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早产儿营养护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9-25 11:38:39

早产儿营养护理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1

危重早产儿由于出生体重低,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处于不能耐受经肠道营养的危险之中[1],因此完全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对促进疾病治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2003年1月~2007年1月采用PN辅助治疗的62例危重早产儿为观察组,其中男40例,女22例,胎龄31.35±2.75周,出生体重1.95±0.42kg,其中原发病中重度IE10例,吸入性肺炎12例,中重度硬肿症3例,单纯生活能力低下10例,颅内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6例。对照组为同期54例,因经济原因未采用PN治疗的危重早产儿,其中男28例,女26例,胎龄32.13±2.76周,出生体重2.02±0.51kg;其原发病为中重度IE12例,吸入性肺炎6例,中重度硬肿症4例,单纯生活能力低下10例,颅内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5例;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及原发病无明显差异。

方法:外周静脉营养液包括10%葡萄糖液、6%小儿氨基酸注射液、20%中长链脂肪乳剂、水溶性维生素(水乐维他)、50%葡萄糖液、10%氯化钠、微量元素(安达美),现用现配[2]。观察组于入院2~5日开始PN治疗,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者,待酸中毒纠正,肾功能正常后施行,PN最短5日,最长17日,平均9.55日,输注方式采用周围静脉途径[3],包括普通套管针或周围静脉置管两种方法进行,用微量注射泵在24小时内均匀输入。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采用奶瓶喂养,滴管喂养,胃管鼻饲等方法,胃肠不能耐受者,只给予10%葡萄糖液作为主要供能物质,输液过程中监测血糖并调整输液速度,疗程3~16日,平均7.5日。

统计学方法:统计结果采用t检验及X2检验。

营养液的配制:总液体量根据胎龄,出生的日龄、体重、病情而异,每日60~180ml/kg,热卡供给:出生第1周热卡每日从20~50kcal/kg开始逐渐递增至每日100kcal/kg,2周以上热卡为每日100~150kcal/kg。生后第1日给0.5~1.2g/L葡萄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糖速,从4~6mg/(kg・分钟)逐渐递增,最高不超过12~14mg/(kg・分钟),48小时后加用氨基酸、脂肪剂,氨基酸为0.5~1.0g/(kg・日),如能耐受每日增加0.5~1.0g/kg,直至2~3g/(kg・日),长期静脉营养者同时配加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制剂。营养液配制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专人于无菌台上配制。配制顺序:先将水溶性维生素及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液中,再加入氨基酸,然后加入脂肪乳剂,最后加入脂溶性维生素,边加边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荡。

输液过程中的监测及护理:①保护静脉血管。②使用微量输液泵按计划恒定输注,并保证输液泵报警装置功能完好,杜绝脱管、空气栓塞等发生。③保证营养液的单通道输入,禁止在营养液入通道进行采血,输入其他药物等操作,以防止发生细菌污染、栓塞,破坏营养液稳定性等不良反应。④严密观察早产儿生命体征及有无面色潮红、皮疹等,记录出入液量,尤其是尿量。⑤做好生化检测,积极防治并发症。首先应进行生化检测,及时留取血标本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血糖,肝功能等检测,开始时每日检测,2~3日以后酌情减少检测频率,以及时发现患儿有无高血糖、低血糖、高脂血症等并发症。其次应预防静脉炎。

结果

体重增加情况:观察组PN治疗后平均体重2.32±0.6g,平均每日增加22.36±8.34g,对照组治疗后,平均体重2.08±0.34g,平均每日增加10.35±2.46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8,P<0.01),见表1。

治愈率:观察组治愈56例,死亡6例,治愈率90.3%,对照组治愈38例,死亡16例,治愈率70.3%,治疗效果见表2。

讨论

随着PN配制水平的提高,胃肠外支持方式亦由20世纪70年代的以中心静脉为主,发展到90年代的周围静脉为主。实施PN治疗时,配合精心护理,严密监测,就能有效维持患儿正氮平衡状态,使之得以组织修复和正常的生长发育,度过危险期,抢救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儿生命,并提高治愈率。

本组研究显示,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同时进行保护静脉血管,规范使用微量泵,保证营养液的单通道输入,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生化检测,防治并发症等护理措施后,大大提高了患儿的每日增长速度(P<0.01),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P<0.05)。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之,主编.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1.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2

【关键词】 早产儿; 早期肠内营养

近年来,早产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对早产儿的急救成为临床重点研究课题,其中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早产儿给予科学的肠内营养是保证患儿生长发育安全的物质基础,若出现营养障碍则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安全,为此尽快给予肠内营养,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1]。为此本文将探究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

1.2 方法

1.2.1 加奶策略 对出生后存活下来病情较为稳定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12 h内给予鼻胃管间歇推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病情较不稳定新生儿,于出生后延迟24~48 h给予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配方奶为辅,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的胎龄和体重按时进行喂养,对体重1300~1500 g的新生儿,每天给予总奶液量18 ml/(kg·d);对体重1500~2000 g的新生儿,每天给予总奶液量36 ml/(kg·d)[2]。若新生儿在喂养1周后,无腹胀、奶液潴留等并发症,则在在往后的喂养中,每天增加奶量15~20 ml/(kg·d),直至达到150 ml/(kg·d)。

1.2.2 喂奶耐受性观察 喂养期间应观察新生儿的胃部残余奶量,在每次喂奶前,对新生儿用注射器抽吸,检查胃部有无奶液潴留发生,若潴留奶量低于上次喂奶量的一半,可将潴留奶液再次注回胃部,并对新生儿给予预期每次的给奶量;若留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一半,应减量喂奶,或停止喂养1次。在对胃部抽吸的过程中,若发现有血液等异常情况,应停止喂奶,并排查病因,对症处理[3]。同时也应观察新生儿有无腹胀,测量时固定早产儿腹部某一部位和测量时间,若腹围增加1.5 cm时,或腹胀有张力则需要适当减小喂奶量,对排便困难的新生儿,可用温度适宜的盐水灌肠。观察有无呼吸暂停,排查呼吸暂停与喂养有无关系。为避免出现胃食管反流,应取俯卧头高脚低,并适当减少喂养量和喂养次数。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血糖、喂奶量、排泄量、体重变化[4]。

