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集锦9篇

时间:2023-08-06 10:52:40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范文1

    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增强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的抗性、品质改良、提高产量和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质等。其中以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运用最为重要,发展最快。根据统计资料,到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达4420万公顷,比1996年增长了25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00年的13个。这其中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广,达到了3030万公顷,占68%;其次为阿根廷,1000万公顷,占23%;加拿大300万公顷,占7%;我国为50万公顷,占1%。

    根据有关专家的看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表现为:

    ——研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速。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生物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将达到10%以上,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又将占相当的比重。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为2000年20亿美元,2005年60亿美元,2010年200亿美元;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ISAAA)的预测则分别为30亿美元、80亿美元和280亿美元。

    ——研究方式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在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进行投资研究的同时,众多私有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领域将是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私人公司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体。以美国为例,民营机构1992年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为5.95亿美元,而1999年则达到15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物技术企业领域的兼并和收购狂潮,并购金额从1997年的12.37亿美元陡然升至1999年的138亿美元。一些资产过百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由此形成,过去分散的研究基地也随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据业内人士分析,促成公司并购的原因,一方面是为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人员组合,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产业,小公司在资金、技术、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均难以独立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研发和推广。只有强强联手的大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才能有效占领市场,与其它企业抗衡。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范文2

1 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在我国节水经验不断积累和实践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技术研究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大的瓶颈,主要表现为我国现有节水技术还不能为建立一个现代高效节水农业体系而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在经验和数据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缺少对节水农业发展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在节水技术研究和发展过程中,依然缺乏有效地监督和管理,缺乏规范化、定性定量以及综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在我国节水农业系统中,节水设备不能紧跟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很多设备都比较落后,在使用过程中表现的很不稳定,而且出现故障的概率很高。此外,我国节水设备的研究还不是很令人满意,很多节水材料和技术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我国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对农业节水的信息技术的传播比较落后,其信息的可靠性也比较差,相关的技术人员对节水农业技术不是很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不足。

2 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1 积极利用生物技术充分挖掘作物本身的节水能力

现阶段,研究比较热门的节水技术就是对作物自身的接水潜能进行全面的挖掘和开发,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就具备了一定的节水能力,因此,在进行生物技技术节水方法研究过程中,应该对作物的自身生物调节作用进行分析,将其应用到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中去。在研究过程中应该从作物自身生物技能入手,在做好作物生物节水技术的同时,还要切实提高农作物的茶凉以及对水分的利用率。最终保证将水是从传统的湿法生产转变为高产量、高品质变化的关键技术。

2.2 非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非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也就是区别与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在非传统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中研究比较热门的技术主要包括了天然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对生活污水能进行净化处理后循环使用,苦水和咸水经常处理之后回收利用,这些技术都已经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各个国家重点研究用于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的主要研究领域。同时这些节水技术也成为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我们在进行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过程中应该对上述的几个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

2.3 节水技术研究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的高新技术逐渐的应用到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中,这些高新技术与现代节水农业技术进行完全的融合和发展,使得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研究逐渐的进入到了科技化和智能化领域。目前,在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中,融合高新技术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模拟,通过对作物生长周期进行模拟发现作物的节水点在那个阶段,然后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就能根据模拟的节水点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其次,通过利用现代智能技术,对本地区的气候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节水因素进行实施的管理和控制;最后一种就是利用3S循环技术对作物的需求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对作物生长的蓄水情况进行智能监测,并结合有效地动态信息管理、采集、传输和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对需要灌溉的农作物面积进行有效地灌溉处理。

2.4 新材料和设备不断的应用

在未来现代节水农业技术的趋势采用功能齐全,能耗低,环保、经济节约以及智能化的控制技术,利用先进的生产和制造技术,不断促进现代节水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产品的应用性能,保证设备和产品能够更好为现代农业建设发展而服务。

3 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建议

3.1 积极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知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缺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国农业发展缺水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很多人在使用水资源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还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因此,在节水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做好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社会上每一个成员都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节约用水从自身开始,在社会上还要积极的宣传和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得以全面实施的思想方面的准备。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范文3

新形势催生服务新方法

怎样引导、推动传统农业发挥更大的潜力,向更高层次发展,以适应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成为摆在农村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鹿河农业公司面对新的形势,从目前农业还是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实际出发,探索由单一的产中服务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合作组织形态延伸。1997年挂靠运送蔬菜到日本、东南亚销售的台资企业――苏州祯祥食品有限公司,根据规格要求,组织农民试种了近100亩的荷兰豆、甜玉米,质量符合要求,得到了挂靠企业的认可,参种户也获得了高于常规种植二倍的收益。在上(挂靠企业)下(参种农户)两头要求扩种增产的情势下,鹿河农业公司根据自身的技术力量和实践经验,逐步发展参种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蔬菜品种,有效地引导农民进行组织化种植、规模化经营。

