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双减政策后的教育现状集锦9篇

时间:2024-01-27 16:41:34

双减政策后的教育现状

双减政策后的教育现状范文1

2021 年的暑假即将画上句号。从来没有一个暑假,教育政策的出台如此频密,并且从出台到落实的时间间隔如此之短,执行力度如此之大。

从暑期托管的普惠式推广,再到 ” 双减 ” 政策的高规格发布,学生、老师、家长、学校、教培机构……身处教育网络中的每个角色都在短时间内感受到重大变化。

如今,” 双减 ” 政策正式落地一个多月了,作为 ” 双减 ” 工作试点城市的广州,在这个 ” 试行政策 ” 的暑期窗口期,学生、老师、家长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双减 ” 政策下,他们迎来了怎样的变化?新学期将至,他们又将如何去应对?

学生:有人拍手称快 有人坦言减负要看 ” 两头 “

7 月 24 日,” 双减 ” 政策正式发布。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中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

作为教育的主角——广大中小学生——对于 ” 双减 ” 政策各有感悟。

刚从小升初 ” 杀出重围 ” 的小艺告诉记者,” 双减 ” 让她松了一口气。小艺说,她从一年级开始就参加各种课外拓展和培优。小学六年来,她的周末被各种学科类和素质类培训班排得满满的,在妈妈车上吃饭和睡觉是家常便饭。今年小升初,小艺被广州外国语学校录取,但这个暑假她还是被妈妈报的培训班安排得满满的。对于 ” 双减 ” 政策下不能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进行学科类培训的规定,小艺给了一个大大的赞。” 我最爱看科幻类小说了,放假终于有时间看书了。”

五年级学生小六成绩一般,妈妈从三年级开始就给她报了语文、数学、英语的校外培训班,不过小六连校内作业都完成得很辛苦,所以根本没有精力完成校外培训班的作业。” 每个周末都跟大家一样赶集似的去上课,但学了什么回来我基本也忘记了。” 对于 ” 双减 ” 政策,小六坦言:” 作业是老师布置的,课外班是妈妈报的,只有他们减量我们才能真的减负。”

从小就是 ” 学霸 ” 的华附高一学生小林表示:” 鞋子合不合穿只有自己知道。” 小林告诉记者,校外 ” 加餐 ” 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兴趣爱好做选择,所以他觉得自己的学习负担并不太重。” 如果一定要追求绝对的平均,那我担心学有余力的学生会‘吃不饱’。”

家长:点赞 ” 官方带娃 ” 期望学生评价机制更多元

7 月 9 日,广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的通知》,表示今年暑期期间开始校内托管服务试点工作。全市十一区陆续发布暑期托管具体实施细则。7 月 19 日,广州 ” 官方带娃 ” 正式开启。

不少双职工家庭对于暑期 ” 官方带娃 ” 拍手称快。家长李女士工作很忙,孩子即将升入小学六年级,面对小升初的压力,在暑假前一个多月,她已经给孩子报好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校外培训班。” 整个暑假时间排得挺紧的,为了让孩子放松一下,我们还在暑假初期安排了一次外出旅行。如果早点通知暑期校内托管,我们可能会尝试着让孩子在学校完成暑期作业。”

王女士是广州一名高校教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女儿在暑假过后要升五年级了,儿子从 9 月份开始读小学一年级。” 双减 ” 政策落地后的这一个多月,她都在关注相关报道和政策解读文章。

王女士说:” 我觉得‘双减’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确实是解脱,现在教育‘内卷’太厉害了。就拿我女儿来说,在她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全家就很焦虑了,因为听很多过来人聊小升初前的准备,他们说要想读广州比较好的初中,奥数和各种杯赛成绩是标配。我们也尝试着让女儿去学奥数,可是她真的不感兴趣,我们为孩子简历上没几个拿得出手的数学杯赛成绩苦恼和焦虑了很长一段时间。”

