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茶文化的定义

时间:2024-02-08 15:58:29

茶文化的定义

第1篇

关键词:茶文化;系统功能语言学;构建策略

广义上的茶文化泛指一切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我国,茶文化是一种十分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它深刻地与人们的生活系统结合在一起,扮演着重要的养生功能、尊礼功能、怡情功能和社会教化功能等。世界上的茶文化版图无论如何变化,中华茶文化是历史最为悠久、内涵最为丰富、社会影响最为广泛的一脉,在这一点上讲中华茶文化是一种出类拔萃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时期陆羽所写的《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进入到了一个理论化的发展阶段,也将茶文化的技艺层面的内容纳入其中,形成了一个复合型文化体系。20世纪60年代以后所诞生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倡用社会系统论的视角来看待和分析语言的发展规律,在当前这样一个跨文化交际的时代我国茶文化理论的体系化构建面临着“现代化”的命题。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方言”,如何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构建发展成为一种可以融入世界话语体系的“现代性语言”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基于一种跨文化交际、弘扬中华茶文化、构建新的中华茶文化内涵的使命感,将系统功能语言学引入到茶文化理论的现代性的构建中十分有利于我们提升当前的茶文化软实力。

1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主要内涵维度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典型的系统论下的语言学理论,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由MichaelHalliday、JamesMartin、ChristianMatthiessen、BronislawMalinowski等人所创立。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属于一种偏向于认知语言学范畴的流派,提倡采用系统化、结构功能导向、隐喻学等视角来审视特定语言的产生、流变过程。总起来看,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内涵包括这样几点:

1.1语言的本质是人的一种认知行为

韩礼德等人在提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时候,语言学领域最为著名的另一种流派是认知语言学,也被称为社会认知语言学,它认为语言本身不是形式主义语言学讲的那种“客观存在”,而是偏向于一种人的主观认知、人的主观价值判断的能力。受这种理论启发,系统功能语言学更进一步,认为语言本身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能力,而是特定社会环境、特定语境下人的一种主观感知、主观认知的交际行为。当代语言学家认为“语义”是主观与客观二者的结合,我们在认识语义时不可避免地要对认知主体的主观看法加以探究。因此,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到了人们对于特定事物的主观看法就构成了一种“背景性知识”———或者说叫做“系统功能”。

1.2理解特定语言的语义最为根本的方法在于准确把握“隐喻学”

正如系统功能语言学所讲的,由于语言本身更多地是主体主观认知、主观感知的一种交际符号或者说行为方式,而不同语境、不同共同体环境中的人们往往对于特定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态度和立场,这就显示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背景,也就是学者们所讲的“隐喻学”,而此处的“隐喻”指的是“一种特定的心理映合,对人的日常思维、推理和想象都产生很大影响,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的方式”。对此,马力诺夫斯基在调查土著居民语言变迁规律的时候曾经指出,我们如果要充分了解土著人语言的真实含义,就必须到土著人当时的语境中去寻找答案,这种语言发生的语境就是一种“隐喻”。

1.3语言功能的实现需要系统化构建

在语言学上,很多学者对于语言的功能进行过多种多样的实证化研究。到了韩礼德等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这里,他们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基本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与语篇功能。其中概念功能指的是一种相对抽象化的能力,代表着认知主体对客观世界进行语言归纳的能力水平;人际功能代表的是主体开展社会交际的一种功能;语篇功能则指向更广泛的信息传播、理论构建、模型构建等内容。因此对于特定的语言符号的构建(比如说茶文化体系的理论化构建)来讲,要采取一种结构功能的系统化步骤进行。

2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于茶文化理论构建的启示意义

长期以来,尽管我国茶文化自成体系、自成流派,具有浓厚的东方闲情逸致、宗教哲学色彩,但是在理论构建上相对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引入的东方茶文化只是引入了其物质文化,对于茶文化的精神文化则没有引进,所以在茶文化界一直存在着“西方人只是把茶当成一种饮料”,却“没有把茶当成一种信仰文化”来看待。基于这种现实的认识,我们有必要因循着一定的步骤将我国传统和当代形成的优秀茶文化总结为一个有机理论体系,来向世界宣讲。对此,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这方面给了我们这样两个启示:

2.1茶文化理论的构建要采取系统化步骤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分析语言学的时候采用的哲学思维是“系统论思维”,它将语言学划分为“语境”、“语义学”、“词汇语法学”这样三种层次,最抽象的层次是语境的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理论,这种系统化的思维对于我们构建新的茶文化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无论是基于文化层次结构理论还是传统的系统论又或者是任何一种理论,中华茶文化的理论体系构建都要用一种系统化的步骤来进行,实现一种体系化的构建。

2.2茶文化理论的构建要重视人本主义的导向

我国茶文化本身带有明显的世俗主义人本的关怀,无论是茶文化的宗教理念属性还是其物质功效和社会交际上的礼俗要求,带有的都是传统的儒家思想的人本主义关怀。系统功能语言学尽管属于一种语言理论,但是这种理论与认知语言学一样,将人视为是语言的基本目的和价值理性所在,并且“高度重视作为社会个体成员的人在认知发展和语言交际中所发挥的支配作用和能动作用”。因此,在对待茶文化理论构建过程时,要重视那些茶文化精神所器重的人格修养、君子之风的把握。这一点其实在教育界、语言界都是一种重要的共识性主张,例如说我国当前高校中的德育课程、选修课程等都开始重视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借助于各种茶文化的平台和节日来向学生灌输传统社会的一些美德,十分有助于提升人本主义的社会化进程。

3茶文化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措施例举

总览中国传统茶文化理论的构建,无论是茶圣陆羽还是任何其他人所写的茶学专著,都带有明显的碎片化、技艺化的特点,茶文化尽管分散于这些著作或者人们的生活实践中,但是没有真正上升到一种系统化的理论层面,从而在一个全球化交际的时代也就不能给国内外的受众和茶文化的爱好者提供一个整体性的中国茶文化感官的机会。对此,可以尝试以下两点策略进行构建:

3.1文化结构功能导向的构建策略

在当代主流的文化管理范畴中,文化结构功能主义是一种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指导理论,并且这种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存在一定的交叉和融合。比如说,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着中华茶文化的结构布局可以整体上分为“形而上层次”、“形而中层次”、“形而下层次”这样三个部分,分别代表着茶文化的精神价值哲学内容、茶文化的交际内容、茶文化的物质内容等。同时基于“功能”的视角,可以尝试结合当前茶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比如文化创意产业、茶文化旅游产业等)积极拓展茶文化的功能,使其功能从传统的养生保健功能、社会交际功能、人生修养功能、审美功能等拓展到更为丰富的产业经济功能、文化传播功能甚至是教育德化功能、政治外交功能等方面。

3.2互文性构建策略

互文性是当前翻译学术界和语言学术界都广泛关注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焦点领域。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分析特定的语言和理论时,是采取系统化思维、语境化思维的一种策略,将特殊语境中的文字内容进行特殊化理解,但是外在地又结合既有的研究知识和背景知识开展跨文化交际下的比较分析,这就是一种互文性的视阈,也构成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对此,中华茶文化的理论构建应当采取开放性、互文性的思路,将中华茶道与国外一些优秀的茶文化精华(比如说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文化、美国茶文化、印度红茶文化)等开展比较构建;同时,基于我国茶文化内部的地域性和流派性都比较广泛和多元,可以尝试在中华茶文化内部进行一定的比较研究,用内部的互文性和外部的互文性形成一种茶文化与茶文化之间的和谐沟通和语言上的对话。

参考文献

[1]Thies,A.PhaticCommunion&DiscourseMarkers[OL].2005.From:WikipediaFreeEncyclopedia,2006.

[2]王梅.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与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79.

[3]司显柱,陶阳.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翻译研究十年探索: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2014(5):100.

