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能源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3-07-06 16:28:12

新能源建设

新能源建设范文1

1.1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了节约能源,需要在寒冷的季节保持温暖。为了降低室内温度,在炎热的季节需要制冷以降低室内温度。而这些往往需要通过利用能源来实现。从节能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提高效率的加热(冷却)系统,包括提高设备本身的效率和网络传输的效率。这些都需要相应的设计者在设计、安装、运行中提高质量并采取节能系统调整温度。要采用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模式。在目前供暖系统节能方面有两种新技术:利用计算机、平衡阀及其智能仪器来合理分配网络流量,既提高供热质量,又节约能源;在用户散热器安装温控阀,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热能降低消耗和进行温度控制,达到舒适和节能的双重效果。应用新型保温材料用于包敷送暖管道,减少管道热损失。近年来,低温地板辐射技术已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它是采用交联聚乙烯(PEX)管作为通水管,用特殊方式双向循环。

1.2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体现了集中反映对在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控制上。在建筑实体墙部分,通过建筑的内部和外部保温技术,在冬季供暖季节,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热损失,在夏天季节,减少降低能源通过围护结构的损失。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效果,调整室内环境。在围护结构部分,主要是利用太阳能热流来控制窗、采光、通风等性能。如通过设计控制合适的窗墙面积比,选择合适的窗口结构,通过采用太阳能控制技术和涂层技术等,以满足冬季供暖,可以防止室内热辐射伤害。通过透明结构,增加了透气性,可以阻止室外热量向室内渗透,减少室内冷气的损失。

1.3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

建筑设施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也是很大的浪费,如何降低建筑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成为建筑施工中的又一大挑战。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措施很多,可以通过引进新的节能设备,淘汰旧的设备。旧设备的能源消耗量比新设备一般都多几倍,这种消耗完全是一种浪费。同时,及时关闭不作业的设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有些设备不在作业,但也还是在运转,而没有及时的关闭。施工人员往往会忽视设备运行过程中节能的重要性,事实上,它的地位同样重要。

2新能源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2.1提高地热能的应用

在利用地热能时,一方面可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另一方面可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能。风能发电较适用十多风海岸线山区和易引起强风的高层建筑,在英国和香港已有成功的工程实例,但在建筑领域,较为常见的风能利用形式是自然通风方式。

2.2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

变风量系统是通过改变送风量的办法来控制不同房间的温湿度。变风量系统追求以较少的能耗来满足室内空气环境的要求。变风量空调系统作为一种节能系统,采用新的风量调节技术,其节能效果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心。变风量空调系统根据空调系统房间的负荷随时调节系统的送风量,在高峰时,增大送风量,当各房间的负荷小于设计负荷时,变风量系统可以减少系统的总输送风量,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3采用变频空调系统

变频空调系统在节约能源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变频空调系统,即变制冷剂流量系统,它以制冷剂为输送介质,是根据房间内空调负荷的变化对制冷剂流量进行调节来实现节能目的的一项技术。在建筑行业,冷却塔供冷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4利用冷却塔供冷技术

新能源建设范文2

关键词农村新民居建设;新能源技术;推广建议

新能源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及由植物茎叶、人畜粪污和工业有机污水等构成的生物质能的新能源综合利用技术[1-2]。为促进农村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为解决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出现的炊事用能、冬季取暖用能等能源短缺和居民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根据新能源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的特点及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具体情况,特提出关于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推广应用新能源技术的建议。

1关于解决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的建议

1.1使用生物质能源——沼气

以平房小院和独家小楼建设的新民居,可考虑在院内地下建设沼气池解决炊事用能问题。也可以以养殖大户为主,建设一个小型沼气工程,采用联户供沼气的方式。户用沼气池一般建设容积为10~20 m3,并配套建设沼气卫生厕所,总投资1万元左右。小型沼气工程一般容积50~200 m3,工程造价1.5万~6.0万元,可供气5~30户。据初步测算,其地下部分的工程造价为350元/m3左右。

建设3层以上居民楼形式的农村新民居,可考虑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并实行沼气管道进户的方案。该方案投资较大,可解决1 000户居民用气,需建设500 m3以上的大型沼气工程。加上送气管道、加压设备、炉具等,工程投资一般在500万元左右。

使用沼气解决农村用能问题,是一个较理想的方案[3]。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去做,即可解决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的炊事用能问题,还可以改善环境卫生,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一举多得。但是,除户用沼气池外,小型及大中型沼气工程还要考虑沼气工程的原料——畜禽粪污的供应是否充足的问题。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沼气工程的防火防爆等安全管理问题。

