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统计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3-07-05 16:21:50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范文1

一、统计分析的选题

统计分析的选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好的选题能充分反映写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是统计分析成功的一半。而企业统计分析的选题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企业统计分析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经营领导者。首先统计分析的选题要能引起领导的阅读兴趣,因此我们在选题上要做到:

1、选题要有针对性:要能够反映企业领导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

2、选题要切合实际:企业的统计分析要反映企业的现实问题,任何分析都要以企业经营中的各项经济指标为基础,指标数据要求准确可靠,这样才能提高分析的实用价值。

3、选题要切实可行:对选题的分析要能提出科学的统计预测及建议,对于企业来说,如何经济活动有要以资金为保证的,我们分析的结果要以企业的经济基础为依托,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宗旨。

二、搜集资料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的,所以要进行统计分析,就必须搜集大量与分析问题有关的统计资料。选题后,针对自己选定的题目搜集统计数据资料。这个工作很重要,如果搜集的原始数据不准确或不完整,就会使整个统计工作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在大量详细地占有真实的统计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观点正确、材料充实、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的分析报告。搜集统计资料要采用多种方法,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又要调查与分析问题有关的新资料。

1、利用统计台账、原始记录资料。统计台账、原始记录是最能反映本单位情况的统计资料。从历年的统计台账中找出历史最高记录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原因、找出差距。从统计台账的数据变化中也能发现不均衡现象,从而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为以后工作做指导。

2、充分利用统计报表资料。统计报表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的特点,所以统计报表资料是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

3、利用以前已整理过的专题资料。因为专题资料整理得比较详细,并附有文字说明,所以在搜集分析资料时,要充分利用与分析问题有关的专题资料。

4、搜集与分析问题有关的业务部门的资料。业务部门的资料一般来说要比统计部门的资料详细全面,尤其是财务部门的核算资料往往是最原始的资料,对于我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很有帮助。

三、整理资料

统计调查的原始数据资料一般不能直接进行汇总处理,应根据分析的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计算机的普及改变了以往统计资料整理的繁琐性,推进了统计工作现代化的进程。首先将搜集到的统计数据录入计算机中,然后根据分析需要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计算、建立统计图表。通过编制各种形式的分析表,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是指应用于统计分析活动,对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计量和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必须借助于统计分析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分组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日常统计工作中应根据分析需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既可以使用某种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1、对比分析法:是将有联系的经济量进行对比,以说明其数量联系和变动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

2、分组分析法:是借助统计分组理论,将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组,进而分析其内部构成、分布特点、比例关系、变动情况和依存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3、平均分析法:是利用平均指标来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及其构成特点的统计分析方法。

4、因素分析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客观经济联系,具体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动,并对由这些因素构成的复杂现象总变动的影响程度和量变规模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量指标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是,要把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而分析质量指标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时,要把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5、动态分析法:是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来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规律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趋势预测,例如时间序列分析法、移动平均分析法、最小平方法。

6、相关分析法:把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但关系数值不固定的数量依存关系叫相关关系,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叫相关分析法。当一种现象和另一种现象同方向变动时,可用直线回归方程表示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五、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通过上述分析完成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升华,即得出自己的观点,并以统计分析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统计分析报告是在对统计资料和有关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用简洁明确的文字对研究过程进行叙述,从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文章。撰写统计分析报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统计分析报告属于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应用文体。

2、统计分析报告以统计数据为主要语言,并辅以统计表和统计图,清晰明确地表达事物之间的各种复杂联系。

3、统计分析报告以大量统计调查材料为基础,既要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又要运用科学的抽象力进行综合和概括,达到用数据材料说明中心论点的目的。论点要有所创新,要经得住推敲、经得住论证。

统计分析范文2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oal quality inspectio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desig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coal quality inspection.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system design principles, system objectives, system architecture, the main function modules, and focused on analytical supervision institutional users module, coal inspection agency module, manufacturers module, coal quality management module. Meanwhile, the features of the technology which are related to information system of coal quality inspec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关键词:煤质检验;煤质管理;统计分析;信息系统

Key words: coal inspection;coal quality management;statistical analysis;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P6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204-03

0 引言

2015年开始,我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首次有了全指标空气质量监测的数据。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全国约有80%的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其中最重要的超标因素就是PM2.5。从人口分布上来看,大概有85%人口生活在不达标的城市里面。

1 开发背景

本文设计了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对煤质检验业务的全面支撑,实现对煤质检验信息的收集、分析及综合利用,从而全面提升煤炭质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帮助煤炭检测机构完善质量管理,提高对产品质量的监控,本文以河北省相关情况为例设计和研究,可适用于其他省市,实现对煤质检验业务的全面支撑,实现对煤质检验信息的收集、分析及综合利用,从而全面提升煤质监管。

2 系统开发目标、原则

2.1 系统开发目标 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智能处理技术,依托全省煤质检测机构,对河北省境内的煤炭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用煤企业的煤质检测信息进行全方位的采集汇总,统计分析,提高行业监管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对河北省区域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提供依据,辅助领导决策。

2.2 系统开发原则 ①共享原则。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的建设要在推进煤质检测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集中管理模式和资源共享机制。②可靠性原则。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是对煤质检验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监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对它将存在很强的依赖性,因此需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③高安全性原则。平台建设必须同步实施安全工程,建立基于授权的访问控制模式,逐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按照不同的业务内容,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建成与效益的关系,使安全措施成为保障信息资源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④易操作性原则。系统界面设计友好生动、操作简便、查询快捷、不需要用户有专门的计算机知识就可以完全掌握。⑤标准化原则。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是开放的系统,系统建立应按照统一的数据编码与规范,实现数据格式标准化。在信息的收集、处理、汇总和传递过程中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保证各层次之间形成高效规范的体系,确保对各种信息的高效收集和利用。⑥易维护和易扩展性原则。预留煤质检验所流程支持功能,并充分考虑业务增加与变更以及未来业务应用的扩展而对系统的性能和功能突出新的要求。

3 系统架构

煤质检验统计分析系统是一个综合信息采集管理支撑平台,将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以数据采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及权限管理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基于数据共享的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信息融合技术为手段,结合系统安全等先进技术,实现煤质检验信息采集、管理、共享、统计分析,系统平台遵循共同的框架协议、标准规范、公用基础数据与支撑功能的物理载体和软件实现,为煤检业务参与部门提供业务流程管理及决策支持,为其他应用业务系统提供数据和功能支撑。其平台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3.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通过机房及环境、主机系统、存储、网络等软硬件构成了平台的运行环境,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行,通过各种监测设备及采集设备为平台的监控和分析、数据更新提供了数据来源。

3.2 接口层 系统通过接口层实现与外界系统的对接,通过数据交换服务交互各部门业务资源数据。

3.3 数据层 数据层包括受检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煤检机构基础信息数据库、煤质检验信息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库四个数据库,同时还包括数据交互模块,专门用于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互。

3.4 服詹 服务层是通过一系列服务组件管理业务数据,同时提供给应用层业务应用支撑,其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服务、目录服务、指标管理服务、角色与权限管理服务、数据导入导出模块服务、BI服务、数据服务、接口管理服务等一系列支撑系统应用的技术服务。

