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工程管理问题集锦9篇

时间:2023-07-27 16:15:12

工程管理问题

工程管理问题范文1

1.1具有普遍性水利工程管理

水利工程非常重要,一旦出现瘫痪,将对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水利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初期,就应当对工程的每一项工作、每一项细节做深入的检测。要以高度的重视来看待水利工程建设,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控制能力上要全面的覆盖管理,将工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安全隐患抹杀在摇篮里,以确保水利工程的各项指标、各个环节、各个项目达到零隐患的效果。

1.2具有重要性水利工程管理

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环境、水资源的特殊点、普遍点、地形地貌、水网的分布等条件。要将当地社会基础文化、水网上下游、区域生态环境这些加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这样才能有效的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科学等目标,如此可见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2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们常说,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管理的效果,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也不例外。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收入并不高,高水平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出现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新进的管理人员在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管理能力上存在经验的不足,这些对水利工程管理的不完善提供了条件,更严重的会导致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和经济损失。

2.2水利工程质量低

如今正在使用的水利工程已经使用了很多年了,已经处于“牺牲”的边缘,由于建设年限早,建设当时的设计标准不高,工程质量低,所以容易发现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和运作时的安全问题,现如今很多水利工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渗漏、裂缝、老化、堵塞、损坏等问题,这些对水利工程的功能和所应当发挥的效益有严重的影响,严重一些的还是处于“带病工作”状态,这些水利工程对社会的经济财产甚至生命都带来了严重的警告。

2.3水利工程机器的老化

水利工程的年限老,不光对输送管道有损坏,对核心机械设备也有一定的损坏。但是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必须要保证水利工程的机械设备完好,在实际的工作中,如出现机械设备老化、性能不足、数量不够等问题管理工作将很难进行。

2.4水利工程配备不完善

水利工程中,想要把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到最好就必须要让设备进行完善的配套。现如今的水利工程管理容易将工程管理注重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从而忽视了水利工程的设备配套、工程完善等重要因素,导致水利工程的“事倍功半”。

3水利工程管理中对应的对策

3.1水利工程完善配套

要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有序的解决,需要先把水利工程进行完善的配套之后,才能进行完善的管理。进行工程配套之前,需要先对水利工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认识,要清楚只有先做好水利工程设备配套,才能进一步的将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价值完美的展现。在配套设施之前就应该预留出一定的空间,这样既可以完善水利工程的系统配套,同时对完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隐患进行防范。

3.2管理好水利工程的设备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机械设备的完善进行大力度的投放的同时,要将旧设备和新设备进行维护,已达到满足水利工程对设备的性能、数量等的要求,严格按照水利工程设备的质量检测规范,将无法正常使用且无法维修的设备进行报废、淘汰。不允许将有可能出现故障的机器继续使用,不允许出现对水利工程设备的操作不规范行为,务必达到水利工程的技术过关、性能完善的运行条件。

3.3增强水利工程的效率

管理人员应当将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当做重点进行管理。从多个方面,如材料、工艺、结构进行质量监督工作,必须确保水利工程的性能、安全有效性。使水利工程稳定的发挥功能,已达到对该项目的价值。

3.4增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设备都完善、维护好之后,最重要的是将管理人员的素质整体提高。任何一种管理模式、任何一个管理体系,终究管理者都是人,在制定好有序的管理模式之后,想要将它实现就必须得做到管理者自身遵循,能够严格要求自身和被管理者都遵循管理规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特点,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让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增强。专业技能素养得到发展,增强其管理经验。将水利工程的运作、管理团队整体有序的、系统的增强。

4结束语

工程管理问题范文2

关键词:水库工程;存在的问题;管理对策

水库管理工作是水库的利用与管理,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是指发挥它的功能和效益,管理是为了确保水库的安全及延长其寿命。加强水库科学管理,是面对水资源的严重不足和短缺,做好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利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水库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 工程设施方面

1.1.1小型水库挡水坝,一般是均质粘土坝,标准较低,一些小(二)型水库没有进行设计就进行施工,工程设施建筑物没有达到相应的级别标准。如挡水坝高度或坝顶宽度也不够,坝的坡度较大,坝坡稳定安全系数低。相当一部分小型水库的坝基清理不完整,缺少反滤堆,坝基渗漏较大。坝体与两岸的山坡交接处,没有排水沟,山坡集水冲刷坝体。坝的上游坡面没有块石或混凝土块护坡,受水库风浪冲刷,下游坝坡也没有草皮护坡。

1.1.2小型水库的溢洪道,一般为开敞式宽顶堰溢洪道,在原山坡开挖而成。经长期的运行使用,有些两侧没有导墙、底板没衬砌的溢洪道,大部分均被破坏;而有导墙和底板的也被冲刷损坏。另外,溢洪道宽度不够宽,设计泄洪流量小,溢洪道堰顶高程与坝顶高程的高差偏小,遇到特大暴雨时,水库最高水位几乎接近坝顶,严重影响大坝的安全运行。

1.1.3放水涵(闸)管分为斜涵管(或放水闸)和平涵管。涵管一般为方形浆砌体结构,经过多年的运行使用,大部分小型水库涵管都漏水严重,渗漏水不断带走或冲刷孔洞周围的坝体土质,造成坝体有空洞,最后形成坝体塌方。

