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金融危机的对策集锦9篇

时间:2023-08-10 17:12:13

金融危机的对策

金融危机的对策范文1

2.3对我国投资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银行造成了严重损失,对我国投资市场造成了影响。银行资金缩水,需要控制对外投资并进行贷款才能维持银行有序发展。不仅是国内银行出现这种现象,世界各大银行内部资本都不够充足,我国企业融资难,对外投资也受到限制。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的经营效益降低,国内企业家密切关注金融危机的发展,为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在关键时期有效避免风险,减少投资能够更好地维持企业经营,因此企业家对投资的决策更加谨慎,使国内投资市场得不到发展,我国经济水平无法正常增长。

2.4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工作薪酬,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经济整体下滑,失业率的增加、工资报酬的降低直接影响了居民消费水平。大众的消费理念、消费结构有所改变,虽然对大众基础的温饱生活影响不大,但消费行为趋于保守,中高档消费品所占比重缩小。国际金融危机让我国经济发展阻力加大,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大众收入增长随之减缓,消费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2.5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虽然金融危机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民的生活,但在防控金融危机影响的过程中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由于金融危机的压迫,许多中小企业运营极其困难,在行业中占据资源优势的国内企业可以利用发展低谷进行并购,达到资源的吸收利用。针对我国能源资源供小于求、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的状况,借此机会利用所储备的外汇吸收国外的资源。我国外汇储备量较大,金融危机状况下可在国际中获取有力的话语权、主动权,别国货币受到冲击时,减轻对我国货币的影响,提升我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利用、流通价值。

3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对策

3.1实施就业、创业政策

中小型企业抗金融危机的能力弱,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社会价值较高。可以接纳劳动力,稳定就业,能够保证居民生活质量的稳定,是青年人创业的形式。为了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率的影响,应该积极出台政策予以干预。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切实降低就业难度,可在税费、信贷等方面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国内中小企业得到资金支持。相关部门指导和帮助应届生和其他待业人员,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有利创业的政策,为创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降低创业启动难度。为就业人员提供人才培养政策,提高待业人员的就业实力。

3.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变革

要想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保持我国经济稳中求进,应改进经济发展方式,将调整经济结构作为重心。经济发展的重点着重于国内民众,注重改善民生。政府制定有效的产业发展计划,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企业也应该把握政府政策,利用扶持资金进行技术创新,优化转型产业结构,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3促进我国内需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使国内外的经济状况紧张,进出口贸易的效益不佳。为了解决出口难的问题,要着力于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应该以政策保护大众消费能力,多个渠道改善居民收入状况,从源头解决消费问题。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扶持贫困阶层,加大低收入人群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政策支持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员工的收入稳中上涨。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注重产品的质量,体现物有所值促进居民消费欲望。从医疗改革、求学问题、住房压力等方面做好保障,降低居民的生活压力和危机感,从而调动居民储蓄资金促进消费行为。

金融危机的对策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  实体经济  对策

        1 金融危机的形成

        1.1 国际经济失衡 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从短期来看,在某个时点国际经济是相对平衡的,全球资本总量和需求总量是一定的,而当一国经济发生变化,会引起国际资本和国际需求在不同国家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是小国经济,它的影响只是区域性的,如果是大国则它的影响是全球的。当一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一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1.2 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松散的国际货币体系,储备货币既是国家货币也是国际货币的身份不变。充当储备货币的国家依据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势必会与世界经济或区域经济要求相矛盾,因而会导致外汇市场不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实行与某种储备货币挂钩或盯住某种货币的国家,既要受该储备货币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还要受多个国家之间货币政策交叉的影响。储备货币之间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为增强,使得外汇市场更加不稳和动荡,这种影响可以分为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鉴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经济政策变动影响既可能是区域的,也可能是全球的。

        首先,以美元为支柱的不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不论采取浮动汇率政策还是固定汇率政策,美国的经济影响着所有与其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家及这些国家的货币价值变化。由于制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经济全球化相关性存在矛盾,目前的货币体系不能够保证美元在浮动汇率的前提下的纪律性,因而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将会导致经济相关国家的货币市场动荡,在投机资本催化下爆发金融危机。

        1.3 国际金融炒家的攻击 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金融炒家。

        众所周知,国际金融炒家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繁荣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金融炒家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发展向非理性繁荣转变。在整个过程中,国际金融炒家有预谋进入和撤退,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国际金融炒家娴熟地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繁荣时期赚取高额利润,也可以利用金融危机赚取高额利润或者收购危机国家的优质资本,进而控制被攻击国家的经济命脉。

        我们来看看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国际金融炒家的操作。国际金融炒家本次进入期货市场进行操纵,取得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从而获取暴利。如他们通过拉抬油价到147美元一桶的方式,造成我国政府和企业恐慌,进而鼓动中石油、中石化、中铝以高价收购矿产资源公司,再鼓动中国航空公司签下不公平的套期保值合同。

        2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2.1 冲击了我国的实体经济 在整个gdp当中,我国的消费只占35%。而我国制造业的产能占gdp的比重是70%。也就是说,还有另外35%的产能,是我们消化不了的产品。这部分生产过剩由于欧美各国传统的负债消费形态,而帮我们吸收掉了。现在由于国际消费市场的萎缩,冲击到我国的出口,这对于外向型城市如江浙,广东等地的加工制造业影响巨大,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增加已成定局,我国的出口企业受到严重冲击。

