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集锦9篇

时间:2023-08-11 17:18:13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1

关键词:流行歌曲演唱 美声教学 结合

一、流行音乐与美声唱法的概述

(一)流行歌曲唱法

流行唱法起源于欧美,具有大众化、时尚化、娱乐化等艺术特色,擅长对以个人为主体的内心情感的表达。流行唱法是一种以自然声为主的演唱方法,类似讲话的声音。需要在演唱时嗓子处于最自然、最质朴、最生活化的状态。流行唱法对演唱技巧要求无固定性,可以有不拘一格的演唱技巧。音色是一个人声音的特色,音色个性突出、辨识度高,可以增强歌手在演唱时的歌曲表现力。流行唱法是通过利用音响扩大效果,用变幻莫测的舞台美术灯光效果制造气氛,采用伴舞、伴唱、舞蹈表演、电流行音乐器伴奏等各异的演唱方法,还有与说唱结合的演唱艺术。

(二)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直译为“动听的音乐”,顾名思义注重声音的华丽和美妙,用各种技巧使声音是深沉高丽,又轻快悦耳,它是以最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达到最完美的演唱效果,给观众以极高的听觉享受。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特别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前身的演唱风格。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下,歌剧这种表演形式逐渐产生,同时美声唱法也渐渐得到完善。美声唱法音色优美,富于变化,讲究声音的松、通、圆、亮,注重音质的高亢、华丽;声部区分严格,尤为重视各音区的协调一致;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很大;气声统一,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因此,美声唱法是最科学、最具持久魅力的唱法。

二、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异与同

美声唱法强调的是共鸣与音质,但因为其来自异域,与本民族的大众审美观颇有些差异,所以还没有得到群众普遍认同,是一种曲高和寡的声乐表演形式。随着我国对美声演唱的推广,现在也渐渐得到大众认可和欣赏。而流行唱法注重直与平,需要自然发声,崇尚演唱口语化,对声音的表达偏于情感化,是一种以平易近人的表演方式和强烈的感染力使大众喜爱的演唱方式。下面,笔者对美声和流行两种唱法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异同点。

(一)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相同点

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性的艺术学科,美声唱法与流行歌曲唱法的风格呈现都严格要求着歌曲、演唱者等各个组成部分。而演唱艺术的最高层次的要求就是整首歌曲风格呈现都需要演员对其全心全意的理解和表现。重视情感与歌曲的结合,歌曲情感要充分表达在音乐表演中,不断发挥音乐表现力,起到深入歌曲主题的作用。两种演唱技巧都能利用音乐的节奏,结合作品的感情和中心思想,并利用曲调的连贯性,渲染出整首作品需要的氛围;利用音效,突出作品情节。

(三)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不同点

美声唱法与流行歌曲唱法的区别很多,主要体现在起源的差异、演唱时的发声方法以及对作品的艺术处理等方面。

三、流行唱法与美声教学融合

(一)产生流行唱法融合美声唱法的原因

由于流行唱法有丰富的音乐内容,因此也就确定了流行歌曲的表演形式十分多样。流行音乐的演唱方法几乎找不到一点规律可循,演唱很自然。若要使流行唱法变成一种大众唱法,应该让它在详细的演唱方法与技巧上,也像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一样,形成它自己的演唱规律,就需要把流行歌曲的演唱与美声教学结合。

(二)将美声教学融入流行歌曲演唱的特征分析

若要将流行唱法形成一定的规律,就需要结合像美声唱法这种模式固定的演唱形式。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不同的主要特点就是混合声区唱法和整体共鸣,真假声需要按音高比例搀和使用,并将全部的共鸣腔体激发起来。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流行唱法进行美声教学,将美声唱法中的发声运用胸腹式呼吸、讲究头腔共鸣、气息下沉等发声特点融入流行音乐演唱中,美声唱法还具有出色的音色、天衣无缝的连音、灵动的花腔、绝妙的半声技巧和令人惊叹的弱音控制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借用美声唱法中的技巧来控制流行歌曲演唱。

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原理是相同的,所以歌手在演唱流行歌曲的时候,可以结合美声唱法先进规范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技术来繁荣流行唱法,令流行唱法更具规律性与完美性,也使歌手对流行音乐的演唱质量更高。

(三)流行歌曲的演唱与美声教学结合的意义

通过借鉴美声唱法的呼吸和换声技术训练可以帮助流行唱法解决技巧问题,从而使之对音乐的表达更加完善。当然要真正唱好流行歌曲,除了需要对发声技术的完善外,还需要歌手有很好的乐感,全面的音乐素养,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以及丰富的文化修养。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和舞台实践,才能使流行音乐的演唱更加完美。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唱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欢,也越来越得到各音乐艺术院校的注重,许多音乐院校都设有现代音乐系。因而,我们应该借助所拥有的美声的演唱技术与方法去探究它,以提高流行演唱对作品的表达,并把它付诸于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李翔.简述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异同[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S1).

[2]付林.流行声部演唱新概念[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3]陈岳琴.简析声乐演唱艺术中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4]罗洪.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之比较[N].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9.

[5]封伟为.浅析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关于廖昌永新专辑翻唱流行歌曲引发的讨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5).

[6]安华.美声唱法“打开喉咙”与通俗歌曲演唱的结合[J].艺术学院学报,2002,(03).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2

一、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的作用分析

高校进行流行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文化发展的现状,培养出应用型的音乐人才,以此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流行音乐与传统的古典音乐相比,有许多不同点,流行音乐更能贴近人们人们的情感需求,在与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引起人们思想的共鸣。所以在高校流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将乐理与视唱练耳充分结合,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将理论与实践具体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实践,同时又将实践反作用于理论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流行音乐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以此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及文化发展的需求。

二、二者之间的联系分析

虽然流行音乐的歌词、唱法以及表现形式与传统的古典音乐相比有较多的差异,但是在教学方法、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是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在流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乐理、视唱练耳都是十分基础且重要的课程。在乐理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只有学生的乐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才能够有效学习后续相关的知识点。在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歌唱的技巧,比如视唱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乐谱,同时再唱出来。练耳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辨别,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水平以及歌唱技巧有质的飞跃。所以说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性十分强的课程,只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视唱练耳的技巧进行充分掌握,就能够大幅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流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乐理和视唱练耳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是因为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乐理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视唱练耳教学工作以及学习效率才能够取得有效的成果,所以说乐理在流行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比如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和弦和音程的大小、增减进行辨别,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乐理知识,那么相应的学习就不能有效进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将乐理与视唱练耳相互分离,同时部分老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造成了教学质量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所以高校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当中,应该将乐理与视唱练耳充分结合起来,通过理论知识对实践进行指导,同时通过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三、乐理与视唱练耳相互渗透的措施建议

