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1 17:14:28
导语:在地理教学优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中地理 难点 兴趣 图像 归纳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高中地理教材所涵盖的知识量大、范围广,是高中生认为最难学的科目。有不少学生反映,地理比高数还难,宁愿多上两节数学课也不愿意上地理课。面对这种情况,高中地理教师唯有绞尽脑汁备课,费尽心机做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重拾学习地理的信心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其实每一门科目都有它的特殊性,都有教学突破口,面对高中地理这门课,教师只需要抓住三个教学重点,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简单地为大家分析一下这三个教学重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1.将生活元素融入进地理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地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可以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地理现象。而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的教学理念,可见,地理与生活之间相互联系且密不可分。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学科的这个特点,在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联系起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开始接触地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还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对号入座进行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2.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辅助的作用”,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把课堂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改变陈旧的“一言堂”模式,适当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努力去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精心设计与地理知识相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地理教材中每一章节教学大纲上都会有与其内容相匹配的地理实践活动课题,旨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根据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巧妙地设计一些新鲜、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相互讨论、交流、分享、探索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享受神奇的地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二、合理充分地运用图像进行地理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科学地运用各种图像进行授课,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图像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无论是教师授课还是学生学习,都是最重要的工具,但是很多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忽略图像的使用,只是依葫芦画瓢,像是复读机一样将教材内容念一遍。这样做产生的教学后果就是严重打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且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高中地理知识的难度系数高,教材上所展示的知识复杂、抽象,教师如果仅仅依靠文字性的讲述进行教学的话,是很难对知识进行全面传达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图像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养成“无图不地理”的教学习惯,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合理划分出课程内容的重难点,找出或者亲自画出与内容相匹配的图像。比如:在讲解地形方面的知识时展示地形剖面图;在讲解地质方面的知识时展示地质构造图;在讲解结构组成方面的知识时展示结构图;在讲解气候方面的知识时展示气候分布图等等。坚持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图像生动、形象、直观的优势,把地理教学的内容全面地展现给学生,这样的地理课堂对于高中生来说更具吸引力,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地理知识。
三、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预习―听课―复习”是学习新知识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三者缺一不可。其中的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归纳和总结,是对知识进行再次巩固和查漏补缺的好机会。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精益求精,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逐步提高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带领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
一、高屋建瓴,优化情感目标,激活学生学习意识
