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地理课评课意见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08-27 15:04:29

高中地理课评课意见和建议

第1篇

[摘 要]:本文试对语文评课议课进行探述,旨在阐述正确的评课方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促进作用。语文评议课是教学研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学业务不断成长的重要推动力,能促使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我们在评课议课时应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最大限度的体现语文学科的“情感要求”和“学理特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评课议课 入情 入理

评课议课是常见的一种“同伴互助”式的教研活动,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形式之一。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程中,日常化、正规化的评课议课活动不可或缺,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少的评课议课的质量令人忧心,一方面,评课犹如“蜻蜓点水”,不能够实事求是地反映教学实质;另一方面,评课者充当了“老好先生”的角色,都是漂亮之言,让教者难以提高教学素养。对此,笔者以为,正确的评课方式不仅促进教者提高业务,而且让评者有所收获。

一、评议课存在的问题

1.游离于课堂实际之外的“理论训导型”

某些评议者喜欢在评议中大量使用课改用语,努力堆砌自己阅读到的“当下流行”的一些“新说法”、“新成果”。其发言,重在“照搬”,重在“传递理论”往往和所评议之课严重脱节,给人一种接受板着面孔者训导的感觉。于是,其他参与者很快就会产生“苦涩、乏味、无用”等感觉。这是令一些教师很头疼的一种低调型评议。

2.有意无意的一比高下的“比试身手型”

“这节课(或者这一环境),如果让我来上的话,我会这样处理……这样的处理,是不是更好呢?”这样的评议,很容易让参与者有比优劣、见高下之嫌。特别是对授课者而言,负面作用反而无限放大。于是,优于某些评课者“有情绪”而导致的评议的低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不说优点,只谈不足的“打压型”

“评议,就是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这节课的优点我就不说了。”“某某老师,我们大家都很熟悉,其课堂教学的特色大家也都很熟悉,所以这节课的优点我就不说了。”某些评议者以这样的开场白导入评议,并以此为托词,少谈甚至不谈课堂所展现出的“闪光点”,只是一味的剖析课堂教学的缺憾,或者错误。这样的仅仅突出某一面的偏颇式评议,显然有失公允,要使其产生正面的促进效果,难度明显很大。

4.说优不说劣的“好好先生型”

“听了这节课,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评议者一味地说“优点”,刻意淡化课堂教学推进过程中表现出的不足,自然谈不上什么针对性强的改进型建议了。更有甚者,“好好先生”所说的褒扬性内容,在授课教师那里,反应平平,甚至招致其窃笑。原因很简单,评议者为表扬而表扬,评议未紧密结合课堂实例,给人一种堆砌表扬、华而不实的感觉,甚至是与课例无关的牵强附会式的表扬。

二、评课议课应做到入情

评议课的“入情”,基本的要求有三个:首先,要注意发言的语气、语态,语气要和缓,语态要平和。其次,要善于寻找情感的“共鸣点”,以期顺利地建议一个情感认同基础上的互议平台,为尽可能大的发挥评议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功能提供宽松、和谐的氛围。此外,必须杜绝为顾及对方情感而弄虚作假的做法。任何草率的、不负责任的褒扬式、迁就式评议,会让其他参与者很不以为然,也让授课者很是不舒服,其效果往往更糟糕。

评议课程时应该充分体现“入情”。第一步,顺畅的陈述“课堂教学环节”。这样的表述,既体现着对课堂和作课者的关注,也显示着发言者的态度是认真、负责的。再加上对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述严谨”这一特点的明确肯定,这就为互动创设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步,请授课教师谈自己设计的思想基础,并从其发言中发现“能准确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这一特点。笔者很是赞同评议者“询问”的做法。摸清情况是发言符合实际、表达准确无误的前提,也是削弱“抵触情绪”,确保评议“入情”的基础。第三步,发动所有的参与者设计或推荐“改进方案”。这样做能调动其他参与者的“情绪”,避免出现“他们两个研讨,与我们无奈无关”的消极心理。第四步,请授课教师总结发言。这是在大家讨论基础上的总结性评价,也是授课教师有一次的“反思成果”展示。总之,我们不难发现设法采取有效的说法和做法,是体现自己对参与者的“情感”的高度关注与充分尊重视评议教师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正因为这样,才出现了不错的参与局面和明显的活动成效。

三、评课议课应该做到入理

评议中,评议者要基于课堂实际,立足“促进”这一基本点,发挥自己在学科知识、商检经验等发面等优势,努力使自己的评议内容能满足他人在“专业”方面的“需要”,即能说在点子上。

评议课的“入理”,主要的要求有两条:第一,语言表述清晰,即明白无误地传递自己的讯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传”。第二,表述的内容在理,既能从课堂教学的事情出发,把主要的优势或特色找准并说“全”,把突出的问题或不足找准并说“透”,做到“肯定的有依据”、“否定的有道理”,并能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观点或建设性方案,引发大家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笔者以为“入理”应该做到:首先,发言者语言表述言简意赅,无嗦反复、唠唠叨叨等不良现象,沟通交流无语言障碍。同时,评议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形应有全面的了解和准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评议符合课堂教学中参与者的实际,符合评议的客观性原则要求,其内容有力里有据,令人信服。其次,评议者着力凸显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如何用直白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导引”,精心引领评议进程,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稳步推进,使参与者人人有思考,个个有收获。此外,部分评议者设计的方案更加引人关注,对他人的启发更大,其内容更好地满足了他人的“需要”。

