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集锦9篇

时间:2023-08-31 16:37:29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乡镇农业;产业化;问题;对策

1.农业产业化概述

1.1农业产业化

所谓农业产业化,就是利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合同、入社、入股等模式,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技术,在传统农业中融入现代工业、商业、保险以及信息等内容,实现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种、养结合,慢慢形成一整个系统化的农业一体化经济共同体。农业产业化,可以围绕农业活动中的某个或者多个农业产品,根据该产品的供销状况,建立起一条龙的工、农、货、运等一体化农业模式。通过农业一体化,可以实现农业在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各个环节的协作,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经济运行体系,可以让传统农业实现更高层次上的价值,真正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农业经济中的产供销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并且统一到同一个经济模式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规模经济的目标,促进了农村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农业产业化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方向。

1.2实行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

我国长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曾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进行变革,实行农业产业化,是对农村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产业化变革的深度以及影响力,对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实行农业产业化,我国农业从传统的生产部门逐渐向现代产业方向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型组织结构逐渐转变为新型产业组织结构,主要体现在多元主体自由联合这一层面上;此外,农业产业化还将传统农业技术结构发展为现代农业技术结构,也促进了农村社会面貌朝着现代化方向转变。

2.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农业产业化是当前乡镇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但是受到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以及我国农村的农业发展的现状。在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农村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不够成熟,一些乡镇地区的合作经济组织存在产权不清晰、管理混乱的状况,直接导致了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下农民家庭实际利益的损害。其次,一些乡镇地区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农民的思想观念以及农业技术相关知识,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对农业产业化这一未来农村经济发展趋势认识程度不足,不能完全接受,因而也无法对农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直接导致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滞后。此外,一些乡镇地区的农业服务体系相对落后,对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够。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完善的服务体系进行支持,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没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资源等条件无法有效的得到满足,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乡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最后,乡镇地区的土地经营规模比较小,信息比较闭塞,都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诊就是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一些乡镇地区用作农业生产的土地比较狭小,无法实现大面积、高效率的产业化经营。同时,乡镇地区的农业信息渠道不畅通,农业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作物灾害以及病虫信息等无法及时传播,都会给农业产业化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

3.促进我国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对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促进我国乡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1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乡镇地区农民思想观念的进步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农民的思想观念进步,对农业产业化这一未来发展趋势更加的理解和支持,更能够积极的投身到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中去。因此,需要在乡镇地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弄明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需要做好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乡镇地区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例如,在乡镇地区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农科专业协会、农村广播电视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农业宣传教育活动,让农业产业化深入人心,逐渐在乡镇地区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全方位的促进新型农村,新型农民的发展,促进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3.2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建设和完善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得力助手,巩固和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首先需要对组织财产进行划分,将组织财产归全体社员所有,对财产利润进行分配,同时,也需要建立规范的组织管理制度,让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经济合作组织工作的规范化,促进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3适度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规模经营,在一些条件有限的乡镇地区,达不到很大的经营规模。可以有条件的,逐步的进行适度规模的土地产业化发展。根据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实际情况,发展一些乡镇企业,同时结合户籍制度、小城镇发展政策等,让农民真正意义上同土地脱钩,实现土地的集中化、产业化发展。此外,还可以对乡镇地区的耕地制度进行变革,采用耕地流转制度,从而促使一些拥有耕地却不用来进行农业发展的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实现乡镇耕地的有效利用,逐步实现小规模的产业化经营。

3.4推进乡镇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需要在乡镇地区不断推进农业信息市场建设。建立有效的农业信息系统平台,借助信息平台在乡镇地区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传播,对有效的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加工,最终将农业信息转化为乡镇地区的农业收入。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改变乡镇地区农业信息闭塞的现状,为乡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科技信息,产品信息以及灾害病虫害信息等,使弄明能够真正依托市场,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生产,进而获取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此外,信息化建设还能够让农产品在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获取更大的价值。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促进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促进广大农村地区农业信息的交流和学习,促进我国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4.结语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乡镇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各地区需要开动脑筋,积极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发展新思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乡镇地区以及整个农村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亮.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资本问题探析[J].理论动态,2013(25).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临沂市 农业产业化 农业标准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较低层次的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订单农业”由于受市场行情变化和企业、农户信用程度的限制,很不规范,产、加、销脱节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2.运作机制不完善。多数合作经济组织只是初级联合,极不稳定。由于受追逐各自利益最大化影响,各方只顾眼前利益,发挥不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不健全,农户和合作社的责权利关系不够清晰,组织化程度不高,发展规模小,辐射带动面小,经济实力弱,结合层次低,合作领域窄,服务功能不强,内部运行机制不够规范。

