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前端设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6-02 12:41:10

前端设计论文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1

关键词:协同设计; 船舶; AutoCAD; SVG

中图分类号:U662.2; TP391.72

文献标志码: A

Collaborative ship design based on AutoCAD DU Song,LIN Yan,CHEN Ming,JI Zhuoshang

(Ship CAD Eng. Center,Dalian Univ. of Tech.,Dalian Liaoning 116024,China)

Abstract: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ship design,the working model of collaborative design for ship is studied based on AutoCAD which is the most usual platform for ship design. A cooperative ship design system is developed by using mixed sharing mode. Among the cooperative groups,the strong-link and weak-link ensure the real-tim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 The remote cooperative design of ship product drawing is implemented. The design methods can shorten ship design cycle and reduce cost effectively.

Key words:collaborative design; ship; AutoCAD; scalable vector graphics

0 引 言

船舶设计过程中常常需要不同专业、不同身份、不同地区的技术人员同时对某张图纸进行讨论和修改,为了讨论设计结果常常是通过网络或者邮件的形式发送图纸和相关设计信息,有时甚至需要到达同一地点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增加设计成本,还会拖延设计周期.

由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1,2]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各个成员围绕1个设计项目,各自承担部分设计任务,并行交互地进行设计工作,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方案的设计方法.协同设计作为1种行之有效的产品设计工作模式,众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经从理论框架研究转向实际应用研究.由于船舶设计的复杂性,当前Tribon M2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船、机、电、货物系统的协同设计[3],而在船舶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实施协同设计工作还没有成熟的软件系统支持.

本文以船舶设计过程中最为常用的AutoCAD工程设计软件为主要交互平台,设计开发采用XML技术、ObjectARX和套接字技术实现多个协同设计者对同一张图纸的远程分布式设计,并采用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技术提供图纸的实时Web.以XML文件为数据存储格式,在环形结构中使用强连接(S-link)和弱连接(W-link)的手段保证系统运行过程中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1 实时协同设计系统结构框架

船舶产品协同设计是以设计组织者为主体,联系和控制设计参与成员,共同完成某个产品设计的协同过程.群体协作采用图形桌面会议模型,成员们围绕1个共同的设计图纸进行讨论、交换信息、相互协商、达成共识、作出决定,共同完成设计任务.设计成员以动态联盟的方式形成协同工作组,对船舶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设计者可随时动态加入和退出联盟.

1.1 网络组织结构

系统的逻辑网络体系结构形式为混合共享方式,综合集中式和分布式2种结构的优点,开放性和通用性较好,既能保证良好的数据一致性,也能减轻网络负担且便于异构平台的连接.系统网络组织结构模型见图1.

图 1 网络结构

发起人以主席身份建立协同工作组应用服务CoServer,远程拥有AutoCAD软件平台的产品设计师或专家在本地启动CoClient服务,在CoServer端注册,CoServer批准后建立连接.CoClient的连接方式采用环形结构参与设计图纸的修改和讨论.对于没有AutoCAD的专家成员可以通过本机浏览器远程实时浏览CoServer端的SVG格式的设计图纸,了解协同过程中产品的修改情况,并提出意见.

1.2 协同设计系统模块

协同设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模块、协同管理控制模块、事件响应器、编码器、解码器、通信模块、数据校验模块、Web模块和CAD显示模块.其中,协同管理控制和Web功能在主席端实现.图2为系统的通信机制.

图 2 系统通信机制

数据库中记录的数据包括图形数据、用户信息数据和操作记录.系统通过事件响应器对图纸操作的设计事件进行监控和管理,采用XML文档保存设计数据和协作组内部的事件信息.编码器对图形数据和消息数据编码,使用Microsoft MSXML分析器生成XML文档DOM树,方便数据的管理和SVG图形文件的生成.网络环境中的各实时协同设计参与者通过Socket控件和ObjectARX提供的事件响应器,实时监测协作组内部事件并作出响应.

1.3 主席端工作模式

主席端的CoServer拥有控制图纸的最大权限,可以赋予CoClient修改图纸的权利.在某个时刻,最多只存在1个拥有数据资源修改权的设计者,拥有该权限的CoClient或CoServer的设计图形数据才可以向网内传输,其他人对设计的改动并不能让别人感知.CoServer端套接字包括4个线程:(1)监听用户加入请求;(2)监听发送过来的图形设计数据;(3)向所有设计者发送W-link数据;(4)向First CoClient发送S-link数据.

1.4 设计图纸的Web

基于Web技术进行AutoCAD产品图纸数据管理[4],借助Internet的交互式网页技术,CoServer动态创建SVG格式的设计图纸,可以实时提供当前的设计图纸给客户端进行浏览,实现基于Web的可视化共享.

2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2.1 SVG技术

SVG是由W3C组织开发的矢量图形标准,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1个应用.[5]它主要面向网络应用,具有灵活、可扩展、交互性强、可重用性、可伸缩性等特点.SVG图形作为矢量图形,可以任意放大而不会失真,这对于船舶结构布置描述是有意义的.图3为某钻井平台总布置设计图的SVG表达.

图 3 某钻井平台总布置设计图

2.2 数据信息传输

由于目前大多数网络环境不能够提供对IP多播的完全支持,为解决网络带宽有限问题,确保协同设计的高实时性和高可靠性,采用带有S-link和 W-link 2种数据传输规则的混合式数据共享模式.

S-Link:在2台工作站之间,接收发送所有设计过程中包括初始和实时修改的图形数据和控制信息,这种连接形式实时交互能力最强.W-Link:在2台工作站之间传输少量数据,这种连接只接收和发送少量控制信息和设计图元数据的头信息,实现对协作组任务的管理和数据一致性的维护.

综上所述,服务器无须发送所有数据给每个客户端,数据的分发任务将由所有客户机共同承担,避免传统C/S模式下数据集中于服务器进而造成服务器负担过重的现象.同时,由服务器和各客户端用W-link管理会议进程,保证整个协同设计的稳定性.

2.3 事件响应器

为建立CSCD系统的WYSIWIS环境,支持各协作者协同设计时的相互感知,在图元对象发生变化时,有选择地传递设计修改信息给所有设计成员.[6]通过派生ObjectARX提供的数据库反应器类AcdDatabaseReactor,实时监听AutoCAD图形数据库中所发生的事件(如实体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以此取得协同过程中改变的实体信息.根据事件类型对其进行消息编码,修改图形数据文档并记录事件,以点对点单播(Unicast)传输方式向下个远程节点发送数据信息.在接收端开启监听线程,实时接收数据信息,通过验证模块后进行解码,将事件信息加入到日志,修改当前AutoCAD的图形数据库并刷新显示,完成事件的同步.

2.4 权限管理

CoServer通过W-link对工作组中数据对象进行一致性检查和并发控制.在系统中定义共享锁 CO_SHARELOCK 和排斥锁CO_EXCLUDELOCK来控制协作者之间的操作,通过控制共享对象的修改和访问句柄,在某一段时间内授予唯一用户修改共享对象的权利,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2.5 后来者问题

主席端的CoServer批准接收到的加入请求后将消息分发到每个CoClient,First CoClient和Last CoClient 重新设置与后来者的连接状态,使之成为兄弟节点,然后设置后来者客户端的应用状态,最后将各自状态信息发送给主席,请求者完成加入,主席通过W-link方式刷新所有CoClient的控制和并发信息,兄节点给后来者发送完整的图形数据信息,完成后来者的应用状态同步.

2.6 数据管理

协同交互设计需要记录整个协同过程.系统中采用XML文档的方式记录船舶设计图纸协同操作的图元、修改时间、操作者等信息和所有协同工作者的信息.这种方式具有完整性、可扩展性和可再现性,并具有结构紧凑、系统开支小的特点.

船舶产品设计图纸比较复杂,为更好地保证所有协作者CAD文档对象数据的一致性,CoServer对CAD中所有实体对象进行编号,每个CoClient通过1个结构体存储这个全局ID和空间中实体对象的实际句柄,使得各个协作人员的数据保持关联.在系统中增加对数据修改的记录功能,设置专门的列表详细列出修改过的图元信息,使之能够选中并以高亮的方式展现给设计者,尽可能实现协同操作过程的可再现功能,在图形元素较多时,能够方便地找到所讨论的图元位置.

3 实时协同设计典型工作过程

3.1 协同设计工作组建立过程

协同设计工作组组建时序图见图4.

