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集锦9篇

时间:2023-09-05 16:45:41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1

关键词: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海洋产业互动模式;海洋产业集聚程度

1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发展现状

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不同时期的各种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有传统的海洋渔业、海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以及30年来形成的一些新兴海洋产业,例如海水直接利用业、海洋医药和食品工业、滨海旅游娱乐业等,同时还有一些正处于技术储备阶段的未来海洋产业,如深海采矿业、海洋能利用、海洋信息产业等。据2016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了65534亿元,同比增长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6.8%;海洋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构成之比为5.1:42.2:52.7,第三产业发展明显高于第一产业,略高于第二产业,呈现一个梯形状结构。图12015年全国生产总值构成图注:数据源于2016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洋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大量入海排污口设置不合理,违反相关法律和海洋功能区划要求设置于海洋保护区、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渔业水域等生态敏感区域。90%以上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差,无法满足所在海域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要求。(2)新兴海洋产业虽有增长,但所占比重较低。传统海洋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近年来新兴的海洋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发展不足。(3)海洋科技实力有待提升。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较少,现有的专利数量不多,海洋专业人才占比较低,且地区分布不平衡。

2我国目前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与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建设“海洋经济强国”口号的提出,海洋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21世纪是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期,为了发展海洋经济,国家对海洋经济管理人才产生巨大需求。只有借助于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对海洋进行有效的经济开发,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这就是海洋经济管理人才的价值所在。

2.1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据《2010年全国海洋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报告》显示,到2010年底,我国海洋人才资源总量达2,010,708人,约占海洋产业就业人员的20%,占全国人才总量的2%。其中,海洋专业技术人才为1,373,039人,海洋管理人才为51,164人,海洋技能人才和工勤人才为586,505人,分别占海洋人才资源总量的68.3%、2.5%、29.2%。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海洋人才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江苏、辽宁、浙江等海洋经济强省,分别占全国海洋人才总量的16.5%、16.3%、12.9%、11.5%、10.6%,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广西、海南的海洋人才数量仅占全国海洋人才总量的3.2%和1.7%。从产业结构来看,海洋人才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分布比例依次为:2.3∶31∶66.7,主要分布在海洋第三产业。具体到单个涉海行业来看,海洋教育业吸引最多海洋人才,约占海洋人才总量的21%。从事海洋管理行业的海洋人才总量为180,614人,占现有海洋人才从业总量的9%。虽然从目前来看,我国海洋管理人才在海洋人才当中的比重较大,但是依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更显不足。特别是近年来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海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2.2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与成因

(1)海洋人才结构失衡。近年来由于新兴海洋产业崛起,国家对海洋技术的扶持,国内很多大学新增了与海洋技术有关的专业,专注培养海洋技术人才。相比之下,国家对培养海洋经济管理人才的关注度不够,使得这类海洋人才紧缺,海洋人才结构失衡。(2)人才的地区分布不均。我国海洋人才主要分布在沿海海洋经济强省,例如辽宁、浙江、广东等,这些地区离海洋较近,海洋产业发达,吸引、培养了很多相关领域的海洋人才,中西部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较远,涉海类产业不发达,本身也缺乏相关的资源培养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海洋人才高等教育落后。(3)人才的领域分布不均。海洋人才大都从事海洋教育业,多数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毕业后都选择留在高校或者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而一线地区亟需海洋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这也使得大多数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更擅长理论方面的知识,实践能力需要提升。(4)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不完善。基础海洋教育以及海洋职业教育的发展差强人意。在基础海洋教育方面,目前只有少数沿海城市在中小学开展相关海洋教育课程,这导致我国很多青少年对我国海域没有清晰的认识,对海洋丰富的资源、相关的情况一无所知。在海洋职业教育方面,为了提升就业率,很多职业技术学校专注培养会计、计算机等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人才,却没有开设类似海洋经济管理这类的职业教育。

2.3培养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人才面临困境的解决措施

(1)优化海洋人才结构。各高校内部应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除了重视培养海洋技术人才之外,设立相关专业,加强对海洋人文社科方面的投入,关注海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人才支撑。(2)促进海洋管理人才的区域流动。海洋经济强省地区培养出来的海洋经济管理人才可以去往其他对海洋经济管理人才需求量大的地区,为该地区培养海洋经济管理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与此同时,鼓励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前往一线地区从业。(3)健全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重视基础海洋教育,将基础海洋教育课程加入中小学课程当中,普及海洋知识,使青少年对此有一定了解;重视海洋职业教育,根据目前我国社会的需要开设相关专业,以培养出合适的、高素质的海洋经济管理人才。(4)建立完备的海洋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可以参考目前我国其他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拓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等级、范围,从事海洋经济管理方面工作的人员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形式,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5)实施相关的“人才引进战略”。由于目前我国海洋经济管理人才供需缺口较大,可以尝试从海内外引进高端海洋经济管理人才,这些海内外的高素质人才能够带来一些新思想、新方法,为培养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提供优质的资源。政府同时要制定好相关的政策,使引进来的高端人才在薪酬待遇、安家补贴等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6)支持科研院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加快培养专业型海洋经济管理人才。鼓励校企合作,在培养海洋经济管理人才方面,科研院校能够提供专业课程的学习,企业则为培养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在对海洋经济管理就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时,校企合作能够扶持发展相关类别的职业技能培训。

3积极探索海洋产业互动模式

产业互动模式是指产业之间存在的以产业关联为基础的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种社会协作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HY/T052-1999)的规定,对海洋三次产业作如下划分:海洋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包括海滨砂矿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海洋第三产业包括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业、教育等。

3.1广东省海洋三次产业之间的联系

本文以广东省海洋产业互动模式为例,探寻国家应该如何发展海洋产业互动模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2015年广东省海洋地区生产总值达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约占全省GDP的20.9%,海洋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是1.6:43.5:55。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低,海洋渔业产量每年几乎都保持增长态势,只是增长幅度较小,远不及海洋第二、三产业的增长幅度。由于广东人人口稠密,用水量大。因此,海水利用业将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随着海洋物种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挖掘,海洋生物医药业近年来也发展迅速。广东海岸线占全国的1/5以上,海域广阔,毗邻港澳、东南亚,腹地广阔,交通便利,因此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也比较发达,在海洋第三产业中占据主要地位。广东产业集聚度呈弱分散趋势,即广东省海洋三产业的群集态势已经形成。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非常紧密。其海洋第一产业发展出现分散态势。从整体上来看,若能统筹、加强海洋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联系,将会使海洋经济的发展更上一层楼。(1)对于第一产业来说,如果能够通过海洋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那么在海洋渔业这一方面,能够采取更加先进的养殖方式;通过选育,也能帮助养殖更加优良的品种;与此同时,在采用先进养殖方式之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减少、渔业产量上升、品种优良,又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若能提高灾害的观测技术,也能够有效降低因为自然灾害对渔业带来的损失。(2)对于第二产业来说,若技术足够先进,因海洋油气开采过程中油气泄露导致的海洋污染事件也将有所减少,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先进的技术使该地区在海洋生物医药等其他技术性较强的领域也能有更多的创新、申请更多的专利,取得更大的进展;海洋电力、海水利用业等技术的成熟,能够有效缓解该地区因人口稠密导致的水资源紧缺、电力超负荷现象;海洋船舶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的发展,能够拉动GDP的增长,因而又能够带动第一、三产业的发展。(3)对于第三产业来说,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能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海洋人才;海洋船舶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服务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发展好社会服务业,也能够为第一、二产业提供其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如果海域生态环境良好,也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的游客前来度假参观,增加滨海旅游业带来的收入。

3.2针对我国建立海洋产业互动模式的对策建议

海洋三大产业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如果能够建立一种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海洋产业互动模式,是完全有助于发展高效的海洋经济,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编制好海洋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积极借鉴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经验搞好规划,通过建立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促进海洋产业空间结构的优化。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他们的模式,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指导各省市合理规划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从而优化海洋产业空间结构。(2)重视发展海洋科技教育人才的连续培养。教育、人才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它不仅将三次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也能够促进各产业的发展。我国沿海东部省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非常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是它们当中或多或少都存在技术瓶颈,制约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见,技术人才是建立海洋产业互动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当引起重视。(3)协调省际海洋三次产业发展。我国各省市的海洋三次产业发展重点虽存在差异,但是部分省市间的海洋三次产业规划存在着严重趋同的现象。海洋产业空间组织、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产业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协调与重组,有助于实现沿海地带的互补共赢以及各省市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4)推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海洋产业,使其发挥新的活力。目前传统海洋产业在我国海洋产业体系中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如何延缓其“衰老”过程,对我国海洋产业互动模式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由于陆地土地资源有限,我国人口总量却不断上升,海洋渔业的发展或许能够解决粮食的问题,但是传统的渔业由于效率低、对环境的破坏较大,逐渐丧失活力,如果能够为海洋渔业注入新鲜血液,从管理理念、养殖技术等方面对其加以改进,使其焕发新的活力,该产业也能够与其他产业进行产业互动发展。(5)适当延长海洋产业链,提高与陆地产业的关联度。我国东部沿海省市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人口流入量日益增多,陆地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达。海洋相关产业可以借助金融业通过政府引导相关投资进入海洋产业,解决海洋互动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借助交通运输业等陆地产业,延长产业链,可以促进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发展。(6)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海洋三次产业,除了培育人才、发展技术是关键以外,还应该注意海洋三次产业互动发展过程中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对近海超标排污的企业进行警告、督促整改,严惩其他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鼓励各涉海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合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对三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的发展、海水利用业、社会服务业等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国家海洋局,2018.

