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跨境贸易方式集锦9篇

时间:2023-08-27 15:04:30

跨境贸易方式

跨境贸易方式范文1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其特殊商务模式和操作手段已经涉及到了国际贸易实务的诸多环节。这种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应与跨境电商知识相融合,增加跨境电商在平台、支付、物流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以适应外贸转型升级与学生就业创业的需求。

关键词:

跨境电商;教学改革;模式

0引言

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3万亿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速高达30%以上。《国际贸易实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课程。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基于介绍传统的贸易方法和手段,对跨境电商的知识涉及很少,使得课程教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学生无法真正全面了解当前国际贸易特别是新兴的跨境电商的进出口操作模式,这就给将来就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把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知识相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1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实务内容相融合的必要性

1.1适应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

跨境电子商务对于扩大我国海外营销渠道,提升贸易竞争力,实现外贸转型升级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营销模式中,买卖双方要通过电话和面谈等方式进行沟通,最终达成相应交易式,这要耗费买卖双方大量的时间去协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交易效率。而跨境电商优化了营销手段,促使买卖双方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交换意见,达成最终贸易。传统贸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间环节被弱化甚至替代,制造商→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是传统外贸销售模式;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或者制造商→消费者,这是跨境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原来贸易商、批发商以及国外的进口商等环节的中间成本被缩减甚至完全消失,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上转移出来,变成生产商的利润,另一部分成为消费者获得的价格优惠,国际贸易的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在传统外贸出口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跨境电商正在改变传统国际贸易格局,帮助传统外贸企业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进行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外贸方式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应改革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把跨境电商知识引入课堂,以适应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需要。

1.2适应中小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迫切需求

跨境电商的发展使中小企业进入国际贸易的门槛和进出口成本大大降低,有助于中小制造企业快速成长。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以跨国在线零售方式或者小额批发的方式将产品直销到海外。这些企业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因为跨境电商人才不仅要懂外贸,还需要懂电子商务,高要求导致了企业所需人才的短缺。为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融入跨境电商的内容。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模式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原有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相关知识点在跨境电商运作时,往往不适用。所以,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必须及时补充相关内容,完善课程知识体系的全面性,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跟上对外贸易发展的步伐,以适应外贸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教学内容的融合

2.1增加跨境平台的应用介绍

传统的国际贸易流程主要包括贸易准备、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业务善后四个方面。首先在贸易准备和寻找客户阶段加入跨境电商平台操作应用介绍。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例如速卖通、敦煌网;第二种是自建跨境电商平台模式,如兰亭集势、米兰网;第三种建设独立的企业外贸网站,这类网站可以选择代运营机构。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应根据需要讲解跨境电商的这三种模式以及运营方式,以及企业如何选择平台及其运营的方式。并根据需要,由学生操作进口跨境电商的购物与出口跨境电商的建店(例如C2C速卖通建店),使学生掌握传统贸易与跨境电商在营销方式上的区别。

2.2在支付方式上,增加跨境电商支付模式介绍

传统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信用证等,这些支付方式尤其是当前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的信用证,具有很高的专业性,也是教学重点内容之一。而跨境电商既与国内电商不同,也与传统贸易支付方式有所区别。在教学中应重点向学生介绍哪些传统方式适合于哪类跨境平台交易,哪些跨境平台采用第三方支付,以及除了传统支付方式与第三方支付外,哪些适用于跨境电商的支付方式,他们的优缺点对比以及相关要求。比如传统的电汇适用于跨境B2B,跨境电商网站可通过与Visa、MasterCard等国际信用卡组织合作,或直接与海外银行合作,开通接收海外银行信用卡支付的端口,西联汇款以及PayPal等。

2.3在货物出运方式上,应增加跨境电商物流与传统物流模式区别与融合的介绍

在国际贸易货物出运方式上,虽然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有所区别,但是针对B2B模式,还需要与传统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相融合,尤其是物流的集合仓储与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环节。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中跨境零售贸易的小批量、多频次、周转快特点,与传统贸易中大订单、大批量、规模化的集装箱运输的不同,在教学中应该着重介绍通过邮政系统投递物品的规则,例如,是否要报关,选择怎样的投递公司,采用邮政小包还是快递模式,如何控制费用等。另一方面,增加海外仓储和聚集后规模化运输的介绍,例如适合何种跨境电商模式、如何运营、费用成本介绍等,让学生了解这些不同于传统贸易的操作,便于对跨境电商下的物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4在保险、报关和报检方面,应及时增加国家对跨境电商新政的介绍

在保险方面除传统的CIC与ICC险种介绍,还应增加跨境电商保险的险种介绍以及如何针对跨境电商推出的一些针对性险种。例如,出口货物出现了“描述不符”、“迟延”、“丢失”、“物损”等情况时,如果由此给卖家造成了损失,就可以向卖家提供保险赔偿以及进口的产品正品险、产品责任险、产品破损险、产品延误险、跨境退货运费险等。在报关报检方式上,跨境B2B贸易多采用传统的通关方式申报通关,而跨境零售则由邮政快递报关报检,2014年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9610”,“跨境贸易电商务”,适用于境内个人或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交易,并采用“清单核放、汇总申报”模式办理通关手续的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在报检方面,通过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及产品在检验检疫备案或实行准入管理制度,通过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评定。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业务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跨境电商人才奇缺,同时没有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将传统国际贸易教学内容与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非常必要,使学生及时了解当下传统外贸发展的新态势,为我国外贸升级转型的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作者:喻跃梅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艳,严怀旭.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5,(16).

跨境贸易方式范文2

关键词:高职高专;涉农外贸人才;人才培养;跨境电商

基金项目:2015年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基于跨境电商的涉农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编号:GX153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30日

一、贸易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变化

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外贸专业历来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服务商贸行业的中小外贸企业,具有良好的外贸职业道德、诚信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等职业素质、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理论及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单证制作、外贸跟单、外贸业务、进出口报关报检、国际货代等职业技能,进而能从事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外贸人才。从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清楚地看出,依据外贸岗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院校外贸专业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方式。然而,随着国务院2015年《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41号)的,涉及到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贸易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等外贸类岗位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的取消,意味着上述外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能完全适应新经济时代外贸发展趋势并满足外贸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另外,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中被广泛应用,其乐观的发展前景给传统外贸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外贸发展的新一轮驱动要素,越来越多的传统外贸企业加入到跨境电商的经营行列,面对转型升级的压力,外贸企业对从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精通商务英语、具备电子商务经营能力,掌握外贸知识与技能、熟悉海外市场营销的复合型贸易通才成为外贸企业青睐的对象。然而,与外贸企业对电商外贸复合型人才巨大需求存在反差的是由于正处于传统外贸经营方式向跨境电商经营方式过渡的初期,既有的外贸人才由于知识结构与职业技能与现阶段贸易方式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状况。

基于上述外贸考证淡化与跨境电商强势发展对相关人才需求的双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更应当着眼于社会与市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与特色,以新贸易形势为背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针对国内中小外贸企业的发展需求与企业对人才岗位的不同招聘要求,总结企业对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进而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并修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看来,除了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外,培养对象对有关于国际物流、电子商务应用技能、海外营销等综合专业技能的掌握也将成为培养重点。

