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地理小论文

时间:2022-03-19 05:04:52

导语:在地理小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地理小论文

地理小论文:创设问题情境初中地理论文

一、结合时事热点创设问题情境

相关研究表明:结合时事热点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同学们展开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我经常结合时事热点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执教“地图”的时候,在新课导入阶段,我引入了美国轰炸伊斯兰国组织这一时事热点问题并与同学们展开讨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媒体经常看到相关的报道,因此这一话题的引入很快就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兴趣。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我提出了这这样一个问题:“美国在寻找伊斯兰国组织的过程当中,你们认为最需要的是什么?”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美军在寻找伊斯兰组织的过程当中最需要的就是地图,借助地图美军才可能准确地寻找到轰炸目标。由此,我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顺利地导入了新课,有效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新课的兴趣。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是同学们感兴趣的,如果同学们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不感兴趣,那么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结合时事热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同学们进入新知的学习中。

二、结合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进入21世纪之后,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为问题情境的创设增添了几分活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再加上初中生对于多媒体教学充满好奇心,也为我们问题情境的创设增添了几分魅力。例如,执教“地球的运动”中有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时候,我发现部分同学们对于这个概念理解得并不是十分透彻。书本上所附的插图均是静止不动的,这使同学们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制作了一个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然后结合该动画创设问题情境:“地球究竟是怎样进行自转和公转的呢?”由于受到动画的直观刺激,同学们可以很好地理解该问题,并成功地解答该问题。这是一般教学手段很难实现的。在上述教学片断当中,我结合多媒体成功地创设了问题情境。同学们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喜爱,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借助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给同学们更多直观的视觉刺激,让他们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很多相关的地理知识。同时也赋予了课堂教学更多的色彩。

三、利用教学道具创设问题情境

除了上述两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教学道具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学道具是我们初中地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有效的教具运用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例如,执教“南极洲”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首先认真地对地球仪进行观察,然后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假如你现在站在南极,请问你能准确指出东和西两个方向吗?为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同学们是很难回答出来的。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该问题,我让同学们再次对地球仪进行认真地观察,从而营造出一种方向辨别的真实情境,让同学们对于“极点”进行一次模拟体验,进而获得一种站在极点进行方向辨别的直观经验。由于有地球仪这一道具的辅助,同学们很快给出了问题的准确答案。教学实践表明:结合教具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解答教师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帮助同学们克服思维的盲点。因此,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结合教具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初中生参与问题探究的兴趣。

四、结语

我认为,只要是同学们所喜爱的、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教研之路还很漫长,在未来我一定会加倍努力,不断加深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不断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

作者:邓耿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中学

地理小论文:小组合作学习高中地理论文

1.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必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策略之一,其与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流与合作为基本特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包括了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以及竞争性学习三种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新,培养其逻辑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课教学中的运用

2.1小组合作之接受式学习

接受式学习可分为课题引入、课题讲解、知识巩固以及知识的检查反馈四个环节,主要应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因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还没有掌握合作技能与交流探讨的技巧,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而接受式学习的模式可以很好地适应这种要求,该模式还适用于基础知识比例较大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还能利用接受式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中找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同时也补充和完善了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的学习时,往往会遇到降水柱图、气温线等,以便培养学生的读图、理解、分析以及比较能力。

2.2小组合作之自主式学习

自主式学习模式主要应用于小范围的区域地理学习,因为高考经常将我国的区域地理当做出题的基础,以某区域的地图和重点工程为命题载体,以此考察学生的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这些的内容与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知识有较大的联系,采用自主式学习的模式教授这部分的知识,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小组合作交流和教师指导为辅。以便更好地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教学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好自身的指导作用,要学会灵活处理自主式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2.3小组合作之拼接式学习

小组合作之拼接式学习可以分为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的分割以及学习材料的拼接等四个环节,该小组学习模式主要应用于地理课程的自然环境学习中,或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熟阶段。因为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要素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独立性,适合将不同类型的资料通过分析与整理,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运用该模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割,让各个小组承担一部分内容的讲解,通过在课堂上联讲的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听学生讲解,并适时地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相应的点拨,如果学生的理解方向偏离书本主题时,要及时提醒和纠正,在讲解结束后还要进行总结。通过该种模式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展示自身学习成果的同时,也学习其他同学和小组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高中地理课本中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内容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将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分割,将其划分成聚落的形成、聚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联系、城市的起源以及早期城市的发展四个部分,然后把全班同学按照4人一组的形式,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部分作为合作探究的内容。让每个小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查找相关资料,通过交流讨论,整理出小组认为比较合适的答案,如果在探讨过程中遇到不懂的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再进行学习材料的拼接环节,该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派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探讨成果,组内其他可以对该组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讲解完后教师要对讲解过程中的错误和注意的点再进行集中讲解,从而实现学习成果的拼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不能盲目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一味地应用该种模式。在整个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难易结合,使问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顾及全班同学的学习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问答。鼓励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学会借助外力,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课堂学习。其次,要维护好课堂秩序,因为在小组探讨中会让学生自行组织交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有些学生会分心,将谈论的内容从课内转移到课外,或者出现嬉笑打闹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实行加、扣分或者批评的方法进行管理;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不同,灵活处理教学方式,灵活组织小组,让兴趣爱好相似的学生组成一组,从而增强学习氛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其地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接受式学习、自主式学习以及拼接式学习的模式相结合,正确处理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林群来 单位:江西省崇义中学

地理小论文:思维导图高中地理论文

一、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的结合

思维导图最早出现在英国,是有一名叫做东尼.博赞的教育家发明创造的。思维导图的整体模式是放射性思考模式方法,思维导图的主要部分是放射性结构,它是从中央出发,向周围延伸放射。思维导图的方法是“文图并茂”,通过本身符合人类大脑思考问题的过程这一特点,充分的开发人们的大脑,将繁杂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总结,最终实现人类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和“透明化”。总之,思维导图能够把成线性分布的知识整理成“层架性”的框架图,正是这要是能够应用在高中地理的教育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新课程高中地理已经对高中地理的教学做出了规定,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牵扯到了人类活动的同时,也涉及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想学好高中地理,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收集地理信息,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然后总结和整理地理信息,最后要求能够运用这些地理信息到地理学习过程中去,这是高中地理的学习主要目标。同时针对高中地理选修和必修两部分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不利于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恰恰思维导图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良好教学成效的取得。思维导图整体上来看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但是具体分析学习来看,它的设计是非常合理的。它有着鲜明的先后主次顺序,主干0分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各个分支之间又各自保持着其自身的独立性,每一个分支又可以放射出狠毒的结构。高中地理对于整体性和局部性要求较高,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把握好整体性和局部性之间的契合点,能够很好的把高中地理零散的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运用框架结构展示出来,但是在运用框架结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框架结构本身的灵活性。在进行选择思维框架的时候,老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重要的是要充分的把握好学生要求独立成熟的心理特点。在高中地理中巧妙的应用思维导图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

