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雕塑的艺术特色集锦9篇

时间:2023-08-03 16:45:44

雕塑的艺术特色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1

关键词:城市雕塑 环境空间 融合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14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雕塑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相较于传统的城市雕塑艺术表现手法而言,现代城市雕塑在艺术表现手法与方式表达方面更加自由和非对称。因此,如何加强城市环境空间与城市雕塑艺术的有效融合是当前国家规范城市景观设计蓝图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 城市雕塑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一)城市雕塑相关简述

21世纪是以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加快城市生活节奏和提高城市艺术品为逐渐成为时展的趋势。因此,城市雕塑作品的艺术审美化和功能化是当前城市景观设计师们探讨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城市文化和城市文化艺术环境方面。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国家雕塑博物馆,城市文化和城市艺术文化已经逐渐与城市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将城市艺术文化逐渐深入至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了人类情感与城市雕塑的有效融合。

作为城市空间视觉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城市雕塑,也是城市文化领域的重要载体,在城市艺术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相较于视觉艺术三维立体表现手法而言,城市雕塑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艺术语言特色。不仅加强了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社会公众之间的情感联系,而且一个城市的雕塑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空间生命力。

(二)城市雕塑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

城市雕塑对城市环境空间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还表现在一个城市是否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城市雕塑―方面装饰了一个城市的建筑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个美化环境和艺术空间的作用。另一方面城市雕塑是人类情感和城市文化进行浓缩后的标志性作品,寄托着设计师们的情感。城市雕塑的艺术空间表现手法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三维视觉表现手法,而是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激发人们对城市雕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城市雕塑艺术与环境空间进行有效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调节城市空间场所的外部轮廓,注重城市雕塑与景观环境的互动与沟通。由此可见,现代城市雕塑在艺术设计理念中融合了城市环境空间文化和人文文化。一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可以凸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还可以透过城市雕塑看到城市发展的实质情况,即所谓的环境与人文的整体融合。因此,当孤立的城市雕塑与一个城市的环境和人文文化可以做到有效衔接,不仅彰显出一个城市的文化之美,还可以凸显出雕塑本身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与建筑景观的和谐发展为人类生活增添了一抹情感色彩。

二 城市雕塑的表现形式与空间特征

现代城市雕塑艺术表现手法相较于传统雕塑表现手法而言,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雕塑艺术体系中的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推动了城市雕塑技术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为现代城市雕塑在创作方法、艺术设计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基石,丰富了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材料,进一步为现代城市雕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相较于传统的城市雕塑艺术形式而言,现代城市雕塑艺术形式更具文化交流特征。传统城市雕塑主要通过广场、公园等建筑物凸显建筑雕塑的公共性,因此传统城市雕塑具有浓厚的景观性特色。但是现代城市雕塑在建造与设计过程中不仅仅显示着一个城市的建筑文化,而且还代表着城市与公众之间在情感与精神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城市建筑、雕塑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主要是指利用城市雕塑作品将人类的情感与艺术作品融为一体,不应该在城市雕塑作品中存在与公众隔离、人类不愿意接近城市雕塑等现象。由此可见,现代城市雕塑具有强烈的参与性特征,以期为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娱乐玩耍、触摸体验的公共场所,将城市雕塑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形式。城市雕塑成为人类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凸显出传统雕塑的艺术特色以及艺术表现理念,使城市雕塑具有强烈的艺术形式感。而且城市雕塑为现代城市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文化基石,将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现代城市生活进行有机融合,凸显城市雕塑的主体性和层次感,进而扩大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范围。

相较于西方古典雕塑的主题范围而言,中国城市的雕塑在主题范围方面主要集中于城市人文文化和公共环境的认知等领域。西方古典雕塑在主题范围选择方面主要以山花、壁龛为主,其雕塑风格以具有浓厚的建筑风格为主。作为城市比较有代表型的广场雕塑,西方古典雕塑仍然以“歌颂君王”作为主题内容,雕塑的性质以碑柱为主。由此可见,西方古典雕塑在主题选择方面具有单一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雕塑主题范围的拓展。而城市雕塑在主题内容的确立方面带有浓厚的社会化和生活化特征,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进行了有效衔接,还将现代人文情感元素与城市景观背景进行了有机统一,从而促使城市雕塑主题逐渐向多元化、生活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城市雕塑主题方向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对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文化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只有将城市雕塑与现代生活从实施方面做到有效统一,才能够帮助景观设计家们站在社会公共的角度设计城市雕塑,并在城市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中体会社会公众内心对城市雕塑的认知与了解。现代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极简主义”和“构成主义”为主,其外在表现形式以现代城市建筑的空间层次感作为灵感源头,将现代城市雕塑进而简单化和功能化。另外,城市雕塑设计师们在设计雕塑景观的过程中将抽象简练的几何知识与艺术设计表现手法的张力和美感有效整合,向社会公众传递城市之美。将几何知识与雕塑设计的机械之美进行有效整合的目的是提高城市雕塑的创新型设计手法,进一步提升雕塑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和艺术审美观点的变迁致使社会公众对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而不同社会群体对城市雕塑的艺术观点的不同导致雕塑创作手法的不同。现代城市雕塑还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以革命性为主题的雕塑仍然占据重要主导地位。以革命性和祭奠历史人物为主题的城市雕塑以营造庄严的气氛空间作为设计目的,多以对称性和正向性分布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脚步的加快,生态型城市发展理念在城市景观布局中得以广泛运用,以生态型和人性化为主的城市雕塑不仅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而且更凸显出一个城市的人文文化。时代的变迁促使城市雕塑的艺术变现手法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的绘画和雕塑创作手法逐步向音乐和建筑为一体的雕塑创作手法方向发展。既有小巧精致的城市雕塑景观,又有简单大气的城市化气息浓厚的雕塑景观。由注重城市雕塑对称性和正向性分布特点为主逐渐向非对称性和自由式为主的雕塑转变,打破原有设计师们传统的创作手法和思维观念,以自由发挥的创作手法拓宽城市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

材料也是现代城市雕塑的表现手段之一,随着城市雕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雕塑对不同质感的材料要求亦不一致。影响城市雕塑材料质感的因素包含肌理感、色彩光泽度、光感等,设计师在设计景观雕塑是不仅需要全面向系统地了解不同质感的材质,还需要对城市景观空间和雕塑艺术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意义。