[2]国家海洋局.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R].北京:国家海洋局,2018.

[3]吕建华,索艳云,李月鹏等.海洋强国建设下的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人才的定位与培养[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6,(06):12-17.

[4]张娟娟.我国海洋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商,2015:26-27.

[5]王诗成,大力构筑蓝色经济高端人才建设工程[J].理论学习,2010,(02):21-24.

[6]朱利国,吴凯昱,谢曼露等.中国沿海省份海洋产业集聚态势演进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5,(02):167-171.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2

【关键词】海洋经济 绿色发展 资源优化配置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开发领域。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域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较量成为沿海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

海洋经济效率是衡量海洋经济投入产出的指标之一,是指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财力之后,海洋产业运行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它实际可以看作为资源自身价值的利用率。正确衡量经济运行效率,不仅是对当前海洋经济投入产出情况的检验,同时有利于政府和企业及时调整海洋资源配置,为各地区的海洋产业投入指导方向。

一、超效率DEA模型

经济效能的评估是多投入和多产出的复杂系统,因此不能仅仅把产出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而是要注重效率,即注重产出和投入的比值,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统计回归分析的生产函数方法、构建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赋予权重法和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投入产出效率。

Andersen和Petersen(1993)提出了“超效率”DEA模型:有效决策单元之间也能比较效率的高低,实现了决策单元的充分排序,从而实现对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后续评价。

超效率DEA模型的经济含义是:一个有效决策单元可以使其投入按比例增加而效率值保持不变,其投入增加的比例即为其超效率值θ。超效率DEA模型只对有效决策单元的效率水平进行改进,并且其效率值仍维持在1水平之上,而无效决策单元的效率值保持C2R模型的测度结果,从而达到比较分析各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

二、因子分析-超效率DEA模型

大多数研究者们在利用DEA模型进行效率研究时,都是综合已有的研究、比较主观的、以文字形式描述自己所选的指标体系,并没有对指标进行筛选,但这些研究者中绝大多数研究的决策单元数量是充足的(匡海波,2007;温秀晶,2010;范斐[1],2011;袁晓玲[2],2012;张继良[3],2013)。个别研究者根据指标越少结果区分度越高的思想,对主观选定的指标进行了筛选,筛选方法各有不同。孙柯洋(2010)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备选变量中最终确定投入产出变量,计算某公司不同时期的港口绿色度。孔祥屹(2012)利用因子分析法Y选指标,从较多的原始变量中对指标进行分别提炼,最终确定了最本质的一个投入、一个产出变量。吴青青,杨桂元(2012)根据指标间相关系数越小越好的原则,对初步确认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了删减[4]。赵昕,郭凯莹(2012)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提取主要指标,形成最终指标体系[5]。另外也注意到,部分研究者在进行效率研究时,指标选取并没有考虑决策单元数量的限制,但这只在少数(李怀宇[6],2007;刘自敏[7],2012)。

所以,本文认为当决策单元数量不足时,需要对指标进行一定的降维处理,使得结果更具科学性。本文选择将因子分析方法纳入到区域海洋经济效率评价中。因子分析通过寻找公共因素来简化众多原始变量中存在的复杂关系,它把每个原始变量分解为:“公共因子”(由所有变量共同具有的少数几个因子)和“独特因子”(每个变量独自具有的因子)。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越高,则能越全面地反映原备选变量中的信息,可以在后续分析中忽略独特因子。

三、效率分析步骤

首先根据影响海洋经济的主要因素,在考虑数据的科学性、代表性、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基础上,提出衡量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的初始指标变量;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得出最终的指标因子;在此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方法,输出环渤海经济圈各沿海地区的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值。

(一)指标选取

在已有海洋经济效率分析的相关文献中,很多研究者都采用了 DEA模型对区域海洋经济的相对效率进行了测度,但选取的投入、产出变量却不尽相同。在综合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考虑海洋经济的运行机制,遵循指标选取原则,本文从以下方面考虑海洋经济投入、产出指标。

①人力。海洋经济及其可持续发展需要人的参与,所以首先从人力方面考虑海洋经济投入。这里以涉海就业人数衡量劳动力投入,以及科研从业人员数衡量科研投入。

②物力。其次海洋经济的发展依赖海洋资源的投入,因此本文选取海水养殖面积、海水养殖产量和海洋捕捞产量。

③财力。本文认为衡量海洋经济财力投入最适当的指标是海洋有关产业固定投资等内容,但由于统计指标的缺口,这里本文选取港口货物吞吐量作为港口系列设施投资的替代性指标,选取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作为海滨旅游行业相关投资的替代性指标。

④环境投入。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产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的投入,这里选取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直排入海作为反映环境投入的指标。

⑤在产出指标,从最关注的海洋经济效益问题出发,本文选择唯一产出指标――海洋生产总值。

在综合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考虑海洋经济的运行机制,这里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拟定了9个备选投入变量,具体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如表2-1所示:

(二)指标降维

超效率DEA方法在实际运用中至少存在以下4个问题:①难以保证决策单元(DMU)个数大于投入产出指标总数的2倍[8];②投入产出指标间可能存在强线性关系;③投入产出指标过多可能导致主次不分,难以获得更科学的评价内容和结果。

根据研究问题决策单元的实际情况,即纵向分析数据时间跨度不足的情况,有必要、也迫切需要对指标进行筛选。在综合对比了前人用过的方法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因子分析(Data Reduction Factor,DRF)的超效率DEA评价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超效率DEA模型的指标进行筛选。其具体步骤为:

第一,考察原有变量是否具备进行因子分析的条件。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是进行因子提取的前提。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表明各变量呈较强的线性关系,能够从中提取公共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第二,提取因子。通过输出因子得分函数,计算得出最终指标数据。

第三,评价值输出。将上步所得最终指标数据带入超效率DEA模型中,即可输出区域海洋经济运行效率评价值。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分省(地区)纵向分析

利用因子分析―超效率DEA方法,通过MATLAB软件得出2006~2012年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效率评价结果如表3-1所示,并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运行效率做纵向比较分析。

辽宁省在2007年、2011年海洋经济评价值θ>1,说明这两年辽宁省海洋投入产出达到相对有效状态;而2007~2009年这两年期间,海洋经济运行效率出现了两年连续下降的情况;2009~2011年海洋经济运行效率逐年上升,至2011年达到相对有效状态,但2012年显示经济效率下降并降至相对无效状态。

天津市2012年评价值θ>1,说明天津市海洋投入产出达到相对有效状态;2008~2009年期间,评价值θ出现下降,说明这期间某些因素导致海洋经济运行效率下降;整体上看,除2008~2009年间效率出现下降情况,2006~2012年间天津市海洋经济运行效率呈现逐年递增,至2012年达到相对有效状态。

(二)环渤海经济圈海洋经济综合分析

第一,2008~2009年环渤海经济区内的4个沿海省(直辖市)均出现了海洋经济效率下降的情况,这一“常态”是来自200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波及;由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在这一年期间辽宁省、河北省θ值下降最明显,均在2008年前达到海洋经济相对有效状态,经2009年的效率下降之后,从之前DEA有效状态变为经济无效率,并于2012年前后重新实现海洋经济的相对有效。

第二,在2006~2012年的研究区间内,天津市、山东省的海洋经济运行效率总体呈现出递增的态势,说明这两个沿海省市与他们各自早期相比,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相对最优性;经历2008~2009年效率下降的“常态”后,从2009年开始海洋投入产出效率再次实现了快速提高的态势,并在2012年实现了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对有效,说明与早期相比,天津市和山东省投入资源的组合结构相对合理,在投入产出效率方面,不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达到DEA有效。

第三,c其他城市相比,辽宁海洋经济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时间序列来看,辽宁省分别在2007年和2011年达到海洋经济相对有效率状态,其他时期均呈现DEA无效率。

五、结论

超效率DEA方法可以实现对所有决策单元效率水平的全排序。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决策单元满足此条件,可以直接将原始指标数据带入计算效率评价值;如果决策单元数量过少,则需要对输入、输出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因子分析方法即可实现这一要求,随后利用新的因子作为输入输出指标计算效率评价值。

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应把握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这一重要切入点,在未来的海洋经济发展中整合资源技术,逐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组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适当扩大海洋经济规模。

参考文献

[1]范斐,孙才志,张耀光.环渤海经济圈沿海城市海洋经济效率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06:119-123.

