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班级管理意义集锦9篇

时间:2023-09-27 09:37:27

班级管理意义

班级管理意义范文1

关键词:班级 自主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班级的自主管理,则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的管理;是创造师生平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是组织者和参与者、表现者和评价者的管理。班级的自主管理,是一个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管理兴趣,展示学生的管理才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适应未来发展能力的舞台。它面向的是全体,体现的是全面,参与的是人人,追求的是发展。对于班主任来说,自主管理不仅是一种思想和方法,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与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班级管理及班级自主管理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双方参与。教师与学生(班委会)一起管理班级,构成班级管理。

班级自主管理主要是指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组织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

二、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一教育思想告诉我们:自我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离开了这一环节,任何教育都无法奏效。班级自主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自主教育,学生在管理班级和自我的实践中学会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负责,进而对同学、班级、学校负责,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由此可见,班级自主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管理过程中创造一种亲切的、自由的、和谐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改变被动接收任务为主动选择任务,提供学生自我教育的契机,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内化作用,把创造性思维渗透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管理对学生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

三、如何实施班级自主管理

(一)组建责任心强的班委

组建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能够大胆工作的班委是很必要的。班委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如何建立呢?我认为可以采取民主选举选出班委会,再由班委会选举班长。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评选班委也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其实在班级里,特别是高年级的班级里,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很强,甚至可以说,每个学生在普通班都可以做班长。在这样的集体中挑选班委,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选出热心为班级做事情的人,由此可根据班集体一般的生活和学习常规,根据需要设置学习班长、纪律班长、劳动班长、宣传班长、劳动班长五个岗位并且对各自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

1.学习班长。聘用学习小组长和各学科课代表,负责每天的作业的收发,了解每个学科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组织同班同学进行学习方法交流,和各科任教师积极沟通。

2.纪律班长。每天考勤,及时将每节课的纪律情况向班主任反馈。

3.劳动班长。负责每天安排和监督值日,保证学校规定的各项规定及中午上课前和放学后的卫生检查都合格。

4.宣传班长。出好每期黑板报,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组织文艺活动,活跃班级文化生活。

5.生活班长。负责各项费用收缴、班费的开支和管理;检查和提醒同学的仪容仪表。

在评选过程中,学生可自愿报名参与岗位竞争,进行竞聘演讲,之后用一至两周时间实习,让同学充分了解和认识其表现,最后进行民主投票,以票多者胜出担任。每个班长有很大的自,各司其职,并体现权利的制约和平衡的思想,以实现民主性。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由班干部负责,班主任不要过多插手,只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加强对他们的工作指导和引领。这样,就可以奠定班级自主管理的坚实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实行班长“轮流执政制”。固然,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委会,但不是说这个组织就一成不变。我们做事的出发点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可以在固定常务班委的基础上产生值周班长。值周班长是经民主推选产生的临时班长,由几位学生一组自由结合,组成一届临时班委,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其中一位学生总负责,其余学生分工负责。这种管理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二)根据班级实际,科学地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规对一个班集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班集体成立后,应该重点进行班级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所以班委会组建后,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学生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与班委会一起制定一套系统完整、符合政策、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班级管理的准则。而一个好的制度需要实施这个制度的每一位成员全身心地参与,需要每一位成员在实践中不断地寻找和磨合。所以,在制定过程中要走群众路线,要由班主任和班委会一起研究制订,最后要全班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意见通过,以增强大家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制度建立后,要充分依靠班委会和集体的力量进行有效地检查和督促,不要让制度成为摆设。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参谋”和助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督促,放手让学生去管理,真正成为管理自己的主人。

(三)充分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有效地检查、督促和实施

首先,让每个学生充分认识班规对于班级的重要性。教师要利用班会和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宣传,让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班规是符合国家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是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的。这样的思想认识,既培养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又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检查督促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抓住并解决主要问题,充分调动五位班长的积极性,让他们作为班级制度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在日常工作中大胆地让他们去管理。而要让五位班长发挥好作用,班主任就要在他们实施完管理工作后对他们有一定的评价肯定,并制定一些具体的考核和表彰制度对五位班长的工作进行评比,及时表彰,以促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要让学生自觉地认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需要经历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接受并自觉遵守,要让学生多进行比较,不断地与他人比、和自己的过去比,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最终使班级管理制度成为自我管理的行为规范,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四、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成效

很多实践证明,班级管理的自主化,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培养了一批思想端正、工作负责、学习优良、能力较强的骨干队伍。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能够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既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叶圣陶说过这么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也可以借此说:“管是为了不管。”不管,是班级管理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班级自主管理有利于我们达到这一最高目标。

参考资料:

[1]余如进.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科学出版社.

班级管理意义范文2

论文摘要:从4方面论述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意义及其内涵、方法和途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意义

1.1存在的问题

    (1)违背人性化的“管制”。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形成管天管地、管头管尾的习惯,“守则”“规范”里充满着“严禁”“不许”“不准”之类的词。有些班主任把学生因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等导致的行为,统统视为“违纪”,加以指责或惩罚。有时候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明明是个体心理问题,需要予以理解和治疗,却被认为是思想道德问题,加以批评和惩罚;明明是学生天性和潜能的自然表现,应予以引导和鼓励,却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加以阻止、压抑;明明是幼稚性的错误和偶发的失误,应予以教育和宽容,却被认为是恶习不改,加以指责……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过多的“量化”管理。制度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但是制度的制订与实施需要因班而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注重养成,而不是以检查、纠偏、惩罚为目的。教育一旦数字化,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为了文明班级评比能够多一点分数,有的班主任默许学生弄虚作假,好人好事造假,这实际上是损害学生的心灵。过分强调管理科学,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学生,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管理本质上是一种非人性的管理,是见物不见人的表现。太多、太明显的监督气氛使学生有不受尊重的不悦之感,不利于教育、教学的进行。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释放个性潜能。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迫在眉睫。