三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

如何有效地将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进行融合的关键因素是全面了解雕塑功能和环境性质。就雕塑设计师而言,雕塑设计师们除了了解雕塑艺术设计基本技巧之外,还需要对艺术环境空间设计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地认识,才能够从根源上把握雕塑作品的动态美。设计师们在设计城市雕塑作品的过程中以创新性思维观念和情感理念作为理论基础,掌握城市雕塑作品的视觉艺术特点和城市环境的空间层次感,进而为设计凸显城市环境和情感的雕塑作品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石,进一步促进社会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发展。

其次,国家需要加大现代城市的服务力度,将现代城市雕塑与社会公众服务体系融为一体,提高城市雕塑的亲和力,加强城市雕塑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随着生态型社会理念在城市发展体系中的广泛运用,城市雕塑不仅具备亲近性的特点,还具备娱乐性和服务性特点,进一步拉近城市与人类之间的距离。

最后,现代城市雕塑作为拉近城市与人类距离的有效载体,国家需要转变国家职能,由主导型为主的战略决策逐渐向服务性为主转变,将国家关注的侧重点放在民生和服务社会公众方面,树立城市亲民和城市文化形象。除此之外,城市管理者应该根据城市文化和发展特色建立生态型城市,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塑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形象,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与人类的和谐健康发展。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2

关键词:装饰雕塑艺术;形式美;材料;创作元素

一、单纯、意向化的造型

造型的单纯化主要表现为造型的概括化处理。大胆取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细节、琐枝,突出造型对象最典型的部分,进行高度的提炼概括。另一方面十分注重以形态语言表现造型的样式,纯艺术化的造型形象,简练生动。运用不同的线条组成的纹样图形是创作元素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造型语言中“线”的曲直、长短、轻重、缓急、粗细、疏密等变化。既表现了对象的形体结构又能够表现空间及质感,从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绘画者的情感,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装饰风格。

意向化的造型主要指造型上在审美主观倾向驱使下的艺术处理,是为强调对象的主观化特征,在对客观对象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加入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与丰富的想象力,对造型的处理可扩大缩小、拉伸、变细、加粗等艺术处理,使其形象更富有情趣,增强艺术感染力。画面中的人物、动物等不同装饰形象,在变形风格、程度上都不求写实和模拟对象,其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随心造型”,在创作中不受客观世界局限,而常常是根据主观理解或理念对自然物象进行分解、重组、概括、取舍、夸张、变形,创造出全新的形象,如龙、凤形象。

二、强调形式美

所谓形式美就是在特定环境中,将符号、形象有序的组合,构成形态的和谐与冲突,揭示富于节奏和韵律的造型及构图规律,用其强烈的形式感来表达人的观念,具有极其强烈的意味倾向以满足人们的情感或心理的审美要求。通常情况下,正三角所示的形象语言就是崇高、稳健、坚不可摧,倒三角则显示出危险、压抑和不安的情绪;圆或球的形式语言就是圆满完美;直线提示挺拔、刚劲有力的形象;曲线则是优柔、舒展、自由的感觉。这些只是一些常见形式。在雕塑艺术创造过程中还应依据具体环境,社会层次、自身知识、经验、价值观、宇宙观等加以理性研究、不断丰富和强化形式美感和内涵,使其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我们将写实雕塑归为对自然的模拟。将抽象雕塑作为一种形态和观念。装饰性雕塑则是对悦目形态的创造。一件完整的雕塑作品无论什么风格,都在表现、解释一种文化或精神内涵,而装饰雕塑则乐于追求一种形式美感,为大众所青睐,是充满群体性、设计性的、它的表现形式就是由其外在形式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其规律和特征。它正逐步地走进城市空间,具有旺盛的活力,它以简单的形式来诠释自然的特征或复杂的世界。装饰雕塑就是纯艺术化的形式,它更加注重于形式美的变化,追求大的动势倾向,简洁、洗练的形体韵律、节奏。其目的是为满足公众心理要求,是空间的精神补充。人们强烈、单纯化的现代意识,激起了强烈、单纯化的追求。

现代建筑的几何化和高度整体化,高度概括化,使人们逐步认识到昔日某些具体情节和太过庄重的题材性雕塑已不能够与现代化的建筑相适应。艺术家们从空间构成的原则出发,现代雕塑作品,以一种造型独特,大幅变化的手法与建筑体的大平面配合,以其最简几何形的形态来体现形式感和情感。

三、非写实色彩的运用

对于色彩,装饰艺术强调主观情感表现。色彩运用上不拘泥于对自然界真实色彩的摹拟和再现,而是重新设计色彩,以一种理性的色彩表现形式或一种抽象的文化观念来表达。

上世纪60年代初,有人在雕塑上涂一层颜色,被称之为创举,这是因为作品体积是可视的,一经加色,明暗对比就集中到整体的关系结构上去了,从而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美感。就功能而言,其有助于整个作品的视觉整体感,色彩加强了其可视度,这是美感的需要。这是反传统雕塑作品的特点之一,其形式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1)自然物色彩。自然色彩美是材料最本质之美。可以说每一个雕塑家在选择材料的同时,对自然的色彩都有所追求;材料的自然色彩在雕塑作品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材料的质地美与色彩美设计是现代雕塑的重要特征之一。

(2)人工着色。雕塑家们在雕塑作品的色彩效果追求中,直接将各种所需颜色涂在雕塑上,涂料在雕塑上改变了其材料自身的性质,材料的本质变得模糊而居从属地位,从而使其视觉上的个性愈加鲜明。同时利用涂料对材质进行再创造,也强调了人为的力量和创造力,现代雕塑色彩观念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如福建雕塑家陈文令的《红孩儿》系列作品,引起很大的反响,在繁复的现代社会生活中,一种单纯的色彩却成为一种“符号”,制造了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和整体形式感。

(3)环境与光学的利用。雕塑中采用极度磨光的金属和玻璃等,不仅是表现金属或玻璃的材质美,同时也是利用其具有镜子特征,作为一般反射物,以映衬出环境的自然色彩,已达到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独特效果。

在雕塑上涂上色彩,无疑是一种进步,雕塑作品在借助生动的色彩语言和象征意义手法,表达强烈的感彩和现代感。

四、理性的、图式化构成形式

装饰浮雕作品与装饰绘画特点大多相同,构图既有中国传统的散点透视,也有西方现代绘画立体主义的元素,极其重视画面的理性分割,这种图式化的分割构成,主观自由地以程式化和形式化的方式设置艺术形象。在装饰性浮雕中集焦点,散点透视与西方现代视觉艺术的成果,自如地将昨天、今天、明天、古代、现代、未来的事贴切的放在一起,将发生在不同场合、地点的事物并置在一起,一目了然,创造一种新的视觉世界。