鹿河农业公司以全方位的服务功能和规模化的经营能力,取得挂靠企业的信任,赢得参种农户的支持,成为鹿河地区外销蔬菜生产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它们的服务创新主要反映在“六个统一”上:一是统一供应良种。二是统一发放农药。三是统一技术指导。四是统一保价收购。五是货款统一结算。六是统一免费项目。

新模式赢得经营新收益

鹿河农业公司在改革中创新的服务模式,使公司与农户在合作中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土地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参加鹿河农业公司种植蔬菜的农户,在1998年前,几乎全部是秋种三麦、油菜,夏种棉花、水稻的常规种植,按播种面积计算,复种指数为1.93。目前,公司指导农民充分发挥土壤、气候、水利等资源优势,进行小松菜―甜玉米―大叶菠菜,大叶菠菜―西瓜―西兰花等一年三熟和荷兰豆―棉花等一年二熟的种植,复种指数提高到了2.59,土地利用率提高了34%。

二是农民收入得到了增加。以2004年比较正常的农业年景计算,农户稻麦二熟常规种植,亩均年纯收益为850.5元。在农业公司指导下一年三熟种植蔬菜,亩均年纯收益为3170元,增收2319.5元,增长272.7%。

三是公司经营得到了盈利。2004年鹿河农业公司除发给工作人员报酬和交纳社保基金30余万元外,还盈利48万元,为扩大服务积蓄了后劲。

四是绿色产品得到了论证。公司蔬菜基地的产品,坚持按无公害蔬菜标准进行作业、管理,批批产品的农药残留量都在规定指标以内,百分之百符合出口要求。目前已有4只品种被省认定为无公害蔬菜。“丰鹿来”商标也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准注册,为进一步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成就启示探讨新思路

启示之一:弱势的改变在于合作。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农民单挑独干的生产经营,难于应对变化莫测的大市场,许多农民不知所措。调查中不少农民反映:“过去我们也晓得只有调整种植结构,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卖到好价钱,增加经济收入,问题是一家一户搞,啥人有能力把产品运到上海、苏州、外国去?好东西也只能卖个低价钱,弄得不好血本无归,哪敢随便调啊!现在有农业公司带领我们种,良种包供、技术包传、产品包销、价格包底、收入包增,你不动员我我也要参加这个蔬菜行列”。一些镇村干部和参与调查的同志认为:从鹿河农业公司的实践看,弱势的改变在于合作。这家公司虽然不是合作社,但它在运作中让农民规避了市场风险,给农民带来了规模效应,帮农民改变了思想观念和生产经营方式,也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启示之二:新型合作,农民的必由之路。鹿河农业公司没有农民合作的章程、组织机构等形式,但它同国外的“农协”,“联合会”等一样发挥了合作组织的作用。农民参加公司的蔬菜生产,既不影响家庭生产自,也不变更财产关系,更不搞土地集中和集体劳动,公司只是通过服务为农民解决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诸多环节的关键性问题,从而达到统一生产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公司实力的目的。这起到了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农民的作用,解决了诸如社区集体经济统不起来、政府相关部门包揽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成功的一系列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

启示之三:推动合作,要因地制宜。鹿河农业公司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生产外销蔬菜并取得成就是有其特定条件的,推行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翻牌子弄虚作假。在目前农民兴办合作意向不足、干部领办合作情趣不高、合作知识和合作企业家短缺的情势下,应鼓励外部力量参与、领办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名称上可以是合作社,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协会;在性质上,可以社区集体经济领办,可以城乡“能人”领办,还可农民投资合办;在利益上,可以是“紧密型”的按股分红,可以是“松散型”的保价补贴,还可以是“互助型”的各自核算;在方式上,可以建章立制成立“两会”,可以口头协议诚信运作,还可以挂靠参与自主经营。要发挥基层政府及涉农部门的积极性,多主体、多形式领办或者引导农民进行专业合作,在运作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逐步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专业生产的产业化模式。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范文4

摘要:化学农业现代化之本质也就是科学技术化。未来农业将是以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起来之崭新产业。农业之发展大体经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三个阶段。原始农业主要靠大自然之恩赐,传统农业以经验为基础,现代化农业则是依靠科学技术。

关键词:未来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面对现代的中国农业机械化,不仅要把中国的市场要牢牢把握还要放眼世界走出国门,还要把各种的高科技技术利用在农业机械化上,进行多元化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利用好信息和网络技术革命更好的学习世界各地区的人们的革命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按市场规律运作,抓住机遇,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2]

