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课堂同步训练集锦9篇

时间:2023-08-06 10:52:37

新课堂同步训练

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1

同志强调提出:“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是基于当前国内课堂改革的多种成功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

“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 “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教,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再进一步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研学后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的六个基本步骤:导入新课,目标定向设置提纲,引导自学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反馈,精讲点拨巧设练习,完成目标拓展训练,提高能力.

“研学后教”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它的实施与推动带来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性质的改变,它由以前老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中的学生的依赖性、外在性、强制性特点逐步地向学生自主独立、知识内在形成、能力综合发展的特点转变.

二、几种常见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保证,而高效的课堂教学更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所在. 本人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尝试.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 在课前通过展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然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查阅资料,不仅能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与此同时,当学生上课没在状态时,可以朗读课文以提起学生的精神状态. 这特别适合在下午上课.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朗读训练并不是想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 在一节课的末段结合黑板板书内容或书本内容让全体学生阅读,有时候起到整堂课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自编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编练习,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拟题目考查自己. 纵观现在的数学教材,配套练习确实少,而且梯度不够. 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进行适度扩充练习,学生的有效训练肯定大打折扣,这样就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所以平时老师们都通过很多途径去搜题、组题、编题,教学时都呈现出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生怕学生练少了.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换位思考,让学生自拟题目,自己考查自己. 自拟题目,一方面能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区分各知识点,以免混淆,同时更可以训练学生创新开放性的思维.

学生自拟的题目可以让他板书出来以便让学生检查,同时也可以由他“点兵练习” ――指定哪一名同学做,这样的训练既把老师从找题上解放出来,又可以充分检查到学生学习的情况,更能够很好地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同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到创新开放的思维.

(三)限时训练,当堂检测

限时训练是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练习. 这里的练习包括平时的堂上练习、测试或学期考试,等等. 对于平时的课堂测试或学期考试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限时训练方法. 但是这种限时训练对学生已是司空见惯的,对训练学生的解题效率、解题技巧作用不大. 这方面我比较喜欢采用堂上小测与堂上限时练习. 堂上小测一般在上课后七分钟内或下课前的五分钟进行. 目的是检验学生上一节课或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题量一般控制在六题内,题型最好是便于批改,可以是选择题或填空题或计算题. 用一小张试卷,一上课就发下去,既可以很快地控制学生刚上课的学习状态,又能够为老师讲授新课预留更充分的时间. 或者在下课前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及时检测,既可以检查到这节课的效果,又能够有效杜绝学生急于下课的放松情绪. 另一方面,当学生学了一个知识点后进行训练时,可以用一种限时的训练. 即是通过老师的限时,让学生在紧张投入的状态下独立训练,这种训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题的速度.正所谓:知识在于积累,技能也在于平时的训练.

(四)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

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出课室,进行调查研究,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数学教学已不再局限于课堂内,更不再只局限于用粉笔和书本.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图形”的时候,我会先简单讲述定义,然后让学生到课堂外找寻身边的对称图形(在限定的时间内),然后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发现与成果,这样一堂课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又或者在讲授“数据统计”这部分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围绕问题到户外收集数据,然后通过整理得到结论. 这比我们老师说更实在有用,学生更欢迎.

(五)灵活使用例题,合理进行变式训练

书本上的例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参考性,充分地使用教材例题,将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使用例题主要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做例题. 这种方法是指先让学生遮住例题的解答过程,然后自己去解例题,接着与例题的解法进行比较. 通过对解题格式、解题思路、解题技巧上进行对比,从而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与自学能力. 第二种是对例题进行变式训练. 通过变式训练,从另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新知识. (六)进行反思活动,培养自控能力

数学的教学不仅体现在学习新知识上,更体现在指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 对每节课、每次测验,对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方法以及近期学习习惯进行及时的反思,这有利于发现新解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 我总会在学生的感想下面写上一些评语,或鼓励的或警醒的或指导的. 这样做起码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关心支持他的,犯错误后老师是会体谅鼓励他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言”. 另一方面,我也会要求学生在每次的测验卷上总结一下因粗心而丢失的分数,写在试卷上以做提醒. 最后在期末复习前让学生先一一品味以前的心得,再写写复习的做法. 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结束语

