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人文关怀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3-09-18 17:40:34

人文关怀建设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1

现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加显现出来,对于建筑行业,它的发展也备受重视。绿色建筑设计被看做建筑设计中的关键内容,在建筑业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设计发展的新方向。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体现人文情怀,是现代社会中绿色建筑设计的职能要求。在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础上构建人文关怀,研究绿色建筑设计中人文关怀的正确发展方向,促进建筑事业发展。

关键词:

绿色;建筑设计;人文情怀

在现今社会污染严重的时刻,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更加重大。绿色建筑设计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环境,在绿色建筑设计之中融入人文关怀更能为人们提升环境的舒适度。文章从绿色建筑设计的含义出发,对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做出分析,明确人文关怀下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探讨绿色建筑设计中人文关怀的应用策略。从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做到绿色建筑设计与人文关怀的充分融合,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居住环境。

1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绿色建筑设计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设计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采光等通风系统和集成化绿化的设计上本着自然的概念,实现建筑内外的绿色和人性化的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文关怀,旨在实现人、建筑、自然的三者和谐统一,为人们提供一个简单舒适生活。同时对社区的稳定和环境生态系统的维护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是现代社会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重点分析

2.1确保人身体健康

人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最根本服务对象,因其以人为本的本质体现,所以在绿色设计中一定要重视对人们身体健康的保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要使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装修材料对人体的伤害。考虑到居住者的健康,在空气质量、湿度的调节以及辐射中一定要达到标准,不能唯利是图,更不能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而削减材料费用,偷工减料使用不合乎规范的材料。只有真正保证材料的健康指标,才能在创造舒适环境的同时,更注重健康保护。

2.2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

水资源短缺是全世界都在面临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如今还不能得以根本上的解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设计就非常重要。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设计利于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用水系统,在用水中不仅能够一次使用,更能够达到多次利用,这样更加能够符合绿色建筑设计中绿色的建筑设计理念。

2.3做到自然能源的充分利用

在绿色建筑设计之中除了做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之外,还可以做到对自然能源的充分利用,也就是采光和通风系统的对自然光和风的利用。自然界的光能和风能用之不尽,并且与电灯和空调等电器的使用相比更加环保、绿色。建筑采用日光照射不仅能够带来适宜的亮度,更可以杀菌消毒。使用自然通风和采光系统,在提高建筑环境舒适度的时候更可以达到绿色节约能源的目标。

2.4建筑结构更加合理化

结构是建筑的灵魂之所在,结构把握不好,建筑的性能及无法得到最有效的提高。相反,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的结构非常合理,就能够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供基本的平台。所以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上,绿色建筑设计应更加合理化,更加符合人文的发展理念,切实做好绿色建筑设计的初衷,更好的为建筑的使用者做到绿色、健康、舒适的服务。

3人文关怀下绿色建筑设计要求

3.1空间合理化

在空间的设计上,要着重看到空间的合理设计。与建筑结构不同,空间的合理化设计更能给居住者带来最切身的舒适感受。在房屋的空间上,做好采光设计,确保正常采光,通风设计也要做到合理。除此之外,房屋卫生间设计比例也要恰当,适当用镜面等材料扩大房屋空间,使房屋的空间设计更加合理,带给居住者最舒适的感受。

3.2建筑绿化设计

人文关怀下的绿色建筑设计,重视室内和室外的绿色设计,做好绿色建筑的绿化工作。绿化是满足人与自然界接触的方式,适当的绿化面积能够使居住者产生身处自然的感觉。并且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为居住者带来更加适合居住的空气环境。同时绿色植物又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锁住水分,更加舒适和环保。

4绿色建筑设计中人文关怀的应用策略

4.1中西结合

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正在被推崇。想要真正做好绿色建筑设计,就不能只发展某一种建筑理念,可以洋为中用,借鉴西方的有利设计方案,结合中西有利于绿色建筑设计的方式方法,吸收有利条件,创造最好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的绿色建筑方案的设计。

4.2个性化设计

现代人们接触的信息更多,受到的思想影响也就更大。在这种条件下,建筑设计也就更需要因人制宜,根据不同的思想做出不同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要求进行合理化的设计,注重人文的发展理念,加之绿色环保的设计,提升建筑设计方案质量的同时,也注重节能,做到大环境下个性化的绿色建筑设计。

4.3绿色环保

绿色建筑设计应注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和环境的污染。建筑垃圾、污水、气体、生活垃圾的处理要有所设计。尽量减少环境负担,限制使用大影响环境的建筑材料,选择可再生材料和清洁能源,回收利用旧材料。这样才能够达到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也是对居住者身体的负责,真正做到了绿色设计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

5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人文关怀也是未来的发展必然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文关怀是可持续发展意义的重要体现。在绿色设计中,巧妙的加入人性的设计思路,把握住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和要求,做好两者融合的策略,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也是对我国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李睿娟.绿色建筑设计运用于建筑设计的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6.

