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心理缺失的表现集锦9篇

时间:2023-09-19 18:52:01

心理缺失的表现

心理缺失的表现范文1

[关键词] 美托洛尔;稳心颗粒;缺血性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104-02

临床实践证实,心脑血管疾病引起心肌严重缺血时会导致心肌代谢变化,影响心肌电生理特性[1-2],最终诱发心律失常,此类以心肌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会引发猝死。该研究选取2010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8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成药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用药方案对我院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旨在探寻临床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最佳用药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28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与WHO共同制订的有关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标准(1979年版)[3],心律失常诊断参照第7版《内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男性患者82例、女性46例;年龄56~81岁,平均(67.2±9.0)岁;病程9个月~4年,平均(1.7±0.3)年;所有患者入院心电图检查提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室性早搏或室上性早搏;排除其他脏器疾病及意识障碍患者。128例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7例,男性43例、女性24;年龄56~80岁,平均(68.0±6.3)岁;病程11个月~4年,平均(1.8±0.2)年。对照组61例,男性39、女性22例;年龄57~81岁,平均(68.5±6.7)岁;病程9个月~4年,平均(1.7±0.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改善血脂、硝酸酯类及ACEI类药物降血压等常规用药治疗。

1.2.1 对照组 口服盐酸胺碘酮片(可达龙;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254),600 mg/次,3次/d,服用7 d后逐渐减量至100~300 mg/d。

1.2.2 观察组 ①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391),依据患者病情维持剂量在7~25 mg/d,晨起服用;②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50026),1袋/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方式掌握患者病情,记录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并记录与心律失常相关的指标。

1.4 疗效判断

①显效:经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表现基本消失,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基本消失或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②好转:经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表现较前明显减轻或消失,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基本消失或较治疗前减少60%以上;③无效:经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早搏较治疗前减少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3.7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心律失常改善情况

经有效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每日发生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的平均次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少,但观察组经治疗后每日出现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的平均次数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改善情况比较(x±s,次/d)

2.3 心电图指标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后的QT间期(QT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部分心电图指标比较(x±s)

3 讨论

缺血性心脏病是引起中老年人心律失常重要病因之一,且心肌缺血程度越严重,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频度则越高。病理生理学研究表明,严重心肌缺血使得心肌细胞代谢变化,细胞线粒体氧化代谢较正常时减少[5],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出现复极不均一,最终发生心律失常。黄世波[6]等的研究表明,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是治疗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基础。胺碘酮是以往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但目前的大量临床实践证实,胺碘酮能够对甲状腺功能造成影响,患者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毒副反应,因此使其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心律失常应属“怔忡”、“心悸”范畴,而缺血性心律失常多因气阴两虚兼心脉淤滞所致,因此其治疗应遵循“活血化瘀、定悸复脉、益气养阴”的基本原则。为此,我院采用中药制剂稳心颗粒与传统心脑血管药物美托洛尔联合用药方案对我院67例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同期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61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及心电图表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特别是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每日出现室性早搏及室上性早搏的平均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学胜, 张学平, 陈慧.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3,32(11):1159-1160.

[2] 张聪.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 161 例动态心电图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12,14(11):287-288.

[3] 吕晓宇, 郭菁菁,张录兴,等.急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 J 波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44(3):206-208.

[4] 宋玉英.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495-496.

[5] 吴雪.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79.

[6] 黄世波.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4):40.

[7] 郭力,李或,赵福建,等.稳心颗粒抗实验性大鼠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7):472-475.

[8] 张大炜,王倩,谢,等.稳心颗粒对气阴两虚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4(12):1110-1111.

[9] 孙雷焕,盛莹,张超,等.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疗效及安全性荟萃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30-33.

[10] 刘明鑫,权力,连志明,等.步长稳心颗粒对心力衰竭兔心室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3,26(6):543-546.

[11] Wang Y, Liu J, Suo F, et al. Metoprolol-Mediated Amelioration of Sympathetic Nerve Sprouting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ardiology, 2013, 126(1): 50-58.

[12] 刘啸乐,郑晓晖,葛慧敏,等.稳心颗粒和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 30(6): 495-496.

心理缺失的表现范文2

缺失是一种现象。世间万物极少完美,残缺随处可见。当人们见到客观物体不完全的形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为其添加不完整的部分,因此,设计者们常常在平面广告中刻意地制造出某种缺失,以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古人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说的就是著书、说话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完、把意表尽。一些平面广告设计也是这样,不去“尽言尽意”,留下些许空白,省去部分内容,让受众主动去感悟、去体味、去补充。一直以来,心理学家都在研究视觉过程中人的眼和脑是如何共同起作用的,什么样的视觉对象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通常情况下,缺失主要从形体或色彩上表现出来,而人们对于形体或色彩的感知是靠视知觉起作用的。当人们看到的东西和自己心中的主观印象发生冲突时,反而会引起视觉关注。原则上是冲突越强,引起关注的程度越大,记忆指数也会越高,这种心理现象叫做:格式塔心理。格式塔心理学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是德文“整体”的译音。我们可利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缺失在设计上的应用。缺失的魅力在于能够激发想象,开拓思路,打开新的视野。而且,靠想象去补充的部分,永远都是最美的。因此,在这里可以把缺失的现象理解成一种美,一种缺失的美。在平面广告设计中,我们也会经常利用缺失美理论去完成在设计上的应用。

