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集锦9篇

时间:2023-08-06 10:52:41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范文1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216-01

0.引言

随着我国水利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产业结构的转型,在水利工程中,信息化运用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对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探讨,分析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有效保障信息资源采集、交换、传输中信息的安全,制定相关的标准,构建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能够使水利信息化标准有效落实,促进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推动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1.信息化标准建设概述

信息化标准主要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着一定的秩序,根据结果或者活动规定重复的和共同的使用导则、规则或者特征的制度。这种制度需要经过协商制定并且由公认的结构进行审批。信息化标准主要包括信息的利用和获取、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的交换等。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使用的范围是各个流域相关的信息系统,并且这连接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水利主管部门的批准。在我国当前的水利信息环境下,主要的信息标准的建设为信息平台建设标准、水利信息安全体系标准。加强对信息化标准建设是很有必要的,保证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对流程进行合理的规范。

2.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水平还有待提高

在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中,工作的贯穿水利工程活动的全过程,信息化标准的内容也非常的广泛。这就需要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水平,并且对水利工程的运作流程非常熟悉,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编制标准人员由于受到精力和时间的限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水利信息化编制人员是当前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主要改善的方向。

2.2缺乏水利信息化标准制定组织

在我国水利系统中没有对水利信息化标准设置专业的制定部门,大多数是水利系统管理者或者是信息化部门进行标准制定,信息化标准推脱、落实情况问题比较突出。没有专业的人员对水利系统信息化标准制定,从而使得水利信息化安全防范手段和解决措施比较缺乏。水利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的职责和流程不够了解,相关的标准的落实,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相关的责任承担人不够明确,这就使得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限制了水利信息化自身的发展。

2.3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完善

在当前水利系统中,对于信息资源应用不合理,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为资源共享制造了困难。信息化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落实,相关的管理机制不够明确,信息化标准之间的协调工作不够,标准制定顺序存在冲突现象,水利应用部门标准化意识不强。

3.加强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对策

3.1 完善构建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结构

在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中,对于任何体系构建、标准制度构建都是一项工作量大且复杂的内部工程,这就需要一个比较健全和完善组织机构和相对充足的工作人员参与才能很好的进行[1]。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结构的特点应该具有专门性和专业性[2]。在构建中应该要包括制定机构、审计机构、调查机构和审计委员会,保证各个部门之间能够相互依存,水利信息化发展目标而奋斗,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要保证相对的独立性,避免受到管理层和治理层的限制,有效确保水利信息化标准制定工作有效的进行。对于信息化标准制定组织成员,应该要具有制定信息化标准工作所具有的专业能力和知识以及对突况应对的能力,并且能够对工作负责,这样才能使得水利信息化标准工作能够落实到位,确保水利信息化标准的有效实施。

3.2提升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中,根据目前水利信息化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的情况,应该要加强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综合性人才队伍培养,以此来满足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推动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有效进行,更应该对现有的信息化技术人员和信息化编制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升自我的职业道德素养,并且能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水利信息化标准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树立工作责任意识,提升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减少因工作人员自身的行为而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一些水利机构应该要对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要合理的开展,能够让相关的管理人员了解到工作中的失误出现的相关的问题以及导致的经济损失,培养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也是有必要的。通过互联网技术或者其他培训形式,对相关信息化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更好的培养实践性人才,保障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有效进行,满足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促进水利工程更好的发展。

3.3 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管理体系

在水利信息化标准管理中,应该加强科学发展观意识的培养,从水利信息化标准中进行分析与识别,进而根据信息化标准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内容和工作形式确定和完善不同的标准管理体系,结合企业的自身的发展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水利信息化标准管理方式进行,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保障信息化标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加强水利信息应用,对信息的采集、交换、处理以及共享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确保水利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符合水利工程实际工作的需要,使得水利信息化价值能够发挥到最大。在水利信息化管理体系上设立预防性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确保能够将信息安全管理和突发性解决有效发挥,提升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对风险的应对解决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完善构建水利信息化标准组织结构、提升信息化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管理体系能够使水利信息化标准有效落实,促进水利信息化标准建设,推动水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水规计[2003]456 号)[J]. 北京:水利部,2013,12(08):17-23.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范文2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大力推进水利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的贯彻实施,进一步规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行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基础管理,促进水利施工企业市场行为的标准化、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标准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通过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逐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安全生产工作的标准化,促进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实现云阳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生产保障。

二、目标任务

在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推行标准化管理,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单位达标,进一步提高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水利工程项目法人、水利系统施工企业、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在2013年底前实现达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农村水电企业要在2015年底前实现达标。通过开展达标考评验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有效提高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

三、实施方法

(一)制定标准,建立机制

我局将根据水利部、市水利局制定的水利施工企业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水利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水利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办法,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分类及年检办法,制定本地区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细则,通过建立和完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动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二)对照检查,整改提高

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计划,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从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投入、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装备设施、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以及事故报告、绩效评定等方面,严格对应评定标准要求,深入开展自检自查,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建设基础档案,加强动态管理,通过加强本单位各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各科室、各水利水保站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对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的重点抓巩固、二级单位着力抓提升、三级单位督促抓改进,对不达标的限期抓整改。对问题集中、整改难度大的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诊”,提出具体办法和措施,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并跟踪督办,做到隐患排查治理的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对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存在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经营行为、重大隐患限期整改仍达不到安全要求,以及未按规定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且在规定限期内未及时整改的,取消其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参评资格。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范文3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水利标准化工作,促进技术进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结合水利行业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国家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目标,建立并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并实施水利技术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以及开展水利标准化专题工作。

水利技术标准包括水利国家标准、水利行业标准、水利地方标准和水利企业标准。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由水利部组织编制的水利国家标准和水利行业标准的管理,水利地方标准和水利企业标准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编制水利技术标准:

(一)水文、水资源、水环境、防洪抗旱、供水节水、灌溉排水、水土保持、移民、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等的技术要求;

(二)水利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安装、监理、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等的技术要求;

(三)水利产品的设计、生产、标识、包装、贮存、运输、安装、使用和维修等的技术要求;

(四)水利工程和产品的有关质量、安全、卫生、环境和劳动保护等的技术要求;

(五)水利工程和产品的术语、符号、型号命名、制图方法和有关编制规定等的技术要求;

(六)水利工程和产品的试验、检测以及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校(检)验方法等的技术要求;

(七)高新技术应用与水利信息化等的技术要求。

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水利技术要求,应制定水利国家标准。没有水利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水利技术要求,应制定水利行业标准。

