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工程审计案例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3-08-01 17:08:04

工程审计案例分析

工程审计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审计教学;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80

[中图分类号]F23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2

审计学作为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重点阐述了审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务操作等内容,具有非常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在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知识,理解和分析审计实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中的概念性知识为基础,强调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审计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这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1 分析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就是指依据教学目的及内容要求,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探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自被哈佛商学院首先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运用之后,就一直被认为是“成功的管理学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1 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审计教学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需要在课前准确分析当前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目的及学生的实践能力,然后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结合审计学科的知识要求学生进行实际的分析与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在实际的知识应用中逐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分析与谈论案例中,要及时组织与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举一反三,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要防止学生出现偏离主体的问题或冷场等现象。

1.2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角度不同,实现答案多元化

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是教师根据实践工作中的具体情景而提炼出来的,它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审计课程,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就能形成自己的答案,另外,这种开放式的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加深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案例的鲜活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审计教学中,教师选取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案例,这能增强学生对实际审计工作的理解,通过这些真实案例的再现,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审计知识来具体分析这些热点问题,这是深化审计理论知识的良好方式,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能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2 当前审计教学运用案例存在的问题

2.1 审计教材多理论,少案例

现有审计教材的框架主要是根据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编制的,它的目的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必须掌握执业所依据的审计准则。准则编写并没有设置案例,很多用语也是直接翻译国外准则条款的,比较难以理解。以此为模板的审计教材也主要是准则条款,案例很少。只有在审计实务部分,才有个别涉及程序的案例,理论部分,几乎没有案例支持,初学者对审计理论的学习感到枯燥,难以理解。

2.2 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与实际工作难以衔接

教师在审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面临着教学案例的选择问题,它既要适合审计教学目标,又要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相适应,而在目前的审计案例教材中,许多案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后性,从而使教学案例的选用难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再者就是当前选取的审计案例库基本以外国的公司作为背景,导致案例与我国的审计环境不相适应,使得审计教学中案例选取方面出现较大困难。除此之外,由于当前我国审计事项很多处于保密状态,教学案例难以获取,所以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难以与审计实务相一致,导致审计案例教学出现适得其反、背离教学目标的现象。

2.3 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出现形式单一化的问题

在当前的审计案例教学中,主要出现两个方面的形式单一化问题,第一个方面是教师运用理论知识的讲授方式进行案例教学,使得案例难以发挥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同时使得案例教学变成案例证明理论的过程;第二个方面是教师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导致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缺乏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只是单纯地分析案例,在整个案例分析中,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使得审计案例分析变成了学生对案例的主观臆断,没有达到审计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效果。

2.4 审计案例教学中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在审计案例的教学中,教师自身素质是制约案例教学质量的有一个关键点,在高校中,许多审计教师本身没有实际参与审计实务的工作,他们基本是从学生到教师的直接转变,缺乏解决审计实际问题的经验,因此,在审计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根据理论分析案例,或者是总结学生案例分析的结果,难以给出比较恰当的评价与引导,从而给审计案例教学的效果也带来不良影响。

3 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保证案例的真实性

在审计案例的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一个关键部分,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案例,才能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鲜活的案例,将审计的理论知识融入实际工作的运用中,使教学案例真实地反映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验审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情况;如果教师提供一个不可靠的案例或者是主观编写的案例,将给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带来一定困扰,甚至会使学生对审计的相关知识产生误解,那么审计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3.2 审计案例的选择需要注重时效性与针对性

教师要将社会生活中最近发生的事例作为审计教学的案例,突出案例的时效性,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案例信息以及最新的发展动态,这有利于学生对案例产生共鸣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可减少介绍案例的时间。审计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如果教师选择的案例年代比较久远,难以反映近几年刚出现的审计业务,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中要注重时效性,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积极性。此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教师选择审计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同时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若案例太难,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如果案例过于简单,学生又不愿意参与讨论,因此,教师要选择难易适中的审计案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审计教师要积极建立案例资料库

审计案例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需要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中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审计案例的质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建立审计案例的资料库,这可以为教师节省寻找审计案例的时间。在建立案例资料时,教师要根据审计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多途径地收集与整理案例,如通过时时阅读报纸、期刊杂志、书籍、电视媒体及网络信息等途径,获得更多资料,不断充实审计案例的资料库,教师在整理资料时,可有效将审计课程中的知识融入其中,对学生分析这些案例提供有效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案例的基础上延伸知识,启发学生思考,拓宽学生思维。

3.4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模式

在审计课程中教师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实现审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丰富审计教学内容,因此,在案例操作中,教师要从审计这门学科的要求与目标出发,重新分配授课时间,缩短理论方面的教学时间,给学生的案例分析预留更多时间,这样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在案例总结阶段,重点将学生未理解的审计知识做补充讲解。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应随着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而做出适当改变,如将传统的考试占据总体的分数实施分化,可以增加一部分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中、在平时作业的完成质量方面,而不是所有的分数都集中在考试的最后得分,这使得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案例分析活动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3.5 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在审计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提升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审计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际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案例审计的课堂组织以及控制能力,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中,前者为后者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后者能够保障前者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提升专业知识,还可以走出学校参与审计实践,或者是参加相关培训,在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自身实践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与同专业的教师开展交流活动,多多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从中吸取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再者,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是直接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与知识的对象,因此,学生也能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许多有用的建议,使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更加适应学生学习审计知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4 结 语

在审计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审计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特点,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增加案例分析的教学法,这是审计教师根据理论与实践需要结合的思想做出教学方法的改变,这一改变有利于学生在比较枯燥的审计理论知识学习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加强对审计知识的理解。当前这种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出现一些问题,教师要积极完善审计案例教学法,通过建立审计案例资源库,增强案例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模式,促进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成功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菁婉.高职《基础审计》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2]吕B,何玉岭,杨元贵.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会计学专业《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商业会计,2014(14).

[3]全满慧.高校审计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式教学法的应用[J].财经界,2014(8).