1.2.3 护理 早产儿以俯卧为主,适当采取仰卧位交替。通过俯卧尖山胃潴留、降低腹胀、预防胃食管反流,促进呼吸器官发育,平稳呼吸和心率等益处。同时,应将头部抬高30°,头高脚低更好地预防胃食管反流[5]。

1.2.4 胃管管理护理 早产儿在长时间的肠内营养支持中,早期喂养阶段需要一定时期的胃管喂养,为此应做好胃管管理护理。早产儿常会自主将不固定的胃管拉出,因此常会反复插胃管,增加插管感染机会。为此应加固胃管,采用弹性胶布于鼻唇沟处固定胃管,并在每次胃管喂养之后,用1 ml的温开水清理口腔和胃管,以免因胃管造成感染[6]。

1.2.5 腹部按摩 喂奶30 min后,医护人员手指并拢,掌心轻轻触摸新生儿的腹部,以肚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按摩时给予适当压力,保持缓慢匀速运动,4次/d,5~10 min/次。通过对新生儿腹部按摩,增强肠道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喂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排泄[7]。

2 结果

60例早产儿中,1周内拔管直接正常哺乳有28例,2周内18例,3周内9例,死亡5例,存活率91.67%,死亡率8.33%。存活新生儿喂养耐受性好,出院时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体重(2158±105)g,血糖正常,合并症得以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5.36±2.3)d;死亡新生儿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死亡。

3 讨论

早产儿出生后的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新生儿较差,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其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早期喂养措施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诸多优势,使胃肠道直接接受营养,以此稳定内环境,增强肠道组织细胞发育,促进分泌胃肠黏膜酶,提高胃肠道结构和消化功能成熟,从而及早建立经口喂养。而且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还可减轻肠黏膜萎缩,降低肠道通透性,提高抵抗力,有利于胆红素在粪便排泄中排出,预防内毒素位移[8]。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最好选择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含有适合早产儿多种氨基酸,加速胃排空,且有利于早产儿器官和神经组织的发育,增强早产儿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9]。

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入性肺炎、低血糖等情况发生。这些喂养并发症多与喂养方式不当、早产儿吞咽反射迟钝或不全,及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低下所致[10]。为此,在对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时,应对早产儿及早给予母乳喂养,给予最佳喂养护理,增加喂奶耐受性,并做好胃管管理护理,预防感染,同时给予腹部按摩,增强肠道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喂奶耐受性,保障每日正常排泄[11]。

本文研究中,60例早产儿经过积极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存活55例(91.67%),死亡5例(8.33%)。存活新生儿喂养耐受性好,出院时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体重(2158±105)g,血糖正常,合并症得以明显改善,且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5.36±2.3)d;死亡新生儿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出血死亡。早产儿的抢救存活率与有效的监护呈正比,其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给予相应护理,使早产儿得到最佳的营养支持,以此改善早产儿远期预后效果,稳定生长,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陈湘红,杨春柳.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早产儿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6(17):347.

[2] 林格芳,汤淑斌.早产儿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出院时体重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4(13):362.

[3] 韦艳姬.早产儿胃肠喂养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4(8):203.

[4] 丁宗一,刘喜红.2010版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建议和早产儿营养需求建议介绍[J].中华儿科杂志,2010,9(10):154.

[5] 刘加云.早期建立胃肠内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13):314.

[6] 马云红,黄洁.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2(3):236.

[7] 贺晓萍,蔡小红,马云红.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7(16):358.

[8] 孙云.早产儿胃肠内喂养的护理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1,5(8):126.

[9] 陈林.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6):167.

[10] 韩林林.不同对早产儿发生胃食管返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10(14):365.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3

【关键词】重力鼻饲喂养法;早产儿;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41-01

重力鼻胃管饲是早产儿最佳的管饲途径[1]。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重力鼻胃管饲喂养早产儿80例,效果满意,现将喂养及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产科早产顺产或剖宫产出生的早产儿8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6例,女24例;孕周最短30周,最长34周,平均(32.5±2.1)周;出生时体质量最轻l 500g,最重3300g,平均(2130.5±223.1)g。

1.2 病例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出生体质量≥1500g,≤3300g;(2)孕周≥30周≤34周;(3)出生后时无窒息抢救史,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

1.2.2 排除标准 (1)排除合并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者;(2)排除合并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者;(3)排除合并有重要脏器并发症者;(4)排除不能经口喂养需全胃肠道外营养者。

1.3 方法

1.3.1 喂养方法 由于早产儿尤其是34W以下早产儿出生后吸吮及吞咽功能相对较差,不能正常吸吮,因此需给予静脉营养,在不能够耐受经口喂养时给予间歇性重力鼻饲喂养法。首先选择内径为lmm前端带侧孔的细软硅胶胃管一根,并将胃管下端用生理盐水浸泡,然后经口腔插入胃内,(测量胃管方法为鼻根到耳垂再到剑突和脐部的中点)将剩余端用胶布固定于面颊部,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将奶汁倒入接胃管的注射器内,依靠营养液的重力作用自然流入胃内,最后用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将其固定牢靠[2-3]。重力鼻饲喂养法开始时间一般依据早产儿胎龄、日龄、体质量、吸吮能力、病情的变化而定,奶量的添加根据其耐受能力而定。

1.3.2 护理方法

1.3.2.1 置管护理 临床护理人员必须要有娴熟的胃管插管技术,由于早产儿体质娇嫩,插管不当易造成小儿口腔、食管的损伤,因此在插管时应做到动作轻柔、准确无误无损伤的一次性插管[4]。切忌暴力插管。此外,在第一次插管时应注意小儿是否有食管畸形。由于新生儿吞咽反射极弱,插管时易误插入气管,因此插管时应密切观察小儿是否出现紫绀及呼吸变化,以避免窒息及误吸的发生。