教学目标是每节课的指引,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教师和学生的一切就绪行为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和任务而展开,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统筹考虑,精心设计贴近学生发展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从而为一节课的教学指明方向。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关注知识、技能的目标,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导致物理课堂成为简单的知识传输的通道,学生内在的潜能得不到激活,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新理念指引下的物理教学,教师在重视物理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作为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制定优化学生情感态度的目标,吸引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充分展示,让他们畅所欲言,激情飞扬,从而使物理课堂上创新思维火花频闪,智慧和观点激烈碰撞,学生沉浸在探寻知识和体验成功的快乐中。这样,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才会变得自然生动,对物理知识生成的来龙去脉了然于心。一节课下来,学生才会享受知识的润泽、潜能的催发和心灵的陶冶,他们才会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二、精心指导,优化知识结构,奠定学生认知基础
良好的认知结构可以让学生自然妥帖地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体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新知。而杂乱、孤立、毫无规律的知识体系只会让学生获取支离破碎的知识,给学生的认知增加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物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总结,自主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把握不同知识间的密切联系。如学习了“简单电路”和“欧姆定律”的内容后,我给学生总结了“三、二、一”的复习体系。“三”即三个概念:电流、电压、电阻;“二”即两种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一”即一个定律。而无论是几个基本概念的联系还是电路类型的判定都离不开对电路中电流的把握,尤其是学习完了初中电学之后,我以“电流”作为主线,帮助学生串起了电学知识的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了电学不同知识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此外,教师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训练,释疑解难,补缺补漏。如电路故障专题、电路中电流电压变化专题、设计应用专题、实验探究创新专题等,既深化了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更锤炼了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将知识形成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科学实施,优化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而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否能科学谋划,精心设计,优化师生教学行为,将直接关系着物理课堂的效益。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和畏难情绪,使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如在教学“长度的测量”时,我预先带了乒乓球、一根弯曲的铁丝、硬币等物品,没带其他任何工具,然后我请学生帮忙测出乒乓球的直径、铁丝的长度、硬币的直径和一张纸的厚度。开始,大家只是窃窃私语,无人发言,此时,我鼓励大家,希望他们能发扬雷锋精神,帮帮老师。学生一听这样,便自发地组成了学习小组,相互协作,彼此讨论,很快选择出了最佳方法并得到了答案。这节课也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拉近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
(2)恰当运用现代媒体。一些物理现象,教师很难给学生解释清晰,而计算机模拟的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的课件,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迸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同。物理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物理,在活动中学习物理,在探索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从而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
(4)优化实验教学。实验是物理的基本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拓展实验教学,借助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物理学习的快乐。
高中新课改在我县实施已五年有余,课改理念可以说深入人心,有效教学也是常抓不懈,细化到学生学习各个环节。笔者所处小县城高中,学校要求必须贯彻有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纵观目前现状,可以说“穿新鞋,走新路”有之,“穿新鞋,走老路”亦有之,“穿新鞋,走歧路”大有人在。结合自己体会,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不能“一导到底”,而应有导有授,有导有练。
新课改一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一讲到底的狭隘,倡导老师“主导”作用。何为“主导”即老师是引导者,指导者,而不只是知识简单传授,我曾听过一节《加速度》概念课,老师先复习提问初中速度概念和思维方法,然后结合此基础播放视频,有火箭腾空过程;汽车启动过程;运动员跑步过程,让学生观察运动特点,提问得出速度变化快慢不同,最后告诉学生一些数据计算比较。光导入花了足有二十几分钟,这能算错吗,加速度是动力学的重点,学生要过关,但导入太长,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我想只要抓住一种运动模型,让学生看到“速度变化快慢不同”引入加速度概念即可,老师理解是对的,要引导学生,但花样太多,反而起不到高效的作用。还有的老师一堂课不断引导、提问、启发花样繁多,认为是新课改理念,这往往也不“高效”。故老师“导”要讲究技巧,要符合实际,要结合学生基础和思维特点,能使学生从纷繁复杂自然现象、实验现象或生活经验中有“恍然大悟,一语道破玄机”应是引导最高境界。因此,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我认为不能一味求“导”而过多盲目提问、引导,更不能认为任何概念和规律都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而应引导体验过程,往往就会偏激,把学生认为简单问题复杂化,反而让学生更难理解,应该引导、探究、讲授、练习相机而进行,效果会更好。
