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集锦9篇

时间:2023-09-26 09:37:02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1

关键词:戒酒治疗 心理治疗 心理护理 NORS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154-02

酒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媒介,婚丧嫁娶、朋友聚会、过年过节都需要她来营造气氛。因此酒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东西,它又是一种麻醉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如一次大量饮酒或长期饮酒均可引起中毒。文献报告,我国在八十年代以前酒依赖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者还比较少,但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酒消费逐年增多,因此,酒依赖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据2007年健康报报道),每年死于酒精中毒114100人,占总死亡率的1.3%,致残2737000人,总致残率达3%,酒中毒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酒依赖的产生是心理、社会、遗传、神经生化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成功的戒酒治疗也必须是综合性的治疗,尤其需要解决其心理问题。我院在开展戒酒治疗中除给以综合性的治疗同时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月~12月,在精神科四个病区住院治疗的酒依赖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病人共计30人,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

1.2 方法

我院对住院戒酒治疗的病人采用药物治疗、工娱治疗、行为矫正治疗、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并给以系统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提纲是由我院自行设计的,病人从入院开始按提纲每2周讲解一次,讲解后与病人共同进行讨论,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以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以达到心理支持和精神疏导的目的。

1.2.1讲解酒精对身体的危害,让病人了解酒精对人的大脑、神经、肝胃、心脏、血管以及生育等多器官的损害,使病人了解戒酒对健康的重要性。

1.2.2讲解药物治疗,工娱治疗、行为矫正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对戒酒的重要性,使病人充分了解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控制情绪,消除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恢复自知力是必要的,使病人能配合治疗在消除症状的同时逐渐恢复社会功能,使其能进一步接受综合治疗,并为消除心理依赖打下基础。

1.2.3讲解戒酒必须树立信心,战胜自我,逐渐克服心理依赖。让病人充分了解酒依赖主要是心理依赖。只有坚持树立必胜的信心,战胜自己才能克服心理上的“欲罢不能”的欲望。从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1.2.4在开展针对性心理治疗的同时开展人性化的心理护理,对病人态度和蔼,积极主动协助病人解决问题,同时要尊重病人、了解病人、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必要时与医生协作共同帮助病人解除戒酒时所出现的躯体问题,有利于病人树立自信心,自觉远离酒精。

1.2.5出院前与病人、家属及单位同事共同学习酒依赖的成因及如何戒酒的相关知识。采取病人、家庭、社会联动的方式来达到戒酒的目的。并希望家庭和社会能为病人创造一个戒酒的氛围并给以必要的监督,利用家庭和社会力量协助其戒酒。

1.3 评价工具和方法

采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RS)评估病人的治疗护理效果。量表评定小组由护士长、主管护师和护师组成。小组统一评定标准,评定一致性检验r=0.9~0.95。病人首次量表评定在病人入院后三天进行,第二次评定在治疗一月后进行,第三次评定出院前一周,评定严格按量表要求进行,采用4级评分法。“0”级正常,“1”级轻度异常,“2”级中度异常,“3”级重度异常。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性别:男25例,女5例;年龄: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28岁,平均年龄39.3岁;民族:汉族17人,少数民族13人;文化程度:文盲1人,小学6人,中学17人,大学6人;职别:工人12人,干部8人,退休4人,农民3人,个体3人;饮酒史:1~3年3例,4~10年13例,大于10年14例;治疗结果:痊愈16例(53%),好转14例(47),总有效率100%。

2.2 NORS评定结果,第一次量表评定结果,最高分109分,最低分7分,平均分46分。第二次量表评定结果,最高分102分,最低分2分,平均29.3分。第三次量表评定结果,最高分14分,最低分1分,平均8.8分。第二次量表评定结果与第一次结果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t=6.67。p

3 讨论

3.1此种综合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方法有利于密切医护患关系,在治疗中医生、护士共同对病人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并针对性的给以心理支持和精神疏导,良好的治疗和服务态度,人性化的护理方法明显改善了医护患关系。

3.2我院对酒依赖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矫正,工娱治疗,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康复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有利于病人接受治疗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使痊愈率达53%,总有效率达到100%,并从NORS的降分率也可以看出其治疗效果。

3.3酒依赖主要是心理依赖,克服心理依赖必须依靠病人自己的信心和决心,因此人性化护理给以病人必要的帮助和心理支持让病人认识到酒依赖的主要敌人是自己,让病人树立信心克服戒酒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借口和拒绝各种诱惑,真正克服“欲罢不能”的心理依赖,从而减少复饮率。我们认为提高患者的自信心需要在住院期间反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心里护理,这是解决其心理依赖的关键,而反复强调树立自信心和决心是克服复饮的重点。