[2]黄珂.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文策略——以低技术手段与软设计方法构建绿色生活[J].南方建筑,2014,(6):70-75.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2

关键词:和谐班级;人文关怀;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016-02

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班级的人文环境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谐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有助于他们顺利、愉快地度过青春岁月,有助于班级组织目标的实现。班级的组织目标就是每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每个人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掌握技能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长。和谐班级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比如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师师关系的和谐。其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尤为重要。和谐班级的建设需要一种和谐的文化。建设和谐班级需要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人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不同于物或者某种达到目的的工具。尊重人作为人的尊严和个性。重视人的生存和发展。理解人作为有个性的人的各种特殊性。关心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人文关怀具有多面性,可分为权利关怀、生存关怀、发展关怀等,也可以分为满足物质需要的的人文关怀,满足精神需要的人文关怀和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和社会关系需要的人文关怀。以人文关怀理念建设和谐班级,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在过去,老师总是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服从,不服从则视为对老师尊严的冒犯。实际上只有真正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来对待,这样才可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对班上每位同学有了适当的了解,我们才能谈得上尊重、关心和理解。以人文关怀理念建设和谐班级,我们认为具体体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民主参与的平等权利

在班级管理中,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班委会成员的产生直接由同学提名,当然老师也可以提名,然后由同学选举产生。班委会成员定期换届,换届时尽量不用已经担任过班干部的同学。这样就有更多的同学能参与班级的管理。也可以打破部分同学垄断班干部职务,形成特殊的班干部小群体,造成班干部成员与非班干部群众对立的情况。班干部代替老师实施对班级的管理。同时一个班一定要有严明的班规。制度是否能很好地被遵守,来自于它的权威性,而它的权威性来自于它的合法性。制度的合法性来自它制定的程序。我们把班规的制定交给学生自己。由他们自己来酝酿,民主评议,最后形成文字。这个过程中尤其不能排斥那些学困生,纪律观念差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参与班级的管理,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90后的孩子都有很强的参与欲望,教师只要肯定他们的参与是有实效的能产生作用的而不是走过场的,他们就会有积极性。当他们真正参与其中,成为团队的一份子时,他们就容易获得一种认同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二、尊重个性,和而不同

尊重个性是人文关怀的重要方面。人或高或矮,或外向或内向,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喜欢音乐,有人喜欢独处,有人喜欢热闹。俗语说“人上一百,形形”。“90后”的孩子喜欢谈个性,喜欢突出自己的个性,以显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这都是无可厚非的。正是因为有多样性,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孔子讲过和而不同。多样性产生和谐。正如把水、菜、肉和油一起煮可能得到美味的食物,而把水与水煮在一起还是单调无味的水。尊重个性,意味着老师不能以自己之喜好去区别对待同学,怀抱成见歧视某些同学。尊重个性就是要学会欣赏个性。当老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时,同学在这种欣赏中会得到莫大的鼓舞。尊重个性则要求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改变成见,尤其是以分数论英雄的成见。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老师区分学生好坏的标准往往是分数的高低。成绩好的学生自然是好学生,反之则是学困生。须知学困生说不定其他方面是天才,而即使没有任何才能,依然有得到公平对待的权利。不能以功利的眼光去评判个性。当老师去把学生区别为三六九等的时候,学生就容易形成各种各样的小群体。他们之间就容易产生各种隔阂和冲突。比如成绩好的和成绩不好的同学分别形成小圈子,产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当学生觉得没有得到老师充分的尊重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就会产生对老师的怨恨,因而也容易产生师生冲突。尊重个性,让每个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老师对一些容易被边缘化的学生通过点名回答问题,或者委派为班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

三、关注“弱势”

“弱势”学生主要指那些需要关爱的学生。比如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身有残疾的学生、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等等。贫困学生在生活中有许多困难,甚至常常会为生计发愁,比其他同学有更大的生活压力。老师、同学的关爱会激起其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对人生的艰难,身边的关爱是一种无比温暖的力量。常常能听到早年贫寒的成功人士回忆当初艰难时期受到的恩惠是如何如何感激就是证明。相反,如果遭遇歧视,他们会无所适从,只能感叹命运的不公,敏感的内心变得脆弱,甚至对身处的世界生出仇恨。老师、同学一方面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力所能及地给与帮助,即使不能提供有力的帮助,也要鼓励、安慰他们,给予精神的帮助。当然,贫困学生往往可能内心很敏感,老师的关注要不动声色,照顾他们的自尊。对于深有残疾的学生,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安排同学适当照顾。一个班集体往往也会有一些同学学习成绩不尽如意。这些同学或者是基础较差,或者是学习方法不当。老师应该帮助其找到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另外,在县城中学,也有许多所谓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找他们多聊天、关心其生活起居,或许是一种有效的弥补。班级不是遵循“丛林法则”的战场,而是有竞争有合作更有爱的温暖的港湾。对于“弱势”学生的关心,会形成一种爱的班级文化。

