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可持续土地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10-23 09:58:15

可持续土地管理

可持续土地管理范文1

【关键词】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管理机制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机制进行详细的研究,从而保证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战略

为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首先应加强土地生态环境的建设,避免出现土地退化的情况。同时注意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进行相应的调查和评价,关注重点流域、西部地区以及一主要农业基地,查清这些地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退化的程度、类型、根源、规模、分布。并且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的服务体系,形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模式。

同时加强对土地污染的控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降低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的问题的出现,保证土地质量。同时应杜绝出现过度放牧和采伐,做好对草地和林地的保护。同时对于一些已经出现过度开垦的地区,应当有计划的做好相应的退耕还林,并且对于一些生态脆弱的地区,应尽快全部退耕。同时完善防沙治沙工程,建立生态农业。还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土地整理,与村镇、城镇建设、农田基本建设、小流域改造等相结合。同时应注意保证在进行土地开发的过程中,要保护好周边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避免出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的情况。并且应注意选择一些条件好、效益高的地区进行开发。最后应制定出土地整理开发的经济扶持政策,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

二、实施土地产权安全战略

同时为建立起完善的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秩序,还应实施徒弟产权安全战略,建立起使用社会需求的土地资源管理新机制。感受管理宏观调控,完善土地资源管方式的转变,更好的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首先应完善相应的法制建设,建立起完善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开发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对关于土地资源利用的相关事件做好恰当的处理。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源规划体系,做好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做好国土的规划、保证各专项土地利用规划都能够协调完成。同时加强落实管理,将用地指标和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协调起来,保证顺利实现土地利用计划,并制定出配套实施管理的规章,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做好土地资源规划的检查和监督。同时还应建立起具有权威、集中统一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保证国土资源的充分可持续利用。

另外应加强土地行政管理,完善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产权制度,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维护合法权益,突出政府对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同时应制定出土地使用权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明确土地权利主体的义务和权利,规范土地使用权。完善地籍管理制度和征地补偿,保障农村土地收益权。并严格遵守土地相关政策和法规,依法执政。最后应充分体现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充分做好土地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并科学发展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土地使用权及相关技术等市场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建设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有效控制土地市场,适当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并鼓励施行拍卖、招标等土地出让方式。同时应完善建设用地供应机制,科学分析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保证增量与存量互补、划拨与有偿协调。建立土地有形市场,以及市场信息公布制度,加强对土地信息的掌握以及对土地市场的监管,使得土地市场交易更加规范,保证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行。

三、优化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对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进行优化,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相互协调。在优化的过程中参与针对不同的地区来构筑对应的合理结构和布局,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应对各种类型的建设用地进行安排,针对实际情况做好新增用地规模的控制工作,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对土地的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在具体的土地资源配置管理中,首先应保证国家水利、能源、交通等一些重要建设用地,其他的用地则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尤其是对一些闲置土地、存量建设用地等的控制。在管理的过程中相应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用地标准体系来执行,保证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同时应重视国有企业调整的时机把握,盘活国有企业用地,充分发挥企业土地资产优势,制定相关用地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并应推进城镇化,改善城镇用地制度,加快旧城改造,调整好相应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并充分做好城镇的用地管理,在进城镇用地时保护耕地,对农民的合法权益进行保证。最后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区域资源及经济特点,对读土地的利用结构及布局进行相应的调整。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产业,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经济带,完善土地利用格局。

四、建设土地资源代际配置

同时应建立起完善的土地资源储备机制以及代际外部性补偿机制,完善土地代际配置。土地资源的积累和转化是土地资源代际配置的有效机制。因此应合理利用荒废的土地,并对现有的用地进行整理,对一些被破坏污染的土地进行复垦利用,同时合理处理一些现有存量建设用地。并且应引进先进技术,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改变产业结构,实现土地效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后代人的发展力。同时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在代际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因此需要进行更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约束,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控制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自我约束。通过使用外部性补偿机制来完善配置,一是通过直接补偿,如建设占用土地资源,应补偿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土地。二是间接补偿,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进行补偿,上缴费用用于新增土地的开发整理等。三是强制补偿,通过规则、立法等强制行为主体遵守代际配置的要求。

总之,为保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优化土地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机制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5,(29).