        2.2 产生了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内销企业受到连累 我国的危机跟其他国家不一样。我国今天不但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本身还有制造业危机,而这种制造业危机在欧美各国是没有的。我国的股市涨得比别人少,跌得比别人凶,是因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出现了问题,2007年起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投资经商环境不断恶化,因此,我国的企业家将很大一部分应该投资于制造业的钱拿出来炒楼、炒股。

        由于制造业的危机挤压出大量的资金,进入楼市和股市,从而造成短期的泡沫现象。由于股价和楼价的真正决定因素是经济基本面,而我国的经济基本面是以70%制造业为主的基本面。制造业持续衰退,就会造成股价和楼价的持续下跌。

        制造业持续衰退导致大量失业,导致还房贷乏力。下一步就是跟美国一样,房地产泡沫导致的金融危机。因此我国是由制造业危机引发的楼市泡沫和股市泡沫,导致楼价和股价大跌,失业严重,造成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跟美国挂钩。因此我们是制造业危机加上金融危机,还有国外的金融危机。这就是我们的股市表现如此之差的原因所在。

        同时楼市泡沫和股市泡沫套牢了大多数股民,冲击了我国消费者的信心,国内消费萎缩,继而内销企业同样受到了冲击。

金融危机的对策范文3

关键词:国有经济;民营经济,通货膨胀:失业

一、引言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不得不追溯到2008年那场世界金融危机。2007年由于美国房地美、房利美两家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申请破产保护起,美国金融市场发生次级贷款危机。我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严峻的考验。广东地区大批出口企业破产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致使成都现农民工“返乡潮”。同时全国工资性收人大幅回落,国内出现降薪潮。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面临这种局面,我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随后人民银行又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国务院出台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以增加总需求保证国民经济以8%增长率增长。

首先,我国4万亿的财政政策确实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实现了保8的目标。但是据《望》新闻周刊了解,今年上半年,四川等一些省市民间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例尚不及去年同期水平;广东1~8月民营经济投资仅增长4.7%,远低于国有经济62.9%的投资增速。国有企业承担着全国范围内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项目。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是对国有经济起到了拉动作用,但是占国民经济70%的民营经济却没有受益。

其次,积极的货币政策使得2009年第一季度银行新增贷款达到4.6万亿人民币,比2007年全年还多20%。一季度银行新增贷款中大约三分之一是短期商业票据,其他贷款大部分是中长期贷款,主要流向了经济刺激政策相关的或其他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项日和投资。国有企业得到了绝大部分的新增贷款,而中小企业和出口部门融资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善。

现在的经济形势就是可以说是经济复苏下潜藏着危机。首先是经济复苏,我国经济从2009年的下半年开始走出低谷。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成功“保8”,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复苏则为我国经济注入一股强心剂。10月份当月我国外贸出口总值为1107.6亿美元,同比下降13.8%,进口867.75亿美元,同比下降6.4%,数据显示外贸加速回暖,外贸顺差有所增加。

其次是面临着潜在的危机,我国经济可能陷入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进行选择的两难境地。这种危机在我国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后才开始凸显,即民营经济并没有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受益。同样面临着金融危机的威胁,国有经济依靠国家财政和银行体系的支撑,而民营经济只能自生自灭。其中的原因是:虽然国家一直强调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但是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衰退,银行要求保证自身资产的安全,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银行从资产安全性的角度出发不会轻易给民营企业贷款。相反,国有企业贷款相对安全,如果亏损,国有企业自身资产能够抵偿贷款,同时国家财政也会弥补亏空,因此给国有企业贷款在金融危机下是银行的最优选择。因此,民营企业面临资金供给短缺的困境。再者积极的财政政策由国有企业受益,从需求的角度看,民营企业的产品滞销,给民营经济走出困境设置了障碍。另一方面,国有经济带动了经济中的投资总量,不仅抵消了经济危机所带来的总需求的下降,而且扩大了总需求;另外,信贷规模的扩大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剩。这样,生产资料价格先于产品价格上涨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贷款受限,成本上升,加之产品价格不变,民营经济只能是减少生产规模,产量下降、裁员就会随之而来,这样国民经济就会再次陷入失业的困扰。如果现在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这样银行利率必然提高,这样会影响到国有经济,国民经济有可能再度陷入衰退。

三、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本文认为国民经济在未来可能面临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选择,那么应当采取什么措施能够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复苏?

第一,应当控制大宗商品特别是生产资料的价格。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国家应当对钢铁、石油等大宗商品实行价格补贴,如果这些商品价格上升,难免会波及其他商品生产成本的上涨。实行价格补贴可以从源头上抑制生产领域的成本上升,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通货膨胀。

第二,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实现供给的增长。国家可以对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企业实行暂时性的税收减免政策,即对生产规模超过一定程度的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实行暂时性的部分税收的减免,这样不仅可以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而且还可以在市场上形成供给增加的趋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

金融危机的对策范文4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传媒业很难独善其身。笔者通过近期走访调查国内20多家传媒,并结合多家调查公司的监测数据,对金融危机给中国传媒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金融危机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国传媒广告收入增速减缓,但金融危机时期受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加,文化传媒市场反而出现明显升温,给中国传媒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金融危机对传媒广告经营的冲击