3.4酒依赖患者的戒酒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和社会关心,如能消除饮酒的环境就能减少复饮率。因此利用病人、家庭、单位联动的方式。利用家属及病人单位共同创造戒酒环境并给以必要的监督,可以争取减少复饮率,也就能减少复发率,减少致残率。

3.5有利于护士的业务学习,护士为了了解酒依赖的成因及治疗,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技巧,就要组织各种业务学习,有利于提高护士素质,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欣军.酒精依赖药物治疗的新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5)237页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2

【关键词】 精神分裂;心理治疗

* 【中图分类号】 R749.0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424-02

精神分裂症被称为世纪顽症,由于病因不清,至今尚无根治的方法。据卫生部最新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在所有疾病总负担(经济上、精神上) 已超过癌症,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现代医学已由原生物性模式向生物、心理和社会模式转变,作为精神疾病的精神分裂症尤为如此,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转归和愈后方面极为重要。

急性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个别心理治疗最适宜的对象。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基础中,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最主要的,另一方面则由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缺乏对疾病的自知力――也就是不承认有病,因而主动要求治疗的欲望不强,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病人需强迫治疗,而且其思维、情感和行为皆受症状影响,理解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已经逐渐引起研究者和治疗者的重视,心理治疗虽不能消除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全部症状,达到科学治愈的目的,但通过心理治疗,可清除病人的部分症状,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恢复自知力。给恢复期病人以心理支持,恢复自信心,改善情感,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不无益处。

常用心理治疗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

1分析性心理治疗

尽管弗洛伊德(Freud)认为,由于精神分裂症病人与外界相隔离,并缺乏保持亲密关系的能力,他们很难有效地参与精神分析治疗,但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些带头人,如阿德勒(Adler)、荣格(Jung)、沙利(Sullivan)等及其支持者仍努力探索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个别治疗的方法和技术,由于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见解不见,他们采用的技术及治疗的重点也各不相同。①缺陷理论的治疗,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心理发展中的某一缺陷,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具备利用早期亲子关系及发展稳定自我的能力。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可能是器质性或遗传性的,也可能来自儿童时期也父母关系中创伤性经历。无论何种原因,这样的孩子不能准确的区分幻想(内部体验) 与现实(外部世界) ,因此不懂得压抑原始的俗望和冲动以保护自我,治疗师应该起到教导性自我的作用,坚决可靠地向病人提供理性的外部结构以代替病人所缺乏的内部认识结构。②防御理论的治疗,这一观点认为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无法承受的情感的反应,原因来自婴儿期情感的剥夺或被母爱拒绝(缺乏母爱) 。有学者认为这种无法承受的原始情感是愤怒,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失去生活中某一重要人物所引起的思虑。治疗重点在于给病人提供父母般的爱,以帮助他们重新获得情绪的正常发展。③适应心理治疗。这是美国一些综合医院精神科所采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采用精神分析的技术而加以修改。治疗原则为以鼓励病人发展精神适应,包括进展性适应与退行性适应。前者是指增进病人精神平衡,例如帮助精神分裂症病人将其行为保持在社会规范之内,避免出现明显的病态表现。后者指的是对病人移情加以接受与支持,只要这样的移情保持病人与医院的联系,有助于病人接受治疗。④治疗只针对病人病残问题及适应不良行为,而不涉及其基本精神内在障碍与防卫机制。⑤治疗家以其本我、自我、和谐与适应特征来影响病人,作病人的典范,在具体方法上适应性心理治疗有以下特点:(1)治疗者与病人长期保持联系,但每周至多接触一次,每次不超过25分钟;(2)同时使用精神药物;(3)常用的治疗技术包括支持、压抑、忠告、与医院配合、应付环境、注意生活遭遇及增进对现实的检验能力等。

2患者中心疗法

该疗法原先用于治疗心理功能相对健全的神经症病人,后经适当修改亦可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其治疗要素基本不变,即治疗师的热情、真挚、同情以及病人对自我的全身心体验。但研究表明,接受患者中心疗法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并未出现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改善。很多病人无法与治疗师进行深层相互交流,在对自我的情感体验中病人也表现出许多困难。所有这些都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需要更具体更强有力的支持,单独使用患者中心疗法很难产生令人满意的疗效。

3认知行为疗法

近年来行为治疗的重点似乎已放在与症状行为相关的认知歪曲的矫正上,运用起源于治疗神经症的认知行为技术。认知行为治疗的要点是在病人和治疗者之间建立起积极的人际关系,靠加强正常思维的能力和心理训练,来帮助病人对付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例如病人具有固定的妄想时,将被问到他们妄想思维的详尽历史和支持妄想真实性的依据,治疗者将委婉地询问病人的证据,并提出解释证据的另一种假设。根据与病人妄想信念矛盾的假设,来向病人的病态信念提出挑战。也可以把提问和安排现实检验结合起来,协凋病人考虑另一种观点。认知行为治疗幻听,假设病人的体征、症状和行为通常继发于对幻听的信念,幻听的内容趋向于规范、刻板和痛苦(如声音无所不能,反复辱骂、指责、控制病人,也可能是吹捧病人)个案报告提示,认知治疗提问并检验这些病态观念,能减轻幻听所造成的痛苦,也可减少幻听本身所出现的频率。