1.1.4小型水库灌溉渠道大部分是沿地形开挖而成,多为自流灌溉农田。渠道普遍没有进行防渗处理,渠道渗漏水量大,加上农田灌溉用水多采取漫灌、串灌、渠道间歇供水,边坡塌方沉陷较多,使渠道淤塞严重,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低。

1.2 工程管理方面

小型水库工程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当时均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单位,负责水库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库是无偿为农村集体的农业生产提供灌溉用水服务,不收取水费,或者收得很少,水库的运行管理费用由地方政府负责解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体制与经济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职能也发生了变化。用水对象由原来的农村集体单位变成了个体农户,水库运行管理维护费用要靠收水费来维持。要向习惯于无偿供水的农户收取水费和派工维护工程变得非常困难,加之水库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混乱,个别水库无人管护,一些水库设施遭受人为破坏严重,难以发挥水库工程应有的工程效益。

1.3 水利工程的对外交通和通讯方面

小型水库多建于山区,远离交通干线,建库时的进库道路多是不上等级、路面狭窄、坑洼不平、弯多坡陡的临时道路。经过40多年的使用,一些水库原有道路也不能通车,即使能通车,遇到下雨也是路面泥泞,边坡塌方,车辆无法通行。目前绝大部分的小型水库缺通讯设施。如果水库出现险情,交通和通讯又不畅,容易贻误抢险时间,将产生严重后果。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

2.1.1对坝高、坝顶宽不达标的小型水库

对坝高不够,坝顶宽偏小的小型水库,要根据水库工程级别,重新进行水文计算,复核设计洪水,确定坝顶高程和坝顶宽。对于坝坡要按规范规定和坝坡稳定计算,确定坝的坡度及护坡结构。

2.1.2关于溢洪道欠宽的问题

溢洪道欠宽的,要按校核洪水的最大泄洪流量,确定溢洪道宽度和最大过水深度,以此来确定溢洪道宽度;溢洪道未衬砌的,要进行衬砌,保证溢洪道安全泄洪,以保大坝的安全。放水斜涵(闸)管和平涵管漏水的,根据各水库工程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防漏防渗加固,漏水严重的要重建。

2.1.3土坝的防渗加固

土坝要进行坝体抗滑稳定分析复核,注意检查不均匀沉陷和裂缝出现;对于坝基渗漏大、坝体填土质量差的水库,要进行坝基防渗灌浆和坝体固结灌浆处理。

2.1.4灌溉渠道防渗处理

主、支灌溉渠道一般应进行渠道防渗,以减少水量损失、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缩短放水时间及节约水量来确保灌区用水。目前灌溉渠道防渗可以通过政府、水管单位投资和灌区受益农户投工投劳来完成。

2.2加强小型水库的工程管理

2.2.1乡镇的水库工程管理单位,是水利部门最基层的水管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小(一)型水库工程由县级水利部门主管,其余小(二)型水库工程(包括小型提水、小型引水等工程)可由所属的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管理。各乡(镇)成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配套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水费收取和水工程的维护、运用、管理。

2.2.2加大各项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和水管单位,要加大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力度,宣传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水也是商品,要有价使用,要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按用水量对用水户征收相应的水费,共同管好水,用好水。

2.2.3现代水库管理要标准化

标准化是水库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施行标准化,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标准化管理首先要制定管理标准。管理标准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的质量标准,二是管理的工作量标准。质量标准是管理的工程设备应该保持的良好状态和良好程度;工作量标准是达到质量标准所必须做的工作。所以工作量标准是质量标准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实现质量标准的前提和保证。

2.2.4水库管理的自动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库管理工作应逐步实现自动化。它包括水工机电设备操作运行的自动化,大坝观测的自动化,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如远程操作控制、各种记录资料的收集整理、技术档案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等。

2.3水管单位要发展多种经济

2.3.1开展多种经营服务

根据小型水库工程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要发展适合市场经济产业,水库不能单一依赖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来维持,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一般有条件的可建设乡(镇)供水项目,解决乡(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也可利用水库或渠道的水头落差进行引水发电,建设相应规模的小水电站,与当地电网并网供电。

2.3.2发展种植、养殖业

适合发展种植、养殖业的小型水库,要发展种植经济果树、速生丰产树林、经济竹林等。同时,利用水库进行养鱼、养鸭、养鹅,水库区周边可养鸡、养猪。以种植业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反过来养殖业又促进种植业的发展。至于发展经济所需资金,可以通过争取国家投资、单位自筹、银行贷款和个人集资等多方面筹集。

2.4完善水库对外的道路和通讯

水库对外交通道路和通讯设备,是抢险工作的根本保证。它能使抢险物资和人员送达水库,险情、灾情能及时向上级汇报,避免出现重大的灾害事故。水管单位要会同交通部门把水库与公路干线连接的道路,列入当地的交通公路网进行修通;也要会同电信、防汛部门把通讯设备配套好,保证电讯畅通。

小型水库工程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多是历史遗留的,工程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主要和急需解决的。工程管理、交通和通讯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很重要,这些问题之间互相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除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外,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才能使水利工程,特别是数目众多的小型水库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工程管理问题范文3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工程质量;模式

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是生产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得有半点疏忽和大意。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果生产企业不改革机械管理模式,完善机械管理制度,改善机械管理方法,那么,生产企业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严重者更会被市场淘汰。本文首先介绍企业在机械管理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分析现代机械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保证企业机械管理工作落实的有效方法。

