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集锦9篇

时间:2023-10-09 11:02:26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1

[关键词]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3-35-03

Analysis of induction factors and strategies for infants'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ausing by surgery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ZHANG Ruinan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Children's Hospital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53, China

[Abstract]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is a very common complication in infants who have surgeries becaus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VAP also leads high mortality rate. Medical workers have focused on VAP for a long time to find out countemesures which can prevent or cure VAP. In this review,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details of factors which could cause VAP. Based on these, the author also discussed some strategies to avoid VAP. In consideration of infants, the author suggested that nursing staffs should lay stress on standard operation during their work, and try their best to avert VAP.

[Key words] Infan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Postoperative care

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是0.67%,其中1/3在出生后6~12个月,另有1/3虽能渡过婴幼儿期,但是会逐渐发展为中重度肺小动脉梗阻性病变,即使手术治疗,其并发症多且死亡率高[1]。因此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前沿。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心律不齐、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急性心包填塞以及出血等。随着呼吸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尤其是小儿呼吸机的面市与推广,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存活率有了显著地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指患者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2]。之前文献报道,VAP发生率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单纯肠外营养、气管切开操作、器械通气时长等具有相关性[3]。而婴幼儿由于其自身认知和免疫水平的特殊性,其感染VAP的风险较成人高,同时与之相关的护理相对成人也有较大的区别。而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发育迟缓,易疲乏体力差,并反复出现肺部炎症。这些特征都表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其并发VAP的风险和概率是非常之高的。因此,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气道护理和呼吸机管理,是监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4]。

1 VAP诱因分析

VAP的发生大体可归纳为两方面的原因:(1)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2)源于外界微生物侵染。

1.1 患者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免疫力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功能尚未完善。胎儿包括新生儿自身不能形成免疫球蛋白,其循环系统中的免疫球蛋白来源于母体血液和母乳。因此在胎儿初生以及断奶早期,婴幼儿的免疫力极低,很容易因为环境因素感染某些疾病。除此之外,针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侵入性治疗往往会对机体造成损伤,而这些损伤本身就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例如气道开放以及气管插管气囊对呼吸道黏膜挤压而损害呼吸道,使细菌易进入呼吸道,造成感染等[5]。

1.2 外源微生物侵染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2

龋齿俗称虫牙,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多年前。就将龋齿列为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癌症、心脑血管病和龋齿。

婴幼儿是龋齿高发危险人群。根据我国最新的医学流行病学调查,城市和农村中婴幼儿龋齿发病率平均为19.2%。其中,相比之下,城市中婴幼儿龋齿发病率高于农村。因此,做好龋齿的防与治是婴幼儿保健的重要内容。

龋齿的发生原因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龋齿的发生原因只有三个,即唾液变形链球菌、牙齿钙化有缺陷以及经常吃产生酸的饮食。

我们来分析一下三个因素是如何集中在孩子口腔中的。婴幼儿口中引起龋齿的链球菌一般来自于父母的口腔,这是因为父母在喂养孩子时,通常会先尝一尝孩子食物的冷热,在不经意间将口腔中的细菌传播给了孩子。婴幼儿的乳牙发育在胚胎期就已经开始,一直持续到出生后2岁农右。在这期间,母亲或婴幼儿出现疾病或饮食障碍,都有可能导致宝宝的乳牙钙化不良,从而为以后龋齿的发生埋下隐患。婴幼儿的食物中,有很多都能产生酸性物质,这是无法避免的,甚至连牛奶也是如此。所以,理论上说,婴幼儿患龋齿的因素几乎是无法避免的。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婴幼儿龋齿的防与治呢?

婴幼儿龋齿的特点

婴幼儿的生活和饮食毕竟和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婴幼儿龋齿的发生和成年人也有很大的区别。婴幼儿容易患“奶瓶龋”和“可乐牙”。婴儿睡眠之前不断吸吮奶瓶而造成的龋齿,医学上称为“奶瓶龋”,表现为上颔门牙的表面、邻面大面积龋坏,牙齿呈棕褐色,表层釉质脱落。由于乳牙的钙化程度低,患龋齿后病情进展迅速,破坏面积广,并且治疗效果差,因此积极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奶瓶龋”主要原因是家长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孩子躺着的姿势使奶瓶嘴直接贴附于上颌乳切牙,让牙齿长时间浸泡在奶中,口腔中的细菌分解糖类产生酸而破坏牙齿。当婴幼儿清醒时,可以通过唾液的分泌、咽喉的吞咽,有效地清除口腔内发酵的碳水化合物,而当婴幼儿入睡后,唾液分泌会减少,吞咽动作停止,口腔的自洁、稀释和中和作用均下降,发酵的碳水化合物便存留在口腔中,并环绕在牙齿周围,很容易发生龋齿。“奶瓶龋”的主要特点是:以侵犯上颔乳门牙为主,这也与上颌乳切牙最先萌出有关。随着时间的延续,还可能波及后面的牙齿。婴幼儿的乳牙钙化程度低,牙质软,又是多个牙齿同时浸泡在奶液里,故龋坏速度快,龋坏牙数多。这也是“奶瓶龋”的一大特点。

幼儿发生龋齿的另一个常见的因素是经常大量地喝可乐等碳酸饮料,这些饮料中含有大量碳酸和糖分,碳酸可夺走牙齿中钙等物质,腐蚀牙齿,使牙齿脱矿,从而容易引发龋齿等口腔疾病。碳酸饮料中的碳酸还会夺走血液中的钙等物质,引起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到全身的健康。喝甜饮料引发的龋齿特点与奶瓶龋齿有相似之处,即多颗牙齿同时受到损害,牙齿表面釉质脱落,牙齿病损区呈黄褐色,病损进展比较快。