第五条水利技术标准应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便于实施。

现行有效的水利技术标准中直接涉及国家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其他公众利益以及有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内容,必须强制执行。

第六条开展水利标准化工作,应及时收集和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结合我国水利行业实际适时吸收或采用。应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

第七条鼓励并支持有关科研机构、学会协会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企业以及各方面人员参加水利标准化工作。有关单位和人员参加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业绩,应作为有关资质评定的条件之一。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八条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是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以下简称主管机构)。水利部有关业务司、局是水利标准化工作的主持机构(以下简称主持机构)。承担水利技术标准编制主要任务的单位是主编单位。

第九条主管机构标准化工作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组织制定水利标准化工作的规章制度;

(二)建立并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组织编制《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以下简称《体系表》);

(三)组织水利技术标准的立项工作;

(四)负责标准化工作合同的管理;

(五)组织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编制;

(六)负责水利国家标准的报批及水利行业标准的编号和,对水利行业标准的出版发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七)受理水利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备案;

(八)负责水利技术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九)指导并协调水利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第十条主持机构标准化工作的主要职责:

(一)编制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提交主管机构审核;

(二)确定主编单位;

(三)组织实施标准化工作合同;

(四)主持标准"编制工作大纲"和送审稿的审查;

(五)负责标准的解释和复审;

(六)组织标准的宣传贯彻。

第十一条主编单位负责组建标准编制组,按照本办法及标准化工作合同要求,对标准编制的质量和进度全面负责;承办标准解释、实施情况的收集与整理等工作。

第三章标准项目的立项

第十二条水利技术标准的立项工作包括编制与审批项目建议书(格式见附件一)、年度计划和项目任务书等。

第十三条标准项目的立项应以《体系表》为依据。

对未纳入《体系表》但却是当前工作急需的水利技术标准项目,可由主持机构提出建议,经主管机构审核,报部批准后,方可立项。

第十四条各主持机构于每年6月30日前审查汇总项目建议书,提出下年度标准编制计划建议。主管机构及时组织专家评审,并商有关业务司局,提出水利标准化工作年度计划建议,报部审定。水利国家标准的立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列入年度计划的标准编制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具有成熟的工程建设或产品生产实践经验;

(二)拟纳入标准中的科技成果已经过验收或验证,且已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

(三)与现行有效的相关标准协调配套。

第十六条主持机构依据经批准的项目任务书,确定主编单位时,应依照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择优确定。

第十七条主编单位应具有法人资格,承担过与所主编标准内容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科研、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安装、试验、监理、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或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使用和维修等工作,并在相应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

第十八条标准的主编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较丰富的水利工程建设或产品研制开发的实践经验,能组织解决水利技术标准编制工作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

(二)高级技术职称,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应参加由主管机构或主持机构组织的标准编制培训,掌握标准编写的有关规定要求。

第十九条主持机构根据下达的年度计划,组织编制相关项目任务书,报部审批。

第二十条鼓励并积极引导多渠道、多方式筹措水利标准化工作资金。

第二十一条水利部标准化工作补助经费的重点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水利技术标准的编制及相关专题工作。

第二十二条水利部标准化工作补助经费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主持机构对补助经费的使用负总责。

(二)主编单位要加强经费管理,对资金使用、工作进度以及工作质量等情况要定期报告。

(三)根据工作进度,补助经费可跨年度使用。

(四)标准编制工作结束后,主编单位对于经费使用情况要提出内部审计报告。

第四章标准的编制

第二十三条标准编制工作(含制定、修订和局部修订)实行合同管理(合同格式见附件二)。主管机构、主持机构以及主编单位分别依照合同的规定,实施标准编制的有关工作。主编单位不得单方面变更合同。

如因特殊原因需调整项目的,由主持机构提出,经主管机构审定后,报部领导批准;调整进度的,由主编单位提出,由主持机构审核,报主管机构批准。

因调整项目或调整进度而发生的其他有关事宜,由合同各方协商确定。

第二十四条编制水利技术标准的程序可分为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批准四个阶段。等同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时,可采用征求意见、审查和批准三个阶段。标准的局部修订可采用审查和批准二个阶段。

第二十五条在起草阶段,主编单位应编写标准"编制工作大纲",报主持机构审查。"编制工作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编制的目的和必要性,适用范围,编制依据和国内外相关标准,标准章、节和附录的主要内容,工作进度,必要的专题项目、测试验证,经费预算安排,编制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分工。

第二十六条征求意见阶段应完成下列工作内容:

(一)主编单位按照审定的"编制工作大纲"的框架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包括正文、附录、必要的条文说明),编制工作报告(包括编制工作简况、编制原则、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经费使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措施等)和必要的专题报告等;

(二)征求意见稿应发送与标准技术内容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并抄报主管机构和主持机构,征求意见单位和专家不宜少于50个,征求意见时间不少于两个月;

(三)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和专家应在规定期限内回复意见,逾期不回复的按无异议处理。对重要技术指标有异议时,应说明必要的理由;

(四)对有争议的重大技术问题,由主持机构组织专题会议研究确定;

(五)将征求的意见逐条归纳整理,提出征求意见阶段意见处理汇总表(格式见附件三)。

第二十七条审查阶段应完成下列工作内容:

(一)主编单位根据意见处理汇总表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包括正文、附录和必要的条文说明)。送审文件由送审稿、编制工作说明、意见处理汇总表和必要的专题报告等组成。标准中强制执行的内容应特别注明;

(二)送审稿应采用会议方式审查,审查会议通知应会签主管机构。当主持机构即主编单位时,审查会议由主管机构组织;

(三)主编单位应在不晚于审查会议召开前15天,将送审文件报送主管机构、主持机构和参加审查会议的单位和专家;

(四)审查会议实行审查专家负责制,重要的技术标准宜成立会议领导小组。审查专家应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总人数不宜少于10人。其中标准使用单位的专家不得少于4人;主编单位和参编单位的专家不应超过3人,且不得担任审查负责人;编制组成员不得作为审查专家;

(五)对标准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与技术内容是否协调一致,标准技术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的安全、经济、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政策,是否准确反映水利工程建设或水利产品生产的实践经验,标准的技术数据和参数有无可靠依据,与相关标准是否协调一致,以及标准的体例是否符合标准的编写规定;

(六)审查会议应遵照协商一致、共同确定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对送审稿进行审查。对有争议的问题,应充分讨论和协商,并做出结论性意见。如需表决时,必须有不少于四分之三的审查专家同意方为通过;

(七)审查会议纪要应做出明确的结论,附审查专家签名单,并由主持机构行文有关单位和专家。

第二十八条批准阶段应完成下列工作内容:

(一)主编单位根据审查会议纪要,对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包括正文、附录、强制执行的内容和必要的条文说明)。报批文件包括报批公文、报批稿、审查会议纪要、审查阶段意见处理汇总表、编制工作报告和必要的专题报告等;

(二)主编单位将报批文件纸质文档一式六份及电子文档一份报送主持机构。主持机构应征询审查负责人意见,负责对报批稿进行技术审核;主管机构负责进行体例格式复核;

(三)主编单位根据技术审核意见和体例格式复核意见,修订报批文件。修订的报批文件由主持机构正式提交主管机构;

(四)主管机构负责标准的编号和报批。

第五章标准的、出版与发行

第二十九条水利行业标准由水利部批准,涉及其他行业的由水利部与国务院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联合批准。水利国家标准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水利行业标准的编号为SLAAA-BBBB,其中SL为水利行业标准代号,AAA为标准顺序号,BBBB为标准年号。

第三十条水利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正式出版社出版。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未经主管机构的授权许可,不得从事水利行业标准的出版发行活动。

第三十一条水利行业标准的出版发行实行合同管理。

第六章标准的复审

第三十二条水利技术标准实施后,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第三十三条复审由主持机构组织。复审机构提出复审结论及理由,并签署复审意见,报主持机构。复审格式见附件四。

第三十四条主持机构应将复审结论于每年5月31日之前报主管机构。

第三十五条经复审的标准按下列复审结论分别处理:

(一)继续有效不需修订的标准,再版时注明"××××年确认有效";

(二)需要修订或局部修订的标准,填报项目建议书;

(三)已无存在必要的标准,予以废止。

第七章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第三十六条水利技术标准的实施与监督主要工作内容为:标准的宣传培训,贯彻实施,以及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违反强制执行内容的行为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和产品生产的单位应按相应的标准进行生产,接受水利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八条经主持机构授权,各部门和各单位应积极开展水利技术标准的宣传、推广应用、咨询和业务交流等活动。

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宣传贯彻活动实行计划管理,由主持机构向主管机构提交年度计划,经审核后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监督检查可采取重点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方式,主管机构应将结果及时公告。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产品生产的技术人员是否熟悉和掌握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产品生产中所采用的材料和设备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三)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卫生、环境和劳动保护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四)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产品生产中采用的导则、指南、手册、计算机软件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四十条在依法处理重大责任事故时,应邀请有关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参加。事故处理报告应包括事故是否违反标准规定的内容。

第四十一条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的规定,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八章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第四十二条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是指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水利工程建设和产品生产技术,所提供的可供参考使用的标准文件。

第四十三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项目,可制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一)技术尚在发展中,需要有相应的标准文件引导其发展或具有标准化价值,暂时不能制定标准的项目;

(二)采用技术标准阶段性成果的项目;

(三)采用国际标准阶段性成果的项目。

第四十四条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编制与管理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水利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代号为SL/Z。

(二)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后三年内必须复审,以确定是否继续有效或转化为水利技术标准或撤销;

(三)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不得被水利技术标准引用。

第九章附则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范文4

论文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并结合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以适应我国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兴建了一大批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我国的水利行业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成为WTO的一员,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的标准进行分析,揭示现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逐步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1、我国现行标准体系的简介

我国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主要由《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水利技术标准汇编》、《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负责的标准项目现状表》中的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及工程建设所采用的国家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机电设备的安装等方面的施工标准。水利工程管理标准根据工程类别进行分类,包括了对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技术、河道堤防工程项目管理、水库大坝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闸工程项目管理等。

2、我国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一共有163项技术标准。其中综合类标准为19项、水利工程建设类标准为102项、水利工程管理类标准为42项,三者分别占标准总数的12%、62%、26%。另外,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标准106项,推荐性标准23项。因此,在水里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强制性的标准占主要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施工质量检验类的标准有6项,验收及评定类的标准有14项。因此,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现行标准体系中,涉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及环境标准的只有2项,明显较少。同时,对于验收及评定的标准只有14项,其中10项都是评定类的标准,验收标准明显不足。

3、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

从对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行体系主要以强制性标准为主,推荐性标准为辅,这种体系标准不适应我国加入WTO协定的相关要求。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中,我们应该后对现行体系中的强制类标准做出一定的修改。并且,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来修改并组编强制类标准较低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

其次,对于加入WTO后,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标准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项目建设标准要予以修改。进一步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来配套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同时,建立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并符合我国相关行业的标准。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不断完善,我国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的建设与评定做出了新的规范。水利建设行业等建设行业要实现验评分离,严格实施好工程验收标准。

第三,对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中技术内容相对比较陈旧的部分要加以修改。由于我国现行体系标准是在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编制的,,应该把这些工程建设施工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的反应上去,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中缺少与环境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

第四,重新整合并编制相关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标准。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后,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类标准加以认真审核并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考虑,全面贯彻实施相关标准。并对零散不完整等条文进行填充,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新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的要求,并且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要以我国法律、法规、WTO/TBT协定为基础依据。

第五,加快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修订。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高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标准制订,不断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因此,通过新体系的建设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及技术标准,是我国建设的水利工程有标准可依,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江、河、湖、库等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新标准体系能够更好的完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配套相关水利工程管理项目标准。改变现行体系缺项多、起点较低、技术工艺不配套等现状,使新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4、结论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WTO协议,深化建设标准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同时,新的体系建设还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促进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并且,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于河道堤防、水库、水闸、大坝等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新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同时,我国的建设水利工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经验也应加入到新的标准体系中以更好的适应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成为WTO一员之后,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建设更加符合这些标准的技术标准体系来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考核;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TV12 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是实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关系着施工质量是否能达到预计标准。因此,在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优化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环节,最终由考核策略带动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且打造一个安全的作业环境,避免洪涝干旱等作业问题的凸显,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以下就是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实施要点等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

一、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内容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中明确指出,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旨在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同时,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工程管理,因此,考核内容涉及到了安全管理、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等方方面面。即在大中型水库、水闸、河道堤防、海岸等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按照工程类别,采取千分制的考核,而若在实际考核中,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等考核结果达到920分以上,同时,各类考核得分均高于该类的85%,则表示考核内容符合标准。

第二,在水利工程日常管理考核中,要求水管单位应按照考核标准每年进行自检,且将考核结果上报给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由上一级水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考核,而后,结合考核结果,加强整改。同时,在水利工程日常管理考核中,也应保证考核结果符合《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闸安全鉴定规定》等标准,且在新建工程运行3年以上后,进行工程管理验收工作,最终由水利考核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二、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对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具体影响