与王女士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谢女士的女儿今年小升初,她的优势是英语,但从四年级开始,为了上广州一线初中,她开始硬着头皮学奥数。谢女士说:” 我女儿不是那种有数学天赋的孩子,但她贵在勤奋和要强,会为了自己定下的目标努力奋斗。说实话,看到孩子学奥数很辛苦,我们家长风雨无阻地接送也很辛苦,我曾无数次想放弃,但最后为了小升初,大家都咬牙坚持了。”

王女士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幸运,正好赶上了 ” 双减 ” 政策,” 我觉得‘双减’对于我家这样的孩子来说是一种解脱。” 王女士告诉记者,大多数家长对 ” 双减 ” 政策的效果仍在观望,” 其实我们就是特别希望学校能够多维评价孩子,而不只是用分数来衡量。那些经历过小升初或者即将小升初的家长之所以如此焦虑,关键还是学校在选拔学生时主要看重成绩。如果学校能改变评价学生的尺度,家长的焦虑才能真正缓解。”

学校老师:看好 ” 双减 ” 政策落地 走出教育 ” 内卷 ” 怪圈

” 双减 ” 政策一出,不少老师纷纷点赞。广州某中学语文老师肖老师觉得,不少学生从小在校外补习过度了,上了高中就目光短视,急功近利。2015 年高考,他所教的两个班语文平均分都超过 120 分。对于肖老师来说,这份成绩单,既是对他冒险试水、苦心坚持三年 ” 深度阅读 ” 的交代,也是他 ” 用阅读而非纯应试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 理念最有力的注脚。在被 ” 短平快 ” 的功利主义控制下的中学课堂教育中,肖老师的尝试有着特别的意义。

但是,没过几年,当他再一次教高一时,肖老师发现他的深度阅读课已经上不下去了。” 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发散知识点,建议学生多阅读、广阅读,甚至不提供书单让他们自由阅读时,遭到一些学生的反对。他们觉得我在浪费时间,语文课就应该讲重点和考点,他们没这么多时间看课外书,还有其他科目要学习呢。” 肖老师说。

肖老师在课下还专门找这些学生谈心,告诉他们高一高二的语文学习应该 ” 厚积 “,广泛阅读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很关键的一点。只有高一高二 ” 厚积 ” 了,到了高三讲考点的时候,学生才能比较好地运用之前所积累的知识去迁移和运用。” 尽管我苦口婆心地跟学生解释,仍然有一小部分学生理解不了,他们习惯了校外培训机构老师直接讲重点难点,要自己去梳理知识,他们不知从何下手。”

与肖老师有同感的老师不少,他们越来越感受到学生过多的课外补习和刷题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是背道而驰的。不少老师也都曾建议学生减少校外培训,跟着学校老师的步伐走,但因为陷入 ” 内卷 ” 怪圈,人人都不敢停下参加校外培训的步伐,学校老师的苦口婆心劝说也收效甚微。

现在,他们看好 ” 双减 ” 政策的落地,因为这更加突出了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校外培训机构:关停、调整、转型 等待开学后的明朗政策

位于天河区岗顶的华晟大厦周围,几乎云集了广州最主要的几家教辅机构。以往的周末,这里人头攒动,大厅里的三部客梯远远满足不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每次在高峰期去 20 楼以上的机构陪孩子上课,电梯至少要等 10 分钟。

记者近日走访了这座大厦,在 ” 双减 ” 政策冲击下,大厦前门可罗雀,与昔日的人流如织形成鲜明对比。记者上楼走访了几家知名的课辅机构,以往机构大厅很醒目的成绩榜没有了,有的机构甚至直接大门紧锁,门上贴着停课告示。

记者以家长身份前去一家知名一对一辅导机构咨询。课程顾问的第一个问题是:” 请问孩子可以在周中上课吗?因为我们学科类培训只能在平时的放学后,周末和寒暑假都没法上课,所以我们有必要先了解孩子平时是否有空过来上课。” 此后,课程顾问也只是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并未推销课程,并让记者留下信息,等 9 月份开学后政策明朗了,再告知是否可以报班。课程顾问还透露,机构现已推出不少素质类课程,比如少儿编程和美术课,9 月份开学后的周末,这些素质类课程可以开课。

