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集锦9篇

时间:2023-09-24 10:56:35

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

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范文1

关键词:传染性疾病;消毒隔离;管理

由于众多传染性疾病在综合医院急诊科的首发率越来越高,因此,对急诊科传染性疾病进行消毒隔离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传染病患者62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为14~65岁,平均年龄为32.8岁,所有患者都不存在传染病史。

1.2方法 通过急诊登记本的记录与传染病报告登记的记录,对急诊就诊的患者总数以及传染病的数目与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通过急诊科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对科室进行消毒隔离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其中检查的方法为:确定科室内消毒隔离的重点环节进行质量的控制。最后总结并分析我院急诊科对传染性疾病采取的消毒隔离的管理工作。

2 结果

2013年6月~2014年6月这2年内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总数共计11752例,其中传染病发生的有9种类型,共计患者62例,占就诊总人数的0.53%。其中疾病类型主要包括甲肝、乙肝、细菌性痢疾、肺结核等,通过对科室内进行消毒隔离护理质量控制检查。

3 消毒隔离管理

3.1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 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医护人员"标准预防"[1]的概念以及意识,使每一位医护人员明确,并不仅仅是只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者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黏膜才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同样需要及时的进行隔离等。因此,急诊室的护理人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预防。

3.1.1普及性预防教育 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每天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污染物,其被感染的危险性非常高,因此,对急诊室医护人员的普及型预防教育进行强化,使其职业安全意识得到加强,这对降低自身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院重视对医护人员的在职教育以及岗前培训等,通过多种方式对全科室的所有医护人员进行一定的安全普及性预防教育,通过定期考核的方式,加强他们的意识,同时,科室还选取数名监督员对医护人员的自我预防意识进行监督提醒,一旦发现有医护人员出现违规性工作,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制止,同时对其进行一定的教育,使其意识到自身工作被感染的危险性,进而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尽可能的降低甚至是避免因为自己的防护不当而导致的自身感染情况发生。

3.1.2普及性预防措施 在医院急诊科,预防传染性疾病最有效、最经济、最简单的普及性预防措施是洗手、戴手套,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佩戴防护眼镜等[2]。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很容易触及到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一些污染物,因此,医护人员在医护操作中要求其尽量佩戴手套以降低皮肤黏膜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在必要时候还应当佩戴防护镜;在医疗操作结束后,需要进行彻底的洗手等。

3.1.3对个人着装进行重视 医护人员在工作时应当穿工作衣、戴帽子以及佩戴防护合格的口罩等。每4h需要对口罩进行更换,工作结束后要做好个人的清洁工作,如洗手、沐浴等。

3.1.4树立一定的危险意识 在医疗护理工作当中,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机会相当高,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树立血液传播疾病危险的观念,加强自我进行防护的意识。

3.1.5对预防接种给予重视 医院应当对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预防注射,例如甲肝、乙肝等疾病预防接种。

3.1.6对锐器伤口进行有效的处理 医护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当中,应当加强对锐器伤的预防,在使用以及传递锐器过程当中应当,需要佩戴一定的防护手套,避免不必要的刺伤。一旦发生被刺伤情况,需要及时挤压伤口并且要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再利用碘酒、酒精进行消毒[3],对于受伤较为严重的医护人员,应当及时的联系医院的感染中心,做好一定的监测工作。

3.2做好患者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 急诊科传染病最重要的感染源为患者,有一些传染病唯一的感染源就是患者,例如麻疹、水痘等疾病[4]。一些患者一旦被发现出现了可疑性疾病,就会被及时的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以及治疗,因此,在急诊室应当有效的做好疾病感染的消毒隔离工作,同时,急诊科还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对感染源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加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

3.2.1加强与感染有关的消毒隔离等各种管理工作 医院的急诊室是一个复杂的科室,应当成立专门的感染管理小组,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器械、医疗废弃物等物质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全面监督工作;对采购的预防感染、消毒的药品要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的保证安全;建立严格的机制对感染消毒隔离工作进行反馈,一旦发现出现问题,应及时督促相关部门以及人员进行处理;对一些传染患者或者疑似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对于一些特殊的物质在给予一定的消毒的同时还要进行必要的高压灭菌,避免细菌感染[5];对科室污水进行定期监测,只有在完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排放。