二、中国农业的开发趋势

2.1、从“ 平面式” 向“立体式”发展

利用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精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优生产系统。

2.2、从“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

如根据农作物的特点,设置高度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全套先进的输送营养液系统及配套的系列设备,以实现集约化、工厂化生产体系。

2.3、从“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到21世纪,由于田地日益珍贵,发展与人类健康相协调的和谐的生态环境,形成“环保农业”尤显重要。一些农业专家将会精心设计, 把农场式农业生产改造一座座农业公园,集农业种植、绿化环境、观光旅游等为一体,劳动也将成为赏心悦目的一项愉快的工作。[1]

2.4、从“ 机械化 ” 向“ 电脑自控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给现代化农业带来了很大的生产活力,尤其是在解决体力劳动上起重要作用。而电子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农业上应用,将使农业现代化管理更上新台阶。

2.5、从“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

现代农业已普遍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各种植物激素,这虽然有效增加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公害,中国的未业农业,将进人一个崭新的生物化的绿色、洁净的农业时代。[3]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之形势下,我们必须研究农业现代化之发展趋势,扬长避短,在做好基础工作之前提下,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智力农业、精细农业、信息农业、生态农业等,从而使我国农业尽快走上现代化之道路,因此,我心目中的未来农业拥有高度科技化、制度化、智能化的生产运作方式。

参考文献:

[1] 我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J].计划与市场,1995,(11):45.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范文5

吉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占吉林省经济比重的绝大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状态直接影响了吉林省整体的经济情况,进而影响全省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状态。因此,对农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从根本上实现吉林省经济的飞速发展。

1 发展现状

“地广人稀”曾经是对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条件的简单概括,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单一的种植粮食型农作物使农业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有限。吉林省政府以及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开始对吉林省农业的经济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其中即包括农业生产方式放慢的创新,也包括经济组织的整改等。吉林省农业经济的改革创新发展有风险也有机遇,因此要建设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生产体系、新型农业运营体系,合理运用农业政策,快速有效的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转变以往农业的发展方针,最终实现吉林省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2 发展趋势

2.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不断进行农村经济改革过程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明显的趋势,从传统农业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到现代农业的集约型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由个体经营转向合作社和企业经营形式;从种植单一的粮食作物到实现农村土地的立体化应用,经济结构由扁平化模式转为多元化模式。目前,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体现在绿色农业的建设方面。首先,吉林省农产品进出口交易额在逐年增长,而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要求相差甚远,进行绿色农业生产成为进一步提高进出口贸易利润之必须;其次,应环保规划和城市生活的需要,粮食作物和蔬菜已经不是城郊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项目,很多农户以及农业企业开始转向果树种植园和花卉种植园、农村休闲娱乐项目的建设,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实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更使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2.2 农村经济发展加快

现代经济发展将各个行业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跨行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农业发展也需要应对这个趋势。从农业经济本身发展的需求来看,参与金融经济发展,将农业经济发展与金融结合起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首先,吉林省农业企业和农户个人在农业经济项目的经营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融资活动势在必行,这是农业金融发展的契机;其次,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出的构想中,有关于金融介入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容。

2.3 信息技术介入农业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介入各行各业的发展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也是如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利润的提升,表现在很多方面。吉林省提出“智慧农业”发展战略,从2013年开始,加大智慧农业建设示范项目,并把实现农业智能化生产、农业与物联网融合发展确定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吉林省己经建成了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并开发了玉米、水稻两个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通过“一台二系统”可以远程直观地查看作物长势、土壤墒情、预警病虫害、组织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实现了农情监控、生产管理、信息采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

3 发展对策

3.1 调整农业经济发展配套设施

绿色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企业以及农村个体劳动者的责任,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尤其是与农业相关的社会服务业的参与,例如,酒店建筑和管理、导游服务、销售等。因此,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建设绿色农业,需要从全面调整农业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入手。对吉林省广大农村进行村容整体建设、修建道路、规划旅游区项目等。

3.2 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农业经济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活动的加强需要商业银行的介入,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应积极鼓励商业银行在广大农村地区设立办事处或者银行网点,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为农业经济提供适合的金融产品,与农业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以实现农业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3.3 加大农业信息化投入

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并争取把涉农专项资金向农业信息化倾斜。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向农业信息化投入,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范文6

1.1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过程会消耗掉大量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并且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不科学等原因,会产生资源利用不充分、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机械制造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环境恶化、生态退化等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现代农业机械中的绿色制造是基于农业发展信息的基础,对肥料、农药以及相关能源利用绿色环保理念,确定使用分量和使用的时间而开展的,这样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优化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还有效降低了环境污染,更好地满足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绿色健康的要求。