[4]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个体化研究的动因及哲学指导思想[J].现代外语(季刊),2012(4):335.

第2篇

字同义异

追根溯源,“茶道”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人封演的笔记《封氏见闻记》,其中:“楚人陆鸿渐为茶论……有常伯熊者,又饮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说的是陆羽所著的《茶经》在780年问世时,书中记载了煮茶饮茶的二十四种器具,遂闻名退迩。许多人家中都收藏有一套。又有个叫常伯熊的人润色了《茶经》。使其更好地传播,使“茶道大行”。另外,陆羽的忘年交――诗僧皎然的诗《饮茶歌诮崔使君》也曾提出“茶道”:“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茶道”源于中唐,源于中国,这是确凿无疑的。但是。封演、皎然所说的“茶道”虽与日本“茶道”是源流关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相互等同。“唐人所谓的‘茶道’主要指茶的烹煮品饮方式及饮茶的风俗习惯,这更倾向于感官感受,它追求的主要不是精神上的‘道’,而是茶;而日本的‘茶道’则相反。它更倾向于宗教意味,追求的主要是精神之‘道’,而不是茶。”范增平说。由是观之,此“茶道”非彼“茶道”,中日文汉字字同却义异,不可望文生义。“这样的差异在许多方面也都有体现。”范增平进一步举例说:“比如‘佗’字,这个字在日语中是静寂、幽寂的意思,即日本茶道‘四谛’(和、敬、清、寂)的‘寂’,而它在汉语中是‘负荷’之意,又如古代名医‘华佗’。”

历史背景之异

若将“茶道”放到大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我们不难发现,中日“茶道”之异是有着深刻的根源的。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著名茶文化专家丁以寿耙梳了中国茶道的发展轨迹,他认为:中国茶道有着自身的发展路向,有着不同于日本茶道的特征。“中国茶道成于唐,继于宋,盛于明。明代是中国茶道的鼎盛时期,明代茶人还创立了茶道专门的活动场所――茶寮(茶室、茶所)。进入清代,中国茶道走向衰落。晚清、民国以迄‘’。中国茶道幽而不明。可以说。近二三百年中。中国茶道极其衰落,影响低迷。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茶道才开始复兴,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他说,“唐、宋、明三代,先后形成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因而中国茶道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第3篇

后现代语境下的茶馆消费

为了成为消费的对象,“物”必须变成符号。同时,波德里亚还这样定义消费主义,他认为消费主义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被不断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也就是说,消费首当其冲,得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活动。“当我们购买一样东西,真正想要的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它额外附赠的意义。[1]”换言之,我们需要的是这件商品将要带给我们的社会文化、社会意味,乃至社会地位的归属。此时,消费,已经不能再算是一种单纯的客观。反之,它是主观的。比如,人们购买衣服。在琳琅满目的商铺里,衣服首先已经被符号化。从年龄上来划分,有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从性别来划分,有男性、女性之分。从属性来划分,又有都市白领,休闲学生等等区分。我们购买衣服,原本需要追求的保暖物质性,不再是主要。替代成为主要的,恰是它的主观文化的归属性。这,是一种文化定位。茶馆消费,毋庸置疑,是一种文化消费现象。我们,不管是从茶本身的历史追溯,或是其引申的各种文化发展,都能找到一个蕴意深厚的文化来源。茶,自古是文人雅士的标志物。如今,上茶馆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一种附庸风雅的心思。对于每个品茗的来客,简单的茶味芬香,那是绝对不能让他们全然满意的。茶馆,给予来客的,除了茶本身的客观解渴效用。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带来的心灵的主观享受。人们追求的,也便是这种美的文化熏陶。我们姑且称之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在这里,茶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茶。它还代表了这种文化所赋予的一切涵义。茶馆消费,更是对茶文化的一种认可,一种传播。人们消费的,不是单纯的茶品,而是一种社会认可的品味。对茶馆,各种美的理解、享受、追求。初见,茶的外观、色泽。品茶,由眼及心,闻气味,观其态,最后才将那一小口喝下。这便是泉州功夫茶的特色。平常,多数人品茶的同时,还爱伴食着些许茶果。看着行家摆弄茶艺,普普通通的手势,感受起来也都多了那么许韵味。若是相熟的店家,经常还可听到关于茶的各种奇闻趣事。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种风格概念,它只不过是对现代主义某些风格的强化和超越。后现代主义消费观,整体上,由原始社会的以物易物到货币购买。观念上,从无意识的行为到有选择性意识行为。大多的人们不再沿袭早前省吃俭用的消费理念。满打满算,有多少花多少的消费观,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超前消费、预支消费,消费跟随着潮流走,尤其是不同风格的时尚前沿。而今,后现代的时代已经真正到来。

泉州茶馆的经营与闽南戏曲

“在茶馆中加入音乐、戏曲表演,泉州并不是首创。但在茶馆中能加入南音表演应当以泉州为先。由于经营理念的不同,茶馆中的南音表演也不尽然相同。”[2]夫子茶馆,古厝茶馆,九州韵茶店,日春茶店,作为泉州地面上较为出名的四家茶馆。他们把将闽南戏曲引入茶馆经营,在店面设点设台表演南音等戏曲,以此来招揽顾客,开阔客源。通常是在日常或是特殊节假日,聘请专业的表演队伍到店面。夫子茶馆,雇佣专业的表演队伍,拥有统一的服装,除新年放假外,每天在固定时间段——夏天17:00-23:00,冬天16:00-22:30,专场演出。并且表演曲目众多,表演形式更是有唱、对唱、自弹唱多种。南音表演,已然成为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线。而古厝茶馆,就仅仅只是将其作为一种经营手段,一种招揽生意的噱头。表演的时段是不固定的,演员也经常是临时(通常是根据客人的要求,临时约表演者)。演员服饰自备,不再统一供应,表演曲目简单,多为执拍唱。至于九州韵茶店与日春茶店,则是聘请临时兼职人员,纯粹其作为营销辅助的手段,文化层面的重视度远不如以上两家茶馆。在实地考察的过程里,我们了解到,对于店主、商户来说,把茶和南音表演结合在一起,关注的是它的利润空间。显然,这种新的捆绑式的营销手段,已经得到的经济收益、将要带来的品牌效益,其丰盛程度毋庸置疑。现今泉州地面上的茶馆,大多数都在运用这种方式,或是学习着这种方式。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现象。不难想象,在现在以及可预见的不久将来,南音表演会在茶馆里随处可见。我们可以总结下,这种双赢的经验摸索出来的经营,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新式策略。它,不仅为泉州的茶馆业,带来物质空间上的收益,更为南音这种传统的音乐文化,提供传播的途径。茶馆,身为一种依托茶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产业,必然具有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第4篇

【关键字】茶文化 公关传播 意义

一 我国茶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自古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比较而言,茶在“开门七件事”中,排在末位。但在文化领域而言,茶又贵为兄长,能入俗家之门,可登大雅之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碰撞与交织,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而茶元素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从广义上讲,茶文化应包括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是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用。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往往偏重于人文科学。中国的茶文化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内容十分丰富。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茶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茶文化也跨越了国界,广传天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精神财富。

二 公共关系传播

1.公共关系传播的内涵

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特定的社会组织为实现其公共关系的目标,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同组织的内外部公众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的活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完整的、系统的活动,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传播的手段也是多样性的。公共关系活动所面对的公众是复杂、多元的,为了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达到多层次的传播目标,公共关系传播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公众,借助不同的传播媒介、采用多种的传播形式,尽可能地实现信息的全方位传播。扩大传播的影响面,使更多的公众接收到或向组织反馈信息。

2.公共关系传播的作用

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双向传播活动对于主体的公共关系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准确地把握自身与现实环境及其关系的真实状况。其次,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增加选择能力,扩大选择范围,从而提高决策的可行性。最后,可以使公共关系主体的预定目标易于实现。传播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必要中介。