1.连续十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广告业,将可能在2009年面临调整

2008年,由于北京奥运会等大事件,中国广告的投放活跃度快速增长,从电视媒体到平面到户外一直到互联网,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高端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市场的销售也受到了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主对其新的广告预算必将进行一番调整,因为广告是任何一个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要削减时最容易削减的一部分。广告、公关、市场营销的支出,都是最先被削减的。

国际知名媒体集团实力传播(Zenithoptimedia)发表的最新预测报告显示,由于经济不景气,2009年全球广告支出将比2008年减少0.2%。2009年第一季度全球广告市场形势尤为严峻,直到明年第三季度才可能恢复温和增长,2010年市场增幅有望达到5.5%。

中国广告业连续10年保持10%增长的速度,但金融危机之后,国内广告收入增长明显放缓。根据CTR市场研究最新的年度广告监测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广告市场受北京奥运会的良好预期拉动,呈现活跃态势,总投放同比增长15%,达到4413亿元。但由于面临国民经济持续下滑的风险,广告市场进一步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

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市场,中国的广告市场空间依然巨大,危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只是暂时的。相信在经过这一轮危机之后,中国广告市场会更加成熟。中国的贸易竞争力将会有一定程度增强,而且会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2.金融危机对不同种类媒体广告经营的影响

这次席卷而来的金融风暴,对房地产、金融投资保险、商业和服务业的广告投放的冲击会很大,而对快速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广告投放冲击小。因此,金融危机对报纸和户外传统媒体的冲击大一些,而对电视可能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①目前对于中国报业广告经营最为重要的房地产业正处于一个临界点,由于房地产是目前中国报业广告重要的支柱产业,其对报业广告经营的影响在30%左右。因此,房地产业一旦出现调整,可以预料中国报业广告经营必将掉头向下。②而广播的广告成本较之其他媒体广告而言偏低,每千人不足10元,很有可能成为经济不景气时广告业主的替放渠道。金融危机也将对网络广告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在经济低迷时期,广告主将把网络广告投向知名网站。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广告投放量可能会大幅减少。

二、金融危机对传媒投融资的影响

1.一些靠“风投”来做大的新媒体,可能会面临断炊的危机

国内众多的新媒体公司是依赖各类投资资本生存和做大的。在欧美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之后,一些海外的资金被抽回去救场,很多“风投”对新媒体投资谨慎。2008年,中国新媒体市场的融资总量缩减了约四分之一(5700万美元),2009年融资的规模还有可能进一步回落。③如果这类公司在现有的资源情况下不能尽快实现盈利,公司将会出现严峻的资金问题。一些靠“风投”来做大的新媒体,可能会面临断炊的危机。

2.金融危机对中国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股价冲击较大,并影响了一些公司的上市进程

受国内国际股市大盘下跌的影响,传媒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普遍不尽如人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20来家中国新媒体公司的市值在最近半年缩水一半以上,从2008年5月开始,国内传媒股票也开始出现明显下挫,10月中旬后各大公司股票陆续跌至谷底。

证券市场不景气,光线传媒、分时传媒、易取传媒、迅雷网络、好耶等文化传媒类公司推迟上市计划。国内出版发行企业2008年本来计划上市13家,到年底,只有一家成功上市。

3.一些投资影视业的资本开始撤离,许多筹拍多时的影视节目流产

国内一些中小规模制作公司,近期纷纷传出因资金困难中止拍摄计划的消息。如新版《神秘的大佛》已经筹备两年,原本得到了北京、四川等地制造业和奢侈品企业的投资。然而,就在要开拍之际遭遇撤资和缩减投资的打击,不得不“流产”。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旗下的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与北京一家影视投资公司联合投拍的40集电视剧,一直是央视关注的大戏,但前不久投资方已宣布停止拍摄。4年前执导《王保长后传》的著名导演陈福黔,手上本来有一个很精彩的剧本,但因投资商担心金融风暴来临,电视剧卖不出去,突然撤资1200万,导致陈福黔只好去拍一部低成本的纪录片。④

三、金融危机将引发传媒变局

不同种类的媒体在此次金融风暴中所受影响也是不同的。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媒体所受影响都是有差异的。一些新媒体可能会面临断炊,时效性较差的杂志退市之声此起彼伏。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传媒市场将会出现分水岭,强者会更强,弱者会消失。

1.影视传媒纷纷削减开支,压缩成本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传媒集团纷纷削减经营项目支出,一些烧钱的项目经费也被压缩。如美国传媒巨头维亚康姆裁员850人,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7%。除了公布裁员计划外,维亚康姆还冻结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明年的薪水。

韩国KBS、MBC和SBS三大电视台为了控制电视剧制作成本,决定将电视剧单集长度由80分钟缩短至72分钟,并降低演员薪酬。KBS不仅取消播出KBS二台的每日连续剧,还决定今后每年只播出一部长篇历史剧;MBC已停播周末连续剧,增加重播节目时间,并开始研究员工减薪问题;SBS不但已停播每周五晚上的连续剧,还计划缩减每日连续剧的拍摄数量。⑤

香港无线(TVB)为开源节流,继日前裁员212人后,进一步缩减开支。除了停用两个录像厂及搁置建厂工程外,据传下一步会向签约歌手“开刀”,今后不再为歌手拍MV,并实施以“1元价”,买断由唱片公司为歌手拍摄的MV版权,或者由唱片公司付费购买广告时段播映MV。