图 4 协同设计工作组组建时序图

主席端启动CoServer服务,准备接收加入请求,远程客户端启动CoClient服务,向CoServer提出加入协同组请求,CoServer批准后建立连接. CoServer 按照先后顺序初始化clientlist,安排各个客户端的兄弟关系;再与第1个CoClient建立S-link,与所有CoClient建立W-link;给每个参与者传递网络用户信息,在客户端存储并可见,使得他们之间可以进行设计讨论.初始化数据发送完成后,所有CoClient反馈确认信息,主席确认网络建立无误后,开始设计图形数据的发送,工作组组建完成.

3.2 初始化图形数据发送

CoServer通过W-link向所有参与者发送设计图纸的控制信息,并向First CoClient发送设计图纸当前所有图元数据.First CoClient在接收的同时,开始向兄弟节点发送数据.CoClient在接收到结束符后,检验接收数据与头数据的一致性.CoClient接收数据验证无误后进行解析,随后加入到CAD工作区显示,同时将数据和UniformID以字符串的形式存于XML文档中.发送完毕后,各个客户端使用zoom all命令,使这一时刻所有人的界面相同,完成图形数据的初始化(见图5).

3.3 实时修改的图形数据发送

每个实时协同用户都可以拥有这个限制功能,通过反应器模块感知图形数据的变动,有选择地进行发送.发送模式分为2种:一种是实时数据传输,实现每1处的修改都能同时在其他协同者端显示;另一种是增量数据传输,数据控制者在进行部分修改后,将修改数据批量传递给协同工作者.

4 结 论

船舶协同设计系统在协同开发环境中采用C/S和B/S混合式网络体系构成系统的网络平台,实现基于AutoCAD平台的实时协同设计的信息共享和并发控制.在CAD协同设计过程中,用户之间的交流也相当重要,配合当前流行的即时通信工具,已经基本可以实现多个协同工作用户间包括语音、视频、文本交流等辅助交流支持功能.

本文主要研究船舶协同设计平台的体系结构、多用户界面、并发控制、一致性检查、访问控制、记录管理等关键技术,但诸如版本管理、任务规划和冲突消解等关键技术并未进行深入研究,尚需进一步 完善.

参考文献:

[1] 童秉枢. 现代CAD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 史美林,向勇,杨光信.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理论与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3] 乔珊,应文烨,何刚. 舰船数字化设计应用研究[J]. 中国舰船研究,2007(4):20-25.

[4] 邹红艳,来可伟. 基于Web面向AutoCAD图纸管理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J]. 计算机辅助工程,2003,12(3):45-50.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2

中文:基于android微博整合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英文:based on the android clien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weibo integration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微博(英文名为micro-blog),即微型博客,是随着web 2.0而兴起的一类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它允许用户以简短文字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状态,每条信息的长度都在140字以内,支持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出版,每个用户既是微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微内容的传播者和分享者。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博具有如下特点:

1) 准入门槛低。

传统博客强调版本的布置与语言的组织,因此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性,也就是说,在blog上写文章的门槛还是很高的;哪怕是一个没有受过严格中文训练的人,只要会发短信,他就能使用微博。闲得无事,更新一下签名,就被记录了。

2) 即时通讯的原创性。

对于每篇微博140个字符的信息量特别适合手机上网用户使用,无论你是在咖啡厅还是在地铁站,都很容易通过手机完成自己的微博。因此,微博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很多微博网站,即便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一些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就能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上发表,其真实性以及快捷性给人带来的现场感,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3) 更强的互动性。

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 follow(跟随),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既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在web浏览器中实现好友管理是非常方便的,如果你想在手机中进行管理的话同样是非常方便的,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型博客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与传统博客相比,微型博客具有更好的及时性、开放性和随意性,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和信息,还可以通过手机、即时通讯软件的客户端、桌面客户端、外部api接口等多种途径使用微博功能。对单条信息长度的限制是微博服务形式的核心特征,其信息短、直观、简洁的特点便于迅速阅读和传播。

腾讯微博是一个由腾讯公司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用户目前可以通过网页、手机、qq客户端、qq空间以及电子邮箱等途径使用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消息或上传图片。新浪可以把微博理解为“微型博客”或者“一句话博客”。用户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写成一句话,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一起分享、讨论;还可以关注朋友,即时看到朋友们的信息。

目前在移动市场来说,腾讯微博手机客户端和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为目前主流的两大微博客户端,拥有大量的用户,用户可以在这两个客户端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事情,并且新浪跟腾讯均向开发者提供了开放平台,开发者可以根据开放平台提供的sdk和api开发出不同的微博客户端。微博用户可能同时拥有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账号,想查看不同的微博只能到不同的微博客户端里去看,这就萌生了一个需求,整合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于一个客户端当中,使得用户可以同时获取两种微博平台的数据,并且可以同一个客户端分享自己的微博。这个选题意义在于为研究社交应用客户端的实现方式,微博sdk的使用方法和开放平台给广大开发者所提供的api接口的使用方法提供一个好的应用实例,并且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整合实现多微博帐号登录客户端实现分享身边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目标、内容(论文提纲)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1、熟悉oauth2.0授权认证机制流程,实现第三方微博客户端的授权。

2、熟练使用开放平台提供的android sdk和api接口。

3、了解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和腾讯微博开放平台的异同点,实现两种微博平台的整合;

4、熟练使用slidingmenu、pulltorefresh等android开源控件。

5、熟练掌握android高级核心技术的应用。

6、了解用户体验要素,设计出有较好用户体验的界面效果。

7、研究移动平台的广告投放的形式,实现基于应用商店sdk嵌入广告。

毕业论文提纲:

摘 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 论

1.1 引 言

1.2 项目的背景及意义

1.3 开发平台与技术介绍

1.3.1 开发平台与运行环境

1.3.2 开发工具eclipse、sdk、adt介绍

1.3.3 开发语言与android系统组件介绍

1.4 论文的结构与工作安排

第二章 android客户端界面分析与设计

2.1 android手机界面的特点

2.2 android微博客户端需求分析

2.3 系统各个界面分析与设计

2.3.1 启动界面

2.3.2 登录界面

2.3.3 主界面

2.3.3.1 首页微博界面

2.3.3.2 消息界面

2.3.3.3 个人资料界面

3.3.3.4 更多界面

2.3.4 微博界面

2.3.5 显示微博详细内容界面

2.3.6 显示评论界面

2.3.7 显示收藏界面

2.3.8 帐号管理界面

2.3.9 其他界面

第三章 系统概要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2 系统模块设计

3.2.1 系统模块划分

3.2.2 系统模块功能分析

第四章 系统详细设计

4.1 授权模块

4.2 微博首页模块

4.3 微博详情模块

4.4 个人资料模块

4.5 微博模块

4.6 查看评论、收藏模块

4.7 “更多”模块

4.8 广告模块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授权模块测试用例

5.2 浏览微博测试用例

5.3 微博模块测试用例

5.4 浏览个人资料测试用例

5.5 浏览评论、收藏测试用例

5.6 广告显示测试用例

5.7 系统评价

第六章 展望与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拟解决关键问题:

1、简洁的ui设计效果,需要具有良好的交互体验。

2、oauth2.0授权认证,实现新浪微博授权和腾讯微博授权。

3、多帐号管理,区分新浪微博帐号和腾讯微博帐号。

4、整合开源控件到客户端中,呈现具体效果。

5、新浪微博sdk与腾讯微博sdk的使用,api接口的数据请求。

6、解析微博数据,将数据以固定展示效果呈现。

7、任务队列操作、多线程管理、异步更新ui等问题。

8、界面优化、代码优化、性能优化等问题。

9、软件实时检测更新版本问题。

10 、 广告平台sdk的使用,展示广告问题。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参考开放平台提供的文档支持和qa解答。

2、研究sdk提供的demo,熟悉api的调用方法。

3、参考市场上成熟的微博客户端,参考微博客户端的设计要素。

4、研读期刊、优秀论文和优秀文章,提供设计灵感。

5、通过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收集有用资料。

6、购买相关书籍、研究技术的实现方法。

技术路线:

1、使用java语言进行编程,开发平台使用eclipse。

2、基于android sdk,调用android api的技术实现。

3、利用轻量级数据库sqlite存储数据。

4、android http通信技术实现数据请求。

5、android复杂界面ui设计技术。

6、json数据格式和json数据解析技术。

四、研究工作基础

1、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自己按照任务书的内容制定工作计划。

2、微博客户端的需求分析和技术调研,收集有用的资料供自己参考。

3、研读相关技术的期刊、论文和优秀文章,参考其撰写论文的表述和格式。

4、经常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撰写。

五、实施计划

起止时间工作项目备注

XX年12月08日XX-XX学年度第1学期第14周至

XX年1月17日XX-XX学年度第1学期第20周1、确定论文题目,完成任务书;

2、阅读参考相关文献;

3、学习相关开发技术;

4、完成开题报告。

XX年2月25日XX-XX学年度第2学期第1周至

XX年3月28日XX-XX学年度第2学期第7周1、完成开发准备;

2、完成系统需求分析;

3、完成各模块主要功能;

4、完成中期阶段考核表

XX年3月29日XX-XX学年度第2学期第7周至

XX年5月12日XX-XX学年度第2学期第12周1、完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完成系统整体测试。

3、完成系统说明书;

4、完成毕业论文撰写。

六、参考文献

[1]庞周. 基于android的微博客户端设计与实现[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XX,10:66-67+130.

