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3-09-15 17:14:29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1

【关键词】汇率制度改革外汇风险管理交易风险经济风险换算风险

【中图分类号】F740.45

外汇风险是从事外经贸企业管理层关心的主要问题,指的是某一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绩效受到汇率波动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所以公司在收付外汇过程中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风险根源于合同中规定的以外币收付的货款,在兑换成本币时,本币数量会随着汇率的变动而变动。由此可见,汇率在全球经济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处于核心位置。2015年8月11日,央行推出了一项新政策,欲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过去10年间,外汇中间价的改革都是只是围绕浮动区间、银行对客户牌价等,而这次改革则是从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入手,从而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入了崭新阶段。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深化改革步伐日益加快,中国企业在原本薄弱的利润条件下,如何更加积极有效地运用多元化规避方法控制汇率风险,应对国家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对企业带来的风险,已成为企业维持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文献综述

自全球经济一体化以来,企业的外汇风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涉及的国内外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

从人民币制度改革方向研究的有:逯新红(2016)[1]提出我国应充分利用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来增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同时要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状态,才能处理好汇率和市场化的关系;余静文(2016)[2]通过1998年~2007年的数据实证发现人民币汇率的提高可以促使出口企业新产品产值比重上升;赵春荣(2015)[3]提出人民币汇率只有在独立浮动汇率制度下才能取得均衡;张乐(2014)[4]提出我国的跨国企业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背景下,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并采用合理的金融工具;江春、陈永(2014)[5]创新性提出对我国利率政策的最优描述是开放性的后顾性的框架模型;韩骏、朱淑珍(2014)[6]将货币国际化和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汇率制度改革建议;马国轩、于润(2013)[7]根据2003~2012年的数据分析出政策性因素对汇率变动影响最大;贺亚茹(2010)[8]根据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

从外汇风险方向研究的有:赵峰、戚利利(2016)[9]采用2007~2014年微观企业数据实证测量了外汇风险的敞口状况;沈国华(2016)[10]通过自己所在单位承接的项目,利用利率掉期规避外汇风险的管理实例,解析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方式;马丽娜(2015)[11]以辽宁省抚顺市的170家有跨国业务的企业数据,研究分析外汇风险规避的重要性;唐韬、谢赤(2015)[12]构建了多种规避外汇风险的模型比较了套期保值的效率;袁金宇(2015)[13]提出了风险逆转期权组合是有效保值、规避外汇风险的工具;王相宁、胡冰清(2015)[14]采用324家上海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外汇风险暴露的影响因素;樊怿霖、李虹含(2015)[15]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外汇风险暴露进行了测量,并发现50%的上市银行的外汇风险显著暴露;赵旭、李浩(2013)[16]采用2007~2011年上市银行数据,实证分析得出外汇衍生品能降低银行风险,而利率衍生品会加大银行风险。Norvald(2005)[17]实证得出衍生品的使用对规避风险是有好处的;Nance等(1993)[18]认为投资机会越多的银行越倾向于使用金融衍生品来规避风险,提升价值。

从汇率制度与外汇风险的关系角度研究的有:李富有、孙敏(2013)[19]通过实证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日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发现人民币汇率并不是中日贸易问题的主要根源;陈晓莉、高璐(2012)[20]通过2005年汇改后的数据,实证检验得出汇率、汇兑损益与外汇风险暴露显著一致;袁h(2011)[21]理论分析对比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多种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优劣;管瑞龙、杨志(2011)[22]通过国家资产负债表构建模型,模拟分析得出汇兑损益会影响国家外汇储备的分配;甘斌(2010)[23]通过2005年人民币汇改后江苏省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外汇风险,发现人民币升值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

自人民币汇改以来,国内学者对人民币汇改制度进行了大量的深度剖析,而外汇风险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也提出了多角度的政策建议。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还存在几点不足:首先,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各行业、各领域的影响上的研究较少,未能起到实质性的研究效果,未能给人民币汇改方向提出经验性建议。其次,在外汇风险如何规避上的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外汇风险暴露测量上,本文将以实例演算各类风险规避工具的使用给企业带来微观的效益。最后,国内学者未能将人民币汇改宏观政策与企业外汇风险微观数据相结合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汇率较为敏感的跨国企业入手,分析研究人民币汇改带给跨国企业的影响,给处于汇改背景下的跨国企业提供规避风险的参考。

二、理论基础

广义上讲,外汇风险除了由于汇率波动带来的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换算风险外,还包括一系列的潜在风险,例如:违约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等。就本案例而言,只讨论汇率波动带来的三类风险,三类风险对跨国企业的影响也不近相同,如表1所示。

(一)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经济实体在进行以外币计价的跨国交易中,由于签约日与履约日汇率差异带来应付账款或应收账款兑换成本币数量变动的风险。产生交易风险的根源有:一是时间差,在签约日和履约日之间有一时间段,在此期间汇率变动可能产生收益或损失;二是兑换,在履约日交割时,跨国企业将外币兑换成本币可能会产生收益或损失。汇率变动的具体影响是:一是外币汇率提高时,外币的资产或者债权因以较高的汇率结算而获得收益,外币的负债或者债务因以较高的汇率购买而遭受一定的损失;二是外币汇率降低时,外币的资产或者债权因以较低的汇率结算而损失,外币的负债或者债务因以较低的汇率购买而获得收益。总而言之,只要签约日与履约日的汇率存在差异,跨国公司定会因为汇率变动而获得收益或者遭受损失,即存在一定的交易风险。

规避交易风险的措施一般有:一方面从金融合约入手,采用远期市场、货币市场、期权市场和互换市场的套期保值;另一方面从营运技术入手,选择发票货币、采用提前和延后策略、净额结算等。

(二)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带来跨国公司未来经营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变动的风险。经济风险中,汇率变化通过影响跨国企业产品未来的价格、成本及数量等,来导致跨国企业的收益的变动。经济风险对跨国企业的影响最大,企业不仅要考虑到汇率变动带来的短期的损益,而且要考虑到汇率变动对企业带来的长期的影响。例如:在较高经济风险下的跨国企业,其未来的净现金流量相对稳定性较差,这样会给处于较低经济风险下的竞争对手机会,从而企业的供应链和销售系统受到影响,严重的将导致生产经营失衡。

规避经济风险的措施一般有:选择低成本产地、实施弹性的采购政策、分散市场、增加产品差异性和研发投入、采用金融性套期保值等。

(三)换算风险

换算风险是指在不同区域有母、子公司的经济实体,母公司在将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时,由于子公司记账日和母公司合并报表日的汇率不一致,子公司按所在地货币计算的资产、负债的价值存在差异风险。换算风险的高低,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汇率变动下的资产和负债的差额;二是外汇变动的方向。例如:若在风险下的资产大于负债,当外汇升值时,将会带来换算收益,贬值则会导致换算损失;反之,若在风险下的资产小于负债,当外汇升值时,会导致换算损失,贬值则会带来换算收益。

规避换算风险的措施一般有:资产负债表套期保值、衍生工具套期保值等。

三、案例分析

自我国实行汇改以来,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短期来看,进入2015年,人民币汇率呈现出明显的双向波动,如图1所示。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同时使得改革更加缓和。但对于涉及跨国业务的企业来说,其面临着更大的外汇风险。

(一)案例背景

D企业为总部位于中国北京的某上市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业务,2015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了500亿美元之多。D企业在全球多个城市设立办事处,且拥有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经营网络。2014年3月份央行提高了人民币波动幅度,这对D企业进行日常业务产生了不小的挑战。D企业在实现外汇风险规避时,2015年套期保值交易涉及12个币种,交易规模达到40亿美金。本文将通过D企业外汇风险规避实例实证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二)从风险类型角度分析实例

1.交易风险

D企业2016年委托一家商业银行进行了一笔业务,当日银行按汇率1美元兑7.60港元买进100万美元,当天按1美元兑7.62港元价卖出90万美元。D公司做出了两种猜想:(1)3天后美元汇率下跌到1美元兑7.58港元;(2)3天后美元汇率到1美元兑7.66港元。正因为3天后的汇率未知,所以银行仍持有的10万美元仍存在交易风险,根据两种猜想可得损失和收益两种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实例分析,交易风险会产生实际的外汇损益。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深化,D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过程中,多种货币交易量不断加大,交易风险也随之增加,不断影响着D公司的经营效益。

2.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影响的是跨国企业的现金流,本文欲通过实例演算现金流量。2016年D企业加工某原料销售,2015年总销售量为200万件,成品国内外各销售50%。单位成本6元,单位售价定为10元,其中单位产品会耗费原材料4.8元、需支付1.2元工资。另外,营业费用100万元,每年的折旧60万元,企业所得税率25%,若D企业2016年预计可以保持2015年的业绩,那么可以得到D企业2016年的预期损益和现金流量,如表3所示。经济风险对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直接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现金流量很不稳定,这样就直接影响了跨国公司的真实偿债能力,因此,在人民币汇率改革背景下,控制公司的经济风险才能持续稳定其生产经营活动。