3.2.2加强隔离防护的措施 对于一些病情复杂、传染性强、病情严重的患者单独给予安排,避免疾病的大范围传染造成严重的损伤,同时还有利于对患者的抢救以及隔离。可以安排疾病类型相同的患者同住一室,但是绝对不能将疾病类型不同的患者安排在同一室中,需要特别的对待安排。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要求,避免患者互串病房,互换食品、餐具、书报等,患者应单独使用个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对饮食的餐具等进行高温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3.3 加强领导对消毒隔离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 急诊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只有获得了医院领导的充分认识以及支持,才能够加大投资力度进行消毒灭菌设备的购买,才能够不断的组织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学习教育以及培训工作,获得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高度重视对急诊科传染疾病消毒隔离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3.4 健全以及落实相关的法律制度 目前,一些综合医院急诊科虽然具有消毒隔离的各种相关制度,但是,在面对一些死灰复燃以及急剧增加的传染疾病,很多制度以及消毒隔离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疾病控制的要求。因此,本院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下发的《消毒技术规范》中对疾病发病源消毒的要求,在急诊科原有的制度基础之上,继续完善以及补充了部分消毒隔离的制度,例如《隔离观察室消毒隔离制度》、《急诊科环境消毒隔离制度》等,给消毒隔离的实践工作奠定一个理论基础。

对于医院急诊科传染病的预防,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才是关键问题。对于相关的消毒隔离措施,急诊科的管理人员应当做到有重点、有规律的落实监督,措施要落实到人、制度要落实到人、措施也要落实到人。医院的感染中心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急诊科进行检查,并且要将对急诊科的检查结果纳入到医疗质量评估当中,直接与科室的效益关联。

3.5避免医院感染 急诊科应当设立隔离诊室,如果发现患者带有传染病应及时送到隔离诊室;对于疑似传染患者要进行初步的检查,急诊科护士应当每天都对就诊患者进行提问测量,病史咨询,做到初步检查的目的,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对相关物质表面进行消毒,对急诊科的地面、桌面以及仪器表面等都进行2次/d的消毒,早晚一次。对患者使用过的轮椅、平车以及诊断床位等都要进行擦拭消毒,避免疾病的交叉感染;对急诊室的空气做好消毒,医护人员要对空气的消毒给予重视,空气消毒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风换气。每天利用过氧化氢等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抢救室、治疗室等每天用紫外线消毒;在医疗护理操作当中要注意无菌条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要注意无菌观念意识;对急诊科消毒灭菌的相关制度要严格的给予执行,对使用过的物品、仪器等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等,传染病患者、死亡患者以及出院患者使用过的用品以及床单要给予严格的消毒,对患者使用过的垃圾要进行彻底的处理。

4 讨论

急诊科患者流动性大,除急性传染病外,还有一些正在潜伏期的患者和故意隐瞒病史的患者,此外急诊科还有大量来自外科系统外伤性出血,来自内科系统消化道出血和妇产科出血的患者,这些患者均来不及做血液检查,而血液中潜在的具有传染性的病毒因子就有十多种[6],致使急诊科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明确诊断前便对其进行抢救和处置,从而使他们暴露在这些危险因素中。因此,加强急诊科消毒隔离管理,认真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染链条,同时要有高度的防护意识并应用一定防护手段进行自我防护,才能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传播和引发的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S].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6(8):14-16.

[2]刑红霞, 张红英, 武建英, 等. 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12(8):639-640.

[3]杨美兰. 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 医学信息, 2010, 5(4): 339-340.

[4]彭文伟. 传染病学[M] . 第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9(11): 17-20.

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范文2

【关键词】 急腹症误诊; 急症护理; 误诊护理

急腹症误诊是困扰医学治疗的主要误诊类型。由于急性腹痛的成因繁多,且多数疾病都伴有腹痛的临床表现,因此在急腹症临床诊断中极容易出现误诊现象。现阶段误诊主要出现在内科、外科、妇科等科室,死亡率为0.1%~4.3%。本文通过总结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现的56例急腹症误诊患者,对其误诊现象及急症护理方式做进一步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出现的244例急腹症患者,并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244例急腹症患者中,出现误诊的例数为56例,占总比例的22.95%。其中男25例,女31例,年龄19~62岁,平均42.7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6~48 h内就诊。

1.2 诊断方法 结合本院设备条件,对急腹症患者进行急诊分析后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X线、B超、ECG、HCG及腹部CT等,有些患者还进行腹腔穿刺诊断等[1]。

1.3 误诊情况 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被误诊12例,其中被误诊为胆石症感染3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6例,急性心肌梗死3例;急性阑尾炎误诊23例,误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3例、右侧输尿管结石4例、输卵管妊娠破裂1例;异位妊娠误诊7例,误诊卵巢囊肿蒂扭转3例、卵巢黄体或滤泡破裂1例、盆腔炎1例、急性胃肠炎2例;急性胰腺炎误诊8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5例、肠扭转3例;急性盆腔炎误诊6例,其中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急性阑尾炎5例。

1.4 急症护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急腹症误诊的急症护理方式都采用常规疾病护理、亲情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疼痛护理等护理方式[2]。

1.5 护理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对急症护理的满意程度判定,本次研究中护理效果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2 结果

56例急腹症误诊的患者治愈41例(73.2%),显效7例(12.5%),有效6例(10.7%),无效2例(3.6%)。患者对急症护理满意程44例(78.6%),一般10例(17.8%),不满意2例(3.6%)。