(一)对教学资源有效利用

在流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将乐理与视唱练耳充分结合,相互渗透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使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音乐老师就应该优化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就是要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充分认知乐理和视唱练耳的关系,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二者的知识结构关系、逻辑关系充分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第二就是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老师应该对二者的教学内容进行协调,比如可以将乐理知识融入到视唱练耳教学当中,将音乐分析、作品辨识融入到乐理教学和视唱练耳教学当中,使音乐教学的内容得到优化,教学资源被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与五线谱记谱法相互渗透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就是五线谱记谱法以及相应的音乐体系。在视唱练耳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五线谱进行听和唱。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掌握不牢,不仅会影响学生学生看谱唱谱的速度,同时还会对后续教学工作以及学习进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在对记谱进行规范的过程中还要以五线谱记谱法作为教学过程的支撑,比如对于五线谱的写法、朝向以及附点的写法等,学生应该全面掌握。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有所侧重,比如可以让学生背记一些有代表性的视唱,然后要求学生默写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五线谱记谱法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三)与音程、和弦相互渗透

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音程、和弦的听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音程、和弦的结构、音响效果以及性质的判断,离开了基本的乐理是不行的,都需要借助乐理知识来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好,能够准确的听辨出音程、和弦的结构、音响效果以及性质。但是让学生将音程以及和弦的性质写出来,则是比较困难的。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结合基本的乐理知识,而有的学生只能够听辨出音高,在进行音程以及和弦的听辨过程中对音高不是特别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就应该对音程、和弦的性质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四)与音乐术语相互渗透

在视听练耳过程中,看谱视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在看谱视唱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学生的音准进行训练,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视唱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五线谱是最能够表现作曲家的思想情感的,如果学生不能对这些术语进行有效的理解,就无法理解作曲家的意图,也就无法体会到歌曲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所以学生刚开始学习视唱练耳的过程中,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使他们能够养成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不认识的力度、术语等标识出来。长期下去,学生就能将这些术语运用到视唱练耳的理解当中,不仅加深了乐理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更深层次理解音乐作品。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3

关键词:示范演唱法;流行演唱;教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30-01

我们的示范教学无法象在课堂上或琴房里那样一点一滴地“抠”,只能是“粗放式”的。示范教学的宗旨与目的是力图让学生在我们的字里行间中得到启发,从而激发歌唱的活力和灵性;是想使学生拿到一首喜爱的流行歌曲后,知道在学唱时应该如何处理。总之,我们是想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学唱流行歌曲的方法。

一、流行演唱教学中的真声示范

真声是指声带完全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它的共鸣主要来自胸腔(即胸声)。

真声的特点是音质浑厚而结实:最能体现真声的音区是人的自然音区,它的音域范围和歌手的声音条件有关。例如,张国荣是一位男中音歌手,他的真声区主要在中低音区,如果稍微偏高(音域到f2或g2以上)马上就会掺进一定的假声成分;而像赵传这样的男高音歌手,他的音域范围内都属于真声区,他演唱的歌曲基本上也都用真声演唱。如《我是一只小小乌》的最高音(“想要飞呀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的“高”字)音域到了c3,对于一般歌手而言是很难用真声唱上去的,但是赵传却做到了。因此,真声的运用是跟歌手的实际音域密切相关的;在流行歌曲中,叙述式的主歌部分一般采用真声演唱较多,其中布鲁斯、民谣和乡村音乐中完全采用真声演唱的歌曲相对更多,而且都各具特色。如:布鲁斯歌手B.B·金(B·B King),乡村歌手唐·威廉姆斯(Don Williams),流行歌手卡伦·卡朋特(Karen Carpenter)等均以真声演唱为主。在华语歌手中主要以真声演唱的流行歌手有:蔡琴、田震、李宗盛、张国荣等。其中卡朋特演唱的《昨日重现》(Yesterday Once More),田震演唱的《执着》,李宗盛演唱的《凡人歌》,张国荣演唱的《风再起时》,等歌曲都是用真声演唱示范教学的典型作品。

二、示范演唱法在流行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在流行演唱教学中进行示范演唱,唱歌占比重较大。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是最容易普及的一种音乐教法。唱歌不仅要有动听的歌声,而且还要有真挚、充沛的感情,做到“声情并茂”。如果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能用优美的歌声来感染学生,还能以完善的表演登台演出,就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流行演唱的兴趣和热情。

《音乐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师应通过范唱,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完整艺术形象,并通过对歌曲的介绍、分析和处理,生动地提示歌曲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的歌唱。”示范演唱需要如下技术:一是姿势要正确,身体无论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胸要微挺,目要平视;二是呼吸要自然;三是发声圆润有情,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四是要有良好的节奏、音准感,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教师还要形成良好的声音概念和鉴别声音的敏锐感觉,善于区别学生的不同声音性质(注意变声期)和不同发声法(民族、美声、通俗),找出问题的症结和纠正的方法,以便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使学生把握歌唱的技能技巧。

第一,初步欣赏、使学生获得大致印象的阶段。欣赏前教师必须注意组织教学,使学生欣赏流行演唱时保持完全的肃静,全神贯注地、寂静无声地听流行演唱,领会流行演唱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肃静地听流行演唱,也是尊重表演者,尊重作者,尊重其他同学的一种文明行为。在听流行演唱时必须让学生运用想象力主动去感受,因此,教师首先要对被欣赏的作品作简短的介绍,简要说明欣赏曲目的标题,作者姓名,主题内容,然后让学生完整倾听一遍,获得初步的印象。第二,对欣赏的教材进行解说分析的阶段。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流行演唱的内容、情绪及性质,就要讲清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方式表现的,并准确说明内容与表现内容的手段(感情内容,主题思想,音乐形象,表现因素)。使学生能更自觉地、更清楚地感受流行演唱,并且能主动地注意观察乐曲中怎样运用表现手段的技能,乐曲的特点,提高对他们对流行演唱的感受能力。另外,学生欣赏音乐总希望从各种音乐中听到有趣的故事和具体情节的描写,但教师必须向学生说明,音乐不是重于情节的描写,而是重于思想感情的表达。

要达到教学目的,不仅要加强计划性,而且课前要对每次欣赏的作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乐曲,弄清乐曲的内容,情绪和性质,形式结构和表现特征。对教学的组织和环节也要有具体安排。讲解的内容要准确精练,示范的主题旋律要熟练,讨论的方式和提出的问题事先要设计好,总之,准备工作要充分,示范演唱教学要取得应有的效果,教师充分而细致的备课是关键。