3.5 应用层 系统平台实现了针对各机构用户的业务应用。包括生产企业子系统、煤检机构子系统、监管机构子系统、后台管理子系统。

3.6 展现层 系统平台通过统一登录入口门户进行展现,所有级别的用户可以通过门户的统一入口登录各子系统,用户通过统一门户实现对相应工作的操作。

3.7 用户层 平台主要面向主管领导层、相关业务部门、其机构和个人与系统管理员。

3.8 保障机制体制 ①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保障系统建设和平稳运行,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由主管级别专人负责。②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一是业务标准规范,规定平台包含的基本业务。二是技术标准规范。包括基础架构、存储方式、网络设计、性能设计等。三是数据标准规范。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定义,包含公共数据源规范、公共代码规范、数据采集与交换规范、数据交叉映射规范。四是安全标准规范。规定应遵循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原则。

4 系统设计与功能模块

根据系统业务逻辑,煤质检测信息统计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块:监管机构用户模块,煤质检验机构模块,生产企业模块,煤质管理模块,功能模块架构图如图2所示。

4.1 监管机构用户模块 监管机构用户分为省、市以及县监管机构,不同级别的监管机构可以查看当前管辖区内的煤检所以及生产企业的煤质检验信息。因此,监管机构用户的设计最大特点在于多级权限的设计研发,不同级别用户通过后台权限管理赋予不同权限。同时监管机构用户可以查看煤质检验信息的统计和分析结果。监管机构可以对系统的煤检机构、生产企业、下级监管机构工作通知功能。提供模糊检索以及多个指标综合查询的多种方式。

4.2 煤质检验机构模块 煤质检验所用户登录系统以后可以查看和修改煤检所的基本信息。煤质检验所可以查看煤质检验信息。煤检所无系统的,可以通过页面填写煤质检验报告单也可以批量导入煤质检验信息。有系统的煤检所,可以定制接口模块自动采集煤质检验信息。煤检所可以查看自己煤检所上报的煤质检验信息,也可以对填写的煤质检验信息进行统计。煤质检验所用户可以接收到监管机构用户发送的通知公告,查看以后并且可以标记位已读。

4.3 生产企业模块 系统通过管理员为生产企业建立账户(账户名为该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和初始密码,企业登录后进行密码修改、基础信息填写及位置确认。注册成功后企业可以查看其基本信息,也可以修改企业的基本信息。生产企业需要上报该企业的煤炭来源、生产信息和销售信息,通过页面填报的方式或者是批量上报的方式上报企业的批次信息。生产企业可以查看本企业的煤质检验信息并且可以导出煤质检验信息。生产企业可以接收到监管机构用户发送的通知公告,查看以后并且可以标记位已读。

4.4 煤质管理模块 煤质管理模块即煤质检测信息的统计分析模块,依据采集来的各项煤质检验数据或导入系统的数据,按照不同批次,不同领域煤检报告信息,对检验结果进行灵活,多样的统计查询,提供查询统计结果报告定制导出功能,及多样化展现形式,包括柱状图,饼状图,条形图,趋势图等多种表现形式,提升系统整体统计分析展现效果。

5 总结

该系统与与其他同类型系统相比具有5个方面优势:一是定制化煤检报告导出。针对不同的用户,均可以定制模板,按照用户的需求导出,增强用户对本系y的依赖性。二是多样化的数据录入方式。在线填报、批量导入、映射方式批量导入,减少了人工录入的工作量,提高了煤检局工作效率和正确率。三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查询及统计方式。多角度汇总煤检报告的报表及查询,通过各个指标全面反映煤炭质量检测信息。四是远程数据共享。通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功能通过远程即可实现,提高了数据利用率。五是多种形式数据分析。基于电子地图的专题统计分析功能,将统计结果在地图上展现出来,数据清晰化,使用户全面了解煤炭质量信息。

参考文献:

[1]朱兰(美).质量管理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5-94

统计分析范文3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1.统计分析报告的概念

统计分析报告是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大量统计数据来反映、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成因、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结论,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统计应用文体。

对统计分析报告概念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统计分析是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写好统计分析报告,必须首先做好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报告要遵循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社会经济统计和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等。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特色是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无论是通过研究去认识事物,或通过反映去表现事物,都是要运用统计数据。统计部门这一巨大的"数据库"为统计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写统计分析报告就应充分运用这个资料源,而且要用好、用活。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这是统计分析报告与其他文体最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没有统计数字的运用,就不成其为统计分析报告。

(四)作为一种文体,统计分析报告

既要遵循一般文章写作的普遍规律和要求,同时,在写作格式、写作方法、数据运用等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2.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一)运用一整套统计特有的科学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统计推断等),结合统计指标体系,全面、深刻地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

(二)运用数字语言(包括运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情况,让统计数字来说话,通过确凿、详实的数字和简练、生动的文字进行说明和分析。

(三)注重定量分析。利用统计部门的优势,从数量方面来表现事物的规模、水平、构成、速度、质量、效益等情况,并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

(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五)注重准确性和时效性。准确是统计分析报告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分析报告的准确性除了数字准确,不能有丝毫差错,情况真实,不能有虚假之外,还要求论述有理,不能违反逻辑;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

统计分析报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实用性

统计分析范文4

关键词:电网;网损分析;理论线损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11.52

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节能减排政策执行对吉林公司线损管理带来重大影响;售电结构的变化、负荷难以就地平衡、资产的上移、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矛盾、管理模式的变化等因素给“节能降损”带来很大挑战。线损管理工作面临异常管理有待加强、线损全周期管理有待深化的困境。为规范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系统线损理论计算管理工作,提高线损计算的自动化水平和计算精度,为系统线损理论计算提供规范化的管理平台,以充分发挥电力设备的效力,挖掘降损潜力,降低供电成本。建设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分析系统。

1 现状分析

1.1 线损情况

线损是指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用户过程中,在输电、变电、配电和营销各环节中所产生的电能损耗[1,2]。它既是电网结构、生产运行、装备及经营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也是电网经营企业的一项经济技术指标[3]。线损管理的深化和细化,充分利用现有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资源,将与线损产生过程的有关信息进行集成,搭建线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输、配、用过程中电量自动采集、监测和各类线损率指标的自动生成、分析等功能,杜绝不明损失,降低管理损耗,使线损管理从结果管理转向过程实时监控管理,进一步提高线损管理水平[4]。

通过对分压、分区、分线及分台区的“四分”线损在线统计分析,按月度进行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统计分析。实现全省理论线损全电压等级,包括66kV及以上主网、10kV配网及0.4kV低压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功能。

1.2 线损的几项危害

1.2.1 线损最突出的问题是发热

电力网导线在发热的过程中,电能损失是由于电能被转化成了热能,同时,也由于导线发热致使导线本身尤其是缺陷部位温度升高,加快了绝缘材料的老化速度,使其寿命缩短,绝缘程度降低,出现热击穿,引起配电系统发生事故,甚至灾难的发生[5]。