3 讨论

3.1 误诊原因分析 疾病信息采集不详是出现误诊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首诊医生的主观判断是导致出现误诊的主要原因。据统计,72%的误诊都与医生的主观判断有关。另一方面,急性腹痛的成因很多,例如阑尾炎、妇科疾病、直肠溃疡等疾病都会产生急性腹痛,这也给医师诊断带来难度[3]。患者不配合检查也是导致出现误诊的原因。在本次研究中,3位异位妊娠患者因拒绝做尿妊娠试验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对老年患者急腹症表现认识不足是老年患者检查中出现误诊的主要原因,同时,老年患者对病史诉说不清,不积极配合检查;敏感性差,腹痛不典型也会导致检查中出现误诊。在本组7例老年患者中,4例胃十二指肠穿孔和3例急性阑尾炎误诊均由上述原因引起[4]。止痛药物应用不当也会导致诊断出现错误[5]。部分临床医生对临床知识不熟悉,缺少足够的临床诊断经验;或由于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影响,急于使用止痛药物止痛,虽然暂时缓解患者疼痛,但掩盖了病情,导致误诊。在本次研究中,2例急性盆腔炎因使用止痛药,掩盖了病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3.2 急症护理在急腹症误诊治疗的方法与作用

3.2.1 亲情护理 亲情护理是心理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在亲情护理中,护士应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以期达到最佳护理效果。在亲情护理中,重点要发挥护士工作群体在护理中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真情服务,逐渐消除患者对就医的抵触心理,为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奠定基础[6]。

3.2.2 常规护理 老年群体与女性群体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人群。一方面,由于老年人抵抗能力不断下降,身体功能正在消退,误诊会对老年患者造成更为严重中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妇科疾病直接影响女性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女性患者对误诊有更强烈的抵抗心理[7]。

在急腹症误诊的急症护理中要做好常规护理,对患者临床资料有更加真实、准确的认识。应做好检查工作,对于无法清晰表述自己生活情况的老年患者可从其伴侣、子女处了解信息;对于那些抵制检查的女性患者,要做好心理指导[8],并通过分析误诊的恶果缓解患者对常规检查的抵触心理。如果患者是育龄患者,可用尿HCG进行常规检查[9]。最后,不轻易使用止痛药物,在本文56例误诊患者中,由使用止痛药而导致误诊的例数为11例,占总比例的19.64%,因此要控制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如出现患者及其家属强烈要求使用止痛药物的现象时,医护人员要耐心讲解止痛药物对诊断的危害,并做好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依靠意志战胜疼痛[10];若患者疼痛难忍,可将情况反映给主治医师,由主治医师安排止痛药物与剂量。

3.2.3 观察护理 值班人员对疾病发作的分析,是早期诊断的基础。患者在医院的中出现的新症状和体征,说明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尤其是患者出现与本病关联不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表示疾病出现变化或出现误诊,因此需要认真对待和观察[11]。

要注意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一些异常反应,要做好记录,为更正诊断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少数护士缺乏职业修养,责任心不强,只单方面观察患者的临床现象,对患者疾病的变化熟视无睹,延误治疗时机。因此要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工作人员上班期间保持情绪稳定,做到多问、多察、多巡视、多记录。在观察中做到一察、二问、三查、四动脑、五及时[12]。一察表示要多观察患者临床现象,并将患者临床变化统计记录。在工作期间,护理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及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仔细观察患者的神志、皮肤颜色、排便现象等全身情况。二问:问外伤史、月经史、病历史、腹泻呕吐史、感染史、出血史、接触史及发病前后的情况[13]。三查: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心率变化、尿量变化与其他各项化验检查。四动脑:对所有检测结果、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所有资料对患者病症进行简单分析。五及时:及时将患者临床变化报告医生,并做好治疗准备。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误诊情况下,不但要对本诊断准确与否进行的判断和鉴别,还应对病员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预见能力[14]。

急症护理在处理急腹症误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要根据患者实际临床表现做好护理工作。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对急症护理的满意度为96.4%,可见本院在急症护理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向。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方式的统一,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为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卫平.急腹症228例误诊分析[J].中国医学报道,2012,3(11):119-123.

[2]仇武成.急腹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62例教训[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4(10):62-67.

[3]张志标.急腹症误诊原因分析60例[J].中国社区医师临床分析(临床教训),2013,2(19):305-307.

[4]苏致华,杨世英.急腹症误诊21例原因分析[J].云南医药,2011,12(26):20-23.

[5]范新国.2例典型急腹症疾病误诊原因分析及预防[J].河南外科学杂志(误诊误治分析),2014,7(20):73-76.

[6]赵海梅.亲情服务在急症护理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护理研究),2011,9(4):99-100.

[7]王岩芹,徐伟刚.急腹症误诊出现后急症护理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8(2):209-210.