虽然“奶瓶龋”和“可乐牙”是婴幼儿常见病。但不是说不能喝牛奶和可乐等碳酸饮料,而是应该注意如何避免“奶瓶龋”和“可乐牙”的发生。

婴幼儿龋齿的防治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3

【关键词】婴幼儿 肺炎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204-01

护理肺炎是婴儿时期常见病,多发性疾病,以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在急性呼吸系统的病死率中,肺炎是主要原因,如果因治疗,护理不恰当,常可危及生命,本人在儿科工作的几年中,护理此类患儿共78例年龄最小的是2岁,最大的为5岁,平均年龄2岁,治愈率为100%,在护理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管理(包含 叩背,吸痰,雾化吸入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并综合综合治疗,取得了病意疗效,缩短了病程,促进了肺炎的痊愈,并无一列死亡,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护理体会。

1 做好基础护理

1.1 病室环境 保持病房安静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避免对流风,防止患儿受凉,室温维持在18-20 之间。相对湿度为50―60%。

1.2 饮食 饮食应容易消化,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意供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以减少组织和体液的耗损,防止呼吸道分泌物过于 粘稠, 有气急发绀者,应保持喂食或喂药,以免吸入气管,发生室息。病情危重者用滴管或鼻饲 也可用静 脉高价营养疗法。

1.3 口腔护理 因患儿抵抗力低下,饮食,进食减少,细茵在口腔内迅速繁殖,易发生口腔感染,按病情需要每日行口腔护理2―3次,口腔粘膜汤时。可涂1%龙胆素,也可用冰硼散或易类散撒布汤外。口唇干裂,可涂石油。

1.4 心里护理 护理人员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做好心理护理。对幼儿应耐心说服消除其焦虑,适当表扬鼓励,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2 搞好对症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翻身拍背更换,采用头高位或半卧位,以减轻肺部 血,防止肺不张,具体做法是没2小时翻身1次,并拍击背部,按支气管,气管做向,从外向内拍击。患儿一般呼吸道分泌物多,重症患儿反应往往较迟钝无力将痰咳出,出现阵发性青素或喉头痰声,护理时应多给患儿喝一些水,并翻身拍背,喂奶,喂药前应吸痰,如痰液粘 粘稠不易排出,可行超声雾化吸入法或蒸汽吸入,解痉排痰,减轻呼吸困难,必要时刻用采用负压吸痰,确保呼吸道通畅。

2.2 正确给氧婴儿肺炎常有不同程度缺氧,严重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的严重损害,应根据缺氧程度,进行氧疗吸氧可提高吸入气体中氧浓度,提高动脉血氧含量饱和度,增加肺泡内氧分化,减轻因代偿所增加的呼吸循环负担。严格掌握流量,对Ⅰ度缺氧的婴幼儿采用鼻导管吸氧法,氧流量0.5~1升/分,Ⅱ度缺氧者应采用间揭给氧或特续用氧,氧流量为2~4升/分,Ⅲ度缺氧者应特续用氧,氧流量为5升/分左右,用氧的过程必须保持鼻导管通畅,来防堵塞。

2.3 合理掌握点滴速度,按病情需要静脉补液。注意输液的速度,限制液体入量,主要维持机体的热量和药物治疗,每分钟4~5滴,以减轻心脏的负担,防止发生肺水肿和心力哀竭,给利尿剂药详细记录尿量,使用强心剂时要注意观察脉搏与心率的变化。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4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复剖宫产的临床影响。方法 将首次经历127例剖宫产术者分为一组,称之为首次剖宫组,将多次经历的127例剖宫产术者分为一组,称之为多次剖宫组。随后,分析首次剖宫组中的孕妇的腹婴状况、母乳养护状况、产后并发症状况.分析多次剖宫组中的孕妇的腹婴状况、母乳养护状况、产后并发症状况状况。结果 多次剖宫组中的女性所得妊娠并发症的概率比首次剖宫组的高,尤其盆腔发生粘连和子宫肌层自发性不全性破裂的几率比首次剖宫组的高,剖宫产母乳养护幼儿的概率也比首次剖宫组的低,P<0.05,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多次剖宫组中切口感染例数和首次剖宫组的状况无明显区别,多次剖宫组中的腹婴结局和首次剖宫组中的腹婴结局无明显区别,P>0.05,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复剖宫产术对腹婴结局无影响,对妊娠病的并发概率有影响。

[

关键词 ] 剖宫产术;母乳养护;腹婴状况;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a)-0155-02

由于多种社会因素影响致使对剖宫产的指针的放宽,以及越来越多的妊娠女性属于高危孕妇群体,妊娠合并症越来越多。而消除此类女性妊娠危险的最可靠办法就是剖宫产,致使现在剖宫产已经成了一种主要的分娩方式。但是剖宫产对母婴的危害也较大,为了使妇婴免受损伤,所以要降低剖宫产率,尤其是多次剖宫产[1]。本文针对2011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的254例剖宫产孕妇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0月—2013年1月,选取我院254例剖宫产孕妇为分析对象,其中首次经历剖宫产术者127例,多次经历剖宫产术者127例。年龄:20~37岁,平均:(28.45±3.51)岁。将首次经历127例剖宫产术者分为一组,称之为首次剖宫组,将多次经历的127例剖宫产术者分为一组,称之为多次剖宫组。在首次剖宫组的127例女性中,年龄:20~36岁,平均27.59岁,孕周:34~41周,平均:38.5周。在多次剖宫组的127例女性中,年龄:21~37岁,平均28.43岁,孕周:34~42周,平均:38.5周。多次剖宫组和首次剖宫组情况相比,多次破宫产除了子宫部位有瘢痕之外,其它情况和首次剖宫组的情况无过大差异,P>0.05,并无统计学意义。随后,分析首次剖宫组中的孕妇的腹婴状况、母乳养护状况、产后并发症状况。分析多次剖宫组中的孕妇的腹婴状况、母乳养护状况、产后并发症状况。并对比首次剖宫组和多次剖宫组的腹婴状况、母乳养护状况、产后并发症状况。

