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茶文化讲解集锦9篇

时间:2023-12-06 11:13:31

茶文化讲解

茶文化讲解范文1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应用价值

茶文化的传播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英语,可以说英语在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传播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不是独立的,不同国家语言的形成与发展自然是与其文化相辅相成的,因而想要学好英语必须对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1]。茶文化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在传入西方国家之后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不管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对茶文化都存在一定的认同感,那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凭借这种认同感来对茶文化进行渗透,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英语知识的学习。

1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现状

语言在的本质上还是属于文化的范畴,可以说是文化的一种符号体现。我国英语语言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语法与句法教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对文化进行渗透才能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我国的英语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英语教育甚至与文化教育完全背离,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对文化知识的渗透[2]。文化渗透的教学模式对英语知识的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只有在对文化透彻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茶文化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在传入西方国家之后也受到西方人民的青睐,从某种层面来讲这是一种文化认同感,英语教师可以借助这种文化认同感来对学生开展英语知识的教学,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了解。

2东西方国家茶文化的差异分析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茶文化仅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已。上文已经明确的阐述了语言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因而在学习英语之前需要对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3]。在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之后,学生对英语语言环境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虽然东西方国家都有茶文化,但是不同的国家茶文化也是不同的,在英语教学中开展茶文化的差别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窥探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文化的不同,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对的英语知识的教学。中国人与英国人都热衷于茶饮,在饮茶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茶文化。下面就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别进行具体的分析:

2.1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茶文化流行于唐朝,宋朝可谓是达到一定的顶峰。在唐宋期间人们一直将茶作为最主要的饮品。在唐朝之前,茶是奢侈品,只有达官显贵才能饮到,自唐朝之后,茶逐渐地普遍化,甚至普通的百姓都能品尝到茶的芳香。我国的茶文化也是伴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地发展的,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关于茶的诗词歌赋也是大放光彩,形成了我国最为珍贵的茶文化。

2.2西方茶文化简介

茶在没有传入到西方之前对于西方民众而言是充满神秘感的,中国的茶文化首先在英国得到了传播,在1700年左右只有英国皇家才能品尝到茶,自此之后,英国商人开始将中国的茶引进本国,导致英国的茶叶价格暴跌,民众也能够喝得起茶了,中国茶文化在英国获得很大的发展,直至今天依旧有品茶的风俗,茶叶的销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英国民众饮茶风尚的形成,英国也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与喜欢喝绿茶的中国相比,英国更加热衷于红茶,以往中国销售到英国的基本上都是红茶,但是近些年随着两国文化的融合发展,绿茶的销量逐渐的提升。

2.3饮茶习惯的差异

就饮茶习惯而言,东西方国家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对中国与英国进行比较分析。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文学家的生活情趣,品茶就是单纯地享受茶叶的芳香,但是英国民众与中国民众在饮茶上却存在很大的差别,英国人喜欢喝红茶,喝茶还有一定的时间段,比如上午茶与下午茶等。英国人喝茶喜欢在红茶中加入奶或者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4]。

3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3.1注重茶文化经典的讲授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茶文化的渗透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心灵的熏陶,如何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茶文化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经据典,比如注重对茶文化经典的讲授。这样学生不仅对茶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还对文学著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注重茶文化经典的讲授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渠道。很多的英文名著中都涉及到茶文化,作者在对文章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字里行间彰显了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以及随性的生活态度,比如《傲慢与偏见》中就对茶文化进行了很好的融入,在描写的过程中读者仿佛置身于古老的茶园中,一边品茗一边与文人进行心灵的沟通,久而久之学生的情操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陶冶[5]。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这类文学著作介绍与教授,同时还可以定期的开展阅读交流会,在阅读交流会上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知识,从而在文学名著中提高英语的认知能力。

3.2注重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观教育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讲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是要避免纯理论性的教学,可以结合实践进行。上文已经说明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茶文化的差异进行引入,进而来对英语语法进行教学。在教授茶文化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些有关于茶的英语名词,比如“Softdrinks”以及“Blacktea”等,教师在传授这些英文单词时,可以对红茶的历史进行适当的介绍,进而在的不同文化认知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词汇[6]。

4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语言环境毕竟与母语环境不同,在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对英语知识产生一定的距离感。面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将文化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当中,比如茶文化的渗透就是英语教学成功的案例。通过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感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进而提升英语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罗莉吴海燕.浅析反思性教学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付本静,姜培培.Dictogloss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6,21:29-30.

[3]武莹,郝雯婧.茶文化在艺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文化背景探索[J].福建茶叶,2016,04:266-267.

[4]蔡青,张惠.合作学习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高级英语》课文文化背景介绍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2:67-71.

茶文化讲解范文2

无论是茶,还是佛,都有相同的本性。我把它理解为“空”。但“空”并非“看空”,而是“复活”。以空杯的心态,博爱的境界,重新看待世界和周遭的人。这也是心灵茶会诞生的本意,用茶香和梵音沐浴肉身,感悟心灵。

缘生

心灵茶会,最初原本只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一个美丽的春天约定。

因为,学生们从未去过传说中素有“皇家寺院”之称的永福寺。所以学校约定了在明前季一定带他们前去寺院品茶。永福寺以其幽雅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佛教文化气息著称,何不借由这天时地利人和,开展一段茶与心亲密接触的精神旅途呢?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创意,大家索性一鼓作气,策划了这一次的“心灵茶会”。

台湾有一个“无我茶会”,针对的多是茶界人士。而我们想要做的是“心灵茶会”,针对更多的非茶界人士,是那些在俗世中想寻求心灵净化的人。我们直觉认为,这样的人更会接受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推广。

从组织策划到活动的执行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和配合。心灵茶会如同一个婴儿般在大家的共同期盼和努力下降生,这已远超出了心灵聚会的含义,更有一群习茶人的殷切期望。

禅意

茶禅本一味。

佛人饮茶,源于晋朝,在唐朝时期得到迅速发展。佛教在茶中融进了“清净”的思想,而茶人也希望通过这一杯茶将自己与山、水、身心相联系。将茶会定于永福寺内举行,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古代,寺院便是习茶、讲茶、品茶的重要的文化交流地。

雨中的寺院,更显庄严肃穆,绿树掩映中的黄墙红瓦让人一入寺便心生好感。冒雨前来参加茶会的友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这里环境真好,怎么让你们发现的?”