参考文献: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4

[关键词]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教育/跨界演唱现象/教学启示

“跨界”的意思是,某个人(某件事物)同时跨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专业领域,多用于指代新型生活态度或审美方式之间的融合。在声乐演唱艺术中也存在跨界现象,主要是指同一个歌唱者当其熟练掌握基本歌唱方法、演绎风格后,突破固定的音乐观念和思维模式,将不同演唱流派的风格糅合于一体,进而形成全新的演唱艺术。声乐的“跨界”现象变得普遍并被关注是于上世纪的90年代中期,甚至在1998年的格莱美奖项中专门设立了“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我国的声乐艺术发展到今天,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展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跨界演唱这种艺术形式发展迅速,这种融合了戏曲、美声、民族、流行的演唱形式,渐渐被观众所认同并喜爱。许多的歌唱家都在不同的歌唱领域实践着、探索着。例如:李谷一、吴碧霞、廖昌永、谭晶、方琼、李玉刚都是跨界演唱的代表型人物。随着全国高等艺术院校逐年的扩招现象,使得我国民族声乐教学面临一项难题就是:民族声乐学生越来越多,生源条件参差不齐。怎样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今后如何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每一个民族声乐教学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因为每一位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由于个人的声带长短、宽厚、质量的不同,共鸣腔体粗细、大小,能力的不同,都会造成歌唱的音质不同。然而,多年来,观众对民族声乐的演唱有了很大的一个固定的模式,就是要声音清脆、明亮、高亢。例如宋祖英、阎维文的音色是最好的。这样就会给许多的民族声乐演唱的学生带来误区,认为自己唱不出这样的声音就是失败了,没有前途了。然而,正是当前的跨界演唱的艺术形式,为每一位民族声乐的学习者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窗口,本文也将尝试着如何将民族声乐教学与跨界演唱这种艺术形式相融合,带给民族声乐学生们一些思考与借鉴。

一、民族声乐跨界演唱的概述

民族声乐跨界演唱目前来看一共有三种形式,一是以歌唱家李谷一、谭晶为代表的,在演唱风格、演唱音色上有着美声、民族、流行、戏曲等多样的风格;另一种是以歌唱家吴碧霞、廖昌永为代表的,既能用标准的美声唱法以及语言演唱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又能用戏曲或者民族风格演唱中国作品;最后一种,就是以李玉刚为代表的,运用戏曲行当不同的转换,或者戏曲与不同演唱风格的相互反串与转换。由此可见,民族声乐的跨界演唱展现了歌唱家集众家之所长巧妙运用为自身的一种艺术修养,这种艺术现象是随着目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所必然出现的,被观众所喜欢、接受,并且富有时代特征。最重要的是,这种在民族声乐领域的跨界演唱,会使得更多具有自身特点的民族声乐学习者、演唱者们,走出一个适合自己自身特点的艺术道路。民族声乐的跨界演唱集中体现于作品创作风格和内容上时常展现出多元化的音乐形态。根据作曲家写出的作品,要求歌唱者要适应其作品的风格,李谷一老师最近演唱的作品《龙纹》是由小虫为民族声乐创作的一首作品,但是,作曲家却要求李谷一老师抛弃以前的声音状态,用通俗的流行演唱方式来演绎,经过李谷一老师与小虫多方面试探,终于将民族声乐与流行创作相统一,之后作曲家小虫满含眼泪的说,他创作的这首作品,只有李谷一老师唱的最有韵味,最符合他内心的想法,同时更是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李谷一老师说这也是她的近期的一个演唱上的最大突破与改进。当代的民族声乐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戏曲样式,还包含了流行音乐、摇滚、杂技以及街舞等多种艺术门类,有时还会涉及到说唱音乐的“RAP”成分。风格方面的跨界,主要体现在音乐作品风格的多元化。民族、美声、通俗这三大唱法不再界限分明,演唱者更加注重彼此之间的借鉴与融合。这种发展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声乐演唱的艺术风格。在全球的文化大背景下,声乐领域出现了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趋势。唱片业与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迅速,使得声乐艺术传播与流行范围越来越广,例如《江南style》歌曲与舞蹈一夜之间红遍全球。由于这些承载音乐艺术的媒体不断地变化,观众与音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越来越迅速,同样,也使得受众群体的审美与欣赏的追求越来越多样化,以往的一种风格与流派的歌唱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当代民族声乐演唱要融入多种音乐元素,才能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

二、跨界演唱对当代民族声乐教育的启示

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如何能够在世界这样一个多元化迅猛发展的艺术大花园里永远绽放,永不凋零。高校的民族声乐教育者应当首先转变思想,吸收与接纳多方面的音乐艺术,求同存异,塑造出多元化的声乐人才,让民族声乐真正的达到“百花齐放”。

1.跨界演唱应该准确掌握不同的唱法技巧与风格特点

在实际的民族声乐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准确区分各种不同的唱法技巧与艺术风格,利用各种训练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演唱技能,避免出现不同唱法之间的混淆与干扰,合理安排声乐教学进度与步骤,引导学生对不同演唱技巧与艺术风格进行完美融合。美声唱法主要包括:音色优美,声部区分明朗,富于变化,注重音区的统一与和谐,发音方法较为科学,音量可塑性较大,气声一致等演唱特点。民族唱法将中国戏曲、民间音乐、说唱艺术等音乐元素融合为一体,是在保存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借鉴美声唱法中的一些科学发音方法而成的一种声乐唱法。流行音乐主要包括摇滚、爵士、民谣、布鲁斯、说唱、舞曲、节奏布鲁斯等多种风格门类。在教学中,民族声乐教师应该准确掌握各种不同的演唱方法和风格,按照歌曲需要,选择正确的唱法进行课堂教学,或者引导学生将不同唱法融合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中。此外,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要能够灵活地运用自身生理机能,根据自身的特点敢于运用其他演唱方法与教师共同探讨。因此,教师应注重训练学生的生理调节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灵活地调节自身的生理机能,进而实现各种唱法之间的自然转换,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

2.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凸显个性”的教学原则

民族声乐教师应注重了解学生认知水平、个性特征、审美倾向、自身条件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声乐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的适时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不能停留在以往的教学系统中,要多听多看多了解当今世界的音乐走向,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适时采用项目教学、层次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来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效率,通过教师对于世界音乐的走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民族声乐的跨界演唱现象,给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声乐教学的变革与创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每一位优秀的歌唱家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演唱风格,演唱风格的形成,与演唱者的自身条件、生活经历、音乐感悟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该遵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演唱指导。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音乐的新元素,关注音乐界的新动向,不断吸取科学、新型的歌唱技巧,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演唱方式,掌握更多的演唱方法,不断突破自己的演唱极限。通过了解跨界音乐的发展变化,学生会发现更多、更新的音乐种类,并通过音乐交流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声乐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跨界音乐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强化实践型声乐课堂教学以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民族声乐演唱是一种实践型的艺术形式,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教师应该加强实践型声乐教学,转变以往单一的声乐测评标准,为学生创设实践型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即对原有知识进行个人化理解,并适当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丰富音乐的内涵思想,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音乐的无穷乐趣。另外,教师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革新声乐教学理念,以培养出高水平、高层次的音乐专业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主动学习多方面的艺术知识,例如作曲、舞蹈、组合等等,让学生在大学的四年学习期间尽可能掌握表演需要的每一项技能。并且为学生创造更多上台实践表演的机会,通过上台表演来提升学生的演唱、舞蹈等等综合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应树立一种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声乐教学活动,借助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工具来展现不同流派、歌手的唱法技巧和演唱风格,使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建立起多元化发展的一种学习思维与方式。

结束语

当今的艺术已经是全球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将在这世界之林中如何茁壮成长,每一位民族声乐教育者都应该开拓进取着。民族声乐艺术跨界演唱如今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将其合理运用于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出一身多艺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准确理解民族声乐的跨界现象,结合科学性、时代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基础教学上发展突破,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并根据学生情况开展个性化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跨界演唱的特殊魅力,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演唱才能和创造才能。当代的民族声乐教学应当重视与面对民族声乐的跨界演唱现象,用勇于用创新、包容以及开放的心态去努力开拓民族声乐艺术,只有这样,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才能在世界声乐艺术的花园里永葆不败。

