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共享经济的思考集锦9篇

时间:2023-08-28 16:54:44

共享经济的思考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1

>> 共享经济模式下我国在线短租交易的风险与防范 共享经济下经济模式的创新升级分析 共享经济模式下共享信任的机制建立和影响因素浅析 共享经济模式探究 论农产品如何利用共享经济模式发展 共享经济模式下共享单车管理策略研究 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研究 在当前经济模式下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分析与思考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探究 共享经济模式下资源配置主要问题研究 马克思社会公平观视域中的我国共享发展 于共享经济模式的社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共享经济时代下我国艺术产业电商的发展现状和前瞻 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矿权制度的完善 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外贸企业的应对之策 我国循环经济模式下对会计核算的探讨 我国县域循环经济模式的探讨 浅谈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绿色物流发展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共享模式”理论思考 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五大发展理念”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http:///News/250/7737.htm.

[5] 张琦,等.中国共享发展研究报告(201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6] 蔡继明.合理调整分配P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4).

[7] 王博.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享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9).

[8] 姜奇平.《共享经济》中的共享发展理念[J].互联网周刊,2016,(6).

[9] Marcus Felson,Joe 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21(4):614-624.

[10] Sharing Economy.https://en.wikipedia.rg/wiki/Sharing_economy.

[11]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编著.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

[12] 韩庆祥.人民共创共享思想――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系统阐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1).

重点项目:国家行政学院2016年课题:“五大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研究(项目号:NSAZK(ZB)2016004)。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2

打开摩拜单车的APP,会跳出几张图文并茂的使用说明。用户可以通过APP中地图标注的车辆所在位置寻找,然后利用手机二维扫码来开锁,软件界定区域内按照半小时1元来收费,无固定车桩,可停放在任何公共自行车停放区域,可提前十五分钟预定自行车,且不能将自行车停放在设定区域之外和私人区域,影响他人使用等要求。规则看起来简单明了,基本用不上思考。

应该说,解读摩拜单车最直接的两个字就是:“简单”。规则简单、操作简单,连车辆设计都很简单。而最吸引人的则是这辆小小自行车承载的理念。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表示:“对这家公司来讲,我们觉得它真正的成功应该是社会意义上的成功,它改变了很多人的行为,因为他享受到了骑行的好处,他可能主动或者被动地意识到,他在积极帮助改善一座城市的交通。”这就是王晓峰口中的“共享经济”。

据说,所谓“共享经济”,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L.Spaeth)于1978年提出,后来又被重新定义。

《卫报》解释,“共享经济”模式看起来双赢,就像家里有一个钻孔机,364天都不会被用,那为什么不让别人用呢?一些国家将其变形为新的模式,如美国的“1099经济”,意指针对独立承包人的税务制度,英国与此相似的也有“零小时合同”,这是一种就业协议,没有固定时间而且不保证会有工作。

今年,总理直接将共享经济提上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

与共享经济同时诞生的还有信用体系。在百度上输入“摩拜单车”,相关文章最多的就是诸如“摩拜单车遭遇‘道德阴影’”、“摩拜单车租赁3月里问题多警察来了用户阳台抛车”、“找车难摩拜单车提高失信用户使用费”。王晓峰也表示,很多使用者将车停到封闭的区域,比如居民小区甚至居民楼楼道内,导致其他用户即使找到车也难以顺利使用。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3

共享经济是“盘活存量”

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资源配置模式,因为运行过程中有很多闲置产能被利用和调动起来,比如空闲的房间、汽车等。在盘活存量过程中,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一定要解决自身可持m发展的问题。要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需要比较大的流量,或者比较多人的参与,是人人共享的模式,没有排他性。共享经济是通过闲置或过剩资源的利用,代替传统的生产力,解决供求矛盾。

共享经济有三个要点:一是共享平台,在共享经济中处于核心问题。平台化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把我们的资源集聚在平台里,可以利用资源集约的效应,把一群人、有共同情怀的人、有共同追求的人聚在一起,同时提供需求供给匹配的服务。这就是平台化,现在平台化为什么这么顺畅?有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互联网平台实现共享的机制。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也是共享平台化存在的重要基础。二是要有闲置资源,意味着共享经济成本是比较低的;三是较多人的参与。现在互联网中有一个长尾效应,通过技术的变化或者特别的商业模式,可以实现商业的可持续,这是有低成本优势的,它强调“个性化”“客户力量”和“小利润大市场”,也就是赚很少的钱,但是可以赚很多人的钱。

共享经济还要标准化,这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考量。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们喜欢个性化的,但是从共享经济运营的角度来说,必须要标准化。只有标准化的产品,生产出来的边际成本才有可能越来越低,发挥规模效应。这个从事制造业的人最清楚,产品只要标准化,生产成本就非常低。所以可以看到,全球所有共享经济业务模式里成功的模式就是标准化。标准化潜在的含义就是客户是非常大的规模,在进行每一个产品的创新、每一个业务模式的创新时,需要考虑到的是下游需求在哪里?是不是可以标准化?如果可以,那么这种模式是可以考虑的。如果都是个性化的需求,像美女修眉毛的需求,可能不适合成为一种共享经济,这可能成为一种奢侈经济,因为每个美女都追求不同的美,所以美的定价是非常高的。

