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集锦9篇

时间:2023-12-05 09:55:42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范文1

在我国二十多年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服务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涌现了一批专门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机构。中国受理和授权的知识产权的相关信息通过互联网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在相关领域初步形成了一批面向行业和区域服务的知识产权信息库。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现有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设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没有形成有效的集成和共享机制;二是全社会特别是各类科技创新主体对知识产权信息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够,运用知识产权信息的能力不强;三是能够提供知识产权战略分析和指导信息利用的服务队伍严重不足;四是现有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和服务网络远不能满足创新活动的需要,公众缺乏获取知识产权信息的权威、高效、便捷的手段。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知识产权制度促进自主创新作用的有效发挥,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服务的任务十分紧迫。

二、全面提高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1.在国家科技管理中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

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政策以及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应当对可能影响科技和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分析,加强知识产权部门与科技、产业部门的紧密配合。国家有关科技计划、重大专项实施和管理的相关环节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信息的作用。国家科技计划的重点领域在制定指南和立项评审过程中,委托有资质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进行知识产权检索和分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工作,及时掌握相关领域知识产权的最新进展。各科技重大专项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小组,紧密配合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进程,为重大专项实施提供全过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2.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主体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要把知识产权信息查询、分析纳入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有条件的单位应当建立专门机构或队伍。企业应重视跟踪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申请趋势、权利保护范围,科学地制定新产品开发策略、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策略、竞争与合作策略,优化技术创新路线,避免侵权。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要引导科研人员把利用知识产权信息与利用科学文献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的科研人员尤其要重视知识产权信息的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科研开发项目,要把对相关领域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分析作为立项评审和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3.深入广泛地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的宣传和培训。

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知识产权信息的基本功能和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基本知识,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宣传和培训,全面提高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能力。对科学技术人员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查询和分析的基础知识培训和实务辅导;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的基础知识教育;对科研管理者宣传普及知识产权信息的基本功能和战略作用。鼓励和支持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关于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的培训,结合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活动对服务对象进行具体化的培训和辅导。

三、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队伍

1.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培养。

多渠道、多层次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培养,通过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培养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在实践中锻炼和造就一批高水平人才。针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特点,注重培养懂技术、懂法律、懂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数据加工、信息化建设、知识产权分析等领域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门人才。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员提供在职培训、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指导和帮助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培养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专门人员。

2.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

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机构的重要作用,推动和支持其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依托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发挥其专业优势,培育一批为科技创新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专业化人才。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引导全国各地科技信息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发挥各自特长,合作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现优势互补。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加强技术专家、知识产权专家和信息分析专家的合作,针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加工,使之易于为科技人员所使用。加强对先进的检索工具、分类标引工具、统计分析工具的应用,提高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和分析能力。各类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通过持续跟踪分析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状况,开展知识产权分析和预警服务,形成为特定领域服务的专业特色。

4.推动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行业自律制度。

政府支持组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行业协会,鼓励行业协会广泛吸纳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员,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及其人员与科技创新主体的沟通交流渠道,研究制定行业行为规范、服务标准、资质认证、奖励和惩戒等行业自律制度,组织开展专业培训,交流和总结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经验,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分析理论研究,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整体水平。

四、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1.建设和完善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信息库。

政府系统规划、重点建设和示范引导,推动建设多种类型、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信息库。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履行政府信息公开和服务职能,加强知识产权基础信息、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专业化信息的数据库建设,向社会开展公益。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面向社会服务的商业化知识产权信息库。指导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信息库。通过政府公共信息平台,集成整合资源,形成知识产权基础信息全面、信息加工与服务水平高、能够满足科技创新多层次需求的、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信息系统。

2.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开放与服务的运行机制。

以知识产权信息全社会共享为目标,根据知识产权信息的加工程度、投资主体、服务内容等,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全社会不同对象、公益和商业化运行相结合的服务机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采取面向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机构等不同对象的多层次服务机制。公共财政支持建立的知识产权信息库,向社会开放,根据服务内容和方式,实行免费或低价有偿服务。社会力量投资建立的知识产权信息库纳入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向客户提供有偿服务。

3.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与其他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相互支撑。

加强与科学文献、科技成果信息、科学数据、标准信息等科技信息的功能互补,共同构筑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信息支撑基础。围绕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扩充其他知识产权服务功能,链接知识产权法律专家信息库、技术专家信息库、技术交易信息库、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息库等,为科技创新提供系列配套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范文2

关键词:知识产权;顾问;服务;研究

1 概述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制度法规日益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多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迈上了新台阶,截止至2015年,我国发明专利年度申请受理量首次超过100万件,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持续稳固。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战略转型期,国家层面也提出了“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目标,明确了知识产权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知识产权服务属于技术与知识结合的服务类型,经济附加值较高,其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切实做好知识产权服务,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强市的重要手段之一。

大连市作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开展也相对较早,目前,已经探索开展出了一条知识产权顾问特色服务路径,对提升本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但同时也应当指出我市知识产权顾问服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知识产权顾问服务内容、服务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作者借此文对如何构建我市知识产权顾问服务体系进行相关探讨研究。

2 大连市知识产权顾问服务工作概述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大连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升大连市企业知识产权整体应用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活力,大连市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启用了大连市知识产权顾问团工作机制。该项工作依托我市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资源,选择创新能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作为顾问对象,调研企业知识产权应用现状,充分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工作相关解决方案,协助企业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编制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并开展专利信息运用、知识产权培训、政策宣传、维权援助、专利技术转化等多方面知识产权服务工作,提高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能力。

3 大连市知识产权顾问服务特点

3.1 知识产权服务类平台基础功能日益完善。自知识产权顾问团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围绕专利信息服务、专利技术转化服务、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等知识产权顾问服务类型,先后开发建设了大连市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大连市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大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共服务平台、大连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等基础平台,为我市知识产权顾问服务提供了知识产权信息数据保障。

3.2 知识产权顾问服务对象数量逐年增加。自知识产权顾问团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建立知识产权顾问服务企业库,专利信息服务QQ群,逐年吸纳我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高校院所、以及我市重点行业技术领域内对专利信息运用服务需求迫切的企业成为服务对象,发展成员百余名,主要为成员提供日常专利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方面的咨询服务,随时解决企业在日常知识产权、专利信息运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通过加强成员间沟通交流,建立成员间的知识产权、专利信息运用方面先进工作方法和经验的共享机制,建立网上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利用日常顾问服务长效工作机制。

3.3 采用知识产权网上平台顾问咨询服务与网下(现场)走访顾问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顾问对象提供知识产权特色服务。自知识产权顾问团工作开展以来,设立了知识产权顾问专家库,顾问团专家成员包括政府、企业、高校院所的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人员,专利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科技评估、投融资等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以及商标、版权等领域专业人员。并组织行业内相关专家,通过知识产权网上平台顾问咨询服务与网下(现场)走访顾问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顾问服务对象提供网上及网下知识产权顾问服务。近五年,实地走访了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7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专利信息检索、分析预警、专利信息运用技能培训、专利申请、专利管理、维权援助、专利技术转化等多方面的知识产权特色顾问服务,增加了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意识,提高了企业专利信息运用能力,为企业提高技术研发起点,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提供了专利信息保障。

4 大连市知识产权顾问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今后,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顾问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顾问服务体系将对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带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4.1 扩充知识产权顾问服务内容,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功能。现阶段,由于我国的专利工作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商标的申请授权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版权由国家版权局管理,植物新品种由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管理,地理标志由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分别负责,因此我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职能也比较分散,知识产权顾问服务范围目前也仅局限于专利顾问服务工作,知识产权顾问服务功能有很大部分缺失。因此,我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协调各类知识产权职能部门,扩大知识产权顾问服务的内容,尽可能囊括所有知识产权顾问服务类型,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功能,建立以专利信息顾问服务为核心,兼顾商标、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多种知识产权信息的全方位、立体化知识产权综合顾问服务机制。

4.2 搭建专业化、规范化、长效化的知识产权顾问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应当围绕扩充的知识产权顾问服务类型,建设集专利、商标、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多种知识产权信息数据于一体的知识产权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知识产权顾问服务向专业化、规范化、长效化方向发展,促进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与共享。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范文3

论文摘 要:结合当前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试从知识服务的特点、知识服务的形式发展、知识服务的对策等方面论述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必然趋势。  

 