3.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从龙头企业加工产品来看,多是附加值低的粗加工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制品少,知名品牌更少。从龙头企业的规模看,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存在资金不足、规模不够大、机制不完善、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4.基地建设滞后。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规模的形成和基地的发展。产业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未形成自己特色的产业基地。

5.优惠政策落实难。一些政策操作性不强,对政策的实施对象和主体不够明确。一些政策由于涉及部门利益,落实起来比较困难。

二、对策和建议

1.大力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

一是改造提升现有的龙头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技术改造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式,努力扩大龙头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实行抓大放小战略。重点抓好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成为带动面大、技术含量高、外向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放活搞好中、小农业企业,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辐射强、科技含量高、与农民利益和产业基地结合紧密的龙头企业,财政要充分整合支农资金,建立专项资金,强化资金扶持,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要由目前的产中贷款贴息投入转向产前基地建设、产后产品开发、品牌创建投入并重;银行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行倾斜,既要增加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又要增加对农户的小额贷款等。

2.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基地、农户与企业的联系,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农民与农业龙头企业以资产、劳务或土地为纽带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重视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建设。要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推广“公司+合作组织+基地”的联结模式。发展“订单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之间都应签订农产品供应、收购合同。积极引导基地农户以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入股企业经营,改变农民作为单纯原料供给者的状况,企业通过预付收购资金、赊销生产资料、提供科技服务等形式,给农户以扶持,把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部分返还给农户。

3.加速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一是扶持、扩大、规范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对鲁南蔬菜批发市场等传统农产品市场进行全面改造和提升,促进单纯的产地市场向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性市场转变。二是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辐射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尤其要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做到有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就有市场与之相配套。三是积极开拓外埠市场。引导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乃至境外建立临沂农产品一条街、专销店、等,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和流通举办展销会,扩大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外向度。四是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快、流量大的优势,加快农产品的信息网络建设,努力开拓农产品的无形市场。

4.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要按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逐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重点推广国家、行业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二是引导龙头企业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龙头企业要采用国际标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尽快推进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三是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由生产领域向加工和流通领域延伸。加快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监督检测制度以及产品质量跟踪、追溯制度。大力推行GAP(标准化种植体系)、GMP(标准化生产体系)、GSP(标准化销售体系)标准,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5.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

要转变思想观念,把吸引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到我市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工作措施,加强宣传推介。各县可从实际出发,建立现代农业经济开发区,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做到既能把基地建设项目引进来,又能把加工项目引进来。对重点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进行重点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到海外发展种植、养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农村工业;农村服务业;农业产业化

农村产业结构,就是在一定地域内,农村各产业部门之间及各产业内部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将农村各产业内部重庆进行选择,优化,提高农村经济运行的效益。农村产业包括三大产业:第一产业为农业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为农村工业;第三产业为农村服务业。从我国目前的农村产业结构状况看,我们应该将调整农村工业结构、调整农村服务业结构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通过农村工业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农副产品加工的问题;通过农村服务业的调整和发展,解决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解决农产品相对过身和农民增收的问题。并充分发挥农村产业化经营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以农村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调整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及其要求

(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解决了长期困绕国人的吃饭问题,农民收入也实现了相应增长。但随着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产品总量供大于求、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现阶段我国农业连年增产而农民增收缓慢等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这些矛盾最基本的原因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只有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才能使问题等到根本解决。我国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保障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评价标准

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能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当地农村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能够保证农业内部各个生产部门和生产项目之间的物质能量相互转化,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能促进农村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必须以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的评价标准为导向,科学统筹,逐步推进。

二、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调整途径

(一)农村第一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农村第一产业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农村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其他农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二是指农村大农业内部农(种植业)、林、牧、渔之间的比例关系。

1、种植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途径

(1)种植业存在的问题。我国近年来粮食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生产方式科技含量低,无法生产出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经济作物具有经济价值高商品率,经济作物的种植对于增加农民增收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目前经济作物占的比重小,经济作物的种植不明显是我国种植业存在的一个硬伤。发展农业要既优且专,“优”指的是发展地区特色农业,“专”指的是将地区特色农业推广发展为主导产业,但我国农村种植业发展缺少地方特色,即使有特色农业,也不能进行产业化经营,难以形成地区主导产业。

(2)种植业的调整途径。保障主要粮食产品的供给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的前提,这样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时,发展优势、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点,逐步使经济作物在粮食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发展地区地区特色农业与主导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地区主导产业,这样才能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2、林业、畜牧业、渔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途径