[4]宋秀云,赵宝芳.审计实务教学中案例分析法与六步教学法的结合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工程审计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 审计;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实践基地

审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生缺乏必要的会计、审计实务经验的情况下,不能仅仅依赖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审计实务能力的培养。我国各财经高校的审计教学,普遍存在“难教、难懂、难学、易忘”的问题,目前的审计教学模式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审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审计教学中,应通过增加审计实践教学环节,将审计理论融于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计专业技能,这对高校会计、审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审计课程的特点以及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当前的审计教学方法,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是当前审计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开展审计实践教学的思路

审计实践性教学构建思路包括“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室+实务专家讲座”三个环节。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执业的全过程,深化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审计案例教学

审计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案例讲授和情景模拟两种方式,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鼓励学生讨论分析,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挑战他人的观点,使学生在案例的讨论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思维、决策能力和审计专业技能,锻炼了学生决策的勇气和自信。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理解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充分发挥审计案例的功效,任课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选择适合教学环节的案例。选择的审计案例应适合审计教学的理论案例和实务理论,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如理论启发型、实务操作型、理论实务综合型、课堂讨论型、课后自学型等。

2.控制好审计案例分析的环节。审计案例分析环节一般是按教师讲授、布置案例、学生分析、组织讨论、教师评价来进行的。课堂的案例讨论和分析,是哈佛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案例教学最精彩的阶段。审计的案例分析是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的,案例教学的课堂是教师激情飞扬的舞台,也是学生接受挑战和磨练意志力的战场。

3.案例讨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不同的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虽然不是直接授课,但要介绍案例的分析框架或理论工具,要引导学生的分析过程,要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及时进行分类梳理,对一些重要的理念要及时给予提示。这些都要求教师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说,教师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授课形式,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的教师还应是教学相长对象,老师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勇于接纳批评和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氛围。

4.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教师首先对今天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对有创建性的发言进行表扬,然后教师对案例作总结,案例教学的总结,绝不仅仅限于案例的内容,一般提供高于案例内容的理论总结。这些理论一般是管理者和研究者收集、发现和归纳出的精华,比课本上的理论更清晰、更具体、更便于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应用。

(二)审计模拟实验

课堂案例教学不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则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审计技术的运用及对审计流程的熟悉程度,将审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了学生对审计实务的认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并会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是审计实践教学中一种可行的方式。审计模拟实验包括手工实验和审计软件实验,二者先后进行,手工实验目的是首先解决学生基本知识面、审计初级认知、审计单元实验问题,审计软件实验则是把手工实验的内容更深入和综合,提高学生对已学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及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审计课程教学中,可安排6~8个课时用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案例分析、审计报告撰写等培养审计实际操作能力的手工审计实验,安排6~8个课时的审计软件操作实验。在该环节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案例进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设计从审计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以及报告阶段的审计思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引导,提出不同的假设,让学生能够应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大家进行讨论。此外,还可以学习国外实践教学的经验,模拟一个审计环境,虚拟一个企业,准备好齐备的财务资料,由教师或是一些专业人士扮演被审计单位人员,让学生作为审计人员对该企业进行审计,使学生对审计有真实的体验,在审计中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使用通用审计软件,通过模拟的审计加深对软件的感性认识,同时作为被审单位人员,教师还可以随机应变地设置一些障碍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对策,最后根据学生的审计结果,由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三)审计实务专家专题讲座

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实际审计工作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曾多次邀请政府审计机构、企业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实务工作者来校开展审计专题讲座。审计专题讲座的内容可以围绕审计方法、审计难题、审计领域、审计项目等审计专题展开,这种形式既有助于增加教师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开拓学生视野。

综上所述,针对审计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审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二、审计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建议

审计实践教学思路的落实,需要通过“建设审计案例库+建立校内审计实验室+开辟审计实践基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四个措施(如图1所示)来实现。

(一)建设审计案例库

要强化审计案例教学,就必须建立审计案例库。案例教学模式适合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案例的选择和恰当使用非常关键,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媒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库的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审计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实践性、典型性、故事性、真实性。在建设过程中要系统地整理收集并分析审计实务和审计理论知识的有关案例,在案例开发中注重案例的搜集范围和领域。包括国内、国外的案例,审计失败案例、审计成功案例,政府审计案例、社会审计案例和内部审计案例,财务审计案例、效益审计案例以及财务舞弊案例、内部控制案例等等。选择的审计案例还应适合审计教学的理论案例和实务理论,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如理论启发型、实务操作型、理论实务综合型、课堂讨论型、课后自学型等。案例库还应做到每年有所更新,哈佛每年更新10%的案例,以充分体现时代的变化,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在案例建设过程中需要学校的支持,需要老师的团结合作和不断积累。

(二)搜集和完善审计实验资料

审计实验资料包括手工审计实验资料和审计软件,手工审计实验资料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应反映出我国新的审计准则规定的基本程序,同时兼顾各地审计机构的实际工作经验;二是能提供原始资料和适用的审计工作底稿;三是便于学生根据个人的分析取证,形成审计意见,编写审计报告。在校内外合作平台的前提下,学校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与合作方每年应根据需要修改、更新和整理实验资料,保证向学生提供完整适度、全新的实验资料。随着财务会计的全面电算化,审计对象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传统的对手工账审计转到对电算化会计账进行审计,计算机审计将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模拟手工审计的基础上,开展电脑审计模拟,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审计软件作为支持,要选择与审计实务中所用软件功能相接近但又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审计软件,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计算机审计技能。

(三)多方合作,开辟审计实践基地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开设有审计专业课程但没有专门的审计实践、实训基地,或多个专业共同使用一个实践、实训(或实习)场所,而且审计实践教学环节的突出问题是缺少完整的实验数据,包括审计对象全套的财务资料和各种内控制度以及上一年的审计报告等资料。该问题的改善和解决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合作,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如果建立一个多方合作平台,加强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合作,对于学校来说,既可以利用合作的机会收集几套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资料供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以将合作方建立为专业实习基地,有条件地安排老师或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建立审计实践基地不仅有利于委派审计教师深入实务一线进行实践,收集审计案例教学及校内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资料,还有利于开展校外实践性教学活动。因此,学校应有意识地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制订合作计划,为老师和学生建立审计实践基地。此外,还可以从合作方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或注册会计师为特聘教师参与审计教学,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以弥补校内教师实践教学的不足。