创作元素在雕塑艺术中大量的运用,使其逐步迥然于具象和抽象雕塑。其独特的风格使人赏心悦目,形象的象征性和内涵给人以更多美的联想。因此,装饰性元素在雕塑艺术中的运用必须更多考虑其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在现代艺术作品中,越来越多的吸收装饰性元素,这是一种令人鼓舞的趋势。装饰雕塑设计中,除了要体现视觉需要的形式美,还要恰当运用传统创作元素的文化定式,进一步强化主题,使其更好地服务大众。随着艺术家对现代人心理状态的不断深化把握以及艺术家自身无限的创造力,21世纪的雕塑艺术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和雨,王玮琼.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雕塑艺术[J]. 现代园艺,2013,04:156.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3

一、艺术精神的失位

艺术精神是雕塑艺术的灵魂,是城市雕塑的文化意蕴所在。“艺术品的存在,能以无形之力创造精神氛围。所以,艺术以精神境界为上,有精神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成良品。”我们在评价当下一些城市雕塑的好坏,艺术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首先,城市雕塑艺术精神的失位体现在其艺术思想。艺术思想是城市雕塑创作的源泉,城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其艺术思想必须来源于城市文化,从而引导和提高市民文化。而艺术思想的失位使城市雕塑不仅不能反映城市文化,更可能会误导市民文化。在2012年网络上有评价出十大丑陋雕塑,其中有郑州市“流氓猪”这件城市雕塑作品。从艺术思想的角度分析,这件城市雕塑作品和市民生活脱离了联系,不能够代表城市的精英文化引导市民文化,也就说这件雕塑作品没有积极的思想,会误导市民文化,甚至会玷污了城市文化和面貌。因此,艺术思想是衡量一件城市雕塑作品的重要标准,它的失位使城市雕塑作品没有积极的意义和艺术精神内容。然后,城市雕塑艺术精神的失位也体现在艺术品格方面,艺术品格是不同艺术种类特有的艺术格调,它包括艺术门类的特性和不同时期呈现的审美品格。当下城市雕塑艺术品格的失位,不仅体现在雕塑三维空间特性和城市文化特征的失位,还表现在当代大众艺术需求下形成的审美品格的失位。因此,一件具有艺术精神的城市雕塑必须具有雕塑特性和城市文化特征,并形成满足市民艺术需求的审美品格。雕塑特性的失位让一件城市雕塑沦为一个三维的物体或模型,而城市文化特征的失位使一件城市雕塑变得空洞没有内容,如“插花艺术”,它不属于这个空间的艺术产物。同时,审美品格的失位使城市雕塑与市民的艺术审美需求背道而驰或与这个时代、地域的艺术特征格格不入。所以,艺术品格的失位使城市雕塑不再成为雕塑艺术,也让城市雕塑和市民文化脱离了联系变成空中楼阁,从而致使城市雕塑艺术精神的失位。

二、雕塑语言的失位

雕塑语言贯穿于城市雕塑创作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创作思想的设定,表现形式的展现和最后材料、颜色的运用来表达城市雕塑的精神内涵。当下城市雕塑语言的失位是雕塑自身失言的一种表现,使市民无法领会到雕塑创作的精神内容。“雕塑建设暗含着一个城市的文脉,通过雕塑人们可以看出一座城市的品格和气质。”城市雕塑代表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是城市文化中的精英部分。首先,城市雕塑语言的失位体现在文化语言方面。文化语言的失位让一件城市雕塑不能代表城市的精英文化,也就说这件城市雕塑不能展现城市的地域特征、历史特征和社会人文特征。从文化语言失位的地域特征角度来看,一件城市雕塑地域特征的失位是因为雕塑本身没有和当地的自然、地域环境相结合,没有充分的尊重地域文化,失去了城市雕塑的个性部分,让文化重生无法和城市雕塑相融合。那么,从社会人文特征的角度分析,城市雕塑文化语言的失位主要体现在人文性和引导性两方面,雕塑设计者在雕塑创作的时候,脱离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对城市雕塑与市民情感的交流考虑欠缺,城市雕塑作品不能对市民文化进行引导和提高。然而从历史特征的角度思考,历史特征体现了城市的时代性,它的失位是因为雕塑设计者忽略了城市的发展历程,没有反应城市特定的时代特征。其次,城市雕塑语言的失位也体现在造型语言方面。“判断艺术形式的得失,不只是考虑它所体现的思想或情感如何,还要考虑它与广义的社会生活的联系如何。”城市雕塑形式的失位是因为自身和市民生活脱离了联系,无法满足市民的审美需求。如网上热议的桂林市“扶老”雕塑作品,这件城市雕塑在表现形式上缺乏美感,与市民生活脱离了联系,因而不被市民认可。可见雕塑形式的失位会使一件城市雕塑的创作思想和精神内涵无法表达,甚至还会丑化了雕塑的内容。最后,城市雕塑语言的失位也体现在材料语言方面。“在艺术作品里,除掉在本质上与内容相关的并且能表现内容的东西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了。”能表达雕塑作品的内容除了通过雕塑作品的形式还有材料和颜色的运用。材料语言的失位会降低了一件城市雕塑艺术性的传达质量,导致材料美的缺失。同时也会对市民审美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给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带来了负面作用,给城市建设造成了资源浪费。材料语言的失位还体现在作品的颜色上,“色彩文化是民族文化中最突出,最醒目的部分,色彩能有利的表达情感。”正所谓色彩辅助造型,色彩语言的失位不利于弥补雕塑造型和材质不足,使城市雕塑作品丧失增色的可能。导致城市雕塑作品与公共空间文化不能有机融合,让市民审美失去了色彩文化的认同感。

三、公共性的失位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4

【关键词】艺术院校;特色建设;雕塑

本文将以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特色专业的建设和改革为例,探索艺术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方向,总结基本经验,梳理逻辑体系。

一、艺术院校雕塑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深厚的历史积淀:雕塑专业是四川美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雕塑作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雕塑系师生集体创作的大型组雕《收租院》被誉为“雕塑史上的革命”,至今仍被国际学术界作为对中国美术研究的热门课题。雕塑系为纪念堂创作的雕塑《》,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创作的大型雕塑《三大战役》以及《百万农奴站起来》等作品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良好的改革基础:雕塑专业1982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雕塑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991年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1996年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3年《泥塑》课程批准为重庆市(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006年《泥塑》课程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2009年批准为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批准为部级特色专业。几十年来雕塑专业形成了系