2.报业集团纷纷重整结构

在金融危机的重压下,美国有507家日报的发行量锐减,绝大多数报业公司只能勉强维持运营。面对报业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美国报业同行一方面呼吁政府像拯救美国经济一样出面拯救美国报业,一方面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华尔街日报》则被迫将缩减版面,纽约时报公司不得不放弃近百年传统,在头版辟出大幅广告版面,并抵押总部大楼,寻求2.25亿美元融资;美国最大报业集团甘尼特公司在裁减近千名员工后继续裁员10%;拥有《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等8大报的美国报业巨擘论坛公司,不久前正式提交破产保护申请;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则宣称,该报将从2009年4月起取消纸媒印刷,改为网络版报纸。

欧洲报业同样如履薄冰。世界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法国每1000人平均只买154份日报,法国政府正在研究对策以化解本国报业危机……⑥。在日本,世界第二大报《朝日新闻》正经受创办130年来的首次财政赤字,《每日新闻》面临事实上的破产局面。

中国报业也开始承受压力。由于广告收入的减少,国内一些报社已经采取了减版面、减刊期、减发行量、减少赠阅以及控制无效发行等措施减少用纸量;一些报社还通过精简队伍、降低薪酬来缩减人员成本。据悉,北京某时尚平媒去年11月开始已经将工资下调15%以上,一家中央级大报的中高层干部每月降薪1000元钱,一些报社的裁员和降薪计划也在酝酿之中。⑦

3.杂志退市之声此起彼伏

随着金融危机向各个行业蔓延,一向挥金如土的时尚奢侈品牌被迫压缩开支,那些严重依赖时尚奢侈品牌广告生存的时尚杂志备受煎熬,杂志退市之声在2008年此起彼伏。美国杂志出版协会发表报告指出,2008年美国杂志广告页数同比减少了11.7%,第四季度下降幅度最大,同比减少了17%。新趣味杂志《Radar》率先倒在了低迷的市道之下;少女时尚杂志《Cosmo Girl》被迫停刊,只保留网站;《Village Voice》据说已经穷到连办公室里的笔都得让员工自己掏钱的程度。

就算在阅读率很高的日本,2008年以来,也已有《月刊现代》(讲谈社主办)、《论座》(朝日新闻社主办)、《主妇之友》等著名杂志相继停刊。⑧

2008年底,我国上海的老牌著名期刊《译文》也因为发行量低、资金难以为继宣布停刊。⑨

4.新媒体公司纷纷提出裁员减薪

为应对金融危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纷纷提出裁员减薪措施。国外的互联网巨头雅虎、eBay、谷歌都宣布裁员来应对金融风暴,国内的一些大的视频网站、房地产网站、招聘网站等也都纷纷大幅裁员,前景着实令人担忧。

有研究者认为,2009年对于中国新媒体市场来讲极有可能是一个并购年⑩。新媒体将会出现分水岭,强者会更强,弱者会消失。比如最近新浪和分众之间的收购兼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四、“口红效应”或将给传媒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与历次金融危机相比,本次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可能更广,影响程度可能也更大,必然给我国的传媒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危机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遇。从历史发展来看,每一次金融危机,反而都是娱乐产业上扬的时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提出的经济理论,认为每当经济不景气,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等都会发生变化,使得如口红这类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热卖。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化妆品集团雅诗兰黛创办人之子李奥纳多•兰黛以雅诗兰黛实际的营收数字做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口红指数”理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大多数行业都沉寂趋冷,但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一举成为美国的支柱行业。美国人即使领取救济、节衣缩食,也要挤出几个铜板,走进剧院,涌入电影院,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快乐、生存的温暖与希望。也正是在那个年代,美国涌现出了大量艺术经典作品,比如卓别林的小人物影片,诙谐有趣的“猫和老鼠”,“微笑天使”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电影等,成为美国人逃避现实的“疗伤”良药。文化的繁荣给美国人带来了信心和希望,文化的发展造就了后来被津津乐道的所谓“美国精神”。当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曾说:“只要我们有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会没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韩国影视、游戏、流行音乐等产业在危机中崛起。所以在中国、东南亚一带,韩剧热播掀起一股“韩流”,带动了韩国产品出口和旅游业的发展。

“口红效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传媒市场也获得一定的印证。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人平均每月花费142小时看电视(比去年同期多了5个小时)。每天,一个美国家庭耗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更长达8小时18分钟,打破了尼尔森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统计的收视时间纪录。美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看电视。

在国内电视节目市场,不少城市的观众收视时间比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如2009年春节期间,上海电视节目人均收视分钟数由2008年的237分钟上升到248分钟,东方电视台娱乐频道黄金时段推出的8档综艺节目中,有4档节目的收视率突破10%。