二、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产品贸易中应用情况

(一)跨境电商发展情况。受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外贸企业的压力与日俱增,而跨境电子商务简化了传统贸易的中间环节,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成为近些年我国外贸发展的新主力军,而且与传统进出口贸易增速不断下滑的局面相反,我国跨境电商呈现异军突起的态势。据统计,2008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总额仅为0.8万亿元,2009年增长至0.9万亿元,增长率仅为9.2%,这之后,跨境电商呈现飞跃发展势态,交易规模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5%以上,最高达到33.3%,交易额也从2010年的1.1万亿元迅速增长到2015年的5.2万亿元,预计2016年将会达到6.5万亿元,除了贸易规模给传统贸易带来巨大冲击外,参与跨境经营的企业数量也呈现井喷式增长,截至2015年底,中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商的外贸企业逾20万家。在这些卖家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我国的外贸企业使用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来自美国的EBAY、阿里巴巴的全球速卖通、环球资源网、中国制造网、兰亭集市等知名的外贸平台等,京东、腾讯等电商巨头也纷纷布局进人跨境电子商务行列。

(二)农产品电商跨境交易活跃。在国内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迅速普及,农业、物流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目前各类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新型交易模式层出不穷,农产品与图书、服装、3C电子产品(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等一样成为电商企业激烈角逐的热点,预计未来我国涉农电子商务将继续高速发展。截至2015年,我国涉农类电商企业达到3.1万家,但受困市场无序竞争、物流成本高等问题,只有1%的电商能达到盈利状态,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食品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给电商企业在产品选择、冷链保鲜、物流配送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也催生了包括第三方商家入驻、自营直销、自建冷链物流等一大批新型网络零售业态,其中生鲜农产品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成为一大亮点。我国农产品电商方兴未艾,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在法律规范、诚信体系、标准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涉外交易流程等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克服了传统农产品交易方式中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通过集成市场解决农产品交易难题。

三、涉农外贸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主要问题。当前国内相关企业的农产品跨境电商商贸人才极为匮乏,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问题,与当下加快农产品跨境商贸发展的形势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方面涉农外贸人才培养院校与企业用人要求存在供需脱节的情况,现有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课程设置和外贸人才培育模式无法适应涉农外贸的需要,而传统的电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细分为电子商务管理与电子商务技术两个方向,其中商务管理更关注对学生市场情况调查、网络销售及推广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商务技术方向倾向于培养学生在数据库信息挖掘、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况且电子商务专业始终把国内电商发展作为教学和研究的重点,较少涉及跨境电商方面的内容,更没有细化到农产品电商贸易方面的教学;另一方面涉农贸易的相关企业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农产品生产具有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导致农业外贸收益较低,与其他商品贸易在利润上存在较大差距,对跨境电商人才缺乏必要的吸引力。此外,一些涉农外贸企业自身的管理落后,企业文化建设薄弱,企业内部环境不利于外贸人才成长。

(二)成因分析。深入分析跨境电商发展形势下涉农外贸人才存在的问题,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涉农跨境电商外贸人才的培养缺乏合作意识。各级职能部门、相关高校及涉农外贸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合作意识或有效的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上过分强调院校的主导作用,缺少统筹协调,与企业实际及市场需求结合不紧,没有形成工作合力;二是企业对涉农外贸人才要求具有综合性素质,既要同时具备外贸与跨境电商经营的知识背景,又要熟悉农业及农产品等相关知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专业相对单一,无法适应涉农外贸企业的实际需要;三是在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育实践平台发挥作用不到位,导致学生有效实践教学缺乏,实效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跨境电商视域下涉农外贸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近年来农产品类跨境电商平台涌现,促进了涉农外贸迅猛发展。以阿里巴巴平台为例,目前该平台上农产品卖家数达到39万多个,跨境农产品销售增长率超过112%,跨境电商贸易的日益活跃助推了涉农外贸人才的需求缺口持续增大。综合分析涉农企业对开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境电商视域下涉农外贸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一是对外贸易能力是涉农外贸人才的核心素质,涉农外贸人才必须具备同国外客户交流沟通的能力,熟悉外贸业务的相关流程,具有较强的国际间订单、物流、保险、结算、报检及报关等业务处置技能,而跨境电子商务只是实现对外贸易的手段和方式,因此应当将国际贸易的专业技能作为人才培育的重点方向,打牢涉农外贸人才培养的基础;二是注重对涉农外贸人才学习能力的培养。通常院校设置课程存在滞后性的特点,而跨境电商背景下,电子商务交易规则和先进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实务操作方面的能力,掌握学习新技能的有效方法,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才能适应跨境电商视域下涉农外贸的发展要求;三是加强对涉农外贸专项技能的培养。要把农业知识与对外贸易、跨境电商技能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全面学习和综合掌握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模式与方法。

(二)跨境电商视域下涉农外贸人才的知识背景要求。一是外语知识。由于涉农外贸工作需要面临大量国外的供应商或客户,具有扎实、熟练的相关外语书面表达和口语能力是基本要求;二是网络信息技术知识。涉农跨境电商外贸活动产业链长,服务保障要求高,整个过程始终要求从业者必须以现代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科技专业知识作为支撑;三是文化与法律知识。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熟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风俗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便熟悉所在国农产品消费群体的思维模式与生活习惯;四是农业、物流及外贸知识。

(三)跨境电商视域下涉农外贸的人才类型需求。涉农外贸企业需要的核心人才始终是国际贸易类的专业化人才,而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外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的结合日益紧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外贸人才必须以国际贸易类人才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涉农电商外贸人才的细分,适应专业化和复合化的人才需求目标。对开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而言,希望涉农外贸人才更加专业化,从专业类型需求看,规模较大的涉农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主要需要农产品跨境电商运营类人才、农产品跨境电商网络销售类人才、农产品跨境电商技术类人才、农产品跨境电商综合管理类人才等四类人才,而一些中小型的涉农跨境电商外贸企业需要的多为复合型人才,要求这类人才既要熟练掌握外语与相关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行规则,精通国际贸易的相关政策和发展动态及区域易习惯等,又要具备相应的外贸与电商实战经验和基本技能,更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1]龚宏伟.需求导向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高职涉农复合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4.

跨境贸易方式范文3

关键词:扶持政策;跨境电商;政府职能

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仅要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同时还要担负监督管理的职责,要根据政策及法律法规促进和协调各部门、各行业的合作,只有发挥出政府的职能作用,增加政府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参与力度,才能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电子商务贸易,即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贸易数据进行交互的商业行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模式的不断深入,电子商务贸易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流,跨境合作的机会增多,极大程度的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交易金额在一万亿美元之上,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金额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我国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为了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积极转变贸易方式,B2B、C2C、B2C等模式发展良好,尤其在大宗交易平台中,电商产业通过为境内外的消费者而提供消费平台,利用网络营销等商业手段,获得交易合作对象的技术、信息、运输等方面的支持,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赚取差价,实现经济收益的增长。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消费人群过窄,且地区贸易发展不够均匀,市场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环境中的作用力存在一定的局限,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行业的发展逐渐从单一的交易平台,转变为综合交易平台,然而,政府在电子商务贸易的角色定位尚不够清晰,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相关法规尚不健全,政府的监管工作存在一定的疏漏,导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不利于电子商务技术的创新,不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但是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如何抓住发展的机遇,规范行业的发展,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成为当下行业聚焦的重点问题。