1.2探讨方法

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法。回顾254例剖宫产孕妇的资料,分析类别:孕妇的腹婴状况、母乳养护状况、产后并发症状况、切口感染情况、盆腔发生粘连状况、性生活状况。之后,对比首次剖宫组和多次剖宫组的腹婴状况、母乳养护状况、产后并发症状况、切口感染情况、盆腔发生粘连状况、性生活状况[2-3]。

1.3统计方法

统计数据信息的软件:spss 15.0。检验计数以及计量项目:χ2检验、t检验。倘若P>0.05,并无统计学意义。倘若P<0.05,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2.1母乳养护状况

在首次剖宫组的127例女性中,用母乳养护婴儿42 d的有120例,占94.48%;用母乳养护婴儿180天的有89例,占70.08%;用母乳养护婴儿360 d的有53例,占41.73%。在多次剖宫组的127例女性中,用母乳养护婴儿42 d的有112例,占88.18%;用母乳养护婴儿180天的有65例,占51.18%;用母乳养护婴儿360 d的有26例,占20.47%。显然在母乳养护180 d的阶段和母乳养护360 d的阶段中,多次剖宫组中的女性用母乳养护幼儿的概率比首次剖宫组的女性用母乳养护幼儿的概率低,P<0.05,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在母乳养护幼儿42 d的阶段中,多次剖宫组中的女性用母乳养护幼儿的概率与首次剖宫组的女性用母乳养护幼儿的概率相当,P>0.05,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2.2其它状况

在多次剖宫组的127例女性中,出现妊娠并发症的有35例,并发概率:27.56%,但在首次剖宫组的127例女性中,出现妊娠并发症的有15例,并发概率:11.81%,显然多次剖宫组的所得妊娠并发症的概率比首次剖宫组的高,P<0.05,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在在多次剖宫组的127例女性中,盆腔发生粘连的女性有46例,粘连几率:36.22%,但在首次剖宫组的127例女性中,盆腔发生粘连的女性有17例,粘连几率:13.39%,显然多次剖宫组中的女性的盆腔发生粘连的几率也比首次剖宫组的高,P<0.05,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在多次剖宫组的127例女性中,切口感染60例,感染几率:47.24%,在首次剖宫组的127例女性中,切口感染57例,感染几率:44.88%,显然多次剖宫组中切口感染例数和首次剖宫组的状况无明显区别,P>0.05,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在多次剖宫组的127例女性中,腹婴结局有一例异常,异常率:0.79%,在首次剖宫组的127例女性中,腹婴结局无一例异常,异常率:0.00%,显然,多次剖宫组中的腹婴结局和首次剖宫组中的腹婴结局无明显区别,P>0.05,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多次剖宫组中的女性的性生活状况也不如首次剖宫组的女性,P<0.05,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3讨论

本文选取我院254例剖宫产孕妇为分析对象,其中首次经历剖宫产术者127例,多次经历剖宫产术者127例。年龄:20岁到37岁,平均:(28.66±3.51)岁。对比首次剖宫产的女性和多次剖宫产的女性的腹婴状况、母乳养护状况、产后并发症状况。无论是多次剖宫,还是首次剖宫,不同状况的剖宫产女性的孕妇的腹婴状况、切口感染情况无差异,但是首次剖宫产的女性的母乳养护状况、产后并发症状况、盆腔发生粘连状况、性生活状况等均要比多次剖宫产的女性的状况好[5-6]。尤其在多次剖宫产的女性中,用母乳养护幼儿的人数较少,这和剖宫产的次数有关,这也是产科手术需处理的问题。通常在剖宫产手术之后的2 d后,乳汁在乳房中的分泌量和疼痛感成反比,越疼痛,分泌的越少。在近几年中,多次剖宫产的女性不断增多,然而多次经受剖宫产术的女性所出现的妊娠并发症的几率也比首次经受剖宫产术的女性所出现的妊娠并发症的几率高。此外,若多次经受剖宫产术,此类女性的盆腔产生粘连的几率也将高于首次剖宫的女性。总之,剖宫产的危害或者不利也较大,为了使妇婴免受损伤,要减少剖宫产的次数[7-8]。

[

参考文献]

[1] 张萍,陈丽娟,蒋敏,等.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风险与分娩实施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12(13):1235-1237.

[2] 王莉钦,周建英,徐妙燕.重复剖宫产术45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3):3602-3603.

[3] 韦建巍.非洲孕妇重复剖宫产瘢痕切口改良的体会[J].广西医学,2012,34(10):1402-1403.

[4] 贾文琳,雷丽琴.子宫肌组织在多次剖宫产术后的修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9,10(8):684-685.

[5] 王贵芳.重复剖宫产41例临床分析[J].锦州医学院学报,2012,14(12):46-47.

[6] 宋育先,孙力.重复剖宫产119例临床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19(11):40-42.