1.2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意义

    (1)时代要求。以人为本,已成为这个时代各项工作的要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学校也不能被排除。况且家长、学生也会以此来衡量学校、班级的管理质量。

(2)管理科学的要求。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符合管理科学的要求。首先,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木原因,在教育中只有关注学生心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其次,班主任和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共同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良好的教育策略。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

    然而现实中不少学校的班级管理受各种因素(如应试教育、评价标准、班主任水平不高等)的影响,远离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失去了个人精神、情感、行为等自由,个性被压抑。

2班级管理及其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内涵

    人本主义是西方现代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自我实现的教育理论。它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独特个性的人。这种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人本主义教育学生观认为,应当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具有他或她自己的感情的独特的人看待,而不是作为授予某些东西的物体。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都十分有益。

    人本主义强调既要看到人的本能,更要看到人的潜能;提倡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从整体上理解人的认识和个性,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主张社会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对方的价值和需要,从而共同创建理想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来促进人类潜能的发挥。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也就是管理以学生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为适应终身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具体做法是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创造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作为班主任要明确: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就是把每一位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破除“保姆式”“裁判式”管理方式,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及增强民主参与意识。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人本化班级管理追求的正是把学生放在发展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班级管理走向人格化、人性化,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3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3.1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

    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和广阔发展空间的可能性。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高举弘扬人文精神、培育健全人格的大旗。

3.2培养得力助手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学生人人都是副班主任,个个都是助手。班级的各项制度等在确定之前都要有一个商量的过程,学生先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集体表决。具体做法:在班、团干部的选拔上实行选举制和监督制,即通过全班选举产生班、团干部。班、团干部应该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和支柱,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作风正派、心理状态佳、学习态度端正、责任心强、能搞好群众关系的积极分子。监督制即全班学生监督班、团干部职权的行使,每2周在班上公布情况,经过班级学生民主评议,等级不及格的班、团干部要自动退职,以便班、团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班干部负责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团干部负责班级团务工作,制订轮流值日制度,记载班级日志。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一员参与班级活动并给予指导。评先评优,要经全班民主选举产生。这样就使学生人人都参与班级管理,学会换位思考,人人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3.3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决策是现代教育组织及其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要运用教育决策,对班级实施有效管理。民主决策是人人参与的决策,借助班级这一组织及组织内外的人共同参与,把决策权交给全班学生。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做班级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为争创文明班、先进集体出谋划策,多做实事、好事。如开学初组织学生开展“几个一”活动:每人为搞好班风学风建设出一个好点子,每人设计一套课外集体活动的好方案,每人给任课教师提一条好建议等。此外,诸如班级的出勤、纪律、文体等各方面的管理,班规的制订等权利都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常见的规范都以“一视同仁”为根本依据。然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订班规,具体可分为学习、课堂纪律、行为规范、日常规范、劳动等几个方面,对不同性格、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位学生,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如热水壶、录音机、扫帚等都由专人管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其管理能力,实行每周一小记、每月一评比的综合考评制度。如月评中被评为优秀者,在重精神轻物质的宗旨下给予一定的奖励,还可与操行分挂钩,在公示栏内张榜。同时还可成立有教师参与的督察小组,对各项管理情况随时抽查,通过教师意见箱或周记向教师反映情况,让教师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信息,形成层层管理体制。

3.4开展让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为了充实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增强集体凝聚力,可以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一些关于理想信念、价值趋向、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交流会、学习兴趣小组、系列讲座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会、辩论赛和体育竞技比赛。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增强体质,形成团队精神,减少违纪行为,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3.5根据学生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管理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实践证明,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人才。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童年学习成绩不好,也不是老师心目中的乖孩子。智慧的班级教育和管理,不只是改变、塑造、训练学生,而应是通过班主任营造自由开放的发展空间、领域,唤醒学生自身的自然沉睡的力量,开发其潜能,引发灵魂深处的变化。任何个体优异成绩的取得和个性的充分发展,除了勤奋外还要有灵感(一种情致的指引),这种氛围有利于学生个体心灵的舒展、开放、和谐。可事实上,班主任往往袒护优等生,漠视和歧视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学生,斥责他们不积极、不进步等。

    这是因为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中的学生个体,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智力、性格、反应能力、生活经验、思维水平、原有基础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因此,班主任开展工作,必须尊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首先,要有个别差异的意识;其次,要了解学生个别差异的程度和情形,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管理目标和要求;再次,应允许学生在达到管理目标和管理要求的时间上有先后、程度水平上有高低;最后,应努力做到对学生不偏激、不歧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空间。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每一位学生都有某方面的潜能,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维护其尊严,关注他们的成长。

3.6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人本主义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自我实现,就有机会发挥最佳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予以表扬。在日常管理中,不要放过任何可以表扬学生的机会,使他们发觉自己被关怀,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继续努力。渐进法、及时信息反馈和个人需要的满足是主要方法。对于学生,精神奖励是主要的,应及时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奖励。

3.7启发学生自我教育,培养班级自觉纪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只有启发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以制度管理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培养班级自觉纪律。自觉纪律是指班级成员在履行纪律规范、规则方面的自觉,不仅指学生对纪律的认识,还包括学生执行纪律的积极体验及遵守纪律的行动意向。表现为对纪律的认识和行为的统一,对纪律信念和正确的外部表现的统一,这应是班级管理不懈的理想与追求。自觉纪律的形成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经历过渡阶段,第一阶段是纪律教育。纪律实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重在落实、严格要求,学生受纪律的约束也处于较为被动、勉强的状态,这是最困难的阶段。班主任要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纪律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防止产生消极、怠慢心理。前面的“民主决策”“全面参与”都是为了启发学生自觉性。接下来是学生比较习惯纪律约束的阶段,也是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学习引导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把搞好学习和遵守纪律联系起来,认识到遵守纪律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特别要防止学生表面遵守的两面态度。第二阶段是纪律向班级健康舆论和作风发展阶段,此时班主任要抓好时机,不断予以支持、鼓励,保证班级自觉纪律形成。