第2篇

听评课是基于对课堂的仔细观察进行的评价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流于形式。传统听评课往往是上课时听课的人很多,但课后听课人就不见踪影了,如果被迫留下来参加评课,发言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发言者客套几句敷衍了事,大部分人都埋着头等别人发言。这就致使教研活动虎头蛇尾,开课教师未能听取到广泛的意见,听课教师未能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进行深入的反思,组织教研活动的单位也未能留下足够的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2、时间仓促。传统听评课模式一般在授课结束后及时开展,时间比较紧,评课人没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推敲,提出合理性的意见建议,授课人也不能充分吸取意见建议从而提高专业水平。

3、碍于面子。由于面对面的评课模式以及参加评课人的局限性,导致一方面评课人怕说错了别人笑话,丢自己面子;一方面又怕说出了不足之处损了授课人面子。这样的束缚往往导致听评课中听不到真实的声音,从而大大降低了评课的作用。

4、开放度不足。传统的听评课往往局限于学校、学区,范围再广一点可能是地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评价,这样的局限使我们不能听取到更广泛的意见建议,不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进步。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而“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网络评课充分弥补了传统评课的不足。

1、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网络听评课改变了传统的听课者带上凳子、走入课堂、正襟危坐的听课模式,给了听课者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听评课当中,也可以通过定格、回放和快进等对课程进行反复推敲,全方位解剖课堂;实现对课堂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实现充分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2、解决了人情评课、面子评课等弊端。通过网络匿名评价等方式,充分解决了面子问题。让我们每一名评课人都能够畅所欲言,既不怕说错话,也不怕伤了人。各种思想的碰撞更能够反映出真实深层次的问题,充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避免评课中的言语霸权问题。传统的听评课中往往会因为领导、专家或骨干教师的意见、导向性的观点存在,致使许多年轻教师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发表了也很可能就被冷落忽视,导致参与评课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最后评课也不过是流于形式,也会造成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年轻老师,其思维跟着经验走,形成思维定势,从而丧失了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网络评课过程中不存在官僚氛围的职权效应,教师们完全可以毫无顾忌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无拘无束的思维碰撞,调动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评课的有效性。

4、提高了听评课的开放性。通过互联网平台,极大的扩展了听评课的受众群体,使教师能够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精品课程。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让自己的课程得到丰富的意见与建议,充分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扩大了指导的辐射面, 使一种基于小集体的相对封闭的传统行为变为一种社会化的全面开放的行为,对于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开展网络评课势在必行,传统听评课模式的弊端也在倒逼我们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网络评课优势,提升农村教师教科研能力。

1、充分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目前我乡青年教师的队伍逐渐扩大,35岁以下教师占据教职工总数的65%左右,初上讲台,有热情,有激情,但是缺少经验。一方面因为多数青年教师的成长缺少培养与关注,更多的是缺少氛围,缺少学习。另一方面是目前农村教师教科研水平总体不高,农村教师竞争小,大多教师安于现状,通过主动学习来提升自身教研水平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职工能够充分提高认识,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自身教科研能力。

2、建立“互联网+”网络评课平台。积极整合学区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以及网络资源,首先建立起学区的听评课平台,把被评课的教学设计、课件、学案、授课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及授课人的教学反思都放到网络平台上,方便参与者的评论。另一方面,搭建学区听评课平台与互联网的连接渠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评课当中,邀请专家、资深教师和骨干教师参与,吸纳更专业的评论;也让我们的教师接受到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3、积极组织教研组集体听评课。通过组织教研组听取网络上的精品课程、名校课程,广泛开展集体评课,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在集体研讨当中,通过对课程的理解,进行思想的碰撞,形成指导实际教学工作的经验,充分提高教学能力。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 地理选修课程 设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51-02

2004年9月开始逐步实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最大创新点在于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必修模式,增加了选修模块。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建议,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7个模块组成。

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地理选修课程进行研究,著作方面有夏志芳教授的《高中新课程选修课教与学(地理)》,既注重从理论层面传达新课程教学理念,又重视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教学方法,并细化至每一个教学步骤进行解析,这本书可以帮助和引导教师更好地开展地理选修课程。大多数人的研究集中在地理选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赵传兵从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面分析当前选修课程实施的现状。曾玮对多个省份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反映的基本情况,从教师、教材、课程资源、评价这四个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此外,有的学者针对具体的某一模块进行研究,如袁书琪教授对“旅游地理”、王静爱和苏筠对“自然灾害与防治”进行了解读,并提供了教学建议。但是,对于不同省份间地理选修课程的对比分析是缺乏的。本文以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省(区)的地理选修课程的规定或指导意见为研究对象,从共性和差异性两个方面对地理选修课程的设置进行分析。

一、不同省(区)地理选修课程的共性和差异性

(一)不同省(区)地理选修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文根据各省(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条件等因素划分为发达省(区)、较发达省(区)、欠发达省(区)三个类型。在具体的分析中,主要以地理选修课程的开设时间、选修模式、是否根据学生的意向分为不同的学习方向等进行对比,具体见表1。

表1 各省(区)指导意见的基本内容

分类 省(区) 基本内容

发达省(区) 广东省 1.选修模块为并列关系,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选修课可以在必修课学习前后开设或同时开设。学校应在高中三年级上学期结束之前完成选修课程;2.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倾向的学生:选择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3.工科发展倾向的学生:选择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江苏省 1.全省统一选定开设选修模块: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2.各学校从中选择两个模块教学,并纳入高考命题范围。