21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正有力推动着人类各方面的进步,尤其是internet的迅速普及,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随着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网络信息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今天,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的我们逐步认识到:知识已成为主导资本,信息成为重要资源,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而信息技术则是知识经济的载体和基础。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刻影响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全面冲击,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其传统的信息服务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满足不了现代客户的多种需求。图书馆需要开展以知识选取与存储、知识重组与再生产、知识配送与输出为内容的知识服务。 

 

1 何为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一种新的服务观念,是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其对象往往是决策机构、科研组织、商业研究机构或研究者个人。它是一种基于一切信息资源(包括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用户需求为目的、面向知识内容的、融人用户决策过程并帮助用户找到或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知识服务包括基于分析和基于内容的参考咨询服务、专业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团队化信息服务、知识管理服务等。 

1.1 知识服务是专业化,个性化、时效性的服务 

知识服务要求按照专业领域和课题项目组织实施服务,比如决策机构希望能获得针对性更强、专业性更高、更方便更精确的、基于专业内容的服务。而图书馆需要由过去的“文献中心”向“用户中心”转移,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崇尚人性、服务用户成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内容。 

1.2 知识服务是围绕增值和创新的服务 

知识服务的目的是为帮助用户克服因信息分散造成的检索困难而提供索引指南,为用户便于理解和吸收知识而提供评价性和解释性信息,为用户解决难题而提供经过加工后的知识产品。这些无一不是知识增值的结果。知识服务利用自己独特的能力,为用户创造价值,并通过直接介入用户课题的最核心部分来提高价值。知识服务人员通过发挥自主的研究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用户提供创造性的服务,体现知识服务的创新价值。 

1.3 知识服务是利用网络对用户提供快捷、准确的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以及为用户提供快捷、准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将是知识服务的主导。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组织,提供专业的网络咨询服务,体现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时效性、快捷性和准确性。 

 

2 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机遇 

如今的网络信息快捷方便、丰富多样并且具有很好的可链接性和交互性,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作为一个理想的存取和利用信息的空间,网络越来越多地吸引个人和企业涉足网络信息服务业,与图书馆等传统信息服务机构展开竞争。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可以很从容、很有余地地选择信息机构。于是,图书馆便不再是信息资源的唯一拥有者和提供者,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用户正在分化和流失,图书馆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它已由“文献中心”演变成“用户中心”。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检索与传递服务正逐步边缘化,图书馆的“中介”地位和“专业”作用也受到挑战。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的网上资源以指数速度增长,其信息量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是人们所难以想象的,要从这个信息海洋中准确方便迅速地找到并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却比较困难,从而带来了“信息过载”和“信息迷向”等问题。随着用户信息需求不断增大,对信息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了,用户已不再满足从图书馆馆员那里得知怎样才能查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是更多的希望知道“答案是什么”。原有的信息咨询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用户需求。 

这就需要图书馆重视用户需求分析,根据问题确定用户的需求,通过信息的析取和重组来形成恰好符合需要的知识产品,并能够对知识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帮助用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见,知识服务是贯穿解决问题过程的服务,贯穿于用户进行知识捕获、分析、重组、应用过程的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和连续地组织服务。 

3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对策 

3.1 更新服务理念,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 

传统时代的图书馆更多地是关注信息对象(馆藏),而不是信息用户(读者),以馆藏文献为中心开展服务。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紧密地将信息用户、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针对用户结构、阅读倾向、各群体数量及比例、利用图书馆的频率和方式,对服务的需求层次和满足程度,将来可能的发展变化的参数,连续地收集用户数据,深入研究用户信息需求,建立明确有序的用户信息反馈渠道和科学、可行、系统化的评测指标,借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和评价图书馆服务运行的状态和效率,指明需要改进的环节和项目,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对策,从而扩大和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例如:个性化推送服务或个性化定制服务,即利用信息推拉技术,向读者提供定制的web页面、信息栏目,实施查询服务;或基于电子邮件的信息推送,根据读者的定制提供相应的信息栏目。美国康奈尔大学就有着这样功能的系统:mylibrary,其中包括mylinks、myupdates和mycontents三项服务内容。目前无锡市图书馆也准备在这方面进行尝试,和远程教育中心合作,开辟一个“在线学习中心”,采用网上课堂的教学方式,既可让读者随意浏览各数据库的使用指南,也可作为门户的形式开放给读者,读者注册后就可以进入学习,还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选定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后,再通过此平台提问、自学,直至熟练掌握这些数据库的使用。此外.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应尽量扩展相关问题的知识涵盖面,充分利用自身现有各种实体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不断扩充知识内涵,实现知识挖掘和知识发现,使原有知识和信息得到系统化、综合化、深入化,从而产生针对性和适应性更强的再生知识,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增值。 

3.2 培养能胜任知识服务的知识型馆员 

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其服务重心将从一般服务向知识服务转移,而图书馆员是实现这些转移的关键。知识型馆员应具备胜任知识服务的如下基本素质:具有了解知识和信息的特征、结构、媒体的知识;具有收集、组织、保存、利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拥有信息技术知识,即知道怎样运用合适的技术为目标用户捕获、分类和传播信息与知识,以及怎样把知识转化为集中化数据来存取;具有敏锐的和善于分析的头脑,能从多种角度了解用户需求;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无锡市图书馆为此做了大量准备: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13名参考馆员,支撑起无锡市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参考平台。他们的知识结构各有侧重,服务领域互为补充,并已经通过无锡市图书馆的网站开始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咨询服务。 

3.3 图书馆知识服务精品化 

知识经济时代,专业用户对知识的利用程度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增强而不断加深,尤其是从事高科技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用户,他们已不再满足为其提供一般性的知识服务,而是需要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核心知识内容。这就要求将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加以集成,从中提炼出对用户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创新思路,形成至关重要的“知识精品”,并加强网络咨询服务,建立虚拟参考咨询台(virtual reference desk),用同步咨询和异步咨询相结合的手段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信息服务平台。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倡导并实施的全球数字参考服务——cdrs,以及美国著名的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项目虚拟参考咨询台——vrd和24/7 reference project等便是这种服务的成功范例。它们以浩如烟海的internet资源以及丰富的图书馆馆藏资源为依托,以一批参考咨询馆员和主题专家为后盾,通过服务系统,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问的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参考咨询服务。 

3.4 建立丰富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献信息数据库 

图书馆要进行高质量的知识服务,必须建立丰富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才能满足各层次用户的各种需求。①建立馆藏文献信息开发数据库。它是对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提高服务层次的重要措施。②建立虚拟馆藏数据库。图书馆可根据本馆特点和读者需要,组织专门队伍,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加工、组织,通过下载和建立链接方式,形成方便本馆用户利用的资源体系,供用户使用。该库是扩大馆藏范围,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无锡市图书馆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信息中心的知识服务人员对读者用户的需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根据其所提问题和所处环境确定用户的知识需求,再通过知识集成、提炼形成符合用户知识需要的服务。先后开发了“信息简报数据库”、“健康生活信息数据库”、“地方法规条例数据库”、“家庭装潢装饰指南”、“徐霞客研究古今集成”、“馆藏全文标准题录数据库”等多个特色数据库,并通过无锡市图书馆网站向internet,并提供免费服务。例如我馆自行开发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咨询网”,通过网站推出的第二天,点击率就突破一千,而专家咨询栏目里聘请的各位专家也都在线回答了许多网民的咨询,目前网站访问量已经达到89万余人次。这充分说明,特色信息数据库有着很好的市场前景,并需要扩大开发的范围、加深开发的深度。 

总之,图书馆只要把知识服务的理念和策略真正运用到读者服务工作中去,以知识和信息作为桥梁和纽带,以创新服务为手段,发挥知识管理与知识挖掘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才能最终达到图书馆的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利用的目标。图书馆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以高层次的知识服务为目标,为教学、科研及商业调查分析主动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詹自强,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模式[j].情报科学,2004. 

[2] 张秀珍,等.知识创新与知识服务[j].图书与情报,2002(1). 