可持续土地管理范文2

关键词: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设计;结构;原则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agricultural land for important point, discusses the region sustainable land us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management and its principl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ramework. In this framework, with t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land as mainly rely on, will the land quality index as a main body, the main building of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have five, maintain, improve the land quality, supply the land resources,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resources, balance needs target, take into account the non-productive functions and achieve social environment support.

Keywords: the region sustainable land use; Management; Evaluation index design; Structure;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虽属于资源丰富的大国,但由于人均分配不均、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导致我国土地资源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针对土地进行可持续利用管理,最主要以指标值、指标量表征,通过它们来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已成为国际主要的研究重点。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持续利用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以经济学、生态学、系统学、土壤学等理论为前提,在对区域土地利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构建能客观反映土地利用管理的组合匹配状况、行为特征、集合度量系列指标的密切联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度量指标的制定,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量反映与衡量,诊断、识别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的制约程度、限制因素,制定可持续利用土地管理的方向机量化的范围。

一、指标体系

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作为一种综合评价,主要的依据是指标,而指标是客观度量和描述事物与现象,是联系着关心现象、事物条件与状态的变化信息,主要包含有指标数值、指标名称。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土地资源的条件集合,主要由若干等级层次性、等级结构性、互相补充、互相联系的指标,以构成有机的系列。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主要是由原始数据中直接获取而来,是一种基本指标,以客观反映系统特征、总结基本指标抽象、统计,区域可持续利用土地则是说明各系统的作用强度、联系、整体性的综合指标。而针对我国大部分区域而言,因人类影响坏境,且打破了自然平衡,追求单纯的均衡自然,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匮乏、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的问题,更关注均衡打破各亚系统,以使物质能量能实现交换,尤其是注意系统动态变化,例如受到人为管理指标、具有控制意义的指标、空间与实践的动态指标、相互变量关系指标、内外环境交换关系指标等。

二、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由于可持续利用土地的管理系统具有自身复杂性,因此其等级具有层次结构,对该中层次结构指标的度量、描述,属于一种层次结构。同时也具有优越性:其一,促使系统更为富有意义且更为完整。在系统发生复杂变化时,层次结构功能可说明单个系统元素的产生影响;其二,各层次结构,根据层次的不同,以对元素归并分类,以完成任务;其三,各层次结构,根据每层次所提供的内容信息,对每层次职能进行深刻理解;其四,层次结构的成效性;其五,层次结构的可变通性、可靠性,对结构的局部扰动,不会扰动整个层次结构。

指标体系作为具有层次结构、互相关联的指标组,是指标组基本指标与综合指标共同构成。针对选择指标组,决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管理评价结构框架,作为指标体系的成功关键因素。必须采用简练、全面的指标组指标,透彻了解特点、功能、结构,清晰了解区域土地管理目标。

三、指标设置原则

因区域土地管理,具有层次多变性、系统结构复杂性、亚系统相互作用性,同时存在互相的输入与输出,有些元素、层次、压系统发生协同改变,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由劣至优或者由优至劣。所以,在选择最灵敏、内涵最为丰富的指标,以作为评价指标,较为困难。针对区域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管理的复杂系统来说,现在没有几个指标可对其变化趋势、系统状态进行描述,需将多个指标有机组成一个共同整体,利用指标体系对系统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在对区域可持续土地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置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如下:

首先,客观性、科学性原则。在选择指标时,必须采用公认科学理论作为依据。各类指标可客观反映土地利用的目的和定义。确保数据的来源具有准确性,数据处理方法具有科学性,获得的数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真实性。对数据进行测定和处理、对指标进行聚合,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其次,系统性、完备性原则。由于指标体系属于有机整体,能全面度量、反应区域的土地利用评价特征、发展状况,能充分直接或间接的揭示不可持续因素,主要应综合考虑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环境条件、资源条件、人口条件等协同性,以防止出现相互重叠。