1.3.2.2 鼻饲管护理 在早产儿的重力鼻饲喂养过程中要注意对鼻饲管的护理,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喂养,每次注奶前先回抽胃液,以确保胃管在胃腔中,并观察有无残存的奶量,对胃残存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1/3者,应立即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延长喂奶间隔时间或减少奶量。如喂养过程中奶汁流通不畅时,应立即检查胃管位置,切不可以用力将奶汁推入。加强口腔户理,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留置胃管超过48h需更换。

1.3.2.3 非营养性吸吮 采用非营养性吸吮(NNS)给早产儿以感觉的刺激,兴奋迷走神经,刺激胃肠道G细胞释放胃泌素[2]。NNS的训练能帮助建立有节律的吸吮和吞咽模式,减少因胃管喂养造成吸吮及吞咽功能的减弱和消失,并通过兴奋迷走神经,促使肝、胆、胰等活动,改变胃肠调节肽的水平,在不增加能量摄取的情况下,使生长加速,有助于从胃管喂养过度到经口喂养。

2 结果

本组80例早产儿共发生喂养不耐受18例(22.50%),其中呕吐2例,占2.50%;腹胀8例,占10.00%;胃残余量>30% 6例,占7.50%;胃内咖啡物2例,占2.50%。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尤其是早产儿吸吮及吞咽反射弱,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相对发达,胃肠道动力弱,胃排空延迟,因此对喂养方式的要求比较严格。重力鼻胃管饲是早产儿最佳的管饲途径。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早产儿不能经口喂养者宜给予间歇性重力鼻饲喂养法,由于小儿生理的特殊性,因此对于给予间歇性重力鼻饲喂养法的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应给予相应的置管护理、鼻饲管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等护理措施[6]。本组结果表明,80例早产儿共发生喂养不耐受18例(22.50%),其中呕吐2例,占2.50%;腹胀8例,占10.00%;胃残余量>30% 6例,占7.50%;胃内咖啡物2例,占2.50%。本组早产儿经间歇性重力鼻饲喂养法喂养及护理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参考文献

[1]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0.

[2] 白玮,刘海云,连建华,等.68例新生儿呕吐非病理性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7):62-63.

[3] 张晓芹,刘红,牛秀艳.新生儿经121胃管放置途径的合理性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39-40.

[4] 李惠章.小儿胃管留置长度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4):195.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4

【关键词】 早产儿;舒适护理;早期喂养;微量喂养;生长发育

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 开奶后容易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喂养不耐受的现象[1], 能经口喂养并从胃肠道中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是早产儿得以正常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有研究证实, 胎龄越小, 体重越小, 胃肠道平滑肌越发育不成熟, 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几率越高[2]。喂养不耐受不仅影响早产儿摄取营养物质, 造成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可能加重疾病, 降低早产儿的存活率, 因此, 人们不断探索改善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方法。胃肠道舒适护理是结合早产儿消化系统特点, 通过一系列的舒适护理, 促进其胃肠道发育成熟, 以利于其生长发育。厦门市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对早产儿实施胃肠道舒适护理, 获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97 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50 例, 女47 例, 胎龄(33.0±2.0)周, 出生体质量(1882±112)g;2012年7月~2012 年12月收治的85 例早产儿作为干预组, 其中男45 例, 女40 例, 胎龄(32.8±1.9)周, 出生体质量(1876±115)g, 两组出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 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遗传代谢性疾病, 无并发症及伴发疾病。

1. 2 干预方法 两组早产儿入院后均执行早产儿护理常规, 积极治疗原发病。干预组早产儿在上述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胃肠道舒适护理干预。胃肠道舒适护理方法包括:保持早产儿舒适, 给予早期微量喂养, 采用舒适洗胃法, 应用舒适排便法, 增强肠动力, 建立肠道正常菌群。

1. 2. 1 舒适 采取“鸟巢”式: 四肢屈曲和身体对称, 放置髋部于中线位略微内收, 肩部略微向前, 头部应与躯干保持直线, 使其手脚能触及“鸟巢”的周边, 有边界感和安全感[3]。每次喂奶时给予早产儿头高脚低斜坡位, 呈15~20°, 喂奶后取右侧卧位30 min;如病情允许, 喂奶后辅以早产儿俯卧位, 头偏向一侧30 min, 以利于消化吸收, 防止胃食管反流;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变换各种舒适。

1. 2. 2 早期微量喂养 于早产儿生后24 h内开始给予微量喂养以

1. 2. 3 舒适洗胃法 如果患儿生后出现呕吐, 早期给予洗胃, 以利于早期喂养。备1%碳酸氢钠50 ml, 选用6号胃管, 胃管前端, 将奶嘴前端改造成一个圆孔, 此圆孔刚好能使6号胃管顺利通过, 经口插管时, 将胃管插入改造奶嘴中少许, 在早产儿自然吸吮奶嘴时, 轻柔地将胃管插入胃内, 插管成功后进行洗胃, 洗胃后2 h予非营养性吸吮, 常规禁食2~3 h。

1. 2. 4 舒适排便法 于早产儿生后24 h内给予温盐水灌肠, 促进肠蠕动。准备生理盐水10 ml/kg(如大便黏稠不易排出者, 可合用开塞露3~5 ml), 加温至37~40℃。避免温度过高损伤肠黏膜, 温度过低刺激直肠引起痉挛而致腹泻、低体温等。每日灌肠1次, 备好6号肛管, 抽吸所需温盐水, 排气, 肛管前端, 取右侧卧位, 抬高臀部, 从缓慢插入3~5 cm, 缓慢注入灌肠液1 ml后, 用右手在患儿腹部以脐为中心按摩, 避开脐窝, 由轻到重, 由慢到快, 顺时针方向按摩;按摩后注入剩余灌肠液, 然后拔出肛管, 双手捏紧肛周两侧臀部皮肤与肌肉, 使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5~10 min后松开, 并将其两腿屈向腹部以增加腹压, 轻揉腹部, 使大便排出, 疗程7 d, 以后根据患儿呕吐、腹胀及排便情况来判断是否灌肠。