共享经济的基础是与全国经济增长水平和每个人经济状况相关的,如果每个人在考虑今天中午有没有米做饭,怎么会去考虑共享经济?所以共享经济的分享机制,实际上就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形成了一种需求的反映。可以看到,共享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是人均GDP比较高的地区。为什么很多互联网企业都不到西北部发展呢?因为需求基础太弱,而且人共享的意识没有发展起来。这跟人的消费意识紧密相关,人的消费意识如何更加多元、独立?就是当他有钱的时候想法就特别多,想体验,想场景,想差异。没钱的时候就想着我今天中午能不能吃一顿米饭,吃几块红烧肉,这是基础需求。当经济条件好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今天中午跟谁吃饭,跟帅哥美女吃饭,不同人吃饭的感觉不一样,这就是共享经济存在的很重要的经济基础。

共享经济运行的要素

在共享经济运行过程中,有五个重要的要素:一是连接机制。平台很重要,平台需要有一个连接机制,如何可以把这些人连接起来,这是一个基本要素。二是要有资源。比如说大家也需要有需求、有供给,双方匹配起来。三是基础设施也非常重要。共享经济发展特别迅猛,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就是第三方支付,过去几年,共享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紧跟第三方支付的蓬勃发展。共享经济的后面都需要重要的大数据,重要的云计算,实际上是与第三方支付紧密关联的,与相关基础设施紧密相连的。第四就是流动性,共享经济要有非常好的复制性,这个机制要能非常顺畅地流动起来,所以现在出现了知识共享平台,它能流动、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使得知识的共享具有流动性。还有就是使用权可以和所有权剥离,这是共享经济很重要的条件,是第五个重要的要素。

有几个重要的环节需要关注。一是资源过剩是根基,过剩是相对的,刚才提到美国的共享经济发源时,不是因为资源过剩,是可能因为日子快过不下去了,想方设法要把日子过下去。二是信息透明。这个过程中平台很重要,要看谁住你的房子,谁跟你吃饭,信息透明重要性也是基础性的。三是供求匹配。按需分配,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而需求多样化会超乎你的想象。在共享平台里,通过分类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供给,使得需求匹配更加容易。最后是有回报。在共享经济的过程中,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解决一个经济动能的问题,通过市场化的机制使得共享经济成为一种可能。共享经济另外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我们在提供共享经济、满足特定需求的时候,一定是用闲置的资源,而这种闲置资源一定比重新生产产品或者服务更便宜,所以人们才有动力去享受共享经济的方式。共享经济长期发展过程是需要商业可持续的。

还有就是政府的作用非常关键。在共享经济里,实际上会给政府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监管的问题,政府必须要为新的经济模式提供新的监管框架,所以监管资源的匹配是一个重要的压力。第二个是,政府在运行过程中,它会发现一个问题,共享经济里有一个收入分配再配置的过程,可能会影响旧有格局下的收益和利益,比如政府的收入(税收)转变为共享服务提供者的收入,这是政府要考虑的问题。共享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的态度非常重要。

在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存在多样化模式,是有真实的需求基础。之前我们讲虚拟经济、电商经济,更加虚化一点。刚开始虚拟经济,像网络、邮箱等等,是一个基础设施,或者门户网站,后来有电商,有线上线下经济的融合,到现在共享经济在这个过程中,跟生活更加紧密相关,就是贴近生活、贴近消费、贴近未来,这是共享经济重要的发展方向。

共享经济最后要形成几个重要的节点,比如说刚开始结算时,交易支付结算就是基础设施,第三方支付、智能手机。然后平台要进行数据资产的沉淀,要形成一个增值的服务。我们可以看到,共享经济是业务不断拓展、数据不断累积的过程。在这里面要有一定的社会效应,为什么政府要鼓励共享经济?政府还要监管、税收又减少了,只因为它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业。2016年,经济形势特别不好,为了保增长、保稳定,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就业形势很好,政府预计2017年还能实现超过1000万的新增就业,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成绩?其中就有共享经济的贡献。

共享经济如何持续发展

共享经济主要用在什么场景里?现在共享经济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的生活领域,在中国最早突破是金融领域,现在慢慢从空间、衣食住行、医疗、公共服务、知识共享……基本上全覆盖了。我们看一组数据,2016年主要共享经济领域里,吸收的投资情况,最快的是知识技能,这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前大家为知识买单不太在乎。现在通过一定的业务模式进行知识的共享,成为一个主流。可以看到,去年知识共享经济的融资特别快。增长比较慢的是生产能力、服务生产领域,因为经济处于下行阶段,跟制造业相关的生产环节,处于比较大的下行压力。所以这一块比知识共享相对弱一点。从融资的角度来说,去年整个共享经济的融资规模大概1700亿,在我们这么大的经济里,实际上不是特别多,但是增长快。交通出行,去年增长了700亿,主要用在哪里?一个是共享汽车,一个是共享单车,融资有700亿的规模。金融类的投资相对少,去年400多亿。交易额的角度来说,去年知识技能的交易额,增长特别快,有200%,但是规模较为有限,去年大致为600亿的规模。主要是我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还有愿意为知识产权付费的习惯没有建立起来。交通出行,去年交易额2000亿,生活服务居多,7000亿规模。去年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是3.5万亿左右。从整个市场角度来说,共享经济的规模是特别大的,虽然融资规模只有1700亿,但是整个撬动市场的规模有3.5万亿,这代表什么?共享经济可以撬动的资源很多。

