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审计主要内容集锦9篇

时间:2023-10-10 15:58:48

审计主要内容

审计主要内容范文1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管理咨询

管理咨询审计属于增值型审计工作。它是指审计人员为促进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针对特定的机构、业务、产品、流程和管理环节,组织审计或审计调查,并提供分析、建议、咨询或者培训等服务,其目的在于促进业务发展、改进经营管理、增加企业价值。

随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已经开始了管理咨询审计尝试。银行管理咨询审计的内容,既包括资产负债损益等业务经营全面审计,又包括管理责任、管理效率和管理行为的管理审计,还包括内控管理制度的综合评价等,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全面经营管理审计等。因此,商业银行开展管理咨询审计,应重点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审计:

审计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管理咨询

管理咨询审计属于增值型审计工作。它是指审计人员为促进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针对特定的机构、业务、产品、流程和管理环节,组织审计或审计调查,并提供分析、建议、咨询或者培训等服务,其目的在于促进业务发展、改进经营管理、增加企业价值。

随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已经开始了管理咨询审计尝试。银行管理咨询审计的内容,既包括资产负债损益等业务经营全面审计,又包括管理责任、管理效率和管理行为的管理审计,还包括内控管理制度的综合评价等,主要表现为内部控制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全面经营管理审计等。因此,商业银行开展管理咨询审计,应重点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审计:

首先,从了解观察管理信息和内部控制现状入手,重点深化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审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经过多年的改革完善发展,各级行加强了内部控制管理,管理意识明显增强,管理手段有了改进,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内部管理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各种管理风险和经济案件明显下降。但从现代银行管理的要求来看,管理技术和手段仍比较落后,管理信息反映迟缓,管理效益和水平仍然很低,各种管理风险和漏洞隐患仍大量存在,进一步深化银行内控管理审计十分必要。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它与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当前银行要进一步深化内部控制审计,深入研究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论和方法,提升内部控制审计的层次,要把对业务部门的自律监管审计情况作为内控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扩大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成果的利用程度。要根据内部控制审计查出的漏洞和隐患,认真查找根源,分析原因,切实加强整改,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及各项业务经营管理制度和办法,使各级行稳健经营和规范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从观察明确管理行为和经济责任入手,重点深化银行经济责任管理审计。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各级行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管理素质直接影响着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经营管理效益的好坏。进一步深化开展银行经济责任管理审计,是银行改革发展之必然。商业银行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化:一是深化认识。过去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间期限不明确,履行责任界限不清楚,审计成果利用率低。所以,要从反腐倡廉、明确经济责任、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开展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纳入议事日程,加强部门协调,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审计台账,实行动态监测,保证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二是严格程序。要认真按照《审计法》、《中国审计规范》等文件要求和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办事,严格遵守审计程序,建立审计责任制,确保经济责任管理审计质量。三是丰富内容。过去银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侧重于经营指标及财务效益,没有把责任审计与银行重要经营决策、与被审计单位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结合起来,没有把经营结果与经营过程、与被审计对象的廉政建设结合起来,不能及时发现和彻底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深化经济责任管理审计,就是要坚持审计问卷与现场审计检查、内部审计与外部查询、经营结果与经营过程、审计处罚与审帮促改等相结合,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多方位的考评;就是要把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事后审计与事前事中审计、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与干部的使用结合起来,使经济责任的界定更加明晰客观;就是要把经济责任管理审计同是否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是否正确进行重大经营决策、是否严格执行上级行的经营管理授权和转授权限、是否建立健全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是否做到廉洁自律等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切入经济责任管理审计的要害,从深层次上研究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大矛盾和问题,从而改变过去听多看少、就事论事、就账查账的片面作法。四是明确责任。就是要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积极慎重、依法办事的原则,明确划清现任与前任、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的界限。要通过上述措施,使经济责任管理审计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五是加强利用。要充分利用转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真正作为干部任用和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三,从预测分析管理质量和经营效益入手,重点深化银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全面经营管理审计。银行经营管理的好坏最终体现在管理质量和经营效益上,所以开展银行管理咨询审计,必须从预测分析管理质量和效益入手,深入开展银行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全面经营管理审计。一是要开展资产业务的管理审计。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中核心和最重要的业务,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进行管理审计和控制是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的中心环节。要按照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和分散性的经营原则,客观审计评价现金、贷款、投资等资产业务的期限结构、担保情况、风险状况及内控管理情况,最大限度地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完整、增值。二是要开展负债业务的管理审计。负债业务是银行传统的基本业务,它是银行经营活动的起点,也是银行开展资产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基础和前提。负债业务的规模和结构制约着资产业务的规模和结构,是维护银行资产流动性供求平衡的手段。开展负债业务管理审计主要是分析负债业务的规模、期限结构与资产业务的对称平衡性,防止银行低估负债,影响财务成果的正确反映。三是要开展所有者权益的管理审计。所有者权益是银行净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差额。开展所有者权益管理审计,就是要帮助被审计单位千方百计组织业务收入,努力控制降低成本费用等支出,最大限度地扩大盈利水平。银行是经营资产负债业务的统一体,开展全面经营管理审计,就是要在单项审计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分析其资产负债的结构比例、风险安全状况、盈利增值情况及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探索商业银行机制下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方法途径和措施,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少琴,刘峰.审计与管理咨询业务:混营抑或分拆?[j];审计研究;2005年02期.

[2]张伟,张孝友,陈云菲.管理咨询业务对我国审计业务的影响;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5卷第1期.