二、缺失美现象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

一则成功的平面广告能够使人“为之侧目,引人入胜”,对销售品产生兴趣,引起强烈的购买欲望,最终产生购买行动。基于这样的考虑,创作者总是用画面的完美来喻示产品或服务的无懈可击。但画面的不完整一样可以传达很出色的诉求。受众总是对不同寻常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渴望知道原委,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人们会读完整个广告。这样,广告创作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另一方面,画面残缺还可以成功地表达一些广告诉求,展示给诉求对象一个信息:如果没有,那么就是这样。激发受众主观改变这种状况的欲求,直接起到推广产品或服务的作用。

例如:某涂料的宣传力度重在产品颜色,他们的广告语是“我们可以调出任何色彩”。这组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主体都是人们熟悉的卡通形象,创作者利用缺失的部分来说明本涂料颜色的丰富多彩。(图1、图2)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在色彩和线条的缺失下,我们会不自觉地在心中把缺失的部分补充起来,从而使这则广告更加记忆犹新。再如:某染发剂的一则户外广告,将广告中美丽女人的头发位置变成无色空白的部分。于是,头发的颜色随着日出、日落、白天、深夜的变化而变化,天地之精华全部浓缩到这头发上。(图3、图4、图5、图6)如图所示,人们在观看这种广告的同时,会主动地与广告所传达的信息互动,广告的效果不言而喻。

例3:台湾的黛安芬百年企业形象设计平面广告系列,其中第一则(图7),用大面积的黑色,鲜明地衬托出简练的曲线,将女性优美的体态表露无余,同时也为人们勾勒出神秘、含蓄的女性世界,体现了“戴安芬”女性用品对女性娇嫩身体的爱护,呈现出为女性带来的舒适感。“广告标题”———人是上帝造的,女人是撒旦造的……“广告正文”———100年来,女人,是黛安芬的唯一兴趣。

第二则(图8),其画面是全黑底上两条红色荧光线,勾勒出女性胸线。“广告标题”———女人,永不嫌穿得太少……第三则(图9),在全黑底的画面上,蓝色荧光线勾勒出女性的臀线,用特殊的形式表现了黛安芬企业对女性的爱心和女性对该企业的信任。“广告标题”———女人的阴谋藏在黛安芬里……企业巧妙地运用残缺的形式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和参与。这样,在“完形压强”的作用下,一个但又不的女性形象就浮现在人们面前。再加上文字部分的适度说明,不仅完整地表现了公司的形象和产品的定位,还让受众得到美的享受。这则平面广告的形式显然是不完整的,但设计者正是充分利用了这种缺失,大大增加了视觉冲击力,给人以充分的联想空间。

三、结语

大量实践发现,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缺失的表现手法能够进一步增强视觉的关注,扩大联想的空间,突出事物的本质。事实上,这些作品正是基于打破一般人心中的“格式塔”,打破一般人经验中的一种组织结构和视知觉而完成的。这种图形不是那些被组织得最规则的(对称、统一、和谐)形,而是有着自身特有的倾向和规律,它们看起来也许不是完美的标准形,但是却通过视觉使图形在大脑皮层产生强烈的兴奋点。观者在面对这些图形时,通过直接而统一的方式把它们的各个要素知觉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把它知觉为一群色彩、形状、大小、位置和要素。

心理缺失的表现范文3

【摘要】:中学生网瘾现象是困扰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重大问题。近些年针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与治疗手段较多。而针对心理疏导与干预方面的治疗成为主要手段。本文在分析了其危害的基础之上对其形成的心理特征与成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根据其原因结合“失补偿假说”的理论基础制定切实的干预治疗方案并通过案例的分析证实其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生;网瘾;成因;干预治疗

一、引言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处于此年龄阶段的中学生在生理上发育迅速,在心理上则表现为好奇心强、叛逆性格明显等特征[1],容易被新鲜事物尤其是学习之外的事物而影响。目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网络游戏资源丰富,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6月份,上市运营网络游戏超过了300款,在众多的网络游戏中具有大量的吸引元素,其中以练级,收集宝物,完成任务以及人对人的对抗等主线尤为具有吸引力。这些因素均容易造成中学生对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的依赖。在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的同时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以及一些现实中的心理变态情况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中学生心理健康。