1企业在机械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1.1机械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

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听起来很简单,好像只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型号登记,把机械设备保管好就完事了,其实不然,机械管理工作内容较多,管理周期较长,管理人员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才能做好的。在具体工作中,企业不仅要对每一台机械设备进行登记,还要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档案,管理人员更需要具备维护、保养机械设备的意识,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时定期保养和维护,这样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目前,许多企业机械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督等问题,结果造成机械管理工作落实不到实处,不仅影响了生产企业的工作效率,更影响了生产企业的工程质量。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机械管理工作,加强机械管理制度建设,否则,机械管理工作就会混乱不堪,影响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1.2机械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不到位,影响了企业的工程质量

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是生产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如果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企业的工程进度和质量。但是,我国很多企业不重视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管理人员更缺少机械设备的管理经验,这就造成机械设备管理效率低下,影响了生产的顺利进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投入资金不足。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尽管重要,但是一些机械管理人员认为减少维修和保养次数是为公司节约成本,往往延迟保养或者维护,这样的错误做法会给一些机械设备带来致命损害,让一些机械设备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就不得不更换掉,其结果是加大了企业的经济负担。(2)维修保养技术落后。随着机械设备的更新发展,许多传统的维修技术和保养方法已经不再适用,这就造成机械设备在维修和保养中存在问题,造成机械设备维修效果不好或者保养达不到要求,这对机械设备的损害来说也是巨大的。(3)监督管理不严。由于机械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工时较长,许多监管人员存在失职问题,这就造成机械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3机械设备更新不及时,影响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由于机械设备的投入成本很大,许多企业都难以保障机械设备的定期更新,这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生产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随着企业工程的逐年加大,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会不断提高,如果机械设备过度使用又不及时进行维修和保养,必然会造成机械设备提前损坏,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2)由于一些企业为了生产要求,不得不进行连续生产,造成一些机械设备会过早老化和损坏,如果企业没有及时购买新设备,那必然会影响生产进度,这对生产企业来说也是影响很大的。(3)专业人才缺乏。企业不重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不及时引进专业的机械设备管理人才,致使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不到位,导致机械设备达不到使用年限,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更影响了企业的工程质量。

2现代机械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生产机械的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影响巨大,如果企业生产中机械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生产作业效率就会很低,不仅拖延了生产时间,更会影响产品质量,这对一个企业的影响是致命的,会造成企业失去竞争力,严重时更会造成企业破产。因此,机械管理工作是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重要问题,如何完善机械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机械的利用率,保证生产质量成为目前生产企业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我介绍一下现代企业机械管理模式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方向。

2.1项目法的广泛应用

“项目法”生产的概念是1985年国家计委在银川主持召开的一次生产企业座谈会上提出的。它是我国生产体制改革实践同国际项目管理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是国际生产管理惯例在中国的具体运用,是生产领域的政策部门、理论部门和实践部门集体智慧的结晶。项目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实现了生产企业内部管理层和劳务层的分离,也被叫做两层分离。这有利于生产企业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项目管理班子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专门研究如何履行合同,加强生产管理和专业管理。

(2)项目管理班子的成本目标更明确了,责任更大了。成本是企业经济效益最重要的基础,能否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项目法管理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成本不清、不会算账、不知亏赢等问题。可见,项目法实现机械管理的动态化发展,让机械管理工作落实到经济效益上,这种管理模式非常科学,它适应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满足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真正的实现了机械管理模式的完善和进步。

2.2常见的机械管理模式

(1)固定管理

机械设备固定管理是许多企业普遍采取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更好的保管机械设备,避免机械设备被过度使用,从而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但是,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只有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才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固定管理模式根本不能满足经济市场的竞争需要,难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活力,这种管理模式必然被淘汰。

(2)租赁管理

机械设备租赁管理是一种非常灵活的管理方式,它可以实现机械设备利用率的最大化,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增加收益的目的。其具体做法是:企业可以把自己的机械设备放到租赁公司进行统一管理,这就让机械设备更好地被使用,当其他企业使用该设备时,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设备租赁费用,这样不仅减少了本公司的设备闲置,又增加了公司的经济利益,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目前,机械设备租赁管理模式已经非常完善,可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非常值得进行推广。而且,一些小型的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根本没有条件购置专用的大型机械设备,他们可以通过向租赁公司租用所需设备来进行生产,这样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产困难,减少了成本投入,使企业更好得以生存和发展。

(3)综合管理

其实,传统管理也不是完全落后的,传统管理中也有优势,例如:传统管理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稳定性,保证机械设备能够有效工作,这是许多管理模式不能够保证的。因此,综合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把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中的优势作用结合起来,从而保证机械设备保养、维修、运行的协调发展,实现机械设备的合理工作,提高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水平,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综合管理模式是企业未来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方向。