    最好的班级管理不是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而是学生从一个被管理者变为管理者,从不自觉到形成自觉的习惯。自我管理的主要形式是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引导他们不仅学会做学校、班级的主人,还要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分有一定工作,承担一定责任。

3.8探索以人为本的多元评价方法

    人的素质及其发展是有差异性和多元化的。应试教育更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略其他方面,这是不科学的评价方法,严重扭曲了价值导向。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因此,在对班级成员综合评价时,要倡导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多元评价制度。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特长,评出学生自信,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评价的主体和受益者,引导其成才。

    在对学生考核评价过程中,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客观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纵向比较的方式,努力发现学生的个体进步和长处,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舞台各展其能、各显其才,充分体验成功的决乐,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从而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4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处理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还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亦师亦友、充满信任的和睦关系。作为班主任必须统揽全局,为班级的发展制定必要的规划和目标,任课教师的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班级发展。班主任应该做好任课教师的工作,使其有归属感,真正把自己当成班级一员。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融洽,学生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会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反之,若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师生关系,则会给学生带来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其内心烦躁、恐惧,教育效果差。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策,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饰,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给学生“严师”的感觉,还要善于做学生的朋友,关怀和爱护学生,平等相待。多与学生交流,多倾听学生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并从师长的角度给予他们关怀和引导。让学生把教师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学生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对教师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理念的实现也起到重要作用。

4.2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班主任素质的提高

    班级管理的总设计师是班主任,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成败。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注重提高班主任素质。

    (1)班主任的个体发展关键是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以及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人基本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重视班主任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其内容首先应包括职业道德,驾驭课堂、管理学生的方法,教育法规等;其次是转变观念,形成具有前瞻性的新教育理念;再次通过外出学习、参加讲座,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等,如计算机技能。

    (2)学校要为班主任提供教育科研平台,建立激励科研的机制。要为班主任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总结先进典型经验,肯定其劳动成果和工作业绩。学校要建立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让班主任充分认识自我潜能和价值,以发展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班级管理意义范文3

高中学生在人际交流上普遍具有这样的心理特征: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又缺乏理解别人的主动性。在班级生活中,学生间出现分歧或矛盾,在所难免。班主任要作耐心的心理疏导,既要让学生理解矛盾存在的客观陛,也要让学生学会化解矛盾,与同学和谐相处。通过这种心理换位,能够认识到自己也可能会伤害别人,因此会尽量去谅解同学。学生之间的矛盾多是日常碰擦,属于非原则性矛盾。在矛盾冲突发生后,有理的一方学生常常据理力争,得理不饶人,让对方、更让周围其他人难以接受,忽视了矛盾解决中的“有理有据有节”,其中有节突出“有理也要有礼”的原则。若是在矛盾冲突中属于无理一方的话,那更应该主动认错,必要时进行赔偿,学生就会认识自身欠缺,主动与他人协作,在更高层次上恢复心理平衡。我班陈同学和范同学在高二时产生了不愉快的矛盾。两人在打闹时,陈同学不小心将范同学价值一千多元的眼镜摔坏了。范同学父亲得知事情经过后觉得儿子受委屈,武断地要求陈同学全额赔偿。一千多元对高中生而言是很大的数字,而且事情的责任不在一人,陈同学自然不同意,矛盾急速升级。得知事情经过后,我觉得不能单独地认为是经济上的纠纷,必须得到家长的谅解,尽量化解此事。于是我及时与范同学的母亲进行了沟通,认为责任在双方,而且事情纯属意外。我又安排了陈同学与范同学的母亲进行沟通,陈同学的真诚、善良打动了范同学的母亲,取得家长谅解后,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

二、以教学激励来培养学生自信心

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老师、同学、社会等许多环境的影响,不自信的生活态度基本上源于自己在这种环境中的失败体验;而且,这种不自信常常使得学生丧失斗志,失去学习的动力。不自信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情绪的病变,而不是一种智力表现。培养自信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被尊重感,体会学习上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具体措施包括得到父母的支持、获得老师的认可、与同学关系融洽等等。其中,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在教学中以各种方法激励学生,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我班某同学在高二下学期开学初,表现得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我通过侧面了解发现,该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受到家长责备;在学校个别老师对他也是冷嘲热讽的,对他自信心打击很大。为此,我利用在班级担任数学教师之便安排他回答课堂提问,暗示老师其实是很关注他的,他并不孤单。课后,我找到该学生进行过作业面批、单独谈话,帮助该学生重振信心。在小高考中,该学生成绩突出,其家长特别高兴,甚至通过给校领导写感谢信、送鲜花来表示感谢。

班级管理意义范文4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班级管理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荷兰教育家埃拉斯莫斯就率先使用了“班级”一词。班级不仅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资源、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资源。而首次给文化作出完整定义的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他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而笔者对“文化”的理解是:文化是一种认同。即一定社会条件下对人类社会存在和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共同理解和认同。建设的本义是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或充实新精神。从词义分析,建设的重要特征是一个“新”字,而“创立”“增加”“充实”这三个词汇都同时表达了建设的人为特征,即建设是人们自觉的、有一定目的性的实践行为。曾有人对班级文化建设作出以下定义:“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以建立班级精神为核心,以班级群体行为为基础,以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为目标的班级管理模式。”[1]该定义较好地诠释了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班级文化建设的确需要教育者的指导与管理,也要求学生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但班级文化建设显然不等同于班级中某一具体的管理模式或方式。

二、显性层面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1.班徽文化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其《人论》中提到:“我们应该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symbolicum来取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因为人是一种符号动物,人会对一个符号产生反应。为什么人类对姓名那么重视?见到小朋友,我们通常都会问“你多大?”、“叫什么名字?”说明人对名字有一种非常强的符号感。而班徽,是一个班级的标志,代表着班级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班徽所蕴含的教育学意义、文化学意义是深远的,它带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设计班徽,可以增加班级成员对班级的归属感、认同感,进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班级管理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设计班徽还可以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品位,丰富班级的课余文化生活。班徽的设计,是教育微观环境的设计,也是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的设计。