较发达省(区) 河南省 1.地理选修模式为:建议选修+自主选修;2.人文方向的学生要在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这3门中选2个,理工科方向的学生不作要求;3.地理选修课要在必修课结束后开始,按学段安排课程的开课模式,每周不少于4个课时;4.建立普通高中地理选课指导制度;5.评价方式分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包括地理课堂表现、单元检测、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学习档案等。

江西省 1.地理选修模式为选修IA+选修IB+选修IC;2.了解学生的专业志向,分为自然地理方向、人文地理方向、地理技术方向;3.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纸笔考试占70%,地理活动评定占30%,过程性评价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

欠发达省(区) 内蒙古自治区 1.选修课程的模式是必选模块+任选模块;文科方向的学生必须选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2.开课的时间安排在高二,文理分班之后。

广西壮族自治区 1.各模块之间是平行并列关系,不需按顺序开设,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2学分;2.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继续完成限定选修的“自然灾害与防治”和“旅游地理”两个模块后,还可选修更多模块。鼓励对地理有兴趣的其他学生继续选修其他模块;3.对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有详细的教学建议。

(二)不同省(区)地理选修课程的共性内容

1.7个选修模块间的关系。各个省(区)的7个模块间的关系基本一致,是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建议设置的,各选修模块为并列关系,且在知识衔接和内在逻辑上是平行的,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

2.选修的开课模式。《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建议: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与个性选修课程组成。在参照这个建议的基础上,结合前面几个省(区)的经验,既保留了方案总的思路,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如河南省规定为建议选修+自主选修,江西省是选修IA+选修IB+选修IC,选修IA是学校必修开设,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选修IB是要求学校努力开设的选修模块:旅游地理、城乡规划;选修IC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的选修模块。内蒙古自治区是必选模块和任选模块,其中必修模块包括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各个省(区)的对于选修课程的一致之处是要在高三前结束,可以和必修课程同时或者结束后开设,因此,时间基本是在高中二年级时进行。

3.选修模块的选择和开设。各省(区)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有所差别,无法同时开设7门选修课程,因此,各省区都规定了其中的若干模板是必须选择的。如江苏省可以从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这四个中选取两个开设;广西壮族自治区要求限修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与防治。

(三)不同省(区)地理选修课程的差异性内容

1.选修模块的评价方式。在6个省(区)中,除了江苏省,其他省(区)的评价方式基本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河南省规定过程性评价包括地理课堂表现、单元检测、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学习档案等。江西省的评价方式中终结性评价纸笔考试占70%,地理活动评定占30%,过程性评价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江苏开设的选修课是服务于高考的题目,因此,学校会很重视选修课程的开设,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会失去选修课程的意义。

2.与学生专业志向的联系。由于高二会文理分科,地理为文科学生的高考科目之一,选修课程的开设一般都在高二,因此,选修课的学习是要求文科方向的学生,对理科方向的学生基本没有要求,且各个省区也有所差别。如广东省规定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倾向的学生选择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工科发展倾向的学生选择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河南省规定人文方向的学生要在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的3门选2门,理工科方向的学生不作要求。江西省根据学生的专业志向,分为自然地理方向、人文地理方向、地理技术方向。内蒙古自治区规定文科方向的学生必须选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虽然文理分科可以帮助学校进行选修课的教学,重视文科方向学生的选修课程的学习,但是理科生会少选或者不选修地理课程,而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样就违背了其最终目的。

三、优化地理选修课程设置的对策

(一)落实选修课程的选课制度

在各省(区)关于地理选修课程的规定中,只是结合本省(区)的情况,规定7门选修中文理方向的学生选修哪几门,并没有给出学校、教师或学生在具体选择时的指导。因此应该加大选修课程的开放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打破整班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填报自己感兴趣愿意学习和研究的科目,而不是学校选好让学生来学习,这样才可以真正达到选修课程的目的。

(二)扩充选修课程的教学资源

选修的7门课程,首先应该阐述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展现地理学科的特点。其次也要突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特点。如自然灾害与防治这门课程,是将灾害学的研究术语、最新成果科普化,将研究性地图教学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攻关的意识和能力。而这种专业性很强的知识,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若请来大学里的专业教师给学生进行专题讲解,或者在开展地震演习活动时请来消防官兵进行实地指导,会有更好的效果。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地理教学

地理课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理念,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学的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旅游地理课程中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个主题,进行“组织当地城市的一日游”的设计。

(四)关注地理选修课程的过程性评价

百分制的评价方式对地理选修课程的评价实际效果不佳,如湖南省、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对于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各占70%和30%,还是难以有效地考核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以弱化对于选修课程的纸笔考试,着重加强过程性评价,如给学生开展的专题讲座,学生提交专题讲座后的感想;在地理活动中,记录学生的表现,予以一定的评语评价等。

【参考文献】

[1]王传兵,赵守拙.当前高中地理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曾玮,夏志芳.高中地理选修模块的有效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9)

[5]陆芹.高中海洋地理课程资源“本土化”开发利用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11)

[6]王静爱,苏药,史培军.选修课《自然灾害与防治》简介与教学建议[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8)

[7]袁书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模块“旅游地理”解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5(3)

第4篇

【关键词】教研活动;评课

评课,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育教研活动,无论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经常需要听课评课,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说服是一种技巧,说服是一种智慧。善于说服别人,充分尊重别人,是评课活动中必须做到的。那么,如何通过听课评课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评课者该把握哪些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评课水平呢?

