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5-01 02:38:47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

严格地来讲,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始自1927年成立的上海音乐院,后改名为“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而“专业”这个名词,其内涵是十分现代化的。从这个角度来探讨香港的专业音乐教育,本文在时期上的上限应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为香港在割让给英国(1941)之后论文直到抗日战争(英国称之为“太平洋战争”)战胜(1945),不仅没有专业音乐教育,连中、小学音乐教育都可有可无。假如“专业音乐教育”是指从音乐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学成后可以在社会里各个音乐行业从事实际工作,如演奏、指挥、作曲、音乐行政管理、主持广播节目、为电影配乐、灌制音乐录音,等等,那么大学音乐系或音乐学院的毕业生算不算“专业音乐”人才?若依照律师、医生、建筑师、会计等专业标准来要求,大学音乐系或音乐学院的毕业生还不能算是合格的专业人员,因为他们没有像律师、医生、建筑师、会计师等专业那样,在大学毕业后经过一两年实习、考牌及格后成为正式、拥有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

音乐学院毕业的演唱、演奏、指挥、作曲系学生当然可以算是“专业音乐”人才,但音乐学系和大学音乐毕业生则只能算是“学者”,不是“专业音乐”家。也正由于这个原因,伯恩斯坦、马友友等人读完哈佛大学学位后,还跑去寇蒂斯、朱莉娅音乐学院进修演奏技巧。我提出这个问题,是想提醒音乐教育界的决策者,在制定高等和专业音乐教育策略上分清学术、理论和技巧等不同领域、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依我个人之见,学作曲、演奏、演唱的用不着去念博士,因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要成为“大师”(Maestro);学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史和理论分析的则需要攻读博士,因为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要做“学者”、“教授”。本文所讨论的“专业音乐教育”,是指香港中学教育以上的音乐教育,包括大学音乐系,演艺学院里的音乐学院、私立音乐专科学校和私立音乐学院。

一、历史背景专业音乐教育在香港最初是以业余兼时形式出现的。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一些共产党员音乐工作者于1947年4月初在香港成立“中华音乐院”,院长由着名小提琴家马思聪担任,但实际工作由从上海南下的赵和李凌负责,真正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南方局党委。这所音乐院集中了为数颇多的音乐家任教,也培养了不少的学生,以声乐歌咏为主,电影音乐为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院的部份教师留港发展,大部份则北返大陆,成为中国内地的音乐干部。中华音乐院结束后,另一所夜间“以培养宗教音乐基本人才,促进圣乐布道工作”为宗旨的“基督教中国圣乐院”成立。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毕业的邵光于1950年在香港教育署立案注册“基督教中国圣乐院”为专科音乐学校。这所专科音乐学校于20世纪70年代中自置校舍,并改名为“香港音乐专科学院”,现以培养中级音乐人才为主,学生毕业后名继续深造进修,有的则返回东南亚国家工作。上述两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在香港经济非常因难的时期成立的。

到了60年代初,德明书院和清华书院也先后建立了音乐系,前者只办了两年(1961~1963),后者则一直坚持到70年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岭南书院(后升格为“学院”,再于1997年成为香港政府资助的“大学”)也办了一阵子音乐系,由于过于昂贵,于80年代初结束,部份教师与学生分别分配到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新成立的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此外,香港联合音乐院和海燕艺术学院于1969年成立,前者以报考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在香港的公开考试为其主要招生来源,故就读学生不少;后者则难以为继,于90年代末结束。1975年成立的南方艺术学院,后改名为“黄自艺术学院”,现在事实上已变成个别教授的音乐“私塾”。与“官方”关系较密切的一批音乐界人士于1978年7月成立“香港音乐学院”,为不牟利并获慈善捐款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规模远较上述各“音乐院”和“艺术学院”为完善———在香港艺术中心租了近万英尺的地方,可收学生90名、雇用兼职教师20余名。这所音乐学院于1985年合并入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从上述音乐院、艺术学院和下文所叙述的大学音乐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 乐学院看,香港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夜间上课的私立民间学校。2.私立专上学院、书院如清华书院、岭南书院的音乐系。3.香港政府资助的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的音乐系、浸会大学的音乐及艺术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

二、目前的专业音乐教育目前,香港培训专业音乐人才主力由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香港大学音乐系、浸会大学音乐艺术系以及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四院系负责。在上文提及的《香港的音乐(1841~1993)》一文里,我已交代了这四个院系从成立到90年代中的教与学以及研究的情况,下面将谈谈他们的近况。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音乐专业 师范生 就业

近两三年以来,随着国内部分知名的综合性高校把开设艺术类专业视为现代大学的重要办学特色,并积极实施起来,艺术类及其相关学科迅速成为热门专业,加之近几年国内外媒体将音乐选秀活动大肆宣传和推广,音乐专业顿时火爆起来,而师范专业一直都是高考考生热衷填报的专业,因此音乐师范专业的招生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而音乐师范生的就业情况却与招生场面形成鲜明对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音乐师范毕业生面临就业存在的自身问题

1.缺乏科学的择业观念

什么是科学的择业观念呢?简单概括就是“知己知彼和良好的心态”。所谓“知己知彼”指的是正确分析自己本身的能力,深入了解就业战场的格局。毕业生往往在“知己”这一问题上犯错,绝大部分毕业生高估自己的能力,面试前雄心壮志,面试中窘迫不已,面试后信心不足。正因为他们高估自己的能力,用人单位才会感慨毕业生普遍眼高手低,能力不足。而毕业生在“知彼”这一问题上更是错误连连。首先对与本专业对口或可挂钩的行业、单位、团队的总体状况、战略发展、行业前景、优劣势比较等,缺乏较为宏观、全面的了解,盲目就业;其次,就业前只看用人单位的薪金待遇,全然不考虑用人单位是否能提供自身发展的平台,仓促就业;再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频繁毁约,引发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乃至毕业院校之间的信任危机。