寺院的知客明行法师,为大家开始茶会的第一个环节:禅行。“被雨水淋洗就是‘品饮’。是我们用身体来感受大自然的另一种表现。”在他的带领下,茶友们依次参观了永福寺内的各个景点,聆听他为大家讲解的佛理、寺院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佛与茶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家了解佛教、瞻仰佛陀,在这样的环境下品茶才能真正地品味出禅意。

祈福

敬香礼佛,祈福平安,这是一个习心、静心的过程,也是茶会的第二个环节。

大雄宝殿的门口置有一香炉,凡上香者皆要从此取火,再入殿中叩拜。拿香、取火、叩拜、上香,在路径上是一个迂回的过程。在迂回的过程中,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有了这份敬意的前提,才可有一份平常心来面对茶道。三支香也是平等性的表现,在敬仰中消除内心的烦恼和贪求,升起平静与祥和。

茶心

出得宝殿,回到音乐讲堂,这里是茶会的主要场地。我们分成了6桌,每桌可坐6位客人,由学生们为尊贵的客人泡茶敬茶。这也是茶会的主题之一,通过习茶来探索茶与人生的真谛,追求心灵的平静。

习茶分二,一是听讲,二是品饮。听讲,是通过茶人的讲解,传播茶文化。现场嘉宾是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的姜爱芹总经理,虽是半道出家,却已成一知名茶人。她用自己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她与龙井的结缘,以女性特有的感性赋予了茶的柔美。随后,擅谈古琴精通音律的念顺法师,则从佛与西湖龙井的历史,为我们疏通头脑中对禅茶的模糊认识。这样“清心”的过程对于茶的本质的把握是很有必要的,唯有知茶,才能爱茶。

品饮,则是通过直观的饮茶来习茶。由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的6位大一学生,给大家带来茶艺表演,将茶会活动推向了高潮,为茶友们带来了一场感官上的盛宴。身穿绿色纱裙的学生们手托茶具缓缓入场,恍惚间,犹如6位出尘的居士,温杯、取茶、润茶、摇香、注水,动作自然连贯,无声胜有声。

一杯用心冲泡的龙井茶,不仅是视觉和味觉上的品味,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恬静淡雅和自然脱俗。为了活跃气氛,加深知识的传播,我们还分新茶和陈茶,为每位茶友各自冲泡了两杯,让他们通过外形、香气、滋味的对比,了解新茶、陈茶间的区别,由理论的认识上升到实践的体悟。

在品饮的过程中,茶文化学院的苏祝成博士为茶友们介绍了绿茶的养生价值与效果,与大家一起讨探饮茶养生的方法,传授茶的健康知识。通过习茶的方法来认识茶、把握茶心本性,从而在生活中达到“养心”的目的。

终始

终,即是始。

当一片芽心从枝头被采茶女摘下后,投入高温的铁锅进行翻炒揉捻,人人以为这是茶的生命的结束。没想到,当干瘪的茶遇到滚烫的水后,生命又再度复活。

空即是满

喝完的茶,留下的叶底,看似是生命的终结,却也正是另外一段生命的开始。活动结束了,但很多小的故事和感悟还在延续。

茶文化讲解范文3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S5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252-02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以茶为载体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茶文化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社会进步和丰富文化生活等社会功能。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必须要德才兼备,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也是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宗旨。所以对高校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一、茶文化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中的作用

现在大学生对茶文化基础和历史知识了解很少;对茶的健康与保健作用了解不多也不够全面;对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作用理解还不够深刻等。因此,在高校中开展茶文化学习与教育,对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加大学生的历史和生活知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都是十分有益的。

1.茶文化的知识传承功能。茶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茶文化的结构体系包括有关茶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这些内容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进行开展,能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拓展视野,有利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茶文化已成为具有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动态文化体系。社会上也需要复合型人才,所以,有关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将茶文化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以便走上社会,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

2.茶文化的精神教化功能。茶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介绍茶文化的概念、内涵,同时还介绍了在茶艺表演时要用到的礼仪以及与茶有关的各种礼俗。引导学生讲礼仪、尊礼节,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同时还特别强调茶文化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作用,通过茶中蕴含的思想和道德观来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中国茶文化所倡导的“和、静、怡、真”的精神,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茶德、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把人们崇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的高尚品质及人格赋予具体的茶及各种茶事活动中,不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修身怡情,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养。①茶文化思想可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大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及通过对茶德思想的领悟,可调节心态,这样就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对维持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茶德思想可以为当代大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提供若干方面的深刻启迪。②茶道精神有助于思想道德修养。茶文化是以德为中心,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茶文化最大的影响是可以使大学生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静下心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学习了茶艺,可以潜移默化的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思想,提高文化素养。

3.茶文化的美学功能。中国茶道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艺美和境美。在安静幽雅的品茗环境中进行茶事活动,感受茶之美、器之美、艺之美、人之美。在此种意境中使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与行为约束,并在潜移默化中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大学生学习茶文化,会把茶文化作为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提升来对待,从而达到培养审美情趣和陶冶性情的目的。

4.茶文化的保健功能。饮茶有益人体健康,从神农得茶解毒始已有几千年历史。现代科学发现,茶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需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茶能提神醒脑、利尿强心、清热降火、止渴生津、溶解脂肪、帮助消化、醒酒解毒、杀菌消炎、预防龋齿、消除口臭、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压、降低辐射危害、抗癌抗突变等多种功效。这些功效已不只是古代相传的偏方和经验,而是从生物化学、药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等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加以证实。

二、茶文化在大学生中推广的措施

1.在大学的素质教育选修课中开设茶文化课程。目前有个别高校已开设此门文化课,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大学生们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掌握茶的种类、制茶的基本理论、泡茶技艺及茶叶保健功效,一方面可以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通过了解中国茶文化和茶艺,可以陶冶情操,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2.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扩大茶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可以邀请在茶文化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开设专门的茶文化讲座,通过网络、电视等形式将每年不同地区举办的茶文化节视频节目进行推广。也可以利用各高校图书馆等机构举办展览、播放教学片等形式,传播茶文化。

3.根据茶文化,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开展相关的研究、调查等。例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思考茶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扩展旅游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思考茶叶的包装销售。历史专业学生可以对各地、各民族茶俗进行研究。文学专业学生可思考茶文化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外语专业可以考察韩、日茶文化以及中国茶文化在中华文化圈中的影响和地位。

通过以上的措施,在大学生中进行茶文化的教育与宣传,让大学生补充知识,开阔视野,完善思维,陶冶情操,平和心态,怡情悦性,感受生活的美好与诗意,启发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品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思想与当今世界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想融合,以及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来开展,这样不但可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可将一种潜在教育渗透到学生身上,这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心理素质,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技文汇,2009,(5).

[2]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1).

[3]高旭晖,张子强.论茶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03,(2).

[4]张凌云.试论“茶文化体系中的素质教育功能”[DB/OL].省略

[5]沈佐民,曹刚.对茶文化内涵的初探[J].中国茶叶加工,2002,(2).

[6]苏巧雯.谈茶文化在校园的育人功能[J].广东茶叶,2007,(3).

