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全球生态现状集锦9篇

时间:2023-09-18 17:19:20

全球生态现状

全球生态现状范文1

家在内的21名科学家

称,利用科学理论、玩具生态系统模型

和古生物学证据,他们认为地球的生态

系统正急速接近一个即将发生且不可

逆转的崩溃。

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在加速损失,气

候波动愈来愈剧烈,生态系统间关联性

的增长以及其总能量收支完全改变,这

些都是行星的状态达到极限或引爆点

的前兆。

作者预测,这种情况在这个世纪内

就会遇到。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我们所

知道的地球生态系统可能在瞬间崩溃,

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阿恩·穆尔斯表示:“地球历史上前

一次的引爆点发生在约1.2万年前,当

时地球还在冰河时代,前一次持续了10

万年,才到目前的间冰期状态。一旦到

达了引爆点,最极端的生物变化会导致

仅在1000年内就达到我们目前的状

态。这就像是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快速

从婴儿长成成年人。更重要的是,现在

这个星球的变化更快。”

西蒙弗雷泽大学的生物多样性教

授是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在论文中他

这样说:“这个几率是非常高的,下一个

全球性状态改变将严重破坏我们的文

明。请记得我们是从狩猎采集一路走

来,才在地球历史上最稳定及良好的时

期登陆月球的。

“一旦发生极限引起的行星状态转

变,就不能逆转回到从前。因此,如果一

个系统因为加入了大量的能量而切换

到一个新的状态,即使你清除新的能

量,它也不会恢复到旧系统。这个星球

没有从前状态的记忆。”

这项研究得出的预测与普遍持有

的观点相反。一般认为,人类活动引起

的压力,如气候变化等,正在摧毁我们

星球的论点仍然是有争议的,而且任何

崩溃都会是渐进的,是好几个世纪以后

的事。

而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地球表

面的大量转变最好不要超过50%,否则

我们将无法拖延,更遑论避免行星的崩

溃。

穆尔斯表示:“总之,人类没有做过

什么真正重要的事来避免最坏的情况,

因为能使大有可为的做法实行的社会

结构并不存在。我那些研究地球历史上

气候引起的变化的同事非常担心。事实

上,有些同事还极度恐慌。”

这篇论文的作者来自智利、加拿

大、芬兰、英国、西班牙及美国。他们检

查了各种生物学科理论及概念性的研

究记录,以寻找新的方法应对现在地球

上正在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

人类产生的压力,又称为全球性的

强制机制,正在快速改变地球的大气

层、海洋和气候,这些压力有可能在我

们的有生之年,就迫使生态系统和生物

多样性逼近我们生存的关键极限。

研究中提到,“当今全球性的强制

机制,包括了人口前所未有的增长速率

及幅度,与随之而来的资源消耗、栖息

地的改造与破碎、能源生产和消耗以及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驱使全球性强制机制变

得比过去更多。结果我们现在看到的气

候变化速度,超过12 000年前地球从冰

河时期到间冰期状态时的极端行星状

态变化速度。你必须要回到恐龙时代结

束时的流星灾难末期,才能找到过去的

先例。

地球现有物种的灭绝呈指数级增

加、过去罕见的物种逐渐占有优势地位

以及极端气候波动现象的发生,与上一

次行星大转变的关键改变类似。当各种

扰动都反映在玩具生态系统模型内,可

以看到这些系统迅速倾覆且不可逆转

的情况。

论文作者建议,如果我们希望拖延

或减少行星状态的转变,各国政府应立

即采取五项行动。阿恩·穆尔斯的总结

如下:

“全球必须一同下定决心,快速且

大幅降低人口。更多人需要移动到较高

密度的最佳地区,让部分地球得以恢

复。至少在短期内像我们这样的人必须

被迫减少物质生活。我们还需要在开发

技术上投入更多,在不消耗更多土地及

全球生态现状范文2

关键词:排球赛;运动员;最佳心理状态;调节;培养;教练员

1、何谓最佳心理状态

最佳心理状态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个体的身、心均达到最佳状态,能够很好的发挥技战术水平。它本身具有时间上的短暂性和相对稳定性,空间上的情绪性和活动性以及内容上的现实性和具体性,因此最佳心理状态的产生只有在个体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最好状态的前提下才能较为稳定的保持一定的时间,离开了特定环境的刺激,它就可能会消失,客观现实中具体事物也直接影响到它的产生和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在比赛中的具体表现为:富有强烈地竞争意识;注意力集中;比赛目标明确;在大赛的压力下仍能毫不费力地高度集中注意力;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能够达到高度的忘我境地。

2、排球比赛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重大比赛往往无形中给运动员创造良好成绩设置了许多心理障碍,这不仅是因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本人对比赛成绩要求过高,而且大赛的紧张气氛以及正常的生活和训练秩序被打乱也会引起运动员不同程度的分心。

2.1 畏惧对手,自信心不足

对于很多新队员或者是面对顶尖级的对手时,由于过多考虑到对手曾经的辉煌,心里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注意力过度集中到对手身上,致使技战术水平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队员之间的信息联系和整体配合失误,自己或本方队员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比赛最终以失败告终。

2.2 失去焦点

主要是由于队员个人频繁出现失误或者是低级错误增加,又或者是落后比分较大,运动员的心里压力增大,焦虑,不知所措,此时,运动员的情绪波动较大,思维混乱,运动表象模糊,不能集中注意力去考虑怎样抓住对方的弱点,同时又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而是过多去考虑失败的后果。在运动行为上,表现为焦躁不安,技术明显变形,失误多。此时会出现越急越输、越输越紧张的恶性循环,这对比赛是极为不利的。