[3] 李桂华,等.论知识服务的营销战略问题[n].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范文4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知识服务 资源共享

[分类号]G250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起源于1999年第1期《图书情报知识》发表的任俊为先生题为《知识经济与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的论文,在国内首次将知识服务引入图书情报界,拉开了中国图书情报界研究知识服务的序幕。2000年,张晓林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上的文章《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带动了国内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的大规模开展。经过10年的发展,知识服务的理念渗透到图书馆的工作实际中,得到了图书馆人员的肯定。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本质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是以图书馆工作人员及工具开发人员等相关人员的知识投入为基础的服务,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以解决用户问题为直接目标,通过对用户知识的需求和问题环境的分析,向用户提供经过智能化处理的、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产品”。区域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意义重大。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立足于本馆,以本馆直接用户也就是本校师生为服务对象,辐射面窄。开展区域知识服务能扩大服务范围和对象,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1 知识服务理念概述

目前,各领域对知识服务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知识服务概念的界定还众说不一,所提出的概念在以下3个方面基本达成共识:①知识服务要以信息和知识的获取、组织、整合、重组为基础;②知识服务要以解决具体而实际的问题为目标;③追求知识服务对问题解答的价值效益。不同领域知识服务的适用范畴不同,知识服务概念的界定要与相关领域的服务主体和客体的范畴相适应。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可以定义为:以馆员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为基础,针对图书馆用户在知识获取、知识选择、知识吸收、知识利用、知识创新过程中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对相关信息、知识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用户提供所需知识的服务。有针对性地为用户利用图书馆提供帮助,解除他们在利用文献资源过程中的疑虑和困难,为其项目研究提供深层次服务。

2 高校图书馆区域知识服务模式

图书馆知识服务是建立在图书情报机构的服务功能和专门知识基础上的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定位体现的是“知识”的价值和“服务”的价值。基于这一取向,知识服务工作不再以规范化的信息资源收藏和组织为标志,而是以灵活的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和调动知识工作者的智慧进行的特定问题的分析、诊断、解决为标志。

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知识服务的流程为:①图书馆员获得市场需求;②将已有的知识资源分解,汇总分解后的相关知识单元;③将知识单元加工成知识产品;④提供知识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为更直观地反映这个流程,笔者构建了图书馆区域知识服务模式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员在整个知识的重组与流动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整个过程就是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再到显性知识的过程。是一种集成知识管理与服务的模式。整个过程以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为核心,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动力,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融合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用户和图书馆员等要素的过程。这种模式将知识资源进行拆分,可以把一个知识单元同时提供给多个市场需求,可以大大提高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3 高校图书馆区域知识服务可行性分析

3.1 资源优势

知识服务的基础是资源库。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科研和传播知识的机构,一方面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另一方面对信息产品有相对强的生产、加工成知识产品的能力。此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从整体上推进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与网络化建设。跨地区乃至与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以及其它网络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使用户可以不受地理位置和时间限制,迅速获得所需信息,提高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和其它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使用效率。特别是CALIS、NSTL系统的应用与推广,通过文献传递实现了资源的跨时空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建设中社会用户的信息需求。

3.2 地缘优势

高校图书馆往往处于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的枢纽,在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过程中,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既便于当地科技工作者就近查找相关信息资料,及时获取有用的文献信息资料,也有利于图书馆馆员将检索并整理好的相关知识及时传达到各类用户手中,便于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区域经济建设各领域的人员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知识需求,适时调整服务策略。

3.3 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知识的搜集与整理人员,依托图书馆学科特色,在信息检索和分类处理上具有优势。近年来,随着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都得到了优化,其中不乏拥有专业学科背景的高学历人才。这些图书馆新鲜血液的注入重塑了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体系,为高校图书馆参与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3.4 信誉优势

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长期以来在社会享有崇高的信誉,是输出人才的基地和知识的殿堂。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辅机构,依托高校为背景,在长期面对教学、科研人员的服务工作中一直追求良好的服务效果,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形象。因而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信誉,为图书馆开展区域知识服务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3.5 相关政策扶持

国家《关于加速发展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方案》,把图书馆事业归为信息服务业。同时在《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业的决定》中将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文化和教育事业等作为发展的重点。“十五”规划曾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2002年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也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必须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整个社会科学技术及经济发展服务。”这些政策的颁发实施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知识服务的有力支持。

4 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知识服务的障碍

4.1 缺乏动力

传统观念中高校图书馆只为本校教师和学生服务,学校本身也把图书馆的工作范围限定为“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原则规定之下,把学校以外的社会单元排除在外,因此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开放过程中出现了顾虑。校方对这种行为不予承认或不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也打击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积极性,抑制了高校图书馆知

识服务的社会化。

4.2 体制问题

我国图书馆系统是条块分割的,这种垂直管理体制造成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不能或很少为高校外社会服务的现状。现存的行政壁垒从根本上限制了科技人力资源的共享,使科技人力资源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其科研水平,而且没达到优化配置。

4.3 资源缺乏特色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虽然丰富,但是主要是围绕本校的专业设置而购买的,不注重自身馆藏信息以及网络信息的开发和加工,信息型产品多,知识型产品少,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可供社会用户,特别是企业用户有效利用的知识型资源很少。而社会用户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样性的,特别是对科技人员来说,信息的专业性尤其重要。图书馆如果不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状况,提供的信息资源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对社会用户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4.4 与社会用户沟通能力有限

长期以来,受体制制约,图书馆的工作多以内部工作为主,基本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不与外界发生任何联系。很少有机会走出去与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沟通、交流与合作。图书馆虽具备提供知识服务的优越条件,但不了解社会上的知识需求状况,而在社会公众眼中高校图书馆神圣又神秘,缺少了解、熟悉图书馆的渠道。

5 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知识服务策略

高校图书馆开展区域知识服务意义重大。网络的发展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和服务方式,读者从网络获取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大。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集散中心和知识管理与服务中心,只有有效地将网络环境与知识经济结合起来,从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中针对读者的需要将知识提炼出来,由信息服务上升到知识服务,才能求生存、求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区域知识服务,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5.1 政策驱动和项目驱动并行

所谓政策驱动是指依靠地方政府建立政策,鼓励高校图书馆为社会进行知识服务,在人力、财力给予扶持,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目前虽然高校图书馆在知识服务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但要单方面与企业建立一种供需合作关系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寻求地方主管部门的支持,了解本地区发展大、中、小企业方面的最新方针政策,获取企业的相关信息,力争成为行业性、区域性的科技信息中心,是高校图书馆为地方产业提供知识服务的有效途径之一。另一方面依靠项目驱动。目前科技资源共享在我国很多地方已达成共识,许多地区已建立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还有些地区正以项目的形式鼓励地方高校进行申报立项。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这些机会通过项目驱动刺激区域知识服务工作的开展。

5.2 优化人力

知识服务是基于集成的服务。它通过开放式服务模式,采用系统集成、服务集成、团队工作等多种方式进行联合和协调,并利用多种知识、资源、人员、系统、服务来组织和提供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同时是一种基于人力资源的服务,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熟悉图书情报资源体系,掌握情报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捕捉信息、挖掘知识的能力;具有比较宽阔的知识面,不但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能熟悉和应用最新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及知识处理;有创新意识和求索精神,对各种信息和知识能以新颖独特的视野和创新精神进行激活、巧用,为现实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咨询方案。

图书馆员作为知识和信息的把关人和管理者,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行动。特别是在知识社会中,读者需求多样化程度提高,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提高,这些变化更要求馆员加强学习。馆员的学习意识是高素质知识服务的首要关键。知识服务的效果如何关键也在于馆员的队伍素质与能力。图书馆领导应重视并建立健全一整套能持之以恒执行的馆员培训计划,依据各个馆员专业技术、学术水平、特长等等方面,鼓励他们有针对性的接受培训与进修学习。知识服务要求图书馆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可聘请高校各个学科、各个专业专家教授给图书馆员做专业知识的专题报告或讲座,图书馆员从这些方面基本了解掌握各学科、各专业领域教学、科研的信息知识需求,了解掌握各学科、各专业领域教学、科研的最新研究动态与研究的热点及方向,以便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乃至区域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服务。

5.3 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信息服务社会化、专业化

现行体制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开展。长期以来图书馆不需要承担任何市场风险,工作中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压力,使对外知识服务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运用企业化经营和管理机制,把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工作推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密切与市场的联系,增强竞争意识,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下,庸者下”的有效竞争机制,走社会化、专业化道路。依靠高校图书馆各类优势资源和不懈的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知识服务空间。