3.换算风险

D企业在美国的子公司在2016年1月1日有存款100万美元,当时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6.4921元人民币,在年底D企业在国内总公司编制报表时,由于编制当日的汇率不确定,D企业财务部对编制当日的汇率进行了两种猜想,可以得到两种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猜想结果可以看出,换算风险是跨国公司不可避免的。

(三)从规避方法角度分析实例

1.提前错后法

D企业在2016年8月1日与美国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10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当日汇率1美元兑6.6421元人民币,期限3个月(11月1日付款)。D企业对11月1日的人民币汇率进行了两种猜想,根据两种猜想,企业可以做出两种规避措施,如表5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D企业通过提前错后法避免了一定的外汇损失。

2.平衡法

D企业在5月1日进口一批价值100万欧元的生产设备,11月1日付款,为了避免欧元升值的损失,D企业可以采用平衡法来抵消外汇风险。企业财务部建议管理层,可以销售一批6个月后付款的价值100万欧元的产品,或者在8月1日销售一批3个月后付款的价值100万欧元的产品。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完全抵消外汇交易带来的风险。

3.买卖期货

4月8日,D企业在交易会上与美国公司签订了100万美元出口合同,当日的汇率为1美元兑6.80元人民币,四月份期货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6.70元人民币,交货日期为7月8日,7月份的现货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6.60元人民币,期货市场汇率为1美元兑6.50元人民币。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为避免7月份人民币升值,D企业希望能在交易中规避风险,于是做了两笔业务来避免外汇风险,如表6所示:

(四)多种避险措施对比实例

现D企业在美国的子公司与英国一家公司有一笔业务,需要在6个月(180天)后支付20万英镑,D企业想采用美元成本最低的方法进行规避风险。期限为6个月(180天)的英镑看涨期权协定价为1.48美元,期权费为0.03美元,其他金融行情如下:

汇率(GBP/USD):

D企业对6个月(180天)后的即期汇率进行了如下预测:

1.方法一:不采取任何措施

D企业在6个月后按当时的即期汇率买入英镑的美元成本计算如表7所示,可以得到方法一的美元期望成本为:万美元。

2.方法二:进行远期外汇交易保值

D企业买入180天远期20万英镑,未来美元成本是固定的:1.47×20=29.4万美元。

3.方法三:货币市场保值

D企业现借入6个月期限的美元,即期换成英镑,将英镑存入银行,到期还20万英镑,操作流程如表8所示:

4.方法四:货币期权保值

D企业现买入180天英镑看涨期权,可得如表9所示结果,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求得方法四的美元期望成本为:万美元。

综上所见,不采取任何措施的美元成本最低,因此D企业更倾向于不做套期保值。

四、政策建议

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宏观角度看,汇率风险始终存在的,若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家承担所有的风险,汇率风险表面看似乎不存在,长此以往会集中爆发;当在波动汇率制度下,企业、国家等不同层面承担风险,汇率波动的压力能在每天得到即时释放。外汇衍生品市场就是用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转移和分摊风险的,因此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我国在不断促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同时,应适度监管外汇衍生品交易,不可过分压制,不断提高外汇衍生品交易市场的稳定性。

从跨国企业风险管理的微观角度看,首先,企业管理层应充分掌握本企业所面临的外汇风险状况,从而确定本企业的风险承受额度;其次,跨国企业要借鉴外汇风险掌控较优的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体制,加强内部审计;最后,应注重专业管理队伍的建设,引进或培养管理外汇风险的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及考核机制。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是企业适应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关键。

从案例分析结果的角度来看,采用合适的规避风险工具,不仅能规避外汇风险,有时会在外汇衍生品交易中获得收益。但并不是所有跨国业务中都需要采用规避工具,企业在选择工具上应充分比较,并对汇率变动有较为准确的推测,这需要跨国企业时刻关注汇率制度改革动向,准确把握自身市场定位,积极主动地应对汇率制度改革,不可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政府对汇率制度改革需稳步前进,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和汇率制度的同步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逯新红.人民币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化进程加速[J].金融与经济,2016,01:15-18.

[2]余静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J].世界经济研究,2016,04:51-65+135.

[3]赵春荣.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取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07:19-25.

[4]张乐.刍议我国外贸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J].对外经贸实务,2014,01:35-37.

[5]江春,陈永.中国利率市场化阶段利率规则探究――基于对泰勒规则的扩展[J].财贸研究, 2014,03:100- 107.

[6]韩骏,朱淑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我国汇率制度改革[J].人文杂志,2014,04:40-46.

[7]马国轩,于润.人民币均衡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科学,2013,05:76-87.

[8]贺亚茹.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探析[J].特区经济,2010,02:83-84.

[9]赵峰,戚利利.北京“跨境投资”企业的外汇风险敞口测度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 2016,02:197-200.

[10]沈国华.涉外企业外汇风险防范措施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6,03:56-57.

[11]马丽娜.新常态下企业外汇避险策略探析――以辽宁省抚顺市为例[J].征信,2015,11:88-89.

[12]唐韬,谢赤.基于状态转换动态Copula模型的外汇套期保值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104-110+65.

[13]袁金宇.外汇风险逆转期权组合避险效果分析[J].财会通讯,2015,08:94-96.

[14]王相宁,胡冰清.我国制造业外汇风险暴露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5,03:231-237+245.

[15]樊怿霖,李虹含.我国上市银行外汇风险暴露的测度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05:30-33.

[16]赵旭,李浩.金融衍生品使用动机及其对银行风险、价值的影响[J].金融论坛,2013,12:12-23.

[17]Norvald, Instefjord, 2005. Risk and Hedging: Do Credit Derivatives Increase Bank Risk?[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333-345.

[18]Nance, Deana, R., Clifford, W. Smith, Jr., and Smithson, C., 1993. On 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Hedging [J]. Journal of Finance,(1): 267-284.

[19]李富有,孙敏.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日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2000~2011)[J].现代日本经济,2013,02:59-65.

[20]陈晓莉,高璐.中国上市金融机构外汇风险暴露――基于汇改后数据的经验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2,04:141-152.

[21]袁h.人民币升值下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的管理策略[J].中国商贸,2011,33:89-90.

[22]管瑞龙,杨志.中国外汇储备损益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J].上海金融,2011,11:25-31.

[23]甘斌.人民币汇改后江苏省上市公司整体外汇风险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58-60.

[24]李婧. 2010年外贸企业汇率风险控制对策实务[J].国际商务财会,2010,02:26-29.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2

[论文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 案例教学 教学效率 国际贸易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际贸易保险”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篇幅大、风险复杂、概念多,突出的特点是政策性,即它所承保的政治风险都是无法预计、难以计算损失概率,是其他商业保险无法承受也不愿承保的。

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政府以国家财政为后盾,为本国企业在出口贸易等活动中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政策性保险,是WTO补贴和反补贴协议原则上允许的政策手段。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退税、出口信贷是我国政府为支持企业出口所提供的三大政策工具,世界各国也都将其作为国家政策性金融工具大力扶持。受2008年金融海啸、人民币升值等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速下降。据国内外经验,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对稳出口具有一定效果,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就从2009年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大幅提高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把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提高到15%以上。受这一政策的刺激,自2009年开始,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就呈平稳增长直至大幅反弹之势。为帮助企业在竞争中最大限度地抓住贸易机会,我国出口信用保险鼓励出口企业采用以银行信用证方式之外的商业信用方式作为结算工具。因此,要使学生更直观、深切地感受出口信用保险的保驾护航作用,又使学生熟悉非信用证结算方式的流程,教师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很关键。如何才能把两者有效结合?案例教学是首要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案例一词来源于“exemplum”,本为“好的例子、典型案例、典型的例子”之意。出口信用保险中的案例教学是教师把实例材料交给学生,把学生带入国际贸易“现场” ,要求学生以贸易者、被保险人的身份参加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其价值体现在它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交流能力,教学效率很高。案例教学的特点表现如下:

第一,直观性。案例教学是通过事件、情境案例的描述,创设有关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大量生动的形象感知,并受到特定气氛感染,充分利用认识过程的听觉、视觉、情感因素去感知对象,以获取一定的直接经验,帮助理解内容,形成概念。通过案例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发展认识能力,这样避免了教师抽象、空洞地说教,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达到单纯理论学习所达不到的效果。

第二,参与性。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表现在教师单向地传递知识和学生被动、单向地储存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没有让学生掌握摄取知识的方法,没有让学生参与课堂,使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更没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教师的任何传授将毫无意义。案例教学法是对以上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它突出了学生的参与,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质量。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和平等的交流机会,促使每位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通过老师、同学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对问题的多点求解、观点的广泛碰撞,也促使学生养成欣赏他人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案例教学的参与性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分析性案例就可以更好地满足于这个要求。

第三,针对性。案例教学的针对性指案例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涵盖相关教学内容,能呈现课堂内容的重要概念与知识结构,做到案例讨论与课堂讲授的紧密衔接以达到案例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服务。案例教学的针对性表现在:一是案例明确针对一定的问题,案例内容和教材内容高度吻合,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深刻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二是案例明确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专业特点和理解能力,精简讲课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第四,多元性。案例教学的多元性一是指案例能把多个知识点融合起来加以展示,打一个形象的比方,这种案例好比是一个窗口,从窗口可看到全景。二是指分析案例所得出的结论有多样性和获得结论的思维方式及认知过程有多样性,它强调求异、追求个性和鼓励创新。案例教学的多元性不单纯寻找正确答案,更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为充分体现案例教学的多元性,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综合性案例,教师在组织同学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注重教学的结果而更多地关注教学的过程,从而体现教学过程的多元性,同时,为学生留有判断、选择的思维余地并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的观点。