在医学方面将对网络过度的依赖行为总结为网瘾。目前,针对网瘾进行的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诸多方面。笔者认为造成青少年网瘾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在于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因素。因此对于青少年网瘾现象的心理成因及其干预治疗的研究极有必要。

二、中学生的网瘾现象及其危害

中学生网瘾现象对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经过归纳将中学生网瘾的危害总结为对个人的危害,对他人的危害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等。

2.1中学生网瘾现象对自身的危害

在中学生网瘾现象对于心理行为健康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其注意力的下降、情绪不稳定以及自主神经的功能异常等。在中学生网瘾患者的情绪方面则表现为一定的冲动性与负面情绪等。

2.2中学生网瘾现象对他人的危害

中学生网瘾现象对他人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网瘾的传播而造成的。网瘾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中学生无法抵御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带来的吸引力,或者无有效的途径来分散正常的课外吸引的结果。

2.3中学生网瘾现象对社会的危害

有研究表明大部分青少年刑事犯罪与网络以及网瘾有直接的关系。在网瘾以及中学生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与金钱的投入,金钱的缺乏与家长的不支持容易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三、中学生网瘾的心理特征及其成因

根据现有的研究可以将中学生网瘾的心理因素表征为“失补偿假说”。所谓的“失补偿假说”是指中学生在其生理与心理的发育过程当中由于一些显著的外部因素而导致的其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这种状态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合理的疏导与补偿,进而产生的一种在虚拟世界中寻找补偿的行为。

3.1家庭环境的缺失

在客观的家庭环境方面主要表现为由于家庭组成人员的缺失或者部分家长的不作为等因素造成中学生在家庭方面的过度心理负担。心理问题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环境之下无法得到有效的疏导进而形成一种失补偿的现象。

在主体自身的家庭特征缺失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家庭功能的缺失,这种家庭功能缺失不是指主体的家庭缺失而是在客观上主体行为及其心理特征缺少家庭成分的因素而造成的。

3.2成就感的缺失

造成中学生成就感缺失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自身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实现,或者不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别人的认同。进而通过一种虚拟的方式来发泄或者达成这种成就感的补偿,这就说明了为什么网络以及网络游戏是大部分中学生课外活动的首选。

3.3课余兴趣的缺失

对中学生在身体以及心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补偿行为进行有效与合理的疏导能够缓解其在发育过程中的巨大压力,并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补偿途径极度缺失。

心理缺失的表现范文4

[关键词]护理缺失;影响因素;护理管理

护理缺失,美国Kalisch[1]将其定义为应该落实的护理措施,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或全部未落实或延迟执行。护理缺失是指护理行为过程中的缺失,未必已造成不良结果,这一点与护理负性事件相区别。但护理缺失的存在,必将降低护理质量,影响护理安全,降低了护理的服务水平,是引起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护理管理者开始关注护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但只关注到患者需求提高,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等客观原因,而护理缺失的影响因素复杂而不好确定,为此,本研究对中山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调查,旨在于护士自身及家庭方面的因素中,筛选导致护理缺失发生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探索避免护理缺失发生的有效途径。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2年8—12月,对中山市所有三级甲等医院,共4所医院的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具备护士执业资格;目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年及以上。排除标准:进修护士及从事非临床岗位的工作人员。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自译Kalisch的护理缺失问卷[1],用德尔菲法(Delphi)修改问卷,使其具有本土化特点。问卷第1部分是调查对象的自身及家庭因素,共13个选项。包括性别、身体状况、最高学历、职称、工龄、用工形式、每周工作时间、带教情况、每天的拖班时间、专业思想、照顾家庭情况、与家庭成员相处状态、家庭成员支持工作程度,均采用护士自评的方式填写表格。其中身体状况分为良好、一般、差3个等级:躯体、心理及社会三者均良好,疲倦感不明显或较易消除,工作生活不受影响为良好;三者状态不佳,有明显疲倦感,工作效率或生活质量下降为一般;患有慢性疾病,不能如常工作或生活者为差;专业思想、照顾家庭情况、与家庭成员相处状态、家庭成员支持工作程度均分为5个等级。第2部分是护理缺失部分,共31个条目,选项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分为“从不”计1分,“很少”计2分,“有时”计3分,“经常”计4分,“总是”计5分。护理缺失总分155分,分数越低,缺失程度越重,总分≤124分为护理缺失组。总分>124分为非护理缺失组。调查问卷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3,内容效度指数为0.870。1.2.2调查方法研究者与调查小组成员到接受调查的4所医院,以不记名方式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本调查共发放76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3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4%。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7.0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护理缺失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中山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缺失发生现状及单因素分析

730名护士中,护理缺失总分≤124分的266名护士为护理缺失组,>124分的464名护士为非护理缺失组。不同身体状况、工龄、专业思想、家庭成员相处状态以及家庭成员支持工作程度的护士护理缺失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护理缺失组在身体状况良好、2年以上工龄、专业思想热爱工作、与家庭成员相处融洽、家庭成员支持工作5个方面的人数百分比均低于非护理缺失组。