2.班服文化

一般学校,都有代表各自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的校服,或者代表地区本土文化特色的市服(广东省深圳市、惠州市等几个城市)。校服一般是为了减少学校内同学相互攀比的情况,而市服则是为了减少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的攀比现象。也是为了树立一个市区中小学生的统一良好的形象。但随着学生自由开放、彰显个性的呼声日益强烈、中学生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学校班级渐渐出现了极具班级特色的“班服文化”。“班服文化”具有自发性。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全部的“班服文化”都是由班级学生自主倡导、自愿自发形成的,基本没有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般自行设计班服,并在班级同学中获得认可后,由一两名热心班级事务的同学联系社会上制衣的厂家,定制全班班服,以留作纪念。班级同学可以在校运动会、班级集体活动、半户外素质拓展、班级纪念日着穿班服,既可以向外集中展示班级文化和精神风貌,也有利于班主任在人群中快速找到本班同学,极大地便利了班级管理。由于“班服文化”获得了班级同学的普遍认可,增强班集体的文化认同,凝聚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对中学班级管理具有积极有利的影响。同时,设计班服还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提升广大学生的审美品位,丰富班级的课余文化生活,且还具有极高的纪念意义,因此,学校也默许了学生“穿班服”这一代表班级集体精神和文化内涵的行为,也使得“班服文化”日益发展旺盛,成为当代中学生最彰显班级个性的班级文化!但是,由于设计班服属于学生自发行为,在设计、制作班服中要与社会接触,在钱财安全、人身安全可能面临存在的风险。因此,对于学生自主设计班服,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可轻易打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班级管理意义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管理模式 班级 树状 网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63-01

高职教育是一个很特殊的教育阶段,它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又具有高等教育的特色。换而言之,高等教育比较注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双重培养。想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考察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能够做好高职教育,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

现在的高职教育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模式,从班级管理为切入点,提供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才是做好高职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给班级进行目标管理,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事实上,选择班级管理模式,是因为高职教育的大多数课程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换而言之,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高职教育的成败。

1 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班级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高职院校一共三年,在此期间,学校有义务和责任把学生培养成一名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性人才。想要完成这一点,必须要注意高职院校在教育上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合理的教育目标必须要有层次性,有远景、中景和近景之分。为了方便理解在高职教育中如何保持教育目标的层次性,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某高职院校要培养导游人才,一年级的管理目标就是“培养专业知识,打好专业基础”,二年级的管理目标就是“巩固专业素养,培养导游能力”,三年级的管理目标就是“树立职业理想,走向导游岗位”。那么,目标管理具体有哪些意义呢?

2 班级管理的两种模式

前面讲了这么多班级需要管理的内容,那么选取什么管理模式呢?目前阶段,有以下两种模式可供试探。

2.1树状管理模式

树状模式就是以辅导员为最高领导的管理模式。事实上,辅导员并不直接对学生负责,他是在通过班干部的力量实施班级管理。班干部成为 班级管理的直接执行者。他们是学校,系管理精神的传达者和监督者。这就像一棵树,树干占据主要位置,对其它分支负责,因此称为树状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层次分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展现个人能力的平台。缺点就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缺乏机动灵活的反馈渠道,而且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决定着管理质量的高低。

2.2网状管理模式

网状模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班级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辅导员是主要的管理力量,直接对每个学生负责。辅导员事必躬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就形成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网络模式管理关系。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辅导员度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力量,利用班干部的力量,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网状模式是一种动态模式。比如说学校开展运动会,辅导员就会找一些具有体育才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就能够成为管理者。学校开展辩论会,辅导员能挑选出一些能言善辩的学生去参加。可以说,网状模式,能尽最大可能给每个学生发挥优势的机会。当然,由于每个人都不免主观,这种模式要求辅导员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对每个学生都能够有具体了解,知己知彼,因材施教,才能够做好班级管理。

当然,上面列举的这两种模式还只在试探阶段,想要知道这些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还有待实践的考验。

3 目标管理对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意义

从心理学上讲,目标管理激发人的心理期待,增强人们做事的动力,因此广泛应用于管理方面。我们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对症下药,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目标管理教育,借以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通常来讲,实施目标管理对高职院班级的管理具有如下意义:

3.1目标管理有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

首先,目标管理有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简单来讲,通过目标管理,一则可以让把班级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个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二则,把班级的评定成果和每个学生的个人表现如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等评定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具有奋发图强。这也有助于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辅导员、班干部和每个学生个体都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自己在学习生活中一件的各种问题。通常来讲,目标管理是一种成果管理,成果越大,说明班级的目标管理效果越好,这对于班级形成良好风气的作用越大。

3.2目标管理有利于班级规范化管理

班级是一个共同的群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让班级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遵守纪律。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的直接领导。在管理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班级班规。对于学生违法乱纪的行为予以纠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监护人。事实上,班级是高职院校学生共同生活的重要平台,通过班级管理,对实现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形成崇高理想和职业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3.3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管理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心理学上讲,目标管理对责任、成就、创造具有激励作用。班级目标管理正是利用人具有进取心理,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因此能够集中班集体的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各施其职,各谋其政,围绕班级管理目标,发挥自己的光和热。通过这种激励作用,学生完成班级总体目标的同时,也能够完成自我能力的提升。这也就真真正正地实现了班级管理的目的,让每一个高职院校学生成为人才。

4 总结

总而言之,在进行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无论采取哪种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这是班级管理模式的目标,也是我们进行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肖炎根.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J].文献资料中旬刊),2006(20).