二.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但也不能只求学生参与,而不讲实际,不求实效。
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改要求,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参与率达70%以上,这些观点我是完全接受的,但要结合实际,我所在学校每个班平均学生数在60-75人之间,班额较大。我听过多次示范课、汇报课,一节课下来,有学生小探究、实验、有大量提问、有练习,学生参与率是高,课堂气氛的确热闹、活跃,师生双边活动也很积极,但我总觉得,老师讲的很累,学生学的更累,好像老师赶着学生一直在跑,学生一直在应付老师重重叠叠的问题,学生是不是在思考,又学到什么?我个人也实践过多次,放开手,让学生参与,但最终失望的多。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多数参与,班额大,时间紧张,效果并不理想。二是学生不适应,以前听的多,自己动手讨论的少。基于这些,我想学生“主体”地位一定要体现,但课堂应灵活掌握,我们既要让学生大胆参与,但不要不切实际盲目追求参与率;既要课堂气氛活跃,但也不能只求花样,而不讲实效,应结合实际、新老方法结合、取长补短,是学生学到知识同时,能力的到有效提高,走新路同时,不忘传统教学方法的灵活变通和应用,这可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能一一而代之。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深入我校,虽不能普及,但偶尔也可上一二节课。我听过几位老师上多媒体课,课确实很好,课件做的也很形象,使学生便于理解抽象物理道理和规律。举个例子,有位老师上《机械波》先引入:红旗迎风飘、体操中丝带舞、水面水波提出概念;然后用绳波形成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机械波产生及传播特点;又用动画演示绳波和弹簧波,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横波和纵波概念;最后小结、巩固练习。一节课下来,很完美,学生感觉也很形象、理解也好,老师也感轻松。但我发现,几乎所有学生一节课笔记本没写一个字,试想,为什么呢?我问几个学生,“不知道写些什么”,我还问,你学到什么,学生难以准确回答。我才发现,老师一节课黑板只写一个标题。我想,多媒体教学虽好,但不能一一而代之,再用多媒体教学同时,作为理科教学,黑板上不能没板书,而应把本节课的提纲和必要的推理过程写出来,使学生在直观基础上对知识条理化、逻辑化,才能达到高效目的。
四.作业布置要有层次,不能照本齐做,更不能一刀切。
一、地理课有效教学问题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设计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有效教学活动
有效教学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学生有对所学内容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在某种程度上讲,它将对能否实现有效教学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重点调理的内容也在于此,调理的结果就是要使尽量多的学生有主动、积极、愉快的情绪来参与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了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从视、听、触等多方位积极为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讲《水循环》时,我引用李白诗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导入新课,让学生思考黄河之水是不是天上来,到底哪里来,为什么说天上来、奔流到什么海,为什么是奔流,以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注重问题要能贴近生活。当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与生活相近时,便会对问题产生一种亲切感,学生渴望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生活中的问题与地理教学的结合点,就是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也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如学生可以通过对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来说明地壳的变化情况并研究其变化的原因,从而对这种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注重问题的游戏性。有着近十几年在校学习经历的高中生,已经对“你问我答”的提问方式非常熟悉,熟悉也就无所谓兴趣。既然如此,我们就要突破传统,创新问题设计,把问题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把学生置于游戏角色之中,大大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设计的问题能激发生成、创新的思想,促进学生交流,培养学生能力
怎样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贯彻有效教学的理念,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科学有效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显然需要作为教者的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即教学问题的设计不要只局限于当前学习的内容,问题的答案应属于开放性的,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及探索空间。如,“当前地球上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天 75 000英亩的速度消失,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办法来制止人类惊人的森林砍伐行为?”
教学中提出好的问题,就可以形成积极的情绪氛围,引导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地学,思考着学,从而在学习中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学习和积累地理思维的方法。同时,好的问题有助于形成具有良好迁移价值的、“有意义”联系的、可不断生长的地理知识网络。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呢?