审计主要内容范文3

关键词:BT;建设项目;审计;优势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一、采用BT方式可为项目业主筹措建设资金,缓解建设期间的资金压力

同时,通过成立BT项目公司,项目建设方可采用项目融资的方式实现表外融资,可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分散投资风险。

二、采用BT方式可以降低工程实施难度,提高投资建设效率

BT项目由建设方负责工程全过程,包括工程前期准备、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建设环节,因而可以有效实现设计、施工的紧密衔接,减少建设管理和协调环节,实现工程建设的一体化优势和规模效益。

三、BT方式一般采用固定价格合同,通过锁定工程造价和工期,可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转移业主的投资建设风险

四、BT项目回购资金有保证,投资风险小

BT方式通过设置回购承诺和回购担保的方式,可降低投资回收风险,其投资回收期限较短。对大型建筑企业而言,BT项目是一种良好的投资渠道,通过BT方式参与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既有利于避免与中小建筑企业的恶性竞争,又能发挥企业自身技术和资金的综合优势。

五、查什么

(一)项目背景

BT项目建设打破了过去由投资人直接对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实施投资的传统,改由投资人通过对出资人的融资间接投入建设费用,同时承担融资费用。只是建设项目因融资方式不同导致建设方式改变,并未改变政府是最终出资人的实质,也未改变建设项目资金的国有属性,审计机关有权且有责任对BT项目进行审计监督。2014年陕西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当年11月1日起施行的《陕西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条例》第三条第四款规定“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投资人,由其承担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后移交政府,政府

按照合同约定回购的项目”,明确了国家建设项目也包含BT建设模式项目。

(二)项目特点

1.BT参与主体的特殊性

BT建设项目明确政府作为委托方将需要建设项目委托投资人和施工单位进行融资建设,并按规定支付其建设费用和融资费用,最终获取建设项目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政府的目标在于降低建设费用和融资费用。业主为特殊主体,即政府、政府组成部门。投资人为具备一定投融资能力和建设资质的投资公司、建筑企业等。

2.BT投资客体的特殊性

其特殊性在于:一是BT项目的客体大部分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如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公路等,不同于其他投资项目,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对其享有建设权和所有权;二是BT投资客体的所有权存在转移性,即业主通过合同方式把某一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的权利和责任委托给投资人,投资人在合同规定时间内,拥有该项目的所有权,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业主回购项目并获得项目所有权。

投资人和施工单位作为受托方接受政府的要约,按政府对建设项目要求进行融资并实施建设,并按约定接受其建设费用,交付建设项目的使用权和所有权。而投资人和施工单位的目标在于提高建设费用和融资费用,从而获取更高经济回报。

3.BT参与主体法律关系的复杂性

BT项目涉及融资、投资、建设、转让等一系列活动,参与人包括政府、投资人、施工企业、原材料供应商、融资担保人以及其他可能的参与人,从而形成了众多参与人的纷繁复杂的法律关系。

4..BT方式所涉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是通过合同确立的

其中包括贷款合同、建设合同、回购协议、回购资金担保、完工履约担保以及联合体协议等,是一系列合同的有机组合。

(三)审计内容

由于采用BT方式必须经过确定项目、项目准备、招标、谈判、签署与BT有关的合同、项目建设、移交等阶段,涉及到政府许可、审批以及资金担保等诸多环节。

重点对项目审批、招投标、合同签订、征地拆迁、设备(材料)采购、工程造价(隐蔽工程验收、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财务收支等环节作为跟踪审计重点。

1.项目审批和招投标审计

BT项目是否经过本级发改、财政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报同级或上级政府批准;融资实施方案、建设方案是否经过同级或上级政府的批准

投资人的确定是否经过公开招投标,如采取邀请招标的,是否经过批准;投资人是否为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是否具备良好的财务投资实力及银行资信能力,是否具备国家核定的与融资项目规模、类型相适应的工程施工承包资质,投资人的业绩情况、履约信用、回购价、投资收益、回购期、经营期等内容是否进行了综合评审等;勘察、设计、监理、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是否依法公开招标。

2.对BT项目合同等相关资料审计

加强对合同等业务性资料进行重点审查,包括深入分析相关招标文件,以确定BT项目性质,开展对BT项目背景情况和运作整体情况调查,对政府回购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审计;资金使用、回购款及调整、回购款的支付;双方权利与义务(包括工程管理、质量管理、有关的资金投入等),合同的变更与解释、违约责任及争议的解决方式等内容。BT项目回购价(合同总价)是否控制在批准的概算内,审查回购价的组成及确定原则。

3.征地拆迁审计

一是审核资金在支付的各个环节是否存在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

二是采取征地包干方式的,审核是否以包干名义,巧立名目挤占征地补偿费用。

三是由村(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支配的征地补偿费用,审核是否建立了财务公开制度并定期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收支状况。

四是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的是否及时足额支付,应监督其进行张榜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并深入群众调查核实

4.工程造价审计

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是对计量计价审核。在明确承包商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原则和要求前提下,跟踪审计要对项目设计变更和施工单位现场签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在工程相关重大节点进行资料收集,对于土方工程、隐蔽工程等对投资影响较大的工程量实施现场监督,必要时对监理的数据进行现场复测和计量,掌握一手真实数据。

5.设备材料采购审计

重点审查是否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工作的监督、管理情况。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招投标;是否按招标书中要求设备的技术规格、型号、参数、性能选择了供应商;提供的设备材料质量、时间、型号等是否符合标书要求,有无质检部门报告;项目采购费用合同规定支付方式是否合理。

六、怎么查

除了按常规建设项目的审计思路外,从审计方法的选取、手段优化和组织形式方面进行创新。在审计方法上将常规审计方法与计算机审计方法有机结合。积极合理运用新型审计手段,以国家审计为主、合理运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等各方力量,最大程度发挥审计效能。审计方式上,结合项目实际,对投资额度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采取全程跟踪审计。

七、为什么这么查

通过对我市33个BT建设项目进行审计调查,发现从项目建设前期招投标,合同签订和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一)审计结果

1.招、投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个别项目融资实施方案、建设方案未经过同级或上级政府的批准进行建设,BT投资人未经过公开招标确定。

(2)设计、监理、重要设备材料供应单位未通过公开招标。

(3)未经批准或备案擅自将设计、施工采取邀请招标方式

X公司实施的滨江景观带工程施工采取邀请招标。

2.BT、BOT项目合同签订、执行及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合同签订方面,缺乏风险控制

合同签订方面存在主要条款不完整,无总投资控制目标,缺乏投资控制相应约束条款。

(2)BT项目回购价组成、利息或回报率的约定存在问题

某项目虽已于2013年10月21日经公开招标,确定中标企业,但截至审计日,尚未与施工中标企业签订项目施工合同,回购协议中也未对BT项目回报率进行书面约定。

(3)项目投资人未与政府签订回购承诺函及第三方担保协议。

(二)审计方法经验总结

1.在审计内容上,根据BT建设项目特点,紧紧把握前期审批、过程控制、和项目终结审查三个主要环节开展跟踪审计

(1)对BT项目前期审批决策开展跟踪审计,全面降低项目风险,保证政府利益不受侵犯,同时保证投资人合法权益。

包括:是否认真编制方案,加强评估论证,完善决策机制,严格实施方案四个方面进行审计。在可研阶段是否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和论证,从投资决策阶段就开始进行风险分析。是否周密组织编制融资建设方案,严格设置项目的各项具体条件。业主是否对建设方案项目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律师事务所等社会咨询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论证;并报项目所属的市、县(区)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批准。业主是否严格依据经政府批准的融资建设方案组织实施。