而“良好的心态”指的是就业前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心态平和,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业遇到困难时能及时疏导自己的情绪,摆正心态。很少能有毕业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就业,大部分毕业生面对就业都是急躁的心态,希望尽快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导致的后果往往是盲目就业,扎堆就业。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持久战中,失败是常见的事情,但是很多毕业生缺乏屡败屡战的精神,一两次的面试被拒,就信心全无,甚至一蹶不振,贬低自己的能力,掉进自卑——就业难——更自卑——更难就业的恶性循环中。此外,少部分毕业生逃避就业,拒绝面试,坐等机会,同时也坐失机遇。

而具体到音乐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最显著的表现是就业观念陈旧:首先认为师范专业就只能是或者说只适合从事教师行业,而传统的教师行业又仅仅是中小学正式编制的教师。在素质教育没有普遍被彻底执行的现在,各学校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量远远小于其他专业教师,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都处于饱和状态,这又形成千军万马的毕业生去挤公招教师这一独木桥现象。其次是地域思想禁锢就业观念:沿海地区新兴的多所民办学校,对音乐教师需求迫切,但是毕业生缺乏走出去的勇气,总是禁锢在家门口就业,既增加了本地就业压力,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再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投入上花费较大,这使得他们中的大部分排斥与之相差较大的工作岗位,比如乡村学校教师等收入不高的工作。

2.在就业竞争场上能力不足

音乐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面对就业竞争时,能力普遍较弱,这里的能力既包括专业能力也包括就业能力。专业能力方面,因为用人单位普遍是中小学校,他们要求毕业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特质,音乐师范毕业生在音乐教学上比非师范院校的学生要优秀,但是在钢琴、声乐、小器乐等表演以及组建学校管乐团、合唱团等方面,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看都要逊色许多。就业能力方面,毕业生就业手段较为雷同,缺乏个性化的自我推销技巧,大部分毕业生仅依靠学校举办的双选会与用人单位接触,缺乏足够的勇气自己去用人学校毛遂自荐。

二、高校扩招直接影响音乐毕业生就业

我国普通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随着国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很多父母都鼓励孩子学习音乐,再加上近几年媒体广泛宣传各种音乐选秀活动,使得学习音乐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各高校音乐专业招生现场门庭若市。音乐教育专业的要求又比专业音乐院校稍低,且毕业后能够从事教师工作,社会地位和薪资高,所以很多考生在报考学校时都会选择音乐教育专业,该专业的招生从一届十几人到近百人,近十倍的增长速度使原本没有音乐教育专业的院校兴办音乐教育专业,一些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报考其他专业无望,也将目光转移到该专业上来。招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因此每年音乐教育毕业生人数都创新高,并且其他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和专业音乐院校的毕业生也将就业目光投向教师这一行业,再加上未能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这就使得每年好似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拥挤在音乐教师这一狭窄的就业小路上。

三、高师院校的音乐师范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失衡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音乐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沿用专业音乐院校模式,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钢琴、声乐、舞蹈、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合唱指挥、和声、音乐史、曲式分析等,其中钢琴和声乐占了绝对比重,贯穿大学四年,而其他课程教学时间较短,这就使得学生是“一专”即专长钢琴或者声乐,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由于在高师院校的专业学习太专一,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音乐师范专业开设的文化课程主要集中在德育和教师技能方面,美育和人文课程相对很少,而现在的中、小学生要求老师讲授的知识和范围要跳出课本的内容,旁征博引,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积累中,提高音乐修养。文化课程的设置上应当根据音乐与多元文化的血缘关系,增开一些必要的人文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

四、高师院校的就业教育未见成效

1.缺乏完整有效的就业教育体系

随着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高师院校也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但是目前的就业教育方式单一、教条化。普遍把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理解为毕业前进行的就业指导,认为是短期培训,毋需进行系统化学习和培养,没有纳入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实施。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也是学生临近毕业了才开设,通常就业指导课就是就业讲座而已。

2.缺乏对自主创业毕业生的支持

高师院校对毕业生进行的各种就业培训或指导,都把重心放在学生就业能力上,而毕业生的创业能力被忽视。部分音乐专业学生把自主创业的起始点放在经营琴行或开办音乐培训班上,学校不能及时给学生传递创业信息,也缺乏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对学生进行培训等等。

参考文献

[1]李俊生.艺术类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9).

[2]潘莎莎.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6.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3

一、音乐师范毕业生面临就业存在的自身问题

1.缺乏科学的择业观念

什么是科学的择业观念呢?简单概括就是“知己知彼和良好的心态”。所谓“知己知彼”指的是正确分析自己本身的能力,深入了解就业战场的格局。毕业生往往在“知己”这一问题上犯错,绝大部分毕业生高估自己的能力,面试前雄心壮志,面试中窘迫不已,面试后信心不足。正因为他们高估自己的能力,用人单位才会感慨毕业生普遍眼高手低,能力不足。而毕业生在“知彼”这一问题上更是错误连连。首先对与本专业对口或可挂钩的行业、单位、团队的总体状况、战略发展、行业前景、优劣势比较等,缺乏较为宏观、全面的了解,盲目就业;其次,就业前只看用人单位的薪金待遇,全然不考虑用人单位是否能提供自身发展的平台,仓促就业;再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频繁毁约,引发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乃至毕业院校之间的信任危机。

而“良好的心态”指的是就业前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心态平和,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业遇到困难时能及时疏导自己的情绪,摆正心态。很少能有毕业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就业,大部分毕业生面对就业都是急躁的心态,希望尽快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导致的后果往往是盲目就业,扎堆就业。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持久战中,失败是常见的事情,但是很多毕业生缺乏屡败屡战的精神,一两次的面试被拒,就信心全无,甚至一蹶不振,贬低自己的能力,掉进自卑——就业难——更自卑——更难就业的恶性循环中。此外,少部分毕业生逃避就业,拒绝面试,坐等机会,同时也坐失机遇。

而具体到音乐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最显著的表现是就业观念陈旧:首先认为师范专业就只能是或者说只适合从事教师行业,而传统的教师行业又仅仅是中小学正式编制的教师。在素质教育没有普遍被彻底执行的现在,各学校对音乐教师的需求量远远小于其他专业教师,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都处于饱和状态,这又形成千军万马的毕业生去挤公招教师这一独木桥现象。其次是地域思想禁锢就业观念:沿海地区新兴的多所民办学校,对音乐教师需求迫切,但是毕业生缺乏走出去的勇气,总是禁锢在家门口就业,既增加了本地就业压力,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再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投入上花费较大,这使得他们中的大部分排斥与之相差较大的工作岗位,比如乡村学校教师等收入不高的工作。

