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村污水处理常用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5 09:55:56

农村污水处理常用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 污水收集 污水处理 生物处理 生态处理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农村生活污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对生活污水的有效控制,保证生活环境和农民的健康,必须不断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1 农村生活污水的主要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源于厨卫用水,其构成成分和污染浓度与当地居民的用水情况及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情况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含量比较高,易于生化,有害物质少,水质的变化情况较少。

2 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方法

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方式要以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避免盲目采用城市污水的集中收集法。从当地的地理特点、村镇分布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因地制宜地收集方法。具体可以采用住户分散式的收集、村镇采取集中收集以及市政统一收集等模式。

3 农村生活污水涉及的处理技术

3.1 技术选择的原则

鉴于农村经济技术落后性的特点,在资金和人力投入上比较薄弱,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避免照搬城镇污水处理方式,实现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统一。为此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3.1.1 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对于农村污水处理方式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当地具体的地理因素、气候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选择最佳经济和有效的技术。

3.1.2 保证管理上的简洁与便利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技术人员匮乏,很多地区虽然实现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安装,但仍不能维持后期正常的日常管理,因此,农村适合选择一些后期维护少、简单的处理技术。

3.1.3运行支出的费用较低

农村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的经费有限,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好氧处理技术需要的费用较高,不适合在农村进行推广。为此,要尽可能采取生态或者厌氧的处理技术,将能耗降到最低。

3.1.4 涉及的相关工艺程序比较简单

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属于较小的基础装置,流程不易过于复杂,要将中间环节减到最少,这样更加易于整个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通常可以采用体积较大的均化池代替调节池和初沉池,利用生态处理法或生物膜法省去二沉池。

3.2 主要的技术方法

3.2.1生物处理技术

3.2.1.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生物接触氧化法、好氧生物滤池以及蚯蚓生物滤池三种。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础是生物滤池,通过接触曝气形式改良实现生物膜处理的技术。这种方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适合农村;好氧生物滤池的材料为一些石粒或者塑料物品,当污水喷洒到滤床的时候,形成了生物膜,实现了污染物的吸收;蚯蚓生物滤池主要是借鉴了蚯蚓对于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的特点,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可以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低耗的处理。

3.2.1.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比较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产泥量不多,无需曝气充氧。主要分为污水净化沼气池、厌氧生物滤池以及复合厌氧处理技术。污水净化沼气池主要是由沼气池和厌氧生物滤池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灵活的特点,出水比较稳定,净化效果明显,可以单户使用,也可以几户联合使用;厌氧生物滤池的主要构造与好氧生物接触的氧化池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不同点是池顶的密封。这种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成本低、用于维护和管理的费用低,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不高;复合厌氧处理技术是厌氧活性法和厌氧生物膜法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这种方式以农村污水处理的实际状况为前提,借助于一种复合型的厌氧反应器。主要是由滤料层和厌氧污泥构成,在其作用下,实现较高效率的污泥去除。轻质滤层的存在使得污泥的流失量减少。

3.2.2 生态处理技术

3.2.2.1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的处理方式主要借助自然湿地的特性,利用自然界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和处理。这一人工系统主要构成为土壤、填料和水生植物。这一处理方式的优点是所需设备相对简单、不需专业的管理和维护、成本低、生态效益明显,但是缺点是需要较大的空间面积。因此,对于一些距离城市较远、资金有限、技术人员较少的农村地区比较适用。

3.2.2.2 土地处理

土地处理工艺主要是在人工作用下,充分利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利用一定的物化作用,实现污水的处理以及水中营养物质的回收。土地处理方式主要由水流的速度和轨迹决定的,可以细分为慢速、快速渗滤系统、地表漫流系统和地下渗滤系统。其中比较实用的是地下渗滤系统。这一系统主要位于地下,对地面的任何设施、景观、建筑不会造成破坏,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能够适应干燥和寒冷的环境,为此比较适应农村污水的处理。但是,要控制好负荷,否则出现堵塞的情况,同时由于整个系统处于地下,造成成本也很高。

3.2.2.3 稳定塘

稳定塘是在经过人为的修理后而发挥排污作用的围堤和防渗层。其体现的是机体的自我净化作用,发挥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借助相关的物化作用,达到污染物的转变和消除。稳定塘需要的资金相对较低,省去污泥处理过程,但是占地面积较大,受气候影响较大,排污效果不明显。

3.2.3 物化处理技术

物化处理方式主要包括混凝、吸附、电渗析等形式,其中只有混凝技术复合农村的要求。最大的优点是以污水中的污染物的特征为依据,选择恰当的絮凝剂,除去水中的污染物。

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工艺类型

4.1 单一的污水处理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必要将不同的处理工艺实行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分为:“厌氧+生态”工艺、“好氧+生态”工艺、“厌氧+好氧+生态”工艺和“厌氧+好氧”工艺。

4.2 在进行具体工艺的选择的时候,要以不同地域的实际特点为依据,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类型、处理标准等,在进行系统、综合性的技术分析后,选择最佳的污水处理方式。

结束语: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已经成为环境治理的重要区域。而在农村,生活污水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除了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以外,还要注重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的相关技术工作,运用多种模式和工艺,并结合不同地区的各自特点。相关的管理部门要严格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选择成本最低、管理最容易的污水处理方式,逐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参考文献:

[1]谢胜,洪宏,杨凯,吴伟峰,程星华.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工艺应用探讨[J]. 净水技术,2013,06:79-83.