1.2.2 线损的发热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

系统中的能量不仅被线损浪费,而且该部分能量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如通风、冷却等)散发热量,这个过程也需要电能。据报告,一般的线损率在3%~10%,而线损率达到10%就属于严重浪费。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一次能源,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

1.2.3 电力系统导线发热导致故障的发生率升高

由于发热带给接触部分的影响最为显著,所以接点处电阻的发热造成了相当多的故障。导体的电阻在高温下会增大,而即使是在正常负荷电流下电阻也会产生严重发热。接点处的电阻往往大于两端材料的电阻,这就导致了接触电阻大幅度上升。这样的恶性循环形成的后果是导致接触部分烧坏,引起故障[6]。

由于该种原因而造成的线损产生的经济损失,体现在包括发电、供电、用电的各个方面。电力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长,而线损造成的电量损失也会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线损率,必然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2 线损计算

各关口计量点因现场潮流方向不同从而分为正、反两个负荷方向,即“A开关正向”和“A开关反向”。

在66kV线路的线损的类型里,由于部分站没有主变变高侧计量点,所以将A变为B。

2.1 500kV电路的线损计算

2.1.1 500kV线路

2.1.2 500kV变损

(1)进串主变

1)变低总表模式

线损电量=301正向-5011反向+5011正向+5012正向+2201正向-5012反向-2201反向-301反向

线损率=线损电量/(2201正向+301正向+5011正向+5012正向)×100%

2)变低分表模式

线损电量=5011正向+5012正向+302正向+303正向+2201正向+301正向+…+3XX正向-5011反向-5012反向-2201反向-301反向-302反向-303反向-…-3XX反向

线损率=线损电量/(5011正向+5012正向+301正向+302正向+303正向+…+3XX正向)×100%

(2)主变直接接母线

1)变低总表模式

线损电量=5061正向+2201正向+301正向-5061反向-2201反向-301反向

线损率=线损电量/(5061正向+2201正向+301正向)×100%

2)变低分表模式

线损电量=5061正向+2201正向+301正向+302正向+303正向+…+3XX正向-5061反向-2201反向-301反向- 302反向-303反向-…-3XX反向

线损率=线损电量/(5061正向+2201正向+301正向+302正向+303正向+…+3XX正向)×100%

(3)母线损耗

现将500kV母线线损电量统一定义列举如下:

线损电量=(线路边开关1正向)+…+(线路边开关N正向)+(#1主变边开关正向)+(#2主变边开关正向)+(#3主变开关正向)+…+(#N主变开关正向)-(线路边开关1反向)-…-(线路边开关N反向)-(#1主变边开关反向)-(#2主变边开关反向)-(#3主变开关反向)-…-(#N主变开关反向)

从而可以求出线损率。

2.2 66kV线损计算

2.2.1 66kV线路

(1)当计量表在线路两侧都存在

线损电量=A正向+B开关正向-A开关反向-B开关反向

线损率=线损电量/(A开关正向+B开关正向)×100%

(2)当计量表只存在与线路一侧

线损电量=A开关正向+B变低正向-A开关反向-B变低反向

线损率=线损电量/(A开关正向+B变低正向)×100%

(3)线路上有一条T接线路并且只有其中一侧66kV开关装有计量表

线损电量=A开关正向+B变低正向+C变低正向-A开关反向-B变低反向-C变低反向

线损率=线损电量/(A开关正向+B变低正向+C变低正向)×100%

3 线损统计分析系统构建

线损统计分析系统分为省公司、地市公司、区县公司三级以及各级检修公司,各级单位进行线损统计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如下:

(1)线损统计的基础数据由区县公司、检修公司负责收集和填报。其中检修公司负责所有变电站数据的收集和填报;区县单位负责售电量、台区数据的收集和填报;所有电厂数据从生产统计系统中做接口获得。

(2)区县单位、检修公司填报的统计基础数据由地市公司进行接收和管理,地市公司对管理范围内基层单位的基础数据完成接收、检查、汇总后,再统一上报给省公司。

通过“数据集成管理”集成接入SCADA、变电站电能量采集等业务信息系统设备台账及其设备间的网络拓扑关系数据,系统提供设备台账管理功能:以“单位-电压等级-厂站-设备”的树状形式组织电网设备,可管理维护管理单位、电压等级、厂站、电网设备及相互关联关系信息。基于设备台账,系统自动进行“电网拓扑”分析,应用于线损计算模型。实现加强线损管理责任,明确线损计算工作内容及流程。而且线损指标上报时限性强,在线损指标过程管理中,严格按照上级单位的时间要求开展工作。

4 结束语

线损统计分析系统不仅要满足目前的需求,也要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发应用系统的技术,包括操作系统的平台、开发语言、后台数据库的选择,都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实现动态功能。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生成电网设备及电网拓扑关系的数据建系统提供趋势分析、和计划值(理论值)对比分析、同比分析、环比分析、高损(重损)异常分析等手段,对线损进行多维度、全方面地定性定量分析,并可逐层追溯明细数据,使线损管理工作透明化,从而快速定位线损原因,可以全面、有效的掌握线损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而加强线损数据管理,提高统计力度,提升线损分析水平,从而实现线损管理从结果向过程转变。

参考文献:

[1]王亚忠.小析线损管理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0(04).

[2]关道志.在配网自动化中的线损分析应用[J].广东科技,2009(24).

[3]彭洋,刘滕美子.浅谈线损的管理和技术措施[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7).

[4]李姝,龚佳怡,莫颖涛.10kV及以下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J].供用电,2009(03).

[5]何秀月.供电企业电网节能指标的研讨[J].科技资讯,2008(21).

[6]刘莉.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工作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2).

[7]张铁峰,王江涛,苑津莎.基于MIS的配电网线损分析系统[J].继电器,2007(19).

统计分析范文5

关键词:经济统计;应用

一、统计经济学的含义

统计的含义就是社会调查的一种行为,主要包括数量信息、数字表现的问题都是统计学要探索的内容。经济统计学的探索最早发现在1665年,经济统计学主要利用于统计国民收入,如:英国利用收入、支出的复式核算对英国国民收入进行统计、预测。但在该利用形式上,核算内容以及外在的平衡缺乏成熟度。虽然经济统计在很长时间实践后,还建立了国民账户体系。而且,受相关因素的影响,还为经济统计学建立了一定结构。我国经济统计根据历史的演变,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以及实施后,传统的系统已经不能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随着相关的研究和存在的实践经验,我国在1992年建立了国民经济核算系统,并在期间进行了施行政策,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实践过程的不断发展,经济统计学在社会中也得到了完善与发展[1]。因此,经济统计是统计学在经济领域中主要的应用学科,它主要以数据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不仅要对数据进行采集、生成以及传输,还要利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产生的经济现象,以及经济系统存在的复杂规律,并使之能够为经济建设与管理建设作出有利决策。