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中政府职能分析

(一)宏观指导职能

电子商务贸易发展迅速,且相较于传统的贸易方式,电子商务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与观念,但是随着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都必须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只有建立健全符合当前行业发展形势需要的法律法规,才能规范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发挥出政府的宏观指导职能,政府必须要结合当前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形势,以发展的眼光制定指导方针政策,提升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力,针对发展中的小型电子商务企业要予以政策上的扶持,平衡行业内的竞争,促进行业的发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尽管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许多配套的设施还不够完善,尤其当下金融环境复杂,行业结构处于转型时期,此时,政府必须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明确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思路,制定贸易操作规章制度,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二)监督管理职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主要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相较于从前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角色上的转变发挥了市场的作用力,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同时还要体现监督管理职能,由于电子商务贸易打破了过去的贸易方式,在法律法规及交易方式等方面都需要不断的探索,且金融环境复杂,在贸易行为中存在大量不安全的因素,限制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应当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行业的安全性,尤其针对于网络交易,技术方面不成熟,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存在大量的黑客攻击网络电商的现象,还有部分不法商贩,利用网络监管上的漏洞,欺诈消费者,造成资本的流失,影响了金融环境的安全。除了要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外,政府还应当积极构建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鼓励电商自我管理,并严厉打击威胁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行为,维护电子商务贸易的安全。

(三)协调促进职能

为了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我国必须要提升软硬件设施,要加快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的进程,保证电子商务贸易满足于当下社会的巨大需求,另外,政府应当鼓励竞争,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以通过加大投资力度等方式,积极引导和促进电子商务的全方位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另外,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需要联合多个行业领域,且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还需要协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政府能够有效协调各方的工作,通过政府的影响力促进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实现区域内经济收益的增长。

三、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扶持政策

(一)税收政策

传统理念上认为基于网络上的交易应当不具有税收基本的特征,然而随着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给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且对传统的贸易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政府首先应当将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进行分类,根据国内现行的税收原则,建立合理的税收政策,采用统一的税收方式,便于管理部分的工作,提升政府的监管能力,实现国家间的经济交流,提升本国的经济实力。

跨境贸易方式范文4

关键词:负面清单 跨境结算 人民币

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外商投资领域,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并被党的十三中全会文件所肯定。这一新的模式在短期内成为国内研究者的热点课题。于是,人民币结算呼之欲出。为了克服跨境贸易存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时俱进,采取了新对策、新措施。《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重点监管名单的函》于2012年6月正式公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管理制度从“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转变的新号角正式吹响。根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管理制度的现状,紧密联系该制度向“负面清单”模式切换的新趋势,具体探讨了加速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负面清单”结算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及对应措施。

一、人民币成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意义

美元,和欧元一直是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深刻变化,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需求日益强劲,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随着美元,欧元等主要结算货币的汇率震荡剧烈,导致我国多数外贸企业原本微薄的利润在汇率的波动中消失于无形。此外,进出口企业若欲采取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如对外汇采取套期保值的办法,则又会增加相关的人力物力成本。而人民币的汇率表现则处在较为稳定的范围。因此,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有助于交易国双方企业消减汇率风险,降低财务及汇兑成本,尽量扩大收益。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增长

我国与邻国,(如俄罗斯、朝鲜、越南、老挝、尼泊尔和哈萨克斯坦等)使用人民币结算贸易已经长达二十年之久。新世纪以来,我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更加活跃。同时,区域相关国家在自然禀赋、技术水平、出口市场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此外,由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大多数经济相对落后,外汇短缺,在对外贸易中也需要用人民币来进行计价结算。

(三)美元“去杠杆化”和“去风险化”的间接效应

一方面,美国的这一货币政策造成流动性趋紧,导致外贸企业缺乏有效的交易支付工具;另一方面,从2008年尾开始,我国已与多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在境外渐渐富裕了起来。受此气候影响,境内外很多贸易企业对人民币的需求日益旺盛,采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的双向意愿也愈加强烈。

(四)中国跨境经济发展强大的自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规模强劲增长,对外贸易继续扩大,人民币汇率稳步升值,在全球贸易中所扮演的角色愈显突出,GDP总量业已跃居世界第二,稳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的作用较弱,而我国经济地位已有大幅提升,两者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为此,人民币须尽快占据对外贸易结算货币的优先位置。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新世纪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出现了一些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币结算风险仍存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风险主要是人民币汇率波动所引起的。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将倾向于用人民币来实现结算,而进口商却要大声说“不”。反之亦然。利益矛盾仍然尖锐。因此,只有获得长久稳定可期的人民币汇率,才可能同时提高进、出口商的积极性,使得两方均愿持有或支付。然而,近年来人民币的汇率仍旧波动频繁。自2012年开始,人民币再次升值,汇率(对美元)突破6.30大关。这种频繁的波动,贸易商家犹豫持有、使用人民币,从而阻碍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后续推进。

(二)离岸人民币储备不足

境外非居民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获取人民币:其一,金融贸易;其二,国际贸易;其三,境外消费。目前境外人民币的存量仍然呈现相对有限的状况,这就必然导致境外人民币的获取渠道不畅。此外,一些国家或地区采取政策限制措施,不允许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商品交换活动。

(三)配套金融服务滞后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配套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金融产品品种单一,金融机构对外服务能力明显不足。我国金融服务水平尚无法与国际直接实现无缝对接。这主要表现在:跨境结算汇款手续繁琐,资金运用不透明,结汇核销程序冗繁,手续费用偏多,信用评价缺失等。

(四)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的转变之路才刚刚开始

2012年6月《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重点监管名单的函》正式实施,才真正意味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管理制度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模式,但后续的诸多结构性匹配相对滞后,新思路带来的结构性阵痛将在未来一个时期忽隐忽现。

三、“负面清单”模式下人民币用于结算跨境贸易的探讨

(一)“负面清单”模式的特点

负面清单一般是指国家(或开放型地区)明列其其禁止或限制企业投资的产业和项目的目录清单。清单恪守着投资领域“非禁即入”的基本原则。这也就意味着“法无禁止即可为”。较之以往外商投资管理体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明显更胜一筹,具备以下明显优势。

1、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

当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基本上采用“负面清单”方式。负面清单秉持着实行国民待遇的基本主张。如上海自贸区,采用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愈加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如此一来,国家间的经贸往来频率迅速加快了。负面清单模式的尝试,持续增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必然有利于持续释放改革的红利。

2、推动国内政治体制改革

负面清单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政府与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良性转换,提高了行政效能。我国在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但是迈开如小脚女人的步子,整体上仍显滞后,且主要体现为政府权限过多。特别是审批制度,进行事前管理,逐项审批,费力费时,动辄需要几个月时间。负面清单的一大好处即是: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权责,便于达到各司其职的目的。

3、有利于深化改革及开放

改革开放至今,能改的、可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硬骨头”,很难啃得动了,几口下去,不见“牙痕”。总理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地方部门需要一改过去向中央要政策要优惠的模式,而紧紧依靠制度创新。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我国的试用,又何尝不是一种制度创新呢?毫无疑义地,这种创新也将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二)“负面清单”模式用于人民币结算跨境贸易的探索