[8]汪明灯,张振伟.内科急症腹痛诊断的临床思维误区[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2,28(7):68-69.

[9]韦物.外科急腹症误诊原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1(8):916-917.

[10]陈晓红.误诊规律分析――54.8万份文献病例的调查[J].医学杂志,2002,7(1):91-92.

[11]莫爱旭,覃建伦.妇科急腹症412例分析[J].广西医学,2013,26(7):1023-1024.

[12]宋茂民.急腹症诊疗进展[J].中国医刊,2013,38(7):14-16.

[1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12):406.

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范文3

关键词:针对性心理护理;骨外伤;急诊

骨外伤疾病是临床急诊外伤患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急症,多数情况下由于创伤性事故而而导致发病,该病主要具有发病急、病情程度重、变化速度快等几大特点,患者通常情况下会合并出现焦虑、疼痛、出血等症状表现,但神志表现清楚。因此,作为护理人员不仅仅应该具备过硬的急诊和救治技术,还应该进一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工作[1-3]。本次研究对患有骨外伤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急诊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患有骨外伤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54.8±1.5)岁;骨外伤发病时间1~16h,平均发病时间(4.4±0.8)h;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4.9±1.4)岁;骨外伤发病时间1~18h,平均发病时间(4.2±0.9)h。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纳入标准 ①我院首诊的急诊骨外伤疾病患者;②排除合并患有其他外伤疾病的可能;③以往没有骨外伤疾病史;④骨外伤发病时间在24h以内;⑤患者年龄在20~80岁;⑥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排除标准 ①非我院首诊的急诊骨外伤疾病患者;②合并患有其他外伤疾病;③以往有骨外伤疾病史;④骨外伤发病时间在24h以上;⑤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下,或在80岁以上;⑥患者不愿参与本次研究。

1.4方法 采用常规急诊骨外伤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在常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心理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术前:?K宣教骨外伤相关知识;?L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目的;?M掌握患者心理需求尽量予以满足;?N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接待患者使其在短时间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②术中:给予患者尽可能多的鼓励,采用安慰性语言,适当说明手术进展情况,使其心态保持平和,并尽量与患者进行交流,转移其注意力;③术后:?K帮助患者转移痛苦躁动心理;?L帮助患者克服疑虑不安心理;?M帮助患者纠正过分依赖他人、伤感、自恋等心理[4-7]。

1.5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骨外伤疾病急诊治疗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骨外伤急诊处理期间不良反应例数、对骨外伤疾病急诊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

1.6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急诊治疗结束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每位患者对急诊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打分的形式,主要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得分总分为100分。满意:得分超过80分;基本满意:得分没有达到80分,但超过60分;不满意:得分没有达到60分[8]。

1.7数据处理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字2检验,P

2结果

2.1对骨外伤疾病急诊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见表1。

2.2骨外伤疾病急诊治疗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共计接受骨外伤疾病急诊治疗(20.84±7.42)h,共计接受临床治疗(13.26±2.10)d;观察组患者共计接受骨外伤疾病急诊治疗(11.67±4.05)h,共计接受临床治疗(8.14±2.41)d。两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2.3围术期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在急诊手术治疗期间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在急诊手术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该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中的运用,使其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医师手术的治疗,从而使急诊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使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明显降低[9]。骨外伤疾病患者在接受急诊治疗期间,相关医护人员必须保证能够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接触,使其对心理护理干预的详细过程有更加充分的了解,进一步化解医患矛盾和误解,使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10]。

参考文献:

[1]李玉琼,陈德琳.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1(14):16.

[2]王成芳,董会芹,李青.急诊科的临床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112-113.

[3]王文生,邢艳会.护患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97.

[4]张龙秋,涂超群,高春霞,等.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况与护理干预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5):115-116.

[5]陆瑾,陈春美.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78.

[6]何璨.60例股骨骨折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2(01):192-193.

[7]李爱娣,胡玉燕,叶露花,等.高龄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12(01):13-14.

[8]李雪英.PTSD的认知理论及认知行为治疗[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12):124-125.

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范文4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急腹症1628例,其中外科急腹症962例(胆石症319例、胆囊炎182例、急性阑尾炎235列、急性腹膜炎65例、泌尿系结石93例、肠梗阻43例、胃穿孔25例),内科急腹症621例(其中急性胃炎360例、急性肠炎172例、急性胰腺炎22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泌尿系感染59例),妇科急腹症45例(其中宫外孕17例、急性盆腔炎24例、不全性流产致大出血4例)。

1.2方法

急诊患者在分诊处停留的时间短,护士只能通过简短询问患者夏家属其发病的原因、有何症状等而作出分诊,根据患者特点如病情、症状、体征、年龄、性别、体征及月经史有重点地仔细询问。