避免BT项目按一般建设工程承包办理相应手续,重视BT项目的签约管理和履约管理,对有关合同方,建立完善风险预防机制,拟定风险应对措施。

(2)对过程控制开展跟踪审计

一是强化项目招标审计。BT项目特殊性决定了招投标是其重要环节。与一般建设工程项目不同,BT项目首先要确定投资人,再由投资人承担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首先需要招标确定投资人,其次是投资人依据国家规定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环节的招标。不仅要对投资人、还要对勘察、设计、建立、采购等招标情况进行审计。

审查招标资料与中标合同一致性;审查合同签证时间,对合同滞后性原因进行分析。个别BT项目投资人为获取更多利益,提出过度要求,往往导致谈判时间超出文件规定时限。

不仅要对不规范招标行为进行审计(应公开招标的,降低公开程度,打球。进行邀请招标或竞争性报价项目或商务谈判);还要对项目进行肢解、规避招标行为进行审计(将一个项目肢解成若干个小项目规避招标)。

二是加强对BT项目分包、转包行为审计。在BT项目中,工程分包和转包情况比较普遍,是影响项目工程质量的重要风险因素。审计中要注意对此种行为进行详细审查。

三是对BT合同签订开展跟踪审计,控制合同风险,从而达到控制投资总额目的。对BT项目投资收益和回购方式等关键性条款,对合同价款、投资回报率、工期和回购期、工程质量、安全和环保、风险分配、工程分包、工程价款结算方式、投资回报和回购款支付方式、违约责任与索赔、纠纷争议解决程序等作详细审查,科学合理确认回购价格,减轻政府回购成本。

四是对工程造价(隐蔽工程验收、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工程结算)进行跟踪审计。特别关注对BT项目设计变更资料和施工单位现场签证资料的实施跟踪,在工程关键节点进行资料收集,明确有关单位的责任,规范各自的行为。

(3)开展对项目终结的竣工决算、财务收支审计,为政府回购奠定基础。

2.在审计组织实施上

从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中选取适合项目审计的专业人才,由审计机关牵头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更好地解决跟踪审计力量不足的困难。

审计主要内容范文4

(一)现行审计体制和机制存在问题

现行审计体制构建于改革开放之初,在制度设计上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烙印和先天性不足,无论是体制、领导干部任免、还是经济利益上都无独立性可言。虽然《审计法》第九条、第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双重领导体制,但地方审计机关的人、财、物等都依赖地方政府,特别是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的任免、调动、奖惩都取决于地方政府,导致实施审计监督的主体与被审计监督对象共处一个利益主体之内,同时接受同一首长领导。大大降低了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加大了审计工作运转对地方财政的依赖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体系及架构存在问题

我国现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主体——六部门联席会议制从实质上看只是一个临时性过渡机构,与现行审计体制很难融合,同样也不可能进入其他五部门的监督体系。所以从长远看,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固有的本质特征,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体系必将以独立形态进入我国监督制度体系,也就是说,独立、专职的领导干部权力制约监督机构将是合理选择。

(三)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经济责任审计法律依据不足;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委托与责任确定无配套制度予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联系会议制度及成员单位、部门之间协作机制亟待优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操作性较差。

(四)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及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审计对象不完整的问题;评价不规范的问题。风险控制方面主要包括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检查风险较大。

(五)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实施及结果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要包括审计力量严重不足与任务重的矛盾较为突出;立项与授权程序不规范问题;实施过程中取证工作存在较大困难;审计结果利用方面存在有选择、有限制的利用审计结果,对其向社会公告尚未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国家治理框架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对策

(一)改善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内外部环境,使其具有足够独立性

要使作为国家审计组成部分的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足够独立性,至少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法理上的独立,二是体制上的独立,三是审计部门领导干部任免上的独立,四是经济利益上的独立。因此,对现行审计体制和机制进行创新很有必要,具体设想:一是对省以下审计机关实行由省级审计机关垂直管理试点,待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再对宪法和审计法中关于审计体制的规定修改为审计机关由中央直接垂直管理,不再由地方政府领导;二是对省、市、县级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干部任免程序改为征求当地组织部门意见后,由上级审计机关考察决定任免;三是先行对省及以下审计机关经费实行由中央财政负担为主,地方财政为辅,过渡到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切断与地方政府的经济联系。

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外部环境,提高领导重视水平和社会各界认知水平。经济责任审计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诸如领导的重视程度、部门的配合情况、社会各界的认知水平都会对审计工作产生影响。在诸多因素中党委政府领导对审计监督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现实中组织、纪检部门接受领导指令委托审计项目,审计结果最终要报告领导进行决策。如果党政领导从行动上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把审计监督与干部廉政监督及反腐败联系在一起,那么各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和工作积极性必定会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力度必定会加强。同时,要向社会、新闻网络媒体多宣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形成监督合力。必将对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功能的发挥起到强有力推动作用。

(二)在国家治理框架下经济责任审计体系、组织架构进行转型

1.在保持现有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体系和机构的基础上,对其地位和职能予以提升和强化,对其人员编制进行扩充。地位上主要是国家层面:国家审计署设立经济责任审计局,局长由审计署副审计长兼任,级别为副部级,可考虑下设两个司、4个职能处室;地方层面是地方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部门上升为经济责任审计局,局长由地方审计机关副职兼任,也可由正职兼任。职能上主要是赋予经济责任审计局独立地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职能,同时要增加经济责任审计局能直接启动对领导干部的行政问责程序和责任追究及处理机制(违法犯罪要移送其他部门除外)。人员编制上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根据中央及地方审计对象的增加和职能扩充的实际,按照三定方案相应地调增机构编制,以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展的要求,以有利于其在国家治理作用功能的充分发挥。