第2篇

关键词:现状; 处理方式; 技术选择; 毕节地区

一、 现状以及特点

1.现状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2.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如果不加以处理利用,常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1)水量特征

①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②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③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2)排放体制特征。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

(3)水质特点。

①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②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③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④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⑤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方式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考虑土地处理,现行的土地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1.慢速渗滤工艺

慢速渗滤工艺是将污水投配到种有作物的土壤表面,污水在流经土壤-植物系统垂直渗滤时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它坚持处理与利用结合的方向。在实现污水资源化 、无害化过程中,把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控制问题放到重要的地位。通过严格的系统工程措施,达到预期的环境效益 。适用干旱、半干旱地区。

2.快速渗滤工艺

快速渗滤工艺是指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具有良好渗滤性能的土壤表面,污水受重力作用迅速下渗过程中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土地处理工艺。该工艺的特点之一是将渗滤池分为多个单元,使每个单元在淹水、落干状态下交替运行,以保证渗滤土壤层好氧条件和净化能力得以恢复,同时使截留在土壤表层中的可降解物质充分降解,不致于引起土壤空隙的堵塞而降低其透水性。

3.漫流工艺

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生长有多年生牧草坡度和缓、土壤 渗透性能低的坡面上,污水在地表沿坡面缓慢流动过程中得以净化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1.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2.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 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3.生物处理系统

为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污水处理可分为三级处理,即预处理,二级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以下分别介绍污水处理三个阶段的各种工艺。

根据污水的特点,预处理工艺主要去除水中的油类物质和SS。针对不同类污染物常见的预处理工艺有:格栅,隔油池,混凝沉淀法,气浮等。

二级生化处理工艺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针对各类污染物常见的二级处理工艺如下:

(1)厌氧工艺

厌氧生物处理作为利用厌氧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在无需提供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厌氧生物处理法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能耗低;有机容积负荷高;剩余污泥量少;厌氧菌对营养需求低、耐毒性强、可降解的有机物分子量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2)好氧工艺

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好氧活性污泥法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废水处理方法。其基本特征是生物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以悬浮状存在,在好氧条件下氧化、分解有机物和氨氮。

在工程实践中,因采用不同的运行的方式和不同的出水水质要求,好氧活性污泥法可分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缺氧-好氧生物脱氮活性污泥法(AN-O),厌氧-好氧生物除磷活性污泥法(Ap-O),氧化沟法以及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及改良工艺)等。

深度处理工艺应用广泛的有活性炭过滤、消毒等,分别介绍如下。

(1)活性炭过滤

活性炭过滤是以活性炭作为过滤滤料的水过滤处理工艺,常用于水处理中的脱色、脱臭、脱氯、去除有机物及重金属、去除合成洗涤剂、细菌、病毒及放射性等污染物质,也常用于废水的三级处理。

(2)消毒方法大体可分为两类: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有加热、冷冻、辐射、紫外线和微波消毒等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液氯、臭氧、二氧化氯等。污水处理工程中广泛应用中的有液氯、二氧化氯和紫外线消毒技术。

四、毕节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组合方式探讨

1.技术的用途和功能。

生活污水组合净化技术是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实用和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适用于近期无力修建污水处理厂的农村。生活污水包括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其特点有三:一是冲洗厕所的水中含有粪便,是多种疾病的传染源;二是生活污水浓度低;三是生活污水可降解性较好,适用于厌氧硝化制取沼气。生活污水组合净化技术是根据生活污水的上述特点,把沼气池、沉淀过滤、人工湿地等处理技术融于一体而设计的处理装置。

2.主要构筑物和工作原理。

生活污水净化技术由格栅、沉砂池、沼气池、沉淀池、人工湿地组成。

粪便经格栅去除粗大固体后,再经沉沙池进入沼气池,在这里粪便进行沼气发酵,发酵后排除部分剩余污泥,再与新进入的粪便混合进行沼气发酵。清夜则溢流入沉淀池,在这里与粪便以外的其他生活污水混合,沉淀后的污水进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3.工艺参数。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设计依据每天所处理的污水量,污水量按100L/(人/日)左右计算,其中冲洗厕所用水量按20~30L/(人/日)计算,其他生活污水量为70~80L/(人?日)。污水滞留期为2~3天,污泥清掏周期为150天。

第3篇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很大,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部分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些技术与措施,期望能为我国农村污水治理分析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62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有近四分之一的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经影响到现代新农村的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占有量仅22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并被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到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我县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和特点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二)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水质特点。(1)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2)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3)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4)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5)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水量特征。(1)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2)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3)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3.排放体制特征。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呈粗放型排放。很多农村尚无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污水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少部分地区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N、P含量增多。人们无意识的排放和雨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有机质和N、P等物质流入湖泊等水体,如果不加以处理利用,常常会引起富营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一)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

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三)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四)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五)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实践证明,以上方法都能很好的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问题,但在运用中要考虑到建设与运行成本等费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1]何刚,等.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探讨[J].北京水务,2007,(6).

[2]宁桂兴,高良敏.浅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J].矿业科学技术,2007,(2).