1.2节约农业机械生产的原材料和能源

传统的农业机械产品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缺乏全局性和一致性,一旦达到使用年限后,由于部分构件损坏,购买不到合适的配件,没有做好废旧和闲置农业机械设备的回收工作,造成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浪费,同时加大了农业机械的环境处置压力。现代农业机械的绿色制造有效改善了这一问题,不仅在农业机械生产制造方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能够站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农业机械生产进行规划,提高农业机械生产的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在农业机械制造上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现代农业机械生产的绿色经济效应,加强了资源共享,促进了现代农业绿色制造的不断优化。

2绿色制造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发展趋势

2.1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

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绿色制造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绿色制造技术和绿色制造设计将从多个层面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全球化、社会化、集成化、智能化和产业化等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机械制造的主要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关于农业机械产品的生产环境指标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加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涉及的各个方面都要进一步完善。另外,绿色集成制造技术和绿色集成制造系统将成为未来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2.2农业机械绿色制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绿色制造在现代农业机械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制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农业机械的绿色设计和制造方式方法都应当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消耗,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力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另外,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制造的资源环境功能,还应当将绿色制造设计和实施与新兴产业紧密的结合起来,例如农业机械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服务业、绿色制造软件产业等等,在丰富和扩展农业机械制造的延伸领域之外,还应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制造的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3结语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范文7

关键词:基层植保工作;农业发展;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75

1 基层植保中常见的问题

1.1 虫害对农作物影响程度加深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的经济在各个领域都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在农作物的类别上十分缺乏。在90年代,把解决温饱问题放在第一位,所以常见的农作物都只是粮食品种,像玉米、小麦、红薯、马铃薯等都是十分常见的农作物,在相关农作物虫害预防过程中,由于种类较单一,病虫的种类也很好防治。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能享受不同种类的美食,蔬菜水果种类急剧增多,在享受许多美味的同时,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不断的加深。在解决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严重影响问题上,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病虫害的种类、变异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制出相关农药,对病虫害的侵袭要扼杀在发现初期。

1.2 有害生物传播速度加快

在传统农业发展方面,因为种类的单一,农业技术水平的落后,农作物的生产量也比较低,只能满足自己的温饱问题,在市场交易较少,有害生物在传播上很少能传向其他地方。在新时代农业领域中,交通的不断发达,农作物种类的不断增多以及不同种类农作物高产量等相关优势,在市场上,能吃到各个季节的蔬菜水果,在这些便利的同时,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大幅度升高,尤其是在农作物产品运输的过程中将这些有害生物进行了广泛传播。有害生物的不断传播,对许多地方的农作物都产生了严重影响,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利,所以要大力度对多种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在运输前,对所有农作物进行严格检查,保证农作物的质量,从而避免有害生物较快的传播。

1.3 自然坏境的恶化对农作物的相关影响

我国工业领域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对自然坏境的污染,一些大型的炼钢厂,通过过滤一些残渣排放的大量污水,对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在农作物生长的环境中,一些自然因素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随着当代工业化的影响,像土壤、空气、水质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自然环境一天天的不断恶化,农作物不能健康的生长,现在的雾霾十分严重,它以其十分微小的体形能够较多的存在农作物中,我们在食用过程中,就会对身体带来许多不适,甚至会出现发病症状。可见,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品质量。

2 应用农业发展新趋势的措施

2.1 在农业发展中建立预防体系

一个领域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要想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相关体系,在基层植保工作中上,为了适应新农业的新趋势要制定属于自身发展的一系列体系。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病虫害等许多有害生物的预防,由于农产品种类数量的日益增多,再加上交通十分便利,病虫害等许多有害生物的传播就会加快,所以要对传播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要建立预防病虫害的体系,制定十分有效的预防方法,在对农药的使用上,要有详细的使用说明,在农药具体的使用量以及带来的许多弊端,由使用者进行衡量。在防治病虫害等有害微生物预防体系中,要时刻关注有害生物的变化趋势从而进一步完善该体系。

2.2 加强绿色植保技术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的许多农产品上都会残留大量的农药,消费者在选购的过程中对农产品的食用安全都有较大的顾虑,随着病虫害种类的增多,小剂量和药效弱已经不能对变异后的病虫害有较大伤害。为了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有害生物起到致命的伤害,人们使用的农药药效十足,小剂量的毒性就十分剧烈,因此杀害了几乎所有的相关有害生物。在对病虫害等有害微生物有效防治的同时,人们对食品安全忧心忡忡,为吃不到安全的绿色农产品不知所措,因此要加强对农药的使用安全上的有效控制,利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不会给农作物本身带来有毒物质侵入的防止措施。