[2]袁晓玲,仲云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07:81-90.

[3]张继良,高志霞,杨荣.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及效率研究[J].调研世界,2013,05:46-50.

[4]吴青青,杨桂元.基于DEA方法的安徽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效率评价[J].科技和产业,2012,12:112-117.

[5]赵昕,郭恺莹.基于GRA-DEA混合模型的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分析与评价[J].海洋经济,2012,05:5-10.

[6]李怀宇,王洪礼,郭嘉良,冯剑丰.基于DEA的天津市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J].海洋技术,2007,03:101-104.

[7]刘自敏,张昕竹,杨丹.我国省级政府卫生投入效率的时空演变――基于面板三阶段DEA模型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06:97-104.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3

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一:嘉兴市海洋经济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步短缺,海洋开发与利用逐渐成为沿海各省、市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调查嘉兴市海洋经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政府制定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嘉兴;海洋经济;对策

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使嘉兴市成为全省接轨上海、参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与交流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为嘉兴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1嘉兴市海洋经济现状

近年来,嘉兴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大战略,切实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实施滨海开发战略,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和滨海旅游业,加快港口开发,海洋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嘉兴市海洋经济总产出达1366.26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为402.91亿元。

2嘉兴市海洋经济存在的问题

2.1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目前嘉兴海洋经济仍处于粗放型开发为主的初级阶段,产业发展不够协调,质量和水平较低,缺乏海洋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在海洋经济的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资金投入、政策力度等方面,嘉兴市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海洋资源的直接开发,以初级开发为主。海洋渔业以捕捞和养殖为主,而作为附加值的深加工还很少。港口开发中公用码头能力不足,数量偏少,信息化管理技术跟不上,专业化码头尤其是专用集装箱码头数量少,无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配套港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港口资源可开发利用程度来看,都亟待改善。特别在城市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使得人才的汇集速度赶不上港区的速度。临港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大规模临港工业布局还没有落成。海宁观潮和九龙山旅游受季节影响大,沿海旅游资源还未整合成一条旅游热线,海洋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其开发利用的高投入性和高风险性,难以满足嘉兴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需要。

2.2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较差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还未健全,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各种环保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使得近海海域污染程度有加重之势。沿岸及邻近海岸工农业、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来自钱塘江、曹娥江携带的内地污染物质、长江及海上污染物也呈逐年上升之势,造成杭州湾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重,存在相当程度的有机污染,是浙江省超标最为严重的近岸水域之一。2014年杭州湾水质均为劣四类海水。海域环境质量趋于下降,制约了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2.3海洋渔业发展受到制约

近年来,嘉兴市海洋资源被过度利用和消耗,涉水工程建设、填海造地、沿海大开发项目对渔业发展的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沿杭州湾水域环境质量较差,严重影响海洋渔业的发展。而养殖、捕捞的规模又与宁波、舟山、温州、台州等传统渔业城市有较大的差距,发展受到制约。

3嘉兴市海洋经济发展建议与对策

3.1发展港航物流体系

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统筹港口与航运业的开发,加快以港口为中心的综合运输网建设,适时开展对外海航道浚深及成槽试验,全面推进外海锚地的整治和建设工作,及三大港区海河联运集疏运基础设施、杭平申线等内河航道、内河码头和疏港公路、铁路网络建设。

3.2强化招商引资

强化招商引资。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央、省国有大企业对接,积极争取重大项目落户嘉兴市,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实施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创新开发模式,吸引国内外财团主体进入嘉兴市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基础设施网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项目投资。

3.3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依托嘉兴科技城已有的软件园、生物园、芯片园、通讯园和材料园等产业基础,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和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的研究能力,建立省级以上涉海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完善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扶持政策,建立海洋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海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市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创办海洋科技服务机构,推进海洋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加快建设1~2个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加大科技兴海攻关力度,重点突破一批海洋仪器与工程装备、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精深加工、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大对科技兴海的投入。

参考文献

[1]张玉珍,张丽玉,曾悦等.我国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山东环境,2003(2):32-34.

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二: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公路运输作为灵活性最高、覆盖范围最广的运输方式,是区域之间进行经济沟通的桥梁。本文将总结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提出进一步加强公路运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公路运输;区域经济;经济发展;措施

公路运输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公路运输来说,如何正确的处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公路运输不仅适应当地的发展情况,而且推动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公路运输是各区域之间沟通的桥梁,公路运输最为最常用的运输方式,为各区域人们的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其他区域共同进步和发展。首先,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公路基础设施有非常大的关系。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公路运输和经济发展的效率及总量。公路基础设施越完善,运输量越大,相应的经济发展速度也越快。反之,经由当地的车辆越少,经济发展也会相应变缓慢。其次,公路运输的效率高、运输成本低,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可以节省运输费用。节省下来的费用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再次,交通运输是各区域沟通的桥梁,公路运输拉近了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公路运输在加快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公路运输还可以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由于公路运输灵活性强、运输频繁,中间不需要倒运,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这一途径,优化服务,调整产业结构。如果对公路运输管理不当则会影响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公路设施的建立要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如果本区域地处交通要塞,但是基础设施不到位,很难承载过多的运输量,造成交通瘫痪,阻碍本区域经济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公路设施闲置的现象。其次公路运输量过大会限制当地经济的发展。如果本区域经济发展非常快,公路运输的总量将不断的飙升,就会出现公路运输系统瘫痪的局面,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在发展公路运输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发展其他运输方式,最后,公路运输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将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进度。公路运输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缺少了物流运输的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就会受限,经济发展速度自然缓慢。

二、目前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

(一)公路运输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也在随时变化,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因此,交通运输网络也应该不断的更新变化。但是在我国,目前仍有很多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交通网络体系比较落后,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经济日益增长的要求,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城市快速交通公路严重不足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步,对公路运输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交通虽然给大众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让人们吃到新鲜的水果、蔬菜,但同时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了保证蔬菜、水果的新鲜,就需要每天进行蔬菜、水果的运输,但在快速运输时,势必会造成一定的运输压力,堵车等现象时有发生。当然这也存在道路不够宽、道路年久失修、甚至道路坍塌等问题,影响交通运输。

三、加强公路运输,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公路运输不仅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我们日常的生活也息息相关。但是公路运输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下面主要针对当前公路运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相应的措施,改善公路运输的缺陷,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合理规划公路运输网络布局

从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区域的公路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当地区域公路运输的要求,进而阻碍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这些区域的交通网络运输布局不合理,多数路段缺少公路的基础设施,公路的数量虽然很多,但是能够承载大量运输量的公路数量非常少,远远达不到目前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不仅不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还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公路运输的针对性,必须对公路运输网路进行合理布局。

(二)提高公路运输现代信息的能力

除了公路运输网络布局不合理之外,现代信息能力的缺失也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公路运输也越来越现代化。现代信息化更快捷、准确,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运输的针对性,加快运输效率。通过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所以说,对公路运输实行现代信息管理,可以快速提高公路运输效率。但是对于当前的公路运输来说,很多地区公路运输设施落后,缺乏现代信息化的能力。只有提高公路运输现代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快的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开放公路交通资金投资市场

与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设施投入的资金量更多,并且回报的周期也很长。对于公路运输来说,要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除了政府部门出资建设以外,还可以拓宽渠道,通过吸引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如此一来,既避免了国有资本的流失,还引发市场决定了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在公路运输的投资市场更为广阔的同时,使公路运输更贴近市场,更有利于公路运输的发展。