(一)组织管理

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实施期间,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是重点考核内容,其中,组织管理的考核需参照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建立竞争机制,并在竞争机制内容完善过程中,界定每个岗位的分配系数,同时,明确日常考核办法,最终通过以岗定薪、按劳分配、以绩定资等内部分配方式,实现组织考核目标,且在组织管理考核工作中提高组织管理水平。此外,在组织考核工作执行过程中,也强调了“三化”的建立,即遵从“绿化、美化、亮化”等原则,对管理用房和配套设施等进行考核,同时,监督工作区域环境整洁度,且判断其绿化是否符合标准。除此之外,在组织管理考核中,要求被考核对象应做好各类档案建档工作,且细致化完成建档立卡、分类整理等任务,并做到存放有序、归档及时。同时,为了规范工程管理,在组织管理考核作业中,也针对管理制度、运行规程、岗位责任制、安全规程等制度建设进行了考核,且注重组织“精明文明单位”等活动。即在水利工程组织管理考核工作中,实现了对制度建设、创建工作、竞争机制建立、“三化”建设、档案管理等的监督,因此,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达到高效性工程管理状态。

(二)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考核作为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重点,首先,在考核工作实施过程中,倡导按照巡视检查制度和检查工作制度,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定期检查、经常检查、特别检查,并在实际检查工作中,记录检查信息,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性。而运行管理考核中的观测工作考核事项,要求被考核对象需按照工程观测工作规范,及时完成观测资料计算、校核、整理、整编、分析等工作,即强化了观测工作的实施,因而,有利于及时发现工程运行问题。其次,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考核中,对设备的全面检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指导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参照《办法》标准,对工程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就此保证工程设备良好,同时,运转灵活、动作可靠。除此之外,在运行管理考核中,也倡导参照工程控制运用原则和上级调度指令,进行作业,且控制违规违章操作行为。再次,基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做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注重在运行管理考核中,重点考察自动监控系统、水情遥测系统、局域网等现代化管理情况,最终在运行管理考核工作中保证水利信息化的实现。即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中运行管理考核工作的落实,实现了科技创新、控制运用、设备检修等的严格把控,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工程整体管理水平。

(三)安全管理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实施期间,安全管理考核工作的落实也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安全管理考核工作实施过程中,重点强调了工程标准、防汛工作、工程隐患、水行政管理、建设项目管理等的考核,其中,水行政管理依托公安部门的威慑力,强化了盗窃防汛块石、盗伐护堤林木、破坏水工程设施等行为的管控,同时,注重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平台,对水法知识进行宣传。因而,安全管理考核工作的落实,可引导管理人员在实际工程管理作业中,加强违规违章等安全行为的管理,最终提高工程整体管理水平。

第二,从安全管理防汛工作角度来看,在防汛管理考核中,要求被考核人员应做好汛前检查工作,同时,在工程防汛工作实施期间,组织实施除险加固、防汛应急等项目,且对机电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最终落实防汛责任制,对堤防、水闸、险工险段等进行分工管理,并实现相互监督,继而在良好的工作格局中,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达到最佳的工程建设状态。

第三,在安全管理考核工作实施的基础上,加大了员工水法律法规的学习。即当出台一种新的法规时,将组织人员学习、培训、交流相关内容,并在培训时,导入相关案件,指导人员提高执法意识。例如,在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实施期间,要求人员参照法规,合理化设置固定式标牌,同时,明确界定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就此达到最佳的工程管理状态,且避免工程中禁止的发生,造成安全事故。

结论

综上可知,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落实与其实际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即安全管理、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等管理考核内容,可实现工程管理中防汛工作、设备检查、“三化建设”、档案管理、科技创新等重点管理事项的监管。因此,在水利工程行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应逐步落实工程管理考核工作,且在实际考核期间,遵从《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要求,为水利工程目管理工作的实施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孙飞,伍贻芬,曹莉莉.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对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影响[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1,20(11):32-34.

[2]黄桂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对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5(5):264.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范文6

论文摘要 在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安全文明施工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国家决定增加安全经费投入为契机,借鉴工民建设管理成功经验,建立水利工程标准化、规范化、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管理新模式的构想。

切实重视和加强安全文明施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行动。

1安全文明施工存在问题及原因浅析

江苏省水利厅和市、县水利局对安全生产工作历采十分重视,近年来不断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全省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总体态势平稳,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条件市场准人制度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文明工地创建活动有声有色,有效促进了安全文明施工,控制和减少了生产安全事故。

但是,安全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为:①施工企业专职安技人员配备、安全生产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安全生产管理总体上呈弱化趋势;②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受教育程度和安全防范意识、安全生产素质普遍欠缺;③安全生产管理有时流于形式,违章指挥、冒险违章作业时有发生;④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十分薄弱,事故隐患漏洞不少;⑤施工过程中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野蛮施工屡见不鲜;⑥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文明施工虽有长足进步,但与工民建行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安全文明施工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①各级水利施工企业已全部改制为民营企业,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加之部分企业的大股东们急于收回投资,导致安全经费投入不足;②施工企业的现场作业人员除工种队长和少数工种的个别业务骨干是正式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即通常意义的固定工)以外,其余全部是根据工程需要临时雇佣的农民工(即临时工)。有的企业除少量管理人员以外几乎没有固定工;③客观存在的工程分包或隐形分包,导致以包代管(甚至只包不管)成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和生产安全事故的隐形杀手;④由于水利工地多数位于较偏僻的地区,加之工程季节性强,保节点、抢工期,管理理念上重视质量而淡化了文明施工;⑤水利工程文明工地评选以业主牵头,参建各方参与,施工单位并未增加投入,在评为文明工地以后没有任何激励机制,因此积极性不高。

2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因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安全生产严重滑坡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相关规定、办法陆续出台。建设部于2005年6月7日以建办〔2005〕89号文颁布了《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水利部于2005年7月22日以第26号令颁布了《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于2006年12月8日 以财企〔2006〕478号文颁布了《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办公厅、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办公厅于2006年12月31日以建办法〔2006〕863号函向各省、市、自治区征求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这些规定和办法的陆续付诸实施,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动和促进安全生产管理。面对水利工程现行招投标体制和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如何用合法手段向施工单位支付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约束施工单位将得到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足额用于本工程项目,并以国家决定增加安全经费投入为契机,全面提升我省水利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总体水平,这是全省水利建设单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工业民用建筑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高层建筑的兴起开始推行标准化合格施工现场管理,10多年来已形成全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现场管理模式。虽然,水利工程与工民建项目不同,工程规模大至数亿小则数十万元,工期长至数年短则数十天,工程所在地经济发达程度和地域条件差别大,短期内较难制定全省统一的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现场管理模式在全行业推广。然而多年来工程建设的成功实践,使许多建设单位(项目法人)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建设单位以增加安全经费投人为契机,从完善合同条款人手,强化过程控制,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和激励机制,先从具体工程项目开始,探索标 准化、规范化施工现场管理是完全可能的。在此基础上,组织制定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标准化施工现场实施(考核)标准,必将全面提升我省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和文明工地创建水平。