(1)林业、畜牧业、渔业存在的问题。当前林业发展的三重问题:一是重伐轻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农业生产结构原则中资源合理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二是生产规模化程度低,不能够有效地形成产业链,导致了产品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不能够塑造产业品牌;三是林业生产中的林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推广程度不够,零散的经营不利于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

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为:畜牧疫病较多是养殖业的重要风险,多种疫病的频繁发生使畜牧养殖业的风险大大增加,与此同时,个别养殖户由于养殖或防疫技术不过关,栏内畜牧大量死亡甚至空栏。在畜牧在饲养期间,饲料价格和出售价格等存在不少变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会对经营户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这使得生产经营者不愿意发展畜牧业。

渔业存在的问题为:重捕轻养是渔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这不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种新型的鱼类病害频频发生,给渔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鱼类病害已日益成为渔业养殖生产持续发展的瓶颈;另外,由于大量药物、饲料的无序使用,致使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下降,渔业养殖投入品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制约了渔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2)林业、畜牧业、渔业的调整途径。在林业、畜牧业、渔业调整过程中,有三个基本的调整途径:一是改变生产方式,改变重伐轻植、重捕轻养的生产方式;二是普及农业生产新技术,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这是应对植物疾病和动物疫情的根本措施;三是注重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程度低,这不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也不利于应对市场风险,注重产业化经营是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发展农业的必走之路。

(二)农村第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对策

1、农村第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村第二产业是指农村工业。农村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是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很低,不能使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二是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的重复率高,农村特色工业少,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工业的特色优势;三是农村工业科技含量低,产业化链条短;四是我国城乡市场分割的现实使得农村工业并不能与城市工业进行分工合作。

2、农村第二产业发展的调整对策

发展农村工业,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立足于农村实际,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此可以加深农业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使农产品快速增值;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工业,以“稀有独特”取胜;调整农村工业布局,防止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的重复生产,建立统一的城乡市场,加强与城市工业的分工与合作,以此促进农村工业的快速发展。

(三)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对策

1、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服务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农村生产的过程中,主要重视农业产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在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又紧紧重视农村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不重视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不重视农村金融、农村法律等服务内容。

2、农村第三产业的调整对策

农村现代服务业必须发展农村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旅游服务等行业,提高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从长远看,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等服务业对于保障农村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另外,建立农业服务专门机构是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的重要途径,这是优化农村服务业结构、提高农村产业运行质量的必要选择。

三、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能够与现阶段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新的经营方式和运作机制,它能够有效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系列问题,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具大推动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围绕农业产业化进行。

(二)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思路

1、形成农产品生产基地

由一大批承包农户组成小规模、大群体式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基地农户应达到一定数量,并能达到一定批量的商品产量和商品产值。如果不能带动一大批农户并生产一定批量的商品,表明生产基地还没达到一定规模,就形不成农业产业化经营。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多样化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化组织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营销业,结合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优化龙头企业布局。引导促进龙头企业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出一大批农产品名牌,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有相当份额,并在全国形成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3、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促进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形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保护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四、结束语

“农民很苦,农村很穷,农业很危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应该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有效利用资源,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民增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能够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质量,也能使得农村三大产业规模化发展,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石.试论现阶段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

2、周向平,高顺全.立足本土,大力发展林业产业[J].中国林业,2010(10).

3、绥滨农场畜牧水产科.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措施[EB/OL].省略/ArticleList.aspx?id=24061&CategoryID=414&ColumnID=412,2010-02-18.

4、韦开华.巴南区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cqagri.省略/detail.asp?pubID=67205,2004-04-06.

5、陈柳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特点及对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6、林木西,王慧.工业化的“二元结构”与农村工业化的发展[DB/OL].中国乡村发现网,2010-08-09.

7、赵邦宏,邸文祥.论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J].农业科技开发,2000(5).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政策建议

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则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变和"第二次飞跃"的有效途径,也是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农业转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认识,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层次对农业产业化的涵义进行了概括,大体如下:

陈吉元(1996)认为: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资源开发为基础,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产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经营原则, 实行多层次、多元化的优化组合, 发展各具特色的龙型产业实体或体系, 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牛若峰(1998)的定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 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经营, 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 是各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利益共同体"。

蔺丽莉(2006)认为:农业产业化是指联系千家万户农民的各经营主体,在市场导向和提高质量与效益的前提下, 不断地拉长产业链、扩大行业链、改善品种链, 实现多次加工、多次增值,实现国家增税、企业增利、农民增收, 使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进入高级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实现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联合经营, 关键是培育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并让农民参与。