5.4 扩大宣传

目前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障碍之一即为用户需求问题。一部分社会用户并不知道图书馆能提供知识服务。对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宣传力度,进行自我推销。可建立地区资源共享平台,在平台中增强知识服务功能。此外,也可采用适当的宣传推广途径:①定期召开科技资源使用讲座,宣传平台资源,详细介绍各个资源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收录年限、使用方法等,吸引科技工作者和科研单位以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的形式使用资源;②针对地区范围内对科技资源需求较高的单位,如医疗机构、政府部门、政法系统、中外企业等,组织人力按行业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上门宣传介绍平台和介绍开展的多种服务,争取更多的用户理解平台,使用平台;③在共享平台上建立公共目录查询系统;④努力寻找协作单位,以横向联合的形式提供个需求。为合作单位整合资源,建立虚拟资源检索平台。

5.5 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加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扩大文献资源补充范围,以本校专业设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为依据,确实做好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特色数据库;同时,依托本地历史文化特点,为推广和发展区域性文化开发和建设地方性馆藏文献资源。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区域性知识、信息存储、整序、传递乃至增值服务的职能。在这些职能中区域性知识的存储是服务的物质基础。高校图书馆地方性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开展区域知识服务的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普遍性知识收集而忽视区域知识收集的做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地方性知识,为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逐渐把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由自然引向自觉。有针对性的充实资源库,以此为区域知识服务提供资源保障。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范文5

关键词: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服务不同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主要由于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较为特殊,高校图书馆读者主要集中于专家与学者、教师、学生3个服务群体。这3个主要的服务群体因其研究、教学、学习的性质不同,从事的专业特点不同,导致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时不能局限于传统文献服务,而要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为他们分别提供个性化强、专业层次分明的文献与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笔者针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特殊要求,尝试性提出以高校图书馆原有服务模式为基础构建知识服务模式。

一、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有别于传统信息服务的特点之一,就是更加强调图书馆应为不同需求的读者开展个性化服务。对高校图书馆而言,由于高校图书馆读者的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差异性较大,所以不同读者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将读者个性化服务作为构建知识服务模式的重点内容。

所谓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在与读者的交互过程中,收集读者的兴趣、专业特长、信息需求等信息,根据此信息为读者传递所需信息和服务的过程。个性化知识服务是个性化服务与知识服务的有机结合,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内容之一,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图书馆以对原有信息或知识的搜集、组织、分析、重组后形成的知识为基础,根据读者的问题和环境,融入读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有助于读者个人的、有效力的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就是通过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满足不同读者在特定时期所需要的特定信息或知识的服务,有效支持读者个人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内容

(一)为学科带头人、专家与学者开展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前瞻性知识服务

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是高校各学科或专业发展的领军人,他们长期的教学内容与科研是对其研究与关注的学科集中化成果性的反映,对专业建设具有指引作用和研究价值。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主要集中体现在研究型用户的需求层面,即研究型用户是知识需求的主体,需要掌握反映当代学术水平的最新知识、信息,需要反映国内外有关课题的历史状况、当前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等综合性知识,他们所需要的不仅是一个个信息片断,而是精炼、浓缩的系统化知识,在不同的研究阶段需要不断地获取与课题有关的大量、系统的知识及实验数据。因此高校图书馆为他们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极为重要。

利用知识组织环节建设专家系统数据库,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提供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和前瞻性研究服务。

专家系统数据库是以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的研究成果,如论文、著作、模型等为资源基础,利用知识挖掘、整理等技术,实现知识单元之间的链接,从而揭示各知识单元的内容,服务于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在建设与利用该数据库的过程中,图书馆应根据本校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的数量以及本馆馆员的知识服务素养和能力,酌情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配备学科馆员。在相互联系中,馆员可以他们的科研成果等文献资源为基础,利用他们对信息、知识的搜集与整合能力,继续扩大专家系统的资源储备,一方面继续搜索与他们的科研成果相关的被引文献;另一方面搜集引用他们科研成果的相关文献。利用计算机手段挖掘与整理,实现知识单元的链接,揭示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内容,为他们提供科学研究服务。

与此同时,专家系统数据库绝不仅是单一的知识或信息检索数据库,它还应包括图书馆馆员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提供服务的过程内容,即高校图书馆员可以通过面对面式的或网络式的交流方式,与学者、专家、学科带头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对他们将要开展的工作或科研所需要的信息、知识的要求,馆员应深入到某一学科中去,配合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从他们要从事的某一项工作的筹备到结束或课题立项到成果鉴定,进行全程定期跟踪服务,对各专业学科知识相关的知识、成果评价的知识、权威信息源或载体的知识等描述、评价和揭示,对全文数据库进行智能类聚和链接,提供专业细化、面向课题的个性化专题服务。此外,馆员还要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提供他们研究或工作的学科领域最新研究动态,各个学科当前以至将来的研究热点,预测学科的发展方向,提示和提供学科研究的核心信息源。通过搜集、挖掘、整理、提供、利用这一系列的知识服务,为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对其工作与研究具有支持作用的知识或信息,同时,馆员也应在上述服务完成的某一阶段或全程服务完成后,将该服务过程中所触及到的文献、信息或知识进行整理、组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这些资源再次丰富到专家数据库中,既完善某一知名学者与专家、学科带头人的工作与科研成果资源,又使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研究得以深入。

(二)建立学科导航系统,为高校教师提供定题个性化知识服务

高校教师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有别于其他教学层次教师,他们不仅承担教学工作,还要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优质完成上述工作,就需要经常利用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与知识资源,及时追踪所授专业或学科的发展动向,掌握先进的理论,为广大学生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与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提高的双重目标。所以为辅助高校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图书馆要提供充足的教学、科研信息,尽量满足所需知识服务。

高校图书馆员可通过与教师间的联系,根据教师每次提出的服务要求,结合图书馆馆藏资源,创造性地动态地搜集、选择、分析、利用各种知识,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安排和协调有关服务工作,建立相应服务,如建立学科导航系统,包括:一批反映该学科专业的国内外信息资源的URL(Uniform Resour Locator);一批原始信息,包括访问频率较高的原始信息资源的镜像、自建的信息资源等;一套方便组织信息、知识资源和用户查询的支持技术(检索软件)。通过建设与使用学科导航系统,馆员可以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或自学检索与搜集信息或知识,并利用馆员自身具备的知识服务素养与技能将搜集到的信息或知识分类整理反馈给教师,实现教师自身知识能力的提高。

(三)根据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要求,实施分层个性化服务

21世纪高等教育具有个性化教育特征,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今天,专、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高校学习阶段逐渐由统一化学习,即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统一的教材、学习进度,随着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或专业方向的选取,学生再选择具体的学科专业方向继续深造完成高年级或高学历层次课程教育。因此,在这种具有个性化的高等教育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完成学业,从而推动自身发展。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时应根据高校学生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服务。

1、为专、本科生提供有助于其学习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学习型知识服务。新型的教育模式造就了新的教育群体,专、本科生一直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大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图书馆在原有为学生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例如,图书馆在学生撰写论文或课题设计时提供定题化或定项化的知识服务。学生将所需信息或知识利用BBS、E-mail等网络技术发给图书馆,图书馆馆员根据学生需求,为其搜集、整理资料,回复给学生,与学生进行不断交流,运用有关隐性知识为学生挖掘与整合新的知识,为其提供知识服务。

2、为博士、硕士研究生提供有助于开拓其科研能力与水平的研究型知识服务。由于高等教育层次多样,从专、本科生到博士生,不同教育阶段对学生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尤其硕士与博士阶段,他们不再以学习理论知识作为主要学习目的,而是以探究某学科或专业的发展、创造某一科研课题的社会价值作为其学习目的。因此,高校图书馆为在校硕士与博士提供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于图书馆为专、本科生所提供服务,它应更体现在为其科学研究、学术论文撰写等方面信息与知识资源的深度挖掘、整合,为他们提供专业知识或学科知识增值与创新支持服务。例如,不同专业与学科、不同研究专题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在其专业研究领域里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个性差异,从而导致他们对信息获取方式、需求载体也各有偏好。因此,图书馆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重点服务,加强图书馆与他们之间的交流和联系,跟踪研究他们在利用图书馆中的某些规律、行为特征以及隐含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让他们方便地搜集、组织和维护图书馆网站提供的资源以及互联网上各种资源的链接,将图书馆新到资源及时通知他们。使他们拥有自己定制的网页,通过这种个性化页面,获得他们需要的个性化信息。

同时,多数高校图书馆已建立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维普网络学习资源数据库、中国数字图书馆、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等,图书馆通过收集这些文献将他们进行有序整理,提供不同检索策略的检索系统,从网络方面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

参考文献:

1、尉迟文珠.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5).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范文6