[7] 卢术芳.减少重复剖宫产出血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35-36.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5

冯希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主任、上海市口腔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口腔龋病、牙周病预防方法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尤在口腔龋病的预防方面具有创造性成果。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婴幼儿口腔保健,中心口号是关注婴幼儿口腔健康。本刊特邀口腔预防专家冯希平教授向大家介绍婴幼儿期的口腔保健知识,愿所有的宝宝口腔更健康、笑容更灿烂。

常说身体健康要从小做起,其实,牙齿健康也应从小做起。婴幼儿期是指从宝宝出生至满3周岁的一段时期,宝宝出生后的最初三年是乳牙陆续萌出,形成牙列的阶段,是恒牙牙胚逐渐形成、恒牙逐步钙化的阶段,也是极易罹患龋齿、牙龈炎等多种口腔疾病的阶段。由于该阶段宝宝口腔中没有牙齿或仅存在将被替换的乳牙,其口腔保健常被许多爸爸妈妈忽略,为宝宝今后的口腔健康埋下隐患。今年将“婴幼儿口腔保健”定为“全国爱牙日”的主题,正是希望通过科普宣传,将婴幼儿口腔保健的理念推广开来。

婴幼儿口腔保健5“错招”

婴幼儿期口腔保健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没有蛀牙;二是完全保持牙龈健康。以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5种错误做法,希望大家能从医生的分析中得到一些启示。

错误一:给宝宝喂奶前,父母先尝一下,以免烫到宝宝。

点评:爱宝宝,就别把细菌传给宝宝。

变形链球菌是引起蛀牙的重要细菌。宝宝出生时,口腔内没有变形链球菌,随着年龄增长,宝宝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会逐渐增多,而这些细菌多是由于宝宝出生后,经由父母传播而获得。最常见的转播途径是父母与婴幼儿接吻和用嘴尝婴幼儿的食物。

正确做法:给宝宝喂奶时,爸爸妈妈应尽量避免直接用嘴接触奶嘴或调羹,以免将细菌传给宝宝,可将奶滴于手背或手腕内侧以测试温度,阻断细菌传播渠道。

错误二:宝宝还没长牙,不需每天清洁口腔。

点评:口腔不清洁,真菌来“骚扰”。

虽然宝宝一般在出生后第6个月才长出第一颗牙,但清洁口腔依然是很重要的日常护理工作。每天清洁口腔不仅可避免黏膜真菌感染,为乳牙的萌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还可使宝宝尽早习惯被他人接触口腔内部,为今后实施进一步的口腔保健提供基础。

正确做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宝宝进食后,喂一些温开水。如果宝宝口腔内还有脏物,可让其侧卧,家长洗净手后,用纱布缠绕手指或用特制的乳胶指套牙刷蘸少许淡盐水或温开水,按先口腔内两颊部、齿龈外面,后齿龈内面及舌头的顺序进行清洗。由于宝宝的口腔黏膜极其柔嫩,因此在清洗时,动作一定要轻柔。6个月后,宝宝的乳牙萌出,此时可让宝宝坐在大人的膝上,将干净纱布缠在手指上或用特制的乳胶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宝宝刚刚萌出的乳牙。12个月以后,爸爸妈妈可以教宝宝刷牙。开始时,可先让宝宝拿一把没有牙膏的牙刷,手把手帮助宝宝刷牙,用不了多久,宝宝就会自己刷牙了。

错误三:给宝宝用大人的含氟牙膏,认为含氟越多,预防蛀牙的功效越大。

点评:氟化物虽然有保护牙齿的作用,但过量摄入氟对人体有害。

宝宝对氟的耐受量与成人不同,且他们的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刷牙时容易发生误吞。如果长期使用成人含氟牙膏,可能因误吞而导致氟中毒。

正确做法:推荐使用儿童专用牙膏,或在医生指导下,酌减成人牙膏的使用量。

错误四:宝宝牙龈上鼓出的白色小脓疱是“上火”了,只要用一些清凉降火的药,自然就会好。

点评:莫把炎症当“上火”。

宝宝牙龈上鼓起的白色小脓疱很可能是乳牙根尖周炎的表现,光靠药物无法根治,如果不进行彻底的牙髓治疗,病情反复发作,可能会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

正确做法:应带宝宝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错误五:反正乳牙是要被替换的,即使蛀坏了,也不必治疗。

点评:蛀坏的乳牙危害大。

宝宝在6个月大时长出第一颗牙齿,在之后的8~12年时间里,乳牙是宝宝主要的进食工具。乳牙质地比恒牙疏松,蛀牙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影响到牙髓或根尖,常会引起患牙不适、牙龈肿胀,甚至发热等问题,长期的乳牙根尖炎症还可能引起继承恒牙在颜色和形态上的改变。蛀坏的乳牙如果不积极治疗,不仅会影响宝宝的日常进食和营养摄入,还会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双侧乳后牙不发挥咀嚼功能,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宝宝日后的脸型发育。

正确做法:宝宝蛀牙不可忽视,早诊、早治是上策。

每隔半年,带宝宝看一次牙医

一般地说,在宝宝出生6~12个月内,应安排宝宝和牙医的第一次会面,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改正一切可能不利于宝宝口腔健康的做法。之后每隔3~6个月复诊一次,以便牙科医生尽早发现宝宝的口腔问题,尽早治疗。

除了看牙时机,看牙方法也很重要。很多宝宝对看牙心存恐惧,一提到去补牙总是又哭又闹,这种情况称为“牙科恐惧症”。要帮助宝宝克服恐惧,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家长不应在宝宝面前表现出自身对看牙的恐惧心理,更不应该以看牙医作为恐吓宝宝的手段。其次,在首次就诊时,应尽量使宝宝熟悉牙科诊所的环境,并让宝宝与医生多交流,在没有急症的情况下,一般选取病变最轻,或者治疗时不适感最少的牙齿进行操作。第三,给口腔内有多颗蛀牙的宝宝看牙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即便宝宝能够非常勇敢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爸爸妈妈也不可急于求成,以免一次治疗时间过长,给宝宝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不快,为今后的口腔保健工作带来困难。

8个小提醒,为宝宝口腔健康“加油”

1. 尽量不要让宝宝喝含蔗糖的饮料,减少蛀牙危险。

2. 奶嘴的开口不宜过大。过大的奶嘴开口会削弱对宝宝吮吸力量的要求,对宝宝的面部发育不利。

3. 让宝宝多吃含适量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牛肉等。这样不但有利于牙齿的机械清洁,而且还能使宝宝的面部骨骼和牙床得到充分的锻炼。