按操作性条件反射设计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代币治疗,在我国一些精神病院对慢性、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已得到经常应用。代币治疗可以视为一种奖励系统,只要病人做出预期的反应,即用一种标记或代币(如筹码、卡片、红星、红旗等代替钱币) 给予奖励,在这里代币实际上是一种内部流通货币。病人可以通过自己争得的代币券去换自己希望或想要的东西,如香烟、糖果、饮料、食物、电影票、出外游戏或看电视的权利。病人为了获得这些特权或物品,他必须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取得若干代币券的奖励。这种治疗技术对矫正病人不良行为和形成适应社会的良好行为,以及改善精神病院病房的管理都是有益的。

4家庭治疗

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显示,在各种因素中对预后影响最大的

是家庭照顾,因此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成员的心理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已设计出几种形式的干预方式来处理高情感表达(批评、敌意) 家庭,其主要目标是治疗的依从性和减少应激的影响,而这二者正是复发的促发因素,这些干预的方式有:

4.1心理教育

包括精神分裂症的信息,了解疾病和易于复发性,理解为控制症状而治疗的必要性。

4.2应激处理、增进交流、澄清要求,需要提供明确的正性或负性反馈,解决问题,处理日常问题,处理不同的但很突出的应激,解决问题的一般技巧

4.3危机干预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3

【关键词】 康复期;精神病;认知心理治疗;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61-02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多种心理问题,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严重的影响,能够减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于患者的认知疗法是临床康复期精神病常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错误认知和观念进行改变,使不良情绪与行为得到纠正,能够使患者正常的进行各种心理活动,最终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笔者现将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认知心理治疗的护理观察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9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在23-59岁,平均年龄为35.18±2.39岁。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缓解或已经消失,自知力已经恢复或部分已经恢复,病情处于稳定状态,但还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不是精神病的疾病状态。其中:双向情感障碍患者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47例,神经症患者18例,应激性精神障碍患者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精神症状、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社会支持、家庭支持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工作能力、学习情况等进行收集总结。

1.2.1 治疗阶段 将进行治疗的康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治疗及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进行认知心理治疗方法。每周进行认知心理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40-60min。对于此组患者进行护理观察3个月。

1.2.2 认知心理治疗方法 由我科有资历的心理咨询医师开展认知心理治疗。

1.2.2.1 准备治疗阶段 收集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各方面资料,其主要包括诱发精神病的社会心理因素、家庭社会背景、人际环境关系、婚姻恋爱史、性格复期精神病患者在安静的房间内并由咨询师与患者进行有关心理治疗的交谈与交流。注意对患者求诊的目的要耐心倾听,并鼓励患者对自己内心存在的问题进行倾述,在交流中一定取得患者的信任,对于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释,帮助患者能够找出问题所在,对患者的错误认识进行纠正,并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的方法。

1.2.2.2 巩固治疗阶段 对于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反复的认知治疗训练。尤其是针对病情反复的精神病患者,应耐心细致的进行有效的心理分析,对错误认知及时进行纠正,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我进行锻炼,以巩固认知心理治疗的疗效。

1.3 效果评定 对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分别由心理医生用SGL-90[3]进行检测治疗结果,该评定表共有90个条目,其中主要分为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度、强迫、焦虑、抑郁、敌对、偏执、恐怖以及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每一项主要按5级评分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证明心理症状越明显。问卷由心理医生监督发下并同意回收。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GL-90评分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各个项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3 讨 论

精神病患者在急性期发病时,由于受精神症状和自我缺乏认知力的影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进入康复期后,患者的精神症状逐渐的消失或者缓解,自知能力能够恢复,因此,在对于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应适时认知心理治疗方法,并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这对临床康复治疗有重大的意义。从以上报道可以证明,对于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心理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期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认知力,对日后生活质量以及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雅坤.认知行为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运用现状及展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91(3):120.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4