班级管理意义范文6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越来越完善,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如何把握班级管理的创新,是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所以加强对小学班级创新管理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首先,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渴望得到平等,所以如何把握教育的平等性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点。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这样就打破了师生之间的平衡状态,中等学生往往会觉得老师偏袒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学习成绩本来就差的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的就更多,这样会给班级日常管理造成影响,也不利于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如何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怎样掌握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平衡呢,笔者认为:

一方面,应该开拓师生交流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能局限于办公室、教导处,师生之间的谈话也可以是在学校的小花园,甚者,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微信平台,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学生进行沟通,营造一种轻松的交流氛围,增强师生沟通的效果。

另一方面,应该掌握班级的舆论导向。在平日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在与学生平时的交流中,班主任老师应该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同时根据班级现象、学生评价等等,引导班级舆论的走向,形成一种好事人人夸、恶事人人批的班级风气。例如,现阶段很多小学生都具有远大的理想,身上存在书生的傲气,对身边的一些小事漠不关心,甚至不屑于关心班级事务,将班级事务当做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时,班主任教师应该及时的发现这种现场,并召开以“细节决定成败”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对身边小事的重视程度,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其次要将“减负”进行到底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以及巩固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有不少学科,每一科每天都会留有一定的作业量,但是如果每一科老师都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作业布置,就会导致学生作业一大推,最后每一科作业都无法完成,甚至学生在作业压力下会采取抄袭等违纪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对于此类想象,班主任教师应该告知学生,让其明白作业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检测,能够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解题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工作。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做好各科教师的沟通工作,改变以往各科教师各自为政的现象,让各科作业量平衡发展,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真正的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之就是不能让作业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学生肩上,成为学生们的负担。

最后要优化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意义范文7

【关键词】真挚爱心 班级管理 策略思考

多年的班级管理,让人们感到现在的中学生显得比较难以管理。是学生难以管理,还是我们的管理之心略存有一定的问题?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窃以为只要我们去全身心投入,并注意之方法的科学,那么,班级管理就会是十分意义上的有效。

一、班级管理的爱心真挚需思考对学生生活的关心

现在的学生生活怎样?我们大都认为其生活比较幸福,他们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一切都是那样的无忧无虑。生活幸福吗?窃以为还当是严重的不是。我们可以列举这样的现象,现在的学生生活不竟就是怎样的幸福。首先,从学生所食的看,不少学生的家庭比较富裕,花钱就是那样的不惜一切,到最后所食的是些什么?全部都是比较垃圾的食品。其次,从学生所共同的对象看,现在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校和同窗一起学习,可回到家后所能够打到交道的除去电视外,还又有什么呢?更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的现象比较多,他们都在隔代祖辈中生活着,其乐趣不是那么太为丰富多彩的,如此之比较孤独的生活,能够算得上就是精神意义上的幸福?应当说是完全意义上的不能。所以,我们应当做出的思考当是,现在的班级管理,要针对学生生活之如此意义上的不丰富,为学生增添丰富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营养。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作为班主任经常询问的是学生之饮食习惯,作为班主任多询问的是学生之家庭生活背景以及相关的和谐度,作为班主任比较关注的是学生在校乃至回家后的物质文化生活。如多让学生看些相当有意义的长篇巨著,提醒学生多浏览国际国内大事,要求学生关注周边的新闻,要求学生多体验长辈们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生活。当我们真正意义上关心起学生的生活来,学生会将你看作为严父和慈母,既有其父亲的严厉,又有其母亲的慈爱和慈善。学生则可以在学习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为人,刻苦地为学,理想地为事。

二、班级管理的爱心真挚需思考对学生学习的关心

也许人们会这样去说,作为班主任,有谁不在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整天在了解着学生的学习状况,每次月考,要看学科课程名次,也在关注着总分名次;不仅仅在看着班级名次,还在看着年级上的名次。这就是真正意义上关心着学生的学习?窃以为这样的只顾抓“产量”的关心,还显得比较片面。有时如果我们仅仅去排名次,很有可能就是一定意义上的适得其反。窃以为,作为班主任真正意义上关心中学生的学习应当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去关心,首先是关心学生的学习闪光点,有时,我们的学生虽然考试的分数不是很高,排名也不是怎样的靠前,但只要有着一丝的进步,尤其是一些学生与其他学生的悬殊在渐渐缩小着距离,那就应当利用一定的场合,让这些学生光光彩彩起来。其次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变化,这不仅仅就体现在相关的考试上,还应当体现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上。倘若一个学生在月考中出现一些落差较大的现象,这里面肯定是会有端倪的,必须与其进行比较有意义的促膝谈心。从比较热情的促膝谈心中,可以有意义地发现落差的本质原因,当我们能够发现其本质原因时,才可以去对症下药。

三、班级管理的爱心真挚需思考对学生体质的关心

中学生十分辛苦,应当是我们所有目共睹的。根据体质体能的测试数据看,中学生亚健康人数的逐渐增多也不是那样的无案可稽。作为班级管理,对学生的体质应当不应当关心?其回答应当就是完全意义上的肯定。作为班主任十分需要学生能够身心得以十分的健康,但出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怎可能就是那样的身心健康?因此,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需要关心一个个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关心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中学班主任当将关心的着重点放在学生的体质体能的锻炼上。在我们一般的中学里,学生的锻炼可以说是少得不能再少了,学生的其他方面都可以去少,但体育锻炼千千万万都不能去打折的。应当说现在的中考都在进行体育考试,而且将成绩计入总分,这应当是中学教育的比较良好的开端。窃以为,不管是考试还不考试,作为班主任应当去披荆斩棘,努力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首先是密切配合体育老师,严格要求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于那些体能体质训练的项目,切实要求学生能够竭尽全力去项项达标;其次,要力求学生能够切实开展好阳光体育行动。当然,在我们一般的学校,阳光体育行动是多喊在嘴上,少落实于行动。形成如此的原因是比较意义上复杂的,但作为我们班主任,应当将自己看作是实施班级学生阳光体育行动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平时经常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将一个个学生都拉出教室,让其进行比较充足而又十分理想的户外运动。学生的户外运动增加,体质自然会增强。

总而言之,中学生的班级管理,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去言听计从地从事着文化学习,那是相当片面和狭隘的班级管理。中学生的班级管理,以真挚的爱心提高班级管理效果需要我们去思考的也不仅仅就是笔者所思考的这些,还需要我们去做出广泛意义上的思考,作为班主任所要做的事情就应当是药店里的甘草位位都应当要有。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 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J]. 江苏教育研究,2000(4).