2.3 消极或者是过分努力

由于连续失误的增加,某些运动员此时会无法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绪,集中精力进行比赛,这种状态在个别离不开教练员“保护”或“指导”的运动员身上表现尤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受挫感加重、行为不负责任、变的消极、失去行为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又或者是过分努力以期挽回自己对球队带来的损失 ,结果破坏了球队的比赛节奏和信息联系,达到了更加不好的效果。

3、排球比赛过程中各阶段最佳心理状态的调节

3.1 比赛过程中占据场上优势时

由于领先,此时运动员要增强取胜的自信心。在比赛中运动员建立了战胜对手的自信心,其情绪变化由比赛开始的紧张情绪状态转向振奋情绪状态,对比赛感知清晰,注意力集中,思维判断准确。在比赛行为上.其运动技能水平能流畅地发挥.减少失误,完成技术的质量好,成功率高。此时,运动员能够制场上的比赛进程。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应该采取“最大极大”战略。即全力以赴,不给对手有任何喘息机会,加快比赛节奏,争取一举拿下比赛。根据场上情况,灵活的贯彻教练员的意图,从而能取得好的成绩。切勿表现盲目自信,轻视对手,出现过于放松,心态,也不要急于求成, 从而达到“欲速则不达”的后果。

3.2 比赛中运动员处于落后地位时

由于排球比赛高度的技巧性以及激烈的对抗性,一个球的胜负很可能在几十秒甚至几秒钟内完成,因此,给予运动员用来调节的时间不多,此时对于那些心理素质不好的队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一个运动员因为自己的频繁失误而感到心理压力增大,过多的考虑失败的后果,不能集中精力去考虑对方的弱点,或者是想通过自己的过分努力以期挽回自己给球队带来的损失,这样都会对比赛产生负面作用。教练员此时应及时叫暂停,以缓解运动员的紧张、急躁的情绪;或者运动员可以利用比赛间隙做深呼吸.配合肌肉放松,或利用语言暗示来缓解紧张情绪。当适度放松后, 运动员应力求集中注意力.分析失误的原因.认真听取教练员的建议,考虑对策;队员之间应该相互鼓励,切忌互相埋怨。此时运动员应采取“最大极小”战略,即尽最大努力比赛,以攻为守,争取最小的失分,即使输掉比赛,也要把双方差距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以便在计算小分时,对自己有利。

3.3 在比赛处于相持阶段时

由于双方的实力接近,会使比赛出现激烈的对抗场面,双方交替领先,比分拉不开,尤其是在争夺赛点时,形成相持阶段。此时运动员要敢于和强手比赛,并把战胜强手看成是自己的荣耀,能在激烈对抗的比赛中产生愉,感知准确,注意力集中,战术意识清晰,能够根据场上变化迅速准确地预测进程,此时要善于观察,应注意使用“最小极大”战略,即力求寻找对方的薄弱环节,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以最小的体能和技术代价获取最大的战果。以便准确快速的改变战术,使其技能水平发挥准确、流畅。切勿在此时对自己或本队队员失去信心,担心对手领先。具有这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运动员,会在比赛中越战越勇,取胜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教练员在平时训练和生活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坚韧、自信、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

4、排球运动员最佳心理状态的培养

4.1 训练感知能力

现代排球比赛激烈惊险,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感知觉能力。一个重扣球的飞行速度往往是17~26米/秒。而运动员纵向、横向移动速度则必须分别保持在3米/秒、2.5米/秒以上。要培养运动员在多变的临场中对自己、同伴、对手所处的空间位置以及人与球、球与网、人与网的位置的准确判断力,以获得准确的信息,迅速做出反应。

4.2 训练思维能力

排球运动员的思维能力是指球网两侧的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处理来自不同方面信息,既要不断识破对方的战术意图,又要按照教练员的指导方针迅速形成己方的对策,从而处理好每一个球的思想活动过程和决策的水平和能力。首先要培养运动员的瞬间判断力,其次要培养其高度注意力。因为瞬间判断力来自高度注意力,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不受任何杂念和客观条件变化的干扰,始终把心理活动集中和指向于当前的活动上,才能够全面、准确、快速地处理信息并做出判断。

4.3 训练团队意识

排球作为一个集体项目,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高度的团队精神。排球比赛很明确的体现出“集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一理论。高水平的排球队必须把队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发挥全队的整体功能。因此,平时要注意对全体队员的团队意识教育和训练,培养彼此之间的深厚感情。另外,还要培养运动员掌握配合默契的技巧,通过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把大家的情感调动到必胜的信念上。避免因一个人或一个球的失误产生相互埋怨情绪。

4.4 训练抗干扰能力

排球比赛中“球迷”和“啦啦队”常常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为自己队呐喊助威有助于提高队员的战斗力,但身处客场在对方啦啦队的包围下,就会受到较大的干扰。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练就抗干扰能力,保持从容不迫的心境.平时训练时,要注重用意志力控制自己。培养球队坚强的意志品格,鼓励全队共同和干扰作斗争。

4.5 培养流畅心理

队员的水平越高、成绩越好,其在比赛中越能表现出流畅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就类似于我们上面所说的最佳心理状态,是一种积极的、有益的心理状态,直接与运动员或运动队获得的优异成绩有关。有了平时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比赛前和比赛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比赛前认真分析比赛的各方因素,选择克服困难的具体方法,要注意多采用有一定规律的模拟训练,同时对比赛做出正确的自我估价;在比赛中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正确对待比赛中的得失,不骄不馁、自信、大胆、细心,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通过转移注意力、放松、进入角色、意志努力进行自控,改进和克服自身的惰性和抑制性,保证技术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4.6 运动员在场上的自我调节