精神患者不愿住院的原因

患者原因:⑴不承认自己有病。这是由于患者患病以后大脑功能失去了障碍,影响到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认识和判断,因此患者不仅不能控制自己的病态言行反而把自己的各种病态,如幻觉、妄想等症状信以为真。所以他们通常不承认自己有病不愿接受事实并坚信是别人“搞错了”。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缺乏“自知力”。⑵知道自己有病但受下列因素影响不愿到医院治疗:①精神患者即使知道自己患了精神病但为了自己的名誉,工作和家庭从而放弃了治疗的机会;②加之各种媒体对精神病院的描述:说它是个充满铁链、铁锁和铁笼的监狱和牢房,对精神患者的治疗就是捆绑、用电警棒刺激和扎电针,再不听话就是拳打脚踢使精神患者害怕不愿接受治疗;③药物的不良反应、有的精神患者因为体质的原因服药后出现紧张不安、流涎等不良反应认为病越治越重,对治疗失去了信心;④外界的压力、由于人们对精神卫生认识的不足加之社会的偏见、歧视,精神患者害怕得病被人知道不愿住院治疗。⑤被抛弃感、反复发作的精神患者,家属把精神患者送到医院就以为万事大吉,对精神患者不闻不问,所以有时候精神症状再次发作就不想住院治疗,害怕家里人不要他们了。

家属原因:①家属否认有病或认为病情不严重,而是以各种美好的愿望代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属从心理上不愿接受现实,往往认为是在“闹情绪”或是性格问题,不认为有病,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有的家属甚至给患者介绍男(女)朋友让其冲喜,认为这样病就好了。②隐瞒病情,尤其在疾病的早期。家属为了保全脸面,家丑不可外扬,不愿让人知道。一旦被人知道就会遭人歧视、看不起、抬不起头,有的家属甚至感觉世界末日来了,因此不愿去医院治疗。③急于求成,乱投医。得病乱投医,急于求成是众多家属的心理,特别是精神分裂症等慢性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患者家属想尽快治好,加之目前社会上一些骗人的广告如“包治”“专治”“主治”“根治”等一些家属放弃了到正规医院治疗;更有甚至有的家属请巫医。④家庭贫困,经济困难。一般来说精神患者的住院日30天,每天的治疗费约150元,1个月的治疗费至少就是4000~5000元,即使政府救助也是杯水车薪;再加上精神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非常容易复发,巨额的医疗费用使家属对治疗也失去了信心,认为治了也是白治,这在农村尤其突出。⑤其他:有的家属认为精神病院病房设施简陋、环境差、伙食没有家里好、某些医务工作人员素质低再加之实行“封闭式无陪护”管理模式,使家属认为就是到精神病院治疗,患者会受到更大的精神刺激会加重患者病情。

应对措施

患者自身:了解疾病知识,稳定情绪,面对现实。当自身精神出现问题了,不要对这个问题过于冥思苦想,不要想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而不是别人,因为精神病本身的病因至今还不是很清楚,有很多患者是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发病的。他们的住院治疗譬如上面描述的捆绑、扎电针等等,它们只是一种治疗手段,对精神患者没有危害,适当的治疗对疾病还是有益的;精神患者治疗的关键就是吃药问题,有的药物吃了之后可能不适应产生的不良反应,请不必担心,只有住院系统的治疗才能早日有效地观察药物的疗效,早日控制精神症状。

家属方面:对精神病的预后起决定作用:①知道精神病的相关知识,尽快送患者到精神病住院治疗。当你知道你的家人出现精神征兆时不要震惊、害怕和担心,也不要极力去拒绝现实,更不要采取迷信的方法,因为这样不仅使患者遭受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而且钱财白白浪费,更糟糕的是延误了病情,增加了疾病治愈的难度,所以一旦经过确诊,从心理上一定要接受患者患病的现实,只有住院才能使患者接受系统的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提供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②对精神患者,家属要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本来他们觉得得了精神病是可耻的,就觉得低人一等,做为精神患者最亲近的人――家属应该告知精神患者住院治疗的好处,住院期间在经过医生同意之后经常探视他们,给他们带来平时最喜欢看的、吃的东西,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社会外界和政府部门:①宣传精神病知识,正确对待精神患者。其实患了精神病与患了感冒等疾病是一样的,既非自愿,也不是想躲就能躲的掉的,他们常常克服着我们难以想象的困难,如果我们嘲笑他们就等于在他们伤口撒点盐,只有真正的去关爱、同情、照顾和帮助他们,这样精神患者才有可能主动到精神病院接受系统的治疗,早日回归社会。②费用问题:精神患者的治疗费用很大,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家属无法承担,随着精神病患者的增多,医院不可能全部支付,也负担不起,这就需要政府加大经费投入或设立专门的精神病患者救助基金,这样才能使精神病患者安心住院治疗,不至于流浪街头。

其他:精神病院受自身条件的影响,住院条件不如综合医院,但是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视患者如亲人,做到打不还口,骂不还手;还可以丰富住院精神患者的业余生活,诸如打球、打牌、绘画等等让精神患者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以利于疾病的康复;针对伙食问题可以向医院有关领导部门反映,做出符合大部分人口味,色香味俱全的饭菜,特殊的患者可以单独为其做饭,使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其安心住院。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5