4. 不要让宝宝养成含睡觉的习惯。

5. 不要让宝宝养成含食的习惯。

6. 不要让宝宝养成咬手指、咬嘴唇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对牙齿的正常排列及保持口腔软组织的健康都很不利。

7. 不要让宝宝整天吃零食。进食饼干、巧克力等甜食时,可以用增加每次进食量的方法来减少进食次数,每次进食后,都不能忽略口腔的清洁。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6

[关键词] 胆总管囊肿;腹膜炎;穿孔;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091-02

Nursing for spontaneous perforation of choledochal cyst in infant

XUE Jing

(Department of Surgery,Kaifeng Children's Hospital,He'nan Province, Kaifeng47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for spontaneous perforation of 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 in infa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1 cases with spontaneous perforation of 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was established by paracentesis in 8 patients. Abdominal sonography and CT found a cyst in 5 of the 8 cases reviewed. 3 different operative procedures were performed, choledochocyst excision & Roux-Y choledocho-jejunostomy(3 cases), choledochotomy with T-tube drainage (6 cases),and cholecystostomy(2 cases) .Radical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in about 3-6 months after the initial operation. All patients recovered had got satisfactory therapeutic efficacy without any grave complication. Conclusion: The misdiagnosis of spontaneous perforation of 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 in infants is more common,with understanding keys in the diagnosis and correct operation and meticulous care are important in improving the cure rate.

[Key words] Choledochal cyst; Peritonitis; Perforated; Nursing

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发病率低,误诊率高[1]。我院自1996年8月~2008年6月共收治11例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者,耐心细致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对患儿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将我们的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手术时年龄2个月~3岁。平均1.6岁。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发热和呕吐为主,其中5例伴黄疸。病程6 h~10 d,平均4 d,有5例病程

1.2护理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是婴幼儿,术前护理常难以配合,很难从语言方面给予心理支持,因此护理人员应多给予体贴、关怀和安抚,亲近患儿,使患儿感到和在家中一样温暖;该组患者均以急腹症入院,家长都比较恐慌和焦虑,应同时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手术的特点和意义,耐心地解答家长们提出的各种疑问,用疏导法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避免对家长们有不良的语言刺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及安全感,使他们积极配合支持治疗,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2.1.2术前准备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以尽可能改善部分患儿脱水和休克状况,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减少术后感染等。给予心电监测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胃肠减压,按外科常规行手术野备皮,按全麻常规给予阿托品肌内注射。

1.2.2术后护理

1.2.2.1心电监护此类患儿因术前一般情况较差,又经历手术和麻醉的打击,所以术后应常规给予心电监测,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每30 分钟记录1次,准确记录24 h 出入水量。本组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下的静脉复合麻醉,麻醉未清醒的患者,设专人护理,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或肺部感染。同时予吸氧,氧浓度2 L/min,提高氧饱和度。

1.2.2.2腹部引流管的护理及观察由于胆总管囊肿自发穿孔患儿均合并胆汁性腹膜炎,腹腔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水肿和腹腔内感染。无论采取哪种术式,术后都有发生渗液、渗血和(或)吻合口瘘的可能。所以应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外接导管长短要适中,防止扭曲、打折、受压,定期更换引流袋,并严格无菌操作,变换时要始终保证引流袋不能高于引流口。

1.2.2.3胃肠减压的护理术后持续胃肠减压3~5 d,有效的胃肠减压是缓解术后腹胀,保证吻合口愈合和防止吻合口瘘的重要措施。保持胃管的通畅,持续负压吸引,根据引流情况不断调整胃管的深度和方向,并准确记录引流液量及性质。胆总管囊肿自发穿孔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较差,再加以急诊手术和麻醉的打击,很容易出现术后胃肠道的应激反应,术后如果胃管内有大量咖啡样液体流出,应考虑有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可能,要及时报告医生,我们按医嘱常规应用胃酸抑制剂西米替丁0.2 g 加生理盐水100 ml ,每日2次静脉给药进行预防性治疗3~5 d,效果良好,无一例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如果胃肠引流液减少,肠蠕动恢复后即可拔除胃管。

1.2.3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术后观察“T”管引流出胆汁的量,正常情况下,每日200~500 ml,如呈褐色、混浊、量增多,同时腹腔引流管血性液增多,呈鲜红色,怀疑是否有出血可能,应立即提醒医生,积极止血治疗及补充血容量。本组无一例患者术后出血。术后2~3 d肠蠕动恢复,先让患儿饮水30~50 ml,改为清淡流质饮食,1~2 d后改为半流质饮食,以低脂肪、高能量、富含营养、少量多餐,宁少勿多为原则。术后观察有无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膜刺激征情况。检查伤口及腹部情况,有无伤口感染及胆瘘的发生,同时加强抗生素的应用;对术后反应性发热的婴幼儿,体温在38℃以下者,一般不作特殊处理。若体温在38℃左右,采用温水擦浴效果较好,体温在39℃以上易发生高热惊厥,应及时处理。对温水擦浴效果不明显者,采用30%~50%的酒精擦浴或遵医嘱药物降温。

1.3出院及健康指导

患儿出院后,注意饮食卫生及调理,加强营养、补充易消化的饮食。适当加强身体锻炼,但不参加剧烈活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门诊随访,定期复查。特别对拟行二期手术的患者一定要严格叮嘱引流管的固定和护理,以防脱落和感染。

2结果

11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见有胆汁样腹腔积液。3例行一期胆总管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术(胆总管-空肠R-Y 吻合术);6 例行胆道外引流加腹腔引流术,2例行胆囊置管引流加腹腔引流术,3~6个月后行胆总管囊肿切除加胆道重建术。11例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胆漏、肠瘘、黄疸,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 10.5 d(8~15 d)。术后 8 例获随访,平均6个月(3~12个月),未见胆道感染、黄疸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3讨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少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8%~7.0%[2-3]。陈亚军等[4]认为,胰胆管合流异常引起的胆道梗阻导致胆道内压力急剧升高、婴幼儿胆道弹力纤维的发育不完善在局部血运不良的情况下加重了局部缺血,以上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胆道自发穿孔的发生。

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治疗不应拘泥于一个固定的术式。应根据具体的病理情况以及患儿的整体状况,在以抢救生命为第一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辅以精心细致的护理。术后定期随访消除隐患并及时处理,从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Ando H, Ito T, Watanabe Y, et al. Spontaneous perforation of chole dochal cyst[J].J Am Coll Surg,1995,(181):125-128.