统、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

“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专业拓展实践:目前雕塑专业设有“雕塑艺术”和“景观雕塑”两个专业方向。“雕塑艺术”有严谨系统写实造型渊源和久远生动的造型积淀。“景观雕塑”从空间造型的角度切入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的建造与设计,为雕塑艺术注入全新的视觉元素和创作内涵。近年来,随着雕塑专业“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内涵拓展,产生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雕塑系师生活跃在我国当代艺术的学术领域,创作了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优秀作品,并在景观雕塑的学科建设中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

二、艺术院校雕塑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

雕塑专业建设的目标,是要积极介入当代艺术、推动学科发展、应对扩招形势、促进教学的时效性。通过深入梳理学科体系,优化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雕塑专业坚持开放办学、实践教学、注重学科前沿领域研究的办学特色,提升雕塑专业的学科实力与人才培养质量。

三、艺术院校雕塑特色专业建设的改革方案

(一)在人才培养方面

1、存在的问题

传统雕塑艺术专业作为纯艺术学科门类,,决定了培养雕塑家必须遵循严谨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毕业生的从业状况调查得知,虽然雕塑专业的毕业生适应性和竞争力很强,尤其是在立体和空间造型方面的工作容易上手并能很快做出显著成绩,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丰富和多元化,传统的架上雕塑在向户外景观艺术发展,泥塑制作已不是雕塑创作的唯一方式,在教学中需要顺应新材料的应用和新观念与形态的转化,雕塑设计的主题和形态应该满足公众需求,符合客体的审美层次,从这一方面来看,纯艺术的雕塑艺术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从社会需求和目前学生创业愿望来看,主动扩展专业内涵、积极拓宽专业口径,有利于构筑学术新高地、优化学生创业结构。

2、改革的目标:

雕塑艺术方向在保持原有教学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初步建立现代材料教学系统,充分探讨纯艺术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景观雕塑方向面对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公共艺术的需求,进行公共艺术领域的研究,注重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适应社会需求。

3、具体措施:

通过专业课程设置调整、增加专业考察、社会实践等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艺术实践中了解雕塑专业与社会生产的广泛联系,开阔艺术眼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设置环节的多元和综合:突破专业界限,实现雕塑、景观、建筑、园林设计、展示设计、在公共领域的交融与扩展,培养综合性人才。

专业考察环节注重思维和实践:从思维拓展基础与创意应用设计出发,组建3d技术运用、木雕石雕、金属锻造、景观造型的和综合构成等课题小组,完善学科框架、扩展独特的学术影响。

社会实践环节的共建和拓展:与多家公司合作,共建学生实验基地,将教学中的新成果运用到实践当中,真正形成一个可以面向社会、面向当代的雕塑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手段得到提高,同时推动教学、科研与创作的变化,为促进教学成果服务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目前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8人,行政管理人员3人。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9人。重庆市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部级百千万人才一二层次候选人1人。当前雕塑系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是:

梯队建设需要加强。目前老一代资深教授即将退休,而近几年青年教师则没有更新,近两三年内本专业面临教授缺乏、30岁以下青年教师无人的状态。本专业的持续和长足的发展,离不开老中青三代教师的梯队建设。

专业教师的视野需要拓展。当代艺术对本专业的介入和影响日渐深远,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中深入专研,更需要拓展艺术视野,以自身的艺术实践带动教学的创新。

教师的理论素养亟待提高和增强。当前本专业教师在创作上的实力有目共睹,但还需要增强理论品格的塑造和梳理,以便于在教学和创作上形成完善的体系。

2、规划目标

拓宽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视野以及对当代艺术的多元包容性;以自身的艺术实践强有力的带动教学创新;切实明确教学目标,掌握专业方向对专门师资的真正需要,并逐渐形成为与新专业对应的有新知识、新办法的教学岗位。

3、具体措施

雕塑系教师个人作品系列展览。每年策划2-3名左右的专业教师个人作品展,全面展示近年来雕塑系教师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创作面貌。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通过选送中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培训、选拔优秀研究生留校等方法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

鼓励教师著书立说,提高理论水平;出版教师系列画册,树立学术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争取在2年内出版5本专业教师画册,以带动专业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目标与措施

1、目前存在的问题:

基础训练的目的不明确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有着优良的基础教学传统,本科进校以来就开设了大量的泥塑写生课。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空间认识能力,使学生具备雕塑专业素养和塑造技术。然而,近年来,随着当代艺术的快速发展,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大地艺术、现成品艺术对雕塑的影响日益深远,再加上新媒介、新材料介入当代艺术创作,因此,雕塑的边界显得越来越模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长时间的基础训练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们艺术创作的能力。

实验教学缺乏系统性

就当代艺术来讲,实验性是其一大显著特点。但是如何将这种实验性转化为一种教学手段,成为真正的实验教学,同样也是现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众所周知,艺术创作本身是直观的、感性的。然而教学是系统化和体系化的。在这之间就存在着矛盾。因此,研究出一套系统的实验教学方案,在传承传统的同时适应当代艺术创作,是十分必要且紧迫的。

雕塑理论教学欠缺

不同于绘画,雕塑理论自身建设有待提高。然而在缺乏理论和史学背景的状况下,雕塑系的教学呈现出基础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不够,学生在艺术创作方向的判断上不确定,学生的知识背景缺乏多维度等多方面的缺陷。因此在当代艺术背景下的雕塑教学理论创新,应该进一步思考艺术理论、艺术史的梳理与雕塑创作的关系,加以引导。

2、改革目标:

以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为载体,依托当代艺术发展的大背景,对各大美院的当代艺术教学展开深入调研,同时结合雕塑专业的教学特色和资源优势,制定出系统的、现实的、符合时展潮流的教学方案,创新教学理论,搭建专业的当代艺术教学平台。

3、具体措施:

基础训练目的性的增强

在基础训练的设置上,要扩大基础训练的范围,强化基础的意识,改变对基础的认识,对基础教学提出新要求:不仅包括写实能力的训练,还包括抽象造型能力的提高。在以人体泥塑课作为重点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材料课与实践课,不仅要深入的做技法研究,更要与当代艺术的发展相适应。

加强实验教学的系统性与逻辑性

注重教学方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解决当前实验教学方法凌乱、无序的状态。重视实验教学过程,研究装置、观念与传统材料之间的关系:一是对传统材料的重新审视与利用;二是综合材料的运用;三是探寻观念、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5