“研学后教”必将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落实;“研学后教”有机地融合了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研学后教”必将符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常言道:教无定法. 作为新教育改革大潮下的教育工作者不应再局限于以前的课堂练习方式,要以创新的理念,科学的态度,提出一些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训练;创新设计

课堂训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要内容,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从明确训练目标、优化训练形式、观照个体差异等角度展开设计,以提升学生关注、主动性。科学合理的课堂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认知效率,发展多重智力,挖掘创造潜能,对课堂训练展开个性创新设计,符合新课改基本要求,与学生学习成长同步,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积极实践探索。

一、明确设计目标,提升学生关注度

数学课堂训练是教学最常见学法运用,学生需要利用多重训练,才能实现认知转化,构建完善数学认知体系。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对教材展开深度认知解析,以提升训练内容的适合度,特别要关注训练题目的目标性,让学生在参与训练时,获得最有效进步和成长。学生对课堂训练的关注高低,直接决定其训练效果。为让更多学生提升训练认识,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渗透,帮助学生主动建立参与训练的责任意识。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师课堂训练分为几个阶段:复习训练、课例训练、巩固训练。复习训练设计口算:40÷835÷724÷856÷781÷912÷4训练形式:开火车。课例训练:买一本语文和一本英语,需要多少钱?训练形式:独立完成。巩固训练:计算题:3-10÷56+12÷3问答题:有加减、有除法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应用题:笑笑原来买钢笔需要6元,现在钢笔涨价了,32元钱买4支,问现在比原来每只钢笔涨了多少钱?教师在学生展开训练之前,都要进行引导,讲清训练的方法,给出比较清晰的思考方向,并强调验证。教师布设多种课堂训练内容,无论是训练强度,还是训练适度,都是比较适当的。为让学生顺利展开课堂训练,教师给出必要的提示和要求,特别是进行思路引导,给学生以明确操作方向。从教师训练内容设计情况来看,贴近意识比较明确,学生学习什么,课堂训练就训练什么,学生思维启动顺利,训练效果当然会更好。

二、优化训练形式,激活学生主动性

数学课堂训练题型众多,教师要有优化意识,对训练题目展开个性化创新设计,从改变题目构成、展示方法等方面,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触,自然能够形成重要训练主动力。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应用题等,这是传统数学课堂训练题型,教师可以从改变题型设计为创新点,对传统题型展开改造活动,以求获得创新效果。分析题、材料题、讨论题、验证题、对比题、竞赛题等,能够体现较为明确的创新意味,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激活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性。《节余多少钱》学习时,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道特别是训练题目:有一个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为1000元钱。根据这些信息,结合课堂学习,编制一道训练题目。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很快就给出一些训练设计。有学生说:一个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为1000元,但他非常节约,每月只花800元,这一年能够节余多少钱呢?还有学生说:大学生生活费为每月1000元,如果他够勤俭,有600元就可以了,这一年下来,能够节余多少钱呢?教师对学生训练情况进行评价,并让学生展开具体运算,用结果展开相关解析。教师给出有限信息,让学生编制应用题,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挑战性。因为教师给出的数字比较笼统,学生对此很容易产生模糊认知,不知道该如何运用。这恰恰是课堂训练的焦点。教师让学生自由拆分数字,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从不同角度历练学生数学感知能力。