(四)提高审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哈佛案例教学的成功,有赖于一批科研功底深厚、有政府工作经历,又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的教师。如费尔德斯坦教授,既是肯尼迪政府学院著名教授,又是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布什总统的主要经济顾问。审计工作集会计、审计、税法、财务管理和经济法等知识于一体,这就要求审计专业教师的知识面要广且实践能力比较强,因此,对审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很多审计专业教师缺少实务经验,因此应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审计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一方面通过教师来完成;另一方面,学校应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教师。具体有以下三种方法。首先,学校为专业教师创造机会,提供相关的支持,如安排教师挂职锻炼、鼓励审计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报考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培养“双师型”教师;其次,制定审计教师深入会计事务所实践制度,每年轮流安排一位审计教师以一定时间深入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使教师专业技能指导水平得以提高;第三,聘请校外审计实务工作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审计实践教学,把聘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工程审计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审计学;案例教学

本文为安徽财经大学教研课题“CPA专业方向审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传统的审计教学方式已显现出诸多弊端,已不适应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育综合型人才的需要,但案例教学法目前在高校中仅处于尝试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尚未成熟,当前仍需对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在审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费时费力,课堂输出信息量少。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教师依照教材传授知识,学生拿着密密麻麻的笔记应付考试。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代替学生思维,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培养学生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导致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需要。可见,改革传统审计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审计学是一门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证券、金融等专业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实用型课程。学生学这些专业知识时,还只停留在书本上,是零散的、抽象的。而通过案例教学,将相关知识与审计学专门的理论和技术融为一体,使平面化的知识突现出来,使经济业务活动与所学理论结合起来,从而起到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理解的目的。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教学研究及实践成果表明,扎实的理论加上实践及研究的训练等于创造。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学科理论,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信息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用大,效果好。因此,案例教学模式已在国内外被广为推崇。

审计案例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其在学校不可能接触的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及审计技巧,提高认知及感悟水平;审计案例教学可以体现审计教学宗旨,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审计理论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审计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有案情、有场景,学生身临其境认真研究案例,归纳自己的观点,参与辩论,提高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采用审计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师深入到会计、审计实际工作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会计、审计实务资料科学合理地加工和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审计案例,并依据会计、税法、经济法、审计等实际活动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审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为满足审计学教学对案例的需要,教师要深入审计实践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真实案例,并根据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典型化;同时,在课堂上要恰当地运用,在讨论中要当好指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审计案例教学的具体程序

(一)教师准备案例。案例的选择很重要,可参考以下几本书: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王明珠等著的《审计教学案例》;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若山编著的《审计案例》;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赵保卿主编的《假账甄别与防范》;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刘宝友主编的《企业会计错弊与查证技巧》。另外,教师也可自己编写数据,还要精心设计介绍的步骤、内容及提问的问题。

(二)学生准备案例。学生准备得充分与否,与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案例,然后进行详细分析,还应进一步阅读和查找老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分析,并写出分析笔记。

(三)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先请一位同学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请其他同学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分别从自身角度来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唇枪舌剑,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

(四)分析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见解进行评析,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一总结,加深理解。

三、审计案例教学内容设计

审计案例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第一部分为课堂引导案例。在讲授每节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之前,先介绍一个课堂引导案例,通过对教学引导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引出此节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教会学生分析审计案例的思路及审计方法的应用技巧,变抽象谈论为具体分析,给枯燥的理论加一点鲜活的背景和情节,使之变得生动,易懂。如,在讲授现金审计之前先举这样一个例子:河南洛阳的一个企业里,一名年仅22岁的女孩,担任出纳工作仅三年时间,贪污了现金200多万元。那她作案手法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由于这个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她一人兼管现金的日记账和总账,平时增加现金支出,挂在应收账款上,再通过应收、应付账款的对冲,达到账项的平衡,从中将多列的支出贪污。由于她兼管总账和日记账的登记工作,所以隐藏三年都未被发现。

第二部分为课堂讨论案例。一般安排两个案例,可以在课前先布置,课堂再安排一定时间组织案例讨论,讨论时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案情及具体问题既有分析又有结论,让学生以审计人的身份参与到案例审计中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如,在讲授审计程序――抽查大额现金收支时,加这样一个例子:审查现金日记账时发现,在2月1日开具了7张现金支票提取现金数额巨大,找到对应的记账凭证:

借:银行存款450430.01

贷:现金449430.49

银行存款999.52

所附原始凭证两张:一是公司下属单位付给公司的货款450430.01(付款委托书一张);二是该公司付给下属单位货款金额999.52元(付款委托书一张),中间无原始凭证,公款私分,采用“两头不见面,收支不入账”的手法,达到漏税、截利又得惠的目的。

通过介绍这个案例,使学生对销货及收款循环、购货及付款循环的经济业务加深理解,并能综合分析收入、支出、利润、税金等关系,使会计、税法、审计等知识得以综合。

第三部分为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对需要强化训练的审计理论与方法,可适当安排两三个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如重要审计方法及综合性审计实务等可以适当布置课后独立分析案例,要求学生课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分析完成。在上述现金审计程序后,教师加以总结:涉及现金的业务会影响到其他会计科目,所以在审查现金的错弊时,要结合具体业务及相关账户来审查。然后,布置一个课后思考与分析案例――清理固定资产转小金库:查现金日记账,“付拆除机器劳务费”,无相关收入,查记账凭证。

借:管理费用-拆除费500(原始凭证为一张领导批准的白条)

贷:现金500

查固定资产明细账,摘要栏“报废A型机器”,凭证:

借:累计折旧50000

营业外支出5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

介绍到这以后,要求学生回答:接下来的程序是什么?要运用到什么样的审计方法?会搜集到哪些审计证据?并要求他们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作出审计结论和判断,并调整会计账项。

四、审计案例教学几点思考

(一)进行案例教学要有理论指导。案例教学法并不排斥讲授法,在审计教学中,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利用讲授法,让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案例教学打好理论基础。

(二)采用案例教学法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审计课程本身所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将规定的教学内容完成,审计案例不仅没时间讲,更没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和消化。例如,在介绍一个企业的背景资料时,若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仅三张报表就够画一节课的,更不用说其他背景资料的介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使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色彩和音响效果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审计案例教学法虽然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就目前具体运用来说,尚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体现在:1、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对客户资料负有保密的义务,使得案例教学所需资料的搜集受到一定的限制;2、互联网、新闻媒体、教材等公布的案例大多为调查的结果,缺乏具体的会计资料的介绍,使得案例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3、由于现代企业规模较大,一般的背景资料甚巨,对资料的分析研究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故而使课堂教学时间显得过于紧张局促。

(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案例的选用标准是什么?案例的曲折性、典型性、综合性及难度应为多少才适当?