在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高中地理老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准确的定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的了解教材,把握好教材和思维导图的契合点,看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思维导图基本模式。比如,在进行地球和大气运动,气候变化和气候分类的学习中时,考虑到这部分知识整体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要求较高,整体学习难度较大这一特点,老师就可以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合理的选择框架结构进行教学总结,同时在课后的练习和测试中,老师也可以适当的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而在人口,城市,农村和工农业教学知识的学习中,这部分知识整体上比较简单,知识点多为记忆性的东西,所以这部分知识要是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不能很好的发挥思维导图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逐渐的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掌握放射性思维学习和构建框架图,进而理解和记忆高中地理知识的主干和分支。这样才能更加牢固的记忆高中地理知识。使用思维导图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利于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老师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对学生的疑惑点进行简单的统计和了解,然后把这些疑惑点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这样老师不但了解到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能够帮助老师把握好这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工作。在把握好“因材施教”原则的同时,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眼,手,脑,耳,使其协调工作,调查统计,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做到这一点,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大大的缩短了学生的做笔记的时间,这样就实现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结语

思维导图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框架,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让学生掌握建立思维导图的方法。在初级的学习阶段,老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感受思维导图的优越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帮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同时老师要适当的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高中阶段学习非常紧张,学习任务繁重,通过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到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方法虽然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高中地理的教学,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等待着我们去创新和解决,所以老师要加大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力度,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

作者:刘丽 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地理小论文:课堂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学生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跟着老师的思路,将学习的效率提到最高,单位时间内的收获要最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任课老师不断探索的课题,这也成为了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老师的教学成果,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学生学习成绩来体现的,这客观上要求老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二、高中地理教学特点

1.地理教学对老师的要求

高中地理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这个阶段的学习,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并且需要老师有很宽的知识面,老师不仅仅对书本上知识要了然于心,更要关注课外的知识,尤其是与地理有关的事件,这一部分一直都是考试的热点。现在,越来越流行将地理理论与地理事件结合在一起,学会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老师的要求甚至不单是停留在地理上,其他方面的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地理老师成为百科全书似的全才。这还远远不够,老师必须不断探索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只有首先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然后才是选取何种方式去教,老师不单单是授课这么简单了,得想着“法”让学生去学。还要求老师能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中有趣的现象进行深挖,通过富有情趣的导入,使课堂处于一种活跃的氛围。

2.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学生上课的状态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师的上课积极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要求学生认真配合老师的教学,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熟悉教材,能做好课前预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把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学习。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跟高,学生要熟记地理名称,地图内容,更主要的是有空间概念,能用地理术语分析地理事件的原因。

三、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带到课后,更主要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对简单的地理现象能做出合理的解释,能有一定分析事情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地理素养,为成为合格的地理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老师能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材中有趣的现象进行深挖,通过富有情趣的导入,使课堂处于一种活跃的氛围。在学习气候这个版块的时候,要知道这部分内容是地理的重点,但是这部分内容难度又比较大,气候因子复杂多样。有规律可寻的气候类型还好说,那些不稳定的气候现象却又是考试的重点,如厄尔尼诺现象,会对沿岸的海洋生态和渔业产生影响,甚至会造成全球性的灾害。学生会好奇: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为什么不是每年都有这么奇特的现象。

2.趣味授课,教具的使用

高中地理主要讲的是各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深度有所增加。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都对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否让他们有一定的探究精神,这就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了,而地理教学的独特性,恰恰给了老师们很好的展示机会,地理教学的独特性主要是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教具,像地图、地球仪、地形模型,等等。高中生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是具有探索精神的一个群体,我们可以把上本上的知识巧妙地搬到教学实物上,地理最讲究的就是地图的学习,几乎每一章节内容,都与地图有一定的联系,像讲到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和现状,就能借助那些国家的地形图和资源分布图来分析工业区的布局。

3.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教学手段有很多,初中阶段我们主要运用的是多媒体教学,讲书本生静态的知识搬到多媒体上,制作成动态的画面,让知识“活起来”,这样教学目的更为明确,实验证明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主要是学生会更感兴趣。从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入手,事实证明,这种直观的使用形象的教学方式,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地效果。这块内容典型应用是天气系统这一节,有关暖锋冷锋的特点、前进方向、天气状况,作出动画效果,则比静止的图片,更能让人理解。

五、总结

中国一位近代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高效率的课堂是学习的关键。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是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对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有着重要作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教学,把生活中和地理有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思考,是培养学生地理兴趣的关键所在。作为高中老师,要把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为培养合格的地理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公峰 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七中学

地理小论文:新课程优化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一、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

1.1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点

高中地理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更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在教会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和分析的的基础上,还要学生运用最基本的地理原理来探索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等。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设计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让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其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内容充实且新颖,选修模块更是涉及到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等各个层面,更加关注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同时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总的来说,新课程高中地理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1.2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知识结构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对地理学科的本体性知识、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地理教学实践知识等,这些知识结构是新课程标准下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科本体性知识包括地理理论知识和地理实践知识,在地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地理实践活动的组织。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包括对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多元化教学。范例教学理论等,要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主动去弥补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教学实践知识则是指教师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将实际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用自己的方式给学生解答,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地理教学实践性知识,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二、新课程下高中地理的优化教学

2.1教师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理念的塑造离不开教师的旁征博引,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知识的积累,积极探索地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尽可能的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另外,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提升,还应当尽可能的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传授学生地理知识,更是要延伸到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我国的地理环境和国情发展,多元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研究学习我国地理知识的热情。

2.2让高中地理课堂生活化

众所周知,地理环境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将地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对生活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从学校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相关地理知识;利用学生熟悉的气候变化和四季的更替,来有针对性地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所带来的地理意义。此外,还可以通过了解时事热点,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这样必将对学生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从而实现高中地理优化教学的目的。

2.3深入研究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首先,要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分析。新课程的特点是形式新颖,增加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教材中引入热门话题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吸引他们深入到实际地理问题的探索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入到课堂上,辅助课堂教学,但应重视引入的方式方法,切忌过于繁琐,给学生理解带来难度。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找出对教学不利的地方,从而优化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2.4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积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自己为主的教学方法,尽快完成角色转换,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发现,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手中,可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教师应当更多的扮演引导者,多多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充分优化教学过程。

三、结语

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的优化教学应当确定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的新方法,在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做到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课堂体验。

作者:姚其兵 谢纪金 单位:繁昌县第二中学

地理小论文: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管理论文

1技术路线

笔者结合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实用、安全、先进的设计原则和管线分析的功能特点,总结“制定规范———搭建框架—业务开发—系统集成”的技术路线.规范化是系统数字化的关键,必须严格遵循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制定统一的数据编码和数据规范体系,实现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和统一性;框架是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的关键,核心数据必须通过框架与整个系统集成的,直接决定系统的灵活性、集成性和可扩展性;为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务需要开发出查询统计、管网编辑模块、打印输出、空间分析、信息等功能模块;集成是将不同的组成部分和功能模块整合为一个相互关联、协调统一的完整系统,通过框架接口与外部交互.