四、关注发展,每个人都能成才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3

关键词:

企业文化;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020-02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美国管理学界的研究被迫关注世界经济格局中美国与日本的企业竞争问题。人们发现,美国企业无论在技术设备、经济实力,还是在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均优于日本企业。而日本经济的起步也不能和美国同日而语,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经济实力有了“奇迹”般的增长,几乎到了可以和美国一较高下的地步。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的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同美国企业展开了激烈、持久的争夺战。在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市场较量与竞争中,日本商品旋风般地大举进入原为欧美商品传统领地的市场,颇有所向披靡之势,而美国企业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日本商品不仅在世界各地市场上驱逐美国商品,并且长驱直入占领美国本土市场,使美国人感受到压力和威胁。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答案是:企业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日本企业不但注重管理方面的技术,而且尤其重视创设企业的文化氛围,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群体意识,强化对企业员工的凝聚力,重视人的作用等。日本以其成功的企业实践,让美国乃至全球的企业管理者明白: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其独特而牢固的企业文化,它是凝聚人心、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和力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下面,笔者将以笔者所在的公司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人文关怀思想方面的经验做法为例,阐述一下通过落实各项措施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及树立人文关怀思想对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所起着的举足轻重作用。

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一个优秀的企业,要能创造一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氛围、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不断提高的环境、一个能够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而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当中,人文关怀更是起着不开或缺的作用,它的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即重视人的文化。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公司一直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方位树立人文关怀思想,通过重视企业民主意识,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关注员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等措施,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1 重视企业民主管理,构建和谐企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信念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在思想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就是要把人力资源视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充分尊重、关心和理解人,依靠、培养和造就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树立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使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企业管理,这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该公司十分重视企业民主管理,常设工会委员会,定期召开职代会,发挥职工民主参与公司管理的职能,职工通过提出合理化提案的形式,提案涉及公司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生活福利、企业文化、学习培训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于收到的职工提案,工会都会进行详细的回复,对可行性强的提案迅速应用到工作中,并在规定时间内向员工反馈提案的落实情况。职代会的召开,大大拓宽了职工民主参与的渠道,通过及时反映职工心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发挥职工集体智慧搭建坚实平台,有效推动公司快速和谐发展。

另外,进一步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充分保障企业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受益权等合法权益,凡是有关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公司董事会都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分区会议讨论方案,征得职代会通过,并向全体职工公开,接受广泛监督。

企业内民主、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条件,只有公平了才有效率,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的职责。该公司立足于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的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努力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目标,为此,该公司领导层着力在公司内部创造一种公平的竞争氛围,目前正着手制定薪酬改革、绩效实施方案,计划在2013年开始实施。目的在于逐步打破旧有体制,制定新的、更为科学的考核办法,根据岗位、能力、贡献,建立新的工资、薪酬制度,为员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整体的积极性,创造人力资源价值,使企业不断涌现创新成果,在激烈的生产竞争中不断壮大,使每个人都能在企业的发展中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企业民主管理,旨在通过职工参与决策和管理,达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实现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相互信任、互相支持和互相理解,保持企业和谐稳定,共同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而奋斗。

2 积极开展企业文体活动,提高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常言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员工在紧张、劳累的工作之后,参加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调剂与充分的休整,能迅速恢复体力、脑力,才能以饱满的精力和积极的热情投入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该公司始终把开展企业文体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入手,以贴近生产、贴近员工为方向,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为宗旨,深入地开展企业文体活动。

丰富员工业余生活,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公司通过工会成立了由公司员工组成的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赛等活动兴趣队,不仅使员工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上级单位及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大型运动会,更是让员工在日常定期组织的活动中提升技能、增进感情。

工会组织悉心关怀员工的生活,多方面给与帮助和支持。每年春节前都会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迎春游园会,公司高层领导必定参加,以增进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重视员工技能的提升,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结合生产经营,定期开展水管安装、水硬度检测、抄收水表等项目的技能比赛,进一步激励员工深入钻研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公司内部掀起一股比、学、赶、帮、超的争先创先热潮,培养造就了一批业务精、肯实干的先进典型和业务能手,大大地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和技能竞赛活动,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员工对文体生活的需要,让员工形成了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将日常工作映射到活动中来,做到寓工作于娱乐,使员工参与其中,更是使员工对自己的企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不断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思想,提高了团队精神与凝聚力。

3 关注员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人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这就意味着企业要关注员工多方面感受和需求。该公司十分重视对员工开展思想教育、人文关怀等工作,依据员工的需求合理实施相应的措施,达到稳定员工思想的目的。