在国内电影市场,2008年中国故事片产量达到406部,票房超过43.41亿元,较2007年增长10.14亿元,增幅达30.48%。新年贺岁档影片总数则比去年多出1倍,达到近30部,而且其中多部影片实力不俗。行内估计,2009年贺岁片总收入可能超过1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贺岁档票房增长2亿多元。国产原创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上映一周后票房已经接近4000万,成为今年贺岁档不折不扣的票房黑马,不仅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也远远超过了去年的《功夫熊猫》。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内地部分电视节目“出口”创汇反而比以往情况更好。如马来西亚WaTV(华频道)不久前以单集1000美元的高价购买了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26期节目版权,目前,该节目已经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家和地区播出;湖南山猫卡通有限公司出品的《山猫吉咪字母世界历险记》、超级爆笑3G手机电视动画节目《倒霉鬼德宝》及《奇志碰大兵》成功出口到美国;该公司年度大片《三国》2008年11月1日在日本上映以来,已连续三周占据票房榜首位置,在日本掀起了中国热;上海电视台的《闪电星感动》、《舞林大会》、《星尚》等节目也走俏东南亚市场,市场份额甚至比金融危机发生前还高。

我国动漫、电影、电视等产业在金融危机中的逆势增长,意味着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有可能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的契机。

五、对策和措施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是极其巨大和深远的,传媒经营者有必要做好更长远的准备,以应对这场未知的风暴;同时也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提高节目制作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规避风险、寻找战机,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因为在一个迅速变化的自然环境中,最后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的动物,也不是最聪明的动物,而是能最快适应环境的动物。同样,在全球经济疲软之时,谁能快速适应环境为受众和广告主创造利益,谁就是传媒市场的赢家。另外,从产业管理和引导的角度出发,国家也应加大对传媒业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更具体的优惠政策,支持传媒业的发展,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1.调整产品生产策略,特殊时期特别编排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可能。但“口红效应”只是一个契机,传媒产品要想成为消费者心仪的那支口红,还必须有足够好看的颜色。“内容为王”才是始终不变的铁律,只有好的内容产品,才能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各种受众调查的情况来看,金融危机时期,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有数量上变化,更有结构上的变化。比如电视剧市场,风靡荧屏多年的苦情戏不再受欢迎,喜剧受到追捧,这都是金融危机带给受众心理的变化。中国传媒工作者要关注受众市场的新需求,对节目版面进行优化和调整,在金融危机这个特殊时期特殊编排,多提供一些舒解人们压力,抚慰人们心灵,鼓舞人们信心的作品。值得借鉴的是,今年无论是冯小刚的电影还是“麻花”话剧,都不约而同地拿金融危机当做噱头,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因此获得比较好的票房收入。

2.调整经营策略

首先是广告经营策略。国内各行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一样,如金融、汽车、房地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可能会缩减广告预算,而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则影响不大。因此,媒体应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对广告经营策略进行战略性、阶段性的调整,捕捉、培育和发展新的广告增长点,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前,不少广播电视媒体过分依赖医疗广告,当医疗广告由于有关部门治理而不得不减少时,无疑会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所以健康的广告结构也是传媒不得不正视的话题。

其次,中国传媒业务结构单一,尚未走出单纯靠广告支撑的阶段。一旦市场出现什么问题,遇到一些风吹草动,马上就会受到严重打击。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较为先进的传媒集团的实践,中国传媒业应延伸价值链条,完善和丰富盈利模式,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金融危机也给了我们一个进军其他文化相关产业的机会,与其他很多文化产业相比,金融危机对传媒业的冲击可能还会小一些。国内广电传媒可以把握这个机会,抓住在相关产业“抄底”进入的机会,把业务拓展到游戏、影视等领域,开发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及服务,做大做强自己。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当前,绝大多数传媒采取的是重量不重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总盘子越来越大,但是真正利润额很小。如中国电视剧2008年已经达到每年500多部、近16000集,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和播出大国。但数字上的“高产”,并不意味着电视剧质量的提升。2007年中国生产的近15000集电视剧,真正能播出的只有7000集左右,有近8000集被束之高阁,以每集40万的平均成本计算,一年积压的资金将达到30多亿。相当于有十多部《投名状》这样的大片,拍完之后,不送影院直接送进了库房。

这种靠拼资金、拼人力的外延式增长方式,代价沉重,难以再支撑中国传媒业的持续高速前行。当前,国内媒体除了应该在降低自身营运成本上下功夫外,还应该从根本上转变以追求速度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代之以提高效益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此外,媒体间可以加强合作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开支。如美国《华盛顿邮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两大报去年底就达成协议共享新闻资源,《达拉斯晨报》和《沃思堡明星电讯报》则互为发行业务,并共享图片和部分新闻产品的资源。福克斯电视台和NBC电视台也在酝酿共享视频资源。

4.完善国家财政支持体系,推动传媒业的发展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传媒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难。国家应加大对传媒业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更具体的优惠政策,支持传媒业的发展。

(1)尽快设立“国家文化(产业)基金”,以解当前众多广电企业所面临的资金链断裂、资金供应紧张之困。

(2)加大对传媒内容生产支持力度。优秀和有市场号召力的内容产品对需求具有倍速增长效应,能产生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经济效益和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并具有相当的国际市场空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政府及时提出了“文化立国”方针,设立文化产业振兴院,致力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在金融危机时期,韩国文化总预算也逐年递增,1998年韩国政府的文化经费只有4848亿韩元。占国家总预算的0.62%,之后政府文化经费逐年增加。到2002年已经超过1.2兆韩元。文化预算突破政府总预算的1.09%,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仅2004年一年,中国30多家电视台共播出了60多部韩国电视剧,在东亚乃至全球掀起了巨大的“韩流”热潮。从韩国产业政策研究院对“韩流”的经济波及效果分析上来看,“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效益达33亿美元。目前,优秀内容产品的短缺是制约中国传媒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发展中国传媒产业,首先要改善和扩大内容生产。当前,国家应构建政府引导机制,完善奖励办法,提升中国传媒的内容生产能力。