1. 2. 5 增强肠动力 如果患儿在喂养过程中出现呕吐, 在排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情况下, 口服多潘立酮, 每次0.1~0.3 mg/kg疗程7 d。

1. 2. 6 改善肠道微生态 早产儿于生后24 h内开始口服培菲康(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培菲康生产厂家生产), 每日0.5 g疗程7 d。

1. 3 观察指标

1. 3. 1 体质量 每天上午喂奶前固定时间测量早产儿体质量。

1. 3. 2 奶量 记录早产儿每天的进奶量。

1. 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 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早产儿出生第1、2 周的体质量:见表1。

2. 2 两组早产儿出生第1、2 周的进奶量:见表2。

3 讨论

由于早产儿各种消化酶的水平及活性相对较低, 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足, 且胃肠道动力发展更落后, 其蠕动越慢, 越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 肠道的动力及协调性越差, 所以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而影响生长发育。本研究中, 实施胃肠道舒适护理后, 对两组早产儿在体质量增长及进奶量方面做比较, 对照组明显低于干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 胃肠道舒适护理增强了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能力, 加速其胃排空, 增强其肠蠕动, 促进其肠道正常菌群的尽早建立, 减轻焦虑, 使其有安全感, 提高舒适度;并改善了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 降低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使其更快恢复出生体质量, 体质量增长更迅速, 改善预后, 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可见, 胃肠道舒适护理是一种可行的早产儿干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劲. 抚触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食欲及体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 2006, 21(11):37-38.

[2] 陆彩霞, 韦露明, 刘义.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及对营养的影响.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6, 21(5):293-294.

[3] 李美芳, 王宏琳, 陈素珍.“鸟巢”对早产儿胃肠喂养的影响.当代护士, 2010(5):77-78.

[4] 黄瑛, 邵肖梅, 曾纪骅, 等.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症新生儿胃肠道动力的影响.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0, 2(3):132-135.

[5] 李侠, 牟红梅.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的应用.当代医学, 2012, 18(17):54-56.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5

【关键词】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70-02

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小于37周,体重低于2.5KG的活产婴儿。随着医疗技术和环境的改善,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各种消化酶供应不足,很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症状。这对早产儿的智力及其体质发育有很大影响。笔者对收治的早产儿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并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50例,均为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胎龄

1.2 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 ①患儿出生后连续3d摄入奶量不增加或减少。②呕吐次数达3次/d或以上。③胃内潴留量24h内超过前次喂奶量的25%。④有明显腹胀(24h内腹围增加1.5cm以上)。⑤胃内容物呈咖啡样,大便隐血呈阳性表现。早产儿出生后出现上述任何一项症状均视为喂养不耐受。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多潘立酮片囗服给药,剂量0.3mg/kg/次,每天3-4次.同时给予鼻胃管喂养,喂养奶浓度由稀至稠、由少至多,待患儿恢复吸吮能力后口饲喂养。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3.1 喂养指导 早期进行微量喂养,经口喂养早产儿选择奶嘴孔以倒置奶液能滴出最为适宜。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自患儿出生后8-24h内给予喂养,初次量1-2ml/次,体重在1000g-1500g,每隔1-1.5h1次;1500-2000g,每隔2h1次;2000g以上的,每隔3h1次,并根据早产儿体重和喂养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奶量,每次增加1-2ml,直至20-30ml。奶的浓度据患儿消化情况从1:1逐渐过度到2:1、3:1直至全奶。

1.3.2 非营养吸吮 吸吮动作可促进早产儿胃肠系统的分泌功能。林名勤等[1]研究表明,对早产儿利用胃管进行喂养的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泌素胰岛素的分泌,对胃肠道的发育、生长、功能的完善及喂养耐受性的提高均具有良好效果。

1.3.3 腹部按摩 按摩时,护理人员须先温暖双手,右手放在患儿下腹部,全掌接触患儿皮肤,沿顺时针方向由右腹轻推向左腹,在左下腹终止,左手沿右手方向依次按摩。每次按摩时间5-6min,3-4次/d,应缓慢进行,力度以患儿皮肤出现皱纹为宜。

1.3.4 护理 每次喂奶后予早产儿头高足低右侧卧位半小时,高度为30cm可预防早产儿胃-食道反流。

1.3.5 回流灌肠 每天用温生理盐水(30-40℃)约20-30ml清洁灌肠,每12小时1次,采用一次性胃管,每次保留10min,顺时针轻揉腹部,直至排出胎便。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早产儿腹胀、呕吐3、胃潴留等喂养不难受症状消失时间和体重开始增加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干预组患儿体重开始增加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呕吐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

3 讨 论

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多由胃肠道功能不完善引起,临床表现有腹胀、呕吐、胃潴留等,胃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养的1/3,大便稀薄,且潜血实验呈阳性[2]。早产儿由于怀孕时间短,胃肠消化吸吮功能不成熟,吞咽和吸吮协调能力差,易出现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同时胎龄也较小,一般早产儿有效的吞咽和吸吮能力在33-36周左右才基本完善,而36周以下的早产儿一般无有效的吞咽和吸吮能力,加上体重较轻,免疫系统差,也是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因素。早期的微量喂养,刺激了胃肠激素的释放,促进胃肠功能完善,提高胃排空率,减少了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早期温盐水灌肠可促进排便、刺激胃肠迷走神经、刺激胃肠道的G细胞释放GAS,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非营养性吸吮能更快地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体重增加加快;腹部抚触促进了早产儿喂食量的消化,减少胃残余量及反流,进而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由此可以看出,护理干预在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难受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总之,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对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6

【关键词】鼻饲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早产儿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93-02