二、出口信用保险教学中案例的选用

保险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紧密联系实践,是一门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学科,因此说,恰当的案例是出口信用保险案例教学成功的一半。由于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复杂,概念多,在教学中应根据内容本着“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原则来选编案例。

(一)选用描述性案例以体现直观性

为了更好地体现案例教学的直观性,适宜选用一些描述性案例,描述性案例可以把事件的整体或部分面貌,像讲故事那样生动具体地描述出来,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案例,积累实际资料,加深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以讲述出运前风险为例,出运前风险指保险人承保从合同订立日起到出运日止的信用风险。要使学生对该种风险有直观的感受,单靠教师的口头讲述是很难的,为此可以启用以下描述性案例:甲公司同中东某国的乙公司签订价值180万美元的成套设备出口合同,在双方磋商修改信用证过程中,中东某国的投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乙公司已无意继续履行合同,最终,甲公司未能安排出运,该成套设备是依据客户要求订制,转卖难度很大,占用甲公司大量流动资金。

这类描述性案例以叙述事件为主,把出口信用保险的某些抽象的风险具体地、生动地加以归纳叙述,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事物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这样为学生形成新概念奠定了基础。以描述性案例来体现案例教学的直观性也印证了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

(二)以分析性案例体现参与性

分析性案例中包含着可供分析讨论的问题,可以把所有的学生纳入到课堂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学生灌输的是凝固的知识,学生是被动学习,而分析性案例教学以学生主动性学习为基础,同时还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案情如下:欧盟2010年6月19日正式公布对中国陶瓷进行反倾销立案,近250家佛山陶瓷企业卷入,涉案金额高达2.24亿美元。欧盟把中国看成是“特殊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如能证明其受调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符合市场经济条件,这些企业就可以用自己的产品销售价格或成本作为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否则,就将适用“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即用第三国参数来确定产品的正常价值。

在这个案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欧盟关于市场经济地位判定的五项标准加以分析讨论,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数据的方式来证明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样学生都可以参与教学。分析性案例的参与性表现在学生当主角,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以解决实际案例的实践来学习规则和掌握技能。

(三)选用专题性案例体现针对性

专题性案例的针对性很强,它能够紧扣课程教学的需要,增强了面对青年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针对性。国际贸易保险课程的理论性强、实践性也强,高校大学生多缺乏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在理解有关保险理论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背景,往往存在一定的理论认知困难。为了使同学们较好地掌握国际贸易保险的基本理论,有针对性地采用专题性案例教学,使问题由繁到简,由抽象到具体。比如,出口信用保险所承保的一种风险类型是外汇管制。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而对外汇进出实行的限制性措施。案例如下:浙江的王先生2008年底向某外贸公司销售了一笔价值15万美元的货物,约定货到付款。但在付款期外贸公司并未兑现。外商客户甲来自中美洲某国,在金融海啸之下该国国际收支恶化、债务负担沉重,本币币值剧烈动荡,因此实行了严厉的外汇管制,即控制外汇的出入,这才导致外商客户甲迟迟不能购汇、付汇。

专题性案例,不但紧扣教材、简化了难点问题,较好地实践了“以人为本、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精神,也符合了青年人的思维所具有的形象化的特点。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把理论知识实际化,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才能有效地把知识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间。

(四)选用综合性案例体现多元性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只能学到零散的、片段的、割裂的凝固知识。综合性案例的选用打破了这种人为的藩篱,使教学更具有实战性和真实性。另外,综合性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多,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判断能力,形成较为开阔的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全面、细致思考问题的意识。案例如下:国内甲公司与东南亚某国乙公司签订一金额达80万美元的出口合同并投保信用险,保险公司批准该东南亚某国买家信用限额为D/P(付款交单)90 天 USD500000。发货后,甲公司只收到5万多美元,其余货款逾期未付。经海外调查发现,甲公司在东南亚某国的代收行存在违规业务操作,D/P 条件项下未收款就擅自放单,造成保户收汇损失。这个综合性案例中所体现的知识点多,既有保险公司的信用额度、也有跟单托收的几种结算工具,还有实务中的D/P 远期的实际操作。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3

一、 我国目前外汇市场状况

出口企业面临汇率风险,自然就有避险需求。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市场化程度高,金融衍生品丰富,交易主体多样,规模很大,流动性强而且金融创新力强。企业有避险需求根本不用担心工具不够用。但中国实际是,企业仅可以选择远期结售汇和掉期这两个工具来规避外汇交易风险,出口企业大多用远期结汇。据央行2006年2月调查显示企业利用金融工具的状况,有91%的企业选择远期结售汇避险,剩下9%的企业则运用外汇掉期或境外无本金交割NDF,几乎没有其他方式。

目前人民币远期结汇定价高,以致出口企业宁愿承担风险也不愿为避险支付高额交易成本。外汇市场市场化程度不高,像有远期结售汇业务银行需要授权,导致一定程度垄断,给客户的价格当然不那么理想。目前银行与客户间远期外汇合约交易币种有限,期限短,交易成本高,还有很大局限,属柜台衍生品不能反向操作,不如期货期权等交易所产品灵活。

汇改后避险要求刻不容缓。央行2005年8月就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改革汇制、发展外汇市场,政策新突破主要表现在:

1.扩大银行间汇市交易主体,放宽准入条件。符合条件的非金融机构的出口企业,亦可进入即期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

2.允许商业银行自主对远期结售汇和掉期定价,意味着企业有一定的谈判空间,可以争取用更低的成本来套保。

3.放开交易期限。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按照自身的风险敞口与银行签订远期结售汇或掉期合约,从而避险。

4.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放宽到现在只要有即期结售汇业务和衍生品交易业务的银行通过备案均可开办。市场化程度的增强使企业可选择期限和成本相对适合自身的银行做套保。

二、避险产品创新构想

1.产品简述。鉴于中国目前的避险产品市场不成熟,但企业又有强烈的避险需求,建议银企联合,共同开发避险工具,既可给银行增加商机,还可为企业量身订做套保工具。本文给出一个创新设计:以企业财报为基础的协议避险产品,希望抛砖引玉。

运用的经济学原理:供给商实行价格歧视可放大生产者剩余。

远期结汇和期货工具都把汇率锁定成一个值,无论是实力雄厚还是薄弱的企业运用这些工具都收到一样的效果,用一定的成本控制了一定程度的风险。但实际上汇率交易风险带给每个企业的损失感受度是不一样的。同样5%的波动,对于边际利润高的企业,似乎没有变化,但利润本来就微薄的企业则面临亏损边界。当汇率走势明显时,企业难以找到交易对手或要支付高额风险补偿,正如目前的远期结汇成本过高。因为银行吃进的只是损失的可能,当然要求高额补偿。以财报为基础,银企共商避险方案,应该可缓解这些矛盾。

产品描述:企业向银行提供财务报表,银行根据报表具体情况分析其亏损边界,事先确定亏损补偿参考值和盈余返交参考值,补偿比例和返交比例。若汇率波动造成汇兑损失对该企业影响重大(汇兑损失占企业税前年利润的百分比高),银行向企业支付大比例的汇率下跌亏损补偿;若损失对企业影响较小(汇兑损失占年利润百分比小),银行仅需小比例补偿。若企业想进一步降低避险成本,可与银行商讨盈余返交参考值。若年终出口利润超过盈余返交参考值,则据合同返交比例,企业让银行分享部分利润。最后由银行权衡该笔交易对自身的利弊定价。利润高的企业,汇兑损失占比小,需银行偿付的汇兑损失比例小,银行收取风险补偿也小;利润本来就低的企业需偿付的比例高,当然避险支付成本也高;若企业愿与银行分享超额出口利润,银行可据这一条款进一步降低产品定价。总的来说实现了差别定价,企业支付的成本降低了,因为银行只需要根据企业必要救济部分进行偿付,且还有分享企业盈利的机会。

2.优势及可行性。

(1)照顾在相同汇率变动状况下不同企业的损失感受程度,让汇率交易风险在财务状况好的企业,坏的企业和银行三者间更加公平地分散。

(2)银行吃进的风险明显减小,汇兑损失发生后不需为所有企业的全部损失买单,而是据各企业的具体状况有差别补偿,还可分享企业利润。这样消除了银行避险产品定价高的根源,企业可更廉价地为自己的风险套保。

(3)企业实现“与狼共舞”,虽还有风险敞口,但照顾了企业具体财务状况,使避险成本下降,与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整体目标一致。这种安排使好企业和坏企业出口年终利润的反映将更加平稳,减少来自汇市波动的影响。

3.注意事项:

(1)银行进行差别定价,需要对每个企业的利润有较为精确的估计,不致于定价过高而流失客户,也不能定价过低而自己承担损失或过量风险。确定亏损补偿参考值和盈余返交参考值,以及补偿比例和返交比例是整个产品设计的重点,也是银行给产品定价的最终依据。

(2)风险控制把好关,谨防银行业务人员与企业串通。当企业实际损失风险大,而银行业务员隐瞒其风险或低估损失偿付义务,高估利润而收取低费率,到最后让银行承受整个协议过程的损失而得不到相应的风险补偿。因此除了产品定价技术是重点,还要严把人员的道德操作风险。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金融监管;外汇管理

一、大数据定义及常用分析方法

(一)定义。对于什么是大数据,迄今为止并没有公认的定义。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二)数据挖掘常用分析方法。数据挖掘就是对观测的数据集(经常是很庞大的)进行分析,目的是发现未知的关系和以数据拥有者可以理解并对数据拥有者而言有价值的新颖方式来总结数据。常用方法类型介绍如下:一是关联分析。是在未有既定目标情况下,探索数据内部结构的一种分析技术,目的是在一个数据集中发现、检索出数据集中所有可能的关联模式或相关性,但这种关系在数据中没有直接表示或不能肯定。常用的关联分析算法有:Apriori算法、FP-growth算法。该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我们在电商平台浏览商品时都会显示“购买此商品的顾客也同时购买”等提示语,这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关联分析应用实例。二是聚类分析。是在没有给定划分类别的情况下,根据数据相似度按照某种标准进行样本分组的一种方法。它的输入是一组未被标记的样本,聚类根据数据自身的距离或相似度将其划分为若干组,使组内距离最小而组间距离最大。常用的聚类算法有K-Means、K-Medoids、DBSCAN、HC、EM等。当前,聚类分析在客户分类、文本分类、基因识别、空间数据处理、卫星图片分析、医疗图像自动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三是回归分析。是指通过建立模型来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构状态、模型预测的有效工具。常用的回归模型有: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等。四是决策树。是一个预测模型,在已知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基础上,通过构成决策树来求取期望值大于等于零的概率、判断可行性的决策分析方法,是直观运用概率分析的一种图解法。常用算法有CART、C4.5等。五是人工神经网络。是人脑的抽象计算模型,是一个大型并行分布式处理器,由简单的处理单元组成。它可以通过调整单元连接的强度来学习经验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推导出新的结果,属于机器学习的一种。

二、大数据分析在金融监管领域主要运用场景

当前大数据在前瞻性研究、风险防控、客户分析、舆情监测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金融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有效地提升了金融监管的针对性,为金融管理、风险识别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成为当前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之一。一是运用大数据开辟“线上溯源,线下打击”的治假新模式。2015年5月,某省“双打办”联合某电子商务企业发起行动。某电子商务企业首先运用大数据手段识别售假线索、锁定犯罪嫌疑人、分析串并背后团伙,根据警方需求批量输出线索用于侦查破案。行动期间,该省侵犯知识产权立案数同比上涨120%,破案数同比上涨77.3%。与传统打假模式相比,“大数据治假”模式实现了对犯罪嫌疑人线索信息的实时收集,为执法部门线下查处和打击提供了更精细、精准的线索和证据。二是运用大数据提升监管有效性。2016年,某交易所通过监控发现沪股通标的股票成交、股价涨势存在明显异常。运用大数据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关联匹配映射分析后发现,来自香港的证券账户与开立在内地的某些证券账户有操纵市场的重大嫌疑,根据上述线索,监管部门查获唐某等人跨境操纵市场的违法事实,成为沪港通开通以来查处的首例跨境操纵市场案例。大数据方法为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监管思路。三是运用大数据实现风险分析、风险评级,打击电信诈骗。通过收集和整理各行业、机构的黑名单,利用多样化的机器学习模型及大数据关联分析等技术,为银行、个人等提供风险管控和反欺诈的服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与相关账户信用相关的预警信息,形成预警信号并向相关风险管理系统主动推送,进而跟踪预警信号处置流程,直至得出最终结论或风险管控方案,形成一个风险预警、通知、处置和关闭的闭环处理流程。四是运用大数据助力风控。例如,某电子商务企业旗下小贷平台建立了决策系统,借助大数据分析结果选择风险可控的企业开放信贷服务,实现贷前小额贷款风险管理控制,提升集约化管理的效率。该平台信用贷款部分客户的贷款年化利率可低至12%,对比原先降低6个百分点。依靠平台和数据优势,该平台在风险控制方面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实际运行中该平台的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在1%以下,风险控制成效良好。

三、对大数据分析在外汇管理领域运用的思考

(一)引入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必要性。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通过不断完善国际收支申报体系和加强外汇管理信息化建设,掌握了海量的数据信息,为外汇管理从侧重事前审批逐步转向侧重事后监测分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当前主流的事后监测分析框架中,通常按照业务条线,采用“宏观—中观—微观”自上而下递进式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有一定的优点,可以实现对各业务系统的充分利用,与宏观形势和业务管理信息结合较为紧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数据之间关联度不高,监测分析主要以各业务条线事后核查为主,数据相对分散,数据之间的关联分析较弱,监测结果相对滞后;二是难以发现潜在风险苗头,特别是在数据量巨大或关联关系复杂等特定场景下,有时无法取得满意的监测分析结果。在此背景下,可以考虑适时引入大数据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是考虑在整合内部系统、互联网等各类信息数据的基础之上,利用数据挖掘、建模等工具方法,对企业、集团等主体、各类交易数据及互联网信息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项目的情况分析,并通过反馈的结果,修改完善模型,不断提高分析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既能解放大量人力资源,又有助于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针对性和效率,同时提高外汇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二)大数据分析方法在外汇管理领域运用的具体思路。1.打造大数据监管中心,探索构建各类监管模型设立大数据监管中心,整合各业务系统数据及互联网外部数据,构建各类监管模型,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对各类主体交易数据实施监管及风险防控,探索实现主体监管、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等,提升监管效率。一是交易数据监管。将当前各项法规、政策、制度数字化,建立合规性核查模型,通过对交易信息进行模拟仿真测试,获取交易数据的边界条件,判断交易的合规性,自动报告不合规交易。二是交易风险预警。通过对以往违规的交易进行分析建模,结合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对每笔交易进行风险分级,自动报告高风险的业务数据。监管部门判断核查后,系统根据反馈结果通过机器学习等完善预警模型,不断提升预警准确度。三是主体监管。以企业或集团公司为主体,整合利用全方位数据,运用神经网络等技术对主体的投融资、结售汇、资金管理与调配等内部交易行为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类别主体异同点,对主体进行适当性分析评测,及时识别潜在违规行为。2.预测汇率、跨境收支走势,了解并引导市场预期通过收集影响汇率变动、跨境收支相关因素信息,建立模型预测汇率、跨境收支走势,并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自动或人工调整模型,不断提升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掌握902017.09市场预期,及时进行引导。一是汇率走势预测。整理收集通货膨胀、利率、政府债务、市场心理等影响汇率变化的信息,通过回归等各类模型方法,分析某一项或多项与汇率之间关系,预测特定时间段汇率走势。二是全国或地区跨境收支形势预测。整理收集行业价格、汇率、经济金融形势等外部信息,观测、分析经济金融形势、汇率、人民币即期交易差价等对地区跨境收支或进出口的影响,预测跨境收支或进出口走势变化。三是掌握人民币汇率市场预期。收集网络上关于人民币汇率相关信息、搜索频率等,通过文本分析等方法了解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市场预期,便于适时采取引导措施。3.舆情实时监测,快速预警反馈整理收集互联网各大网站评论、博客等信息资源,尝试以数据情感分析角度,实现对文本评论数据的倾向性判断以及所隐藏的信息的挖掘并分析。一是获取政策反响。收集各大网站某项政策的相关评论、帖子、博客等信息,通过深度学习、语义网络等多种数据挖掘模型,分析判断数据倾向性,以数据角度反映政策执行效果及反响,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二是设立舆情监测平台。运用数据仓库、文本分析、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手段对金融敏感信息、舆论情况、政策解读反响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全面覆盖公共新闻网站、行业网站、微博、博客、论坛、贴吧等信息平台,在第一时间捕获相关舆情,并及时发送分析报告,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三)初步实践与尝试。我们以某地区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涉外支出数据为例,对其与CNH、CNY进行了回归分析。1.涉外支出与CNY回归分析回归预估方程为:涉外支出(亿美元)=-52.15CNY+530.17。但P值为0.4912(一般认为P<0.05时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CNY与涉外支出无明显关系。2.涉外支出与CNH回归分析回归预估方程为:涉外支出(亿美元)=-24.05CNH+349.82。但P值为0.7526,表明CNH与涉外支出无明显相关关系。3.涉外支出与CNY、CNH回归分析回归预估方程为:涉外支出(亿美元)=2466.1CNH-2498.2CNY+364.6。其中CNH、CNY、截距项P值分别为2.3×10-5、1.9×10-5和0.246,表明CNH、CNY与涉外支出有显著的相关性,截距项与涉外支出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拟合优度为0.5897。4.涉外支出与即期交易价差(CNH-CNY)回归分析回归预估方程为:涉外支出(亿美元)=2489.06(CNH-CNY)+157.3,其中P值分别为3.73×10-12和1.38×10-5,表明两项预估值的显著水平均较为理想,拟合优度为0.6006。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涉外支出与即期交易价差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即某地区涉外支出随着人民币价差(CNH—CNY)的收窄而减小,随价差的扩大而增加。在知悉若干变量对另一变量存在影响的情况下,可使用该方法分析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具体相关性,逐步求取最优模型,获取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如:分析汇率与购汇金额之间的关系;分析产品进出口金额、进出口量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四、政策建议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5