3标准化、规范化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实施方案

3.1从合同文本入手,探索量化管理新思路

量化管理的前提是合同文本。用通俗的语言说,就是建设单位(项目法人)在组织编写招标文件时,把自己想要达到的建设管理目标通过详细的合同条款体现在招标文件中。在现行招标文件技术条款“一般规定”中增加“安全文明施工”章节,同时在商务文件“工程量清单”中列细项,并要求投标单位根据自己对招标文件的理解和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的需要作补充。在此基础上由投标单位在业主确定的一定幅度内确定各子项报价。“安全文明施工”章节可以参照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江苏省建设工程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计价管理办法》(建设厅苏建价〔2005〕349号)、水利部《水利系统文明建设工地考核标准》(1998年4月)、《江苏省建筑施工省级文明工地评审暂行办法》(建设厅苏建建〔2003〕247号)等法规、办法,结合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针对具体工程情况、施工条件和合同工期编写。相应合同条款中必须明确计量支付条件,并尽可能采用定量考核支付。建议“安全文明施工”章节分基础设施、过程控制、绩效考评3个层次编写。

3.1.1安全文明施工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指工程开工初期为满足工程安全文明施工需要而实施的临时性工程项目,应该与现行招标文件中“临时设施”章节和相应的工程量清单相区别。例如:职工宿舍、泥结碎石道路属正常施工所必须的项目,而文化体育娱乐设施、混凝土道路属满足安全文明施工所需要的项目。从另一个角度说:“临时设施”项目是“必须”的,个数多少与工程大小、工期长短关系不大,仅规模不同;而“安全文明施工基础设施项目”是“需要”的,内容应区别工程大小、工期长短和创建文明工地期望达到的水平确定。现行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临时设施”中为保证正常施工和工人生活所必须的生产、生活项目内容仍列为“临时设施”,其他为满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内容列为“安全文明施工基础设施项目”,并根据需要补充若干细项。在编写“安全文明施工基础设施项目”时,应特别注意针对现行工程建设中安全文明施工方面的薄弱环节和常见问题提出项目要求。

3.1.2安全文明施工过程控制项目。主要指永久工程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安全文明施工需要而实施的项目,根据拟招标的工程项目性质、规模、内容确定。可以按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划分若干阶段性控制要素,也可以按工程项目工序内容划分若干控制范围。如:基坑降排水及安全围护、脚手板搭设及安全网围封、施工通道及临边洞口防护、安全用电及施工照明、成品保护及工作面清理、安全警示、环境保护、食堂卫生等等。招标文件中对安全检查考核的标准、频次、方法要给予明确,要将“安全文明施工过程控制项目”中的相关内容与工序质量控制内容一并查验,明确未经检查验收合格并签署书面意见,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要通过规范化管理下决心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粗放管理、平时脏乱差、临时突击清理打扫的陋习。要把安全文明施工的相关项目和工作内容与计量支付量化挂钩,促使施工单位主动加强管理。

3.1.3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及绩效考评项目。侧重于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检查、考核,包括专兼职安技人员配备、安全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危险源控制、安全自查及安全检查所提问题的落实整改等动态管理内容和上级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评价(包括检查、稽查、文明工地评选等),具体内容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并与费用挂钩。考评达不到分值要求的扣罚施工单位相关经费,管理成效明显经考评符合相应条件的,给施工单位予以奖励。

3.2严格过程控制,推行规范化管理

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前提是标准,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确保符合标准,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必须明确安全文明施工的检查程序、检查内容,并与经费挂钩。现行项目管理实践中,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章节中对文明工地设施所作的承诺经常不能全部兑现。究其原因,既有合同不完善的一面,也有监控不力的一面。“安全文明施工基础设施项目”基本上都是总价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必须对照合同项目严格考核有无保质保量全部完成,否则该项报价应部分或全部不予计量支付。

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不仅要看初期投入、环境状况,更要特别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安全文明措施和安全文明行为。施工单位进场以后,必须根据施工图和现场实际情况对投标文件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过程控制项目”进一步细化后报监理批准。监理要制定针对性的检查、考核细则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在动态检查、考核的基础上对相应子项费用分期支付,全部完成后结清。不满足合同条件的不予支付。

3.3推行激励机制,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试行安全文明施工风险基金制度,具体奖惩办法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单位的现场项目经理部在取得第一次工程预付款时交纳一定数额的安全文明施工保证金,建设单位从合同备用金中提取相等数额的安全文明施工奖金,合并组成安全文明施工风险基金由建设处专户存储。40%的风险基金用于施工过程中“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及绩效考评项目”的检查、考核兑现,20%的风险基金奖励水利系统文明工地,20%的风险基金奖励省、市级文明工地,工程结束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奖励20%的风险基金。

安全文明施工的责任主体是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主要起监管作用。要通过动态管理和激励机制,推动和促进施工单位增加安全文明施工投入,强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全面提升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

3.4建议

在积极探索标准化、规范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交流,适时制定出台省、市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标准化合格现场考核标准,根据标准化合格现场考核标准,经考核合格的工地才能逐级申报文明工地。为了鼓励创建文明工地,建议全省水利系统分省、市两级评选文明工地,原则上每年评选1次。评为文明工地的项目经理3年内可在投标中获得评标加分。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范文7

关键词:水利水电;档案管理;标准化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实施中,在诸多层面都要充分重视管理的质量,对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要加强重视,提高整w档案管理水平,这样才能有助于水利水电企业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对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的研究,就能从理论上进行深化,从而为实际的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实施打下理论基础。

1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特征和价值体现

1.1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特征体现

从当前的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为水利水电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也影响着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利水电的科学技术档案的数量比较多,在当前水利水电事业的迅速发展下,水利水电的经济地位在逐步的提升,人们对档案资料的积累以及收集工作就愈来愈重视,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的应用需求比较大,对档案资源的整理开发也就愈来愈迫切。

多种专业形成的档案内容比较多。在水利水电的工程实施中,就会涉及到诸多领域的工种,这就会产生不同行业的资料信息,最终会以档案的形式存在[1]。在对工程的进度控制以及计量等方面形成的资料都要归到档案管理机构中去,这些材料所组成的文件材料就成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

