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德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2-03-30 09:21:34

导语:在德育案例范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德育案例范文

德育案例范文:浅谈高职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与运用

【摘要】高职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德育课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高职德育课的理论性较强,单纯的理论讲授缺乏吸引力,大多数学生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锻炼,对德育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在德育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具有其它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德育课的教学中要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法,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积极探究、交流合作、相互提高。

【关键词】高职 德育课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案例的描述、分析,总结归纳出所要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能够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具有诱导、激励作用和协调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德育课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必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德育课的教学中具有以下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项知识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采取的是师生互动的双向知识的学习,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师生之间有了充分的交流沟通空间,学生的参与度加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花费更多的精力,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选择具有正能量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与学生一起探讨,相互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德育课的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该是被动的,更不是一个机械的接收教师传授知识的接收器,而是具有独立思考、健全人格、丰富生活阅历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纠正不正确的认识等等。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增强德育课吸引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个案例是现实社会或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实事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的凝聚了正能量,有的可以吸取反面的教训。通过对案例的描述、分析,能够吸引、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阅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等等。

(三)案例教学法具有诱导、激励的作用。一个活生生的德育课教学案例,不但可以唤起学生的心理注意,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保证教学秩序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能够诱发学生深入思考案例反映出的道德问题和包含的人生哲学,思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明确自身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四)案例教学法具有协调作用。选择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课案例进行教学,既能消除德育课教学给学生造成紧张不安的心理,又能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德育课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真挚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另外,德育课本身有着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有的问题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而案例教学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了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消除了学生紧张不安的心理,发挥了协调师生间关系的作用。

二、如何正确运用案例进行高职德育课教学

在高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案例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要完成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必须在案例的收集、选择、运用的方法上进行探讨。

(一)案例的收集。德育课教学案例的收集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就是指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与德育课教学有关的资料,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是常用的、间接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案例收集方法。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图书、报刊杂志、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等,进行案例收集。尤其要注重收集在社会上、理论界、学术界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思考的、有争议的案件,是德育课教学的最好案例。这样的案例不但能够说明一般的理论问题,而且能够让学生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盲点,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和探讨意识、兴趣。

2.网络收集。网络收集是指教师通过不同的网站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是教师收集资料、备课的最有效的渠道。由于网络信息多,内容更新快,教师可以通过网路收集到最新的典型案例,运用到德育课教学中,增强说服力。

3.实践收集。实践收集是指教师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进行案例收集的方法。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德育课教师也不例外。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进行调查研究,是德育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德育课教师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收集案例,通过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并把收集到的案例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更能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更好地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收到较好教学效果。

(二)案例的选择。

选择符合教学内容,准确反映基本原理的案例。通过资料收集、网络收集、实践收集到的案例,并不一定都适合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因为,德育课的内容包含了许多基本原理,德育课教学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要包含或者准确说明德育课中的某一个基本原理或知识点。同时,德育课中的许多基本原理贯穿于不同的章节中,因此,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某一个基本原理,作为德育课教师,不但要精心阐述、论证德育课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而且要通过案例的具体描述、分析进行说明,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深入地思考,分类选择。选择那些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具有说服力的、准确反映基本原理的案例。

选择案例的原则。如前所述,德育课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基本原理,有的还贯穿于不同的章节中,德育课教师在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分类选择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1.目的性原则。所谓目的性原则,就是依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案例选择。选择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德育课的内容和基本原理讲清楚,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准确理解和把握德育课所讲授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案例选择,做到有的放矢,切记脱离教学内容和实际的纯粹的选择案例。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案例要始终坚持以科学思想为指导,从现实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真实的故事,也就是以事实为依据。德育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德育课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课程,选择的案例必须要准确说明德育课的基本原理,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必须选择具有科学思想、聚集正能量、使学生能够产生正确思想认识的案例,杜绝选择具有非科学思想的案例。

3.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是指选择案例要针对德育课教学中某个章节、某个基本原理、某个知识点,尤其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案例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教学内容,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案例的选择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果案例选择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再好的案例也不能说明教学内容,更谈不上什么教学效果。

(三)案例的运用。运用案例教学是为了说明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方法,所以,运用案例教学要跳出案例看案例,正确运用案例。

1.案例的运用以具有正能量的案例为主。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应以运用具有正能量的案例为主,那些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案例对学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尽量不要在教学中运用。另外,运用的案例既要简单,又要说明问题,复杂的案例,最好不要运用,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2.案例的运用在精不在多。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离不开案例,但是,并不是运用的案例越多越好,过多地运用案例,不但占用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会影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讲授,对学生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地运用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意识的运用即简单明了,又能说明问题的案例,突出一个“精”字。

3.案例的运用要适时更新。任何一个案例都有特殊的适应范围和时限,即使同一个案例能够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都能运用,也不能反复运用,如果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反复运用某一个案例,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所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案例,要适时更新,每一个案例最好运用一次,说明一个基本原理或知识点,最多使用两次。

作者简介:

宗永顺(1962.09-),男,汉族,山东省昌邑市人,研究生,副教授,职务:人文社科部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方法。

德育案例范文:从一个案例看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

中职德育课的基本理论抽象而深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引进案例教学,将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纷繁复杂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德育课基本理论本身就比较抽象,加上中职学生中很多是文化课学习的失败者,所以德育课堂教学存在着“学生难管、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堂中适时引入了案例教学,为学生铺架起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纽带,成效良好。实际授课时,我选用的案例遵循了实效性、方向性原则,选用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积极的案例,以正面引导为主,讴歌公平和正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优越性,从而鼓舞和激励了学生们,增强了他们的制度自信;偶尔引入反面教育,则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以一则案例为例:

高一课本《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在学习“法律的作用”时,我介绍了2013年发生在我们城阳当地的一个案例,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某女已婚,某天发现银行账户被封,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因为老公在外借债被人起诉,她也成了被告之一。该女因和老公感情不和,分居已经一年,根本不知道老公借债的缘由。学生们讨论后认为:一人做事一人当,该女和案件无关,债主肯定应该去找男方主张权利。随后,我在电子白板上罗列了相关法律条文供他们查询:

《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2014年3月,一审法院判决该女对债务有连带清偿义务。看到这里,教室里一片唏嘘。学生们分组讨论后认为该女应该上诉,因为国家法律规定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该女应该立即离婚,摆脱不幸的婚姻,也摆脱莫须有的债务。

而案件进展是:女方于一审判决生效的15天内提起了上诉,并同时提起了离婚诉讼,但二审维持了原判。判决的理由就是女方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债主和男方明确约定涉案债务为男方的个人债务,亦无法证明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且债主知道该约定,所以认定原审判决正确,维持原判。该女后来离婚了,但因为关于债务纠纷的判决已经生效,她依然要清偿债务。

学生们义愤填膺。纷纷发言:这样的判决根本就不合理,破坏了宪法33条关于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原则!此条文不管夫妻非举债方是否无辜,反正只要是夫妻存续期间的“债务”,就一棍子打死,严重违背了《民法通则》第四条公平正义的原则。

我很欣慰,学生们积极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发现,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且综合利用课本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我做了总结:在本案中,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条文没有很好地平衡债权人和非举债人的利益,侧重保护了债权人,把举证责任完全分配给了没有参与交易的非举债人,显失公平。婚内,夫妻双方虽然是利益共同体,但夫妻双方都具有独立人格,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完全民事责任,法律应该承认婚内夫或妻单独一方个人债务的存在,仅仅以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这个时间段作为判断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的条件,明显搞了一刀切,难以令人信服。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希望将来踏上社会的每一个同学遇事都能三思而后行,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遇到的法律问题,高度负责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路。

总之,社会现实生活纷繁复杂,而学校学习生活相对简单,学生渴望了解社会,了解身边的事物。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应多关注社会生活,走出课堂,寻找一些鲜活的案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对学生关注的及容易忽视的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对于将来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早提个醒。因而,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德育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今后,我将继续践行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在课堂中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彰显德育课独有的魅力。

德育案例范文:以典型案例加强数学德育因素呈现的有效性思考

摘 要: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在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发掘德育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因素传达给学生,可以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的共同提高。本文通过典型的教学案例,对加强数学德育因素的有效性呈现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德育因素;有效性呈现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本身充满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教育因素。将德育与中学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因此,中学数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背景

学生A:女,14岁,有海外关系背景,爱慕虚荣、崇洋媚外,缺乏爱国精神。

学生B:女,13岁,家境殷实,挑食,平常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约意识。

学生C:男,15岁,由于父母溺爱,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二、教学主题

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的中学生是推动中国未来发展的动力,学生的思想素质对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涉及我国的光荣历史,通过对这些德育因素的挖掘,并融入日常教学,可以实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2.结合数学的数据分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国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传统。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其进行必要的传统美德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普通的说教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将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与数学中的数据分析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调剂枯燥的数学课堂气氛,同时也能从贴合生活的角度科学地说明问题,让学生感到信服,从而实现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

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起到的作用是正确地引导,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让学生自我觉醒。在数学课堂教育中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

三、案例过程

案例一:

在进行“勾股定理”的教学时,我向学生们介绍了我国古代应用这一定理的相关背景。

我:大家知道勾股定理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A同学知道吗?