早产儿由于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重小于2500g,身长小于47cm的婴儿,其器官发育不成熟,在吸吮能力、吞咽能力上均低于足月婴儿,而为了帮助早产儿生长发育,适当采取鼻饲喂养方式至关重要,保证早产儿的营养和热量。现阶段针对鼻饲的喂养方式、种类越来越多,而鼻饲过程发生的并发症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有效的避免早产儿鼻饲并发症的情况发生,我院选取了2012年5月~2013年1月进行鼻饲喂养的早产儿50例,对其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月于我科进行鼻饲并发症预防性护理的早产儿5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患儿均在妊娠29~35周后产出,体重维持在2212~1514g之间,平均体重2367g,所造对象均符合早产儿(LBW)出生体重的诊断标准(1)。全部患者均表现出哭声弱、吸吮和吞咽能力差的情况,平均呼吸频率为63次/min,平均心率为159次/min。

1.2 早产儿鼻饲的操作方法

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轻轻地将胃管插入胃内,缓慢将牛奶、水分及所需药物放入鼻饲管内,主要操作以下几个流程:(1)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奶具严格消毒。(2)选用合适的胃管,用湿润后的棉签清洁早产儿鼻腔,放置的长度为从耳垂到鼻尖加上鼻尖到剑突的距离,用蒸馏水充分湿润鼻饲管所需的长度,左手轻轻地托起婴儿的头部。用右手将鼻饲管从患儿的鼻腔插至鼻饲管所测量的长度,见胃液后进少许。(3)用透气棉胶布蝶翼形将胃管固定于患儿鼻梁上,胃管开口端置于患儿头上方。使患儿双手不易触及,胃管开口端保持无菌,表明置管时间。(4)按照患者情况和医嘱进行鼻饲喂奶,待喂奶结束后清洁鼻饲管。

1.3 早产儿鼻饲的一般护理

早产儿鼻饲护理前要先调节好病房的温度和湿度,使其保持在最佳状态。超过置管时间的胃管,于喂奶前选取最适合患儿的鼻饲管更换鼻饲管,控制好插管的力度和方向,在不损伤早产儿鼻腔和食道粘膜的基础上加快插管速度,尽量减少鼻饲管对鼻腔粘膜的刺激。患儿一旦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的情况要立即拔出鼻饲管,马上通知主治医师进行相关处理。鼻饲前用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并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包括观察和统计胃内容物的量和性质,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将标本送去检查。要保证鼻饲护理的缓和、轻柔程度,切勿进行加压操作,鼻饲活动结束后先对患儿背部进行拍打,降低发生喂养呕吐的概率,等待奶液完全进入胃肠道后将患儿至半卧位,头偏向一侧。

2 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2.1 腹泻

鼻饲患者发生腹泻的概率极大,主要是因为奶液渗透压过大,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极不成熟,胃肠蠕动弱,造成高渗性腹泻的结果,而流动性过大的奶液也会逼迫脂肪耐受过度,肠蠕动并不能承受这个速度。为了有效的避免发生早产儿鼻饲并发症,要准确控制好奶液的用量、温度和速度,在早产儿承受范围内不断增加奶液用量,保证其成长需要营养,同时要及时清理早产儿口腔,避免发生口腔及肠道感染的情况。

2.2 反流

早产儿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肠功能不成熟。常因问题而反流呕吐。如若不及时、有效处理,还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针对反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为喂奶后调整,右侧位,抬高头胸部呈斜坡位有利于奶液的排空,减少呕吐,减少返流的发生。

2.3 便秘

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产后又要接受鼻饲喂养,因此长期躺卧在床上,胃肠蠕动速度明显弱于正常婴儿,各项营养的缺失和粪便的停留加大了发生便秘反应的概率。护理人员要及时为患儿补充营养,针对便秘严重的患儿使用开塞露灌肠,帮助排便。

2.4 胃潴留

为了有效的避免早产儿发生胃潴留并发症的情况,要针对胃肠蠕动缓慢的患者给予吗丁啉1-1.5mg/kg,2-3次/d,喂奶前30min,增加胃动力。或用无孔的橡皮进行非营养性吸吮,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加快胃肠排空。或延长喂奶间隔时间,或采取负压吸引的方式来促进胃肠蠕动。

2.5 鼻饲管脱落、堵塞

早产儿的变动或食物存留在鼻饲管内造成鼻饲管脱落、堵塞的现象,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针对不恰当的给予纠正。护理人员每次鼻饲前必须用注射器回抽是否有余奶或胃液,证实胃管在胃内。或测量胃管外露的长度,观察是否脱落或堵塞。如无异常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

3 结果

针对早产儿鼻饲并发症采取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效果显著,50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了并发症的情况。

4 讨论

只有做好早产儿鼻饲工作才能提高治疗效果,避免由于操作不当对患儿造成的伤害。针对早产儿鼻饲并发症的护理要建立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并发症原因来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发生鼻饲并发症的概率。我科选取了50例进行鼻饲喂养的早产儿,对其采取预防性护理模式,针对腹泻、反流、胃潴留、便秘、鼻饲管脱落、堵塞等情况采取针对性处理,进一步优化鼻饲流程,以降低发生早产儿不良反应概率为目的,做好早产儿的奶液喂养工作,保证营养的有效供应和吸收。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王德眠,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72.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7

【关键词】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静脉营养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43-02

随着医学新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成活率大大提高,在早产儿顺利康复过程中合理营养支持为之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动力源泉,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常存在胃肠营养不耐受,无法经肠道喂养。近年来,为满足不能耐受肠道内喂养的早产儿的营养需求,临床广泛应用了静脉营养液,提高了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静脉营养液较其他液体渗透压高,对血管刺激性大,周围静脉输入时未能得到充分稀释,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渗漏、引起静脉炎,严重者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为了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儿安全,我科从2009年7月开始进行早产儿腋静脉留置输注营养液的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入住我科需要静脉营养治疗的早产儿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腋静脉留置输注静脉营养液,对照组使用外周浅静脉留置输注静脉营养液。观察组45例,男28例,女17例,胎龄27~36周,体质量平均1625g,对照组43例,男25例,女18例,胎龄28~35 周,体质量平均1635 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用物准备 两组统一使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4GY型静脉留置针,3M无菌敷帖,5 ml注射器,生理盐水,安尔碘。各种营养液的配制成份及比例根据医嘱而定,营养液现配现用,严格无菌操作。