二、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下的应用状况

经济统计学在现代的经济建设中可以看到,经济统计在实践中的应用还缺少一定的深度,只是将其停留在表面。要使经济统计学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性及合理性,相关工作者及研究者就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要促进经济统计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就要根据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解决。而且,要保证经济建设的有效发展,促进各个领域在实践中的完善,就要利用经济统计学分析现实经济的发展问题,并将其进行紧密结合,从而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2]。在现有的经济发展中,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较高要求,而且,经济统计学在实践应用中也还不够深入,经济统计要促进有利的实践发展过程中,就要对其进行深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实现优质服务,才能实现良好的发展效果。现如今,我国已经建立了经济统计管理机制。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符合现代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也没有形成牢固的基础条件。但近几年,经过相关人员的不断研究和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努力,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的利用已经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经济统计学的相关研究者利用数学手段对其发展的经济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给予更多关注。因此,在实践发展中可以看出,经济统计是实践发展问题与经济问题解决的主要工具,不仅能对经济问题进行判断,还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决策。

三、统计学在经济实践中的应用

在现有的发展阶段,经济包括的内容越来越多,发展的状态形式已经爆满,这种发展形式使经济研究过程面对较大困难[3]。因为数据是信息发展核心因素,主管医院中的工资统计也是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因此,经济的建设问题就是对数据问题进行分析。在信息研究领域下,都是利用经济统计学来进行分析、处理的,并能为以后的经济建设和实践工作提供服务。经济统计学不仅仅能应用在工资的数据统计领域,在其他发展领域同样适用,但并没有促进相互之间的紧密关系。在经济建设中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各个环节都是利用数据作为基本的分析条件,所以,利用经济统计分析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各个环节,能够实现一定的实践意义,也能够不断对经济发展进行有利探索。

四、经济统计应用的意义

经济统计学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工资统计方面[4]。主要表现为几点内容。其一,经济统计是获取数据的主要途径,在经济建设中能不断对数据进行探索、研究。特别是利用定性分析对经济进行研究期间,数据成为有利的支撑条件。其二,经济统计能够对数据进行总结、归纳,能够表现出数据之间的变化形式以及体现的多样化结果,所以,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的利用,能够将一些偶然现象变为必然发展形势。其三,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能够促进数据分析的可靠性以及完善性,由于每个原理条件都具有相对的真理价值,只有利用一些验证条件才能促进真理条件的形成。所以,根据数据对经济进行验证,并促进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完整性,因此,促进经济建设,就要利用经济统计对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五、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经济发展进行统计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数据基础,而统计学就是促进数据获取途径的核心,因此,在经济建设条件下,利用经济统计在工作中加以研究,不仅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性发展,还能分析出精确的数据。

作者:许欢 单位:唐山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刘瑞妮.经济建设背景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8).

[2]洪钦佩.经济建设下的经济统计的应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6).

统计分析范文6

1.1统计学的概念

统计学主要是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1.2统计学中的统计方法

(1)测量的尺度。在统计学中测量的尺度又可以分为四种方法,分别是:名目尺度(nominalmeasurements)、顺序尺度、等距尺度(资料间的距离是相等被定义的,但是它的零值并非绝对的无,而是自行定义的,例如:智力、温度的测量)、等比尺度(拥有零值及资料间的距离是相等被定义的)。这四种测量方法在统计的过程中都具有不等的实用性。(2)统计技术。统计技术中一些比较常用的技术有:费雪最小显著差异法、学生t检验、回归分析(regressionanalysis)、相关性(correla-tion)、皮尔森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prod-uct-momentcorrelationcoefficient)、史皮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srankcorrelationcoeffi-cient)、卡方分配(chi-square)。

2.营销管理的基本概念

2.1营销管理的概念

营销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或者是组织的目标,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的交换关系,而对设计项目的分析、规划、实施和控制。营销管理的实质是对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性质进行有效的调解。企业营销管理者针对不同的需求情况,采取不同的营销管理对策,进而有效的满足市场需求,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营销管理就是在市场行为中,以营利为目标,把架构、人员、培训、绩效、考评、薪资等众多要素综合制定、优化实施的行为。

2.2营销管理的五种需求

在营销中,企业制定的营销政策,要充分考虑营销政策推行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的是五种需求:(1)营销管理中满足企业的需求;(2)营销管理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营销管理中满足经销商的需求;(4)营销管理中满足终端的需求;(5)营销管理中满足销售队伍的需求。2.3营销管理的分类(1)扭转性营销。扭转性营销也称转变性营销,是企业在市场的部分商品或劳务出现负需求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当措施,转变人们的抑制情绪,使负需求变为正需求的营销方式。(2)刺激性营销。刺激性营销也称激活营销,是在市场需求不稳定或缺乏需求的情况下实施的一种市场营销活动。(3)开发性营销。开发性营销是指面对现实中没有适当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消费需求时,企业所爱去的营销对策。(4)平衡性营销。平衡性营销是指设法让调节需求和供给达到协调同步。(5)恢复性营销。恢复性营销又称再生性营销和提升营销。它是指面对产品或服务处在“需求下降”的通道中企业所采取的营销对策。(6)维护性营销。维护性营销是指当产品或者服务处在饱和需求的状态时,设法维护需求和销售水平,防止出现下降趋势的企业所采取的营销措施。(7)限制性营销。限制性营销又称降低性营销或低调性营销,它是指面对超过了企业的供应能力的产品或服务时的企业营销对策。(8)抑制性营销。抑制性营销是指当出现产品或服务有害需求时的企业营销对策。

3.统计学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3.1统计学应用在营销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营销管理的各个方面也都在不断发展着,例如:营销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的营销、个性化的营销等。而统计学是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而参考。从而统计学被应用在营销管理中,营销管理中的各个方面的决策所需要参考的信息都是要从统计学所分析的数据中或者是通过统计学为其进行有效的市场分析和预测等方面作为依据,为营销管理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和决策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成为了营销管理的重要措施,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统计分析范文7

关键词:统计分析 知识经济 核算 信息 质量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77-04

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才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1}。2014 6月19日,我国了首个大数据交易行业规范――《中关村数海大数据交易平台规则》(征求意见稿),数据交易产业发展,希望加盟企业能盘活数据资产,提高自身的创新效率,实现更好的转型升级。乐观的估计是,预计到2016年,中关村大数据对产业的带动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2}。这是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与世界同步的一个显著成果。

《统计法》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笔者认为:IT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大数据的产生、交换、应用十分便捷,国家政策为大数据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大数据时代,体现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重视自动化和智能化运用前景,应突出数据挖掘的在线分析处理(OLAP)和可视化编程的特点,创造性应用统计理论开展统计工作,才能提高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统计工作质量,才能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大统计健康发展。

一、理论综述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主要是满足经济、科技、国防等领域存在一系列复杂、大型的问题对科学计算方面的需求。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程序控制的电子计算机(1945年,被数字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称之为“电子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研制成功,应用于科学计算。2013年,由国防科大自主研发的“天河二号”,再登全球超级(运算能力超强)500强榜首,而且我国在全球超级500强的占比为12.6%,是世界上第二大高性能计算机使用者{3}。表明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计算机(包括智能家电等)进行事务处理,需要需要编写相应的计算机程序,达到可视化要求,才能方便人机对话,产生数据结果。IT技术,包括电子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为我国大数据时代的大统计发展,奠定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基础。