2结果

1628例急腹症患者,其中内科621例,分诊正确603例(97%);外科962例,分诊正确896例(93%);妇科45例,分诊正确42例(94%)。全部病例确诊依据经B超、X线提供、手术证实及查体确诊,均在短期内得以控制症状和及时治疗。

3讨论

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范文5

本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基本掌握了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等技术操作规程。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急诊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基本掌握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等技术操作,圆满完成实习计划。

我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实习态度端正,实习动机明确,工作主观能动性强。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现已了解了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的流程,熟悉了急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掌握了洗胃、心肺复苏、除颤等急诊专业技术和**********急救仪器的操作、维护。

我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实习态度端正,实习动机明确,工作主观能动性强。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现已了解了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的流程,熟悉了急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在急诊科得到老师的肯定,今后会更加努力.

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范文6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急诊 护理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明显改善,人均寿命逐年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显著。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我国目前以60岁为界限[1]。随着老年人比例的增加,老年患者需要更多的护理健康服务,临床上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对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为急诊护理工作提供了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1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患者206例,其中男121例,女85例;年龄60~90岁。内科病例140例,外科病例66例。

1.2 方法 采取自制的急诊病例信息登记表进行资料收集, 对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恰当地实施相应的护理。

2 结果

2.1 急诊老年患者内科病例中心脏疾病患者所占比例最大,然后依次为脑血管疾病、copd。见表1。表1 急诊老年患者内科病例前3位的疾病

2.2 急诊老年患者外科病例中急性阑尾炎所占比例最大,然后依次为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见表2。

2.3 急诊老年患者患病及心理特点

2.3.1 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①主诉少,与客观病情不一致:典型病例:男,70岁。主诉恶心,无其他不适就诊。查体:神表2 急诊老年患者外科病例前3位的疾病清合作,血压10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08次/min,呼吸21次/min,心前区听诊心音弱,叩诊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急查心电图,经查体诊断为心力衰竭(心衰)。立即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强心利尿,住院治疗。②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方面老年人自我感觉迟钝,对冷热痛觉反应差,自觉症状轻;另一方面由于多种疾病可以相互掩盖症状所致[2]。尤其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例如,心肌梗死时较少有剧烈心绞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表现为牙痛、腹痛、腰背痛、肩部痛等,往往通过心电图检查才能发现。典型病例:男,67岁。主诉胃痛2 d,口服胃药无效就诊,查体:血压110/60 mm hg,心率100次/min,呼吸20次/min,在急查心电图患者平卧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心电图示心电机械分离,提示心肌损伤非常严重,故抢救无效死亡。③容易发生多脏器衰竭:由于生理功能发生改变,老年人发病的原因有时不同于一般人,容易发生脏器衰竭。典型病例:女,73岁。自述咳嗽咳痰就诊,原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查体:神情,呼吸急促,半卧位,血压130/70 mm hg,心率100次/min,呼吸22次/min,听诊双肺干鸣音。立即氧气吸入,就诊30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大汗、四肢湿冷,呼吸困难,血压80/40 mm hg,心率120次/min,呼吸26次/min,提示发生急性心衰。立即给西地兰0.4 mg,速尿20 mg,入壶。30 min后病情好转。住院进一步治疗。④多种疾病共存:由于老年人体内调节能力差,应急、防御、代谢功能减弱,往往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当某一种疾病发生变化时,其他疾病有原来相对稳定状态而发生急剧变化,造成病情发展迅速、复杂、多变且并发症多,不易控制。⑤老年患病后病情易急剧加重: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共存,表面是一种疾病,实际上其他几种疾病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可发展为器官衰竭,病情迅速出现不能控制的危象,发生猝死。⑥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多脏器功能减退,饮水减少。患病时很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⑦容易出现意识障碍: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电解质紊乱等有关。⑧老年急诊患者就诊时间晚:老年急腹症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多较晚,12 h就诊的占全部病例的43.5%,而同期青、中年12 h就诊率为89.6%[3]。

2.3.2 急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①悲观失望:多数有慢性病,长期忍受病痛折磨,对疾病治愈丧失信心,心情极度悲观,甚至拒绝一切治疗护理。②多疑恐惧:由于疾病反复发作,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对疾病估计过于严重,对他人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③孤独忧郁:老年人多数赋闲在家养老,子女忙于工作,容易产生孤独、寂寞的病态心理,心理上特别需要关爱安抚,但同时又自觉累赘,担心他人嫌弃。