二、地理课有效教学问题提出的基本方法
(一)制造认知冲突提出问题
在进行“相对高度”的教学时,出示青藏高原景观图片(在青藏公路上所拍,远处为唐古拉山脉的雪峰)。问学生:“远处的山顶为什么有冰雪?”学生回答:“因为高,越高气温越低。”我说:“对,远处雪峰的海拔高度有6 000多米,可是为什么看上去不太高呢?”这时就形成了认知冲突,学生要解决这个冲突,就只能通过思考解决,从而在思考中学习“相对高度”的概念,而不是被老师“告知”。
(二)通过比较提出问题
几乎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寻找相似点或共同点和辨析差异,即比较。在地理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比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并获得有关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更为深刻的理解。如在学习《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中的“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时,可以提问:“自然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复习了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还引入了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比较”内容的学习。
(三)激活生活体验提出问题
把学生的生活世界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鲜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如在讲《外力作用》一节时,我先展示一段关于盐城的历史资料:考古表明,上古时期盐城境内大体都是浅海湾。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大海悄然退去,今204国道,亦古“范公堤”以西地区才逐渐成陆,其景观应当就像今天的沿海滩涂,河湖密布,芦苇丛生,是野生动物的天然王国。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的变化?通过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问题,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解结束,我又提出“沧海桑田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联系时事焦点提出问题
联系时事焦点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思维空间较大,有些难以有准确完整的答案,尤其在时间有限的地理课堂上。然而这样的问题常常能大大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未尽理解之部分,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继续加以关注和探究,有利于促进终身学习。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改以来,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得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受到很大的制约。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中必须注意三个方面内容:第一,课堂氛围必须宽松;第二,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信息化程度;第三,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和谐、积极、开放、宽松和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要实现中学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到课堂气氛的宽松化,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学中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放下师教尊严,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让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拉近距离,从而建立起宽松的学习氛围。
二、提高教学内容的信息化程度
教学传播媒体是教育信息传播的载体,没有教育传媒,教育教学活动就无法开展。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地理的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教材中,学生往往觉得地理课堂枯燥无味,而且地理的信息量也很局限,学生没有条件接受新的知识。教师对于地理的教学如果能合理的引进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会大大提高地理课堂中的信息量,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例如,地理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多功能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弥补教学题材的不足,将很多东西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看,提高地理教学中的信息量,做好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三、设计开放的教学内容,激活地理课堂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已经不再是科学知识的解释者,而渐渐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和充分挖掘地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激活地理课堂。教师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让这种开放性渗透到教学中,实现教学的开放性。
总之,在我国的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 地理课堂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
一、引言
教学是教育的第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和执行者,教学的关键点就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所讲授的一堂课的质量和有效性就直接对教学的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将无效的教学时间消除,并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的作用,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特点以及重要性
有效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从教学的角度上来看,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从有效的方面来看,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效果,有质量以及在效率上有保障。高中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方式进行生动化处理,鼓励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其中并乐于探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高中学生的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就会得到极大地提升。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考以及将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国家教育改革的一个具体体现。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由于我国的教育传统观念以及高中升学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持有一种较为陈旧的观念,一堂课就是教师在课下做完该堂课的信息和知识点的搜集以及整理,在课堂中将教师所搜集到的信息以及知识点通过板书和口头讲解传达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种将教师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上进行凸显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的教学观念,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只是一味地听高中地理教师的讲解,而没有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起来,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在学习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
(二)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模式的陈旧也是当前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个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往往采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讲解来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并要求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学知识点进行消化和理解,但是高中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尤其是在人文地理方面,需要教师借助一定的实验或者是实地的信息搜集来加强学生对高中地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纯理论知识的讲解,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靠等问题,影响到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三)教学工具落后