[2]黄佳星,王晶,沈奇威. 基于android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框架方案[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XX,08:77-80.

[3]严武军. 基于android腾讯微博客户端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电脑开发与应用,XX,11:50-51+56.

[4]舒后,刘娇洋. 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博客的设计与实现[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XX,06:42-46.

[5]王明超. 基于android系统的新浪微博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XX,33:7933-7935+7944.

[6]姚永明,吕建平. 基于android平台的用户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XX,01:79-83.

[7]武玉坤. 基于android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XX,01:20-21+47.

[8]姜海岚. 基于android的多功能手机相册设计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XX,15:3614-3616.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前端控制 电子文件 生命周期 元数据

随着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前端控制的思想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前后十年,档案学界长期基于纸质文件的研究而建立起来的基础理论受到电子文件的强烈冲击。前端控制思想(也有学者在论述中将其称为前端控制原则)是档案学界针对电子文件的出现所带来的档案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的变化而做出的理论回应,体现着新的管理环境和网络环境下档案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

一、 档案学前端控制的学术渊源和研究历程

为应对电子文件的出现及电子文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档案学界在重新审视相关基础理论的同时,对前端控制的思想不断进行梳理并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国内外档案学界起初是并没有明确提出“前端控制”的概念,只是在理论的发展中体现着这一思想。

前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局长詹姆斯·罗兹在其198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文件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文件的形成阶段、文件的利用和维护阶段、文件的处理阶段和档案管理阶段。”[1]他进而认为,“一个综合文件管理系统将与一个组织的文件在其完整的生命周期的每一件事情有关。”[2]

日本学者作山宗久(Munehisa Sakuyama)在《文件生命周期》一书(1995 年出版)中提到,“与其当办公室内文件太多时烦恼不堪,不如在文件产生的前期就加以控制更有效果。”[3]

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制订的《电子文件管理指南》(草案)将对电子文件的“干预时机”确定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阶段,将原来纸质文件管理系统中的许多“后控制”手段提到最前端,并主张“在文件形成前就采取行动”。[4]这体现出该委员会对档案馆参与前端控制的重视。

国内以冯惠玲、刘家真、刘越男等为代表的知名学者紧跟时代步伐,几乎与国际档案界同步关注电子文件这一新的文件形态的出现对档案学界的影响并积极向国内介绍当时国际档案界对相关问题与现象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前端控制思想进行着积极的研究和梳理。

冯惠玲指出,“在系统设计阶段即考虑作为档案保管的要求,把可能预先设定的管理功能纳入系统之中……强调前端控制并不意味着一切依赖于设计,档案工作者在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维护阶段还有许多事要做,以弥补系统设计的缺陷,监督系统的运行和使管理活动得以延续,保证电子文件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受到严密的控制。”[5]

刘越男指出,“档案界将文件和档案看成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阶段由来已久……直到电子文件时代,在很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档案界才肯定地说应在文件阶段就施加控制, 即前端控制。”她进而提出,“‘前端控制’并不是电子文件时代全新的思维,其萌芽产生于电子文件出现以前,我们认为前端控制思维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档案界不懈努力的结晶。”[6]

二、档案学前端控制的产生背景

档案前端控制的提出有着广泛的社会背景和技术背景。电子文件的产生、文件数量的激增和文件保存的困难性加大使档案学界意识到传统的档案学理论在应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时明显力不从心,于是开始有意识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别寻求突破,主流的档案学传统理论都开始针对电子文件的内容、载体、特性等进行理论的拓展和升级。如果我们仅从档案学专业自身来看,前端控制的提出主要源于以下因素:

2.1 文件形态的变化

电子文件有别于纸质文件的的最大特点是记录信息的方式和载体的不同,其主要特点为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系统依赖性、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信息的易变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性和信息的可操作性等。[7]

“在手工文件保管系统中,不管是文件格式还是整理顺序的变化都能实实在在的反映出来,但是在电子系统中的格式和顺序只是逻辑概念。在电子文件保管系统中,针对文件系列的著录可能是软件、数据表结构、系统体系结构的逻辑电路的组成部分,也可能没有包含在电子文件系统之中。”[8]文件的特征是内容固化和形式稳定。对于纸质文件而言,其内容、背景和结构是同时固化在同一载体(纸张)上的,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在纸质载体上表现出来。只要保存纸质文件的完整性,其文件本质(即凭证价值)就不会损坏。而电子文件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电子文件在其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行过程中,其内容、背景和结构三个要素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被改变且不受载体的制约,关键的问题是电子文件的使用者和管理者轻易无法察觉这些变化,除非在电子文件的形成阶段从管理与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这是由电子文件的“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可分离性”这一特点所决定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引用前端控制思想从电子文件的形成阶段开始“干预”。

2.2 文件数量的激增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增多,人类社会的信息量呈几何增长的趋势。信息的复制靠鼠标就可轻松实现,信息的杂乱降低着人们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效率。“信息爆炸”、“信息超载”、“信息疾病”等说法和现象带给人类无限的焦虑,正如前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主席杰拉尔德·汉姆所言,“信息过载现象逐渐严重,信息的判断比信息的处理和获取显得更为关键”。[9]与此相对应,“文件雪崩”的现象不可避免,电子文件的出现并逐步成为主流的文件形式加剧了人们的这种焦虑程度。从档案学科的视角出发,解决信息污染的方式之一就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对电子文件实施“全程管理原则”,而前端控制思想与这些理论和原则相契合。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嵌入式 信息终端 通讯子系统 设计 实现

信息终端理论具有广博的范畴,笔者则是侧重PSTN网络固化用户来探究如何科学设计信息终端通讯子系统的。主体目标就是打造一个通讯平台,借助这一平台信息终端可以丰富信息服务,增加服务项目与服务内容,通过这一平台信息所提供的通讯资源,业内人士能够发明更多新型服务,打破传统简单的普通电话语音服务的局限性,使用户能够享受到更多元化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PSTN与嵌入式技术分析

(一)PSTN简单介绍

PSNT的全称为:公共电话交换网,主要是以语音服务为主的网络系统,在高端电信技术的支持下,网络系统的绝大部分都达到了数字化高度,

当前市场上对于PSTN用户提供的服务多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所有的服务尚未被整理在同一个信息终端中,嵌入式技术作为一种时下流行的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开发与利用,将其应用于PSTN能够达到IP层的数据传输,这一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功能与优势。

(二)嵌入式系统的简单介绍

嵌入式系统又被称作:微处理器。这一系统目前被广泛利用于多个领域。特别是将其应用于PSTN系统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体体现在:1.嵌入式系统获得飞快发展,具有功能全、体积小的特点,促进了微型信息系统的发展。2.对于PSTN在信号传播过程中所用到的调制解调芯片,其协议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功能也更为健全,具有良好的开发接口。3.由于嵌入式系统技术的持续发展进步,将其同互联网联系起来,有效地克服了internet 同计算机系统之间的矛盾,极大地降低了应对与解决网络协议时产生的负担,而且伴随着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引入,整个系统的功能扩展性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为用户提供更为细致周到的服务,服务项目也更加丰富。

二、嵌入式信息终端通讯子系统设计方法

(一)通讯子系统与嵌入式信息终端系统关系

信息终端中,应用同服务是相互对应的,通过设计来完善服务,也就是说要凭借系统所供应的资源,参照服务特点来对应策划出应用,在利用通讯子系统资源的条件下,应用程序对应提供各种服务,应该根据服务所需要的基本协议来对通讯子系统进行设计,充分发挥操作系统的作用,实现对终端通讯资源的管理,二者的关系图如下所示:

以嵌入式系统为基础构建信息终端系统的通讯子系统,需要引入嵌入式微处理器以及调制解调芯片。

(二)通讯子系统的设计方法:

通常情况,信息系统是从顶端向下来设计的。1、先明确客户的服务需求,再来分析系统的工作流程,进一步对系统的服务流程与结构做出规划,从而抉择出功能模块。2、对功能模块进行集中探究找出其内部流程,在对内部流程科学分析情况下,来决定针对硬件设备操作的底层模块。3、对已经选择的硬件设备做出全面的总结与分析,确保底层模块功能的发挥。

嵌入式信息终端系统的设计的核心所在就是要实现其应用价值,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也是直接针对于服务,然而这些服务的实现,则需要调动通讯子系统功能模块,而且必须有底层模块做支撑。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信息终端通讯子系统的设计需要对服务做好分析,设计需要针对于服务来完成功能模块的设计,进而根据功能模块完成底层模块的设计。

与此同时,与子系统的设计类似,通讯子系统服务功能的实现也本着一样的思路,然而,由于不同阶段的预期目标有所差异,需要针对服务展开分析,明确在整个服务流程中,单个服务的详细定位,其中针对于服务的功能模块的设计就是要提供出与服务相对的功能模块内部程序;针对于功能模块的底层模块设计就是要通过参照通讯子系统中的信号底层模块,达到对底层模块的设计,实质上这其中无非是对设计的编辑与运用。

(三)嵌入式信息终端通讯子系统设计的特点

在PSTN通讯子系统的设计方面已经形成了多种方法,然而,几乎所有的设计方案都是对应某一特定服务,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兼具新类型的服务,就是说不能够更好地扩展服务项目与服务内容,然而,对应的嵌入式设计方案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一设计方法能够兼容新类型服务。

(四)嵌入式信息终端通讯子系统所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

在嵌入式系统的有效支撑下,通讯子系统的服务类型更加多元化,这些服务类型也更具深刻的意义与典型性特征,以往的普通语音服务得以持续,对应又新增了一系列服务类型,那就是:固网短信服务、互联网网络服务以及远程控制服务等等,大大增加了服务类型,提高了对用户的服务水平。

三、总结

嵌入式设计方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通讯子系统信息终端设计方法,这一设计方法在PSTN中的运用,有效增加了信息服务项目,拓展了服务类型。

参考文献:

[1]梁衍学 基于DSP的VXI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学位论文].2003

[2]周建辉 6-PSS并联机床实时数控系统应用研究[学位论文].2003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箱型拱桥;病害分析;加固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桥梁概况

某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桥梁全长115.0m,桥面全宽11.6m。桥面横向布置为0.25m(护栏)+1.05m(人行道)+9.0m(行车道)+1.05m(人行道)+0.25m(护栏)。桥梁原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挂-100。桥梁跨径组成为1×10m+1×70m+1×10m。主跨上部结构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箱型板拱,横向布置6块宽1.5m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拱箱,矢跨比为1/6;主跨两侧各设置4孔腹拱,腹拱净跨径为5.0m,矢跨比为1/6,腹拱拱圈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拱,单块板宽为1m,单孔横向布置9块;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桥面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两侧设置0.25m宽护栏;全桥未设置伸缩缝。桥梁立面图如图1所示。

图1拱桥立面图

二、桥梁主要病害

2011年3月检测时发现0号桥台侧1号腹拱拱脚下沉错位严重,下沉错位最大达5.0cm,两岸引孔跨中处顶部均存在横向贯通裂缝。2011年4月复检时发现0号桥台侧1号腹拱原下沉部位下沉量发展较快,且此部位的腹拱上侧墙也随之下沉,复检时发现已下沉6~7cm,导致侧墙与桥台前墙顶部出现错台,并且与人行道纵梁间出现脱空现象,脱空最大达10cm;腹拱拱圈预制件拱脚处混凝土破碎露筋,拱上腹拱横墙顶部即腹拱拱座处混凝土受压破损开裂,情况严重。其余部位病害复检时未发现有明显的发展趋势。

三、主要病害成因分析

3.1 端腹拱拱脚下沉、错位

3.1.1 成因推断

根据现有设计及竣工资料,拱桥端腹拱设计为三铰拱,并且设置变形缝以适应桥梁变形。而从现场调查情况来看,端腹拱为简单支撑体系,拱脚位置未见铰接处理,也未设置变形缝,腹拱前墙拱脚贴合处构造角度较小,对拱圈约束作用较弱,且未设置防落梁构造。拱桥主拱圈在材料收缩和温度变化作用下,其拱轴线将对称的升高或降低;在荷载作用下将产生对称或不对称的变形,而拱上建筑也会随着主拱的变形而变形。

在降温作用下,由于主拱圈的变形引起腹拱横墙及腹拱圈在顺桥向河心方向发生变位,而端腹拱河岸侧拱脚未设置有效的铰结构连接,对端腹拱拱脚纵向水平位移基本无约束作用,而腹拱前墙刚度较大,受温度影响引起的水平变位相对较小,腹拱前墙设置在主拱拱脚位置,受主拱圈变形影响也较小,从而导致腹拱前墙与腹拱圈不能协调变形,拱脚贴合面处腹拱圈与腹拱前墙间在降温作用下呈剥离趋势,抵抗拱脚下沉的贴合面之间的支撑摩擦作用被削弱,同时腹拱前墙拱脚处未设置防落梁构造,导致拱桥端腹拱拱脚产生下沉错位现象。

经调查该拱桥上经过的运输铁路施工材料的重车较多,当重载车半孔加载时,承载半孔的主拱圈部分向下变形,空载半孔部分向上变形,重载侧的端腹拱将随主拱圈向河心方向变位,重载冲击作用导致端腹拱河岸侧拱脚逐渐错位、下沉,并与拱上侧墙剥离,同时桥面对应位置出现开裂、错台;而后在升温作用下,由于主拱圈的变形引起腹拱横墙及腹拱圈在顺桥向向河岸方向发生变位,端腹拱拱脚已错位、下沉,与腹拱前墙抵死而不能复位,导致腹拱圈计算跨径增大,在升温作用下受到来自水平方向的挤压作用,拱顶截面承受较大负弯矩而导致端腹拱拱顶上缘发生开裂现象。

3.1.2 计算分析

计算采用桥梁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Civil建立计算模型,拱桥端腹拱按实际状况简支体系模拟。桥梁位于严寒地区,整体升温按34℃取值,整体降温按-23℃取值,汽车荷载采用原设计荷载汽车-20级,挂-100,从理论计算上对拱桥病害的成因推断进行验证。

计算结果表明,拱桥在降温作用下,端腹拱河岸侧拱脚与腹拱前墙顶端相对位移为11.0mm,端腹拱河岸侧拱脚向河心侧位移为8.6mm,而腹拱前墙顶端向河岸侧位移仅为2.4mm;升温作用下,端腹拱拱圈受腹拱前墙限制,向河岸侧水平位移仅为1mm。

3.1.3 综合分析

推断与结构计算结论基本吻合,综合桥梁病害状况、竣工图与实际构造的差异、桥梁近年交通量增大状况及结构计算等几方面判断,端腹拱河岸侧拱脚错位下沉为腹拱构造处理不当、温度影响及超重车冲击所致。

3.2 引孔拱顶横向开裂

该拱桥建成年代比较早,建设标准较低,加之近年来运输铁路施工材料的重车较多,超载车辆反复作用,导致引孔拱顶下缘横向开裂。

四、维修加固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以排除端腹拱处安全隐患,缩短施工工期,尽快恢复交通为原则。

4.1 端腹拱下缘粘贴钢板

在端腹拱拱圈下缘顺桥向粘贴Q345钢板进行补强,同时防止顶升过程中腹拱圈拱顶下缘发生开裂,提高施工安全性,钢板宽度为30cm,厚度为6mm,每块腹拱板下缘横向布置2条,单侧腹拱圈共计18条,在钢板端部设置顶升楔形块,采用C40聚合物混凝土灌实,作为千斤顶顶升着力面。

4.2 增设顶升支撑装置及牛腿

为阻止端腹拱拱圈的持续下沉,在端腹拱两侧的腹拱前墙及Ⅰ号腹拱横墙上增设钢筋混凝土牛腿,通过种植钢筋和在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凿毛与腹拱前墙及Ⅰ号腹拱横墙连接,牛腿顶面与腹拱圈钢板楔形块之间铺垫三层油毛毡,腹拱圈可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且保证有足够的支撑宽度。

在腹拱前墙及Ⅰ号腹拱横墙拱脚下方40cm处横向通长设置支撑装置作为顶升反力架,支撑装置为Q345钢板焊接而成,采用高强锚栓锚固于腹拱前墙及Ⅰ号腹拱横墙,同时作为浇筑新增牛腿混凝土的底模使用,并与新增牛腿共同参与受力。