茶文化讲解范文4

1. 了解茶的科普知识,让中小学生喜欢茶饮料。目前市面上的各种饮料,从视觉、味觉上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未必健康。茶不仅源于自然,不添加防腐剂,还可以现泡现饮。通过对茶树、茶园及茶叶营养成分的认识,让学生明白茶作为天然健康饮品,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2. 传承中华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茶叶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激情。在茶艺操习部分,通过择水、备器、取火、候汤等沏茶技艺的学习,增强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4. 培养学生互谅互让,尊重他人的性格品质。茶艺礼节的学习,团体茶艺的操练,让学生懂得团结与谦让,礼貌待人。

5. 辅助中小学语文学习。通过茶与诗歌、茶与戏曲、茶与小说的学习,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拓宽语文学习视野。

6. 充实中小学生的课余活动。中华茶文化作为中小学生的选修课程,参与者往往为喜爱者,通过科普、故事、表演、歌曲、文学等形式加以体现,情趣性强,学生乐于接受。

7. 丰富中小学校园文化。可以通过举办茶文化展览、社团活动等,使校园文化更丰富多彩。

二、贵州中小学开展中华茶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中华茶文化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传统,从根本上是把茶的天然特性与传统美德联系在一起,把传统的道德情操、高尚品性及人格体现在具体的茶及茶事活动过程中,在中小学开展茶文化教育,不仅有益学生身体健康,还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可增长茶文化知识,提高生活审美情趣,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充分体现了它的素质教育功能。

( 一)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饮料消费观

茶是世界三大天然饮料( 咖啡、可可、茶) 中最为普及的饮品,“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生活的重要性,与人们健康息息相关。然而市场上琳琅满目,风味独特的速成饮料,让青少年难以抗拒。通过茶文化知识学习,让学生了解茶树四季长青,根植大地,茶源于自然,给人以清新之感,有益健康生活。茶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不仅含有多种无机矿质元素,增进营养,而且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香气成分、维生素,具有明目、醒脑及保健等功能。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有些人群是不宜饮茶的,如心动过速的心脏病、胃溃疡、神经衰弱、身体虚弱及胃寒者都不宜饮浓茶,否则会使病症加剧; 空腹不宜喝浓茶,否则常会引起胃部不适,甚至产生心悸、恶心等不适症状,发生“茶醉”。总之,尽早懂得科学、健康地饮茶。

( 二) 学习茶风茶德有助于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会对将来做事、做人产生重要影响。当今网络时代,信息量大,各种价值观念并存,难免会遇到消极因素的影响,思想波动较大。再者,在当今知识暴涨的年代,加上高考指挥棒的驱使,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心理压力较重,如遇到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容易产生自卑、灰心、焦虑等消极情绪,如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也没有自我调节能力,极有可能厌世,甚至自杀[8]。通过茶风茶德修习,放慢节奏,缓解心情,引导学生自省、正确看待眼前的困难,理解他人,调解人际关系,体会人间的“真、善、美”。

( 三) 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通过对中华茶文化发展历史的学习,将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结合,了解茶文化历史,并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条件,如中国近代史,在中西贸易往来中,中方出口给西方的是茶叶、丝绸和瓷器,从西方进口的是鸦片,曾给中国人造成极大的伤害,从而激发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其次,通过对茶叶传统分类和名茶的学习,了解我国及我省主要的茶叶品牌,并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支付能力选择所需的茶叶,合理消费。再次,通过茶艺学习,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大胆表现自己,团体茶艺还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最后通过对茶与文学方面的学习,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并与语文学习互相促进,既陶冶情操,又增进知识。总之,中华茶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 四) 继承和发扬贵州传统的茶文化

贵州是多民族省份,长期生活着仡佬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种茶、制茶经验,还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饮茶方法,如仡佬族的讨茶、苗族炒米蜂糖茶、侗族的煮油茶、土家族的罐罐茶等。且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如黔东打油茶,沿河盐茶汤和油茶汤,道真“干劲汤”及“三幺台”,正安“吃茶”,贵定民间茶礼、“三茶六礼”婚俗及葬礼茶,三都煮茶,龙里膏茶,等等。根据地方饮茶风俗实施中小学茶文化教育,学生既易于接受,又具有地方特色,且能继承和发扬当地民俗茶文化。

三、贵州中小学开展中华茶文化教育的实施建议

笔者根据多年中华茶文化选修课程教学经验,参照省外中小学茶文化教学办法,结合当地饮茶习俗,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每次一节课,课余时间进行。如小学生可以每周一次或两周一次中华茶文化课,初中学生可以两周一次或三周一次课程,高中学生可以四周一次课程,具体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习阶段而异。建议贵州中小学开展中华茶文化的课程内容及实施办法如下:

1. 茶的起源及茶文化历史

讲“茶”字时,其蕴涵人与自然的和谐,“茶”字由草字头“人”及“木”字三部分构成,“人”字在草字头之下,“木”字之上,意为人在草木间,孰能不喝茶,也表示引导人们回归大自然,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也是茶文化精神的核心。讲茶的起源时,可以结合神话故事“神农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讲茶文化发展史时,可以结合历史人物,如“乾隆皇帝与茶”,再结合视频、图片,增加直观感受及趣味性。

2. 茶的基本知识

包括对茶树的自然特性、茶叶的分类及主要加工过程、茶的鉴赏、茶叶的营养保健功能以及健康饮茶。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图片加实物讲解,提出问题,观察思考,冲泡茶叶,品尝其味,分组制作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如学习茶的鉴赏时,建议有条件的同学自带茶叶到课堂,边观察,边思考,设问题,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除此之外,介绍当前中国十大名茶和贵州十大名茶,让学生了解茶叶的发展动态。

3. 茶具的基本常识

茶具兼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形成独特的茶具文化。这部分学习易于进行,让学生留心自家的茶具或餐具,课前教师准备几件茶具,结合沏茶过程,了解茶具的功能及使用。

4. 饮茶艺术( 茶艺)

这部分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操作性强,艺术性强,学生热情度高。体会典型茶类( 绿茶、乌龙茶) 的冲泡技法,将择水、备器、取火、候汤、温杯、洁具、泡茶、奉茶等过程融入艺术表演,并注意行茶时的礼仪、礼节。如透明玻璃杯泡茶要注意“茶要斟至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谊。”这部分内容可以结合学校体育文化艺术节或学生社团,让学生组队表演,充分展现给学校师生,既增加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5. 茶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主要讲解茶歌、茶舞、茶诗、茶词及与茶有关的小说等,并结合贵州茶文化学习。教师可以收集茶诗、茶词及与茶有关的小说、电影片段,课前欣赏茶歌或茶舞,如播放在贵州茶区普遍流行《十二月采茶歌》,再与学生一起学习茶文学,如《红楼梦》与茶的节选,结合视频,以喝茶为线索讲解人物性格,让人物和情景更加形象生动。茶诗、茶词的学习通过诵读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踊跃参与,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进行表演,还可以与语文学习并行。

6. 茶风茶俗

客来敬茶,用茶示礼,历来是我国各民族的待客之道,并引导学生入乡随俗,尊重别人饮食习惯。让学生了解主要的饮茶习俗,如藏族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傣族的竹筒香茶等等。重点学习当地的饮茶习俗,如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威宁、赫章、纳雍、大方等地彝族沿袭着吃“罐罐茶”的习俗,那么,当地中小学中华茶文化学习,重点体会罐罐茶的制作、饮用方法及待客礼节。总之,中华茶文化教育具体内容和形式多样,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阶段,并结合当地饮茶习俗,由浅入深进行教学。

四、结语

茶文化讲解范文5

23年前,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以台湾茶界代表的身份。首次将“茶艺”一词引入大陆,成为首位在大陆公开演讲和表演茶艺的特使。而他大陆之行的首站便是上海,那里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因此,当他见到赴台参加学术交流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主任陆留弟教授时,竟有相见恨晚之感。

在近7个小时的品茗恳谈过程中,陆教授流露出了他对当前茶界关于“茶艺”、“茶道”与“茶文化”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现象的担忧之情,范老师则旁征博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以历史、哲学的视角对这三个概念的含义以及来龙去脉进行了全新解读。

陆:您认为茶艺与茶道有区别吗?