2.商业互联网的发展。1969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管理局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普遍认为这就是 Internet的雏形。1990年代初,商业机构开始进入Internet,开始了商业化的新进程,成为Internet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1994年4月,中国开通了国际INTERNET的64KBPs专线连接,设置了中国最高域名(CN)服务器,使中国真正加入了国际MTERNET行列。1995年5月,开始商业应用阶段,原国家邮电部开通了中国公用INTERNET网即CHINANET。

1995年8月24日,向全球发行的Windows 95,在市场上绝对是成功的,在它发行的一两年内,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操作系统。后来的Windows 95版本附带了Internet Explorer 3,被集成到操作系统,被用来给系统的桌面提供HTML支持,使国际互联网的运用得到广泛普及。

也就是说,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商业机构开始进入Internet;1995年,国家原邮电部开通了中国公用INTERNET网;以及Windows 95操作系统(包括集成的Internet Explorer)的广泛运用,使得1997年,中国网民超过62万人,1997年也被称为我国商业互联网元年,或者说,中国的数字化生存{4}元年。

当初的万“维”网,就是为了增加人们提高认识的角度(维度)。例如,谷歌和百度搜索引引擎的未来发展,就提出移动时代的搜索需求开始变得多元化,图片和基于自然语义理解的多种搜索形态并存,对搜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语义网(Semantic Web)”,也称为下一代互联网,实际上就是“数据网”(Web o Data),是一个全球的数据库网,在这个数据库网中,计算机可自动为用户搜寻、检索和集成网上的信息,而不再需要搜索引擎。大数据时代正在催生的这个最大的技术变革,就是要重新构造互联网,打造出下一代互联网。

3.从电子商务到云时代。1995年,IBM提出“电子商务(e-business)”战略理念。2002年,IBM又适时地推出“电子商务随需应变(e-business on demand)”战略理念。2008年,正式提出“智慧地球”(SmartPlanet)战略理念。2009年1月,“智慧地球”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2008年11月2日,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宣布,由苏州工业园区、微软公司、江苏风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三方打造的SaaS(软件即服务)服务平台――风云在线正式启动,只要通过SaaS服务,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和使用软件服务;同时,微软推出的云计算服务Windows Azure,允许各种类型的企业租用微软的数据中心来进行数据处理和软件运行。表明“云计算”已经逐步走出概念阶段,走入初期使用阶段。大数据的概念,迅速得到IT界的热捧。

2013年5月22日,微软宣布与世纪互联合作,成为第一个落地中国的国际云计算企业。2013年7月31日,IBM宣布与首都在线合作落地,将IBM顶级的云计算基础架构服务SCE+(SmartCloud Enterprise+)正式引入中国,开启中国企业享用高价值托管私有云服务。2013年12月18日,亚马逊公有云服务AWS宣布,其中国区域云计算平台服务开始有限预览。通过与产业链上的广泛合作,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的公有云服务,正式落地中国。鉴于谷歌暂时难以重返中国市场,标志着中国外资公有云市场亚马逊、IBM、微软三足鼎立的格局基本形成{6}。

对此,IBM大中华区云计算总经理陈国豪(2014)认为{7}:拥抱云时代――云计算驱动业务前行;传统产业模式正在发生一场革命,新的业务价值驱动了云计算的使用。

所以,云时代,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的实现,需要企业、云服务商、产业行业、社区政务、国际化等整个社会、整个生态链共同来实现,才能实现生产业的创新发展,改进人们的生活方式。

4.大数据时代。2010年,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的维克托・迈尔-舍恩博格在《经济学人》上了对大数据应用的前瞻性研究。尤其是在大数据变革方面,他表达了大数据带来的三大主要思维变化: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8}。

2011年5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了名为《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大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对大数据的分析将成为竞争的关键,并会引发新一轮生产力的增长与创新,对海量数据的有效利用将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最有利武器。通过对大数据的合理使用可以使零售业的经营利润提高60%以上。麦肯锡的报告发出后,大数据的概念迅速得到各国政府、国际产业界的高度关注。

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发起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称将斥资2亿美元用于大数据研究,以应对大数据革命正在带来的大机遇。据美国咨询机构Gartner预测,从现在起到2015年,大数据将会在世界范围内创造440万个工作岗位。6个联邦部门和机构将新投入超过2亿美金推动大数据提取、存储、分析、发现等领域技术与工具的发展。同时奥巴马政府号召面临挑战的行业、科研院所与非盈利机构和政府携手,共同迎接大数据所创造的机会。

2012年,以ERP应用软件系统为基础,向云管理转型,是金蝶公司清晰的战略方向――利用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云计算这三项新兴技术,帮助客户进行云管理转型。另一巨头用友软件,也在5月宣布基于新型的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模式进行业务转型{9}。

预计2013年至2025年,互联网将有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到22%。传统企业转型为数字化企业可能是一个颠覆性的过程,这将改变从企业文化到战略、流程、组织乃至外部合作等诸多方面{10}。截至2014年上半年,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11}。IMT-2020(5G)推进组认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两大主要驱动力,将为5G提供广阔的前景{12}。

被誉为下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石油’和‘金矿’的大数据(big data),将掀起精细化的管理革命和竞争,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将是企业制胜的关键{13}。大数据成为新经济的生产要素和资产,GDP核算,它的资产,它的投资都会把软件和数据利用起来{14}。

如果说,“买不如租”是云计算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互联网接入,租用云计算平台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促进了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使用,则需要使用者更高水平的对技术方法的选择。因此,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统计数据分析技术,将得到普遍的重视;重视大数据运用,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将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大统计发展。例如:大热门产品的总利润,同冷门产品―长尾产品―的利润总和相等{15}。互联网上无穷大的货架空间,使得“长尾”式多样化的产品销售成为可能。这正是知识经济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点,80%的利润由20%的实物产品创造,是视稀缺为常态的反面,知识经济的最大特点在于要素的边际投入成本递减趋零,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的需求并且开发出潜在的需求。

5.中国式去IOE{16}。所谓去“IOE”,是对去IBM、Oracle、EMC的简称,三者均为海外IT巨头,其中IBM代表硬件以及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Oracle代表数据库,EMC代表数据存储。

去“IOE”策略更广泛的理解是对一些核心领域,要求其IT系统及设备做到自主可控,比如金融、电信、能源等领域。

去“IOE”,起源于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实施技术架构调整,历时3年,经过1.7万名内部技术人员的努力,原来只需要上百台小型机的系统,被替换成1.5万台x86服务器,以开放式的内部数据管理系统来取代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与EMC存储设备的封闭式管理。由技术转换、商业变迁和信息安全担忧共同驱动的大裂变正在发生,2014年5月27日,中国气象局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挖掘气象大数据的深层价值;海量气象数据将通过阿里云计算平台,变成可实时分析应用的“活数据”。这是中国国家部委首次采用民营科技公司提供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17}。

(1)技术转换。例如阿里巴巴集团,将采用POWER7+芯片的IBM的Power系列“小型机”UNIX 服务器,更换为使用英特尔的“至强”系列芯片的国内曙光、浪潮的“PC服务器”。提高了IT设备的国产化程度。生产“至强”系列芯片的是英特尔,英特尔继续保持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中提供处理器的最大份额,占了其中的82.4%{3}。