3保证企业机械管理工作落实的有效方法

3.1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近年来,尽管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机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应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但是,许多企业机械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机械管理工作要想落到实处,不仅要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更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非常简单,其实不然,机械设备管理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非常困难,工作人员不仅要制定详细周密的工作计划,更要监督机械管理工作的进行情况,这需要工作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所以,企业不仅要督促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制定不同的机械设备管理计划,保证机械设备管理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更要督促工作人员重视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让工作人员定期监督机械设备的运作情况,让机械设备管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2加强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为了保证企业的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确保机械设备对环境影响达标,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应对机械设备实行单级或多级的定期保养。定期保养时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定期保养制度。在保养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定期保养周期、作业项目、技术规范,必须遵守设备各组成和零部件的磨损规律,结合使用条件,参照说明书的要求执行。各级保养均应保证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必须按照规定或说明书规定的要求如期执行,不应有所偏废。机管员应每月督促操作工进行一次等级保养,并保存相应记录,这里汇总后备查。机械设备的修理,按照作业范围可分为小修、中休、大修和项目修理,通过定期保养和维修,可以减少生产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的噪音、振动、强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废弃物,作业人员应及时清理回收,确保其对环境影响达标。

3.3提供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目前,企业从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人员责任心不足、管理经验欠缺是普遍现象,这就造成机械设备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岗位培训,让管理人员了解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2)加强素质教育,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让管理人员一丝不苟地工作,保证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3)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许多专业知识需要进行专门学习,这就需要企业及时更新机械设备管理知识,让管理人员了解新设备的保管方法,这对设备的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

4结语

机械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机械管理工作,不断改革机械管理模式,完善机械管理制度,改善机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让企业的机械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为企业顺利生产带来保障。

参考文献

[1]饶锋.关于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

[2]齐世平.浅议生产企业机械管理模式的改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3]刘晓君.加强机械管理提高企业技术素质[J].建筑管理现代化,1994,(2).

工程管理问题范文4

关键词:公路工程; 工程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highway projects have been developed rapidly and achieved gratifying results.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highway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several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problems.

Key words: highway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公路的迅猛发展,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公路工程的质量关乎着国家财产和人们生命安全。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家公路网结构的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 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正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认真研究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趋势, 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新型公路养护模式尤其显得重要。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向市场化目标迈进, 在这其中需要我们不断分析探讨公路养护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使公路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在大规模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即将来临之际研究公路的养护管理,目的在于:(1)提高公路养护管理的地位;(2)为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服务;(3) 完善公路养护管理评价指标体系;(4)推动养护市场化进程。从而使公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

公路养护管理是我国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路在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关系到公路的总体服务水平。 传统的,一般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高等级公路事业发展初期,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 也无法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 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 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 统一规划、 统一调度。

(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 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 只有人员精干、 技术全面、 训练有素、机械配套、 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 “好路率” 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 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 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二、 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 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1)按照 《公路法》 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2)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 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 经营权力。 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 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3)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

三、 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公路作为基础交通设施之一,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 使得公路管理水平已远远不能适应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的质量,使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现代化、 企业化方向发展,将计算机技术、 地理信息以及先进管理技术应用于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中, 充分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和管理公路建设项目中所涉及的大量数据信息也就成为公路工程建设管理软件发展的必然要求。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 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

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 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 及时、 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 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 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 雷达技术、 RS 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 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 新材料、 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 SMA 路面技术、 土工合成材料、 乳化沥青、 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 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 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 作业能力大、 速度快、 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 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 配套率。 随着我国高级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早期建成的高级公路相继进入中修和大修期,有相当一

部分已建高级公路出现了早期破损问题。 如何经济、 快速、高效、高质量进行养护维修工作, 确保高级公路使用寿命期内的完好使用性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高等级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 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 “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 的观点,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为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工程管理问题范文5

1.1技术方面。建筑工程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在施工中需要精细化的分工,同时所需要的施工人员也较多,存在着较为繁杂的工序,同时工程具有一次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这就导致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的难度较大。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管理模式的不完善,从而使施工中设备无法得到有效的调配,同时施工人员一味的追求进度,从而导致施工中无法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不仅无法使各项技术都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同时也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其次是众多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导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提升。

1.2管理方面。目前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当中,存在着层层转包的情况,这就导致在施工的队伍素质较低,专业性很难得到保障。在整体施工当中,能够达到专业水平的分项或是分部工程极少,大部分分项和分部工程都是由其他一些不专业的施工队伍来完成的,在层层转包情况下,真正施工的队伍所能获得利润较少,这就会导致其在施工中存在着偷工减料,不完全按照正常的工艺进行施工的情况,而且本身这部分人员自身专业技能也较低,所以更是无法在施工中将所有工序都按照规定的标准来完成。而且在层层转包的情况下,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2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控制因素

2.1进度控制。进度控制是指严格依照承包合同中规定规定的时间完成施工任务,从而实现合同的施工目标。这需要在施工之前先要做好进度计划的编制工作,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保证其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对施工中可能预见的各种风险进行规避,以图纸和合同为基础,从而在进度计划编制过程中将各项工程进行有效的配置,使人力、材料和设备达到优化,并与工程进度相一致,从而使进度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可行性。同时在进度计划编制时也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因为在实际施工中不可预的因素较多,如果完全按照合同要求的时间和进度进行,一旦有意外事情发生,则会导致进度无法按原定计划完成。

2.2质量控制。1)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2)严把材料质量关。3)确保主题结构质量。4)重视装饰质量。5)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作为业主方,主要在设计质量、施工质量、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运行管理的质量等方面有效控制。通过招标,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商,并及时监督管理,通过合同达到有效的控制。

2.3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为此要制定科学的目标成本:1)以市场为导向,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目标成本的制定要按社会可比的市场价格进行取价;2)以效益为目的,要分析研究各种因素与项目成本的依存关系,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项目目标成本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和预见,控制好“质量成本”“、工期成本”,正确处理好质量、进度与成本的关系;3)具有可操作性。