2、进行案例教学法,必须要改进教学计划,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浓缩审计理论,审计理论和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里时间占多大比例才为适当?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明珠等.审计学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工程审计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教学改革;审计教学;教学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成了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审计组织体系。而审计教学却面临着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困境。

一、工科院校《审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科院校的审计教学作为会计学专业的重要骨干课程,其教育目标与财经院校的审计专业教学目标不尽一致。非审计专业侧重于审计理论的教学,实务部分以会计舞弊和审计基本程序为主要讲解内容;审计专业教学除了审计理论的讲解外,更注重强化基本技能和审计方法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审计胜任能力。工科院校审计教学与“工”结合,又区别于一般非审计专业的审计教学,使其面临传统的审计教学困境。

(一)教学方式欠灵活

目前审计教学基本上局限于黑板,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灌输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使得审计课程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忆而缺乏理解,课堂上学生似乎很清楚,课后感觉茫然不知,抑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审计教学中审计学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概念不仅多而且有些还相互交叉渗透,所讲授的大多数内容都是源于实际工作,实务性强,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感到理解困难且没有学习兴趣。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首先,工科院校将审计教学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课程,缺乏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审计学有独立的理论体系及其相应的课程体系,从学科的角度讲不应统属于会计学。其次,工科院校审计教学仅仅局限于审计原理和审计实务知识的讲解,而没有相应配套的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对审计缺乏感性认识。再次,工科院校审计教学主要是针对制造类企业,很少涉及工程施工企业,缺乏相应的案例,在课程设置中缺少对相应建筑构造知识的传授,没有充分利用工科院校的优势。

(三)教学内容单一,审计原理与审计实务课程不协调

2004年震惊全国的“审计风暴”使人们深刻感受到“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经济的发展带来现代审计内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经济效率、效果审计不断扩展。而目前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风险导向的财务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及效益审计却没有体现。在审计教学中,审计原理教学相对于审计实务课时占有较大比重。在两门课程由不同的老师讲授的情况下,教学目标的不同使得讲授的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和空白现象,由于课时的限制对实务部分不能进行深入讲解,学生对审计课只停留在理论的认识阶段,没有进入运用具体审计方法独立分析实际问题的层面。

(四)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工科院校的审计课程采用单一的闭卷或开卷考试加平时成绩方式进行考核,在这种成绩评定办法之下,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书本和课堂笔记的死记硬背上,一旦考试结束,记忆的东西所剩无几。审计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涉及会计、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强调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考核只能以实际表现为依据,显然“一纸定优劣”的成绩评价标准并不能满足考核要求。

二、审计教学改革探讨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

审计学理论性强,法规条款多,信息量大,内容枯燥,单一的黑板式教学难以到达教学效果,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将教学内容用文本、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有机组合并呈现出来,生动形象地描述审计内容,声闻并茂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节省书写板书时间,加大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信息量,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案例引导教学。

2、案例引导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审计案例教学这种启发式教育已成为深化审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思路,并在一些财经院校审计专业广泛应用。在案例教学中,以案例为主要教学工具,让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基础上以审计主体的身份参与案例的剖析,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专业判断能力,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工科院校来讲,学生会计知识不够扎实,实践经验欠缺,案例引导教学更符合实际需要。案例引导教学采用“提出案例-理论讲解-分析案例-理论总结”模式展开。在这种教学方法下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老师根据授课内容精选案例,并进行加工整理。在选择案例时保证案例典型、真实、新颖、有争议性,涉及不同的行业;案例要来自国内,更贴近实际,不宜选择重大、复杂的案例,这些案例易误导学生对审计的认识。其次,在教学中前两部分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最后由学生从案例中提炼出知识点,总结分析问题的方法,巩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再次,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有争议性案例时,要控制好讨论分析的方向,并要求学生在冲突中做出判断和决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3、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由于工科院校的审计课程置于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之中,没有审计实习,学生对实际审计工作没有感性认识。审计实验能使学生感性地了解审计具体操作,锻炼动手能力。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其中软件建设更为重要,要引入审计实验软件,学生利用该软件来抽查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编制工作底稿。精心编制案例,通过实际工作底稿的编制提高学生对审计工作的认识。

审计实验以小组方式进行,在小组中学生分别模拟委托方,受托方和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准则规定程序进行模拟实习,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制定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策略,编制工作底稿最后出具审计报告,在实验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健全审计课程体系

首先,增加审计类专业课和选修课。如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审计学、审计技术学、基建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审计等。其次,增加工科专业相关选修课程。在课程设置时,根据教学目标加入相应的基建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弥补学生在工程项目审计方面的知识。再次,增加实践教学,通过审计模拟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三)科学合理安排课时

由主讲教师讨论制定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工作,避免内容的重复和空白。协调审计原理和审计实务的教学课时:压缩原理讲解的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讲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输大量信息;增加审计实务课时比重,同时将审计实务的讲解与审计实验结合,将空洞的内容具体化。此外教学中将原理部分与实务部分讲解交叉进行,学生能够根据实务来更好地理解理论。

(四)考核方式多元化

教学方式的改革必然要求由相应的考核方式与之相匹配。审计课程知识依靠“理论+实践”形成,考核重点是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分析问题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成绩的评定可以借鉴“三三四”模式,即课堂案例讨论部分占总成绩30%,模拟实验及案例作业占总成绩的30%,期末书面成绩占总成绩的40%。把单一的考核标准逐步向多元化转换,全面考核学生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工程审计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以案施教;案例组织;审计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知识传授者角色。对于拥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审计专业,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我国传统的审计教学方法一直是以灌输为主,忽视知识应用。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学方法,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很长的一段磨合期,难以适应21世纪对审计人才的需要。因此,案例教学法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之一。