关键词:雕塑艺术;陶瓷雕塑;哲理性;重要组成部分;表现手法;色彩;雕塑造型;工艺美术;成型工艺

1 陶瓷雕塑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在很久之前就兴起了陶瓷雕塑,从秦始皇的兵马俑上就可以看出我们陶瓷雕塑的悠久历史。当然,陶瓷雕塑大概也是从那个时候出现的。而因为当时的条件限制,陶瓷雕塑真正兴起并流传开来就要从隋朝时的景德镇说起了。根据史料记载,在那个时候景德镇就已经有了瓷狮、瓷像,以及瓷雕大兽的陶瓷雕塑。唐宋时期,许多国家就对此特别的重视,使得陶瓷雕塑艺术迅速发展。唐代的唐三彩,堪称世界的一大巨作,宋代的白瓷晶莹剔透,惹人喜爱,而青瓷成功地将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污点全部盖住,这些都成为当时文明的工艺。元朝时,景德镇的瓷器并没有因为战乱而毁掉,其陶瓷雕塑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是幸运的,从而使得陶瓷雕塑艺术有了更好的发展。陶瓷雕塑在这个时候,很好地结合了宗教的文化,使陶瓷雕塑更向前走了一大步。

2 陶瓷雕塑的色彩处理

陶瓷雕塑的色彩处理就是一种美化,使本来的东西看上去更加吸引人的目光。就像女孩子要化妆一样,会让人变得更加赏心悦目,更加光彩照人。陶瓷雕塑的色彩处理也能体现它的哲理性,人看到美的事物心情也会变好。所以陶瓷雕塑可以传递某种情感,就像人们比较喜欢春天,因为春天万物复苏,花红柳绿,生气勃勃,让人感觉到希望,这就是一种情感上的传递。罗丹说:“没有生命便没有艺术。”所以,生命对艺术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虽然陶瓷雕塑是静止的,是没有生命的,但是我们要通过某种工艺手段给他赋予生命,让整个作品看起更加的生动,有活力,有生命的气息。这样才能从情感上打动人,寄托并传递某种情感,陶瓷雕塑的色彩处理正是运用了这种哲理性的思维。

3 陶瓷雕塑的成型工艺和烧成

陶瓷雕塑从大小上来说有两类:一类是室外陶瓷雕塑,室外雕塑不是很多,比如西安的兵马俑和北京的九龙壁,这都是一些大型的著名的陶瓷雕塑;另一类也就是室内陶瓷雕塑,室内陶瓷雕塑比较多,一般都是比较精致的。在以前的陶瓷雕塑制作中,当需要制作比较大型的陶瓷雕塑前要做泥芯,并不会是铜制骨架,等泥芯慢慢干了以后再分块制作,这会使拼接和分割翻膜时容易一些。但是我们要好好掌握着时间,需要制作人对于制作的泥料、浆料相当熟悉。在制作时更要注意火,火也是一门艺术。陶瓷雕塑的最后一步就是烧,在这过程中如果一点掌握不好火候,就会使烧得瓷器没有光泽,成色不佳或者炸裂。所以,要根据泥的工艺性能决定火候,决定陶瓷雕塑的烧成过程。这样才能使烧出的陶瓷雕塑更加精致、完美,这也是出于对陶瓷雕塑艺术的哲理性思考。

4 陶瓷形象与形式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雕塑,人尽皆知――五子弥勒就是通过哲理性思考和哲理关系制作的。在作者塑造陶瓷雕塑之前就要把陶瓷雕塑的形象与形式考虑好,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更加生动的陶瓷雕塑。陶瓷雕塑分为抽象和具体两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需要作者以哲理性思维去构想作品,以此来表现作者的创意。从五子弥勒可见,在陶瓷塑造过程中哲理性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寓意吉祥的事物,而恰巧的是五子弥勒陶瓷雕塑有大有小,形态各异,特别有神韵。开怀大笑的弥勒佛将美好的寓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动静的结合也使得整个佛像显得更加生动。小孩子与弥勒佛形成鲜明的对比,小孩子可爱活泼,弥勒佛高大安详,呈现出了一种美感。这种陶瓷雕塑表达出来的寓意,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陶瓷雕塑更加喜欢,许多人都会收藏寓意美好的陶瓷雕塑来寄托自己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期望。并且因为特别符合大众的审美与追求,使得这种陶瓷雕塑因此闻名,流传。

还有很多的陶瓷雕塑在我国都特别受欢迎,其中钟馗形象就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钟馗是除害消灾,扶正拒邪的神,他符合人们对于事物的某种期待。钟馗在形象上特别的凶狠,手脚粗壮,头发张扬,神情也特别的吓人,就是以此来震慑妖魔。十八罗汉也是著名的陶瓷雕塑艺术,各个人物的动作,神情都使得整个造型看起来特别和谐。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人在现实中或想象中体验到痛苦的可怕或享乐的甘美,他把这些感情在画布上或大理石上表现出来,使其他的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那么,同样的这也是艺术。”重要的就是我们要理解表达感情的过程,一切的事物只要有情感,有生命,有他的思想在里面,那么这个东西就是有价值的,才会感染到人,让人也有设身处地的感想。

5 现代陶瓷雕塑

我国现代的陶瓷雕塑让我们感到高兴,其转型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使我们打开了对外的思想,陶瓷雕塑也同样受到了外国人的影响。艺术家们的思想也同样受到了影响,艺术得到了发展。发展也是突飞猛进,艺术家们坚持用自己的双手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创作出相当个性的作品,表达出了当时人们反对统治与传统禁锢的思想。陶瓷雕塑艺术是一种物质文化,在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家深深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当代陶瓷艺术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手法、新的材料来制作。现如今,我们泥料的创新使陶瓷雕塑的机理效果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不同的火候于泥材烧出的瓷器也是不一样的。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对泥巴的刮划、撕扯、褶皱等成型方式,会使泥材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同样的,釉料装饰的改变和陶瓷彩绘的综合运用都使陶瓷雕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很大提升,也使陶瓷雕塑与之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釉料有新彩料、盐烧釉、乐烧釉等,大胆的发明与使用。陶瓷彩绘上也不再只注重实用性,而是绘制得更加美丽大方,带走人文性质。这种变化可以说是陶瓷雕塑新的开始,对陶瓷雕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它在制作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原理都是没有变的,这都离不开哲理性的思维。