三、观照个体差异,扩大训练覆盖面

学生学习存在个体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无论哪一个年级,学生对数学的悟性呈现个性化,其学习表现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课堂训练设计时,需要展开深入细致的学情调查,掌握不同群体学生实际需要,然后展开训练内容设计,其针对性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主体,积极参与课堂训练,其训练效果会大幅度提升,如果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其训练价值也会大大缩水。设计适宜训练内容,扩大训练覆盖面,对有效塑造学生数学素质有特殊意义。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相关内容时,教师给出课堂训练:①用直尺实际测量一下自己的课桌,用不同方法计算出周长多少。②估算下教室的门,周长是多少,然后实际测量一下,计算出准确周长。③用文字形式介绍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④给老师设计一道周长方面的应用题,难度越大越好。学生拿到训练题之后,都显得非常兴奋,快速行动起来,展开实际测量,进行自发讨论,课堂学习研究气氛正浓。特别是给教师设计训练题目,学生参与热情更高,给出的训练设计也具备较高含金量。如有学生这样设计:我通过观察,在我们教室内,至少有10种长方形的存在,请老师在一分钟之内,找出其中三个长方形,估算其周长多少,只要误差不超出3厘米,就算胜利完成任务。

教师随即展开搜集和估算,学生积极展开验证,当学生达到测量结果后,都会给出惊呼,老师估算太精准了。教师为学生设计课堂训练题目具有生活化特征,学生训练难度比较适中,参与热情也比较高。特别是让学生设计训练给老师来做,这是具有创新意味的。师生互动和谐,学习效果呈现显性化。小学生兴趣点广泛,思想活跃,教师在课堂训练设计时,要注意观照学生兴趣点激发,利用多元性、个性化训练题型,以及不同训练要求和引导,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训练的热情。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训练,获得更为丰富学习认识。

作者:吴玫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盘亭乡棠岭小学

参考文献

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3

新课程改革迫切倡导教学的有效性,提倡高效教学。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练习是否有针对性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成效。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我们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有针对性。本文是我从平时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有针对性的几点体会;

一、 注重课堂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体现课堂练习有针对性,就要彻底改变课堂练习的单一和简单化形式,将数学课堂练习的有针对性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我认为采取多样化的练习类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趣促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一般在课堂中出现的练习可分为三种:课前检测练习、课堂尝试练习、课后巩固练习。

课前检测练习必须是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而精心设计的练习题,是新旧知识联系的纽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的依据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重点设计,既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为实现已学知识到新学知识的转化创造条件。建议练习设计量要少而精,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类练习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反馈集中点评。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尝试练习是在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课堂随机练习,一定要体现出它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练习的内容可以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而设计,也可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掌握知识情况而设计。练习可以是口头提问,书面练习,还可以是学生板演练习等等。完成这类练习的形式主要是运用质疑设问、动手操作、引导观察、讨论交流、面批面改等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动手来体验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为新课的课堂练习,难度不宜太大,否则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冲淡教学重点,降低教学效益。

课后巩固练习是学习新知识后要完成的练习,内容要全面,份量要适当,设计此类练习要求教师要紧扣课本、要围绕重、难点而设计,练习题要分层,要典型,要有梯度。这类练习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当堂面批,及时反馈,提高效率。通过此类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二、注重课堂练习内容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往往只是肤浅的,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精心设计练习,丰富的练习内容可多方面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调控和改进。 对于练习的内容教师一定要精心选题,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训练题目,如同类知识题组训练、知识对比训练、变式题训练、开放题训练、一题多解训练、信息迁移型训练等等。练习题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要有效、方法要灵活,不要题海战术,要使学生做题不多,但收获多多。

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连续性强,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常用相关旧知识进行导入,编写相关知识结合的对比练习题,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把新旧知识连成一片,形成知识网络。数学教学中易混淆出错的概念也很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练习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通过对比练习的训练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对旧知识的巩固。

变式题练习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可设计梯度清晰的各类变式题组。针对一类题型教师可将练习分成不同等级,学生可根据自己不同能力选择完成。递进练习的设计可将同一个大题目按分几个小题逐步增加难度的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深入思考中来完成;设计一题多解练习,主要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广阔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迁移型训练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或定义新的情景,给出一定容量的新信息,要求依据新信息进行解题。