(1)用具体行动关爱员工。每逢新年、中秋、重阳等重大节日,工会就会组织开展慰问离病休员工活动,以组织联谊会、座谈、短信祝福、上门慰问等形式送上公司全体员工的祝福,时时处处关心离病休员工的生活。并且,经常组织帮扶困难职工活动,发扬互助团结精神,为困难患病的员工捐款献爱心,为困境中的员工献出一份心意。

(2)开展“重点工作先进个人”、“服务之星”等评优活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宣传和表彰公司的优秀员工在本职岗位上的先进点滴事迹,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通过榜样的作用,大大地鼓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落实贯彻“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企业精神。

(3)为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展员工的知识面,该公司在属下部门的办公点(兴业大楼)设立了图书室,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投入与充实,目前拥有排水设计、净水工艺、水质分析等专业技术书籍百余本,安全生产知识、管理业务、文学悠闲、生活励志等各类书籍近四百多本,各种杂志报纸三十多份。图书室建立后,公司员工踊跃借阅,不仅提高了员工的业务知识,开阔了员工的视野,更为公司打造学习型企业,全方位提升公司实力奠定了基础。

(4)关注女性群体,切实为女工办实事、做实事。为强化公司女性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女工预防疾病的保健能力,公司工会曾特邀附近地区医院的医生到公司举办“日常妇女保健知识讲座”,关注女性健康;每年“三八”节期间都组织女工开展外出参观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女工的积极性。

(5)注重员工培训,打造学习型企业。公司不仅重视中高层管理干部的培训,更重视生产服务一线员工的培训,每年年底就提前制定下一年的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务求将各个层次的培训落实到位。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打造学习型企业。

一个企业要发展,需要大多数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只有关注员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使企业健康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只有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参与,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才会有企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重视企业民主管理,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关注员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是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人文关怀思想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才能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使企业员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工作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才能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从而为企业打造出一支管理有序、上下一心、共同拼搏的打硬仗队伍,与企业在服务社会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4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当前心理问题多发多态的必然选择,是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的客观要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1]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尤为重要。

一、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看加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紧迫性

大学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大学生面临许多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学习、交友、恋爱、就业、成长等种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压力源,影响心理健康,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其成长与发展。教育工作者要思考怎样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矛盾与冲突、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维护心理健康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师生关系问题

教育的本性是人文的,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必要保障。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和谐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大学生注入科学的精神、理性的思维,而容易忽视或缺乏人文与情感的融和。这是导致师生时空距离、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加强高等院校精神文化建设,为先进优良的物质文化功能的最终实现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证。

(二)大学生厌学问题

大学生的厌学现象在高校中较为突出,这既不利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也不利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要分析大学生厌学现象,探究解决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策略,实行综合治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大学生网瘾问题

随着网络的迅速扩张,网瘾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一些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导致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如网恋、游戏狂、旷课、成绩下滑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关注、研究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和对策,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 转贴于

(四)贫困生问题

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与其他的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家庭贫困也造成了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失衡,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精神压力大、在困难面前持消极的态度、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人际关系不适应等等,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教育他们正视现实,培养自我抗挫折的能力,帮助高校贫困生树立劳动观念,自尊、自立、自强,讲求诚信,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取得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五)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樊富珉教授认为,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

基于上述情况,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深化认识,切实树立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念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各部门团体。因此,需要各部门在思想认识上,牢固树立“和谐心理”的理念,强化公益意识,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到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各个组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加强部门合作,在校园提倡“和谐心理、和谐社会”理念,消除师生对心理问题的片面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协调关系、整合各方资源,做到四个结合,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咨询中心与有关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注重大学生心理疏导,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包括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多途径、多渠道、多层次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通过监测、评估和预警,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有效控制,帮助大学生达到心理和谐。 [2]

我们要积极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建设,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方式方法,努力营造培育和谐心理的氛围,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保证。

参考文献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5

【关键词】人文关怀;和谐社会;作用研究

【引言】

我国社会主义伟大的实践活动便是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对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小康社会要求的落实。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各种社会关系的都和谐共处,即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要素内部都保持和谐,从而使得社会和谐健康地发展。社会和谐必须是民主法制、充满活力、人和自然保持和谐相处的状态。而社会和谐的构建需要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指的是对人生存情况的关注、尊重人的地位与价值,追求人类个性解放。人文关怀思想渗入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的途径。

1.人文思想在社会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

人文思想主要强调人文的深刻内涵和对人性的尊重。要求人们追求社会和谐,共同构建一个美好的社会。人文关怀的最初的目标是对人们进行教化,便是古时所讲的“人文化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文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文关怀从原来侧重的教化向尊重与肯定人的主体地位上发展,符合人性的需求、关注与保障人的生活。

1.1人文精神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理念指导

满足各阶层与各个利益群体的需要,并使得人们的个体行为得到有效的规范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弘扬诚实、善良与爱等高尚德品质,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共产党要全心地为人民服务,做到立党为公的理念,真正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在社会上主张公平正义,并促进其有效实现。对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需求,政府要予以充分地重视并给予满足,充分地对人民实现人文关怀以实现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