2.4安全控制。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其中安全管理占有核心的位置,其管理的对象较多,包括施工中的所有人员、物资及环境,通过对这些对象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施工中的安全。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第一是始终不变的主题,也是建筑施工中的首要原则,实现施工中的安全控制,是保证工程得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基石。

3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完善招投标办法。建筑工程的投招标是改善以往竞争混乱的措施,所以必须确保竞争的合理性,根据工程的审定标底进行标的选取,要充分审核竞标企业的施工质量、企业信誉和综合实力,对其报价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确保工程招标过程中压标的盲目性和投标单位的恶意杀价。

3.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在进行承包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建立和完善的同时,要对建筑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进行强化改革。内在潜力的挖掘,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实现企业项目承包行为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3.3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施工企业要以工程的需求为依据,将已有的劳动力和潜在劳动力进行规划,保证项目工程间人员流动的有效性,充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项目经理的层面要以统筹优化和动态平衡作为基本原则,整体安排劳动力的流向,确保施工需求与劳动力分配的平衡,以跟踪检查为手段,对劳动力分配进行有效地调整和监控,保证资源利用具有最大程度的有效性。

工程管理问题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分析

所谓建筑工程造价就是指在某项工程从开始到完结所发生的费用,造价在这里就是费用的代名词。建筑工程造价从大体上分为三个方面,即单位工程造价、某一个项目的建筑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总和造价,这三个方面成为了建筑工程造价三个部分。

一、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问题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是建筑工程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近些年来,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科学性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化,使建筑工程造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依据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现阶段问题入手,深入的对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获得更好的解决办法。

1.缺乏全面的造价理念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过程中,造价理念的缺乏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从本质上限制了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科学性,使造价管理无法真正的体现与时俱进。从造价理念来说,其存如下两个问题。

(1)缺乏责任意识

责任过于单一化。在许多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其普遍认为造价是造价师自己的事情,工程建筑的其他工作人员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这种责任意识的缺乏导致了工程造价呈现出一种片面化的形式。建筑工程造价是造价师的事情这句话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建筑工程造价仅仅是造价师的事情却是片面的、不客观的。在工程造价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工程造价师对于现场实况了解的局限性和造价师认识的局限性,很有可能导致工程造价问题的出现。因此,这种责任意识的缺乏影响了整个工程造价与管理。

(2)缺乏创新意识

工程造价可谓是伴随着工程建筑工程的产生而产生的,其应该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工程造价整体上没有呈现出创新的态势。尤其是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今天,工程造价和管理建筑工程之间的必然联系没有完全形成,限制了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发展。

2.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环节不连贯

在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全过程中,需要不同的环节予以支持和配合。比如在工程造价之间,需要进行估算环节和设计环节,在其中要进行结算和合同价的讨论等等。建筑工程造价是一个集合体,是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一个过程。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与管理来看,这些环节都是分开进行的。比如建筑工程投资的估算环节有一个自己的部门,施工图的预算有一个部门。这样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部门来承担,导致了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有所不同。建筑工程造价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的脱钩,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建筑工程的造价和管理。使得和工程造价和管理相关的信息无法得到合理的共享,影响了信息的充分利用。

3.工程造价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工程造价师的素质对于工程造价与管理来说是一个强有力的因素,工程造价师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因此,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强化工程造价师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从目前来看,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师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与相对复杂的建筑工程造价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距。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师的队伍中,有一些优秀的精英型人才。但是相对来说,还有一些浑水摸鱼的工程造价师。他们不仅不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在工程造价的综合过程中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工程造价的效果。

4.法律制度不健全

法律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关于建筑工程造价这一方面上,近些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与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但是在建筑工程造价这一环节上,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导致了建筑工程造价环节缺乏法制的保证和约束。同时,建筑工程造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且建筑工程造价也是一个极其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在这样一个环节中,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则会导致建筑工程技术缺乏法律的保证。随着建筑工程所涉猎的范围增多,需要建立与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约束,促进建筑工程法律的保证的不断完善,从而更好的提升建筑工程的造价与管理与法律的结合。

二、优化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策略分析

对于我国的建筑工程来说,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中,建筑工程遍布在每一个角落。制定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能够更好的促进建筑工程的管理,使建筑工程的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充分展现出建筑工程造价的应有地位。为了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需要进行如下努力。

1.树立全面的造价理念

树立全面的工程造价理念,使我国的工程造价既符合我国的国情,也能够积极的吸取国内外先进的造价理念,最终促进我国的工程造价和管理发生本质的转变,获得真正的发展。首先,在工程造价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造价本身的特性。以工程造价的本质属性为基本出发点,建立全面的责任意识,调动所有参与人员的责任感,使工程建筑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充分参与到工程造价的管理中来,提供可靠的信息,使得建筑工程造价师能够获得更多的依据,使工程造价更加合理化。其次,要强化创新意识,在造价思维上进行创新,吸取国外关于建筑工程造价相关的理念,使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能够体现出国际化的趋势,最终能够从本质上带动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建立连贯的建筑工程造价环节

对于工程造价而言,工程造价的各个环节应该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不同的环节之间需要相互配合才能达成一种统一的状态。但是以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和管理的整体情况来来看,工程造价与管理的不同环节之间的必然联系没有体现出来。因此,要想促进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的改革,使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得到根本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1)强化前控环节