2.3 各个部门加强合作优化公共植保体制

在基层植保工作中,基层植保工作不是单一存在的,它是由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加以管理的,比如一些简单的植保工作、农药使用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部门一起掌管整个植保工作。简单的植保工作就是管理一些种植品种,以及在种植上的合理分配工作上的统一,农药监管部门通过现有的农药,要有明确的使用条例,对哪些农药禁用,哪些农药可用进行严格规定,同时农药监督局要经常对地方上农药的售出情况进行记录,确保农药使用的正规性。在对病虫害有害微生物变异较快问题上,研究人员要对及时变异的有害生物研制出相关药剂,对病虫害有害生物的预防体制的完善十分关键。

3 新时代植保工作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3.1 当前形势下的植保工作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便捷了人们的生活,我们不但能享受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在营养角度上也十分充足,和过去相比较,植保基层有很大的改变。新形势农业趋势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上,由于数量种类的不断丰富,加快了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自给自足的现象,当前植保工作不仅限于农产品的丰富上,更加重视在病虫害等有害生物防治的方法上。当今时代是绿色环保的时代,人们对食用的农产品安全性方面十分重视,所以在进行相关防治中,要采取低毒害的解决措施,由于当前的防治水平有限,根本达标不到低毒害水平,由此可见,当前植保工作的形势较为严峻。

3.2 加大对植保人员的培养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从根本上讲,我国现在仍然偏重经济效益的获取,对环保建设方面的管理还是十分欠缺。在植保工作中,在农产品的检验合格方面不是十分重视,也没有相对专业的检验人员,农民在防治害虫中,为了节约投入成本,对农药的使用上,会采用十分廉价的药剂,虽然对害虫的防治有一定的影响,但因其毒性十分剧烈,人们食用后对身体在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所以,相关植保部门要加大对新形势下植保领域需要的技术人员的培养,对植保工作各个阶段要有相关的负责人员,对于植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保障,为植保工作能顺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 基层植保工作在农业发展新趋势中的采用

为了让基层植保工作能更快的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不能仅仅拘泥于植保工作的发展,更要更好的将其应用到农业发展中去。在农业现代化的新时代,要想农业发展领域能有一个较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把基层工作做到位,在其基层植保工作方面,要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对不同层次的植保人员进行任务的准确分配,对相关技术人员加大力度培养,让植保工作的所有劳动人员都能充分的发挥自身作用,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4 总结

一个领域要想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就必须把最基本的工作做好,在最基层的各个方面都做好之后,在发展中就会如鱼得水,将十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现代化农业的新趋势也是当前要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其最基层的植保工作一定要_标,在其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基层治保工作就能十分顺利的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韩俊,陈劲松,张庆忠.产业化:中国农业新趋势[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5.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范文8

大学经济数学论文范文一: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知识经济在当前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有着较大的影响价值。本文就主要针对知识经济所具有的特色展开了探究,并分析了知识管理发展的趋势,进而总结得出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开始出现,这一经济形势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其强调的主要观点就是利益竞争创新,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够符合新经济时代的具体要求,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色

1.测量知识本身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经济活动所涉及到的内容和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人脑的研究属于自然活动的范围,在服务上以及在创新上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实物。所以,知识也就是一种服务的来源,但是其并不是指代的服务自身。经济活动的开展究竟是对服务本身的测量还是对知识的测量,这一问题的存在,就使得的测量知识本身就有重叠性的特征。

2.生产单元的线性已改变

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最终形成了全球化的经济,这一经济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也促进了生产模式的转换,使得生产关系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生产者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很多的生产者已经在概念上无法进行类别的划分。

3.原本外部环境的改变依旧持续改变中

过去的经济模式在长期的使用中,也带来了诸多的益处,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不好的影响,过去的经济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进行的经济发送站,而如今的知识经济模式则对传统的经济模式不好的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弥补,使得环境得以有效的改善,并能够进一步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管理的趋势

1.重视知识管理的哲学面向

现今的知识管理多数存在于期刊书籍的管理中,而针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报道却并不一致,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也不统一,由于管理所发挥作用的不同,使得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也不相同,由于个人对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认识,使得知识管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一般而言,可以将管理哲学作为知识管理探讨的基础,这样比较容易对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行窥探以及掌控。知识管理强调的重点内容就是创新,但是知识管理也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创新无法顺利的开展。针对不同的组织来说,由于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操纵的不一致,使得知识管理在广泛实行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困境。因此,在对知识管理进行广泛实行的时候,就要求组织成员能够明确了解到创新环境的需求,深入了解哲学,依据哲学就可以将一些繁杂的问题进一步理清。