(3)鼓励传媒集团跨地域跨行业整合,培养一流的中国大型传媒集团。金融危机中单一传媒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为薄弱,政府部门应鼓励传媒企业打破行政区域、行业的限制,建立产业链完备的真正跨区域、跨行业的传媒集团,打造中国的强势传媒品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痛苦同在的未来。只要中国传媒能够抓住机会,适时调整其发展战略,提高创新能力,挖掘应用需求,以坦然面对和主动出击的态度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变挑战为机遇,必然会有所回报,并将确立其在“后危机时代”的有利地位。■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传媒经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注释:

①孔V国:《首份金融危机对中国新媒体影响报告面世》,人民网

②郭文才:《金融危机,报业转型的良机?》,《新闻记者》2008年第11期

③池顾良:《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户外新媒体市场》,/m/200901050077.shtml

④杨帆:《撤资风暴袭来,〈神秘的大佛〉筹拍两年“流产”》,《华西都市报》2008年10月14日

⑤干玉兰:《金融危机导致广告锐减韩国三电视台减播连续剧》,新华社首尔11月11日专电

⑥邹志鹏:《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报业集团纷纷重整结构》,《人民日报》2009年1月12日

⑦晋雅芬:《中国报业:在“严冬“中期待“春天”》,《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1月13日

⑧亚通社10月30日消息:《日本出现杂志停刊潮》

⑨石剑峰:《〈译文〉停刊,外国文学杂志集体进入“寒冬”?》,《东方早报》2008年11月18日

⑩孔V国:《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新媒体》,《传媒》2008年第11期

王家新:《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独特作用――以美国、日本与韩国的历史经验为例》,《光明日报》2009年1月20日

金融危机的对策范文5

受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过了财政形势最为困难的一年,但财政形势仍不乐观,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经济下滑造成的收入减少将会更加明显地反映到财政上来,再加上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以及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减收因素更加明显,从而导致当前的财政形势更加严峻。

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在扩内需、保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必须更直接、更有力。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出现回暖迹象,这表明中央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正在显现出效力。筑牢经济回升的基础,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根据形势的变化,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作为地方财政,下一步主要应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和改善民生支出,推进税制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应对和减缓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

1.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一是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要增加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保、社会事业领域项目以及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和强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促进农民增收。二是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完善和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三是大力支持医疗卫生事业体制改革。首先,财政支出应确保公共卫生,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发展,以保障公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还要为农民提供一个公平的医疗机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财政补助到位。其次,要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相应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建立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居民个人三方资金分担机制。财政要增加对公立医疗机构必要的直接投入,以保障政府赋予它的社会公益性目标(来源:文秘站 ),同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来满足社会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四是支持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建立制度统一、标准有别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促进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的实现,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直接增加国内消费需求。五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善廉租住房的制度建设和保障力度。六是要从严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等实行零增长或负增长。

2.落实好国家出台各项财税政策,推进税制改革,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落实好税制改革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早日摆脱困境创造良好的财政环境。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在销项税额中抵扣,相应调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和税率,促进和带动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继续落实好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完善并落实好支持企业出口的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大力支持出口增长。

3.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支持中小企业的各项财税政策,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小企业是安置就业和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有生力量,地方财政要增加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增加诸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的资金安排,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通过奖励、补贴和贴息等财政手段,支持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难题,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担保信贷业务。

金融危机的对策范文6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原因;我国的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货币危机,是指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面临大规模的抛压,从而导致该种货币的急剧贬值,或者迫使货币当局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维护现行汇率;外债危机,是指一国不能履约偿还到期对外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包括私人部门的债务和政府债务;银行危机,是指由于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导致个人和公司大量从银行提取存款的挤兑现象。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国际经济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总是与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相伴而生的。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

(二)国际货币体系扭曲。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

(三)国际游资的攻击。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国际游资。那么国际游资为什么能够摧毁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呢?众所周知,国际游资规模较大,它完全有能力影响和缩短被攻击国家的金融周期。金融周期是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由繁荣到萧条的自然过程。当国际游资进入被攻击国家,它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变化,从而加快金融市场由理性发展向非理性发展转变。

宏观调控力度不当、房地产市场失衡、金融机构推波助澜等问题也是造成全球性金融风波的重要原因。

我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认为:到现在为止美国经济还没有衰退,只是下调,这次下调绝不是短期就可以过去的这对我们的出口影响就很重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中国的第二个影响是相关银行的损失。从媒体公布的有关资料和金融上市公司的有关年报可以看出,工行、建行、招行和其它不少银行购买了美国的“两房”(房利美、房地美公司)和雷曼公司的债券;第三个影响则是潜在的危险,因为我们持有的国际外汇储备对外公布的数字是18000多亿,其中美国国债大概5、6千亿的样子,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们持有的美国债券实际上应该还是有一些影响的;第四个影响则是由于国外资金流出导致的股市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加剧。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涉及的都是一些大的投资银行、老牌银行、大的投资中介商等重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像刚刚破产的雷曼兄弟已经有158年的历史。而全美500家银行中,到现在已经有117家面临破产。