三 我国茶文化需要公关传播

茶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生活中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接见元首,接待贵宾,一般都以茶招待,在今天这个文明互动的世界里,人类需要对话,而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中介。茶作为公关媒介,让公关者把茶文化通过茶艺、茶道、茶礼的形式传播出去,其在当代公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外来文化的渗透,国人都受到极大的影响,盲目地崇拜外来文化,忘记自己文化的精髓。现在一提到茶、茶道,多数人会首先想到日本、韩国,而不是中国,茶具和茶礼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国,相当一部分人已经简化甚至是抛弃了这些东西,实质是抛弃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这说明我国茶文化的宣传做得还不到位,国民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非常有必要将其弘扬广大,使海内外更多的人来了解茶文化。所以说,我国茶文化需要公关传播,需要通过公关传播使之发扬光大,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它,吸取其精华。 四 我国茶文化公关传播的意义

1.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为世界六大健康饮品之首,也是中华民族的国饮

茶既是饮料,也是食物,同时又是药。唐代著名药物学家陈藏器说:“茶是万病之药”。在当代人们称之为天然的健康饮料,日本人称之为长生不老的仙药。当今人们所追求的是“绿色”饮料和“绿色”食品,而茶就是纯天然、安全、保健的饮料。宣传茶文化,进一步提高茶的“国饮”地位,通过公关宣传,积极倡导以茶养生,让更多的人爱饮茶、会饮茶,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人们的体质。

2.弘扬中国茶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

各名茶、名山、名水、名人之地,均可通过举办公关活动,如茶文化节等,将其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引进外资投入,兴建茶文化景点,使国内外茶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跨越省界、国界,广交天下朋友,使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3.中国绵延不绝的文明传统,赋予了茶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

各朝各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将自己对茶的喜爱之情以不同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弘扬中国茶文化,有益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4.茶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之一,风情各异的茶俗、茶礼及制茶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重视茶具、茶礼的应用,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从而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凝聚力。

5.进入现代社会,茶是一种生活的润滑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调节阀

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的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

平衡人的心态,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同时还可以使人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通过饮茶来放松心情,找到一种远离城市喧嚣,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

6.帮助下一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当今,城市里啤酒屋、咖啡馆、酒吧等舶来品充斥着饮食、娱乐市场,被一部分青年、白领青睐,已造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久而久之,则会对我们的下一代产生某些负面影响。我国的茶人、茶文化爱好者们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咱们的下一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品文化之一——茶文化。因为茶不仅仅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健康的饮料,而且在茶的背后还蕴藏着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

想要恢复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需要我们每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而且是长时间的努力。我国茶文化已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它的精髓会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光大中华民族的形象,就需要公共关系传播的推动,同时,公关传播也会更有力地体现其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2

[2]余悦.中国茶文化研究的当代历程和未来走向[J].农业考古,2005(5)

第5篇

〔关键词〕文化符号;茶道;文化基因;茶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2-0065-05

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界中,并通过符号及其系统来传承文化。与此同时,人是文化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而文化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符号,符号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文化表达。“人对文化的识别是通过符号来进行的,文化与文明的a生都依赖于符号,正是由于人有着使用符号的能力,文化才可能存在,文化是符号的母体,符号是文化各种形式之间的沟通工具”。[1]

一、 从文化符号学看中国传统文化

塔尔图学派率先提出文化符号学的概念,并以结构主义理论作为其符号学研究的方法论模型,以控制论和信息论倾向的文化论作为其哲学观和认识论的主要基础。洛特曼认为,文化是一个文本,一种产生意义的复杂和互动的符号活动,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加工和储存的集体符号机制。 而文本是一个有组织的符号系统,这些符号所表现是文化内涵。如果脱离了文化场,符号的象征意义就无法体现。[2]所以,文化符号学是运用符号学的观点、方法来分析社会文化中各种物质、精神和行为的现象。

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或地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人物等,经历时间洗涤之后自然沉淀下来的精华,是在长远历史发展过程中铭记下来的一种集体契约。符号包括标志、图象、语符、象征和专指语言符号的符号。文化符号不仅具有形态性和表意性的特征,而且在形态性和表意性之间建立联系的并不是自然物本身,而是由人类文化的各自存在决定的,不是所有的文化对同一文化形态都赋予同一意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赋予不同的意义。

文化符号的本质是能够承载、表述、传达、储存某种文化信息和理念的媒介。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强调:“神话、语言、艺术和科学等各种符号形式,是人自身创造的真正的中介,借助于这些中介,人类才能使自身和世界分离开来,而正是由于这种分离,人类才使得自身与世界紧密地联结起来。”[3](63)显然,卡西尔已经将符号作为了人的存在本身,人所创造的一切都被视为符号的具体化。不仅如此,他还指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4](35)从符号角度来理解人和人的社会、文化,其实就是要表明人的主体性,符号赋予世界以意义,人所处的世界就是人化的世界。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符号从来不是单一的,而是富有体系的,比如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就有书法、国画、中医、京剧、茶道、插花、丝绸、陶瓷等等。茶道是一张中国的文化名片,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符号。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品茶、鉴茶的历史近五千年,茶与人们的生活可谓息息相关。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名茶荟萃、茶具斗奇、茶艺精湛、茶宴飘香,茶人茶事、茶礼茶俗、茶诗茶画,无所不容。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淀,也是中国人精神得以承托的媒介。茶,与儒释道都进行了深入融合,成为人们修身养性、参禅悟道的重要门径。茶不仅是文化,而且是符号性的文化、标识性文化。

符号学理论认为,符号的能力并不仅仅在于符号本身,而更在于它的意义。符号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在文化中所构成的丰富内容。非符号化的文化需要生活体验,符号化的文化易于扩大影响,为人们所理解、认识并接受。孟子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孟子・告子上》)

第6篇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我国的茶文化是世界文化体系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是我国古代人对茶的研究成果体验,也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侧面反映。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精髓可以归结为博大精深的茶道精神,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有社交、礼仪、艺术等诸多方面,并且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和扩大。高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教育课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它的教育内涵与茶文化是有某种程度和意义上的共通性的,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用茶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内涵的描述,分析了茶文化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1我国茶文化的综述

茶文化是人们以茶为载体而衍生出的一系列相关内容。它的核心是茶。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高度发达,为茶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它已经成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一种体现。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对茶文化定义,它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与茶相关的一系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从属于“中介文化”的范畴。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茶文化的内容和体系更加完善和健全。它的内容主要涉及到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产业科技以及茶类和茶具、茶艺、茶画等等艺术表现形式,由茶延伸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茶道精神、茶德等方面。总体上来说,它的结构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我们从茶事活动的行为文化来看,在茶叶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人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的表达主要是通过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来完成。我国古代诗词中像“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充分说明了敬茶的习惯已经形成。此外,还包括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风俗。并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所形成的茶艺习惯也大不相同,各自有自身的特色,这也正是茶事活动的一种表现方式。除了行为文化外,还包括心态文化。人们在品茶饮茶过程中所包含的新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都是在前期茶事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在品茶时内心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并且由此产生一系列丰富联想,体现出茶叶生产以及茶区生活的文艺作品,把茶艺和人生处世哲学充分结合,进一步上升到哲理层面的高度,也就形成了茶德、茶道等。这是茶文化的精髓所在,占有核心位置。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简述,可以看出,茶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集为一体的产物,它的各种衍生行为和现象都是茶叶多样性应用的一种体现,这些文化是围绕茶展开的。