四、结束语

公路运输灵活性强、覆盖范围广、运输效率高,对于推动区经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的,公路运输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公路运输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郭耀光.浅谈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时代金融(下旬),2013,(6):35-36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4

关键词: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7-0035-03

全球范围内人口激增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特别是能源与食品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沿海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各国科学家纷纷预言,人类在21世纪将进入大规模开发海洋的时代。海洋经济已成为海南省新经济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随着海洋经济在海南省经济社会的战略作用不断凸显,海洋将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海洋是新的战略领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新空间,还是重要的军事、交通和经济通道,也是资源和能源的新基地。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解决陆域资源的瓶颈,有利于促进海南省生产力合理布局,有利于增强海南省的发展后劲。

一、国内外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

1960年,法国首先提出了“向海洋进军”的口号并成立了海洋开发研究中心,此后,美国、日本等国家也纷纷制定了开发和利用海洋的科学计划。1966年,肯尼斯•鲍定(Kenneth Boulding)提出了经济增长的新空间理论。他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利用的能源、资源将主要来自于海洋,海洋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人类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在此基础上,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学者首先提出了“海洋经济”(Ocean Economy)这一术语。1974年,美国在海洋经济研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海洋GDP”的概念及其核算方法。中国现代海洋经济理论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978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于光远等提出建立“海洋经济”新学科的建议,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海洋经济”这一术语。“海洋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制度下,通过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以获取社会利益、环境利益和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称。

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根据《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20794―2006)标准,我国将海洋产业区分为海洋产业及海洋相关产业两个类别,具体包括29个大类、106个中类和390个小类。在我国,海洋产业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主要海洋产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二)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GDP平均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2001年达到1.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4%。据2004年世界著名市场调查公司英国坎特伯雷Douglas-Westwood公司有关海洋的科技报告,2000年,全球海洋市场中海上油气产品占最大份额,达3000亿美元;其次是海运,达2340亿美元;海洋科技研发投入为190亿美元。报告还预计未来10年全球海洋产业年均增长率为3%,2010年产值将达15000亿美元,2020年达30000亿美元。其中,主要的增长领域是海洋石油和天然气、海洋水产、海底电缆、海洋安全业、海洋生物技术、水下交通工具、海洋信息技术、海洋娱乐休闲业、海洋服务和海洋新能源等。

海洋的开发方式正在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海域从领海、毗邻区向专属经济区、公海推进;开发内容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

(三)国内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6500多个海岛。在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内,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和其它海生动植物种类多、数量大;大陆架海区含油气盆地面积近70万平方公里,蕴藏的石油资源量在150亿吨以上,天然气约14万亿立方米;海水中可利用的化学元素十分丰富,各种形式的海洋能源总量超过4亿千瓦;我国目前有海滨旅游景点1500多个、沙滩100多处。我国海岸带的土地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国际海底区域,我国已经获得7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矿区的采矿权,估计锰结核资源储量9亿吨以上,大量的其它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尚需进一步地调查发现[1]。

根据国家海洋局初步核算,200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4929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11%(见图1)。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4844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0085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274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1503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2152亿元,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5∶46∶49[2]。

二、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海南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我国主张,海南省管辖的海域面积约200余万平方千米。在广阔的所辖海域上分布着600余个岛、礁、滩和沙洲,全省海岸线长达1811千米(含岛岸线),大小港湾有84处,开辟为港口的已有43处。全省-5米到-10米等深线海域面积达2330.55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面积的6.8%,其中,海南岛周边海域-5~-10米等深线海域面积为1319平方千米。海南省海域面积辽阔,海洋资源储量丰富,具有开发价值的有海洋渔业资源、海盐资源(包括海洋汽油、可燃冰、海流能、温差能、波浪能等)等[3]。

海南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海洋资源开发,为了充分利用海南省海洋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加快发展海洋渔业,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实施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坚持海洋和渔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十五”期间,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8%,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6个百分点。继2002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后,2006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再创新高,达到396.85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44.3%,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3∶23∶54,海洋经济在海南省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相对滞后,生产力有待释放。按管辖海域面积的大小相比,山东、广东、浙江、江苏、广西、福建、辽宁等7个省区的海域面积之和仅为海南省的一半;而论海洋经济实力,海南省比其它省区都要小。2001年海南海洋渔业创造历史最高纪录,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83万吨,渔业总产值达68.57亿元,增加值达46亿元。然而,2001年仅山东省荣成市的水产品总产量达120万吨,海洋经济总收入2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78.8亿元,分别是海南全省海洋渔业经济三项指标的1.4倍、2.9倍和1.7倍。2004年海南省海洋产业总产值在全国沿海地区中仅排名第十位(见表1)[4]。

2.海洋科技力量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低。一方面,海洋开发总体科技水平不高。由于受科技水平的限制,海洋资源开发仍属于粗放式开发,以海洋资源优势的高附加值产业还没有形成,主要依靠海洋渔业及滨海旅游,海洋油气勘探仅限于部分浅海水域;滨海砂矿利用率低,海洋能源利用率更低。另一方面,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未形成规模。近年来,尽管海南省海洋经济中的高新技术产业有了长足进展,但整体产业规模还比较小,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水平,不利于海南省海洋经济长远发展[5]。

3.海洋管理体制与海洋经济发展不相称。对海洋经济的管理缺乏完整统一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存在严重的多头管理现象。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由政府计划管理部门负责,海洋交通运输由交通港务部门负责,滩涂由农业部门负责,海洋渔业由政府海洋渔业局负责,海岸带管理由地方政府负责,海洋旅游由旅游局负责,此外还涉及到盐业、矿业等行业部门。多头管理造成严重的职能交叉、管理混乱、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降低了管理效能,增加了管理难度,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

三、海南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海洋的科教水平,培养专业人才

提高海洋的科教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将科技进步作为海洋开发、建设海洋强省的重要支撑。一是海南省政府应设立海洋科技基金,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特别是对海洋资源研究开发的投入;二是在普及教育的同时,海南省应重点培养急需的各类海洋科技人才,鼓励和支持全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加强与省外海洋科研所的全面合作,创建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的平台;三是加强海洋经济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动海洋经济的大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为建设海洋强省奠定基础;四是鼓励有条件的海洋企业集团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海南省联合兴办海洋研发机构和实验基地,培育一批海洋科技合作基地,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海洋科技专家到国外大学或重点实验室研修。

(二)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经济发展动力

要依据海南省的实际情况,突出各个时期的海洋产业开发重点,海洋第一、二、三产业间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海洋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动力。从海南省海洋资源分布状况和海洋经济发展态势来看,一是要实施精品发展战略,创立海南省海洋产业的品牌,打造海南省海洋产业的“航空母舰”,将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如海洋石油综合开发、海洋旅游等,并坚定地确立海洋油气业、海洋旅游业作为海南省主导海洋产业,以此改善海南省海洋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增强海南省海洋经济整体实力;二是保持和充分利用海南省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的优势,调整捕捞作业结构,控制和压缩近海捕捞,鼓励渔民造大船、赴外海,发展远洋捕捞,控制和压缩近海捕捞,保护近海资源,实现海洋捕捞从近海向外海和远洋的转移;三是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加强管理,走海洋产品产业化和工业化之路,加速发展海南省海洋经济。

(三)借鉴国外海洋管理经验,理顺海洋管理体制

鉴于当前分散型海洋管理体制下,各部门职能和职责分散、交叉或重叠,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形不成合力,使得海洋的综合优势和潜力不能有效地发挥。因此,海南省不能仅依靠省海洋与渔业厅的管理,应借鉴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海洋管理经验,专门成立一个海洋事务机构委员会,主要协调与海洋有关的政策与规划,同时肩负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勘探与开发近海资源、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保护海洋环境等职责[6]。

(四)健全多元化海洋经济发展投融资机制

一是强化金融支持,对重点沿海县市在资金融通和金融机构设置方面采取更加宽松灵活的政策;二是鼓励和引导海洋经济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以及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三是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加强软硬环境建设,拓宽引资渠道,创新引资方式,扩大外资利用规模。

(五)利用区位优势,与周边地区积极合作

海南省位于中国的最南端,内靠粤港澳深珠形成的华南经济圈外缘要地,外临东南亚地区,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理中心位置,因此要进一步融入东南亚地区经济体系。一方面,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为发展海洋运输业、物流业和旅游业等海洋产业创造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进一步融入华南经济圈和9+2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可以为海南省利用粤港澳大都市人才、金融、信息等资源提供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马志荣,徐以国.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8,(6).