2.参照国家预防腐败局建制。国家预防腐败局是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在监察部加挂牌子,其局长由国家监察部部长兼任,其行政级别为正部级。那么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体系完全可以参照这一建制:(1)在中央层面设立国家经济责任审计监察局,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在审计署加挂牌子,由审计署审计长兼任局长;在地方层面设立地方经济责任审计监察局,列入地方政府直属机构序列,在地方审计机关加挂牌子,由地方审计机关一把手兼任局长。(2)经济责任审计监察局的职能由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单独设定,但应赋予其独立地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和经济责任问责职能,同时要赋予其独立地行政监察职能。(3)经济责任审计监察局在地位上要相对独立,中央和地方都要根据三定方案的要求,相应地设置内部职能部门,定岗定编定员,独立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三)不断规范审计制度安排,强化其在国家治理中监督作用的发挥

审计主要内容范文5

关键词:基本建设审计 环节控制 提高效益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93-02

消防部队基本建设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本级和所属单位一定规模、一定金额以上的工程项目的管理行为及资金运行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行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消防部队职能任务不断拓展,消防部队工程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基本建设审计工作事关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与提高,事关官兵切身利益,事关部队长远发展。做好基本建设审计工作就能够有效节约基建经费、发挥基建资金的最大效益,确保基建工程的质量。

做好基本建设审计工作重点应当抓好审计过程中四个重点环节工作,即做好工程初始审计、建设期间审计、工程结算审计、工程竣工审计等审计工作。

一、工程初始审计

工程初始审计,主要是对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工程概预算、招投标等进行审查评价。工程初始审计主要是对建设项目立项情况、建设规模、投资、基建组织机构、项目建设管理情况、资金来源及支出情况、内控情况以及银行账户开设及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审计。为做好工程初始审计工作,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报送以下资料:国家、地方、部队制定的基建工程管理规定、项目管理机构组成、职责等制度(含基建财务相关内容);工程货物采购管理规定及相关事项资料;国家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制度等;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立项审批文件,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等批准文件;土地证及规划用地、建设用地、施工许可等相关资料;概预算及调整概预算等批准资料;工程量清单或工程项目预算书;招标公告、招标文件及评标文件等资料;中标(供货)单位的投标书及承诺的有关资料;中标通知书;施工(供货)合同或协议。

(一)立项审批审计

立项审批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报送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立项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工程项目是否列入工程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二)工程概预算审计

工程概预算审计主要是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等内容进行审查和评价。

1.投资估算审计。投资估算审计主要内容包括:编制依据、步骤是否符合要求;编制内容是否齐备;编制方法运用是否适当;与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是否相符。

2.设计概算审计。设计概算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概算编制的审查,文件资料的审查,方法运用的审查、造价及工程量计算的审查、有关资料设备费用及价格的审查。(1)概算编制的审计。主要审查内容包括有无初步设计项目一览表,有无初步设计图纸、文字说明及其主要材料、设备明细表,概算定额、指标,取费标准,材料、设备价格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当时、当地实际,定额使用、概算总额形成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高套、混用或擅自提高取费标准等问题。(2)文件资料审计。主要审查:编制范围、内容是否与主管部门批准相一致,有无违背有关规定的要求;编制说明是否明晰充分;有关资料是否与工程项目设计及项目一览表内容相一致,有无缺项、漏项问题;编制内容是否存在重复交叉、重复计算或漏算等问题。(3)方法运用的审计。主要审查:主要工程项目或单项工程的主要单位工程是否采用计算主要工程量的方法编制;其他套用各项指标的概算,是否注明指标依据及其主要数据,必要的调整或换算是否符合实际,并附加必要的说明;采用市场价格编制的设备费是否注明价格来源,并符合实际情况。(4)造价及工程量计算的审计。主要审查:造价是否控制在批准的投资估算范围之内,造价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得当;主要工程计算是否符合设计内容要求,主要材料、设备表有无漏项、重复或错算;单价是否正确套用定额分部、分项单价;其他补充项目列入与计算是否必要、合理。(5)有关资料设备费用及价格的审计。主要审查:应购置的材料设备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在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费用计算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价格选取有无偏离市场信息比价和市场竞争规则,是否有“毛估价”或高估价问题。

3.施工图预算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编制依据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编制内容是否完整,要素是否齐全,资料是否完备;预算造价是否控制在设计概算范围之内;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有无漏算、错算或重复计算问题,计量单位、计算单价、项目数量是否与预算定额相符以及费率套用是否正确、适当。

(三)招投标审计

招投标审计主要是对招投标前期准备工作,招投标文件和标书制作,以及开标、评标、定标等进行审查和评价。招投标审计包括招投标前期准备工作审计、招投标文件和标书制作审计、开标、评标、定标审计。

1.招投标前期准备工作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项目或物资采购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研论证,有关资料是否真实、齐全,有关内部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有效发挥作用;招投标程序方法是否合法、有效;项目标段划分是否适当,是否符合专业技术要求和客观实际,有无过细、过多划分标段或增加成本费用等问题;是否存在人为肢解工程项目有意规避招投标行为;是否存在有意违反招投标程序、时间规定要求,导致可能发生串标的问题。

2.招投标文件和标书制作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招标文件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全面、准确地表述招标项目实际需要和招标人实质性要求;招标文件内容与工程项目需求是否相符合;投标函额度和送达时间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规定要求;投标文件是否规范、完整,法人代表签章是否齐全,有无存在将废标作为有效标的问题;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的,是否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要求填制。

3.开标、评标、定标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开标程序是否严格规范,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评标标准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存在对某一投标人有利而对其他投标人不利的条款,评标成员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比例构成,评标过程是否严格规范,有无简化、背离程序现象;定标是否按照评标标准和要求,并综合不确定因素加以确定,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是否进行标书答辩和理性评估,有无选择违反客观实际、明显偏离标底或有意识设置超现实低价恶性竞争中标的问题;检查中标价是否异常接近标底,是否有可能发生泄漏标底的情况;检查与中标人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悖于招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4.其他审计内容。工程项目资金保障情况。立项审批与资金保障是否同步安排,建设规模与投资计划是否相符合,资金到位是否达到60%的要求;管理控制措施建立情况。是否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以及配备相应专业人员,各项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开工工作准备落实情况。重点审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批准手续是否齐全。