学生A:我国古代的人将直角三角形中的短的直角边叫作勾,长的直角边叫作股,斜边叫作弦,所以就叫这个名字了。

我:没错。中国是应用勾股定理最早的国家。据历史记载,大禹治水就曾经用古代的勾股术计算过水位的高低差,这个勾股术就是现在的勾股定理。A同学,你知道大禹是距今多少年前的人吗?

学生A:历史课上教过,大禹是大约4 000年前的人。

我:是的,也就是说,我国的古人早在4 000年前就会用勾股定理了,而在西方,最早证明勾股定理的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那个时候是在公元前550年前。A同学,你能帮我算一下中国应用勾股定理的时间比西方长多少年吗?

学生A:大概1 000多年。

我:大家是不是觉得我国的古人很聪明?在我国古代,不光是勾股定理的发现比西方早。我国很多数学研究成果都早于欧洲。A同学,你知道中国还有哪些数学研究成果比西方早的?

学生A:中国人算出圆周率的时间就早于西方。

我:没错。世界上第一个算出圆周率七位数的人是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比外国人早1 100多年。不止这一点,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这个成就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也早了1 000多年。

案例二:

在进行“科学记数法”的教学时,引入现实问题。

我:大家已经掌握了“科学记数法”的内容了,现在我给大家出个题,一粒米的重量大约是0.02克,而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那么一天下来,能节省多少吨米呢?B同学,你们代替大家告诉我答案吗?

学生B:我国有13亿人口,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就省下了13亿粒米,重量就是26吨。

我:答案正确。一个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就能省下26吨米。我们大家都学过一首唐诗,也是劝人们节约粮食的,B同学,你还记得吗?

学生B:记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没错,就是这首诗,很多人都会背,但是实际生活中能做到节约的人并不多。我们很多同学在食堂吃饭的时候,觉得饭菜不合胃口,只吃了几口就把剩下的饭菜倒掉了。这么做辜负了农民伯伯和食堂师傅的劳动不说,我们国家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西部大山里,还有许多吃不饱饭、上不起学的小伙伴,希望大家以后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开始,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案例三:

通过统计案例教学,结合现实生活的点滴。

我让全班同学制作以50个同学为基础的统计表,统计内容为学生早上起床的方式,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我:大家发现没有,同学们早上起床时,最多的还是依靠父母,在这个统计表里父母叫醒的比率是多少呢?C同学可以回答我吗?

学生C:父母叫醒的比率是56%。

我:是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父母很多的关爱。你也是这56%之中的一员吗?

学生C:是的。

我: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网上的一篇文章――《一份普通大学生四年的费用清单》。在这个清单里,作者统计了他上大学四年期间总共花费了父母约6万元。大家有没有想过,父母养育我们的时间不止四年。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大概算一下从我们出生开始一直到现在,父母在我们身上花了多少钱?我们又拿什么回报他们呢?

学生C:这个恐怕不好算清,不过数目一定很大。

我:父母为我们操心经常被我们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其实他们付出了非常大的精力。C同学,现在你觉得需要怎样回报父母呢?

学生C:我们现在还是学生,没有赚钱的能力。不过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好学习,尽量不让父母操心。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

通过对中国数学史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我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对中国数学史的介绍中,这与单纯地强调我国过去的辉煌历史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A对这种形式的德育比较能够接受,并在后来的学习中主动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

案例二:

通过将现实问题引入数学教学,表达勤俭节约的重要性,用数据打动学生,让学生B体会到节约是一种美德,可以约束自己,也能帮助他人。通过长期观察,学生B挑食的毛病略有改变,也已有了节约意识。

案例三:

通过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方案,让学生C自己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C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其意识到了提高生活能力的必要性,比枯燥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另外,在这个案例中,学生C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无形中对其进行了一次孝心教育。在其后的学习中,学生C在数学学习方面的表现更为主动,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五、教学反思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将思想与精神融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全面的素质培养。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两者不仅不冲突,反而能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及时捕捉相关的素材,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点点滴滴中,实现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一定会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横沥中学)

德育案例范文:我的班级德育创新工作案例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对“问题学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才会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潜在的能量,让他们甩掉”问题”帽子,成为孩子中最亮丽的奇葩。所以,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巧用智慧,避免先入为主的影响。

在我任教30多年也担任近30年班主任的生涯中,遇到过无数个典型的学生事例,对他们的教育有过失败,有过成功,今天就捡成功中一个让我欣慰的孩子的事例给大家分享,也作为我今后班主任工作的警醒。我所任教的班级,都是从高年级接手,所以很多孩子还没正式成为我的弟子之前,我就对他“了如指掌”,许多孩子的许多坏印象会挥之不去是非常正常的。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更多的是抱怨,“我怎么就遇到了你,我简直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可是,在我来到希望小学接任第三届学生时,一个孩子改写了我班主任工作的篇章,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莫大的欣慰。

当时接到这个班级时,年级组多个老师就提前给我个温馨提示:你班上李某某的家长专横跋扈,是个钉子户,致使孩子在班上仗着自己个头最大,力气最大,经常打人,不少孩子怕他,以前的老师也因为这样跟其家长闹得不愉快,让我小心为是。

有了这样的了解,我在上课的第一天就给孩子们讲述了我与初中同学、师范同学间的许多聚会,讲述了同学之间那种纯真的感情,孩子们听得两眼放光,然后紧接着又用了一堂班会课《和同学相处》感染孩子的心灵,渐渐地收到了家长的反应:老师,现在我们家那小孩喜欢来上学了,先前他拖个病怏怏的身子,总是不够大胆地来上学,因为他害怕李某同学打他,吓他。我心里就像吃了定心丸,孩子总会有了改变,这是多么让人欣慰的事。

这时,我便寻找机会,创设机会,适时适度地与李某交流,了解他的内心动向。他告诉我低年级时是他想充当班长的角色心切,想把同学管好,于是他就喜欢用棍子敲同学,也不知道轻重,慢慢地同学就很不喜欢他,同学越是不喜欢,他就越喜欢打他们,后来自己没资格当班干部了,现在同学就更瞧不起他了。而他自己却破罐子破摔,于是我先是教李某管学生的一些技巧,给他一次机会问他是否有勇气当好我们班的班长,此时的他嘴里嘴里像蚊子一样哼哼,吐出的声音像蚊子哼哼,但我从他那双闪亮的眼里看到光芒但是我从他那双闪亮的眼里看到了他是无比的希望,接着我便趁热打铁,利用改选班委干部的大好时机给李某机会,开始进入了孩子自己申请职位和民主投票决定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和我产生了分歧:当我提到由李某来当我们班长的时候,他们先是不举手,然后陆续有孩子站起来向我控诉,他以前经常打同学,不够资格当班长,我们班品学兼优的同学多啊,我们不同意。这时,我便对孩子们说:我想给孩子们打个赌,你们给李某一个机会,时间是一个学期,如果李某一次也不打同学,还把我们班管得有声有色,那么今后的两年还让他当我们班的班长,反之,今后谁当班长全部由你们说了算。大部分孩子勉强同意,可从他们的表情里知道,心里一定在说:等着瞧,张老师,你会输掉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眼看着李某在班上对学生的管理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我逐渐放心。每年的秋季我们学校都要举行运动会,之前我把他推荐到学校体训对去集训,他掌握了训练的技巧,回到班上,我把训练30米接力赛跑和接力长绳的重任落在班长的身上。他也不负众望,做得非常好,到了比赛那天,恰好我有事请假,搭班田老师正迎接一个重要的检查,眼看着其他班两个老师在统一指挥,我们班就像没了领头羊,一时慌了手脚,这时,我们的班长挺身而出,排队,交待交棒的要领……可在比赛时盼成功的心越切,越是掉棒,本来很有实力跑第一的班级跑了个最后,不少孩子边哭边跺脚,这时还是我们的班长理智的拿出长绳,快速召集同学们排好队,在接力跳绳比赛之前再练习一次,找准比赛时的节奏。就这样,他们获得了接力跳绳第一名的好成绩。在之后的总结会上,不少同学说起李班长在那天的表现,那是直竖大拇指。我对大家说:能取得好成绩固然是好事,但我更看重的是大家能懂得欣赏别人。

回想我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当他们3年的班主任,是我最轻松的日子,因为李班长在三年中,承担了所有的重活,凡是要为班上和学校完成搬运的活,一次都不用我操心,之后的升旗仪式的训练,卫生的监督,黑板报的更换,同学之间的纠纷,我在班上都宣布:我不在的时候,就由班长做主,课后,我只教班长一个人,我给他一个紧箍咒:那就是无论你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首先是要把事情办好,底线是绝不能用武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偶尔有学生反应他说一句粗鲁的话,这时,我会单独提醒他,他接受起来也很愉快,这样,在工作中,所有的同学都没有反感他的情绪了。每次他家长到校了解情况,我 都会把他表现得好的一面汇报给他家长。