第三,地域性、层次性原则。由于层次的不同,功能与目标也就不同,对主导因素、总体目标、存在问题的评价,都会随着层次、尺度、空间的不同而产生蝉翼。区域自然条件、发展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区域可持续利用土地存在地域差异,也因土地利用的方式,同利用者之间存在社会经济的联系,需要在设备上不断反映这些地域的指标差异性,必须针对性的设置。

第四,可操作性。在设置指标时,必须注意数据指标是否具有可得性,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可测性,以便于量化。在进行实际调查时,指标数据必须便于通过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资料,或者从有关技术、管理、科研部门直接获得。

第五,社会经济指标与生物自然指标相互结合原则。土地管理、利用系统中,自然生态坏境、土地质量的变动或特征,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自然发展的符合作用而的得到的结果,表现在两类过程发生综合效益,在综合变化的关键点上反应区域土地利用管理的可持续性。

第六,动态趋势指标同静态水平指标相互结合原则。在现行的土地管理系统中,资源环境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必须综合考虑动态趋势和静态水平,以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评判。

四、结束语

由于在各标准体系下,指标数量、层次均存在较大差异,在系统总各指标并不是独立的,在对不同标准进行衡量时通常需利用同一指标。土地质量指标属于主要指标,而不是以经济发展速度、水平作为可持续评价指标,但经济发展水平也对土地利用管理的可持续性存在十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属于我国的资源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重要的评价背景指标,不可作为直接的评判指标。在设置系统时,必须坚持客观性、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完备性原则、地域性、层次性原则、可操作性、会经济指标与生物自然指标相互结合原则、动态趋势指标同静态水平指标相互结合原则。

参考文献

[1] 齐伟.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

[2] 牛星.区域土地利用系统演化分析与状态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3] 薛永森.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0.

可持续土地管理范文3

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贯彻实施水土保持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政策,相关工作人员的关键工作就是要加强水土保持生态技术和组织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下面文章就简要分析其实施途径。

1加强建设管理人员的协调掌控能力

要想落实好水土生态建设,确保其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根据当地水土治理情况合理的制定相应的治理政策和规划,进而促进水土保持工程的发展步伐。此外也要加对当地水土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指标进行合理的考察和设计,为建设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信息参考依据和制度管理保障。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完善现有的水土管理和治理的机制,提高其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协调掌控能力,进而提高水土建设工程的宏观调控水平,促进水土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深入开展和实施。

2加强提高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技术水平

提高水土生态建设,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生态技术,建设管理人员首先就要加强对水土保持的建设技术和耕种技术的研究,努力改善当地土地状况,提高当地的植被绿化程度,进而加强提高当地的蓄水能力和抗蚀能力,尽量降低并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从而提高当地的水土生态建设能力和土地的生产力。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培训并提高其生态技术能力,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科研成果和优质农作物,进一步加强水土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深入实施和执行。

3加强水土保持的组织建设

水土保持建设单位和政府也要提高对水土资源保护和组织建设能力,提高其调动社会公众力量的能力,合理的、有计划的组织并安排水土流失地域的治理计划,并把水土保持工程项目与当地农业经济项目、林业经济项目、养殖经济项目及鱼塘经济项目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生态循环体系,促进所有项目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4加强完善并创新其管理机制

最后,在组织并规划好其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后,还要健全完善其治理和管理机制,加强其治理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改进其水土治理、水土保持管理机制时,相关机构可以结合过去水土治理和生态建设的经验,并充分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加强健全其水土生态建设工程的法制建设,规范并提高其建设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其水土保持建设能力。

二、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在水土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制度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意几点:首先,建设人员要注意处理好水土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开展水土生态建设之前要处理好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要注意把水土生态建设、当地生态经济建设、水土生态维护管理、法制建设等结合起来开展活动。其次,要坚持依法防治水土流失,遏制人为破坏水土现象,坚持综合治理和统一规划的方针,并加强对其建设人员的法制学习,提高其法制管理水平。最后还要加强对当地员工的水土生态建设维护及可持续发展作用和意义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水土生态保护意识,进而加强提高建设管理人员和群众之间的良性配合能力。