一、当前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正确的评课能较好发挥教研的功能,能帮助教者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之不科学的评课会降低应有的作用。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评课的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如下:

第一,评课时评者敷衍了事

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有些教师评课时抱着上述态度,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讲好的方面,不讲缺点。评议会上,经常是发言只有三言两语,评议只是两面三刀,评课场面冷冷清清。

第二,平淡肤浅,没有效果

由于农村小学师资条件有限,老师们都任教两门以上的课程,杂而不精,有的老师只上低年级的课,对中高年级教材不熟,去听课也就是完成任务,更谈不上评课;有的听课者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出什么,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学生们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大小,教态怎样等等。总之,评议平淡肤浅,泛泛而谈,触及不到中心问题,所以,这样的评课及费时又费力,没有效果。

第三,主次不分,面面俱到

对一节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谈,难以突破重点,对教者起不到指导作用。

第四,轮流发言,场面不热烈

评课时为了避免冷场,组织者只好指名道姓发言,由于发言面不广,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因此,评课场面冷清,难以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

二、针对以上不足,评课不能完任务,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关于评课的原则,要把握好评课是对执教者所教的那一堂课,而不是对执教者本人的理念,不能随意,也要尽量避免偏颇、疏漏。

第一,注意评课的态度和语言

评课者不应抱着自己比授课教师略胜一筹的态度走进课堂,评课者的主要工作是在评课中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但在评之前必须先以一种谦虚的态度去倾听、去思考,在进行 评课时,评价的语言也要具有艺术性。不能尖刻,要使听者兴然接受。心服口服意识到所讲的课确实有这些不足。我们的一些评课者却自以为自己说的都有理,加上老师们往往因为地位、面子、利益的关系,不予反驳或讨论,也助长了一些人根本不准备接受辩难的态度。这对于评课,对于教学研究工作没有好处。

第二,转变态度、深度钻研,不说套话

评课者决不能“赤膊上阵”,而是要对教学内容研究深透。比起其他一些教研方式,评课是很“日常化”的,但是,“日常化”不等于“随意化”。有一些评课者存在一种想法,认为自己可以“熟悉内容就评内容,不熟悉内容就评教法”,还可以不疼不痒地应付了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就要求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教师的敬业精神,本着大家共同进步的理念搞好听课和评课活动。

第三,设身处地,了解学情

一节课不是孤立的,一节课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根植于这个班学生的种种状况。而这些往往都是评课者一无所知或不太了解的,而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调控,以及教学效果的达成,恰又与这些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在评课时需要充分了解情况(特别是学情),设身处地地评课。

当然,没有十全十美,完美无瑕的课,因此,评课者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需要在心中反复掂量、仔细论难,力求“止于至当”。同时,随时准备被人挑刺、反驳。一句话,就是把评课当成完全开放而又非常严谨的讨论 ,而不是随便的谈谈意见 。在当前的教研工作中,我们特别重视交流与对话,而形成有效对话起码得有这么两个条件:一是大家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也都有开放的倾听态度;二是大家的发言都(尽量)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这样才能产生高质量的观点交锋,思想碰撞。

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授课质量评价;质量评估系统

高职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选择了进入高职学校进行教育的学生们在高职毕业之后就要进入社会,所以高职教师的授课质量就成了重要因素,那么高职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估是否到位、是否客观,教师能否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方面的改进等等,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

一、高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评价观念落后。高职教育跟本科教育不同,不能够用本科教育的评价体系来进行高职教育的评价,高职教育有它自己的特色,高职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道德素质水平,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让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明确方向的进行改进,而不是为了奖惩去评价,用一把固定的尺子去衡量所有教师的教学。高职教学中应该鼓励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教学质量评价应该从教学的长期效果来看,而不是针对短期的失败就予以否认。第二,评价标准单一。在质量评价过程中,评审组大多是看教师的基本功,忽视了教师的创新性教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教学研究能力,注重课堂的考察,而不注重教师所做的课后工作。第三,评估反馈不及时,走形式。评价过后教师不能及时接收到评价结果,以评促改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而目前各院校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办法中对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做出规定较少。甚至有的教师不了解评价结果,不知道评价中发现的教学问题。而只有当被用于对教师的考核评比、奖惩晋升时,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才成为关注的依据。在这种评价模式中,评价的目的被异化了,本应着重于过程的评价演变成了对教师的鉴定和证明,选拔被当成了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功能,而授课质量评价的发展有意或无意地被忽视了。

二、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评价体系

建立客观公正、严谨科学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体系,是激励教师努力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力措施,也是深化高职教育转型、提高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实际,建立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体系。首先,要科学的设立评价指标。在质量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以偏概全,要设立多项教学指标进行全面的测评,包括教师的个人风格、教学方式、学生反馈、课下科研等等都要纳入考虑的范畴。其次,评价时要选择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直接决定了评测结果的公平性和可信度,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各人的教育主张,教学评测就是要把大家的意见结合在一起,真正向教师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和建议,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再次,要综合利用评价策略。教育教学是一个变量,有很多东西是不能通过定量的测评指标进行判断的,在评测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加入应激性、合理性的判断指标,从建议或意见的角度向教师提出问题。最后,教学质量测评不能忽略学生的综合测评,可以建立定期的匿名综合测评,让学生为教师打分,并且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并且更加促进发展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监督体系