共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独角兽企业,它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业态,在这个领域里占有了统治或引领的地位。比如说滴滴打车,以前快的和滴滴相互竞争,作为消费者非常受益,现在二者合并,就成为一个独角兽公司。我们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以前可能有几千家P2P企业,现在P2P被整治后,规模有所受限,现在互联网金融呈现超市化特征,也就是平台化特征,未来可能呈现新的独角兽。在各个领域里,出现非常重要的代表性典型性企业,独角兽企业,但是,他们的估值都很高,是否合理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共享经济中可不可持续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风险防控的问题。

第一是使用权和所有权能不能分离、能不能明确界定的问题。共享单车里,小黄车基本上是要亏钱的,因为没有全球定位系统,而且它的密码,现在改进了一部分,以前都是旋转的密码,都是固定的,叫你用完车后要把密码打乱,有时候也是故意的,有时候是无心的,没有打乱,没有全球定位系统,摁一下锁开了,就把车开走了,这样车就变成个人所有,所以把使用权变为所有权,使得共享经济没有办法成功。比如说当企业的老板,国有企业总经理,本来只可以国有资产的使用权,最后把国有资产变成自己的资产,问题就严重了。这是共享经济里非常大的问题。

第二就是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我国信用文化不是特别的好,而共享经济的信用体系的健全很重要。为什么说淘宝的好评、差评,这个很重要,因为这就是信用征集的机制,我们现在缺乏这样的信用机制。现在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发展起来,主要的优势是什么?通过信息化解决了基本的信息透明和信用利差定价问题。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4

关键词:教学资源;共享;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387-02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和国际关系日趋密切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间的人文交往越来越密切。高职教学资源共享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集约化办学目标的必然趋势,是我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天津市高职院校间教学资源共享的实现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一、海河职教园教学资源共享的现实意义

1、教育部支持、市政府主导

(1)海河园是全国唯一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

2005年,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确定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10年,教育部与天津市政府签署《关于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协议》,海河教育园区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

(2)高职国际化办学是天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奋斗目标

2016年3月,天津市政府下发《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到2020年,天津市将高水平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形成具有天津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滨海新区经济崛起面临的现实人才需求

作为“我国经济第三增长极”,滨海新区将有望迎来未来15年的经济快速崛起。这为海河教育园教育资源整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滨海新区快速发展将产生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海河教育园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发进程标示着天津未来的发展走向,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需要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结构匹配,这就为海河教育园区资源整合与共享确立了坐标。

3、海河教育园是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高地

2015年,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新校区和3所高职院校的搬迁入驻标志着海河园二期建设顺利完成。截止目前,已有10所高等院校迁入海河教育园。未来还将规划建设第三期,最终形成办学规模20万人、社会培训30万人次、居住人口10万人的总体格局。

二、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整合的理论依据

资源观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战略任务就是找出、发展和配置这一部分与众不同的关键资源,以谋求最大化的经营回报。资源管理论适用于任何存在竞争的组织,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高校也是存在竞争的社会组织,也需要持续不断地获取资源来持续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好的办学效益。

产业集聚(industry agglomeration)理论,也叫空间经济学。一定总量规模的某一产业相对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聚合效应,就能爆发出令人惊讶的生产效率和集群竞争力。

三、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原则

1、以“共赢思维 ”加快天津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整合步伐

确立天津海河教育园各职业院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共赢”与“协同”的思维, 突破封闭区域理念的束缚, 强化资源共享思维。天津海河教育园各院校应站在区域整体的高度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策略,以寻求共存的战略协同和整合为理念,充分调动园区各高等院校的潜力,优势互补,提高园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2、强化高校整合的主体地位,推进校际合作

海河教育园内各高校的整合主体地位应得到加强, 并加快校际合作与联动步伐,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校际合作。在整合过程中,天津市政府应为高校搭建好合作平台,提供信息渠道以及制度保障,鼓励园区高校间展开协作。园区内各高校应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发挥各自的教育资源优势,各取所长,资源共享,如学生就业信息、实训基地、重点学科、重大课题等的合作与共享, 使园区内各高校的专业、学科、研发与经济一体化紧密结合。

3、明确政府在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中的定位

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和减少体制,为天津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在现行的体制下,各院个体利益不可能完全为园区整体利益让路,需要在天津市政府层面进行调控,通过立法、经济、行政等手段推进海河教育园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在天津海河教育园教育资源的整合中,需要高等院校、天津市政府和社会力量协同推进。

四、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共享策略

1、建立科学有效的协调与管理机构

天津海河教育园要依托园区管委会的行政职能手段,合理运用组织结构理论,建立适应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组织结构体系,共享教育资源。除了行政层面的管理协调外,建议由天津市政府牵头,联合天津市教委、社会实体、各高职院校及普通高校共同组建天津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共享委员会。共享委员会建立例会制度,负责组织、协调、推动海河教育园教学资源共享工作,并对重要的合作事项进行决策和批准。