关键字 银监会 银行业 风险防范

一、银监会的简介

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CBRC)的简称。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由国务院决定,成立银监会,并授权其履行原由中国人民银行履行的银行监督管理职责。银监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对银行业及银行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享有独立的监管权力。

1、银监会的法律地位

银监会的法律地位是经法律明确规定的。《银监法》第二条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工作。该法明确了银监会作为“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首先,银监会受国务院的直接领导,向国务院负责并报告工作。其次,银监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独立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再次,银监会统一监管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既包括境内的中资、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也包括境外的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境内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境外业务活动。

2、银监会的职权

为保证银监会履行监管职责,《银监法》赋予银监会以下五项权力:

第一,规章规则制定权。银监会有权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和规则,包括审慎经营规则。

第二,审批权。银监会拥有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市场准入的审批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变更和市场退出的审批权,对规定比例以上股东投资入股的审批权,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权。

第三,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权。银监会有权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规定报送经营管理信息,依靠监管信息系统,通过监管评级体系和风险预警机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分析评价;有权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并采取一定措施,包括可以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谈话,要求其就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管理重大事项作出说明。

第四,强制纠正权。银监会有采取监管强制措施要求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整改的权力,如责令暂停部分业务、限制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限制资产转让、责令控股股东转让股权或者限制有关股东的权利、责令调整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或限制其权利等;银监会有采取接管、强制重组和撤销等措施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权力;有对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予以取缔的权力等。

第五,处罚权。银监会拥有对违法所得的没收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罚款权,以及责令停业整顿和吊销经营许可证等处罚权。

3、银监会的监管内容

为降低风险,银行监管主体主要对银行机构的市场准入、经营管理以及合并、破产等进行监管。

(1)市场准入管理。所谓市场准入,是指批准银行机构开业的具体条件要求。银行机构必须拥有法定最低资本金、必要的经营能力和专门的人才,达到法律规定的要求,并经银行监管机构的许可后方可开业。对市场准入的控制是对银行监管的第一步,是保证银行安全稳定发展的有效的预防性措施,以此防止不合格的银行进入市场,保持合理的银行数量,避免恶性竞争,以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国家也可通过市场准入制度掌握和控制银行的规模。

(2)业务准入管理。业务准入是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手段。各类银行只能在其资金、业务能力范围内进行经营。业务准入可以防止不恰当的业务创新,减少银行风险。对业务的限制性措施,在客观上也是限制外国银行进入国内市场的极为重要的手段。

(3)市场运营监管。市场运营监管是指对银行机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活动。虽然市场准入监管在准入控制环节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但并不能保证银行机构在日常经营中稳健运行,银行机构的风险是在日常经营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市场运营监管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对银行的市场营监管主要包括,风险管理、资产安全性监管、资产流动性监管等。

(4)对有问题银行机构的处置。即使是在最有效的监管体制下,也无法完全消除银行陷入困境的可能性。当银行机构因经营管理状况的恶化或突发事件的影响,发生倒闭或破产危险的时候,常常被称作为有问题银行机构。有问题的银行机构经过救助、重组等措施仍无力偿还所欠债务的,即面临倒闭,退出金融市场。银行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借助于紧急救助,是很难渡过难关的,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危机处理制度,以便将银行破产倒闭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二、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一些中长期的风险有所积累,一些新的风险正在形成, 对此银监局和商业银行也给予了密切关注并寻求有效的防范对策。

1、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加大。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已经较为显著。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下降, 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风险显著上升。同时,还有些商业银行出现了资金头寸偏紧的状况,其中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较以往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也降至2%以下,流动性管理压力明显加大。针对这一形势,首要的任务是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严格控制中长期贷款的比例,有效抑制投融资资产的过快膨胀;同时还要加快票据周转,加强同业存款营销,积极拓展负债业务,实现“搬家”资金的回流,以增加可用资金。

2、“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行业的信贷风险开始向中小银行转移。目前来看, 我国银行业在 “两高一资” 行业贷款质量总体尚好,这主要是因为当前这些行业资源价格的扭曲及强劲的市场需求。但随着后期资源价格改革的推进及出口退税政策继续调整,“两高”产品的国内外价差和利润空间都将压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这类信贷风险开始由大银行向中小银行转移。 迫于信贷调控压力,大银行将首先选择收缩“两高一资”企业的贷款, 这些目前表征尚可的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仍然很大, 很容易被中小银行承接过去,由此造成“两高一资”行业中“大银行退、小银行进” 的现象,中小银行的行业信贷风险开始上升。针对此类风险,一方面要严格授信审查条件,提高“两高一资”行业贷款的准入标准,风险资产计量中适度提高该行业风险调节系数,从严控制贷款利率下浮比例;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相关行业政策动向及行业风险变化情况, 利用信贷总量调控的时机,从一些不确定性较大的项目中坚决退出,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

3、美元等外币资产(负债)面临的汇率风险持续加大。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综合情况来看,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趋势没有改变,且后期可能出现阶段性的加速升值,汇率波动范围也将随着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有所放大,这将持续加大我国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一是在各银行的资本构成中,美元等外币资本占有一定比例,而近年实施的境IPO、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外汇储备注资等更是扩大了外币资本的缩水风险,增加了资本充足率管理和经营绩效提升的难度。二是随着汇率变动,交易账户的外汇敞口风险很容易转化为直接汇兑损失。现阶段外汇贷款需求旺盛和外汇存款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将导致表内外业务货币错配问题更趋严重。同时,为了满足客户避险需求,商业银行获得了销售外汇理财产品、开展外汇掉期业务的更多机会,但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经营和管理能力面临更大考验。三是部分出口型企业已经出现利润下滑迹象,偿债能力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一是要加强对汇率风险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细化汇率风险内控制度及操作规则,强化外汇业务内审管理;二是要推进汇率风险管理电子化建设,增强对外汇交易风险点的实时监控;三是要促进汇率衍生产品创新, 在产品的定价机制、平盘方法、操作流程、风险管理、IT系统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能力建设;四是要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积极与国外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引进国外成熟的报价模型和风险管理技术。

三、银监会在防范银行业风险方面的角色

鉴于我国银监会成立近9年来在银行业防范风险方面做出的有效举措,我认为银监会在风险防范中扮演的角色有以下几点:

1、预知风险。银监会全面了解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走势,金融走势,产业结构变化情况,以为银行业的发展制定正确的政策性的引导方案。同时,银监会也对银行的中小客户群体提供风险提示,例如,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关于防范以贷款名义骗取银行账户信息的风险提示》,《关于保障金融消费者银行卡资金安全的风险提示》,《关于电话银行的风险提示》等等,这些都加强了中小客户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2、全面监控。银监会运用自己的监管职权,对各大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资产负债调查,编制《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表》 。对主要监管指标如信息风险指标,流动性指标,效益性指标,资本充足指标,市场风险指标,不良贷款分机构指标编写《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并把这些信息公示公开,此类信息的公开有助于对各银行风险的评价。此外,银监会还下设国际监管合作部门,使得监管更加全面。

3、政策规章规则的制定。银监会根据国务院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具体意见和措施,最近银监会就了《绿色信贷指引》。

4、纠正处罚不合规的银行行为。银监会下设案件稽查局,负责拟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违规案件调查的规则;组织、协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违法违规案件的调查;指导、督促银监会系统稽查工作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查防工作;指导、检查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安全保卫工作。

综上,虽然银监会在银行风险防范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一些民间金融对银行业系统安全的冲击,这就得靠完善的金融体系和法律环境的规制。因此,我们仍需不断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和交流,汲取一些成功经验,大力改革,创建适于此种金融环境下的监管体系。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贾壮.银监会出台措施加强银行案件风险防范[J].证券时报,2006 (A01).

[2]石继.我国银行监管主体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

[3]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1(5).