当前,在我国不少的高中地理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一方面是因为年龄较大等问题对较为先进的教学工具使用不充分,还有一方面也存在着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中安于现状,对互联网等教学工具的利用不重视,造成高中地理的教学一直还停留在教师备一次课可以用几届学生的情况,甚至同一个事例可以讲很多年,造成学生接受的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四、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地理学科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学习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在实际和思考中加以理解,才能够真正地将其掌握。因此,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地理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实际操作观察的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模式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式上有所改进和完善,根据课堂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创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以及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教学质量,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教学。例如,在引入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先为学生找一些关于温室效应的材料以及视频,让学生在材料和视频观看后思考,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主要影响。在学生对温室效应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再为学生播放“关于温室效应发展”的教学片,并请学生结合之前已经积累的背景知识来对人为因素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等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循序渐进并生动引入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
(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高中地理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工具,在备课等课前准备中搜集到更多更新颖的知识以及教学信息,以便在课前准备中更加充分,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备的课堂教学。其次,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高中地理教师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将地理中所要展示的图片信息以及视频信息更加生动准备地表达出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环境污染这一知识点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到关于噪音污染、光污染以及其他平时生活中存在但是容易被忽视的图片以及视频,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五、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中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所在。高中地理老师可以通过利用地理学科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等方式来打造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袁文斌.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几c思考[J].亚太教育,2015.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必要性 现状 策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改变顺应初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和现代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了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改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1.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优点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优点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方面。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将初中地理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要求下积极地探索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二,学生方面。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对地理课堂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自己的实际生活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通过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缺陷
第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忽视了地理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地理教学生活化起到的作用不明显。
第二,教师的教学成绩深受学生成绩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深受学生成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积极性。
第三,教学内容过于规范化。受到考试大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内容还是不能做到灵活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规范化的特征。
二、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因此,要想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就要改变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脱离出来,根据教师地理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效果和学生对生活化课堂的反应来综合评价,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课堂教学生活化
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将课堂内容和日常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并讨论,丰富初中地理的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形式生活化。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方法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将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南极和北极的地貌特点等。方法二:利用情境教学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课本知识相结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供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地理问题的图片或者视频,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比如地震的发生及避震常识等。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方法可以用来进行初中地理的教学,本文不再一一探讨。
3.评价体系生活化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传统的模式就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辅之以遵守纪律的情况等。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要相应的改变。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考试模式,学生的考试内容除了需要掌握的课本基础知识之外,应该还有一部分关于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考试,这一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应该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其次,考试评价体系除了以考试成绩为依托外,还要根据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调动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锻炼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现状有好有坏,针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传统地理教学,是指以赫尔巴特等人的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 “三中心”教育理论为依据、以凯洛夫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五步教学法”为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
网络地理教学,是指以杜威等人的儿童(学生)、经验、实践为中心的 “三中心”教育理论为依据、以建构主义的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意义建构“四环节教学法”为教学模式的教学体系。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网络地理教学与传统地理教学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表1所示。