6 小结

哲理是人们都有的思维,在制作陶瓷雕塑过程中同样也需要这种思维,并且可以看出这种思维是很重要的。上诉的几个方面,都从哲理的角度探讨了陶瓷雕塑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思维在其他的创作上面,从而使事情做得更完美。这只是笔者的浅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从哲理性角度一起探讨陶瓷雕塑。

参考文献:

[1] 张海.我国现代化陶瓷雕塑的创新探析[J].陶瓷雕塑论坛,2010(09).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6

雕塑艺术的作用

雕塑发展到现在,已经实现了从实用到精神层面的过渡,其使用材料丰富多样,加工手段层出不穷。雕塑艺术通过其形体、结构、材料、色彩等来表现美感,传达理念。雕塑的价值通常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真实美和自然美。美是相对的,而真实是绝对的,撇开色彩单单从形体来看,雕塑更好的表现了客观事实。相比较二维艺术的绘画,雕塑更接近真实,贴近自然,它不需像绘画一样借助色彩、明暗来模拟出空间效果。2.改善环境。对于动物来说,只能被动享受到大自然给予的环境,而人可以通过创造来改变生活环境,雕塑就起到了美化环境的作用,它让生活更加美丽。3.表达信仰。雕塑表现的美是无声的、静止的。它不具备绘画的丰富色彩,不具备影视作品的动人情感、不具备音乐的声音冲击,但是雕塑却是表达信仰的最好方式。它的形象威慑力和敬畏感能够不断提醒人们去遵循自己的信仰。4.见证历史。现实美总是短暂的,任何英雄伟人都只能随时间进入历史。

雕塑艺术在现代装饰中的表现形式

在现代装饰中,雕塑艺术的应用极为广泛,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1.浮雕:浮雕是一种在平面上雕刻出形象的一种雕塑形式,它介于圆雕与绘画之间。浮雕的应用贯穿中国历史,远古的陶雕、商朝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石、宫殿建筑等,都向世人展现了浮雕的魅力。在国外,也有相当多的浮雕作品保存于世,如著名的尼罗河古埃及浮雕、古希腊与罗马的建筑浮雕、玛雅人的装饰浮雕等。其中,装饰浮雕最具艺术感染力,给人深刻的时空感。随着社会的进步,装饰浮雕已经成为传达人文理念、表达时代精神的艺术,为居住空间、公共建筑增添文化气息。2.陶艺:陶艺是通过水土糅和后的可塑性和流变性成型并烧制成器具来产生美的艺术,它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质朴美。现代陶艺主要通过作品的造型、纹理、釉色等来提高生活环境品味、改善公共环境、表达艺术家感情和观念。3.彩塑:彩塑是以黏土跟纤维物柔和,在木制骨架上成型,再经过阴干、打磨、着色等一系列加工而成。彩塑具有鲜明的名族色彩和名族文化。敦煌莫高窟彩塑栩栩如生;殷墟出图的奴隶俑古朴自然;天津的“泥人张”远近闻名;黄平的泥哨集观赏、娱乐一体。对于现代社会,彩塑多以民间故事、社会风情为素材,通过造型、线条、色彩等手段来表达意境,给人以精神寄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4.木雕:木头具有温和自然的特点,受到众多雕塑者的喜爱。从刀具的出现,木雕也随之出现。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雕是新石器时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出现的木雕鱼。木雕常用紫檀、檀香木、柚木、楠木等作为原材料。木雕美通过运刀进行转折、顿挫、起伏等技巧来实现。现代木雕分为工艺木雕和艺术木雕。工艺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如笔筒、镜框等。而艺术木雕则往往构思巧妙,内涵深刻,观赏价值极高,深受收藏家门的喜欢。5.石雕:石雕是我国最古老的雕塑艺术。祖先最早的工具就是石器工具,发展到商朝,石雕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行业。我国地大物博,用于雕刻的石材也是丰富多彩,常用的有花岗石、青白石、汉白玉等。石雕的制造需要錾子、凿子、锤、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电动工具被应用到石雕行业。现代装饰中,石雕艺术常用于园陵石雕、建筑石雕、纪念石雕、珍品石雕等。石雕艺术综合价值极高,一些群雕甚至被赋予了灵魂,成为社会发展的见证。金属雕塑:雕刻艺术具有“青铜和石头的艺术”的美称。这其中青铜泛指一切可用于雕刻的金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光泽好的优点。金属雕塑集材质美、工艺美、艺术美为一体。金、银、铜是最受欢迎的金属雕刻材料。金属雕塑常以铸造、锻制、镂空、抛光来制成。在现代,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金属雕塑也不断走进百姓生活,成为提高品质、改善生活环境的因素。

雕塑造型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生活品质的提高,雕塑艺术也顺应时展,具有时代特色。1.人性化和人文化。现代装饰主要目的是改善人们生存环境,应当更好的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雕塑的设计需要考虑装饰、雕塑、人三者之间的和谐,满足人们对设计的需求,全面体现对人性的关怀。2.节能环保。现代雕塑的设计要从材料方面进一步考虑,做到节约资源、更多利用环保材料。装饰中,材料的无害和环保对于人类社会长远发展是必不可少的。3.个性化。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创造力得到巨大进步,在各方面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现代雕塑的工具、形式都得到扩充,现代装饰也随之丰富。4.国际化与中国特色的结合。在国际化的推动下,中国学习并吸纳了西方的现代装饰雕塑设计,同时不忘中国传统特色。同时,信息全球化让雕塑艺术在现代装饰中的应用得到更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7

关键词:动漫 雕塑 民间泥塑 创作

一、民间泥塑和动漫雕塑

泥塑可能是我们的先民最早掌握的立体造型语言,在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女娲正是用黄土和水,依照自己的模样塑造泥人创造了人类。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能熟练地用泥捏制家畜、人面等造型,这些经过高温的烧制成陶的泥塑器物在浙江的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都有所发现。民间泥塑是民间艺人们用泥巴这种廉价易取的材质创作的小巧工艺制品,造型多以人物、动物为主,内容往往与民俗活动有关。在我国历史上,民间泥塑在五代、两宋时期发展兴盛,之后经元、明、清发展更加系统成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成为当今大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民间泥塑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泛,陕西的凤翔、河南浚县、山东高密、河北天津、北京等地都有各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泥塑形式。