[2]国家海洋局.2007年中国海洋统计公报[Z].2008年2月.

[3]王海生.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新教育(海南),2006,(6).

[4]朱华友.海南发展海洋产业优势、问题及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08-09-27.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5

关键词:海洋新兴产业;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033-02

引言

海洋新兴产业是指以海洋高新技术发展为背景的新兴海洋产业群体。分为海洋传统产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未来产业[1~3]。海洋新兴产业则把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滨旅游业、海洋生物制药业等产业划在其中。海洋未来产业包括深海采矿业等[3]。中国是个海洋大国,海洋产业发达。因此,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尤为重要。

一、中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从2006—2011年,中国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见表1),且尽管受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海洋产业处于低靡状态,但是中国海洋产业总产值仍然保持稳步增长。

1.门类齐全、总体规模小,有较高的成长空间。中国具有门类较为齐全的海洋产业体系,但中国海洋新兴产业的产值占海洋总产业的产值比重很小,远落后于世界海洋经济发展形势。根据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在海洋新兴产业中,除了滨海旅游业所占比值为33.27%,剩下的其他海洋新兴产业产值所占比重都非常小,尤其是海洋矿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和海水利用业。

2.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海洋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海洋产业链条不断延长、规模不断变大,主要经过了产业结构单一阶段、二、三产业快速发展阶段、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阶段 [4]。

3.各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不均衡。由于各个省市自然禀赋和国家政策、科技发展的差异,使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主打海洋新兴产业(见下页表2)。

(二)存在的问题

1.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水平、阶段具有差异性。中国海洋新兴产业中的海洋生物医药、油气和化工等产业的产值在2006—2007年间均有显著增加,但是海水利用业、海洋矿业和海洋电力业的增加值很小,而且海水利用业的增加值有变小的趋势。说明中国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不平衡。

2.公众对海洋新兴产业的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由于传统渔业的过度束缚,公众对海洋新兴产业知之甚少。这样一来,公众对海洋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导致无法形成全社会经济参与和支持发展型海洋新兴产业,减慢了其发展的速度。

3.研究人员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中国研究海洋新兴产业的科研人员较少,自主研发能力弱。由于科学、经济效益、技术和研究开发的可行性都不大,导致科技对海洋经济贡献率小,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技术推广的规模和速率都很小 [5~7]。如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业,研究人员仅约为1万人,并且后续力量不足。经费、人才的缺乏,导致其创新能力差,没有形成产业化。

二、发展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公众对海洋新兴产业的认识。政府应该通过媒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加强海洋新兴产业的宣传来让公众逐步认识到海洋新兴产业对于海洋经济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加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及各级海洋从业者对发展海洋新兴产业认识,以便更好地发挥海洋新兴产业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状况,选取不同发展方式。优先选择增值快、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性大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在中国,考虑到海洋资源和开发的风险,应优先选择那些产业基础好、资源丰富的产业发展,如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物医药业等作为战略性产业,使其成为中国未来海洋产业中的优势产业。

3.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资体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建立科技创业、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大投融资的灵活性,形成国家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投资的良性循环。并运用市场机制,注重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改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 林原.浅谈大连市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思路[J].海洋经济,2012,(1):79-83.

[2] 汪科.宁波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三江论坛,2012,(11):10-13.

[3] 孙吉亭.海洋产业资源与经济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2-3.

[4] 徐胜.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阶段及基本思路探索[J].海洋经济,2011,(2):6-11.

[5] 李毅.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思考[J].海岸工程,2002,(4):46-51.

[6] 仲雯雯,郭佩芳.中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9):163-167.

[7] 于婧,陈东景.实现青岛海洋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3):123.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merging Industry in China

LI Xue-ying,XUE Zhong-yue

(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海洋 渔业 港口 旅游 前景

一、引言

宁波市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形成以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沿海港口业三足鼎立的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不断加大海洋开发的力度,海洋经济发展很快,不仅主要海洋产业快速增长,也改变了传统的海洋产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海洋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二、宁波海洋经济的现状

下面主要从渔业、港航运输、滨海旅游三个产业来分析宁波海洋经济的现状。

1.渔民收入增加,海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2007年至2010年,宁波市海洋渔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海洋捕捞面积基本上保持了稳定,还略有增长;海洋养殖产量和海水养殖面积基本上没有变化;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改变了仅靠海洋捕捞的海洋渔业发展局面,这个变化有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和渔业产量的稳定,同时也改善了海洋渔业的构成比例,从而使海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宁波渔民收入自2008年开始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2009年,因为气候和禁渔期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渔民收入出现了小幅的下降,但是总体来说渔民的收入是逐渐增长的。

休闲渔业是集渔业与游钓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兴产业。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休闲渔业已成为渔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作为海洋大市的宁波,渔业经济占农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但休闲渔业还只是刚刚起步,且大多仅以垂钓为主,海钓发展也很缓慢。为了实现 宁波渔民的收入的持续增长,休闲渔业是重中之重。

2.海洋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港口吞吐量急剧上升

2010年,宁波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4亿吨,完成4.1亿吨,比上年增长7.4%,集装箱吞吐量连跨3个百万台阶,突破1300万TEU,同比增长24.8%,增幅位居我国8大港口和全球30大港口之首,集装箱吞吐量排名打破了连续6年位居大陆港口第四的格局,首次跃居第三位,并进入世界港口前6强。在集疏方面,宁波港已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江海联运、水水中转等全方位立体型的集疏运网络。2010年航线航班数量创新高,全年净增航线12条,航线总数达到228条。在港口建设方面,2010年宁波港梅山集装箱码头1#2#泊位顺利投入试生产;大榭实华二期45万吨原油码头已具备试生产条件。宁波-舟山港甬舟集装箱码头1#2#泊位顺利投入试生产,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按计划推进。

3.滨海旅游规模扩大,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宁波滨海旅游的总收入逐年递增,并且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年增长率,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广阔。近年宁波市不断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投入,投资领域不断扩展,加强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等系列产品的建设,并逐步由东海滨海向象山港、杭州湾、三门湾等陆海兼备的区域推进,增强了产业竞争力。

三、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模式

宁波的海洋经济应该遵循以港口建设为中心,以滨海旅游和海洋渔业为发展重点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在港口建设方面:加快海铁联运建设,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我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将获得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离不开对外商品的运输,这为宁波港发展集装箱铁路联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宁波现货即期交易市场方面,主要经营品种为塑料原料、液体化工、煤炭、钢材、金属材料等,基本上覆盖了大宗生产资料商品,具有典型意义的交易平台主要有余姚中国塑料城、镇海液体化工交易市场、镍金属交易市场、镇海煤炭市场、镇海钢材市场等。建立一体化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推进第四方物流市场与港口物流信息平台、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网站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无缝对接与共享合作,提供网上查询、网上交易、网上订舱、仓储管理、商管理、运输方案咨询、电子支付等功能一体化的服务。

在滨海旅游方面,以象山县的滨海旅游为发展重点。促进海岛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影视、开渔节等特色旅游,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形成以重大项目支撑、精品特色主导、乡村旅游配套的滨海休闲产业产品体系。

在渔业发展方面,调整捕捞发展战略,积极拓展远洋渔业。在发展远洋渔业中,要以公海大洋性渔业为主,过洋性远洋渔业为辅,加大保护和恢复近海资源的力度。积极调整捕捞生产布局,巩固完善休渔制度,根据捕捞强度研究进一步制定出近海海域年度捕捞量和配额制度,恢复海洋生物的自然再生产能力,以达到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终实现近海渔场农牧化。

四、宁波海洋经济发展中政府的定位与作用

日本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与包括宁波在内的东南沿海相隔较近,因此在很多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 其任何一项具体实践都有前期的相关立法和规划做指导。宁波海洋发展应该借鉴此经验加快统一标准的制定。我们在借鉴日本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政策制定的可操作性及灵活性,及时修正法律法规以形成指导反馈调节这样一个行之有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机制。

在宁波港的建设中政府目前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宁波列为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承担打造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的重任。

2.2010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作为长三角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宁波要发挥产业和沿海港口资源优势,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国际港口城市。

作为宁波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港口的发展必须依靠政策导向,同时要抓住时机,加快把宁波建设成为一个世界性大港。同时政府在制定政策目标是要积极干预,防止因近海资源而形成垄断,将“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同时在一些海洋经济发展项目的投资方式上尽可能的采用官民合股的方式,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减少垄断,提高竞争,提高国有资本的运用效率。