[2] 祁智. 剥开教育的责任[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班级管理意义范文8

关键词: 和谐社会 高校 班级 民主管理

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我国目前正处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维护高校的发展与稳定,构建和谐高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是高校最基层的单位,是进行教学活动最基层的组织,有效的高校班级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随着高校的扩招,影响高校和谐的“不和谐”因素在增加,高校班级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在高校班级管理中选择民主的管理模式。

一、民主管理是实现高校班级从“不和”到“和谐”的重要途径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毕业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所遇到的就业问题,高校中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增大,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而民主管理则是实现班级从“不和”到“和谐”的重要途径。

1.高校班级学生中存在“不和”现象。高校内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虽然学习相同的专业,但他们身上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点,比如来自不同的地域、出生于不同的家境、有不同的性格、学习能力不同,等等。随着高校班级人数的增加,这种差异性还在增大。不同地域的学生来到学校这个共同生活的地方,一定会有很多不适应。特别是一些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来到繁华的都市,面对可能没有见过的消费方式,以及大学生活本身的生存压力都会让他们的心态发生微妙变化。在高校班级中还会有一些“边缘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学生与主流人群格格不入,在成绩、生活等方面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这些学生可能存在思想观念的问题,可能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可能是家庭贫困难以为继,可能心理上有偏差产生厌学,可能是情感问题没能正确处理使得精神委靡不振,还有可能是单亲家庭导致长期心理压抑,虽然表象一致,但其成因却千差万别。高校班级学生中存在的这些“不和”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2.高校班级传统管理模式的“不和”现象。高校班级传统管理模式把学生听话、顺从和遵守纪律作为管理的目标,片面强调严格管理学生的手段,不恰当地突出管理者的威权,弱化学生主体的自主行为能力,忽视学生中存在着的个体差异性。在班级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管理关系最为紧要,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班主任或辅导员对学生实行“我说你听”这种传统的被动式的不平等管理教育模式,辅导员或班主任不深入学生中间主动和学生交流,在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手段上亦不符合民主的程序和平等公正透明的过程,尤其缺乏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在这种“威权”管理模式下,学生失去了许多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机会,在参与班级各项事务的计划、控制、管理及监督时民主氛围不浓,缺乏参与的热情。高校班级传统管理模式的“不和”加剧了大学生个体身上存在的“不和”,最终导致班级管理效率低下,不仅无法做到班集体的和谐,更不利于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与大学生成才的实现。

3.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唯一选择。所谓班级民主管理,是指学生以班级制度为行为准则,以主人翁的身份,通过班集体会议或者其他形式对班集体各项活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参与,达到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形成和谐氛围,实现班集体成员全面健康发展的管理方式。[2]班级管理实质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先进思想意识,促其成才。而人才强调的是个性化和差异性,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参与各项事务的计划、控制、管理及监督,在民主活跃的氛围中实现成才。高校班级是一个存在时间相对较短的集体,同时其组成对象又是一个处在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特殊群体。所以管理者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双向对话交流和协商,用更民主的、个性化的、柔性的管理方式凝聚人心,追求集体和个人利益和谐的实现。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民主透明的管理方式,实现角色转换,由教育管理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指导者和激发者,使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服从者转变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二、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高校班级民主管理方法的创新

1.高校班级民主管理的前提――尊重“不同”,班级管理者应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传统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往往过分突出班级管理者的权威,班主任或辅导员和班级学生处于一个不平等的地位,它强调的是一种简单的规范和服从,强调同一性,这种管理不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己任,在管理目标的确立上,要将大学生生命个体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而不再是“尚同”于学校工作任务的完成。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速度是不同的,管理者要接受这一事实,尊重这些不同。在学生行为与规章制度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管理者不应惧怕这些冲突,而应寻找融合的契机使其辩证地统一起来。夏D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3]班级管理者应该带着这种爱和学生交朋友,要时时刻刻注意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并使学生明白,他们虽然在知识经验上与老师有一些差距,但在这个班级中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谁也没有特权,谁都有权表达自己的见解,谁都有权参与班级的管理。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民主,老师可以提出建议,但是要由学生们自己讨论和表决。

2.高校班级民主管理的核心――健全班级制度,强化高校班级基层民主建设。高校学生的民主意识比一般公民要强烈,他们往往持有民主观念,但是在对民主的认识上却比较模糊。具体体现在班级管理上,他们反感甚至不服从直接的班级管理模式,追求民主的班级管理,但在民主的认识上却认为民主就是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喜欢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民主观在班级管理中却又落入了无政府主义的巢臼。因此,高校班级民主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健全班级制度,强化班级的基层民主建设。和谐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就是通过民主方式,集学生的共同愿望和意志,健全班级规章制度,把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融入班集体制度建设之中,让学生按照校纪校规和大学生的道德规范要求来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大学生在小的范围内更好地做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和谐相处,养成自尊、自立、自强、自信、自觉、自主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3.高校班级民主管理的重点――实施班委轮换制,激发高校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同志说过“路线确定下来,干部是关键因素”,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同样如此。长期以来高校班级管理中十分重视班团干部的作用,在干部选择与任用上班级管理者主要考虑“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学生,特别是少数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少数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担任班干部,这些学生成为了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宠儿,成为了学生中的明星,而绝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和班干部一直无缘。这种状况不仅加剧了普通学生与少数明星学生在管理能力上的差距,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而实行班委会轮换制则可以完全改变这种局面,班委轮换制度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化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它的实施不仅能实现全员参与、自主管理班级的目的,而且能激活学生内心积极向上的原动力,有助于挖掘、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树立自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4.高校班级民主管理的新形式――网络与班级管理的融合。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虽然有极少数大学生因为上网无度失去了学业,但是高校班级管理者不应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而应利用网络能够吸引大学生的优势,采用QQ群、BBS、网络“同学录”等方式,建立班级网络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是集体的信息平台,如会议通知、时事要闻、学习资料等,也可以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平台。在现实的班级中,学生在公开场合发言会受到机会、议题及表达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他们可以自由表达,平等地对话。同时由于“身体缺场”,人们害羞和尴尬的心理被大大地冲淡,班级里的每个成员都可以通过文字自由平等地发表个人的言论,倾吐自己的心声,分享彼此的喜悦,这样“边缘人群”也会消失。将网络技术用于班级的管理,能使网络与班级管理这对冲突获得新的融合,也使班级管理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高校班级民主管理的和谐功能