二、建设期间审计

建设期间审计,主要是对工程合同、材料设备采购、工程签证等内容进行审查和评价。为做好建设期间审计工作,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报送以下资料:合同及合同要件、投资计划、采购程序、货源、质量、采购管理及核算办法;行使签证权的责任人、责任权限、依据;涉及设计变更、结构调整、费用变化的审批权限、审批程序或工期顺延等相关资料和变化的依据;工程联系单、现场签证工程量、人工工日和机械台班数量、工程量计算套用方式;建设工期和施工进度、资金和材料到位情况;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日记记录、施工进度月报表;工程建设规模和装修标准情况、项目负责人和监理履职等情况;施工图纸、竣工图纸;开工报告、竣工报告及质量验收报告;施工(供货)单位报送的施工(供货)结算书;甲供材料设备的数量、单价清单及入库、出库资料。

(一)工程合同审计

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内容是否完备,是否与初始审计内容相联系,是否符合审核确认的设计概预算要求;合同签订是否合法、有效。

(二)材料设备采购审计

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采购计划是否符合投资计划、设计概算和招标文件要求;采购程序是否严格规范,货源渠道是否正规;采购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采购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货物验收、入库、保管、维护、领用、核算等手续是否完备,有无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流失或损失浪费的问题。

(三)工程签证审计

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使签证权的责任人是否进行必要的授权;工程签证直接签写金额的原因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涉及设计变更、结构调整、费用变化或工期顺延等情况是否经建设方许可,重新办理签证;工程联系单是否统一格式、编号,是否以工程量套用综合单价(或定额)的方式为主、实际人工工日或机械台班数量计算为辅,是否存在重复签证或将不属于现场签证范围事项列入等问题。废料回收签证是否签明回收单位,并出具回收证明;签证单内容与设计图纸有关要求是否相符;工程量计算套用方式是否正确、适当;其他工程签证的问题。

(四)其他审计内容

主要包括:建设工期和施工进度,资金保障和材料到位相关情况;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施工日记记录、施工进度月报表及其相关情况;工程建设规模和装修标准执行情况;各项内部控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项目和现场负责人以及监理部门履职情况。

三、工程结算审计

工程结算审计,主要是对建设单位管理部门编制的工程项目竣工结算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为做好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以下资料:合同约定按总价包干结算的工程,提交施工单位完成合同约定的工程内容的相关资料;合同约定按实结算的工程,提交按工程量定额计算实际发生的工程量经施工方核对的资料;合同约定按工程量清单结算的工程,提交实际发生的工程量与招标文件中的工程清单核对情况;建设方代表和工程监理对代用材料、设备的认可证明;工程项目综合单价(定额)套用综合审计,提交定额套用资料、施工方编制的竣工结算综合单价及结算价格汇总资料;工程结算报告;基建会计凭证、账簿及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及决算报告;其他影响工程造价的资料;招标机构的有关资料;勘察、建筑或装饰设计单位的有关资料;社会审计(中介)机构的有关资料;其它相关资料,主要包括:项目的考察报告、取费标准或认质认价资料及合同谈判过程、项目阶段性报告或结算审核报告及建设单位办公会议、党委会议研究基本建设工程的会议纪要、记录或其他资料等。

(一)对工程量计算核定进行综合审计

审计内容包括:合同约定按总价包干结算的工程,主要审核施工单位是否完成合同约定的工程内容;合同约定按实结算的工程,主要审核是否按工程量定额计算实际发生的工程量,并与施工方核对;合同约定按工程量清单结算的工程,主要审核实际发生的工程量与招标文件中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超出规定的误差调整幅度范围等非客观原因。

(二)对材料设备的结算价格进行综合审计

审计内容包括:材料设备是否与设计要求和合同规定相符;代用材料、设备是否经建设方代表和工程监理认可;结算价格是否真实、有效。

(三)对工程项目综合单价(定额)套用进行综合审计

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审核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按实结算或按工程量清单结算计算方式实施;审核定额套用是否合理;审核施工方编制的竣工结算综合单价与其投标文件所报的综合单价是否一致。

(四)对结算价格汇总情况进行综合审计

审计内容主要包括:约定据实结算的,审核各项取费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合理、准确;按工程量清单结算的,审核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费用清单和其他项目清单,以及总价计算是否准确,有无弄虚作假、高估冒算问题。

(五)其他内容的综合审计

审计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对现场签证进行综合审计;是否存在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筑装修标准结算的问题;是否存在超范围、超标准购置设备结算的问题;是否存在挤占、挪用、垫支、拖欠等问题。

四、竣工决算审计

竣工决算审计,是指对工程项目各项费用和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综合审查和评价。为做好竣工决算审计工作,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以下资料:将编制的竣工决算表、竣工项目概况表;交付使用的资产明细表;资金结余和剩余设备、材料物资明细表。

竣工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的竣工决算是否真实、有效,有无将未经批准立项审批和超计划、超规模工程列入竣工决算的问题;竣工决算有无存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或虚假编制竣工决算的问题;竣工项目概况表所列各项投资支出,其节约或超支原因是否合理;对交付使用的资产明细表要逐项核对,审查有无缺项、漏项或资产价值不实等问题;资金结余和剩余设备、材料物资是否真实准确归集和妥善处置。

参考文献:

1.丁跃平.公路工程造价与招投标管理.广东土木与建筑,2010(6)

审计主要内容范文6

财政决算审计主要是指对地方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制定总结果及其财政预算编制决算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进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是对财政预算执行的一种总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经济活动在财政方面的工作表现,可以体现国家政策的效果,让国家相关部门对各项事业的发展进度和成果进行分析了解,财政决算审计工作是一种经济分析手段,是研究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财政决算审计工作产生的经济信息是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经济决策和社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一种对预算方案设计、实施、管理和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全面检测的方式,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的综合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是财政审计的主要内容之

一,根据国家对财政审计范围的具体划定相关内容,政府财政决算审计主要对中央、地方各级政府财政决算进行审计,其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审查国家方针政策和财政制度的实施情况、审查决算收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查决算支出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一步保证审查决算资料的完整,保证政府重要工作部署的有效实现。

二、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政府财政决算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内容存在交叉

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是预算执行的结果,预算执行是决算的过程,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和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之间相互联系,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但是,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对象与预算执行审计对象具有一致性,这就导致审计结果内容的重复,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审计结果运用的效果,造成审计工作重复,人力物力损失浪费;审计部门缺乏统筹预算执行审计和财政决算审计两部分审计结果的能力,没有形成向社会公众及时公开审计结果报告的相关制度,导致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产生负面影响。其次,部分审计机关没有根据新预算法和审计法等法律框架的要求来制定财政决算审计工作流程,没有明确规定预算执行审计制度,部分审计工作仅仅重视预算执行审计,忽视了财政决算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导致决算编报较为随意和不准确问题突出,账务处理和报表填列错误,进而导致决算草案内容缺乏真实性。