1.2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价值体现

随着近些年的水利水电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这一领域的工程建设的速度也比较快,在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利用下,就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立项以及建设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资料,而这些资料将会以档案的形式存储。对这些档案信息资料的原理就比较有助于为水利水电企业做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对工程的验收以及质量评定也有着积极作用,档案在这一过程中就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2]。在水利水电工程的事故发生,档案资料则成为对事故性质确定和对事故原因查明的重要凭证。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是比较重要性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永久性的工程建筑,所以质量有着不确定性,在档案资料的收集下,对水利水电工程档案的科学性和真实性的保证,就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为日后的水利水电工程的维护服务提供了有效依据。

2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和标准化管理措施

2.1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分析

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在管理的体制上表现的比较突出。从当前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以及全面性的档案管理体系,造成了实际档案管理执法力度比较薄弱。由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不清,在责权利方面没有明确化,这就为实际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带来了很大阻力[3]。从水利水电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上的来看,没有注重档案管理机构科学化设置,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实际质量。

面对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加强档案管理的创新意识就比较重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对提高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并没有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这就大大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程度,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有着很大阻碍。

另外,水利水电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目标实现,需要有专业化人才的支持。但是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的数量以及专业素质方面还有待加强。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对基础的档案管理理念没有具备,档案管理实践操作的能力比较薄弱,没有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等,这些就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很大阻力,尤其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目标实现有着很大影响。

2.2 水利水电档案标准化管理措施

加强对水利水电档案标准化管理,就要能从实际出发。在水利水电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方面,首先在标准化管理工作实施环节加强重视,要结合实际的档案管理情况,制定统一化以及科学化的档案管理的标准,保障档案管理的日常化管理以及质量检查等[4]。通过标准化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对施工企业文件资料控制中,区分受控以及非受控的文件,保障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这就能为具体的管理操作提供良好条件。

注重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达标升级有机联系。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目标实现,就要注重对标准化工作目标明确化,注重档案管理工作的达标升级。要能和当前的时展要求相契合,注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断的完善档案管理的体系,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市场化的目标加以实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价值,适应时展的需求。

进一步加快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进程。在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影响,水利水电企业也要充分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将其和档案管理工作有机融合,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实现网络化的档案信息管理,这对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就有着技术保障。在实现了网络化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对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目标就能实现,能有效提高档案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要能从多方面对科技档案数据库进行完善化,将计算机技术作为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中心,对档案内容的查询效率要加以促进,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目标。

加强对水利水电档案管理的制度完善建设。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在管理制度的建设上要注重完善化,按照相关的行业规定标准,构建和水利水电工程相适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的建立上是重点,以及对档案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的建立方面也比较关键,总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就能保障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实施[5]。在管理层面通过档案管理领导责任制的实施,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加以明确,在职责方面能清晰化,这些都有助于档案工作顺利实施。

注重对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就要以人才为中心,加强对水利水电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就要从多方面考虑,对档案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新技术的操作能力进行提高培养等,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保障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希望能在此次对档案管理的问题以及标准化的措施研究下,对实际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侯晋丽.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件的档案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7(01)

[2]周玲.探讨基层党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7(02)

[3]刘忠秀.浅析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办公室业务.2017(02)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范文8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精神的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党的****和****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水法》和国家有关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总结交流近几年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新进展、新经验,研究部署新时期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会议还将表彰在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水利部和汪恕诚部长向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从事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问候!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紧跟形势,不断提高对水利技术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宏伟蓝图,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把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列为基本国策。刚刚闭幕的****提出了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水利部党组把握形势,遵循规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及时提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这些为水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水利系统积极探索和实践治水新思路,水利的发展和改革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央领导在多次会议上反复强调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总书记在今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总理在会议上指出要引导和帮助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市场监管和监测制度,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吴仪副总理在去年的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会议上指出质量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认证认可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手段。回良玉副总理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充分认识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与时俱进地做好农业标准化的各项工作。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合并,组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同时成立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从组织上加强了全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今年9月,国务院以390号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为规范认证认可活动,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了法律依据。

水利部历来都很重视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近年来更是把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汪恕诚部长在近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都强调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重视标准化等基础工作,要把补充、修订、完善各类技术和管理的规程、规范,建立健全水利行业的经济定额、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等工作列为当前最急需的几项基础工作之一,抓紧抓好,并给予必要的投入保证。在广大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波司长的工作报告将对此进行全面总结。总之,一个以标准为依据、认证认可为手段、计量为基础、质量为目的相互配套的水利技术监督总体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在实现部党组提出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新形势对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全面加强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对于实现水利现代化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实现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技术保障

治水新思路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出了实现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目标,要求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实现,迫切要求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只有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依据科学的技术标准进行的开发治理活动,才能做到合理开发和综合治理;只有加快建立宏观水量控制指标体系(水权分配指标体系)和微观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并以技术标准的形式予以规范,才能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只有通过制订有关节约用水、推进清洁生产和污水处理、促进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建设的各种技术标准,加大监督实施力度,开展相应的认证认可活动,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只有统一水利信息化标准,才能实现网络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水利信息化。

(二)加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客观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和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质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要求有相应的技术标准作依据;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需要强有力的检测力量相配合;对社会水资源水环境等公共信息的单位,根据《计量法》,要通过相应的计量认证等合格评定程序,才具有法律效力。《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的实施,对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没有标准,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就无从谈起;不执行标准,不开展认证认可、计量等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就得不到保证。

(三)加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推进依法行政,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

我国已经步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对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主要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以《水法》、《水土保持法》和《防洪法》等为主体的行政法规体系,包括立法、执法及监督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以水利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技术法规体系,包括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这三项任务。健全水利标准体系,加强水利检测体系建设,开展水利认证认可工作,有利于政府真正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四)加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应对加入WTO挑战的当务之急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进入新阶段,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就必须了解并熟悉标准、认证等国际上通行的“游戏”规则,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等一系列措施来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打破发达国家凭借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优势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也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制定并实施符合国际规则和我国具体国情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和安全。中国水利要充分利用技术监督这一手段,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有效保护国内市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水情,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在国际和区域标准化组织、认证认可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中国水利全面登上国际舞台。

(五)加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深化水利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有效措施

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科研、教育、勘测设计体制的改革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部分事业单位正在实行企业化转制工作,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将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面临市场竞争的挑战。通过开展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可以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档次,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综合竞争能力。水利行业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计量认证、生产许可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就意味着获得了迈向市场的通行证,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二、明确目标,全面推进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上新台阶