而在以往,他们通常会很热情地向家长推销机构的名师和课程,并称课程买得越多越划算。

” 双减 ” 政策下,不少学科类培训机构相继关停、调整、转型。近日,广州本土教辅机构罡得教育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致罡得学员家长的一封信》,宣布将于 8 月 31 日关闭所有门店,请还未申请退费的家长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到校区办理退费事宜。

仍想活下去并且尚有余力活下去的校外培训机构选择了转型,素质教育、校内外托管、职业教育成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升级的三大关键词。据了解,新东方、好未来、卓越教育等企业均已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布局。比如北京新东方成立素质教育成长中心,专注学生五育目标发展要求;今年下半年以来,好未来接连调整品牌结构,推出励步儿童成长中心和系列素质教育新产品;卓越教育今年不断深化探索 ” 素质教育 + 社区 ” 新模式,在围棋、舞蹈、美术等领域完成品牌布局。

机构老师:职业荣誉感骤降 有老师离开教培行业

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必须随之转型的还有机构的老师们。

黄老师是广州数学培优界一位小有名气的老师,近些年,他培养了不少竞赛尖子生。2015 年,他成立了自己的机构,专做竞赛培训类项目。不少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一直跟着黄老师学习。

” 双减 ” 政策落地让他面临挑战。” 我们这种小机构现在最担心的是生存问题,我们没有宣布裁员,但是周末和寒暑假不能上课了,明显课时少了,相应的老师的课时费就少了一大截。” 黄老师还说:” 以往社会对我们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还是有比较高的认可度,培训机构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师确实潜心教研和教学。而如今这个职业的荣誉感骤降。”

黄老师目前已经被一所民办学校 ” 挖 ” 去当数学老师了,但他表示:” 现在民办学校也面临着转公办或停办的问题,我也想去公办学校当老师,但在公办学校如果没有编制,会有很大的落差。”

某机构数学老师小傅去年刚毕业,在 ” 双减 ” 政策下,他也面临出路抉择。目前他还在机构坚守着,小傅告诉记者:” 我真的很喜欢当老师,现在只能周中的晚上上课了,看看新学期学生和家长的报班情况吧,实在经营惨淡的话,我可能会去考研或考公务员吧。”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1 教培行业人才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教培行业一线城市招聘收缩幅度大,7 月发布职位数比政策发布前的 3 月下降 32.4%。

专家建议:通过购买服务解决校内托管  保证学校老师教研备课时间

1.” 双减 ” 政策下,如何保证学校老师的休息和教研时间?

面对新学期即将来临的 ” 双减 ” 以及 “5+2″(周一至周五 5 天,每天校内课后托管时间至少 2 小时),不少小学老师很担心每天增加了 2 个小时的托管时间,老师的休息时间很难保证。

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校长陈峰建议,政府可以尝试通过购买服务和吸纳大学生志愿者进学校辅导孩子作业的方式解决校内托管问题。他提到,托管领域也是教培机构转型的方向之一。不少校外培训机构正在布局课后托管服务,学校也可以遴选购买他们的素质教育课程,将之加入校内课后托管的服务,毕竟培训机构在教研、师资团队培训也是很有经验的,校内课后托管可以吸纳其精华之处。

2. 学生不参加校外辅导,学校老师能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广州市某重点小学的陈老师告诉记者,以往很多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校外培训上,” 这些学生超前学习了,上课不听课,甚至偷偷做校外的习题,下课没时间做校内作业又去赶班了…… ” 陈老师说,这些学生其实学习压力很大,学习成绩却不见得很优秀。假如他们能跟着我们校内老师的节奏,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完全有信心把他们教好。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化学老师汪娜现任教高三,她觉得 ” 双减 ” 政策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最关键的是向课堂要效率,老师要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透,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就把难题解决了。

也有教育界人士提醒家长,不能把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完全归因于学校教育,家长也要付出家庭教育的责任,如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作息等,这些都是家长的责任。只有家校合作携手才能把孩子教育好。

3、” 双减 ” 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教育焦虑真的可以缓解吗?