五、总结

海洋经济是未来宁波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经济增长的模式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因此任何发展模式的执行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良,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宁波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宁波日报,2001―02―20

[2]脒新军,周应棋.关于如何实施近海捕捞产量“零增长”的建议[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9,(6):28

[3]扬宁生.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国渔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9,(6):12

[4]赵世养,於粜奋.宁波渔业产业化现状及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8,(2):19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7

[关键词]海洋经济;实证研究;中国全文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3-0041-03

当前海洋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经济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方面全球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而承载人口的陆地资源储量日益减少,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使得人类可以深入利用开发海洋资源。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国土约占30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同时我国人口众多,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更加的凸显,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保持持续繁荣的重要战略途径。而对海洋经济及其相关理论进行多层次、多领域、多视角的理论探讨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途径。但就笔者所掌握的文献而言,中国学界对过去三十年海洋经济研究方面的既有文献缺乏梳理,尤其是实证、定量的研究还不曾看到。因而,笔者拟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海洋经济的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从而大致展现中国海洋经济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剖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期待为推进中国海洋经济的理论研究作出智性努力。

一、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研究成果形式日益多元化,如报纸、专著、期刊、网络等。如果将所有形式的研究成果完全汇总梳理,无论从成本上还是现实操作性上都是不太现实的。而且从统计学上讲,大数概率使得这样做也没有必要。以颇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章作为样本,就足以对中国过去三十年对海洋经济的研究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

(二)时间段选择:改革开放以来至今

之所以选取这个时间段,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从宏观背景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了初步繁荣、富强、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其间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该思考如何总结、吸取过去的经验,并用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从而推进中国的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看,1978年于光远、许涤新等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提出建立“海洋经济学”新学科并且成立针对海洋经济的专门研究所。1980年7月,我国成立了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以此为标志,我国海洋经济体系逐步建立,相关研究工作开始踏上正轨。

第三,从研究目的看,对过去三十一年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理论支持与制度建议。而过去三十年正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此我国社会构建当前与未来理想图景所需理论与制度支持,都与过去三十一年改革开放所形成的理论与经验密不可分。

(三)具体调查方法

在具体调查中,笔者选择检索词为“篇名”,检索项为“海洋经济”,从1979-2010年中每年作为一个独立时间段,范围为“核心期刊”,查询范围为“总目录”,选择匹配为“精确”。之所以选择检索词为“篇名”,检索项为“海洋经济”是因为这种选择能最合适地选择出研究主旨为“海洋经济”的文章。

二、海洋经济研究现状的实证分析

(一)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从总体内容构成来看,从1979年以来我国学者对海洋经济的研究更多的停留在对海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占研究总量的64.37%,而理论研究与其他研究只分别占20.11%和15.52%。(见图1所示)从海洋经济的理论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上,占理论研究总量的比重为71.03%。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对海洋经济简单介绍的所占比重也较大,达到20%;而对海洋经济综述性及反思性的研究比重比较小,只有8.57%。(如图2所示)具体理论包括两类观点,一是产业经济观点,二是海洋资源经济观点。从海洋经济的应用研究来看,相关成果多数集中我国区域及整体如何发展海洋经济的研究上,分别占应用研究总量的54.46%和39.29%,而此方面的内容包括发展的可能性、具体建议、现状评价、可持续性、未来的预测等;对海洋经济国外借鉴及历史总结的研究所占比重比较小,只有6,25%。(如图3所示)

(注:A代表海洋经济简介;B代表海洋经济基本理论;c代表综述性及反思;D代表中国整体海洋经济的发展及建议;E代表中国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厦建议;F代表海洋经济国外的借器及历史总结;G代表公告、采访等。)

(二)从研究方法上看表现为以下特点。

从总体来看,从1979年以来我国学者对海洋经济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基本经济理论指导之下的理论定性分析,占研究比例的42 53%。(如图4所示)

(注:I代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定性分析;Ⅱ代表基本经济理论指导之下的理论定性分析;Ⅲ代表定量分析;Ⅳ代表其他方式。)

(三)从研究历程来看,中国海洋经济的研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按照研究的数量、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可以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海洋经济研究历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979-1987年是零星研究阶段,1988-2000年是研究的平稳增长阶段,2001年至今是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各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的重点是不同的。

在第一阶段(1979-1990年),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是对海洋经济进行简单的介绍及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建议,整体上看只是将零散研究成果的简单加合,还没有体系性;此阶段采用的方法以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定性分析为主。在第二阶段(1991-2000年),从内容上看,理论研究上侧重于海洋经济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应用研究则集中在具体区域发展海洋经济的研究上。此阶段基础理论的研究从两个角度丰富了海洋经济的理论。一是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利用西方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的相关理论,将涉海各经济部门进行横向综合研究,将海洋经济理论研究扩展到包括关于海洋经济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二是从海洋资源经济的视角,将经济科学与海洋科学结合起来,逐渐由海洋资源开发的研究向海洋资源的深加工,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再到资源产业化对区域经济、环境经济的影响,最后发展到对国民经济和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影响研究。此阶段在研究方法上,开始使用理沦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但是凋查研究摹础

上的定性分析仍然占主导地位。第三个阶段是2000-2010年的繁荣阶段、这个阶段从研究内容来看,岁中国海洋经济的研究数量大幅度增l朋j,从总节j:与区域海洋经济的研究不棚上下,占据r海洋经济研究的主导地位。这个阶段将海洋产业经济观点与海洋资源经济观点融合起来,建立起海洋“大区域经济理论”。使得海洋资源、环境经济、海洋产业经济和海洋区域经济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系统。从研究方法上出现了定量分析的方法,但从总体上看舔本经济理沦指导之下的理论定性分析仍然足此阶段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海洋经济的研究呈现的阶段陆特点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走势足一敛的。2()世纪5()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快速增长,2()世纪70年代初,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约1100亿美元;1980年增至3400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束,面对着这种国际趋势,我国意识到海洋经济的重要性,歼始埘我国海洋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先后对巾国海岸带和海洋资源、全国海岛资源进行了综合调奁,获得了大最蜒础性的数据。在1988年出版了《中国海洋年鉴(1986)》,其中就包括了部分海洋经济统计资料。从1989年起,《中国海洋经济统汁年鉴》陆续出版。这些基础性的调研工作为海洋经济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源,这为进行海洋经济的研究提供了可能。而从实践情况来看,80年代中期以后,沿海省区纷纷把海洋经济列为各省发展战略,加大开发海洋的力度,这种强烈的现实需求使得当时的研究主要注重实效性、政策性的研究,而缺乏对基础理论的研究。

从全国来看,1991年召开全国海洋工作会议,1996年正式《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从区域来看,沿海省区纷纷把海洋经济列为各省发展战略。如海南省提出“以海兴岛,建设海洋大省”;广东省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蓝色计划”;福建省提出建设“海上田园”;江苏省提出了建设“海上”;河北省提出“立体开发海洋”等等。政府的引导使得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开始高速增K,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经济的总最从1990年的438亿元上丹1998年的3269.92亿元;海洋经济以20%以上的年增速在增长,海洋经济总值点GDP的比重从1986年的2.22%上升到1998年的4.12%。在此背景下,我刚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我国及各区域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性研究上。

201)1年国家海洋局印发了《海洋工作“十五”汁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海洋资源不断增长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实施海洋丌发”的战略,“十七大”提出“开发海洋产业”的新要求。与之相适直的就是,更多的学者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角度上对海洋经济的町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三、既有海洋经济研究的不足

上述时中国既有海洋经济研究特点的总结更多的是成就方面的表述,下面笔者将要对既有研究中的不足进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对于知讽的增进与问题的解决可能更有益处。笔者认为其所具有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比较落后

中国在海洋经济领域的既有研究从数量上看很多,其研究视角及理论依据也颇为多元,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对海洋经济的研究还是相对落后的。这种落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研究主要从海洋经济的界定、作用以及持续性等方面,海洋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集中在经济地理论和资源经济论上;在研究方法上看还是以定性的研究方法为主。

(二)不能满足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

与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海洋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总体规模仍明显偏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仍不够显著。因此,积极探讨研究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于正确制订我国海洋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海洋资源退化、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权益形势严峻、分散式海洋管理体制制约管理职能、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十分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发挥理论所具有的能动性。然而,中国既有的海洋经济理论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还是极其有限的。