2.在就业竞争场上能力不足

音乐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面对就业竞争时,能力普遍较弱,这里的能力既包括专业能力也包括就业能力。专业能力方面,因为用人单位普遍是中小学校,他们要求毕业生具有“一专多能”的特质,音乐师范毕业生在音乐教学上比非师范院校的学生要优秀,但是在钢琴、声乐、小器乐等表演以及组建学校管乐团、合唱团等方面,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看都要逊色许多。就业能力方面,毕业生就业手段较为雷同,缺乏个性化的自我推销技巧,大部分毕业生仅依靠学校举办的双选会与用人单位接触,缺乏足够的勇气自己去用人学校毛遂自荐。

二、高校扩招直接影响音乐毕业生就业

我国普通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随着国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很多父母都鼓励孩子学习音乐,再加上近几年媒体广泛宣传各种音乐选秀活动,使得学习音乐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各高校音乐专业招生现场门庭若市。音乐教育专业的要求又比专业音乐院校稍低,且毕业后能够从事教师工作,社会地位和薪资高,所以很多考生在报考学校时都会选择音乐教育专业,该专业的招生从一届十几人到近百人,近十倍的增长速度使原本没有音乐教育专业的院校兴办音乐教育专业,一些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报考其他专业无望,也将目光转移到该专业上来。招生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因此每年音乐教育毕业生人数都创新高,并且其他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和专业音乐院校的毕业生也将就业目光投向教师这一行业,再加上未能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这就使得每年好似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拥挤在音乐教师这一狭窄的就业小路上。

三、高师院校的音乐师范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失衡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音乐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沿用专业音乐院校模式,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钢琴、声乐、舞蹈、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艺术概论、合唱指挥、和声、音乐史、曲式分析等,其中钢琴和声乐占了绝对比重,贯穿大学四年,而其他课程教学时间较短,这就使得学生是“一专”即专长钢琴或者声乐,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由于在高师院校的专业学习太专一,无法胜任中小学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

音乐师范专业开设的文化课程主要集中在德育和教师技能方面,美育和人文课程相对很少,而现在的中、小学生要求老师讲授的知识和范围要跳出课本的内容,旁征博引,拓宽知识面,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积累中,提高音乐修养。文化课程的设置上应当根据音乐与多元文化的血缘关系,增开一些必要的人文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

四、高师院校的就业教育未见成效

1.缺乏完整有效的就业教育体系

随着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高师院校也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教育。但是目前的就业教育方式单

一、教条化。普遍把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理解为毕业前进行的就业指导,认为是短期培训,毋需进行系统化学习和培养,没有纳入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实施。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也是学生临近毕业了才开设,通常就业指导课就是就业讲座而已。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毕业论文 钢琴专业 指导 策略

毕业论文是由毕业生提交的文章,往往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可对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检验,同时也是训练学生从事专业研究的基本技能。本文分析了钢琴专业学生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使钢琴专业毕业生的论文写作质量有所提升。

一、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艺术学科中,音乐专业属于一个分支,而钢琴专业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具有较为薄弱的写作能力,进入高校前,文化课成绩相对不高。学生往往只重视训练演奏的技巧与技能,在学习《音乐教学法》、《中西方音乐史》和《艺术概论》时,不具备较高的学习热情;导致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不具备扎实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文字训练的功力欠缺;在写作毕业论文时,觉得难以驾驭。而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方式,又使学生在平时没多少时间去练笔。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又主要采用灌输式,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欠缺写作能力。

二、提高钢琴专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毕业论文能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运用各种技能和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进行检验,进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由于钢琴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轻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重视训练技能和技巧。如果一个人不会用文字去表达,而只会演奏,他就称不上是一个合格的音乐科研工作者或者是音乐教师。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并非是简单的写作,而是通过这个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对资料的利用、整理、搜集和使用,学会图书馆中文献资料的检索,作为一个系统的实践机会,能对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更好的了解。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专业知识,进而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结合实际,对选题合理选择

对文章的价值和内容起决定性的关键环节,就是选题是否合适和正确,它对于论文的成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应与培养目标相符合,这样才能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检验;其次,要遵循适中的原则来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在学校期间,学生仅仅是掌握钢琴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弹奏技巧,但在深度和知识面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这样题目的选择上,宜窄不易宽、宜小不宜大,需要尽量与本专业的实践和相关知识相结合,对科研与教学的统一性予以体现;最后,学生所确定的研究领域,应是自己感兴趣的,有强烈研究欲望的,这样就容易获得写作上的成功。

(三)夯实专业基础,使写作能力获得提升

钢琴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的培养人文素养知识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钢琴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进行启发,有意识的讲授科研知识。同时在一些欣赏课、教法课和音乐史课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写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对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进行训练,如对观点的阐述,对问题的论证、对论据的运用和对材料的组织等。同时,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要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多给学生留一些思考题,能对相关课程进行融合,并具有一定的延伸性,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强化,主观能动性增强,进而使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对“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进行开设,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针对钢琴专业的学生在写作论文时实践经验和写作技巧欠缺的现状,应对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进行开设。对钢琴论文从选题、整理和搜集资料,论文提纲和初稿的撰写以及修改和答辩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讲授。使学生能对论文撰写的方法和技巧全面的掌握,对答辩和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能够灵活的解决。

(五)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使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就是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师生结构、职称、学历和年龄相对合理,能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有足够的精力去指导;其次,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从论文题目的审定,相关参考资料的阅读和搜集、题目的确定、提纲的拟定以及写作初稿和终稿,都要发挥促进启发、监督指导的作用,使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语

钢琴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既是检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理解水平,也是大学生初步尝试研究实践和工作设计的过程。为了使钢琴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获得大幅提升,就要对学生论文写作技巧提供有效的指导。学生应高度重视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既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锻炼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这样会对论文质量的提升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初昌雄,周辉.大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1).