2、海河教育园中外办合作学资源共享策略

天津海河教育园要依据产业聚集理论,打造多校联盟。多校联盟,顾名思义就是要将园区内有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或者愿意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高职院校联合在一起。联盟内各个高职院校共享中外合作办学资源,采取长短期项目相结合的模式,开办2+2、3+1的专升本项目,联盟内各学院学生无需学籍转换,自由选择联盟内的项目。

3、创设教学资源共享的评价标准

天津海河教育园共享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量化,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有效评估,以此监督共享效果。同时还要形成持续、及时、系统的反馈体系,提高共享效率。因此海河教育园教育资源共享评估、反馈机制是检验园区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共享措施是否得到贯彻、共享目标是否得到实现的有效手段。

五、结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教学改革也随之拓展和深化,海河教育园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集约化的办学途径,积极创新并实施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更多高校参与教育资源共享,带动我市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为我市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5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模式;共享方式

一、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并且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政府信息。除此之外,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以及各级人民政府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然而条例并未明确规定哪些政府信息是公民能够依申请获得的,如果将具有增值价值的政府信息开放给公众利用,其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列出公众可依申请共享的政府信息资源种类有地理信息、气象信息、环境信息、交通信息、经济和商业信息及法律信息。

二、政府信息开放共享的收费模式

(1)政府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主要包括行政法规、政府机构职能、执法依据等。这类信息仅涉及政府行政功能,并不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不应涉及收费问题,应向公民无偿开放共享。(2)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对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政府或其它公共部门申请获取的政府信息,经过应用很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经济价值。并且政府信息的依申请公开的实质是个性化的、一对一的信息服务。因此,政府向信息的申请者收取合理的费用也是必要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7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但此规定在操作细节处值得思考。首先,没有考虑政府信息申请者的身份和使用信息的目的。一般教育、科研机构和有的组织或公共部门申请政府信息,不以商业使用为目的或是为了公共利益,对他们的申请只收取成本费用可以理解。但具有商业性质的机构如企业等向政府申请经济数据和商业信息用于商业竞争从而获取利润,对这类组织如果也收取成本费用是不合理的。其次,没有考虑到申请者申请政府信息的数量。政府信息公开是由国家财政支持,所有纳税人都为其支付了成本,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申请政府信息。某些人出于特殊需求,对政府信息申请超过了一个基本的数量和范围,如果仍对其收取信息的成本费用就显得不公平。再者,没有考虑到政府信息的版权问题。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政府应对信息享有版权而不向申请者收取版税,并限制申请者在使用完信息后传递给第三方使用。这样能够保证信息申请的公平以及降低申请成本。因此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在制定申请信息的成本费用时应考虑信息申请者的身份以及使用信息的目的而区别定价。同时应该设定一个合理的数量基准数量。此外,版权也是政府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三、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方式

(1)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方式。政府部门通过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已成为我过政府信息开放共享的一种主要方式。而以法律形式规定公民可以从国家档案馆和公共图书馆来获取政府信息也成为政府信息开放共享的重要方式。(2)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方式。依申请公开的信息,是公民或法人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政府或其它公共部门申请获取的政府信息。根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的复杂程度的不同将其开放共享方式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常规共享方式。政府信息机构可以根据公众对政府信息申请的历史记录,统计出公众对某些政府信息的普遍需求。这些公众普遍需求的信息大都是数量相对较少并且收集容易、不需复杂处理加工的原始信息。这类信息只需要处理后交给申请者即可。二是合作共享方式。某些公众或组织由于特殊原因对政府信息存在个性化的需求,这种信息往往涉及较专业的技术层面操作,且其数量也较大,如果交由政府信息机构来处理,对其专业技术要求较高。政府可以与私营公司合作,将涉及专业方面的操作交给其加工处理之后再交给申请者。

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是我国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必须大力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发展出合理有效的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模式。本文提出上述模式,给条例实施的操作过程提出建议,希望能够给条例的实施带来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政府信息公开条例.http://www.gov.cn/zwgk/2007-04/24/ content

_592937.htm

[2]丁双凤.关于公共部门信息资源利用服务收费问题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1,10(7):29~30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6

关键词:财务共享,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财务共享,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集团化,管理精细化,办公协同化。为提高核算效率、提高决策速度及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运而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在于共享财务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作为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一个业务集中化支点,承担了子公司的基础核算任务,同时为总部提供定制的标准化报表,服务整个集团的财务业务[1]。高校会计专业是一个培养符合时代经济趋势的实践性财会人才的专业,它的专业目标与特点,决定了其在面对新型共享经济模式的植入与新兴变革下,需要及时地对专业教学进行改进,以此更好地契合共享经济背景下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1财务共享模式的内涵

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财务共享模式的出现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了新思路,让管理环节和管理过程更加简约,促进了企业财务业务的纵深发展。加上信息技术的支持,财务管理方式更加高效便捷,组织框架更加扁平化,管理成本及费用节省空间增大。财务共享是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增加了更多活力,与之对应的高等院校,作为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更需要结合财务共享的时代元素,做好人才教育的全面部署与规划。

2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征

首先,传统高等院校培养主要是依托基础理论与知识体系,培养人才最终流向要么是科研单位,要么是企业研发部门,但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流向多为应用岗位,多数毕业生都是进入一线部门工作,从事的工作内容也多为基层工作。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设计人才培养规划时,都会考虑地方需求,结合地方经济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优先设计契合地方发展及企业发展的专业课程,还会重点开设一些专业特色的培养计划,从而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最后,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不是“一刀切”培养,它是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的培养,会全面考量校内、校外各种因素,突出人才培养的优势,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人才培养模式。