2011年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已经由境内地域范围逐步扩大至全国各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结束试点期,进入全面开展的新里程。2012年6月,国家正式公布了《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重点监管名单的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管理制度开始从“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转变。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制度创新优势,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负面清单”模式。

1、降低人民币结算风险,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境外资本对我国农业和制造业的投入势头有所减弱,主要兴趣开始转向服务业。为了适应这种趋势,金融服务应该在这些领域得到优先体现。同时需要丰富产业类型。此外,考虑到人民币结算风险主要是由汇率波动所决定的,丰富而强大的产业基础和良性发展的经济态势,稳定了人民币汇率,同时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的发展。

2、加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模式的配套法律建设步伐

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制度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重要制度支点,自此实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的根本性变化。但是要充分发挥负面清单的优势,需要尽快协调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快修订“外资三法”。理顺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国内投资相关法律、国际双边投资协定之间的关系。对涉及跨境贸易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最终按照国民待遇原则,整合、完善、统一不同市场主体在利润转移、企业经营、技术应用、对外竞争等方面的差异性政策规定,形成政策合力,最大可能地减小人民币结算法律程序。

3、增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模式的透明度

在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模式试验之初,负面清单应列明国家与地方层面的法律、政策对投资准入中涉及货币结算的所有限制,使这些 “不符措施”条例化,而不一味追求清单之精简。在此基础上,再努力实现非金融领域的相应开放,并引入第三方评估,增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制订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4、着重拟定并落实负面清单模式的国民待遇标准

负面清单模式的基本原则即国民待遇原则,当前我国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从而使得投资者地位存在一定的高低差异。首先,国企和民企的政策待遇明显在不同等级,存优劣之分。在金融、电信、电力、航天、航空、铁路、医疗、教育等领域,民营资本的准入尚有诸多形式不一的“隐形”障碍。其次,区域经济政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常常通过减免税费、降低地价等措施,给予不同类别企业不同的优惠条件。因此,国家迫切需要统一国民待遇的标准,真正做到凡是未列入负面清单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准许条件均相同。

5、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模式的监管制度

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而负面清单是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突破口,但同时也加大了管理者的责任。因此,特别是要加快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安全审查机制和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设,切实增强风险预警和管控体系,提高政府和社会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6、推广负面清单在跨境贸易领域的应用范围

其他方面负面清单的全面普及,必然会增加宏观政策的协调性,减小人民币结算负面清单的执行难度,使这一全新使用的模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国家跨境贸易。

四、结束语

“负面清单”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采取的新方法。文中深入总结和探讨“负面清单”模式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中的应用方法、存在问题及相应改革措施,以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添“金黄”绚丽的色泽。

参考文献:

跨境贸易方式范文5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经贸;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9.054

国际经贸领域总是不断推陈出新,在“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异军突起。在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正如火如荼,因此对国际经贸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

1.1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不同的学者对跨境电商有不同的界定,从实践的角度看,跨境电商就是把国际上零散的个人或商家购物,通过网络平台的管理、创新以及政府管理流程的再造,变成一种客户的市场集成,建立起一个快速的贸易和通关体系。

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首次超过美国,成为第一贸易大国,与此同时,我国跨境电商贸易也快速增长,逐步具备和美国一分高下的实力。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35.48%,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5.89%。2015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攀升至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1.96%。2016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30.0%,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3.36%。

由此可见,近几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稳步高速增长,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不断扩大。据商务部统计,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已经超过20万家,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从全球看,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已经比肩美国,全面超越欧盟、日本等经济体。

1.2 跨境电商新政的影响

跨境电商的快速增长,一些学者诟病其为野蛮增长。为规范跨境电商的有序发展,2016年4月7日,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等11部委公布了第一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正面清单”,这份清单共包括1142个8位税号商品。接着4月15日又公布了第二份“正面清单”,又包括了151个8位税号商品。至此,跨境电商正面清单包括了1293个8位税号商品,涵盖了部分食品饮料、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以及部分化妆品、纸尿裤、儿童玩具、保温杯等,包括销量可观的海产、鲜水果以及处于灰色地带的宠物食品、红酒等。这两份清单对跨境电商业界的冲击非常大。冲击主要表现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趋于一般贸易方式管理,税费同原来相比趋于增加,手续也趋于繁琐。

但笔者认为跨境电商新政的出台,对跨境电商的发展影响有限,原因有二。其一,从运营模式看,跨境电商以B2B为主,而跨境电商新政影响的主要是B2C业务。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比为92.4%,随着B2C交易的兴起,B2B交易占比有所下降,但预计至2017年B2B交易占比仍达89%左右。其二,从进出口结构看,我国跨境电商以出口为主,出口占进出口的比重为85.4%,2015年为83.19%,2016年上半年为80.31%,而跨境电商新政影响的主要是进口。

1.3 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

从前文的分析也不难看出,我国跨境电商有三个发展趋势。

第一,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比越来越高。随着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以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进出口贸易整体放缓,但在“互联网+”背景下,境内外商家及消费者购物习惯和方式发生改变,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应用普及,跨境电商交易方兴未艾。

第二,跨境电商进口业务比重升高。当前我国跨境电商交易以B2B的出口业务为主,运营模式也较为成熟,以阿里巴巴和环球资源为代表的B2B模式主要以信息与广告为主,凭借会员费和推广费盈利,而外贸B2B一般单笔交易金额较大,长期稳定订单较多。随着国内市场对海外商品需求的增长及网购市场的逐步开放,随着消费者网购习惯的形成,以海淘为代表的境外购物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跨境电商进口比重将逐步上升。

第三,高额小批量的外贸订单需求不断提升。在“互联网+”背景下,国际贸易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跨境电商交易逐步呈现出传统国际贸易所不具备的多边化、高频度、小批量的特征。虽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但从全球来看,个人的购买力还是相对持续稳定的,移动终端和物流的发展也为B2C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高频小批量的外贸订单需求将进一步提高,并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基础动力。

2 传统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

2.1 理论创新的不足

在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国际贸易理论占据重要地位。国际贸易理论虽然经过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演变,这些理论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对贸易借助的工具和方式探讨有所不足,更未能深入考虑“互联网+”的因素,因此国际贸易理论对解释当今的贸易实践还是有欠缺的。

2.2 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

跨境贸易方式范文6

关键词: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改革

一、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国际贸易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也日渐扩大。从2007年,几所具有代表性的普通高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以来,很多高职院校也相继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数量急剧增加。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是大部分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侧重于英语语言技能、商务英语通识教育以及传统国际贸易流程下的外贸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偏向高大上,即使有少部分的高职院校偏重于以社会需求导向来培养人才,设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课程,但还是没有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跟进跨境电商发展需求,未能有效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培养B2C跨境电商的技能操作型人才。

二、跨境电商视域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跨境电子商务是生产企业或者外贸企业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对产品进行,对国外客户进行产品点击和浏览并通过网络商务洽谈、达成交易的新型电子化产品交易方式,是一些企业扩张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也是外贸升级转型的重要渠道。2012年,国家海关总署在上海、重庆、杭州等城市开展跨境电商试点。2013年,国家相关经贸部门又相继颁布了六项政策,解决跨境电商关税征收、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以及进出口结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跨境电商政策性的倾斜。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尤其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跨境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外贸交易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青睐。而商务英语是集国际商务、英语于一体的特殊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其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传统B2B而设置,缺少B2C培养模式。随着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全球贸易模式的改变,传统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合贸易格局发展的新变化。因此,改革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适应跨境电商企业发展需求,是必然之路。