4. 3 设置临时支撑

为防止顶升过程中端腹拱拱圈发生破坏,顶升前在端腹拱设置满堂支撑,以确保施工安全。

4. 4 腹拱拱座环向粘贴钢板

针对腹拱拱座裂缝,采用环向粘贴宽度30cm,厚度为6mm的Q345钢板进行补强,腹拱拱座粘贴钢板构造。

4. 5 引孔增设钢筋混凝土套拱

针对引孔拱顶横向贯通裂缝,采用增设25c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套拱进行补强,套拱按无铰拱设计,套拱通过种植钢筋与原引孔拱圈连接。

五、结论

(1)通过在拱桥端腹拱两侧的腹拱前墙及Ⅰ号腹拱横墙上增设钢筋混凝土牛腿,牛腿顶面与腹拱圈钢板楔形块之间铺垫三层油毛毡,阻止了端腹拱的持续下沉,并且端腹拱拱圈可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且保证有足够的支撑宽度,改善了桥梁的受力状态。

(2)通过在拱桥引孔增设25cm厚现浇混凝土套拱,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

作者简介:王磊,男,工程师,工作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蒙云,卢波.桥梁加固与改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顾懋清,石绍甫.公路桥涵设计手册:拱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3] 王国鼎,钟圣斌.桥梁计算示例集:拱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6

技术的进步与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但是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尤其是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很难满足我国的发展现状,顺应大会计时代的趋势。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机制是我国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的领头军,面对我国急需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新形势,理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本文从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趋势出发,分析当前我国高端会计人才在应对这种新趋势下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培养和管理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目标,探讨如何创新我国高端会计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

关键词:

高端会计人才培养体制;高端会计人才管理机制;创新

经济结构的转型,国际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传统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面对新趋势,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很难满足当前企业的需求。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以经营管理会计为特点的内部会计,有助于推动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向综合营运管理、理财投资等方向的转变,对于提升企业价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管理会计的应用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管理会计应用意识,企业的自身治理结构与管理会计的要求不相符,管理会计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撑,理论与方法相脱节。面对这些内外部环境的约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迫在眉睫。而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础是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基础与高水平的操作能力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不断健全,在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和企业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方面一直走在前列。高端管理会计人才是新形势下我国对会计人才新的需求,所以,在传统会计转型的趋势下,我国当前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和管理体制也应该与时俱进,根据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新需要,立足于企事业单位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寻找自身培养体制与管理机制的不足,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一、新形势下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要求

管理会计的核心工作就是通过财务数据与非财务信息的综合分析,实现良好而高效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绩效评估和战略管理。所以,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具有宏观的全局视角、明确的战略定位、明确的风险管理以及精准的预算管理能力四种职业素养。

(一)宏观的全局视角

企业的组织构架、权责分配、管理流程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作和良性发展。如果组织构架不合理,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就会降低;企业权责分配不明晰,就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带来较大的管理风险;而一个企业管理流程的缺位,很可能造成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周期过长,不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缺乏方向感,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最终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企业的绩效水平比较差,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然而,这些问题都与管理会计息息相关。因此,这就需要管理会计人才不能仅仅拘泥于财务这一微观方面,而应该具备全局视角,立足于企业的组织构架、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管理,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综合财务数据与非财务信息,对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思考、分析,找出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而各个击破,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绩效水平。

(二)明确的战略市场定位

企业如果要提高效益,就要对市场有准确的把握。所谓明确的战略定位,就是在逐渐扩大的产业链上,结合自身的优势找到特定的生产或服务对象。并根据此目标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通过修正和调整,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和整体价值。而管理会计就是将企业运营、财务、人力等多个方面集结起来,统筹管理。通过对自身优劣势评价和企业外部环境的敏感洞察,做好明确的战略定位和战略决策。对于管理会计人才而言,综合运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仅仅只是管理会计工作的基础阶段。作为高端管理会计人才,还要具备系统性的管理思维,从财务视角综合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为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提供相关建议;并在灵活的信息分析基础上,提高战略决策的能力。

(三)全面的风险能力

企业在设定战略目标、紧抓市场机遇的同时,风险就会紧随其后。而良好的风险管理则有助于提高企业风险识别与机会发现的能力,促进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政府部门和企业,许多由于风险管理不善,而陷入危机。因此,风险管控对于当前的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许多企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抓住机遇上而忽视了如何去控制风险,为企业经营埋下隐患。管理会计是服务于企业现代管理的,所以企业要运用管理会计进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而对于高端管理会计人才来讲,进行企业管理,就必须要具有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

(四)精准的预算管理能力

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核心工作之一。它可以通过对战略的层层细分,明确企业的运营方向,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围绕战略目标做出相应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部门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创造价值;此外,预算管理可以通过全方位的监控体系,有效检查财务资源的使用状况和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而不断优化内控体系,强化风险管理。因此,作为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一定要具备精准的预算管理能力,以预算管理为工具,紧扣企业战略目标和风险管控,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

二、我国当前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现状分析

(一)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供需不协调

由于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运用在我国刚刚兴起,管理会计在实务界和理论界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于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根本无法满足当今的需求。据统计,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已经达到300万人次。我国目前的财务会计人才队伍已经超过1400万人,其中85%的财务人才担任财务会计的相关职位,但80%以上的时间都是从事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从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企业需要管理会计人才但很难找到具备专业能力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而那些具有相应能力的人才又很少从事相关职业。管理会计人才供需矛盾十分严重。

(二)高端会计人才职能转变滞缓

我国从事传统财务会计的人员占到企业财务人员的85%,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仅仅是少数。因此,面对新形势对会计的新需求,我国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显然存在着职能转变滞缓的问题。

(三)缺乏合理完善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

根据中国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中的数据显示:43%的受访者所在企业没有相关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9%的受访者所在企业制定了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而其中的48%的企业并没有专门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而是将其纳入财务人才培养中。此外,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方面,仅仅19%的人表示满意。这些都表明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系统的高级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对于如何培养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什么样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就导致当前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大多还没有跳出会计看会计,从传统财务会计中转变过来。在战略决策和预算管理能力方面还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此外,在管理会计人才的应用上,国内企业对管理会计了解不足,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没有完全感受到管理会计对于企业创造价值的帮助,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在具体工作中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应用也不够充分。

三、我国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扎实的培养机制

在我国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中,由于刚刚触及管理会计人才建设,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所以,在培养高端管理会计人才时,课程设计存在缺陷,培养方式趋于僵化。

1.课程体系设置过于简单。

在当前的高端会计人才培养中,课程设计基本是以会计为核心,综合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灌输。但是课程设置过于简单,授课范围比较狭窄,不能够及时引入发达国家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缺乏综合性和前沿性的知识探讨。此外,课程设计面偏窄,课程设计多数面向企业。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中从事会计工作,高校从事管理教学工作的相关课程涉及的较少,极有可能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建设和政策解读方面的人才空缺和相关领域研究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2.培养模式缺乏灵活性和广泛性。

教学过程中缺乏灵活性,教学过程中多为理论教学,缺乏与用人单位的合作,高端会计人才实践操作机会较少。缺乏实践的理论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有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才会变成激烈商战中的武器。培养出来的高端会计人才如若不能在实践中锻造自身,很容易造成高端会计人才理论和具体实践的脱节。管理会计本身就是实践性比较强,涉及面比较广的学科,没有丰富的课程体系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很难高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对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贡献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面对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的新局面,有必要对当前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做出相应调整和革新。

(二)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稀缺,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也非常大。但是各个单位还没有明确管理会计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具体定位和职责。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运用不足,使得管理会计人才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贡献不足。此外,管理会计的应用性比较强,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地通过实践提高自己,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对其的运用不足,导致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缺乏有效的继续教育平台和后期的管理。