即在建筑工程造价之前进行统一的协调,协调好各个部门的责任,使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形成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这样有利于建筑工程造价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建筑工程造价能够在相互调的基础上开展。

(2)强化后控环节

对于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来说,后控环节就是一个相互监督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使得进行工程造价和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监督的关系,使得工程造价能够体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

(3)强化信息的共享

信息的共享是促进建筑工程造价与管理科学化。发展全国工程造价信息化技术,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有利于事业发展的角度看待信息化建设。现在全国有关工程造价方面的软件和网络发展很快,这些都是工程造价信息事业的财富,要充分加以利用。部里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一要加快建设全国工程造价信息网,与各省信息网联网,这样全国造价信息网联成一体,需要全国的数据、省里的数据、城市的数据,点击一下就可以查到,全国网、省市网建好了,形成了规模,就可以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实现工程决策科学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而且会大大提高各造价信息网的使用效率。现在还没有建设造价信息网的省市,也要加快建设步伐。二是要把与工程造价信息化有关的开发企业组织起来,加强交流、协作,避免低层次、低水平的重复开发,鼓励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薛锦源.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的控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05)

工程管理问题范文7

【关键词】工程施工;物资管理;资金成本

物资管理之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物资是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物资的采购资金在工程施工的总投资中占有较高比例,因此,对于物资的有效管理可以为工程节约大量的资本,同时也能够避免物资浪费现象的发生,其次,物资供应充足才能保证施工如期进行,如果物资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够及时输送,可能导致工程被迫停工,给施工单位带来重大损失。为此应该全面提高现有的物资管理水平。

1.工程施工进程中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不足

受到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企业和施工方片面的追逐经济价值的获取,而忽视了管理方法的运用,尤其是物资管理,没有引起领导以及企业的足够认识,所以不能够发挥其基本的作用。

1.2 物资管理成本问题

物资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对成本问题的控制一般项目部会成立成本管理小组,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和成本进行控制,财务部门进行监督,形成了物资综合管理机制,共同把物资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是目前我国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物资成本管理问题比较严峻,具体表现在:(1)采购成本缺乏控制。(2)仓储积压,占用大量资金。(3)成本控制缺乏监控力度。

1.3 物资管理流程不畅

物资管理要与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相配合,并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流程化管理,而当前的物资管理缺乏流程化要求,没有对施工组织进行全面的管理控制,对施工过程中施工项目的物资控制缺乏一致性,而且缺乏信息沟通,往往容易造成物资的重复购买,使得管理的内部协同机制受影响。

1.4 现场管理存在不足

目前对于物资管理主要围绕采购、仓储、供应来展开,对物资的现场管理不够重视,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直接造成了现场管理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现场的物资出现丢失现象;物资存储方法不恰当,造成物资的浪费,影响物资的基本使用效能等。

2.工程施工中物资管理的目标分析

2.1 保证工程施工进程顺利

物资管理的要点必须要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进程顺利,要以施工进程为最终服务对象,以全面有效的物资供应进行物资提供。首先,应该与物资供应商进行洽谈,保证可以及时的提供物资,其次,应该保证物资的采购资金充足,能够及时调用;再次,确保物资的运输流畅,运输障碍小,成本低,速度快;最后应该在运输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物资的损耗以及劳务的使用量,为施工建设节约物资成本。

2.2 保证成本控制效益

施工过程中的物资管理要保证对成本的控制,因为成本控制是现代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落实成本目标、实现成本计划的有力保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施工管理层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施工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树立全局的观念,同时可以根据外部经济、政策等环境做出及时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完善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办法。

3.工程施工进程中物资管理的优化对策

3.1 提高认知,建立各项物资管理制度并落实

推进物资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企业效益,必须从思想上提高对物资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物资管理制度,从物资计划、采购、合同签订到验收、保管、领用、报废,整个物资流程都有制度可循,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大现场业务指导,增强信息沟通,对物资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严加控制。

3.2 施工前物资管理

在施工前进行物资管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施工过程中物资的供应,并提前进行物资管理控制,避免出现物资供应不足和高价购买物资的现象发生。对于施工前的物资管理要实现目标计划控制。首先,对施工物资情况及进行全面的供应计划设计,对采购、供应、运输等环节的业务活动进行分析,提出较为完整的物资管理计划和实施计划。

3.3 施工中物资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物资管理要保证采购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首先,对符合基本条件的物资供应商进行详细的对比和考核,最终选择物美价廉的供应商,既能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又能节约成本。其次,对于引进的物资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对于检验不合格的物资拒绝使用,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将采购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避免责任推卸问题的出现。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行一定量的物资储备也是必要的,储备的基本原则确定为“多存信息,少存实物”,信息包括主要的物资引进渠道,主要物资供应商的基本信息等,并且对于采购的物资的基本信息可以准确划分,以便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率。另外,在施工现场要检查对各类物资是否实行了分类、分区保管存放,库房设置是否具备防锈、防腐、防火、防潮、防盗等基本条件。重点抽查期末结存量比较大的物资,结合施工计划、现场工程量分析安全库存量和经济库存量的确定是否合理。

3.4 施工后物资管理

施工后的物资管理主要包括物资验证和物资仓储两个环节。物资验证主要是物资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后剩余的设备和材料进行系统的规划,并将规划之后的设备和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没有符合基本质量要求的不能放入仓库。物资仓储主要是针对工程施工结束后材料依据其未来使用时间的长短采取必要的储存管理,主要集中在对于需要长期管理材料,应该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必要的防火、防虫、防潮等技术处理,尽量减少材料的损失,为企业降低物资投入成本。

4.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建筑需求在逐步提高,这就刺激了工程施工的崛起。工程施工在保障建设质量的同时必须减少经济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应该改变传统的工程施工管理观念,树立正确的物资管理思想,并结合物资管理的现状进行具体的调整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物资管理水平,促进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治国.新形势下施工企业的项目物资管理[J].大家,2011,(9):57-58.