论文摘要:从知识服务的内涵出发,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

“知识经济”是1996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全球正在兴起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做的高度概括。知识经济对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本形态—知识资木,已成为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因此,知识服务是知识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为基础,根据受众的需求,自觉融人受众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提供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 KM)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为适应知识服务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知识资源管理(knowledge Resource Management, KRM ),它是对组织内部的知识进行挖掘、组织、编码、传播、共享、应用等管理活动”。知识管理的根木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挖掘、利用和传播知识,为受众提供获取知识的窗口和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

1 知识服务的内涵

1.1知识的含义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前人认识的成果和结晶,它已被用语言、文字、图像、影视、数据等形式记录在各种载体上,并为人们广泛传播和应用。而隐性知识则是以人的主观想法、直觉、经验等专业技能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里,需要人们开发、挖掘。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显性知识的同时,挖掘开发隐性知识,使隐性知识成为新的、可以为人们所共享的显性知识,并加快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从而形成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的良性循环。

1 .2知识服务的内涵

1.2.1知识服务是目标驱动的服务

知识服务的目标不是“我是否给受众提供了需求的信息”,而是“我是否通过服务解决了受众的问题”。以前,我们把满足受众提出的信息需求作为服务日标,而今,受众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对服务的认同是建立在服务的有效性基础上的,即所提供的服务能否帮助或有助于解决问题。

1.2.2知识服务是定制化的服务

知识服务强调针对不同用户的特点灵活地、动态地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以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定制化的服务包括定制化的服务行为、多样化的服务过程和个性化的服务结果,这种服务方式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为用户提供针对性强、专业性高、既省钱又方便的基于专业或课题内容的服务,是按照专业领域和课题项日组织实施服务,为受众量身定做满足其解决问题所需求的知识。服务贯穿于整个活动始终,通过和受众进行不断的信息与知识交流,找到最合适的问题解决方案。

1.2.3知识服务是知识增值和知识创新的服务

创新不是简单运用显性知识就可实现的,而是需要人们在掌握大量相关显性知识的基础上,运用隐性知识,激活出独辟新径的“顿悟”。馆员通过直接介人受众的课题,以受众的专业课题为背景,以受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搜寻、分析、加工、整理相关信息,再融人自己的知识,实现知识的创新服务。整个服务过程强调知识创新,使服务本身产生价值。

1.3知识服务的最终目标是知识创新

早在2000年,张晓林教授就提出:知识服务是一种基于一切信息资源(馆藏物理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以受众需求目标驱动的、面向知识内容的、融人受众决策过程并帮助受众找到或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增值服务。知识服务不仅要对知识信息进行收集、存贮、整理与传递,更重要的是知识服务贯穿于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处于动态变化中。随着课题的逐渐深人和问题环境的不断变化,知识服务的总体方案也会随之调整,最终使受众的疑难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实现知识创新的目的。

2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意义

2.1知识管理是高校图书馆生存的基础

图书馆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保存和传递文化知识为己任。文化知识遗产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依托和基础。不管记载知识的载体如何变化,图书馆保存和传递文化知识的职能永远不变。保管好人类共同的文化知识遗产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责,更是图书馆事业得得以发展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以极快的速度获取大量的信息,但其中也夹杂着不少垃圾信息,针对所需解决问题的知识又非常难寻。因此,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高校图书馆,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知识管理的重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2知识管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始终与社会发展规律相联系。“藏书楼”是封闭的农业经济时代的产物,而工业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强有力地促进了图书馆文化教育功能和情报传递功能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受众得到了多层次、多形式、友好和方便的服务。受众不仅可以得到电子文本文献,而且可以得到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还可以进行网络实时交互。但是面对数量庞大、形式多样、良芳不齐、变动频繁、缺乏组织、较为混乱无序的信息资源,受众时常感到无所适从。如何帮助受众对网上信息给予正确的评估和选择,给受众系统地介绍网络搜索工具、优秀网站,有重点、系统地介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就成为知识服务的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讲,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3 基于知识服务的知识管理策略

3.1用知识管理理念指导高校图书馆工作

高等学校是一个国家知识、技术、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是知识创新的基地。因此,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创新优势,对于国家的知识创新、民族振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的重点学科和科研课题是知识创新的直接来源,学科的发展除科研人员的直接参与外,还有赖于信息的交流、传播、获取和衍生。因此作为直接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有机地整合相关资源和服务,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全面支待与科研活动有关的信息检索、传递、交流、处理以及成果的应用,成为教学和科研的前沿阵地。因此,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既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2加强显性知识的管理

3.2.1馆藏资源数字化

图书馆保存着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遗产,这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为了让人们共享这些知识财富,有必要将本馆所拥有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即建立书目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特色馆藏全文数据库,构建馆藏资源知识地图,方便人们快速访问和查询。

3.2.2网络资源馆藏化

对各类信息资源中知识内容的提炼是知识服务特有的范畴。因此,直接提供显性知识成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首要任务。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智能化的挖掘手段,可得到大量隐藏于网络信息资源中与学科相关的、专业细化的、面向课题的知识信息。对这些知识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归纳和整理,并进行标引、组织,通过大量编制二次、三次文献,构建专业化、课题化知识服务平台,绘制网络资源知识地图,以帮助人们快速便捷地获取各种知识信息。

3.2.3知识服务现代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传输技术的不断成熟,高校图书馆完全有条件为人们营造一个能全面支持科研信息检索、交流、传递、处理的环境。通过汇集专业或课题领域的各类信息资源,提供主题信息网关,按照专业知识体系深人分析和组织信息资源,提供基于知识检索的服务。同时根据专业或课题领域的各类信息资源、咨询资源和服务资源,形成虚拟的专业化信息咨询台和服务枢纽,为令业或课题领域的信息与交流提供平台,逐步形成一个集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学术会议、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业服务系统及图书馆等功能为一体的虚拟社区,实现同构或异构数据库的无缝连接。

3.3强化隐性知识的管理

列宁曾经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知识创新的根木就是将隐藏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让人们所共享。因此应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献计献策,将自己拥有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社会。知识管理讲究的是充分挖掘、开发人们内在的知识和经验,提高整个组织对非连续变化环境的应变能力,从而促进组织的发展。一个拥有现代管理理念与先进管理方法的领导,首先要尊重图书馆员,把图书馆员视为图书馆事业的主体,尊重馆员的劳动成果和知识贡献。应该推行一种能够使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体现其价值,并能使其积极愉快地工作的管理体制。

3.3.1建立知识共享机制

针能高校图书馆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多的特点,建立知识共享机制。图书馆一方面应鼓励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智力成果,积极汲取他人的智力成果,使知识从个体拥有向群体拥有转变,不断提高组织的整体业务素质和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为知识所有者贡献知识及共享知识创造良好环境,如举办学术交流会、报告会、技能培训班等,建立馆内网上知识库、经验库,使馆员在交流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实现隐性知识的转移和共享。

3.3.2合理安排

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是合理使用人才,图书馆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决定了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维的。有能力和专才的人,有时难免在个性方面存在着某些缺点。“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因此,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是实施人木管理,充分考虑个人的愿望、需求和理想,尊重个性,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知识、经验贡献出来为人家共享,使组织充满活力。

3.3.3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

学习不仅是为了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更是为了实现图书馆员与图书馆工作的有机融合,使馆员在图书馆这个组织中体会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图书馆应采取措施,鼓励馆员探索新领域,促使他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通过学习,促进馆员知识的不断更新及馆员全面素质的提升,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范文7

关键词:专利信息;服务体系;启示;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专利信息是集科技、法律、经济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是人类智慧创造成果的载体,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并得到社会日益普遍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全世界每年申请的专利达到100多万件,约有90多个国家用约30种官方文字出版专利文献,其数量占世界年科技出版物的1/4。可以说专利信息是世界上数量最大的信息资源。专利信息的巨大利用价值与它的数量庞大、数据复杂之间的矛盾让我们不得不去建立与专利信息相关的服务机制。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我国也不例外。本文首先对我国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美英日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制度,进而提出了优化和完善我国专利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我国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概述(见图1)