新学期开始,” 双减 ” 逐渐奏效,是否可以缓解教育的焦虑?

双减政策后的教育现状范文2

 

“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们喜忧参半,既有缓解压力之感,又有莫名的不安。家长的担忧聚焦于几个问题:减少学科类校外培训,会不会造成阶层固化?市场需求仍在,会不会造成“私教”盛行?“双减”会不会造成孩子“放羊”?“双减”后,什么样的孩子会脱颖而出......

 

想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双减”政策的底层逻辑:针对学科教育,要把学科教育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减轻家庭负担。

 

由此可见,“双减”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双减”政策出台前,家庭与学校出现同质化趋势。学校像考场,家里还是像考场。

 

受市场宣传的影响,家长们大都别无选择又极其负责地将孩子送进培训班或在家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当校外辅导被政策性叫停,家长们失去了方向。停下来,分析一下政策,找到家长可以尝试的角度。

 

家长要怎样

 

把时间还给孩子呢?

 

文件第二项第5条规定:“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第三项第9条规定:“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根据这两条可以推断:孩子的作业和在校完成作业的时间都会有所调整,那么回家后的自由时间肯定增多,取消校外培训会进一步增加空余时间。那么家长要怎么做,才把时间给孩子呢?

 

一是密切家校联系。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二是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

 

三是融洽家庭氛围。细心关注孩子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四是要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家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

 

五是不妨将重心转移到培养孩子习惯上来。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这个过程离不开外力的推动,经历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阅读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运动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提高;劳动的习惯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价值观、责任感,提升独立能力;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公民意识的培养;兴趣爱好的习惯有助于塑造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建立自信,积极健康。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内驱力也会更足。

 

哪些学习习惯很重要

 

这里列表供大家参考

 

没了校外辅导

 

怎么办?

 

文件第四项第14条规定:“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家长对这条规定会本能的出现紧张。没了辅导,考试怎么办?

 

此时,家长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

 

1.孩子通过校外辅导获得了稳定而持久的分数增长吗?2.分数的提高等同于学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吗?3.孩子在接受辅导后,学习习惯和方法有积极、长效的变化吗?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就可以客观地评估校外培训对自己孩子的价值。真正的教育,不在于校外培训机构,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双结合。好的成绩,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教育肥沃的土壤,还包括家庭和睦、自我驱动等。

 

再看文件第五项第18条“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

 

这里有两个重要信息:命题趋势和招生指标分配。

 

先看命题。防止偏题、怪题、超标题,那什么题最重要?当然是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题。这就形成了一个系统:课堂--作业--考试--评价。再看招生。文件强调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其本质是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均衡趋势。

 

家长还应对户籍所在区域的公办学校有所关注和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情况、校园文化、课程建设、学生活动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针对这一变化

 

家长可以怎么办呢

 

这里列表供家长参考

 

此外,教育部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不断健全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家长应予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均衡化、区域化的发展,学校间也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常和家长强调:孩子的身上有家长的影子。

 

家长改变,孩子改变。

 

“双减”政策后,家长角色回归。

双减政策后的教育现状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办学经费

一、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经费现状

近几年来,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 其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现象日益突出。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的经费都不能满足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各项办学成本都大幅度上升, 办学经费不足所引起的教育公平欠缺也呈现出来,使学校不堪重负,长此以往将影响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1、政府财政拨款不足,且在地区和高校间分布不均

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主要依赖当地政府和主管单位,地方财政随地方经济发展不同,差异较大;各地政府对高职教育重视程度不同,也造成了对高职教育财政资金投入的地域性分布不均;在财政拨款上很大比例的资金重点用来支持本科院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建设,而实际上高等职业教育要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实验实习场所的建设有较高要求,经费投入需求甚至更大。