工程管理问题范文8

关键字:土木工程,施工管理 , 问题

Abstract: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a very complicat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It involves is widespread, to deal with a lot of complex technical problem,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spend a lot of the material, use a lot of equipment.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mooth construction of to ensure construction in the provision of time to complete, therefore, must be on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r effective scientific management.

Key word: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blem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对所实施的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的生产行为,是伴随着施工企业改革和招投标制的推行而走进我国的先进的施工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日益发展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标准对于施工企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强化施工项目管理,改变了以往在施工项目管理上陈旧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完全按照《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规范》的规定,实施了新型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模式。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是指以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要素为管理对象,以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依据工程项目施工的内在规律和具体属性特点,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要素进行合理有效地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最小的能源消耗最低的成本实现工程项目的最佳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的过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内容包括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管理等主要内容。

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决定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项目的质量。而土木工程的成本控制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则能实现以较小的消耗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不仅有益于整个工程质量,同时也能使广大的居民受益。而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则是土木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安全管理是保证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基础,也能在有效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人们日渐提升的居住及生活要求。成本控制和安全控制归根结底是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最根本的目的是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

3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3.1我国的土木工程在取得喜人发展的同时对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发展同资源成反比列增长的情形令人担忧!这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只有执行可持续发展策略,才是唯一可行的途径。

3.2采取先进而有效的施工设备,可减少噪音、地震、高空坠物、有害物成分的产生等因施工而产生的不利因素,对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3.3加大新能源的开发以及新材料的运用,过去在土木工程中材料主要是沙石,煤炭,石材,钢铁,石灰等。新材料的使用可减少非再生资源的消耗,可目前为止新能源仍没有能够完全取替以往所选择的材料。

3.4土木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把绿化放在主要位置,减少耕地面积的占有。舒适的环境除了亮丽的高楼大厦外,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类而言也同等重要,只有绿化做到位了,才能说社会是做到了和谐统一。

3.5施工时难免会产生一定废弃物,对于这些废物的处理上我们要尽可能的加以利用,减少资源浪费能更好的与环境相融合。

4我国土木施工工程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脚步也大大地加快了,我国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了。土木工程施工是现代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其管理是整体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进度、土木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以及土木施工管理与控制都起了很的作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在开展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理念,促进工程项目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提高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特点,应该注意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同时对土木工程施工成本、施工进度等进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保障土木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不断地 提高土木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目前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管理模式不合理,行政和硬性指令的施工管理手段比较严重。建设单位对施工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许多的土木施工企业管理控制体系也不够完整,凭经验积累和主观臆想,缺少必要的理论验证,这种对施工管理不符合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是定性作出判断而不进行统计分析和量化计算,这种土木工程的管理方法必然要被社会所淘汰。

5加强创新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5.1积极推行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责任制

制定严格的组织管理,积极推行土木工程管理责任制势在必行,这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土木工程管理中推行责任制是避免人为行为的强有力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的规模不断地扩大,工程项目类别在不断地增加,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都加大了,所以要行

项目管理责任制,打破管理层面的盲区,实质上就是将项目管理落实到各个单位和个人,都各负其责,在具体的分工上,要精细严明。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管理层次上倡导扁平式管理,改变以往的金字塔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中管理要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管理重点也各不相同。所以应该让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成为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责任制落实的好坏,对项目管理的效果将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使得单位和个人各尽其责,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进行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落实土木工程项目经理责任制,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

5.2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

一般来说,通过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可以直接看出整个土木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 要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岗位责任来约束现场操作人员和现场的管理人员,严肃工作纪律 一视同仁;减少管理失误,要不断改进土木工程的作业和施工手段,改善现场土木工程作业环境,重视现场职工生活,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应该要从现场文明施工做起,整顿土木施工现场的脏乱差现象,监理人员要对每一个工程项目进行检查排队,纪律严明一视同仁,对管理混乱的在建工程,该警告的警告,该停工的停工,该整顿的整顿,创造一个环境整洁、设备完好、纪律严明、物流有序的现场施工环境。施工安全管理的控制是现场管理的一个重点 管理部门应该在施工现场建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宣传安全管理模式,方法,组织定期的安全活动,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

5.3加强土木工程成本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大,作为企业,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也是当代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所以应该不断地以科学的成本管理理念来降低土木施工企业的成本,施工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土木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有效地降低施工成

本,从根本上提高土木施工企业的利润水平。

6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及国际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土木工程施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土木工程建设应迅速消化吸收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成果,使其成为土木工程建设的助推器。同时,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探讨的东西还有很多,只要同行业人员在工作中善于发现新的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形成一套好的解决土木工程施工中管理问题的办法。

参考文献

[1]李华锋,沈辉.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

[2]赵玉宁.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J] .建筑工程施工资讯,2009(10).