2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特征

2.1形成主体的多元性

首先,我国古代的政治体系是以帝王为最高统治的,它的地位特殊性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茶文化的发展。纵观古代帝王将相,有很多是直接参与到茶文化形成中的,例如宋徽宗、乾隆帝等等都对茶情有独钟,并且留下了丰富的茶文化诗词[2]。其次,人民群众是茶文化形成的直接创造者。古代人民不仅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茶文化物质成果,也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精神财富,这些对后人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影响。在人们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由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和遵守的行为模式和准则,基本上最后都纳入到了茶文化的构成体系中。例如当前社会中还有很多地区仍然保留着“吃讲茶”的传统习惯,这也正是茶文化在人民群众中有广泛的基础体现,也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和谐文化。第三,在文人墨客眼中,茶是一种寄情传景的致和之物,可以通过茶来表达思想情感,通过茶来陶冶情操,提升内在气质。这在历朝历代都有明显体现。唐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饮茶特点各不相同,这样所形成的诗词也就各有特色。但是,中心不变,即围绕茶来作文章,推动茶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2.2历史传承悠久

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文明产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产生时期,并且这种文明从诞生到现在没有被隔断。茶文化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从侧面也证明了这一论述的准确性。“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最早体现人们对茶的认知和关注的,经过神农氏之后,从神农时代至今历经几千年历史,出现了神农氏、陆羽等的茶研究代表人物,陆羽更被称为茶圣。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有了更大范围的延伸,例如茶道、茶艺文化传入到了日本、文成公主带茶到塞外、寺院引入茶,实现了禅与茶的结合文化、文人饮茶题诗等等,都是很好的体现,因此,它在时代的发展中变得更具有内涵和独特性。

2.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各不相同,这就形成了茶文化的民族性特点。每一种文化都是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例如四川少数民族喜爱饮用砖沱茶,西北地区青海、少数民族饮用紧压茶,武陵山一带的土家族饮用擂茶,云南西双版纳一带的傣族喜欢饮用烤茶等等。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在饮茶上有很大的差异性,这是与其生活环境和人文文化有重要关系的。

2.4体系构建的完整性

我国的茶文化结构具有物质、制度、行为以及心态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它的物质文化主要有茶叶的选种、栽培、加工以及包装运输等劳动,同时也包括与饮茶相关的茶桌、茶具等的事物存在;其次,它的制度文化包括茶叶专卖制度、茶马贸易等;第三,它的行为文化是通过民风和民俗的形式表现出,属于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国形成的习惯和定势;它的心态文化主要是指人的内心心理活动,长久的积淀在民族文化的最深层,而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历史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生活意义,因此,可以说它的构成体系是十分完整的。

3茶文化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3.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世态度,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上述提到茶文化的精髓是茶道精神,而茶道精神又是和茶人精神紧密相关的。茶人精神指的是茶人的形象,也就是说作为茶人应为具备的素质、风范和面貌。它最朴素的表达就是“默默的无私奉献,为人类造福”,是从茶树风格、茶叶品性引申出来的。那么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就可以充分的学习茶人精神,从茶文化中吸取营养,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事原则,这对其未来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以茶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强化,对茶道精神的领悟体会到深层含义,从而自省、审己,正确的定位自己、看待自己,以平和稳定的状态调整人机关系,从而能够面对和处理各种问题,这对现代社会的稳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3.2帮助学生更好地修身养性

茶文化的本质就是从中领会,并与人的追求相关。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人们以细微的感官来感受茶道,去探寻未知的事物,可以帮助大学生在自我认知层面上超越自我。茶道精神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仁义、诚信,这两方面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当前很多学生存在的考试作弊、随意毁约等导致诚信意识严重丧失,而茶文化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品茶学习的过程中,领悟茶道精神,注重人的思想、品德修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和仁义,从而改变自己重新塑造人格,修身养性,以正确的心理心态来服务于社会,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利人利己的贡献。

3.3提升整体素质,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高校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各个方面都还处于成长完善阶段,那么在教育课程设置中加入茶文化,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不仅对学生而言,而且对于高校自身来说都是如此。茶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体系,其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是十分有益的。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整个文化体系中,包含了哲学、美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理论,而且也渗透了各个宗教的传统文化精髓。高校学生可以从茶文化中体会领悟到华夏文化的魅力,学会正确的为人处事,从言行、心理、价值观等方面来不断改进完善,使其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发展特点,以茶道精神指导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与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充分结合,达到修身养性的同时升华自我。

4总结

第7篇

作为泱泱茶叶大国,我们一直骄傲着自己悠远的农耕文明史和五千年茶文化史。然而纵观国际茶叶市场,只要还不是那么阿Q,我们必然会对之大之古的自己产生几多令人揪心揪肝的叩问

中国为何不是国际茶叶市场的领跑者?

中国能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领跑者吗?

中国怎样才能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领跑者?

澳斯汀・霍奇先生是美国人,是国际上认可的中国茶叶专家。曾多次到中国和云南的茶区考察,他的《中国茶叶与国际市场》从历史角度和全球的视野有许多独到的见地,本刊特摘编出重要章节以饕读者。

中国为何不是国际茶叶市场的领跑者?

如果中国无庸置疑地生产着世界上最好的茶叶,那么中国茶叶界在21世纪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应当是中国为何不是国际茶叶市场的领跑者?这个问题具有迫切性,一方面茶叶在国际型公司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中国在尝试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及其价值融合到高速发展的经济中时所要付出的努力。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决定了它在具有全球性的21世纪中的领跑者角色。对于看待中国参与国际商业行为中的问题,茶及茶叶贸易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暗喻。因为作为一支新兴的世界经济力量,在茶叶商业中许多问题的答案对中国其他国际商业问题也是适用的。

中国如果在茶叶贸易的方式上进行一些调整,会对中国重新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领跑者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可以重新获得它所丧失了的产品质量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

清政府在贸易中的错误

那些妨碍中国成为国际茶叶市场领跑者的问题始于中国与欧洲和世界其他各地茶叶贸易的最初。

最先将茶叶从中国带到西方国家的是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但真正定义国际茶叶市场模式的却是英国人。需要注意的是,领导一个市场的方式之一就是定义这个市场。我们稍后还会回到这一点上。

清政府当时犯了一些重要的错误,这使得国际茶叶市场的控制权转移到了欧洲供应商手中。清政府这种做法的本意是想由自己来控制市场,但是从长远看,它的做法却使得其他国家掌握了国际市场的控制权。

清政府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最初贸易的交易方式。茶叶是一种国家财富。清政府设法隐瞒茶叶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他们对外国茶商限制茶叶贸易、隐瞒和拒绝提供茶叶知识和信息。这种做法使得外国人无法接触到高档茶叶,他们只是隐约地知道名贵茶叶的存在。这种限制规定茶叶只能在广州的沙面岛上交易,而且规定中国人不得学习外语,外国人不得学习说中国话。这种限制至今仍对茶叶市场存在最具破坏力的影响。茶叶的知识得不到交流,没有人来教育茶叶的起源、生长、加工和茶叶品质标准的相关知识。欧洲茶商从事茶叶贸易已经几百年了,却甚至还不知道红茶和绿茶来自同样的茶树。

第二个主要的错误或许就是规定茶叶只能用硬货币(黄金和白银)购买。将白银用船只运送到中国的巨大风险促使了英国人开始鸦片贸易。这样他们就能从中国获得硬货币来购买茶叶,但最终的结果是,购买中国茶叶的硬货币是来自中国本土的。这种贸易周期削弱了清政府的实力。最后,绝望之下清政府试图取缔鸦片贸易。英国军队对中国挑起战争,迫使鸦片贸易得以继续,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际茶叶市场的需求。

到此时,英国决定将中国完全排除在茶叶市场之外。英国人在中国境外开始了茶叶生产。最初,他们试图将从福建带来的茶树移植于印度,但是失败了。后来,英国人从印度阿萨姆地区的古茶树上成功地培育了一种适应性更强的茶树。阿萨姆的这种古茶树原产自中国云南。这种阿萨姆杂交茶树品种可以在广泛的地区存活,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非洲和南美洲。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当时都由大英帝国控制。