(三)缺乏科学的使用机制

随着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企业和高校对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对于高端会计人才的使用,只是象征性地提出了使用目标,具体如何使用依旧没有科学的使用机制。此外,很多的用人单位还没有真正了解高端会计人才的作用,无法正确引导高端会计人才向更适合自身发挥作用的岗位流动。因此,培养出的高端会计人才并没有在具体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缺乏锻炼,高端会计人才无法形成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进而,使得在高端会计人才的使用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相同的问题也出现在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中。由于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国家开始重视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但是,对于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如何使用却没有提起。在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中,正是因为在培养过程中我们缺乏明确的使用目标,而导致了培养出来的高端会计人才在具体工作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中,要吸取教训,在培养过程中就要立足于如何使用,进而保证与实际工作需求接轨,提高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应用性。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管理会计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单一的激励机制显然难以衡量管理会计人才的实际工作。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很大程度上难以衡量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工作业绩,因此,很大程度上不能够给高端会计人才的工作予以激励。所以,在构建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过程中,配合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应该建立一套与管理会计具体工作相适应的评价机制,以此激励高端会计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面对新形势,创新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课程建设,丰富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分为三个方向,一方面是面向企业,培养高端应用型会计人才;第二方面,是面向高校,培养高端理论型人才;第三方面,是面向大型事业单位,培养具有敏感政策分析能力的高端会计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应该针对不同方向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有不同的侧重点。首先,面向企业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注重其应用性。从高端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上看,多数课程还是针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人才培养。不足之处就在于课程比例和系统课程的开设上。企业需要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要增加培养课程中实践操作的比例,在企业实战中提高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工作能力。为了满足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需求,在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课程开设上,应该将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与管理激励、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企业信息管理等课程予以体系化、模块化,增加高端会计人才体系中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细分方向,系统地进行培养。其次,针对教育理论界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应该加强其理论水平的提升,以各地财经类高校为依托,积极开展管理会计国际前沿理论的交流,提高其科研水平和理论深度,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提供理论依托。最后,针对大型事业单位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侧重于政策解读与政策利用。所以,在此类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上要注重政策解读与分析的课程,提高此类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政策敏感性。

(二)提高企业的参与程度,提高高端会计人才管理机制的灵活性

在具体工作中培养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创新管理模式和培养方式,提高企业在管理会计体系的参与力度,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短期培训和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相配合的灵活的管理会计体系。此外,企业应该提高对管理会计培养的重视程度,在工作中,积极组织专题探讨和专业培训,保持对新知识的敏感性。

(三)提高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视程度,完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使用机制

我国当前高端会计人才的管理机制中存在比较严峻的问题是,多年培养的高端会计人才无法广泛使用到实际工作中。目前,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刚刚起步,为了避免出现当前高端会计人才的使用出现问题,我们有必要在制定培养方向的同时明确使用目标,在建立完善的培养机制的同时,建立配套的使用机制。建立完善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使用机制,离不开用人单位的积极参与。各地区主管在做好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完善的跟踪调查机制,对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使用进行有效接轨。用人单位在重视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短期培训的基础上,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及时反馈人才使用状况以及管理需求。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部门与使用部门有效结合起来,不断丰富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机制和使用机制。

(四)创新考核手段,完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激励机制

完善考核制度,创新考核手段。在重视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结果考核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并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了解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情况,以此和培养结果的量化结果相互衔接。严格高端会计人才的淘汰机制,打造国际化、综合型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将综合管理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建立完善的淘汰机制,增强高端会计人才队伍中的竞争意识,提高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质量,培养出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灵活应用能力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

作者:李旭 魏鹏鹏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7

[关键词]桥梁;桩基设计;摩擦桩

中图分类号:TU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147-01

在高速公路桥梁下部结构基础形式当中,桩基础是最常用的形式之一。桩基础以其稳定性好、承载力高、节省材料、适用性强,是桥梁设计的主要选择形式,它的受理机理是:通过作用于桩端的地层阻力和桩周土层的摩阻力来支承轴向荷载,依靠桩侧土层的侧向力支承水平荷载。在桥梁下部结构设计中,选择何种形式的桩基础,对桥体结构安全、简便施工、节约投资均有巨大作用。本文作者根据长期实际设计经验,对公路桥梁桩基设计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本文简要谈谈作者做桩基设计的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

1 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区别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中提供了两种典型的桩基形式,摩擦桩和端承桩,并对两种桩基的适用情况范围做了规定。摩擦桩即主要利用桩周的摩阻力提供承载力,一般认为桩底的支撑力不足以提供足够承载力;端承桩一般主要是利用桩端的支撑力提供承载力,桩周的摩阻力很小。从定义上看,桩基设计时端承桩应该是首选,只有当桩端的地质条件不能满足要求时,采选用摩擦桩。从实际工程上看,摩擦桩的桩长一般都比端承桩要长,造价较端承桩高,优先选用端承桩是设计的原则之一。但是当端承桩所要求的地质条件埋深较深时,设计的端承桩长度按摩擦桩设计都能满足要求时,端承桩就失去了价值,这样采用摩擦桩更好。当桩基按端承桩设计的桩长和按摩擦桩设计的桩长长度接近时,一般宜按摩擦桩设计较安全。

大量现场结果表明:桩侧阻力、端阻力的发挥性状与上覆土层的性质和厚度、桩长径比、嵌入基岩性质和嵌岩深径比、桩底沉渣厚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上覆土层的侧阻力是可以发挥的,而且随着长径比L/d的增大,侧阻力也相应增大;只有短粗的人工挖孔嵌岩桩,端阻力先于土层侧阻力发挥,端阻力对桩的承载力起主要作用,属端承桩。对L/d>15-20的泥浆护壁钻(冲)孔嵌岩桩,无论是嵌入风化岩还是完整基岩中,桩侧阻力均先于端阻力发挥,表现出明显的摩擦型。对于L/d≥40,且覆盖土层不属于软弱土,嵌岩桩端的承载作用较小,此时桩基受力状态为摩擦桩,桩端嵌入强风化或中风化岩层中即可。在某些地区,泥质软岩嵌岩灌注桩L/d>45时,嵌岩段总阻力占总荷载比例小于20%;L/d>60时,嵌岩段端阻力占总荷载比例小于5%。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嵌岩桩桩身的弹性压缩,导致桩顶沉降,这个弹性压缩量引发了桩周土体的剪应力,也即是土对桩的摩阻力。另一方面,钻孔桩的孔底残留的沉渣,形成一个可压缩的软垫,至使桩底也会产生沉降,这一沉降和桩本身的压缩导致桩身与土体、嵌岩段桩身与岩体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侧阻力。而这种桩身弹性压缩和桩底沉降是随着长径比L/d的增大而增大的,因而导致摩擦力和侧阻力的增大。

同时,传递到桩端的应力也随嵌岩深径比hr/d的增大而减小。当hr/d>5时传递到桩端的应力接近于零;但对泥质软岩嵌岩桩,hr/d=5-7时,桩端阻力仍可占总荷载的5%~16%。

由此可见,端承桩和摩擦桩的区分,不能单纯从是否嵌岩来区分,还需考虑上覆土层的性质和厚度、桩长径比、嵌入基岩性质、嵌岩深径比和桩底沉渣厚度等因素。

当采用端承桩设计时,宜采用大直径少根数的设计方式;当采用摩擦桩设计时,宜采用小直径多根数的设计方式。

2 确定嵌岩深度及桩端持力层厚度

桥梁工程桩基设计中,经常会遇到两软弱岩层之间穿越强度很高的一定厚度的岩层(夹层),或者有些地区溶洞比较发育。如果这种夹层厚度不够承载厚度要求,钻孔桩就需要穿越夹层,以达到持力层,这对施工机械和施工进度都是极大的考验。

对桩底基岩厚度的确定,主要有三个条件:(1)不考虑桩身周围覆盖土层侧阻力,嵌岩灌注桩周边嵌入完整和较完整的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硬质岩体的最小深度,按构造要求0.5m;(2)要求桩底以下3倍桩径范围内无软弱夹层、断裂带、洞隙分布;(3)在桩端应力扩散范围内无岩体临空面。对于一般夹层,只要满足前两个条件即可作为持力层。对岩溶地区桩基,由于岩体形状奇特多变,岩溶洞隙的分布毫无规律,现有勘探手段难以事先查明它的准确位置及大小,导致工期延长、工程费用增加。基于计算所需的边界条件十分复杂,而岩溶地基比一般岩石地基影响因素更多,以前通常要求桩端下有4m、5m或5倍桩径持力层厚度,对于不同桩径、不同的单桩承载力,如果同样要求基桩端面以下有5m完整基岩,两者的可靠度是不尽相同的。为使桩基设计经济合理,应根据经验值和试算数值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嵌岩深度及桩端持力层厚度。

3 桩基配筋

基桩各截面的配筋,理论上应根据桩基内力进行计算布置。桩基内力可采用“m”法或其他有可靠依据的方法计算。按“m”法计算桩基时,桩身弯矩有四个特点。(1)弯矩分布规律近于一条自顶向下衰减的波形曲线,且衰减很快;(2)桩身最大弯矩发生在第一个非完整波形内,一般在地面以下约3m位置;(3)桩身弯矩在第一个弯矩零点以下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其下桩身主要起传递竖向力作用;(4)第一个弯矩零点位置在桩入土深度h=4/αh处。

在设计中通常有两种钢筋布置方式。一种是根据最大弯矩处进行配筋。从桩顶一直伸到最大弯矩一半处下一定锚固长度位置,减少一半配筋再一直伸至弯矩为零下一定锚固长位置,再下为素混凝土段,对于软基,桩主筋最好穿过软土层。另一种是将基桩主筋一半部分一直伸到桩底。从桩体受力和节省工程费用以及发生事故处理的难度来看,前一种更合理。这是因为:由于桩基较长一段不设钢筋,比后者节省了部分钢筋;底部断桩时,钢筋笼拔出后,可原孔再钻,减少扁担桩发生机率。但是,第二种配筋方式可以减小施工难度,桩基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钢筋布置到桩底,易于固定钢筋笼。

4 结束语

桩-土体系共同工作的问题,是土木工程界长期探索的课题。由于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方法日益复杂,但是土的参数之多样性和离散性,其结果未必是“精确”的,这就迫使我们如果要设计好桩基础,就必须首先完全的认识与了解它,然后根据它与岩石、土壤、沉渣及自身的关系特性综合考虑,结合实验结论与经验,合理的设计使用桩基础,力求经济适用,坚固持久。

参考文献

[1] 张喜刚,鲍卫刚.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3).