由于他个头大,深得体育老师的赏识,我不仅给他机会去训练,还教会他如何懂得回报,一次,带他们体训的陈老师做了手术住院了,我自己掏钱让他带领几个校队队员买牛奶去看望陈老师。每天还让他带领我们班孩子喜欢体育运动和锻炼,在学校和县运会的田径赛中,他和班上的万同学多次获双金牌。记得在六年级上期的年级篮球赛场上,由于他的球技不到位,加上被对方几个队员同时防守,使他无法施展,直打得他垂头丧气,我和体育老师立即找到他家长,汇报他素质特好这优秀的一面,球技的问题只需要继续训练就会非同一般。在接下来的每天下午和礼拜天的集训中,他特吃苦,果然在六年级的下期县级篮球比赛场上,当即被在场选拔人才的伯乐选中,直接升入彭水中学学习,孩子浑身满是信心,其家长为了表示最真诚的感谢,特地请学校领导和班上所有老师喝了一顿酒,嘴上逢人就念,是学校老师发现并培养了他的孩子,脸上满是幸福。

毕业前的体测中显示,年级6个班我们班体育素质最好,3年来,我班每学期都被评为优秀班集体,我要感谢我们的李班长,是他让我这个班主任当得轻松、愉快,同时也有一种成功的感觉。

一个曾经让所有任课老师望而生厌的学生,一个曾经让所有同学望而生畏的同学,就这样有了如此大的改变,也是我的欣慰。要是当年就认准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戴上这样的眼镜看他三年,不知他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孩子,想想都后怕。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面对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和淘气、调皮的学生,应该用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们:或许在您的宽容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得以提升和张扬;或许在您的宽容的眼光呵护下,成长起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学子;或许在您的宽容的目光中,会涌现出许多爱迪生、牛顿的身影;或许就因有了你的宽容,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一代名师霍懋征老人从教六十载,从没有让一个孩子掉队,从没有向学生发过火,从没有向家长告过状。这些教育生涯中的小事情,能长久的坚持做下去,没有极大的耐心和宽容之心,谈何容易?霍老师曾说过:“一个好教师的标准就四个字:敬业、爱生”。愿我们都能拥有耐心和宽容之心,学会敬业、爱生,适时准确把握学生身心发展之规律,(以宽容的、阳光的心态与学生共享阳光,体验阳光的味道――)不要让“问题”这两字先入为主,做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才是不简单。

德育案例范文: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顺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总体要求,中职德育课程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受教者对中职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系统分析,阐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运用案例教学法方式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进而提高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中职德育课程的有效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德育课程;中职教育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案例由学生参与讨论,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溯本求源,案例教学法源自于古希腊。在19世纪中期,哈弗大学法学院得以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改进,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学科得以广泛应有,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教学中应用广泛,但是在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并不常见。笔者通过以下论述阐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德育课程作为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中坚力量,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提升对自身道德水平的认知程度,对中职受教者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思想观、政治观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激发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中职课程体系设计的重中之重,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对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激发受教者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的本质,是以案例为基本媒介,通过案例的现象究其本质,探究案例中隐喻的道德观念与道德问题。教学案例可以引出学生对若干德育观念的思考与探究。在案例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案例的存在不是某一单一德育教育问题的承载者,而是众多德育教育中的棘手问题的载体。在德育教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例发生的特征进行探究与分析,联系自身知识基础和生活环境,对案例中若干道德现象斟酌分析,引发对一系列道德问题的深思。受教者根据其自身特点与经历以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多维度的形成对案例中道德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每一个受教者对生活的实践与体会不尽相同,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迸发出不同的行为特点,甚至引发针对道德问题的激烈讨论,从未碰撞出思想层面的火花。极大程度的增强受教者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提升受教者对道德认知的程度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相比普通高中受教者而言,中职受教者有着其特殊性,即中职受教者毕业后面临的是社会、工作,而不再是继续教育。所以中职学生在接受中职德育课程中形成的对道德问题的认知程度以及建立的价值观体系,对其职业生涯建设、世界观、道德水平的形成的影响是直接的,甚至是“终极的”。基于这一根源,中职教育不仅需要对受教者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负责,对其道德水平建设,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亦要采取重要措施。中职德育教学课程中的“教学案例”源自于真实社会,具有独特性和真实性。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施教者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作为教学案例,中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根据案例中体现出的道德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德育论点,提升学生对道德认知的程度。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的研究

1、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遵循原则的研究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起着重要意义。但是,并不意味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若想在案例教学法施教的过程中体现其全部优势与教学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施教者引导与受教者讨论相结合的原则。案例教学法要求,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但是由于德育教育必然是由“不知”到“知之”过程的转变,所以如果缺少施教者的指导,最终结论的形成未必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原则[1]。

第二,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的原则。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为确保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中顺利应用,必须保证案例的真实性、热点性,所以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打破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使中职教育的德育课堂变得生动、丰富[2]。

2、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注意事项的研究

第一,注重学生参与性,课堂趣味性。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互动性极强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前提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广大中职德育教学的广大施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课程设置上要更具备参与性,趣味性;案例的选取上要具备更高的典型性和热点性;施教过程中注意掌控讨论过程,既不能任由学生自由讨论又不能打消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总体而言,要求教师能够应用更加完美的教学艺术对待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道德应用。

第二,多维度的评价机制。针对中职德育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评价上首先教师必须注重评价的准确性,对广大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注重评价的鼓励性,对中职德育中的受教者对通过案例教学法对道德问题产生共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中职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使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绽放光芒。

案例教学法能够在教学中营造“真实世界”,中职学生作为这一“真实世界”的“观察者”而形成的对道德问题的认知是具有实践意义的,从而能够提高中职德育课程受教者对道德认知的程度。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广大中职德育教育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广泛应有案例教学法,使案例教学法真正做到为中职德育教育服务的目的。

德育案例范文: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摘 要:案例作为中职德育课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实践教学中被广泛采用。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课程为例,探讨了案例选择时要遵循针对专业、贴近学生、客观真实和典型性等四项原则,并提出案例在课前准备、课堂展示、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点评总结时应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中职德育 案例选择 使用

随着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法成为教师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以案例为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是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手段。案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而案例选择与使用就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当前在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使用存在着选择陈旧、选择不当、随意性较大、分析不到位、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如何选择好的案例,并有效使用成为每一位德育课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课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课程为例,探讨德育课实践教学中案例如何选择与使用。

一、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课程教学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劳动世界,激发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积极情感;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体验和职业要求认知,引发其潜在的职业兴趣,提高从事某一专业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掌握职业生涯规范知识,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的意识与观念,使其能恰当处理个人兴趣与当前社会需求和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

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课程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第二单元第1课的内容,该课教学目标是学生认识职业素养,分析自己的现状,加强职业素养提升意识。

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1.案例选择

《对话》栏目的一期节目《你是人才吗?》,邀请了李开复先生对两名学生(一男一女)进行现场面试。本课将李开复的现场面试作为课堂教学案例。

2.问题导入

播放两位同学的自我介绍,提出问题:谁会面试成功?

3.情境创设

继续播放李开复的面试经过。学生分小组记录下面试的每一个问题,以及两名被面试者的回答。

4.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每一个问题分别考察什么样的职业素养,小组讨论回答,教师点评总结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

5.深入探究

设问:为什么李开复选择了专业技能稍差的女生?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换位思考,理解面试者的想法。最后得到结论,在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中,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

6.小结

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二、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原则

案例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来决定。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第一单元的内容。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职业生涯规划课没有严谨的理论体系,理论性、操作性不强。总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称为方法课,教材内容表述直白,一看就懂,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本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一年级新生,由于分数低而进入职校的学生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差生,学习习惯和方式都存在不少问题。但是他们还有着各种各样的理想和对未来成功的渴望。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树立信心,重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适宜的教学案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效弥补教材内容的空洞枯燥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选择案例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专业原则

在职业学校,教学要为专业服务,针对专业原则就是选择案例时的首要原则。针对专业原则是指所选案例要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尽量选择专业领域内的企业、人物和故事等。

本课授课对象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选择案例时尽量靠近学生的专业。本节课所选案例中的人物李开复是前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总裁,是中国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他的专业知识和所提问题具有代表性。

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对教学带来很大的差异。教材案例不可能每个专业都写到。有时教材中使用的是机电专业学生的案例,对于酒店服务专业学生来讲,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选择不同领域的案例。

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第一单元第2课――职业理想的作用。面对机械专业学生,要使用王进喜的案例;面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要使用马云的案例;面对调酒专业,要使用中国调酒皇后郑雯的案例……同样在分析职业能力一课,运用企业招聘广告案例时,对于不同专业要选择不同的行业的企业招聘广告。总之,案例越贴近学生的专业,学生的接受度越高。

2.贴近学生原则

案例选择要贴近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习转化为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职校的学生都会面临就业,而面试是获得职业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职业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课程中选取了面试这样一个案例,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通过对面试问题的分析,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全面了解面试的过程,为自己将来的面试打下基础。除此之外,贴近学生的案例还有班级事务、学生社团、校园活动、家长采访等。这些学生在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时的真实案例贴近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学生身上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贴近学生还要求紧跟时代。当前“e”时代、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工业4.0时代等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案例的选择要紧跟时代、贴近学生,才更有生命力,学生的学习才能更有主动性、更有活力。