三、跨境电商视域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1.形成跨境电商实操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人才要摆脱传统外贸的束缚,担当跨境电商人才中的大任,在英语学习、外贸技能和跨境电商等多方面努力形成跨境电商复合型实操人才。商务英语教师在学生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进出口外贸技能及英语商务函电和谈判技巧,更要加强学生跨境电商知识的传授。尤其是要在传统的外贸背景下,加入跨境电商产品上传途径、关键词的选择、店铺的运营以及营销策略等专业知识。并教给学生跨境电商平台下如何寻找客户、与客户达成交易,形成跨境电商实操人才培养模式。

2.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中加大跨境电子商务课程的比例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未设置跨境电子商务课程。课程是学生获得专业能力的根本方式。跨境电商的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商职业能力,包括外语产品类语言知识、商务信函沟通、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物流以及综合能力。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除了保持原有的英语语言课程、国际贸易基本课程模块以外,应增加跨境电商平台操作以及产品等课程,积极引进企业实训课程,把实训课作为重点课程。

3.提升商务英语教师跨境电商能力

为了适应跨境电商外贸模式和其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提升商务英语教师的跨境电商运营能力。学校可选派教师参加跨境电商有关的讲座、培训。教师也可利用寒暑假时间进入跨境电商企业参与见习。校企合作模式可对跨境电商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外贸核心能力进行提炼,并以共同制订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任务为主。根据工作任务分解教学模块,遵循由易到难的思路,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建立完善的跨境电商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四、结束语

随着跨境电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既懂外语又懂国际贸易技能的商务英语人才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只要在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适度改革与调整,把跨境电商需求的英文产品知识、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能力加入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中,校企合作,就能提升专任教师跨境电商能力,进而给学生学习跨境电商知识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和真实的实训平台,不断提升学生跨境电商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跨境贸易方式范文7

 

跨境电子商务时代,全球市场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释中国跨境电商为什么走在世界前列?理论界最近一两年一直在跨境电商的问题上寻找突破点,这些变化和中国跨境电商走在前面,对国际贸易理论创新意味着什么?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e国际贸易的趋势意味着政府监管方式发生什么变化?笔者提出了“普惠贸易”的概念。下文将分四个方面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对全球市场的影响

 

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全球市场来讲发生了什么变化?互联网时代,整个商业或者市场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或者说剧烈振动。由于互联网这项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影响如同发生了一场地震。生态环境急剧发生变化,生态发生变化之后可能就会有一些物种被自然所淘汰,有些物种需要改进。这个过程当中生态环境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物种,这些新的物种就是现在大家讨论的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是新的业态。这个业态实际上类似于生物世界生态世界当中的物种,只不过是商业物种。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的平台,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是一个第三方市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新物种、新商业形态,这个商业形态实际上存在于市场当中,在经济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也就是我们讲的所谓生态的变化。生态的变化带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模式的创新意味着未来市场规则的重塑,意味着规则的变化。把精力放在互联网所带来的市场的模式创新和未来市场规则变化这方面的研究上,是我们的基本逻辑。

 

二、中国跨境电商位于世界前列的原因

 

为什么中国的跨境电商走在世界前列?如何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中国跨境电商是否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数据表明,传统贸易总体增长的速度非常缓慢,甚至于个别月份已经出现负增长。但是,就笔者一直负责国家商务部跨境电商的报告,一直密切注意这个行业的发展的相关数据表明,跨境电商的年增长率基本上保持在30%左右。当然,对于“跨境电商”这个概念,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理解为跨境的网络零售。在跨境电商年30%的增长率中,跨境网络零售增长至少应该是30%,B2B这部分,实际上仍然是传统贸易占主导。而互联网或者是电子商务对传统贸易的影响,实际上也在逐渐使得传统B2B贸易发生变化。前文提到的“新业态”或者“新平台”出现了,比如,像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集中为中小企业提供通关、收汇、结汇、退税甚至提供金融服务等,这些综合业态已经不是传统的外贸公司,业态已经在新技术和网络作用下产生新的运作模式,新的机制已经形成了,变成了商业上的一种新物种。在前几年中央国务院文件当中已经提出来平台和外贸综合服务。

 

不管是在B2B还是B2C,实际上大家都关注互联网电子商务或者跨境电子商务到底给国际贸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跨境电商实际上是指由于互联网技术,由于这些跨境电商的平台给整个国际贸易带来实质性变化的那一部分,既反映在B2C也反映在B2B,B2C这一端,在以前国际贸易当中实际上并不存在。比如说很多小企业,甚至于个人,把“碎片化”的货物,或者有时候定义为“个人物品”卖到全世界,这在以前的国际贸易当中是不存在的。通过快递和邮政进入国际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一种纯粹的创新。前文提到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综合服务的挑战,实际上,跨境电商对传统贸易的监管也提出挑战。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这些新业态已经走在前面了。笔者在参加的很多国际会议上,各国主管国家电商与国际贸易的政府官员,对于笔者介绍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都希望借鉴中国发展的经验。甚至于很多国家提出来,要想办法参加到跨境电子商务的未来趋势中去。中国跨境电商的平台的确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制造大国。英国很多学校都在研究,中国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将小商品卖到全世界的?研究表明,更多的是通过跨境电商的渠道。小批量、多频次的这种贸易形态已经非常普遍。中国作为这样一个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理所当然可以产生比较重要的带有世界性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20世纪90年代,笔者在研究期货市场、期货贸易、期货交易,观察商业模式、贸易形态的创新的过程中发现,商业模式实际上从100多年前就在创新。期货市场是一个集中化的交易市场,已经带有金融性质,期货市场就是出现在整个产品交易和流通的集散地。中国新型、小批量、低质货物的交易看起来很难在传统贸易中突破,但是传统贸易也在往这个方向突破。这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如果出现所谓跨境电商平台,那其他国家,比如蒙古、越南等,自然而然就会上中国的平台。因为这些国家经济体量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平台,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发展,对中国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某种程度上说,其他国家也希望中国能够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毕竟跨境电商的发展不仅仅对中国来说很重要,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消费者来讲,也很重要。而这样的平台,只有在中国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才能够支撑,才能够真正建立起一个世界的、普惠贸易的、新的规则体系。

 

三、全球普惠贸易时代:跨境电商引领e国际贸易

 