三、结束语

可持续土地管理范文4

关键词: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46

1 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在新型行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了。当前,政府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人地矛盾激化,土地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利用

从21世纪初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用地面积逐年增长,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城市人均占用面积还是比较低的,当然这是跟世界平均水平比较而言的。在城市中,土地资源的紧缺对道路交通的顺畅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住宅费用猛涨,基础设施拥挤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人和土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城市土地资源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浪费会使城市出现大量的闲置土地,加上体制的不完善,城市土地资源浪费问题日渐严重。

1.2 城市土地资源规划存在不科学之处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但是,由于历史遗留的土地体制问题,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现已跟不上时展的要求。目前,存在相当一部分城市没有对土地资源作可持续性的发展规划,久而久之也会使土地资源被大量浪费了,对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产生影响。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主要手段是行政干预,有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过于追求业绩好看,在缺乏科学论证的前提下,进行大量的招商引资,对城市土地资源造成了很多浪费,干扰了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也会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1.3 缺乏健全的土地市场机制

我国城市的土地市场主体是国家,我们国家主要是通过政府垄断和行政干预来对土地市场进行管理。在我国,针对城市土地资源的措施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控制第一阶段的市场,另一个就是管理上放宽第二、三阶段的市场。我国的土地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市场混乱现象频发。加上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的情况的出现,市场土地的面积不能满足下游市场的要求。土地效益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资源浪费,这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背离的。

2 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在城市中,土地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其供应情况跟城市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息息相关。所以,要想使有限的城市空间的效用最大化,就要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引起高度重视,通过提升土地资本利用率和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益而努力。

(1)制定科学的城市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确立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土地若不能进行超前规划,那么就难以对城市开发管理土地起到作用。土地使用者要在使用土地之前对城市规划的注意事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唯有如此,才可使土地的开发管理在城市规划的框架下开展。在城市的土地利用和总体规划中,对于用地规模、用地的比重、认可密度的控制标准应做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城市土地规划也需要遵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定,使城市规划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2)挖掘城市土地的内部潜力,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增加城市土地的利用率,通过集约和节约的方法来对土地进行开发,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可增强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通过掌握城区内限制土地面积,集资开发现有的土地,走出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其次,通过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规,尽量使优质土地得到优先使用。再次,通过开发土地提升容积率,地上和地下空间都要合理使用。最后,除了要对现存土地保护,要对土地开发的利用强度进行合理控制,使土地所在的生态系统保持自我更新,防止城市土地资源被破坏。

(3)改变城市地方政府观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当针对土地供应制定更加合理的计划,且要在对经济和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进行考虑后制定这些计划。在开发管理土地供应计划的过程中,要保证计划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除外,政府应当通过统一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整体思路,保障土地的持续性利用,进而使城市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4)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场,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在土地市场控制过程中,我国政府部门要对土地一级市场进行垄断,根据我国产业布局的调整情况分配土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对一级土地的市场出让总量进行合理控制,使用政策来对土地供给价格进行调整。城市二级市场作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再配置,其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严格审验土地使用者的土地用途及土地规划上,把住产权登记关,充分利用优先购买权。在土地的三级市场方面,国家要通过制定规范的监督机制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使土地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从而使我国的土地得到可持续性的使用。

3 小结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资源需求的增加,导致环境的压力逐渐增大。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人和城市土地之间的矛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政府要对土地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控制好城市土地经营管理,使城市土地的效益最大化,进而才能使城市建设朝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汉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03).

[2]刘美平.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与优化[J].当代经济研究,2010(10).

[3]曹建海.中国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J].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06).

[4]刘美平.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与优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2(10).

[5]刘觅.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科技风,2010,10(24):330-331.

[6]解琨.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18):211-212.