2.2中山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缺失发生影响因素

的多因素分析以是否发生护理缺失为因变量,将表1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具体赋值方法见表2。对各因素赋值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身体状况、专业思想是影响护理缺失的关键因素。

3讨论

3.1中山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缺失现状

护理缺失现象及其对护理服务水平的不良影响日渐受到国内护理管理者的关注。李智等[2]调查结果显示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其中10.00%~39.53%为护理评估缺失,12.29%~45.19%为护理计划缺失,3.37%~48.37%护理措施缺失,12.43%~22.49%护理评价缺失。本研究中,调查总人数730名,其中护理缺失组有266名,占34.8%,可见存在护理缺失行为的护士比例相当高,间接反映护理缺失现象也较为普遍。另外,护理缺失组中,身体状况良好、具有2年工龄以上、热爱护理工作、与家庭成员相处融洽、家庭成员支持工作5个方面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均低于非护理缺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缺失组护士在上述5个方面上存在劣势因素,而这些劣势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会导致护理缺失的发生。因此,护理管理者日常管理中,应关注护士的身体状况、工龄、专业思想、与家庭成员相处状态以及家庭成员支持护理工作程度这5个方面的问题。

3.2中山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缺失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二分类护理缺失为因变量,将对两组护士自身及家庭因素单因素分析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身体状况和专业思想是护理缺失发生的关键影响因素。

3.2.1护士的身体状况是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不良的身体状况会影响护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多因素分析显示,身体状况是护理缺失发生的影响因素(OR=1.489,P<0.05)。护理缺失组中,身体状况一般的护士占24.4%,而非护理缺失组的比例是13.6%。可见,护士处于不佳的身体状态下较易发生护理缺失。随着国内大医院病人数量的剧增,护士人力相对不足,护理工作的要求提高,以及倒夜班等因素的存在,护理人员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部分护理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国卫生部对临床护理人员调查结果表明,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阳性率48.0%[3],黄璜等报道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亚健康患率为58.1%,其临床表现复杂,涉及到躯体、心理及社会等多方面的症状[4]。护士从而出现精神活力、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酌情考虑减轻护士工作负担,增加人手,尽量减少加班,提供适当的休息和放松场所。并注重护士的健康理念和心理培训,通过调节饮食与睡眠,坚持锻炼、做好工作防护、调节情绪言以及平衡心态等措施提高护士身体素质[5]。

3.2.2稳定的专业思想是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多因素分析显示,专业思想是护理缺失发生的影响因素(OR=1.380,P<0.01)。护理缺失组中,热爱护理专业与较热爱护理专业的护士占13.5%、37.2%,而非护理缺失组的比例分别是20.5%、46.7%。可见,护理缺失组中,护士的专业思想较差。专业思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总的观点和态度,包括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从事护理职业的信念,护理职业荣誉感和价值观等[6]。部分护士的专业思想不稳固,对职业前途不存信心和希望,消极应付护理工作,导致服务水平下降,发生护理缺失,甚至离开护理岗位。任丽霞等[7]认为护士专业思想不稳固,职业道德淡薄,责任心不强,会导致执行医嘱失误、不遵守操作规程等问题的存在。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动态了解护士对专业的认知,及时介入和引导护士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的内涵和价值,并体验到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和快乐感。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护士才能的空间和平台,以专业发展、个人发展及团队凝聚力来吸引和留住护士[8]。

[参考文献]

[1]KalischBJ.MissedNursingCare:AQualitativeStudy[J].NursCareQual,2006,21(4):306-313.

[2]李智,陈惠冰,余德爱.中山市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缺失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3):51-53.

[3]刘琼,黄邵新.亚健康概述[J].河北医药,2004,26(8):682.

[4]黄璜,罗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亚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6):18-20.

[5]李秀梅.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身体状况调查与自我保健[J].当代医学,2012,18(15):135-136.

[6]蒋秋焕,杨巧芳,宋葆云.阶段化培训对护士专业思想形成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2013(8):63-64.

[7]任丽霞,刘花,翟旭杰.临床护理缺失现象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7):271-272.