2.强调创新价值与核心能力的建立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应该逐渐向着强调创新价值和核心能力建设的方向发展。在知识经济前提下,注重对价值实施创造,将能力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充分的体现出组织的价值,根据相应的结果来判定个人的价值。相关的文献中也指出了人力资源所具有的激励特征就是使得能力产生的关键,就本质上来说,能力与资源价值都是不可测量的数值。由于能力与资源价值均具有不可测量性,那么如果一个公司要凸显其能力,将能力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那么针对公司所具有的能力进行提升,大力支持资源的转换,就可以使得组织中存在的一些本质上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人力资源核心可以与人力单位产量保持一致,并且使得组织更加具有创新性。组织将能力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会重点强调技术的应用以及问题的解决。所以,只有充分的发挥出组织的能力,有效的实施创新,并重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就能够使得组织实现高效的发展。

3.确立中阶主管的组织地位

知识管理所强调的主观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所以,在相关的组织中,需要对创新管理的职能进行切实有效的落实,使得中介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管理的职能。而知识管理的这一发展趋势则有效的证明了知识管理融合哲学的重要性,在对组织理论结构进行强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进行反省工作,确保中阶主管组织所占的地位。知识管理重视创新价值的体现,而推动创新得以开展的主要动力就来源于知识漩涡。在组织中,知识管理主要是靠中阶管理者进行管理。就相关的人员所提出的观点可以充分的了解到,中阶管理方式相较于过去的管理模式来说,主要采用的管理方式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以及自下而上的管理。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国际探讨的主要问题。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的发展也逐渐的实现全球化的发展。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组织结构都实现了有效的转变,而就以人力资源管理来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策略,同时也需要依据不同的员工自身特色和文化差异来进行管理方案的构建。就以微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在个人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得来的,其主要构建于对组织层次之上。组织层次的界定,可以被看做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观构架。由此就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中,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相较于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其所占的地位逐渐提高,并渐渐的发展为主流趋势。而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是更好的凸显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使得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国家的文化可以得到最大化的认可。

2.对于多元化管理的反思

在弱势群体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的情况下,弱势群体保护的念头也逐渐的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就衍生出了多元化管理。这种多元化管理是以弱势群体保护为原则。到今天,都原发的发展潜能则需要进一步的由政府相关部门来进行挖掘,并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对弱势群体实施保护。在多元化管理的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多元化可以被理解为:在工作多元化的基础上,有效的对组织进行转变。通常来说,以大的层面来说,多元化主要是通过中下阶层来进行体现。而就小层面来讲,多元化则多体现于少数群体以及种族阶层中。上级对下级有着一定的管理落差,多元化管理使得女性群体与少数群体在管理上不具备突出性。多元化管理中,以弱势群体为主导,而其所造成的优点一方面帮助组织厘清、保护、探究与转变价值和实务,并且促进组织绩效;另一方面则培育帮助增进公共利益。

3.管理哲学与人文精神反思

目前与知识经济相关的若干科技业,大都以代工(OEM)为主,若无法研发、创新,则我国的知识经济依旧依附在美国的价值底下,代工是无奈甚至是长期科技发展的麻药,专利数量是假象而非科技实力,较之加州硅谷的技术高门坎进入障碍与创新能力,目前仍居劣势,发展若要稳固与持续,恐怕仍须回归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而学术研究伦理的建立亦为根本之道,扭转社会风气与提升研究水平,知识分子将任重而道远!犹有甚者,网络上的活动一旦普及,并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后,新经济与新社会也随之成形;但生活的考验与人文的变迁才开始运作,统合趋势与人文抗争并存的辩证逻辑,将是新社会演进的路径。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社会经济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凸显,该经济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前提条件下,知识管理更加强调追寻,更加注重创新,而人力资源管理也更加注重对竞争模式的创建,实现思维的无国界交流,就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来分析,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着人文精神转变,是人类生存本质的深思。

参考文献:

[1]孟宪平.以人为本:改革的思维取向和价值选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吕福新.新经济时代对企业家的挑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06).

[3]彭雅.论新经济时代中国企业价值观的变革[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01).

[4](德)迈诺尔夫?迪尔克斯(MeinolfDierkes)等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与信息课题组译.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本刊总目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12).

[6]潘连乡,叶传财,韦凯华.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企业经济,2013(02).