范:茶道与茶艺是“体”和“用”的关系,可以用方法论来清楚区别。“道”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是形而上的;

“艺”是有形的,表现于外的。是有形的器物、制度等,是形而下的。在茶中,能表现出来的就是艺。只有艺才能真正表演,道是无法表演的。茶艺偏向科学,茶道偏向哲学。

我把茶艺的界说分为广义和狭义两部分: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狭义的茶艺,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如何泡好一壶茶是属于科学,是一种技艺。泡茶的方法有千百种。但要泡好一壶茶一定有个公式,一个最好的方法。虽然条条道路通罗马,其中有一条是最省时、省力、最便捷的路,最适合您走的路。这条路就是我们茶艺学要寻找、探讨的目的。

我常举例说“以茶道为圆心,茶艺为半径,画一个圆即茶文化。”圆心是生命的定位、是生命的立足点。有立足点才能决定方向,才能选择目标。有了方向、目标,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才是人生之道。学茶艺的目的,为的是追求人生之道。圆心定位在此,半径愈长,画出的范围就愈大,茶文化的范围也越大。

茶文化包括茶道和茶艺,其中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故茶文化中有行为、有物态、有思想、有制度,必须是物质加精神才是完整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形上与形下以茶艺来贯穿,茶道与茶艺的总和才是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悠久,但因没有做科学的整理,用词不准确、规范不明确,所以不够有深度和高度,无法提升,也就不能形成茶道。中国人向来喜欢以茶会友,在品茶之余。谈天说道,意兴遄飞,人人自以为离“道”不远,但曲终人散后。则依然故我。似这般的清谈聊天,哪能把“道”聊出来?“道”可以自由地表达,但需要“悟”,没有悟的道未必是真道。道要传达给别人理解,一般庶民需要有工具、载体和过程。茶艺即是这个部分。

学习茶艺是为了修习茶道。艺是助人进入道的工具、载体,是过程,同时艺也是道的形式、道的呈现。《庄子》中有“庖丁解牛”的故事,解牛的刀法是艺,但解牛于无形是道,运刀能如此神妙靠的是艺中有道。

陆:现在的茶艺表演,表演者年纪很轻,应该没有太深的茶道修养,但他“艺”的表现非常完美。这中间的“道”和“艺”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范:艺的表现需要有道,才会有深度的美;而道的体会是需要悟。悟。是积累起来的。人的聪明智能是修行来的,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学习实践的功德来,累积得越多,聪明智慧就越高。年纪虽然轻,有悟性,聪明智慧高,表现出来的艺是有深度的美,自然就完美,因为它是有道的艺。

陆:“茶艺”这名词,古人为何没有想到?

范:茶文化发展已经几千年了,过去的人,或说古人,并没有把应用茶和对茶体会的哲学、思想,清楚地、系统地以科学的方法表达出来。思想的表达或表现是需要方法的训练和学习。现代人提出“茶艺”,是领悟到茶文化的核心,且能准确完美地表现出来,能表现出来才能传承,才能普世接受。茶艺可以说是实践、务实的茶文化表现。针对事物用准确的语词来表达。这代表我们现代人的进步吧!

陆:当年娄子匡先生提出的“茶艺”是何意义?

范:基本上是等于“茶道”,是茶道具体的一面,也就是说要把茶道让人实践,务实地享受茶的生活。茶艺是茶道的具体实践。走向茶道的一步一步过程,就是“艺”,就是“茶艺”。茶道和茶艺,可以说是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语词的~种表达。但是,在表达一种事物时必须具体,表示一种技能、一种职业时。更应该具体清楚。“茶艺”是一种具体的生活应用,是一种技艺。可以拿来表演,让人欣赏的技艺。那就应该是“艺”了;“道”是无形无相的,怎么表演?所以“茶艺”这个名词才是较准确的,“茶艺师”的称呼才是较正确的。“茶艺师”这名词是我提出来的,是经官方认定的,这就是正统。如果说“茶道师”或“泡茶师”,那是不准确的。茶艺师还要懂得茶性,懂得与之相关艺术的运用;泡茶师只是泡茶,那是不够的。

陆:您所阐释的“茶艺”和陆羽当年提出的“茶法”有没有区别?

范:是相通而不相同的。茶艺的理论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只是一个开拓者,提出一个方向,可能要经过弟子、再传弟子的努力,才能有一个完整的学理、一个坚实的理论架构。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茶能彰显道时,道就寄托在茶中;当茶不能彰显道时,道又会寄托在别物中,或许寄托在咖啡为咖啡道,或许寄托在餐饮为餐饮道……而茶为何能彰显道,适合道寄托?因人类发现和应用茶已有数千年,经过数千年来前贤、大德不断的从各个方面探讨研究应用茶,建设茶的技艺、礼法,使茶中有艺,而艺可入道。

“茶艺”和“茶法”是相通而不相同的。“茶艺”、“茶法”、“茶道”,甚至于“茶技”,都有所不同。

范: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华。学茶并不是学大道理,就是学习注意生活小节、注意细微的地方,果真如此,一生行事必定失误少,累积的成就自然就比较大,从茶艺的规矩中学习成就大事的能量。

范:我认为依人类思想的发展进程来看,未来应该是要以人为本的。而以人为本的就是茶,茶人是社会上的君子,有一点使命感、有一点作为、有一点绅士风度,像一个人的样子。而人能成为一个人的特质,就是有个“礼”在,而礼就是规矩。喝茶有规矩,把规矩表现出来即“茶艺”。如果不提茶艺。喝茶用塑料杯、纸杯就好了。为什么大家会不满足于塑料杯、纸杯?

英国著名的文学家汤姆士・德昆西说:“茶永远是最聪慧人的饮料”。我们茶人对建立社会规范这件事,是可以有贡献的。

陆:中国茶中,道家的成分是不是占得比较重?