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和****提出的奋斗目标,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积极探索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水利技术标准新体制,全面启动水利行业认证认可工作,加大标准实施监督和计量工作监管的力度,整体提高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水利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以实施标准化“三五工程”为龙头,进一步提高水利技术标准的编制水平,加快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以建立健全水利认证认可体系为契机,加强计量认证和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制度,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和水管单位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加强水利计量和质量监督工作;依托信息化,服务水利行业,面向全社会,全面建设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较为完善的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体系。

为实现以上要求和目标,国科司已做出了工作安排,这次会议上,高波司长将做出具体部署。在此,我重点强调以下两点:

(一)进一步加大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创新力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内容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升、内涵不断拓展,必须用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地推动水利技术监督工作。

第一要坚持理论研究和思想观念的创新。要密切跟踪当代国际标准化、合格评定等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学习借鉴其他部门和单位的有益成果和经验,针对改革与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加强水利技术监督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探索水利标准体制改革,探索水利技术监督执法工作,使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不断适应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要切实转变观念,按照国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将过去行政审批中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逐步转到由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承担,实现政府从具体的、直接的事务性管理向间接的宏观调控转变。

第二要坚持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要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推进水利标准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学高效、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管理体制,健全水利认证认可管理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规范化管理。根据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专家、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参与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积极作用,政府要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把那些不宜由政府管理的事情,交由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承办。要强化专业队伍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水利技术监督队伍建设,为水利技术监督事业的深入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要坚持工作领域和工作手段的创新。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客观需求的变化,不断拓宽水利技术监督的领域,当前重点要强化水利技术标准的宣传贯彻和监督检查工作,积极探索水利产品认证工作,加强水利计量工作和质量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各界的参与程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普及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的科学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和质量意识。

(二)正确处理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中的五个关系

一是标准与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的关系。标准是工程建设、生产和服务的依据,是推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是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技术保证;认证认可是对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检查和确认活动,是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提供制度化的保证;计量是涉及数据的取得、保证数据的准确和可靠的科学,是规范市场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技术监督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质量问题始终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技术监督工作的目的。标准、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是技术监督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要根据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推进水利技术监督工作。

二是标准的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标准的编制工作中,不仅要重视标准的数量和覆盖率,更要注重标准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后者直接关系到标准作用的大小和效果的好坏。要根据水利工作的实际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使水利技术标准的数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要根据《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实现标准编制全过程的公开和透明,确保标准的协调性和公正性;在制定新标准、不断提高水利技术标准覆盖率的同时,要强调标准复审工作的制度化,优先安排标龄过长标准的修订工作,特别是要着力抓好标准的局部修订工作,及时调整标准的技术内容,提高标准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要根据《关于推进采用国际标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加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提高水利技术标准的整体水平。

三是科学研究与标准编制的关系。科学研究是标准编制的基础和前提,标准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结晶。要合理配置资源,切实改变重标准编制,轻科学研究的倾向,加强标准的技术研究和基础性工作。要注重把水利科学研究与水利技术标准的制定相结合,重大科研项目要兼顾制定标准的要求,形成早期介入、积极跟踪的成果转化机制,为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标准化打好基础,同时,通过实施标准推广水利科技成果。要特别强调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领域,及时通过制定标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是标准与促进科技进步的关系。标准是科技进步的成果,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广应用的重要依据,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科技成果要转化为技术标准,必须经过大量实践的检验和中间试验,只有成熟的经过验证的科技成果,才能上升为技术标准。制定和实施标准,有利于推广科技成果,但标准制定得过多过细,又得不到及时更新,则可能形成一系列“清规戒律”,制约新的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阻碍科技进步。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标准与促进科技进步的关系,特别要针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实,采取得力的措施,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积极推动科技进步。为此,对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水利信息化建设等领域中急需的但又不够成熟的技术,可以采用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形式,积极地推广应用,不断完善,服务于生产实践。

五是标准的编制与贯彻实施的关系。编制标准的意义在于实施标准;标准的贯彻实施,是标准编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下大力气解决重标准编制、轻贯彻实施的问题。水利技术标准只有通过宣传培训,才能被人们广泛接受和掌握;只有通过贯彻实施,才能发挥促进和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和产品生产的作用;只有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才能从源头上严把安全质量关。要根据水利行业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水利技术标准的宣传培训、贯彻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一项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基础性工作,部机关各司局、流域机构、直属单位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

水利行业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实现部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关键技术环节来抓,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特别要保证人员到位和经费到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把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形成长效有序的工作机制,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二)多渠道多元化增加投入

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主要领域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水文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建设,也包括营利性的产品生产与服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有关政府机构和社会公益性单位,也包括其他企事业单位。要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建立政府补助、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机制。水利部将继续给予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专项经费支持,主要用于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标准编制工作;要积极争取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科技部等部门的支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多方开辟经费渠道,加大对地方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经费支持力度;水利企事业单位要立足当前,抓住时机,主动投入,积极发展。

(三)加强研究和基础工作

水利技术监督工作要与水利科研前沿课题、知识产权、科技推广和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等工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水利技术监督的研究和基础工作要实行“整体设计、重点突破、分类实施、滚动支持”的原则,加强对国际上有关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总体发展动态的跟踪,加强中外水平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的研究,争取更多的水利标准化前期研究项目列入“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等项目中。加强水利技术标准、认证认可等的前期调研和基础工作。

(四)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机构队伍建设,确保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有专管单位和专门人员负责,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技术监督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积极培育、发展壮大相应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使他们能更好更多地承担相应的技术任务。要加快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技术高超的水利技术监督人才队伍。近年来,约有3万人次参与了有关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他们是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骨干队伍,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要充分利用网站资源,及时水利技术监督信息,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标准制修订项目网上申报及跟踪管理工作,全面实现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的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四个阶段网上征求意见,建立完善的水利技术监督信息数据库,加快信息更新频率,提供查询检索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广大水利工作者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六)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全行业宣传和普及水利技术监督知识,加大对《标准化法》、《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结合亮点工程,大力开展水利技术标准的宣贯活动,加大对水利基层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的标准化和认证认可等知识培训,在水利行业逐步形成“讲标准、学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要借助典型事例宣传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对水利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高全行业对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的认识。

(七)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

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按照全国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会议精神,水利产品标准也要加大采用国际标准的力度;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要按照积极采用、认真研究、区别对待的原则,推进国际标准的转化。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编制任务,努力将我国先进的水利技术水映到国际标准中去,扩大我国水利工程技术和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要加大支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技术委员会活动的力度,大力培养能够在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发挥实质性影响的高层次国际标准化专业人才。要努力创造条件,担任国际标准的主编,或承办有关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真正实现我国水利标准化工作全面登上国际舞台的目标。