1.2使用生物质能源——秸秆压块燃料

秸秆能源化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目前主要有3种。一是将玉米秸秆或其他植物茎叶粉碎后,用压块机压制成密度大于水的适用于家庭专用炉具燃烧的秸秆压块燃料。该燃料块的燃烧值相当于中等优质煤,市场价为450元/t左右,将是家庭用煤的主要替代品。二是将粉碎的秸秆送进专用的大型秸秆气化炉进行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由挥发性气体和一氧化碳组成的可燃性气体,用管道输送到家庭厨房,使用专用炉具进行炊事燃烧。三是用压块机压制成中空的长条燃料棒,经过炭化炉炭化后,制成木炭棒。主要用于饭店烧烤、火锅等的燃料,也可用于家庭炊事。但因造价较高,家庭使用较少。

在采用秸秆能源化技术解决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方面,推广以下2种用能模式比较适宜。一是使用秸秆燃料块并配套使用专用炉具的模式。专用炉具的全称为直燃式秸秆半气化炉。这种新型炉具具有燃烧火旺、封火时间长、可柴煤两用,并且比普通节煤炉具还节煤50%。同时,这种炉具燃烧时烟尘很少,安装恰当时排烟可小于林格曼1级。这种炉具还配备有水暖装置,可带暖气设备给居室供暖,热效率比较高,供暖效果很好。因此,在一定居住条件下,采用秸秆压块燃料并配套新型炉具,将适合解决所有农村新民居的炊事用能问题。该模式安全性较高,不存在防爆问题。直燃式秸秆半气化炉具造价为每台1 500元左右;每个村需配套生产500~800 kg/h压块的小型秸秆压块机1台,减去国家农机补贴后,每台售价为4万元左右。大型秸秆压块机每台售价根据加工能力的大小,一般在10万~50万元。秸秆压块机工作时耗电较大;小型机最低在22 kw左右,大型机在50 kw以上。二是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管道供气入户的模式。对于建设有楼房的农村新民居小区,可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实行管道供气入户。该模式投资较大,解决1 000户居民的供气问题,包括气化站建设、供气管道及料场建设和配套专用炉具等,需工程投资500万元左右。

推广秸秆能源化技术解决农村新民居炊事用能问题,也是一个较好的方案。但还需要考虑秸秆原料是否充足,农村电力供应是否满足,村级变压器容量是否足够大,能否满足秸秆压块机工作条件等问题。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除一次性投资较大外,还需年年对设备和供气管道进行检修和更换,防止秸秆气化产生的焦油堵塞管道,维修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适合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同时,还要做好产供气及防火防爆的安全管理工作。

2关于解决农村新民居冬季取暖用能问题的建议

2.1太阳能多能互补供暖

一是平房和独立小楼的取暖问题。采用太阳能多能互补供暖技术,可充分发挥多项技术集成的优势,达到多能互补的作用和冬季取暖不烧煤的节能减排效果。重点推广农村新民居太阳能多能互补采暖房的建设。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农村新民居的平房和2层小楼的供暖。按取暖面积计算,工程投资为300元/m2左右。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能热水供暖系统(由太阳能真空玻璃管、蓄热水箱、地盘管和自动化温度控制器组成)、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热风供暖系统、秸秆半气化炊事、水暖多功能炉具供暖补偿系统、节能保暖墙体等四部分。二是楼房的供暖问题。太阳能多能互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将几项技术集合在一起。但将其分解成单项技术也可发挥较好的作用。为了解决楼房的取暖问题,可考虑采用将被动式太阳能集热墙热风供暖系统、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供暖、墙体保温及地盘管供热结合在一起,解决5层左右楼房的取暖问题,工程造价每户1万元左右[4-5]。

2.2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具供暖

一是独立供热模式。如没有特殊的要求,可采用直燃式秸秆半气化多功能水暖炉采暖、墙体保温与地盘管独立供热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各种建筑,不涉及外墙美观和房顶面积的考虑,而且工程投资每户5 000元左右。二是集中供热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建设锅炉房,使用秸秆压块专用供暖锅炉集中供热模式。该模式与常规供暖方式一样,工程投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该锅炉燃烧的是秸秆压块,需配套秸秆压块机或采购秸秆压块燃料。

2.3地热温泉供暖

地热温泉是取之不尽的热源,有条件的地方在建设农村新民居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地热温泉的热水作为新民居供暖的热源。据地质部门的探查,有针对性地进行开采,充分利用地热能资源。

2.4水源热泵供暖供冷

水源热泵是利用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海水、河水、湖水)的温度作为能量来源,向建筑提供制冷或者制热的技术。由于其节能效果好、没有污染,因而近年来受到广泛地重视和发展。水源热泵供暖供冷技术,适用于有一定经济条件且电力充足的农村新民居建筑。适用于需集中供暖供冷的各类平房、楼房。工程投资按供暖面积算,约300元/m2。该技术一次性投资较大,后期管理可实行全自动无人值守,设备用电比空调省电60%,供暖供冷可达到各家按需供应,是比较好的节能减排技术,也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