[2] 凌治平,易经武.基础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8).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8

一、软终端论

终端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人们谈起终端所联想到的堆头、招贴画、店头POP等狭义上的终端概念,更重要的是软终端的建设。试想,作为顾客,我们到了酒店,点好菜后服务生会问:“先生,喝什么酒?”80%的消费者会反问一句:“你们有什么酒?”小姐马上说:“我们有XX、XXX、XX。”一般会说出三种品牌来。试想,我们的酒如果不在这三种品牌之列,懒惰的消费者怎么指名喝我们的酒呢?被服务生推荐,这就是软终端建设。

在很多终端中,软终端作用永远大于硬终端。试想,我们的产品不被服务生所了解、所推荐,在终端中缺少应有的亲和氛围,我们的产品能卖得出去吗?软终端建设可通过以下五种途径来解决。

一是在产品推销过程中,严谨执行企业形象系统中的BI工程,使企业营销员、促销人员、商业公司人员言谈举止全都赋予了企业形象的内涵。

二是区域经理们要做好与合作商家的配合工作。经常性地与终端营业人员进行沟通,加深感情。适当时候组织产品知识培训,让营业人员熟知产品,能科学、准确地介绍产品特性。

三是调整终端营销政策。可明政策,也可暗政策操作,以刺激终端营业员或服务生推荐我们产品的积极性。

四是在配促销生的终端,可根据终端营业员或服务生的情况,实行异性相配原则。即终端营业(或服务)生是女性,一般就配男服务生,是男性,就配女服务生。以便于促销生与对方营业员或服务生的沟通,避免同性相斥的矛盾。

五是在设计制作产品手册(或产品样本)等终端印刷品时,力求设计生动形象,文案活泼耐看,同时又要简单易懂。

二、终端要注意小城市论

随着酒类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厂家都纷纷推出做名牌的口号。做名牌就是上名城、进名店、借名人。于是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都成了必争之地,人为地造成了大城市竞争的加剧,带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终端费用加大、进店费提高、打码费上涨,地拢、堆头、端架的费用数字日益变化。各种酒店也店大欺客:此店是我开,再好的产品无钱莫进来。于是终端便成了大城市终端的代名词,大家都把砝码押在了大城市的市场上了。小城市呢,厂家不重视,商家无意识。其实谁能做到高度认识小城市终端的重要性,谁就能做到驰骋于竞争之外。

终端运作一定要高度看重小城市,现在市场已无好市场、坏市场之分,现在市场已无大市场、小市场之别。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场也有四五十万人口,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再说,大家都在变化,小市场的消费者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小市场也能做出大文章。我们用大市场的运作方法去运作小市场,那是什么概念:高射炮打蚊子。肯定行!竞争小,费用低、效果好,是小城市终端运作的最大收益。

三、全面终端运作论

做终端,厂家、商家马上想到酒店、商场超市。全面终端论还包括所有场所,含夫妻店、广场店、批发市场。大家知道终端是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全面终端运作就是指所有的“最后一个环节”都要做终端运作,都要注意终端形象。再好的方法做不地道,做不到底,做不出味道都会失去“方法”的意义。很多企业的市场运作手法都是很好的,但就是做不彻底,做不全面,而只有10%~20%的收效。

既然要进入一个市场,那么酒类企业在做终端时,就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制订出全面终端运作计划,就要把终端进行到底,就不仅要兼顾酒店、歌舞厅、酒吧、商场超市,还要兼顾的是更多的小终端。全面终端运作,才能真正在市场中给目标顾客以视觉刺激,才能传递出自己产品的更多信息,才能弹出动听和谐的终端音符。

四、终端力度论

现在谈终端谈得最多的是货架(柜)摆放位置等。位置又分三六九等。在酒店或商超,位置可分平视位置、伸手可及位置、弯膝或抬起脚跟可及位置等。有个统计数字表明:产品终端陈列从抬起脚跟的位置调整到平视位置,月销售额增加50%,从平视位置到伸手可及位置,月销售下降30%,调整到弯膝的位置下降60%。

可见终端产品陈列位置的重要性。

可现在厂家都已注意到这个问题,而好位置只能给一家企业或一种产品,怎么办?争吧,争到最后是两败皆输。

终端力度就是讲,脆不再争陈列位置,对中小卖场,脆包个货架,整个货架全是我的系列产品,那才叫刺激,那才叫有杀伤力呢。对于能沟通好的酒店,我则做个专柜摆放!

在做山东某酒的终端顾问时,我们的策划是对中小终端,全是上述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对于批市也有终端说法,那就是批市陈列,这个环节做到力度费用投入很小,总经销商自有门店陈列,每天不得低于60箱,每个批发市场可设40家分销门点,门前陈列每天不得低于20箱,不就是每月一箱的陈列费吗。试想,谁能做到这一步,进了这个批市,你的产品什么概念?做终端,就要有力度。

五、终端创新论

做酒,中国的酒企老总陷进了酒缸里。云深不知处,只缘身在此山中,天天说酒、想酒、论酒,思产品、虑市场、话管理,全是与酒有关的事。您不是掉进酒缸里还是什么?就是最近著名的酒类终端英雄也还是躺在酒缸里论终端呢!

终端创新是指从酒缸里跳出来,站到一定的高度,跨行业思维。

跨行业思维是摆在国内广大酒企老总面前的一张必须去填的考卷,终端上的创新,到大卖场去看看就行了,看什么?别看酒。

―看脑白金、V26、睡宝……

―看海尔、长虹、TCL……

―看雅戈尔、杉杉……

―看上海通用,看一汽大众……

―看娃哈哈、健力宝第五季、汇源果汁……

带着您的问题去看,终端创新自然明白,不明白,再去看就行了。

六、终端标准化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终端同样如此,终端计划就应有终端系列产品在同一卖场摆放的位置是有讲究的。自己在该卖场想凸显系列产品中的哪一个产品,价高、包装好的在前还是在后,在左还是在右,同一货架摆放几盒(瓶),同一市场做多少终端建设,按什么标准去考核终端运作,人员的工作效果……都需要做出标准,做到标准。

首先要对自己的产品作出分析,如果是单一产品,那在大终端做什么,小终端做什么,应有个量化的、准确的、能考核的硬性标准,如小糊涂仙每个餐桌的两个烟缸,金六福的每个大超市的大样品盒,浏阳河的每个酒店吧台前的人物纸塑像,华夏酒的每个货架放6瓶(盒)等。

如果是系列产品,那就要分析,哪一个是自己的形象产品,哪一个是自己的主推产品,哪些是效高产品(即能带来更大利润的产品),哪些是附带产品,哪些是畅销产品,然后设计出在同一平面上的位置摆放方法,并严格执行,或针对不同的终端不在同一平面摆放的位置。

同样,在小店,在批市都应该定标准,陈列数目、陈列位置、陈列内容都应做出设计。这样在终端销售中,才能让销售结果达到厂家的要求。

七、终端生动化论

―西凤酒的流动终端路演

―红军坊地拢的隔箱换品陈列

―各大酒店门上的双轮家酒的大红灯笼

―酒店包厢墙壁上某酒企文化的设计

……

这都是酒企终端生动化的内容。

终端生动化要求企业在制订出标准化的同时还要将美学、酒文化、消费者消费心态等设置在终端建设之中,以传递出美的、生动的信息,达到加深消费者记忆、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最终目的。现在的生动化甚至还包括促销生的绿色促销,即能喝四瓶的推三瓶等。