[4]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5]龚志强.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经营机制转型与风险防范[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6]何德旭、葛兆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与风险防范[J].中国金融,2008(8):38

注释: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6

关键字:境外;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1.境外电力工程投资风险因素分析

对于境外电力工程投资项目而言,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投资额大、投资周期相对较长、项目管理过程的复杂程度较高。除此之外,因为所处的国家与地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因此,电力工程项目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根据项目风险的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外部风险环境以及内部风险环境两大类。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物资供应风险、设计风险。

1.1 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自然灾害、气候条件以及重大流行疾病等。无论是何种工程项目,当它们处于一个地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高温、严寒、多雨、台风等自然环境,那么施工的困难必然大大增加,最终可能会对施工工期以及施工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而诸如泥石流频发、地震高发、溶岩溶洞等地质条件将会使得施工难以正常进行,而这样一来所导致的后果便是施工成本以及管理成本大幅度的提高。而对于重大流行疾病来说,一旦施工人员感染疾病,无疑会对项目的施工与管理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1.2 社会风险

对于社会风险来说,它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有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性、社会风气以及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等。社会风险的影响来自方方面面,且一般情况下,影响的范围较为广泛。就影响而言,伊斯兰教在斋月期间,很多当地员工的出勤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进而使得施工难以正常进行,造成更多的潜在风险,这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1.3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来自方方面面,既有可能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也有可能是材料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动,当然,还有可能是金融风险与外汇汇率变化等。总之,经济风险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对电力工程可能造成的影响也较大。同时,经济风险能够对企业在该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造成最为直接的影响。

1.4 物资供应风险

在电力施工的总包合同中,材料以及设备的价格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超过的一半。而对于相关材料的采购来说,它涉及到的范围十分广泛,进而导致工作量十分大,除此之外,还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技术支持。而随着项目的不同,对材料以及设备的要求也存在着较大程度的差异,体现对工期影响以及成本价格方面的风险。

1.5 设计风险

对于电站项目来说,设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对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以及成本造成决定性的印象。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工程设计阶段,对项目投资造成的影响可能性在10%到15%的范围之内。一般情况下,一个好的电站设计方案往往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流程,在这些流程中需要对电站功能、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材料采购、投资控制进行合理、有效、全面的分析。而设计方案的优劣将对整个工程的投入与产出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2.境外电力工程投资风险管理措施

2.1 企业投资风险管理

2.1.1 自然风险管理

在自然风险的防范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在前期投标阶段,需要对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而又全面的勘察,并在此基础之上对邻近建筑物的地质资料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收集;②购买有效的商业保险,这样一来,就可以对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进行规避;③施工计划十分重要,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施工计划,减少异常气候对于工程的影响。④进一步管理与完善项目的医疗保障机制,做好应急事件的紧急处理工作与医疗疾病的防控工作。

2.1.2 社会风险管理

首先,为了能够对项目投资地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习俗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应该事先搜集好相关的资料,并加以一定程度上的学习。只有充分了解当地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习俗,并尊重当地的人文环境,平等对待当地的劳动者,与当地的机关进行良好的沟通,才能对社会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从而保证境外电力工程投资项目正常运行。

2.1.3 经济风险的管理

要想有效的做好经济风险的管理工作,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工程项目的前期,进行针对性较强且行之有效的市场调查,对项目投资所在国家的经济政策、物价指数等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还需要做好金融环境的有效分析,根据外汇汇率情况结合项目成本情况,合理确定支付币种(当地货币与美元或欧元)的比例等。

2.1.4 物资供应风险管理

物资供应风险的管理需要做到几下几点:①做好前期的物资准备工作,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②充分了解建筑材料与安装材料的价格,与国内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比较,制定有效的策略;③尽早做出采购计划等。

2.1.5 设计风险管理

在对相关的项目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电力工程的意图以及业主意愿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设计方案进行一定程度的梳理,弄清楚其中的具体状况。然后对限额投资额度进行有效的参考,并对初步设计与施工图的变更进行有效的控制。除此之外,还应该借鉴已有经验,对设计风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降低。

2.2 政府投资风险管理

2.2.1 税收风险防范

税收是海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建议项目初期阶段,聘请当地具有一定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师事务所,制定详细的税务安排,并查阅资料,准确掌握项目所在国/地区的税收政策、法规,以及与中国的税收双边协定等内容。了解项目所在国/地区的财税政策后,合理筹划各税种的计征。同时对各税种优惠政策的执行要积极与当地财税部门沟通,以取得最大额度的税收减免。充分利用中国出口退税优惠政策,做好“免、抵、退”,降低企业税负。

2.2.2外汇风险防范对策

为了更好地弥补汇率损失风险,建议在合同中约定结算货币(人民币、美元、当地货币等)比例。做好汇率分析,利用远期合约等金融衍生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降低汇率损失风险。 根据项目预算情况,当地货币总额最好控制在现场材料采购、分包结算、人工费等管理费用范围内,尽可能少使用项目所在国的当地币结算,以减少因所在国外汇管制利润和存量资金不易汇出带来的风险。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境外电力工程投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与分析,主要介绍了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物资供应风险、设计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肖同现.BOT项目运行中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J]. 制造业自动化. 2007(09)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7

[关键词]中信泰富;外汇;风险管理

1 中信泰富案例简介

中信泰富是一家综合性的实业公司,中信泰富纵横内地、香港资本市场近20年,在钢铁、基础设施、房地产、电信等多个领域几进几出。

中信泰富在2008年10月20日发表的公告中称,为对冲澳元升值风险,锁定公司在澳洲铁矿项目的开支成本,中信泰富与香港的银行签订了四份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其中三份涉及澳元,最大交易金额为94.4亿澳元。令中信泰富损失最为惨重的,是其中一份澳元外汇合约。按照合约内容,中信泰富须每月以固定价格用美元换澳元,合约2010年10月期满。双方约定的汇率为澳元兑美元1∶0.87。如果澳元汇率上涨,中信泰富即可赚取与市场汇率的差价,但汇率上涨到一定幅度,合约将自动终止,即赢利上限是锁定的;但如果澳元汇率下跌,根据双方约定的计价模型,中信泰富不仅将蒙受约定汇率与市场汇率的差价损失,而且还受合同约束需加倍买入澳元,其损失也将成倍放大。

自2008年7月以来,澳元兑美元汇价即一路下滑,近期一直在1∶0.7附近徘徊,最低已达1∶0.65。按照中信泰富的公告,2008年7月1日至2008年10月17日,中信泰富已终止部分当时生效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至今已亏损8亿港元。如澳元维持现价,到合同终止日杠杆式外汇合约亏损达147亿港元,即合计亏损155亿港元。

消息公布之后,中信泰富又被下调信用评级,市场信心正在迅速瓦解,贷款银行密切注视中信泰富的动态,交易对手缩减往来交易额。在各种合力之下,中信泰富已被逼至悬崖边缘。与之相应,衍生品巨亏消息一经披露,中信泰富股价即告暴跌。中信泰富方面仍然力图维持市场信心,公告宣称将按实际情况以三种办法处理这批外汇合约:终止合约、重组合约或继续执行合约至期满。然而,无论哪一种方式,最终都意味着巨额资金的支出。

2 中信泰富外汇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在中信泰富丑闻曝光之前,这类被统称为accumulator(累计期权)的衍生工具,已经是让市场人士谈虎色变的一个品种。市场分析认为,中信泰富之所以签订这一“止赚不止蚀”的合约,一方面可能因为计价模型过于复杂,操作者不能准确对其风险定价;另一方面,这一合约签署时,澳元当时在稳定的上行通道中,市场汇率应当高于1∶0.87,即中信泰富签订合约之初即可赚钱,且看似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并无下跌之虞。

我们可以把这些合约归纳成由两个期权组成的合约,a.买入一份澳元的看涨期权,只要澳元兑美元汇率上升,则可以协定价在一个较低的价格用美元买入澳元。b.卖出一份澳元的看跌期权,如果澳元下跌至一定价位或以下,则必须按协定价用美元高价而且是成倍买入澳元。并且,上涨的赢利是有上限的(即有终止条款保护),下跌的理论价格极限为零,合约的上涨赢利和下跌亏损不对称,为巨亏埋下伏笔。明显可以看出组成合约的两份期权是单向的,都是赌澳元汇率不会下跌,从签订的协议上看,澳元兑美元的汇率从0.7730到0.9600。

2008年年末,澳元汇率开始暴跌,中信泰富在尝到蝇头小利后开始为冒险埋单,结果把全年的赢利赔光。

3 从中信泰富看企业外汇风险管理

3.1 利用衍生工具管理外汇风险的方式

(1)货币远期。建立与现货市场头寸相反的头寸。一家出口企业预期收到的外币将贬值,就可以卖出远期从可能的贬值中获益和补偿因贬值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一家进口企业担心一项外币债务的货币将升值,于是买进远期(或期货)对冲外汇风险。外汇远期合约通常是在场外市场交易,企业的交易对手一般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标的资产是货币,交易双方约定在将来规定日期按事先确定的汇率买卖一定数量的货币。各种世界主要货币远期汇率一般是已知的,所以达成远期合约非常方便无须成本。而且远期合约属于衍生产品,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适用于规避各种类型的风险。

(2)货币期货。与货币远期非常相似,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在交易所内交易。与远期相比,期货在流动性、标注化和安全性上更具优势,但灵活性不如前者。

(3)货币期权。期权种类非常多,标准期权、平均汇率期权、障碍期权或有权利金期权等,均可在场外交易。有些也可以在交易所内交易。中信泰富的累积期权就是结构性期权的一种。出口企业可以买入外汇看涨期权,获得在约定期限内卖出外汇的权利而非义务。期权的卖方则接受买入相应外汇。如果外汇贬值,企业行权。否则,期权没有价值,企业损失支付给卖方的期权费。相反,若是进口企业需要在未来支付外汇,则可以买入外币的看涨期权规避汇率上升风险。