民主化的班级管理不仅可以促使班级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学生个体与班集体的和谐发展,而且可以达到班集体与外部环境的和谐。

1.高校班级民主管理下的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班级管理民主化首先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民主氛围,这样的气氛能够保持班级成员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的心身成长。通过民主发现、民主推荐的方式,不仅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很容易发挥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及内在潜能也会被最大限度地发掘。首先,在民主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受到鼓励和鞭策,他们更加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从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其次,班级管理民主化还培养了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他们为班级的发展献计献策,努力参加各种班级、学院和学校的各项活动。这些富有竞争的锻炼培养了大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使其素质和能力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得到了提高,班级成员实现了和谐相处、全面发展。再次,班级管理的民主化还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通过大学几年的班级民主锻炼,学生对民主和民主的程序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他们以后的工作以及更多的民主实践做好了准备。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选拔相当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他们将民主的理念及程序带到工作岗位上去,必将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2.高校班级民主管理下的学生个体与班集体的和谐发展。马克思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离不开班集体,班级民主化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把班上的每一个人包括班主任、辅导员个人的利益与班集体的命运和声誉凝聚在一起,使个人和班集体同甘共苦,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心心相印,感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春天般的温暖。在班级民主管理模式下,所有的班级成员对班集体都有归属感,班级成员在这样的集体中求同存异、和谐相处、共同提高。班级制度是班集体成员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体现了他们共同的意志和愿望、心理意识和价值观念,这种共识和认同能激发成员对班集体目标、评价准则的追求,从而富有使命感和自豪感,为班集体争光的荣誉感则更加强烈。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可以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良好班风,因此开展班级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集体活动,人人都愿意参与,大胆参与,认真参与,不但本班学生和老师参与,而且能够吸引外班的学生和老师参与,可谓“寓管理于娱乐之中,寓管理于教育之中”。

3.高校班级民主管理下的班集体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高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校园的基石则是班集体的和谐,因此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才是实现高校和谐与稳定的必然选择。列宁指出:“人民需要共和国,为的是教育群众走向民主。需要的不仅仅是民主形式的代表机关,而且要建立由群众自己自下而上来管理整个国家的制度,让群众实际地参加各方面的生活,让群众在管理国家中起积极的作用。”[4]民主化班级管理培养学生从关心班集体做起,进而上升为关注社会和国家大事,“在我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三位一体、相互促进的”[5],因此,班集体的和谐将上升到校园的和谐最终到达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和谐。高校实行班级民主化管理,它为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关心学校、社会和国家提供了良好的、现实的环境条件。同时,班集体民主化管理有利于学校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人才,有着强烈集体荣誉感的学生会自觉地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融入国家建设之中,积极为国家的建设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刘志翔等.论高校和谐民主化班级管理的功能与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5).

[3][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4]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班级管理意义范文9

关键词:90后学生 大学班级 班主任 班委 自主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最终达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育人为本、遵循教育、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从大学的基本单元班级着手,开展对应的工作,以实现培养大学生人格健全、通识博学的合格社会主义人才的目的。现有的管理制度在过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就了一批批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是也存在过于教条化,已不能完全适用于富有个性的90后学生。这就要求在新形势的大学教育框架背景下,尤其是在班级的管理上,高校在思想上要有一定的高度,在工作上要有一定的深度,才能持续培养具有竞争意识、独立性强、勇于创新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寻求一条富有新意又充满创新的管理方法是众多教育管理工作者苦思冥想的问题。本文以90后学生为第一视角,希望能给教育管理工作者增添一些新思路。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层组织和基本单位,班级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风和校风的形成。班主任是学校委派到班级,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的专任教师。如果班主任在大学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采用面面俱到的管理方式,这与初、高中何异?能否敢于冲破长期以来的保姆式管理模式是束缚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迈向新台阶的羁绊。将垄断班级的管理权逐步下放给我们学生,当好后盾,这是针对由富有个性的90后学生组成的班级的管理新思路。同样由于90后学生的特点,班主任放权绝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大学本科的四年恰好是一个良好的阶梯,足以将年幼无知的青年学生转变成能独自立足于社会的全面型人才。

一、大学一年级,班主任是“保姆”,我们是“婴儿”

丰收的季节,金黄的九月,经过严酷的高考,一批脱颖而出的90后从全国各地汇集到一起,形成了新的团队――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2化学2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级,必须有铁的纪律。虽然明确了班级管理采用班主任放权、班委自治的原则,但是由于是新生初来乍到,未经世事,为了避免班委和越权管理,一套行之有效的职责制度便呼之欲出。为避免垄断式管理的出现,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本班形成了明确的职责分工,以班长为例仅供参考。

班长职责为总体负责班级工作、安排与协调各班委的具体工作,带领全班同学遵守学校的各项守则;协调班级外部关系,为同学提供一个较好的发展空间;发挥联系学校、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传达学校、学院、班级的各项信息;审查批准数额较大的班费支出;团结班委,凝聚同学,搞好班级建设,同大家一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及时将班级情况反馈给学院、班主任。