2、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对教育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拨款的严重不足,致使教学条件严重跟不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使学校能正常运转,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不得不依靠增加学费收入来解决办学经费问题。于是,一些学校不顾办学条件,盲目扩大办学规模,以规模效益来弥补经费不足的闲境。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硬件建设和师资跟不上,教育教学质量必然要受到影响。从2014年到2015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减少10.3%,生均图书减少9.5%,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减少5.3%,分别比同期本科院校的相应指标要低7.9、10.3个和9.0个百分点。特别是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更慢,难以满足科技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以至于学生实践能力差,不能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及产业调整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变化的需要。因此,毕业生的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

3、办学经费的不足导致优秀教师流失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待遇不高,导致高等职业院校优秀教师的流失现象较为普遍。有相当多的45岁以下的学术带头人,晋升教授后不久便跳槽到本科院校。年轻的教师博士毕业后,也有许多南地市高等职业院校跳槽到省会城市的省级高等职业院校或本科院校。优秀教师的流失,以及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无疑要给教育教学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

4、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专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工科类的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在物质、技术等方面耗资甚多,师资标准要求较高,即办学成本较高,一些学校相继开设社科类专业,导致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其结果是文科类毕业生就业难。而企业中高级技术型人才(高级技工)十分紧缺,这说明一些工科类专业的招生严重不足。一些高等职业院校见某些工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十分走俏,也盲目开设该专业。由于办学条件达不到要求,所培养的人才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其结果还是不能解决企业高级技工紧缺的问题。

二、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筹集多元化分析

相比较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现状,德国职业教育经费筹集则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复杂性表现在有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多种办学机构, 涉及工业、农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等多种行业,有企业主、雇员、培训人员、教师和适龄青年等多种参与者。在众多的职业教育办学机构中,政府(联邦和州)及企业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德国实施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双元制职业教育, 其基本特点是整个职业教育培训过程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两条线上同时进行。企业侧重实践培训, 向学徒传授实用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学校注重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以企业实践培训为主。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其经费来源于两个渠道:企业及跨企业职业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各级政府负担。

三、 对我国职业教育经费多元化的启示

1、加大政府投入,争取更多财政支持。通过切实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最大支持,一方面是积极争取政府增加经费投入,另一方面是争取政府在政策的支持与倾斜,减少支出,比如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

2、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我国职业院校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通过定单培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实现双方的“互赢”。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更有针对性,更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可以实现就业的零距离。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寻求一种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以使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3、吸引社会力量投入。省级政府层面应制订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法律法规及操作细则,明确社会办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团体等社会力量以不同形式参与职业教育,实现职业院校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保证高职教育经费的充足。应运用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和市场激励机制,吸引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

4、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职业院校经费来源主要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学杂费等事业收入,企业、行业等其他主体投入相当有限。政府应引导企业通过合资、独资、合作等不同形式参与职业教育,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职业院校,并允许企业获得相应的权利。同时,应促进社会资本直接向职业院校提供资助。比如,可以设立企业家、企业基金等方式,省税务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企业在税前向社会公益团体捐赠。

参考文献:

[1]菲利普・葛洛曼(德).国际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P]中国统

计出版社,2007年第178页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4]廖礼辉.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分析[J].教育与职业

双减政策后的教育现状范文4

 

关键词:国际收支不平衡;产业分工;内需不足;产业政策

1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国际收支不仅在总量方面规模快速增长,而且开始出现了以“双顺差”为特征的结构性转变。从1999年到2006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连续八年“双顺差”,经常项目特别是商品贸易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构成部分。

2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形成的根源

2.1 内需不足

内需不足方面主要表现为储蓄过剩,资金闲置以及资金利用率低等现象。截至2006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10663亿美元。相对于如此之多的国家储备,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水平和人民消费观念的差别,使得在政府中存在着大量的政府储蓄,微观经济主体中存在着大量的私人储蓄。政府对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也使得微观经济主体对未来医疗、教育成本预期的上升,进而减少即期消费,增加了私人储蓄。