1.2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各种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

和谐的社会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其中最主要的是维持社会各利益以及各阶层的生存状态的和谐。从一方面而言,社会的发展是动态的,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和谐社会需要在稳定与变革中上升发展。和谐社会强调的和谐是需要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对社会中的各种矛盾进行处理,需要不断对人们增长的需要表示关心,这便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人文关怀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发展。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述,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个过程需要对人文关怀水平不断提高。当今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我国政府能否建立一个使全国人民都发挥自身所长的和谐的社会需要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在和谐构建中发挥人文关怀的作用,不断提高人文关怀的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和谐社会构建从多方面进行人文关怀

2.1在文化建设中渗入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自我发展与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实需要给人以鼓舞又要给予人关怀,这是文化的使命。在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人文关怀,使人在精神上获得充实感与慰藉感,从而提高自身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应该以群众的需求为基础,对文化的建设方向进行调整,为每个个体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使得群众的精神世界得到发展与提高。进行文化工作时,要贴近群众的生活实际,贴近群众,文化建设要真实地反应社会的内在,体现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和谐,所以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人文关怀。在社会转型时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能对社会起到引导与凝聚的作用。所以,在文化建设中,要在指导思想的正确引领下,服务人民,诚实守信,创造一个人文化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

2.2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渗透人文关怀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以政治建设为基础,民族、党派以及阶层等共同存在于一个社会体系中,是我国的重要的社会资源,共同推进社会的发展。从实质上而言,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各种社会资源和谐发展,建立政治制度和组织机构都是为了让群众的权利得到实现与保障,组织群众积极地参与政治决策,可以通过建议、评议、投票等民主的方式扩大民主决策,实现民主管理。因此,民主政治的建设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展现人文关怀。

构建和谐社会时,要建立一套对利益冲突进行有效调节的机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加强对和谐社会政治建设的保障。这便要求共产党要发挥执政党的能力,对执政能力进行加强。坚持民主、科学、依法执政。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以及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做好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工作。对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行完善,坚持依法决策,始终维护人们的最根本利益,发挥积极因素,使社会变得更有创造活力,注重公平公正,合理妥善地处理人们内部矛盾。

2.3 在经济建设中渗透人文关怀

和谐社会的构建一定需要必要的经济基础。经济的不断发展主要是为了让人类全面地发展,其本质是最终体现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需要关心文化教育。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进行保护,关心贫困化、社会救助,关注经济发展不平等的因素,加强教育,实现公平正义。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但在很大的程度上,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同步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人们的收入水平日益拉大距离、道德水平严重下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老龄化加剧等等问题。所以,这样的发展与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相违背的。所以,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要依据科学发展观为原则,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学进步,使得经济能够持续发展,将经济指标与人文指标相结合,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深入人文关怀思想,无论在经济建设还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重视人文关怀的作用,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荣,张华. 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社会的自然法视角[J]. 前沿,2006,06:183-186.

[2]高庆喜. 在人文关怀中构建和谐社会[J]. 人民论坛,2010,05:86-87.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6

1.人文关怀在当代艺术中提出的背景

在这个消费时代,我们的文化环境,不管是美术、影视、城市环境等等出现了当前艺术上的“快餐文化”,很多艺术作品缺少精神内涵,缺少人文精神。要实现中国当代艺术对社会问题与公众生活的关怀,社会责任这个问题是不容回避的。艺术的人文关怀已经转化为文化关怀,文化问题之所以成为艺术问题,一方面是由经济全球化引发的世界范围的文化碰撞与冲突;另一方面则是国际间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消费市场流通日益频繁和紧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背景的人文关怀共同面临着文化错置与文化解读问题。

2.人文关怀在当代艺术中的内涵

就艺术的根本功能来说,当代艺术应该关心广大公众的现实生活和审美爱好,为广大公众所理解和接受,才能起到净化灵魂的美育作用;从人类自身的角度,当代艺术应追求人类和平的理想,为构建人类和谐社会而奋斗;从人和自然角度来看,当代艺术应体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人文关怀体现对人本身的关注

人文关怀体现对人本身的关注,甚至是对特殊人群的关注,也是对社会的态度。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在批判中获取养分,重视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人的本质关系,从而更好的创作,提供精神和物质的财富。

二、人文关怀在当代建筑艺术中的体现

1.人文关怀体现人类构筑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蕴含人文关怀的环境,会给人一个温馨、恬静、优雅、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文关怀与其说是民族文化的积淀,不如说是时代对建筑设计的召唤。城市空间的拥堵在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加之不断膨胀的大城市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使艺术家和建筑师们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的视线投向都市生活空间。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探询环境、社会、生活的相互适应,从根本上说正是在探索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如日本在2001年开始的“东京住宅楼再生计划”,这也是在“人文关怀”的立场出发,针对自1960年以来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建设的大量住宅楼群面临的老化问题。其主张并不是一味地对所有的古旧建筑物进行简单意义上的维修或拆除,更确切地说是从一个新的侧面去体验都市、体验建筑和体验日常生活。