2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2.1系统结构

结合排水管网的管理现状、业务需求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系统采用成熟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和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相结合的混合模式.由于系统的建设涉及大量管线信息,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与反应速度,在C/S模式下进行空间管线数据的处理、编辑、分析等业务,在B/S模式下实现排水设施、雨情、灾情(渍水)、排水法律法规以及各种相关资料的查询和浏览.采用包含数据层、业务层、服务层、应用层、界面层的多层次设计模式以降低系统耦合度,确保各层间的相对独立性和灵活性。

2.2系统网络结构

计算机软、硬件及其相关设备是建立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笔者构建了完整的地下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网络作为沈阳浑南新城地下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的应用中枢,用于将各应用服务器和各局域网与其他专业地理信息库相连接,其性能及可靠性对整个系统至关重要.系统网络主要由中心管理网络系统和实时监控网络系统组成,为排水管网GIS系统的服务器配置双网卡与中心管理网络连接,实现实时监控系统与中心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通过网络隔离器实现内网与外网的隔离,并设置防火墙防止外网的非法入侵.

2.3数据库设计

数据对整个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数据库的组织和管理是信息系统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用户使用.严格控制数据质量并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同时兼顾数据特征与应用目的.系统采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11g来管理空间和属性数据,对于空间数据,使用ArcSDE作为中间层服务器,提取空间数据,利用Oracle的对象关系模式实现对空间数据的存储、使用、管理和维护.通过ArcGIS软件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在统一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一体化存储,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直接关联无缝存储,避免了图幅纠错与图幅拼接的问题.在数据库中每一个空间对象对应一条数据表记录,使得数据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查询和更新速度加快.

2.4SOA架构

浑南新城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架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服务,包括系统安全、系统管理、管线GIS、系统接口等不同功能单元,通过服务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采用中立方式进行定义,独立于操作系统、硬件平台和编程语言等现实服务,从而使构建在系统中的各种服务可以用统一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Oracle数据库存储着管网数据、地形数据和系统操作数据向系统提供数据支持,数据的使用者包括系统服务和独立桌面应用程序.管理和规划等部门可直接使用服务,通过服务间接访问数据.SOA将局限的单一应用程序联合起来消除应用孤岛,实现了软件间的“统一协作、互联互通”,而且实现了软件的快速搭建缩短了开发周期.

3数据处理

根据系统需要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收集方法包括管线探测、管线竣工测量、已有管线图数字化和已有管线数据转换,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编辑、整理与入库.把按照数据库设计要求编辑整理后的数据,按照给定的空间参考,导出MDB形式的成果数据,形成正式的数据库成果,即完成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

3.1数据分层

系统的图形数据以DWG形式存储,根据实体对象的类型和功能对排水管网的数据进行分类.排水GIS涉及的实体包括各类管点、管线、窨井等,可分为点实体(P)、线实体(L)、面实体(R)和注记实体(T).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对不同的图层进行显示控制,包括打开、加载、关闭指定图层、定制显示效果、调整图层的显示范围等。

3.2管网数据结构

排水管网主要包括污水、雨水和雨污合流管,每类管线按管点层和管线层在空间数据库中进行存储,管线层与管点层的起点点号和终点点号必须一一对应,因此管线层必须是两点线.(1)管点层管点层存储管线点的全部特征,通过管点类型字段可以标识具体的类别,如弯头、变径、三通、四通、阀门、材质(铸铁、钢筋混凝土)、接口方式(法兰、焊接、承插)等.三通、四通、变径、阀门等可由程序自动生成,便于管线的快速生成和显示.各类管点层采用统一的物理结构。(2)管线层管线层存储线状管线,其主要属性信息包含断面尺寸、起点埋深、终点埋深、埋设方式、起点高程、终点高程等,各类管线层具有统一的物理结构.数据处理包括不同坐标系统的相互转换、不同数据类型(影像数据、矢量数据)的无缝拼接等,编辑整理后的数据需采用数据质检软件对其拓扑关系、逻辑关系等进行检查,确保数据完整性和逻辑一致性,对经过质检的数据进行接边处理,包括图形和属性接边.

3.3管线生成

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包括地上空间数据和地下管线数据.城市地表数据通常以航空影像为基础,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构建地形骨架,再在地形骨架上叠加城市建筑物、数字正射影像(DOM)、植被以实现城市场景的整合.在管线层和管点层的基础上,通过属性字段中的特征点的信息、高程信息、管径信息等动态地批量生成管线;通过建立查询分析所需要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之间的连接关系,将浏览数据、搜索数据、分析数据分别进行存储.

4系统的主要功能

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系统以业务需求为基础,开发出查询统计模块、管网编辑模块、地图打印模块、空间分析模块及信息模块.5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协调,可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其中空间分析模块是系统功能的精髓,主要用于深层次地挖掘地下管线的信息数据,为决策分析提供可靠的支持和参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GIS作为数字平台与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为各模块的运行提供数据支持,管理部门应用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便于检索、更新和维护排水设施资料,提高对排水系统现状的了解程度,加快应对事故的反应速度、丰富应对措施.

4.1纵断面分析

纵断面分析是考察多条管线在沿某一管线方向上的剖面中的空间位置关系而设计的一种分析工具.用户进入系统界面→单击“系统分析(A)”菜单或按下〈Alt〉+〈A〉快捷键→“纵断面分析”菜单选项启动纵断面分析功能→用户在管线图上沿需要进行纵断面分析的管线上画剖面线,被描绘过的管线呈蓝色高亮显示.所画剖面线必须包含一条完整的管线,否则系统无法进行分析.正确选择剖面后系统将弹出窗体显示出纵剖面分析结果,并列表显示管线属性(见表4).