在蔡荣(2007)的观点中,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对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结合起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从定义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识: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二是要以提高经济效益,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三是强调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四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产业,而是涉及整个经济的各行各业。

二、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兴起开始,我国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田永强等(2006)认为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1.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2.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不够;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 企业法人代表整体素质偏低。

庄严(2006)认为,我国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有:1.农业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严重妨碍农业竞争力的提高;2.相关政策不完善, 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的大问题;3.资金支持不足, 融资环境亟待改善;4.总体上农业产业化起点低、层次低、效益低, 产业组织辐射带动农户的能力弱。

李话语等(2007)认为农业产业化存在以下问题: 1.多数加工企业规模小而分散,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2.企业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3.行业协会合作社发展不充分;4.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不足;5.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陈春(2008)在研究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时认为,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存以下问题: 1.农业基础薄弱、发展环境欠佳, 阻滞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带动能力不强;3.产业组织形式单一, 缺乏竞争力;4.利益调节机制不规范, 违约问题严重;5.区域发展失衡,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

由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龙头企业缺乏竞争力;2.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组织单一,缺乏竞争力;3.政策法规不完善,政府扶持力度不够;4.资金不足,缺乏融资渠道;5.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三、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田永强等(2006)认为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采取有效措施, 抓紧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3.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分配机制;4.创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方式。

李话语等(2007)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 1.提高认识,促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2.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培育骨干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3.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增强市场竞争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升级换代;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5.加强基地建设, 为加工业提供原料支持。

陈春(2008)认为,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措施为: 1.确立主导产业, 发展优势资源作用;2.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实现其主体作用;3.协调利益联结机制, 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4.创新组织形式, 加快产业集群建设;5.改进政府管理方式, 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王凤(2010)对于解决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种措施:1.引进龙头企业,形成经济产业链条,助力市场经济;2.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围绕优势农产品,合理布局农产品基地;3.加大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水平;4.加大并完善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体系。

四、小结

农业产业化对解决三农问题, 推动农业现代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揭示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拓宽了视野和思路。但总体来看, 农业产业化理论研究文献较少, 还没有形成农业产业化的研究体系, 经验总结性的文章多, 理论研究和创新性的文章少。研究的面较狭窄,研究思路不够深入,研究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的多, 研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的少。因此,对于农业产业化理论的研究和研究体系的构建 ,应该是下一步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蔺丽莉. 发展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探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5).

[2]蔡荣. 农业产业化组织治理机制及其效率特征:基于纵横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7(3).

[3]黄卫红. "共生型"农产品价值链构建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关系研究--- 广东燕塘乳业有限公司经营模式探讨[J].农村经济, 2007(12).

[4]李付梅.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 2005(3).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5

摘 要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大多数人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关系到我国的发展进度。提高农业的效益、为更多的农民创收,解决生活困难,让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我国政府始终将“三农”问题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推进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大农村改革力度,以农村现代化为发展目标,统筹兼顾,促进农民不断富裕,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更进一步发展。

本论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个人浅谈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 现状研究 对策分析

一、绪论

在中国,农民占据着人口的大多数,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农村市场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的根本问题。近年来,随着一大批政策的出台,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解决则非常依赖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透过现状调查、问题分析,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是至关重要的。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不断进行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问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成就之巨大是举世公认的。农村的面貌也在这短短30多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

民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后来的解决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收入水平快速提升,农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在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是要看到,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以下我们来浅析一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结构改革不足、观念缺乏创新

一直以来,我国农民始终存在着“靠天吃饭”的谋生理念,生产方式还很落后,思想观念缺乏创新、不善于借鉴经验,接受新的观点,严重阻碍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不足,对优良品种重视不够,不愿投入资金,受制于市场风险,使得种植面积的比重很低,没有形成农、林、牧、畜、一体化产业,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落后,依赖政府资金扶持,缺乏自主创新,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市场不够规范,无法保证市场政策有序的进行,阻碍的生产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资金受限

当前阶段,农业生产所需的肥料、种子等各类所需物品的成本不断提升,致使农业种植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在一定的程度有加大了农民的负但,影响了惠农政策的实施效果。再加上农村市场缺乏合理的价格反馈机制,压缩了农民生产产品利润,竞争力落后。另外,由于资金的限制,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化,无法扩大规模与效益,同时,由于筹资渠道过于单一,还没有建立股份制,多种投资机制用于发展农业经济的资金存在被占用、挪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引进先进的设备和高科技的产品种类,农村开发的资源利用率很低,资源优势无法得到有力的发挥,资源经济价值无法实现。