第4篇

一、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在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受到一定的关注,并采取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得到一定的成效,这样不仅使农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村的发展模式也相应改变,从而改变了农村的村容村貌。但是,由于村民长时间缺乏环保意识等原因,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继续污染着农村环境。

(一)农村水资源污染严重,安全程度低。由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工业的发展和资源的过度开发等原因造成了农村居民饮水的污染和水资源枯竭等问题。农村人民的饮水问题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把农村饮水问题放在主要的高度,切实保障农村人民的饮水安全,并且从源头上开始保护农村水资源。

(二)农村土地污染严重。我国农村土壤由于化肥农药的不科学使用,不可降解农膜的利用,污水灌溉,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而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土地受到污染而不可耕作,失去生产能力和利用价值。全国每年因为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就达到1,200万吨,造成近200亿元的经济损失。

(三)农村空气污染严重。由于农村工厂的发展与农村人民的不良习惯,农村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特别是在农村工厂周围,工业废气已严重污染到周边的空气质量。并且农村村民长期以来的不良习惯,对于垃圾的处理是直接进行焚烧,而农村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塑料制品,塑料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直接污染农村空气,并且垃圾的直接燃烧会造成二次污染。长期处于这样的空气环境中,就会直接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二、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一)农民环保意识薄弱,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农民缺乏环保意识,加之新农村建设中的不合理规划,都不同程度地导致农村的环境污染。在农村,随处可见成堆的垃圾。传统农村生活产生的垃圾是可以就地降解、循环利用的,近年来由于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制造量也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是,由于农村对垃圾的处理缺乏意识,村内未设有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村民习惯将垃圾随意堆放,导致大量的生活垃圾堆放于村头、公路边、田边以及沟渠里。并且,新农村在建设中的规划不合理。新建房屋的整体配套措施还处于滞后阶段。未设有垃圾处理中心,使得垃圾只能随意丢弃,未建设污水排泄系统,生活废水随意排放,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威胁。

(二)种植养殖业造成的污染。利用化肥来耕作已经成为农民的耕作习惯。化肥已是农作物的主要肥料。而过度的和不科学的使用化肥,造成了我国农村土地的大面积污染,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由于农田所施用的任何化肥都不可能被植物完全吸收利用,流失的化肥会随水向土壤渗透,被转移到植物根系以下或冲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体污染。

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化合物,特别是饲料中的氨基酸配比不科学、可利用养分低的情况下,氮磷化合物的含量更高。氮磷化合物进入土壤后,会转化成硝酸盐和磷酸盐,含量过高会使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并且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危害人畜健康,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农业的日渐发展,种植养殖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大多数的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利用。只是将废弃物随意堆放或任意燃烧。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任意燃烧废弃物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随意堆放废弃物时间长了容易产生恶臭味污染空气。对农村环境与居民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农村二三产业优先增长忽略环境保护。随着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工的不断调整,众多高污染企业向农村地区发展。根据科学发展观来说是不推崇高污染企业向农村发展的。因为其必将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并且使环境破坏的代价大于经济增长。伴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一些淘汰的机器与技术被农村企业沿用,那些淘汰的机器与技术通常都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导致环境出现一系列污染问题,对农村地区人口的健康造成威胁。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过程违反了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主要是农村旅游业的崛起和农家乐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这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生活污水排放量呈直线上升,导致不少景区、景点周边的水库受到污染。并且产生的旅游垃圾、餐饮垃圾已经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虽然工业与服务业带来的收入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

(四)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匮乏。农村环保投入不足,并且缺乏有效的政府扶持,导致农村关于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难以建立;大多数农村并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也并没有开展环境质量监督工作。环保资金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的改善与环保事业的发展。(五)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很少涉及农村环境保护,对农村规划保护不力。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法律法规与农村发展的情况不适应,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对农村环境的治理没有出台相应政策,并且由于农村对于法律意识相对较低,环境执法也相对困难。

三、解决农村环境污染若干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要注重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宣传环境保护知识。督促他们自觉遵守垃圾集中处理等要求,为此我们不仅要少制造垃圾,更要注意垃圾的分类,并且提倡使用那些可降解“垃圾”,减少“白色污染”,提高垃圾使用率。要对建设垃圾集中处理系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同时应组织相关专家到农村进行垃圾处理重要性的宣传。

(二)发展绿色农业首先,调整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循环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将温室、养殖、沼气、蔬菜种植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四者构成一个能源相互循环利用系统,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养殖废弃物的利用率。沼气池可以为农户提供清洁能源,将沼气用于日常生活的照明、做饭,沼气发酵的剩余物可用于蔬菜种植,提高土壤肥力。沼液、沼渣可以直接用于温室内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据测算,一个10立方米左右的沼气池,可满足一家4~5口人生活燃料的需要,相当于使用12~14瓶液化气,每户每年可节约生活能源开支近千元。沼气池只要管理得当,便可常年使用。不仅为农户节省开支,也能减少资源浪费,控制环境污染。这种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一块土地上形成能源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其中,建设沼气工程就是改善农村环境的一个重要枢纽。建设沼气池可以节约能源,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作物产量等诸多好处。

其次,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应该从生产化肥农药和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的源头入手,并且政府应该取消对化肥农药的经济补贴,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在化肥农药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中的有害成分。大力推广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在源头上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这需要国家政府、科研单位和农户共同参与完成。

此外,政府应该从经济手段上采取某些措施来控制农药化肥的用量。例如对环境产生危害的化肥农药的使用征收一定的费用以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危害。

(三)对农村二三产业进行治污调整首先,对我国农村工业污染情况进行专项调查,了解农村污染现状与特点。对于污染十分严重的农村企业进行停业整顿。对于以前沿用城市工业淘汰的机器与技术的农村工业进行升级,使其不断完善自身硬件设施。将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放在一个主要的位置,建立污染防控系统。对于农村环保手段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工业产生的污水要进行实时监控,使其达标后再排放。