(4)互换交易。互换有两种类型: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参与互换的公司直接交换资金。类似于与相同交易对手同时买进和卖出货币。互换的交易成本低,安排灵活,而且属于表外工具不反映在财务报表上,因此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却是一种很受欢迎且大量使用的避险工具。

3.2 利用衍生工具管理外汇风险的注意事项

(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防范机制。由于利用金融衍生产品防范外汇风险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合作,及时了解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利率的走势,结合风险的实际情况及市场预期,及时采用相应的金融衍生工具,有效规避风险。

(2)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外汇风险防范观念。进出口企业在汇率风险防范中,应充分考虑市场汇率走势,而不能被人为设定的价格所左右,杜绝投机思想。举借外债的企业则应根据本企业的债务构成、经营情况及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预测,对外债结构进行优化,合理控制外债资金成本,防范因汇率、利率变化带来的偿债风险。

(3)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拓展力度。国内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参与金融衍生工具的设计、开发与推广,既增加表外业务收益,并推动外汇存款、外汇融资和国际结算等传统业务的发展,又通过担当交易中介甚至对手,客观上推动企业有效地进行外汇风险管理。

(4)监管部门应完善管理办法。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刃剑”,若运用得当可使市场参与者规避汇率、利率风险,但如运用失当则使市场参与者遭受巨大损失,甚至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安全。因此,企业的管理部门和外汇管理局必须加强对金融衍生业务的监管。由于大部分的金融衍生工具属于表外业务,不列入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因此,原先表内业务的监管方法已无法适应金融衍生业务等创新业务的发展,相关监管部门必须与时俱进,在积极培育市场的同时完善相应的监管办法,确保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安全、高效运行。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8

【关键词】 衍生产品 风险案例 启示 建议

一、主要的金融衍生产品及其风险特性

金融市场按其交割方式划分可分为现货市场与衍生市场。衍生市场是各种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市场,衍生工具是从基础金融工具(债券、股票、货币等)衍生出来的交易工具,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金融衍生市场是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浮动汇率取代固定汇率、两次石油危机、金融自由化浪潮等因素共同促进的结果,是为了规避汇率、利率及股指等金融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的重大制度创新。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兴起、金融业竞争的加剧、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等因素,使金融衍生市场获得了爆发式发展。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全球场外衍生产品名义金额从1998年底的80万亿美元,暴增至2008年6月底的683万亿美元,相对于全球当前60万亿美元GDP总量的11倍多。按照金融衍生工具自身交易方法及特点,可划分为如下四大类:远期合约(Forwards),包括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合约、远期股票合约等;期货(Futures),包括货币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等;期权(Options),包括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互换(Swaps),包括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按基础资产类型划分,可分为利率衍生产品、汇率衍生产品、权益衍生产品、商品衍生产品和信用衍生产品,目前可以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利率、汇率和信用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包含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其风险具有虚拟性、杠杆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等重要特性。就场内交易市场(期货)和场外市场而言,场内交易市场由于是标准化合约,流动性强,可以容易地被用来对冲银行间交易产品的风险;而场外交易的各种合约具有非标准化和不透明的特点,缺乏相关的降低信用风险的特殊制度安排,风险较大。就衍生产品品种而言,远期和掉期的风险相对较小,期权中的卖出期权、累计期权杠杆式合约等风险巨大。

二、衍生产品风险案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1、案例分析

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从诞生起衍生产品就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提高了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了经济繁荣和扩张,但另一方面也因过度创新和投机,加剧了金融动荡。金融衍生产品自身的特点和最初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避险,但是近些年来从开始的套期保值的避险功能已经开始向高投机、高风险转化。因此巴菲特将衍生产品戏称为“具有大规模破坏性的金融武器”。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几乎每一场金融风暴都与金融衍生工具挂上了钩,具体见表1。特别是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滥用衍生产品的高杠杆功能也对风险蔓延和危机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放大作用。最典型的案例首推英国巴林银行倒闭。该行交易员尼克・里森将约70亿美元投入日经225指数期货的多头,同时做空近200亿美元的日本公债和欧洲日元债券,该投资组合等于在赌“日本债市下跌而股市上涨”行情,未实施任何避险计划。结果是1995年日本关西大地震使日经225指数连连下挫,使巴林银行两百多年基业毁于一旦。2008年末发生的中信泰富巨亏事件对中国热衷于投机衍生产品者更是给了一次深刻教训。不过,通过分析近年来在金融衍生市场出现的一系列重大亏损事件,我们发现风险主要来自人为因素,即监管制度和交易规则的缺陷或决策失误(主要是内控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失误),而不在衍生工具本身。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通过加强管理监督和健全内控,积极合理利用衍生工具,避免过度投机,达到趋利而避害的目的。

2、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启示

通过上述衍生产品风险案例的分析,我们看到,减少衍生产品失败交易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其能做出准确的市场判断和决策;要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需要有科学的计量模型和监控系统;董事会或高管层的尽职以及基于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头寸等。但我们认为内控制度的有效设计和切实执行是防范风险重中之重。

首先,内控制度要做到设计有效。制度要全面和精细,尤其在关键控制点不能有所缺失和遗漏;制度应及时更新并与业务和产品创新保持同步;相关制度之间应能很好地衔接。如中航油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的《风险管理手册》中虽规定了最高风险不得超过500万美元、对所有产品敞口仓位的限量设定为200万桶,但并未制定超过限额和仓位的确实有效的应急机制,如越级汇报、强制平仓、交易员和风险控制员必须离岗等;也没有禁止公司从事期权这类高风险的新业务。

其次,内控制度应得到切实执行。据法国兴业银行中期调查报告显示,在事件暴露之前法兴银行的大多数监控系统已自动针对科维尔的各种交易发出了75次报警。但这些警报没有起到作用,要么是风险监控部门轻易相信科维尔对警报的解释,要么警报在风控系统中转来转去而没有得到最终解决,从而使得科维尔能够继续肆无忌惮地违规操作。因此,具备有效的内控制度的同时,还要确保制度得到切实执行,尤其是一些重点关键控制环节,包括授权审核制度、授信制度、前中后台岗位分离制度、对账制度、制约机制等。

最后,要加强内控系统建设,兼顾人工监控。法兴银行的这名普通交易员利用了系统的技术漏洞进行秘密违规交易从而造成巨额损失,可见一个计算机高手有可能让内控系统失灵。因此,在金融交易和内部管理系统电子化的今天,在充分发挥系统监控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管理中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人工监控在内部关键环节监督中的作用。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建议

1、开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品种选择

鉴于国内多数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和市场地位、目前开展衍生产品交易的经验和能力、国内衍生产品市场的活跃程度和主要产品的可借鉴经验、以及目前的衍生产品风险管理能力等条件,因此建议初办衍生产品业务的中小商业银行目前宜开展以套期保值、风险对冲为主的汇率和利率产品中的低风险产品,主要以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工具为主,适当开展基于自身风险管理需要的自营业务。在产品开发上因欠缺产品设计和定价能力,宜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背对背”交易。基于上述判断,建议目前可先开展利率远期协议、标准利率互换交易和外汇远期交易等低风险衍生产品。

2、严格客户和交易对手的准入、授信额度

要基于自营业务和业务制订差异化政策。办理代客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商业银行应确定向客户收取履约保证金的比例或为客户建立专门授信额度的方式;必须区分银行授信客户和自有资金交存保证金客户而采取不同流程和监控方式;授信客户必须区分传统授信业务与衍生产品业务、并限制其利用银行授信从事投机业务。要区分国内和国际金融机构交易对手授予授信额度、在目前对ISDA和国际市场不熟悉情况下对国际交易对手要有明确严格限制,必须严格审核客户和交易对手法律地位和交易资格,审慎签署各类法律文件。

3、建立健全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管理内控机制

一是实行审慎的分产品、分级授权制度。在董事会对行长进行审慎授权的基础上,短期内建议行长只对主管行长和资金交易部门负责人进行分级授权,暂时不对一般交易员授权。授权参数以VAR为主,附之以风险敏感性额度、止损额度以及敞口额度(外汇远期)甚至压力测试限额等参数,并且一定要控制基于极端损失可能性测算的名义本金。须制定超过限额和仓位的有效的应急机制,如强制平仓、交易员必须离岗等。

二是建立严格的敞口头寸控制、止损制度和超额应急制度。必须确定并执行明确的日、月和年止损额,对于交易员确实不能及时止损的,须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机制,如延期止损、强制平仓、贸易必须离岗等。同时必须实现“逐日盯市”和每日报告制度。

对于代客业务,必须对每笔交易进行平盘,不得留有任何衍生产品代客交易的敞口头寸;对于为规避自有资产负债风险进行衍生产品交易,当被保值的资产或债务需提前终止或改变结构时,与之对应的衍生产品交易必须提前终止或相应调整结构,有效地降低敞口风险。

三是建立系统的制度体系,要单独制订《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管理手册》等,明确限定交易的目的、交易流程以及不同部门的职责分配等,建立风险决策机制和内部监管制度。对自营业务和代客业务、投机业务和套期保值业务、必须区分不同流程、不同授权和不同的监控方式。应严禁开展未持有基础资产的卖空交易。