3解决农村新民居生活污水处理的有效措施

农村新民居建设中,生活污水的处理是一个难题。推广采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是将水压式沼气池、厌氧滤器、生物过滤沉淀、好氧处理等多级处理技术于一体的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粪便污水、生活污水首先经过厌氧消化前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在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液化酸化气化降解反应,使有机物质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厌氧环境中杀灭病菌虫卵等好氧生物。再经过过滤沉淀[6]、好氧分解等后处理,使生活污水中干物质含量、cod浓度、bod浓度降低到排放规定值以下,一般要求达到国家ⅱ类水标准,最后排放。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可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或排入江河水域中,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的运行,实行不需要外加动力的自流,管理方便。而且厌氧消化池2~3年出渣清理1次,平常每半年用污泥出料,在生物过滤沉淀池抽1次沉渣。用沼气净化池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投资少、资金分散、施工简单、见效快、管理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同时,改善了居住条件,保护了生态环境,美化了城镇。适用于无力集中修建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或城镇管网外的单位、办公楼、住宅小区、宾馆、学校和公共厕所等。采取分散处理的办法,实现整体排放达标无害化的效果。

4参考文献

[1] 孙振锋,贾海燕.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9,28(1):68-70.

[2] 法忠勇.推进我国农村新能源推广应采取的措施[j].甘肃农业,2007(9):49-51.

[3] 刘代琪.大力发展沼气开发农村新能源[j].山西能源,1993(4):22.

[4] 李伟.关于新农村新能源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7(9):107-108.

新能源建设范文3

1.农村能源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1农村能源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能源建设通过推广沼气、生物质气化、节能炕灶、太阳能综合利用等农村能源实用技术,能够有效缓解农村能源紧张问题,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改变农村柴草、垃圾、粪便随意堆放问题,提高农民用能品质和生活质量,保障农民群众身心健康。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节支,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密切相关,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2农村能源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与循环经济的纽带 农村能源建设中“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特别是以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为纽带,沼气、沼液、沼渣“三沼”的综合利用,实现气液输送管网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将种植业与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水利、旅游观光等相关行业紧密联系起来,推进现代农业与循环经济紧密结合,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为现代农业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1.3农村能源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农村能源建设从解决农民生活燃料、提高农村生活热效率和用能品位入手,配套实施改圈、改厕、改厨、改院等措施,改变了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局面,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常规能源的节约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变了农村传统的能源获取和利用方式,有效减少了乱砍滥伐行为,保护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加强对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的主要措施

2.1加大领导和协调力度,明确工作职责 加大工作领导和协调力度。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力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农村能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或成立相应的协调组织,引导、支持、保护和调控农村能源建设;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合力推进;健全各级农村能源管理机构。要进一步明确和省、市、县农村能源机构的职能。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充分考虑农村能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承担农村能源建设工作职能的单位。加强队伍建设,将人员和业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2.2加大公共财政支出,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能源建设事业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农村能源建设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农村能源建设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投入;要抓住国家加大投入的有利契机,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推进全省农村能源建设。建立健全农村能源建设补偿机制,在林业建设、水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将资源受益区域的部分反哺资金投入到农村能源建设,以保证资源可持续发展。

2.3规范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提升管理、建设和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严格执行有关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建设行为;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加强农村能源工作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专业服务队伍,深入探索和推进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模式,提高农村能源系统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村能源行业管理水平;抓好培训和宣传工作,确保安全生产。要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业务培训与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项目管理、技术推广和建设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素质与责任意识。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安全生产意识和科学管理能力。要强化农村能源安全管理,落实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除安全隐患。对生物质燃气、沼气等可燃气体用户,务必做到管理使用须知发放到户,安全常识宣传到人,确保农民生产生活安全。

新能源建设范文4

前言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尤其是电气的能源消耗,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节能环保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环境新期待,是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低碳、节约的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我国加快农村能源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对于形成绿色环保与现代化相融合的农村新格局,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我省农村能源发展状况

“十一五”以来,四川省紧跟国家步伐,紧紧响应国家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资源的号召,深入探索农村能源的发展方向,加快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构建新农村建设,建设节能环保新农村方面深入民心,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 农村能源发展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在农村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按照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能源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农村能源认识不足、能源新技术推广不够、项目成本过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我国农村能源的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建设的转型升级。

2.1 农村能源认识不足

提高农村能源的认识是加快农村能源的前提条件。当地政府应将农村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对待,对农村能源的认识尚须提高。由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总体来说农村发展步伐更为缓慢,城镇发展更能推动本市、本省的经济发展,因此在大多数地区多把发展重心放在城市建设上,忽略对农村的建设发展,因此农村资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发展,未被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思想中去,因此对农村的能源技术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制度都欠完善,同时因为农村资源发展的认识不足,使得四川省当地政府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2.2 能源新技术推广不够