范:道家讲修道,非常讲究阴阳调和。现在中国人讲泡茶是“道”,近年来又流行起茶席设计,但却没有把道家的思想理论阴阳五行的元素考虑进去,那么茶中所谓的道就没有了根据。现在许多人讲茶道,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

陆:范先生您能不受意识型态左右,客观、科学地评论观念性的东西,这是我很敬佩的。您的“道”是很自然地引导人改变。我们大陆现在也在改变,人们的观念逐渐往客观方面走。

范: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茶国,也是饮茶人口最多的国家,茶是中国的国饮。要提升茶文化,才能离开庸俗、低俗、媚俗的风气,才能是有品味的人。

茶文化讲解范文6

坦桑尼亚驻华宣传大使Charles、塞拉利昂总统外宣办公室高级秘书Lamina、加纳《每日写真日报》社长Ayeboafoh、肯尼亚人民媒体集团副总编Eric Oduor等媒体人员一行,先后聆听了茶文化知识讲座,观赏了中国特色的茶艺冲泡,参观了采云间九峰生态茶园并感受采茶体验、茶艺冲泡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其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深受媒体团的称赞。

文化交流,纵谈以茶养生

在茶文化交流会上,国家高级茶艺师郑建美为非洲媒体团成员就中华茶的起源、种植、生产加工、茶文化及茶健康等方面作了知识讲座。特殊的学员、温雅的讲师,使得茶座氛围极其融洽,在讲座过程中媒体团围绕“茶健康、茶减肥”话题积极展开讨论。

来自肯尼亚的Oduor先生幽默地说:“我有220英磅(200斤),若喝绿茶可以减肥,像我需要喝多长时间?”茶艺师说:“坚持喝绿茶可清理肠道,利于身体健康,可有效控制体重,但并非减肥的灵丹妙药……”茶艺师的趣味解说,让媒体团员进一步了解中国语言的艺术性和茶的保健价值。

茶艺展示,体验茶文化博大精深

茶文化交流会后,“采云间”的茶艺姑娘们以其娴熟、优雅的动作,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婺州举岩茶冲泡技艺一遍又一遍地演示出来,让媒体团成员大开眼界。观看茶艺、亲自体验茶艺及品茗活动,促进媒体团成员对中国茶艺、茶道的深入了解。一杯清幽淡雅的绿茶,品味到甘冽茶香;一套精致的茶器,呈现出中国木雕和陶瓷的灵气,带给媒体团的是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茶园览景,感受生态环境

当天下午3点,非洲国家媒体团成员一行在茶艺师的带领下,来到中国浙江生态茶园――采云间九峰茶园。茶园位于浙江省级风景区九峰山麓下,这里茶园郁郁葱葱,广袤延绵,缓缓起伏,错落有致。该茶园采用“种-养-沼-肥”的生态循环模式,将沼气系统、良种奶牛场、有机茶园基地、牧草基地、蔬果基地等功能区有机联系起来。这一良性生态循环模式的农业科技成果受到媒体团成员的啧啧赞赏。

走进广阔的茶园,24位外国媒体团成员尽情拥抱茶园自然风光,轻抚嫩绿茶芽,用相机畅快捕捉茶园美景,他们深切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生机与内涵。

African Media Group Visits Tea Producer in Zhejiang

By Shi Fengtao

In early March 2012, a group of 24 senior media officials from 15 African countries visited Caiyunjian, a big tea manufacturer and exporter based in Jinhua, a central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media officials included chiefs of govern-ment offices and news media of African countries such as Ethiopia, Ghana, Cameroon, Zimbabwe, Namibia, Tanzania, Sierra Leone, and Kenya.

For the group, a visit to the tea producer and exporter gave them first-hand experience of tea culture and tea processing. They attended a lecture on tea culture, watched a tea performance, picked tealeaves at the Nine Peaks tea plantation, and tried their hands at tea making. They were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Chinese tea culture.

Zheng Jianmei, a senior national tea master, gave a short lecture on Chinese tea, addressing topics such as the origin of Chinese tea, tea cultivation and processing, tea culture, and tea as a health beverage. Toward the end of the lecturer, she interacted amiably with the African guests through a Q & A session.

After the lecture, a group of girls staged a tea perform-ance. After watching the show repeatedly, the visitors tried their hands at making and serving the tea.

茶文化讲解范文7

自2011年始,本刊与北京满堂香茶业已有过多次合作,此次双方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携手京城茶业发展,办好京城各大茶事活动。

本刊副总编刘林风

参加首都“第十一届三八女杰雅聚”

3月8日,“第十一届三八女杰雅聚”在首都北京一茗茶会馆举办。雅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尧发表了 “泡一壶人生好茶”的主题演讲。他说,茶产业一线员工中,80%以上是女性。她们种茶、采茶、制茶、泡茶、卖茶,带给人们健康、愉悦与品位,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谈到女性与茶的关系,陆尧说:“女人如茶,茶须静品。”他希望爱茶的女人越来越多,掌握的科学饮茶知识的女人越来越多,让茶陶冶她们的情操,增强她们的素养。“以茶养生、以茶养心,追求韵高致静、静生美、达天乐的人生境界。”

本刊副总编刘林风参与此会,深刻体会茶文化的红颜魅力。

本刊应邀策划“中国根雕之都”文化

建瓯根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政府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措施;注重传承创新,拥有大批根雕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基础好,发展迅速,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并且获得诸多殊荣,2009年1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2年1月17日又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的“中国根雕之都”荣誉称号,成为中国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城市。对此当地政府、根雕企业非常重视“中国根雕之都―建瓯”的文化挖掘与推广,特邀本刊前去考察、策划其根雕文化。

读者来信

各位茶友:

阅读了多期的期刊之后感觉这是一个很值得推荐的刊物。

从里面我可以更加了解武夷山,了解那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对武夷岩茶也有新的认识。

最喜欢里面关于人文方面的,主角或许只是一个小茶叶店的服务员,或许是卖栗子的小姑娘,或许是知名品牌的老板……讲述了一个个的生活小故事,讲述了一个个生活在武夷山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讲述了一个个不一样的人生。却因为都是生活在武夷山这片充满灵气的土地上,因为武夷山的茶,而有了联系。

阅读了以后让没去过武夷山的朋友会产生去武夷山的冲动,让在武夷山的人更加流连忘返,让我这个去过武夷山的人还在回味,还想再过去。

希望你们可以越办越好,有更多的惊喜可以出现。

羽卒

2012年3月18日

茶文化讲解范文8

张天福老了,在当前的茶人队伍里,我们既没有易中天先生这样的故事传播者,也没有郭敬明这样的新生代――我们缺乏品牌的文化传播力。

应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的邀请,我来到厦门,参加2013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的营销创新论坛,听了诸位专家的发言,感触很多,也很受启发。