四是是要明确规定包括董事和高管在内的各级人员和各岗位人员的权利和责任,实行严格的尽职和问责制度,以督促相关人员切实履行尽职责任。同时实行严格的岗位分离,不能因业务量少或为节约资源而兼职。

五是建立新产品推出前的事前评估制度,推出一项新衍生产品必须按照评估程序,对其准入风险和管理能力进行评估。

六是条件成熟时对衍生产品实施经济资本配置,使衍生产品所承担的风险在资本可以覆盖的范围之内。

七是加强定期的稽核检查,提高稽核检查人员的专业技能,定期进行内部审计,防止交易人员出现隐瞒亏损或利润、帐外经营等事项。既要相信交易员的诚信,更要有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对衍生产品风险要有高度敏感性和刨根问底的监督。

4、采用科学审慎的衍生产品风险计量工具

由于衍生产品风险监控对系统的依赖非常大,在风险管理系统尚未成熟运行前,风险管理人员很难衡量风险。因此建议对于衍生产品系统无法计算风险和市场价值的产品,要从严控制。

衍生产品一般采用风险值(VAR)作为主要的计量工具,并附之以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等工具。银监会也鼓励商业银行开发和使用内部模型计算风险价值。巴塞尔委员会对市场风险内部模型主要提出了以下定量要求:置信水平采用99%的单尾置信区间;持有期为10个营业日;市场风险要素价格的历史观测期至少为一年;至少每三个月更新一次数据。与市场风险计量方法相比,市场风险内部模型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将不同业务、不同类别的市场风险用一个确切的数值(VAR值)表示出来,是一种能在不同业务和风险类别之间进行比较和汇总的市场风险计量方法。同时,由VaR值简明易懂,也适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了解本行市场风险的总体水平。

但是这一轮金融危机中表现出内部模型法存在重大缺陷,因此高管层和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其局限性,充分考虑VaR值背后的“黑天鹅效应”,不能过分迷信VaR值。

5、规范衍生产品风险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衍生产品风险监控人员必须每日监测并向分管行长/首席风险官和行长报告,报告内容至少包括风险头寸、风险水平、风险头寸和风险水平的结构分析、盈亏情况、风险政策和程序的遵守情况、授权和限额的遵守情况以及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等内容。

同时应引进适合本行的监控预警系统功能模块,逐步建立完善的衍生产品交易前、中后台自动连接的业务处理系统和实时的风险管理系统,使高级管理人员能及时得到系统报告。

外汇市场风险的案例及分析范文9

一、衍生品的种类及其特点

目前我国企业主要运用的外汇衍生品有三种:远期外汇、外汇期货和外汇期权。

1 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方式灵活性较强,交易币种不受限制,交易金额和契约到期日也由买卖双方自行确定。通过这种交易方式企业可事先将某一项目的外汇成本固定,或锁定远期外汇收付的换汇成本,从而达到保值目的。远期外汇交易一般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达成,其交易数量、期限、价格由双方自行商定。远期外汇交易是我国外规避外汇风险普遍的做法之一,央行近期的报告称,去年下半年,银行远期结汇签约954.7亿美元,达到同期出口额比例的14.3%,占金融衍生工具的90%左右。

然而,远期外汇交易也存在两个主要缺陷:其一,采用这种工具的关键是对未来汇率的预期,而这对于企业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市场风险比较大,因此这一避险工具常用于保守型管理策略之中。其二,这种交易既锁定风险又锁定收益,合约双方在订立合约时便约定了未来的汇率,这样在合约有效期内,无论标的汇率如何变动,对未来实际交割价格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意味着交易双方在锁定了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未来获利的机会,机会成本较大。

2 外汇期货

外汇期货与远期外汇一样是买卖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日期,以特定汇率买卖特定数量外汇的标准化合约。外汇期货和远期外汇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外汇期货合约交易已经过标准化,买卖双方基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正由于它的标准化,通过交易所的中间撮合可以节省搜索交易另一方的交易成本而使其交易迅速加快,流动性较强。

外汇期货最大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低比率的保证金,由于保证金的比率很低(一般在1%-5%之间),使之对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引起的交易双方损益程度产生了巨大的放大杠杆作用,导致了风险与收益大幅度波动。

3 外汇期权

外汇期权又称外币期权,是一种选择权契约,指期权买方以一定保险金为代价,获得是否在一定时间按照协定汇率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外汇资产的选择权。在国内乃至亚洲市场,外汇期权的接受程度要逊于远期外汇,因为很多企业不能接受为未来的一项可能并不行使的权利而支出一笔费用。

目前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开展有外汇期权业务,目前交易品种只有欧元/美元,澳元,美元,日元,美元,英镑,美元,而且办理的都是欧式期权。为了抵消期权费的负面因素,银行多半为客户设计零成本期权方案,以期将客户的换汇成本锁定在一定区间内。所谓零成本期权就是两个不同形式的外汇期权买卖,在买入一个期权的同时也卖出另一个期权,两者的期权费如相等的话,就变为零成本期权。由于银行考虑到外汇交割通常会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进行,相应会提高交易费用从而增加成本。因此,在做期权交易时,应尽可能地缩短未来不确定时间,以获得更有利的远期汇率。

外汇期权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期权向其购买者提供的是协定价格购买或出售规定数量外汇的权利而不是义务;二是期权交易的收益与风险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对期权购买者而言,他所承受的最大风险是事先就明确的权利金,而所可能获得的收益却是无限制的:对于期权出售者而言,能实现的收益是事先确定的、有限的,但他承担的风险却是无限制的。

二、外汇衍生品的比较

1 远期外汇交易的具体应用

某家合资企业手中持有美元,并需要在三个月后用日元支付进口货款2500万日元,目前的即期汇率假设为1美元=146.70日元,该进口商为避免3个月后因日元升值而需付出更多的美元来兑换日元,按照当时外汇市场上三个月日元远期汇率,将10万美国债券卖给日本银行。三个月到期时,美国进口商就可以避免或减轻因为外汇汇率下降而造成的损失。当然,如果3个月后美元现汇汇价上升了,美国进口商也失去了由于美元上涨而支付更少日元的机会。但一般情况下,进出口商从事外汇交易的一般原则为:求稳不求险。

2 外汇期货的具体应用

针对以上案例,美国进口商还可以试用购买外汇期货的方法规避风险。在外汇期货市场中买入2张(日元合约每张金额为1250万日元,2张刚好可以为2500万日元保值)9月份到期的日元期货合约,进行多头套期保值,回避因为日元升值而给自己带来的汇率风险。具体分析见表格:

通过对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进口商利用外汇期货市场中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即期外汇市场中的亏损,通过外汇期货交易起到对现货交易的保护。

3 外汇期权的具体应用

此案例用外汇期权交易方法:该公司以一定的期权费向中国银行购买一个“美元兑日元、期限为三个月”的欧式期权。假设,约定的汇率为1美元=145日元,那么该公司则有权在将来期权到期时,以1美元=145日元向中国银行购买约定数额的日元。如果在期权到期时,市场即期汇率为1美元=147日元,那么该公司可以不执行期权,因为此时按市场上即期汇率购买日元更为有利。相反,如果在期权到期时,1美元=143日元,那么该公司则可决定行使期权,要求中国银行以1美元=145日元的汇率将日元卖给他们。由此可见,外汇期权业务的优点在于期权买方的最大损失为期权费,而他的收益在理论上则是无限的,同时可根据市场灵活选择是否执行权利,对于那些合同尚未最后确定的进出口业务具有很好的保值作用。

4 三种外汇衍生品的总结比较

外汇衍生品产生的直接动因是企业要求“规避汇率风险”,但如运作不当,外汇衍生品的财务杠杆作用则会最大限度地增大企业的风险。以下对远期外汇、外汇期货、外汇期权进行总结比较,为企业更好的应用适合自身的外汇衍生品。

具体分析见如下表格: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外汇衍生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企业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理财要求,选择合适的避险工具。

三、企业选择外汇衍生品时应注意的问题

1 重视外汇风险的管理

在央行的统计中,真正使用或准备使用外汇衍生品的企业大约只有三分之一,还有多数企业甚至是对外汇衍生品漠不关心。因此企业要更好的进行外汇风险管理,首先应该加强学习金融知识,培养金融方面的人才;其次与当地外汇管理部门和商业银行保持沟通,逐渐培养对汇率走势的感觉,不仅要关注即期市场汇率走势,还要关注远期市场;最后要构建自己的外汇风险管理框架,即企业对自身业务需求和相应风险的识别,以及风险量化与风险管理目标的确立,在此基础上决定企业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和确定。

2 慎重选择外汇衍生品

外汇衍生品是把双刃剑,它可以防范外汇风险,但运用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的需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特定的约束条件采取不同的避险措施,选择不同的外汇衍生品。首先,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规避外汇风险要付出相应的管理成本,成本的增加间接地扩大了由于风险而带来的损失。因此,要精确核算管理成本、风险报酬和风险损失之间的关系。其次,采取策略多样化的原则。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多种多样,企业应先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避险实际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选择合理的避险工具。

3 充分认识外汇衍生品的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