3.客观真实原则

客观真实原则要求案例要如实、客观、真实地描述事件。中职德育课的教学会用到很多新闻热点事件、企业招聘、人物经历等案例,这些案例的选择要注意客观真实的原则。高一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很完善,案例的选择要避免有倾向性的文字和观点,防止误导学生,影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真实的案例有助于创设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直接从网络途径得来的案例要经过教师的深入加工才能使用。本节课选取的案例,节目本身时间有90多分钟,经过加工后,形成3~4分钟的若干短片,客观真实的还原了李开复的整个面试过程,边播放边分析,效果明显。

又如在讲到行业发展动向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一节时,教师选择了一个真实案例。四名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时选择了不同行业,十年后四名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境遇,说明了行业对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案例引起了学生的高度重视,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原则是指案例要符合教学内容,能将复杂的教材内容转化为一说就懂,一看就明的故事,能准确有效地说明教学要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典型案例主要包括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典型企业、典型事件等。如本节课选择了李开复这一典型人物,他的话和行为具有一定的权威。李开复的面试问题也具有很好的典型性,易于分析总结。

结合学生的专业,每个专业对应的行业都有典型人物或典型企业。如物流有德邦物流、动画有黄伟明、电子商务有马云的阿里巴巴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信服的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不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其理解,而且能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

三、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使用要点

教学案例的使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互动与合作,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是教学效果保证的关键因素。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使用要达到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的目的,教师要运用一些技巧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开场白要简洁、明确,设问要循序渐进,讨论要热烈有序等。在使用案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案例展示的形式和方式,问题设置具有较强的引导功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重视案例的点评总结。

1.充分准备

教师选择好案例之后,要对其进行深加工和深度剖析。使用案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而不是为了让教师教。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要考虑到案例可能出现的问题,储备更多的知识信息,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笔者在本节课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视频播放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把握,视频中人物的对话都准备了相应的文字稿,每一个问题出现的顺序以其所涉及的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行归纳等,如李开复提问:“你是一个爱国的人,对于去外企工作有何看法?”这一问题就归纳为公民的基本道德素养要求;“计算机下象棋已经超过了人类,为什么围棋不可以?”归纳为专业技能要求,由此在上课时能保证案例的高效使用。

2.案例展示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不是学生的听讲,而是课堂上的师生对话,而这种对话通常情况是由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引发的。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案例,学生就会有选择的注意这一方面的信息,教师选择怎样展示案例,学生就会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因此案例的展示方式决定了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常案例的形式主要有文字、视频、图片、音乐等。案例的展示形式主要有语言、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学生表演等。案例展示时,要注意文字资料准确无误,语言表达清晰等。

案例益精不益多,为使案例得到充分使用,最好一个案例贯穿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或多个内容。不宜使用过多案例,学生难以消化,甚至会干扰课堂。本节课将一个案例以视频的形式展示,贯穿一节课,使学生获得完整的面试经验,对职业素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问题设置

问题是一切思维的起点。设置好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问题应从简易问题出发,层层深入,在组织课堂讨论、分析和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提问步骤紧凑,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本节课贯穿始终的一个问题是:面试结束后李开复会选择谁?在这一问题的指引下,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层次是简单问题:李开复的面试问题有哪些?被面试者是如何回答的?

第二层次的问题是:李开复的问题都体现职业对从业人员哪些素养要求?

第三层次的问题是:为什么李开复会选女生?

三个层次的问题环环相扣,从低到高,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到抽象,看问题的角度从现象到本质,学生在思考中知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4.情境创设

案例教学更重要的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环境。情境创设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师生对话为方式进行。案例本身就创设了一个情境,教师要将这个情境展示出来并延续下去,将整体情境转化为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受到支持和鼓励的。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对学生的大胆反应宽容,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本节课创设了一个关于面试的情境,引导学生对面试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知识要点,了解企业招聘过程和企业要求,有效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小结

教师在案例教学环节结束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点评、总结。点评总结是对案例教学过程的归纳和提升,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对于有疑问或有争议的论点可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本节课的点评总结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从实际面试问题归纳总结为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跨越,知识不再是机械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此外,还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的选择与使用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一个好的案例可以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启迪智慧的火花,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应依据以上原则认真挑选案例,重视案例的搜集、积累、分类和管理工作。还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灵活地使用教学案例,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案例的使用效果,使案例能真正发挥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

德育案例范文:德育环境下特殊学生案例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健康和具有个性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特殊学生为案例进行分析,引导、探讨教育学生的对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具有较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卑;咨询;愤懑;敏感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健康和具有个性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的核心,笔者做了15年的班主任工作,想和各位同仁一起分享教育特殊学生的体会。

1 案例背景

笔者带过一个大约有50个人的三个外地区的服装专业复合班,工作辛苦又具挑战性。李建平学生是这个班的唯一男生,他18岁,来自市徐州农村,性格内向。该生刚入校时经常在宿舍和教室随地吐痰,引起同学的反感。同学们好言相劝,他不以为然地说“习惯了,不好改”。后来遭到大家的指责,他便认为别人看不起他、歧视他。从此更加不说话了,郁郁寡欢,无心学习,成绩一再下降。他对集体活动和周围的一切均无兴趣,发展到同学主动叫他,他也不搭理的地步,独来独往。以自己为中心,同时也越来越自卑。一次周记中他写道:“我喜欢一个人呆着,虽然觉得这样很无聊,但和同学们在一起时又感到很难受,似乎人人都抬起得意的脸孔在威胁着我。反正我的眼前总是一片灰暗,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孤独伶仃!”

2 案例剖析

2.1 农村和城市环境的区别

李建平生长在农村,农村的卫生标准和规范无应有的制约性,这样的文化背景使他在少儿期就缺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环境。来到城市后,他没有意识到随着环境的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将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在农村随地吐痰也许不为过,而到了城市则是不容许的。由于李建平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出现了心理上不平衡的问题。

2.2 没有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良卫生习惯,采取自闭的极端解决方法

他认为别人看不起他,歧视他,没有人同情,没有人理解。内向、脆弱的他又不善于向别人倾诉以排遣心中的愤懑,于是,采取逃避攻击的“驼鸟”主义,把自己禁锢起来,不与人交往。因而他把自己封闭起来,导致形成冷漠孤独、敏感多疑的性格。他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唯恐自己在活动中又做错了事而被别人笑话和瞧不起,惹人讨厌。后来发展至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心理,因而隔绝了人际交往,在自我闭锁的消沉中失去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由于平时喜欢独来独往,因而越发与别人格格不入,人际关系极为紧张,同时他也陷入了孤独、寂寞之中。

2.3 陷于自责自卑与灰心丧气的心理中而不能自拔

李建平的家庭条件和自身的知识积累不如城市的同学,本来就有自卑感,加上同学们对他不良卫生习惯的不理解,他又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导致他自惭形秽而产生了悲观失望的心理。面对这仿佛不可逾越的困难,进而怀疑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紧张抑郁,认为自己已被所有人遗弃,继而产生了更严重的自卑心理。

3 教育对策

3.1 引导李建平了解环境,适应环境

此时班主任要常与他个别面谈,让他反复体会“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句俗语,指出他的内心冲突以及彷徨、失望、忧虑、怀疑、悲伤、绝望等负面情绪体验均是由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引起的,属正常现象,不必紧张。耐心引导他观察从农村到城市,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都有什么特点,自己需要改变哪些习惯,如何调整心态才能接受和适应新的环境。

3.2 心理咨询

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建议他去咨询,将自己的烦恼、苦闷向别人倾诉,并利用得来的一些好的建议来改善目前的情况。帮助他宣泄出内心的不良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使他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

3.3 创建 “一帮一,一对一”优秀生跟他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建立和谐宽松的班集体,良好的班风、团结的集体、和谐的氛围,会使人感到轻松自如、心情舒畅。和谐的班集体需要每个同学的积极参与。希望全体同学宽容李建平,理解李建平的不良卫生习惯,告诉同学们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要他改变这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同学们主动增加了与李建平交往的频率,并在集体活动中为李建平提供各种能表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让李建平感受成功的喜悦。在真诚相处、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气氛中,李建平的思维由僵化变为灵活,情绪由抑郁趋于开朗,行为由消极转向积极,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也逐渐增加,逐步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3.4 引导他正视自己,面对现实,重新评价自我

要求他坚持写周记,老师阅后认真写评语,写自己的看法,班主任要同学生交心、谈心。同时教育他把自己的言行与他人的言行作比较,然后进行评价、总结,逐步提高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能力。对变化了的“我”、新环境中的“我”要有客观的估量,既要承认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造成的与同学之间的差距,又应看到很多差距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的。面对下降的学习成绩和在班上的地位不如初中时的情况,要冷静地分析各种原因,如通过个人努力可以迎头赶上,那就树立信心,加倍努力。如果能力达不到就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及时把目标调整在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所及的范围之内。在了解自己、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对自我的恰当确认,从而接纳自我。