英国人定义了国际茶叶市场

英国人定义的茶叶市场是这样的,茶叶成为了一种大型种植园生产的产品。这种种植园生产是建立在奴隶劳动或廉价劳动之上的。种植园生产致力于获得品质稳定并且最大可能数量的茶叶生产。种植园生产提供的是商品,而不是珍贵的高档产品。在中国,茶叶原本是一种珍贵的奢侈品,每种茶叶都有稳定而独特的味道。与茶叶丰富的种类相比,每种茶叶的产量是相当少的。而英国人控制的国际茶叶市场却是十分依赖拼配的做法。这种拼配的做法注重的首先是根据品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譬如立顿品牌。其次是将较高品质的茶叶与劣质茶叶拼配起来,这样就可以保证最大数量的茶叶产品。茶叶贸易商关注的是在品牌拼配茶叶的范围内来评定茶叶的好坏。根据中国的传统标准来定义茶叶品质的做法就完全从国际市场中消失了。英国人甚至订立了一套区分茶叶等级的标准,而且这套标准至今仍在使用,显得好像是英国人首先发现了茶叶,并且给全世界定义了茶叶一样。

与此同时,清政府了。中国不再是国际茶叶市场的一支主要影响力量,而英国也十分高效地将这 种植园,拼配的模式推广到全世界。国际茶叶市场开始关注红茶。茶叶这种曾经是呈献给帝王的珍贵礼物就成为了一种近乎是毫无价值的商品,其价值甚至都比不上装好了茶叶的小茶包。

中国在20世纪后期重新进入国际市场,追随了现有市场的模式,采用了与英国同样的做法。而在当时,国际茶叶市场是由印度控制的。印度从英国人手中接管了国际茶叶市场。印度获得的不仅是茶叶生产权,更为重要的是,印度接管了大英帝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建立的国际茶叶销售渠道。这样,印度公司就可以进入中东,欧洲,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和北美洲市场。印度塔塔茶叶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公司,也是现在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印度出口的茶叶数量在递减,但茶叶销售渠道的控制权使得印度依然是定义国际茶叶市场的主要力量。印度和受其影响的其他一些国家将中国定义为质劣廉价茶叶的生产国。而作为茶叶出口国,中国所关注的也仅是茶叶的价格而非茶叶的品质。

中国有可能重新获得茶叶市场的领导权

全球市场的趋势

国际茶叶市场充满活力,茶叶市场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此时,整个国际茶叶市场可能会转换,而中国也可能重新获得其在茶叶市场的领导权,为世界重新定义茶叶。这些可能的出现是有许多原因的。中国重新作为一个在全球具有与日俱增文化影响力的国家出现,唤醒了国际社会对所有与中国相关的事物的兴趣。理所当然,与中国深厚的文化最具有同一性的产品就是茶叶。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英语格言就说“中国茶叶博大精深”。这句格言表达了西方国家对中国茶叶种类繁多的印象。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全球对茶叶保健功能的兴趣与日俱增。中国走上了世界经济舞台,国际上对中国医药的兴趣,以及对茶叶对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方面的认知也在广泛传播开来。中国茶叶在西方国家的重新发现得益于西方医药界对茶叶,特别是绿茶的广泛研究。与其他保健产品一样,消费者开始询问更多的问题,譬如茶叶的起源、品质、加工制作,是否是有机生产,以

及其营养成分等等。作为世界上唯一可以提供丰富种类茶叶的国家,中国必定要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担当重要的领导者角色。中国以资源来重新定义茶叶,这会使得中国在高品质茶叶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

品质需求是重新定义国际茶叶市场的机遇

现有国际茶叶市场一直都关注茶叶价格而非茶叶品质。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劳动力成本成为竞争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在竞争中就会具有优势。中国和印度都是本国生产的茶叶的最大消费者,但两者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都处境艰难,其原因各异。在印度,特别是阿萨姆,这种国际种植园/拼配的生产模式正在瓦解。原因在于他们在劳动力成本上无法与非洲和南美洲竞争。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劳动力成本会上升,这会继续损害低品质茶叶的国际销售市场,而这正是中国出口茶叶的主体部分。随着日本制茶机械的引入,非洲已经开始生产低品质绿茶,低品质中国绿茶的市场处境只会更艰难。

现在市场对较高品质茶叶的需求大于供给。此时,在茶叶种类丰富方面只有中国有能力满足市场需求。日本能满足一定的绿茶市场需求,但远不及中国。实际上,相当大份额以日本绿茶名义在国际上出售的绿茶其实产自中国,而且在这方面,非洲正迅速地取代中国。最近几年,许多茶叶公司中都存在一场纷争,是应该关注茶叶质量还是茶叶数量?争执的趋势似乎是在引导市场向较高品质的绿茶开放。较高品质茶叶市场需求的增长带来了一个重新定义国际茶叶市场的良机,中国能够抓住这个通过关注茶叶质量来定义茶叶市场模式的良机。

从世界模式的转变看中国的优势

随着世界朝向可持续性农业的发展,以及种植园/公司农场的失败,中国的农业结构拥有相当大的优势。中国的茶叶生产提供的是一个久经时间考验的农业到商业模式,它经历了许多个世纪的考验。这种模式是发展高质量农业生产的关键,它带来的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上正在兴起一种趋势,人们更喜欢小型农户种植的产品。在这里,农业技巧高的农民们生产出味道更好,而且通常是有机的食物。它们能在市场上卖到更高的价格。美国和欧洲将此称作食品革命。

在茶叶方面,这种国际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大公司茶叶生产的经验已经有150年历史了,其市场主导力正在下降。中国的茶叶生产模式经历了更长时间的考验,正在发展和兴起中,而且具有极好的国际推广潜力。在中国国内和国际上,对有机生产的农作物的市场需求都在不断增长。而在建立有机生产方面,茶叶是居于领先地位的。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农民是农业大师,他们在小农生产上积累了优秀的农业技巧。

大公司茶叶种植是英国人引入印度的。现在,印度的这些种植园正在分裂成小的农庄。塔塔茶叶公司现在对茶叶产业的生产份额不再感兴趣,它将大的种植园进行分裂,将其转变成为农户生产。塔塔公司甚至还将一些种植园改为旅游景点。

中国缺乏通向世界市场的有效的销售网络

中国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缺乏通向世界市场的有效的销售网络。如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关注的是将其他国家的茶叶购买者吸引到中国来买茶。中国政府每年都大力资助茶叶展览。这些茶展的目的是将国外的茶叶购买者介绍给中国的茶叶生产商。实践证明,这种战略的作用十分有限,并不能将中国的茶叶销售渠道拓展到境外。

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在全国各地修建公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基础设施的修建对刺激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销售渠道就像这些公路一样,只是更加抽象。在境外,基本没有中国仓库,在世界各国的首都,很少看见在当地设有办事处的中国经纪人,也极少有中国茶叶公司在中国境外投资茶叶生产及销售。

中国怎样能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领导者

中国应通过品质来重新定义茶叶市场

毫无疑问,世界上品质最好的茶叶产自中国。只有中国才拥有品种如此繁多的茶叶。丰富的茶叶品种使中国在产茶国中脱颖而出。虽然其他产茶国试图模仿中国,试图生产绿茶,白茶和乌龙茶,但他们在茶叶制作工艺上是无法接近中国水平的。因此,理所当然应当由中国来定义茶叶,也只有中国才有足够的权威来定义茶叶。中国要利用市场中的这个良机来赢回领跑者的位置。所有的因素都已经到位,而且,随着中国政府对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从事茶叶贸易的政策作出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些因素的作用会更突出。中国已经开始朝向正确的方向行进,这些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也会起到提升的作用。