(三)缺乏脉络式的系统和反思式的理论探讨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8

“十一五”时期,江苏省海洋经济总体实力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2010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约为3 241亿元,比2005年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海洋 生 产 总 值 占 全 省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约 为7.9%,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25.6%,大大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一)主要海洋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江苏省滨海旅游、海洋船舶修造、海洋渔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江苏省造船业的市场份额全国第一,2010年完工量2 300万综合t,占市场份额的35.1%。亿吨大港数量也居全国第一,连云港港、苏州港、南通港、镇江港、江阴港、南京港都为亿吨大港,沿江港口货物的吞吐量约为5.1亿t,沿海货物吞吐量达到了1.51亿t。近年来,江苏海洋经济结构正逐步优化,工程装备、风电、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至2010年底,江苏省海洋风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50万kW,每年发电量25.5亿kW•h,高速齿轮箱、风力发电机等产品占领了全国一半的市场,产业链初步形成。

(二)科技兴海战略深入推进

为了摸清“海洋家底”,推进绿色海洋经济的发展,江苏省开展了“908”专项调查,并组织实施了国家海洋科技公益专项活动,启动了海洋环境容量的专项研究工作。海洋化工、海洋生物、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应用科技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建成了一大批海洋公益性研究与服务机构,加快了产学研创新基地的建设步伐。

(三)海洋环境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

江苏省率先完成了省、市两级海域的动态监视监测系统的建设,海洋环境监管体系也在不断健全当中。全省共设各类海洋环境监测点536个,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适时全省海洋预报;其次,逐步完善了海洋环保分级负责制,推行了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不断强化竣工验收及跟踪监管,陆源排海特征污染物的在线监测系统已开始投入运行;另外,进一步强化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注重海洋生态修复和海洋渔业资源养护,新建了2个部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严格了捕捞许可制度,加强了伏季的休渔管理,开展了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等。

二、江苏省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和海洋绿色制度都有待进一步健全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理念是许多发达国家奉行的海洋开发战略。美国、俄罗斯等国每年都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对海洋污染进行治理,以恢复、重建海洋生态平衡。大力推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战略,是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当前,江苏省虽制定了一系列的海洋环保法规和制度,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意识和理念仍有待加强,追求当前经济利益最大化,不计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后果,无序开发海洋的现象仍比较严重。海洋绿色制度是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保障。当前,海洋资源环境的补偿制度仍不健全,生态税方面的法规几乎一片空白,同时,还存在海洋排污收费标准偏低、收费面不全等问题,使海洋生态破坏得不到应有的补偿,难以弥补海洋资源环境修复的费用。

(二)海洋经济评价体系不健全

江苏省现行海洋经济核算指标体系不完整,统计口径不统一,可比性不强。目前海洋经济核算的重点主要是海洋经济运行情况和总体规模等,主要计算的指标是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而在核算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时,主要是统计那些可以价格化的看得见的要素,对海洋资源的稀缺性和海洋生态环境退化等要素则很少予以考虑,不能全面反映海洋经济活动所支付的代价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导致海洋自然资源不断毁损,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三)海洋资源开发层次偏低,科技整体水平不高

科技的发展制约着海洋资源开发的层次。江苏省港口、渔业、土地、矿产、盐业、能源、旅游等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但从目前的开发利用情况来看,仍局限在盐业、渔业、港口、旅游等方面。科技对江苏省海洋经济的贡献率不高,科技产出能力和产出效率都较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传统产业仍是江苏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海洋药物、海洋能源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明显不足,占比仍明显偏低,产业升级较慢。海洋资源开发仍局限在低水平、低层次的粗放开发利用阶段,难以充分发挥海洋资源的综合效益。

(四)海洋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2010年江苏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与2009年相比,江苏省污染海域面积进一步扩大,污染物主要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污染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山河口、灌河口、射阳河口、启东沿岸等海域。92.9%的陆源入海排污口存在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重点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其中,连云港海域主要受到铬污染,盐城海域镉污染较严重。据测算,近几年来仅连云港市每年入海的工业污水量都达6000万t左右,生活污水COD每年排入大海的总量也达2万t,海区污染非常严重。苏北浅滩生态系统也仍处于亚健康状态,水体氮磷比失衡,呈富营养化,不利于海洋生物生长繁衍,导致海洋生物逐年萎缩,浮游植物群落简单化,浮游动物密度降低,鱼卵仔鱼密度也呈下降趋势。国家海洋局《2012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同时显示,长江口、苏北浅滩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关键生态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呈下降趋势。

三、江苏省发展绿色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推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完善海洋绿色制度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只有全面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社会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合理用海、护海观念,保护海洋生态资源,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尽快建立海洋生态环境补偿金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利用海洋环境资源的时候,都要依据其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程度或依据其破坏、污染海洋环境的程度,缴纳补偿金。另外,要结合海洋的主要环境和生态问题,逐步征收海洋生态环境税。

(二)完善海洋经济绿色评价体系

海洋经济核算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污染、海洋资源浪费和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将那些没有统计进入传统海洋经济核算指标但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加以考虑,综合考虑海洋经济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只有完善海洋经济绿色评价体系,才能明确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和海洋资源过度使用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才能协调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应尽快开展海洋经济绿色核算,对海洋环境破坏和海洋资源消耗的成本进行定价,并将海洋环境破坏和海洋资源消耗产生的经济成本从国民经济总值中予以扣除,以真实反映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三)提高海洋经济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绿色海洋技术

海洋产业是一种投入高、收益高、风险大的产业,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海洋科技的发展是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保障,能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海洋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江苏省应坚持海水养殖业、盐业、捕捞业、化工业、港口运输业、能源矿产业、旅游业多业并举,推进海洋产业科技的全面进步。具体而言,结合江苏省海洋经济的产业发展趋势和主导产业,应优先发展海洋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洋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洋生态建设、海洋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技术,以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协调发展。

(四)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

海洋经济行业现状范文9

【关键词】海洋人才 海洋经济 协调性

一、引言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高新技术在涉海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海洋人才在我国未来海洋事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出来,以海洋人才为代表的海洋创新资源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地区海洋开发能力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当前,我国海洋人才与世界海洋强国之间尚存差距,现有的海洋创新人力资源储备难以满足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如何科学高效地配置相对有限的海洋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推动海洋创新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有必要对中国海洋人才分布与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为实现科学布局相对有限的海洋人才资源提供决策支持,为我国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近些年来,海洋经济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之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海洋经济问题是近年来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但其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海洋环境经济、海洋产业经济以及海洋区域经济等问题,而海洋人才作为海洋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核心,针对该类问题的相关研究则较为少见。一方面,多数学者将海洋人才培养作为与其他专业门类人才培养视为同样的问题加以看待,从培养模式、空间分布上未给予特殊关注,另一方面,虽然我国拥有较长的海洋开发历史,但真正进入以海洋创新人才为核心的科技兴海阶段尚不足二十年,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海洋人才在海洋经济研究中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较为少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蓝色圈地运动的兴起和资源、能源问题的进一步加剧,面向海洋、利用海洋已成为沿海乃至世界各国的共识,而以耕海牧渔的传统方式简单、低效地发展海洋经济的方式显然已难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满足世界各国对发展海洋经济的迫切需求,因此,以海洋人才为主体的海洋科学技术逐渐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海洋开发能力和海洋利用水平的核心竞争力。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海洋人才培养架构,包括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及广东海洋大学等在内的海洋专业院校以及中科院、国家海洋局、中国水产研究院等诸多科研机构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人才逐步增多,但如何从优化人才布局出发,高效利用海洋人才,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快速发展成为了新的命题。

根据经济学中的稀缺规律,一切用于经济增长的要素资源都是有限的和稀缺的,必须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即实现要素的优化组合、有序流动,以实现整体经济的高效发展。海洋人才作为海洋创新要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如此。按照要素配置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要素在某一位置的大量集聚一定会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正向作用。对于某些生产要素,如资金、自然资源等,其过量的集聚可能会导致单位要素的边际产出有所下降,但是对于诸如人才、信息、技术等涉及创新问题的要素而言,要素的边际产出递减规律并不容易出现,因为更多的人才、信息、技术的聚集会引发较为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以近年来海洋科学界大力推动建立的国家海洋创新体系为例,该体系的建立必将实现海洋人才、技术、信息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会形成因集聚而高产、因高产而集聚的“马太效应”。由此可见,对于海洋人才而言,如何培养是根本问题,而如何配置,实现对海洋人才的科学布局和高效利用,同样是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二、现状及变化趋势