运动员要善于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恢复,使心理状态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队员在比赛时产生过度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情况,首先可用具有针对性的自我暗示来调整,从而稳定情绪,减少周围环境对自己的不良刺激,并通过调整呼吸来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同时在比赛时不要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手、裁判或观众身上,而应以积极的思维方式来考虑自己的比赛过程,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漏洞之上,运用这样的方式才能打好比赛。在比赛过程中,特别是运动员在紧张的时候就会将希望寄托教练员身上,这时教练员的一句话甚至一个动作表情都会对运动员起到激励作用,使其信心倍增。教练员要恰如其分地利用暂停、局间和换人时间对场上运动员的情况加以调控,使运动员从自我过激的心态中调整回来,应对比赛。教练员在场边要充分展现自己的风貌,情绪稳定,不惊不怒,给队员以心理暗示,使队员能够从教练员处得到激励,使比赛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5、教练员的主要任务

5.1指导运动员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培养运动员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训练方法,提高心理过程的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防止出现焦虑和紧张,主动排除一切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到比赛中。

5.2帮助运动员积累和分析比赛过程中得到的新情报:在赛前已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入赛区后要通过观看训练和适应性比赛,进一步了解各队的最新情况,比赛开始后要对主要对手和其他队的比赛进行专门统计或组织全队参观,充分了解其具体打法、特长和弱点,确实做到知己知彼。

5.3与运动员商定改变比赛的行动计划:比赛方案是全队在比赛中的行动指南。制定比赛方案时要组织全队对已掌握的比赛对手的情况进行充分讨论,全面分析,广泛征求比赛意见,集中集体智慧,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结合本队实际,制定出每场比赛的具体方案。比赛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主力阵容的配备、各轮次的的攻防战术打法、替补队员的使用等,同时要充分估计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制定出应变措施。

5.4 以语言指示形式,对运动员比赛中的表现进行必要的心理调整:教练员可在比赛进行中或每个球结束的间隙,利用简短口令或手势语言等进行指挥。

参考文献:

[1]黄卫忠.关于赛前最佳竞技心理状态培养的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02(1)41- 45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孟维宏等.竞赛中运动员常见的心理状态及其对策[J]. 辽宁体育科技,2002(3)22-26

[4]陈彤等.论群体项目竞技状态的最佳调控[J].福建体育科技,2004(4)59-61

全球生态现状范文3

2、【自由的[骑乘][分离]双状态】设计了[骑乘]与[分离]两种状态,可以自由切换。这不仅可以体现球球的独立存在,也成为了一种玩法策略:[骑乘]状态的阿古朵安全但缺乏威胁性,[分离]状态下解除束缚的球球可以大幅提高威胁性,但落单的阿古朵则十分不安全。如何进行状态选择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3、【野怪军团】为阿古朵设计了轻松高效的收野方式,同时收服过的野怪会在球球独自作战期间(即释放三技能)前来支援,让阿古朵大招的成长感大幅增强。希望这种化敌为友、一步步构筑野怪军团的体验能让大家耳目一新被动技能·山林奇缘。

4、一技能·巨木恩泽。

5、二技能(骑乘状态下)·翻滚吧!球球。

6、二技能(非骑乘状态下)·爆弹雷种。

全球生态现状范文4

千百年以来,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科学家从没停止探索的脚步.人类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风吹树动,风停树静,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使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得出了“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这样一个结论.后来的科学家发现,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用这一理论无法解释.例如,运动员踢足球,运动员的脚与足球脱离接触后,运动员已不能对足球再施加力的作用,但足球并没有立刻停下,而是继续向前滚动.即没有推力,足球仍可以维持向前的运动.原先“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理论陷入了困境,经过长期的探索,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最终人们认识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后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特别是笛卡尔、伽利略等科学家大量实验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是惯性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每次实验都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什么?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2)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越来越远说明了什么?

(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推想,假如水平面绝对光滑阻力可以减小到零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运动的小车将以大小不变的速度永远沿直线运动下去)

但是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绝对光滑的平面”,阻力不存在这只是一种假设.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一个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一定受到了两个甚至更多力的作用,这几个力相互平衡效果抵消了,这与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效果是相同的.所以,当一个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就可以当做物体不受力来处理,同样遵循牛顿第一定律,当然我们初中阶段只研究二力的平衡.

2.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上面我们已经讲过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力和运动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呢?我们仍以踢足球为例加以说明,踢足球时足球受到向前的推力开始运动,也就是说力是物体从静止变成运动的原因.脚与足球脱离接触后,足球由快变慢在草坪上滚动,最后停了下来.这是不是因为足球在运动过程不再受到力的作用了呢?其实不然,足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正是因为足球受到了力的作用才停下来的.也就是说力是足球从快变慢、由运动变成静止的原因.以上这些情况都可以概括为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另一种情况,杂技演员在耍火流星时,火流星在手的拉力作用下会以手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这里的“匀速”是指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但是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发生变化,火流星在某一点的运动方向就是该点所在圆周的切线方向,这种情况我们也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物体运动快慢发生改变,另一种是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并且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强迫作用.也就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如何认识惯性现象

全球生态现状范文5

摘要:对篮球运动员临场比赛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阐明了消除篮球比赛中焦虑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

关键词:篮球比赛 焦虑心理 自我调节

众多的赛例表明,篮球比赛中,篮球运动员临场比赛焦虑心理对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有着明显的影响。随着篮球运动的日益发展,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往往更多地取决于运动员临场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临赛心理作为一种不良的临赛心理状态,对比赛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作为临赛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篮球运动员临赛焦虑心理的分析,为运动员在篮球比赛中提供自我调节的方法。

1、什么是篮球比赛临场焦虑心理

篮球运动员比赛临场的焦虑心理是指篮球运动员在临场时因自身及对手的情况、比赛环境条件等而引起的一种伴有不良情绪体验并具有消极影响的激活状态。它通常可于赛前24h出现并持续。它不仅有心理上的体验而且身体上也会出现症状。如肌肉僵硬,全身发抖,尿频。技术动作变形,投篮命中率下降,出现错误动作等。这些症状意味着运动员已难以控制自身,协调性下降,运动动力定型遭到破坏,运动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难以得到保证。大多数运动员在比赛时或多或少有以上反应,但运动员自身能力的差异使这些反应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