可持续土地管理范文5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0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90-1

1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涵

土地资源管理是相关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并且控制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乱开发乱利用,对其进行控制及监督,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管理要符合现代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体现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相对完善的经济结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土地管理相关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漏洞。面对土地资源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很多城市管理很混乱,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督,做出规范、规定。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 盲目开发城市用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房子的渴望让城市用地越发紧张,这样就会出现开发商盲目开发导致土地使用浪费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城市,土地的使用也在不断增长,而有限的土地资源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市,交通堵塞、住房困难、绿化面积少,这些均是城市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很多城市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没有按照相关规定管理,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同时也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存在土地资源铺张浪费的现象,一些违规建筑不遵守国家有关土地政策和规定,盲目开发利用,导致很多土地无法有效利用。

2.2 保持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和谐统一

土地开发利用是为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开发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近年来,社会的进步伴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原有的土地规划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土地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必须保持统一。

2.3 合理利用土地规划

土地市场化以来,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制定限制的条款。城市发展的加快促使社会不断地进步,土地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但是我们必须要合理的利用土地市场化来发展经济建设,同时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2.4 土地管理要与建设规划管理协调发展

土地管理和建设管理相互制约,如果由于配合不协调,将会出现土地浪费的现象,影响了城市的正常建设。因此,完善土地管理和建设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3 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分析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土地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做好土地资源规划和利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价值,这些将成为一个城市长远发展的铺垫,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城市水平的提高,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办法,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

一个城市土地规划是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相辅相成的,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执行。制定城市的土地规划要合理科学,并且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定建房用地和绿化用地,确保各项工作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顺利开展。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进行土地的审批规范来执行,杜绝乱征乱批等现象。

3.2 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能无限使用,因此要节约土地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发挥土地的最大功能。在我们进行工作管理的时候,必须做到土地的有效使用,达到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保护生态环境。

3.3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在土地管理坚持可持续发展中要做到无浪费,综合考虑国土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要有关注土地开发的长远心态。在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不能过度开发和使用土地,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做好土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做好开发后的治理工作。例如保护绿地,严防土地使用过度等情况,保护土地生态系统,建设和平家园。

参考文献

[1]王万茂.中国土地科学学科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01,(5).

[2]陆红生,韩桐魁.关于土地科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2,(4).

[3]孔凡文,李海英,王,常春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三明治”培养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

[4]汤惠君,于正林.试论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主导学科[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可持续土地管理范文6

[关键字]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探究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 P293.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3-1

0 前言

随着人口的不断的增长和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类对自然进行着各个方面的改造。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一些系列严重问题。丰富的土地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断探索出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后,具体的制定土地利用办法,并合理的统筹建设用地、保~护基本农田用地、科学管理居民住宅用地、强化集约用地等等。

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容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满足当代人对土地资源利用需求的同时,也必须满足后代人的利用与发展。其可持续性由“数量”和“质量”共同构成,其内容主要分成四个方面: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即人们在利用土地资源进行改造发展活动时,不能以污染土地资源环境为代价,也不能造成污染环境的严重因素。再利用过程中也要不断地缓解土地污染,优化土地质量。

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即在土地资源使用中和使用后,其利用者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与报酬,促进土地资源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物质生产能力的可续性,主要表现在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物质生产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维持现在水平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物质投入不断增加,不仅使土地资源的质量所有提升,更是促进了单位面积的土地资源所产生的物质的量的增长。

在形式上的可持续性,为了保障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各类土地资源的需要,必须有不同种类的土地资源和不同面积的土地分配。

2 合理统筹规划建设用地

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建设用地,落实各项事业,政府统一规划城乡和各个区域的综合发展,并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促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城市中发展中,要注意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质量,政府统一规划城市用地,科学的布局城市中的用地结构和分配,比如在在固定的地方,如果不进行建设用地的规划,就不能使这一部分土地资源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在乡镇土地的规划中,除了做好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也要进行村庄和集镇的分配,科学合理的布局农田用地和居民用地,以保护耕地为主,保证村容整洁,为居民生活到来方便。在城乡土地规划的顺利进行中,一定要注意土地利用与工业布局的合理衔接,使人们最大效率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3 保护基本农田用地

民以食为天,保护基本农田用地是非常重要也是必要的。所以政府要严格控制各个地区随意占用农田的行为,并科学的规划农田用地的审核及布局优化。为了更好地保护基本农田的用地情况,当地政府需要完善有关保护基本农田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并落实在实际的管理中。具体做法有:大力控制基本建设用地变化的数量,保证土地存量;普及土地合理利用意识,使土地利用者最大效率的使用土地,并保证土地质量不被受损;政府恪守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在利用土地进行农耕活动进行中,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与数量。