[2]郑琳.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04).

[3]黄春梅.本科毕业论文不宜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4]张秀丹.论新形势下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文献检索知识的运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07).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5

音乐评论作为音乐实践的主要环节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音乐界的关注。由于当今社会对于音乐评论专业认识的匮乏,导致一些不懂音乐专业或专业水平较低的人挤上音乐评论的这趟快车,并借此一举成名得利。而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健康的音乐评论人少之又少。因此,许多音乐人认为,中国的音乐评论教育是一片尚未开发的荒地。

近几年,综合大学内的音乐评论专业正在悄然成长,逐渐显露了其存在和发展的优势。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作为全国较早开设音乐评论专业课程的综合大学艺术学院,己经有了5年的办学实践,其取得的成绩和显露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从2002年起,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文学专业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次年又增设音乐文化学专业。音乐文学是该院音乐学专业下设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歌词创作、音乐剧本写作、音乐评论、音乐文献翻译等方面的人才。

客观地说,音乐评论的相关课程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各大音乐学院的专业设置中基本没有涉及,原因在于该专业的综合性、多元性。音乐评论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理论学科,它更是音乐与其他多科学科(如文学、新闻、历史等)相交融的交叉性学科,所以国内各大音乐学院对音乐评论的专业化教育一直持有谨慎的态度。

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以综合性大学为依托,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大胆迈出了尝试性的步伐。他们充分意识到高素质的文化底蕴对于音乐评论专业的重要性,从招生上严格把关。不仅要求学生在入学前掌握较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的文化课分数接近普通大学的高考分数线。学生入学后,不仅利用本院的师资开设音乐学专业的所有必修课程,还借用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学院、历史学院的师资力量开设诸如西方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新闻传播等相关课程,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学院拥有目前全国先进的、能容纳近700名观众的音乐厅,每周都有本院师生或外请专家、演员的音乐会在这里举行。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学院经常在音乐会结束后举办“音乐沙龙”、“音乐座谈”等交流形式,并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各种视角写成评论文章,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日前学生的各种评论性文章已经在各种媒体上发表,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首届毕业生30人于2006年毕业,一半以上的毕业生成为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的业务骨干,还有的成为政府参议室的音乐资料管理人员、综合大学的音乐理论教师等。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6

1现行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1.1录取制度存在的缺陷

音乐招生由文化课与专业课两部分组成,结合第一志愿所报学校,再以文化课总分排序,录取招生计划名额.过去不仅数学不计入总分,而且其他文化课的分数要比一般文科的录取分数低几十分,这种方式只注重专业能力,忽视了综合素质.其次高校不断扩招,扩大招生是社会的需求,也是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但同时,扩招也给高师生源上带来负面影响,考生质量整体滑坡.作为音乐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选择什么样的生源作为培养对象,是重要的基础环节,决定着音乐教育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毕业生在应聘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对生源的基本起点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的以技艺特长或声音天分来审视选拔音乐人才实在不够全面.学生的音乐素质,体现在各个方面,除了与一般青少年基本相同的文化素质,还必须采取某种方式对其综合能力和艺术修养给予必要补充.每年所面对的各种考生,除了在基础文化知识上做出大体一致的要求外,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察常常只根据考生所报类别有针对性考察,这种考察不可能非常准确.从招生情况看,大部分被录取的学生知识面窄,音乐素质较差,很多考生为了考入学校,盲目随一些老师“突击学习”专业技能,这种急功近利的“突击学习”往往只限于几首考试曲目.音乐人才的选拔,采用测试考生一项主要特长为主考项目的方式一直沿用.音乐作为教化人的手段,要求教育者首先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然后才是经过音乐学习的音乐人,其人才选拔要从全面素质出发,而不是单项技艺.

1.2授课方式缺乏创新

高师音乐教育缺乏师范性,忽视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合格的师资意味着能上讲台、能做示范、能搞活动,培养的师资能讲授科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好的教学方法;科学示范;能自弹自唱;能组织辅导音乐节目等等.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教学内容方面:常常只是学生演唱﹙奏﹚作品,老师提出意见调整,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演奏个性;学习曲目量少面窄,往往只学几首考试曲目,没有大量浏览与精加工的结合;缺少伴奏、重奏、指挥训练,不利于全面发展;缺少基本教学法的知识与实践.教学形式方面:缺乏艺术实践,除考试外观摩演出较少,许多曲目因没有上台机会或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使水平发挥不出来,对曲目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声乐教学中不能树立正确的歌唱意识,没有一个对正确声音敏感的耳朵谈何声乐教学?钢琴教学中盲目地过分强调基本功和技巧,精炼几首作品的方式不适宜师范生,照谱死弹,学习范围狭窄,无法适应日后教学和工作需要.理论知识相对孤立零散,课程设置各门类间缺少联系与交叉,缺乏必要的整合,不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发挥更好的作用.

1.3毕业门槛过于宽松

影响和体现教学质量的因素,除了生源质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外,还有毕业生质量.由于崇尚并且大力培养尖端型人才而不注意培养普及型人才,一方面,很多毕业生不愿意而且很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从事基层性工作.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科研机构容量有限,人满为患,而大量基层岗位无人问津,影响音乐毕业生出路及音乐事业发展.毕业生好比是学校生产的“产品”,“产品”质量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体现,是对学校的一种检验.我国各高等艺术学院在教学体制上恰恰采取的是“宽出”方针.总是事先定出招生总数,由此确定录取的控制数,在此基础上预测毕业的就业人数,是按计划办事.其实任何招生考试实际上只是一个学生是否有某方面培养前途进行一下预测而已,至于学生将来能否成才,要在学生入学后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以及学业结束时的全面考核来判知.音乐教育应更新观念、开阔视野,通过大学四年的综合熏陶,使他们不仅有相应的音乐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而且具备普及和发展中国音乐文化的基本责任.