只有评价体系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评价监督体系,从质量评测开始,到教师的准备过程,到质量评测的过程以及质量评测的后续反馈程序,都需要完善的评价监督体系进行适当合理的监督工作。评价监督体系主要的工作是要保证质量评价工作的公平化公开化透明化,要让质量评价工作真正做到为教学而评测,为改进教学而提出建议。评测监督系统应保证反馈信息的到位,要把每位教师的评测结果传达到当事人手中,并且对于其教学缺陷进行适当的建设性建议,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评教网站,开设专用信箱等,使教师授课质量信息客观迅捷地上传下达。要科学高效地处理评教信息,依托督评机构,组织专人对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信息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处理,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剔除失真的信息,通过分析评定得出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结论。对经过汇总处理的教学信息与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要通过各级教学工作会议,教学信息反馈单,教学督导简报,教学检查通报等多种形式,快速反馈至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制定并实施整改方案,及时调控和改进教学工作,使全校教学运行与管理工作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另外,要建立严格的奖惩激励机制,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要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奖优惩劣,以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四、结语

由于高职教育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也要跟上时代的进步。高职院校要建立定期测评和监督机制,不仅要及时听取质量评价小组的意见建议,学习其它院校好的经验做法,而且要考虑学生的测评,有针对性地对指标体系、评教办法、组织程序等进行改进和优化,这样才能做到始终保持评教工作较强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丁文霞.对高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思考.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2]董江红.高等职业教育实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3]潘程.高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大连海事大学,2011

[4]沈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第6篇

摘要: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实行教学督导制度是高等院校主动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加强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文章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对教学督导工作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教学督导

近几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格局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肩负着越来越重的任务。徐州工程学院本科办学历史不长,学校面临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因而加强教学督导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校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手段。

一、教学督导在学校所处的地位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影响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由此,教学质量管理也成为各高等院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徐州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按照本科教学要求,严格规范教学过程,健全教学监控体系,狠抓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徐州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目前,我校正面临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大历史任务和第三次创业的跨越式发展时期,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督导就显得尤其重要。2005年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同志在全国教育督导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近年来,督导部门紧紧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和调研,充分发挥了督导功能,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为推动教育问题的解决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多年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凭着对督导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顾全大局,勇挑重担,兢兢业业,开拓创新,用卓有成效的工作向各级领导、教育战线和社会各界证明了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把本科教育质量作为评价和衡量高校工作的重要依据,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和客观检测的机制。要适时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的检查、督导和评估,规范办学行为,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指导体系,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以说明教育督导工作在整个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地位。

二、教学督导体制的定位

回顾徐州工程学院教学督导的发展历史,早在1998年学校就成立了教学督导组,挂靠教务处。虽说督导组当时可以借助教务处的管理网络体系开展工作,有利于督导组工作的开展,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依照以上管理方式运行,它就降低了教学督导工作的作用和地位。由于当时我校教学督导没有现存的模式,缺少可借鉴的国内高校的经验,因此对督导工作的性质、地位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工作的随意性较大,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保证。进入90年代末在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与质量发展。另外,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健全学校的教学督导制度,才真正使教学督导成为保障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我校的教学督导工作也在逐年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8年我校专门成立了校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它是主管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的独立部门,主要职责是研究、组织、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活动,对本科教学进行督导和评估,为学校领导及二级学院、职能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信息和咨询服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工作,教学督导组组长由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担任,督导员由部分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在职教师和身体健康、敬业爱岗的退休老教授组成,督导组长负责制订学校教学督导工作制度,由学校教育评估中心和教务处负责协调安排教学督导的各项具体工作,如召开督导组工作会议、安排督导组听课、总结分析督导结果并对授课教师进行书面反馈等工作。

三、教学督导工作的成效

(一)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为了全面提高学校各二级学院的教学水平和数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各二级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教学督导工作,主动加强与学校教学督导组的工作联系,注重发挥学校教学督导组的督促、指导职能作用。通过组织学校教学督导组的专家参与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学规范等各项跟踪督导活动,定期听取督导组成员对管理学院教学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加以整改,有效地规范了教学管理,促进了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管理学院的邀请下,学校教学督导组进行了如下具体工作:

1 建立联系人制度。经过督导组专家对管理学院教学工作的全面了解,督导组派出二位专家与管理学院相关领导与具体工作人员一起详细分析管理学院教学工作的现状,对教学管理、监督考场纪律、听查与评估授课质量、参与教师考评及教学比赛活动等方面,从总体上了解了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2 进行全过程监控。督导组专家围绕提高管理学院现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工作,进行了检查性听课、全程参加了对教师课堂教学纪律、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质量的评估,充分了解了师生关于教学、师资培养方面的意见,对管理学院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工作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3 进行“传、帮、带”活动。对在督导工作中发现个别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管理学院邀请督导组成员进行“一对一”帮教,督导组的专家热情为他们“传、帮、带”,采取座谈会、讨论、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交流沟通,相互探讨,提出有价值的教改意见,使这些教师能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真正达到了提高与改进的目的。

4 开展专题讲座。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督导组的二位专家利用管理学院全体教师会议的机会,专门就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的控制、板书设计、语言表达、多媒体的使用等共性问题,举行了两场讲座,并与部分教师进行现场点评,使管理学院全体教师受益匪浅,有力地推动了管理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1 信息反馈制度。按照督导工作制度,督导员对听课结果进行综合,写出督导意见并及时将意见反馈给教师个人及所在各分院,特别对课堂教学效果差的教师,教学督导员立即通知其本人及所在学科系负责 人,要求所在学科系及时召开教学会议,提出整改意见,加强集体备课。