3财务共享对会计人才能力需求变化

3.1专业技能更强

财务共享需要更高、更扎实的专业技能。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和流水线处理,要求基础核算会计要熟悉基础系统操作,懂得报销流程、运行环节,根据共享中心的数据做好统一处理,并对共享数据进行实时性监管,以保障共享中心安全运行,保障数据的价值性与安全性。

3.2综合素质更高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化的基层会计人员的工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替代,企业需要的是高端会计人才,可以为战略规划、顶层决策提供更多建议,从而发挥会计作用[2]。

3.3业务流程更通

由于企业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且环境动态变化的速度日趋加快,企业流程管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财务共享会计需要有夯实的理论基础和充分的实践经验,可对企业流程存在的不足进行客观判断和分析,找到流程中不足,漏洞,进行查漏补缺,通过业务重组、流程优化,减少财务管理的成本,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3.4数据分析更精

会计学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融合,传统会计不断升级和转型,基于财务共享中心,将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消费者等模块纳入数据采集范围,积累企业标准化业务处理数据,实现供应商数据、采购数据、客户数据共享。

4现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4.1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脱节

随着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企业日益重视发展的高质量、管理创新特别是以财务共享模式为代表的财务管理创新备受关注,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高校当中进行财务共享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掌握财务共享模式的基本内容,就成为现阶段高校会计专业急需做出改变的关键点。

4.2人才培养目标缺少特色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专业忽略了本地区及企业的需求,所设计专业没有考虑到专业和需求,通过前期调研,许多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难以匹配财务共享会计人才知识和技能要求,教学方法运用难以达到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与输出。4.3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在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看来,高等院校教育就是知识教育和理论教育,他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还有一些院校认为实践教育应该是毕业生进入岗位之后的事情,因此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资源分配上,多重视理论教育,忽视了实践教育。

4.4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单一

高等院校对人才评价都是以本校方式展开评价,以往都是按照结业考试的方式,单独以这样的考核评价人才培养的情况,并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虽然其中也穿插了部分企业评价,但是他们都是从毕业生就业情况实施的评价,是事后评价,对于当下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不具有任何意义。

5基于财务共享优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5.1精准定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时展,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现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找准培养定位,同时保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高校应用型人才战略是否能够收到实效的标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当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好高骛远,脱离现实。对于人才的培养不能盲目追求学生人数的规模扩张,需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积极提升,注重打牢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秀的人才。

5.2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

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应当对本市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类型、需求专业、需求层次和水平进行充分调研。充分发挥自身院校优势,推陈出新整合现有资源,制定专业建设标准,提升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建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在新经济形势和教育理念下,专业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应当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以能力培养为本,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5.3优化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

5.3.1优化课程体系由专业化教育转向通识教育,以能力提升为主线,开展“理论+实践”双线教学,采用校内教师与校外兼职共同授课。[4]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丰富的全面人才,实现教育与实践要求的匹配对接。5.3.2要转变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中心的转移,改变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的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考核评价方式,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5.3.3深化教材改革教材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也需要适当做好调整,以满足应用型会计的培养需求,围绕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融合企业一手资料,突出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分析,积极开展教材编写。5.3.4创新实践教学适应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形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探索“2+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参观学习和调查研究,提高岗位适应性和实际工作能力。

5.4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注重多方面发展人才,通过不断学习理论和反复实践,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用新视角和新方法研究思考问题。积极探索和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提高选修课在学分考核中的比例,将符合教学管理要求的课外活动纳入学生学分考核。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加大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构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条件支持。鼓励教师投入学生实践活动指导,组建实践指导团队,增加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唐惠钦.我国高校探索企业财务共享人才培养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1):61-63.

[2]苏亚民,王承琪.数字经济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人才培养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12):123-125.

[3]唐颖.财务共享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影响[J].纳税,2019,13(23):49-50.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7

【关键词】共享经济 第三方平台 闲置资源 供需

一、什么是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整合线下闲置资源,有偿暂时性转移资源使用权,从而使资源得到重复高效利用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一)借助互联网平台

通过在第三方信息平台上资源供需信息,实现资源网状点对点的分享,以此增大分享范围、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并且提高匹配效率。此外,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获取及交易成本逐渐下降。

(二)整合线下闲置资源

闲置资源通常包括闲置物品、技能、时间等。它作为一种沉没成本,是共享经济产生的物质基础。通过资源整合,可以使其得到重新利用,从而产生新的商业价值,满足实时性、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三)有偿暂时性转移使用权

相对于传统的商品交易模式,共享经济倡导的是一种“租”的概念。在不影响所有权的情况下,将资源使用权暂时性地让渡给使用者。在此过程中,资源所有者获得经济收益,使用者暂时性获得资源使用权。

(四)重复交易高效利用资源

共享经济模式不影响资源所有权,只是暂时性转移资源使用权,因此交易可以重复多次进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共享经济的产生背景

自2012年以来,共享经济不断渗透发展,在2016年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它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并发展的,如下图所示。