2.4 护理对策

2.4.1 针对急诊老年人患病特点及护理对策:①我院急诊科针对急诊老年人患病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就诊及抢救护理程序。②接诊老年患者时,不能只听患者的主诉,应详细询问病情,特别是对既往史、治疗史、发病前后用药情况要详细询问,并进行必要的体检,对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提高分诊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③急诊护士必须掌握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思路要敏捷,接诊时要注意测量生命体征及体格检查,及时发现患者患病体征,为病情诊断提供依据。④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病情的微小变化。作为急诊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有对病情危重信息的敏感性,准确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⑤老年患者病情易急剧加重,提示我们对老年患者,即使就诊时生命体征平稳,也应提高警惕,不应忽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⑥掌握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特点。老年人血压一般比年轻人高,患有高血压病史时,平时收缩压170~180 mm hg,如测得血压110/70 mm hg,看起来很正常,实际上和老人平时相比已经降低了30%以下,已经出现了低血压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病情就会发生变化。提示我们一定要结合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特点来判断病情。

2.4.2 针对急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其护理对策: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要从就诊开始,微笑相迎,服务热情周到,护理操作要熟练、轻巧、稳健,使患者心情舒畅,感受到护士的亲切关怀,内心充满信任感。②交谈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谈心,做其知心朋友,多与患者倾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树立治疗的信心,引导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要特别注意讲话的方式和态度,说话要温和有礼貌,语言要通俗易懂,以免造成患者理解的不便,不能良好的沟通。③重视老年患者珍惜生命的心理:临床观察老年人尽管失去健康,仍十分珍惜生命。作为护理人员,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以最大的热情拥抱生命。④应与老年患者的家属保持多方面的联系:要求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以保证老人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2.5 护理效果 针对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使老年患者自就诊到出院整个过程中处于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达到早日康复出院的目的。经问卷调查,老年患者对我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7%以上。

3 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做好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医学及护理学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敏锐的观察力、对病情危重信息的敏感性,准确判断病情, 而且,还要有善于驾驭老年患者心理的能力,有的放矢地开展护理工作,能使护理工作事半功倍,取得最佳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兰,孙智晶.关注老年女性身心健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817.

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范文7

【关键词】急救护士;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60-02

1 一般资料

我科共有护理人员13名,年龄:20-41岁;学历:中专10名,大专3名;职称:护士6名,护师 5名,主管护士2 名;其中招聘护士9 名,从事急诊护理工作1-3年10名,5年以上3名。

2 培训内容

2.1 理论培训

2.1.1 灾害一般知识:包括灾害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各种灾害对人体的伤害和救治技术,增强急诊护士对灾害的认识。

2.1.2 现场救治知识包括护士的主要职责:伤情判断、检伤分类、伤员转运、登记统计、护理文书及常见急危重症院前处理流程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救治能力。

2.1.3 急症护理知识 包括各类烧伤、颅脑伤、胸部伤、腹部伤、骨折、休克、大血管损伤、各种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心跳骤停、各种急性中毒等,增强急诊护士的急症护理知识。

2.1.4 批量伤员抢救知识 成批患者抢救工作流程、各自职责。

2.1.5 自我防护知识:灾害现场可能对救援人员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要加强各类灾害自身防护知识的学习,包括环境、疫情、安全等方面的防护知识,增强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

2.2 急救技能培训

2.2.1院前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畅通气道、海氏手法等。

2.2.2专业救护技能:气管插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给氧、清理呼吸道、洗胃、胸腔闭式引流、胃肠减压。

2.2.3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等。

3 培训方式

3.1 制定培训计划和评估标准 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计划,从理论、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全面培训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质量、效益、津贴挂勾,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3.2 建立多种学习途径

(1)人人参与 以熬新主编的《急救护理学》为蓝本,年头制定学习计划,每人负责一个章节,每月安排一人讲课,从各常见疾病的基础知识如:解剖、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到急救原则、护理常规。在备课的过程中自觉的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全部学习一遍,促使护士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每季度组织一次急救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及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机器洗胃、电除颤、呼吸机使用、急救用药等急救技术与知识培训。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及护士,进行各项操作技能的演示、讲解及各项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由科主任、护士长及讲课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对参加训练的护士进行逐一考核过关。

(3) 一对一跟车督导我科院前急救小组由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司机组成,在急救现场只有一名护士,这就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独立业务素质。年轻护士在出诊时,派一名有经验的高年资护士随同,观察年轻护士的整个处理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告知年轻护士,与之分析交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3 应急预案演练急诊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发病急、病情重且复杂的病人,其工作压力大、风险性高,而系统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1]。模拟急救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国内已得到了广泛运用[2]。演练的直观性、实用性、有效性、重复性和可控制性,可以使急诊科护士能系统、完整地体验与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全面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协调能力。根据疾病好发季节及科内收治病人疾病特征,选取常见的、有代表性的病例:如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批量伤员的处理流程、院前急救途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复合性外伤等,由护士长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人员配置,上报医院护理部批准备案,最后由医院医务科、护理部督导组织实施。

4 讨论

急诊科在临床治疗和院前急救中具有自身特点:病情急、病种多、治疗和抢救复杂,院前急救现场往往只有一个护士。针对这些特点,要求急诊专科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方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把急救技能培训与应急预案演练有机结合是提高急救质量的关键,可全面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对急危重症的快速应变能力,对疾病能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判断,提高院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经过几年的实施,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抢救工作中,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急诊急救的整体综合能力均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范文8