心理缺失的表现范文5

第一,语言平淡。教学情感缺失的教师,学生的表现、所教的学科和教学内容在他内心都激不起感情的涟漪,这种心理状态表现在教学语言上就是平淡无奇,缺乏表现力(内心有激情,但不善于表达的教师在教学语言上的表现亦如此)。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朗读和讲述用的都是四平八稳的语调,根本无法激起学生对圆明园这一艺术瑰宝被毁灭的痛惜之情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痛恨之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

第二,态度冷淡。态度冷淡的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赞扬或表扬学生,即使面对学生的精彩表现,教师也是无动于衷,没有激情;即使有赞扬,也只是说一些“你很棒”、“你回答得很好”之类的话,但语气之平淡,表情之平静,让学生感觉不到一点被鼓励的兴奋。一些内心激动但不善表达的教师也会给学生这样的感觉。

第三,表情单一。通常教学情感丰富的教师总会随着教学情境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呈现各种不同的面部表情。然而大多数教学情感缺失的教师是面无表情的,尽管也有少数教师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但不管哪种表情,都很少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而变化。

由于情感的弥散性,教师教学情感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会给教师自身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情感丰富起来呢?这就要求教学情感缺失的教师首先要反思造成教学情感缺失的原因,然后才对症下药做出改进。

其一,应对职业倦怠,弥补教学情感缺失。有些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由于种种原因,不同程度地产生职业倦怠。比如:教学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升学压力大、对自己要求过高、没有成就感,都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人际关系,包括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关系,教师与任何一方的关系不和谐,也会导致职业倦怠;角色冲突、经济压力,等等,也都会引发职业倦怠。

上述原因引起的职业倦怠而导致教学情感的缺失,大多都可以经过自我调适来消除而复得教学情感。比如教学压力问题,可以通过寻求生活和教学中的乐趣来缓冲;重新审视自己的实力,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再比如人际关系问题,一要调整看人的角度,多看对方的优点,这样你会更接受对方,就容易和对方相处了;二要加强与对方的沟通,尽可能去理解对方,也让对方理解自己,这样可以减少相互之间的摩擦,和谐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减轻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对自己心理带来的压力。总之,只要有改善自我现状的愿望,并且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自己有针对性的努力,就能够消除职业倦怠,重新使你的教学情感丰富、生动而又充满魅力。

其二,寻找个性原因,丰富教学情感。有些教师由于个性原因,不习惯于表露自己的内心情感,教学中也不例外。这类个性的教师必须努力改变自我。首先要与性格开朗的朋友和同事多接触,和他们一起说一起笑,感受真心表达后的轻松和快乐,逐渐养成乐于表达自我的习惯。然后才能在教学中与学生倾心交流,让你的情感打动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让教师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自信。此外,有的教师由于个性原因不善于表达而影响教学情感,那又是教学语言的问题了。作为教师,教学语言一定要过关。

其三,倾心教育生活,发现教学情感因素。生活中的人或事,人们对其投入得越多,情感就越深厚;相反,投入越少,情感就越淡薄。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对学生和教学没有倾心投入,以致于对学生缺乏情感,对教学内容也没有自己的感悟,只能照本宣科,毫无情感可言。为此,教师要更多地投入,深入理解、真心感受教育生活。

一方面,要对学生投入更多,深入理解、真心感受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个性、爱好,真心感受学生的活力,感受他们的可爱,这会让教师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心里充满爱的情感,并不知不觉流露于教学之中。

心理缺失的表现范文6

声乐类素质自我培育论述 更多 精品源自 3 e d u 试 题

良好的歌唱心理,可以克服表演过程中的焦虑、胆怯、畏惧和软弱无力等不良现象。实践表明,声乐表演过程中,良好的身体状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构成了最佳的发声状态,其中歌者的心理状态是能否进入最佳状态的关键。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关系到激发演唱者的表演激情,稳定歌唱者的发声与气息,发挥歌唱者的演唱技巧,展示歌唱者的舞台表现力,自然流畅地完成整个演唱过程,正常发挥演唱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良歌唱心理素质的表现及原因

声乐专业学生不良歌唱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各种考试、表演、比赛中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怯场等不良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具体原因很多,除了生理、性格、环境等原因外,主要是因歌唱者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好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个人的功利心太重对于在校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中怕出差错,怕老师批评,怕丢面子;有的学生面对一些较大的正式比赛或演出机会,功利心过重,希望通过难得的机会一展才华,一举成名。由于对自身期望值过高,使自己在表演之前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同时,“一唱定终身”的观念造成自己过度紧张,考虑过多,心态不纯粹导致演唱频繁失误,表演不能尽如人意,从而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怯场等不良现象的形成。

2.演唱时缺乏自信心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在校的声乐专业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有的是由于声乐基础差,缺乏应有的技术水平;有的是自己的性格原因而胆小怕事;有的是由于缺乏实践锻炼而无经验等等,从而使他们自己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或比赛中缺乏自信,从而影响自己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之中,要自觉加大自信心的自我培养,有了自信心才能临阵不慌,才能更加完美的演绎艺术作品。

3.演唱基本功不扎实由于学生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到了舞台上由于受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必然导致在舞台上的紧张、恐惧和胆怯的心理,从而使演唱器官干涩、紧张,气息不能沉下来,也就必然导致声音的艰涩难听,达不到良好的艺术表演效果。