4.2横断面分析

横断面分析是为了方便考察多条管线在垂直某一管线的断面中的空间位置关系而设计的一种分析工具.用户进入系统界面→单击“系统分析(A)”菜单或按下〈Alt〉+〈A〉快捷键→“横断面分析”菜单选项启动横断面分析功能→用户在管线图上垂直需要进行横断面分析的管线上画剖面线,剖面线呈蓝色高亮显示.系统将弹出窗体显示出横断面分析结果。并列表显示与横断面区域相交或在横断面区域内的管线及其属性.4.3垂距分析垂距分析主要用来在管线图上分析多条交叉管线之间的垂直净距.用户进入系统界面→单击“系统分析(A)”菜单或按下〈Alt〉+〈A〉快捷键→“垂距分析”菜单选项启动垂距分析功能→在管线图上选择需要进行分析的管线的交点处按下鼠标左键,该处将形成一个蓝色的圆,系统弹出垂距分析结果窗体,并列表显示分析结果。

5结论

(1)解决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方式中排水管网数据分散、整体规划性差,无法适应管网迅速扩张、更新速度加快、海量数据存储的问题.(2)建立的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满足城市排水管网数字化管理的业务需求和管理现状.(3)利用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和存储能力为管网的生产调度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科学的辅助分析手段,为管网的改造维修提供直观可靠的决策依据.(4)系统采用SOA架构有利于管网的运营管理和信息共享,能够满足管理部门的应用需求,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班福忱 武玉萍 姜亚玲 韩雪 关睿格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地理小论文:辩证思维能力下初中地理论文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师生和谐相处不是对学生一味地纵容,而是宽容、包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就是宽容的体现。那么在教学中,宽容则意味着:不歧视学生;不隐瞒学生;不压制学生。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由地表达。意见有分歧可以通过沟通解决。让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和谐相处也需要教师更多的教育技巧和个人魅力。教师在整个课堂的控制上要做到举重若轻,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学生学习态度上。教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思考,甚至质疑。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让学生从被要求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再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适当地放。把教材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以文化主体身份入场,专业学习信息、创设文化情境,引发教学事件。”“为充分表达、倾听对话、自由讨论、自主判断提供开放空间”。例如在讲授“众多的人口产生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会,学生自己讲。在组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单独讲,也可以让学生组队思考,更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自己有生活体会。关于人口多带来的影响,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提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看病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资源消耗大”等。基于学生有些生活体会不够,或是思考不全面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补充资料,让学生不仅看到众多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看到众多人口带来的有利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笔者相信辩证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锻炼。

2坚持公平有效的教学评价

公平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保障。教学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合理有效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尤其需要教师考虑教学评价的作用。新课标对地理教学评价要求“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尤为注重以“激励”为主。强调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这在传统教学评价上是一个突破。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和我国教育目标的变化,传统知识评价已经越来越多表现出了不足和弊端。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育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评价内容需要更充实,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评价,更加入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评价方法上注意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的有机结合,做到综合考察。同时在评价形式上也可以把学生自评,小组他评和老师评价有机结合。力求给学生一个相对客观、公平的评价。能力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形式,它所含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对能力评价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能掌握地理思维。地理思维能力是要学生对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整体的把握,会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其实就是考察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人与地之间的关系,也只能用辩证思维方法来解释。地理思维能力考察也应包括学生的图像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因此从地理学科本身特点上看,教学评价也需要辩证地进行,把学生的能力综合地考察。评价归根结底还是为教学服务的。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地理,喜欢地理。从而进一步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在做出教学评价时也应多方考虑评价的激励作用。可以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这两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更为重要的是,在评价中一定要重视让学生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要指出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体现教学评价的发展性。

3设置有效的提问

提问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利用提问并同时注意提问时机,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将学生的思维矛盾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问起到了媒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问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提问形式。

3.1入性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的开始由疑问和惊奇开始。”锻炼思维,兴趣是重要的。提出鲜明的问题有利于思维的开始。教师通过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种引入提问起到的就是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一开始就有兴趣去思考。因此这种问题的设计就要贴合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例如我们可以问“天气预报可以取消么?”引发学生思考天气预报的作用。这样的提问直接而有效。让学生内化知识的同时也跟实际生活联系再一起。让思维变的更有培养的价值。

3.2辨析性提问

知识的巩固,概念的明确都是从辨析开始的。辨析也是明是非,辨真伪的必要途径。辨析让学生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辨明不同。通过比较发生内化,学生通过思考是很能解决一些问题的,例如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辨析。自然资源资源的概念辨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辨析。通过比较学生能够得到更清晰的认识,也同时能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作者:张美青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沙河笫五学校

地理小论文:课堂生活化初中地理论文

1.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概述

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即将初中地理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趣味性、生活化、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枯燥的地理知识产生直观的、深刻的、形象的理解。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在于,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枯燥、单调、刻板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地理知识的趣味性,使地理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对地理知识的亲切感,转变了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大量枯燥的地理知识的排斥感和陌生感。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教师把生活化的气息引入课堂,将地理知识用生活化的方式、结合生活化的案例进行解释,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想将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首先对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关键有充分的认识,并具有足够的生活化教学实施能力,此外,还应当积极观察生活、收集生活资料,力求使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变得顺畅、自然、易于接受。

2.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应当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应当重视生活化教学的导入、生活化情境的渲染、生活化活动的组织等几个重点内容。以下对这几个关键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2.1生活化教学的导入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应当有一个导入的过程,即教师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叙述以及列举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化教学的情境当中。例如在讲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中国是什么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然后在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这两个词语,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哪些国家是发达国家吗”,在师生互动列举一些国家后,教师继续引入“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有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有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吗”,进而可展开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在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导入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语言的通俗化、生活化,另一方面要注意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当中。

2.2生活化情境的渲染

在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中,仅仅有生活化的导入是完全不够的,应当在整个过程中塑造和渲染生活化的、轻松的地理知识教学情境,应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地理知识和有趣的生活现象或者体验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化枯燥为生动有趣、化死记硬背为自主探索。例如在进行“中国的民族”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对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和特色进行死记硬背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在这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述一些各民族有趣的风俗习惯和衣着特色,并结合图片、视频等,使这些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然后让所有的学生合上课本,将学生分组,教师通过列举某个生活习俗和衣着的图片,向学生提问是哪个民族,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分,设置一定的奖励。如此,方可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趣味性,改变教学方式,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3生活化活动的组织