心理治疗者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条件,便能较好地贯彻心理治疗的三个原则而获得满意的疗效。作为第一层次的心理治疗虽然与以消除某种心理症状和疾病为目标的专门心理技术(即第二层次的心理治疗)有所不同,但也不仅是强调医务人员要注意言行这样一句话所能概括得了的。一般要按如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心理测验

病人来医院就诊,一般可区分为三种情况:一种精神已经不正常;另一种是存在许多躯体症状(其中部分病人表现有明显的神经症症状,有很多心理症结和矛盾紧张的情绪;另一部分没有明显的神经症症状,但却有因躯体症状所引起的焦虑不安心理困惑);第三种人是没有任何躯体症状,看上去象一个健康的人,但却存在性格上或行为上的问题,使他不能很好适应生活环境或在人际关系上发生的冲突。不论哪一种情况的病人,都要经过全面的检查、化验检查以及必要的心理测验。这不仅是为明确诊断、确定疾病的性质所必需,而且只有经过上述详细、严谨的医疗诊断程序,才能增强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和信任,心理治疗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并有针对性。

二、填写好病史

在作心理治疗前,要让病人或其家属在已印制好的就诊病历上填写简要病史,这可以使病人整理自己思路,明确自己的求治目的。对于那些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病人,效果更好。病史包括疾病发生、发展的时间,最突出的症状,要求解决的问题,自己过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家庭情况及各成员间的关系,以及自己的兴趣、受好等。在这一过程中,治疗者不仅可从病人所写的病历内容而且还可以从其行为表现上初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例如有的病人往往在病历上密密码码地写满了自己的症状和痛苦,甚至拿出一叠记载自己病情的病历。这常常是神经衰弱病人的典型表现。

三、心理治疗的环境要求

第一层次的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交谈来进行。为此,要有专用的小房间。为教学和研究所用的心理治疗室一般应设有不为人们所察觉的录音和录象装置,或装有单向玻璃窗户,供学习者在外观看。室内要布置成象一个精致、舒适和的家庭小客厅,设有3~4个沙发或软椅,并有茶几和茶具;室内色彩、灯光柔和,比较安静,房门关闭后外面的声音就传不进来,并且不要安装电话。这样,病人很快就能安下心来,并感到在这样一间房间内可以不受拘束地向医生倾吐自己的苦恼。谈话只在治疗者和病人之间进行,除非病人精神不正常,才可让一名亲属陪同。

四、选择适当的谈话方式

谈话的方式因病人的不同而异,一般根据下述原则进行。

1.对精神明显不正常、失去理智的病人,不论他是沉默不语,还是吵闹不休不可理喻,治疗者都要用坚定的口吻、反复地向病人明确说:“你是精神病人,这里是医院,我是专门医治你这种病的医生”。不管病人是否接受,都要反复向病人灌输上述三句不同含义的话。

对待这类病人,做好其家属、亲友、同事和领导的工作,争取他们的合作,亦属重要。他们不知道病人早已失去自知力,认为告诉病人患精神病会使他更受刺激,因此常采取不正确的手段,欺骗病人来医院就诊。

如有可能,应让病人住院治疗;如条件不允许住院,则需门诊治疗。在给精神药物的同时,要向病人家属讲明他目前的处境;一个对自己生命和健康失去维护能力的精神病人,当然需要得到最好的医疗照顾。不管病人是否听得进去,这些言语是起码的心理治疗,一俟病人神志稍许清醒、理智有所恢复时,这些言语就能起到促使疾病好转的作用。

另一部分病人其精神虽不正常,但外表上不易被周围的人士认识,仅被其亲属或好友所察觉。病人尚能与人交谈,但坚持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他是在家属或亲哄骗之下来到医院,经检查被诊断为精神不正常或至少被怀疑处在精神病的边缘。对这类病人,治疗者必须象对待正常人那样与其谈心,使他能终于接受他有病(但不是精神病)的观念,需要作进一步深入检查,以便能确保健康,恢复原先的学习、工作或生活方式。这类病人一次谈话常不能解决问题,需要3~5次的谈话或心理治疗,才能把诊断肯定下来,同时病人也逐渐明白自己可能有病而与医生采取合作的态度。通常,这些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谈话和接受一些药物治疗后,会感到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有些变化,医生的谈话似乎有些道理。当病人主动找医生接受治疗时,心理治疗的效果就可以肯定了。

2.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的病人,因为他们都是神智清醒的正常人,所以心理治疗的措施就与那些失去自知力、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第一种病人大不相同。对于这些病人,要根据病情拟定心理治疗的实施计划,如预计多少次谈话能完成治疗任务,每次谈话准备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等。当然这往往要在1~2次谈话,初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后才能订出实际可行的治疗计划。有些病人只经过3~4次的谈话就能解决问题,达到痊愈;有的病人则需较长时间,甚至要施行特殊的心理治疗技术(即第二层次的心理治疗)才能消除症状;还有些病人需要配合一些药物方能奏效。这里虽然没有固定不变的治疗方式,但其核心都是通过治疗者的言语影响病人的心理使其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