2. 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和部门财政决算审计内容不一致

首先,根据新预算法案的要求和规定,单位决算和部门决算共同组成政府决算,各个单位和部门决算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的质量。但是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和部门财政决算审计工作的决算编制范围不同,导致审计工作的内容存在差异,部门决算超出了财政资金范畴,而政府财政决算仅仅包含了财政资金的决算,开展审计工作时又往往没有对部门决算的相关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审计。其次,从财政决算审计依据来看,部门决算审计的主要依据是部门决算编制指南,政府财政决算审计依据是新预算法和相关的实施条例,同时也受到总预算会计制度的约束,由此可知两者遵循的决算编制原则不同,导致决算反映的内容和认定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的衔接和融合,阻碍了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政府财政决算审计的时间保障不足

根据新预算法的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在人大常委会审查前30 日将中央决算草案提交给人大财经委,县级以上的财政部门也应遵守这一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规又规定国务院应该在每年6 月将中央决算草案提请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地方政府应当在每年6 月和9 月期间提交。由此可见,新修订的预算法对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做出了时限要求,审计机关难以在时限范围内准时完成审计工作,这对审计时限全覆盖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次,政府决算审计结果运用往往受到人大审批决算法定效力限制,政府决算审计制度保障不够充分,审计结果运用没有清晰的系统性的制度作为保障。

三、加强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力度的措施和对策

1.要结合预算执行审计和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

审计机关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合理调)整预算执行审计和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的内容,要明确两者之间的重叠部分,避免审计工作内容重复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要合理分配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重心,分清审计对象主体。其次,要分清决算和预算之间的关系,认清决算是预算执行的结果,预算是决算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依据,在新预算法实施后开展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时要确保决算审计工作的主导地位。审计机关要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审计中影响政府财政决算工作质量的因素,保证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要及时对审计结果进行披露,为制定下一年度政府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数字依据。

2.要将部门决算审计和政府决算审计相结合

根据新预算法的相关内容可知,政府财政决算审计由部门决算汇总而成,各个部门决算审计工作由各个单位决算组成,政府决算中的部分内容还与各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内容相关,政府决算审计涉及的范围较广,不仅关系到本级部门编制决算内容,同时还涉及上下级政府决算内容,因此审计机关要对部门决算审计内容、上下级政府决算审计内容进行结合,并要对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方向等内容进行重点审计,及时将部门审计结果反映到政府财政决算审计成果之中。

3.审计机关要根据新预算法的要求来明确自身的职责

审计机关在开展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时应该熟悉新预算法的要求,根据新预算法的规定和来设定政府财政决算审计目标,以便为政府审定财政部门上报的决算提供必要的参考。同时,审计机关应该对现有决算报告和决算报表进行说明和阐述,并要监督财政部门上报的决算报告和决算报表,逐步完善决算审计法律保障制度。审计机关要对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发表总体审计评价,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并要及时向公众披露审计信息和审计结果,积极接受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的监督,提高政府财政决算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审计主要内容范文7

老师在讲授一门课程之前,要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当前,就职业院校专科层次的学生而言,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更加注重应用性与实用性。因此,在设计审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应首先注意下面两点:一是审计课程要能够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审计与会计、税法等相关学科紧密相连,并且是以会计等课程为基础,所以,审计课程要能够拓宽学生的会计等专业知识。二是审计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去事务所独立从事审计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审计课程体系中虽然要包含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两部分内容,但审计实务要是重点,审计理论要运用到审计实务中去,并且审计实务要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等方面,这样展开审计工作,才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的已学的专业知识。因而,开设审计课程,能让学生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基于以上两点,审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确立如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审计技术与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现行的财务制度,能够运用审计方法来处理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以便使学生学以致用。所以,审计课程的教学应该是把审计的基本理论运用到企业内部财务及管理中,以企业内部审计为主,旨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二、教学设计内容

对于审计课程,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很抽象、很混乱,缺乏有效的框架结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审计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具高职学生的特点,我认为高职审计课程主要应该是内部审计,教学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块,一是审计理论,二是审计实务。在审计理论部分,要讲授清楚内部审计的要素、流程和方法,内容可能比较混乱,老师讲起来和学生学起来都会觉得枯燥无味。那么,审计老师就要确定一条主线,使所有的内容都能围绕这条主线来展开。在审计实务环节还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内容,分要素来安排教学内容。一般来讲,本部分以制造业为例来进行教学设计,共分为五大部分:资产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费用审计、利润审计等内容。这样与财务会计、税法等相关内容相统一,就企业内部进行审计。

三、选用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案例教学以及分组讨论法等,对于不太重要的内容尝试让学生参与讲授与讨论等。

(一)案例教学。对于审计课程中理论部分,内容比较多,概念抽象,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所以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还是要列举一些案例,或者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内部控制时,可以结合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中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实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组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前提出讨论案例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审计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认真写好简要的分析报告,并分组进行阐述。讨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课堂所授重点,联系实际。同学之间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进行辩论,各抒己见。讨论结束后,先让学生代表进行点评,教师再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强化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学生参与讲授。审计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很多,对于不太重要的章节,要尝试放手让学生去讲授。老师首先把任务布置下去,教学生如何备课、讲授及总结。备课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在课堂上可以由学生自己推选代表授课,讲授完毕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解答。

审计主要内容范文8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教材;比较;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152-02

随着审计环境、审计对象日益复杂,信息化发展日益加快,以手工审计为代表的传统审计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传统审计越来越快地向以计算机审计为代表的新的审计方式转变。为了满足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的需要,已有不少学者编写了用于计算机审计课程教学的教材,但其内容体系大相径庭,对计算机审计概念的界定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课程教学的需要。本文选取了五本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对其内容体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审计课程内容体系的规范做些探讨。

一、计算机审计的含义

(一)部分学者的观点

我国计算机审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最初有学者将其称为“电算化审计”,现在已比较多的称“计算机审计”。而对于“计算机审计”,目前尚无结论性的定义,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列举如下:

1.电算化审计人员用手工的或者电算化的审计方法、技术和程序对电算化或手工信息系统所进行的审计。(肖泽忠,1 990)

2.在计算机环境下,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接受财产所有者的授权或委托而对财产经营管理人员承担和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查并提出报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张立民,1 994)