在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活动的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的地理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并产生地理知识生活化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地理认知和分析能力的增长。例如在讲授“我国的水资源”课程时,在课堂教学的末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生活化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观察和记录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根据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具体情况,提出在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对策,并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堂中进行活动展示,如果时间充足,教师同样可以采取小组计分、小组评比的方式进行活动结果比赛,对表现优秀、结论科学的小组进行奖励。这样的生活化活动的组织,可以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切身地体会到地理知识的用处,体会到如何应用地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在当前的教学体制改革下具有深远的、积极的意义。相关的初中地理教师应当认识到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所在,并积极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实效,力求通过科学的实施策略,使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效得到凸显,使学生的综合地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梁会成 单位: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中心中学

地理小论文:生活现象初中地理论文

一、运用事例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如果把一节课的导语看成新闻导语,那结果提前、悬念设置,无疑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果把课堂导语的作用比作导游,那课堂导语就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向导,其语言需精炼含蓄,举例生动有趣。如七年级下册“俄罗斯”章节,内容多,自然地理知识(地形、气候、河流等)也很多;理论性强,抽象枯燥。导入新课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有关俄罗斯著名景点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国家,以引起对俄罗斯的兴趣。学生调动已有知识不难猜出。可让学生观察俄罗斯地图,找出俄罗斯位于中国哪个方向?通常情况下,在北半球,位置越往北,纬度越高,气候越怎样?俄罗斯人喜欢喝什么酒?前两个问题学生通过看图较易得出结论,而最后一个问题,则会引起学生激烈讨论,学习兴趣被激发。教师解答:俄罗斯人经常喝较浓烈的酒来暖身,如伏尔加酒,原因是那里纬度高,气候寒冷;我国北方冬天气候寒冷,人们通常也喝较烈的酒来暖身,如大家熟悉的二锅头、高粱酒等,这样,学生兴致就被调动起来。顺势利用导语让学生记住俄罗斯的气候———寒冷。

二、结合理论与实践,学习生活地理

地理教学的生活化现象,决定生活现象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决定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实践性,也就决定教学并不能只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生活问题的认识。如八年级上册“水资源”内容很贴近学生生活,可将课文学习和走向生活以及提高思想认识结合起来,分三个步骤学习: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本,弄懂水对人类的作用;人类所需淡水资源占地球水总量的比重及其来源;我国水资源问题;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等问题。二是在解决以上问题后,布置学生回家调查:周边生活环境水污染情况;自己及家人、同学有否浪费水;做到、看到或听到的节水措施。三是学生经过调查掌握一定生活现象和问题后,可适时召开讨论会,让学生把收集的材料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如停车场内洗车浪费水现象严重;福州内河白马河、晋安河污染严重,水质浑浊,臭味熏人;学校洗手间水龙头经常开着或没拧紧,浪费严重;家里的节水方法,如把洗米、洗菜的水用来冲洗厕所、浇花等。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还对水污染问题及浪费现象及节水方法谈了看法,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毕竟体现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很明显,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教师提示并使学生明确知识要点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接触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去形成对知识问题(亦是生活问题)的认识,而后再带着生活现象又回到课堂,去探讨地理知识、讨论生活现象、形成自己的认识。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中生活现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结合生活事例,理解抽象概念

地理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存在专业术语。有的理论性较强,对于生活阅历有限的初中生来说,有的理解起来的确有一定难度。但地理内容的生活化现象,又为学习地理、理解地理知识提供了很大方便。因此,如何使地理生活化,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地理教学生活化不但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更重要能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例如,教授八年级“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时,初二学生阅历有限,对于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先行作用和重要性一时难以理解。可先用农村改革流行语做导引:“要致富,应什么?”学生立即回答:“先修路。”这句流行语本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先行作用的最好概括。为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个问题,可以本校门前福州西二环路为例进行讲解,二环路还未开通前学校周围还有大片农田,较为僻静,人流车流都很少,属于城郊;开通后,车越来越多,路两边的房子也多起来,还建起宝龙和万象城两座大商场,面貌焕然一新。可见,交通对经济发展作用很大,由此加深学生对“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概念的理解。

四、结语

总之,地理课程生活化现象决定地理教学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生活,而要使生活现象走进地理课堂,使地理知识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既学好地理,又了解生活,就必须分别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服务、实现这些教学目的。

作者:张文颖 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地理小论文:地理知识教学视域中初中地理论文

一、活动主题

受课时限制,高中阶段不可能安排初中内容的专题复习课,因此有必要掌握在新授课中渗透初中内容的讲解应用,在复习课中渗透初中内容的例题示范,在课后作业中渗透初中内容思考材料的方法和技巧;受课时限制,高中阶段不可能对初中内容进行全面渗透巩固,因此有必要弄清高中学生的需要,明确渗透初中地理知识的最佳范围和所需巩固的重点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巩固初中地理知识,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但不能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重复学习过程,而是通过渗透、巩固、复习让学生加深对初中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展其地理观察视野,促进学生养成地理思维习惯,进一步做到学以致用,掌握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

二、活动过程

1.第一阶段———准备工作

在高一伊始的前两周,利用零次考契机,测试初中学习内容,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并于第2周周五确定研究主题———如何应对初中地理知识在学业考中的体现,并且研读课程标准与考试要求,明确初中地理知识在学业考试中的呈现形式、内容与要求,提出在新授课、复习课以及作业中渗透、巩固初中地理知识的理念,并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其实施。

2.第二阶段———研讨交流

研讨交流分阶段进行,旨在及时分析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原则上每月一次。组内每位教师将一个月来自己的策略与效果交流探讨,主讲人员由各位教师轮流担任,研讨内容也由主讲教师汇总。以下分别是组内一次复习课交流与作业补充材料实例。教学思考与设计:农业部分的复习过程中存在两种困扰,困扰之一在于对所涉及的区域缺少背景知识,遇到题目无从入手;困扰之二在于对所给材料不能高效利用,提取信息、分析材料的能力较差,在教学中本着“诊断式”原则,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

3.第三阶段———文本整理

根据研讨达成的共识,整理出新授课与复习课渗透、巩固初中地理知识的一般教学模式;总结出在课后作业中渗透、巩固初中地理知识的常用习题模式。

三、成果运用与改进

各位任课教师对学生在“基于初中地理知识习题”中的表现做出成果应用前和应用后的对比与分析,寻找疏漏,改进不足,制定更加完善的方案。将2015届(应用前)和2016届(应用后)学生在高一阶段“汲及初中地理知识的习题”平均成绩进行比对,后者比前者高出6个百分点。当然由于比对结果与学生个体差异有一定相关性,每年应结合高一进校时的零次考成绩及水平考要求的变化做出适当调整。