1.2.2操作方法 早产儿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穿刺侧肩胛下垫一小枕使其肩抬高20-30°,穿刺上肢外展110-145°,暴露腋窝,让助手用棉签将皱襞往腋窝顶部推并按压静脉上方,阻断静脉回流起止血带的作用,使腋静脉充盈可辨,操作者左手拇指绷紧腋窝处皮肤,局部用0.2%安尔碘消毒,范围6-8 cm,在腋窝线中点下0.5 cm处进针,穿刺针与穿刺点皮肤呈15-30°穿刺,见回血后边进套管边退针芯,一直将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内,贴无菌透明敷贴固定,标明穿刺时间,将患儿手臂恢复到自然位置,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外周浅表静脉留置针穿刺按常规法。

1.2.3 护理方法 两组护理方法相同,均严格无菌操作,采用输液泵匀速输入静脉营养液,输液完毕均用0.9% NS 2 ml,正压封管[1]。

1.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输注营养液出现渗漏、堵管、静脉炎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早产儿外周静脉较细,血管壁薄、弹性差,尤其在疾病状态下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使血管渗透性增加,输注营养液极易引起液体外渗导致静脉炎。腋静脉由贵要静脉在大圆肌下缘延续而成,通过腋窝上口收集头静脉血液,最后通过第一肋骨外缘延入锁骨下静脉。腋静脉是粗静脉,同时处于上肢近心端,血流丰富,营养液输注时很快进入中心静脉被血液稀释,减少了对血管的刺激。早产儿肌肉、筋膜较薄弱,皮下脂肪少,在腋窝底部仅有皮肤覆盖,腋静脉虽为深静脉,但在早产儿上肢外展(大于90°)时,腋窝处可见其走向,直接行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由于套管针能进入血管的针体长2.7cm左右,故穿刺时必须直刺血管且进针角度不宜超过30°以免刺入腋动脉[2]。如误入腋动脉表现为推注时局部皮肤呈树枝分叉状发白,应立即拔出,并按压穿刺点10min以上,以免出血。腋静脉留置成功后,应密切观察局部变化,及时发现渗漏,如用手触摸静脉有条索感且滚滑无弹性多数考虑静脉炎,应立即拔去套管针,抬高穿刺侧上肢,局部行50%硫酸镁湿热敷,此外,尽量减少患儿向穿刺侧侧卧,以免静脉回流障碍增加静脉炎发生。本观察组45例,发生静脉炎1例,经采用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加美宝湿润烧伤膏局部外涂后治愈。腋静脉处于腋窝中央,位置隐蔽不易被抓脱,且腋部活动度小,导管不易自行滑脱,置管期间便于保护,安全性高,延长了留置时间。本观察组留置时间6-7天,与相关报道[3]一致。临床实践证明,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安全、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经济方便,是一项值得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科推广应用的护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周俊萍,邹萍,王梅,等.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天津护理,2005,13(4):23.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8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304-02

在过去的20多年间,随着早产儿监护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早产儿的生存率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尽管这些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度过了生命中最危险和最艰巨的时期,但出院对其来讲还将面临着各种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无论从体格发育还是精神发育来看,出院仅仅是生命中一个新的开始。出院指导和出院后随访,仍然是早产儿的整体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早产儿提高生存质量,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预后,保证其能够健康成长等方面十分重要。

1目的

1.1早产儿的诸多合并症直接影响到其日后的生存质量,早期发现、正确评估、及时干预是减少合并症的关键。

1.2尽管医疗人员为早产儿出院前制定了详细的出院计划,并对

家长进行详细地解释,但家长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然会遇到许

多非专业人士不能解释的问题,出院随访可以纠正和解释家长在

喂养、护理、和训练中的不正确行为。

1.3早产儿出院后仍然非常脆弱,家长难免在喂养和护理过程

中产生焦虑情绪,帮助家长树立信心和增加耐心。

1.4出院后随访是对住院期间监护和治疗结局的检验和评估,

并且可以依据随访后发现的严重合并症回顾检讨早期监护和治疗过程中值得改进的问题,并为相关的研究积累资料。

2方法

2.1工作人员从安全角度出发,作为院内治疗的延续,出院后的第一年的随访工作应由NICU的医生为主完成。

2.2频率和时间基本随访的总体时间应为至少3年。理想的随访时间最好

能到青春期甚至成年。频率:校正月龄6个月以内时神经系统

损害的关键时期,建议每月随访1次;校正月龄6―12个月,

建议每2个月随访1次;12个月后建议每半年随访1次。

2.3评估方法

为正确评估早产儿的体格和精神神经发育,并与其他同

龄儿童进行更精准地比较,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采用校正月

龄进行评估非常重要。建议28周以后出生的早产儿使用校正

月龄至2岁。28周前出生的早产儿建议使用校正月龄至3岁[1]。

3内容

3.1出院指导

出院前,在提供隔离措施的前提下,鼓励父母进入早产儿室,参与照顾患儿的活动:如抱抚、亲自喂奶等。指导父母如何冲调奶粉、如何沐浴、如何更换尿布、如何保暖、何时预防接种、何时门诊随访等,以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患儿的信心。

3.2出院后的随访内容

3.2.1出院后的喂养

由于出生早期摄取营养的能力有限,加之在NICU中的各种并发症,存在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对早产儿进行营养干预,能够促进早产儿体重、身长及头围出现追赶生长,从而增强早产儿的体质,避免体格及智力发育迟滞[2]。出院后的营养是追赶生长和远期精神神经发育的基本保障,因此出院后仍然需要继续强化营养。

3.2.1.1母乳喂养的强化营养

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已经进入到成熟乳阶段,其各种营养素的含量均已明显减少。因此,要完成追赶生长仅靠纯母乳是不够的。建议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在体重增长至5kg以前添加全量母乳强化剂,此后建议添加半量母乳强化剂,直到体重达到同月龄体重的第10―25百分位。得不到母乳强化剂亦可选用一半母乳,一半早产儿奶粉,直到体重达到同月龄体重的第10―25百分位。