参考文献:

[1]何飞舟.歌坛跨界现象对民族声乐教学的启示[J].艺术教育,2014

[2]刘玉洁.多元融合殊途同归--对当代中国声乐“跨界”演唱现象的再思考[J].四川戏剧,2013

[3]梁雪.声乐“跨界”艺术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方式[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5

关键词:流行音乐;视唱练耳

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音乐逐渐被人们广泛接受,它的普及伴随着与时俱进的观念,在音乐教学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探讨。在音乐课程中,视唱练耳是基础,所以要想把音乐课程学好,视唱练耳是其决定因素。[1]被广泛接受的流行音乐在视唱练耳中加以运用,并服务于高效的课程改革会有怎样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以下见解。

1 流行音乐在视唱练耳中运用的积极意义

1.1 增加学生对视唱练耳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拥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视唱练耳的学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让学生具备能够自己驾驭音乐的能力。当学生们发现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被运用到音乐课堂,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基础知识也就学得更牢固,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2 培养学生创造、分析音乐的能力

流行音乐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老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引申与合理的训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完美的结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另外,即兴创作以及内心听觉的高标准,可以锻炼学生对音乐的分析和创造能力。

1.3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各种流行音乐音像资料也随着流行音乐进入课堂。传统的视唱课太过于死板,采取填鸭式的方法,让学生学得死气沉沉,课后的复习情况更是可想而知,这样反复的恶性循环,会逐渐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流行音乐的参与将会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兴趣,以轻松的心态对待学习,不仅活跃了课堂,也为学生课后自觉复习提供了可能。

2 流行音乐在视唱练耳课程中的运用

2.1 老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老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传统的教学都是遵循着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规则。然而音乐教育具有感官性强的特点,所以老师在课堂不能依照固定的模式。[2]流行音乐为视唱练耳注入了新鲜活力,迎合了学生年轻的心态以及青年人的审美情趣,虽然受到很多音乐学者的排斥,但是它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2 老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上文已经提到过,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没有兴趣的学习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意愿。现在的学生由于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其追逐心理早已养成。相比自己的音乐专业,学生对流行音乐更加感兴趣,但是仅凭兴趣对知识的学习具有片面性。学生大都喜欢音乐但是对音乐方面的理论知识却是嗤之以鼻,没有理论的实践是失败的。所以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应该把音乐理论与流行音乐进行结合,建立自学生的兴趣之上,从而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2.3 帮助学生培养内心听觉

内心听觉是对视唱练耳能力的一种衡量,是对音乐能力的体验和表现。将声音与运动的感觉进行记忆是音乐课程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记忆力以及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音乐史通过听觉传输到人的大脑,进而转化成一种情感,使人们形成一种思维。人们在这种循环中提高了自己内心听觉的能力,并不断掌握音乐中所体现的音色、节奏、调试以及节奏等。所以老师应注重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

2.4 在授课中遵循多元化的发展要求

一门学科无论其简易程度,都需要对其他学科不断汲取,不能独一而行,否则它发展道路将会越来越窄,也会逐渐被新事物取代。视唱练耳作为基础学科,其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和读谱能力。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枯燥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红,不能仅仅依靠自己所教的专业来进行授课,应该扩展学生的事业,融合更方面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更方面音乐知识的了解,有利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3 总结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了解流行音乐对音乐教育有着极大意义。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在学习中应该把流行音乐加以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活跃音乐课堂的氛围,从而提高音乐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三川. 流行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 黄河之声. 2013(15)

[2] 王欣昕,张浩,刘可祎. 流行音乐元素融入视唱练耳教学的理论探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6)

[3].黄鹰;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与教学手段多样化探索——兼及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中国音乐;2010,12(11):1303-1305.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6

目前,流行音乐教育在我国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面对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流行音乐的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形式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发展速度缓慢。因此,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人员,应该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推动流行音乐教育发展作为研究的重要方面。随着1993年流行音乐专业第一次开始在专业的音乐学院出现以来,,由于很多学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所以流行音乐正式认定为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但是,即使是已经成为正式课程,流行音乐教育并没有迅速的发展起来,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其发展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与其他音乐形式的教育相比,流行音乐的教育也是远远落后于民族美声等音乐教育的,具体表现为:流行音乐教育没有专业性的教学设计以及成熟的教学方式,总体上看整个流行音乐的教学刚刚起步仍然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和完善。

二、高师音乐中流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行音乐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教师与学生对流行音乐教育理解不统一导致流行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明确。首先,对于高师学生来说,由于生活中充满了流行音乐,他们对于流行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度是非常高的。但是由于高师声乐教师大多是在传统声乐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受的教育大多以传统声乐形式为主,所以在教授学生流行音乐的时候对于所教授的内容并不能产生很强的共鸣,往往在与学生沟通的时候会出现代沟,从而导致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无法正确地理解学生学习流行音乐的目标,出现了流行音乐教学的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作为音乐教师,本身没有对流行音乐教育有充分而且完全的理解,例如在现代高师声乐教育中开设流行音乐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有什么意义和对于整个社会有什么意义,以及在流行音乐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培养等问题。这一些都是由于对于流行音乐教学目的不明确所导致的后果,所以要想为流行音乐教育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首先要明确道路的目的地在哪里。

(二)流行音乐教学内容选择不当

由于流行音乐源于人民大众,所以其风格以及表达方式都与古典音乐完全不同。古典音乐的内容和表达形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当音乐确定了基本情感内容之后,其表达风格都必须是严格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不同的演唱者在诠释同一首经典名曲的时候都必须是正确的按照歌曲的创作要求的,不可以随意的更改作品的风格;但是流行音乐就完全不一样了,一首流行音乐作品一旦创作出来,虽然其有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但是演唱者的诠释方式和风格可以有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一首经典的流行歌曲甚至可以拥有几十种不同的版本,这也是流行音乐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可以将其与自己的个性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所以,学生在诠释流行音乐时可能因个人风格不同之间会有不同的差异,或者因为演唱时间地点不同也会发生风格上的变化。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授流行音乐的过程中会将其与古典音乐相混淆,从而照搬传统声乐的表演方式,使得流行歌曲也被演绎的呆板统一。符合标准固然是需要反复不断的练习,但是流行音乐更需要的是教师给于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根据学生不同的演唱风格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表演方式。