作者:刘洪湛 单位:上海市位育中学

地理小论文:西部农村初中地理论文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27人,女性17人,年龄在23~45岁之间,分别是来自四川省12个市州下属44所不同县级以下初中的地理教师,地域分布广,具有较强代表性。被调查者学历结构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30人,大专11人,中等师范1人。专业结构为地理科学18人,汉语言文学14人,物理1人,化学1人,美术3人,计算机2人,历史1人,教育学2人,英语1人,其它1人。表明初中地理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任教科目结构:专职地理教师31人,兼职地理教师13人,兼任科目有:体育1人、数学4人、信息技术2人、生物1人、英语1人、历史1人、语文1人、美术1人、物理1人。表明地理教师师资短缺,兼职较多。入职以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在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中学地理教师中,参与国家级培训21人次,省级培训16人次,市级培训17人次,区级培训15人次,校级培训16人次,县级培训5人次。被调查者均参加过不同级别的继续教育培训。参与国家级培训者占被调查者的47%,表明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等级较高,培训素质较好。在参加此次培训的遴选方式中,96%的教师是受领导安排,仅4%的教师是主动争取。由此看出,教师培训的个人积极性不高。除个人因素外,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和教育管理的行政干预性较强可能是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2.初中地理教学状况简析

(1)教材使用情况:中国在2001年义务教育改革以来,发行多个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各地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在44所调查学校中,使用人教版教材21所(48%),北师大版3所(7%),使用中图版4所(9%),湘教版5所(11%),其它11所(25%)。被调查者大多在教学中只参考了学校规定使用的教材,少数教师也参阅其它版本教材。(2)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问卷设计了“你认为影响你的教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有28名教师认为地理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10名教师选择课时少,10名教师选择教学资源不足。有4名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学生素质差,7名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学技能不足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3)对地理中考分数的期望。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科目及分数由各地教育局规定。地理是否参加考试及其分值的高低反映了该科目的重要地位。被调查者均认为地理应参加高考,若以百分制计算,27%的教师认为地理分值应占100分,其余认为分值应少于50分合理。

3.教师培训需求剖析

从培训内容上看,100%的教师期望获得各地理知识点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案例培训,50%的教师希望获得课堂管理方法的培训,93%的教师认为应接受地理学和教育学发展前沿知识培训。从培训时间上看,50%的教师认为1个月的集中培训时间过长,46%的教师认为培训不应占用暑假休息时间。

二、结论与讨论

1.对初中地理教育重视不足

被调查者有64%的教师直观感受到地理科目不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其直接表现为地理不参与升学考试,有的地方参与升学考试但分值比重较低。这一现状的形成原因多样。一是学科本身的原因。地理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因此地理教育相对于其它学科教育而言,教育历史时间较短。二是地理学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还未能被大众所熟知和认可,不可避免对地理教育比较忽视。三是教育管理者要在各个学科之间进行平衡涉及到各个利益体关系,改变地理弱科的传统还需要时日。但提高对初中地理教育重视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增加地理课时和在中考中的分值。

2.农村初中地理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中学因为编制和教育财政原因,以及学校领导对地理教育的不重视,所以不能保证专任和专职地理教师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其他专业教师兼任地理教学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兼任教师未经过系统的地理学学习和训练,加上授课任务重,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势必会影响地理教学质量。被调查者最为关注的培训内容是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而不是地理教育的理论前沿,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还处于较低的需求层次,业务水平还需提高。

3.教师缺乏发展专业能力积极性

44名被调查者中主动参加培训的教师只有2人,其余均为主管领导指派。作为一名教学实施者,研究教材是进行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大多数教师只是熟悉指定使用的教材版本,而少有对其它版本教材进行研读和借鉴。这表明教师在业务上缺乏钻研精神。与教师访谈后总结原因有:一是因参加培训不能上课,导致课时津贴等收入降低。二是培训名额少,即使争取也未必能够选上;三是地理科目不受重视,职业前景与其它科目相比暗淡,自我提升的动力缺乏。

三、改进建议与对策

1.高度重视农村地理教育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育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意识,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面对21世纪的全球问题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地理教育担负着艰巨的任务。全社会都要重新审视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农村中学地理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同时要求地理教育工作者要向社会介绍地理、向学生推销地理,帮助家长重新认识地理,传播地理科学的社会经济意义,使社会、学生、家长、乃至全人类改变对地理教育的认识。

2.提高地理教师综合素养

地理教育的振兴关键是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提高现有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刻不容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提供良性竞争的平台,让地理教师同其它科目教师一样具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学校层面在地理教师评定职称、奖金分配、课时安排等方面与其它科教师同等对待,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地理教师培训力度和激励机制,让教师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地理科学发展状况和新成果;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教师应对个人发展持有积极的认同感,要有追求专业发展良好意识、愿望、兴趣和行动,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素养。

3.加大农村地理教学设备投入

地理教学本身对地理用具的使用率较高,教学设备的大量投入,能让学生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要发展地理教育,笔者觉得地理设备的大力投入必不可少。农村中学每个班级的地理教学应当有配套的地理设备,如:挂图、地球仪、GPS以及多媒体教学用具。

作者:宁龙梅 蔡永佳 李怡 刘洋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地理小论文:人口普查初中地理论文

一、模拟普查工作

我国人口规模庞大,各种人口指标复杂多样,然而在教材中没有体现这些人口数据的来源。课文中的第一句话“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提到人口普查以及人口普查的次数。由此会引起什么是人口普查,我国进行过几次人口普查,如何通过逐级汇总得到全国的人口数据等学生关注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可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放人口普查表,两人一组,一人担当普查员,一人担当申报人,现场模拟人口普查工作。普查表中涉及性别、民族、户口、受教育等情况,通过简单的表格填写,让学生初步了解人口相关数据来源,通过逐级汇总最终得到我国人口的相关数据,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数据印象。同时,模拟普查工作可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让学生了解普查工作的意义,以便向家长讲述,更好地配合国家今后的各种人口普查工作。

二、利用普查数据理解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普查每十年一次,建国至今已完成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到很多有意义的人口数据。可在课堂上提供建国以来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绘制建国以后的人口增长图,一张绘制好的建国以后的人口增长示意图,要求学生计算每十年的人口增长率,总结出我国自建国后人口增长所呈现的特点。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口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在图中有所反映,使学生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的控制,对教材中图1.9我国人口增长的相关内容给予补充。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不是图中曲线的终点,通过绘制2010年后人口数量增加、平稳和减少三段可能的变化曲线,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变化趋势,同时有助于学生识别这一类型的增长模式图。