4 科学管理居民住宅用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用地现象,主要表现在住宅用地上。有很多地区的房屋建造不合理,违背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常规的建设理念,甚至有一些城镇居民还到农村去买房置地。为了控制这种情况,政府应在合理的条件下改造房屋建设,控制大量占用土地的拆、迁现象。逐步的将农村的住宅建设向小城镇和中心城镇靠拢,将土地利用规划落实在实际的管理中,按计划的进行准宅基地的批准与建设,依法控制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加量,科学的管理居民用地,保证居民用地。

5 强化集约用地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保障的措施就是强化集约用地,这样可以解决眼下用地指标紧缺的问题,又减少了用地数量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保证了聚醚住宅用地和基本农田用地。使每一寸土地都尽量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比如城市中高层的建筑,用固定的平面面积提供了更大的利用空间和更多可利用资源,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每一个项目的按规划进行,保证建设材料的质量与施工质量,遵守定额指标的规定,最大限度的发展有利用价值与潜力的土地资源。

6 小结

伴随着政府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究力度加大,我国各个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评价与结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了重视,随着力度的加大和国家间的交流逐渐加强,这项任务也越来越深入城乡的建设与发展。政府对建设用地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并保护基本农田用地,科学的管理居民住宅用地,并通过强化集约用地的方法,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我们这一代在保证发展的同时,也要为下一代着想,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便是保护人类自己。

参考文献

[1]陈美球.刘桃菊.土地健康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4):66-68.

可持续土地管理范文7

【关键词】资源 城镇水土流失 水利建设 生态

一、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1.目前我国城市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

(2)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

(3)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

(4)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

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城市建设区范围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一、城市地面硬化加剧了洪水危害。城市建设导致硬化地面、建筑物增加,致使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流速加快引起洪水问题。二、城市水土流失加重了泥沙淤积。由于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地表、破坏植被、堆弃土石,直接加重了水土流失。造成地下管道、水系和河道的淤积,阻塞道路。三、地下水补给减小加重了水资源紧缺。城市人口聚集,产业集中,城市水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四是环境污染和景观问题。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污染,山区地表水缺乏,为改善居住环境,一些城市修建了橡胶坝等景观,发生洪水时河道堵塞,泄洪能力差,水流不畅,冲刷加剧,引发洪水水土流失问题。

二、如何做好城市的水利建设工作

水土流失给城市经济发展到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保护城镇生态环境,防治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做好城市的水利建设工作,我们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1.加强城区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植草种树是城市绿化、改善环境的最佳方法。植树种草可以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可以为保护全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2.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设计质量,以利于雨水的回收以及水资源的不断循环利用,水利建设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社会用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等方面提供足够的保障;水利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的发展也日益表明,在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日趋紧缺的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做好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必不可少。

3. 加强城镇水系综合整治,加强城镇防灾治理工作和污水治理工作。水系对于一个城镇很重要,城镇河流整治包括整治排水系统和整治河岸生态环境。在整治排水方面,要坚持科学管理,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手段,科学安排、调度和管理水资源,在保护治理方面,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严格管理社会的排污行为,倡导和发展绿色经济。

4.合理开发水资源以及做好城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通过探索建立水权制度,不断完善节水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和提高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逐步解决生态恶化问题,促进全省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城市开发建设来说,从一开始,就要考虑这个问题,不能等到出现问题才去解决,而且治理的费用比防治所花费的费用还高。

6.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可持续土地管理范文8

【关键词】资源 城镇水土流失 水利建设 生态

一、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1.目前我国城市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