2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

2.1改革现行加试录取办法

我认为高师音乐教育招生的基本理念应是:在测试内容上注重文化和音乐及全方位综合素质的测试,力求杜绝人情因素,主项与素质相加.主项测试重点考察什么?我认为非专业艺术院校不应该注重声音条件,方法技术等,更应该注重对歌曲韵味风格的理解表达,不能把技术当音乐,只有有了音乐感觉才能发展技术.着眼点是音乐天赋、可塑性、音乐悟性等,不能为表层技术程度、难度所遮盖.建立曲库,作为考生考试范围,增加可比性.为了公正客观和简化考试过程,考生录制好演唱(奏)磁带,报名上交统一编号,由评委听带打分,减少人情因素,同时为避免磁带作假,复试时对照磁带复核的同时,全程录像,留下考试轨迹.一旦有假立即取消考试资格且一年内不准报考,音乐笔试统一测试,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包括练耳、乐理、音乐知识,题型多样化,但技术和难度上不大,听力记谱反映考生音乐素质,线谱应适当加分.磁带打分成绩+笔试成绩=专业基础成绩,此为初试.复试注重其音乐素质和可塑性,曲库指定曲目和自选曲目相结合,视唱测评放在此轮(可增加模唱内容),进一步审视考生音乐素质,此轮为避免不正之风,也要相应制定评分细则和标准.专业、文化双向考虑 ,增设综合素质考核卷,注重文化课分数,提高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忽略微差的专业分数.专业分数上的微差不能反映学生专业实力差距,文化分数差距大,却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可塑性差距.同时,两项成绩划档加分,增设综合素质考核卷,其包含面很广,人文、地理、政史、逻辑思维、反应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等,为日后从师打下伏笔,虽然涉猎面广,却非常基础简单化,均是点到为止,但几乎面面俱到,所以要获得高分也不容易,由此提高生源全面素质,使他们负载起时代的使命,这样沙里淘金层层筛选出来的好苗子,对音乐教育发展将受益无穷.

2.2创新课程授课方式

坚持师范教育理念,坚持师范教育培养目标,针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需要,由专业艺术院校中追求“高精尖”的做法转为培养“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多能一专”的人才.以院系、年级、班级为单位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演唱(奏)会、音乐欣赏会、歌手赛等,使人人有登台机会,相互学习,在演出准备过程中,让学生担任化妆、服装、灯光、音响等工作,教师指导其实践和熟练舞台演出的具体环节.学生成绩注重平时,淡化期末.平时成绩包含演唱,问题解答、创作、论文写作等,期末考试分笔试和口试,口试采用当场抽条当场讲解的方式.大一、大二侧重相关知识讲解、解答;大三重论文写作,督促其思考,大四重实践,实习讲课式.对专业老师实行师生双向选择,给学生一定的自,允许学生广泛听课,寻找适合自己的老师,同时为避免学生道听途说盲目选择,老师也通过考试发现适合自己教法的学生,并将这种方式公开化、制度化.根据高师声乐教学目标,注意对学生师范性和多项技能的培养,不必刻意追求学生的演唱功底,培养“站讲台”不是“上舞台”的人才,所以可以取消“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或变“一对一”为“一对多”方式.这一对多也有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一师对多生”,一来可以节约师资,二来使学生观摩老师上课,经常得到见习,提高对正确声乐和方法的鉴别能力.第二层含义是“一生对多师”,这是指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生在广泛听课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择师,集众师之精华讲授于一身,全方位提高自己.理论课中教师是教学目标的“提供者”和学生表达的“组织者”,不仅让学生掌握音乐理论,而且掌握科学的教法,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开设特定教室长期播放音乐类节目或音乐课件,开拓视野,鼓励支持自创课件.开设诸如《中国文化史》、《音乐美学》等大课或讲座,深化学生人文素质,把学生的思维视角引向艺术的其它种类,扩大学生认知领域.此外,流行音乐也不应被排除在音乐院校的关注外.开辟各种门类的选修课,并施行跨学科听讲,使学生增加音乐与其它门类的横向联系,拓宽知识面.

2.3严把“出口”,确保人才质量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7

音乐表演专业主要课程

重奏(管弦)、合奏(管弦)、合唱、表演、复调学概论、钢琴基本结构与调律、意大利语语音、德语语音、声乐钢琴伴奏、钢琴伴奏艺术、中外流行音乐简史、词曲创作与分析、管弦乐队排演、钢琴音乐文献、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管弦(打击)乐器演奏(乐队片段)、流行音乐演唱、多声部作品演唱、形体与现代舞蹈。

音乐剧表演(含台词)、流行音乐乐器演奏、声乐演唱、合奏(流行)、中国乐器演奏、重奏(民乐)、合奏(民乐)、民族器乐概论、民族器乐创编、电子管风琴演奏、钢琴演奏(电子琴)、民族声乐演唱、民族声乐钢琴伴奏、钢琴(手风琴)演奏。

音乐表演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毕业生可到电视台、歌舞剧院(团)、电视剧制作中心、宣传部门、文教事业单位从事演唱、创作和音乐制作工作,以及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公关、广告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教育/培训/院校;

2 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3 广告;

4 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5 新能源。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音乐教师、茶艺师、钢琴老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音乐教师;

2 茶艺师;

3 钢琴老师;

4 舞蹈老师;

5 声乐老师。

音乐表演专业培养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为不同风格的声乐或器乐伴奏的能力;

3.具备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与辅导能力;

4.具备较强的演唱或演奏、范唱或范奏能力;

5.具备一定的钢琴独奏、范奏能力;

6.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音乐作品鉴赏能力;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 完善 专业艺术院校 就业质量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80

Further Improve Professional Art School Graduates'

Employment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hinking based on MyCOS Company on Employment-based Data Analysis of Music Schools

LEI Yong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Wuhan, Hubei 43006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mployment rate statistics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employment rate of the art colleges and the art majors is lower. Reading the employment statistics report of Hubei and China from the Myco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mployment rate and the other main employment indicators is not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the employment data from the statistics of the music colleges and some music majors is paradox. The main reasons are the following, such as some think the employment rat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jobs are the same; some don't hav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indicators' relations; some are lack of knowing and considering about the employment ways after the culture system reform and so on. In conclusion, the suggestion is to have a classified assessment of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the art colleges and the art majors, and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the employment quality assessment of the art colleges.