三、分析所在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

由于各省市内部地形分布复杂,有平原、山地、盆地等,这一计算结果同样存在空间尺度大的问题,应借助学生所在城市小尺度范围内的人口密度情况,说明我国人口密度的特点。学生所在城市是其生长和生活所熟悉的地方,了解学生所在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能更好地理解当前城市人口的承载量、人口密度情况等相关问题。课前,教师可通过查阅地方统计局网站或地方统计年鉴,查找所在城市小范围如平原地区或所在几个临近区县的人口普查数据以及辖区面积,然后在课上向学生提供这些数据以及相关的空白城市区划图,让学生自行设定图例标准,绘制这些地区的人口分布图,计算人口密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所面临的严峻人口问题。在人口分布总体上东多西少的前提下,西部大城市如乌鲁木齐、成都等人口密度仍然较高,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即城市人口分布过于集中,已远远超过国际上划分的人口稠密的最低标准,说明当前各大城市所面临的严峻人口问题,由此引申出大城市拥有更多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等公共资源的负担。通过利用学生所在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前城市人口的承载量、人口密度情况等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大城市所面临的严峻人口问题,同时使学生在绘制人口密度图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这一类型的分布图。人口普查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在本节课中加入人口普查相关知识的教学,在小尺度范围内使学生理解我国的人口情况,进一步补充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来,完成课程标准需要达到的相关目标。

作者:刘鹏 单位:中国地图出版社

地理小论文:PBL模式下高中地理论文

一、PBL模式的教学价值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无疑是社会进步的灵魂,而学生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需要顺着老师的思路将知识点理解熟记即完成了学习过程,不需要过多的思考或者说根本没有机会进行深入思考,更不可能进行创新。PBL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思考创新的机会,课堂上任何一个与学生真实生活相关的问题,都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直至解决问题,甚至还会有新的发现,即创新。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并进行论证。基于问题的学习为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角,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被事先设定,他们只需要遵从老师的安排,没有必要思考自己该如何学习,以至于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如果没有人安排学习计划,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这是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下存在的普遍问题。PBL模式则打破这个怪圈,它以学生为中心,从老师给定的一个问题出发,为了解决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分解成几个子问题,拟定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然后按照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方面结成小组,分组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搜集资料将子问题各个击破,最后各小组汇合各自的分析研究情况进行讨论,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一个问题交给学生,而整个问题的解决都是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来完成的,这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有助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帮他们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得出结论,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社会的发展导致分工越来越细,而各部门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呈现出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如果每个个体都各自为战,那将如同一盘散沙,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只有部门内的每个个体都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部门之间互相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整体的力量,推动事物的快速发展。PBL模式就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按照兴趣和特长结成学习小组,组间和组内进行学习分工,组内各成员互相合作和交流,小组讨论中能够集思广益以加速问题的解决。最后,各小组总结讨论各组的结果,得出最终的解决方案。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PBL模式的问题设计

问题是PBL教学模式的中心,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问题的设计关系着PBL教学的成败。一个符合要求的问题应该是具备真实性、劣构性和复杂性的问题,由于它是真实的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并且是复杂的、不能够轻易解决的,因此符合这些条件的问题一经提出,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真实性

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当一个真实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之后会引发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和共鸣,他们能够将生活中的经验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一节时提出问题:“我们所在的城市空间功能分区是怎样分布的,为什么要这样划分?”这个问题一提出就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响,因为日常的交通出行、娱乐购物等等都与城市的功能分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自然会积极投入到讨论解决问题的情境当中。对真实问题的分析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够联系到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劣构性

传统的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基本上是理想化、简单化的,问题的解答过程和答案是确定的。这种类型的问题没有进一步讨论、思考的必要,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本上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没有太大的讨论价值。PBL的问题设计是劣构的,即问题是宽阔的、开放的,问题的解决要素不明确,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法,而且没有简单的、准确的、唯一的答案。比如备受争议的“三峡”问题,“三峡大坝的修建是否利大于弊?”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诱发地震、改变局地气候、水力发电”等子问题,学生可充分联系已有的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个分析子问题,权衡“三峡”的利弊关系。在没有准确答案的问题面前,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学习,而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从正反两面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3.复杂性

复杂的问题一般不能把解决问题的因素全部呈现出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挖掘解决问题的要素,以帮助学生开发分析问题的潜力。同时,问题的复杂性设计要适中,以免让学生失去探究的信心和兴趣。要想解决复杂性的问题,仅从某一个方面考虑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多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全面地对问题进行分解,争取找到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对复杂性问题分析和探讨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他们潜在的实践能力。例如,湘教版必修Ⅲ中,“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就是一个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荒漠化的影响因素、危害和治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有助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全面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PBL模式的教学步骤

PBL教学是围绕问题展开的,首先教师提出主题问题,学生为了解决主题问题将问题细化,确定要解决的子问题,然后分组讨论搜集资料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对结果进行全面评价。下面以“沙尘暴的危害和治理”为例,具体阐述PBL模式的教学步骤。

1.创设问题情境,形成主题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近几年沙尘暴不断侵袭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那么,我们该怎么看待沙尘暴问题呢?”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复杂的问题,它真实地存在于学生的生活当中,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过沙尘暴袭来时的经历,这有助于他们迅速投入到问题情境中。“沙尘暴”主题问题的提出是劣构的、复杂的、不明确的,可以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达到开展积极讨论以解决问题的目的。

2.确定需要解决的学习问题

学生对主题问题有了了解之后,展开讨论,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清晰的子问题逐个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方向可能会有偏差,这时教师应进行适度引导,发挥教师课堂引导者、教学促进者的作用,促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后,学生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帮助,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①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地区;②近几十年发生沙尘暴的次数;③沙尘暴造成的危害;④影响沙尘暴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⑤沙尘暴的防御和治理。

3.分组搜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

由于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且复杂,需要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愿结成学习小组,教师根据结组情况进行适度调配,各小组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如,运用互联网中的自然灾害网站、环境保护网站和图书馆藏资料等。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小组成员的思想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4.汇总各组成果,设计解决方案

各组将搜集的资料汇总并进行课堂讨论,由于搜集的资料众多,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筛选整理出有效信息。如果说搜集资料的过程是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那么讨论交流就是知识输出和交换的过程。这不仅能够深化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交流互换彼此的学习成果或形成知识的共享。沙尘暴的影响因素和防御治理两组问题之间联系较紧密,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可能讨论中争论会比较多。各小组之间可以发表对小组问题的看法,最终形成一致合理的解决方案。