3.5 挖掘“闪光点”,分析现状,提出目标

李建平热爱劳动,吃苦耐劳,责任心强,为了充分发挥他的优势,班级的同学选他当了劳动顾问。由于“角色心理”的作用,李建平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了,从自我封闭的消沉中解脱了出来,对能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了。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在欣赏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他的组织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均有所提高。

3.6 积极与家长联系,家校合作

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走出恐惧、压抑、痛苦的阴影。建议家长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以免适得其反,只要尽力而为就行。同时也启发家长改变观念,不要把分数当作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而应重视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家长要改变教育方法,以减轻孩子的压力。

4 辅导效果

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家校的密切配合下,在老师的辅导、同学的配合以及李建平自身的努力,经过一年,李建平的不良习惯改掉了。他不再随地吐痰,进入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轨道,并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经常主动帮同学搬水和拖地,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从初阶段时的漠不关心到能主动关心班集体,同时各科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5 反思与总结

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开展心理辅导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之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没有个别辅导相配合,则其教育工作是不完整的。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总结辅导个别学生的经验,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用爱心唤起良知,努力做到最大的成效。最后,笔者水平有限,恳请同行、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的建议。

德育案例范文:职业学校班级德育工作案例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不同专业男女生分化现象愈发明显,汽车检测与维修类专业男生居多,建筑造价类专业女生居多。以汽车、机械和建筑施工等工科为主的专业,几乎是大多数男生的班级,以我们汽车13501班级为例,46名同学中只有5名女同学,这类班集体管理的效果如何,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人从带班的近三年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典型案例入手,探析了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不同侧重点。

【关键词】中职汽车专业;男生德育

一、中职汽车专业男生德育管理工作研究的背景

1.案例一

石同学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多年未取得联系,父亲重新组建家庭。所以石同学几天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几天与父亲住在一起,老人对石同学也仅仅是管其吃饱穿暖,父亲则是负责学费和零花钱。进入中职后,这个同学一直是住校,职中的学习氛围也没有初中的紧张,便发生了偶尔旷课、易与同学发生矛盾等一系列自我放纵行为,班主任找其谈话,期间联系其爷爷和爸爸,也与家长多次谈话,希望了解该同学反常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希望其父亲能多多重视儿子在青春叛逆期的一系列教育问题。

2.案例二

罗同学是父母的宝贝,所以父母对罗同学特别的溺爱,加上父母的年纪与王同学年龄相差比较大,所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显得有点力不从心。开学以来,罗同学表现较为内向,很少参加课外活动,除了偶尔的迟到和旷课,也没有其他违纪行为。但是到了学期末,随着天气日趋寒冷,罗同学的迟到和旷课也变得越来越频繁,据其父母说,罗同学多次都是早上赖床直至错过校车,便找理由不去学校。后来也是多次找借口不去上学,譬如头疼甚至摔了一跤要在家休养多天。班主任逐渐感觉到问题的严重,便多次与罗同学及其父母联系,了解罗同学厌学的背后原因。

二、中职汽车专业德育案例分析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相互结合

案例一中,石同学由于精神上缺少父母家人的关心和约束,导致他在学校行为散漫,做出一系列反常行为。只有在发生了事情后,石同学才会获得爸爸的关注甚至关爱。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做出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为了引起亲人及其老师的注意。而案例二中,罗同学却是由于父母对其过于宠溺,使其骄纵蛮横,做错事不从自身寻找原因。所以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班主任老师首先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找到行为发生的根源,其次,再从学生身上出发,引导孩子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德育教育

德育对象的特殊性在于面对的是每一个个性不同的人,而学生自身的历史原因,导致德育难度上升。这些男生多数属于初中成绩就中下游的同学,是老师和家长都头疼的学生,他们自由散漫。这些学生中有些来自同一所初中,同一个交际圈,他们讲哥们义气,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低落。了解了我们德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就能很好的把握工作中的重难点与度。

3.专业特点导致男生众多,抓住男生心理特点采取措施

(1)抓住男生要面子的特点,在班级营造氛围,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树立威信,让学生明确行为的原则与底线在哪里。而行为一旦触碰或者跨越了这条底线,将会获得什么样惩处。

(2)在处理班级事务和做学生心理工作的时候,为了避免男生抱团的行为,应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各个击破。我在长期的德育思想工作中发现,在集体中做德育工作的收效远远小于对个人做思想工作的收效,这有点类似于法不责众的心态,不如单独针对某个学生做思想工作效果要好。

三、中职汽车专业男生德育管理教育的反思

1.努力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综合德育能力,身教重于言传

言传与身教孰重孰轻?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强调言传身教,言传在前,身教在后,这也是由于“说得容易做的难”。我们职中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太多太多的“言传”,简单的“言传”收效甚微。我们的老师应当更多的运用“身教”这一教育手段,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学生、影响学生。

2.抓好技能训练,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中职学生一定要强化专业技能,对在校园技能大赛、省级以上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要宣传和表彰。真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一技之长是人生的立足之本,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抓好后进生队伍的管理,使他们树立学知识、练技能的信心

汽车类专业男生,大多是在学习经历中屡遭挫折,心理和行为上受到消极影响的学生。我们应该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并延伸到实习、实训及职业生涯规划中。

德育案例范文:班主任德育案例

摘 要: 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的管理艺术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动态。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一定要注意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 班主任 尊重 爱

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采取压制手段,迫使学生承认错误,致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这样的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对学生的教育时,我常常想起李镇西老师的话:“教育的美,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班主任应“以学生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案例

我班有一名男生叫于××。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招惹是非;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同学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做一个同学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一想,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的进步,必须面对现实。我暗下决心,转化工作在悄然进行。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走访他的家庭。在走访中我发现他妈妈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生活基本能简单自理,没有工作,平时在家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他的爸爸因盗窃被判了三年,现在在监狱接受劳动改造,他和妈妈靠低保和亲戚的接济生活。他的学习无人过问,因家庭环境心里多少有些自卑,故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逃学、偷钱、说谎……了解了情况后,为了让他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再次找他谈话,在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小声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明明知道自己的错误,为什么还要明知故犯呢?现在,你已经是一个初中生了,是一个小男子汉了,你要学会担当,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学生,你知道应该怎样做吗?”“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好!”“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后来,他无论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进步。每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及时给予表扬,不断鼓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帮助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干部坐他旁边,目的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辅导他。有时这个同学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这时,我就鼓励她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在同学们的帮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学习上知努力了,纪律上也进步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终于摘掉了班级倒数第一的帽子。

人们常以蜡烛喻老师,但我喜欢以火柴自喻,蜡烛似乎太感伤,而火柴则贵在点燃莘莘学子的心灵之火,让他发出纯净、浓烈的烨烨之光,这光明将照亮他们的路。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

二、感想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于××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与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向品学兼优的方面发展。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热爱学生的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只有用真诚的爱心,才能敲开学生那扇禁闭的心扉之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热情,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眼中的学生。

德育案例范文:班主任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李老师,杨俊杰、张红杰和何涵他们三人又是早读完了才进教室,他们根本不是坐同一班车,可是每天都要等在一起,在校门口的小卖店吃东西,看电视,完了才进学校。”“李老师,张红杰放学排队时老在后面怪叫,还打人。”“李老师……。”听听,每天都是这样,我们的小干部们又在反应这三个孩子的问题了,我怒火中烧,立马把他们三个叫到办公室,给予严厉的批评,然后罚站,请家长共同教育。可是,这些简单、粗暴的方法,虽然能压制他们一段时间,但过不了几天,又是老调重弹,唉,真头痛!

这不,又到了周五的安全课了,按照我们的常规,先学习一些安全自救知识,接下来就是孩子们总结评价自己一周的表现情况。不出所料,教室里突然炸开了锅,无一例外,矛头全都指向杨俊杰三人,什么他们又到乒乓台旁边那个禁止入内的小门去了,星期三,张红杰把我打了,还乱骂人了,何涵又怎么怎么了…….看来他们的“罪状”太多太多了,我忽然意识到,这中间一定出大问题了,这三个孩子已经被排除在这个班级之外,没有同学喜欢他们,他们被抛弃了,只有相依为命,所以才会做出“坏孩子”才会做的事,他们的脸上已经被我们无意中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这太可怕了。作为班主任,我认识到自己失职了,我不能让事态再继续严重下去。我对孩子们说:“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忽略了优点,我想他们三个的优点肯定更多,让我们一起找找吧!”教室里安静了一会儿,我又提示了一下孩子们,“大家还记得吗?上次张红杰还把他妈妈做的咸菜拿到学校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还夸他家的咸菜好吃呢!”孩子们都笑着点头附和“就是就是”;这时,又有一个孩子起来说:“杨俊杰最不怕脏,以前有同学感冒,吐在教室里,都是杨俊杰最先冲出去拿拖把拖干净,而别的很多人只顾着自己捂鼻子。”我及时点赞:“说的太对了,杨俊杰不光不怕脏,而且做事特别积极,非常乐于为班级服务。”“何涵他不爱说话,也不和同学吵架,不打人。”这时,班长也起来说话了,我决定趁热打铁,“孩子们,我们56个人能组成一个班集体,是一种缘分,我们更应该成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现在了解到他们有这么多优点了,我想肯定有人愿意和他们成为最要好的朋友,好朋友之间必须形影不离,一起学习,一起生活,谁愿意?”学习委员周建杰立马举起右手,“我愿意成为杨俊杰的好朋友!”这多令人感动啊!因为之前周建杰被杨俊杰打哭的事情时有发生,我发自内心地为这个孩子鼓起了掌,孩子们见我鼓掌,也跟着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俩。有了好的开始,后面顺利多了,张红杰和何涵也找到了愿意和他成为好朋友的班干部,看着这群友爱的孩子,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