(三)农村农民素质提升缓慢、人力资源短缺

经济的发展,始终依赖人,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农民素质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近些年,我国政府不断重视农村基础教育,政府的教育经费在迅速提高,始终存在着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阻碍着农民素质不断的提升。在我国,大量的教育资源为高等教育、城市及重点中小学剥夺,农村教育的发展始终滞后。另外,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教学硬件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现代化所应具备的教学辅助工具,图书馆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更别说那些可以开发学生思维的场所。同时,在职业培训方面,地方政府不够重视,农民本身也不是很重视,缺乏一个总体的规划,与农业结构失去联系,没有一个科学化的课程设计,出现了一大推走形式、重复培训、多头培训、收费不一的各类状况,无法做到职业技能培训与社会需求相挂钩,良好的教育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四)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农村经济发展的粗放性,使得农村污染情况严重,严重影响着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由于我国农村现代的生产手段被过度扩大化,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农村企业由于技术落后,资金紧张,布局不当,生产产品污染性很严重。再加上农村的生活垃圾,使得农村环境污染严重,阻碍着生产的安全进行。即便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也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成本太过高昂。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将日趋明显。不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就不可能建设以和谐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浅析

(一) 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

事实告诉我们,现代化的农业是以高科技的农业为标准的,现代农业的发展非常依赖科技进步。多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大批的惠农、支农政策,来解决一直存在的生产技术落后问题,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局限,依旧存在着农业设备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技术落后、科技型农民比重较低等问题。农业生产手段的滞后,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 农村经济发展制度不完善

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有赖于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良性的制度予以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旧不是很全面,农民受制于各类生活问题,生活缺乏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农村干部管理制度落后,腐败滋生,管理不力,人员膨胀,制约着生产的效率。另外,人力资源制度不健全,农村优秀的劳动力资源利用不足,浪费资源优势,剩余劳动力利用不足,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 地方政府职能缺失

受制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忽略了农村农业长期发展,注重自身政绩,不重视农业发展的快与慢,农民的收入等,地方政府职能明显缺失。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将资金投入与短期获益的生产项目,使得资金利用率低下,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同时,由于财政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村基础设施非常落后,跟不上生产的步伐 ,教育、水利、公路等各项基础设施不全,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一) 发展现代农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现代化的农业,只有依靠高科技含量、高效、优良的品种,高技术的农业人才,扩大生产种植面积,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在规范的市场下,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农民创收。同时,注重农村企业的发展,注重集约型的生产方式,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高利润的方式进行生产,政府对农村特色产业的培养要予以帮助和扶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塑造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另外,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的程度不够,信息闭塞,渠道单一,政府应通过电视、职业培训等各种方式农业生产信息,市场对农产品的供需情况,理顺农民的农产品的营销方式,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扩大农业银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农业银行县以下分支机构应该重新定位其服务对象和层面,重点扶植优势企业,并在大力支持乡镇企业优化重组、小城镇建设等方面起到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农业发展银行金融支持作用。 政府以及农民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银行则重视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融资的功能;加大对生态、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并将商业银行负责的农业政策性贷款业务纳入自己的经营范围。农村信用社要不断巩固支农先锋队的中坚作用。以农户为关键服务对象,放松农民贷款资质考核,在资金处理上扣除法定准备金之后,尽数投向农村经济,给予一定的贷款补贴和优惠,扩大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走符合社会规律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三)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人才对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农村经济的建设发展离不开人才。重视教育投入,扩大劳动力培训,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提升劳动技能,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做到:第一,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教师质量建设、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学堂,重视自学、多向先进工作者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第二,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鼓励更多的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生产技能,学习先进的农业知识,掌握先进的农业设备,逐步向科技农民、企业家、商人转化。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断拓宽和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增强岗位适应性,不断创造条件,提供发家致富的项目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政府职能的缺失,受制于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不完善。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之下,政绩的考核对官员的行为有着一个导向作用。政府职能的转变有赖于科学化、合理的绩效考核体制的完善,加快设计科学合理的政绩考评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的正确设立,抑制了政府官员的短期行为,使得政府重视农业发展的长期性和可塑性。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应该立于公正性、科学性、民主性、准确性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时的调整,合理的纠正。在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机制,不断调整农村财政投入体制,通过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工作职责,正确引导地方政府和广大干部能全面履行其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各项职能。

五、结论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问题,其也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不遗余力的解决好,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国家才能真正富强。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到底该怎样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以现代化和农民富裕为发展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增加农民致富的资本,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继勇,肖德,程玉华.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施碧月.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10(10).