Key words improve and perfect; special art colleges; employment quality; assessment

我国高校就业率统计中,艺术类专门院校的就业率低于综合性院校,综合性院校中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低于本校其他专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而对这一现象的分析结论更令政府、社会和高校关注――部分艺术类专业被列为红牌专业或者黄牌专业,其直接后果是招生计划可能被调整,乃至社会认可度持续走低。

2014年,麦可思研究院连续第六次了《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对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和数据分析。2014年底,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受湖北省教育厅委托,连续第三年了《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预警与重点产业供需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湖北省大学生就业报告》),对湖北省地域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分析。笔者分管就业工作,在研读这些年度报告的过程中,对涉及音乐院校、音乐类专业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1 音乐院校和音乐类专业就业数据对比分析

1.1 音乐院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指标分析――以武汉音乐学院为例

麦可思公司的《湖北省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列出了毕业生就业的10项主要指标。在湖北省27所非“211”公办本科院校中,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2013年的数据及其排名如下:

表1的数据表明,武汉音乐学院连续两年在湖北省非“211”公办本科高校中就业率排名最低(该校2012年、2013年非失业率分别为84.5%、87.3%),但是,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就业现状满意度”、“对母校推荐度”、“自主创业的比例”高居榜首,显而易见,其就业率与其他就业主要指标并不呈正相关。

1.2 部分音乐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

麦可思公司的《湖北省大学生就业报告》“本科专业预警系统”中,以毕业生一年后“非失业率(就业率)低”、“月收入低”、“工作相关度低”、“就业现状满意度低”四项指标作为高失业风险专业的衡量指标,其中涉及到了音乐表演、音乐学两个音乐类专业。

表1 武汉音乐学院毕业生就业主要指标分析

表2 部分音乐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数据来源:《湖北省大学生就业报告》)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到,湖北高校(含省内部属高校)招收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专业的17所公办本科高校中,音乐表演专业的非失业率(就业率)连续两年排名末位,但是,其就业现状满意度分别位于前7位、前16位;而非失业率(就业率)同样较低的音乐学专业,其就业现状满意度连续两年居于第2位,并且并未进入“月收入最低前20位”、“专业相关度最低前10位”、“就业现状满意度最低的前20位”之列。

表3 部分音乐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数据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表3显示,对全国大学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数据与对湖北省大学生就业跟踪调查的数据具有相似性,就业率与其他就业主要指标没有正相关,甚至呈现出矛盾的现象,一方面,音乐类专业就业率低、薪资水平低,另一方面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现状满意度名列前茅。就业率低,是否就是就业质量低?值得我们深思。

2 音乐院校和音乐类专业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矛盾的原因

麦可思公司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调查不可谓不全面,但是,表1、表2和表3的数据表明,单纯的就业率数据,并不能全面反映我国大学生真实的就业质量,甚至出现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相矛盾的现象,尤其是音乐类乃至艺术类院校(专业)。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有:

2.1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就业数据单一,没有全面体现就业质量

教育主管部门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采用的是初次就业率,而初次就业率的主要来源是协议就业率,其次是灵活就业率。为了防止高校和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中弄虚作假,教育主管部门更看重的是协议就业率。2014年初,75所部属高校了就业质量报告,但是,笔者研读了部分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感觉就业率的罗列者居多,“质量”二字难以体现,无法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2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样本不足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和渠道主要有三个: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社会第三方调查机构。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数据来自于高校。不论是高校还是社会机构,在毕业生离校后进行调查、问卷过程中,毕业生配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问卷调查的回馈率低,也有的毕业生不如实填写就业状况,比如对收入状况明显有所隐瞒。高校向已经离校的毕业生调查了解就业状况,耗时费力、效果不理想。目前,部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已经委托社会机构承担毕业生就业调查。麦可思公司作为社会第三方调查机构,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较强的公信力,但也存在样本不足问题。《就业蓝皮书:2014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大学毕业生调查回收全国样本约26.8万,而2013届我国大学毕业生为699万,其样本不足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4%。同样,麦可思公司对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2013年的总答题率只有42%,2014年的总答题率只有41%。

2.3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指标之间的相关度缺乏分析

麦可思公司的《大学生就业报告》第三章,以大量的图表,从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月收入、专业相关度、离职率等5个方面,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了分析;麦可思公司的《湖北省大学生就业报告》,则从就业率、月收入、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就业现状满意度、半年后离职率、对母校的推荐度、对母校的满意度、自主创业率、国内读研率等10个方面,对毕业生就业主要指标进行了分析,对于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而言,其指标是比较全面的,但是,这两份就业报告中对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度比较分析不够,对上文中列举的某些矛盾的现象缺乏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往往容易使人形成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就好的片面印象。

2.4 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之后文艺行业就业形式的变化缺乏了解和考虑

音乐类专业就业率低,而其就业现状满意度却名列前茅,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音乐院校和音乐类专业行业和职业的特殊性使然,具体而言,有三个主要因素。

(1)国有文艺院(团)的体制改革使音乐类专业毕业生协议就业机会少。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国有文艺院(团)普遍采取项目制管理,其用人机制更加灵活,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成为常态,其演职人员的招聘与使用取决于某个项目的时间长短、人才需求的多少,因此,与文化体制改革前相比,音乐类专业毕业生协议就业形式越来越少。

(2)音乐类职业的特殊性使音乐类专业毕业生不愿意签订就业协议。一般而言,音乐类专业毕业生更多的是追求职业的灵活度和自由度,对于体制内的编制问题并不看重。以笔者所在的武汉音乐学院为例,根据《武汉音乐学院2014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该校201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多的三个行业是教育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分别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54.22%、28.27%、4.5%,其中所指的教育业,并不限于在中小学担任教师(高校教师普遍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很大的一部分毕业生是自主创业、自由职业,从事音乐培训、音乐制作。随着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毕业生个体或者几个人组合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音乐培训市场广阔、潜力巨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培训班遍及各个社区、小区,他们不仅有较为稳定的收入,而且自由空间大,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顾虑就业协议的约束力,不愿意签订就业协议。