关键词:护理路径;急性脑卒中;临床价值

脑卒中疾病为急诊科室患者常见的一种危重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为高效救治患者,减少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发生,我院开始从2012年3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路径急救治疗,护理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经120急救车运送救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男50例,女30例,年龄为44~86岁,平均年龄为(65±1.1)岁,脑出血25例,脑梗死55例,GCS评分为2~14分,平均为8.2分;2011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经120急救陈运送救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男32例,女48例,年龄为23~83岁,平均年龄为(53±1.2)岁,脑出血27例,脑梗死53例,GCS评分为3~15分,平均为9.2分。所选取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MRI和CT检查诊断确诊。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将患者送入到医院后,给予其脑卒中疾病的常规治疗以及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路径护理,具体措施为:

1.2.1首先制定科学、方便的护理路径 从急诊科室受到120例提供患者的信息开始,直至急诊救治结束。首先注意分析大量的循征资料,形成接诊前、接诊、评估病情、急诊护理、术前护理、护送的具有护理路径。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室1h内完成患者病情的评估,给予患者实施急诊救治,做出明确诊断,并做出准确的决定。

1.2.2有必要加强培训相关培训 为成功救治脑卒中患者,急诊护理路径应建立一套快捷、连贯、同一时间内多科重叠救治模式,并对后勤、财务、信息系统、药剂、医技、麻醉科、介入科、神经、财务以及后勤等多科室部门进行集中培训管理。因此医院有必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职责,若有必要可组织进行模拟训练,规范具体的救治操作。

1.2.3做好充分的接诊准备 接诊前,有必要对准备好接诊车,做好急救的监护以及相应的药械。告知相关科室人员做好待命工作,在患者送入到急诊科室前10min,再次联系接诊人员,提前到急诊地点等待患者的到来。

1.2.4快速接诊 患者到达急诊科室15min,立即开启绿色通道,先对患者进行急救,之后挂号,给予患者必要的用药治疗诊查后在进行缴费。

1.2.5与医生进行配合,做好病情的评估以及及时的救治护理 到达急诊科室15min后,于抢救科室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呼吸道、颅内高压情况、言语、肢体活动等,医护人员有必要做好相应的配合,实施急救措施治疗,之后护送患者进行必要的相关检查。

1.2.6与医生进行配合进行必要的救治护理 患者到达急诊科室20min,医护人员携带相关的监测、急救药械箱以及各种记录单,与医生一同护送患者接受相关检查,防止患者病情恶化发展,便于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应急救治措施。重点检查患者的心电图、CT、MRI、血液化验等,并将检验后各项指标送入到检验科室。在检查期间,应注意有必要与专科医生保持密切联系,若有必要需进行现场或网络会诊,根据检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判断,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征求意见,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1.2.7术前护理 患者到达急诊科室30min。观察有手术指征患者,应在医嘱要求下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护理准备工作,包括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备皮、置尿管、插胃管,做好术前用药、皮试、抽血医嘱等,有必要提前告知介入室或手术室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医护人员以及医生将患者送入到手术室接受专科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接诊到确诊救治时间、确诊到接受治疗时间、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7.5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情况,见表1。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接诊到确诊救治时间、确诊到治疗时间、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急性脑卒中多是指病变在直接、间接作用下而出现丘脑下部损害而导致的,可将其用于判断重度脑卒中的程度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1]。相关临床研究表明,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脑卒中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的危重脑血管疾病,是人类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因此,早期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致残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2]。从护理学角度分析,提出一条科学、快捷的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成功救治患者相当重要,是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临床护理路径是指科室的医护人员以及相关科室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的科学的医疗抢救程度。该护理模式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据一定的时间,制定最为适合的临床诊疗计划[3,4]。脑卒中急诊护理路径是坚持以循征医学为指导,在一系列科学论证基础下,制定一套连贯、多角度、多方面的标准化救护模式,既充分考虑到救治流程的标准化以及救治的时间性,同时应注意考虑到科室的协同性,有利于早期诊断以及干预治疗,在最佳时间内做出有效治疗的治疗[5]。本次研究中,在120 接诊条件下,研究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接诊确诊救治时间、确诊到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救治,可大大缩短治疗时间,为成功救治患者提供充足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可有效减少死亡率以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黄丽燕,杨红叶.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2,34(7):940-941.

[2]王岑立,康志浩,陈利斌.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7(7):1614-1616.

[3]罗珲.急性脑卒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7):52-53.