由于内需不足,使得国内资金利用率低。为了确保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实际贷款利率明显偏低。而且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之下,可以用来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资金,大多数被用于生产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这些造成资金的低效率使用。

2.2 资源不合理利用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经济持续发展不能持续。一方面,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最近几年内钢铁、电解铝、焦炭等行业投资快速增长,并形成了过大的生产能力,超过国内消费的能力,因此相关产业必须通过出口找出路,这是我国钢铁产品、电解铝、焦炭等“两高一资”类产品出口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近几年外商投资持续增加,以机电产品为主导的国际制造业向中国大量转移,使我国成为部分电子信息类产品的国际制造中心。一些产业生产能力大大超出国内市场需要,这是出口大量增加和贸易顺差等不平衡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相关政府政策的不足

以发展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的产业政策。在该政策出台初期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外部资金,充分利用了我国的比较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经济活力。但是,这种政策使得我国受资源约束,进口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为主,出口以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在国内投资需求减弱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一方面造成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进口增速减缓,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容量有限造成出口大量增加。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地方政府政策。长期以来,各地政府为了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往往把GDP的增长作为评估其政绩的主要指标。各地政府的出口创汇、招商引资成为重要的手段,并最终以“双顺差”反映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其中地方政府在各地的投资活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吸引外企的政府优惠税收政策。作为产业政策的配套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也同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出口退税政策、“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政策等多项税收减免政策,都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型跨国公司将我国作为其全球的利润中心,以充分享受优惠的所得税政策。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的形成。

2.4 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滞后

国内金融市场欠发达、融资渠道单一也是造成目前国际收支状况的原因之一。从金融市场发展来看,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不发达,融资渠道以银行体系为主,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和资金融通中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尽管国内积累了大量资金,但由于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通,形成了国内资金流动性、外汇储备、境外融资规模“三高”并存的局面。

3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1)增加政府职能,扩大内需。在贸易顺差巨大的情况下,增强国内消费是消化长期高速增长的投资形成产能的唯一途径。更重要的是,持续、稳定、合理比重的国内需求是维持GDP长期稳定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增加国内需求也是解决“双顺差”不平衡最根本的途径。可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以及教育体系,加快对相关公共设施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带动和发展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吸引微观经济主体参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通过政府和媒体抵制资源不合理利用。在政府方面,应当在各地政府当中,积极推广并采用更能反映资源稀缺性和体现经济外部性的绿色GDP来衡量各地政府的绩效。通过政府从更加宏观的方面把握整个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媒体方面,可以通过媒体来加大宣传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等观念,从人的价值观上来影响微观经济体的经济行为,引导其更加健康合理地消费。

(3)进一步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征收资源费、排污费,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成本。通过征收资源费(税)、排污费(税),将厂商生产的负的外部效应成本化,也就是将社会成本反映在厂商的产品生产成本中。当前我国价格体系尤其是资源类价格体系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这使得企业丧失了技术创新、设备更新或强化管理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4)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

(5)对于金融市场层面的调节,应当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满足境内外机构的资金需求。目前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仍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企业融资依然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在我国压缩信贷规模的宏观调控背景下,一些国内企业只能转向境外市场融资,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收支不平衡。因此,需要继续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推动债券、股票等市场的平衡协调发展,并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完成各市场间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双减政策后的教育现状范文5

关键词:“二孩”政策;大学生;生育观

一、潍坊学院大学生在“二孩”政策实施后的生育观状况分析

本课题以潍坊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400名在校大学生开展网上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个人情况”、“大学生对‘二孩’政策的了解和建议”、“大学生自身的生育期望”等方面问题。收回有效网络问卷数据400份,有效率为100%。

(一)大学生的个人情况与家庭状况

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所调查的男女比例相当,男生占48.28%,女生占51.72%,这将使调查结果更合理,而不会因为男女观念差异出现太多偏差。