三、 注重课堂练习设计的层次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才能满足于知识不同,智力各一的每个学生。分层练习的设计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为实现课堂练习的针对有效性,在教学中可把练习设计为“自选型”,将练习分为A、B、C三个层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其中A层题型灵活多样,注重知识的理解运用,B层题型有梯度,从基础题开始,由易到难,既考查对新知的理解掌握,又能逐步培养知识运用的能力,C层题型较简单,多属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4

【关键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涵义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洋思中学,其中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重点”,让“学生暂且先试着学习,然后老师再来施行教学”,让学生带着困惑,踊跃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经过自我学习、辩论、辨析难点,攻破难题,从而提升自我主动破解难题的能力。现今,此种模式被许多学校广泛采用,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自我主动学习能力。然而,此种模式在运用途径中也弊端频现,例如:探索、协作和难题驱动等必需的课堂内容,被累积成山的学生自主答辩题和巩固题目所替代;新知识的学习被流程化,新讲课内容演变成巩固复习课;引导学习的功效退变为强化的功效;导学案代替课本,课本等教科书资源被放置一旁等等。怎样尽力地避免此类问题,真正拓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督促功能,是本文所论述的主要内涵。

(二)关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针对教师与学生的关联来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形式实际上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构者、导向者和促学者。其不仅没有对老师的教学要求降低,反而对老师的教学水准有了很高的要求:第一,老师要依据科目课程水准和学生特点设定相适应的学习指标,而且传达全体学生;第二,老师需给予学生自学导向,使学生了解学习内涵、学习方式、学习时间段和自学检验方式等;其次,老师要教导学生先行学习,引导学生要争先恐后地课外阅读,积极思考和动手实验,使学生最大程度地透露自学中的问题阻碍;然后,积极拓展“后教”,老师的教学首先要破解学生自学中体现的问题;之后,当难题彻底解决后,老师应引导学生及时训练刚学过的内容,留出1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自主通过自学检验、自主解决,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最后,对学生的自学成效进行褒义方面的综合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改善教学质量。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方式

(一)投入自我探索的“先学”状态

经过问题的设定,引导学生投入自我探索的“先学”状态,本文一般采取以下方式使学生自我探究:1.老师通过展示的自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集成群的学生共同学习。可以聚合7―9人的学习小组沟通协作,也可以聚合5―7位相邻同学互动交流。(视班级具体情形而定。)3.学生依据自学期间不懂问题,向老师求教的形式,持续地深化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期间,让学生主掌学习,做学习的领导者。使学生携带着困惑去学,在互动辩论沟通中不断探究。褒奖向教师踊跃提问的学生。

(二)使学生茅塞顿开的“后教”步骤

经过学生自我沟通辩论、动手操作、经验总结,加上老师适当地点拨,学生便能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开始养成了应用知识来辨析难题、破解难题的综合能力。经过老师的点拨解惑迈入“后教”步骤后,对于少数领悟知识缺乏清晰度的学生,能得以适时地加以补足。同时那些很聪明的学生在“后教”的流程中,能更加深入地明晓知识点。而对于大多数中间段的学生来说,一方面巩固了学过的内容,同时也提升了综合能力,渐渐向优秀同学跟进。如此经过这一过程,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学识、综合能力与自我创新方面都全方位提升。经过持续的学生间交流互动,教师学生间交流学习,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学过的知识内容。

(三)“当堂训练”的检验方式

“当堂训练”是表示当前课堂做完老师宣布的课堂作业,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里的作业要关联到学生客观生活。设立这种作业的目标是:1.检验所有学生能否全部达到了教学目的。2.引领学生经过动手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应用学识破解客观难题的能力。3.经过展览学生的作品成果,提高学生的荣誉感,维护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结束语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各个步骤是紧密联系、水融的,断然不能隔离开来。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留出充足的时间供学生自我探究课本、探讨难题、动手实践等,转换以往以老师为中心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努力求教,辩论,探究,从而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叶立军.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罗启.大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武汉:长江大

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5

一、课堂训练的重要性

1、巩固学生已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2、培养和加强学生技能形成、发展智力的方法