急诊科疾病护理常规范文9

关键词:急诊科;无缝隙护理模式;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71-02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及医疗技术水平提高,人们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现代临床护理理念也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1]。无缝隙护理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方法,其极具人性化,在保证护理过程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的效果[2]。急诊科病人疾病复杂,且病情危重,多数病人属抢救病人,在治疗时间性上要求较高,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3]。为了探讨急诊科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本文选取急诊科病人100例,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效果比较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1月急诊科病人200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无缝组与常规组,每组各有病人100例。100例无缝组病人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在17―80岁,平均年龄为(41.64±10.42)岁。100例常规组病人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在23―79岁,平均年龄为(42.52±10.32)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检验显示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常规组病人采用常规方式行护理干预:在接到患者家属的急救电话时由120救护站出车进行患者的接诊,并与此同时与患者家属联系,进行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目前身体状况的进一步了解,并做好治疗准备。在救护车到达后迅速给予患者吸氧等治疗,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同时联系急救室做好治疗准备。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迅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在对患者家属进行患者详细病史的问诊的同时将患者迅速转移至急诊抢救室,并迅速帮助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进行常规血液学检测、生化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测、心电图检查、血压检测等,并迅速通知相关科室如神经内科、影像科等科室医师,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在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后及时汇总检查结果。在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及其家属入院治疗期间及时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简要的相关疾病知识介绍,同时需对患者进行安慰、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同时,对患者治疗环境保持舒适通风和整洁,以提高患者的治疗舒适度。护士每天按时查房,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常规检测病人疾病的相关指标,统一进行饮食指导,常规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病人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将病情告知病人。

无缝组病人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行护理干预:①病房的重组与优化。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培训工作。③制定具有条理性的抢救流程。④建立急诊绿色通道。⑤风险评估。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抢救物品完好度和护理合格率。其中,满意度:将我院自行设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发放病人,其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三项内容[4],病人在相应选项下划勾即可,护理人员不在场情况下,由病人采用不记名方式自行完成填写。风险事件:观察两组病人压疮、坠床、跌倒、导管相关感染、导管滑脱、静脉外渗等发生情况并统计。护理合格率:护理合格率包括医疗考试合格率、医疗操作合格率、护理文书记录合格率。

1.4 统计学处理

病人一般资料和护理结果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均数±标准差为年龄、护理质量评分等计量数据表示方法,均数组间比较行t检验,百分率为性别、满意度、合格率等计数数据表示方法,百分率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将P

2、 结 果

2.1满意度比较

无缝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卡方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

2.2风险事件和抢救物品完好度比较

无缝组病人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抢救物品完好度(98.0%)明显高于常规组(64.0%),经统计学卡方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

2.3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无缝组病人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t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

2.4护理合格率比较

无缝组护理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经统计学卡方参数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疾病发生的潜在危险也越多。急诊患者疾病发生突然、患者病情不稳定,可能发生恶化或加重,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预后。能够尽量缩短确诊和救治时间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很多患者发生病情误诊或病情忽视未能够接受及时治疗和处理,是造成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急诊科中良好有效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的康复,在本次研究中,对常规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而无缝组病人实施了无缝隙护理模式,措施为: ①病房的重组与优化。首先,将散布于各个科室的常用于急诊的检查和检验设备进行重组,并汇集在一起,以确保病人顺利完成各项所需的检查项目。第二,将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检验结果共享系统等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的用于急诊工作,以便于相关的医护工作者对病人的诊疗结果共享[5]。第三,由急诊科与其他的各个科室组建一个重症急救团队,并设置急诊科专用通道,若有此类病人,则由急救团队进行救护、手术等流程的服务。第四,为了便于医护人员的记忆,制作急救流程图表并张贴在急诊科内[6]。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培训工作。护理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室的规章制度、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与病人沟通的一些技巧以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等。③制定具有条理性的抢救流程,提高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性,一旦病人到达医院需尽快进行病情的评估,尽快确诊并迅速确定抢救计划。④建立急诊绿色通道,保证病人到达后可以及时得到接诊。⑤风险评估。使用我院自行设计的风险评估标准对病人潜在风险、压疮、坠床、跌倒、导管相关感染、导管滑脱、静脉外渗等风险进行评估,并制订相应的措施[7]。经过干预,无缝组病人在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护理合格率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将无缝隙护理模式方法应用于急诊科病人护理中,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事件的重视度,有效避免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能够提高抢救物品完好度,以更好实施抢救工作;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各项护理工作的合格率,为临床护理工作改善提供基础;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纠纷情况。

参考文献:

[1] 徐琼英.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4-15.

[2] 王敏兰.无缝隙护理对 ICU 患者感染及停留时间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6):1501-1503.

[3] 苏琴,顾琴,黄华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39-141.

[4] 曾亮芳.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3):1797-1798.

[5] I. Landa-Torres,D. Manjarres,S. Salcedo-Sanz et al.A multi-objective grouping Harmony Search algorithm for the optimal distribution of 24-hour medical emergency unit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2013,40(6):2343-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