大学经济数学论文范文二: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近年来,我国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着重对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分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经济管理;有效策略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如何能够在新时期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经济必须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构建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体系,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在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当前,我国致力于对新农村的大力建设,网络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融入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就是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充分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1]。首先,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另外,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水平比较低,也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化的建设能够为农村市场提供更完善的信息咨询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市场经济日趋激烈,农村经济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市场有一个全面、精准的认识,能够随时掌握市场动向,进而做出科学的规划,因此,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2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2.1健全农村网络信息体系

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中的实现,首先要有必要的网路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配备,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体系,从县级到乡镇再到各个村庄,都要将网络信息系统构建充分落实到位。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落后的、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信息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保证网络信息系统能够覆盖到整个区域[2]。另外,信息化系统建设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提供能够适合大部分农民使用的信息化服务,使农民能够从中获取相关的农业技术。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对于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普及互联网,使人们能够接受网络教育,鼓励农民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对于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则可以先普及电话网与电视网等。

2.2加强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人才培养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专业信息化技术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将专业信息人才的培养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首先,政府要提升信息人才培养意识,并进行宣传,使人们能够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作用,然后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培养平台,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投资力度,可以举办一些信息技术培训班、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鼓励人们参与学习与培训,掌握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农村经济建设当中。

2.3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速度更为快捷,信息类型也复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信息不实、无效信息的现象。因此,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健全农村信息管理制度,根据农村的发展实际,对信息采集、信息进行严格的管控,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有效性。可以在信息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信息,对于有突出表现的信息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这不仅能够调动工作者的积极性,而且能使信息建设更加完善、可靠。另外,要不断拓宽信息渠道,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为农民提供真正实用的经济信息,增强对市场的认识,使信息化建设走向科学化与规范化。

3结语

目前,农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的强大力量。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力度,立足于农村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提升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其能够实现长远、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尹惠兰.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2):41-42.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范文9

 

“三农”问题发展喜忧参半

 

总体上看,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四川省“三农”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态势,但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进一步加大。2014年四川省粮食生产结束“七连增”,产量减少 0.36%,产量在全国排名也由第六位下降到第七位。粮食减产主要由气候原因造成,就发展趋势而言,四川省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的态势不会改变,但是相对需求而言,保供给的压力将继续增大,弱平衡和紧平衡将成为常态。当前特别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需要关注:一是新型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每年将新增 150万左右的城镇人口,更多农业生产者变为农产品消费者的趋势将不可逆转,增大粮食的刚需;二是四川省开始进入土地流转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阶段,虽然局部地区粮食规模经营已有突破性发展,但总体上土地流转“非粮化”的趋势仍然会有增无减;三是规模化养殖继续保持扩张态势,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已超过 60%,除外调饲料粮规模将进一步有所扩大之外,饲料作物种植面积也会相应增长,势必挤压一部分粮食面积。

 

——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但农业经营效益的提高面临更大困难。随着全省现代农业基地强县的推进、优势产业园基地建设的加快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等,四川省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但是从趋势上判断,四川省农业生产经营也已进入高投入、高成本和强约束的新阶段。一是农业土地租金、农业劳动力工资和融资成本三块“地板”的不断上升,将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高;二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与农产品加工环节总体上仍然滞后,必然使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困难进一步加大;三是遭遇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加大、资源环境“紧箍咒”和黄箱政策“天花板”的三大限制,农业投资和集约化经营受到较大影响。

 

——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深刻变化,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的要求日趋迫切。随着四川省农业发展形态的变化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演进,新的产业形态不断涌现,农业规模经营比例明显上升,原有的土地经营方式、以及生产与金融服务,将越来越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深刻变化的需求,对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的要求日趋迫切。但就四川现实而言,这方面的发展总体是滞后的,2014年全省农民合作社47329家、30亩以上种粮大户13391户、养殖大户8532户、家庭农场6267家、龙头企业达到8500家。相对于全省1885万户农户而言,发展不足、带动性不强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随着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的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力度推进,四川省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必将加速破局。

 

——农民的收入保持进一步增长,但增长的难度持续加大。近年来,四川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大幅度持续增长,2014年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8803元,实现“八连增”,增速达到11.5%,分别比城镇居民收入和全国平均水平高2.5和2.3个百分点。但是,增长速度在经历一个较快的增长过程后开始放缓,2014年增速比2013年和2012年分别低1.3和2.7个百分点。从中长期看,四川省农民收入将进入增速相对放慢的轨道。

 

从有利因素看,随着工商资本下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政策调整,农民财产性收入会继续有所增长,但因其份额不高,且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短期内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比较有限。

 

从不利因素看,一方面,实体经济运行困难的态势仍在发展,进城农民工就业问题开始显现,工资增长后劲出现困难;另一方面,农民在传统农业领域被挤压的现象仍很普遍,许多地方土地或者被流转,或者自给性粗放经营,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空间较为有限,特别是全省养猪农户比重不足30%,对农民实际增收的贡献趋于下降。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但污染方式呈现一些新的重要变化。近年来,四川省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等工作,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源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从发展趋势看,四川省农村污染方式发生了一些新的重要变化。一是规模化养殖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一些大中型养殖场的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滞后,有的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正常运转;二是农民集中居住带来的生活污染处理压力加大,一些聚居点“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因为资金、人员配备等因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三是农业经营方式导致农药化肥带来的污染加剧,无论是新型经营主体还是传统家庭经营,为了提高土地单位产出和替代劳动力,都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预见,随着农村环境污染方式的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将成为制约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4年全省农民合作社47329家、30亩以上种粮大户13391户、养殖大户8532户、家庭农场6267家、龙头企业达到8500家。相对于全省1885万户农户而言,发展不足、带动性不强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六大新挑战需面对