二、网络地理教学的优势
通过对比网络地理教学与传统地理教学,可以看到网络地理教学有着许多地理教学所需要的,而传统地理教学无法轻易满足的方面,这也就是网络地理教学较传统地理教学而言所具有的优势:
(1)地理教学资源的多样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当代的地理学界定为是研究一门人类与其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网络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教学网集成了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软件、课外教学资源等,是集图、像、文、声于一体的信息库,最大优势就表现在能存储和传递的大量的资源。无论是各种各样的地理资源,还是无限丰富的与地理相关的跨学科资源,都可以直接获得,这样就改变了沉闷的学习气氛和单一枯燥的地理学习方式,提高了获取知识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形象认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各学科知识内部联系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2)地理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各种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地理是一门全球性的学科,只有加强国际间的协作,尽其所能,这样才能够促进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网络地理教学通过网络将全球联系在一起,网络地理教学的开展使得多样、丰富的教学资源之间可以共享,这样可以丰富学生们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得我们互相之间可以吸取优点、共同进步,可以促进学生全球性思想、合作性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3)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网络地理教学优势的突出体现,包括人机、人人交互。认识地理事物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所以,地理教学不仅重视理论性,更要注重实践性,理论是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的。如果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对知识的掌握就比较死板,更不要提去用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去参与实践了。
(4)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学习过程的开放性是指网络地理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地理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在古代,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称赞知识渊博的人,这里的“天”,包括了日、月、星辰等天体,这里的“地”,涵盖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可见,地理知识的覆盖面是非常广阔的。网络地理教学就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学习,不仅补充了自己欠缺的知识、扩充了课外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5)教学任务的多功能性。
现代地理教学理念认为,地理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更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网络地理教学中,具备了现代地理教学理念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例如,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特别是抽象性知识的认识从形象到深入符合了认识事物应由表及里、有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破时空限制的网络地理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的人机交互,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外能够很快地将知识应用于实践,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网络地理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指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及同质分组的分组方式、协同作业的作业方式,正是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人人交互,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协作精神。教学评价是针对教学任务的达成情况而进行的测评,从评价方式上我们可以也看出教学所要达到的任务。网络地理教学通过多维的评价方式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有效的评价,在注重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网络地理教学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双面性的,我们在发现网络地理教学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其本身许多的问题:
关键词:地理教学;新课程;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611052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现状
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的有效时间是短暂的,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达到深远的影响效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地理教育的核心是传达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与观念的影响,地理教学主要强调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地理教师主要以传授知识、解决疑难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地理教师忽视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由于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导致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是消极参与。再加上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不到位,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表明,一个富有激情的课堂,是对学生最具吸引力的。学生喜欢在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地理学习。不可否认影响地理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很多中老年教师忽视情感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讲解,是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学生反映:对于自然地理部分的内容,很多老师教得很认真,讲得很仔细,但自己就是听不进去,本来就是知识难点,可实在没有兴趣,因而学起来就感觉枯燥乏味;对于人文地理部分的内容,一些老师照本宣科,没有展开讲解,只是圈画出重点难点。显然,这是情感教育的缺位。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的心理倾向,产生的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在所带的2007届高三(4)班的毕业纪念册上,学生给我写了一段这样的话:“我们最尊敬的班主任兼地理老师――李颖老师,忘不了您管理的四班,就如宇宙的行星运动规律,无论是近的水星远的冥王星都永远围绕您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忘不了您那激昂的课堂,就像太阳内部4个氢原子经历的核聚变反应,永远那么炽热强烈;忘不了您那充满期望的眼神,锋面过境后天气转晴,风雨停了终见彩虹;忘不了您那一次次深切的谈话,就如山谷集水区的涓涓溪流,从高到低沁人心脾;忘不了您那极为负责的训导,使我们就像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自觉地伸出左手。能明白您打在手上,疼在心上的苦楚,您说过您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四班因我们而精彩,但却因您才出彩!”这是一个美术专业班的学生,对他的班主任,用地理学科的语言进行的生动的写照。在平时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这个班的学生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非常少见的。他们不但形成了一定的地理观念,而且也养成了相应的批判性的、创新性的地理思维。
情感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如果说地理教学是在强壮体魄,那么情感教育则是在塑造灵魂。没有强壮的身体是可怜的,但缺乏健康的灵魂是可悲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进情感教育,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新形势下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很轻松的完成教书和育人的教育目的。对于高中地理学习的目的,很多学生缺乏理性的认识。教师也往往以考试分数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诱饵。这种目标的确定,是肤浅的,也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如果我们的教师通过多种渠道的情感渗透,使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一般意义上,学生定会把培养出来的情感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动力,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双赢局面。