[3]赵娜.当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金卡工程.2010(8).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增收建议

    农牧业是国民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较大比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当前,发展我国农牧业的途径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就在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无经济结构,让广大群众共同享受改革的成果。我国的三农问题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摆到很高的位置,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务之急。

    1 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三农问题非常突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收入问题。如果说“ 三农” 存在问题, 则问题并不在“农业”本身,而在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不足,导致“农民”增收难,农村财政增长慢。

    2 发展农村经济的建议

    2.1 保证农民种植农作物高产稳产

    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高低。因此,农村建设中应突出抓良种壮苗的使用。当前农民丰产靠壮苗, 长远发展靠良种, 良种壮苗是农民种地的基础。据调查,用良种壮苗的蓄积生长量比一般品种提高30%~150%。要解决良种壮苗的推广落实问题,以确保农作物的速生丰产。

    2.2 加强项目建设

    如世行项目在河北省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相关农民的经济收入。据了解,世行贷款造林一、二期项目,重点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农区,其土地资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实行林粮间作后,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项目造林3 700hm2,仅间作物一项平均年增加小麦、花生作物产量5 000t,增加收入700 多万元。永清县、安次区在沙荒次耕地发展的6 666.67hm2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样取得了显着的效益。世行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说明了世行项目造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以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些项目村的林业发展模式,亦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 

    2.3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2.3.1 在长期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用工业化理念来谋划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2.3.2 农业产业化的目标。一户建一棚,冬季不闲空;效益看得见,农民乐其中;农业工厂化,工贸一体化;家家有“工厂”,农村新气象。我国有8 亿多农民,而且都是以第一产业很低的劳动生产率来维持生存,多年来,农业生产上“人种天收”的被动局面,并没有太大改变。因此,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年轻力壮的农民成群结队地外出打工(此举并非是最佳的选择),走出去才知道自身的落后。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多个农村的成功运行表示“人种天收”的被动局面可以改变。农业产业化即:有投入、有设施,能摆脱自然条件束缚,按照农民意愿在生产设施内进行的标准化农业生产,生产的农产品为绿色无公害的精品。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其实都是工业化的表现或结果。发展经济学家钱德勒(美国)认为:“发展中国家渴望工业化,因为他们意识到,这是与发展紧密相连无法摆脱的,而且历史地看,工业化是发展的惟一途径。”实现工业化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由之路。

    2.3.3 农业产业化的探索。一是开展调研,优化示范和带动方案;二是规划现代农业园,明确农业产业化基地;三是政府支持,公司化运作,先抓好示范基地和示范户的硬件建设。此外,也可在开发区的一角,融资建造“农业工厂”,实施规模经营。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7

关键词:农业机械;问题;方法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让农业经济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农业经济也发生了变革,现代化的农业已经逐渐的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如果没有将农业发展好,农业就不能实现高效发展,但是我国农机作业还不成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果没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好,农业机械推广是不能得到进步的,这样就会限制农业机械的发展,本文就是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让农业机械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

1农业机械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推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农业要想得到迅速的发展,追赶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必须要重视机械化作业,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但是我国在大型农机推广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1缺乏农机推广意识

农机推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国农业生产部门并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推广的重要性,这是推广人员在农业机械推广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而农业部门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部门,需要将农业机械的发展放在首位,目前我国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将农业机械推广工作重视起来,这样就造成了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停滞不前,如果农业机械得不到农业部门的推广,那么农民在生产的过程中,就不会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这样对农业生产是极为不利的。农业机械的意识不足是造成农业机械推广难度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作为政府部门没有将农业机械化推广宣传给农民,这样就会影响到农业机械的发展,作为政府部门,在农业机械推广中保障政策还不够完善,如果没有一定的投入,农业机械推广是不会有任何的成效的,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还严重的影响了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积极性,这样就给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1.2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善

由于人们对农业机械推广的认识还不足,农业机械推广体系还不完善,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发展的重点,如果没有农业推广体系作为农业机械推广的支撑,就会给农业机械的发展带来难题。我国农业机械推广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农业机械推广体系还不完善,作为农业机械推广人员对农业机械技术还不了解,没有及时的学习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对农业机械的认知还处于较为传统的机械化阶段,对于现代化的机械技术掌握程度较低,如果作为农业推广人员对农业机械技术并不了解,是无法顺利进行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如果不能顺利的进行农业机械推广工作,就会影响农民对农业机械的了解,这样农民就不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对农业机械推广有着不良的影响,农业机械技术也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对农业经济的展是非常不利的。