动漫雕塑是动画造型设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的基础,有时也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一种方式。我国动漫产业化起步较晚,国内最初认识动漫雕塑大都是从欧美、日本的动漫衍生产品开始的,而动漫衍生产品只是动漫雕塑的一种商业化成果转化形式。如今随着动漫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动漫雕塑已经慢慢地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之中,动漫手办、动漫饰品、动漫玩具等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动漫雕塑是造型设计的重要手段,很多三维动画、定格动画的角色设计、场景设计都是从雕塑创作开始的。动漫雕塑也成为艺术家创作的一种方式,动漫雕塑与传统雕塑相比,在创作主题、造型手法、色彩装饰等方面都有其典型的特征,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把动漫雕塑的艺术语言应用到艺术创作中。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刺激下,我国的动漫教育发展迅速,历经十年发展,全国有二百多所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各种动漫培训机构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很多院校开设了专门的动漫雕塑课程,动漫雕塑开始被系统地研究并应用到教学之中,经过几年的培养,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动漫雕塑人才。在动漫产业化的浪潮之下,很多雕塑专业的毕业生也转型投入到动漫雕塑创作之中,相对于动漫专业的学生,他们有着更加扎实的雕塑基本功,迎合了动漫雕塑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动漫雕塑造型师也成为了一个专门的职业。

动漫雕塑是动漫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意的产业离不开人类文明的积累和传承,创意的本质是人类文明的传续和进一步的开发。民间泥塑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载体。民间泥塑和动漫雕塑具有相似的物质属性和文化属性,因而可以相互渗透和交融。

二、民间泥塑对动漫雕塑创作的启示

1.概括与夸张的造型语言

民间艺人在创作泥塑作品的时候,擅长对创作原型进行归纳和概括,丢弃掉对象不重要的旁枝末节,保留其主要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创作手段,保留了创作对象美的成分,弱化其丑的成分。民间泥塑中通常用夸张的手法强化所描绘对象的特征,使表现对象主次分明,更加集中、概括地体现其形式美感。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准确、最丰富的含义。这样创作出来的民间泥塑,既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有效地降低了制作的周期和成本。在动漫雕塑的创作中,这种概括和夸张的造型手法同样需要。例如我们在开发针对儿童的动漫产品是,就需要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用概括的手法去除造型尖锐的部分,用简略的钝角造型概括,同时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原造型的主要特征,这样的动漫雕塑产品使儿童使用时更加安全。

2.鲜明而富有冲击力的色彩语言

民间泥塑为了弥补其概括化的造型本身的不足,常常采用色彩装饰来提高泥塑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色彩和装饰对造型进行丰富和补充,注重形体之间的顺应和呼应关系,随型赋色,对其造型的表现力进行了升华。很多民间泥塑的装饰都采用艳丽的色彩,而且多采用平涂的方式,色彩在黑色或者白色底上绘制红、黄、绿等高纯度颜色,呈现出明快的视觉感和强烈的冲击力。与民间泥塑相似,动漫雕塑制品一般体量比较小,概括的形体有时不能很好地展现造型的细节、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这就需要用色彩和装饰进行弥补,民间泥塑对色彩和装饰的处理同样值得动漫雕塑创作借鉴。

3.拟人化的表现手法

民间艺人在创作泥塑作品时会通过加入个人的情感赋予创作对象拟人化的情感特征,他们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泥塑作品有了鲜明的人类感情特质和性格特征,自然物象与人的情感、性格、行为相融合,创造出生动而富有内涵的泥塑作品。我们在创作动漫雕塑作品的时候,也需要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动漫雕塑中的机械、树木、动物被赋予人的情感和性格,仿佛具有了生命,这样的动漫雕塑作品更容易和消费者产生交流,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4.意象化的创作语言

所谓意象化,就是人的主体精神的对象化。民间艺人按照自我意识来处理自然物象是,就会产生意象化,这种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摆脱了自然的限制,去创造高度变形而又及其传神的意象化的民间泥塑作品。意象化的创作语言使民间艺人在创作时,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塑造出新的形象。他们将原有的视觉形象转化为一种符号化的观念形象,然后把不同的符号化的观念形象进行租后组合,重新创造出全新的视觉形象。这种视觉形象不收客观事物外形的限制,而是人的主观意象的传递。同样的,动漫雕塑也需要意象化的创作语言,只有这样,我们的动漫雕塑艺术家才能挣脱束缚,自由翱翔一般进行随心所欲的创作。

参考文献

[1]乔洁.浅谈中国北方传统民间泥塑的造型形态特征[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年09期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8

在装饰雕塑的造型和风格中,夸张和变形无处不在,与雕塑作品主题形象的艺术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以美为原则,赋予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将情感需求与主观感受贯穿于雕塑作品中,给人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在装饰雕塑的塑造中,运用缩放、反转、扭曲等夸张的艺术手法,能够更好地释放感情,夺人眼球。装饰雕塑看上去是独立存在的,事实上,装饰雕塑与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融合,更能体现变化、寓意的特征,比如街道上的下水井盖与半身人体雕塑的结合,不仅可以装点城市街道,还能创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具有趣味性和装饰性。所以说,在装饰雕塑作品的创作中,注重作品与空间环境的联系,不仅具有装饰效果,还具有艺术氛围,增加趣味性与艺术性。

色彩也可以给人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色彩并不是指材料本身的色彩,而是雕塑家根据主观创作理念,在雕塑的表面进行主观色彩表现,更能够体现出作品的主观思想。一般情况下,作品大多以亮丽的纯色为主色调,再以冷暖色调或者对比色调进行表现,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主观表达性,给人带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

我国古建筑装饰的雕塑功能:

(一)装饰雕塑体现了

我国古建筑装饰雕塑分为两种,一种是建筑物自身,另一种是由产生的装饰雕塑,比如寺庙、教堂和石窟等。在古代,对于大自然,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念去感知,并将自然现象与主观意识结合起来,形成神话传说,于是便产生了图腾文化以及,人们将自己的愿望、想象赋予装饰雕塑之中,于是图腾文化以及变成了古代建筑装饰雕塑的标志与符号。作为装饰雕塑,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体现着人们的精神追求,也是人类智慧的缩影。比如古建筑中的砖雕艺术,在早期,人们在砖上刻画的动机与当时的自然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关系,面对自然灾害与战争灾难,人们相信通过祈求神灵,可以克服灾难,所以刻画纹饰明显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神灵和大自然的信仰和崇拜。