3、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

4、是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过程

二、课堂训练的形式

在课堂训练过程中,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其具体表现形式可为:课堂提问式(训练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的训练)、课堂图片、实物展示(训练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表演展示、作业训练等形式。

三、课堂训练内容

美术课堂训练内容主要以知识和能力的训练为主。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是相互的,是同时存在的,对于两者的训练部是独立的,应同时完成。在对知识为主的训练时,应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注重学生观察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应从课堂的点滴入手。关注生活,培养能力。

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应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结合不同的教学课型、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课堂教学环节分为导入、新授、总结、作业训练、评价,教师应结合到不同的环节进行有效的训练,让训练贯穿于课堂整个环节中。美术课型分为:欣赏评述、绘画表达、设计应用、综合探索,针对不同课型,其训练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四、怎么进行有效的课堂训练

(一)优化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具有对训练过程进行定向和控制的作用,是训练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训练目标把握是否准确,对训练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关系到训练的成败。

要优化教学训练,提高课堂效益,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它要求依据“最近发展区”原则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实施设置不同水平的目标。即使是同一个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以适应不同学习个性与学习要求。教学训练的目标是否当要以能否兼顾两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衡量。教学训练要研究尖子生、中游生、普通生的不同承受能力,分类施教。

(二)突出优化训练重点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必须集中精力,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才能在最少的时间里获取最大的效果。

(三)正确选择训练方法

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的训练程序,应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教师在选用训练方法时要注意训练方法的差异性、科学性、主体性。使学生易学、乐学,从而提高训练的实效。从训练参与的对象看,有个别训练分小组训练、整体训练、师生合作训练等。

(四)优化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应做到“三性”(基础性、层次性、系统性)

课题训练是有时间限制的,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训练的目标,所以,训练的内容要适度。如果对某一知识点或块地训练不能在一节课完成,可再设计一节,以免学生“过饱”、“厌食”。课堂训练内容在设计中、施行中药时刻把握住学生的“脉搏”,及时调整训练,以适应训练对象,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经验的教师称这种应急性的反应为灵感。

(五)在优化训练的同时要优化学法

在优化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只有教与学形成合力才能产生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优化学法,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在主体地位上通过有效训练主动地获取知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推动学生从多方面收集信息并经过比较、分析、筛选,自主寻求答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而且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自觉地运用于问题情景,更好地驾驶所学知识,促进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认识能力的提高。

(六)应重视训练信息的反馈,强化时效性

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6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1―0097―01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并在实践中越来越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七年级教材编排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有很大的要求,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长期住校,缺少对生活的感悟和素材的积累,阅读和写作有很大的梯度。如何让学生轻松地度过写作这一天梯,笔者认为我们农村中学一线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教教材”,更要研究如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在平时每天的阅读教学中,能够做到以课文为范本,读写结合,通过“课堂小练笔”小步子练笔法,减小写作难度,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逐步提升农村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中考乃至高考作文奠定作文基础。

一、“课堂小练笔”的训练要有计划性

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而有序的过程,“课堂小练笔”的训练也要有计划性,根据初中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在认真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农村学校作文现状拟定初中三年“课堂小练笔”计划。拟定初中三个年级的训练重点:七年级以认识自我、感受青春为主,着重训练学生的叙述和描写的能力,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以 “我手写我口”,并有浅略的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能力。希望通过学生一学年扎扎实实、有序的写作训练,能够观察事件,完整叙述;观察人物,抓住特征。真正夯实学生的写作能力。八年级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学生能通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一个完整的情节。在叙述、写人、绘景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九年级在叙事的基础上“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不就事论事,“以小见大”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手法,丰富写作内容。从教材中借鉴基本的表达技巧,如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按照三个层级有计划有目标的结合教材,通过“课堂小练笔”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学期下来作文课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突破了以往杂乱无章的作文教学现状,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课堂小练笔”的训练要有趣味性