成为世界茶叶市场的领跑者对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形象的重要象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茶叶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在国际茶叶产业中的领导者地位相当重要,如果在市场领导权方面处于弱势,就不可能在国际茶叶市场中赢得受人尊敬的地位。茶叶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的最被广为消费的饮料。茶叶或许没有高科技产业或者大型工厂那样的赢利能力,但茶叶在中国国际贸易和中国国际贸易史上是处于中心地位的。

清楚地知道中国的精神在农村,而中国农村中活的财富就是茶叶。就像陆羽在唐代提升茶叶的地位一样,中国茶叶在世界范围内的受尊敬度应该得到提升。谁定义了市场,谁就拥有市场的控制权。正如陆羽在古代定义了茶叶一样,中国现在需要通过关注品质来定义茶叶。

透明的产品链信息与诚信

中国的茶叶出口在保证茶叶的纯度和稳定性方面做得相当不错。2008年初,中国通过了一道新的立法(茶叶出口生产基地备案)。这道立法将会使得茶叶产业成为出口诚信的领先者。它不仅有助于保证茶叶达到纯度标准,而且使得购买者可以从市场追溯到茶叶的实际生产商。这可以极大地帮助建立一条国际市场上史无前例的透明的产品供应链。世界上所有大的茶叶公司的标准做法是隐藏茶叶产地的真实信息,这样完全公开茶叶供应链的信息是真正具有革命性的。一条透明的供应链会打乱现行的对消费者隐藏茶叶来源信息的做法,使得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受益,迫使贸易中间商在商业活动中更诚实。

清王朝隐瞒茶叶信息的做法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如果不提供信息,那么品质以及与品质相关的价格就建立不起来。这道新立法的颁布和公开透明的商业做法是一个好的征兆。这必然会在战略上使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导地位。这措施需要加以突出,宣传,并附加以关于产品标准、生产、文化和历史的更多信息。这样,中国必将在茶叶方面处于市场领导地位。

有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显然,中国的茶叶生产是建立在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上的,中国2000多年的茶叶生产历史可以证明这点,有机农业生产占据了中国茶叶生产历史长河的绝大部分。

为了使这股有机生产趋势继续向前发展,中国可以做一些调整来推动向有机生产回归的进程。有机认证的标准需要保持,但有机认证的成本需要降低。应该使农民们方便地使用上便宜的有机肥料。有许多古老的和创新性的控制害虫的方法,应该教育农民掌握这些有机地控制害虫的方法原理。中国大学中的茶叶科学研究者的工作成果是非常宝贵的,应该加以推广。政府和大学应

当继续利用各种方式将这些知识传授给茶农。

将传统生产方式作为品质标准之一加以强调

国际市场上,茶叶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就是“名茶”。名茶是茶叶产业对高品质茶的一种婉称。

这一状况给中国茶叶产业用“品质”一词来定义高品质茶和建立区分茶叶品质的标准创造了良机。

中国政府建立了产品安全标准,对茶叶产地进行认证,这些工作应该得到嘉许。但这仍然只能间接地影响茶叶品质。要使中国所有茶叶生产者走到标准化这一道路上来而又不影响中国茶叶的丰富多样性(这正是中国茶叶市场如此具有吸引力的原因),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或许我们应该到荣文化中去寻求一些指导。

从文化意义上理解,最顶级的茶叶应该是这样制作的 技艺高超的茶农培育了茶叶,技艺娴熟的采茶者将其摘下,并由茶叶大师依照传统方法完全手工制作而成。从绿茶到普洱茶的任何茶叶都是如此。这种茶叶生产正逐年变得稀少,有些传统的制茶工艺正在消失。如果这些技艺失传,这该是多么大的个文化悲剧。对需要靠人类的感官做出判断任何产品,每个人的品味会很不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茶叶生产工艺是完全客观的。虽然有些制茶者可能会比其他同行更有天赋,但在保证茶叶品质方面,制作茶叶的工匠们肯定会比机器更有优势。地毯就是国际市场上的一个例子。用传统方法手工制作的地毯虽有各种瑕疵,却比那些机器制作的毫无瑕疵的地毯珍贵得多。传统的茶叶工艺应当得到保存并加以推广,这对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非常重要。

显然,强调传统茶叶制作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为何这种茶叶如此昂贵?”国际标准就是手工制作的产品质量是最好的,价格也是最贵的,譬如地毯,珠宝和艺术精品,茶叶也当然如此。应当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保存和推广传统茶叶制作工艺。这样,像制作霍山黄芽这样的传统工艺就不会在市场上消失?从茶文化的角度去认证茶叶品质的高低将有助于保存传统制茶工艺并提升其地位。

国际市场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有意思的是。接触高品质茶叶最多的欧洲国家是德国,而且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德国已经从一个基本上只饮用咖啡的国家转变成为一个基本上只饮用茶的国家。与高品质的咖啡相比,高品质茶叶的价格依然是十分低廉的。而且,将高品质的茶叶与高品质的葡萄酒相比较才是更贴切的比喻,因为只有制作高品质葡萄酒的工艺才堪与制作高品质茶叶的技艺相提并论。

茶文化的推广和教育

人们这种对茶叶价格和认知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专利信息只是在一个产业刚起步时是有利的。清政府限制外国人获得茶叶的信息,这就使英国人在国际上成为了所有关于茶叶、茶叶品质和茶文化信息的来源。事实上,英国人所提及的茶文化和历史与中国的茶文化和历史在你能想象到的每一个方面都是不相同的,包括茶叶的起源。目前,尚没有一本权威的用英语写成的茶叶书籍。几乎所有的茶叶知识都是用中文写成,而又没有被翻译成英文。现在中国的茶叶产业依然是一个外国人无法透视的黑匣子。我们应当注意到,在唐朝伟大的茶叶教育家陆羽将茶叶教育引入了中国文化,使茶叶成为生活的七大必需品之一。在陆羽大力教育茶叶知识之前,中国饮用茶叶的历史至少已经3000年了。但茶叶文化的普及、茶叶的广泛饮用以及茶叶对中国和日本的深深的文化意义始于陆羽时期。茶叶兴盛于唐代,唐代之后注重文化发展的宋徽宗又继续推进了茶叶的教育,直到明朝茶叶依然兴盛。清代对茶叶教育的限制助推了清王朝的瓦解。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全世界都需要复兴陆羽所提倡的茶叶理念。

与茶叶相关的知识需要在其他国家翻译和出版。不仅要出版聚焦干茶叶的外语杂志和期刊,茶叶研究的成果也要用其他语言出版。还需要出版关于茶叶历史与文化的权威书籍。中国伟大的电影艺术也应将荣文化作为其主题之 。茶文化是一个底蕴深厚的主题,人类对它了解越多就越是着迷。中国茶叶大师应该到国外旅行发表演说,而且应当在海外高调地进行中国茶艺表演。

茶叶是中国呈献给世界的一种完全现代的国际产品,而这产品又是根植于古代中国优点之上的。政府应当给予茶叶教育以财政资助,这一崇高举措不仅带来利润,更带来荣誉。

茶文化旅游

没有包括旅游的教育项目是不完整的。茶树生长在地球上最美丽的一些地方。外国游客,特别是茶叶爱好者,对参观中国的产茶地区相当有兴趣。这种兴趣并不局限于游览风景,他们还真正有兴趣参观茶叶制作,欣赏茶叶制作工艺,并且体验现场品茶的乐趣。中国和亚洲游客喜欢的旅游景点譬如杭州、黄山、武夷山和云南都从旅游业和茶叶产业中大大受益。中国的一些产茶区也正在做旅游开发的工作,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茶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