2、篮球比赛临场焦虑心理的成因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到底,主要是产生于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和比赛任务及对手实力水平之间的平衡。当运动员感觉到能胜任比赛并有信心战胜对手时,他就会体会到一种最佳激活状态,该状态通常称之为“流畅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切都显得轻松、顺利,运动员在比赛中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投篮的准确性等都将大大提高。当运动员的实力明显高于对手时,运动员会感到比赛缺乏挑战性,不够刺激,导致激活水平下降。当运动员感到对手过于强大实在难以取胜时,就会激活过度,变得着急和焦虑。在比赛中,在对方高大队员的紧密防守下连连失误,投篮、传球、运球等都失水准,有时在无人防守情况下也屡投不进。由上可见,当运动员感到自己的能力和比赛任务及对方实力不相适应时,就会产生焦虑心理。据研究显示,至少有以下4种因素会引发篮球运动员的焦虑情绪:

a) 身体不适——体力不支,消化不良,伤病影响,精神不振等。

b) 害怕失败——心理包袱沉重,担心发挥失常、失误,怕有负众望等。

c) 感到不能胜任比赛——准备不足,竞技状态不佳,实力、技术较差等。

d) 外在因素——裁判不公,观众起哄,场上气氛不利,队员间有矛盾,场地条件不好等。

3、篮球比赛临场焦虑心理的自我调节方式

3.1 赛前积极准备,尽快进入“比赛角色”

“比赛角色”是指比赛者在整个比赛中所处的地位和身份,它规定了比赛者应具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要尽快进入“角色”,就必须善于启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做到这一点,运动员在赛前必须了解自己的最佳激活状态。

回想一下比赛状态良好,并在比赛中发挥了水平时的感觉,再回想一下你出现赛前焦虑并影响你比赛时的体验,尽量具体详细地就以下3个问题记录下你处于以上两种不同状态时的情况。

e) 哪些想法使你觉得准备就绪?哪些想法致使你焦虑

f) 处于以上两种不同状态时,你的行为有哪些不同

g) 你在认为准备就绪时有些什么感受?

了解这些不同之后,你会找到能使你在心理上进入最佳状态的模式,使你出现赛前焦虑的原因可能包括你准备不足,或过高估计对手实力,或对比赛结果看得过重。此时感觉可能包括对比赛不是十分渴望,甚至想逃避比赛,要尽量清楚地了解哪些因素使你出现赛前焦虑,多想一些你所能控制的因素,考虑如何发挥你现有的能力,将注意力放到这些方面的运动员,只要他们在比赛中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即使比赛了也不会觉得气馁和沮丧;如果在比赛中没有发挥水平,比赛赢了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3.2 比赛中及时进行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

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是克服篮球比赛焦虑心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从广义上讲,自我暗示是一种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以思想语言等来对自己施加影响,调节自己的需要、动机和目的,增强信心,稳定情绪。自我暗示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在比赛中当比分暂时处于劣势时要安慰自己、控制自己,要有信心,并言行鼓励全队加强团结。注意默契配合,互相进行安慰,力争发挥正常水平。自我鼓励即自我强化,通过对自己的鞭策,使自己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动及时适应比赛的要求,并能更快进入比赛状态。

3.3 比赛中增强自制力,提高自控水平

自制力是指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临场比赛焦虑常常是由于自制力弱或完全失调造成的。自制力强的比赛者,在比赛中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感情、行为和语言,迫使自己去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给自己的比赛行动带来积极的影响。增强自制力,一般可以采取自我分析、自我冷化、自我训练等科学方法。

自我分析,就是通过自我认识,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比赛动机、目的和情绪等。自我冷化一般是指对自己的焦虑情绪实行冷处理,用自己的理智驾驭情感。通过自我训练,可以提高抑制和治疗焦虑心理状态的能力。

3.4 注意调节比赛氛围,提高比赛适应能力

全球生态现状范文6

关键词:气候失律;灾疫失律;气候伦理;层累原理;突变原理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5(2012)03005710

当代人类存在境遇,正如贝克尔所言,是由世界风险和全球生态危机构成。世界风险和全球生态危机的集中表现,就是灾疫(自然灾害和流行瘟病)全球化和日常生活化。要从根本上解决灾疫这一世界性难题,其唯一出路就是重建生境。①重建生境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和首要前提,是全力恢复失律的气候。恢复失律的气候,需要从理性认知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得到一种全球共识的伦理指导。所以,正面展开气候伦理研究,构成探讨气候失律的全新视角和恢复失律的气候的重要社会方法。

一、什么叫气候失律

20世纪60年代中叶,人们开始关注并探讨气候异动现象,于是,“气候变化”、“气候变暖”、“温室气候”、“极端气候”、“极端天气”等概念得到普遍传播,但客观地看,这些概念并没有真正揭示当今气候异动的本质,因为气候异动在本质上是“气候失律”。

面对“气候失律”这个概念,须先理解“气候”。所谓气候,是指宇宙星球、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即“下垫面”)性质、物种生命活动等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运动、变化的天气过程。气候作为天气过程,变化是它的常态。作为天气过程的气候,其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可在宏观尺度上表述为“第四纪气候”、“全新世气候”、或百年气候规律、灾变周期、疫病周期等等;也可在中观尺度表述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而如气温昼高夜低、晨凉午热晚寒等等,却是微观表述。同时,气候作为天气过程,其变化也可能是无规律的,比如冬暖、春寒、夏冷,或者下雨就寒冷,天晴就暴热。气候变化的无规律,是指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致使本有规律地变化的气候丧失其规律性地运行,比如人们所描述的“极端气候”、“极端天气”、“极端气温”等,都属于气候失律的表现。