3.电算化审计包括了下列两个方面的内容:(1)审计人员对电算化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或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即把电算化信息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2)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帮助审计人员完成一部分审计工作,即计算机作为审计工具。(袁树民,1996)

4.计算机数据审计是指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处理的电子数据进行的审计。(刘汝焯,2004)

5.计算机审计包括以下三种含义:(1)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电子数据进行审计,这种计算机审计实际上是传统财务审计的延伸:(2)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审计,其内容包括进行审计项目管理、建立审计数据库、审计测试和审计验证i(3)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计。(苏运法、袁小勇、王海洪,2005)

6.计算机审计泛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应用程序或软件作为辅助审计工具,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相关业务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实施的审计。一般称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或电算化审计等。(邱银河、木南,2006)

7.计算机审计是与传统审计相对称的概念,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审计方式,其内容包括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陈伟、张金城,2008)

(二)计算机审计的概念

以上列举的几种观点,是在不同时期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有的是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角度进行界定,有的则是从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和辅助审计两个角度进行界定。纵观计算机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现状及未来学科体系的发展,应当将计算机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两个概念加以区分。

计算机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或ERP系统的工作环境、系统开发、数据处理、系统运行以及内部控制等环节进行的监督,旨在保证信息系统数据真实、安全的审计活动。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工具,借助计算机及专业审计软件,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实施的审计。

二、目前计算机审计课程教材的内容及其评析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张金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术。全书共十四章,16开本,342页,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介绍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论述了计算机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及其审计方法;第三部分系统地论述了系统开发、应用程序、数据文件、联机信息系统、终端机作业、数据库系统、网络信息系统、计算机犯罪的控制与审计方法和技术;第四部分论述了计算机辅助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本教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的原理和审计对象及审计过程,内容比较全面,理论较深,具有较高的教学和科研参考价值。但如果作为教材,则缺乏应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

(二)《计算机审计》,主编:苏运法,袁小勇,王海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本书共十二章,1 6开本,218页。全书主要论述了计算机审计的方法、技术与工具,计算机审计计划、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及审计评价、计算机审计证据的获取与收集,审计证据的评价,审计疑点查证,工作底稿与审计报告的形成。还介绍了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和中岳审计软件学习指南。

本教材虽然名为“计算机审计”,但是其主要内容是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相关知识,应该叫“计算机辅助审计”更为恰当。

(三)《计算机审计技术和方法》刘汝焯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月出1版

本教材为国家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系列教材之一,共十六章,大1 6开本,305页。全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数据审计的内容,包括:审前调查,数据采集、清理、转换、验证、分析,审计现场网络构建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控制,一般控制的审计,应用控制的审计,对应用软件的审计,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审计。

本教材两部分内容各占一半的篇幅,第一部分实际就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第二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审计。第一部分通过实例,详细的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第二部分按模块介绍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四)《计算机审计实务操作》,主编:邱银河,木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本书共八章,大16开本,347页。全书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审前调查、数据采集、整理方法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案例为主介绍7Excel在审计中的关键应用和数据库编程在审计中的应用;还介绍了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审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用审计软件完成一个审计项目的完整过程:最后简要介绍了信息系统审计的有关知识。全书还附有光盘。

本书通过很多案例介绍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用方法,是一本比较全面而且实用的介绍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的教材,但名称叫

“计算机审计实务操作”,有失偏颇。

(五)《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陈伟,张金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本书共七章,大16开本,216页。全面反映了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领域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然后介绍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所需的相关基础知识,分析国内外常见的审计软件: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重点分析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关键步骤:审计数据采集、审计数据预处理,审计数据分析;最后,介绍了面向数据的联网审计。

本教材定位比较清晰,专门介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原理及方法,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并附有案例讲解,可以作为计算机辅助审计课程的教材。

从以上五种教材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计算机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趋于统一和明确,计算机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也有了比较清晰的划分。

三、规范计算机审计课程内容的建议

(一)计算机审计应包括的内容

1.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审计时,整个审计工作的基础仍然是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主要是审查内部控制制度与措施是否建立、是否完善、是否被一贯地执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按其内容可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一般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组织、操作、安全、开发等运行环境方面的控制,一般控制以规章制度、采用网络安全软件和程序控制的形式体现。应用控制是指为保证数据的准确与完整,适用于各种具体会计处理的特殊控制,一般将其概括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等,主要以程序的形式发挥作用。

2.系统数据文件审计。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实质性测试的对象就是数据文件。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输入的原始数据、处理的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都是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贮在磁性介质或打印输出在纸质帐页上。数据文件审计包括对打印输出的数据文件的审计和存贮在磁性介质上的数据文件的审计。前一种数据文件的审计同手工系统的凭证、帐簿、报表等的审计内容与方法相同。对于存贮在磁性介质上的数据文件,则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查。数据文件审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查数据文件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二是审查数据文件内容的真实性与正确性。

3.系统开发过程的审计。系统开发过程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及由此产生的系统文档进行的审核与评价。它通过对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及结果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相关法规政策、开发规程以及形成的文件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等方面的审计,达到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效率性、可维护性,内部控制的适当性,运行结果的正确性、完整性及提高系统的可审性的目的。

4.系统应用程序的审计。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就是会计软件,会计软件程序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系统整体水平的高低。会计信息系统是否执行国家的政策和制度,处理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正确、合规、合法等,都体现在应用程序中。因此,应用程序的审计是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计算机审计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实践证明,程序是差错与舞弊最容易发生的地方,只有对应用程序进行审计,才能对系统的正确性、可靠性等做出公正的评价。应用程序审计的内窑主要包括:审查程序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程序的合法性,对数据处理和控制的及时性、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

(二)计算机审计教材的内容体系

1.计算机审计概述。主要介绍计算机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审计的概念,计算机审计的方法与步骤,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对审计的影响。

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包括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概述,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风险,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实例。

3.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审计。包括系统开发审计的目标,系统开发审计的内容和方法。

4.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程序的审计。包括应用程序审计的内容,应用程序审计的方法,应用程序审计实例。

5.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审计。包括数据审计概述,数据审计的准备工作,数据审计的技术与方法,数据审计案例。

6.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控制和审计。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概述,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

7.网络审计。包括网络审计概述,网络审计与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审计和网站审计。

8.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趋势。包括未来的审计环境,审计决策支持与审计专家系统。

