们称其为调整后净利润。

例1:2007年1月3日甲向乙投资750万元(假如是现金投资),享有乙30%份额,并产生重大影响,甲乙为非同一控制。当日,乙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2 140万元,公允价值2 400万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是固定资产增值100万元,无形资产增值100万元,存货增值60万元(投资日甲产生商誉750-2 400×30%=30万元),假设乙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尚可使用5年,存货当年售出1/3。乙2007年度的净利润为200万元。

调整后净利润为:200-(100/5+100/5+60/3)=140(万元),甲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是140×30%=42(万元),而不是200×30%=60(万元)。

甲在2007年12月31日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损益调整)42万元

贷:投资收益 42万元

这种处理结果是由于长期股权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所导致的,是个新问题。

由于持股比例上升或下降导致成本法和权益法转换时也会遇到此问题。如果牵涉到以前年度损益,与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对应的是留存收益项目的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科目(具体处理见例2)。

三、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变化的确认

由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要按公允价值计量,由持股比例上升或下降导致的成本法和权益法转换时,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会影响投资单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单位长期股权投资要反映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化中应享有的份额。

例2:2007年1月3日,甲以现金260万元向乙投资,享有乙10%份额,对乙不具有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甲乙为非同一控制。当日乙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2 000万元,公允价值2 300万元(投资日甲产生的商誉=260-2 300×10%=30万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是固定资产增值300万元,假设固定资产尚可使用5年,直线法折旧。2007年度,乙实现净利润180万元,资本公积增加20万元。

2007年1月3日,甲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60万元

贷:银行存款260万元

在成本法下,2007年末对于乙净资产的变动,甲不需要处理。

若2008年1月3日,甲再次对乙现金投资600万元,增加对乙20%份额(两次共30%份额),并产生重大影响。此时乙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 000+180+20=2 200万元,公允价值为2 500万元(追加投资日甲产生商誉=600-2 500×20%=100万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是无形资产增值300万元,假设无形资产尚可使用10年,按直线法摊销。

2008年1月3日甲追加投资后,长期股权投资要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首先,甲要对原持股比例(10%)按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

追溯调整的金额是2007年度乙增加的净资产中属于甲的份额以及乙公允价值变动中属于甲的份额之和。具体计算为:调整后净利润中属于甲的份额=(乙2007年度净利润180万元-固定资产增值部分2007年应计折旧300万元/5)×原持股比例10%=12万元;属于甲的资本公积份额=乙2007年度增加的资本公积20万元×原持股比例10%=2万元;属于甲的公允价值变动份额=(甲追加投资时乙净资产公允价值2 500万元-甲初始投资时乙净资产公允价值2 300万元-调整后净利润120万元-乙2007年增加的资本公积20万元)×原持股比例10%=6万元,这部分也记入资本公积。三项合计共20万元。

追溯调整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28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260万元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2万元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0.8万元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万元

计算说明:盈余公积=调整后净利润中属于甲的份额12万元×10%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比例=1.2万元;利润分配 =调整后净利润12万元-盈余公积1.2万元=10.8万元;资本公积=乙增加的资本公积中属于甲的份额2万元+乙公允价值变动中属于甲的份额6万元=8万元。

其次,甲对追加投资部分进行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600万元

贷:银行存款600万元

商誉的计算:投资成本为280+600=880万元

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2 500×30%=750万元

商誉=880-750=130万元(30万元+100万元,和两次投资时计算的结果吻合)

如果不做追溯调整的分录,投资成本=260+600=860万元,商誉的计算就出现了差异。

如果是由于持股比例下降导致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由控制到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要按照下降后的持股比例按权益法进行追溯调整。

如果是由于持股比例上升或下降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时,原来按权益法确认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变化导致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变化要追溯冲回,公允价值变化的部分不应冲回。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