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最厌倦最畏惧的,恐怕也得数写作了。怎样让写作变成一件极其有趣的事呢?我们在编写作文学案和“课堂小练笔”的训练时很注意这一点。首先在设计上要有趣味性。如在七年级刚开校,我设计了《这就是我》的作文小练笔。课前我对班里的一位同学做了细致的观察,事先写了一段有关这位同学的外貌描写,上课时读出来让同学们猜猜写的谁导入新课,同学们七嘴八舌、兴致很高,在猜猜同学中导入了新课,提出了片段练习的目标――抓住人物特征来写人。我有顺势进入下一个环节――猜猜他们是谁。从“他长得又瘦又小,只有脑袋大大的。上边就只有稀稀拉拉的三根头发。”同学们猜出是三毛。在人物描写中学生知道了写人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进行描写。我顺势提出了片段练习要求。批阅完后,挑出抓住自己特点来写的同学的作文,又进行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让同学猜,猜中后全班同学又对写的不恰当的进行修改。就在这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写人,一次作文片段练习贯穿在了游戏当中。

其次,在学案设计上常有新花样出现,如写对联、改写歌词等,学生非常喜欢做这些富有创新性的题目,既激发学生兴趣又提高了写作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三、“课堂小练笔”的训练要有指导性

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7

【关键词】新课程 训练 主导 分层次教学 提高能力

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教学方面入手就是要彻底改革多年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能力和实践意识。在实施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对“训”和“练”的关系,以及对训练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产生了一些片面的认识,对新教材不知如何教,从而出现了一些“放任自流式”的做法,致使课堂训练不能得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不到提高,下面,谈几点我的认识。

一、“训”和“练”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训”和“练”的关系,需先从认识什么是“训练”入手。所谓训练,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其具有某种特长和技能。应该说,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训练过程更重要。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过程,是提高学习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过程,再者,训练过程不是无目的、无计划的练习,应该包括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两个方面。教师的“训”就是按照大纲的要求,根据训练内容重点安排好训练程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释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学生的“练”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方面的训练,通过练习,掌握方法,提高认知水平,形成技能。

要正确处理好“训”和“练”的关系,教师必须深入吃透新课标,要明确新课程大于新教材,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对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师要清楚每一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训练新课标规定的哪种能力要求,如何完成这些要求,在练习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启发诱导、逐步解决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练”有目的,“练”有兴趣,:“练”有提高。

二、在课堂训练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以“训练”为主,教师的提示、指导和讲解即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必须发挥“导”的作用。在“导”字上作文章,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导”是一个过程,是教师多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把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成若干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问题的答案直接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导”的过程是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过程。这里主要探讨教师在课堂上用提问与讲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是每一个教师课堂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最直接的手段。但是,教师问什么,怎样问是应特别重视的问题,课堂上问题的设置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讲授一个定理可设计若干不同的问题,可有若干不同的问法,但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准确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尺度,明确所学知识在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才能问有所思,问有所答,学生思维积极活跃,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的提问,一般应注意一下几点:

1、 问题必须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紧密相连。

2、 问题必须明确、集中、有层次、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有效思考。、

3、 几个问题之间有密切的逻辑关系。

4、 问题必须难易适中,让学生“跳着摘到果子”。

讲授同样是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我们反对满堂灌式的讲,并不是不要教师讲,由于受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在思考的过程中,某些问题不能作出正确的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讲,要“精”讲,教师的讲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启发。

三、在新课改中,还应不断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运作的一种模式,其核心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手段,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才是分层的真正目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教育教学要利用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根据它们之间的矛盾来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育教学的发展,以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发展。

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8

【关键词】 有效教学;激趣除碍;精讲细析;巩固训练

新课程背景下提倡的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1]

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明明白白地教,知道“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学生明明白白地学,知道“知识怎么来的、知识是什么、知识有什么用”。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2]

所谓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三环节”是指“激趣除碍——激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激学)、精讲细析——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引学)、巩固训练——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促学)”,时间分配为“531”。

1 落实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三环节”