在那以后,我会经常看到这几对孩子手拉手玩游戏,偶尔也有没在一起的时候,我会及时地问:“你的好朋友呢?真正的好朋友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你们要坚持哦!”很明显的,这几个孩子上课不再无精打采,也没有迟到的现象,更让人欣慰的是,没有人来给我告状了。看来,友情的力量是强大的,孩子们的宽容与接纳是一剂良药,抚平了三个孩子受伤的心灵。这三个孩子不再将自己孤立在集体之外,不再认为自己是多余的。我很庆幸,我和孩子们都没有放弃。

二、案例分析

巴特尔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象……”

作为班主任,面对后进生,怎样把学生们带好呢?是批评不离口,压服学生,还是坚持表扬,以情和爱唤醒他们,促其转变呢?实践证明,后者是行之有效的。

要想使班主任工作获得成效,对孩子们的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会与学生达到感情相通,心理相容,形成友好、愉快、轻松、和谐的人际心理气氛,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班主任工作。

“爱”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法宝。教师对学生,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温暖和耐心的疏导,以诚相待,并且付出心灵的关爱,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尤其是促进后进生转化,接纳与宽容是一剂良药,爱更是“灵丹妙药”。

德育案例范文:案例教学法在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德育》课是一门思辩性、教育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若按传统的方式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技工院校《德育》课教学现状,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技工院校 作用

案例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件工作、一个案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之策和思路。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学生学习时,不是通过死背具体的知识点,而是通过学习、研究大量的案例来掌握德育的精神和基本原则。因此案例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德育课的教学实践中,突出教学的实践特色、发挥教学的应用功能、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在推动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在《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1有利于深化德育课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讨论方式,要求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广泛接触所学德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熟悉一系列相关的理论问题。学生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提高其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抓住矛盾、解决冲突、做出决策的能力。

1.2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和才干

案例教学所追求的,不在于要求学生立即找到问题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创造性思维,增强其消化、运用知识与经验的能力。尽管案例教学法仍是围绕相关的德育理论进行的,但能够激发学生动口动脑,积极探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推理能力。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不仅获取了相关知识和经验,而且还亲身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体验到了德育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运用。训练了科学思维方式和能力,并能从讨论中学会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在比较研究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1.3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的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有着广阔而丰富的社会内容,生动而逼真,免去了抽象、复杂的概念和理论,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灌输式讲授,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求知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一起营造平等和谐的讨论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心态下进行探讨,更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拓展其思考空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在德育教学案例的选取

2.1教学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教学案例的代表性即典型性。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相关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典型案例最能反映相关德育内容和形式,而相关道德规范的适用则更能反映相关事实和道德规范的对应关系。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德育原理、道德适用的方法和原则等。而真实的案例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教学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疑难性

具有启发性和疑难性的教学案例,有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并注意到现实案例的复杂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启发性教学案例,能激发学员的思维,使学生在分析思考中,懂得基本理论,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3教学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浓缩性

典型案例的复杂性应当服从于教学的目的与要求。教学案例的针对性能够强化教学行为的目的性,同时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加以学习并适当地深入,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德育理论知识,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案例的浓缩性也能使师生在剔除了无效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教学。讲究教学案例的针对性和浓缩性,有助于案例教学的有序开展,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3在德育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

3.1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不必给学生过多提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适时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思考,注重课堂内容的开放性。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注意适当的提示;当学生思维陷入误区时加以引导。

3.2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分析结论进行评价

教师在讲解和评述案例时,不应当只停留在分析结果的给付,而更应当注重分析方法的讲解,注意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的分析结果进行证明和证伪。

3.3案例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在全面、立体地介绍案例的同时,还可以分组讨论、集中讲评为主,辅之以参与性和实践性强的旁听活动,多种教学形式交叉运用,不断完善,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

3.4案例讲评的方法性

案例讲评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深化教学效果,可以说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之后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讲评。案例讲评环节要以教师分析思路为中心,结合学生个人理解,着重从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入手进行评析。通过讲评,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明显优势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院校《德育》课教学而言,运用此方法,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综合分析等方面要求更高。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才能使之更趋合理化与科学化。

德育案例范文:案例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案例教学以其优势在中职德育课堂得以不断推广。面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如何实施案例教学,真正发挥其效用,是值得探索的。从了解案例教学的历史、领会案例教学的独特性入手,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探索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做法:通过多种途径编辑典型案例、精心组织课堂讨论并及时点评。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教师要善于发现案例、懂得引领学生讨论、以包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讨论,务求使案例教学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本土化,既不失案例教学的原义又能丰富中职德育教学的手段。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职;德育

案例教学法源于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1910年哈佛的商学院也开始采用案例方法。从1955年起,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极大地促进了案例教学在全美管理学院中的开展。后来,案例教学几乎成为美国所有的专业和职业教育中在职前培养学生专业和职业素养的一种主要方法。1980年,我国引入案例教学,目前已在大学众多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由此可看出,起初案例教学的实施对象是具有较好的知识基础、较强的学习能力的大学生。一般来说,中职学校中的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比考上普通高中的同龄人要差一些,跟大学生比较起来,差距就更大,对中职生采用案例教学能否行得通?学生是否吃得消?然而,据文献检索,有不少同行已经敢于品尝“第一只螃蟹”,并且有了一些教学心得见诸报端,笔者也抱着一试的念头,在德育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以期探索一种新的德育教学手段,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德育课堂的学习当中。

一、案例教学的独特之处

“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从而重点培养学习者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教育管理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重要教学形式。”以上是从事教育管理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张新平教授给案例教学的界定。从中,笔者领会到采用案例教学的要素:其一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其二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某些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其三提供特定的案例,其四学生间、师生间对案例须作充分讨论。

案例教学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跟其他的教学方法比较必定有其独特之处,正如张新平教授《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一文提到,案例教学具有三个重要特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一,案例教学是讨论对话取向的而非灌输“独白”取向的。第二,案例教学是集体合作取向的而非个体“单干”取向的。第三,案例教学是批判反思取向的而非结论教条取向的。

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三个特点为我们的实践操作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首先,在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讨论是不可或缺的,并且,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为自己准确定位,不能因为自己是“先学者”就强势地出现在讨论中,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这种要求对于一个长期习惯于站在讲台上授课、跟学生比较少互动的老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它需要教师真正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聆听学生的声音,参与学生的互动,并恰如其分地表现自己的看法,既不会使学生误以为老师的发言是讲答案,从而压抑了学生以后发言的积极性,又让学生觉得老师的发言是言之有理的,并愿意、渴望跟老师沟通。

其次,案例教学强调学生集体合作。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德育课堂学习当中,调动更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是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学生手头上用到的教材确实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但如何吸引学生关注教材、用好教材,让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新教材是一本“宝书”,案例教学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更多的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并且要想在讨论中“有话说”,学生必须了解案例本身以及跟案例有关的课内外知识,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既表明自己的看法,又要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最后才能达成讨论的结果。可见,采用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学会跟同学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大家要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在这种氛围影响下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这也是笔者愿意尝试案例教学方法的极大动力。

再次,在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讨论的结果不是唯一的,是多元化的。在中职的德育教学中有不少内容需要学生结合社会实际、个人实际加以理解,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讨论的结果当然就不是唯一的。因此,对于这种取向,在笔者的德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证明是可以做到的,如引导学生学习“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投资理财方案的选择”,采用案例教学,学生都能够有多种的合理的讨论结果。

二、案例教学在德育课堂的实践

基于对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其特点的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德育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如下:

案例教学的源头是案例,案例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案例。一是来源于教师教学参考书,如果参考书的案例过于简单,可以通过网络,深入搜索参考书中提到的事例中的人与事,不断丰富案例的内容,让案例更加详细有趣。在《哲学与人生》有一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教学参考资料有一篇文章《不要放弃希望》,介绍美国短跑女运动员威尔玛・鲁道夫小时候的故事。文中提到威尔玛小时候是一名小儿麻痹症患者,经过了顽强的训练后,成长为奥运会短跑冠军。这个故事很震撼人心,但过于简略。笔者通过网络搜集了详尽的威尔玛成长的故事并编辑成一个“从拄拐杖走路到奥运短跑冠军”的案例。二是从当地的新闻媒体获得案例。关注本土的新闻报道也不失为发现案例的好途径,并且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特别感兴趣。笔者留意媒体曾报道过一位本地的残疾人参加伦敦残奥会并获得金牌的新闻,按图索骥搜集相关的视频、文本,就编辑了一个“看我们的奥运冠军同乡”的案例。三是鼓励学生提供案例,教师再加以整理。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得的资讯也不少,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教学内容也可以编辑成案例。