2 对青年教师严格实行试讲制度。根据教学督导中发现的问题,邀请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开展教学,其他教师进行观摩,并同时邀请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课堂点评。

通过开展以上卓有成效的教学督导工作,我校教学水平有了提高,也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创造了良好条件。特别是对中青年教师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如何做好课件、如何掌握课堂语言、如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课堂授课技巧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教学督导,我们明显地感觉到教师课堂语言越来越丰富,多媒体课件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形象,越来越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反映出我院教学后继有人。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 课堂管理。个别教师上课只带多媒体课件,没有其他教学材料。还有个别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坐着讲课,照本宣科,缺乏师生互动。如何使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的“粉笔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值得探讨,一些教师疏于课堂管理。有些学生缺乏纪律观念,存在迟到现象,少数学生旷课。教学设备经常出现故障,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2 教学管理。有少数教师所带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未经领导审批。个别限选课教师没有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名单,工作中存在疏漏;作业批改没有标注。完成课外作业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是否认真,会直接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因此,每道作业题要有对错标注,要有批改日期,不能只在作业上简单的写个阅字。双语授课课程比例等项目离优秀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对青年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新办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对策

以规范教学为重点,加强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强思想教育,细化目标量化考核,严格规范化教学,加大教学管理的奖惩力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经静性检查、评比教学要件;加强教学考勤,严格课堂纪律。要求任课教师及时批改作业和登记平时成绩。给教师与学生交流、教学互动提供条件;减少合班上课,增加实验设备的投入;尽快由形式检查过渡到质量检查,由规范的形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建议

1 教学督导工作要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的新动态,加强对教学本身规律和我校教学特点的研究,在工作方式、督导内容、意见反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及时调整。必须认识到工作方法的科学性、缜密性是保证教学督导评估结果真实可靠的关键。

2 在督导过程中,督导人员与教师应该以讨论的方式、探讨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平等的对话,力求达到双方的和谐统一。只有教师认同的一些要求或标准,才能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实现我们制定这些要求和标准的初衷。督导人员要在教学管理和教学理论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问题,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推动教学改革发挥更大作用。

3 督导组的工作要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应制订详尽的教学督导工作计划,并及时下发到各二级学院,以利于各二级学院配合安排工作。

4 在加强对学校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同时,将教学督导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督导相结合,扩展教学督导工作的内容,加强对“迎评创优”材料工作的指导、审查,确保迎评材料的质量,为迎评工作创造条件和氛围。

第7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 教育质量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精神,建立健全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结合我电子信息技术系教学评估工作中的成果,提出以下意见。

1 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

要提高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组织教师研究教学,听取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改革,处理好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将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 继续完善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实施各级领导听课制度,既有利于各级领导深入基层,深入了解课堂的教学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营造一种全校各级领导关心教学、重视教学、研究教学、尊重教师、严格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明确规定各级人员听课应达到的最少学时数(按学期统计),并加强对听课记录卡的使用与管理。所有人员听课均需填写“听课记录卡”,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公正、合理、科学的评价,并将听课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以便授课教师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之处。

3 完善教学督导制度

为加强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监控力度,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行,学校实行校、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

学校教学督导组负责对全校的教学过程、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各级教学管理工作等进行检查、监督。包括对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授课艺术等提出指导和建议;对期中、期末考试中的考试命题、考场、考卷、评分等考试环节进行检查;巡视日常教学秩序,及时向有关的管理部门通报情况和所发现的问题;对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研究项目评审以及制订重要教学文件、措施等提供咨询和评议。

系督导组负责对本单位教学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并参加每学期对本单位教师综合评价。

4 制定和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校在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形成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我校办学特色的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和修订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精品课程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标准、课程设计质量标准、实习质量标准和试卷质量评估标准等,全面规范学校的教学管理程序,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全面促进教学质量建设。

5 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制度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满意程度。测评结果是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全面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工作由教务处组织进行,每学期进行一次。各学院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做好学生评教的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性,认真做好学生评教的组织工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和公正。

6 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

为加强对教学工作的信息反馈,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在学生中聘任教学信息员。

教学信息员管理工作由教务处负责。每个学院设一个教学信息站,由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任站长,负责本院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信息员的管理。教学信息员的聘任工作由教务处会同各系进行。原则上聘任各专业班级的学习委员担任教学信息员。教学信息员每学年聘任一次,学生毕业时自动解聘。

教学信息员的主要职责是及时了解有关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状况,对学校和学院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管理及教学条件、教学评价、教师队伍等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学生的听课、实验实习、作业、考试等学习状况,协助教务处和各学院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对表现出色、成绩突出的教学信息员授予“优秀教学信息员”称号,发给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对任期内违反有关规定者,教务处可随时予以解聘。

7 进一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

为及时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状况,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与监控,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各学院分管院长(直属教学部主任)组成的学校教学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大检查和管理力度。采用定期检查(期初、期中、期末)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教学秩序、教学任务的落实及完成、教师授课、学生出勤、考试等情况,及时汇总和解决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8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制度

建立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反馈机制,切实加强教学管理,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继续建设和完善全校性的督学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动态数据库,采取各种形式和渠道保证教学质量信息的上下贯通。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诸环节和社会信息反馈等各方面的工作。采用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议、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学检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和要求,对来自校院教学督导组、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学生教学信息员及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等教学质量评价信息及时汇总和整理,对发现的问题分别以反映至学院、反映至有关部门、通知教师本人、校园网上等各种方式予以及时反馈,以便及时改进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9 加强毕业生跟踪随访调查,及时调整学校培养方案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就业信息,监测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符合度,为毕业生早日就业提供帮助;加大对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服务力度,并安排有关人员对其进行跟踪随访,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要树立教学工作标准化意识,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学校建立教学各环节的评价方案,各教学单位根据学校评价方案和本单位教学实际,建立和完善本单位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汉邦,宋烈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4.2.