相比较平原地区,四川省川地仍较为多见,这种地理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影响交通信息的传递工作,相比较平原地区,四川省川地仍较为多见,这种地理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影响交通信息的传递工作,同时由于当地政府对农村能源发展的认识不足,使其在能源新技术上的推广力度较其他城镇地区有所欠缺。像是在农村地区最常用的沼气池供电等节能环保的未得到有效的推广,如果其能得到有效的推广,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再循环利用的同时,又能减少环境的污染,减少煤气等资源的利用,在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既响应了国家节能环保的的号召,同时也响应了构建新农村建设的号召。

2.3 项目成本过高

为积极响应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号召,四川省的确在构建新农村建设以及能源发展利用方面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精力及财力,但由于缺乏对农村的实际考究和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其不能因材施教、因地施财,反而反而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味的进行资金投入,往往造成收支不平衡,最后不但没能加快农村能源的发展,反而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费,得不偿失。

3 加快农村能源发展的原则

3.1 加强农村能源发展认识

就目前总体发展情况而言,当地政府在对于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认识上仍存在不足之处,不能认识到农村的许多新型能源若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当地政府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能够加快当地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像是农村独有的风能以及水力资源等能够转换成电能,通过风力以及水力发电能大大减少煤炭能源发电,既能满足本省甚至国家的电力需求,同时能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环境的污染,构建节能环保社会。

3.2 要因地制宜,结合能源实际需求

我们知道,农村能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能源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同时影响着我国的能源消耗,关乎着我国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农村能源的发展时必须要慎重,不可盲目进行,必须要因地制宜,进行实地考察,才能保证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不会走向岔路。总体来说,四川省农村与其他各省市农村资源差别不大,农村发展主要以农作物种植以及畜牧养殖为主,因此农作物的秸秆以及畜牧的粪便等就可以成为农村能源发展的关注对象,像是通过秸秆以及动物粪便等作为原料的实现农村沼气供能发电,满足日常生活的问题。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煤气、电量的浪费,使农村电费的价格大大降低,减轻农民的?济负担,同时可以避免出现城镇用电紧张的问题,实现城乡电力公共服务一体化。

3.3 适量的资金投入

在发展农村新能源的过程中,我们追求的是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换取较高的资源利用,获取利益最大化,但同时保证资金投入、降低发展成本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因为靠盲目的加大资金投入来追求能源最大化的发展利用,不仅会导致不必要的资金流失,同时可能会造成造成农村收支的不平衡,最终产生适得其反的反效果,造成能源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因此,当地政府在构建新农训建设,加快农村能源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资金的降低投入,减少不必要资金流失,这样才能在保证足够资金做后盾的同时,能使得农村源新技术获得更好、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新能源建设范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建筑装置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人不仅对生活品质有追求,并且还对住房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如此,在新农村也是如此。国家政府大力发展新农村,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新农村,农村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居住条件也是稳步提升,很多农村地区的建设状况很是喜人,家家户户都有整齐划一修建好的住宅区,附近的配套设施更是一应俱全,极大程度满足了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不仅要考虑到农村人民的生活便捷度,更要思考如何能够为他们节约资金、经济实用的建设方式。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建设绿色节能建筑,所以我国政府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大力使用新能源更是可以为居民节省很大一部分的开支。就目前我国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情况来看,一般在建筑物上利用太阳能最常见,这也是最方便的节能方式。

1研究背景

绿色节能建筑已是当前世界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发展绿色建筑事业是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改善民生,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1]。我国“十二五”期间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而我国目前尚处于自愿发展的起步阶段,绿色建筑相关的法规制度、标准、激励政策、技术支撑等还不健全,并且我国现在正处于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是一个机遇期,所以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发展探索绿色能源,尤其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的投资快速增加,最大限度地发展绿色建筑[2]。在国务院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强化建筑节能,提出“开展绿色建筑行动”,并首次把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由2010年的1%提高到2015年的15%,作为“十二五”时期主要的节能指标之一[3]。不仅如此,云南省的《节能条例》也把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列入法律条文。

2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人们常常将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建筑技术结合为一体为人们服务。在现有技术,常利用太阳能加热热水供人们使用,并通过太阳能为人们供电,在大幅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陷,在人们用水的高峰期,当太阳能热水器中储存的热水用完后,太阳能热水器并不能在晚上对新增加的冷水加热,其实用性较差,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其次,采用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发电,存在着安装程序复杂、成本较高、光照面不容易清洁等问题。