[2]Yamaguchi M.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 analysis of 1 433 patients in the Japanese literature[J]. Am J Surg,1980,(140):653-657.

[3]Ando K, Miyano T, Kohno S, et al. Spontaneous perforation of choledochal cyst: a study of 13 cases[J]. Eur J Pediatr Surg,1998,(8):23-25.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7

【关键词】氧气雾化泵;雾化吸入;小儿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54-01

小儿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免疫学上的缺陷造成。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尤其以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是威胁婴幼儿健康的严重疾病[1-4]。过去我们一直使用传统的超声雾化吸入法给药,配合治疗,对小儿儿肺炎疗效较差 ,现采用氧气雾化泵雾化吸入药物辅助治疗,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并为无创性治疗,非常适合于儿科应用。本文使用异丙托溴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氧泵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4月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肺炎患儿187例,均符合婴幼儿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95例,女82例,年龄3个月~8岁。患儿均有发热、咳嗽、咳痰、气喘,肺部闻及干湿性罗音及有胸部X线表现,无并发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等)。

1.2 方法:所有患儿经确诊后根据病情给予抗炎、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同时采用氧气雾化泵吸入所需药物治疗,药物包括:0.9%NS2毫升+异丙托溴氨(根据小儿的公斤体重来换算剂量)通常2岁以内的为0.4~1毫升,氧气雾化泵吸入(氧流量为6~8升),根据患儿年龄选择面罩或喷嘴(婴幼儿不合作者采用面罩,年长儿采用喷嘴,一人一个雾化泵,专人使用。),结束后再是盐酸氨溴索一支2毫升氧气雾化吸入。每次10~15 min,药液吸完为止,2~3次/d,吸入完后协助患儿拍背。3~7天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患儿发热、咳嗽、气喘、肺部干湿性罗音、平均住院日及不良反应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5 d后,咳嗽、气喘消失,体温正常,两肺干湿口罗音消失。

2 一般护理

2.1 用氧气雾化吸入时,病房内要保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雾化前向家长及患儿耐心解释雾化吸入药物治疗的目的和疗效、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解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和思想负担,鼓励患儿深呼吸,取得家长的配合。操作时先检查雾化器各部件连接是否良好,有雾气出现时再让病人吸入。同时在避免病人受凉的情况下,室内要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病人能得到更好的休息。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通畅是吸入药物发挥作用的前提,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较多,雾化前应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

2.3 采用合适的:

小儿横膈位置较高,胸腔相对较小,仰卧位时,胸廓活动度小,肺活量低,易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等缺氧症状。所以宜采用坐位、半坐卧位或侧卧位婴幼儿可由由家长抱起。

2.4 调节所需雾量:

按医嘱抽药液,注入雾化器。将喷雾器的“1”端连接在氧气筒的橡胶管上,取下湿化瓶,再调节氧流量达6-10L/min,便可使用。小雾量吸入1 min,待气道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量,氧流量越大雾量越大,在吸入过程中手握储药杯应保持竖直向上,使雾持续排出。

2.5 病情观察及注意事项:

雾化过程中药物可能引起局部刺激,如发现患儿频繁咳嗽、气促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吸入,然后采用间断吸入的方法。如果患儿哭闹、烦躁、不能配合可采用睡眠后雾化。如果患儿出现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心率加快等症状时,可能为痰液阻塞,立即停止吸入,迅速使患儿侧卧拍背、吸痰、吸氧,待症状好转后再行吸入。每次雾化吸入完毕取出雾化器口含嘴,先关氧气总开关,再关流量表。湿化瓶内的水每天更换,给予患儿翻身、拍背、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并协助患儿用温开水漱口,婴幼儿喂温开水,擦净口鼻周围雾水。注意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雾吸期间观察口腔黏膜变化,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念珠菌感染。

2.6 预防交叉感染:雾吸结束后,取下雾化器,关闭氧气筒,清理用物,将雾化器放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再清洁、擦干、物归原处,备用。保证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2.7 在氧气雾化吸入过程中,注意严禁接触烟火及易燃品

3 讨论

目前,大多中型医院以上都已安装氧气管道设备,氧气雾化泵可直接安装在床头,在患儿输液、休息、睡眠过程中都能接受雾化治疗,患儿只需被动呼吸,为无创性治疗,操作方便,家长和患儿易于接受和配合。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免疫学上的缺陷造成。因婴幼儿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缺乏弹性,清除能力差,容易感染。因此婴幼儿肺部一旦感染,分泌物增多且粘稠时极易造成呼吸道阻塞,痰不易咳出,肺部体征消失缓慢,炎症易导致病情加重。过去我们一直使用传统的超声雾化吸入法给药,配合治疗,对急性喉炎、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疗效,但对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等疗效较差 现采用氧气雾化泵雾化吸入药物辅助治疗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具有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及气道液体分泌的功能,使痰中的粘多糖蛋白纤维断裂,促进粘痰溶解,保持痰液适当的流动性,恢复支气管上皮细胞活性,增强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1]。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我院所用的是爱全乐)为支气管扩张剂,吸入爱全乐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基本上是药物在支气管平滑肌局部所产生的抗胆碱能作用,而非全身性作用。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爱全乐)可以和祛痰剂盐酸氨溴索(沐舒坦)雾化吸入液共同吸入。氧气雾化吸入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着病人吸气进入呼吸道。其特点是可以调节雾量大小均匀,药液随着深而慢的吸气可被吸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达到消炎、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变通气功能等目的。