(八)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奖励制度,把水利技术监督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支持,吸引社会各方的投资。对在开展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中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要认真研究把承担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与对有关单位和技术人员进行考核、颁发相应资质证书进行挂钩的具体实施方案。对于不执行水利技术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技术条款,或在国家产品质量抽查中被认定为不合格,造成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导致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健康损失的,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的力度。

(九)统筹协调,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开创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新局面

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与专业性强、影响面宽、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建立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根据部三定方案的规定,部国科司作为水利技术监督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职能机构,要根据《水利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水利认证认可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的要求,按照“统管而不包揽、协调而不干扰”的原则,统筹协调好水利技术监督的各项工作。按照“统一计划、统一审批、统一编号、统一”的要求,统一管理水利标准的编制工作。部各有关司局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技术监督工作。

各流域机构、直属单位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承担水利技术标准的编制任务,积极参加标准的宣贯活动,强化对强制执行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要主动配合开展水利认证认可、水利产品的监督抽查等工作。要积极培育发展水利标准化、认证、检测等技术机构。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统计研究分析和开发利用有关信息资源,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水利行业企事业单位要把加强水利技术监督工作作为加速技术进步、提高管理质量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使水利标准化、认证认可、计量和质量工作成为自觉行动,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水利技术标准的各主编单位和参编单位要站在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推动水利科技进步的高度,站在突出自己的技术领先地位、提高知名度、增加无形资产的角度,在资金、时间安排、工作任务量等方面支持编制组和主要起草人的工作。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化范文9

[摘 要] 分析了目前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建设管理质量在整个水利信息化工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详细提出确保工程质量的解决途径,使得水利信息化工程更好服务水利、服务民生。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存在问题;解决途径;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96

[中图分类号] TV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16- 02

1 概 述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 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1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向着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然而水利信息化工程是一项规模大、功能强、构成复杂、科技含量高、涉及学科多、知识面广、建设周期长的系统化工程。以最新科技应用为依托,具有超前性、探索性的特点,使得工程质量管理难以避免的具有滞后性、不确定性,测试结论难以预料。当然水利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逐步被相关管理部门所接纳和应用, 与此同时, 相关的管理和技术标准制定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水利信息化建设质量管理的要求,如何解决建设中遇到了问题,控制好工程质量成为难题。

2 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不够明确

信息化建设若把“高、多、全”作为发展思路、任务目标,即配置性能高、项目门类多、使用功能全。很多系统建设完成后没有使用价值、或者使用价值不高,只是利用其中几个甚至更少的功能,造成投资上的浪费。纵观近十年闸站监控系统的发展情况不难发现,建设投入明显增加,而系统所实现的监控功能与高昂的造价并不匹配。更有的水库希望被贴上现代化的标签,在溢洪道上针对溢洪闸建设远程控制系统和视频系统,而实际上这些水库在建库以后就没有溢洪记录。

2.2 从事信息化建设人员与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结合不够紧密

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结合属于探索阶段。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懂信息技术的比较少,而信息技术掌握比较全面的IT人士又不太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导致信息化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难以高度融合、使其发挥更大效益。

2.3 标准的约束作用还不健全

水利信息化建设大规模开展,国家颁布的技术标准在信息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03年颁布第一个有关水利信息化的标准到 2012 年底,共计颁布水利信息化执行标准52个,这些标准为信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技术的致性提供了保障,对信息化建设稳定合理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标准化的建设模式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多变,在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与水利信息化系统自身的特点以及建设要求结合不够紧密且存在滞后性,致使现有的技术标准难以完全覆盖,标准与标准之间衔接不佳,不能成为完整的参照依据。除了技术标准不能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有关建设质量方面的管理标准更加匮乏,标准的制定尚不完善,规范作用更无从体现。

3 提升水利信息化质量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3.1 准确J识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各地在落实中央 1 号文件的工作中将水利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多地明确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提出了整体推进“金水工程”,山东将水利信息化工作列入省水利 6 大体系建设之一,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提出要通过推进水利信息化在全国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北京、浙江、江苏、大连、宁波等地提出“智慧水利”或“智慧水务”建设目标, 上海提出要建成“ 智能水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所采用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水体在水网中的流动特征与其他物质在媒介中的流动过程有明显不同。因此,水利工程所涉及的信息化内容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系统迥然不同。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目的,在水利工程的功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基础上,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可靠的施工及运行,节约工程投资和人力资源成本。水利信息化工程从设计、施工 、管理,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水利工程需要信息化建设,在水利信息化系统创建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秉持简洁、高效、实用的设计准则 。但不应把追求信息化设施“高、多、全”作为发展目标,否则将导致投资回报率低、管理费用增加,应用价值不高。

3.2 充分发挥信息化人才优势,建设高水平信息化平台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是集中了水利管理、信息技术以及各种新型自动化技术的工程结合体,科技含量高并且属于智力密集型产业,涉及到的技术复杂、学科繁多,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掌握情况、工作经验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必须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3 充分利用现有质量标准体系和提升管理能力

“十二五”期间,对水利信息化中的不合理标准修订了25项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利信息平台搭建、信息共享、系统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水利信息化的实用性,使我国信息化标准制定滞后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应用日新月异,面对水利信息化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相关的技术标准及相关准则规范的制定较为落后的现实,在现有标准基础上,提升建设人员的管理能力来实现有效的质量管理。

3.4 加快信息系统集成、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水利信息数据利用率

水利信息化各专业子系统涉及厂家不同、功能不同,系统开发缺乏统一设计,使得各子系统间水利信息数据彼此孤立、相互封闭,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融合,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必须加快信息系统集成,改变原有的信息系统功能较为单一、缺乏集成性和数据共享性的弊端。联通"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整合。充分利用现有采集设备,制定系统集成及综合利用方案,促进部门之间的共建共享,建设信息采集系统的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种已建信息系统的作用,逐步建立支撑业务应用的一体化平台架构,并基于一体化架构进行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和建设,逐步优化已开发业务应用中同类、共性的功能模块,推进业务软件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升数据利用率。

4 综 述

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向着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迈进。然而水利信息化工程是一项规模大、功能强、构成复杂、科技含量高、涉及学科多、知识面广、建设周期长的系统化工程。建设管理质量是决定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人员既要跟踪先进技术又要创新管理观念。水利信息化建设即要满足对传统水利建设质量的相关要求,又要使其具有符合信息化工程质量的特性,促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应用水平全面提升,更好的服务水利、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