(三)建议规范计算机审计课程的内容

1.进一步明确计算机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概念,由权威的学术机构对计算机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给出比较明确的界定,以利于大家的进一步研究引用;同时也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编著者在进行教材编写时应当对教材内容做出比较明确的定位,面向本科阶段使用的教材叫计算机审计为宜,侧重于审计对象,使学生掌握如何对计算机系统开展审计工作而面向高职和中职阶段使用的教材应叫计算机辅助审计,侧重于审计手段,使学生掌握如何利用计算机这一先进工具来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学校在课程开设上也应当明确化,使学生在学习时也能比较清楚。

参考文献:

[1]肖泽忠.计算机审计[H].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2]张立民.电算化系统控制与审计[H].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张金城.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与审计[H].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刘汝焯等.计算机审计技术和方法[H].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苏运法,袁小勇,王海洪,计算机审计[H].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6]邱银河,术南.计算机审计实务操作[H].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7]陈伟.张金城.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H].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审计主要内容范文9

工程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活动主要指的是审计部门针对工程项目从立项环节至最后的验收结算环节,根据法律依据对工程项目相关的财务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对其真实性和经济性和合法性等进行分阶段分环节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式监督和审计,通过这样的形式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在施工各大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审计建议或对策。

二、工程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活动的基本原则

建设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是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活动,这就需要每个项目的参与者共同合作和协调,凝聚集体力量推进项目的顺利完成。所以在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活动的过程中,就需要准确定位审计目标,遵循相关活动原则。

工程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活动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坚决以工程项目的总目标为方向。工程项目的总目标包括: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功能和投资等内容,开展跟踪式审计应熟悉工程项目的总要求,以建设的总目标为开展活动的主要方向,并做好项目不同阶段的目标分析与综合评价,平衡好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二是将控制投资活动作为中心内容。工程项目主要的审计对象之一就是投资环节,如何控制好投资活动的开展程度是审计目标的一大内容,所以在开展跟踪式审计的过程中需把握好审计工作的重心,积极监督过程资金的使用状况,及时审计投资控制总体状况;积极推进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完善和优化,并提出有效性对策建议,促进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三、工程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活动的对策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首先需要确定好相应的负责审计活动的组织人员,成立专门的小组负责跟踪式审计,确保有专人和专岗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实行细致的审计工作,并规定负责审计岗位和人员的相关职责。其次按照不同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设计与之适应的跟踪审计规划方案,明确在不同阶段各负责审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和审计资料等,以便审计人员能够按照计划实施,确保工作的完整性。最后应定期与职能相关的单位或部门根据跟踪式审计的工作进度召开联合会议,共同探讨审计进度以及问题的所在,促进多方沟通机制的建立,这样不仅能够让他们充分熟悉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责,并且可以在会上汇集良策,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推进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2.事中控制

针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主要的目标是推进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促进工程项目的优化投资。所以审计工作应该为围绕工程项目主要的经济活动实施审计,尤其是工程项目中关于造价内容是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在事中控制环节应重点关注如下几个阶段的内容。

(1)设计阶段。决定投资某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之后,做好投资环节的控制主要工作则是设计环节。在设计阶段对投资造成直接影响的因素多种多样,尤其是设计方案的确定,设计标准的制定以及结构的安全系数等,都会引起工程造价的变化。因此针对这一阶段的跟踪审计主要工作是:保证设计单位具有相应的资质和能力,符合规范要求,设计的水平、质量以及范围、深度等符合相应的工程要求,设计能够控制在计划投资的限额范围之内等。

(2)招标和投标阶段。首先审计人员需认真审查工程量的清单,并积极参与到标底答疑的现场活动中。当前建设工程量的清单主要采取的是量价互相分离的原则,其中量产生的风险主要是甲方承担,所以负责审计的相关人员需按照招标文件和工程图纸相应的要求严格检查和审核工程量的清单是否已经合乎规范、完整以及准确等,以免在结算环节受到量的变化而影响造价结果。其次审计人员需严格审核招标文件以及全身参与到招标活动中。审核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有:范围的完整性,评价招标方法的科学性、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以及程序流程的规范性、合法性。通过让负责审计的人员积极参与到招标的活动中,有助于全面认识和了解评价投标的全过程。尤其是针对商务标环节,如果出现价格过低或者是过高,这就需要审计人员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原因。评标活动中,负责工程施工的单位举行的现场答疑活动,针对其作出的相关承诺,负责审计的人员需以文字书面的形式做好记录,以留备案。如果中标后,则将其写入相关的合同中。

(3)合同的签订阶段。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作为承包方与发包方致力于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目标,而规定双方相应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是工程项目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投资等环节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合同的签订阶段,负责审计人员主要审计的重点内容有:确保合同的主体的合法性、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同形式已经符合该工程项目的特征、条款的条理性以及完整性、文字表达的准确性等。另外还应做出准确说明在结算针对如需进行调整的项目环节(例如工程赶工所产生的措施费)应该怎样计算,在履行合约如发生变更应作怎样处理,怎样界定违约行为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怎样界定等内容。此外需注意协调和统一招、投标文件以及合同文件,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4)施工阶段。该阶段是工程项目完成决策之后实施投资的主要阶段,通过加大力度对这一阶段的审计,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的发生机率。这一阶段审计的主要内容有: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工程金额、施工进行与执行情况、工程质量的把关和验收、工程项目的变更与职责。工程签证以及索赔等。

(5)结算与审核阶段。结算是整个工程项目投资的总和环节,是确定工程项目最终造价的阶段。选择工程项目的结算方式应和之前签订的合同约定内容相符。开始审核之前,需全面掌握合同以及投标的文件内容,明确招标的实际范围,确定好调整的内容,审核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已经正确,规范,套用定额的标准和方式是否得当,工程项目材料总价符合签订合同的约定条款,让利标准是否与合同一致等;审核中,负责审计的人员应促进多方沟通机制的建立和发挥,坚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按照法律依据,用科学的方法准确反映出工程造价;待审计的最终结果得到双方一致确认之后,审计人员需开据关于工程审计结果的通知书,交代相关事宜。

3.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主要是负责将审计资料完整归档。针对每个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完成后,需要及时有效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底稿(设计文件、招标文件、施工文件、投标文件、合同文件与其附件以及审核结果的通知书等)进行整理、记录和归档,并利用审计数据软件给予信息化高效处理,建立相应的工程项目的审计档案。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跟踪审计资料必须确保真实、完整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