虽然心理治疗的方式和实施计划因人而异,但其内容总是包括在心理治疗原则的三部曲中:第一步,让病人倾诉其苦衷,消除其影响病情的消极性情绪;第二步,让病人懂得一些治疗自己疾病的医学知识,学会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性格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会患病的原因;第三步,让病人相信自己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只要针对自己的弱点加强锻炼,改变原来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培养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就能适应任何变动的环境,并且不管遭遇多大坎坷,都能在生活中做一名强者。

治疗者在一开始就向病人说明,谈话内容要作为病历资料妥善保存,严守秘密,绝不外传。并要注意在交谈时不作任何记录。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6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疾病,文献报道在常规治疗条件下约50%的病人1年内复发,85%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1]。现对2006年1~12月在我院就诊的57例复发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57例患者年龄22~69岁,平均(42.5±11.9)岁;未婚25例,已婚8例,离婚24例;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学文化12例,初中文化23例,高中文化8例,大学文化6例;病程3个月~35年,平均(7.3±5.4)年;单一抗精神病药治疗45例,两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治疗12例。

2 复发因素

57例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原因如下:(1)不规范用药:因为药物价格、药物不良反应和其他原因(如生育、工作、家人否认有病等)而自行停药、自行减药和自行换药者37例,占64.9%。(2)求助心理咨询:由于对精神分裂症这种精神疾病的病因、病理、治疗及预后缺乏认识,使心理咨询成为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比较热门的选择,本组中共4例,占7.0%。(3)改服中药:因为西医主张长期服药治疗,且无法根治,而各类传媒中均有中药根治并且无不良反应的报道,致使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人抱着一线希望改服中药,本组中共3例,占5.3%。(4)社会心理因素:由于患者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生活环境的改变,工作变动,婚变等社会心理因素致复发者7例,占12.3%。(5)原因不明:6例,占1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目前在精神科门诊与住院患者中,诊断和处置精神分裂症依旧是精神科医生的主要工作之一。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2]。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治疗依从性。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高低与患者是否能坚持服用维持剂量抗精神病药有关,忽视药物维持治疗的复发率要比坚持服药的患者的复发率高得多。本组患者中不规范用药37例,占64.9 %。多数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和其亲属不懂得“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和全病程治疗,常因药物价格、药物不良反应和其他原因(如生育、工作、家人否认有病等)而自行停药、自行减药和自行换药。由于不规范用药而使病情反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研究发现:社会功能与患者急性复发的次数呈负相关[3]。一些患者在反复发作后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临床上呈现为不同程度的残疾状态[2]。向患者及其亲属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其对精神分裂症这一疾病的认识程度。让患者及其亲属明确:规范化的药物维持治疗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9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没有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的防护下会复发,复发的社会后果要比抗精神病药物所带来的危害更加严重[3]。治疗应努力取得患者及其亲属的配合,增强执行治疗计划的依从性[4]。高中文化以上患者的依从性较高中文化以下者的依从性高,并且家属的文化程度同样对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维持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对于首发、缓慢起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时间一般需要2~5年。反复发作、经常波动或缓解不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常需终身治疗[2]。

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药依从性很好的情形下,为什么依旧会出现病情复发,这可能和患者的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生活环境的改变,工作变动,婚变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此时精神疾病的复发与药物的选择没有关系。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与家庭经济呈负相关[2]。这可能与物质生活差,心理负担重,心理社会应激有关[4]。对适宜做心理治疗的患者,宜由专业的心理治疗师辅以心理治疗或心理指导。成功的心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增强患者的处理应激的能力,调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表达。有研究表明,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用药的同时,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不仅能减少复发,并能增进社会及职业功能[4]。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5],心理咨询师不可能通过心理咨询消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症状。因此,精神分裂症不是心理咨询的适应证[5]。心理咨询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有些患者认为中药无不良反应,且能彻底根治。但就目前而言,中医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尚无突破性进展。目前中药缺乏快捷而确切的疗效,致使中医中药在精神科举步艰难[6]。

对于复发原因不明的,既有可能是患者及其亲属对医生的不信任,也有可能是精神科医生的专业医学知识局限。因此,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医学知识,还应及时更新所学的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以适应新时代不同人群的心理需要。

参考文献:

[1] 胡淑芳,韩雪玲,杨来启,等.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5):45.

[2] 郝 伟.精神病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7.

[3] 张彤玲,孟凡强,甘一方.精神科主治医师336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5.

[4] 陈彦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0.