2013年,英特尔公司提出了“重构数据中心”的口号。按照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的理念重构数据中心,使计算和网络很明显地将从封闭走向开放和标准化,服务器更多地采用IA架构,而软件定义网络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在IA架构服务器上通过软件实现网络的功能。在存储新技术方面,除了闪存以外,英特尔也会持续关注数据加密、数据压缩、重复数据删除等{18}。

(2)商业变迁。云计算技术,是大数据应用的支撑。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开放、分布,更适合于“改购为租”的云计算平台营运的特点。

(3)产业化和信息化。上世纪60年代中期,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来的“摩尔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对信息化社会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预言:商业银行将成为21世纪的恐龙。

2011年10月19日,国家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19},淘宝商城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网络管理的法律基础薄弱,网络零售领域法律缺失以及监管体系的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资源平台,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的新金融模式{20}。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一脉相承的是,将互联网金融定位为“传统金融的补充”{21}。

发展表明,把自身的运作与发展植根于互联网之上,才使得中国商业银行进入21世纪以后,不仅没有成为恐龙,而且还普遍迎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22}。据金融信息提供商SNL Financial报道{23},中国拥有数量最多的大银行,全球100强中有14家总部设在中国。接下来是美国,拥有十家在全球排名前100的大银行。显然,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可以提供相应非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企业,专注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业务竞争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经营水平和规模。

二、大数据统计分析

1.大数据的定义。所谓大数据(big data),它是指大量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存在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下载到关系型数据库中无法透过传统架构的信息系统工具挖掘的资讯数据{24}。

完整的商业智能流程:从各种来源的关系型数据库出发,提取、转换和整合,将数据输入数据仓库;锁定目标数据,得到目标分析数据;构造联机分析,形成多维立方体;挖掘数据,发现的模式和规律;进行评价、检验,得到知识(经验提炼);进行可视化设计,得到可视化图表。

对于结构化的数据,有统一结构和格式,便于分析和处理;对于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还涉及到自动化出处理问题,将各类数据“录入”存储设备的数据库中,例如,ORACLE WEB DEVELOPER SUITE,基于LAN的数据库具有WEB能力。

2.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结合可视化图标的最终目标,在量化时,首先将“最终目标“所涉及概念操作化,将每一个概念的范畴、亚概念,具体化为变量、解释变量和虚拟变量。

采用文献法中的内容分析法{25},将文字的、非定量的文献某种程度地转化为定量数据。采用测量层次分类法,确定不同的测量尺度,则某些性质的内容就变成可测量和可进行数学运算,提高分析结果的客观性。

对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虚无关系进行判断。对“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8}进行定量的评价。形成有限多变量的数据。

多维度分析,主要基于“分组标志”的统计分组和分布数列整理,得到分组数据、数据结构,展开相关性分析,采取消元降维技术,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时间数列的预测分析。对非线性变化进行判断,数据拟合,进行拟合优良的数理趋势模型选择。

确定效标,评价效度和信度。对已转化为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采用特殊相对数形式,指数化,进行因素分析;可以进行统计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

采用统计学图表学派的观点,用几何图形来显示结果,甚至可以达到3D效果。

3.数据库挖掘技术的应用。数据挖掘,大数据的管理,OLAP在线分析处理,是一种允许用户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将信息转换为商业决策中可以使用的信息的方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不为人知、无法直观得出的结论。注重数据内在联系,数据仓库组建,分析系统开发,挖掘算法设计,甚至很多时候要处理原始数据。可以采用的使用工具,包括海量数据库如Oracle、分布式计算Hadoop、编程语言C++,Java等,也有可能会用到第三方挖掘工具,如国内外股票(期货)型基金公司使用的各种类量化分析软件。

4.统计软件的应用。由于可视化过程属于不确定型决策分析{26},变量发生的概率,遵循等概率准则(拉普拉斯准则)进行,为分析过程提供可靠模型和结果检验,进行估计预测时,重视稳健性分析。比如说两个独立样本等方差的t检验对等方差的假定是稳健的,就是说当方差是相同时,检验统计量服从精确的t分布;大样本方法也称为“渐近方法”或“近似方法”,因为它是基于统计量的渐近分布,有关的统计特性只是近似而非精确的。稳健统计本质上属于参数统计的范畴。

数据统计,专注于建模及统计分析,通过概率、统计、离散化等数学知识建立合理模型,充分发掘数据内容。常用工具如:SAS,SPSS、马克威。OLAP,是一个建立数据系统的方法,作为BI的延伸,对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核心思想就是建立多维度的数据立方体,以维度(Dimension)和度量(Measure)为基本概念,辅以元数据,实现可以钻取、切片、切块、旋转等灵活、系统、直观的数据展现。这种思想可以被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多个环节采用,但需要采用科学计算理论论证后进行实践。

5.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在质量管理发展史上,经历过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而且在全面质量管理{27}的新发展过程中,也大量采用了数理统计方法。例如:六西格玛质量水平代表3.4PPM(百万分之3.4)的缺陷率。“稳健统计”和“马尔可夫过程概率模型”,就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基于数据和事实驱动的管理方法中,六西格玛管理一开始就澄清什么是衡量企业业绩的尺度,然后应用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来建立对关键变量的理解和获得优化结果。在测量阶段,需要采用大量的因果图(石川图,特征要因图或鱼刺图),用于揭示过程输出缺陷与问题或与其潜在原因关系的图,采用因果矩阵或者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在改进阶段,稳健参数设计(也称健壮设计、鲁棒设计),是工程实际问题中很有价值的统计方法。

6.“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建设是重大统计革命。2002年4月5日,在依照SNA1993国际标准制定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开始逐步实施之前,中国政府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使得中国的统计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被称为“统计入世”。

自2011年年报和2012年定报起,率先对全国所有“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相关统计实施一套表制度;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对包括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在内的所有统计单位全面实施一套表制度{28}。以“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统计四大工程建设是重大统计革命,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四大工程,就是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法定调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规范的调查内容,采用统一的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通过互联网报送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同步可以接收数据,审核、共享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7.SNA2008、绿色GDP、包容性财富核算,必须通过大数据分析才能提高统计核算质量。当SNA2008推出后,2013年1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官方宣布{29},已经制定了修订《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4)》的初步计划和初步框架。大数据的应用,将会提高SNA2008、绿色GDP、包容性财富相关指标的数据采集质量。

2009年2月,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决定将SNA2008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统计标准,并鼓励所有国家尽可能以此为标准来编辑并报告其国民经济账户情况。受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委托,联合国、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五大国际组织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SNA2008)。

1993年联合国统计机构出版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手册》(SEEA),提出提出了生态国内产出(EDP)的概念,即绿色GDP。1995年,世界银行出版了《环境进展的监测》,正式提出了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并首次公布了用“扩展的财富”指标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

2012年6月,里约+20地球峰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其他机构(UNU,IHDP),在本次峰会上推出第一份全球《包容性财富报告2012》(InclusiveWealthReport2012),其中的“包容性财富”(InclusiveWealth)是度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