其次,对于农村企业产生的污水,应建设污水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的融资渠道主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民间筹资。提倡农村企业做到污水循环利用,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并且通过经济手段,对排污企业征收费用,将征收的排污费用再投入环保事业。同时,对农村服务业产生的污水也可通过建设污水处理生态工程来处理。污水处理生态工程与农业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污水处理费用,又可以增强土壤肥力。根据农村自身条件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尽可能形成生态工业园区,使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成为可能。

(四)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对于分布在城镇周边的农村,可以考虑将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对于有条件的农村,应鼓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进行循环使用。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可用于灌溉农田,同时应设置一个蓄水装置。当地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经济负担能力来采取与之相匹配的污水处理模式进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村卫生所污水须自行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纳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第5篇

[关键字]农村污水 处理 收集处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5-212-1

农村生活污水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流域生态环境压力加重,水体受到污染,导致众多湖泊严重富营养化,许多地区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地表水环境的不断恶化严重威胁着人们饮水的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污水治理刻不容缓。

1收集处理模式

根据处理规模可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划分为单户规模、多户规模和村庄规模,本文主要研究农村单户生活污水的治理。从污水的产生、收集、处理及资源化的全过程考察,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两种收集处理模式:一是黑灰水混合收集处理模式,二是黑灰水分离收集处理模式。

1.1黑灰水混合收集处理模式

黑灰水混合收集处理模式是将家庭产生的几种废水如厨房污水、洗衣污水、洗浴污水、冲厕污水等全部汇合在一起,混合收集、处理。这种收集处理模式主要存在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一般已实现自来水人村人户,冲水马桶等用水器具也普遍安装。该种方式以水作为载体,将粪便或厨余进行稀释和输送,省去了旱厕等黑水收集处理系统,比较卫生方便,受到农户的青睐。但是其缺点是用水量大大增加,忽略了黑水、灰水的资源化回用;另外黑水、灰水混合后处理难度加大。

1.2黑灰水分离收集处理模式

黑灰水分离收集处理模式是指在农户污染源产生点对黑水、灰水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及回收利用。该处理方式的优点是污染物从源头分开,可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不需耗用大量的水输送粪便,不仅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降低了处理量和处理难度,也有利于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主要缺点是收集处理系统比较复杂,费用较高。有专家提出,除了黑灰水需要分离处理外,黑水中的粪便和尿液也应进行分离处理,由此,基于尿液分离的源头控制卫生概念近年来在欧洲一些国家兴起,这不仅可有效回收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而且可简化后续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将尿液分离后直接、间接利用是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如瑞典、丹麦、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分散式污水处理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2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

2.1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原则

针对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的特点以及其处理的难点,在选择处理技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

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弱,应充分利用农村的地形地势、可利用的水塘及废弃洼地,优先采用节能降耗、管理方便的生态处理技术,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系,可采用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实现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氮、磷的生态去除,以降低污水处理能耗,节约建设、运行成本。此外,还应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加强生活污水的源头削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

(2)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水量变化很大。当污水排放量较小时,容易造成处理系统的资源浪费,污水排放量大时,容易超出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负荷,造成出水恶化,所以,应尽量选择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污水处理技术。

(3)管理维护简单

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污水处理技术了解较少。复杂的污水处理系统操作复杂,农村居民可能由于知识有限而无法管理,这样装置出了问题后就可能无人修理、维护,进而退化、毁坏,失去净水功能。因此应选用运行管理简单,维护方便的污水处理工艺。

(4)低耗高效

由于大部分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费用主要来自政府的投资和支持,因此生活污水的处理应尽量选用造价较低、运行费用省、管理费用少的工艺。

(5)占地面积相对较小

农村地区虽然土地面积较广,但是对有些农村地区来说,大部分是山地、丘陵,可供农村居民生活、生产所用的土地很少,考虑到农村今后的发展,应节约土地。应考虑采用占地面积较小的污水处理工艺。

(6)无二次污染

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在使水质得到净化的同时,有时也会带来空气污染、蚊虫增多、化学药剂污染等其它环境问题,因而,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应尽量选择无二次污染或少二次污染的处理工艺。总体来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应结合农村当地的地理条件、经济条件、环境条件、管理水平综合考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必须符合经济、高效和简便易行的原则。

2.2农村单户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可大体上分为生物、生态技术两种,生物技术主要指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滤池法、化粪池法等,生态技术主要指氧化塘、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等。针对农村土地稀少,生态处理方式受限的情况,许多学者提出了组合生态与生物处理方法的模式,经实践验证其不但处理效率高,而且占地面积小、能源消耗低,非常适用于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的处理。生物生态组合模式主要包括化粪池或沼气池+生态处理组合技术、化粪池或沼气池+生物处理组合技术、生物+生态深度处理组合技术三种形式。其中化粪池或沼气池对后续生态T艺往往只是起到一个预处理的作用,处理效果有限,负荷减低作用也有效,其往往不能有效达到减少系统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因此,通常所说的生态+生物组合技术中的生物技术往往指的是好氧生物技术,好氧生物技术主要有活性污泥法、SBR法、膜生物反应器法、生物滤池法、接触氧化法等。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对水质、水量波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这已经在很多实际工程运用中得到证实。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接触氧化法不仅能够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也能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另外,其所产生的剩余污泥较少,不需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等问题。接触氧化法所具有的这些优点,使其对于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的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具有一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何少林.高效藻类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氮磷去除机理及工艺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6.