[5] 郭念峰.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45.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7

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精神病患者至少已达到1500万左右。根据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协会年会上发表的数字,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每年以113%的增长率逐年递增。中国目前约有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3‰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而前不久公布的一组数据则是,中国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已从70年代中后期的3.2‰~7.3‰上升至目前的15.56‰。

尽管人类的科研探索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遗憾的是,对于大脑功能为什么会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异常至今仍未弄明白。由于病因不明,对精神病的诊断还做不到病因诊断,只能通过现象加以判断。治疗也仅仅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不能做到完全治愈。由于疾病反复发作,损害患者人格,给社会、家庭带来很大负担。

虽然无法从根本上制服精神疾患,但随着科技发展,精神疾病的治疗康复还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精神药理学家们不断发明更新的药物,希望获得更好的疗效。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新一代治疗药物用药方便、副作用小,有利于病人常期服药,不仅可以治疗认知功能的损害,对情感淡漠、被动退缩等阳性症状也十分有效。

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精神疾病的分类

精神疾病粗略地可分为轻型精神疾病与重型精神疾病。常见的轻型精神疾病有以下几种: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恐怖症等。

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轻型精神疾病主要是表现在出现了感情困扰(如焦虑、忧郁等)以及在强烈情感支配下的片面地思维和判断。但患者思维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及其自知力都基本完好。

而重型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初期患者也可出现焦虑、强迫观念等表现,但此类患者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将会变得很差,自知力也几乎全部丧失。对由于大脑病变所导致的器质性精神疾病,或中毒性精神疾病需与一般的功能性精神疾病加以区分。

精神疾病的诊断

对精神疾病的诊断,目前精神科医生主要还是用“听其言、观其行”的方法。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行为并与病人沟通,来了解病人内心世界的想法,从而来判断病人的思维,认知能力,还有自知力等,再判断病人的病情如何。除此之外,医生有时也会让病人去做一些生化检查或x光、核磁共振等检查,通过对病人血液里某些生化指标和对脑成像等检查,以判断病人的病情。

精神疾病的治疗

目前对精神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结合的方法,一般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以心理治疗为辅。有时对于一些病情较为顽固且严重的病人,精神科医生也会选择一些物理疗法,如电抽搐疗法;激素疗法,如胰岛素疗法;或采用神经外科手术,破坏大脑额叶上的某一个病灶,以达到缓解患者病情的效果,但此种方法在国内已经比较少用。

精神医学:发展中前行

从我们目前的专业队伍来看,我国精神科医生的绝对数似乎不少,但按人口计算则比例很低,仅为0.8/10万;而英国为10/10万,美国约为20/10万。

在发达国家,精神科已进一步专门化:以服务对象划分有儿童精神科、青少年精神科、成年精神科、老年精神科、酒精依赖、药物依赖科等;以服务内容划分有临床评估、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康复等。他们的服务和研究范围广,不但包括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等传统对象,还包括自杀、酗酒、犯罪、离婚和婚姻危机、性心理障碍和性变态等。他们和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心身医学、神经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

而在我国,绝大多数精神科医生属于“普通精神科医生”,进一步的分工和专门化才刚刚起步。应该承认,我国的精神科还处在发展中的阶段。

国际上许多科学家认为,21世纪是“脑”的世纪。世界卫生组织也在积极倡导和推进全球性的“脑10年”研究计划,其中包含了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及老年医学等的共同性研究。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8

一、指导原则

精神卫生工作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精神卫生工作发展思路,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的模式,保障精神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开展;加强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突出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干预,努力开展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的法律法规;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

二、工作目标

按照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国残联《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0年)》确立的工作目标,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年达到30%,2010年达到50%;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2010年降到12%;精神分裂症治疗率*年达到50%,2010年达到60%;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工作覆盖人口*年达到4亿人,2010年达到8亿人。

三、组织领导

(一)落实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建立部门协调工作制度,把精神卫生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根据本地区实际,提出精神卫生工作目标,统筹规划,采取措施,抓好落实。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落实对精神卫生机构的补助政策。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精神卫生工作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物价政策,研究制订鼓励单位、团体和个人资助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办法,鼓励社会资源投向精神疾病的防治工作。

(二)加强分工协作。卫生、民政、公安、教育、司法、残联、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部门、单位和团体要针对日益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并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卫生部门所属精神卫生机构要承担精神疾病患者的救治任务,调整现有精神卫生机构的服务方向和重点,提高治疗与康复水平。民政部门所属精神卫生机构要承担在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复员、退伍军人的救治任务,并及时收容和治疗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和抚养人的精神疾病患者。公安机关要了解掌握本地区内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有关情况,督促家属落实日常监管和治疗措施,对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强制治疗,安康医院负责做好治疗工作;没有安康医院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建立。司法部门要结合监管场所的医疗卫生工作,做好被监管人员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工作。

(三)营造社会氛围。大力开展经常性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围绕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积极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