三、政策建议

1.加入GDDS,是公正透明统计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国际交流。政府主导,社会介入,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开发,将为SNA2008、绿色GDP核算、包容性指标核算质量提高奠定基础。从法律的角度分析,被调查对象有义务配合政府统计工作开展,也有权利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统计数据服务的有效供给。政府统计公告和,是被调查对象经营决策的重大宏观数据来源之一。

2.重视作为行政管理组成部分的官方统计数据的统计质量提高的同时,也要重视规范民间统计、涉外统计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严格统计执法,规范信息管理,及时适应社会发展的统计标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在统计学的技术和方法方面,一方面,要求精确化,重视逻辑演绎,运用高超的测量技术,例如生化实验数据,再结合数学知识,重视数据挖掘,验证结论,例如药物的临床实验;另一方面,要求普遍性,重视逻辑归纳,应用全面的量化测算数据,实践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统计的经验数据归纳,重视数据分析,使用分析结果指导进一步的实践,例如皮尔逊经验公式和索罗公式。因此,应重视以IT技术发展为基础,实现统计具体功能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的统一协调和产业化发展,才能提高统计的整体服务能力。

4.通过研究作为统计数据采集的源头(统计元)之一的大数据,使统计描述更为全面,统计推断更加准确,统计决策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得到提高,将改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质量,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因此,在全球低碳化掀起的第四次浪潮正在加速来临之际,技术进步、商业新业态,是高碳中国进行创新转型的难得机遇,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包括理论重视、政策支持、法律明确、统计标准实施等,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注释:

{1}阿尔文・托夫勒著,黄明坚译.第三次浪潮[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韩琮林.我国首个大数据交易行业规范出台[N].北京:北京商报,2014.6.23

{3}杨辉,刘时良.“天河二号”再登全球超算500强榜首[N].广州:羊城晚报,2013.11.21

{4}[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等译.数字化生存[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7

{5}小智搜索.巨头财报背后看分歧:百度向左谷歌向右[EB.青岛:IT之家网站,2014.7.28

{6}张霖云.计算中国争夺战:IBM亚马逊决战紫禁城[EB].北京:IT经理网,20131223

{7}陈国豪.IBM大中华区云计算总经理陈国豪:拥抱云时代 ――云计算驱动业务前行[EB].CSDN网站,2014.5.22

{8}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9}黄远.软件业陷亏损潮,金蝶用友借“云”转型[N].上海:第一财经日报,2012.1.18

{10}张家.麦肯锡:互联网将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到22%[EB].北京:财经网,2014.7.28

{11}魏博.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R].北京:中国发展门户网,2014.7.23

{12}OFweek通信网.5G愿景与需求白皮书:挑战不容忽视[R].深圳:通信网,2014.6

{13}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一技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4}樊明太.中国社会科学院樊明太:大数据与新经济的结合及趋势[R].香港:凤凰网站商业,2013.12.18

{15}克里斯・安德森著,乔江涛译.长尾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16}封面文章.中国式去IOE[J].北京,2014(23)

{17}黄远.气象局与阿里云合作:国家部委首向民企采购云计算[N].上海:第一财经日报,2014.5.28

{18}郭涛.应用驱动数据中心变革.中国计算机报[N],2014(3)

{19}沈丹阳.商务部:淘宝事件源于监管体系薄弱[N].北京:新京报,2011.10.20

{20}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R].北京:中国网站,2014.2.7

{21}李德尚玉.解码互联网金融监管路线图[N].上海:第一财经日报,2014-07-30

{22}樊志刚,黄旭,胡婕.互联网挑战银行――谁是21世纪的恐龙[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23}Halah Touryalai著,陈玮译.全球银行100强:工行第一,美资银行无缘前五[R].上海:福布斯中文网,2014.3.12

{24}夏南新.继续教育专业科目课程讲义[G].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2014

{25}张彦.社会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6}徐国祥.管理统计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

{27}马林.六西格玛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8}国家统计局.关于实施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通知(国统字〔2011〕95号)

{29}新华网.国家统计局将对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订[EB],新华网站,20131118

{30}国家统计局网站

统计分析范文8

关键词: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多元统计分析;财务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无论是一个小企业,还是一个跨国大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进行财务分析都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将多元统计分析应用于财务分析中是很重要的。

1常用的评价指标

目前,我们对财务进行分析时主要有三个常用的指标——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但是这三个指标各有自己的优、缺点。1.1盈利能力盈利能力,也叫收益能力,指的是企业资金、资本的增值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指企业的获利能力。盈利能力一般表现为:企业获得利润数额的多少以及获利水平的高低。这一指标是企业股东最为关注的。因为企业运营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如果经营者即将上线的一个项目的利润率很低或者很难盈利,那就要调整企业的经营中心,转变企业的生产目标,以扭转当前面临的不利局面。因此,这一指标是进行财务分析时最直观的一个指标。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盈利能力是在企业正常营业的情况下计算的。因此,在实际分析中,我们要排除一些非正常的营业情况。例如:重大意外事故、国家法律变更、国家财务制度变化等。

1.2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顾名思义,指的是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这种债务包括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另种。企业有无偿还债务的能力,是判断一个企业可否继续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反映企业财务情况的一个直观指标。偿债能力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指的是企业用固有资产清偿债务的能力。动态指的是企业用经营过程中的盈利来偿还债务的能力。所以在计算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必须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不然我们得到的只是企业清偿债务的能力。

1.3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指的是企业运营的能力。简单地说,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综合运用各种资产获取盈利的能力。它直观的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资本的效率。企业资金运转周期越短,资金的流动性就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高,获利速度就越快。因此,营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获利和偿债能力,是一个财务分析的核心部分。上述三个标准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单独使用哪一个,都有一定的偏颇,都不能充分展示企业整体的财务情况。因此,要综合运用这些指标,在财务分析中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2多元统计分析的运用

多元统计分析,是在传统统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它可以在多个对象、多个指标相联系、纠缠的情况下,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分析多个指标,揭示它们之间深藏的统计规律。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营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获利和偿债能力。由此可见,财务分析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多元统计分析很适合应用于财务分析之中。多元统计分析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主要有几下几方面:

2.1选取样本、变量

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离不开建模,而建模的关键就是样本和变量的选取。一般而言,我们主要采取随机抽样、对应样本法两种方法进行选取。一份财务分析往往包括很多变量,例如: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这些变量越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建立的模型也就越好。

2.2判别分析

在建模过程中,要对样本和变量进行分析。这就需要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知识。我们一般采用Fisher线性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

2.3分析主要成分

分析主成分也是财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式。它的实现也主要依托于建模,但与上文提到的建模有明显的区别。在这种方式中,监测的指数、指标是有基本规定的。当变量过多时,对样本进行研究是很困难的。这时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使建模过程简单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上到一个国家,下到一个小企业,财务分析都是很必要的。目前,我们常用的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三个,分别是: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主要体现企业的利润率;偿债能力主要体现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营运能力主要体现企业运用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这三者各有优点,但又相互牵连。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多元统计分析的知识对财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建模的过程中更好的选择样本和变量,对这些样本和变量进行判别分析。如果变量过多,还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简化建模过程。

作者:高雅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杰,王蔚佳,刘兴智.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报,2004(5).