我们把跨境电商引领e国际贸易,理论上总结为:全球普惠贸易时代到来。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或者说,由于这种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来不太容易能够参与国际贸易的弱小主体,如中小企业,甚至个人、自然人都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而以往的国际贸易都是由跨国公司主导。因为贸易的流程非常复杂,只有大公司才有能力做到合规。中国大型的贸易公司在利润高的时候,可以养报关员、报检员、跟单员等,这些人员做的大部分工作是类似于政府要做的合规工作,怎样满足海关、商检、外汇,甚至于其他的银行各个所谓的国际贸易规则。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跨境电商的平台把整个贸易流程变得简单明了,易于操作。这些平台帮中小企业,甚至个人进行通关,进行政府合规的流程。从这方面说,中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贸易监管相对来讲比较复杂,当然也催生了包括外贸综合服务在内的很多外贸跨境电商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中国大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中国,而很可能正在发生的是全世界中小企业也期望未来能够在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上从事国际贸易。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对中国当然有很大的意义,同时对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意义很大。从国际社会看,如联合国、亚洲开发银行各种会议上,大家在讨论现在的国际组织时,都不再提跨国公司了,而在关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整个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大的跨国公司都在拆分,都在变小。由于技术创新太快,企业因太大而很难调头。全球贸易正在朝普惠贸易的趋势发展,要研究如何建立新的贸易体系,让更多中小企业甚至于个人参与进来。中国外贸法在修订的时候最早提出来,外贸的主体里应该包括自然人。目前,我国在进行贸易时,在监管过程中提出,个人物品才能作为个人、自然人,才能报关和通关。如果买的东西介于个人物品和货物之间,尺度则不好把握。如笔者的朋友买了一个德国的放大机,海关认为这不是个人物品,需要找一家公司制作外贸合同,满足政府监管的需要。个人成为报关主体,个人参与国际贸易,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普惠贸易使中小企业,甚至于个人能够参与国际贸易,应该不难实现。因为有平台,而且这些平台还可以逐渐积累,让企业积累信用。如外贸综合服务公司提供外贸的融资,这种融资实际上是解决了很多银行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监督中小企业的信用,如何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额度?通过平台逐渐积累的数据就可以看到这些中小企业的信用度。信用度好的中小企业,同样可以获得贷款和帮助。这样就解决了全世界很多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参与到“买全球”和“卖全球”的活动当中。普惠贸易因为有了平台和平台所建立的信用的生态系统,使得它能够在全球很容易实现。当然,我们更期待的是,如何能够更好地去实现这样一个由技术和跨境电商所带来的国际贸易新趋势,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整个监管当中如何适应这样的趋势。

 

四、发展方向

 

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个人物品”与“一般贸易”的区别

 

“四八”新政在跨境电商企业中引起很大反响。政府和企业都在反思,新形势下,外贸监管是否能够走出一条新的突破口,新的道路。比如说,以前的外贸监管要不就认定为“个人物品”,要么就认定为“一般贸易”。财政部税收的调整,则归成“一般贸易”,“一般贸易”显然走了一个很复杂的贸易监管流程,所碰到的可能并不一定是税本身的问题,而是流程过于复杂的问题。通过对企业、各个机构进行研究和调查之后,希望能够在“四八”新政颁布后的一年中,当中让跨境电子商务探索出一条新道路。目前大家都在纠结的跨境电子商务的新政所带来的影响,原来保税的备货模式,实际上是针对市场当中老百姓关注的进口产品(这部分进口产品范围也不是太大)。主流进口产品不外乎食品、化妆品、母婴产品和保健品。这些产品统一称为“个人物品”。除此之外,大量进货集装箱则称为“一般贸易”,“一般贸易”要经历复杂的流程。“个人物品”相当于原来的跨境电子商务走了便捷、简化和保税流程,来满足国内真实的需要。作为“个人物品”来讲,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要回到过去的说法,强调个人的行邮,是直邮。这意味着把所有保税仓库都建到国外,所有交易流到国外,然后寄到国内。这相对于我国“消费回流,把保税建在中国境内,让更多的交易能够在中国发生”的政策导向来说,无疑是走了回头路。这次“四八”新政可能给我们企业和政府提供一个反思的机会。

 

(二)欧美国家对低值货物的免税政策及启示

 

中国的跨境电商为什么能够发展?在欧盟国家,150欧元以下货物过境,一律是免增值税,或者是免全部的税。美国800美元以下免一切税。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推行低值货物免税的政策。在进出口方面,为什么推出这种政策?一是,碎片化的货物当然是个人消费的产品,实际上海关的监管越来越难,财政部、海关要征所有货物的税,成本非常大。监管也十分困难。即便管了,用行邮的方式照样进来,这是全球的趋势。二是,这是全球消费者的需要。对这些物品设置复杂的业务流程,实际上等于给消费者增加很多额外交易成本和负担。普惠对中小企业、甚至对消费者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对于跨境电商交易的货物,如果采取保税进口,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提高消费者的福利。这一点,发达国家已经走在前列,让低值的货物通过。这实际上给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带来很多机遇,我国很多小商品,甚至于手机、平板、电脑,可以通过跨境电商渠道卖到欧洲、美国,以及更多的国家,实际上都是因为发达国家这样的政策与监管方式。目前,我国海关监管中,是否有必要再区分个人物品和货物?“个人物品”和“货物”,或者是B2B、B2C,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个人物品和企业交易都碎片化之后已经无法区分。严格地讲,彻底的改革就是不区分“个人物品”和“一般贸易货物”,设置统一税,对低值货物进行免税。这既满足了消费的需要,也解决了海关要征所有的税而带来的各种问题。如果我们在进口方面把很多跨境电商归结为“一般贸易”,很可能造成其他国家也依法仿效。如俄罗斯、巴西或者其他国家也有可能将跨境电商归结为“一般贸易”,这意味着我们向对方出口的时候也会困难。俄罗斯需要中国大量家庭用品和小商品,如果归结为“一般贸易”,也会使得我国产品在对方市场受阻。从全球发展趋势,特别是普惠贸易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跟不同国家进行谈判的时候,应该站在这个角度去考虑,既考虑进口也考虑出口。怎么样能够为跨境电商建立一个创新的监管模式?有些企业、学者们提出,跨境电商既不属于“一般贸易”,也不属于“个人物品”,应该走中间“第三条道路”。当然,笔者更希望能够真正探索出这样一条新的监管道路。能够建立一些可以和其他国家一起推动的新的基于普惠贸易的一些规则体系。普惠贸易使这些商品在全球流动。小单化、多频次,确实也会给海关的监管、商检带来一些问题,也会涉及一些消费者保护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肯定能找到解决方案。而实际上,现在的跨境电子商务在过去一两年进行实验的时候,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应该好好总结。

 

(三)建议

 

最后提出一些建议:一是税制与国际接轨。设定免税额度,推单一税制,税制简化透明,符合跨境电商的特征。二是监管的问题。现在很多监管问题不是某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监管方面要统一,避免多部门不协调的情况。三是吸收跨境电商一些试点城市的经验和数据,建立跨境电商围绕普惠贸易这样的发展趋势来创建新的贸易监管的方式。在这些问题当中,笔者认为可能花更多力气的是部门协调问题,甚至于跨境电商的平台还要跟政府合作,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合作,这样才能获得大数据,才会有数据交换,做好更多监管,未来的监管思路和以往一般贸易的监管思路都不一样。或许这也是为以后一般贸易的监管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可以将所有的监管都并轨。但至少目前来说,在现有贸易监管体系下,对于“个人物品”和“一般贸易”,要探索创造一条新的思路。

跨境贸易方式范文8

关键词:跨境电商;贸易惠民;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158-02

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贸易越来越多的惠及到中小企业和普通民众,使贸易红利直接分配到贸易参与者手中。在贸易惠民化的发展过程中,跨境电商的发展走向3.0、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和民众参与的热情对促进贸易惠民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享受贸易惠民化带来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好处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上层建筑不配套、产业链连通程度不高等问题。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合作,即跨境物流产业合作、政企合作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周边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签订贸易便利化协定。