气候失律是指因多种外力的作用,致使天气丧失其变化的自身规律而朝向无序方向运行的状态与过程,它同时体现三个特征:一是无节制性,气候失律就是气候运动、变化丧失自我节制(规律)而处于野性暴虐状态;二是无序化,气候一旦失律,则以暴烈无序的方式敞开;三是无方向性,气候失律,其混乱无序的异动体现其盲目的、没有持续方向感的混乱过程。以此三者来衡量,“气候变暖”或“气候变冷”都不是气候失律,因为它们都有其特定的方向并朝着某个方向展开自身的规律性,即“气候变暖”是一直朝着“暖”的方向敞开;“气候变冷”是一直朝着“冷”的方向展开。30年来的气候变冷学说或全球变暖论,都只静态地看到了气候变化的一个方面,没有看到气候变化的无序与混乱一面。概括地讲,气候失律,是指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冷、酷热与高寒、暴雨与干旱的无序爆发。比如1955年1月和2010年1月湖南的大冰冻,2010年7月5日,北京市地面温度超过68.3℃,路面井盖上3分钟能烤熟鸡蛋,与此同时,亚洲海湾地区气温普遍超过40℃,法、德、美等国也遭受高温袭击,整个北半球笼罩在高温热浪中。再比如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就是气候失律导致的。

二、人类行为推动气候失律

由于气候是指宇宙星球、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性质、物种生命活动等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运动、变化的天气过程,所以气候失律与宇宙星球、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性质、物种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异动变化直接相关。

在一般人的眼里,气候的变化与宇宙星球没有什么关联,其实则不然,宇宙星球的运行才是气候营运、变化的宇观动力。比如公元536年这一年全球性天气恶劣,世界各地饥荒四起,民不聊生。英国树轮年代专家迈克·白利(Mike Baillie)认为这一恶劣气候是由当年那颗陨星撞击地球,将大量寒冷尘埃播撒至全球各地所致。白利的论断并非虚妄,2004年9月3日,一颗自身拥有100万kg重量的大陨星闯入地球的大气层,释放出超过一颗千吨当量的核弹威力的能量,留下的尾迹将烟雾和尘埃扩散到大气层里,它们停悬在56~18km的高空连续几个星期不散去。澳大利亚科学家安德鲁·克莱克希克(Andrew Klekociuk)指出:“陨星带到地球上的尘埃的总量目前虽然无所确定,但每年大致的数量有4万吨。”进一步研究表明,太空尘埃的确可以导致气候异常,因为“它们反射阳光,使地球变得很冷,它们吸收阳光,使大气层变得很温暖,它们也可以向被子一样悬浮在大气层上,使地球上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它们还可以促进雨云的形成,给地面带来更多的降水”[1]32。

全球生态现状范文7

【关键词】 学生篮球裁判员 怯场 心理

前言: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刻不容缓。学校体育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正是以“减负”为契机,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篮球运动在各学校球类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基础,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各种形式的篮球比赛开展日趋频繁大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裁判工作由学生担任,通过对学生参加篮球裁判的观察和询问,得知并了解到学生裁判员普遍存在执裁时心理素质不稳定,从而影响到裁判水平的发挥,造成不应有的失误,使比赛激烈时不能公平有序、精彩激烈地进行。因此,如何消除心里压力,提高我市学生裁判员的执裁能力与水平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市高校学生及中学生。

1.2 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通过广泛的阅读和网上搜索收集了大量有关资料。②观察法和访谈法。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针对学生裁判员临场执裁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进行分析。

2 内部因素,即由于自身状态而引起的对执裁水平的影响

2.1 过分紧张状态。即过分激动状态。缺乏临场经验的裁判员经常表现出这种状态。学生裁判员在临场时往往产生这种心态,由于过分紧张,引起思维混乱,全身虚汗,哨音越吹越小等,直接干扰裁判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导致注意失调,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临场工作上。

2.2 执裁时出现淡漠状态。学生裁判员一旦出现这种状态,则他的表现是情绪低落,缺乏信心,心境不佳,体力明显下降,无精打采,有气无力,知觉和注意过程明显减弱,执裁时出现错判、漏判,宣判时手势不正确,导致裁判员成为场上的焦点。

2.3 执裁时的盲目自信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是由于学生裁判员对临场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临场能力,过分相信能轻而易举的完成临场任务。导致出现突况执裁时反应迟钝、判断失误多,使比赛不能公平顺利进行,临场后受到学生和观众的指责。

3 外部因素,即外界情景的干扰所引起的对执裁水平的影响

外部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我市“龙卡杯”篮球赛出现场外观众因为主队比分落后、学生裁判员的判罚对主队不利时,集体起哄、使用不文明的语言辱骂裁判来发泄其不满情绪的行为屡见不鲜。观众和队员的这些过激行为,严重干扰了裁判员的临场工作,加大了裁判员的心理压力,使裁判员的心态失去稳定,由此产生自信心不足,害怕实践,从而影响执裁水平的发挥。

4 如何培养学生的篮球裁判员心理素质和自身的执裁水平通过以下几方面

4.1 努力培养学生篮球裁判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学生裁判员要多参加篮球理论知识讲座,多学多记,加强篮球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临场执裁技巧,做到精通规则,熟悉裁判法。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临场实践,丰富临场经验。理论讲授和临场实践应紧密结合,向学生讲明培养目标,讲授裁判工作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性。只有理解弄懂篮球规则的精神,在临场中才能果断、准确、及时地处理比赛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同时,强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指导,才能让裁判员明白裁判工作与运动技术水平相互促进提高的关系。其次,要对裁判员进行基本功的训练,包括裁判员的手势,裁判员的鸣哨,裁判员的抛球以及裁判员的反应和速度耐力训练等,只有反复临场实践,才能提高执裁水平。