环节一:激趣除碍——激学。时间分配:5分钟。

有效教学要求“教学在学生知道‘知识有什么用’而‘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因此,这环节一:激趣除碍是课堂教学能否有效的前提。

高中化学新课程,在教材编排上编排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化学知识,为课堂教学落实这一环节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课堂引入可以是化学史话、化学谜语、趣味实验以及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的最前沿化学信息等都能最便捷地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动机,激活心智,启动思维,燃起强烈求知欲望,使学生快速达成“想学”、“乐学”的层面。

环节二:精讲细析——引学。时间分配:30分钟。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种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失而不复得,因此显得弥足珍贵。怎样才能利用好这有限的教学资源呢?就是在教学时间上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让有限的资源为学生带来显著的学习效益。

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特别是课时的减少(福建省颁计划高一化学每周2课时),对化学教师是严峻的考验,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师在吃透新课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前提下,研究学生的思维训练方法和学习内容的本身特点,精讲细析,有效引导学生把新知识的学习集中在30分钟内,可以使课堂师生互动更加紧凑,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课堂效率,也为课堂巩固训练留下时间。

环节三:巩固训练——促学。时间分配:10分钟。

及时巩固训练是促进学生掌握高中化学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必要环节。在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能方面,没有什么比给学生提供具有指导性的、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的练习更为行之有效了。

2 推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三环节”的必要性

(一)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新课程实施已多年,但教师的教学思维没有改变,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体现,没有“对象”意识,教学过程大多成了教师的“唱独角戏”,教师较多关注的是“如何教”,学生的“怎样学”关注不够。其次,教师惰性强,只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

(二)落实课堂教学“三环节”的积极措施

促进课前“三备”。课前首先“备学生”。在课前5分钟引入时,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精心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处于“想学”状态。其次“备课本”。课堂上,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才能增加知识的厚度,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第三,备“课标、考纲、教辅”。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必须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同时巩固练习的设计必须依课标、考纲为依据,必须在众多教辅材料中精选,真正做到“教师下题海,学生取精华”。只有备好“课标、考纲、教辅”,才能围绕目标确立重点,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求课堂精讲:要想让学生一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优秀学生也很难做到,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负责,课堂教学语言罗嗦,重点不突出最易引起学生分神,从心理学角度讲,要求学生长时间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老师讲课也不现实,只有课堂精讲,才能确保学生听课注意力的集中。

当堂有效训练:课堂讲授的新知识要为学生接受必须有内化的过程,课堂练习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好的学习品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必须有而不可忽视的一种学习活动。课堂练习,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典型性。通过适当的训练题层层深入,逐步拔高,促进学生的技能迁移,使学生单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没有课堂及时训练,而把练习巩固寄希望于学生课外是不现实的,每天学生上七节课,各科老师都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学生哪有那么多的时间?特别是现今高考模式下,大多学生课外不可能在化学科上化很多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时,教师深入学生中细致观察,耐心指导,检查当堂练习有哪些成效,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同时通过练习,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争取更大进步。

当然,课堂内10分钟的巩固训练,时间是不多,练习的量当然也不能多,因此贵在精,重在针对性,因课设计练习,依据学生实际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利用课堂时间及时巩固训练,并及时批改,不仅能达到练的目的而且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真实掌握情况。所以,把每节课的最后10分钟用于巩固训练,是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地举措,真正体现“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三环节,倡导“精细备课、高效授课、有效训练巩固”,全程优质,必会带来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

新课堂同步训练范文9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导学训练稿;有效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公民道德感和责任感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基础性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目前我校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我校部分教师总是担心学生这不懂、那不明,从而形成了错误的教学模式,如“一言堂”、“满堂灌”等,导致了学生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但是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生源主要是农民工子女、外来务工子女、小商小贩子女,大多数孩子家长文化素质较低而且整天忙于赚钱养家糊口,无法有效地辅导孩子的学习,因此我校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校在考察洋思、东庐中学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推行了导学训练稿教学模式。导学训练稿进入我校课堂实践教学已有一年之久,导学稿训练稿使用后,从教学模式上打破了传统模式。