美国经济的幕后力量是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即使生产出了了不起的产品,但如果无人知晓该产品,那也是没有意义的。中国人把茶叶视为理所当然,而中国茶叶市场似乎也认为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生产的茶叶是世界上最好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那些活跃在国际市场的其他产茶国而言,中国仅仅拥有生产低品质茶叶的声名。当然,人们知道茶叶源自中国,但国际上普遍认为在清代随着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逐步殒落,中国的制茶工艺也在许多年前渐渐失传。这与埃及在其权力巅峰时期丧失了其作为世界上最好啤酒的生产国的声誉是一样的。

显然,这是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的失败。要向国际社会成功地介绍自己,中国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在茶叶方面尤其如此。要做到这一点,中国需要向纽约和伦敦的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公司寻求大量帮助。这些公司是这一领域的精英。鉴于目前中国的茶叶产业是边缘化和地区化的,介绍中国茶叶的任务或许需要政府来执行,目的是使中国成为定义茶叶市场的领导者。茶叶是中国的重要象征,可以说中国商业的整体声誉的提高取决于中国作为国际茶叶市场领导者的崛起。这种崛起并不意味着中国必须比世界其他国家出口更多的茶叶,但这的确意味着中国必须重获其作为世界上最好茶叶的生产国的声誉。现在中国正力争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必须将自己建立成为质量的领导者。中国在茶叶贸易中失去了声誉,中国应当从茶叶贸易中再赢回其声誉。这种处境中的一条好消息就是,毋庸置疑现在世界上最好的茶叶产自中国,国际社会只是需要去发现这一点。

开拓国际销售渠道

最后一个关键要素是建立由中国控制的销售渠道。中国在这方面需要更加积极一些,需要积极探索和实施在中国境外建立经纪公司和仓库的设想。这是公司向海外拓展到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甚至印度的一个良机。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市场之一,然而在这个市场上却几乎寻觅不到中国人的踪迹。不要想着“我们如何才能将外国人吸引到中国来购买我们的茶叶”,相反,应该思考“我们如何才能在中国境外立足”?

建立销售渠道与修建公路将产品带到市场上是一样的。控制了公路就控制了市场。现在市场需求茶叶,如果首先用茶叶来建立国际销售渠道,这些销售渠道还可以延伸到其他市场,尤其是农产品市场。

简短的小结

第8篇

闽茶文化产业园在近年来给福建省带来了较大的收益。但事实上,闽茶文化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也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其更深层次的发展。本文首先对福建茶文化和茶文化产业园进行了简要的说明,然后分别探讨了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意义和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建造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对国内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闽茶文化;产业园;功能分区;选址

市场经济风起云涌,一成不变的产业发展模式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壮大的隐患。在这种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大众的视线。从字面上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运用创意能力开发文化资源的产业模式。闽茶文化产业园属于福建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闽茶文化产业园概述

1.1闽茶文化

闽茶文化指的是我国福建地区的茶文化。福建地区不仅有着丰富的茶叶品种,同时还有着引人惊叹的品茶方式。当代历史资料就对福建地区的茶文化进行了记载,足以证明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在诸多品茶习俗中,斗茶习俗发源于唐代,但兴于宋代,给当地的饮茶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清时期,福建地区茶叶出口到欧洲,从而促进了该地区茶产业的发展。闽茶文化在我国历史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茶产业应该汲取茶文化的重要成分,从而促进自身发展。

1.2茶文化产业园概述

茶文化产业园是基于茶文化产业的经济园地。一般来说,茶文化产业园更加注重知识产权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传统茶产业园相比,茶文化产业园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其不仅包括茶文化旅游业和茶文化休闲产业,同时还涉及到茶文化景观等多个方面。当然,茶文化产业园有多种划分方式。其既可以根据茶叶品种和功能属性进行划分,也能够按照文化主题和发展模式进行区分。茶文化产业园是茶文化发展的产物,要想推动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开发者就需要重视茶文化因素的作用。

2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意义

闽茶文化产业园是茶文化产业的聚集区,虽然闽茶文化产业园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但是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1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完善

在福建地区,茶文化产业往往因为组织机构上的问题,导致其所收到的规模效益较低。相比之下,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则可以使茶文化产业能够更好地实现重组,这样就有利于大型企业的形成。此外,闽茶文化产业的经营方式较为单一,这种经营方式不足以应对市场风险。相比之下,茶文化产业园则可以使各个茶文化产业相互联合,有利于规模效益的形成。闽茶文化产业园有利于推动企业之间联动发展。换句话说,大型闽茶文化企业在带领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成为中小企业的榜样,这样中小企业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2.2有利于产业布局的优化

茶文化产业园可以按照“产业聚集群”加以理解。在产业园内,各个茶文化企业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茶文化产业集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加快资源的整合,同时还有利于生产力的提升。茶文化产业园的形成使得园区内的企业可以相互合作,通过取长补短来优化自身的产业布局。比如说,有的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很擅长,但是产品创意性的组织却是其短板,这样的企业就可以寻求创造力较强的企业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3推动福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茶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可以给福建人增加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除此之外,茶文化产业园可以缓解社会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除此之外,茶文化产业园还将茶文化特色产业聚集起来,成为城市的特色景观。从这一层面出发,茶文化产业园可以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为当地文化旅游业带来新的旅游资源。

3闽茶文化产业园的问题分析

福建地区的茶文化产业园依托当地的茶文化产业实现自身的发展,调查统计,闽茶文化产业园在近年来给福建省带来较大的收益。但事实上,由于闽茶文化产业园是新生事物,其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也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其更深层次的发展。闽茶文化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四大主要问题,值得我们探究。其一,当地政府过分干涉产业园的发展。事实上,闽茶文化产业园是在福建政府的帮扶下形成的,所以产业园的发展自然会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预可以规范产业园的发展,因此是可取的。但是,过多的政府干预则可能出现“政企不分”的现象,从而严重阻碍茶产业的发展。其二,茶文化产业园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由于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前景较好,所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该领域进行投资。投资者想通过投资茶文化产业园来推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事实上应该予以鼓励。但是,投资者的盲目投资行为不仅无法促进福建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能会造成茶文化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市场空间是有限的,过多的茶文化产业只会引起恶性竞争的问题。其三,茶文化产业园的产业化水平较低。虽然茶文化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其过低的产业化程度实在令人堪忧。很多茶文化产业只是徒有其表,产业园管理者全然忽视了茶文化的重要性,长此以往,茶文化产业必定难以为继。其四,茶文化产业园还存在定位错误的问题。茶文化产业园对于园区选址和定位有着较高的要求,很多商家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资金投入进去,却由于种种因素而无法获得收益。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选址就是“地利”因素,要是选址不好,产业园的发展情况可想而知。

4建造闽茶文化产业园的方式

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对于福建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不可言喻。近年来,闽茶文化产业园在福建地区兴起,但是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产业园发展的潜在隐患。开发者在建造闽茶文化产业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问题,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开发产业园。

4.1注重科学选址,增加开发潜力

选址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地址选择,其还涉及到诸多因素,比如交通和待开发资源等。对于茶文化产业园而言,开发者不仅应该考虑园区面积,同时其还应该注重茶区的交通便利性、资源可开发程度和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等。比如说,茶文化产业园的定位如果是演艺产业,那么开发者就应该将产业园设置在城市演艺产业聚集区,这样可以使茶文化产业园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不同的产业发展需要决定着产业群的选址,开发者需要在产业园建造前就注意选址的科学性。

4.2完善功能分区,提高生产效率

茶文化产业园是茶文化产业的集聚,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功能分区相当于产业园的骨骼,要是功能分区设置不当,就意味着产业园出现“骨骼错位”的问题,从而影响到茶文化企业的发展。很多开发者只是简简单单将所有企业聚集在一起,而不按照功能分区对其进行分类,这样就影响到了产业内部的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者对功能分区进行完善,将其分成生产区和营销区,从而可以使不同的产业之间实现更好的互动和合作。