第6篇

1 收集处理模式

根据处理规模可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划分为单户规模、多户规模和村庄规模,本文主要研究农村单户生活污水的治理。从污水的产生、收集、处理及资源化的全过程考察,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有两种收集处理模式:一是黑灰水混合收集处理模式,二是黑灰水分离收集处理模式。

(1)黑灰水混合收集处理模式

黑灰水混合收集处理模式是将家庭产生的几种废水如厨房污水、洗衣污水、洗浴污水、冲厕污水等全部汇合在一起,混合收集、处理。这种收集处理模式主要存在于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一般已实现自来水入村入户,冲水马桶等用水器具也普遍安装。该种方式以水作为载体,将粪便或厨余进行稀释和输送,省去了旱厕等黑水收集处理系统,比较卫生方便,受到农户的青睐。但是其缺点是用水量大大增加,忽略了黑水、灰水的资源化回用;另外黑水、灰水混合后处理难度加大。

(2)黑灰水分离收集处理模式

黑灰水分离收集处理模式是指在农户污染源产生点对黑水、灰水进行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及回收利用。该处理方式的优点是污染物从源头分开,可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不需耗用大量的水输送粪便,不仅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降低了处理量和处理难度,也有利于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主要缺点是收集处理系统比较复杂,费用较高。

有专家提出,除了黑灰水需要分离处理外,黑水中的粪便和尿液也应进行分离处理,由此,基于尿液分离的源头控制卫生概念近年来在欧洲一些国家兴起,这不仅可有效回收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而且可简化后续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将尿液分离后直接、间接利用是目前欧洲一些国家(如瑞典、丹麦、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国)分散式污水处理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黑灰水分离收集处理模式以及粪便、尿液分离收集处理模式符合全过程环境管理理论的产生源控制优先原则,有利于节约用水、污水的资源化利用以及降低处理难度,是目前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的推荐模式。因此,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应尽量采用沼气池厕所、堆肥式、粪尿分集式等生态卫生厕所;在水冲厕所后,应采用沼气净化池和户用沼气池等方式处理粪便污水,产生的沼气应加以利用;尽量使用粪便与生活杂排水分离的新型生态排水处理系统;宜采用沼气池处理粪便,采用氧化塘、湿地、快速渗滤及一体化装置等技术处理生活杂排水;在没有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村,不宜推广使用水冲厕所,避免造成污水直接集中排放,在上述地区应尽量使用非水冲式卫生厕所。

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水冲厕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要实现黑灰水分离以及尿液粪便分离具有一定的困难,不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从实际情况出发,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按灰水、黑水和灰黑混合水三种水质分别处理是比较现实合理的。

2 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选择

(1)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原则

针对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的特点以及其处理的难点,在选择处理技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 因地制宜

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弱,应充分利用农村的地形地势、可利用的水塘及废弃洼地,优先采用节能降耗、管理方便的生态处理技术,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系,可采用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实现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氮、磷的生态去除,以降低污水处理能耗,节约建设、运行成本。此外,还应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加强生活污水的源头削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

②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水量变化很大。当污水排放量较小时,容易造成处理系统的资源浪费,污水排放量大时,容易超出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负荷,造成出水恶化,所以,应尽量选择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污水处理技术。

③ 管理维护简单

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污水处理技术了解较少。复杂的污水处理系统操作复杂,农村居民可能由于知识有限而无法管理,这样装置出了问题后就可能无人修理、维护,进而退化、毁坏,失去净水功能。因此应选用运行管理简单,维护方便的污水处理工艺。

④ 低耗高效

由于大部分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费用主要来自政府的投资和支持,因此生活污水的处理应尽量选用造价较低、运行费用省、管理费用少的工艺。

⑤ 占地面积相对较小

农村地区虽然土地面积较广,但是对有些农村地区来说,大部分是山地、丘陵,可供农村居民生活、生产所用的土地很少,考虑到农村今后的发展,应节约土地。应考虑采用占地面积较小的污水处理工艺。

⑥ 无二次污染

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在使水质得到净化的同时,有时也会带来空气污染、蚊虫增多、化学药剂污染等其它环境问题,因而,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应尽量选择无二次污染或少二次污染的处理工艺。

总体来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应结合农村当地的地理条件、经济条件、环境条件、管理水平综合考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必须符合经济、高效和简便易行的原则。

(2)农村单户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比选

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可大体上分为生物、生态技术两种,生物技术主要指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滤池法、化粪池法等,生态技术主要指氧化塘、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等。

针对农村土地稀少,生态处理方式受限的情况,许多学者提出了组合生态与生物处理方法的模式,经实践验证其不但处理效率高,而且占地面积小、能源消耗低,非常适用于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的处理。生物生态组合模式主要包括化粪池或沼气池+生态处理组合技术、化粪池或沼气池+生物处理组合技术、生物+生态深度处理组合技术三种形式。其中化粪池或沼气池对后续生态工艺往往只是起到一个预处理的作用,处理效果有限,负荷减低作用也有效,其往往不能有效达到减少系统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因此,通常所说的生态+生物组合技术中的生物技术往往指的是好氧生物技术,好氧生物技术主要有活性污泥法、SBR法、膜生物反应器法、生物滤池法、接触氧化法等。