今天在座的大多是从事茶企业、茶叶研究、茶文化推广的职业茶人,而我是做文化产业的,之所以也十分关注茶文化,说起来与厦门这座美丽的城市有一些联系。多年前,我在一所佛教艺术研究院工作,有一天,闽南佛学院的教务长海如法师打电话说,他要来研究院小住几日。闽南佛学院是久负盛名的佛教高等学府,大家熟知的太虚大师、弘一大师,当代的印顺长老、瑞今长老等大德高僧,都与厦门南普陀寺的闽南佛学院有很深的因缘。海如法师是闽南佛学院的教务长,也是我的好朋友,他的到来,让我非常高兴。记得海如法师到研究院的时候,已近深夜十点了,我就让他赶紧休息,有什么话明天再说。法师却让我等一等,说“我带来了武夷山的大红袍,你品尝一下,一定要尝一尝。”在法师的劝说下,我勉强喝了三杯茶,那可真是喝,不是品,都是一饮而尽,然后就急匆匆地告辞了。当时是冬天,路上很冷,骑摩托车半个小时到家,坐下来长出一口气,哎呀,满嘴的茶香,心里还是暖暖的!这茶太好喝了!不行,明天我得早点去找法师喝茶去。

为什么会想起这个故事,一是因为我到了厦门参加这个茶论坛,不免想起南普陀寺,想起这座城市中的朋友;再就是今天在论坛上,我最想说“无处不营销”,“茶香也怕巷子深”,当年,如果没有海如法师请我喝那三杯大红袍,我不会这么快就接触到茶文化。

我们这次与会的茶人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以茶会友,一类是以茶谋生。这两类茶人有一个共性,就是喜欢谈茶文化,认为茶文化与中国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儒释道、木器瓷器紫砂……包罗万象,无所不涵。有没有道理呢?有道理?茶文化的确博大精深。但是,总这样讲也有一点小瑕疵,假如我们只是以茶会友,那么志趣相投就好,随意怎么聊,大家都懂得,都喜欢听。如果是以茶谋生怎么办?你还是逢人就说茶文化?大家已经意识到,茶行业的生命力在于未来的一代,在于如何吸引、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来喜欢茶。那么,我们不妨想一想,如今的年轻人是什么样子?他们当中不少人喜欢去咖啡馆,去酒吧,喜欢去麦当劳、肯德基,喜欢去品红酒、喝啤酒等等,环境不错,三五好友聊一聊天,对不对?

比如说,现在有几个年轻人经朋友介绍来到茶馆喝茶了,你过来就给他讲茶禅一味,讲诗词书画,讲你的茶生长在海拔1500米的山上,如何绿色,如何环保,再让他看看茶艺师的兰花指多么优雅,他们会不会喜欢?也许他就要想:在家,爸爸妈妈教育我;在学校,老师教育我;刚刚上班,老板教育我;好不容易周六日了,想轻松一下喝杯茶,你又来教育我?得了,我走吧,咱们去星巴克喝咖啡吧,至少没有人在咱耳根子底下说咖啡文化。

你说,他还会再来吗?如果不改变营销策略,不拓展自己品牌的知名度,不去借鉴星巴克、可口可乐、立顿、加多宝等品牌全方位的时尚营销经验,估计他就很难回头了。

可能有人会讲,现在的时尚是快餐时代,年轻人去喝咖啡很正常,可我做的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你要我创新,是不是要我去复制星巴克,去复制可口可乐?我们做的是功夫茶,是慢文化,难道还要学立顿去卖袋泡茶?学康师傅去灌瓶装水?我们做的固然是生意,然而,我们崇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

说得好,我们天天在讲创新,天天在说传统,首先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是传统?什么是创新?在我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时尚创新并不不矛盾,是统一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在我印象中,在古文字里“化”就是“匕”,这是个会意字。甲骨文的样子,像两个人背对背,一正一反,什么意思?意思是变化。不能像小孩游戏时赌咒说的一万年不许变,“化”字的本义是变化、改变。“文”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就像纵横交错的纹理,本义是花纹、纹理。因此,我理解的茶文化营销创新,就是要用漂亮的手法改变现状,要吸引人,要让大家舒服,要与时俱进。创新这个词,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史》中就有,“与时俱进”这个词也是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伦理学史》时,根据《周易》“创新”出的,原文是“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是要基于所在的时空环境来做调整。所以,抱残守缺、一成不变不是真正的茶文化,据我所知,现在我们国内做的比较成功的几家茶企业,像北京的老舍茶馆、上海的敬茶坊、山东的天一茗茶、福建的郑源……都是一直在创新,也一直在坚守传统。

所以,我认为,被历史所首肯的中国文化创新是传统,传统的精髓就是创新!在座的许多茶人喜欢书法,那么,众所周知的《兰亭序》、《祭侄文稿》是不是传统?算不算创新?真正好的作品恰恰是“笔笔是古人,笔笔是自己”,笔笔的自己对后人来讲是古人,笔笔的古人对现代人而言是自己,评论家都说米芾是“集古字”,在今天看来哪一笔不是地地道道的米芾“自己”?那位自命不凡的乾隆皇帝自称书学董赵,其实又有哪一笔来自董其昌、赵孟?做不好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与创新,文化的生命力就会降低。而这种融合与创新,并不是拿来主义、一味复制,而是要借鉴一种经验。

比如,我经营的是文化投资公司,主营包括杂志、影视、演艺、网络、展览、落地活动等,刚才有朋友提到了电影《小时代》,记得《小时代》上演的那一天,恰好和我组织的“红楼中国梦”活动冲突,当时还有记者要我预估一下《小时代》的票房,我回答:郭敬明做《小时代》肯定大卖,但是,如果是我做,那就不一定了。为什么?因为郭敬明是品牌,杨幂是品牌,而目前我的影视团队中,没有任何一位能超过这两人的号召力。过去是先有产业再有品牌,如今是品牌先行。后来,我专门去看了《小时代》,这部非主流影片赚到了4.8亿的票房,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电影观众的年轻化趋势,这是用公众人物的品牌号召力来取得票房成功的最好例子,影视营销需要十八般武艺:故事、演员、网络、品牌……无所不及,其中品牌号召力首当其冲,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人们为什么迷恋名牌?因为所有名牌的背后都有我们喜欢听的故事,都是懂得营销创新、懂得讲品牌故事的高手创造的。影视圈里有一句话,叫作:世界上最容易的赚钱方式是什么?就是在家编故事,出门讲故事,见人卖故事。今天,我们厦门就有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而且,很多人都把他当作厦门的品牌,他就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长辈,一位忘年交――易中天先生。十多年前,我就喜欢读易先生的书,有学有识,非常好看。文人做到有学不容易,一定要会选择好书来读,好书读多了,即便不太成功也能像货真价实的药铺,里面全是童叟无欺的好药,随时可以售卖。但是,要想治好病,就需要找好医生开药方,这就是有识。不过,单纯有学有识也不成,假如你太另类,病人也不敢找你,社会也不承认你。一个名医肯定是医德又高,医术又好,大家又喜欢,这就跟茶叶营销一个道理,不但货色要好,还需要服务好,有口碑,需要品牌宣传。