(二)精心组织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展示案例、提出围绕案例要讨论的问题、小组讨论、小组总结发言。

在讨论之前,先把全班同学划分为若干个讨论小组,每个讨论组4到6名学生,每个讨论组的成员轮流做组长,每次案例讨论,由组长做记录,并在讨论结束后,组长负责做讨论总结发言。

展示案例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本的方式、图文并茂的方式、视频的方式、或者文本加上视频的方式等,一般来说,是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展示案例。

提出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的空间,可以通过多种的路径回答。问题一方面要跟案例有关,另一方面要跟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关,让学生觉得案例中的问题是值得讨论的,既不是太深奥的问题又不是弱智的问题,在讨论时有话说。

小组讨论时学生可分别从自身角度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则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要急于表态,但不能任由他们离题太远,使讨论能按预先设计的问题进行。教师在课堂上来回走动,逐组聆听学生的讨论,不时给以赞许、鼓励。在讨论过程,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不用急于让学生做总结发言。

以下是一例具体的案例及其讨论的问题:

在“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这个模块中采用案例教学。所选案例为:“两份获奖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即两个不同专业的往届学生设计的规划书,这两份规划书是中职“文明风采”竞赛中的获奖作品。首先给学生展示案例,并把规划书印发给每位同学,让他们细细研读。然后围绕几个问题进行讨论:(1)直观上,你觉得这两个规划书设计得怎样?(2)规划书的结构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是不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说一说理由。(3)两个规划书在“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这部分有何异同?(4)如果你来设计,你设计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是怎样的?以上的四个问题涵盖了这一模块要实现的教学目标,问题(1)是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问题(2)是引导学生领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是设计书不可或缺的部分,并要重视这部分的学习。问题(3)的讨论,涉及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的制定必须要符合发展条件”等知识点,而问题(4)就涉及到目标、措施设计的思路及具体的做法。通过以上案例的讨论,把整个模块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并且使学生明白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对于自己在设计规划书的过程是有帮助的、有学以致用的体会。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分别做总结发言,当小组总结完毕后,不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提问题,以答辩的形式深入讨论同学们感兴趣的关于案例的其他问题。

(三)及时点评

课堂评价是案例教学的一个必要环节。教师科学的点评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学生小组总结发言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做科学的全面的点评,巩固讨论成果。点评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学生讨论的结果点评;其二是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点评。通过对学生讨论结果的点评,或者使学生更加清晰认识教材的知识脉络,或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某些问题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又或者引起学生对某些问题更深入的思考。而对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的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尤其是对于那些大胆发言、有独到见解、勇于克服发言障碍的学生应大力赞赏,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对一些不利于讨论的行为要巧妙地指正。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身上的正能量发挥出来。

三、案例教学在德育课堂实践的反思

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操作过程难免有不少不足之处。作为教师,要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成效,必须对案例教学的采用是否得当做及时的反思。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跟所教内容有密切关联的案例

有时候,发现一个案例好像是偶然之作,事实上是以教师熟悉所教内容,并且时时记挂所教内容为前提的,如果欠缺这个前提,再好的案例出现了,那也只当是寻常事一桩,不会把案例和所教内容灵机一动地联系起来。因此,在目前适用于德育教学的经典案例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心中装着所教的德育内容,融会贯通,整合跟德育内容相关的信息为案例教学所用。

(二)讨论前要求学生熟悉案例

案例教学要想有实效,一方面教师要准备好案例,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在讨论前做相应准备。由于案例教学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如想在讨论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必须在讨论前熟悉案例。学生如果在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往往会在案例讨论时陷入无所适从境地,可能会无话可说或发言偏离主题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要想学生熟悉案例,先要学生关注案例,对案例感兴趣。因此,在案例处理上要考虑:其一,所选案例必须是与教学内容有关;其二,所选案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具有真实性;其三,所选案例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其四,展示案例时,考虑加入一些直观元素,如加入有趣的图案或者生动的视频。

(三)懂得引领学生讨论案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多问问学生“为什么这么说?”来不断地开拓学生思维。学生在讨论中每说出自己的观点,一般都要求学生接着说明立论的依据。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方面让学生之间有更深入、充分的沟通,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习惯于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至于学生对案例中的某些问题产生了疑惑,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应由浅入深启发学生,再由学生继续讨论加以解决。

(四)教师以包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讨论发言

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并非讨论结果的总结者。案例不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说明和补充,案例是为学生创设一种讨论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对案例的人和事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见解,应本着“兼容并包”的原则,以包容之心对待,毕竟是学生独立思考所得,只要是跟课本观点原则上不相违背,就该让学生畅所欲言,只有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

“教无定法”,在中职德育课堂中采用案例教学,旨在发挥其优势丰富德育教学手段,提高德育教学实效。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养成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观照学习,有助于学生领会课本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加强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了教与学的关系,使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对于案例教学,应敢于尝试,及时反思、善于改进,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学有所得,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教有所乐。

德育案例范文:中职德育课堂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分析

摘 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中职德育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的同时,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效果评价;学习兴趣

伴随着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改革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已经迫在眉睫。中职德育课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是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尝试。

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依托,以第三单元第一课确定发展目标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创设情境:小林的人生发展AB剧

小林,浙江省某市中职学生,在2014年的中考中以495分的成绩考入该校预科班。尽管小林中考的自然科学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语文也不错,但其他科目成绩平平,尤其是英语学科是他的致命弱项,每次月考成绩时好时坏。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取决于其中的最长板,而是取决于最短板。

【设计意图: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二、确定任务

任务1:为了提高“英语”这块短板,他请过家教、上过培训班,但成绩仍然没有起色,为此他感到大学梦十分渺茫,就这样,在一年级上学期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他有了转专业的打算。这时你会给他怎样的建议呢?

A.继续留在预科班,理由是:

B.选择转专业,理由是: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具体任务安排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先在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经过探讨形成对知识点的初步认知,再经过教师提问、引导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理解,从而完成学生对知识点的能力突破。】

任务2:经过慎重考虑,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小林向学校提出了转专业的申请,并且获得了批准。接下来他面临的是再次选择专业。该校设有文理两大类专业,文科有商贸、旅游、幼儿教育专业,理工类有电气运行、计算机、机电数控专业,你觉得他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A..文科类,理由是:

B.理科类,理由是:

【设计意图:在课前安排学生收集相关专业资料,分析相关信息,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由设想上升为生活实际,进一步深化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补充、修正,逐渐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思考,最终达成普遍的共识。】

任务3:小林除了一直对自然科学比较感兴趣外,还是个无线电迷,他在中考后即加入了该市的无线电协会,并从老会员那里了解到该市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所处的地域优势,给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就这样,他最终选择了电气运行专业。当然,现实是不容乐观的,毫无专业基础的他刚刚转进电气班时感到学习特别吃力。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面对这种压力?

A.不畏挑战,发奋学习,迎面赶上,理由是:

B.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了,理由是: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林追求的目标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明辨是非,达到升华拓展主题。完成由知识向情感、能力的迁移。】

面对压力,小林下定决心,要在半年内学完别人一年的课程。就这样,他上课努力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每月购买多本电子类的杂志以培养自己对专业的兴趣,渐渐的,他的专业成绩和专业技能在班上数一数二了。2015年,他代表所在的城市参加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现在他正踌躇满志地朝着电子工程师的梦想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同时也在不断地收获着、快乐着。

效果评价:

1.自我评价

我的思维状态 兴奋 积极 一般

我参与讨论的态度 积极 一般 不够积极

我在课上的收获 很大 较大 不太大

2.小组评价

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很高 一般 不高

课堂上的总体表现 优 及格 不及格

3.教师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中的收获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知识的逻辑性也显得更为紧密。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任务教学法能够带动学生从浅显的实例入手,贯彻理论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转变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德育案例范文:班级德育工作的案例与反思

【摘 要】班主任老师每一天都在与学生打交道,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与学生相处,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面临的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后进生还是大量存在,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转化,从而不得不引起我们班主任的思索。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德育;案例

鲁迅说:“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每一个会心的微笑与关切的眼神,每一份由衷地支持与理解,每一次人文的尊重与鼓励,都是爱的积淀。我相信:随爱潜入心,润之于无声!

一、案例

1.初步印象。记得那年我接手初2011级3班,担任班主任。这个班是出了名的差班,班里的捣蛋鬼很多,不听话,纪律很差,打架,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前任班主任的高压政策不灵了,师生处于顶牛的状态。师生初次见面,见我是个女班主任,又性格温和,就全然不把我放在眼里,尤其是张东。看到这个孩子的第一眼,我就被他的高大体型、走路的姿势和衣着以及眼神震住了。这哪像八年级学生哪?一看就是有过丰富经历的,有很多故事的有号召力的人。心想:擒贼先擒王,很快会有故事上演的,就静观其变吧!