4.2 努力培养学生对篮球裁判的兴趣。对学生来讲,首先是丰富自己的篮球理论知识和裁判规则,使自己以后能更好地适应知识多样化的要求。其次,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与理解篮球技战术,以便以后的工作能更好地开展。但是要想真正学好篮球裁判,必须有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可通过做游戏等方法来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认真持久地坚持下去,使自己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4.3 努力培养学生执裁时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指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状态。对于我市学生裁判员来说,自信心是场上执裁的精神支柱,是执法的力量源泉,是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有了自信心,才能在比赛中处乱不惊,应变自如。我市学生临场实践证明,心理素质较好的裁判员遇到复杂和困难的比赛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注意力、坚强的意志,以及不受外界干扰的自我调节能力,能把平时最好的判罚水平发挥出来,甚至能超常发挥。反之,心理素质较差的裁判员在遇到困难和复杂的比赛时会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反应迟钝、判断失误多,特别在比赛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对关键性的违例或犯规判罚不准,处罚不当,使整个临场裁判工作功亏一篑。因此,篮球运动的裁判员要想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必然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

5 努力培养学生裁判员临场时的注意品质

5.1 必须恰如其分地把注意分配到和比赛有关的对象上。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把注意分别指向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或活动方面去。学生裁判员在临场时,既不能把注意完全集中在球上,又不能把注意完全集中在一些人上,也不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场上队员的比赛中,而应根据当时的比赛情况,将自己的注意有效地分配到与比赛有关的对象上。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就必须熟练地掌握规则中的各项条款及其罚则、临场的移动路线和各种动作技术、鸣哨方法和宣判犯规与违例的程序与手势,以及裁判法中“管辖的区域与另一裁判员所管辖的区域兼顾”、“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兼顾”、“全场和局部兼顾”、“人与球兼顾”、“进攻与防守兼顾”、“有球区与无球区兼顾”、“篮上与篮下兼顾”、“场内与场外兼顾”、“犯规与违例兼顾”的原则,才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避免不应该出现的错误、误判或漏判,有力地控制比赛局面,使比赛按规则的顺利进行。

5.2 使注意随比赛的变化而进行有目的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裁判员根据一定的目标和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对一种事物的注意转移到另一事物上,产生新的注意,这种转移注意可以在统一活动中实现,也可以在几个活动之间产生。篮球比赛的诸多特点决定临场裁判员的注意必须紧紧随着比赛的不断变化而进行转移。有时需要转移到宣判程序上和处罚上,有时需要迅速转移到观察篮上,有时则需要迅速转移到观察篮下。这种注意转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临场裁判员反应的快慢和判罚的效果。要使裁判员注意转移受到理想的效果,在场上就必须要注意放松。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注意转移的快慢与注意的紧张性有关。只有在轻松的状态下,头脑才会清醒,观察事物才敏锐,反应才迅速。因此,学生裁判员在临场时,一定要保持注意的适度紧张,方能使注意根据场上的需要,及时地转移到与比赛息息相关的问题上,使一些必需由裁判员作出决定的问题得到迅速解决,促进比赛的顺利进行。

根据上述,了解到我市学生裁判员由于心理素质不稳定出现的诸多问题,可以归纳出以下一些心理素质不稳定时的应对策略。

6 应对策略

6.1 内心心理训练方法。这类方法包括大家熟悉的放松训练法、积极想象法以及心理演练法等。

6.2 转移法。这种方法的主要意思是:把注意力转移到临场无关的活动中,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裁判员从接受临场之后,可以有计划的安排自己听音乐,找朋友聊天这样有助于裁判员把应激状态保持到最佳水平,避免临场前过度紧张。

6.3 诱导法。此方法主要是把注意力从过多考虑临场后果转移到如何顺利进行临场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上。

6.4 隔离法。此方法是当接受了裁判员临场任务后过分激动,要使自己的激动快点平静下来,可以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通过自我对话,问自己为什么如此激动,有没有必要如此激动。这样有助于使自己的心情很快平静下来。

6.5 临场前做准备活动。越接近开始临场,裁判员的心理越不能平静,应激反应越激烈,甚至将自己调节好的心理状态搞乱,此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全力做好临场前的准备活动,从而可以减轻过分应激的反应。另外,裁判员平时自己要注意临场正确动机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总之,裁判员在临场前要想方设法使自己获得和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为吹出高水平比赛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本文就我市学生裁判员的临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的心理压力,并针对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了调节心理压力的对策与建议,可能对我市学生篮球裁判员临场执法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启示。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使我市学生篮球裁判员在执裁时能够保持稳定、冷静、沉着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每一场比赛,提高我市裁判员的裁判水平,从而更进一步地推动篮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卫兵.篮球裁判员如何在临场执裁中保持心理稳定[J].南京体

育学院学报,2001(6)

2 杨继宏.初探篮球裁判员的心理素质[J].安徽体育科技,2002(1)

3 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1)

4 王铁成.篮球裁判员必备的心理素质深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3(1)

5 裴益民.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篮裁判员培养问题的探讨,西北成

人教育学报,2002(1)

6 刘明慧.谈篮球裁判员的注意品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1

(3)

全球生态现状范文8

关键词:球形机器人;结构原理;发展状况;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成为各界人士所关注的话题之一。因各领域的不同对机器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为适应各式各样的需求,人们提出了一种新型机器人――球形机器人。

1 球形机器人概况

球形移动机器人是指一类将运动执行机构、传感器、控制器、能源装置安装在一球形壳体内的系统的总称。球形机器人作为一种微小型移动机器人,具有特点如下:

(1)球形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平衡性,运动方向可控性好,一旦运动失态也能很快自我恢复。