图1 我国专利信息服务体系

(一)政府主管部门专利信息服务

目前,在我国参与专利信息服务的政府部门主要有: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地方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是国务院主管专利确权、专利管理和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的直属机构。在其官方网站上,提供专利检索、专利咨询、专利法律状态检索等专利信息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内设的规划发展司、自动化部、专利文献部、专利检索咨询中心及其直属单位中国专利信息中心、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知识产权出版社也提供着专利信息服务(包括国内外专利信息的收集、专利检索、专利数据库、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开发与运行维护、专利信息加工、专利信息人才培养、专利文献出版、数据加工和数字印刷等)。各地方知识产权局提供专利信息服务较少,其主要工作内容是研究本区域专利问题、进行法律宣传、管理专利市场等。除此之外,我国科技主管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也都提供不同类型的专利信息服务。近些年,尽管国家加大了专利信息服务的建设力度,尤其是政府主管部门在专利信息服务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商业性专利信息服务机构

我国商业性专利信息服务机构目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a.专利机构,又包括知识产权机构、专利事务所、律师事务所;b.信息技术咨询公司,又包括科技公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科技查新公司等。这些商业机构提供专利信息服务的方式主要是与客户签订协议,按照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专利检索、专利分析、专利数据、专利软件以及专利维权等服务。

(三)公益性专利信息服务机构

a. 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也会为会员开展专利信息服务。”[1]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其官方网站.cn上,提供专门的版块为会员提供专利产品的检索。符合一定条件(如依法注册、合法经营、信誉良好、交纳一定会费)的汽车企业,可以入网并享受到这一权利。

b. 图书馆。图书馆为公众提供公益性的专利信息服务。目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事业单位可以针对发明人申请专利需求提供专利信息服务。如国家科学图书馆,在北京、兰州、成都、武汉都有馆所,专利信息的使用者(会员)可以前往图书馆查找所需要的专利信息;在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官方网站上,建有“中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库”, 可以链接查找到各国专利信息。

c.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这些部门提供的专利信息服务通常是针对本单位人员,不面向大众。并且,由于资源有限,提供的专利信息服务并不优质、全面,这些单位往往会再求助于专门的专利信息服务机构。

(四)我国专利信息服务机构的主要服务项目

专利信息是指以专利文献作为主要内容或者信息来源,经分解、加工、标引、统计、分析、整合和转化等信息化手段处理而形成的与专利有关的各种信息的总称。根据该定义,专利信息从是否直观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从国内外专利文献中直接获得的信息,如专利技术内容、专利保护范围、专利法律状态、专利申请国家、专利申请日、公布日、专利号、专利保护年限及专利权人、发明人等;另一类是指通过对前述的直观专利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分析、整合和转化等信息化处理过程而得出的信息。

专利信息服务是指根据客户的要求为其检索所需要的专利信息,或者为其建立所需的专利数据库,或者通过对专利信息分解、加工、标引、统计、分析、整合、转化等制定专利信息分析报告、提供相关分析结论的服务、培训专利信息分析专业人才等。目前,专利信息服务主要包括:a.专利检索。如专利新颖性检索、专利法律状态检索、专利侵权检索、同族专利检索、技术动态跟踪检索和竞争对手跟踪检索等;b.建立专利数据库。根据客户的要求建立与客户的技术及产品相关的专利数据库,以方便其了解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最新发展,发现核心技术和创新热点,锁定产品定位,跟踪竞争对手的技术研发动态和市场动向;c.专利信息分析并制作分析报告。服务机构通过已获得的专利信息进行相关的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分析、专利技术地域分布分析、专利引证分析、专利侵权分析,为企业制作专利战略、专利地图、专利预警等分析报告;d.开发专利信息分析软件及平台;e.培训专利信息分析专业人才;f.其他有关专利信息服务。

二、美英日专利信息服务体系概述

美英日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强国,科技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全球最创新十大公司排名中,美国的微软、苹果公司分别位居一、二位,日本电器长时间占领中国市场,德国的汽车工业产值每年约占德国GDP总量的20%。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专利技术的发展。当然,这也与美英日发达的专利信息服务息息相关。

(一)美国专利信息服务体系述评

在美国,提供专利信息服务的政府主管部门是美国专利商标局(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简称PTO或USPTO),它是美国商务部下的一个机构。专利商标局专门为专利信息服务而建立了电子办公环境。专利信息的由专利局下属的专利出版办公室负责,主要通过出版光盘和网络版电子专利公报向公众提供。美国专利商标局信息部还设立了客户服务中心, 负责提供各类与专利文献相关的信息资料服务及产品。

在美国,存在着大量的提供专利信息服务的商业公司,如美国华盛顿知识产权公司。这些公司一般都建立有自己的网站,利用网站提供特色的数据库以及专门的专利信息服务。如,“,可以在线获得专利、商标、非专利文献等信息,但需要付费注册才能使用。”[2]正是因为美国商业性专利信息服务机构发达,使得美国专利技术量位居世界首位,也是美国科技、经济发展迅猛的重要原因。

(二)英国专利信息服务体系述评

英国主要通过英国专利局(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简称UKPO)和大英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及其他图书馆提供公共专利信息服务。

UKPO于1852年设立,隶属于英国贸易和工业部。2007年,经英国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英国知识产权局(UK-IPO),因为政府机构的变化,其现隶属于英国创新、大学与技能部。英国专利局为公众提供免费开放的“欧洲网上专利数据库”(ESP@ cenet), 并向欧洲专利局成员或协议国家专利局提供有权进入的EPOQUE 专利数据库;大英图书馆作为英国国家图书馆隶属于文化、传媒与体育部。由14个英国公共中心图书馆组成的数据库构成了英国专利信息服务网络。

在英国, 商业性专利信息服务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专利信息服务作用,其中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erwent)为代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是全球最权威的专利情报和科技情报机构之一,其隶属于全球最大的专业信息集团―Thomson集团。德温特专利数据库收录了来自全球40多个专利机构的一千万个基本发明,每周增加来自世界的25,000多个专利。另据统计, 英国目前大约有300家专利公司,它们除为客户提供专利申请工作外, 还提供商业性的专利信息检索服务。

(三)日本专利信息服务体系述评

日本的专利信息服务主要由日本特许(专利)厅(下简称“特许厅”)、工业所有权情报研修馆(NCIPI)、以及工业产权数字图书馆(IPDL)组成。日本工业产权数字图书馆是由特许厅建立的通过网络免费向公众提供专利检索数据库。日本工业所有权情报研修馆是日本专利文献资料的“中央资料馆”, 在日本专利文献信息服务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了使专利信息能够得到广泛和便利的使用,特许厅于1993年3月通过互联网建立了免费提供工业知识产权情报的“工业产权数字图书馆( 1PDL) ”[3]。该数字图书馆免费向全球公众提供专利信息检索服务,该网站有英文和日文界面。

特许厅积极鼓励各种类型的服务机构参与专利文献信息服务,并通过各种政府措施使得各类服务机构相互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致力于专利信息服务的民间机构不断探索开发自己的信息服务, 在业内形成了竞争优势, 促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从而提高了全社会对专利信息的利用水平。”[4]日本作为科技创新的龙头国家,专利信息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了很大的指引作用。特许厅通过多项举措发展壮大商业性专利信息服务机构规模,来促进专利信息的最广泛、最便捷的使用。

三、国外专利信息服务体系之启示

(一)美英日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均由政府、商业、公益性机构构成;

(二)美国政府有完善的专利信息服务设施、数据库和平台;

(三)英国和日本的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与公益图书馆联合建设,向公众提供免费的检索服务;

(四)各国都扶持、发展商业性专利信息服务机构,美国和日本的商业性专利信息服务机构更为发达。

参考文献:

[1]金江军,刘菊芳.专利信息服务体系及对策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1):64-65

[2]何艳霞.如何平衡公共与商业化专利信息服务――瑞士联邦知识产权局专家的建议[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11):100

[3]Summerlowo.专利人为何稀缺[EB].2012年3月7日10:10.中国知识产权网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范文8

1医院图书馆服务能力现状

1.1人力资源现状与不足 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层次的参差不齐。馆员的知识结构应是一种多元化的动态形式,知识层次是一种不断深入和扩展的吸收态势。近几年医院图书馆人员的学历结构明显改善,知识背景和知识层次有显著提高,有医学背景的懂信息资源管理的人员或具有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人员不断充实到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中,但在今天医学科学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中,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专业能力仍有短腿现象存在,如生物医学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背景和层次渐渐地不能充分地满足医院员工需求,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不足日益凸显出来--医学科学发展快速,医学信息资源的需求纷繁复杂。医学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已成为制约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1.2管理观念有待提高 许多图书馆在资金投入上仍然偏重于现代技术资源和设备、馆内设置等物质资源的建设,对人力资源的流失和损耗偏于轻视,不重视人员的培训、人力资本的投入,使人力资源开发的滞后与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失衡。