2.人文关怀体现建筑师本人对时代的关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建筑与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状况、场地与景观、阳光与空气、建筑材料之间的关系成为艺术家和建筑师们关注的课题。建筑设计师以艺术家的身份解读建筑观念和公共空间,这是当代建筑师的新使命。这种实践的意义在于它赋予构想、创造和发展建筑以新的可能性,显现出建筑家融入当代艺术潮流的意义,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当代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如日本建筑师坂茂从2000年开始他将纸质圆筒作为建筑的骨架。从卢旺达难民营到阪神地震的临时住所,从日光浴的休闲族到流落街头的露宿者,他尝试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建筑。纸的使用在日本传统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和日本的环境、气候有关,也反映了日本民族亲近自然的审美心理。

3.人文关怀在无障碍以人为本的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就是人文关怀在建筑设计中的充分体现。关爱弱势人群,构筑无障碍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及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水平。人口老年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发展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寿命也随之增加,中国也预计在2020年进入老年社会。在建筑设计中无障碍设计变得由为重要,人人都是它最后的受益者,它是前期的付出,但有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外早已出现了专为老年人设计的专科医院,残疾人的专科医院,老年人的福利示范新村,以及加大用于无障碍设计的建筑材料的研发。

三、结语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7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含义

所谓人文关怀,指的就是要关注人以及人类本身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人文关怀在它最基本的层次就体现出了人的价值、尊严以及人的发展和生命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人的精神生活和需求,这些方面都是以加强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更加注重的是教育双方的思想意识上的交流,以及原本意义上教育与被教育者双方的地位平等性,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达成“共赢”的局面。在进行人文关怀的过程中,高校要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大学生一定程度上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应当将大学生看成是拥有独立个性以及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这样的话,就能够将高校的人文关怀工作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大学生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2 高校思想工作中进行“人文关怀”的基本要求

2.1 在进行人文关怀的工作时,要学会尊重人

尊重,是与人相处最起码的要求,而表现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要求尊重人在发展、生存和享受上的需求,不应当将人作为一个客体、工具或手段而存在的。学会尊重不仅仅适用于社会,也适用于各大高校,因为一个良好的尊重人、尊重知识的风气能够很好地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特别是现在,人们对精神满足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高知识分子人群的不断增加,更加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可以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一定的程度决定了人的自觉性。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做好“尊重人”的工作,坚持做到尊重每一个教师和学生。

2.2 在进行人文关怀的工作时,要学会利益上的引导

人们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不同的需求,对于这些需求的追求是人们活在这个世上的动力来源。只有满足了自己对于利益需求的欲望,才能够丰富自己的思想。但是一旦追求这种利益的欲望被镇压了,人类的发展就会进入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最终导致停滞不前。因此,在做好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就应当重视引导好学生在利益上的追求欲望,通过帮助学生处理好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的关系,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利益观。

2.3 在进行人文关怀的工作时,要学会关爱人

关爱,是人特有的品质。关爱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促进人与人之间在各方面的情感交流,当这种情感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就会产生责任。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要学会关爱人,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多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最终营造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另外,通过关爱之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地位以及在高校所具有的作用,从而更加有力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建设更美好的高校。

3 人文关怀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

人文关怀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因此,进行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非常有必要,这种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人文关怀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在本质上的回归,这种本质主要是体现在以人为出发点进行的培养人、教育人的活动。高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促进大学生在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其次,人文关怀符合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是适应时代精神的需要。在当今这个社会大发展的前提下,人们过度的追求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大学校园也不再注重培养综合型的人才,而是转向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常常会出现人在精神生活、道德等方面的缺失,使得人的现代化远远地落后于社会的现代化。因此,加强人文关怀的建设,不仅仅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更是适应时代精神的需要。

4 开展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如何做好“人文关怀”的工作,特别是在今天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进行人文关怀的工作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人文关怀价值理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始终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给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空间。同时要将这种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的工作中,成为一个学校办学的最基本的理念。其次,人文关怀要贯穿在教学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在教育内容上,必须选择符合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时代风格、符合大学生的现实需求以及能够考虑到大学生的个性差异的教材;在教育方法上,要采用对话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通过QQ、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并适当地关爱学生。最后,要营造和谐的高校人文环境,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这就要求在进行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传播与培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校园的内涵上不断地挖掘和提升,同时加强对人文学科的重视,弘扬人文精神。