一、跨境电商促进贸易惠民的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出现,使得中小企业和人民广泛参与到国际贸易中,使得原来在贸易中处于比较弱势地位的群体,也能从中获利。

(一)跨境电商促进贸易主体的扩大

在跨境电商平台上,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难度较大,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出口成本高、本身的制作工艺技术有限、物品缺乏竞争力。由于内外部综合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的参度不高。个人能参与到国际贸易的机会更少。跨境电商使得贸易主体范围扩大,以促进贸易的参与度。

(二)跨境电商促进贸易红利直接分配

在以前,国际贸易的利益主要流向于跨国公司,其次是政府的投资红利和关税。而跨国公司从事的加工贸易,利润空间十分低。在一些知名品牌中,品牌商赚取约30%的利益,渠道商赚取约60%的利益,而做加工贸易的我们仅仅只有10%的利润。在国际贸易价值链的低端,利润低、获利少,最终以财政分配、工资等形式流入人民群众手中的利润是很少的。贸易的红利是一种间接的方式,并非是惠及广大民众的。跨境电商可以将这种贸易的红利最大程度的直接惠及到每一个国际贸易的参与者。

二、跨境电商促进贸易惠民的基础

(一)跨境电商发展推动贸易惠民的趋势

当前,中国的跨境电商已经进入3.0时代,主要表现为大型工厂上线、中大额订单比例上升、大型服务商加入和移动用户量的爆发。可以说,我国的跨境电商领跑世界。这为我们发展惠民贸易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基础。据统计,中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经超过5 000家。2015年,中国的跨境电商交易规模5.4f亿元,同比增长28.6%。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到6.5万亿元;未来几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交易比例将会提高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2014年跨境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718亿美元,同比增长44%。其中,进口网络零售额约206亿美元,同比增长60%;出口网络零售额约512亿美元,同比增长40%(资料来源:商务部)。目前,我国有多家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表1),外贸企业和个人可以脱离传统出口的所有中间繁琐的过程,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境外达成交易。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是贸易惠民的助推器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是平台能够维持运作发展的重要条件。它的出现,促使贸易便利化程度增高,省略了很多烦琐的中间程序,为电子商务交易提供安全、便捷和快速的支付支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发展贸易惠民的助推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与主流的银行、通信集团的合作,如云网、支付宝、贝宝等,增强了民众的信任,实现了跨银行、跨地域、多种银行卡的实时交易。

(三)中小企业和民众参与贸易的热情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使得中小企业和民众参与度提高。2014年,我国的跨境电商企业已经超过20万家,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经超过5 000家。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广泛的参与到全球贸易之中,减少了以前因为出口成本高、不熟悉规则、程序烦琐等贸易障碍。同时C2C模式,如淘宝全球购,使得消费者广泛参与到国际贸易中。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使中小企业和民众广泛参与的贸易机会,而中小企业与民众也积极参与,找到一种降低进出口成本从而致富的方式。

三、跨境电商推动贸易惠民的影响

(一)促进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如今,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中国也进入了新常态,即稳定缓慢地保持在一定的增长速度上。电子商务可以推动需求增长。2016年阿里巴巴的双十一网购节正式开启后,中国消费者在当日上午12点购买了价值807亿元的商品,一扫关于经济放缓的担忧。阿里巴巴推出了buy+虚拟现实购物体验,购物者移动视线就可以完成逛街、下单、支付的购物全过程,同时还举办了电视互动晚会,请来大牌明星助阵。苏宁、国美等电商在继续主打电器、日用品等垂直品类的同时,还和线下门店进一步加强互动;唯品会等企业则推出主流媒体视频直播,希望通过网络社交手段提升成交额。很明显,中国的市场十分巨大,市场潜力也很大,关键是能否通过创新去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现在,电子商务是以服务贸易为主要方面,综合服务平台模式发展很快。综合服务模式是指企业提供买卖双方贸易所需的服务,如物流、保险、金融、海关、支付等。电子商务推动贸易惠民发展,即是推动发展服务经济,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可以拿出支付这一方面的服务重点进行探究。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 197.4亿元,同比增长707.0%。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在整体支付的占比不断上升(如图1),从2013年开始,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高达90%以上,民众越来越享受着便利化的服务。

(三)配套的上层建筑发展缓慢

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提高了贸易便利化的程度,同时也存在上层建筑不配套的问题,比如,各个国家的关税程度、各个国家的监管标准都有着各自国家的规定。现阶段的通关效率还比较低。从世界银行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可看出,国外货物到中国来,货物在关境区停靠的时间还比较长;在保税区、通关等方面还存在脱节。在189个国家中,中国通关效率排名86,位置居中,所以可见,在将近一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通关效率都不高。

(四)产业链的连通程度有待提高――物流

产业链的联通主要指物流。跨境购物物流包括三段,分别为国外内陆段运输、国际段运输和国内段运输。因此,相对于国内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大体有两个问题:一是对于国外地理交通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匮乏,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在国外内陆配送困难较大;二是需要解决进口通关问题,现阶段货物在关境区停留的时间还相对较长,造成货物的挤压。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物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影响着购买体验,进而影响销售业绩,所以在物流联通产业链上下游还不是很顺畅。

四、推动贸易惠民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跨境物流产业的合作

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物流是影响买家购买体验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关系到卖家获得的评价水平。所以,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物流产业的跟进。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应该形成全球供应链,进行技术创新,争取利用信息技术,搭建高效率的物流体系平台。通过高效处理订单、库存、仓储、物流配送等相关环节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案。加强国内―国外物流公司的合作,以解决国内货物跨境后因不适应当地地理环境造成的派送不及时。传统电商,会在各地采取设立总仓、分仓等模式,但是即使}库再多,也不会在每个城市设立一个仓库。开展跨境合作,可以降低本国物流公司在国外地区建立仓储区的成本。

(二)政府企业共同搭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现阶段,一些国内电商在大型数据处理、仓储基地布局及配送体系上,全面规划发展,也已经存在一些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提供报关、通关、物流、保险等综合服务,但这种平台还是较少。综合服务管理的背后,即是建立在大数据和科学技术之上的全渠道整合。在2016年双十一购物节后,中国的大多数物流送达平均都比平时要晚1周左右,但是良品铺子,却创下了O2O第一单11分钟送货上门的例子成为新零售的典范。全渠道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低,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典范,颠覆了传统的物流和运作模式,这是大数据、国际化、娱乐化、科技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投资进行技术创新,利用IBM、SAP以及华为的解决方案建立起订单中心、库存中心、促销和价格中心等全渠道管理创新,从而实现了无缝流通和高效运转。因此,政府鼓励创新,加大科技投资,企业应该追求技术创新,二者协力搭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让贸易惠及各方。

(三)与周边国家签订区域贸易便利化协定

针对各个国家的贸易壁垒和监管问题,政府还需发挥主要作用。加强多边合作,发展与各国友好关系,建立自由贸易区。同时,更新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致力于签订区域贸易便利化协定,建立统一设计的一整套监管制度,并明确标准准则,促进贸易的便利化程度。目前世界经济放缓,贸易合作应以自由贸易为基础,希望能够把真正的、多边的、双边的贸易协定一致化,G20的国家应尽快签订贸易便利化协议(TFA)。不仅如此,如响应落实一带一路政策、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等,都会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贸易惠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健.全球普惠贸易发展趋势及其方向探究[J].中国市场,2016,(26).