4.3融合文化主题,增加园区特色

福建地区的茶文化产业园的数量虽多,但是其创意程度却不高。很多茶文化产业园对于入驻产业园的企业没有严格要求,这就使得各类企业出现在茶文化产业园内。虽然看上去一片欣欣向荣,但事实上茶文化产业园一旦运行起来,就会陷入创意缺失的境地。针对这一问题,茶文化产业园开发者应该在开发产业园的过程中融入文化主题因素,赋予产业园更加鲜明的特色。比如说,根据古人将茶作为婚姻聘礼的习俗,开发者可以按照婚庆主题进行产业园设计,并吸引那些与之相关的茶文化企业。根据婚庆主题,开发者可以聚集闽茶企业、茶包装设计企业和茶联开发企业等,使茶文化产业园的特色更加鲜明。再比如,开发者还可以以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主题建造产业园。在这种情况下,开发者可以聚集茶文化生态旅游企业、茶馆设计公司以及茶事活动策划公司等,提升产业园的生态旅游特色。

4.4构建产业链条,优化合作机制

产业链条的构建是茶文化产业园建造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产业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产业链的影响,要是产业链存在问题,那么企业的发展就难以维系。同样,对于茶文化产业而言,开发者应该在园内建立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程度的发展。除此之外,由于茶文化人才的缺乏,开发者还应该注重人才培养,这样才可以改变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动力不足的情况。通过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可以有效优化产业园各个产业之间的合作机制。

5结语

闽茶文化产业园对于福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闽茶文化产业园的发展的同时还伴随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产业园发展的潜在隐患。开发者不仅应该注意产业园的选址和功能分区的优化,同时还应该在产业园的发展过程中融入文化主题因素。除此之外,开发者还应该重视产业链对于产业园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余瑛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龚永新.茶文化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推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48-49.

[2]员旭彤,肖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试验荡地资观规划设计———探寻茶文化与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的结合之路[D].陕西: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5):209.

[3]张京成,刘光宇.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78-83.

第9篇

关键词:熟语;茶;心态文化

1 导语

熟语“是伴随着语言史发展的脚步和语用跳动的脉搏由使用该语言的整个社会力量对语言财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汉民族语言的精华”。①在无以尽数的语海中,关于“茶”的熟语比比皆是,形成了一套茶文化熟语。在讨论茶文化之前,首先我们得弄清什么是文化。h. h. stern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

从文化的内部结构来看,包括下列几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制度文化层主要包括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选拔制度、法律制度和民间的礼仪俗规等内容。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心态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那么,茶文化也应该有这四个层次。鉴于前者更多涉及的是经济、自然、民俗等方面,和语言类关系不是很密切,本文着重对心态文化做重点研究,以下是具体分析:

所谓茶文化的心态文化方面是指是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这是茶文化的核心。如人们在品茶中所追求的人生价值观,把饮茶与待人接物相联系起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以及对方面的影响等等。

2 茶文化体现的人生价值观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就其要义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重德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关于此方面的熟语有“一女不吃两家茶”、“吃两家茶,睡两家床”是对“妇德”的说明,虽然不符合当今世界的思想,但是对爱情的忠贞是中国传统的道德。

2.2 尚和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通过饮茶、敬茶,形成了茶礼、茶艺、茶会、茶宴、茶俗以及茶文学等多种茶的表现形式,此方面的熟语有“客从远方来,多以茶相待”、“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人之交醇如茶”而实质内容则是以茶示礼、以茶联谊、以茶传情,而达到的目的则是以茶健身,以茶养性,以茶表德。

2.3 倡廉俭

廉俭之德的核心在于以茶示廉、以茶示俭的基本原则。关于这方面的熟语有 “粮收万担,也要粗茶淡饭”、 “勤快人讲实干,懒惰人讲茶饭”等等。当代茶圣吴觉农则示“茶性无邪”的理念,林语堂更是谨持“茶象征尘世的纯洁”之观念。茶为自然界之灵物,茶性至清,以至清至灵的茶性对应于人性,无疑要倡导一种廉俭的人生之道。在我们当代中国要以茶养德,修廉俭之德。这是茶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哲理。

3 对中国的影响

随之最初的药用和饮食意义淡化,茶有了其他用意,并逐渐与宗教联系密切起来,茶与中国儒教、道教和佛教等联系起来更加丰富了中华茶文化。儒家以茶交友,以茶雅兴,以茶养廉,以茶提倡友谊与和谐。道家饮茶为契合自然。佛家饮茶为明心见性。以下分别分析。

3.1 茶与儒家的契合——贵和尚中

儒家思想核心是“贵和尚中”。“和”就是和谐,不冲突,中庸之道。儒家讲求的“和”可用于自然、社会、人生各个方面。万物调和、万事和平,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是理性的节制,是一种气度、一种胸襟。这恰是茶的本性,反映了中国人的性格,即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以茶会友”、“以茶养廉”、“以茶可雅志”即主张沟通思想,创造和睦气氛,同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去看世界,认识世界,从而追求精神上的和谐。这也是中国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

3.2 茶与道教的融合——天人合一

道教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强调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通的,可以达到统一。道教与茶文化关系最有说服力的要数陶弘景《杂录》中所说“茗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君服之”的记载。道教有“以茶飨客”的风尚,道家强调“无为”、“避世”思想,将空灵自然观点贯穿于茶文化之中,注重茶的养生之法,使茶艺达到切合自然的境界。同时,道教重感通之情。吸取宇宙天地之精气的茶与天地宇宙之精灵的人有性情相通之处,即茶的清与淡雅之性,与人性中的静、清、虚、淡的品性相似。正是如此,茶的自然本性与人生精神在茶文化中能得到高度的统一。

3.3 茶与佛教的交融——茶禅一味

茶与禅渊源深长,可用“茶禅一味”来概括。②这句熟语浓缩着许多至今也难以阐述得尽善尽美的深刻涵意。“茶禅一味”中“一味”指茶与禅二者融为一体,两者不可分离。意指禅味与茶味同是一种兴味,品茶成为参茶的前奏,参茶又成了品茶的目的,二位一体,水融。 茶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深层的原因当然在于观念的一致性,即茶之性质与禅悟本身融为一体,具体表现在内外两个方面:一、外在方面:因禅宗讲究坐禅和禅定,在佛家看来,茶的自然属性可帮助僧人们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振作精神,完成坐禅。二、内在方面:二者均重在主体感受,饮茶需心平气静地品味,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静。参禅要澄心静滤的体味,讲究专注精进,直指心性。因而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很适合佛教徒守戒坐禅的需要。所以“茶助禅,禅助茶”。

4 饮茶透露出的哲学

中国茶文化自始便与中国人生哲学紧密关联。我们之所以可从茶文化中发掘出对应于人生哲学的有益理念,是因为茶性与人性有一定的对应性,特别是茶性中清醇静雅的一面,可让人不断地体味而受到无穷的启示。这些以茶喻理的茶文化熟语有着重要表义功能。现举例如下:

1.喻人情

人走茶不凉

客来茶相待,情谊融其间

2.喻事理

冷茶冷饭吃得,冷言冷语受不得

当家才知茶米贵,养儿方知报家恩

3.喻养生之道

宁吃粗茶饭,不尝无价药

吃生萝卜喝热茶,医生改行拿钉钯

5 结语

以上是对关于茶的熟语的文化内涵的浅析,我们在品茶中更应注重讲究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在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史上,茶为文化这一范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地位也是如磐石一般不可动摇。茶文化与茶文化的熟语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相互促进。中华茶文化为茶文化的熟语的形成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反,茶文化的熟语也为中华茶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弘扬中华茶文化。

注 释:

①姚锡远.熟语文化论[j].河北大学学报,1994

②林志.中国茶道[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龚永新 蔡世文. 三峡茶谚及其特征[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

[2]李树新.人走茶不凉——柴米油盐酱醋茶文化义探微(七)[j].汉字文化,2007(0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