二、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应采取的策略

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强化本国经济。各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发展中国家只有优化国内经济结构,才能真正改善长期国际收支的状况,确保自身不受国际资本流动无常变化的影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资本市场,开放金融市场要做好准备和试点,应该采取谨慎的步骤和策略。就目前形势看,次贷危机对中国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较为稳定。但受国际石油价格和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居高不下。央行对此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从2007年3月起连续6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以期降低通货膨胀率。2008年中国应该继续将治理通货膨胀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在治理通胀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之间寻找平衡。

金融危机的对策范文7

摘 要 本文在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概览的基础上,运用凯恩斯理论对我国当前采取政策及其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对金融危机,财政政策更为有效,货币政策可以配合财政政策进行。

关键词 凯恩斯理论 国际金融危机 政策 效应

一、引言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产业振兴政策等。从国家统计局2010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看,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四个季度增长分别为6.2%、7.9%、9.1%、10.7%。从数据看,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未出现大的衰退,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表明前期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财政政策对经济回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本文根据凯恩斯理论分析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其效应。

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概览

(一)积极财政政策

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利用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如预算、税收、贴息、减费、增支、投资、国债、转移支付等若干财政政策工具组合起来一起使用,其目标是重民生、保增长、促消费。主要内容如下:

(1)扩大政府投资和优化投资结构。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投资总额将达4 万亿,重点投入领域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领域、灾区恢复重建;(2)推进税制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完善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为单边征税,降低住房交易税,免征利息所得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3)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4)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重点是“三农”、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5)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6)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资金,总额达到18亿元;安排资金19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同时加大各种收费的清理力度,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7)增加国债发行量。2009年国债发行1.64万亿元,2010年计划国债发行量1.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2000亿元。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票据贴现、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

(1)利率政策,截止2008年年底,央行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89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2.16个百分点,同时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2)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自从2008年9月份以来,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7.5%下调到15.5%;(3)货币供应量政策,2009年年初,国务院提出全年M2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4)信贷政策,2008年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8月中旬,央行又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9月中旬,央行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进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三、基于凯恩斯理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分析

凯恩斯理论认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由于市场中的某些价格具有刚性,不能根据外部经济的变化迅速变动,不能平滑地调节经济,从而使市场力量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政府所实施的这些稳定性政策能够很好地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认为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我国此次应对金融危机上也主要是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配合财政政策,很多时候都是在财政政策出台后,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适当出台货币政策进行平稳经济形势。我国政府通过扩大其财政支出,用公共投资来弥补私人投资之不足,增加社会公共设施的投入和生产来创造需求以弥补社会总需求的不足,通过扩大投资的途径来增加社会就业。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四、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效应分析

(一)2009年国民经济主要变量变化分析

1.经济增长持续回升,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从当季同比增速看,经济增速在逐季加快;

2.工业生产增长强劲,企业利润不断增加。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利润25890.8亿元,同比增长7.8%。

3.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国外需求有所改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

4.物价全面企稳回升,房价快速上涨。CPI同比在连续下降9个月后,11月份首次转为上涨变化,12月份上涨1.9%,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0.7%;2009年3月份以来,房屋销售价格环比已经连续10个月正增长;

5.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趋势好于预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较2008年减少11万人,达到1102万人,远超过全年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

6.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货币流动性增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9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1.7%。2009年货币供应量明显过度增长,四个季度分别为25.51%、28.46%、 29.31%和32.4%,12月末货币流动性(M1/M2)为36.3%。(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统计局)

从以上数据看出,2009年中国经济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国民经济企稳向好,投资快速增长、消费市场活跃、居民收入增加、进出口在下半年快速回升,工业生产明显恢复,货币供应量和流动性增加。与此同时,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从国民经济的各主要指标中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开始显现,效果较好。

(二)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1.扩大政府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根据凯恩斯理论,政府投资主要是通过乘数效应刺激经济增长。扩大政府投资主要是靠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两个方面,政府投资直接形成有效需求和购买力,一方面政府投资以乘数级的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另一方面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他们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政府投资对于当前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进行4万亿投资,2009年第一季度开始大规模实施4万亿投资计划,这些政府投资引导和带动社会投资增长,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扩大国债发行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很重要一点是扩大政府投资,而又不能增加微观主体的税负负担。而这时只能靠发行国债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增加了国债的发行量,并且允许地方发行地方债券进行融资,增加地方投资。至2007年末,我国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仅为22%,低于国际公认的45%警戒线,而美国同期为71% ,欧元区为67%,日本为16%,即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国债负担率相对较低,以往几年我国经济保持9%左右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存在较大的发债空间。一般来说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会导致财政赤字增加,但目前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0.5%左右,财政赤字率多年来一直低于欧盟3%安全警戒标准,没有超越我国综合国力的承受范围。综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财政赤字、以往国债发行规模,通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扩大我国政府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

(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效应

1.利率调整效应

央行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多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通过下调利率,一方面可有效降低企业用资成本,另一方面保证银行体系有充分的流动性,能够给全社会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鼓励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央行还对商业信贷规划不再加以硬约束,可以有效释放银行资金获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2.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效应