1.3农民掌握的农机技术较为落后

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农业机械化生产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没有将农业机械化推广做好,农民对机械化程度的了解就少,而农民作为农业机械的使用者,无法正确的理解农业机械的作用,严重的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生产。现在农民对机械化的了解还比较少,很多的农民都没有掌握先进的农业机械化知识,如果农民对机械化生产没有足够的认识,农民是不会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的,如果农业生产还采用传统的方式来生产,就会影响着农业机械化的生产步伐,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农业机械推广的策略

2.1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加强对农机推广的重视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农业也要实现现代化发展,为了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利用。农业机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在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应加强农业部门对各种新技术推广和普及的意识,从而使得农业生产过程可以逐渐实现现代化、高效化。另外,各种新的农业机械的推广也会涉及到农机,因此也需要加强对农机推广的重视。针对当前农业机械推广的投入不够的问题,应加强解决。由于我国农民的收入不高,农业机械的推广应尽量做到免费。同时,当前我国在推行农业机械过程中也应加强对各方面的投入,比如人才队伍的投入、推广人员的福利保障等,以稳定、壮大农机推广队伍,使得农业机械的推广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2.2加强完善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和制度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应加强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和制度的完善。农业机械推广的监管力度不够,是造成农业机械推广问题的主要原因,要想保证农业生产过程实现现代化生产,则需要构建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体系和制度,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工作的落实。比如对于农业机械推广人员的责任进行确定,并且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使得各项推广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再比如对于农机人员,应引导他们多下乡,给百姓提供一对一的帮助,使得百姓可以掌握各种机械的使用方法。

2.3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农民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力量,当前很多农民新技术的认识不够,是导致农机推广受到阻碍的原因,对此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使得农民能够对新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定期给他们宣讲各种新技术,并指导他们对各种技术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也可以引导一些意识比较先进的农民在当地举办培训班,对各种技术进行宣传,配合农机人员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使得农业机械可以惠及更多的人。同时,也应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使得他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从而能够掌握高效的方法给农民推广各种新技术。对此,农机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应的培训,掌握各种新技术,并且要学会提炼其中的要点,简明扼要地将其传授给农民。此外,农机推广人员要及时给农民灌输先进的生产理念,确保农业机械化推广的顺利进行。

3结论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现代化生产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农业机械是保证农业实现现代化和高效生产的一个要因素。但是当前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推广的制度不够完善、农民的意识比较淡薄等,这些都会导致农机推广工作受到影响。对此,要积极加强对农业机械的推广,使得农民能够接受更多现代化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意识,落实各项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惠.基层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5).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8

一、农业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农业科学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科学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在我国很多地区仍然依靠传统的农业技术生产,农产品品质较差、能效较低,原因在于未采用科学技术来推动农业生产。除此之外,我国农产品的深加工发展落后,加工转化率和增值率较低,许多农产品经过简单的初级加工就流入市场,售价较深加工农产品相比要低很多,而国外发达国家都采用先进的工艺进行农产品处理,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我国与国外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2.缺少科技型专业人才

我国农业产业化专业性人才欠缺,技术创新能力较差。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农业生产中多数以粗放型经营为主,缺少向集约型农业转化的力度,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要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就有必要增加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同时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水平,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农业方面的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

3.农业生产模式存在问题

不同的区域的农业生产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生产面积大,而生产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在农业生产中要总结不同地区的生产经验,进行新产品的创新,协调好产业、企业、农民、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立足于市场需求和本地区资源优势,确立当地主导产业,争创“龙头企业”,设立农产品产业基地,带动农民加入产业化生产链条。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存在问题,没有形成良性的生产循环模式,农民没有加入到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缺少利益联结机制。

4.农产品市场发展不充分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农民的市场意识增强,但是农产品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而其市场主体作用的发挥却不充分,进行国内外市场开拓的能力较差,农民缺少对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掌控能力,多数是进行单个个体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和经营,面对市场的剧烈变化不能进行正确应对,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利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解决我国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具体措施

1.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众所周知,在现代农业中科学技术是先导,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国与外国先进农业企业之间的主要差距就是科技发展水平和科研经费投入。要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程度,就要增加对农业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力度和投入力度,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同时,加强与国外发达国家的联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增加农业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实现我国农业和国际发达国家创新农业的接轨,充分借鉴和利用先进经验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产业化程度。

2.加强农业人才的技能培训,引导农民进行产业化经营

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同时引进和培养专业性的科技人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好铺垫。对农民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农业知识培训,不断增加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从整体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为了迎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可以增加农民对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等专业知识的了解,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地技能培训,逐步引导农民按照标准化组织进行生产,发展特色农业,走向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3.加强农产品的营销推广范围,实现多层次销售模式

市场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农业产业发展的整体方向,因此要树立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的理念,依据市场有效需求进行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增加市场推广力度,采用现代营销方式,可以发挥销售网络的重要作用,不断培育外销商以及个体营销大户,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销售模式,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此外,加强农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水平,鼓励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经营。

三、结语

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因此,就要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准备,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水平,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增加科技人才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实施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吴丽霞, 吴丽艳, 玉苏, 等. 勐海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3): 355-356.