(2)球形机器人具有很好的密封性,若球形体积能够给予它足够的浮力,它便可以在水面上运动,具有水陆两栖功能,在两栖用机器人领域有着两栖应用的前景。

(3)球形机器人的适应性强,可以行驶在无人、沙尘、潮湿、腐蚀性的恶劣环境中运行,无论是粗糙还是光滑的地形,球形机器人都能顺利滚过,沙地、雪地等相对柔软的地面也不会影响其灵活性。

(4)球形机器人能耗低,由于其在滚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小,能量的消耗相对较低,可应用于行星探测、环境监测、国防装备等长时间操作的领域。

球形机器人具有其他往轮式和轨道式机器人所不具备的优势,其更能够满足人们对机器人运动灵活性和恶劣环境适应能力的严苛要求。

2 球形机器人的结构原理

球形机器人的主要结构包括球体和行走两大部分,驱动电动机9通过圆柱小齿轮10带动从动机构6、7、8绕轴5转动产生偏心力矩。8、9构成整个球形机器人的配重,促使球体往前滚动。转弯步进电动机8带动齿轮11绕着13转动,同时齿轮15绕齿轮14转动,从而带动整个机构支撑轴转动,实现转弯运动。其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

球形机器人是一种以滚动方式行走的移动机器人。球形机器人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都可以保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运动连续性强,运动速度快,转向能力强。在运动中,若发生碰撞可以自行恢复至稳定状态。

3 球形机器人国内外发展现状

3.1 国外球形机器人发展状况

国外对球形机器人的研究较早,至今已有十几年,球形机器人最早的研究是从芬兰赫尔辛基科技大学的海尔姆教授开始的,随后,美国、日本、伊朗、加拿大、瑞典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球形机器人的研究,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外的技术相对成熟。

1996年世界上出现了首例球形机器人-Rollo,它的驱动方式由主动轮和被动轮组成,主动轮位于球形内部,被动轮处于另一侧,并带有弹簧装置。主动轮和被动轮均与球壳直接接触,主动轮围绕安装轴与主轴旋转,其他组件安装在与主轴固连的圆台上,这样既增大了球壳与主动轮之间的压力,也可以增加运动时主动轮与球壳间的摩擦力,主动轮通过绕安装轴转动来使机器人向前移动,在围绕主轴转动过程中,驱动单元产生的惯性力通过摩擦传递到球壳,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转向,这种驱动称为转动体驱动。

意大利比萨大学的Antonio Bicchi于1997年设计了球形机器人Sphericle。这种机器人具备球-车运动系统,即在球体的内部放置一个四轮小车,小车上装有各种传感器、蓄电池、电动机和控制系统,这些设备构成了配重质量块,增大了车轮与球壳之间的摩擦力,机器人前进靠车轮的同步转动来实现,机器人转向靠车轮差速转动来实现。这种驱动称之为车驱动。这种机器人可以连续运动,但是其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当球体的运动轨道不够平坦时,由于颠簸和振动使小车的车轮与壳体之间产生间隙,就会使机器人偏离运动轨迹;当车轮转动速度过快时,壳体与车轮间出现滑动现象也会影响机器人的移动速度;而当球体与物体发生碰撞时,小车一旦与球体分离,机器人就会失去运动的动能。

还有一种驱动叫作移动质量块驱动。2002年,Amir Homayoun A.和Puyan Mo jabi共同开发了一种球形运动机器人――August。这种全方位球形机器人也叫四驱动球形机器人,它能够全方位运动,由蓄电池供电,控制系统由球心和球壳两部分组成,通过无线电控制机电系统来完成运行和操作。之所以叫做四驱动机器人,是因为Augus由4个质量块和4个传动螺杆构成,并且每根螺杆各有1套独立的驱动系统,每个质量块靠步进电机的驱动力在导轨上移动。由于质量块的移动使机器人整体重心的位置得到了改变,机器人就通过这种偏心力矩的作用原理向前移动。后来Ranjan Mukherjee等人设计了一种Spherobot球形机器人的基本结构,Spherobot采用的驱动方式也是移动质量块驱动方式,但是这些人并没有做出实体样机,只是建立了这种机器人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这种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方法。通过对移动质量块驱动的不断研究,这种驱动方式能够实现球形机器人的全方位行走,但是通过控制4个配重块的协调移动来实现全向行走的难度相当大。同时配重块在球壳内的分布方式影响了驱动力矩的质量,进而影响了机器人运动速度。

日本的研究者还提出了形变式驱动和陀螺控制姿态。形变驱动是机器人的内部采用用记忆合金支撑,外壳采用橡胶材质。记忆合金恢复形变时的能量为机器人提供能量。陀螺驱动的方法主要由陀螺、万向节和滚珠组成。

3.2 国内球形机器人发展状况

国内球形机器人研究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其中国内高校对球形机器人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双驱动球形机器人,主要通过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等手段,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双驱动球形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在球体内部的同一水平线上放置两个直流电机。由于在球体内部缺乏一个相对稳定平台,驱动电机的输出力矩使球形机器人的重心发生偏离,机器人驱动球体前向滚动的直接力矩来源于相对接触点的重力力矩。这种球形机器人的转向通过齿轮齿条啮合的方式带动球体内部构件转向来实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制出一种推进装置类似甲烷分子结构的球形机器人,它的轮辐上装有步进电机,该步进电机既是球形机器人的驱动装置又是配重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出的偏心质量块驱动球形机器人,通过改变球形机器人的重心位置而产生偏心力矩实现机器人的向前运行。

4 球形机器人应用前景

根据球形机器人的特性,该类机器人主要应用在管道、沟渠等狭小空间的检测上;同时也可以开发为孩子的玩具,对儿童没有损害;由于完全密闭的球壳,可以用在极端环境侦查中,例如核电站、反恐、探测外太空星球等等。