(三)采用传统声乐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

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其更新速度快,与时俱进,所以在高师流行音乐教育中,学校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在传统的声乐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更新,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在流行音乐教育方面,发达国家拥有更多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我们需要积极的向其学习借鉴,但是由于我国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学习借鉴也需要坚持科学有选择性的原则,不能照搬照抄,而是与我国高师声乐教育的具体特殊情况相结合创造出特色教学方法。我国传统的高师声乐教育因为各个高师院校的声乐专业以及其他单纯的音乐学校都面临着声乐教师与学生比例不平衡的问题,所以每个课堂至少都有十几个学生,甚至几百个学生同时参与,虽然也有根据不同学生风格进行大概的班级分配,但是其分类仍然很受师资力量不足的影响。但是在流行音乐教育方面,这种方法不再适合坚持下去。因为流行音乐的灵魂就是每个演唱者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如果不能再课堂上将学生的个性培养出来,对于以后的事业也不会有良好的发展,教学的目的无法达到。所以,在流行音乐的教学方面,每个学生都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对此,很多学者教育家建议进行一个教师专门针对一个学生进行教育,但是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流行音乐教育包涵了歌曲创作,演唱,表演等很多方面的内容,如果单纯的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很难培养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最为理想的教学模式是多对一,即一个学生需要在几个教师针对不同方面的培养下才能将流行音乐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好。具体在流行音乐的声乐教育方面,高师院校也要坚持摒弃传统声乐教育中的示范然后模仿的教育模式,因为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不同,不存在某一种固定的情感表达形式,强调的是演唱者自己独特的演唱技巧和风格,在同一首歌曲的演绎上,不应该存在一种绝对权威的方法,因此其教学也不应该遵循老师示范演唱,学生一起模仿老师的唱法的固定模式。所以,流行音乐的教师所要做的是传授给学生正确灵活的演唱技巧以及因人而异的打造出符合学生个人特点,演唱风格特点的风格,从而保证学生在流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既能拥有完美的演唱水平又不失极富个性的舞台表现力。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7

意大利语在歌唱训练中之所以重要,首先是意大利拥有大量的声乐作品,尤其在17至18世纪之间,意大利作曲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这些作品不仅优美动听,深受中外歌唱家的喜爱,更是在歌唱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不仅许多国外的音乐院校中把用意大利语演唱的歌曲做为歌唱训练的基础课程,在国内音乐艺术院校的歌唱训练中也都是声乐学生的必唱曲目,在广东省的歌唱训练中,意大利语歌曲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广东省每个市级城市都建立有艺术院校。尤其在广州市,除星海音乐学院外,还有十余所院校招收艺术类学生,且大都招收声乐学生。为了公正和科学的招生,广东省十多年前就实行了普通高校招生的统一考试,近年来,每年都有几千声乐考生参加考试。2010年起,又制定了音乐术科考试声乐卷的规定曲目。其中上卷有中国歌曲66首,下卷有32首,外国歌曲有32首。在外国歌曲中德语歌曲2首,法语歌曲2首,意大利语歌曲28首。意大利语歌曲约占外文歌曲的87.5%。2011年至2013年,在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本科的招生考试(广东省)中,考生的规定曲目共有298首,外国歌曲共131首,用意大利语演唱的歌曲有115首。约占外文歌曲的87.7%。可见在广东省的声乐教育中重视意大利语歌曲的程度。在大学的声乐教学中,意大利语歌曲在外国歌曲的教学曲目中仍占有的最大的比例。以深圳大学2012年的声乐考试为例。在2011级学生的声乐考试中,共有考试曲目56首,外国歌曲有25首,全部是用意大利语演唱的歌曲,约占所有考试曲目的44.6%。在10级的声乐考试中,共有考试曲目38首,在15首外国歌曲中,用意大利语演唱的歌曲14首,约占所有考试曲目的36.4%。

二、意大利语在广东声乐教育中的作用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意大利语歌曲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入学考试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意大利语歌曲的歌词是意大利语,自然意大利语在声乐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就广东省声乐教育中学习意大利语歌曲的作用做进一步的阐述。

(一)学习意大利语歌曲有利于嗓音开发

笔者曾担任几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评分老师,在广东高等学校也做了十余年的声乐教育工作。记得在广东省做联考评委时,与一位星海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授谈起了广东本土的声乐考生情况,他认为,广东的考生嗓音条件相对外省总是差一些,可能是因为在成长期间偏爱歌唱流行歌曲造成的,本人也有同感。笔者常常到外地招生,发现好嗓音的考生远远高于广东本土的考生,尤其是北方的考生。从大多广东声乐生源的情况分析,广东生源嗓音条件劣于一些省份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发声习惯,二是说话习惯。先来分析广东考生的发声习惯。笔者也教过不是少广东本土的考生,通过交谈发现,广东本土的考生有不少在学习唱歌的启蒙阶段,都是以学唱流行歌曲开始的。笔者并不反对学唱流行歌曲,但有些流行歌曲的唱法对歌者的歌唱习惯无疑是有害的。在我国的流行歌曲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唱法:气声唱法、口语唱法、朦胧唱法、摇滚唱法、民歌风唱法和实力派唱法,其中对歌唱发声最不利的可能就是港台唱法中的气声唱法或朦胧唱法。模仿此种唱法的歌者对发声几乎没有要求,许多人唱歌时爱伸脖子,耸肩膀,抬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漏气、吊着喉头唱的毛病,也就是说由于歌唱习惯的错误导致唱不出好听的音色,也不能有效的扩展音域。在演唱意大利歌曲的时候,这些不良习惯是绝对不允许的。我们再来分析广东人的说话习惯。在广东生长,且未受过发声训练的人中,用粤语说话时多倾向用嘴皮子,俗话说:白话就是嘴皮子的功夫。它不像普通话,要打开些口腔。粤语基本上依赖于唇齿和舌尖的活动来发音。吐出的字音向前,口腔内形状平扁。例如粤语中的:小、想、点、着、色、到、基、心、全、手。粤语拼音为:siu2soeng2dian2ze2sik1dou3gei1sam1cyun4sau2。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粤语发音的归韵,嘴型最后基本上都是紧闭着的,在发音过程中,后牙关不需要上下打开,口腔活动力不大。无论是张开发音的第一下,还是最后字音的落下,都不象普通话发音那样,需要活动整个口腔。至于美声的发声,更需要在歌唱时保持打哈欠的状态,而粤语的发音恰恰有违于美声发声中打开腔体、以腔领字的方法。显然,用说话时“扁”的状态歌唱,不会得到竖和立的歌唱状态。因此,常年说粤语的人学习美声大都没有说普通话的那么容易训练。