[2]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统计分析范文9

1.1传统施工成本划分基础与依据

传统的施工成本控制基础是水电施工企业在项目中标价的基础上根据以往工程施工的经验并结合企业自身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进行判断与评估制订的。项目中标价又是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及其设计图纸、技术要求与现场布置特点,在国家或地方水电工程预算定额的基础上,结合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综合考虑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多种因素进行调整,并得到业主认可的中标价。因而项目中标价中的预算各项施工成本并不是反映项目实际所需的施工成本,必须进行分解,以划分出符合项目实际情况所需的施工成本。

1.2传统施工成本划分分析

水电施工企业传统的施工成本划分往往是在项目中标总价的基础上按照工程项目施工规模、技术要求、施工难度等特点提取总额的一定百分点作为上缴管理费基数,余下的成本费用则由项目部内部控制。因而,上缴管理费的基数大小直接影响到项目部对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合理科学地确定上缴管理费的基数是整个成本划分的关键。施工企业中标的项目总价本身存在的利润空间大小有多种情况。现列举两种情况如下:①施工项目技术难度大,竞争对手难以完成的项目或施工企业生产任务饱满,施工企业为获得丰厚的利润投标时按高价投标后高价中标的项目;②投标企业为生存需要不得不进行的低价投标而低价中标的项目。诸如此类情况的项目成本划分必须制订符合项目施工实际需要的合理基数。传统的施工成本划分往往偏重于定性和经验分析,缺乏有效的基础资料和证据,容易造成施工成本划分的不准确性,引发施工项目管理的困难。

1.3传统施工成本控制分析

传统施工成本控制是以项目部为主体展开进行的,往往是随着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工程施工进展的短期预测为前提进行控制实际成本,工程完工后进行成本核算。这种方式对项目本体实施的成本控制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施工企业而言就缺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一时期各个项目实施成本控制的总体效果,也就是一个施工企业在同期的施工项目中缺乏项目成本控制的宏观调控能力。因而,对施工企业而言,这种成本控制是各项目独立执行,缺乏施工企业对实施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指导性,没有形成成本控制的资源共享;并对后期的项目投标和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缺乏有效的依据。为此,必须建立一套以统计分析为基础,并能不断更新和完善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来替代原有的单纯依赖定额进行成本控制的方式,方可符合新形势下市场激烈竞争的成本管理需要。

2基于统计分析的施工成本控制

2.1施工成本控制体系的组织保证

基于统计分析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必须改变施工企业单纯依赖项目部进行成本控制的模式,而建立一套以施工企业成本主管部门牵头,各项目部负责组织落实的成本控制网络体系来保证施工企业各项目部的成本控制水平整体提高。为此,施工企业及其项目部成员必须由专人负责组织与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来保证各项目部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落实。

2.2施工成本信息体系的建立

一套科学有效的成本计算依据是精确预测投标项目或即将承建项目施工成本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必将以近期已完工或正在承建的施工项目为基础而得出的。为了适应市场投标和项目成本管理需要,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来源必须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完善。为此,施工企业必须在近期正在承建的一批施工项目中建立一套完整的施工成本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信息体系,便于后期项目成本总体的统计分析与控制。它是确定后期工程项目预测成本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的保证施工成本划分偏差在一定的范围内。

2.3成本控制的制度保证

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事项,它是一个长期性和持久性的基础管理工作,涉及的工作范围广泛。长期需要大量施工项目生产一线成本消耗的基础性资料支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适时更新的成本控制依据。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其成本统计工作必须有连续性与有效性的统一成本管理模式,方可保证成本控制分析的科学性。为此,施工企业必须建立一套成本控制的基本工作制度,以保证各项目部的成本控制措施规范化、程序化和长期化。而各项目部的成本控制可以在施工企业建立的成本控制原则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本项目的成本控制实施细则,以建立一套适应项目施工专业特点的成本控制工作制度。成本控制制度的建立,主要应包含施工企业和各项目部的成本控制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的确定,明晰其职责和权限范围;施工企业与各项目部之间成本管理资料的传递方式和途径;基础资料统计分类及格式的规范;单个和多个施工项目基础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成本控制效果评估及指标确定与适时更新等。成本控制的制度保证是围绕基础资料收集与统计分析、成本控制指标核定及实施的成本控制效果测评、施工成本控制依据实施更新等方面建立一套适应可持续改进与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制度。这种制度有利于施工企业在承建施工项目成本测算、控制等方面提供准确的依据,同时为后期投标和新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提供参考标准,为施工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支持。

2.4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2.4.1基础资料的管理

1)项目部对施工成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通过收集项目施工成本的基础资料进行分类别、分项目、分时段收集,建立项目成本日消耗报表,并在此基础上可进行真实有效的分类整理。准确确定出各时期的施工机械使用费、人工费、材料费及管理费等各种成本的消耗量,工程项目完工后,便可准确的分析出该项目的实际成本消耗状况,再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必需成本、可降低的成本以及可避免的成本,总结出该项目成本控制的得失,为项目后期实施或新项目实施提供成本控制经验。项目部对施工成本资料的管理贯穿于项目开工至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2)施工企业对项目施工成本资料管理。施工企业在对各施工项目成本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的前提下,分工程类别建立成本管理资料库。分析各类工程施工成本的总体控制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实时的企业定额更新制度,据此作为新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科学的划分各承建项目的成本控制指标和提取合理的管理费用。同时可作为投标项目的重要依据,减少施工项目投标阶段的失误,据此达到成本定量控制的精细化管理。因而施工企业对项目成本资料的管理贯穿于施工项目的投标阶段至竣工验收全过程的所有项目。

2.4.2成本控制的目标控制

施工企业在对已建或正在施工的各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对施工项目之间的成本消耗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同类项目总体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消耗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同类新建项目的成本控制指标,以此为标准作为新建项目实施的成本控制依据。新建项目的实施应以此为基础来衡量项目部对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水平,并可作为项目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2.4.3成本控制实施跟踪与持续改进

1)项目部对项目成本控制实施跟踪与持续改进。项目部在成本控制前可按照工程项目划分标准分解所承建的项目,在此基础上建立各专业的成本控制与考核的依据。分类建立项目日成本消耗报表,准确记录当日的成本消耗现状,分子项目分时段进行成本统计分析,确定各类成本实际消耗水平,据此找出成本消耗差距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改善。如发现某单项工程的施工机械台班单位时间完成任务不足,则应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提高施工机械台班的利用率。如此动态循环的持续改进,可有效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2)施工企业对项目成本控制实施跟踪与持续改进。施工企业在正在实施或新承建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成本进行实时跟踪,研究其成本控制的消耗水平。分析造成成本消耗水平高低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适时适量的调整成本控制指标。在下一个投标或新建的项目中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成本控制指标制订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一过程的成本控制类似质量管理控制中的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四个环节构成的循环螺旋上升式的持续改进,以保证施工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4.4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

就单个项目而言成本控制是一个工作量较大、涉及工作面广、实施周期时间长的工作,就施工企业而言成本控制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因而对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施工企业应建立和培训一批专业的成本管理人员,以保证施工企业和承建项目的成本控制系统得到有效的运行,这样可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