3.2.1.2人工喂养的强化营养

建议早产儿奶粉喂养至体重达到5kg,此后逐渐用足月儿配方奶替换产儿奶粉。当早产儿奶粉占总喂养量一半时,产儿奶粉和足月儿配方奶各半喂养,直到体重达到同月龄体重的第10―25百分位。

3.2.1.3混合喂养的强化营养

母乳不足、体重达到5kg前最好采用母乳加母乳强化剂喂养,不足用早产儿奶粉补充。体重达到5kg后,如果母乳能够满足50%的奶量,可采用母乳和早产儿奶粉各半;母乳不足50%,可采用早产儿奶粉一半,另一半用母乳或足月儿配方奶喂养。

3.2.2体格发育评估

理想的生长曲线:体重在校正月

3.2.3血常规和血生化的检测

早产儿出院时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胆汁淤积、钙磷代谢异常、贫血等。故需监测血常规和血生化等。鉴于采血量较多和反复操作的负面影响,建议3―

3.2.4神经发育评估

早产儿脑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2]。但神经系统又有很好的修复和再生能力,使其在正确的良性刺激下,损伤的程度可以减轻或减少。因此神经发育的评估和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3.2.5ROP的监测

大多数早产儿出生在36周左右,正是ROP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出院后需要有经验的眼科医生进行定期随访。儿科医生也应督促家长定期眼科就诊。

3.2.6心理和情感发育

出院后家长面对分离已久的弱小生命产生焦虑情绪和对未来的过分担忧,使其对早产儿的呵护异常精细或过度,从而导致早产儿心理上异常脆弱,难以安抚,甚至出现性格孤僻,难以教等情况。医护人员出给予生理上的指导外,还要教育家长和家庭其他成员要像对待足月儿一样对待早产儿。对于生长发育落后或存在不良结局的早产儿家长,要鼓励并帮助建立信心,增加足够的耐心和爱心,配合早产儿的康复治疗和训练。

4讨论

尽管随着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绝大多数早产儿和足月儿一样都能健康成长。但由于早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例数也在增加,这部分早产儿出院后仍需要进行康复和训练,此外早产儿出院后也面临着更多的患病机会,二次住院率也较足月儿多,这些仍需要家长和家庭继续付出很多的精力和花费。因此医护人员在出院和出院随访时应耐心解答患儿家属对于疾病及治疗的相关问题,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儿家属参与制定康复计划,使他们认识到自身在疾病治疗中的重大作用,从而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患儿的病情及治疗[3]。总之,为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需要医护人员、家庭、社会大力联手[4]。

参考文献

[1]Rugolo LM.Growth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s of the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J].J Pediatr(Rio J),2005,81(S1):101-110.

[2]赵慧,梁敏,刘欢,等.惠氏早产儿配方奶营养干预对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10):1936-1937.

[3]Mercier CE, Dunn MS,Ferrelli KR,et al.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of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from the Vermont Oxford network:1998-2003[J].Neonatology,2010,97:329-338.

早产儿营养护理范文9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母乳喂养; 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on improving application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breastfeeding rates.Method:60 cases with very low birth weight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obstetrics NICU within 2 hours after birth from May 2014 to September 2015,odd number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ouble number as the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contro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care,children with discharge 4 to 6 months of breastfeeding rate and incidence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6 month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four to six months after discharge three ways feeding rat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The very low birth weight; Breastfeeding;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in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Shenzhen 518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4.024

S着我国围生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其中合理和科学的营养支持在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中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类新生儿在出生时各器官及组织发育尚不成熟,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喂养不耐受、生长发育迟缓等,因此,应关注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状态。母乳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的最佳选择,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具有多种优势,如提高患儿喂养耐受性、减少相关疾病、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等[1]。国外十分重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喂养,国内也逐渐开展对该患儿的母乳喂养,但喂养率仍较低[2]。因此,应加强护理干预,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母乳喂养率。本研究主要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非持续性母婴皮肤接触,对母亲采取早期定时模仿新生儿吸吮,提供信息支持与心理支持等人性化护理方法,旨在分析综合护理在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中的作用,为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月于本院产科生后2 h内收入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60例,按入院顺序单号为试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行综合护理,对照组患儿行一般护理。观察组患儿中男17例,女13例;胎龄29~32周;出生体重1000~1500 g,平均(1325.33±62.15)g,均顺产。对照组患儿中男15例,女15例;胎龄29~32周;出生体重1000~1500 g,平均(1329.47±63.58)g,均顺产。两组患儿的胎龄、性别、出生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极低出生体重儿:1000 g≤出生体重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1)宣教:患儿入组后,由本研究组统一人员进行宣教,讲解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分析母乳喂养的优势,使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增加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的依从性。(2)一般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积极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及护理,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脉搏、血氧分压、心电图等),当患儿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时,及时上报主治医师进行有效的处置。(3)针对母婴分离的护理:由于本次研究入组患儿均住院治疗,且母亲无法陪护,因此无法及时行母乳喂养。如产妇产后未得到及时的吸吮,容易造成乳腺管淤塞不通、肿胀、泌乳时间后延等情况,从而影响母乳喂养率,产妇自我舒适感也会下降[3],进一步影响乳汁分泌,形成恶性循环。此时,应加强对产妇的护理,由统一人员进行护理宣教,教会产妇自我护理。(4)定时送母乳:每天产妇将母乳挤出后,及时送到医院,由护理人员将母乳进行分装、消毒后进行喂养,母乳量不足时给予早产儿配方奶补足喂养。(5)探视护理:每周五下午通过摄像头探视一次,定期与家属沟通解释病情。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非持续性母婴皮肤接触护理、早期定时模仿早吸吮信息支持、心理支持等护理方法,具体操作如下:(1)非持续性母婴皮肤接触护理:由于患儿在住院期间,存在母婴分离现象,无法像健康新生儿那样进行持续性母婴皮肤接触。因此,在本研究中对入组患儿行非持续性母婴皮肤接触,具体方法为:进行1次/d,接触时间30 min/次,于独立的房间或用屏风将进行皮肤接触的新生儿间隔开,室温保持在25~26 ℃,母亲进入病房后,需穿上消毒后前面开口的衣衫,取坐姿,婴儿在母亲的胸前呈平行或半倾斜位,婴儿尽量,除尿片外不穿其他衣物,在婴儿的后背盖上母亲的衣衫或毯子,整个过程母亲可以观察、触摸新生儿,给新生儿倾听音乐或低声呼唤。在新生儿病情允许情况下直接母乳喂养,进行早吸吮。全程由新生儿科护士陪同,有问题随时向医生进行咨询。(2)按摩方法:用湿毛巾热敷双侧,温度为40~45 ℃,热敷时间为5 min,一手托住,另一手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轻轻按压,5 min/次,然后用手指指腹轻轻搓捏刺激数次。(3)信息支持:每天由新生儿科责任护士用手机或相机照一张患儿相片并将患儿在NICU的情况告知母亲,使母亲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患儿的情况,产妇出院后,每天把患儿的有关信息电话告知给母亲。(4)心理支持护理:产科责任护士适时给产妇讲解心理知识,减轻产妇的焦虑,使其明白愉快心情与泌乳的利害关系,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尽可能陪伴产妇,让产妇以良好的心态承担早产儿母亲的角色。由新生儿护士定期给产妇操作示范照顾新生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产妇照顾出院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信心。