其实地理课堂就好比是一片情感的绿洲,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情理结合,才能使这块绿洲中的植被永远充满旺盛的活力,否则就会有荒漠化的危险。从心理学来看,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快意的、心平气和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益,增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同时教育法也规定: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须加强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与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因为情感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情感教育没有现行的方法或者经验,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这个目标的召唤下,有意思地摸索和总结。情感教育具有非理性、非逻辑的特点,教育方式也没有模式化,故而应以渗透为主。笔者结合地理教学的本身需要,从近几年的教学经历入手,认为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
(一)通过完善地理教师自身素养,吸引学生,渗透情感教育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做个有修养的地理老师。老师,站在学生面前,是学生学习和欣赏的角色。此刻,我们是被动的。我们不能控制学生看法,但我可以修养自身的品性,来影响学生的看法。一直试图想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慢慢感觉到,学生喜欢不像“老师”的老师。你把自己的位置放得越高,学生与你的距离越远。一个老师,课堂像兄长,用丰富的知识引导他们思考;一个老师,课下像同学,用平等的语言主动与他们沟通;一个老师,课外像朋友,把生活中的自己展示给他们。学生对一个老师的评价,也贯穿在这些过程中。你授课的语言风格,你工作的态度能力,你外在的服饰发型,你衣服的品牌样式,你平时的举止谈吐,你生活的为人处世,你观点的如何表达,都可能会成为学生评价你的一个因素。我也意识到,修养的不仅仅是品格,还有品位。品格是纯度,品位是高度。因而,我告诉自己,自强不息,学高方为师,家长放心;格物致远,身正再示范,学生满意。
做个能宽容的老师。宽容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和学生接触,向学生学习。不要一直使用地理分数,去评价学生。现在的学生,和我们的高中时段比起来,他们要优秀很多。他们活泼开朗,他们知识广博,他们情感丰富,他们善解人意。每个学生,都有他闪光的地方。我喜欢带着欣赏的眼光,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去发现学生,去赞美学生。慢慢地感觉到,当我认可了他们时,他们也在接纳和信任我。当我敞开自己的心扉,学生才会解开他的心结。宽容的老师是个既能表扬学生优点,更能接受学生缺点的老师。去表扬一个优秀的学生或者去表扬学生的某个优点是件不难的事情,难就难在能宽容一个有很多缺点的学生,并且能习惯他的缺点,而且还能撇开那些缺点与不足,从他的身上去寻找优点,甚至还可以向他学习他的优点。宽容,不是忽略。宽容的目的,不是去容忍学生的堕落,而是为了更严格地要求他们,帮助他们提高地理成绩。没有尺度的宽容,没有原则的赞许,就是一种渎职的放纵。
(二)通过创设和谐课堂师生互动,感染学生,渗透情感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设计。在森严肃穆的氛围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是不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可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大胆创新。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压抑、不专横、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促使其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作为地理教师,我注重地理课堂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尊重他们对地理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因此,我教的学生喜欢上地理课。特别喜欢上试卷讲评课。因为在课堂上,我会习惯性地让不同的学生走上讲台,发表他们自己观点,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思路。而后,让下面的学生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个时候,我的思路也仅仅只是他们可供参考的若干方法之一了。对于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我也会及时更正,并大胆表扬给我指出问题的学生。通过采取开发、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大胆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地理知识。
与此同时,做一个重感情的教师。维系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除了社会关系,还有人类情感。重感情的教师,会很容易被学生认可。重感情的人,先要是真实的。我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我也有悲欢离合的遭遇。我不是圣人,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不在学生面前过分掩饰自己的缺点。告诉学生,我今天开心,因为什么,我今天难过,因为什么。如果你们怎么做,我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别把自己的情感收藏起来,很严肃的站在学生面前。那样,我们会远离学生。开心的时候,你就露出笑容,学生会愿意和你一起高兴;悲伤的时候,你就流下眼泪,学生可以和你一样难过。记得有一次,因为感冒嗓子嘶哑,上课很吃力,但仍然非常认真地讲授完了教学内容。然而,下课后,学生悄悄放了一包润喉片在我的办公桌上。深刻体会到,哪怕到了高三的冲刺阶段,学生也反映最喜欢上地理课,喜欢做地理题。学生知道,解答出来的是难题,但征服的实际上是自己。
(三)通过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征服学生,渗透情感教育
正如导演要想征服观众,就必须先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于其中,然后再通过演员精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观众才被征服。同样道理,地理课堂也像一个舞台,地理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之一,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行动,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学设计之中,你就要想办法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松中就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并且通过你广博的知识,透彻的讲解征服学生。
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地理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是学生的主动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客体,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不仅仅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充分地认识这种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每一次提问,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回答。让学生在融洽、严谨而有序又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学好知识技能和做人的准则,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情结。
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创造性地组织课时教学内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有情可发。以情景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发展为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故事情景、生活情景、形象动态情景、质疑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等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体验促进情感的发展。在这么多情景中,联系生活情景渗透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地理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又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地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我一直努力做到以新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为基准,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出发,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述人地关系,充分利用丰富多彩、时空广阔、文理兼备的地图、图表和景观图等学习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对教材中感染学生、培养情感的部分充分挖掘,并在形象和情感上加工润色,强烈地激励学生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的情感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课前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其它学科,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大纲教材为准绳,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追求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鱼霞.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