一是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使得竞争机制在各行业的逐利中愈加激烈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无论是速度、结构还是动力上都有新的变化。如何向集约型经济转型升级、要素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是“互联网+出新天地”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由单纯的B2C模式派生出O2O、P2O、B2P、C2C等新型交易模式。

三是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提出后,越来越多的创意被投入市场,变成真正的产品或服务。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多的可能。

四是资源的闲置是分享发生的前提条件,由于闲置产能具有流动性,资源再投入再利用的诉求日渐高涨,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创造价值是将来发展的趋势。

五是供需相对平衡产生的长尾效应相同也是发展共享经济的必要条件。

六是新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形成使得合作共赢的观念深入人心,消费理念和消费需求的变化,由对同质产品的单一需求转为特定的私人定制产品和服务的诉求。

三、共享经济的构成要素

共享经济由供给方、需求方和共享平台三部分组成。

(一)需求方是指交易中的消费者

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向私人定制化和个性化发展,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再是同质的,而是多元化私人化差别化。共享经济基于闲置资源可以提供更好的定制化服务,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节约成本。以“小猪短租”为例,在房市价格居高不下、很多年轻人对买房望而却步的情况下,短租平台整合闲置房屋租给那些亟待租房的客户,从而收取佣金。

(二)供给方是指交易中的商家

商家试图通过自己拥有的闲置资源进行价值再创造,能够在共享资源的同时带来可观的收入。以短租为例,现在逐渐兴起了“以租养租”、“以租养老”等新型模式,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商家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三)共享经济最大的亮点就是能够高效的消化闲置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带动就业增长的同时能够获得利润

现在我国的共享经济的发展相对繁荣,通过下图可明确的看到当前共享经济涉足的领域。

四、共享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共享经济引领商业变革

传统的商业模式包含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售后等多个环节,而共享经济模式可以减少或加速这些商业环节,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供给方通过提供商品或服务获得收益,消费者获得实际优惠,平台方再分配闲置资源从而获得收益,形成一种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共赢局面。

(二)共享经济助力“双创”发展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N创新,该模式颠覆了固有思维模式,促进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可以使更多人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为“双创”注入新的活力。

(三)共享经济推动供给侧改革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8

[关键词] 管理价值观;共赢共享;历史;原因;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与区域经济竞争白热化,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激烈而残酷的市场争夺。作为引导和调节竞争和合作方向的企业管理价值观也处在深刻剧变当中。企业的竞争,滋生了价值冲突和不择手段,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企业管理如何在股东、客户、员工、合作者、社会各方利益之间寻求平衡成了21世纪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崛起的环境中,在解决价值冲突、调节不同主体利益的实践中,隐隐约约催生出与新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更加符合时性、更能体现人与人的相互关爱和全面人本关怀的共赢共享的企业管理价值观。

一、什么是共赢共享的管理价值观

管理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管理的意义、管理所追求目标的总的评价和总看法,是人们对管理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判断。凡是认为最有意义、最值得追求的目标,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反之,就是最无价值的东西。

企业管理价值观首先必须明确区分企业的“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终极价值观”是对企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终极状态的描述。而“工具价值观”则是企业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方法、途径或手段。我们常常十分关心利润、效率、公平等企业管理的工具价值,忽视了管理作为追求人类幸福的远大理想价值。

马克思告诉我们,人们的现实地位和利益规定了人们的价值观。这里的利益不仅是物质利益,也包括政治利益和精神利益。人们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围绕着利益旋转的,只有深入到利益关系和利益观,才能真正理解人们在管理价值观上的差别和对立问题。所以企业管理价值观的核心是如何处理股东、客户、员工、合作者、社会各方利益。也就是说价值的主体怎样把握自己的地位、利益、使命、自己与他人的社会关系等,是管理价值观的实质和核心。

因此,共赢共享的管理价值观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股东与管理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利益分享机制,达到你赢我赢大家赢,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增进人类共享幸福。

二、共赢共享的管理价值观的历史追溯

管理作为探求做人做事的学问,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做事,即提高工作绩效,另一方面要研究如何做人,即搞好多边关系。应该说在做事提高工作绩效方面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利用人们牟利的动机和赚钱的机制,使社会财富极大涌流。在财富高度集中、一些人暴富的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另一些人破产倒闭,被挤到社会边缘,贫困得无立锥之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如何处理扭曲的社会现象,矫正只关心利润、效率等企业管理的工具价值的短视,剔除单赢和只顾一方价值实现的罪恶与弊端,是管理研究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共赢共享的管理价值观的首倡者当属美国管理学家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实质就在于:工人和管理人员双方实行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一方面是工人和管理人员对待各自职责的态度的改变;另一方面是劳资双方相互态度的改变:从对立、斗争到合作、和平,因为只有合作才能互利。他甚至把劳资两利看作衡量一切管理的价值标准。他说,“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案,如果从长远眼光来看,不能使劳资双方都满意,如果不能表明他们的最高利益是一致的,如果不能给双方带来彻底而诚挚的合作,使他们同心协力而不是分道扬镳,那么,这种管理制度就不值一顾。”这就是泰罗科学管理哲学的精神所在。