跨境贸易方式范文9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2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子商务占比已经达到30%。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1.6万亿元;2012年约为2万亿元;2013年突破3.1万亿元,到2016年将增至6.5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30%,远高于一般外贸7.6%的增速。据eBay统计,大中华区跨境零售出口电商交易额最高的三大产品品类依次是电子类产品、时尚类产品、家居园艺类产品,增速最快的是家居园艺、汽配产品和时尚类产品。PayPal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巴西五大跨境电子商务目标市场五年后对中国商品的网购需求预计将超过1440亿元,巴西等新兴国家和地区正成为中国在线商品的新主力购买群体。

二、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的区别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形式,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促进国际间商品、服务与要素的自由流动。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而言,跨境电子商务具有独特的突出优势。

(一)商品和服务信息获取更加便利

众多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积聚了丰富的、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贸易信息,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使其直达全球消费者,信息的获取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因此,相对传统国际贸易而言,跨境电子商务的市场信息在互联网上广泛公开与共享,国外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能够直接搜索不同商家提供的同类商品的相关信息,进行质量与价格比较,选取最有利的商品和服务。

(二)企业直接面向全球市场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直接面向全球市场。因此,跨境电子商务降低了对外贸易市场的进入障碍,大量的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国际贸易途径,更多差异化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商品的进出口贸易范围不断扩大。相对于传统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公开与共享的商品和服务信息使得买卖双方的交流更加充分与透明,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幅降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还提供了买卖双方直接沟通的渠道,去除了传统国际贸易中冗余、低效的中间环节,由此,企业的商品和服务质量信息能为全球消费者所熟知,有利于企业品牌向全球推广。

(三)在线交易更加便捷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对外贸易信息的传递效率,交易信息、单证传递、购买支付等通过互联网瞬间完成。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交易与支付的时空限制逐渐消除,消费者可以随时查看和购买来自各国的商品和服务,商家迅即响应消费者的需求,通过跨境物流系统,快速配送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有机融合,使得对外贸易更加高效和便捷。

(四)跨境网上交易批量小、频率高

跨境电子商务中公开、透明的商品信息增强了对外贸易商品价格的透明度,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流通渠道的减少也为在线商品价格的降低提供了空间。因此,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线对外贸易商品的价格不断降低并且趋同化。丰富的商品、较低的商品价格、便捷的交易方式促进了大量消费者跨境网购。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及多样化需求,跨境网络零售呈现出单笔交易批量小、交易批次多、频率高等特征。

三、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国际贸易转型升级

(一)促进多边贸易发展,优化配置多边资源

跨境电子商务拥有不断更新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具有快速、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几乎不受时间和地理范围的限制,因此,全球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查看和购买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国内外供需双方直接接触,流通环节减少,市场进入壁垒降低,企业由此可以直接面向更加广泛的国际市场,从而促进多边贸易的发展。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和物流服务等平台,国际贸易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机融合,促进国内外生产者、零售商、物流企业、其他相关服务机构和消费者形成一个整体,以信息流为重点,融商品生产、物流配送、海外仓储、电子支付和信息服务等于一体,以消费者为中心重构价值链,促进了多边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推动对外贸易转向差异化竞争

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及其他服务平台积聚了大量的国外消费者信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收集、整合和处理分散孤立、动态、高维、复杂的消费者数据提供了基础,而全面的消费者数据为分析消费者偏好提供了依据。因此,跨境电子商务能够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和高度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对外贸易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提升。基于跨境电子商务中大量的数据,还能够预测市场的消费规律,创造与消费者潜在需求相适应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实现新的价值创造,提升贸易质量。因此,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能够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型,推动对外贸易从数量扩张向贸易质量提升转变,提高对外贸易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竞争优势。

(三)促进新型服务贸易发展

目前跨境网络零售的物流方式主要采用快递和邮件,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将会推动海外物流仓储和配送中心的快速发展,提升物流配送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跨境第三方支付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跨境第三方支付市场主要由PayPal等境外支付公司垄断,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我国的跨境第三方支付将会迅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也将带动软件、影视、音乐、电子期刊、游戏等数字内容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数字内容产品是一类特殊的数字化信息产品,与传统的物质产品有很大差异。第一,数字内容产品存储方便,内容具有可变性和易复制性,附加值较高。第二,数据内容产品具有使用价值的非排他性,可以反复销售,从而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交易成本。第三,数字内容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从而附加值较高。第四,数字内容产品的数字化特征使其非常适合网络传递。跨境电子商务为数字内容产品提供了对外贸易的运营平台,消费者可以从平台上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产品。

(四)提升对外贸易企业的国际化营销水平

跨境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品牌营销、精准营销的新机会。传统国际贸易因交流渠道的限制,营销水平较低、成本很高。尽管许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很好,但因营销水平和成本的限制,产品的知名度较低,不为外国消费者所熟悉。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直接交流的通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网络等平台,国外消费者能够直接获取企业的产品信息和评论信息,为企业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积累的数据,企业还能根据需求方的偏好及潜在需求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精准营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将推动跨境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其能够充分利用消费者的碎片化时间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最大程度地促进精准营销,满足消费者的多方位需求。

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建设

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最大瓶颈之一。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刚刚起步,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行为不够透明和市场监管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失信成本较低,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和售后服务不足等问题频繁出现。相比信用体系建设及管理相对完备的美国及欧盟国家,中国的信用管理明显滞后,引发其他国家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网络交易的严重不信任,导致跨境交易平台的发展比较缓慢。应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建设,促进信用信息的公开和共享,加强信用信息服务,减少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建立奖惩联动机制,培育企业和消费者的信用意识,规范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由于各国缺乏统一的信用标示,跨境电子商务的信用建设需要各国政府的密切合作。

(二)加强跨境物流的一体化建设

我国的跨境物流明显滞后,物流配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不足、成本较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一半以上的商品是通过邮政体系运输,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左右。相较于传统国际贸易注重库存管理,跨境电子商务更加注重商品的快速流动,海外仓储、配送中心和海外退换货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高效的信息资源整合成为提升跨境物流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跨境物流配送涉及环节较多,包括国内外的仓储中心、配送中心、服务中心及海关等,加强跨境物流的一体化建设,集物流的硬件基础设施与软件服务于一体,不仅能够确保物流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而且能够改善物流服务能力。通过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整合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及运输管理,能够突破制约跨境物流的各种因素,提高物流效率和水平。

(三)加强快速通关、退税和结汇

通关、退税和结汇等问题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通关是跨境电子商务流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传统贸易通关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商品,通关的周期长、费用高,难以适应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小、频次多、周期短等特点。由于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的出口普遍以快件邮件方式通关,按当前的通关管理制度退税非常困难。传统贸易的结汇方式对于跨境电子商务显得非常繁琐,若通过跨境第三方支付企业结汇,银行又难以掌握买卖双方的真实交易情况,第三方支付平台容易成为非法资金的流通渠道。加强企业、海关、工商、税务和外管等方面的协同运作,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通关、退税和结汇的一站式服务,将会大大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效率和水平。

(四)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