3改进的方法与对策

近几年,太阳能建筑已经逐步应用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在建筑物上安装太阳能发电膜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减少不清洁能源发电带来的污染和现有技术上存在的困难,利用天然洁净的能源不仅可以减少污染,又可以为广大群众节约日常开支,为他们带来便利。在建设过程中利用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环保建筑装置,此装置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膜、蓄电池、电磁能热水器、环形皮带、主动轴、从动轴和电机,主动轴和从动轴转动设置在建筑屋顶上,环形皮带套设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太阳能发电膜固定在环形皮带上,太阳能热水器、蓄电池和电磁能热水器均固定在建筑屋顶上,太阳能热水器通过电磁能水器与建筑物内的用水端连接,太阳能发电膜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分别与电机和电磁能水器连接,电机与主动轴连接。新型利用太阳能的环保建筑装置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为用户在白天提供热水,还可通过太阳能发电膜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存储在蓄电池中,在晚上利用电磁能热水器提供热水;其次,通过电机与主动轴、从动轴的配合,在恶劣天气时,可以对太阳能发电膜形成保护,从而延长太阳能发电膜的使用寿命,还可利用泡沫条在太阳能发电膜的隐藏过程中自动对其光照面进行清洁除尘处理,提升太阳能发电膜的发电效果;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板、蓄电装置、温度传感器、存水箱的结合使用,为该装置蓄电,从而保证可以持续供应热水。

4结论

文章通过相关的文献阅读,对农村新能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且结合已有的新能源的相关技术,对此提出了改进措施及方案等。农村新能源是关系农村人民生活和国家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需要政府发挥其职能,加强新农村节约能源的建设,扩大其覆盖面。从具体措施来看,一方面要尽快扩大新农村绿色节约能源建设的覆盖范围,让这一政策惠及更多的农村人民;另一方面在充分考虑其区位、地理等因素的同时,加大新农村的建设力度,分步骤落实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2[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EB/OL].(2012-05-10).[2017-044-04].

新能源建设范文6

关键词:新农村,秸秆,新能源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绿色环保农业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和农村资源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使农作物秸秆资源出现了大量剩余。这些秸秆资源堆积在村头路边、房前屋后,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妨碍了交通、污染了环境,甚至更容易引发火灾,针对作物秸秆存在的现状,充分利用作物秸秆资源,不仅对农村的环境起到美化、亮化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总体来说作物秸秆具有以下用途:

1.积极实施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肥力

(1)农作物秸秆资源除含大量碳素外,还有氮、磷、钾、钙、镁、硫、硅等多种营养元素。作物收获后,秸秆还田可供后季作物做肥料,周而复始,养分循环利用,这样不但降低了农业成本,而且还提高了土壤肥力。

(2)农作物秸秆资源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分解为腐殖质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还可分解多糖,利于土壤团粒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耕性。

(3)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能及时向土壤补充新鲜有机质,利于微生物活动,改善腐殖质的形成,提高土壤生物的活性,减少氮素损失。

(4)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有利于保畜水分,平衡土温,增加田间二氧化碳浓度,满足后季作物的生长需要。

(5)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能够优化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畜水保墒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并能抑草促苗,平抑地温,即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又保护了农村周边生态环境。

2.实施青贮氨化技术,转化作物内在机制

利用过腹还田结合“沃土工程”、秸秆养畜等示范项目的实施,提倡农作物秸秆发酵,把消化率低的农作物秸秆经青贮氨化处理转化为易吸收、营养高、适口性好的饲料。青贮的原料为玉米秸、地瓜秧等,氨化原料为稻秸。利用经青贮氨化,具有柔软、芳香或酸香味,营养成分高的农作物秸秆饲料饲养牲畜过腹排粪还田,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经济价值,形成粮食一秸秆一饲料一牲畜一肥料一粮食的良性循环。

3.开发秸秆基料,发展食用菌栽培技术

将农作物秸秆粉碎,按一定比例配合,加入添加剂,经灭菌、接种生产平菇、金针菇、草菇、猴头、银耳、灵芝等食用菌。1千克秸秆产1千克鲜食用菌,生物转化率达100%以上。

4.实施秸杆气化技术,推广秸秆新能源

农作物秸秆气化是将秸秆粉碎送入气化炉中,在缺氧状态下燃烧,使之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再将可燃气体供农户使用。一般每千克秸秆产气2.5立方米,一个3口之家每天需3立方米-5立方米气可供生活需用。免费论文。

5.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适时补施氮素肥料、粉细深翻、适时镇压浇水、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作物易发生侵染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防止病原体传播。

总之,农作物秸秆资源是宝不能废弃。免费论文。秸秆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新技术,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在运作中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开展并推广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秸秆青贮、加工、保护性耕作、能源转化利用等综合利用技术。免费论文。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使之真正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秸秆综合利用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能源建设范文7