氧气雾化泵是通过高速流动的氧气做驱动力使药液形成雾状微粒被吸入,小儿喉组织发育不完善,喉腔及鼻毛缓冲作用小,开始吸入时如雾量过大,大量雾化粒急剧进入气管可能会使气管痉挛而导致憋气、呼吸困难[1]。故应采用渐进调节雾化量的吸入方法,

总之,从本文可以看出,氧气雾化泵雾化吸入对于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作用直接、起效快、用药剂量小,避免了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缩短了疗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易于操作与护理,可在儿科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阎锡新.喷雾、湿化治疗与氧合状态.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7年第02期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8

【关键词】 低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

目前由于体外循环技术及整个心脏外科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不断向低龄化、低体重化发展。低体重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和先天性心脏病特有的病例特殊性,增加了先心病患儿术后护理难度。正确的术后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对低体重及新生儿的围术期处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此方面的护理工作仍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阶段。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多数病情重、反复呼吸道感染、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故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现将我科2006年173例10 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年收治低体重先心病患儿173例(室缺104例,房缺10例,动脉导管未闭12例,法洛四联症25例,复杂先心病22例)。年龄3天~37个月,体重3.2~10kg,平均(7.6±1.6)kg,其中小于5 kg的22例(12.7%);合并肺动脉高压49例(28.3%),反复呼吸道感染102例(58.9%)。呼吸机使用情况参数设置:潮气量8~12 ml/kg,呼吸频率每分钟20~30次,呼吸比值1∶2,PEEP 2~5 cm H2O,氧浓度40%~60%,辅助方式为同步间歇性指令呼吸,本组使用呼吸机时间1.5~206 h。

2 护理

2.1 娴熟迅速的交班 监护室A、B角色护士与麻醉师迅速有序地移接患儿监护床上,复查动脉血气再次调节呼吸机参数与麻醉师及手术师交接病情,了解术中情况,做好各项记录。

2.2 呼吸系统的管理

2.2 1 气管插管的管理 婴幼儿气管狭窄而短小,年龄幼小,不配合、躁动时气管插管易脱落、移动或滑入一侧支气管,而发生窒息或肺不张等意外,因此回室后首先听诊双肺呼吸音,调整确定气管插管深度,妥善固定经鼻气管插管,每小时核实一次气管深度及双肺呼吸音情况。在清醒后至拔管前这一阶段,适当固定四肢、镇静。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管理 由于低体重婴幼儿在气管插管期间不能自主排痰,加上上呼吸道失去了对吸入气体的过滤、温化、湿化功能,易致痰痂形成。及时行气管内吸痰是协助患儿排痰的有效可行办法。吸痰过程中容易出现缺氧和支气管痉挛,吸痰的时机、持续时间成为关键。采用恒温32 ℃~35 ℃,持续呼吸道湿化,予吸痰前后给予100%氧气吸入3 min,首先吸净大气管内的痰液,再予吸气时向管内注入1~3 ml无菌化痰稀释液,用简易呼吸气囊胀肺3~5次,充分膨胀肺泡,使细小支气管内的痰液挤至大气管,然后吸出分泌物,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不宜超出气管插管,以免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减少呼吸道的吸痰次数,注意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度、量而定,吸痰时间控制10 s内;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3 循环系统的观察与护理 低体重婴幼儿对手术创伤和体外循环的耐受性较差,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应做到:(1)给予患儿手术后动态综合监护,包括血压、心率、心电、血氧饱和度的持续监测,定时测量中心静脉压(CVP),严格监控输液、输血量及速度,准确记录输入液量,特殊的血管活性药物以微量注射泵按要求泵注。(2)观察尿量、尿色、有无血尿以及血红蛋白尿等,每小时记录尿量1次,保持每小时尿量1~2 ml/kg。(3)观察患儿四肢末梢温度、色泽,保持四肢末梢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明显。(4)术后患儿心率一般保持在120~140次/min,如心率>140次/min,应首先查明原因并予以排除及处置,同时酌情应用洋地黄类、利尿剂等药物。心率

2.4 心包、纵隔或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1)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当引流液多、颜色深红时要增加挤压次数,尤其是在使用止血药时,要防止凝血块堵塞引流管,引起心包填塞;(2)经常检查各接头是否漏气,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等。如发现进行性出血倾向,一般超出50 ml/h以上或引流量突然减少,CVP上升、血压下降、脉压小、尿量减少、末梢循环差应警惕心包填塞,应配合医生做好紧急剖胸止血或清除血块的准备。

2.5 基础护理 术后患儿身上布满各种管道和导联线,四肢行约束带约束,约束带应松紧适度,接触皮肤的部分要平整无皱褶。每日早晚给患儿全身洗浴1次,去除胶布痕迹及消毒液残留痕迹,每日4 h更换电极位置,2 h做受压部位按摩1次,防止皮肤破损。每日两次口腔护理,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包括唇、齿、舌,动作要轻柔,生理盐水棉球不可过湿。同时观察口腔黏膜颜色、有无溃疡。每日两次会阴护理,及时清理排泄物,排便后以柔软湿巾轻轻擦干净,拍少量爽身粉。