参考文献

全球生态现状范文9

[关键词] 介入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c)-0104-02

颈动脉与海绵窦的直接交通形成颈动脉海绵窦瘘(CCF),该病是在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眼科综合征。由于生理解剖的特殊性,海绵窦区是动静脉瘘发生概率最高的部位,颈动脉海绵窦瘘发病的初期是以眼部的临床症状、体征为首发症状,易与炎性假瘤、结膜炎等疾病相混肴而造成误诊,影响疗效[1-2]。近年来关于颈动脉海绵窦瘘临床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的热点话题,笔者为了探讨介入治疗在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对本院10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5~55岁,平均(30±11)岁。外伤种类:车祸7例,坠落伤2例,拳击伤1例。临床症状:搏动性眼球突出7例,眼球表面血管怒张和红眼6例,视力下降2例,头痛3例,眼球活动受限5例。

1.2 术前病情评估

10例患者均行脑血管造影(DSA),发现6例CCF发生在左侧,占60%;4例发生在右侧,占40%。6例患者CCF瘘口发生在颈内动脉后升部,占60%;3例瘘口位于颈内动脉后曲部,占30%;余下的1例患者瘘口位于颈内动脉水平段,占10%。DSA发现10例患者均存在“盗血现象”,8例患者瘘口远端动脉呈现不充盈状态,2例患者出现全盗血状态,海绵窦及其引流静脉早期显影。

1.3 治疗方法

10例患者均接受可脱球囊栓塞的治疗,血管造影机选自菲利浦科技有限公司,可脱球囊购自天津市环湖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8例患者进行局部麻醉,2例患者接受全身麻醉,采用Seldinger法[3],将导管尖端置于股动脉受选部位近端2 cm处置入8F动脉鞘,在导丝导引下插入8F指引导管到患侧颈内动脉后,操作者根据之前评估的瘘口的大小、位置,选用适合的可脱球囊,为了便于球囊易进入瘘口,操作者利用蒸气将球囊的导管弄成弯头状。在透视的指导下,利用0.1~0.2 mL等渗非离子型碘水造影剂使球囊保持充盈状态,随着血流把球囊引入瘘口,将微导管的紧张度保持在适合的程度,缓慢、反复调整球囊的位置后正确置入瘘口,同时利用造影观察瘘口的状况,如果瘘口消失,颈内动脉通畅,操作者可逐渐释放球囊,直到瘘口完全封闭。如果球囊无法完全阻止“盗血现象”,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可进行颈内动脉闭塞术;若患者无法耐受,可择期再进行去囊栓塞。

2 结果

10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7例颈内动脉恢复通畅,占70%,眼球突出、充血、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随之消失,1例因就诊时间较迟遗留左眼单盲,其余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也有不同程度改善。

3 讨论

正常生理状态下,动脉与静脉之间是不直接相通的,颈动脉在进入颅内后海绵窦围绕在颈动脉周围,待颈动脉从海绵窦穿出后再分支为大脑提供血氧支持[4]。当头部外伤或颅内感染以及其他原因造成颈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壁破裂或断裂时,就形成了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即为CCF[5]。患者出现眼睛突出、复视、眼球红肿、眼睑外翻、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可闻及与脉搏同步的颅内杂音;甚至出现凶猛的鼻出血,严重者可因鼻出血而丧失生命。

本研究采用DSA造影辅助下的介入治疗,DSA血管造影是诊断CCF最可靠的方法,也称“金标准”。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显示动脉期海绵窦及眼上静脉,确定瘘口位置和大小,并为治疗提供依据。如果怀疑为CCF且经济条件允许,无明显禁忌证,都应做DSA检查,本研究10例患者均由DSA检查确诊CCF。在DSA系统下操作进行介入操作可以实时观察到造影结果、动态观察导管、导丝和造影剂等的行程,从而缩短了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造影剂的浓度和用量,减少了造影副反应[6-8]。

笔者选用可脱性球囊介入治疗,操作时选用最佳的位置,在可视系统的辅助下清晰观察球囊导管的变化,充盈球囊时动作要缓慢,切忌使用暴力,使导管在适度的紧张度下解脱球囊。如果在释放球囊时球囊位置出现改变,应该立即停止牵拉,重新调节。如若患者瘘口较大,使用多个球囊进行封堵,在第一个球囊准确放置后应该反复充盈球囊以达到撑破瘘口内隔膜的目的,而后观察第一个球囊所占位置大小,以判断第二个球囊的位置。最后一个球囊放置后瘘口完全封堵,操作者不应急于退出导管,而应观察30 min,反复造影。

本研究治愈率达80%,除1例因就诊时间较迟遗留左眼单盲,余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和治愈。所以笔者认为,可脱性球囊介入治疗是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理想疗法,效果好、安全性高,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余泽,马廉亭,徐国政,等.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治疗方法探讨[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2,8(3):195-197.

[2] Halbach W,Higashida RI,Barmwtll SL,et al. Transartrial platinum coil embolization of carotid cavemacs tistulas[J]. AJNR,2008,12:433-435.

[3] Guglielmi G,Vinuela F,Briganti F,et al.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caused by a ruptured intracavernous aneurysm:endovascular treatment by electrothrombosis with detachable coils[J]. Neurosurgery,2010,31:591-596.

[4] 黄德俊,吴中学,李佑祥,等.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闭塞术后复发及治疗[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19(2):125-127.

[5] Kwon BJ,Han MH,Kang HS,et al. Endovascular occlusion of direct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with detachable balloons:usefulness of 3D angiography[J]. Neuroradiology,2005,47(4):271-281.

[6] 于加省,雷霆,陈劲草,等. 动脉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12):929-931.

[7] 水少锋,韩新巍,王艳丽.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栓塞治疗[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10(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