(二)意大利语歌曲训练有利于提高歌唱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普通话比广东话的发音有利于唱歌。然而,就歌唱和歌唱训练而言,意大利语比普通话、德语、法语等世界其它语种具有更多的优越性。这是因为,在意大利语音中元音多,发音竖,母音带有掩盖色彩。比如意大利的a母音就不像我国的a母音那么开放,掩盖的a有利于放低喉位,使声音竖起来。要想获得有利于歌唱的发音习惯,进而形成正确的歌唱习惯,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大量演唱意大利语歌曲。意大利语歌曲曲目很多,适合于歌唱训练的曲目也非常丰富。这些曲目大都连贯缓慢,很适合训练歌唱时的气息和声音的统一,尤其对于那些广东生源中方法不正确,曾经滥唱流行的学生来说很有作用。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唱到一定数量的意大利歌曲的后,就会由量变到质变,学生大都能做到在打哈欠的状态下,喉位相对稳定、声音连贯统一、气息流畅、音域拓展、具有歌唱的表现力。恰如著名声乐教育家赵梅伯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声乐作品中我认为对学生发声最有帮助并能培养一种好的演出基础的是早期的意大利作品……”也许有人会困惑,掌握美声歌唱方法是否只有利于演唱意大利或其他外国作品呢?是否有利于演唱中国作品呢?从我国多年的声乐教学与实践来看,对于演唱中国作品也是十分有利的。2007年金铁霖在深圳当“荔枝杯”评委时曾谈到,他去过东欧、西欧等许多国家调研过当地的歌唱方法,发现最科学的还是意大利的歌唱方法。我们知道,金铁霖是主要教授民族唱法的老师,但从他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念来看,他民族声乐的基础教学,采用的还是意大利美声唱法。那么,有人可能会担忧,学习美声唱法是否适合流行歌曲的演唱呢?掌握美声唱法是否与演唱流行歌曲有矛盾呢?或者说对演唱流行歌曲是否有利呢?可以肯定的说,学习美声唱法与演唱流行歌曲是不矛盾的,甚至是有利的。比如毛阿敏、唯伟都学过多年的美声,并没影响她们成为著名歌星。在深圳还有位学习美声唱法本科毕业的歌手,在80年代曾连续三年参加过深圳市最高级别的“荔枝杯”声乐大赛,第一年是美声唱法,第二年是民族唱法,第三年是通俗唱法,三年比赛每种唱法均获得了金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当然,有些流行歌曲对于共鸣、音量和音域等技巧没有太多的要求,甚至基本上不需要。为此,对于具有美声基础的歌手也应该有能力决定取舍运用美声的技巧,以适应流行歌曲内容、风格的需要,把歌曲感情和风格的把握放在重要的位置。

三、意大利语在广东省声乐教育中的现状与展望

在党的第十七届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决策。从广东省长远的发展目标来看,只在经济领域快速增长是远远不够的,在文化领域,包括音乐事业的发展,都应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可以看到,广东省的文化诉求也在不断的增长。比如,在深圳大学就有两位学生考入意大利音乐学院就读研究生。还有位毕业意大利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也分配到了深圳大学任教。在广州音乐院校集中的学校自然有更多的学生前往意大利深造。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更多希望到意大利深造的学生却由于没有学习意大利语的环境而苦恼。这是因为广东省许多艺术院校学校都没有专职的意大利语教师,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教意大利语歌曲的老师并未正规的学习过意大利语,使学生反而形成了许多难以纠正的不良发音习惯。纵观整个广东省的声乐教育,我们也观察到,学习意大利在课程设置、教学效果、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方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要求。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具有良好意大利语水平的人才。比如,让具有意大利留学或正规学习过意大利语的声乐教师,除担任声乐教学外,还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从事意大利语的教学。如某些学校没有相关的意大利语人才,有关领导应该重视专门培养,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其次,制定出广东省统一的意大利语教学大纲,在课程设置、教学效果、教学计划等方面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再次,广东省应注重有关意大利语教学、应用方面的理论研究,制定出适合广东省意大利教学的教材,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做出切合实际的修改。最后,应注意对于担任声乐专业意大利语教师的培训,每年聘请意大利专家为全省的意大利语教师上课,并进行结业考试,作为教师水平及职称晋级的凭证。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8

关键词:通俗唱法;地方院校;声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135-02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黎锦晖先生创作了一大批流行歌曲,尽管部分歌曲的内容或格调颇具争议,但他无疑为我国通俗歌曲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八十年代港台通俗歌曲随着的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为我国流行歌曲的发展注入了清新的气息。86年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设置了通俗组,至此,“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同登大雅之堂。

目前,我国拥有专业音乐院校二十多所,地方院校拥有音乐院系的大专院校四百多所。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艺术的进步,大众媒体的快捷传播更为通俗歌曲的发展摇旗造势。在这大好形式之下,我国一些音乐院校如: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已经陆续成立了“通俗唱法”这一专业。经历几年的努力,它们为我国流行乐坛培养出了韩红、谭晶等当红巨星。湖南卫视举办的娱乐选秀节目“超女”“快男” 中,四川音乐学院通俗学院的李宇春、何洁、王铮亮等新秀脱颖而出。这一现象引起了专业人士的关注。这些成绩不能不说是专业艺术教育在“通俗唱法”教学领域取得成功的良好佐证。但纵观我国当前地方院校的音乐院系课程设置情况,“通俗唱法”的教学现状不能不让人堪忧。一方面,众多学子渴望学习通俗音乐,他们迫切希望考入专业院系,以期学习正确的通俗演唱方法,可学校教学现状却难尽人意。其一,地方院校几乎难觅专职“通俗唱法”教学师资。教师不能教也不愿教通俗,她们后怕学生在演唱方法上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冲突。其二,地方院校教学硬件设施不太完善。其三,在教学软件设施方面,“通俗唱法”教学资源同样倍显匮乏。笔者试图围绕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期望为地方院校中音乐院系开设“通俗唱法”教学提供思路。

一、教育观念落后

(一)声乐教学培养模式的误区

我国地方院校的音乐院系声乐教学一直延续着专业音乐院校的“精英教学”,声乐人才培养采用“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结合的学院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在后我国恢复高考招生后一段时期内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时教育战线百废待兴,教学师资匮乏,各地师范类院校急需配备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在这一形势之下,“精英教育”为我国地方师范院校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他们目前正在教学岗位上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随着高校扩招的铺开,学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学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局面凸显。“精英教育”模式也逐渐显露出了它的局限性。各地方院校纷纷开展了声乐教学工作的教改活动。

与此同时,通俗歌曲由于其特有的美学品格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青睐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演唱流派,它的市场前景日益开阔。尽管这一唱法的训练体系依旧有待完善,但它的普及性、通俗性以及独特的演唱个性昭示着它光明的发展前景。这一状况已经引起了不少专业人士的思考。许多关注“通俗唱法”发展的专业人士不遗余力的呼吁将它纳入专业教育范畴。

(二)部分教师培养观念上存在误区

目前,我国地方院校的音乐院系声乐师资主要来源于全国各大专业或师范类院校。他们自身有着良好的歌唱条件,在学校又接受了系统而专业的声乐技能训练,他们在高校开展声乐教学工作可谓条件得天独厚。但也正是这些优越的条件桎梏了他们在“通俗唱法”教学上的探讨。

首先,老师们在学习期间所接受的声乐技术便是专业而规范的,他们拥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因此,教授专业的歌唱技术是他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其次,大部分教师认为“通俗唱法”的发声方法和“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存在冲突,课后学生过多的喊唱通俗歌曲容易忘掉课堂上所学方法,课余喊叫过多甚至会让声带受到伤害。

另外,“惰性”也是教师拓展教学思路的主要绊脚石。很多教师意识到了“通俗唱法”的发展前景,也认识到了开展“通俗唱法”教学的必要性,但要开展“通俗唱法”教学就意味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毕竟这一唱法的理论还有待在教学中探索,而这种探索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任何成效,这是很多教师所不愿看到的。