5 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科技、经济、教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各方面的高端技术人才大量的涌现。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我国各方面的建设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社会发展越快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特别是在人地现代化跟不上社会的现代化这一问题上。因此,在不断发展经济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回过头来审视一下问题的原因所在,特别是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上的不到位以及人文关怀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一些严重的后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适应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需要,更是从根本上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勤,李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J].浙江学刊.2010(3).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8

关键词:护理 关怀能力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随着“全国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护理教育者如何加强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关怀理念、关怀能力、关怀行为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当今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相关概念

最早提出文化关怀理论的学者Leininger认为,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护理关怀是一种有治疗作用的专业性关怀。护理中的关怀概念比较抽象,张秀伟使用概念分析法得出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是一种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在专业性帮助行为当中。关怀能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交往时所呈现出来的关怀他人的能力,或者指一个人表达关怀倾向、与人建立关怀关系的能力。护理关怀能力是指护士将内在的人文素养外化为服务病人行动的能力突出。

二、国内外关怀课程设置现状

1.国外关怀课程设置

自美国护理学院协会对护理本科生能力的培养中提出了关怀及其相关的关怀价值观、关怀态度、关怀行为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国外很多护理院校相继加强了人文关怀的课程设置比例,逐渐将关怀课程提升为必修课。例如:

美国犹他州韦伯州立大学的关怀课程是由Kathleen Sitzman 博士设置的,她以Watson人类照护理论为课程设置基础。课程中包括10个关怀的过程,通过这个该课程培养护生的关怀理念;正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系同时注重护生人文修养的培养;建立并维持真正的关怀关系;善于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把所学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去理解关怀的内在涵义,以开放的心态参与人类康复的活动。

科罗拉多关怀课程设置结合了最新研究的关怀康复模式和专业实践。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就是关怀,同时将人文学科、临床关怀学科、和一些公共课程科学融入其中,超越了原有的护理模式,使医疗保健朝关怀科学模式发展。

2.国内关怀课程设置

目前,培养护生的关怀能力也引起了国内许多护理专家的关注。近期就有关于开设《关怀与照护》课程后对于护生关怀能力影响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开设课程后护生的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现在国内很多护理院校都设置了以人文关怀理论为基础的课程。例如:

华中科技大学主要以Jean Watson教授的人文关怀理论为基础而展开的课程设置,在授课时主要对理论的概念、发展过程、假设、要素和应用进行介绍。同时实行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完成理论与实践后,指导学生进行关怀的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培养关怀能力的策略。山东滨州医学院护理系以Jean Watson教授的人文关怀理论为概念框架,10个关怀因素作为理论框架而展开的关怀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包括概念、涵义的介绍和参加实践活动。最后,采用护理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和学生满意度调查表对关怀课程进行评价。

三、培养途径

1.建立关怀氛围

研究结果显示在学校营造关怀氛围,使护生置身其中,能够体验关怀,了解并理解关怀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护生关怀能力的提高。关怀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设置以关怀为核心的课程,还需要营造一种关怀型的校园文化。学院应该把关怀与感恩作为护生道德品质的核心。形成相互关爱、尊重、感恩的校风,构建成一种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怀型的校园文化里,培养具有关怀能力的关怀型人才。

培养“关怀型教师”突出强调教师应该具有关怀的品质。关怀是具有相互关联性的,只有教师起到一个好的关怀榜样作用,才能创建出一种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

2.感受关怀

诺丁斯在论述道德教育时强调一种通过“体验”学习的方式。通过角扮演病人的学习方法可以感受关怀;而观看关怀相关的影片、文献等也可以加深对关怀的理解;在体验被人照顾、关爱的感受中可以体验到关怀的内涵。无论通过何种途径感受关怀,都能体会到道德的学习因子,以此作为关怀实践的动力,增强护生的实际关怀能力。

3.实践关怀

实践是体验的源泉也是理解关爱知识,内化关爱观念的条件,各种实践关爱的行为都可以有效地构建关爱品质,提高关爱能力。通过课余时间多参加老人院、社会福利活动等来增加实践关怀的场所和机会。研究显示多参加社会活动有助于护生在实践中理解护理关怀的内涵,提升护生对关怀行为的认知水平。

四、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培养护生的关怀能力

1.CBL教学法

病案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发展而来。C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创新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解决目前临床护理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理论操作均采用模拟病案的方式,在训练中提出沟通的目的和标准,在考试中增设交流技巧分值。对在专科护理、健康评估中,心理上易存在的问题和想法,可以采取措施进行帮助和疏导,这样能更有效地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2.TBL教学法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team-based learning, TBL),它强调以团队为基本单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提倡讨论式学习和互学互教的拓展性学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3.情境模拟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指师生共同创设情景,借护患情感交流和联想巧妙地将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护理方法之间的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教与学相结合,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以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制定好活动方案后,教学前先让护生与患者充分交流,了解情况,从患者角度去寻找患者的感觉,体验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关怀需求等。然后相互交换扮演护士和患者。通过此学习法的学习使护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从患者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轻易读懂他们的关怀要求。据相关研究指出通过亲身的体验帮助护生将理论真正转换为自觉的关怀行为,为患者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关怀护理服务。