1.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审计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学生尽可以调动自己的智慧,运用发散思维,找出自己觉得最合适的答案,并准备最充足的理由去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www.133229.Com正因为案例教学法具有这一特点,所以,它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思维能力,营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2.简化理论过程

审计课程理论性较强,尤其是其中的审计原理课程,如果在教学方法上仅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会使学生感觉抽象难懂,枯燥乏味,从而对审计专业的学习丧失信心。而运用案例教学法,情况则会不一样。由于审计案例是从无数真实存在的经济活动中实录、选取、归纳、综合出来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给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亲切的学习氛围,学生完全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案例活动中,去分析问题,提出各自的见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审计课程的学习研究兴趣,为主动进行社会实践埋下了伏笔,做好了充分准备。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审计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者只有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所在就是能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工作,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互动力,促使学生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审查出审计实务中的各种错报、漏报,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迅速转化为应用能力,将学生培养成“高分高能”的审计专门人才。

二、案例教学法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所谓审计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模拟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案例,并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把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对于学生掌握学科理论,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较好的作用。

审计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审计案例教学法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恢复学习的本来面目,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准则”及相关“制度”等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适时的变动,审计专业的学生只有“会学”了,才可能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成为知识的主动者。因此,如何去唤醒学生潜在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值得每个教师认真思考,任重而道远。审计专业强调的是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其现实意义的,而案例教学法的借鉴为这一教学目标的达到提供了一种可能。

当然,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还要受到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学生理论基础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和制约,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因其本身就是一种需要继续探索、创新的事物,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完善。

三、案例教学法选择案例的原则

由于时间、费用和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不可能使教材上的每个内容都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设计审计案例就成为审计案例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选择审计案例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实用性

审计案例的内容必须是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而不是陈旧过时和瞎编乱造的,否则,学生就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专业知识,案例教学就会失去意义。为此,教师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政府审计机关、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去搜集审计案例素材,以设计出符合实用性要求的案例。

2.代表性

在审计实务中,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程序、目标、取证的方法不同,在设计案例时,就必须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和去异求同的方法,从中找出具有一般代表性的案例,以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针对性

是指教师针对审计教学上的某些突出问题来设计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无须对许多问题都采用案例教学法,否则,教师将难以集中精力来搞好案例教学工作,学生也会对过多的案例教学感到厌烦。

4.启发性

审计案例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实践,但是,实际工作中的某些做法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因此,在设计审计案例时,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活跃,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学,不应完全照搬实际工作中的做法,而应该设计一些情节和方法与需要思考的问题,使案例具有启发性的特点,才能激发学生研讨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适用性

由于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哈佛工商管理学院,在培养层次和适用社会环境上与我国都有很大的差别。我国各高等院校在引进过程中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修正,特别是案例选编一般都不原版照搬。如由北京大学牵头,全国40多所高校和企业界合作编制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就是成功的例子。需要强调的是,在借鉴这些成功范例的时候,除了注意国情、体制的特点外,还应注意高职办学层次和特色的要求,难度不宜过高,但实用性要强。

四、案例教学法在审计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以案释教

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审计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实质及高潮所在。通过课堂上互动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某一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讨论、争辩、探究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教学实践,可选择或设计“发散式”、“变换式”等案例。

3.案例演习

所谓“案例演习”,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训练。把班级视为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把学生分组到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同部门,模拟开展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年报进行审计。设计审计目标、制定审计程序、实施审计方法等一系列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得出审计意见,撰写审计报告。学生一边对照教材一边操作,印象会特别深刻,使书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尽快胜任审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的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能起到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作用。因此,每次案例教学后要求每个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既可加深对审计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在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中摸索出的一种重要实践教学方法。审计专业推行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目前很多高校已在积极地进行研究与实践。审计专业推行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审计课堂教学的一次革命,它将促进审计教育各项改革的发展和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必将有助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陆君信.浅谈会计专业如何实施案例式教学[j].会计之友,2006,(21):69-70.

[2] 嘉玛.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n].中华读书报,2003-08-06.

工程审计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财务审计;审计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教师比本科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这是因为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越来越令人担忧,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一堂课教学的效果好坏,表面上主要责任都在教师,因为教师是总指挥,可是事实上,教学教学,应该是教与学共同努力的结果。本人从事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多年,每学期教学任务结束后都有很多感想,教师与学生的教学默契程度难以达到理想状态,下面本人从从学生文化素质、教师教学手段和审计课程本身的特点等三方面分析一下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教学现状。

1.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分析

从1999年起高考报名人数出现了近10年的快速增长,1999年正是中国高考扩招元年。自1998年起,高考录取人数同步走高,2010 年录取率超过 80% 的省份达到 10 个,根据黑龙江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的数据,2010年黑龙江省高招录取率高达90.77%,成为我国第一个高招录取率突破 90% 的地区,录取比例为1.1:1,其中本科录取率约为54.36%。优秀生源源源不断地涌入本科院校,高职生源质量更是急剧下降。

高职院校学生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1知识面窄

高职院校绝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村的普通中学。因为我国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各省市绝大部分的优势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市,集中在省、市级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教育基础较薄弱、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这些学生没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文、哲、艺、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知之不多,再加上一般高中从高二(有的学校从高一)开始分文、理科班,这样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为日后的大学学习埋下了隐患。

1.2学习方法僵化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知识僵化,尤其是文科出身的学生,不求对知识的理解,只求死记硬背,尤其是到期末考试的时候,非常明显。缺乏自觉学习精神,更欠缺运用所学知识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1.3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本人曾连续多年在本校的毕业生答辩会上对大三学生进行测试,测试题目是:请用三分钟时间介绍一下你在一年的顶岗实习中所从事的工作及收获。90%左右的学生都是这样回答:我在XXX公司,从事XX工作。用时不到10秒,再无下文,让人很难相信坐在你眼前的是一个接受了十六年教育的大学生!?如此令人诧异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1.4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主成材的意识不够