德国的韦伯(Max Weber)于1904年发表了《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对基督教新教伦理作了深刻的研究,认为新教伦理对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韦伯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精神的来源。所谓资本主义精神就是:人以其天职为任务,合理而系统地追求预期利润的态度,作为一种思想方式,其核心是合理性和禁欲,即通过严密的计算和使用正当方式达到预期的目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表现在经济行动中就是利用交换机会以和平方式取得利润。韦伯的这种观点被现代的许多学者称为创造性的见解而加以接受。

行为科学,使得管理者从满足被管理者的需求出发,更好地调动了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劳资双方也均由此而获益。

美国管理学者肯·布兰佳(Ken Blanchard)在“价值管理”(Managing by Values)一书中,认为唯有公司的大多数股东、员工和消费者都能成功,公司才有成功的前提;为达到此“共好”(Gung Ho)的组织目标,组织必须逐步建立能为成员广泛接受的“核心信念”(Core Beliefs),并且在内部工作与外部服务上,付诸实施,成为组织的标准行为典范,才能获得真实的与全面的顾客满意。价值管理对企业的好处,在于不仅能够传承落实公司的远景,更能设定企业员工守则、工作信条等方法,在组织内部进行各种层面的沟通,凝聚组织、团体、团队与个人的目标成为共同信念,以增加组织成员的生活品质满意度,最终做好顾客服务,从而持续增加组织的竞争力和获得长久的事业成功。

20世纪90年代英国城市大学罗尼·莱森首先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的基础型和理性型管理理念不同的发展型管理理念。莱森把管理理念作为一棵生长在土壤上的大树来描述三者的区别:从生长的土壤来看,认为基础型管理生长的土壤是古典经济学,理性型管理的土壤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型管理的土壤是浓郁的人文思想。从三者的根来看,基础型管理的根是政治经济学,理性型管理的根是行政学、行为科学,发展型管理的根是发展生物学和社会生态学。从三者的枝干看,基础型管理的枝干是追求卓越,理性型管理的枝干是成效管理,发展型管理的枝干是发展中的组织,这个组织是学习型组织。从三者的结果来看,基础型管理的结果是最终导致经济的个人化;理性型管理的结果是企业组织化;发展型管理的结果是个人、企业和社会都获得了自我实现和发展。因此,发展型管理理念不再是表现为个人对财富、成就的追求(基础型),也不完全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强调科学和理性、硬性和数量化(理性型),而是在管理中加入非理性因素,强调入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共同发展:管理的目的是引导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交易行为,促进企业与全球社会的相互依存;管理过程的基本要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信息、资本、设备,而是行动、思想和感情。这三个基本要素不断成长和组合的过程使管理不断优化,而承担这种成长和组合的载体是“学习型组织”。

显然,发展型管理理念首先强调的是人的作用和人的发展。在未来的管理中,人不是与其他管理要素或对象一样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制度来加以管理和控制的资源客体,而是具有精神文化属性的主体;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技术过程或一种制度安排,而是与社会文化、人的愿望、激情、意志等精神特质密切相关的。管理的境界在于创造一种促进人不断学习的组织氛围,进行内在的知识积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潜力的外化,即创新,从而使人得到自我更新和自我实现。其次,发展型管理理念强调个人、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协调。在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结构中,个人之间、组织之间、国家之间相互沟通和协作具有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能性。因此,在管理中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合作的观念、信息的观念、创新的观念、竞争与和谐统一的观念,开放才能交流与沟通,合作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掌握信息和知识,才能不断创新和完善自我,而创新才能促进人类和人自身的进化和发展;竞争是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压力和动力,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应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发展模式。这些理论的有机综合,体现了个人、组织、社会之间的和谐协调,体现了管理中所追求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共赢共享共存的价值追求。

三、为什么时代呼唤共赢共享的管理价值观

当前就国内来说,中国企业管理价值观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些企业主一是忽视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负的责任,尽量逃避缴纳税收以及社保费用;二是较少考虑社会就业问题,将包袱甩向社会;三是较少考虑环境保护,将利润建立在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基础之上;四是唯利是图,自私自利,提供不合格的服务产品或虚假信息,与消费者争利或欺骗消费者;五是依靠压榨企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来为自己谋利润;六是行贿受贿掏空国有资产,搞假破产逃避债务,通过虚假包装到市场上圈钱。

就国际来说,国与国之间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公平,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在西方现代管理实践中十分强调竞争的作用。在“商场如战场,竞争即战争”这一思想的指引下,研究竞争战略,夺取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创立独家名牌,消灭竞争对手,占据垄断地位,压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材料的价格,套住顾客用户等一系列手段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做法。跨国公司为了在国际市场上求生存,就非要与竞争对手拼个你死我活不可。可以说资本主义自私自利和唯利是图的牟利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因此,企业迫切需要一种社会主义公益精神和利他思想。为了实现创新的目的,企业应当与股东、供应商、用户、甚至竞争对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竞争对手之间应当寻求和睦相处的可能性,并将各自的优势综合起来,努力扩大及开拓市场,并分享其利益。从竞争到竞合、从单赢到共赢、从独享到共享的制度安排和理念便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