以浙江省财政厅专项支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能力实践基地建设项目为依托,开展了特色实验平台建设.包含了新能源发电智能系统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相结合的综合型实验平台,以及计算机仿真系统和多媒体等设备,优化了实验设备资源,为探索型教学改革的实施创造了优良条件,既能提升教学效果,又能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8G10].优化后的新能源综合实验平台(以下简称综合实验平台)联接结构见图1.该实验平台既能进行专业入门实验,也可进行各类高级的电力系统大型设计实验,还可提供开放探索性的实验项目和各类软仿真实验平台,供学生进行自主设计、调试仿真和创新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1)新能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该系统包含太阳能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电力电子逆变装置以及智能监控仪表等.可开展关于新能源发电、智能微网、电力储能等前沿技术的实验内容,还可开设科研发哺教学的相关大学生创新实验.(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试验台.WDTGIIIC型7套,包含微机保护装置、励磁调节装置、准同期装置、转速调节装置、电力系统稳定器和各类电力检测仪表,该套设备每台还各配有一组连轴电机SFD型,它包含直流电动机和三相同步发电机并带有测速装置、功角指示器、减振装置、万向轮等.(3)电气控制及继电保护试验台.DJZGIIIC型8套,包含各种电磁型继电保护装置、微机保护装置、自动重合闸装置、移相器、调压器和检测仪表等.该DJZGIIIC型试验台与WDTGIIIC型试验台都具有综合性强,安全保护措施全面等优点,且能实现丰富多变的线路模型与并网功能.(4)电力系统监控实验台.PSG7G型1台,包含电力联网功能组件、工控上位机、监控软件、报表打印机、各类智能监测仪表,相当于电力系统调度通信局的功能,可模拟多台600mW机组在500kV主电力网运行的技术参数.并带有风电和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接口、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接口,能实现丰富多变的线路模型并网发电功能,以及与新能源智能微网系统的对接.(5)多类型可变动态RLC负载1台,包含可调节的电阻、电容、电感、电动机等各类负载,可模拟自定义特性的综合负荷.(6)33台计算机微机系统.安装有HDDZMSGII微机监控管理系统、PSASP电力系统仿真软件、EM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等,能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各类仿真调试实验.(7)1套多媒体教学设施,并组建了含不间断电源UPS和数据服务器的教学微机局域网等,为实验教学多样化和网络化提供基础.

2探索性实验设计

基于该综合实验平台,设计了一系列探索性实验项目,改变传统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探索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1G13].设计探索性实验将新能源发电技术等新兴教学内容融入到实验项目中.这些探索性实验的学习目的明确,以小项目形式交于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仅提供必要的引导.学生通过前期准备、团队合作、分工协同、制定计划等步骤,自主完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灵活运用电气类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验中的难题,既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一些代表性的探索性实验项目见表1.这些探索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完成电气类课程入门实验的基础上,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学生通过校园网络预约实验项目,实验室管理教师提供监管服务和安全防护.进行开放探索实验之前,学生需要做一些前期准备:首先,通过学校网络平台的教学辅助系统,查阅该类课程的文献和资料,特别是了解和熟悉已预约的开放实验相关知识;然后,做好实验预习和方案设计草案,交于实验室开放管理教师查阅,教师对设计案的基本原则问题和人员设备安全进行把关;管理教师在现场进行监管,对学生的所提疑问进行指导.探索性实验往往是不断尝试和摸索,自动保护跳闸和错误警报等不可避免,这样锻炼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克服困难、越挫越勇的精神.开放实验完成后,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写成总结报告,交于相应课程教师作为平时成绩和课外表现的依据.

3教学手段现代化、多样化

新能源发电技术等新知识不断更新,使得电气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不断增加,为此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仿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配套辅助,提高教学效率.基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立了电气专业实验仿真辅助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该辅助系统,进行仿真实验、资料下载、信息、师生互动等内容,是开放型的网络化学习平台.教学内容的更新难以追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教科书内容也很难做到与领域技术发展同步更新,其不足之处需要通过及时补充相关参考书和文献来弥补.为能更好地引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创新科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加强探索性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在实验准备阶段开展文献查阅、主题讨论、方案论证等探索性环节.在新能源发电综合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利用科研项目反哺教学,也是此次教学改革中的一种重要辅助方法.利用新能源发电相关的科研项目资源,开展具有前沿性的演示教学、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并设立课程相关创新项目来反哺教学,使得部分主动好学的学生有深入学习的机会.目前,我校已形成了由研究生带领优秀本科生参与到导师科研项目的众多成功例子,培养出的学生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少佳绩.此外,科研反哺教学的方法还有设立课外科技项目或毕业设计课题,充分利用课余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设计项目.在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充分利用,以及探索性教学改革模式的支撑下,电气类专业建设成了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近年来获得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而且,我校已有不少学生经过教师指导,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探索性实验教学改革,使得电气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加强了科学前沿的教育,提高了教学水平,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创新人才.