易中天先生在学界很早以前知名度就很高了,但是学界之外的不少人还是不知道他,这就像茶品牌,只是专一地做微信宣传,或者专一地做电视广告,出了这个圈子,大家就不了解了。易先生后来家喻户晓,是因为他用自己的方法,借助多种媒体讲了一个好听的老故事――《品三国》,“品”三国,和“品”茶一样,有声、有色、有回味。其影响力,超过了电视、电影、评书、戏曲等各种版的《三国》,成为中国文人的品牌。我们来看他怎么品三国,一、他非常传统,注重学术的严谨,陈寿的《三国志》怎么讲,裴松之注的《三国志》怎么讲,《三国演义》怎么讲,民间传说怎么讲,其他学者怎么讲,我易中天是怎么认为的……二、他很时尚,说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说曹操劝老婆回家:宝贝,你回来吧,好不好?别闹了,跟我回去吧……等等,让听众在愉悦中听他讲述一个知道结局的故事。听众知道结局的故事最不好讲,但,易中天成功了,因为易中天将传统的经典时尚化了、年轻化了。

以易中天先生的成功方式,我们来对比一下可口可乐最近成功的营销策略。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可口可乐推出了新包装:“闺蜜,室友,白富美,高富帅,纯爷们、文艺青年,粉丝,月光族”等等,这同样是为了树立在年轻的消费群体中的品牌形象,可口可乐不惜放下百年历史的高贵身段,大量使用网络语言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

据我了解,我们并不缺乏茶叶品牌,而且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故事,都带着强烈的传统文化色彩和价值认同,是咱们一些老字号、老品牌的最主要的宣传内容。所采用的方式要么是散见于品牌家史,要么是将故事中的小元素放在店里,让员工口口相传……可是,这些品牌有多少年轻的消费者知道?我们真正缺乏是品牌知名度、缺乏品牌大使、缺乏有效的品牌传播方法。我始终认定,内行是为外行服务的,外行是给内行买单的,我们在街上随意拦住100个人,让他们说出所知道的茶品牌,有没有你的品牌?这个答案不难得到。

通过几天的交往,我知道,有不少老品牌们已经意识到在营销理念以及渠道上存在的不足,只是还缺少有效手段。有专家说,可口可乐卖得好,是因为年轻人从中感受到自由欢乐的精神;德国啤酒卖得好,是因为年轻人体会到男人的梦想;而中国的茶一定要让年轻人领略儒释道的博大精深。对不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问过很多人喝饮品时的感觉,他们大都说,我在喝茶、喝可乐、喝啤酒的时候,真没有这些专家想得多。

看来,仅仅靠某些专家的理论来营销,和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进会场前,看到朋友发的一条微信:茶,终究是为了品尝,茶汤的滋味决定一切。

我非常赞同,没有好的质量,再好的宣传也没有用。同时我也要补充一条,没有市场的支持认可,再好的滋味也没有用。通过什么渠道传播、怎么让人来喝你的茶很重要。我们大可不必那么高高在上,现在是羡慕土豪、嘲笑土豪、打造土豪的年代。我们的共识是召唤年轻人走进茶文化,那么,茶人先拿出行动来,放下架子。过去老百姓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几乎听不到有人说柴文化、米文化、醋文化、油文化……说明什么?说明茶文化已经很高端了,正在脱离“柴米油盐酱和醋”生活必需品的队伍,正在脱离大众,特别是年轻人。

在这个趋势下,我建议在座的茶人借助一下全媒体的平台,通过一些有效的体验活动,让我们的茶文化接一接地气,重新提炼、打造品牌故事。张天福老了,在下一辈的茶人队伍里,目前,我们既没有易中天先生这样的故事传播者,也没有郭敬明这样的新生代――我们缺乏品牌的文化传播力。

我们经常说:未来一切产业都是媒体产业,所有内容都是广告。比如,茶博会的论坛上,大都是业内的人,假如今天,爱茶的余秋雨来了,王菲来了,那么,媒体和年轻人的关注度是不是会提高?这个时候,某一个品牌出来冠名是不是就容易被大家记住?你再搞活动,也许就不用你自己投资了,各方的资源就会整合进来,投资者完全有可能是影视圈的,有可能是挖煤开矿的。品牌年轻化不是彻底与过去决裂,重新开始。只要讲故事的方法得当,用年轻消费者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传统”就可以变得很“时尚”,国内,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不是最好的例子吗?欧洲的一些奢侈品们往往也有深厚的品牌历史,以风靡网络的香奈儿五号广告为例,美国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演绎得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点击率特别高,年轻人喜爱的程度可见一斑。十多年前,我曾经幸运地遇到了海如法师,把我引领到了爱茶的队伍里,而今,我们为什么不能用明星、用年轻人的偶像做一做影视剧、微电影,做一做推广活动、体验活动呢?让公众人物引导年轻人来喝第一杯茶。等到他们喜欢品茶了,自然而然地会关注茶文化,他们逐渐会了解这一杯茶中的文化内涵,乃至于经济价值、收藏价值,他们会知道,某些品牌不但是好喝的茶,还能增值,比投资股票期货还让人上瘾,公众人物多渠道传播所起到的作用,比茶人直接去灌输道理要有效的多。

为什么一直在强调多渠道传播?因为当下绝不能过分迷信单一的媒体形式,营销传播从来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再到手机,从门户网站到论坛、微博再到微信,只有整合应用才能事半功倍,各种营销工具无法也不能够割裂开来。品牌营销是个系统工程,年轻化、跨界思维很重要,因此运用微信、微博等时下流行的营销工具自然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媒体越来越碎片化之际,仅仅抓住手机、电脑等一两个屏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新媒体之上的整合演绎,落地活动传播才会立竿见影、一举两得。至少,我们看到,奔驰、可口可乐、星巴克、立顿等强势品牌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他们在开展微博、微信、博客、营销的同时,纸媒,影视、演出、冠名、落地活动“一个也不能少”。

总之,只有基于全媒体的立体营销创新,品牌年轻化才会成为可能,品牌的营销创新,不但要有过硬的茶质,还需要依赖于跨界的思维,需要会提炼故事、传播故事的行业自媒体,乃至于全媒体。面对同样的市场、同样的消费者、同样的产品,谁拥有更开阔的视野,谁拥有更先进的营销观念,并付诸实施,谁就能占得先机。

茶文化讲解范文9

沙朗茶馆店和江南茶馆店有不同,怎见得?