导学稿训练稿的实质是:先学后讲,教学合一。它的原则有三条:一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真正把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学习上;二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三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兴趣。这与素质教育背景下推行的有效教学不谋而合,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关系;在策略上注重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有了“减负增效”这一共同的交集和切入点,使用导学训练稿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切实可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导学稿训练的有效环节

导学训练稿的基本环节设计,有效环节主要包括:导学目标、自学思考题、堂上练习、周周练。

1.导学目标: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内容,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对疑难问题作好标记,留待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引导学生预习时教师要展示教学目标,并有导读提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想效果,对教师来说是教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的目标。学生要想实现这个学习目标,需要有一个知识消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初始动力就要靠教师的悉心引导,即通过导学训练稿,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要交代自学阅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二要精心设计导学训练稿,使其紧贴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有一定梯度;三是要关注学生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重点辅导学困生。预习导学的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

2.自学思考题:以分析和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为立足点,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合理寻找解答课本重点难点问题,总结学习中的经验,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通过预习等学习活动,对一些教学目标已有初步的认识,但仍有部分知识点无法解决。如果这些知识点学生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询问老师等方式,仍百思不得其解,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理解性问题则应引导、启发学生回答。运用性问题则要组织学生开展微型讨论,集思广益,最终求得问题的解决。精讲并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少讲,而是质量上的精。它要求教师的讲授内容精要、分析精辟、语言精练、节奏精美。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采用辨析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并且有针对性地给以总结。

3.堂上练习:从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有效学习的要求进行针对性训练,做到精选、精讲、精练。训练内容应该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探究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同桌、前后四人桌、全班为单位均可。教师在学生讨论探究时要引导学生紧扣导学训练稿,避免陷入形式主义。要让不同观点的学生展开讨论,激荡思维,取长补短,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教师巡回检查,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还有哪些疑问,以便在下一个练习环节释疑解惑。这就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解决了我校学生家庭作业难以完成的问题。

4.周周练:立足于一周所学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一阶段包括练与析两个环节。练,即练习。这一环节活学活用,其内容不能脱离教学目标。练的形式可以是提问练也可以是习题练;练的题目要具有涵盖性、经典性、时事性;练的内容既要有书本知识,又要联系生活实际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使师生在融洽的互动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设计,创设民主课堂气氛。析即分析,是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进行解析、建构、反思。分析可采取学生自析、互析、师生共析等方式。讲解时,应将核心放在课堂知识的重难点上,放在学生认知的易错点上,从而解决学生实际练习情况和实现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反思教学方法,做到关注学生整体、突出学生个体。

二、导学训练稿的有效撰写

一份完整的导学稿主要包括稿头内容、教学目标、课前预习导学、课堂教学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与当日作业等内容。对于导学稿的撰写,学校要求按照“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完善定稿”四个步骤进行。首先由教研组集体商讨,确定每课的主备教师,其他教师协助查找资料,并提出研讨意见形成“共案”;其次由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完成导学稿初稿;然后经教研组长初审后,下发全组教师,大家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再经教研组集体研讨,修改充实完善,教研组长审定签字后交主管领导审批,最终交教务处制成正式文本印发。导学训练稿的设计要求,要依据课标,紧贴教材,适当拓展,不能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不同课型的导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稿的编写原则上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

三、导学训练稿的有效使用

1.课前:提前下发导学训练稿,让学生自学教材。它是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其目的是学生按照导学训练稿的要求自学教材,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内容,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预习导学的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预习导学要能体现学科特点,难度要适当,量要适中,要能使中等程度的学生基本完成。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表述导学目标时,要使用尽量浅显易懂的语言。

2.课上:我们在用导学训练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通过“预习反馈”、“课堂研讨”、“合作探究”、“巩固练习”、“体验反思”等环节来完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努力做到“七放手”: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重点难点放手让学生讨论,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合理分配小组内的任务,让学生互通有无,共同提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兵教兵”;堂上练习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堂堂清”的目的,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