(2)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

(3)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

(4)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

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城市建设区范围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一、城市地面硬化加剧了洪水危害。城市建设导致硬化地面、建筑物增加,致使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流速加快引起洪水问题。二、城市水土流失加重了泥沙淤积。由于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地表、破坏植被、堆弃土石,直接加重了水土流失。造成地下管道、水系和河道的淤积,阻塞道路。三、地下水补给减小加重了水资源紧缺。城市人口聚集,产业集中,城市水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四是环境污染和景观问题。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污染,山区地表水缺乏,为改善居住环境,一些城市修建了橡胶坝等景观,发生洪水时河道堵塞,泄洪能力差,水流不畅,冲刷加剧,引发洪水水土流失问题。

二、如何做好城市的水利建设工作

水土流失给城市经济发展到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保护城镇生态环境,防治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做好城市的水利建设工作,我们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1.加强城区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植草种树是城市绿化、改善环境的最佳方法。植树种草可以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可以为保护全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2.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设计质量,以利于雨水的回收以及水资源的不断循环利用,水利建设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社会用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等方面提供足够的保障;水利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的发展也日益表明,在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日趋紧缺的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做好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必不可少。

3. 加强城镇水系综合整治,加强城镇防灾治理工作和污水治理工作。水系对于一个城镇很重要,城镇河流整治包括整治排水系统和整治河岸生态环境。在整治排水方面,要坚持科学管理,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手段,科学安排、调度和管理水资源,在保护治理方面,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严格管理社会的排污行为,倡导和发展绿色经济。

4.合理开发水资源以及做好城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通过探索建立水权制度,不断完善节水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和提高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逐步解决生态恶化问题,促进全省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城市开发建设来说,从一开始,就要考虑这个问题,不能等到出现问题才去解决,而且治理的费用比防治所花费的费用还高。

6.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可持续土地管理范文9

关键词:资源 城镇水土流失 水利建设 生态

一、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水利包含着水资源开发利用、除害、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等许多内容。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1.目前我国城市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匀,利用粗放。目前全国的总供水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节水,浪费严重。

(2)洪涝、干旱灾害频繁。我国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几乎每年都发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乡村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干旱灾害也经常发生,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次灾害的直接损失将不断加大。

(3)我国现有水利工程有相当一部分工程质量不高,设计标准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不齐,致使工程效益衰减,有的工程甚至报废。

(4)水污染十分严重,水环境问题突出。

因此,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21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否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工程的运用与管理、水利的投资与建设、人才的开发与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涝、体制与机制、科教与法规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

城市水土保持是指城市建设区范围内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一、城市地面硬化加剧了洪水危害。城市建设导致硬化地面、建筑物增加,致使入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流速加快引起洪水问题。二、城市水土流失加重了泥沙淤积。由于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地表、破坏植被、堆弃土石,直接加重了水土流失。造成地下管道、水系和河道的淤积,阻塞道路。三、地下水补给减小加重了水资源紧缺。城市人口聚集,产业集中,城市水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四是环境污染和景观问题。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环境污染,山区地表水缺乏,为改善居住环境,一些城市修建了橡胶坝等景观,发生洪水时河道堵塞,泄洪能力差,水流不畅,冲刷加剧,引发洪水水土流失问题。

二、如何做好城市的水利建设工作

水土流失给城市经济发展到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保护城镇生态环境,防治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做好城市的水利建设工作,我们应该做到一下几点

1.加强城区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植草种树是城市绿化、改善环境的最佳方法。植树种草可以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可以为保护全球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2.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高设计质量,以利于雨水的回收以及水资源的不断循环利用,水利建设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经济社会用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等方面提供足够的保障;水利在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外的发展也日益表明,在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日趋紧缺的形势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因此做好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必不可少。

3. 加强城镇水系综合整治,加强城镇防灾治理工作和污水治理工作。水系对于一个城镇很重要,城镇河流整治包括整治排水系统和整治河岸生态环境。在整治排水方面,要坚持科学管理,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手段,科学安排、调度和管理水资源,在保护治理方面,要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严格管理社会的排污行为,倡导和发展绿色经济。

4.合理开发水资源以及做好城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通过探索建立水权制度,不断完善节水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和提高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逐步解决生态恶化问题,促进全省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城市开发建设来说,从一开始,就要考虑这个问题,不能等到出现问题才去解决,而且治理的费用比防治所花费的费用还高。

6.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