4.缺乏舞台实践经验经验不足导致学生在演唱时无所适从,引发表演前的紧张和担忧。一是缺乏环境适应能力。由于学生缺乏较多的不同环境的实践锻炼,当真正登台演唱时,他们不能及时适应演唱环境的改变,从而给心理带来很大的负担而影响演唱的效果。二是跳不出失败的阴影。有的学生由于曾经表演受挫,记忆中的不快经历使自己心理蒙上阴影,进而引发紧怯场、恐惧、焦虑,背上极重的心理包袱,如学生自己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极有可能陷入心理怪圈,使每次表演都重蹈覆辙,使自己无法正常发挥演唱水平。

良好歌唱心理素质自我培养的途径

1.正确看待失败,培养歌唱心态一是要有不怕失败的心理准备,树立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意识。对于在校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中希望自己取得好的成绩,得到老师、同学以及观众的好评或早出名,这是正常现象。但由于我们自身的知识水平、技能技巧、实际演唱经验等都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也有一个由观念转化为行为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中出现问题都是正常的现象,不要怕挨批评,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期望“一鸣惊人”。同时,要调整心态,让自己心态平和,豁达乐观,用积极自信的态度对待一时的得与失,才能轻松愉快的学习、考试、比赛。二是要不断总结和善于总结。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结束后,都要自觉地进行反思、体会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长期坚持,那么,每一次失败或效果不好都是迈向成功的阶梯,都应是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也在每一次失败和不断的总结过程中得到培养。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歌唱态度学生能否在学习或演唱中能否获得进步与成功,自身的态度也极为重要,也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因此,学生要自觉地培养自己良好的歌唱态度。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克服练唱时学习兴趣不浓,精神萎靡不振,思想意识不集中,缺乏应有的激情等现象;才能在练声或练唱前,有意识地调动自己内在的积极性,诱发自己内心美好的歌唱欲望,调动自己的歌唱情绪,从而使一切与发声有关的器官处于它们应有的积极灵活、协调一致的状态,从而发生的声音才会通畅、自然、优美,进而避免或减少学习和演唱时的失误,也有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要培养自己坚韧的歌唱毅力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某一学习阶段,或某一考试、演出、比赛时遭遇失败的情况下,能以积极的态度,乐观向上的情绪,美好的歌唱状态带动积极的歌唱生理活动,这样,才能够克服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从而获得良好的歌唱效果,良好的歌唱心理也得到培养。

心理缺失的表现范文7

    不良歌唱心理素质的表现及原因

    声乐专业学生不良歌唱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各种考试、表演、比赛中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怯场等不良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具体原因很多,除了生理、性格、环境等原因外,主要是因歌唱者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好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个人的功利心太重对于在校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中怕出差错,怕老师批评,怕丢面子;有的学生面对一些较大的正式比赛或演出机会,功利心过重,希望通过难得的机会一展才华,一举成名。由于对自身期望值过高,使自己在表演之前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同时,“一唱定终身”的观念造成自己过度紧张,考虑过多,心态不纯粹导致演唱频繁失误,表演不能尽如人意,从而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怯场等不良现象的形成。

    2.演唱时缺乏自信心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在校的声乐专业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有的是由于声乐基础差,缺乏应有的技术水平;有的是自己的性格原因而胆小怕事;有的是由于缺乏实践锻炼而无经验等等,从而使他们自己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或比赛中缺乏自信,从而影响自己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之中,要自觉加大自信心的自我培养,有了自信心才能临阵不慌,才能更加完美的演绎艺术作品。

    3.演唱基本功不扎实由于学生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到了舞台上由于受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必然导致在舞台上的紧张、恐惧和胆怯的心理,从而使演唱器官干涩、紧张,气息不能沉下来,也就必然导致声音的艰涩难听,达不到良好的艺术表演效果。

    4.缺乏舞台实践经验经验不足导致学生在演唱时无所适从,引发表演前的紧张和担忧。一是缺乏环境适应能力。由于学生缺乏较多的不同环境的实践锻炼,当真正登台演唱时,他们不能及时适应演唱环境的改变,从而给心理带来很大的负担而影响演唱的效果。二是跳不出失败的阴影。有的学生由于曾经表演受挫,记忆中的不快经历使自己心理蒙上阴影,进而引发紧怯场、恐惧、焦虑,背上极重的心理包袱,如学生自己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极有可能陷入心理怪圈,使每次表演都重蹈覆辙,使自己无法正常发挥演唱水平。