1.3实体馆藏与数字化馆藏的失衡 传统馆藏主要以纸质信息资源为主,以手工服务方式提供信息资源,读者可获取信息资源有限。现代医院图书馆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自动化技术方式提供管理和服务,极大扩展了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领域、范围和空间。但仍有不少医院图书馆由于人员、设备和管理的投入方式不同,最终使得读者获益大小不均,不同程度低阻碍了医护人员在医学科技上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医院发展后继能量不足受到制约。

1.4资源整合、信息资源共享的质量有待提高 医院图书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缺乏横向交流协调协作机制;同时虽然有些医院图书馆与医学院校之间共享资源,但核心资源由于知识产权、经费问题等共享程度不深或根本没有共享,甚至医学院校各分院之间也存在着沟通不良,信息闭塞的现象。

1.5职业道德的忽视、敬业精神的缺失 医院图书馆在管理中逐步认识到并重视馆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建设,同时却忽略或缺失了馆员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上的指导和建设,缺乏"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职业道德和工作原则信念,使得一些馆员敬业精神淡漠,在服务工作中随心所欲,没有工作目标和工作热情,工作上以自我方便为主,"方便读者"成为纸上谈兵。

2医院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

2.1合理的人力资源使用规划

2.1.1"人本管理"理念的确立 既包含"以读者为本"又含有"以馆员为本"的理念。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组织的重要资源,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管理主体,充分开发和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活动[2]。重视馆员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权,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使馆员处在一个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的工作环境;增强馆员主人翁意识,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引导馆员产生积极的自主管理意识,产生积极工作效果,实现图书馆事业发展目标与馆员个人发展相一致的理想工作目标。进而实现图书馆留住读者、吸引读者、服务读者的最终目标--读者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馆员换位思考,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职能。

2.1.2建设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网络环境下,具有情报分析能力、生物医学背景、计算机管理知识和图书馆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管理能力的馆员,能够及时、准确地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沟通能力的知识型医学图书情报专业人才,为医院管理者制定政策和方针提供科W依据,为临床科研教学和学科建设提供最新的医学信息和策略,是医院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的今天不断前进的信息来源和支撑。我院图书馆近十年在医院的支持下,不断引进具备以上几项相关专业背景人员,逐步拓展专业项目,提高专业服务质量,及时、准确、便捷地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这样的人才受到临床欢迎。

2.1.3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 人是医院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是一种可持续开发、使用的资源,合理的人才层次、结构和使用是医院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关键,进而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和计划得到全面、顺利的执行和落实[3]。

2.1.4继续教育,公平竞争 医院图书馆应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根据馆员的兴趣、能力、知识层次和结构,创造机会,不断地持续地加强继续教育,获知本行业最新理论和动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和造就适合、促进医院图书馆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将"人本管理"与现代医院图书馆制度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形成精细式的规范化管理。营造一个"公正平等,自由竞争、合理流动"的管理环境,充分体现"能力为本"原则,实行规范的岗位聘任制,让每位馆员都有事业心、责任心和紧迫感,实现岗位目标,强化团队凝聚力,实现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4]。

2.2高效信息资源管理,建设信息服务能力

2.2.1建立临床专家、学科与专科信息知识库 临床隐性知识大量存在于医务人员中,隐性知识是医疗机构最具价值的知识形态,在临床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决定临床工作质量和知识创新能力的高低。建立信息知识库,将每个临床人员的专业、学历、毕业院校、工作简历、著作、论文、获奖情况、课题研究、技术专长、工作成绩等基本信息和工作体会与经验,各学科与专科的检查、治疗和会诊等规范和制度、学科或专科状态、科室学术活动、新技术新项目等收纳整理,建立内部知识管理交流平台,方便员工便捷查询共享,提升医院员工内在软实力,提高医院凝聚力[5]。

2.2.2建立特色数据库、专家数据库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点和高峰,重点学科及带头人一般站在其专业领域制高点,其信息需求的要求和获取能量非常大,建设一种满足学科和专家信息要求的专家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内涵质量丰富的馆藏体系,其创建采用图书馆与学科和医学专家共同参与、合作创建的模式,完全以学科和专家需求为核心,以用户提供的目录为线索制定、实施创建方案。我院图书馆利用已建立的400余名专家在内的信息数据库,通过电话、邮件、QQ、BBS等方式,跟踪、定题、定向为学科和专家定制、定期、准确的推送信息资源,提供主动服务,从而使专家和学科顺利而高质量的完成科研和学科建设任务[6]。

2.2.3建立临床学科馆员 临床学科馆员参与到临床医学研究和实践的各环节,了解和掌握临床医务人员临床经验、诊疗能力和技巧等,将临床隐性知识引导和总结,利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将个人经验、技术技巧和最佳证据整合,变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以点带面,提升医院整体医疗科研教学质量;同时与临床建立密切联系,了解医务人员特别是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的信息需求,主动展开全方位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科研支持功能[7]。

2.2.4建立个性化信息服务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据调查电子资源服务是医院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8],其中个性化服务是吸引用户关键,按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特点及特殊要求,为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需求的信息内容和系统功能针对性的一种服务。我院图书馆提供的"我的图书馆"(my library)的个性化页面功能,根据读者学科及科研项目,建立专题网址进行导航,系统地选择、整理提供个性化地定制数字资源,用户登录随时可看到针对自己需求的信息资源[8]。

2.2.5建立医院图书馆主页,整合信息资源,便捷读者使用 我院图书馆建立医院图书馆网页,通过分类、组织、顺序化管理、展示,有效整合医院实体馆藏资源和数字资源以及互联网相关学科资源,如将我院Clinical Key Elsevier、Ovid、Springer、Blackwell、Nature、ScienceDirect等数字资源与PubMed整合链接,构建快捷检索平台,便于学科关注相关研究和进展;同时也宣传了图书馆基础信息--开放时间、馆藏特色、规章制度、数字资源、读者指南、最新消息、新书通报、荐购新书等,用户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选择和查找相关信息资源。同时开展网络咨询服务,读者在任何时间、地点即可通过网络信箱咨询,并在一定工作时间内获取结果和答复[9]。

2.2.6加强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对外加强区域内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据医学专业特点,我院图书馆与国内图书馆如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学图书馆、北大医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建立馆际资源互借、文献传递等合作关系,取其他馆藏之特色为我用,舍己馆藏之精华为他享,互相协作,共享资源,拓宽学科服务范围,满足读者信息需求。对内建立院内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学科服务信息平台[10],我院图书馆通过FMJS和FEBM搭建图书馆信息资源平台,将馆内20余种数据资源与馆际互借资源整合,构建更宽阔的信息共享空间,医院员工通过院内网随时检索已建立的信息知识库,了解、讨论、交流,信息互补。图书馆将问题、请求,以及收集、整理的相关显性知识,组织专家交流、答疑,转化为医院集体的隐性知识,拓展信息资源的深度带来的共享空间,增强医院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提升能力,综合发展医院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不断上台阶。

3结论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网络时代,医院图书馆要不断更新管理和服务观念,根据医院发展和员工信息需求,加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使信息向多元化转变,利用馆内人力资源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知识层次的深度扩张,提升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促进医院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亚维,王盛,王洁利,等.浅谈医院图书馆外文期刊的利用 [J].医学管理论坛,2013(3):60-61.

[2]王卫文.引入人本管理理念,加强对医院图书馆的管理[J].医学信息,2011,24(9):28.

[3]刘满芬.医院图书馆服务能力与管理制度[J].医学信息学,2008,20(10):1790-1792.

[4]林少晖.试论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管理创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5):59-61.

[5]李树松,于微微,胡西厚.医院知识管理背景下的医院图书馆建设[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12):37-39.

[6]迟明.医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职能作用[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7):13-15.

[7]王菊明.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策略[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10):40-42,48.

[8]程杰.医院图书馆读者需求调查[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0(11):30-31.