[3] 王东伟. 以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J].建筑资讯2009(12).

工程管理问题范文9

关键词: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控制

一 目前工程造价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无标底”招标及招标工程人为压级压价,导致工程造价失真。招投标工程成本价难以界定及其操作的困难,使工程招投标管理部门在中标价是否低于成本价这一关键问题上很难实施有效监控,致使部分业主为减少建设投资,人为压级压价,致使“不合理”低标中价,同时也埋下了工程质量事故的隐患。

(2)工程设计标准难以控制,严重浪费。部分设计人员缺乏责任心,人为提高安全系数造成巨大浪费。应中标施工单位的要求,人为变更设计,抬高标准,配合施工单位赚取超额“利润”。

(3)“三超现象”普遍存在。部分业主单位为了争取项目能顺利通过,采取“化整为零”,尽管压低概算造价,预留投资缺口,在建过程中通过追加投资,提高建设标准,结果导致概算超估算,预算超过预算,决算时又超过预算。

(4)部分新型材料价格失真,导致工程造价虚增。新型建筑材料日新月异,特别是装饰材料。由于信息不畅其价格异地差别极大。承包商利用部分业主的不知情,导致造价失控。

(5)有的审计机关存在“以审代结”现象,扰乱了过程造价管理的正常秩序。

(6)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较多收入, 不是从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及社会信誉等方面入手,而是采用多计工程量、 高套定额单价、巧立名目等手段人为地提高工程造价;

另外如造价管理部门政出多门、 如定额换算不合理等因素都给工程造价带来诸多问题,为整个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二工程造价的控制

1 投资决策阶段

1.1投资决策阶段的重要性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的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据有关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大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即达到80%~90%.决策阶段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是否科学、合理。

1.2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

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准确。认真做好市场研究,包括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对拟建产品的需求状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业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在完成市场研究以后,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做好方案优化。

2 设计阶段

2.1设计阶段的重要性

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设计是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的安排,也是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的过程。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l%以下,而这l%以下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却占75%以上。因此, 应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作为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重点来抓。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是造价的源头控制, 也是最根本、 最重要的控制。

2.2 设计阶段的控制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分三个环节:项目建设前期。设计单位应在投资方案优化、 设备选型等方面, 向投资方推荐技术可行, 功能满足需求, 建设造价低和建设周期短的设计方案, 在初步设计方案出来后, 应当进行经济分析和成本核算,直观地反映方案的优劣。项目建设中期。 设计单位可根据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可行的工期实施方案,工序实施程序, 施工场地划分建议, 各工种交叉配合等专业性意见, 以缩短工期, 避免浪费,节省投资。项目建设后期, 设计单位可依据项目概算,核查项目建设全过程,从技术构造与概算标准两个方面分析工程结算的合理性。

3 项目实施阶段

3.1项目实施阶段的重要性

工程实施阶段是建筑产品形成、资金发生密集流动阶段, 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来说也是最难、 最复杂的阶段。这是造价管理的最关键阶段。此阶段除施工的进展发生建设直接费用外,大量的投资资金通过施工的环节不断物化,最终形成固定资产,实现项目投资。另外由于工程变更所引起的工程量的变化、承包方的索赔等,有可能使最终投资超出原来的预计投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3.2项目实施阶段的控制

在这一阶段,应建立项目成本控制系统,并对项目成本实施动态控制。项目成本控制系统要实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首先应重点抓四个环节:

1) 划分责任中心,明确成本管理责任;

2) 制定责任成本目标;

3) 责任成本执行过程控制;

4) 责任成本业绩考核。

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成本控制系统。施工项目责任成本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来预测制定。主要依据为下面几点:

1) 工程中标价;

2) 以前年度工程成本资料;

3) 工程项目人工、 材料、 机械设备的投标价格和当地实际价格;

4) 单位内部各项费用消耗定额及费用支出标准。

4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终点站。该阶段应认真审核工程预结算, 剔除其中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高取费用、不切合实际和签证、不合理的技术措施等增加的费用; 应根据所掌握的材料价格信息, 着重审查是否抬高材料价格; 应加强合同管理, 实行合同逐项审查制度, 使工程造价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得以确认和控制; 此外, 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 要进行项目后评价,根据原来的规则, 分析比较工程范围、进度和造价的变化情况, 总结经验, 并将造价资料整理好录入计算机,以便今后使用。

5提高工程造价人员的职业素质

作为工程造价人员,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切以工程质量为前提;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工程造价、合同管理、相关法律、等知识;熟悉世贸规则、FIDIC条款;另外还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工程管理经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国家对投资体制深化改革措施的逐步出台,"招投标法"提出了淡化标底,企业以个别成本报价,评标定标以评审的最低价中标。这些都意味着今后工程造价要逐步由原来以国家的指令性定额定价转变为在国家定额指导下,按企业个别成本确定报价,通过场竞争在合同中确定工程造价新的计价模式。这对工程造价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结语: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工程建设规模的日渐扩大,如何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是每个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所面临的问题。要实现对建设投资的有效控制, 除了自身因素外,还与现行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及项目建设各阶段的价格形成机制等外部因素有关。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消耗量定额,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企业依据政府和社会咨询机构提供的市场价格信息和造价指数,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自主报价,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形成统一、 协调、 有序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