    良好歌唱心理素质自我培养的途径

    1.正确看待失败,培养歌唱心态一是要有不怕失败的心理准备,树立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意识。对于在校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中希望自己取得好的成绩,得到老师、同学以及观众的好评或早出名,这是正常现象。但由于我们自身的知识水平、技能技巧、实际演唱经验等都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也有一个由观念转化为行为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中出现问题都是正常的现象,不要怕挨批评,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期望“一鸣惊人”。同时,要调整心态,让自己心态平和,豁达乐观,用积极自信的态度对待一时的得与失,才能轻松愉快的学习、考试、比赛。二是要不断总结和善于总结。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结束后,都要自觉地进行反思、体会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长期坚持,那么,每一次失败或效果不好都是迈向成功的阶梯,都应是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也在每一次失败和不断的总结过程中得到培养。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歌唱态度学生能否在学习或演唱中能否获得进步与成功,自身的态度也极为重要,也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因此,学生要自觉地培养自己良好的歌唱态度。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克服练唱时学习兴趣不浓,精神萎靡不振,思想意识不集中,缺乏应有的激情等现象;才能在练声或练唱前,有意识地调动自己内在的积极性,诱发自己内心美好的歌唱欲望,调动自己的歌唱情绪,从而使一切与发声有关的器官处于它们应有的积极灵活、协调一致的状态,从而发生的声音才会通畅、自然、优美,进而避免或减少学习和演唱时的失误,也有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要培养自己坚韧的歌唱毅力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某一学习阶段,或某一考试、演出、比赛时遭遇失败的情况下,能以积极的态度,乐观向上的情绪,美好的歌唱状态带动积极的歌唱生理活动,这样,才能够克服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从而获得良好的歌唱效果,良好的歌唱心理也得到培养。

心理缺失的表现范文8

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一般来说,在这段时期内,学生的人格尚未完全形成,社会实践和阅历比较缺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较为薄弱,不能较好地处理心理冲突问题,导致心理和行为容易失衡和失控。因此,研究高中学生在高中时期的心理问题,对指导学生处理好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心理问题现状

高中时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身体方面,学生的身高、形态和声音等体征变化明显,第二性征也开始突现,个体差异性日益显著;心理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越发强烈,希望得到认可和肯定,渴望异性的关注。身体上的变化、心理上的变化以及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同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在这种影响和冲击下,一些学生表现出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癔想、厌学、失眠和社交恐惧等等。

为了更好地探究学生的心理问题,笔者在所在的学校里随机抽查了100名学生(男女各50名)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他们进行访谈,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发育困扰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高中学生对身体体征的认可程度差异显著;在公开谈论性和公开演讲等社会意识和性意识方面同质性较高;对自身体征认可度不高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常表现出自信心不足、自卑和恐惧。可见,生理发育带来的身体体征的变化给许多学生带来了一些困扰,一些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即使这些缺点未必是真的,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了生活和学习。有些学生受困于性问题,一方面,伴随身体的发育,开始有强烈的性冲动,另一方面受制于传统性观念,再加上性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学生普遍缺乏性知识的正确指导,对于常见的性反应感到羞耻,这些学生注意力通常不集中,学习效果不佳,在与异性的交往中紧张等等。

2.厌学、考试焦虑

在调查的学生中,许多学生有厌学和考试焦虑等心理反应。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来说,大多数没有表现出厌学情绪,但部分学生有考试严重焦虑情况,每逢考试时,常出现失眠、紧张、尿频、不适应考场环境等问题,影响了水平的正常发挥。然而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中,大多数有厌学情绪,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失落、自卑和恐惧的心理反应,他们厌恶学校和课堂,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走向抑郁或是癔病。

3.心理和行为冲突

高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较为活跃,而现实行为却与心理预想的方向相背。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有参加集体活动的意愿,有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的欲望,在现实实践中,同学们却没有按照内心想法去做,而是在决定是否付诸行动的时候,表现出怯场、紧张和害怕,这种心理和行为上的冲突,容易使人出现人格分裂症状。

4.抑郁

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有少部分学生有抑郁的表现。这部分学生在交谈中,常表现出表情僵硬、情绪低落、郁闷、颓废和悲伤等情绪,他们大部分对参加集体活动没有太大的意愿,即使是在大家看来非常令人高兴的活动,也不能让他感到愉悦。他们内心十分渴望别人关注他们,但有害怕别人的关注,他们对自己严重缺乏信心,对各类事务都充满着恐惧,他们想改变自己,但又找不到改变的办法。他们很少难聚精会神、专注地学习,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大多停留在“想”上,很少实实在在地做;他们也想参与社交活动,但又不信心,常表现为被动和依赖。这种不良情绪如果不加以引导,日积月累后,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可能会发展为抑郁性精神病,甚至会自伤、自杀等。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认识模糊