为了美满地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过渡,班主任的大一基础工作至关重要,要有耐心做到事无巨细,保姆式的管理对于乳臭未干的大一新生是最好的管理办法。在做到统筹全局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班委做出榜样,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和处事原则。而班委必须主动与班主任进行交流,汲取管理经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二年级,班主任是“保洁员”,我们是“叛逆儿童”

我国高校大学本科学生以90后为主体,处在当今社会大环境剧烈变迁,我们具有了思想解放、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泛等显著特点,然而,我们还存在性格叛逆、阅历缺乏、个人主义色彩较浓等方面的不良倾向。步入大二,面面俱到的保姆式管理模式在我们面前已经“溃不成军”。在我们看来,班主任还是原来的班主任,并无何异,班主任苦口婆心说了许多道理,我们仍然各行己事,因此难于管理。因而需要班主任适时放权给学生,由班委直接管理班级,让学生得到锻炼,对于培养新型全面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班主任在适时放权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公平公正的民主评议选出班长等学生干部,使得班长等学生干部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威信。班主任在放权给班委时,虽然减少了对班级的管理,但是必须加强对班委的管理,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班委先认识到“为什么学习”和“怎样去学习”这两个基本问题,再转授给所有学生。前者是班级价值观,后者是班级精神。因为班主任放权的结果就是班委的行事方法将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风气。优秀的班委必将带领班级蒸蒸日上,逊色的班委领导班子会将班级变成一盘散沙,更加难于管理。欲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建立起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班主任在放权前务必思之忖之。

三、大学三年级,班主任是“参谋”,我们是“接班人”

传统班级建设是指全班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协调控制,达到建设班级生活的目的,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班委所组织的班级活动受班主任的思想影响较大,缺乏创新和学生主见,导致学生活动开展很多,班主任和班委费尽心思,但是学生参与度较低,活动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班级管理长期停留于“人治”和“法治”的矛盾他律阶段,使班级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载体未能充分发挥其和谐自律的育人功能,严重影响了教学相长与和谐校园建设。

为了突破这种班主任的垄断式管理,就必须放权给我们学生。让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策划活动。这样能真正做到站在广大学生的角度去开展利于学生参加的富有意义的班级活动。以我们班级为例,每次活动由班委进行策划组织,以策划书的形式上交给班主任,班主任更多考虑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对活动的本身极少干预,班内同学积极性都跟高,参与度95%以上。

为了做好接班,班主任放权给班委,由班委掌权,绝不是班委一手遮天,所以班委更应该戒骄戒躁,在班级起优秀带头作用,树立榜样模范,如此才能凝聚班级体,得到学生的拥护。掌权时班委必须端正态度,摆正心态,明确班委工作,确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以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习质量、锻炼个人素质为目的,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及时传达学院以及班主任的通知,努力做好师生间的枢纽工作。

四、大学四年级,班主任是“顾问”,我们是“主人”

经过三年的精心培育,时至大四才能真正做到班主任放权,班委掌权。班主任放权绝不意味着班主任成为摆设,对学生的工作听之任之,这样便失去了班主任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意义。班主任“管”学生主要是规则与纪律的管理。对班主任放权形象的阐释应该是角色的转变。身份由“顶头上司”转变为“知心朋友”;口气由“命令”转变为“商榷”。如此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更加愿意与班主任交流,班主任对学生动态掌握更加全面具体。教师的爱心,是学生成长的良药,在班主任工作中,师爱是建起师生交流的桥梁。

班主任针对某事做出的承诺要有挑战性。班主任放权对于班主任更大的考验是能否真正地放下身段,能否真正地摆平心态去面对学生,这将直接关乎班级管理的好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理解并尊重学生的难处,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用心与学生交流,作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在此阶段一定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相信班长等学生干部的处事能力,相信自己的教育不会辜负自己。

在班主任放权,班委掌权的新型管理方式下,我班形成了荣誉感极强的班集体。学习上班级蝉联年级第一;在社会实践上也取得的骄人的成绩,1人担任APEC志愿者并获“优秀志愿者”称号、3人参加2014年青岛国际园艺博览会志愿者;同时在科技创新方面也突飞猛进,全院SRDP答辩通过的32支团队中,我班共有13支团队入围,最终确定的6支“国创”团队,我班占有4个名额。事实上,班主任放权、班委掌权的教育管理新思路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四年间班主任在“保姆”、“保洁”、“参谋”再到“顾问”的角色转变过程中,真切让我们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班主任由台前转为幕后提供给我们学生更多的展现才华和能力的机会与空间,对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宗霖,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2化学2班班长;通讯作者张大海,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2化学2班班主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C].新华社,2010

[2]孟银.绩效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初试[J].人力资源管理:180-182

[3]崔杰.班级管理艺术[J].教育与管理,2015(3):117

[4]陈勇钢.关于高校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校论坛,2015(3):15

[5]陈铁.谈班主任的角色定位[J].教育与管理,2015(1):99

[6]蔡璞B.班主任放权是班级实施创新能力教育的必然要求[J].人力资源管理:114-115

[7]温秀银.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J].教育与管理,2015(2):104

[8]黄静欣.浅谈高校学生班级建设对策建议[J].新西部,2015(3):95

[9]周勇.班级文化评价的“八纲辨证”法[J].教学与管理,2015,2(1):26-28

[10]王宏驰.班主任怎样才能管理好班级[A].生物技术世界:111

[11]魏文芳.浅谈班级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问题[J].教育与教学:192

[12]蒋关军,袁金祥.班级管理的境界变迁:从矛盾他律走向和谐自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91-95

[13]李志华.浅谈班级管理[J].教育与管理,2015(3):115

[14]赵钦.爱――班级管理的法宝[J].教育管理,2015(2):202-203

[15]徐国彦.师爱润物无声[J].学术研究,201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