[2]陈骁.我国高教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初现.中国教育报.2003-11-13.

第8篇

笔者在主持某次物理学科的教学观摩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我的做法是: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与专家归纳相结合。

一、教师自评

首先,我请上课教师自我评价。自评环节由上观摩课的教师主要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设计、课后体会这三个方面。观摩课的场景、听课教师、面对的学生、教学的要求等都与平时的教学或准备观摩课的演练过程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因而观摩课的教学过程不是平时教学或演练过程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上观摩课的老师来说,经过较长时间的认真扎实的备课,上课一般会有出色的表现,但是百密难免一疏。一般来说,上公开课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教师,可是任何教学过程都不能与事前的预计完全吻合。因此教师通过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够充分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是提高,对他人是启迪。

二、教师互评

会议组织者邀请现场听课教师发言,谈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师自评是否恰当,自己的建议等。以往,我们参加活动的教师只要认真听课就可以了,没有主动地全方位参与教研活动过程。有了互评环节,教师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极大地提高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为使教师互评落到实处,会议组织者事前要对参加活动的教师提出要求,以便教师在听课过程中有所准备。笔者在这次教学观摩前就通知了几个业务水平过硬、表达能力较强的教师和教研员,请他们做好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三、学生评价

邀请听课的学生就教师的课堂教学发表意见,我们以前没有开展过,听课的师生没见过,大家都感到很新鲜。因为学生对教师课堂评价比较陌生,主持者要适时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主要谈感受,简单的比如教师上课好不好,你是否喜欢,给教师打个分数等;深入的比如你对本节课有什么评价,你对教师的教学有什么意见或建议等。经过引导和鼓励,好多学生都能够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本次活动中一位学生的发言引起了与会教师的共鸣和深思。这位学生先肯定了教师的教学,接着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教师在课堂中要有风趣的语言,幽默的动作,使课堂生动、活泼、有趣;二是希望教师能采用恰当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印象深刻,学得扎实;三是希望教师在安排课堂活动时,让学生自主参与,而不是由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专家归纳

为了课后点评,我按照一贯的做法,在听课的过程中也做了充分的发言准备。如果其他三个环节效果不很理想,按惯例我还要做一个点评。但是,通过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和学生评价三个环节之后,我发现我的评价意见基本上已经没有说的必要了。因为我要说的他们都已经说了,尤其是学生的评价,更中肯、更全面、更深刻、更精彩。我原以为只有我们这些“专业人士”才会评课,才能评好课,没想到一个初中学生都能够把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说得一清二楚,一针见血。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没有具体发表自己的评课意见,而是将前面三个环节的意见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这次教学评价,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魅力。

第9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 实施现状 调查研究

高校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是指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以拓宽学生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素养为目的,集结全校各个学院的特色教学课程,在专业课和通识必修课之外开设的全校性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自主选择课程。[1]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分为专业课、基础课两大类,分别承载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基础课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从各类课程承载的培养目标的关系看,公共选修课是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和职业关键能力培养以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阵地。[2]然而,在现实的职业教育实践中,由于机制、师资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没能很好地发挥其应然价值。[3]加强公选课的建设,充分发挥公选课的作用,对于目前正在加强内涵建设的高职院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以江苏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例,进行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以发现高职院校公选课实施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公选课的需求,为学校完善公选课建设提供对策及建议。

一、调查设计

(一)方法与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全校7个学院2011级、2012级选修过公选课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制订包括调查试测、调查时间、调查方式、调查地点、调查注意事项、调查员安排等内容的详细的调查实施计划。

(二)目的与内容

通过调查,分析公选课实施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公选课的需求,提出完善公选课的对策及建议。为了全面了解选修课的实施现状,问卷采用综合型的,以封闭式问卷为主,加上若干开放式问题,问卷答案单选和多选相结合。在初步确定问卷内容后先进行测试,试测后进一步修订并最终确定调查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对公选课教学的评价(教学质量总体评价、教师课堂纪律管理、教学态度);对公选课的学习状态(选课情况、到课情况、听课情况、听课效果);对公选课的认识(政策了解、选课依据、选课目的、选课作用、互补选课的必要性);对公选课的需求(开设时间、任选课类别、艺术限选课、开课老师、上课方式、考核方式);对公选课的意见和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在2013年学期结束前一周的某天晚上分院系分时段开展,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调查共发放问卷786份,回收736份,其中有效问卷704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3.6%和95.7%。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被调查学生性别、年级、院系分布表

在选取有效问卷后,运用spss18.0录入有效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选择频数统计。

(一)对公选课教学的评价

27.8%的学生对公选课教学质量很满意,47.9%学生对公选课教学质量较满意,满意率为75.7%;教师认真管理课堂纪律和教学认真度满意率分别为78.6%、82.7%。见表2。

表2 对公选课教学的评价

(二)对公选课的学习状态

47.9%的学生没有选到自己想选的公选课;29.8%学生不能正常出勤;课堂上57.4%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看其他书或做其他作业、玩手机或听音乐的学生居多;上课后,61.6%的学生觉得学有所获,38.4%的学生觉得浪费时间或没什么感觉等。见表3。