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服务范文9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中小企业; 情报服务; 自主创新; 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7-0006-02

前言

近年来,陕西省装备工业生产设备与技术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为全省装备工业发展增添强劲的动力,成为陕西省制造业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为提升全省工业实力,为全省工业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2009年国家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把陕西关中地区打造成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定位以及国家建设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的决定,都为陕西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到2012年,陕西装备制造企业年销售收入力争超过3000亿元。”这是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在陕西装备制造企业投资贸易与联合重组洽谈会上提出的宏伟目标。陕西省在制定“十一五”规划之初就提出了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动、园区化承载”的战略思路,并规划了陕西省装备制造业行业内的十大产业集群。”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这为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千载难逢的大好形势下,作为专业情报服务机构来说,为企业创新发展,为装备制造业做信息和情报服务支撑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为了更好地做好企业创新服务工作,提出了以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科技情报服务平台建设的新思路,为我省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能源化工等主导产业企业提供专题数据库服务平台。

一、利用主导产业科技情报服务平台为装备制造企业服务

总理提出,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随着我国企业对技术创新和对先进技术的学习更加重视,对企业的技术情报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专门的情报人员,没有建立技术情报制度、标准,信息化手段匮乏,缺乏资金投入等原因,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不能快速、经济、有效率地开展技术情报工作,技术情报交流也无从谈起。这就要借助情报机构外来力量,促进企业情报工作开展,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应用个性化、服务知识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具有互通、互联和互操作能力的网络化服务模式已成为潮流。

然而现有的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大多只是对信息资源在整合共享的基础上,进行了浅层次的梳理组织。在服务功能上,也只是通过网站统一,实现信息的有序浏览和统一检索,缺乏必要的挖掘、分析、综合、比较功能,不能进行信息资源的系统调研和科学评价,难以走向知识服务,在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上都不能完全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的知识化、个性化、协同化、即时化的需求。因此,为了适应装备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对信息的新需求,我们搭建了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主导产业科技情报服务平台,作为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的尝试。因为知识服务是以解决用户问题为根本出发点,按照用户信息行为的规律组织业务流程,运用先进的知识发现、组织、挖掘等技术,通过共享和协同机制,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提取、整序、重组、浓缩、精练、集成等处理,实现知识化的深加工,从而形成符合用户需要的个性化的、增值的知识型产品或服务。

二、主导产业科技情报服务平台功能

制造业信息化是我们国家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用数字化、信息化的装备改造企业,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升级。在制造业当中装备制造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脊梁,因为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的工业化和信息化都离不开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支持。所以,开发陕西省主导产业装备制造和相关行业专题数据库,以文献资源为基础,采用数据挖掘、主动推送、互联网抓取等技术,建立面向陕西省主导产业的功能齐全、动态发展、技术先进的知识服务平台,为相关产业技术研发提供知识服务,为我省主导产业的研发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和知识服务。主要服务功能如下:

1. 针对装备制造产业的企业为主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建立每个机构的科技情报中心,提高平台的服务收益和社会影响力;

2. 把本省科技文献、成果、人才等科技条件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互联和共享,实现整个服务平台的增值;

3. 整合本单位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本地特色资源库和互联网信息采集库,为装备制造产业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一站式情报服务。

4. 利用平台的知识挖掘和知识管理功能,为机构和个人提供智能化的专项情报服务,如:企业竞争情报、行业发展统计分析、机构个人科研诚信查证、中小企业门户网站等。

三、主导产业科技情报服务平台设计具体任务

1. 建设5个行业专题数据库。建设陕西省主导产业相关行业专题数据库,包括装备制造、航天航空、能源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五大专题数据库。

2. 建立陕西省主导产业科技情报服务门户网站。

3. 运用数据挖掘、互联网抓取等不同信息搜索处理加工手段和工具,根据用户的需求,主动推送科技文献。

4. 具备对相关专题数据库和互联网信息库进行信息搜集、归类整理、分析研究、提供知识服务的能力,开展知识服务。

四、主导产业科技情报服务平台服务模式创新

在平台的建设中,从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服务三个层次,设计系统服务模式,实现知识服务等形式创新。科技增值服务功能创新,主要包括竞争情报、专题报道、科研诚信、科技查新咨询等功能。根据整合的资源,在科技信息资源的采集获取、组织管理、整合挖掘以及个性化的知识服务等方面,满足用户的深层次需求。

1. 理念创新

根据知识服务的需要,对科技信息资源进行知识管理。平台基于先进的知识挖掘技术,对海量信息资源的元数据进行自动标引,并基于统一元数据标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导航、统一检索。同时又综合运用外部特征元数据以及关联挖掘和相似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海量异构信息资源的知识关联,使之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2. 竞争情报服务方式的创新

(1)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知识发现手段在产业门户网站、海量科技文献数据库中采集、挖掘产业导向政策、产业前沿技术、产业聚焦问题、产业发展专利论文,整理分析后自动形成简报摘要,主动推送给用户。

(2)即通过对某一主导产业的相关技术在一定时间段内相关文献主题词或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和变化规律,勾画出该学科技术趋势变化曲线,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揭示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动向。

(3)根据用户需求,依托海量中外文科技文献资源和互联网信息资源,借助情报加工分析软件,通过专业的专家咨询服务团队的调研、分析,为主导产业的企业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竞争情报服务。

3. 门户网站形式的创新

形成四层一门户的平台构架;五大主导产业专题数据库的资源支撑;TPI专业数据制作系统,KBase、KSpider、STM、易搜跨库等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事实型数据库+分析工具+专家智慧”的服务模式。

专题数据库建设主要功能是将已经购买的商用数据库(维普、CNKI、万方、NSTL等)中的索引数据和原文数据以及互联网抓取的数据按照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能源化工、专题进行提取形成专题数据库。

4. 信息资源整合创新

通过对自建数据库、免费数据库、商业数据库、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对陕西科技信息研究所资源的统一检索、统一导航和知网节功能。通过元数据资源整合方式、WEB页面分析整合方式、标准协议整合方式、开放查询资源整合方式、OA整合方式、互联网应用整合方式,整合本地镜像数据库、包库数据库、互联网数据资源。

5. 信息资源服务功能

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包括了通用服务功能,如跨库检索、单库检索、资源导航、日志统计、文献传递,计费统计等基本的功能。在基本功能支撑下,开发个性化专项服务功能,包括个人用户个性化专项服务功能和机构用户个性化专项服务功能,实现专业技术热点推送、重大项目信息推送、技术发展趋势等功能。

五、主导产业科技情报平台保障措施

1. 充分认识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要充分认识到主导产业情报服务平台是科技信息(情报)服务机构一项主要工作。我们应充分发挥综合性信息资源优势和情报分析研究优势,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情报决策咨询支持与服务,使我们的服务真正融人企业决策过程中,成为企业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活动链条上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不可或缺的依靠和支撑。

2. 加强用户研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要不断提高对当前科技、经济和政治形势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及时了解和掌握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这一大好良机,特别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装备制造产业的研究成果、服务产品和前沿研究,及时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并不断进行服务平台的创新性探索和研究,使每一次服务都能够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创造性地搜集、分析、利用各种情报信息和知识,科学地设计、组织、安排和协调有关服务工作和产品形态,以适应新形势下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各种特定信息情报需求和服务。

3. 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情报研究人才队伍

建立一支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竞争情报研究人才队伍是平台建设的根本保障。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决策对竞争情报服务的新要求,服务平台必须拥有一支在信息技术、数据采集与加工、数据挖掘、信息分析和研究、知识发现与评价、知识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为此,我们采用灵活的引进人才与自我培养相结合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创造出团结、敬业、务实、奉献、创新、发展的文化环境,力争全面满足服务平台的服务需求,力争为我省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壮大服务。

4. 加大科技情报服务平台设备投入力度

计算机技术发展及网络资源建设,要不断壮大规模和完善功能,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才能不断提高信息检索的先进性,检索准确率,降低索引的膨胀率,使操作便捷化,数据采集多样化。同时建库要有灵活性,自动生成交互界面,支持多种检索,使主导产业情报服务平台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实用性,较好的维护性,为用户情报信息检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结束语

以装备制造业为主陕西省主导产业服务平台问世,也是为了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大量的信息做支撑,加快企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企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同时也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装备制造技术水平,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进入装备制造的尖端技术和核心技术领域,力争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李嘉.基于Plone/Zope内容管理系统构建企业技术情报服务平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1)77-78.

[2] 谭思明,王淑玲,王春玲. 面向政府决策的竞争情报服务平台的构建[J].现代情报2007(11):6-9.

[3] 刘品阳,孙滔.知识服务平台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9(12):248-250、254.

[4] Uschold M,Gruninger M.Ontologies:Pfindples,methods andapplications[J].TheKnowledgeEngineeringReview,1996.11(2):9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