高中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之所以关键,是因为这段时间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在这段时期内,学生的人格还没有完全形成,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为薄弱,缺乏辩论事情是非的判断力,低估或高估自己的能力。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常将一些自己没有的东西视为目标,自己又不具备获得东西的条件,达不到目标,于是产生挫败感。再如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外貌十分在乎,一味地追求外在美,当某些体征不如他人时,又常表现出自卑心理,认识不到外貌是先天的,自己能改变的有素养和学识,这些东西只有通过后天的奋斗和努力才能获得,同时也是最有魅力的东西。因此,高中学生需要教育和引导,避免认识误区,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2.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问题主要包括家庭教育观念偏颇,父母教育缺失和教育方式不当三个方面。在教育观念偏颇方面,由于受到“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观念和现在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严重偏颇问题,一味注重孩子的应试能力培养,而忽视孩子的兴趣、专长和个性,乃至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教育缺失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中的父母选择了进程打工,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有限,不能将子女带进城市,接受城市的学校教育,而是将子女留在家里,留给自己的父母予以照顾和教育,这就使得子女的父母直接教育严重缺失,正是由于父母教育缺失,容易使子女的行为受到的约束变弱,子女将变得任性、骄横和以我为中心,而且在客观上剥夺了他们在生活中的锻炼机会,造成其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不足。一旦生活环境和内容发生改变,他们便不知所措,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压力,表现为内向、退缩。另外,父母关系失和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也十分严重。

教育方式不当方面,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权威型、溺爱型和放任型。权威型的教育方式强调对孩子的控制,强迫孩子学习,孩子学习好,进行奖励,学习不好,进行处罚,这种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自卑和不自信。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以孩子为中心,尽力去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容易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抗压能力差。放任型教育方式强调孩子的“自我成长”,对孩子在学习上的事情采取不过问的态度,这容易使学生变得冷漠和沉闷,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发展。

3.学校教育问题

心理缺失的表现范文9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缺失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0001-02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导力量,然而,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表现在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在求职、就业过程中虚构教育背景,任意毁约;在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上,还款率低。这些不诚实现象的出现与社会深层次的原因有关系,但主要与大学生本人的诚信教育息息相关,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杜绝这类不诚实现象的出现,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不良现象是引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

当前,社会上不讲诚信的现象较多,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在经济领域,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坑蒙拐骗现象屡禁不止;在政治领域,一些干部谎报政绩、欺上瞒下、;在学术领域,剽窃他人成果、学术造假现象屡见不鲜;在人际交往中,言行不一、说空话、假话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负面因素成为一些自律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

(二)教育模式偏颇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部原因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片面强调智育,忽视德育,只把追求高升学率、及格率当作根本任务。对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往往是只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不能贴近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在讲解诚信问题上容量不够、深度不够,持久性不够,学生的诚信意识得不到强化,造成部分学生道德素质低下,诚信度缺失。其次,部分教师素质不高,诚信育人的观念不强,对于大学生平时所表现出来的不道德行为不闻不问,漠然视之;甚至有的教师疏于律己,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表现出种种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和言论,使得大学生耳濡目染,上行下效。再次,家庭教育更重视子女的智育教育,对德育缺乏引导,甚至有的家庭从小就向孩子灌输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要孩子做人做事不要太老实,要注重利益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模式多有偏颇,不利于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欠缺是造成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过度溺爱、过度保护的环境中,导致他们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为了获利而舍弃诚信。

(四)诚信制度不健全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许多高校也没有建立对学生进行诚信管理、规范的配套机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缺乏记录和考核,对违反诚信行为规范的学生也没有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在法治领域,国家在立法、司法、执法上关于公民诚信体制没有达到很好的统一。缺乏相应的立法规范,使得诚信虽然在观念上得到尊重,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明显的约束力。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大学生诚信管理机制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它依赖的是人们的内心自觉。但是当人们的诚信意识还比较薄弱的时候,仅靠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他律的作用。其中,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将学生的诚信记录作为其学生档案的重要内容。诚信档案的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情况、经济情况、考试记录、就业情况等,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纳入大学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个人的基本情况、信用记录以及奖惩状况,便于学校和社会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把握。

(二)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德育内化功能

首先,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引领作用。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学生的骨干和领头兵,他们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一般学生的言行,所以学生党员和干部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这对诚信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其次,每个大学生从自身做起,外部的环境、制度、教育的确都能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产生影响,但这些都只是从外部产生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大学生从内在的修养做起。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而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因此,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积极上进,要充分发挥自我教育功能,树立诚信意识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优化外部环境,营造诚信氛围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础和保障。第一,全社会要不断加强诚信建设,使全民人人讲诚信,个个守诚信,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第二,需要营造和谐、诚信的家庭教育氛围。父母要身正为范,做诚信的表率,在此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子女诚实守信的品质,对于子女的失信行为要及时给予批评和纠正。第三,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文化阵地,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更是责任重大。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启迪学生、感召学生。

(四)加强诚信宣传力度,化解不良倾向

首先,学校要对诚信教育常抓不懈,加强诚信宣传力度,使学生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哪些事情允许做,哪些事情不允许做,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对心理有困惑的学生及时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有效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防止学生因一念之差而误入歧途。最后,宣传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理念。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宣讲,以及对失信学生和失信行为给予制裁,使大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失信行为不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从而使自己恪守诚信。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大学生表现出来的诚信问题是与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的,并非只抓诚信教育就能解决,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把这些教育和诚信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更有助于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张高科.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紧迫性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