一,江南茶馆店,大多有一张小舞台,供无锡滩簧表演,苏州弹词演唱,当然也说苏州白话评书。当年沙朗,特别是朝东圩港一直向东到中沙、常阴沙一带茶馆店,只有供说苏州白话评书的一张小台子。因为这块地方以苏北、海启过来的人较多,因听大不懂无锡滩簧、苏州弹词唱曲中的话语,而一口清爽脆刮的苏州白话,大家自然还听得懂,极少请无锡滩簧、苏州弹词来演出。而在大阴沙(德积)一带,有请扬州评话说书和请江淮滩簧来演唱的。

二,江南人好孵茶馆店。无事有事、天南海北海拉海说,进茶馆未必有事,以休闲为第一需要。而沙朗茶馆店,仅为喝杯茶而去坐茶馆店耗辰光孵的人较少,而大多是与人有约,或需要寻某人讨教什么?打听什么?商量什么?将茶馆店作为会客、访友、信息交流的场所,所以到茶馆店里,办完事就走,以办事为第一需要。

三,沙朗茶馆店,专门有提供人们吃讲茶的地方。因为江南有祠堂,宗族势力强,许多民事纠纷都到祠堂里去解决,都由族里族长和三老四少出面摆平。而沙朗成陆年代短,家族兴衰替换快,加上居民来自四面八方,“姓”非常多、杂,基本没有形成什么宗族势力,所以基本上没有祠堂。而一旦有民事纠纷,双方自然请出在帮会里的,有势力的人出来摆平。因不是帮会内的事,不好在帮内谈,就有沙朗独有的在茶馆店里吃讲茶的这种形式。

四,沙朗的茶馆店,还是各种商业活动的场所,谈买卖、卖青苗、做生意、商量借钱,签经济合同;也是攀亲、相亲的地方,合八字、说鸳鸯、合婚约、写喜帖;也是谈离婚,谈分家的地方,签合约,出具结;也是找亲友来商量红白喜事、商量造房子、商量买老牛的地方;也是人们前来测字、算命、写信、写各种合约的地方;土郎中、走坊郎中为人看毛病,药师父买甜酒药的地方。有的小街,没有饭店、旅馆,这两样功能自然由茶馆店为来往人客解决了。所以沙朗茶馆店,事实上是一个会所,是一个解决因沙朗沙头散、交通不便利,政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造成的社会功能欠缺的一种弥补场所。

五,正是有三、四两点与江南茶馆店的不同,造成沙朗妇女同样可以进出茶馆店的事实,而且妇女往往是吃讲茶、谈合同、签协议的主角。而且和男人坐在一张凳上论理,沙朗妇女在社会上有这样的地位,还是由于沙朗因沙头散,成陆年代短,没有祠堂,没有宗族势力的存在和影响。也因沙朗的自然环境造成妇女在家里同样有作用、有地位而形成的。并不是沙朗比江南进步、开放所致。

六,正是由于有上面三、四、五三点的不同,冬闲时,上了一点年纪的沙朗妇女,不少人会晚上陪自己男人上茶馆店听书,夫妻俩合沏一杯茶,付一份茶资。茶馆店也高兴,说书人也高兴,因为人气旺!江南茶馆店是不作兴这样做的。

七,所以,沙朗的茶馆店必定有当地帮会内要紧的人在后面撑着,或者就是他本人出资开的。所以,当年在沙朗,开茶馆店不是随便啥人好随便开的。

八,沙朗和江南的茶馆店还有一点不同的,因沙朗市面小,茶馆店还兼卖早点、下面条炒蛋炒饭卖,但也有相同之处,就是规模较大的茶馆店烧砖砌“老虎灶”,规模小的茶馆店烧“七星灶”。“老虎灶”是有一只烧锅,一只积锅,四只汤罐。积锅是铁锅上接一段木桶,烧锅和汤罐里水开了,就囤到积锅里。四只汤罐中间是烧砻糠的火口,下有炉垫,垫上是火塘,火塘通过烧锅、积锅,进入烟囱,烟囱似老虎尾巴,高出屋尖。炉垫下是灰塘和出灰口,出灰口也是拔风口,烧起来的声音哄哄如虎吼。所以叫“老虎灶”。

“七星灶”有砖砌和用“七石”水缸盘的。中间是火口,一般烧柴火,也有烧煤的。下有一出灰拔风口,边上有风箱进风口,配一人拉大风箱。灶面一般有七只水吊子(长嘴铜水壶)的火塘口烧开水,一般都有有开水瓶囤开水。

还有一点相同的是,都有好几只“七石大缸”,轮番澄清水,而且水缸都砌在墙里,一半在墙外,一半在墙里。沙朗人吃长江水,(长江水混,要用明矾澄清),江南人吃井水。

当年“吃讲茶”的是有一定场面和规矩的:

需要“吃讲茶”,必定是邻里间、家庭内,扩大到圩、埭之间发生民事纠纷,造成矛盾,双方都有希望通过协商来解决矛盾的愿望时,才会发生。而且双方请的中间人(和事佬,也叫大先生)必定是当地德高望重、处事公平的在帮兄弟。看事情的大小、双方积聚的矛盾深浅,再看找出那种身份地位的帮会兄弟来和事,必要时就会请分堂主、舵主或堂主、总舵主出面。

因此“吃讲茶”的排场也有大、有小。小的一张桌子,大的一只茶店一层铺面。中间人(和事佬,也叫大先生)坐在中间靠墙一张八仙桌上,他请的师爷(参谋)坐两边,中间空出一排桌子过道,双方在过道两边的桌子上就坐,过道里,面对八仙桌放一张长凳,为双方述事人要讲话时坐。

茶博士为大家沏好茶后,中间人端起茶杯,掀开茶杯盖头,向全场人敬一圈,连声说:“别客气,请用茶!”接着他大讲一番和为贵、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若是邻里矛盾,将他早就调查好的,两邻里间曾经发生过的友好往事细细说一说,指出双方这次产生的纠纷,也要相互谅解,宽大为怀来处理。

接着双方述事人轮流坐到中间凳子上,将造成纠纷、矛盾的前因后果说出,中间人请预先就准备好的、知晓这起纠纷、矛盾的双方都相处要好的邻里也出来说一说。接着中间人请他喊来的师爷(参谋),轮流对这起纠纷、矛盾进行分析、评说,指出双方责任,若有赔偿要求的,师爷们商量,说个方案。

接着双方述事人对师爷们所说,发表各自意见。若还是有分歧,一是中间人当场作出裁决,双方应接受。多数情况是中间人又做了一番分析讲解,叫双方各自回去再仔细考虑考虑、思量思量,约好下次“吃讲茶”的时间。

多数情况下,中间人(大先生)会和师爷研究好后,再分别找双方交换意思,再邀双方吃讲茶。双方意见一致后,签订具结文书,双方同时执行。因为中间人是有势力的帮会人,又是双方共同请出的“和事佬”“大先生”,闹纠纷的哪一方也不敢不执行具结文书。

但“吃讲茶”时,也有“翻毛腔”的情况发生,如寡妇要再嫁,原来男家兄弟,对寡妇家的财产提出非份要求;如圩、埭间为用水、用路、修涵洞、修堤、铺路、造桥等发生纠纷,不服主事人裁决,当场有人掷茶杯掀台子,这叫砸场子。这后果是严重的,肇事者不被捉住送官,也会被帮会派人打一顿。胆敢不服,轻者伤残,重者处死。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