1.4 随访方式 记录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如: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围产期因素、肠道喂养、抗生素使用、生长发育指标等,每一位患儿均在早产儿随访门诊建立随访资料,出院后定期回院进行随访,由专门早产儿随访医生、护士进行随访指导,观察比较出院后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6个月内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出院后4~6个月三种方式喂养率比较 两组患儿出院后4~6个月三种方式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P=0.026),其中观察组患儿纯母乳喂养率为6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内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内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13.33%(4/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1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25,P=0.034)。

3 讨论

由于O低出生体重儿各器官发育水平尚未完善,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尤其是患儿的营养缺乏,可引起患儿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等,因此,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肠内营养,提高喂养耐受性具有重要意义。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喂养方式的最佳选择[4-5],母乳中营养物质丰富,包括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可促进肠道成熟,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智力水平,降低早产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同时,对患儿的体质量、身高和头围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6],在婴幼儿的健康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7],母乳喂养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乳腺癌等疾病的发生率[8]。

本研究中,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非持续性母婴皮肤接触护理、信息支持、心理支持等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出院后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率方面具有具有重要意义,且可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研究显示,及时合理的母婴皮肤接触可以预防患儿出现低体温情况,目前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逐渐被重视,已逐渐成为医疗护理领域的发展趋势。但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住院期间,需与母亲分离,受该环境条件的限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实施,且患儿住院后,产妇得不到早吸吮刺激,从而引起泌乳素分泌减少,导致乳汁分泌被抑制,母乳分泌不足[9],进一步加重了产妇的焦虑和恐惧[10]。因此,针对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应采取另一种护理方法来代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法。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行非持续性母婴皮肤接触护理,1次/d,接触时间30 min/次,或在新生儿病情允许情况下直接母乳喂养,进行早吸吮。在该项护理过程中,母婴皮肤接触时新生儿用鼻推压或舔,有助于催产素的释放,从而刺激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以往有学者对产妇进行按摩,促进产后早期泌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同时,在行非持续性母婴皮肤接触护理过程中,患儿家属可早期地参与到新生儿的照顾中,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患儿与母亲的熟悉程度,安慰患儿,同时,可缓解产妇由于长时间见不到患儿产生的焦虑、紧张的负面情绪,增加照顾的能力和信心,满足了掌握孩子病情和照顾的需求。为满足患儿母乳需求,在本研究中,为母亲准备了一次性的高温消毒储奶瓶,在奶瓶上标注好早产儿姓名、收集日期和时间[12],在运送到医院的过程中,使用绝缘性好、有冰袋的冷藏箱或绝缘袋保存,以保证母乳成分不被破坏[13-15]。在母乳喂养期间,母亲的情绪变化对乳汁的分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本研究中护理人员较为重视患儿母亲的心理干预,对患儿家属给予心理支持护理,主要目的是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及紧张情绪,帮助其分析愉快心情与泌乳的利害关系,让产妇以良好的心态承担早产儿母亲的角色,提高产妇照顾出院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信心。因此,给予心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Meier P P,Engstrom J L,Patel A L,et al.Improving the use of human milk during and after the NICU stay[J].Clin Perinatol,2010,37(1):217-245.

[2]施卸丽,徐鑫芬.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5,14(12):1123-1125.

[3]赵玉芳,秦瑛,金得燕.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23.

[4]杜敏.浅谈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和干预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3,8(8):492-493.

[5]文佳.产后家访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研究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51-53.

[6] Van de Lagemaat M,Rotteveel J,Muskier F A,et al.Post term dietary-induced changes in DHA and AA status relate to gains in weight,length and head circumference in preterm infants[J].Prostaglandins Leukot Essent Fatty Acids,2011,85(6):311-316.

[7]林丽爱.产后访视对促进母乳喂养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1):583-6584.

[8]陈秋兰.强化早期产后访视提高母乳喂养率[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9):2944-2946.

[9]葛A,雪丽霜,覃桂荣,等.影响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多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197-199.

[10]尹志勤,吴艳华,李一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母亲的护理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0,9(10):842-844.

[11]王仙,余莉梅,徐影.耳穴埋豆联合穴位按摩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4,13(3):279-281.

[12]冯淑菊,景亚琳,陈杭健,等.住院早产儿母乳喂养系统化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J].协和医学杂志,2014,5(4):399-404.

[13]张谦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母乳收集、保存和处理[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3,16(7):385-387.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