 

在新常态下,四川省“三农”发展面临的六个方面新挑战值得高度重视。

 

——农业持续增长与农产品安全的矛盾趋于加剧。在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和生产成本仍然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四川省农产品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压力加剧的矛盾同样已经进入最为严峻的时期,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底线面临突破,紧平衡将成为常态。此外,四川省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和发展层次低下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限制了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竞争力提升。

 

——土地规模经营推进与农民利益保护的矛盾趋于加剧。从现实看,用简单化的行政干预手段来推进土地流转和以城市工商资本主导的方式大规模集中土地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农民因“被流转”导致土地权益受损的矛盾还十分突出。

 

——现代农业发展与劳动力老龄化的矛盾趋于加剧。四川省实际务农劳动力平均年龄达到60岁,从老龄化向高龄化发展,劳动力老龄化矛盾加剧不仅直接推高农业人工成本,而且导致农业的兼业化和粗放化不断发展,使一些地区面临现代农业发展不足与传统精耕细作农业衰落两种趋势并存的严峻挑战。

 

——强化农业投入需求增长与现行支持政策效率偏低的矛盾趋于加剧。从总体上看,当前农业转型升级过度依赖财政资金支持和现有财政支持政策效率偏低的双重局限性已经充分暴露,过于偏重龙头企业的规模偏好行为和小农户普惠式的政策支持方式,已经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适应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提升与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趋于加剧。当前四川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和紧迫,如何构建新的发展型的农村生态系统,大力拓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等新的发展路径,实现保护与利用并重,兼顾保障农业产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优化农村生态功能的多元发展目标,将是较长时期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与农村空心化的矛盾趋于加剧。当前,如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真正实现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平等交换,依靠制度创新扼制农村空心化的恶性发展,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十分艰巨的任务。

 

八个方面要重点突破

 

面对四川省“三农”发展的总体态势和新挑战,四川省农业和农村发展关键是要在以下八个方面实现重大新突破。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上实现重大突破。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扬、人工成本持续攀升的新形势下,以农户为主的“分散化”粮食安全保障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以粮食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主要依靠适度规模的规模优势和机械化替代人工的成本优势,实现向区域化的“集中式”粮食安全模式转换的重大战略调整,将是四川省农业发展面临的极为紧迫的任务。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上实现重大突破。当前,在小农户经营的不适应性愈加暴露,改变农业经营方式的需求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四川省必须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户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订单农业等方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在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切实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来抓,通过建立培育体系、建立资格制度、完善支持政策等,培养造就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支持城市人到农村成为新农人,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建立完善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的基础上,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鼓励支持各类服务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沼气维护、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等农业生产性服务。

 

——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上实现重大突破。要把农业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来,加大农业科技转化应用支持力度,重点通过政策激励、制度约束、自主参与三管齐下的合力,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在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上实现重大突破。在稳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更大力度推进土地确权、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平台、探索农地抵押融资和有偿退出机制等方面的努力,促进农民的土地、房屋等资源转变为资产,实现产权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稳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在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优化上实现重大突破。要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新形势,及时优化调整农业支持政策,一是提高支农政策对扶持对象的瞄准性。改变支农政策过度向大型龙头企业倾斜和向小农户普惠式均分的现状,使政策能够瞄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农业经营稳定性更强的新型主体。二是强化支农政策对关键环节的支持。重点针对基础设施、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金融创新、农业保险等农业经营的基础性环节加以支持,切实提高农业支持政策的效率。三是建立财政支农项目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对接机制。在有条件的地区试行由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申报、实施、管护、运营小农水等财政支农项目。四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平台。将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按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整合,增加对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的资金投入量,充分发挥各项资金合力。

 

——在农村地域空间布局调整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城乡之间流动性进一步增大的条件下,必须扭转普遍性的新村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现象,根据人口结构的动态变化实现农村地域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一方面,应以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人口变动趋势为依据,按照“撤并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缩减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要求开展村庄区划适度调整工作,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效率。另一方面,有选择地进行小城镇合并,合理增大小城镇镇域范围和人口规模,给予其更大的地理发展空间和要素吸纳范围,显著提高其区域带动力和辐射作用,以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实际推进缓解再度加剧的城乡失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