[2] 郑天鹅. 西部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现状及问题研究[J]. 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2011, (11): 72.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9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途径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由于长期的工业、城市在发展方面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这种农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使得工业化发展缺乏有效的支撑,形成了工业的发展现状,国家发展格局受到影响。由于受到产业格局方面的影响,使得国家仍然采用工业、城市倾斜政策,农民收入难度加大,成本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累积以及投入,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增长、城市部门增长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农民收益较低并且不愿意投资,总体经济发展滞后。

1.2农业科技能力非常低

由于长期的贫困生存环境的影响使得农民综合素质一直无法提高,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只有一少部分完成了高中学业,也就是半文盲、文盲比例达到半数以上。在农村教育中,九年义务教育执行并不是非常理想,大多数学生无法完成基础学业。与普通高中相比,职业教育在农村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是原高中改制而来,缺乏专业性,教学缺乏吸引力。此外,由于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存在着动力不足,科研水平不高,农业科技研究人员缺乏农业服务方面的意识,农业投资效率并不是非常理想,农村资金也呈现出外流的形式,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1.3缺乏现代化信息获取能力

时代的不断发展促使信息技术不断进步,这就使得人们对社会各行各业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进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稳定发展,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思路,不断的丰富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将农作物进行有效的推广,在农业资源信息获取方面,则存在着滞后性,仍然采用原始销售方式,农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农作物发展空间非常的狭窄,农业经济发展缺乏整体发展的潜力以及发展的实力。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经济发展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并不是非常理想。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分析

2.1加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有效协调,提升人们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意识,实现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乡镇领导工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强化生态环境方面的意识观念,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规章制度,不断的加大对生态环境发展的实际保护力度。乡镇管理工作部门需要号召农民加强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认识,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以及其他的农业类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资源方面的保护工作,不断的加大实际保护力度,保证耕地不被随意的侵占和破坏,防治水土流失,为土地使用提供便利,为森林资源以及水资源等提供保护,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尽可能降低损耗,提高更高的经济收益。

2.2注重农业经济发展转型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丰富农作物种类,引进多样化的经济作物,同等土地面积下,不断增加农业的产出性效益。在进行农业种植过程中,需要选择科技含量高、高效益的农作物,提升农业的种植效率。需要不断的发掘农作物附加价值,借助深加工的方式来进行销售,提升经济效益。在进行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农业分配比例的合理性,还可以适当的加大在林牧业方面的比重,加快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发展布局的合理化。农业经济发展中,需要注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开辟,根据农村条件来实现农村资源的最大化发掘,为农村经济发展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型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市场调查的科学性,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入手,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及预测,扩大发展空间,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农村经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集约化的发展形势,转变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实现集约化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有效转变,树立市场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意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在农业资金、人力以及物理方面的投入,提升农民整体性收入,为农村发展尽可能保留劳动力,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方面的专业化培训,不断拓宽农民事业,转变传统农作物种植理论以及农作物发展理念,实现农作物在种植结构方面的合理化。乡镇企业管理工作部门需要加大扶持的力度,为农业种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加大在资金方面的投入,提升乡镇企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经济长效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网络布置,让农民能够利用网络来实现现代化学习,利用网络媒体来关注农业发展动态,对农业总体发展提供基础的判断。在进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利用网络信息拓宽农产品实际的推广力度,避免出现大收低收益的现象,尽可能减少在对外销售方面的运费,拓宽销售途径,提高整体收益。此外,还可以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来丰富农业信息,注重潜力农产品的发掘以及引进,降低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业收益。

3结语

“三农”问题一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中央及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需要解决好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为国家稳定、社会和谐提供保障。从目前发展来看,我国正是处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地区经济以及科技等方卖弄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农业经济发展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就需要调动社会各方理想,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为了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城镇管理工作部门需要了解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农民生态保护方面的意识,不断的调整农业经济发展结构,加大在农业经济方面的投入,借助现代化信息,实现农业经济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联寿,李泉泽,贾志森,张素珍,智建奇.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山西农业科学,2004.32(01):93-96.

[2]李芒环.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57-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