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货币政策力度最大,较少使用的政策,但是我国频繁使用,但其效果不大。这有可能因为我国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较高,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的信贷资金影响不大。

3.货币供应量调整效应

2008年前三季度央行抑制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使商业银行的放贷热情受到抑制,9月份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后,央行虽然出台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双双下调的利好政策,但对银行和投资者的信心打击很大,造成了银行的慎贷行为,使得2008年四季度贷款并未按照利率调整的幅度相应增加。2009年第一季度开始大规模实施4万亿投资计划,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大大加强,货币供应量明显过度增长,四个季度分别为25.51%、28.46%、 29.31%和32.4%,这正是商业银行大规模投放信贷造成的乘数效应增强所导致的结果。2009年第一季度至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发挥的作用逐步增强,在增加货币供应量层面上成功地对冲了2007-2008年上半年抑制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时滞影响和金融危机对M2的冲。不过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流动性增加过快,与当初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初衷严重背离。

五、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符合凯恩斯理论,并且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率先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为我国快速平稳的渡过此次金融危机起到积极作用。我国也为世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东卫.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回顾及取向.广东经济.2009(2):29-32.

金融危机的对策范文8

首先,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者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者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监管或管治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现代的金融危机基本上表现为国际经济失衡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际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因而从本质上说金融危机的性质和成因都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固有的内容,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含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还存在着由于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激化。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因为此,在当前我国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

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其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一般表现为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最后,金融危机的往往表现出如下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造成经济危机;影响深远,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革。

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对策范文9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扩大内需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一、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1.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1)对出口的影响

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金融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我国对出口产生重要影响。汇丰银行在2007年年初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出口有60%是输出到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就占了28%,因此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对从中国进口的需求减弱,将导致企业减产、工人失业、企业亏损。目前,许多企业已陷入倒闭和破产的困境。面临困难的企业越多,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就越大。日前,据里昂证券 (CLSA)公布,中国9月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7,低于8月份的49.2,亦继创有调查以来新低。

(2)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21日的数据显示,9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1.15,比8月份回落0.63点。至此,全国房地产景气指数已连续十个月环比回落。截至9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0.2%。同时,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开始显现,加上国际金融危机下,各银行都有不同程度的亏损,惜贷氛围比较严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此外,由于美国本土发生金融危机,引起诸多金融机构积极抛售在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以应对本国流动性不足。几种因素综合夹击下中国房地产业拐点的到来不可阻挡。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大引擎的熄灭。

2.对金融系统的影响

(1)直接损失

首先是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其次,是中国企业销售给美国产品所形成的1000亿美元以上的应收账款,这部分欠款的信用风险是很高的。再次,是很多金融机构、个人的投资,包括QDII等等,这些都会是中国在金融层面上的亏损。其中还没有包括对中国持有的超过5000亿美元美国国债资产的评估。

(2)间接损失

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另外,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

二、我国的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采取哪些措施以减少对我国的冲击,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

1.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

我国去年财政实现了盈余,政府负债占GDP的比例不到20%,这为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空间。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增值税转型(降低企业税负)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个人税负)等措施来刺激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其次,从农村着手通过有效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来刺激农民消费,同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再次,房地产市场是内需的火车头但并不代表政府要救助房地产商,维持高房价,相反的政府应推出万亿级别的保障性住房供给计划,由于保障性住房价格低廉,不仅会有效地挤压商品房市场的泡沫,完成房地产市场的自我调节,更重要的是,它能与百姓需求对接,有效盘活内需,带动中游、上游产业的发展;最后是尽快使一批重点大型项目开工启动,例如:铁路建设重点项目等,拉动钢铁、水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放松信贷的货币政策

放松货币政策重在放松信贷规模控制。目前经济下行趋势已经进一步得到确认,应考虑再次放松和淡化信贷总量控制。因为相比而言,在经济出现一定幅度下滑的情况下,适度放松信贷闸门是比较有效的政策工具。几种工具交替、配合使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政策效果。有学者实证研究表明即使今年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均有所回落,贷款需要增长15%~16%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因此,目前的信贷总量控制依然是偏紧的,有必要适度放松,使其回到与实体经济的需要相适应的水平。

3.充分利用大量的外汇储备

本月温总理访俄期间,与俄国签订的一项规划已久的长期石油供应协议,中国将为俄罗斯企业提供200亿~250亿美元出口支持贷款,换取未来20年内获得3亿吨的俄罗斯石油供应协议。这一协议为我们有效利用我国高达1.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提供了很好的典范。金融危机引发全球资产价格大幅缩水,而预期美国巨额的救市资金所制造的天文数字般的国债,未来随时可能出现支付信用危机,美元贬值几成定局,在此期间,用外汇换资源,换技术是我们目前最好的选择。

4.大力发展服务业

2007年,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到40%,而印度是50%、日本是65%、美国是80%以上,中国的服务业水平远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由于当前中国70%~80%的中小企业没有金融服务,大的农村基本上也没有金融服务,所以市场非常广阔。如果能够尽快地把制造业游离出来的资源,转移到服务业,在比较低的GDP增长速度上,可以解决全社会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茹璧婷: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前沿,2008.18

[2]尚文涛: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J].商情,2007.02

[3]金融界专题―2008年第三季度经济数据,finance.省略/focus/2008g3cpi/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