二、 教学硬件单一

(一)教学设备过于单一

03年国家教委对全国本科高校开展了首轮为期5年的教学评估活动。评估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接受评估高校的硬件设施建设。地方院校的音乐院系装备了大量多媒体、完善了数码教室建设、装修了舞蹈排练室甚至修葺了小型音乐厅等等。这些教学环境的改善,将大大促进日后教学工作的展开。

但在这次教学硬件升级中,声乐教学的条件似乎没有明显的变化,依然是一间房,一台琴,唯一的电声设备便是一台录音机。这些设施对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教学工作的开展基本足够。但对于在“电器化时代”催生下的“通俗唱法”而言,学生需要借助扩音设备扩大声乐的共鸣和音量,需要有较好的伴奏为其演唱提供支持。同时由于演唱通俗歌曲注重实践表演,它需要一个舞台提供锻炼。而目前这些硬件设施对于“通俗唱法”的教学展开显得过于单一。

(二)教材建设滞后

“通俗唱法”要步入专业化教学轨道,教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出版的关于“通俗唱法”指导书籍有:《怎样唱好流行歌曲――通俗唱法基本教程》(VCD、罗洪著)、《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余开基编著)、《宋坤喉腔调压发声法》(宋坤著)、《通俗声乐训练法定位――通俗歌曲演唱秘诀》(唐h著)、《通俗唱法基本教程》(辛赏著)、《通俗唱法基本教程》(愈达著)、《流行唱法新概念》(付林著)、《通俗唱法名师指点》(余竟存著)、《声乐教学艺术――通俗唱法专辑》(声乐教学系列第三辑DVD、马秋华著)、《流行歌手成功指南》(尤静波著)等等。这些教材不约而同的把“通俗唱法”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作为编撰重点。《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编辑了系列适合高考学生演唱的通俗曲目。《流行歌手成功指南》不仅融声乐理论、歌唱语言、嗓音发声训练为一体,更融汇了歌手到明星、流行演唱风格、录音、参赛等章节内容,对通俗唱法学习者具有较好的向导作用。这些教材的出版无疑为“通俗唱法”学习者提供了鲜活的理论依据。但作为高校专业课程教材,它应有自身的规律特点,应强调学科的理论、知识、技能的均衡发展,应确立其综合化、组合性、体系化的学科特色。通过该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歌唱才艺、技能素质,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实践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一套涵盖通俗歌唱生理学、通俗歌唱心理学、通俗歌唱表演学、通俗歌唱美学、通俗作品赏析、通俗作品演唱分析、通俗歌唱理论教学和通俗歌唱分级曲集等内容的专业教材值得期待。

三、教学软件缺失

“通俗唱法”教学进入地方院校尚处探索阶段,如何制定教学方案,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如何实施教学等一系列课题尚待探索。在一系列问题中,教学大纲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而相关课程的设置更直接影响大纲的实施。

(一)教学大纲的制定

教学大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文件,它体现着该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占的地位和要求。它以纲要的形式反映课程的内容、范围、深度、结构和教法。它指导课程授课计划制定和具体教学过程实施,它还是教材选用和教师完成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指导依据。

“通俗唱法” 教学要在地方院校得以顺利展开,必须修订一套完善的教学大纲。大纲首先应确立“通俗唱法”这一课程的性质。其次要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再次,由于“通俗唱法”在地方院校开设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必须认真探讨。

(二)辅助课程的设置

地方院校要开设“通俗唱法”课程,学生的成才定位是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在校所学习的课程息息相关。因此,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通俗唱法”专业课程之外,我们可以借鉴目前的音乐学学生的课程设置进行,以音乐史、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副修等传统课程作为专业基本技能支撑。其次,市场评价体制中,综合艺术表现力往往反映出“通俗唱法”学生的专业水平。因此,我们应充分考虑通俗音乐表演融演唱、舞蹈、表演于一体的艺术特质,适当开设舞蹈、形体、表演课程。再次,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专业视角,通俗音乐发展史、通俗歌唱理论教学和通俗作品赏析等课程也应该纳入课程选修范围。

四、结语

诚然,“通俗唱法”未能深入地方院校声乐课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它除了上述原因,还有历史的、有文化的、有社会的更有艺术自身的主客观因素。囿于文章篇幅及自身知识结构所限,笔者未能全局纵览。但面对众多渴望学习的莘莘学子,笔者企盼“通俗唱法”能步入专业教学范畴。如能引发关注“通俗唱法”教学人士的关注与思考,此心足矣!

参考文献:

[1]郭克俭.二十世纪我国通俗唱法发展构想[J].中国音乐学,2002(4).

[2]郭克俭.通俗唱法教学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2(2).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范文9

关键词 声乐艺术;唱法跨界;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J61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在声乐艺术中,普遍存在着流派体系差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演唱方法,二是演唱风格。从本质上来讲,这种跨界现象对声乐艺术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极大促进了声乐艺术的个性化发展。这种文化现象充分显示了对不同声乐流派演唱技术以及演唱风格的整体把握程度,促使古典音乐与通俗音乐得到了更好的交融与进步,为声乐艺术的全新发展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如何看待声乐跨界演唱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学术界认真探讨的全新课题。

一、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历史根源

声乐演唱跨界问题主要来自于声乐舞台艺术的实践范例,从本质上讲是对同一歌唱家汇集不同声乐艺术流派演唱艺术技巧现象的一种理性思考。从整体上来看,基于声乐演唱流派唱法技术人为划定的基础上,对于歌唱者而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声乐流派唱法技术的创新,二是演唱风格的创新,三是演唱观念的创新。这种融会与渗透了声乐流派艺术风格的现象,充分表明了我国声乐艺术的进步。声乐跨界演唱问题作为相关学者杜撰的一个新型概念,主要针对声乐艺术实践中的相关演唱现象而言的。从通行观念角度来看,同一演唱者能够跨越与超越不同声乐演唱流派体系,这种声乐艺术现象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不同声乐艺术流派之间的跨界

同一歌唱者掌握两种及以上的声乐流派唱法技术,融合了不同声乐演唱流派艺术体系。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国内一些歌唱家在舞台艺术表演中的实践以及声乐教师融合不同唱法艺术体系的教学案例。跨界演唱最初由少数歌唱家所引起的,因同时具备了民族唱法以及美声唱法,因此这种演唱技艺开始活跃于国内的声乐舞台上,并在一系列的国际声乐舞台比赛中获得了荣誉,例如黄华丽、戴玉强以及吴碧霞等。在师范声乐教学领域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在师范声乐教学中,仅有的声乐教师基于不同类型学生需要传授不同流派唱法技艺的条件下,面对声乐师资匮乏的现状,同一声乐教师要同时掌握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或其他唱法,同时同一学生在学习美声的基础上,又要练习其他的唱法,因此跨界教学现象孕育而生,如金铁林教授的民族声乐教学举世闻名。