4结束论

新能源建设范文8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新能源;微电网

0引言

现代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与需求都在逐年提升。绿色电力已成为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云南省临沧市电力资源丰富,特别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近年来临沧市先后获得了“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和“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等荣誉,清洁能源和资源循环的意识在临沧社会得到了很好的宣传与普及,为日后微电网技术在临沧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1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概述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Generation,DG)通常是指以新能源(风力、光伏、生物质能发电等)为代表的千瓦级小型电源,这些电源常常分布在负荷附近、经济高效且对环境友好。微型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监控、保护装置和相关负荷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是业界提出的一种新型DG应用技术,它既可孤立运行,也可并网运行。通过微网整合后,无论是电源侧还是用户侧都可实现更加智能的自我保护和管理。当微网并网运行时,它既可作为用电负荷向外部电网购电,也能在网内电力多余时反向对主网售电,为微网内用户创造经济效益。当外部电网出现异常时,微网也可孤立运行,独立调节内部电压,保护微网内电源和负荷不受冲击。相比于传统大电网,微网短距离内自产自销的发配电模式相比现行的远距离高压输电而言,不仅节省了高额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还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有效丰富了电力结构,扩大了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范围[1]。

2国际国内微电网发展情况

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对微网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完成了基础理论、标准制定和实验模拟阶段研究,并开始向微电网的商业化、模式化的方向推进。国内方面,由于国家对新能源和智能微电网等高新科技项目的重视,中国在微网研究应用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可圈可点,先后建立了青海玉树巴塘2MW水光互补微网互补发电示范工程、浙江温州鹿西岛微网示范工程、福建厦门西海五缘湾1号光储微电网试点工程、珠海东澳岛风光蓄智能微网示范工程等多个微型电网项目的实践及运营基地[2]。

3临沧的电力资源

3.1风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临沧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全年平均风速为0.7m/s~2.2m/s,其中春季1.0m/s~3.0m/s,夏季0.9m/s~2.0m/s,秋季0.5m/s~1.5m/s,冬季0.5m/s~2.6m/s。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海拔高度风能资源相差较大。目前已有三峡新能源公司、华能云南新能源公司、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等9家知名企业与临沧市临翔、耿马、云县、永德、双江等区县签订了风能开发合作协议,已完成在全市范围内的风力测试数据收集、资源情况调查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相关前期工作。规划建设风电场24座,总装机容量233.75×104kW,估算总投资234×108元,其中6个风电场已列入云南省级规划。

3.2太阳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临沧市全年日照时数为1878h~2246h,日照时数大于6h的天数在168d~216d之间,太阳能辐射总量为每年5239MJ/m~5702MJ/m,相当于每平方米日辐射量为3.98kW•h~4.33kW•h,每1m2土地1a可获取的太阳能相当于1450kW•h~1580kW•h电所产生的能量,属全国的三类太阳能资源中等类型地区。目前尚无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但已与三峡新能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合作协议,将重点在云县和双江县各建设一个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3.3生物质能资源现状

木薯、膏桐的果实含油率能达到高达60%及其以上,可提练出不含S、无污染、符合欧四排放标准的生物柴油。临沧市现已种植木薯4.09×107km2、膏桐31.06×107km2,近年来随着政府出台的种植鼓励政策,预计到2020年可通过与缅甸境外农业合作及替代种植项目,能将木薯、膏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总面积扩大到约53.33×107km2,并建成一个产量可达10×104t/a的燃料乙醇及生物柴油提炼区。蔗糖产业是临沧的支柱产业沼气资源。目前全市共有约15座大型糖厂,其生产所排放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及甘蔗渣含有大量糖分,是较好的沼气发酵原料,有巨大的生物质能生产潜力[3-4]。

4对临沧发展互补型微电网的可行性分析

4.1农村电气化的需要

临沧地处横断山脉,山区众多,很多村寨交通不便,架设输电线路本已非常困难,通电后还会时常因遭遇沿途森林复杂环境等因素而导致断电,如何为当地群众提供更稳定的电力供应和更优质的电力服务,一直是是临沧在未来电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能在这么偏远村落建起一套依托新能源的微电网系统,那么就近供电的分布式电源不仅能免去远距离架线投资、减小线损,还能因其绿色友好的特性将环境伤害降到最低。目前该类工程已经在国外进行过成功示范,例如希腊CRES(希腊可再生能源中心)在爱琴海南部的基斯诺斯岛上建立了基于新能源微电网工程,解决了岛上12户居民的供电问题。

4.2打造绿色城市的需要

近年来,临沧市以“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为发展理念和战略,着力打造好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的城市品牌。临沧将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人文景观独特、民族风情浓郁的特点,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通过深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保宣传,优化发展布局,夯实区域绿色品牌,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也正是这些措施让临沧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和“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国家战略项目和荣誉称号。在国家和云南省的扶持与鼓励下,“发展新能源,建设绿色城市,创建大美临沧”已成为临沧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诉求,而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为基础的微电网,不仅清洁环保,还能实现对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完全符合临沧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相信基于新能源开发的微电网技术将会为今后临沧绿色能源的供应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5]。