4.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是从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索能力入手,以全面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并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把一个对象作为一个学习的单元,每一个单元的学习围绕相关的论文或研究进行。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学生每人制订一个关怀计划,把关怀作为护理计划的一部分。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每名护生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专业关怀计划程序和结果。通过学习能从患者和家庭的内在意义中理解护理工作的真正意义;创造并维持一个完整、舒适、和睦的康复环境;用有意的关怀意识管理人类关怀的重要内容,在关怀的各个方面将心理、身体、精神结合起来;以开放的态度参与有关人类康复的活动。

5.反馈日记法

反馈日记要求学生描述临床情景、护理关怀行为和运用护理理论分析相关情景和行为。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或他人的关怀体验,然后让同学分享关怀案例,加深对关怀的理解。定期书写反馈日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护生对关怀行为认知和对患者的关怀体会,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日记进行点评和意见反馈,培养护生独立思考和评判性能力形成。

五、关怀能力的评价

目前,用于护理关怀能力测量的工具很多,大多数都应用于临床关怀能力的测量,例如关怀评估问卷(Caring Assessment Tool Report Evaluation-Q-sort, CARE-Q)、关怀行为评估表(Caring Behaviors Assessment Tool, CBAT)等。关怀维度问卷(Caring Dimensions Inventory,CDI)主要用于测量护士对于关怀的理解情况。目前CDI主要用于测量护生不同阶段对于关怀概念的理解,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国籍护士对于关怀的理解,从而挖掘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关怀的不同涵义。2001年,Watson Roger等将关怀维度问卷与护理维度问卷(Nursing Dimensions Inventory,NDI)相结合,编制了CDI-35,用于测量不同时间对于护理关怀的理解。研究显示中文版的实习护生护理关怀行为量表也能帮助护理教育者明确护生关怀行为知识缺乏的原因,从而制定出适合护生的教学策略。

六、小结

目前国内外护理学者都关注于对护生关怀能力的培养,加大了人文课程的设置比例,建议将关怀课程设置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护生关怀能力的培养,需要营造一个关怀的氛围同时注意与实践的结合。应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途径,加深对关怀概念的理解,提高关怀的能力,将掌握的知识充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Leininger M.Care the essence of nursing and health[M].NJ:Charles B Slack,1984.12.

[2]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0):71-73.

人文关怀建设范文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护理是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促进康复的艺术,其核心就是对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的关怀和尊重。

1关怀照护的概念及现状

关怀照护(简称关护),又称人文关怀,是为了改善及促进人类的健康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护理行为,而且会因文化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关怀照护理论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临床护理的各个学科。涉及的领域有临床护理各科、临终护理、护理管理、出院后病人的护理、癌症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教育等。说明护理工作人员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在护理学科发展中的作用。

2关怀照护在临床护理的实践和评价

为研究关怀照护在临床护理中的人文价值,任俊翠等对其进行了评价研究[1]。对实施关怀照护的病区,从病人抑郁、焦虑、患病行为、病人满意度、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护理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判断其效果。结果发现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患病行为的心理取向分值呈现好转趋势,表明利用人文关怀理念服务于病人后,病人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改善,而且病人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2],在护理业务层面上同时促进了护理业务品质的提高和发展,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3目前影响关怀照护执行的因素

3.1护理人员缺乏自身人文精神的建设:医学院校对关护理论的课程设置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医院又缺乏必要的关护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护理人员缺乏自身人文精神建设。

3.2缺乏关护的相关政策:护理绩效评估中缺乏关于关护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的奖惩制度,医院缺少人文关怀执行的监督机构,护理管理人员引导护理人员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导向不够。

3.3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目前的护理工作主要为执行医嘱,大量的治疗任务需要护士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外界的压力和护理人员自身人文关怀意识和认知的缺乏,使其工作压力增大,身心疲惫,无暇关注病人的各种感受。

4护理与人文关怀融通的结构层面和实践途径

4.1护理与人文关怀融通的层次结构:(1)文化层面:融通的内涵就是强调对人的关爱,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护理理念上要解决护理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通的价值理念、现实意义和机制;在护理文化建设中,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护理学与人文学应当在精神和实践中得到统一。(2)研究层面:其内涵是护理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共同开拓新兴的护理研究领域,如护理礼仪、护理美学、护理沟通艺术、护理行为学等,这些研究的产生和发展将有助于解决护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同和发展。(3)教育层面:也就是要探讨如何在护理教育中贯穿人文素质培养,建立适应现代护理学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一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4)工作层面:即在护理活动中充分体现人道主义,体现人文关怀,使现代社会对护理服务提出的仁术、医术与艺术将在护理人员行为中得到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