八、终端满意论

无论是什么样的终端运作,做到最后都要追求终端满意,也就是终端结果的满意度。

酒类企业终端满意是企业根据自己的财力、人力资源状况、所做区域市场实际情况而做到应铺的地方铺到,让消费者能买得到;终端推广有品位、有层次、讲推广技术,让消费者认为值得买;终端价格定位是消费者乐于承受的价格,做到让消费者买得起。

九、终端开发论

谈起终端,酒类企业马上会联想到一系列的终端内容,但是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想到,而竞争力就是比同行多出些内容,比竞争对手多做出新的终端出来。

终端开发有很多方法,谁能开发出新的终端,谁就能成为领头羊。终端开发本身也是品牌传播、产品形象提升的有效方法。

有一个红酒企业老总路上行车时看到了一个孰视无睹的现象―街头巷尾的电话亭。他下车对老板说,红酒与报刊、电话的视觉搭配效果如何如何,并从后备箱内拿出几瓶现场演示,并帮老板分析摆在电话亭里会给亭主经济回报,一拍即合,于是他就让营销部去复制这一做法,试想,一个中大城市的所有电话亭都摆上了他的红酒,咱们就不说营销,仅品牌、产品形象展示,就为这个企业带来多大的收益。

2002年6月18日,《中国商报》报道上海鲜肉品牌之一的申兰公司,在年初将肉店开进地铁站,实施其雄心勃勃的“地铁战略”,而据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站点,人流量就达3万人,这是多大的影响。

某啤酒企业听装啤酒软固态化,销给宇航员,这又是多么大的回报。

某果汁饮料与牛奶搭配,把果汁当做牛奶卖,一订一个月,这个终端开发又为企业带来多大的收益。

……

可以看出,终端开发是酒类企业在现在恶性循环劣竞争环境中的制胜法宝。

十、终端管理论

终端计划和终端方案再好,离开了严谨的执行和科学的管理也是纸上谈兵,形同花架子。

终端管理应有终端计划、终端方案执行、终端巡查、终端方案调整、终端运作评估等工作。

前端设计论文范文9

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管理应用中存在着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学生自控能力差、课堂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等问题。改进对策主要是:提升学生课堂实践能力,减少对移动终端智能设备的依赖;教学管理要在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前提下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课堂内外的讨论。

【关键词】移动智能终端;教学管理实践;问题;对策

移动智能终端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移动设备,它能够像电脑一样具有相对独立的操作系统,支持功能的扩充,学校管理人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需要进行各种软件的安装。有了移动智能终端的支持,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会变得更加简单和便捷,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设备问题的存在,增强移动终端设备功能的使用。

一、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移动智能终端背景下教学管理处于两难的境地

教学管理主要是指在学校中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师生进行管理。教学管理的责任主要是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安排教学活动,并且对各个阶段进行监督,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在传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管理者会深入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通过教学监测,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然后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移动智能终端加入到教学管理中,使教学管理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移动终端提供的种种数据,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在教学管理中,移动智能终端逐步代替了传统的PC机。WIFI网络连接这种形式把移动智能终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和老师以及学校管理者过于依赖科学技术,在动手动脑方面的积极性降低了,变得越来越懒惰。这种情况在学生身上的显现尤为重要,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越来越少,而多数是对手机等设备进行关注。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有些教师已经不再利用板书进行教学,完全是多媒体的满堂灌,对学生的真正教授时间大大减少,实际的讲授能力也大打折扣。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教学管理就是难上加难,虽然工作方式简单了但是工作内容却变得非常复杂难以掌控。[1]

2、学生在移动终端的影响下自控能力差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共同腾飞,人们每天都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科技中,各种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同样改变了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例如,QQ、微信、微博、多媒体课件等等的出现,对学生主流学习模式产生了影响,这种新颖和时尚的生活也带动着千万学生的情绪。网络世界的精彩使得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发生了改变,在学生的眼中,传统的课堂学习过于枯燥乏味,而智能终端设备中的各种内容显得丰富多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对此很多学生便失去了自控能力。这种自控能力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在课堂上开始利用手机电脑等进行各种娱乐项目,手机游戏者居多,以此来度过“无聊”的课堂时光,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同时还对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气氛。其次,一些学生没有节制的沉迷在网络中,甚至给学生心理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不能进入正常的学校生活圈。可以说,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真正的学习秩序被打乱,教学管理在目标上以及方法上就需要进行变革,获取移动智能终端对学生有利的一面,去除糟粕的一面,逐渐恢复正常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树立健康的校园学习环境和气氛。最后,移动智能终端让学生拥有了无拘束无限制的网络浏览条件。网络的发达,各种终端设备的出现,让学生的世界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在网络中会出现各种信息,其中也包含不健康的信息,以此看来移动智能终端对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教学管理者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对学生的成长和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构建将起到阻碍作用。教师和学校必须进行重视,充分利用移动设备的信息使其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益处,减少矛盾的滋生,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2]

3、移动智能终端在课堂上减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多数学校已经实现了将移动智能设备用在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中。但是,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让传统的教学平台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传统的记笔记方法也变成了对课件进行拍照,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思考更变成了手机百度等等,这些现象对传统课堂是一种沉重打击。从教育效果这一角度来看,有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而不是教师和学生各处一边。好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互相问答、共同讨论,形成一种互动局面,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教学平台发生了改变,多种智能终端技术出现,音频视频与教学同步,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若师生间的互动越来越少,会极大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学科的理解深度,这样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教学计划也不能顺利地进行,如此以来,学校的教学管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那么就要倡导师生,在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前提下,更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并且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积极的发挥作用[3]。

二、移动智能终端在教学管理中的改进策略

1、提升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减少对移动终端智能设备的依赖

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动手去做,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实践做准备。那么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支持下,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保证,在此,对于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来说,要充分的利用移动终端的便捷性和先进性,为学生开展教学计划。首先,教学管理的内容要包含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监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实效,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将课堂时间进行有机划分,例如每一个时间学生应该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都加入到学习计划中。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会慢慢地适宜此种节奏,从而减少对移动设备终端的依赖性,学会对其进行有效地利用。其次,教学管理要将教师教学进行完善。教师的教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课堂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学生对移动终端的依赖性,因此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的次数应该控制在一定时间段内,不能采取移动多媒体终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要引领学生去主动思考和实践,例如,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把一些物理知识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带领学生进入真实试验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具体知识[4]。

2、教学管理要在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前提下使用移动终端设备

学生在移动终端设备的影响下出现了自制力差和心理不健康等情况,那么学校的教学管理老师就要充分的对这一现象进行认识,减少不良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力。首先,对学校的网络信息进行筛查,减少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力,创建安全的、有益的学习环境。其次,学校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到不同的乐趣,减少学生课余时间内对网络游戏等的痴迷性。对一些校园网络侵害学生身心的事件进行播放和宣传,让学生清楚其中的利害,并且学校要多组织一些讲座或者其他宣传活动,让学生时刻谨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学会利用网络好的一面去学习,远离网络中的糟粕内容。

3、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课堂内外的讨论

教学管理在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也是提升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首先讨论的是对课堂上的内容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的互动。在移动智能终端的支持下,已经形成了多个终端的同步教学平台,这样学生可以在任意地点参与课堂学习,也就是说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可以选择特定的时间共同完成课堂内容的讨论。例如,中文系教师在教授学生进行古代文学欣赏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文学展示,然后给学生提出具体问题,让学生与教师开展讨论,大家说出自己对此篇文章隐含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思想的不同见解,并且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一个时期内,古代文学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流派。教师通过移动终端可以听到不同学生的不同课堂声音。其次,在课堂外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要在教学中调动起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在课前和课后针对学习内容与学生进行沟通,为学生的学习提前预热。例如,教师在上课以前可以通过QQ或者微信朋友圈群发等方式告知学生今天的学习重点,然后给学生传送一些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网络资源来开展网络学习公开课,但是要注意在课堂上的时间,不能完全依靠网络进行授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智能移动终端背景下的教学管理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在以后的教育发展中管理者要抓住移动终端带给学生的益处,尽量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害,并且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实践锻炼。教学管理者要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多向性知识的获取,以移动终端来辅助教学管理,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霍莉萍.移动智能终端在培智信息课堂的应用实践与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5(4)153-153.

[2]贾桂霞,兰聪花,吴步梅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移动智能终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6)203-204,207.

[3]彭海.浅析志愿者活动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10)84-86.

[4]蒋立维.移动智能终端对高校课堂教学的影响和对策研究[J].华章,2013(23)17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