四、树立共赢共享的管理价值观的建议

首先要建立合作共赢的管理文化。在知识经济和人格经济时代,应打破传统的“你赢——我输、你输——我赢、你输——我输”的竞争观念,树立“你赢——我赢——大家赢”的共享观。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所在的团队,每一个公司,我们与合作者之间,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大家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每个人在寻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应主动考虑别人的利益,以互利、互信、互赖、合作代替独立竞争。倡导追求多赢和共同的成功。树立精诚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观念。只有通过团队精神和合作,才可能达成高目标,创造奇迹,树立开放的心态,促进资源共享、实践共享。

其次要建立共赢共享的制度。应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正式的规则,在制度框架内,每个人都能公开地自由地充分地表达和争取自己的利益,通过充分地沟通、平等地协商,通过规范程序达成利益分享方案,并且在交往双方达到互利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不损害第三者的利益,然后将利益分享方案以契约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

三是要反思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鼓励企业重新确立与现代经济和科技进步相适应的社会责任感,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从而调整自己的目标取向。优秀企业的月标定位,应超越经济范畴进入伦理范畴。企业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把自己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对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如果不能对消费者的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承担责任,如果不能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承担责任,如果不能为投资者带来应有的收益,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就会被淘汰出局。企业要以正确的企业管理价值观来对待生产者问题、消费者问题、投资者问题和环境问题。企业目标应把握“为员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三原则。在这些基础上,形成一种共识,即面向未来的企业管理目标,是追求“顾客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满意、社会满意”的“四满意”目标。这个目标体系,是把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体系;是把企业经济效益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联系起来,并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体系。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高境界追求,是一种不能回避的目标选择。

四是要发展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又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国际市场竞争的趋势是从竞争走向竞合,成功并不只能建立在对手失败的基础上,也不需要熄灭别人的灯火以使自己明亮。我国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企业间尤其是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通过国际间的合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形成整合经济,坚持靠产品创新和服务来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达到共赢共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勇.管理伦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9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资源;整合;作用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2-0000-01

20世纪末期以来,“信息化”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概念之一,在社会信息化的宏观背景下,档案资源的社会信息化是网络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新趋势和新途径。在社会体系中,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内容,建立各种信息网络,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能够发挥其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不断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实现档案资源的社会共享,推进国家档案事业的全面发展,是每个档案管理者的历史使命。

一、信息化的内在意蕴

信息化是基于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我国信息化应用逐步深入,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进而促使人类社会达到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水平。信息化的概念起源首先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70年代后期西方社会才开始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它要求要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共享信息和资源,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1]。

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也不难看出,政府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也加大了助推力度,不仅在建设的措施、效果上对我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而且也引发了我们对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中深层问题的关注、探索和思考。信息化技术促使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既是时代赋予当代档案事业的新任务,也是档案部门不断突破自我的一个新跨步。社会急需档案资源的信息化,成为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信息化背景下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含义是指档案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存在状态,是根据系统论的原则,依据一定的需要,在兼顾信息资源现有配置与管理状况的条件下,对分散异构信息资源系统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结成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实现无缝整合,真正实现“接地气、连民心”的活动落在实处。档案资料是人们提升自我的重要基地,要适应信息资源高速流转的需要,就必须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形成一种信息流。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逐渐“亲民化”,极大地改善了国家档案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解决老百姓查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信息化背景下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构建充分显现出了“投少产多”的原则,档案资源的构建拓展信息共享范围,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档案资源整合,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根本精神,又符合档案管理自身发展规律。

档案资源是人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有价值的原始记录。具有查考凭证作用、依据作用和参考作用,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种丰富资源。档案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因此,档案的管理一定要实施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就能够使档案的资源可以充分的在网络上实现共享,从而为社会大众所服务[2]。信息化的发展为社会公众实现信息共享创造了条件,作为信息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资源因其自身的独特价值而备受社会关注,而对其共享的研究无疑成为社会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事业所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档案资源社会信息化潮流实现了国家档案事业,切实改变档案资源利用率低、档案资源开发滞后的局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档案资源整合是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产物,我国对于档案资源的共享也越来越重视,进而推进档案事业可持续性发展。

三、档案资源社会共享的思考

数字信息赖以生存的电脑与网络空间却充满了不安全因素,计算机网络分布的广域性、通信信道的公用性等都为信息被窃取、盗用、非法增删改及各种扰乱破坏带来安全隐患。我国档案资源社会共享必须克服重重的安全隐患,笔者认为首先得提高全民的思维意识,应该坚持“统一标准、联合建设;统筹规划、国家主导;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全国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实现共建、共知和共享。从网络基础设施、档案信息数字化、安全技术、档案管理人才和资金等方面来看,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档案自身蕴藏着极大的潜在价值,但是这种潜在的价值,必须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对档案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进一步的开发加工,才能使其具有现实的可利用价值。

档案数字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信息传播的网络化等都需要各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比如系统管理与维护专家、信息管理专家、系统分析与设计专家、法律专家等,因为人才问题关系到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成败[3]。但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部门形成的档案资料的移送,并没有得到较好地执行,使得档案资源不能及时地与社会公众见面。面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爆炸式增长的数字数据和日益严重的"数据孤岛"现象,在档案资源共享的要求下,没有严格规范的数据标准,就不可能有标准化的数据,不可能实现高效的数据管理,更不可能成功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数据标准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日渐凸显,我们不能再忽视数据标准化对档案资源共享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燕平.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档案管理[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2]黄东华,阚秀芬,张君.浅谈开发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性[J].一重技术,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