四、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干预

(一)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加强对学校教师、班主任、校医等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依靠学校现有工作队伍和网络,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针对不同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心理

健康教育(包括技能训练)与咨询服务,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指导和帮助。

(二)加强妇女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研究和干预。维护有精神疾病和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的妇女的权益,加强妇女孕产期心理健康保健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及处理工作,降低其产前、产后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做好妇女更年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工作。加强农村妇女心理行为问题的多学科研究,开展针对农村妇女的心理健康咨询和危机干预服务,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农村妇女精神疾病患病率。

(三)开展老年心理健康宣传和精神疾病干预。利用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建立老年性痴呆干预网络,普及老年性痴呆和抑郁等精神疾病的预防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四)加强救灾工作中的精神卫生救援。加快制订灾后精神卫生救援预案,从组织、人员和措施上提供保证,降低灾后精神疾病患病率。积极开展重大灾害后受灾人群心理干预和心理应激救援工作,评估受灾人群的精神卫生需求,确定灾后心理卫生干预的重点人群,提供电话咨询、门诊治疗等危机干预服务。

(五)开展职业人群和被监管人群的精神卫生工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职业人群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计划,疏导和缓解职工因工作、家庭生活等带来的压力。把被监管人员的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本地区精神卫生工作计划,加强对公安机关监管民警,监狱、劳教部门民警和医护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

根据被监管人员精神卫生流行病学特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被监管人员开展心理治疗和心理矫

正工作。

五、加强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工作

(一)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统筹规划本地

区现有各级各类精神卫生机构,明确功能定位,实现资源整合。要按照精神卫生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

精神科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机构为依托的原则,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和网络。尚未建立精神卫生机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建立,各市(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门机构或指定综合医院承担本地区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治疗与康复以及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

(二)加强社区和农村精神卫生工作。各地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在社区建立精神康复机构,并纳入社会福利发展计划。要充分发挥各级残联的优势,与卫生部门共同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模式,完善医疗转诊制度,帮助精神疾病患者早日康复。要加强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精神疾病急救水平。

(三)加强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工作。要采取措施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老年性痴呆和抑郁等重点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适当的治疗与康复服务。加强精神疾病药品的管理和供给工作,积极开展以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不断提高治疗与康复水平。对精神疾病患者被关锁(以无理的办法限

制其人身自由)情况进行普查摸底,从治疗、看护、资助等方面制订可行的解锁方案,积极进行监护治疗

和定期随访。逐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回归社会。把精神疾病患者中的贫困人群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予以救助。

六、加快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步伐

(一)逐步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卫生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建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执业资格制度,加强对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人员的执业准入管理。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专业教育,上岗后要保证必要的专业进修时间,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要加强医学院校在校学生、现有精神专科和非精神卫生专业医护人员以及其他从事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对常见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有效处理的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精神卫生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医学伦理学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

服务意识。改善精神卫生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促进精神卫生工作队伍的发展。

七、加强精神卫生科研和疾病监测工作

重视和支持精神卫生的科学研究,积极鼓励把科研成果应用于防治工作实践,开展各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人员交流与科研合作,提高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完善精神疾病信息监测网络,加强监测工作,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开展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掌握精神疾病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9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要通过二个途径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其一是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二是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线索调查,是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也是动态掌握社区精神疾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不低于社区覆盖人群的0.6%。还将组织精神科医师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检查。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所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连续的疾病档案资料。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

精神疾病,尤其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不主动治疗,特别是在疾病的严重期,因此需要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看护。个案管理员,每个月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家庭随访,通过随访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可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论坛进行服药期间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化验检查,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四、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促使早日回归社会

个案管理员在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的同时,将对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社区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家庭护理指导、劳动技能训练、工娱治疗和职业康复等。社区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精神残疾的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中国残联制定的“十一五”发展规范要求,加强精神病康复机构建设,统筹规划,每县(市、区)都将扶持建立一所示范性精神病康复机构。康复机构的形式有:工疗站、农疗基地、活动中心、托养中心、中途宿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在残联的配合下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疾病康复工作。

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对于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实行管理治疗的首要目的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六、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隙服务

负责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诊断的确定和治疗方案的拟定,负责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治疗和康复指导,共同为社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无缝隙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双向转诊的制度,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复或加重,需提请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会诊,如果不适宜社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后,应及时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所倡导的原则是紧急住院要果断、及时,社区康复治疗要坚持、要有耐心,要细致。

七、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争取社会支持

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多在青壮年发病,病程迁延,多呈慢性,致残率较高,主要危害劳动力人口,极易造成家庭贫困。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精神疾病患者的救助工作,但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拒绝治疗,给救工作带来困难。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可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掌握的情况,配合民政、残联、劳动等部门积极为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合法权益,争取适当的社会支持和政府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