(3)音乐行业从业特点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由于音乐类专业学生“一把乐器可以闯天下”的从业特点,他们开展自主创业、从事自由职业的时候,往往可以不登记注册公司,在外“走场子”、在家开展家教,貌似薪资水平低,实则是从业过程中的现场、现金交易统计困难,也就无法真实反映其收入状况,我们在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发现,从事音乐培训的毕业生的收入要超过学校的音乐教师。上文表格中,音乐类专业就业率低、薪资低,但是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对现状满意度等指标高,也就不难理解了。

3 完善艺术院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议

麦可思公司的就业报告显示,类似音乐类专业就业指标之间不能呈现正相关的现象,在其他艺术类院校(如湖北美术学院)、在动画、美术学、播音主持等其他艺术类专业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存在。十以来,政府、高校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出台了更多新的改革措施,要真正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落实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对于艺术类院校、艺术类专业而言,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要在就业质量评价方面更新观念、创新举措,为艺术类高校和艺术类专业的就业工作释放活力。

3.1 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分类评价体系

我国高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后,特色办学、分类指导、分类评价等观念,已经成为共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要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艺术类高校毕业生从业行业的特殊性、职业工作的特殊性,更应该有理由对他们的就业质量采取有别于其他高校的评价办法。当前,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的背景下,应该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和艺术职业特点,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和鼓励艺术类人才的个性发展,避免用同一个标准、同一把尺子,一刀切地评价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如果能够对艺术类高校毕业生进行分类评价,这些高校在就业率、签约率方面的压力就会减轻,他们就会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和创业培训,他们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就会更强。

3.2 要把毕业生的个人收入状况作为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首要依据

当前我国高校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偏重以就业率,尤其是协议就业为主要依据。事实上,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就业和从业形式千差万别,我们要承认他们因为专业和行业特点形成的不同的就业属性,承认大学毕业生以其所学服务社会的形式的多样性,因此,只要大学毕业生有合法的、稳定的个人收入来源,就应该视为已经就业。类似于上文提到的大量音乐类大学毕业生,他们是自由职业者,可以不注册公司、不愿意登记就业、不愿意签订就业协议,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失业。据了解,加拿大制定了《就业保障法》,每个公民拥有永久性对应的社会保障号码,可以根据该卡号对失业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其就业信息、失业信息、再就业培训等都被政府和地方人力资源中心准确备案,因此加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既简单又真实。

3.3 要确立多维度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就业质量是衡量劳动者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是质与量的统一体。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在实际工作中,要科学合理界定就业质量的内涵,避免片面追求就业率的提法和做法,就业统计指标除了就业率以外,还应包括就业途径、专业相关度、薪金水平、工作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工作性质、离职率、稳定性等情况,并赋予一定的权重,便于多维度、全面衡量就业质量,准确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3.4 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和个人收入监管体系

这是落实上述建议的重要保障。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登记注册的自主创业大学生比较少,很多自主创业者往往是自由职业者,这部分从业者的特点是交易的随意性强,现金交易、现场交易的情况多。例如音乐艺术类的培训、演出,绝大多数是培训(演出)一次收一次费,或者培训(演出)一段时间收一次费,加之一些企业和个人往往采取某些不当的避税措施,其个人收入信息不透明(其它行业的商业活动和市场行为,也有不少类似情况)。如果个人收入监管体系和个人征信体系健全,大学毕业生是否有合法、稳定的收入来源就很容易掌握,就业质量也就很容易了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艺术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应该包含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预警与重点产业供需2013年度报告[R].2013.

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高职高专 音乐专业 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22-03

实践育人是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它代表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者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师资教学水平中发挥实效作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要通过实践得以验证,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高职高专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服务区域发展,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意志,具备就业创业能力,肩负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牢固、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音乐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和音乐专业特点,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形式在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必然占据重要位置。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实施实践育人是当下教育者面临思考的问题。本调查研究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指导性建议。

一、研究对象和调查方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让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顺利、有效地实施实践育人,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本研究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的教育与表演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在校学生课程学习、实习实训的状况进行分析。

本研究采用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座谈会调查、全面调查、跟踪调查、个案调查、现状调查、原因调查的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现状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专业开设课程中实践环节占有比例、教师教学中实践性内容占有比例、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性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情况。通过全面调查和原因调查的方法,掌握目前实训与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采用问卷调查、跟踪调查、访问调查及个案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采用座谈会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的情况。

二、调查方式与资料整理

本研究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查:一是从现有的资料中入手,整理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二是通过测试、问卷、观察、访谈的方式,有目的地设计有关问题,以集中测试的形式,统一发放问卷,立即收卷,在整理谈话记录中,有条理地归纳数据。应用SPSS软件对实践育人状况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实施实践育人各个环节中相互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做出分析,建议可行性的方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当前高职高专音乐专业课程学时设置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进行统计、制表、分析(见表1),发现音乐表演专业选修课程共计20门,包含实践学时的仅有6门,总学时占有率为 27.7%,14门课程设置有理论学时,总学时占有率为72.3%,根据音乐表演专业设置的定位,为基础音乐教育、基层群众文化单位、大众音乐文化传播等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基础音乐人才。因此,所开设的课程中应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如理论课程“中学音乐教学法”、“民族民间音乐”、“乐队编配”、“艺术概论”、“中外声乐作品赏析”、“电脑音乐制作”、“声乐基础理论”、“多媒体课件制作”、“论文写作”、“意大利语音”、“声乐教育理论”、“中小学声乐教学”、“中外歌剧欣赏”、“西方现代音乐概述”,教育者在完成理论知识的传递的同时,通过课程实践学时,让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中,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转化为能力。如“电脑音乐制作”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电脑操作的要领,灵活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习与操作同步,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各种五线谱、简谱的制作,简单歌曲伴奏与乐曲音乐的制作。再如技能技巧课程“电子琴”、“手风琴”、“牧童笛和少先队鼓”、“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流行音乐演唱”,更应该增加实践学时,让学生以独唱、独奏、独舞、重唱、重奏的形式在课堂中增加表演、实践的机会,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音乐教学能力进行铺垫。