在大城市中,A2O工艺、膜生物反应器、SBR等工艺应用比较广泛。但是对于农村地区来说,A2O工艺能耗较高、对管理水平要求也高,另外其抗冲击负荷能力有限,易产生污泥膨胀等问题,使它不适合水质水量变化都非常大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法处理效果较好,但是价格非常昂贵,此外其容易发生膜堵塞,需要定期更换,农村地区由于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其维护是一个大问题;SBR法的一个突出缺点是自动化控制要求较高,同膜生物反应器一样,在农村地区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生物滤池法由于能耗低、运行简单、无废弃污泥问题等特点被有些学者推荐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但是生物滤池法也有它的缺点,例如供氧条件较差,填料易堵塞,易滋生蚊蝇等,另外其抗冲击负荷能力也比较差,这影响了它对水质水量变化大的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的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对水质、水量波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这已经在很多实际工程运用中得到证实。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接触氧化法不仅能够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也能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另外,其所产生的剩余污泥较少,不需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等问题。接触氧化法所具有的这些优点,使其对于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的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7篇

关键字: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它包括该区域内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交通道路、设施、构筑物等。农村环境保护是指对农业或农村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活动。由于农村环境是农业环境的中心,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对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一、农村环境现状。

(1)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多年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使我国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首先污染源和污染物种类增多。过去,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传统农业生产及农村居民生活,污染物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少量垃圾。近年来,我国农村除养殖传统的猪、牛、羊、鸡、鸭、鹅外,还出现兔、牛蛙、肉鸽等,水产品及饲料添加剂等品种繁多;种植新型农产品,使用新型农药及化肥、地膜、农机等;乡镇企业、外来企业原辅材料、产品和生产装备多样化。

(2)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畜禽粪便直排、农作物秸秆大量堆积或直接焚烧等粗陋传统的处理方式严重影响农村的生态环境。由于对规模化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激励措施重视不够,畜禽粪便等优质肥料资源变成污染农村环境的污染源,导致农村环境质量恶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低,部分农作物秸秆被粗放焚烧或抛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3)企业污染越来越大。

部分地方政府保片面追求政绩,对环保审批手续把关不严,越来越多的污染企业搬迁入住到农村。农村环境监管的不及时、不到位,部分企业受经济利益驱使,治污设施长期闲置不正常使用,废水不经处理直排江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污口,偷排超标污水。还有一些锅炉炉灶、生活大灶排放超标烟尘。农村环境质量有日趋恶化的态势。

二、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1)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包括:畜禽养殖及集镇生活污水的污染治理,生活垃圾的统一收集填埋,河道“三清”(清淤、清障、清水面漂、浮物)以及控制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2)强化监督和管理,建立农业污染监测体系。

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赋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灌溉污水水质、土壤、农产品及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的法定职责。同时,农业部门还应承担突发性农业污染事件的调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开展农业环境整治的技术研究等。坚持“环保惠民”,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助,联合推进”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建章立制,强化污染监督和管理,是确保农业农村环境不受污染的重要保证。要根据《环保法》,制订各地各村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把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纳入全民环保行动中,多方努力引导农民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协助农民引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绿色”的生产经营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达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目的。

(3)推广清洁生产,加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在农村推广清洁生产,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通过资源化途径加以综合利用,这是治理农业污染的最佳途径。如畜禽粪便和秸秆通过沼气化处理,既利用了沼气能源,又可利用沼渣、沼液作果园、桑园肥料;还有以畜禽粪便为基质加工成复合有机肥料,既保持了化肥使用简便、肥效快的特点,又弥补了化肥对土壤的不利影响,还较为彻底地解决了粪便污染环境问题。最大程度地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4)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离不开法律、经济、行政、科学技术等手段的充分运用,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本身具有主体分散、排污随机、不易监测、不易确定等特点,防治监管仅靠政府实现难度非常大,要走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依靠群众的力量,齐抓共管,城乡联防联治,以较小的社会成本,实现保护农村环境的国家大计。

(5)强化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能力。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警示牌,加大巡视监管力度,切实保护饮用水安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控制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开发强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土壤质量。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村级污水集中处理池、沼气池等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强度。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力度,“村收集、乡中转、县处理”,坚决杜绝把农村作为“垃圾堆存场”的现象发生。建立农村重点污染源和污染状况普查制度,对污染集中连片地区实施集中治理。完善城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强化城乡统一监管,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监管的组织力量和能力。监测本地区土壤质量,调整严重污染耕地用途,制定污染耕地土地转换和土壤污染治理规划。

三、结语

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事关新农村建设和粮食安全的国家大计。相关部门应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齐抓共管、城乡同治,统筹城乡发展,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组合技术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地处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是一个资源富集的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近年来,毕节地区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村环境的改善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虽然毕节地区在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大了对农村环境的投入,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却几乎是空白的,因此,在毕节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加大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毕节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一)水环境污染十分突出。

目前,全区农村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有的河流不仅不能饮用,甚至不能满足养殖、灌溉的要求。大多数河流已被污染,特别是有机污染超标率高。农村饮用水大部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监测,很多群众不能喝到干净达标的水。

(二)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和处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

(三)畜禽粪便污染呈加剧趋势。wWw.133229.CoM

目前,农村大型养殖场普遍缺乏废水处理设施。这些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畜禽场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和环境污染。