(一)中国海洋人才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

在对中国的海洋人才分布现状加以研究以前,有必要对海洋人才的概念加以明确界定。在以往的海洋科学研究中,通常将海洋从业人员数作为海洋人力资源加以分析,但随着近些年来海洋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该类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也逐步显现,因为从事传统“渔盐之利,舟楫之便”的涉海初级劳动者显然不是智力密集型的海洋创新资源,无法称之为“海洋人才”。在此,为与初级涉海劳动者加以区别,将海洋人才定义为“具有一定知识技术水平,能够从事较高水平海洋资源开发或为海洋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专业涉海技术人员”。为便于后文定量研究,结合历年海洋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数据,将本文的海洋人才计数范围设定为历年统计年鉴中的“科技活动人员”(包含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在内的海洋科技活动人员)。考虑到2006年开始,国家对海洋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口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为保证数据资料的连贯性和可比性,在此,将本文的研究区间设定为2006-2012年。七年间,中国的海洋人才总量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该图显示,2006-2012年间,我国海洋人才总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在2006年至2008年间,海洋人才总量平稳小幅增长,在2008年至2009年间,海洋人才增长近78%,扣除统计误差,可以看出,该段时期是我国海洋事业大发展的时期。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海洋开发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关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加强,海洋人才总量高速持续增长,2010年至2012年我国海洋人才总量又呈现出平稳增长趋势。在“量”的问题得到大力改善的同时,七年间,在我国海洋人才分布方面,同样发生了变化。考虑到绝大多数海洋人才分布于沿海省市,在此,按照十一个沿海省市、北京与其他地区划分(未包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南海诸岛),将2006年与2012年各地区海洋人才占比数据整理如下表:

该表显示,在2006-2012的七年时间里,十一个沿海省市、北京与其他地区的海洋人才分布情况略有变化,以北京为代表的地区海洋人才高度集聚,截止到2012年,已有近四成的海洋人才位居北京,占比居各地区榜首,也反映了北京对人才吸引的竞争力,而天津、上海、山东及广东虽然仍是我国海洋人才较为集中的地区,但海洋人才的占比明显减弱,除此之外,河北、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海洋人才的占比略有下降,广西省海洋人才的占比没有发生变化,而辽宁、海南和其他地区海洋人才的占比略有上升。将2006年与2012年海洋人才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在地图中加以展现,可以直观地得到我国海洋人才总体分布情况。

上图显示,2012年与2006年相比,虽然各地区的海洋人才占比发生了变化,但是,海洋人才占比处于高、较高、较低和低的地区分布基本一致,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海洋强省强市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传统海洋强省强市地区由于具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海洋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等优势,对海洋人才的吸引力较强,而以广西、海南为代表的部分沿海省市虽然临海,但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海洋人才仍然较为缺乏,这直接制约了该类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

(二)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

中国的海洋经济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发展的,据统计,1979年至2012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9.7%,而同期沿海省市的GDP增长速度高达14.1%,沿海省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其自身优越的区位条件,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密切相关。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海洋经济的发展逐步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包括“蓝色经济”、“海洋强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一系列口号和战略相继提出,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201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50045.2亿元,对全国GDP和沿海省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达到9.6%、15.8%;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29397亿元,对全国GDP和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6%、9.3%。2006年至2012年间海洋生产总值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趋势如图3,由该图可以看出,七年间,海洋生产总值稳步增长,而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呈现波动状态,特别是在2008年及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期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最小值,且2009年相对于2008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几乎没有增长,所以可以得出,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宏观经济环境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负面效应。

本文研究的是海洋人才的分布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因此有必要考虑各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2012年全国十一个沿海省市中,广东省实现的海洋生产总值名列第一,达到10506.6亿元,接近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是我国的传统海洋大省,其次为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8972.1亿元和上海市海洋生产总值5946.3亿元,广西省和海南省分别以761亿元和752.9亿元居沿海省市的末尾。由于各沿海省市经济规模不同,因此,不能仅以海洋生产总值规模大小衡量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的数据,将2012年我国十一个沿海省市地区生产总值、沿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及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整理如下:

根据数据,我国十一个沿海省市中,天津市海洋生产总值占比居全国首位,占比达到30.6%,其次为上海市29.5%和海南省26.4%,占比最低的是广西省,仅为5.8%;在各沿海省市地区生产总值方面,广东省居首位,广西省和海南省居地区生产总值的末尾,值得注意的是,海南省虽然地区生产总值和海洋生产总值规模不大,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却位居十一个沿海省市的第三位,说明虽然海洋经济在海南省经济发展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但海南省本身经济亟待发展。

三、协调性研究

在对我国海洋人才分布及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别加以分析之后,接下来将对两者的协调性加以深入研究。在此借鉴纪瑞雪(2015)对中国海洋创新要素空间集聚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中应用的研究方法,先对我国海洋人才的集聚度的赫芬达尔指数加以计算,用以衡量我国海洋人才分布的集聚程度,然后通过构建变异系数法模型对其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加以定量研究。赫芬达尔指数是指各区域某经济要素占总值百分比的平方和,即:

该表显示,七年间,我国海洋人才分布的赫芬达尔指数值整体呈现出递增趋势,意味着各地区海洋人才有相对集中的趋势,这个计算结果与前文对2006年、2012年各沿海省市、北京及其他地区海洋人才分布占比的结果相一致,以北京为代表的地区海洋人才高度集聚。其中,2006年至2008年该指数有所下降,但从2009年起快速上升,此计算结果与金融危机发生及作用时期也相吻合,说明金融危机对海洋人才的集聚也产生了影响。接下来,参照黄瑞芬、王佩(2011)曾运用的变异系数法,探究海洋人才的这种集聚分布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两人曾运用该方法对海洋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系统的耦合性加以分析,用以研究两大系统的协同效应,在此加以借鉴,将变异系数法的模型设定如下:

计算结果显示,2006-2012年七年间,我国海洋人才分布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呈现波动:2006-2008年间协调度值下降趋势显著,2009年出现反弹,此后三年逐步下降。因此,从研究区间来看,除去区间端点值,2009年是我国海洋人才分布与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度最高的年份。2009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概念被时任国家主席提出,也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海洋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的海洋开发进入新时期,以上计算结果也基本与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现状相吻合。2010年以后,该协调度有所下降,表明现有的海洋人才分布并未充分发挥其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因此,我国的海洋人才分布亟需优化,以最大限度助推海洋事业发展。

根据殷克东、李兴东(2011)构建的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测评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进行测评,所得结果认为我国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第一梯队包括上海、广东、天津,第二梯队包括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海南,第三梯队包括河北和广西。将上述结论与图2得到的我国海洋人才总体分布情况加以比较分析,发现,海洋人才占比最高的山东在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仅列第二梯队,而海洋人才占比较高的天津和广东却列居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第一梯队,根据殷克东等的分析认为海洋经济对陆域经济有较强的依附性,上海、广东、天津强大的陆域经济带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因而广东、天津在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评测中位于第一梯队;根据数据,海南省海洋人才在各沿海省市占比最低,而海南省却处于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第二梯队,使我们不得不考虑海南省海洋经济结构中需要海洋人才较少的旅游业在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我们注意到广西省无论是海洋人才占比还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水平均列沿海省市最末级别。综上所述,作为决定一个地区海洋开发能力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我国现有的海洋人才分布并未充分发挥其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海洋人才的分布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完全协调,海洋人才的分布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这与海洋人才分布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计算结果一致。

四、结语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综合考虑未来海洋经济发展趋势,确定“十二五”时期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提升,海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随着科学技术在海洋领域的进一步应用,以海洋人才为代表的海洋创新资源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海洋经济是创新的经济,海洋发展靠创新驱动,海洋人才作为新时期我国海洋创新事业发展的核心,尤其是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的经济新常态情况下,要求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海洋人才的分布不仅对于海洋事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本文从我国海洋人才分布与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出发,尝试通过建立模型定量研究两者的相互协调关系,以期为优化海洋人才分布提供指导。研究表明,2006至2012年间,我国海洋人才分布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值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这一方面与包括金融危机在内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海洋经济自身发展规律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密切相关。在海洋人才培养体制日益健全的今天,科学掌控海洋人才分布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海洋人才优化配置的现实价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义旭东.论区域要素流动[D].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5.

[2]纪瑞雪.中国海洋创新要素空间集聚的区域分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5.

[3]彭耿,刘芳.产业集聚度测量研究综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