2.风波之一。果不其然,不到三天,张东就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并邀高年级学生助威。我想,契机来了!我极力控制着心中的怒火,把他叫到办公室,一改以往让学生站着训话的习惯,请他坐在椅子上,面对面准备进行长谈,他反而不好意思起来。我心想:嘿,有希望了!首先问他今天的事情情况,他说:“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和晓明有点矛盾,他骂我妈妈了。”看来,他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更不能速战速决。我立刻说:“如果是真的,那晓明也不对,再怎么也不能说脏话。你能把整个事情的经过告诉老师吗?”于是,他就理直气壮地讲了整个经过。我说:“愿意听听老师的看法吗?”他点了点头。然后我就分析了事件的每个环节,指出各自的错误之处,分析其利害关系。每一处错误,他都认同,也愿意改正。我就从他如何在短时间内认识高年级学生开始,了解其过往。原来,他父母已离异,随母亲生活,母亲平常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管他。仅知道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认为可以了,其他什么都不能帮助他,特别是孩子心理上的需要他们根本没去多接触、多了解。跟前任班主任相处很不融洽,逃学,叛逆,旷课,还因打架而受伤,各门功课很不理想。果然不出我所料!虽然问题很多,但他愿意跟我谈这些,说明他已经相信我了,完全能转变过来。顿时充满了信心!我暗暗下决心,用自己的爱,去感染他,使他健康地成长。我趁机对他提出个人表现方面的要求,他欣然接受。从那以后,张东真的不再打架了,仪容仪表也有所改观,阳光帅气多了。班上其他同学也收敛了许多,任课教师反响也逐渐好起来。

3.风波再起。后来,听同学反映,班上有男生摸女生脸的现象,好几个女生都被摸过脸了。为找到真凭实据,我开始悄悄留意男女生的交往情况。果然,一次大课间时,我发现张东摸女生的脸。又是张东!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这还得了,与外面的流氓有什么区别?但我依然强压住怒火,急不得。于是我利用午休办公室人少的时候,就将其叫到办公室,问:“今天大课间时,我好像看到你摸女生脸了,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眼花了?”他顿时露出慌乱的神情,脸也瞬间红了。但不承认是摸脸,而是不小心碰到了。我从他的神情,就已明白他已经知道错了,但由于自尊心很强,不愿意承认罢了。我没有拆穿他的心理,假装没看见。然后了解到他对青春期的知识知道太少,父母从未对其谈过。于是,我就跟他讲中学生青春期的一些知识,分析这种行为的利害性和影响。并告诉他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规则意识,不能随心所欲。我微笑着对他说:“没有故意就好,老师是绝不希望有这样的行为发生的哟!”果然,他做到了。后来,我召开了一次“我的青春我做主”为题的主题班会,强调男女生交往准则,收效甚好。从此,班上也再无摸脸和其他类似事件发生,男女生交往也显得大方、自然了许多。

4.锦上添花。张东非常喜爱运动,尤其是跑步。于是,为了彰显他的个人爱好,发挥他的特长。到了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期间,我让他担任班级的运动员,他也特别卖力,和其他同学一起,为班级取得好的成绩。每到这时他就特别开心,他在班级和同学中的威信也逐步树立起来,而且改变很快。一段时间下来,一些不良表现渐渐消失了。后来,我便加强攻势、锦上添花。我认命他担任班级QQ群的管理员之一。让他成为我的小助手,协调群成员关系,制定群公告。根据他有一副脆亮的嗓音,我把他推选为班里的小老师,每天的早读、课前带同学们读书。他懂得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从方方面面努力表现自己,一心想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上课时有了聚精会神的神态,课外活动时有了与同学一起开心玩耍的影子,作业积极完成,班上有他响亮的读书声,劳动课上有他大汗淋漓的样子……一切的一切证明他正在逐渐改变自己,而且变得越来越棒。有了他自己的不停努力及我和各科老师的适时激励,同学们对他的认可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平时,只要是他在讲台上带读,班里的读书声就特别响亮,同学们对他也刮目相看了。

5.感恩的心。一天晨会时,张东没来学校。我心里咯噔了一下:“终于按捺不住,逃学了!”正当我怀疑时,短信来了:“老师,今天我身体不舒服,需请假,可否?”我立刻向其家长证实,果然如此。我真后悔不该这样不信任他。回短信说:“身体最重要,安心养病吧,祝早日康复!”第二天刚好周末,我提着水果和书到他家,耐心地为他补习了昨天的功课,还鼓励他学习上要加油。询问他生活中和学习上有无困难,老师愿意倾力帮助。在回来的路上,短信又来了:“老师,谢谢你!”嘿,学会感恩了!我笑了!在一年多的日子里,经过我和全体老师的不断努力,张东同学几乎改掉陋习,各方面遵规守纪,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在张东的影响带动下,其他调皮学生也改变很大。我班多次被评为学校文明礼仪优秀班级,学习成绩也步步攀升。毕业时,张东同学以586分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班级成绩在我校同类班级中也遥遥领先。

二、反思

通过这个故事,我认为班主任在教育中应该倾注师爱。一是以人为本,以爱动其心。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温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二是良师益友,以真情相对。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班主任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育中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引导他,让学生得到善良、宽容和理解。这样,工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因材施教,发挥其优势。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信任理解学生,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就能激发起自信心。

“有了爱,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就让我们以一份严格之水,再掺九分爱心之蜜,去播撒教育的甘露!

德育案例范文:案例教学在德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德育课堂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德育课堂采用案例教学要注意突出内心体验、因材施教、避免重复,体现教育性、针对性、选择性。

关键词:生活教育;案例教学;主动学习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先生善于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四块糖果的教育故事就是典范。

一次,陶先生在操场上看到一位学生打另一位学生,就喝住那位动手打人的学生,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先生来到办公室的时候,那位学生已经等在门口。陶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果说:“你比我先到,说明你很守时,奖你一颗糖果。”陶先生又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果说:“刚才我叫你不再打人,你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奖你一颗糖果。”这位学生满以为要挨批评的,谁知陶先生奖了他两颗糖果,心中很是惊疑。这时,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果:“据说你打那位孩子是替另外一位学生打抱不平,说明你很有正义感,再奖你一颗糖果。”这位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他说:“校长,我知道我错了,以后我一定改正。”陶先生露出满意的笑容,再次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果给他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好了,没事了,你走吧。”

从四块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生活案例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从心灵深处震撼学生、影响学生、改变学生。道德规范并不是干巴巴的教条,只有当个人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发生现实的关系时,才能对道德规范所包含的生活内容和意蕴获得切身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道德规范的实质。

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我认为让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在德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案例教学要突出内心体验,引发同感,具有教育切入性

在讲《经济政治社会》中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首先是要求确立职业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个内容。在讲解时,我采用案例教学法,将阿诺德・施瓦辛格的成功职业生涯引入课堂。阿诺德・施瓦辛格,美国人,出生于1947年7月30日,著名影星。自小生长在贫民窟,家庭十分贫困,身体十分瘦弱,却立志要做美国总统。如何实现这样的抱负?年纪轻轻的他,经过几天几夜的思索,拟定了这样一个系列连锁目标。目标:美国总统―竞选州长―得到财团支持―融入财团―娶豪门女―出名―成为名人―做电影明星―练好身体。实现:练习健美―健美先生―22岁进入好莱坞―30岁成为明星―娶肯尼迪总统侄女为妻―57岁告别影坛,竞选美国加州州长成功。2013年施瓦辛格已开始为他的未来仕途进行游说,并着手准备了法律文件,试图改变当前宪法规定,让自己有资格在2016年参加总统竞选。阿诺德・施瓦辛格的成长环境并不优厚,也没有受过专门的表演训练,但却跻身好莱坞主流影星之列,现又成为美国政界的红人。

从这里引申出任何一个人要成功就必须有自己的理想,有了理想更要有详细的、切合实际的行动计划,学生感悟很深。其实教材上结论性语言,学生在生活中时有所闻,并不陌生,而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案例学习或讨论过程中,越辩越明,发自内心地信服,由记“条条”到信“条条”,把德育主线落在实处。

二、案例教学要因材施教,具有教育针对性、时效性

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不同,采取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讨论方式,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将理论和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对事情的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案例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在德育教学中,《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面临的对象是高一新生,这些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内心深处充满自卑,对社会了解不多,对职业了解甚少,甚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认真的思考,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由于先选择了专业再进行学习,他们对自己将来有可能从事的职业非常渴望了解,对未来充满向往但又感到前途未卜。因此,这是进行职业道德与指导教育的最佳契机。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选择中职成功学生的案例,最好是本校或本专业的;让学生不觉得遥不可及,感受到“行行出状元”的真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热爱所学专业。

职业中专整套德育教材在编排上都突出了案例的重要地位,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融入问题的具体情景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当然如何有效使用案例教学,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需要我们认真地考虑,什么情况下用案例教学,用什么案例教学,如何地选好案例、用好案例,这都是要反复斟酌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案例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德育课案例教学还需要教师身体力行,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方能彰显它特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