许多学生尤其是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对考入高职院校的挫折感较强,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在适应大学生活、协调与他人关系等方面感到茫然。

2.审计课程本身特点分析

2.1涉及知识宽泛, 学生学习困难

审计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并与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相互渗透,它融汇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统计学、计算机、企业管理及审计知识专业技术与方法等知识。要想学好审计和搞好审计工作,必须对以上各学科有较深、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但目前的现状是, 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较少, 时间也不长, 更没有实务工作的经验, 有些知识虽然已经接触到, 但还只是停留在书本上, 零散而抽象。面对在会计实务方面有较高要求、需要对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审计学, 学生往往感到茫然无措。因为所有相关知识不可能同时开课, 所以, 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要用的知识尚未开课, 这在很大程度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程, 使原本就艰涩的学习过程雪上加霜, 致使目前的审计教学如同空中架楼, 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 听课时, 学生觉得很有道理, 能够接受, 但过后还是感觉茫茫然不知要点, 无的放矢。

2.2审计实务中的诸多模糊性, 让习惯于“标准答案”的学生们难以把握

审计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其它会计类课程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对一个事件的判断, 它没有直接的唯一的依据和结论, 它更多依据的是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判断。如对审计证据充分性的把握, 对审计重要性水平高低的评估和对可接受审计风险大小的确认等, 无不含有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而不同的注册会计师, 由于专业学识、执业经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使得他们即使对同一个客户的专业判断也很难完全一致。这对初学审计的学生来说, 更无疑是一头雾水, 云遮雾罩, 是非难辨。

2.3极强的操作性, 让学生难以把握审计实务的关键环节

审计中所讲的“业务”, 极少会在学生的身边发生, 一些事物学生从未听过, 学生对大部分审计“业务”十分陌生。教材在举例介绍时, 几乎都是简单介绍审计人员通过实施了某些必要方法, 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最多也只是提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或介绍通常容易出现的错弊的表现, 很少有具体审计过程的介绍。对审计过程中最重要的, 如查出错弊的逻辑推理过程是怎样的, 审计人员分析思路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等关键问题, 根本没有详细描述, 或涉及很少。学生想象的多, 眼见的少, 这使学生扎扎实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和锻炼。

3.审计教师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审计学是我国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主干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审计教学却一直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因此,审计教学方法改革一直以来是审计教育界讨论的焦点。案例教学已成为西方一些著名大学的重要教学方法,如哈佛大学商学院就特别重视案例教学法并将之作为商学院的传家宝。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案例教学。赵正强(2003)从审计案例教学选择内容的原则、审计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审计案例教学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姜野、李兆华(2005)分析了审计课程的特色以及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提出案例教学是创新审计教学的一种好模式。近几年,高职院校审计课程普通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比传统的“填鸭式”

(1)审计教学中使用的审计案例大部分都局限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案例的描述也主要集中于审计过程或者审计结果上,不符合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与目前所采用的西方审计体系—“制度基础审计”以及“风险基础审计”相脱节,并且所列的问题过于简单直白,不能引发学生分析兴趣和深入思考。虽然说近些年有些学者引入了一些西方国家的经典案例或者国外学者编写的复杂案例,从案例的深度和难度上有所加深,但从数量上和内容上来讲还远不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要求。

(2)案例教学现实感差, 在教学中难以营造亲临现场的氛围,也起不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时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往往给学生的感觉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一个系统的、连续的过程。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们正努力寻找一种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工程审计案例分析范文7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审计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6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法制和市场监管的逐步健全,审计专业成为高等院校近年来众多学子报读的热门。对此,高职院校纷纷设置审计专业或在财经类课程中开设审计课程,为我国的审计事业发展输送后备人才。审计是一门知识更新快、综合素质要求高的学科,审计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矛盾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正逐渐凸显出来。

一、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不科学。教学体系不科学主要体现在教学进程和内容体系两个方面。

第一,教学进程有待改进。审计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知识,还要掌握税法、公司法、金融、财务管理等其他相关知识,也就是说要能顺利进行审计课程教学,学生必须要先进行前导课程的学习,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取了在校学习五个学期,第六个学期学生外出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能删减更多课程的前提下,很多专业核心课程都集中在某几个学期学习,比如审计与财务管理、税法同时开设,甚至还有将财务审计和审计基础在同一个学期开设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和教师授课任务加重,教学效果不佳的后果。

第二,教学内容单一。传统审计经过长年发展形成的现代审计,其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这要求审计的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更新和发展。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以财务审计为核心课程,尤其以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知识为主导,注重理论传授,教学内容以介绍审计基础理论和方法为主,大量枯燥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对审计工作存在片面理解,没有使学生得到技能和职业道德两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不灵活。审计教学难度很大,其特点是教材语言晦涩难懂、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高,教师在授课中的主导作用很突出。单纯的讲授法不能满足审计教学的需要,所以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在审计课程中被认为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但是一些教师盲目、不科学地使用这些教学方法,并未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比如在案例教学法使用中,教师对审计案例的选取仅是会计账务处理的错误,分析过后学生为自己能找出错误而欣喜,殊不知这种案例没有达到加强审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只能说是对学生会计知识的一个考查。另一种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是,教师提供一则案例让学生分析,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分析直至得出答案。审计的案例分析应该是发散型的,没有标准答案,这样的案例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只能培养会做试题的学生,培养不出会做审计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又如在项目教学法中,出现了学生不配合、不主动的场面,反而使教师运用新方法的激情被削弱,使得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三)教学内容拘泥于教材。审计教学内容拘泥于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目前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的主要工具是教材,而近几年随着经济环境日益多样性和会计准则的变化,审计工作更要求及时把握最新动向、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和方法,但适合高职使用的审计教材从编纂到出版都相对滞后,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审计教学内容与实际审计工作难以衔接。