(二)超越三种唱法艺术分类体系的跨界

歌唱者唱法已经跨越了三种唱法,兼备了两种及以上的流派艺术风格,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唱法,例如民通、民美、美通等唱法。在我国的声乐艺术领域,于美声与民族间存在着一种新型的演唱风格,如马玉涛、刘淑芳以及朱崇懋、李双江等都是其中的翘楚。通俗唱法起源较晚,介乎于通俗与民族之间的唱法形成也相对较晚,代表人物有李谷一、董文华等。但是,我国在美声与通俗间形成的唱法几乎无人尝试,意大利波切利与英国布来曼等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美声唱法功底,演唱风格上却透漏出流行味道,整体上不拘一格。

(三)超越不同演唱艺术门类的跨界

融合声乐、曲艺以及戏曲,进而转换成的一种跨界演唱,没有特定的唱法艺术风格以及演唱技术,结合了曲艺与戏曲因素,属于一种担纲唱法艺术风格。这类声乐作品较少,跨界演唱者大部分为民歌歌手,如京韵与大鼓结合的《前门情思大碗茶》,评弹合一的《蝶恋花・答李淑》,戏曲合一的《卜算子・咏梅》等。演唱着者具备了一定的民族唱法技巧与曲艺以及戏曲演唱功力,同时声腔技术也较为精湛。

(四)跨越演唱者性别与声部的演唱跨越

歌唱者个人嗓音条件独特,在长期训练中使声部跨越了自身性别的障碍,将其颠倒、转换,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声部,譬如男性女中音、高男高音、青衣、花脸等。歌唱者反串演唱,如美国著名高男高音马尼亚齐等。他们嗓音歌唱生理条件特殊,在长期唱法技术训练中获得了女性歌唱发声技艺。在中国戏曲艺术中,男声女唱和亦属于这种跨界演唱类型,如越剧艺术中的女声男唱,京剧界中的梅兰芳、尚小云等均担任着男性旦角。

(五)跨越不同的行当的跨行演唱

这种跨行演唱主要是在戏曲不同行当中实现反串,或者戏曲与歌唱之间进行角色的反串。例如生行演员可。戏剧演员在声乐演唱领域出现特定演唱现象。在现阶段,戏剧演员采用民族唱法来演唱民歌,这种反串现象表明必须要严格定位演唱风格与发声技术,区别于声乐流派演唱风格,戏剧演员反串歌唱艺术的水平要更加高超。

二、声乐跨界演唱生理基础

在研究声乐跨界演唱问题时,首要必须要确认歌唱物质基础。立足于歌唱物质运动角度,声乐演唱物质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嗓音歌唱生理器官;第二,嗓音歌唱音响。在声乐演唱流派艺术风格中,主要体现在嗓音歌唱声响上,歌唱者按照声乐流派艺术审美规范,结合歌唱生理技术要求,运用歌唱生理机能运动以及技能与相关技巧,相互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产物。一般来讲,同一跨界歌手表现不同声乐流派唱法艺术风格必然存在着生理器官的运动,在这种状态下能够形成截然不同的发声效果具体来讲,在跨界演唱中,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嗓音歌唱机能,二是歌唱技能与技巧,三是流派唱法技术要求,四是演唱艺术风格规范要求。在掌握了这四个内容后,演唱者才能驾驭歌唱生理机能运动方式、与状态, 自由转换不同的演唱技术与演唱风格。由此可知,在跨界歌唱中,歌唱者要掌握不同声乐流派唱法技术以及演唱风格,把握肌体歌唱生理运动的平衡与协调,调理歌唱心理,合理运用歌唱技能与技巧,才能完成高标准的跨界演唱。

从客观生理条件来看,嗓音类型、歌唱生理机能、生理运动功能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对于人声嗓音的歌唱发声生理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歌唱者歌唱潜能的发挥也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果歌唱者无先天性嗓音生理缺陷与发声生理和智力障碍,在一定的训练与练习后,在不同唱法领域均能够收获满意结果。

就不同的声乐流派艺术歌唱发声方法与演唱艺术风格而言,均具有相同的歌唱生理基础物质条件。歌唱方法依赖歌唱生理器官与肌体组织,不同流派演唱方法以及歌唱技术在不同歌唱生理运动机能作用下,能够作用人声嗓音器官,使其产生不同的歌唱艺术效果。这种歌唱生理物质基础具有客观存在性,有助于跨越流派唱法技术与演唱风格。当歌唱者追求唱法技术上的创新,必须要强化歌唱机能的训练,练习假声发声,掌握真假声合一唱法,从而提升唱法技术,改善演唱风格。立足于唱法技术角度,与之关联的歌唱技巧、演唱手段在多数情况下不属于特定演唱方法与风格,不能简单划归为某一特定唱法或者风格。

三、声乐跨界演唱技术力量

立足于通行观念,声乐跨界演唱关键在于唱法技术问题,归根到底于歌唱生理系统的发声生理运动。就歌唱者而言,表现在演唱艺术实践上面,在同等歌唱生理状况下,运用自身歌唱生理组织、器官运动方法控制手段异,针对性采用特定的技术方法,如流派唱法技术中的真假声过渡转换技术。歌唱者完全依靠自身的嗓音发声生理条件,联合歌唱生理运动,就能演绎不同的演唱风格。

在歌唱发声技术方法上,其制约要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嗓音歌唱生理机能,二是歌唱发声技巧。歌唱发声技巧直接影响着唱法技术的运用。歌唱生理机能主要突出歌唱生理器官及其关联组织的活动能力,后天歌唱机能训练能够增强生理功能与活动能力,但歌唱训练不属于歌唱技术训练范畴中。针对唱法技术的歌唱生理机能而言,应将机能使用纳入唱法技术范畴。但从本质上来讲,歌唱机能不仅仅属于某一特定流派唱法技术以及演唱风格。如真声与假声、强声与弱声等涉及嗓音发声机能,其不属于某一特定唱法技术,但在声乐艺术表现时,将它以特定形式作为专门的歌唱技巧来运用时,则体现了鲜明的上流派唱法技术特征。跳音强调嗓音发声,同时注重呼吸器官与肌体组织跳音的有效发挥,把它纳入唱法艺术范畴时,演唱艺术形式、表现风格、协调度在整体歌唱艺术表现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在流派唱法技术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跳音在不同的唱法技术中能够体现音色、发声方法等控制差别。当歌唱者歌唱机能训练、技能技巧训练不充分,同时对流派唱法技术与演唱风格的认识不足时,就无法胜任跨界演唱。

四、结束语

随着歌唱发声技术方法与演唱艺术风格的不断创新,歌唱者将各种流派唱法技艺与演唱风格汇集于一身,声乐跨界演唱孕育而生。歌唱者必须具备了一定的歌唱技术以及演唱能力,突破单一唱法技术与风格的束缚,加强系统训练,才能最终实现跨界演唱,使声乐艺术文化舞台不断得到不断的繁荣与发展,使声乐艺术永葆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王伟光.跨界的音乐[J].电脑迷,2010(06)

[2]陈蓉.论跨界音乐现状和发展[J].河南农业,2010(06)

[3]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

[4]祁艾.对音乐表演艺术中跨界现象的探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

[5]陈瑶.论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的异同[D].陕西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