(二)装饰雕塑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欲望

我国古代建筑的装饰雕塑,比如门窗上的木雕、栏杆上的石雕,它们都是由纹饰图案构成的,不仅可以点缀建筑物,而且还增添了美观程度。以纹饰图案构成的装饰雕塑种类繁多,包括山海景色、天宫楼阁等,比如唐代河南安阳的修定寺塔,用不同的图案的浮雕镶嵌塔的四壁,造型生动逼真、美观大方,是唐代艺术的珍品。有的雕塑还具有实用性,比如器皿和小型雕塑等工艺品,还有一些建筑雕塑是作为殉葬品的,比如唐代的唐三彩的马和秦始皇兵马俑。

(三)装饰雕塑可以美化环境

雕塑的艺术特色范文9

【关键词】古代雕塑 艺术特征 装饰性 佛教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工艺艺术品,包括器皿以及工艺雕刻;另一类是建筑装饰雕塑,包括陵墓雕塑。在艺术表现上,南北朝和唐代的佛教造像是最具代表性的,这一时期的佛教雕塑达到了最高水平;在艺术推崇中,唐代的佛教雕塑最具独特性。我国古代的纯粹雕塑艺术品并不多,这主要与古代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宗教有一定的关系,比较纯粹的雕塑有纪念性雕塑,比如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

一、我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

我国古代的雕塑具有非常突出的装饰性,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无论是装饰雕塑还是佛教雕塑,都体现出了浓厚的装饰①意味,比如北魏露天坐佛、唐代的石狮。装饰艺术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是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艺术真实。自南北朝以来,由于佛教艺术的发展,可以看到很多具有装饰元素的佛教雕塑,尽管它们属于宗教题材,但还是根据真实生活进行创作的。隋唐以来,装饰雕塑达到空前的高峰,雕塑饰纹和雕塑图案以最佳的方式展现着雕塑强烈的装饰感,富有中国风情。雕塑的装饰还带有浓重的图腾意味和,包含着人们的意愿和想象,寄托了创作人的精神追求,有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装饰特征在增强佛教雕塑的庄严肃穆方面,也是非常有效的。另外,我国古代的装饰雕塑常采用夸张的变形的艺术手法,比如辟邪石狮就采用了变形装饰艺术,并融合青铜器和玉器的雕饰和图案,使石兽看起来更加威猛、神圣不可侵犯,更好地发挥了雕塑的装饰功能。

二、我国古代雕塑的绘画性

我国古代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雕塑与绘画就像一对同胞兄弟,他们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自从彩陶时代,雕塑与绘画就紧紧结合在一起,在陶塑上加彩,也就是妆銮,可以提高雕塑的表现能力。这种加彩的民间艺术体现了雕塑和绘画的一致性,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同时也注重色彩的协调性,比如关公像,枣红色的胸膛可以衬托出关公的正气。另外,敦煌的莫高窟唐塑以及麦积山石窟宋塑佛教像等,生动地展现了古代雕塑的绘画性。现存的许多雕塑,都是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木刻。如今,我国的雕塑艺术已经西化不再加彩,但是民间雕塑仍然保持着妆銮的传统,民间的匠师先勾出人物线描草稿,再复制成雕塑,还有些匠师直接在硬质材料上进行勾线描稿,最后进行雕刻。

三、我国古代雕塑的意象性

中国古代雕塑在漫长的几千年间,只是一种装饰工艺美术品的手段,后来在不断的文化传承中,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根据观察的生活体验,再加上主观想象,进而加工美化成艺术形象,形成了意象性②特点。可以说,精神文明与艺术创作推动了古代雕塑的发展,显示着高度的艺术底蕴和艺术思想。中国的装饰艺术富有夸张性,比如书法艺术中的狂草,绘画艺术中的大写意,雕塑也是如此。比如“十六明王造像”,虽然并没有竣工,但是从斧凿刻痕上来看,气势雄浑有力,体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底。我国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其雕塑原则与艺术表达方式是不同的,在本质上是意象性造型,我国的宗教造像以及汉唐陶俑都体现出了意象性特点。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表现是从感觉和理想出发的,耐人寻味,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我国古代雕塑的特殊性

中国古代雕塑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与中华民族的人文环境、生活条件以及道德理念都有着很大的关联。我国古代的大多数雕塑都代表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理想愿望,是理想主义的雕塑。中国古代雕塑并不像西方雕塑一样非常注重写实、模仿再现自然,而是高深莫测,给人留下更多的品赏意味,比如威武勇猛的唐代天王力士就有这种效果,表现出蓄而不发的特点。

五、我国古代雕塑体现了哲学精神

受到儒家哲学③尊天命和崇自然的影响,中国的艺术表现出了庄严、雄厚、典雅、淡泊、崇高以及古朴等风格特征,比如陵墓仪卫性雕刻,最典型的就是唐代武则天出资修造的龙门孝先寺,具有庄严肃穆的风格特征,表现出了帝王的风度。明器艺术中的俑和动物雕塑,由于动物和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所有这些雕塑也表现出了质朴可爱的风格。中国古代的雕塑有返璞归真的意味,追求内在美和原始美,体现了大巧若拙的精神境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习惯了写实雕塑,很难理解中国古代的象征性雕塑,这就需要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六、我国古代雕塑大多属于佛教雕塑

我国古代大多数雕塑都属于佛教雕塑,根据佛教美术④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内涵。中国的佛教雕塑源于印度的的犍陀罗、马土腊等地区的佛教造像。中国的雕塑艺术家在摹仿的基础上,加以创造,不仅保留了原产地的特征,而且还赋予了中国特色,所以在欣赏中国雕塑的时候,可以参照对比印度和希腊的古代雕塑,加深对雕塑艺术内涵的认识。在欣赏佛教雕塑的时候,还要了解佛教特殊的经规仪轨,有些佛教雕塑两耳垂肩,手长过膝,还有些佛教雕塑顶上肉髻相以及佛的肢体动作,都有着不同的含义,这些都源于佛教的经规仪轨。另外,根据佛经人物的身份,也会创作出不同造型、不同穿着服饰以及不同姿势的佛教造像。

结语

中国古代的雕塑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强烈的民族性。古代雕塑的特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互相关联的,在欣赏古代雕塑的时候,要综合各个特点,才可以发现雕塑艺术的存在价值。

注释:

①商万峰.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分析[J].魅力中国,2011(21):78—79.

②邱红革.逼真写实与传神写意——浅析秦汉雕塑艺术风格的差异及其成因[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67—68.

③肖长生.汉佣雕塑的写意美及其当代性浅探[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2):45—46.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