表3 对公选课的学习状态

(三)对公选课的认识

学校公选课要求修满4学分,艺术限选课、任意选修课各选2个学分,仍有5.3%的学生不了解选课政策;学生选课目的有一半以上是出于主观需求,但也有42.8%的学生是出于学校的规定,如果学校没规定他们就不会选上公选课;学生选课依据大多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占51.1%,其次是看课程是否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对于选修课的作用,比较多的学生认为能发展兴趣、培养个性,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学校公选课的互补原则,有74.3%的学生是认同的,觉得有必要,可以拓展不同学科的知识。见表4。

表4 对公选课的认识

(四)对公选课的需求

学校目前选修课基本都开设在周一至周五晚上,开设的任意选修课类别包括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艺术体育类、自然科学类,根据国家规定开设的艺术限选课包括8门(艺术导论、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影视欣赏、舞蹈欣赏、戏剧欣赏、戏曲欣赏)。

62.1%的学生认为周一至周五晚上开设公选课比较合适;对于公选课的类别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点,选择艺术体育类的最多,占38.5%,经济管理类和人文社科类选择人数差不多,分别占27.3%、22.2%,自然科学类选择人数最少,占12.1%;对于8门艺术限选课,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影视欣赏,占36.9%,其次是艺术导论和音乐欣赏,分别占21.4%、18.9%,书法、美术、舞蹈欣赏只有少部分人感兴趣,戏剧、戏曲只有极少数人感兴趣;对于公选课老师的选择,51.8%的学生会选择水平高、授课精彩的老师,34.2%的学生选择很认真的老师,3.9%的学生倾向于日常考勤不严,拿学分容易的老师;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上课方式,各种教学方式选择所占比例差不多;考核方式中,学生比较喜欢的是开卷考试和根据出勤率评定成绩,喜欢闭卷考试的学生较少。见表5。

表5 对公选课的需求

(五)对公选课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认为学校公选课的不足之处主要在课程种类和课程内容的选取上,64.9%的学生认为学校课程种类不够丰富,60.7%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枯燥,另外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觉得老师上课死板、学校的选课制度不完善,29.3%的学生觉得授课教师态度不认真、责任心不强;学生建议学校从改善教学质量、加强选课指导、提供更多可选课程、完善选课系统等方面完善公选课的实施。见表6。

表6 对公选课的意见和建议

开放式问题中,学生比较多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在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种类丰富的课程,完善选课系统,教师应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丰富上课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公选课的考勤等。

三、公选课实施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学生学习状态欠佳,师生需共同努力提高公选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调查发现,学生公选课的学习状态不佳:29.8%的学生不能正常出勤,57.4%的学生没有认真听讲,38.4%的学生觉得选修课浪费时间或没什么感觉。虽然大部分学生对公选课的总体评价和对老师的教学是较满意的,但在学生欠佳的学习状态下,教师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教学效率的提高亟须师生共同努力。老师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水平上下工夫以吸引学生听课,也要多关注课堂管理,加强课堂考勤、严格要求学生。学生既然选择了公选课,就要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认真对待自己选择的课程,使自己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学生选不到自己心仪课程,学校要想办法增加课程数量、丰富课程种类。

选修课应该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或有利于拓宽自己知识面的,47.9%的学生选不到自己心仪的课程,这与选修课开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为了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学校一方面应采取激励政策鼓励老师多开课、开好课,另一方面应引进优质的网上学习课程资源以丰富课程的种类。

(三)学生仅为满足学分要求而选课,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公选课。

如果学校没有学分要求,则42.8%的学生不会选上公选课,学生选课目的不是主观上的需求,而是被动地接受。如此多的学生仅是为挣学分而选课,说明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公选课,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任课老师的言传身教。任课老师在强调选修课意义的同时要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切实体会选修课的意义。

(四)少数学生对学校的选课政策了解不到位,学校应加强选课规定的宣传。

调查发现,仍有5.3%的学生因不了解学校的选课政策导致选错课或少选课。学校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注重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发挥分级管理效能,加强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了解选课规定,如印发选课指南等纸质宣传材料,在选课前召开班长选课培训会等。

(五)注重实效,优化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选课需求。

选修课实施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解决问题并能更好地开展公选课,学生的选课需求是需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灵活安排开设时间,大部分公选课的开设时间安排在周一至周五晚上,周一至周五的7、8节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课;科学设置选课种类,根据学生的需求比例认真测算现有的课程资源比例;公选课的任课老师要认真,更重要的是授课精彩,老师的上课方式和考核方式不拘形式,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多样化选择。

四、结语

哈佛大学原校长埃利奥说:“每个学生天生的爱好和特殊才能都应该在教育中受到尊重,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独特才能的课程,才是最有价值的课程。”[4]公选课正是这种有价值的课程。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公选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就难以提高。[5]正在加强内涵建设的高职院校要以加强公选课的建设为突破口,挖掘教师的专业特长,多开设优质公选课,同时加强对公选课的管理,充分发挥公选课的作用,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德军,朱琼,谢维竹,常志斌,鞠建国.创新型人才培养视野下的高校公共选修课价值探讨[J].网络财富.教育前沿,2010(12):6.

[2]罗小芳.从课程关系看高职公共选修课的价值定位[J].职教论坛,2011(8):17.

[3]黄颖,何艳斌.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职教育,2012(2):103.

[4]罗尧成.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