二、毕节地区农村村镇生活污水特征及处理要求

农村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二是农村养殖及畜禽养殖产生的粪尿废水;三是生活垃圾粪肥堆置渗滤而产生的污水。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而且分散,生活污水水质、水量波动性大,排水管网很不健全,因此,所选污水处理工艺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宜就近单独处理。(2)农村经济力量薄弱,因此,污水处理应充分考虑造价低、运行费用少、低能耗或无能耗的工艺。(3)村镇缺乏污水处理专业人员,所选工艺应运行管理简单,维护方便。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方式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考虑土地处理,现行的土地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慢速渗滤工艺。

慢速渗滤工艺是将污水投配到种有作物的土壤表面,污水在流经土壤-植物系统垂直渗滤时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它坚持处理与利用结合的方向。在实现污水资源化、无害化过程中,把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控制问题放到重要的地位。通过严格的系统工程措施,达到预期的环境效益。适用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快速渗滤工艺。

快速渗滤工艺是指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具有良好渗滤性能的土壤表面,污水受重力作用迅速下渗过程中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土地处理工艺。该工艺的特点之一是将渗滤池分为多个单元,使每个单元在淹水、落干状态下交替运行,以保证渗滤土壤层好氧条件和净化能力得以恢复,同时使截留在土壤表层中的可降解物质充分降解,不致于引起土壤空隙的堵塞而降低其透水性。

(三)漫流工艺。

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生长有多年生牧草坡度和缓、土壤渗透性能低的坡面上,污水在地表沿坡面缓慢流动过程中得以净化的一种土地处理工艺。

(四)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湿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使之经常处于饱和状态,湿地上生长有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过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作用下得以净化。

四、毕节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组合方式探讨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必须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出符合各地实际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与措施。本文推荐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组合净化技术,该技术采用沼气池+人工湿地工艺,适合分散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投资少、无运行费用、管理方便等特点。该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沼气池技术,污水经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一)用途和功能。

生活污水组合净化技术是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实用和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适用于近期无力修建污水处理厂的农村。生活污水包括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其特点有三:一是冲洗厕所的水中含有粪便,是多种疾病的传染源;二是生活污水浓度低;三是生活污水可降解性较好,适用于厌氧硝化制取沼气。生活污水组合净化技术是根据生活污水的上述特点,把沼气池、沉淀过滤、人工湿地等处理技术融于一体而设计的处理装置。

(二)主要构筑物和工作原理。

生活污水净化技术由格栅、沉砂池、沼气池、沉淀池、人工湿地组成。

粪便经格栅去除粗大固体后,再经沉沙池进入沼气池,在这里粪便进行沼气发酵,发酵后排除部分剩余污泥,再与新进入的粪便混合进行沼气发酵。清夜则溢流入沉淀池,在这里与粪便以外的其他生活污水混合,沉淀后的污水进入人工湿地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

(三)工艺参数。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设计依据每天所处理的污水量,污水量按100l/(人?日)左右计算,其中冲洗厕所用水量按20~30l/(人?日)计算,其他生活污水量为70~80l/(人?日)。污水滞留期为2~3天,污泥清掏周期为150天。

(四)运行管理。

合理设计、可靠施工、精心管理是确保生活污水组合净化设施正常运行的主要环节。其中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a.设立生活污水净化池的地方,应实行专业化施工和承包管理,以保证正常运转;b.建立工程档案和管理记录;c.每年清掏污泥一次;d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火灾,窒息事故。

五、结束语

本文所倡导的生活污水组合净化技术是依托于毕节地区农村环境的实际提出来的,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毕节地区农村沼气池的建设数达18.83万座左右,这对于生活污水组合净化设施的实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该技术在处理上也有技术保证,近年来,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越来越成熟,将人工湿地技术与沼气池相结合,可以使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于农田灌溉等,对改善当前的农村环境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姜立晖,刘广奇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模式的选择建设科技2006(13)

第9篇

随着《广东省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新一轮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颁布实施,广东的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着,一些地市也积极创新资金投入、工作机制,以点带面不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努力探索出具有广东特色的农村治污的新路子。

惠州:三级财政补贴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惠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2014年底,惠州市环保局对惠州农村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研时发现,随着污水处理设施承建公司的撤离,某村一座崭新落地的污水处理设施竟然成为了摆设。“村里没人懂技术,村集体经济又薄弱,设施维护成了村里的一大负担,挺好的污水处理设施因此没办法‘养活’。”该村一名干部无奈地说。

“像这种由于缺乏资金运作,导致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严重影响了农村水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也客观地反应了当前现实存在的问题。”2015年,随着《惠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级财政资金补助方案》、《惠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市级财政资金补助方案》的实施,惠州市悄然地打响了一场关系惠州农村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水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也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面临的资金短板问题。

据了解,在保障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资金方面,惠州提出了市、县、镇(村)三级财政分别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费用实施差别化补助。“全市乡镇按照综合经济实力划分为较好、一般、较弱三类,市、县(区)、镇财政分别按结算投资额的2:2:6、3:3:4、3:4:3比例实行差别化补助。”惠州市环保局生态科负责人表示,以建设一座设计规模为80吨/天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费用约为40万元来计算,仅2015年惠州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补助上,光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就花掉2000多万元。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行市场化运营管理方面,提出了市、县(区)、镇三级财政按3:3:4比例进行补贴,市级财政补助标准按设施实际处理量核定。如利用人工湿地工艺的,按0.18元/吨・天计算补助金额;利用A2/O法、生物接触氧化法、KDL定向生物膜法、MBR等工艺的,按0.31元/吨・天计算补助金额。