5.评价反思

PBL教学模式注重对学习过程而不只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评价中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要相结合。自评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进行自我反省;互评能够培养学生对他人观点的看法,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对于整个探究过程及结果给予肯定性评价,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口头表扬性评价,对于少数表现不活跃的个人给予物质性激励和反思性评价,总的方向是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要对自己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是否给予了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合理的问题设计,是否达到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和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

PBL教学围绕地理问题展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分组讨论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小组合作,加快问题的解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小组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最终完成地理问题的解决,并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PBL主题问题设计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是整个教学的关键,同时教师要适度地发挥引导作用,使课堂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是PBL教学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

作者:张彦晓 梁彦庆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

地理小论文:学生读图能力下初中地理论文

1.读图习惯的培养

(1)重视横纵坐标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横纵坐标往往是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灵魂所在。同样的曲线或者同样的降水量柱状图,由于横纵坐标的变化,其所传递的信息极有可能有巨大差异。而实际教学过程发现,学生在阅读这两类图像时,往往会根据固有的经验进行分析判读,从而忽视了横纵坐标所提供的信息。如甲、乙两图,虽然从外表上来看极为相似,但由于坐标的差异导致其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往往会根据曲线的形状,将甲图错认为北半球的气温曲线图。当然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还有诸如在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时,根据柱状图的长短来判断降水量,忽视了纵坐标降水量数值的变化。这一系列的错误,最终都将导致气候类型判断的错误,而这又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所以,指导学生阅读横纵坐标是提高读图能力的重要方法。

(2)重视图中图例以及数值的提示。

图例是地图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相对也比较简单。如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就可以根据图例和颜色判断地形类型和大致海拔高度,这对学生;理解图面含义帮助较大。对于图中的数值,在众多的图中系统中都有所涉及,这里重点强调一下数值变化规律对于读图的帮助作用。初中阶段接触的图像系统中,一类如丙经纬网图,这里判断经纬度可以借助于数值的变化规律。另一类如丁等温线图,根据数值的变化判断大致半球位置。以上针对初中阶段学生读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是对于读图能力的提高,则需要长时间的指导与训练。

2.从图像中获取知识,提升读图能力

(1)利用教材的插图,提升读图能力。

新版教材与旧教材比,引入了丰富的图像系统,大量的信息承载于图像之中,而相应的文字部分的描述则进行了适当的精简。重视结论的同时,更加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突破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为了避免教学的枯燥性,教材中也提供了大量的有关于各地的人文特征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这类图片时,深入理解图片背后的信息。

(2)利用多媒体,变静态为动态,加深平面图的认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某些静态平面图并不能较好地展示教材所要表达的意思。而如果借助于多媒体动画,就能够将某些原理、规律动态地、直观地呈现出来。观看时,学生的兴趣很高,对这个过程的理解和记忆也都是连续的。再回到相应知识的平面图上,就更易于理解了。

3.自主绘图,提升读图能力

自主绘图就是学生通过知识再现,根据一定的要求绘制相应的图像。可见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了实际应用的层次。如气温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等的绘制,学生必须掌握这些图像内含的相应知识点,才能较好地完成绘制。反之,如果学生能较好地完成相应的地理图像的绘制,相信在阅读相应的图像时也能够表现得较为出色。所以,学生的绘图和读图实际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学习了相应的知识点后,尝试进行图像的绘制,不仅巩固了新知,同时对于读图能力的提高也大有帮助。

作者:柳军军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地理小论文:有效教学高中地理论文

一、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现存的考试制度不合理

作为地理教师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考试制度和地理教学安排是这样的:中考不考地理,地理在初中阶段只学习两年(初一、初二),这样的课程安排就容易让学生丢失中学时期学习的地理知识;等学生升入高中之后,高一的教学课程中所有学生都会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可是到了高中二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文理分科,作为理科生的学生,一周仅有一节地理课,与理科生相反,文科生则要系统的学习三年地理知识,可是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高考结束后,报考专业时,文科生不能填报地理这门学科,因为地理属于理科,可是理科生高中地理课程少之又少。这些安排和考试制度严重地影响了地理的正常教学,当然这也可以反映出我国现有的考试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社会各界对地理的支持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在初中还有高中的教学课程中,地理并没有被摆在一个很关键的位置上,得不到学生、老师的足够重视,在大学教育中受重视程度更低。老师教授少、家长不重视、学生们不愿学等现象都对地理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从而导致地理这门学科很冷清。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地理这门学科的不在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理教学的长远发展。

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新课伊始、力求新颖

为了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在讲新课的开始,教师就应该以活泼的话语,富有深意的问题,有趣的实验,耐人寻味的案例,或者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实物、模型等,由此进入到课程的讲解,可以有效的将学生带入到课程之中并且对于知识的学习更加渴望。例如,在讲到“洋流”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用历史上一个战争的例子进行课堂开头的铺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关闭了发动机的德国的潜水艇,顺利地通过了由英军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并且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畅通无阻,成功的避开了英军的炮弹,不但如此还在背后给英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当学生思考完之后,教师再揭晓答案,告诉学生其实是洋流帮了德国潜艇的这一大忙。这样一段有趣且真实存在的开场白必定能引起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能将许多思维还处在游离状态的学生迅速地拉回到课堂中来。从而,为继续讲解其他地理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在讲课时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才会自发的、主动的投入到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从教多年,我发现兴趣就像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它能充分的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从而使其变得更加优秀的表面状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根据教材能容并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丰富的、有趣的、生动的学习情境;更重要的是学习情境中的问题要有知识性和挑战性。比如,在讲“热力环流”这一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小实验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情境如下,在玻璃杯里面放上一些沙土还有水,紧接着使用荧光灯直射它们,再用温度计测量水和沙子的温度,并且让学生们观察实验现象,注意水和沙子的温度,再放上一根香,试验完成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们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来小组讨论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3、正面展示、增加课程趣味

高中地理学习中,老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正面的展示,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效果也十分明显。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更加善于使用直观的手段进行地理教学。在进行实例展示、图片、影像、模型、实验、实地观察等传统直观教学的手段的同时,还要联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转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的教学。使学生们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教学的新鲜及趣味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制作一次“火山爆发,地震”的动画过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感受火山爆发和地震的全过程。

4、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及作业的布置,一定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地理的特点,作业和练习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传统单一,老师应该本着多角度、全面提高学生地理水平为目的,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满足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需要。作为老师在留课后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将作业分为不同的层次,比如,第一层是必做作业,这类作业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而设置的;第二层是选做作业,这类作业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它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者小组讨论中来完成;第三层则是自主作业,这些作业相对于前两层作业难度就更大了,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地完成。

作者:陈绍英 单位: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