第二,师生都习惯于“讲解―做题―核对答案”这种教学形式,这种对于大部分学科受用的方式在审计教学中是不适用的。实际审计工作中除了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外,更多的是其利用经验进行判断,就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审计人员采用的审计方法和主观判断都存在着不同。这种主观的不确定性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是目前审计教学中所配套的习题一般都附有标准答案,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过分依赖于教材和习题,更是将附有的答案作为评判标准,这种教学严重拘泥于教材的现象对于培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审计人员而言是十分不利的。而教材如果不附有习题和答案其销量又会受很大影响,所以及时开发适合高职院校的审计系列教材和培养一批懂理论、熟业务的高水平审计教师是目前高职院校审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环境局限于教室。受教学条件和社会环境的限制,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大部分都局限在教室,学生在教室里聆听教师对照教材上课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师资力量相对缺乏,加之外出实习机会少,只能在课堂上完成学习,学生获取知识主要依靠教材和教师,只有少部分学生愿意自主地通过互联网学习新知识。另外,实际审计工作中,一项审计业务往往是团队合作进行的,但是在传统教室这样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中,大部分学生不愿与人协作,更愿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这样闭门造车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审计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不利的。

二、对策

(一)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加强学科间的协调,对于审计专业学生的前导课程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将几个不同专业的同一课程学目标,以夯实学生前导课程的基础。教学进程的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业教师认真论证分析后及时修订,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和全面。教学内容体系方面,以培养综合素质学生为目标,将理论教育和学科发展、社会经济问题等结合起来,并通过审计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价值观、道德观,为学生提供一个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二)充分准备,方法灵活。审计教学难度大,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教师对晦涩的审计专业用语一定要做到领悟透彻,并且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也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随时出现的理解偏差和错漏。另一方面教学的方法要灵活多变。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审计案例,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用到案例分析当中,特别是教师不能在学生分析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解渗透给学生,阻碍和禁锢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尽量发散型思维,甚至是逆向思维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案例分析过程虽然复杂,耗费时间多,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对于审计实训,运用项目教学和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较好。目前市面上已经有模拟审计手工实训的相关教材,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会计资料进行模拟审计工作,但教师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比如可以将班级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每个小组选出自己的项目经理和部门经理,经理根据自己所了解同学的特长负责安排布置每个成员的工作,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合作完成工作,对于争议问题大家共同协商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和教师沟通。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成员之间各取所长,在操作中理解了分工与合作的意义,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源于教材,创新教材。教师在传授教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不拘泥于教材。目前审计教材中大部分的习题都以询问被审单位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处理为主,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从拿到的结果入手,将出现这种结果的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加以推测,并逐一思考分析这些情况所采用的审计方法,估计被审单位这样处理的目的,从而判断被审单位的做法是否合理、合规,最后再按不同的思考路线提出审计处理意见。这样不按照教材分析问题的模式来设计教学,学生如破案一样去设想产生这种结果所有可能的原因,并选择适当的方法逐一分析下一步如何去验证,再要求学生如何进行审计处理,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是分析的主动者,而且集思广益,没有所谓的错误答案,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分析,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不再以教材习题的答案作为评判标准,而是只要分析有理有据、合理合规都应该加以肯定。由此,学生的思考结果也会带给教师意外的收获,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努力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大学的学习应该是开放式的,特别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应该突出实践型教育。打破封闭的审计教学环境,有以下几种做法值得借鉴:一是建立多媒体审计实训室,配备相应的软硬件。由于审计手工模拟实训需要大量的纸质资料,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购买适用的审计软件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实训效率,并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训的方式以分组学习为主,加强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二是定期邀请注册会计师或有丰富经验的审计人员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理解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三是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主要是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以合约的形式定期、定量的输送学生到企业实习。这样能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尽量让教师去企业、事务所参加实习,参与审计业务,这样可以把自己的经验直接传授给学生,现身说法的授课内容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李冬梅.基于全面素质教育高校审计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9(25)

[2]郝晓雁.审计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7(6)

工程审计案例分析范文8

关键词:审计;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审计学这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以理论灌输为主,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审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学习起来毫无乐趣所言,课堂学习氛围呆板,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状态,审计学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针对审计学教学的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一、审计学及其特点

1.审计学

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国家、企业、个人更加依赖审计报告提供的财务数据。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与完善,针对于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增加了一个标准的衡量尺度。

2.审计学的特点

审计工作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独立性,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做到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企业、组织或个人的干涉。审计监督还具有权威性的特点,审计工作的程序是具有法律保障的,其结果也具有法律效力。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往往不兼具其他经济管理工作,通常是专职审计人员。

二、目前审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审计教材理论与案例比例失衡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比背过理论知识能力要重要的多。遗憾的是,审计教材当中的案例少得可怜,只有在审计实务部分有几个案例分析,绝大多数审计理论部分都没有案例支撑,这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会觉得学起来非常枯燥、非常难以理解。审计工作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材中,实际案例的缺乏,使学生们很难在案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从而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国家审计署2009年对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了一份交易金额5000万元的虚假设备采购合同。由此顺藤摸瓜揭开了山西女商人丁书苗(现名丁羽心)向中标施工单位索要中介费并向刘志军进行利益输送的惊天秘密。类似审计案件属于国家大案,曝光率很高、审计过程叙述的很清晰,拿到课堂上,会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审计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是办学宗旨。但是,现在审计教学的形式基本上是面授,考试也仅仅要求把握课本知识,没有做到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实训平台。如果可以让学生为审计主体身份参与到审计过程中来,既可以提高学生们自觉学习的热情和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避免了老师在课堂上“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3.传统考核模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现阶段的审计学考核模式仍以试卷考试为主,但这种考查方法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审计教学的要求。审计学作为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考核学生的应不只是理论知识的考查,应适当介入实训考核,以督促学生们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4.审计教师的实践能力需要加强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绝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的学生,这些教师大都从未参与过审计项目,毫无实践经验可言,造成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模式。

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方法

1.建立审计学案例教学资源库

在审计教材中讲述中穿插进相应的审计案例,这些审计案例可以侧重阐释审计理论知识的要点;也可以是某个企业的综合案例。教师可以运用各种信息手段(如:浏览相关网站、深入企业搜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等)对审计案例进行搜集汇总,建立审计学教学案例资源库。