“预计2020年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将达到860万元左右,今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资金无需村民再操心。”惠州市环保局生态科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补助机制,截止至今,惠州已完成50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点的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据了解,目前我国解决村镇污水治理资金来源的方式主要有中央及地方财政投入、企业出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及定向收取污水处理费这几种方式。而在发达国家,贷款是解决分散式污水治理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而政府或其他非盈利组织通常会为环保事业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支持。“2013年浙江安吉、天台、龙泉、富阳等县一起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两亿美元,用于村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建设。”业内环保专家指出,当中央、地方财政出现补给不足时,向银行等机构申请贷款未尝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村民自主管理模式、政府自主管理模式及委托专业公司管理模式,这三种运营管理模式在管理水平及资金投入等方面,其等级是在逐渐提高。”业内环保专家建议,适合当地村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的模式才是最合适的模式,不可好高骛远,因根据实际经济条件、工艺复杂程度及周围环境敏感度等内容,合理选择运营管理模式。

云浮:因“村”制宜推行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技术

像很多地方一样,只要一提及在居民居住环境周围建设污水处理厂,大多数村民都会奔走相告,集体反对。云浮市郁南县筹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时,同样面临着村民誓死抵抗的困境,这让当地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但很快,反对的声音没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表示愿意在该村相关位置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当时,为打消农民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恐惧心理,消除了村民的抵触情绪,郁南县几名常委自掏腰包,租下大巴车,将自己村里的村民带到示范村参观。”郁南县常务副县长陈枢告诉记者说,同时,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资源以及发挥基层党组织、返乡干部和乡贤理事会的作用,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干群治污的工作合力。“说再多都没有用,村民看到现场才会相信。”

在建城镇地心村,记者看到,毗邻西江的一块空地上,水塘里美人蕉正开得鲜艳,翠绿的芦竹娇艳欲滴,水塘周边玉米成畦、蔬果飘香。水塘边的水泥地上,新建的运动设施吸引了小孩子前来戏耍,老人们在树下喝茶、下棋。可是谁想得到,半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烂水塘,水塘里遍布各种垃圾、水浮莲,水体发黑发臭、蚊虫滋生,村民避之唯恐不及。

针对郁南在建镇级污水处理厂和当前国内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面临“建得起、用不起”,甚至是“建不起、更用不起”的困境,云浮郁南县通过多方考察,决定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乡村普遍应用的“污水就地生态技术”,在全县110条农村中心村因地制宜建设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

“与建设污水处理厂比较,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有四大优势。”广州市健安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黎耀亮介绍说,该系统工程投入小、运行成本低,能够解决农村污水处理厂“建得起、用不起”的难题。其次是工程占地小、管网集中、受惠面积大,可以解决山区农村较为分散,大部分村庄生活污水无法接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难题,而且工程简便,主要是建设污水管网和厌氧池,选址较易、几乎无需运行费用。“工程节省了大量运营及维护费用,是山区及欠发达地区农村治污的最佳模式。”

“更关键的是,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治污效果好,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B标准,”陈枢告诉记者说,该系统同时通过建造人工湿地和种植景观植物,将环境治理与美丽村庄建设融于一体,不仅治污,而且可以解决群众因担心建设污水处理厂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带来负面影响而产生“邻避效应”的难题。

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郁南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33个,惠及6299户农户30030人,按规划110条中心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全部完工计算,将有21000多户、10多万人受惠。每年可减少直排江河污水400多万吨。

“以无动力厌氧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中心村环境综合整治,给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创新性发展。”据介绍,在工程建设上,郁南县不是以摊派任务的方式进行,而是制定“村申请、镇申报、县批准、省市扶持”的流程。先由群众提出申请,初步规划、选址,承诺提供用地及做好日后管护,经环保部门论证确认后才确定。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使村民实现了从“要我治污”到“我要治污”的观念转变,确保了项目顺利建设和为日后正常运行提供了保证。

珠海:推广“互联网+农村污水处理”整治模式

据了解,珠海全市共有125条行政村,101条都在斗门,由于缺乏启动资金,远离镇中心的乡村的污水处理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不少村里的生活污水大都直排涌内,影响了水质,村居环境也难以提升。

“历史包袱重、资金压力大、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是难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的。”2015年初,珠海斗门区转变思路,积极对接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出台的PPP相关政策文件,作出投资3.12亿元、采用PPP推进斗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的重要决策,积极推进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斗门全区125个行政村(居委会)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共完工75个。其中需建设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78个村居已完工28个,正在建设50个(实施PPP项目的30个村居已陆续进场施工);需建设接驳管网至城镇污水处理厂的47个村居,已完工41个。

记者走访时发现,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般都不大(一般为占地面积不超过200平方米的湿地生态园),且位置也相对偏远。由于这种迷你型的污水处理设施在斗门大大小小有数十个,导致了日常监管成为一道难题。

斗门南门冲口村的生态式污水处理设施就是这种迷你型的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虽不超过200平方米,却担负着每日处理生活污水50吨重要任务。由于污水处理站的位置偏远,值班人员都不愿意驻站管理,冲口村为此在处理站安装了广域网远程监控系统,通过机械设备采样传送到污水厂总部,替代人工值守、采样,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提高了监管效率,每吨污水可以节省处理成本0.7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