4.3应急供电的保障

由于就地开发、就近供电的特点,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系统能在遭遇某些不可抗拒力的破坏后,拥有优于现有供电网络的电力恢复能力。对处于地形复杂且山体滑坡、泥石流较多的临沧来说,迅速的电力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因为临沧地处山区,一旦供电线路遭到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修复,所以如能在临沧各偏远山村中将微电网和就近建设的分布式电源加以推广,那么在遭遇到地震、暴雨塌方等不可抗拒灾害后,就能自给自足恢复部分电力供给,支持一些医疗和救援机械的用电需求,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5结语

微电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供电形式,不仅更适合于清洁电源接入,且还人性化地赋予了电力用户更多选择与管理空间,是21世纪智能电网发展的潮流所向。临沧拥有丰富清洁电力资源,在临沧推广这套基于新能源的微网系统,既符合临沧“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发展定位,还能有效提高偏远山区村落的供电可靠性,减少碳排放,实现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不仅满足临沧经济与环境同时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同时也为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李笑帆 单位: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临沧供电局

参考文献:

[1]刘道平,马博,李瑞阳,等.分布式供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2,8(1):1-9.

[2]楼书氢,李青锋,许化强,等.国外微电网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华中电力,2009,22(3):56-59.

[3]临沧市政府,〔2012〕183号文件.临沧市“十二五”新能源发展规划[S].2012-10-20.

新能源建设范文9

1 新农村建设必须改变能源利用方式

当前, 我国传统的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低, 排放高, 方便性差, 影响环境卫生, 严重制约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据悉,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农村人均能源消费量虽然不到城镇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1/3, 但是由于农村人口基数较大, 2004年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8.5亿t标准煤, 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2%。 预计到2015年, 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将占到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2以上。未来农村能源需求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农村的环境改善。

发展农村新能源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在有限能源制约的同时, 我国农村面临着许多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农村生产生活中长期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 以及对薪柴、秸秆等直接燃烧、粗放使用, 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 成为农村大气环境污染以及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大量农村生活用水、畜禽粪便得不到有效利用, 成为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 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必须改变现有的农村能源利用方式, 综合利用农村物质资源, 这不仅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 也是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以此降低农业生产投入成本, 带动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生产模式, 促进农村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 既缓解了农民缺资金、缺劳力等实际困难, 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2 发展新能源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发展新能源,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 必须建立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我国农村能源建设是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多次强调的。我国“十一五”规划指出, 要大力发展新能源, 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 鼓励生产和消费新能源。要以新机制、新模式, 努力建立起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 坚持自筹、群帮、共助方针, 有计划地稳步扎实推进农村能源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效、清洁、经济、方便”的原则, 建设新农村, 发展新能源, 建立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当前, 我国农村能源行业包括太阳能热水器、热泵、采暖、制冷空调、太阳房、太阳灶等。沼气包括小型沼气发酵装置及配套产品、沼气综合利用配套设施及技术、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及装备、沼气发电技术及装备等。生物质能转换技术与装备包括生物质直燃和气化发电、生物质固化、生物质液体燃料乙醇及生物柴油等。小型电源包括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离网型风力发电、微水电。节能炉具包括民用省柴节煤炉、炕、灶和新型液体燃料包括甲醇、轻烃、二甲醚等石油替代产品。这些技术和产品不仅可以为我国城镇和广大农村提供可持续应用的高品位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 缓解常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 提高健康水平, 还可以通过对以上各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节能技术的整合, 发展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 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 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升级, 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就沼气而言,农村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一是解决农户的生活能源,有利于封山育林,建设秀美新村。二是使用方便清洁,将更多的家庭主妇从烟熏火燎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不再弯腰烧火做饭,沼气热水器使农民摆脱了几千年来坐在脚盆里洗澡的习惯,老百姓戏称是沼气让他们站起来了。三是有效杀灭人畜粪便中的虫卵及农作物病虫害病原物,减少疾病的传染源和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四是用“一池”带“五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

3 发展新能源必须开发好“三新”

实现农村新能源,开发好“三新”利用率,即利用好“新结构、新方式、新机制”。

新结构, 即充分发挥农村地区资源优势, 提高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新方式, 即改变传统落后的农村用能方式, 发展清洁、高效、适用的农村能源利用技术。若农村不用新能源,则农民需用大量煤炭或柴草、秸秆作燃料,由此将加剧煤炭紧张,引发伐木割草,破坏植被等后果,同时因秸秆不能还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而使用新能源则可克服上述问题。此外还有美化环境等好处,清洁卫生,有利于农民生活和健康。

新机制, 即完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 建立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广液化气、清洁煤、天然气使用, 鼓励生物质能、太阳能利用。增加液化石油气和优质型煤的供应, 适当供应农民生活用气, 推广太阳房建设和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 建设大中型沼气设施,试点推广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 支持生物质能的集中利用。建立健全农村能源供应、售后服务以及管理的市场化机制, 使农村能源体系成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