2.建立模拟实训平台

在教学环节中,可以通过与本章节相关的案例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案例的同时,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课堂上尽量让学生们担任主角,担当起主审员、审计员等角色。通过老师提供的被审计公司财务资料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使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结合学生们自己已经掌握的财务知识和审计知识,分析案例的问题所在。

审计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家企业几个会计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通过横向观察各年数据,发现各期报表有无明显异动,如果发现异动就找到切入点进行深入审计。也可以给学生们几本会计凭证,其内容都是企业日常经营中所涉及到的业务,会计凭证后面附有原始单据,有发票、有收据还有工资表等等,大都是企业日常经营业务中经常遇到的票据。在这些单据中,掺杂上几张不符合规定的票据或业务流程等等,通过这些小小的“陷阱”锻炼同学们的观察力和专业敏感度。学生们可以分组展开模拟实训,培养学生们团队合作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专业的判断能力。

3.摒弃传统的一张试卷考核模式

由于我们在新的审计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所以在期末,我们可以采用采用试卷+实训的新型考核模式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既要考查学生们的理论理解能力还要结合学生们在实训课堂上的具体表现来进行综合考核。促使学生们努力学习,激发学生的实训热情。

4.提高审计教师执业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执业水平才能更好的为审计教学工作服务。现阶段审计教师大多缺乏审计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应主动与审计组织联系,尽量创造教师进入审计组织进行实践的兼职机会。鼓励审计教师参加CPA考试,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们在学习中必须改变“会背就能拿高分”的传统学习方法,审计教师必须学会将实践经验带进课堂,彻底解决学生们动手能力差的学习弱点,创新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审计学专业的新思路,使审计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沁.高职会计专业《审计学》教学探讨. 

工程审计案例分析范文9

[关键词]教学目标 传统模式 教学方法 案例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审计人才,是衡量审计教学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当务之急,一要明确审计课教学目标;二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三要应用新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应该使用哪些全新的教学方法,如何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审计学》教学目标定位

《审计学》是会计学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课程之后的后续专业课。《审计学》课程以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为主线,着重介绍如何对财务报告进行鉴证,同时还介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内容。

我国高等审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单位、研究机构从事审计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按照这一要求,我们长期以来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从事审计职业的工作者。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高新技术不断向生产和生活方面渗透,竞争不断加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审计课教学必须为此做出努力。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审计专业教育教学目标应在原目标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除了使学生掌握审计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审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就是审计课教学改革所应体现的素质教育目标。

二、改革审计教学传统模式

审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有着独特的教学规律,而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顺应审计专业教学规律,影响未来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可是我国高校审计专业教学方法,目前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课堂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学生缺少主动提出新问题的探索能力。尽管大多数教师很清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还是走“填鸭式、满堂灌”的老路子,严重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能很快适应审计环境及审计业务的需要。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这一教学目标的。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是每一位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和内容,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审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目前社会及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直接实习的要求,所以案例教学法应成为该门课程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案例教学主要不是研讨理论本身,而是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问题,它要求学生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体验的飞跃,在于它不仅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而且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锻炼。审计专业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适当地选用案例教学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审计案例教学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

1.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理论讲述为主,再结合相关理论讲案例。比如,在讲授审计工作底稿时,教材中介绍了工作底稿的种类及所包括的各项内容,学生学习时感到抽象,又不好掌握。我在讲课中展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真实的审计工作底稿,告诉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填制,怎么填制,然后将复印好的底稿发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填制,这样做学生就会感到直观实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2.以案例讲述为主,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通过对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理论。比如在实务审计部分讲授过程中,我让学生做了大量案例习题,通过这些案例习题,让学生总结审计测试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这样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就能够很容易的理解。

3.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习题课等时间,专门进行审计案例的讲解,通过一些案例的讨论,侧重解决审计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如教学中引入“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案例,“安然事件”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中对审计独立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等重点、难点问题有较深的理解。教师应注重引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归纳总结法

审计课的内容多,而且细,学生学完后,会觉得乱,没有系统性,这时就需要教师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总结,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点组合起来,使所学知识条例化、系统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讲完审计理论部分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使用该种方法。审计理论部分的内容包括审计概念、审计目标、审计组织体系与审计规范、审计的分类和方法、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程序、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等,这么多的内容学完后,学生会觉得很乱,甚至有些学生都记不得学过了哪些内容。因此,在讲完理论部分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对理论部分包括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介绍审计理论体系构成问题。关于此问题国内外学者有不同观点,包括审计目标导向型、审计本质导向型、审计假设导向型等,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其中任意一种类型,例如审计目标导向型,这种观点是从审计目标出发,根据审计目标规定审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然后研究作为信息传递手段的审计报告的构成要素等问题,其流程图可大致表示为:审计目标审计对象、性质审计原则审计准则。这样学生就能知道在全部的理论知识中,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变书上的内容为自己的知识。在审计实务部分,每一个审计科目都包括许多道审计程序,对于较难的审计科目的审计程序,就可以采用归纳总结法,对重点程序进行总结,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三)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在审计课实务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此种方法效果较好。在实务审计部分,常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有函证法、盘点法、分析性复核、检查等方法,虽然每个科目的实质性测试基本上都围绕这些方法展开,但在审计不同内容的时候,在使用上还是有区别的,如果不注意这些区别,会造成审计方法使用上的错误,影响审计工作质量,为此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应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加深对审计方法的理解,提高运用审计方法解决审计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应收账款函证和应付账款函证时,就可使用此方法,对比应收账款函证与应付账款函证的区别,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在使用要求、函证对象选择、函证方式上存在不同,通过这样的对比学习,学生在对这两个内容进行审计时就不会用错这道程序,保证审计质量,也加深了对这道程序的理解。同样在银行存款函证与银行借款函证、库存现金盘点与存货盘点等内容的学习上,都可使用该种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也是我们审计课教师进行审计教学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袁春梅.对审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几点思考.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7(2).

[2] 牛莉。如何搞好《审计案例研究》课程教学.中央电大时讯网.2003(12).

[3] 何玉.国外审计教学研究及启示. 生产力研究.2008(7)

[4] 王朋材.浅谈审计教学改革.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