3 护理效果

本组173例患儿除2例病情重,因并发症死亡外,其余171例均痊愈出院,其中有110例在术后1周即痊愈出院。

4 讨论

低体重患儿抵抗力低,对体外循环及手术创伤的耐受性差,并且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对术后观察护理要求及时准确科学细致。术后要严密进行呼吸循环系统监测,迅速提供准确的信息,为抢救治疗争取时机。尤其细致的呼吸道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保证通气功能的关键技术,是对循环功能的最大支持。正确的基础护理理念、科学的基础护理方法、杜绝护理并发症是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治愈率的基本保障。婴幼儿的皮肤娇嫩、抵抗力差,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皮肤破溃,增加感染机会。此外对患儿的情感护理、喂养方法、无痛操作等都是现代护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5 小结

由于低体重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从术后护理方法进行经验介绍,旨在降低其死亡率。通过以上护理方法的实施,使我科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死亡率降到1.16%,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婴幼儿的口腔护理范文9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136.0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60-02

目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仍然是导致儿童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婴幼儿心脏病患者大部分营养不良、体重低、免疫力低下,加之婴幼儿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发育尚未成熟,术后易发生心、脑、肺等脏器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围术期护理又有其特殊性。现将我科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护理体会做如下汇报。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3至24个月(平均9.2个月),体重4.5~10公斤(平均7.6公斤)。患儿均有反复感冒、发热、肺炎史或心衰病史。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严密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心率、呼吸,密切观察饮食、大便、小便,测体重等并做好记录。

2.1.2 详细询问病史及诊治过程,以往用药情况,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

2.1.3 做好术前生化、痰液、X线、心电图、肺功能检查,和不同患儿的特殊检查。

2.1.4 做好口腔护理,如有口腔疾病,及时报告医疗组。

2.1.5 根据医嘱术前一日做有关的药物过敏试验,阳性应报告医生及在病历、床头卡中标记。

2.2 术后护理

2.2.1 呼吸系统的监护: 幼儿代偿功能差、肺脏发育不全,体外循环术后呼吸负荷加重,呼吸道并发症占术后并发症首位。根据患儿的体重设定呼吸机的工作参数:氧浓度40%~100%(初为100%,预防在转运过程中缺氧,15~20min后查血气再逐步调整为40%);潮气量(VT)12~15ml/kg;呼吸频率(f)20~24次/min;呼气末正压(PEEP) 0.66kPa[1]。正常情况下每2小时查血气1次,发生病情变化应随时查血气,根据血气结果调节呼吸频率 ,待血气结果满意、呼吸及循环稳定后可拔气管插管,拔管前,应做好再插管的准备,并对鼻腔进行彻底清理,以免在拔管时鼻咽腔分泌物流入气管。拔管后应注意翻身、拍背、气道雾化,避免肺不张。凡拔管后有鼻翼扇动、多汗、外周血管收缩、等,应立即气管插管,重新呼吸机辅助通气。

2.2.2 吸痰:术后一般呼吸机使用期间应根据呼吸音掌握吸痰次数,吸痰时要动作轻柔、迅速、敏捷,吸痰管要插到最深部,并且边吸边旋转吸痰管,以便将痰液完全吸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秒[2],吸痰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心率,如心率过快或突然减慢,出现发绀,应立即停止吸引。

2.2.3 血压、心率的监护:由于术前左向右分流,术前心脏负担过重,本组患儿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所以术后常规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心功能及血压稳定。一般动脉血压应维持在10Kpa以上,婴幼儿心率不超过160次/min,不慢于100次/min[3]。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疗组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2.4 体温的监护:体外循环术后,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体温。体温过高(肛温38°C以上)。不论原因如何,都采取降温措施,一般采用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的方式。

2.2.5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引流管要避免受压、折曲、滑脱、阻塞。任何情况下引流瓶都不高于病人胸部。术后初期每15~30分钟就要向水瓶方向挤压胸管1次,并贯穿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液。若出现气胸或张力性气胸的早期症状,首先怀疑引流管堵塞,设法捏挤引流管使其通畅,并立即报告医疗组处理。拔管时操作要迅速并立即凡士林纱布紧盖引流伤口,胶布固定。

2.2.6 补液量及速度的控制:输液量原则上应严格控制。术后患儿个体差异大,具体输液量还需根据当时的病情而定。体外循环术后补液速度原则为:第一个24小时按2ml•kg-1.h-1计算,第二个24小时按4ml•kg-1.h-1计算[3],补充液体以输液泵控制为好。

2.2.7 血糖监护,低血糖可造成患儿短暂意识障碍,高血糖可引起高渗性脑血管损伤,造成脑出血。因此,我们每2h监测一次血糖,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保持血糖4.2-6.8mmol[4]。

2.2.8 镇静药的使用,患儿在清醒状态下对呼吸机、监护仪、各种管道不易耐受,因此配合医疗组选用10%水合氯醛胃管注入、肌松药、安定静脉注射交替使用,以保持患儿处于安静状态。

3 小结

心脏术后患儿肺循环血流量有重大改变,较多的肺血和渗血是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一个基础因素。因此配合医疗组药物保持肺的相对干燥外,还给患儿多翻身、拍背,尽量减少用气管内吸痰刺激患儿; 在使用激素、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的过程当中,应重视诱发口腔真菌感染[5],雾化吸入期间要注意患儿的口腔清洁,并注意防止药物吸收后引起的不良反应 ,雾化器专人专用,定期消毒;吸痰时给稍大于潮气量的纯氧进行辅助呼吸;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时,一切操作必须坚持无菌操作;发现患儿病情变化时,应及时报告医疗组,以赢得救治时间。

参考文献

[1] 俞森洋张进川.当代呼吸疗法.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北京.1994:122-12

[2] 孙巨成,王江鱼.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8A):897.

[3] 徐宏耀 吴 信.心脏外科监护.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2005:125-135

[4] 原新会,侯生才,王敬弘,等. 深低温停循环与逆行脑灌注的脑保护实验研究[J].中华心胸外科杂志,1999,15(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