(二)高职高专音乐技能大赛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的现象。通过观察法分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派参加第五届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键盘乐器演奏赛项的比赛经过与结果(见表2),我们发现参赛选手的音乐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影响选手最终排名获奖的关键。赛事考查选手在乐曲演奏、听音测试、伴奏编配排演方面的能力,这三个模块与学生平常学习的专业课程息息相关,包括“钢琴”、“钢琴综合赏析与教学”、“中外音乐史及欣赏”、“视唱练耳”、“乐理”、“键盘和声”、“钢琴即兴伴奏”、“声乐”。获得第一名的选手,在每一个分赛项中都保持排名前二的水平,而获得第十名和第十一名的选手,虽然乐曲演奏成绩排名在第五名和第八名,但是在听音测试、伴奏编配排演的分赛项中成绩靠后,影响了最终名次。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演奏技能而忽略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加大实践力度,通过实践途径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三)高职高专实践演出师生参与度存在“低下”现象。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绘制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下半年音乐厅使用的情况(见表3),音乐系在校学生人数为511人,现有专业教师人数为47人,根据以下数据我们得出学生参加音乐会的比例为71.4%,学生观摩音乐会的比例为272%,教师参与指导音乐会的比例为78.7%。举办音乐会是实施实践育人活动的形式之一,通过音乐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的音乐专业水平,经过反复的舞台实践,让学生克服表演中“怯场”的心理,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之间协同创新的意识,因此,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会演出,让学生参与率达到100%,教育管理者应该支持专业教师辅导学生举办各种音乐会,让指导教师参与率达到100%。

(四)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滞后”现象。具体如下:

1.校内实训、实践基地。通过实地调查、数据筹集和整理,制作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校内实训室一览表(见表4),分析该表,钢琴实训室有122间,生均占有率是23.9%,平均两个学生占有一台钢琴练习,电子琴实训室有一间,配备30台电子琴,平均四个选修学生占有一台电子琴练习,舞蹈实训室4间,满足了舞蹈小组课的授课与练习,民乐实训室33间,为学生学习民族乐器提供充分的保障,综合演艺厅为各种音乐会及舞台实践提供硬件设施与平台。然而,这些实训室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都是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实训中长期使用这些设备,造成磨损和消耗,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原有的实训设备早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比如综合演艺厅的三角钢琴,原来配备的是YAMAHA,经过15年的消耗,已经是伤痕累累,在硬件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实施“实践育人”,势必影响其效果。

2.校外实训、实践基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外建立了实训、实践基地(见表5),包括文艺团体和学校。建立校外实训、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实践的机会,解除了学生实习困难的忧虑,为学生搭建了实现“知识转化”的平台,同时解决学生创业、就业难的问题。从表5中分析,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的量过少,只能为少数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实训的科目涉及的专业范围较窄,学生实践不能完全实现专业全面化。

(五)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薄弱”现象。学生创业、就业的情况,我们采取了跟踪调查法和寄发调查问卷的方式,着重从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等14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有目的地选择各类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主动与单位领导、业务主管人员联系,以问卷形式请用人单位填写介绍毕业生基本情况,以访问调查的方式、座谈会方式详细了解各单位毕业生情况,以个案调查的方式选择部分毕业生进行谈,了解其在用人单位表现情况,以及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走访了58个用人单位,共发放《用人单位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届毕业生质量评价表》280多份,共收回了262份。分析评价表的数据,82.32%的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毕业生在思想素质方面感到比较满意,18.32%的用人单位对一些毕业生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持不太敬业的态度。25.33%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持不满意态度,认为他们在工作岗位适应力上表现出工作效率低、独立处理工作问题能力差、缺乏协同创新的钻研拼搏精神。用人单位提出的建议,反映了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薄弱”。

(六)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单一”现象。高职高专音乐专业以实践育人理念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彰显音乐专业特色,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实践活动,实施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工作实践能力。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专业的专职教师,同时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和职业工作证(演员证、编导证、灯光音响工程师证)的人员寥寥无几,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具备双证的教师占有率为25.3%,出现了教师队伍建设“单一”的现象。

四、建议

(一)深刻理解实践育人的哲理深邃。实践育人代表一种教育理念,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能力,教育者通过实践途径,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能力培养,实践不是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和组成,它是教育本质的特征,教育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实践育人代表创新的教育思维方式,它立足于受教育者参与的实践活动,探究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而实践育人的教育思维方式必须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实践育人代表一种教育模式,教学中各种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运用实践平台得以检验,让主体与客体的教学关系得到融合,让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得到统一,让理论知识与行动实践同步进行,实现“知行合一”,推行校地和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二)创新“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种先进教学理念的展开和应用,需要借助于教学模式来实施,它是教学结构与过程的相对定型化,是反映客体认知事物需遵循客观规律,是联接教育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交替与融合的桥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应该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知识+能力”、“演学结合”、“理论+实践”、“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创新“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对接,把工作过程及要领融入教学中,创设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环境,以提高学生实践技术的能力、教学中组织学生到一线工作岗位,深入观摩、学习工作内容,总结工作案例,展开案例实践教学活动。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互动式、研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微课、慕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

(四)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高专音乐专业顺利开展“实践育人”的有力保障,我们应该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把用人单位请入学校,建立校企共存、产教融合的实践实训基地,积极与用人单位深入合作,结合音乐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共同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解决学生实习困难的问题,通过“顶岗实习”、“创岗实习”减轻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强化校企协作,推动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的一体化育人方式。

(五)建设“双师型”的教师教学团队。教学质量的优劣是学校办学前景的关键,人才培养是否合格关系到学科专业结构的存亡,优质的教师教学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实施“实践育人”,必须建立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选派教师深入行业进行短期实践与锻炼、参加行业培训与资格考核,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占有率,常年外聘专业教授、行家,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实习指导、实践指导的形式使教学活动变得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卢婷婷. 高职高专钢琴教学改革探微[J].广西教育,2014(9)

[2]王军,覃海英,张群生,周运金.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自我评价调查研究[J]. 广西教育,2014(9)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研究项目(JGA298);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研究项目(2014JGA288);2015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