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在完全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中国生育政策的逐步调整背后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虽说全面实施二孩,是结合逐渐发展的国情对生育政策的逐渐改变,但是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弊端,我们也应该认真思考。怎样才能够做到将全面二孩更好地实施下去,也便成为了我们大学生研究的话题。及时调查为政策及时做出反馈和建议,也是一种无形的社会现实价值。

调查中发现,有5.91%的学生对“二孩”政策非常了解,0.69%的学生对“二孩”这一政策是比较了解的,48.77%的大学生对“二孩”政策略微了解,甚至有2.32%的人不清楚有这个政策的存在。同时,我们针对大学生对“二孩”政策的态度也做了相应调查,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是支持国家这一政策的,仅有小部分学生是不支持的,而保持中立态度的也有不小的比例。被调查者中有62.07%的大学生认为开放二胎的生育政策还是可行的,有32.02%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5.91%是拒绝的。针对这部分不了解,不支持政策的同学,我们应加大对二孩政策的宣传力度,制定方案帮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充分认识树立科学、健康生育观的重要性,用积极理智的心态来对待生育问题。

(三)大学生自身的生育观及对影响生育观因素的看法

对于生男生女的问题上,调查结果表明:60.1%的大学生认为生男生女是一样的,剩下的人群中生男孩生女孩的比例也接近1:1(想生男孩的有21.18%,而想生女孩的人数占有18.72%)体现出90后大学生的生育观没有出现严重的性别歧视现象,这是值得肯定的。

而在影响生二孩的因素上,大家也有着不一样的看法,65.02%的大学生认为有家庭观念的影响,有的家庭因为一脉单传,所以在为了保证自己的家族不在自己这一代中断,就必须生一个儿子,这就有可能出现超生的情况。85.71%的大学生认为经济状况是很重要的因素,认为在经济状况良好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孩子的生活质量和教育程度,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并能够健康成长。17.73%的大学生认为生二孩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也有部分人不想要孩子。还有9.36%的大学生认为生二孩有着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造成了大家有着不同的生育观念。51.72%的大学生认为国家政策是很重要的因素,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影响人们生育观念的多样化因素,对于合理的应积极支持而对于部分超生和不生的人群也应该积极引导她们,基于中国国情形成科学合理的生育观,这也正是“二孩”政策的实施愿景所在,让更多的人们加入到生二孩的行列来减轻孩子的养老压力,和减缓老龄化对社会的压力,让孩子更能健康成长,家庭更加和睦,社会更加和谐。

(四)国家人口基本概况

联合国公布的社会老龄化标准显示,2000年的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就已经有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趋势。然后,联合国科研机构大胆预测,自2020年开始,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我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然而,与其他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将面临更为艰难的问题。即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均GDP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足发达国家的20%,这就会出现未富先老现象。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社会所需要的年轻力量也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而变化,这使我国不得不实施二孩政策,从单独二胎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国家一直在努力改进生育政策以应对老龄化、养老压力、经济发展等各种问题。

二、总结

(一)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对“二孩”政策积极关注,通过问卷调查中的开放式答题中得到大学生对生育政策的建议总结后如下:第一,可以针对城市和农村实行不同的政策,针对不同学历的人群实施不同的政策。第二,希望国家能够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因为很多家庭想养二孩却局限于经济基础不足,而没有办法生养二孩。第三,对于人口出生率较低的地区,可以实行鼓励生育,从而有利于减缓老龄化进程。第四,希望社会可以做到男女平等,因为很多公司、企业一直都存在性别歧视。第五,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实时调整国家生育政策,在实施“二孩”政策的同时,要对其相关方面(医疗、教育等)加强制度的改善和实施。第六,大力普及“二孩”政策,但不强制“二孩”政策,希望自己的意见能被尊重。

(二)当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性别结构的失衡,中国的人口结构正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一些隐忧。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庞大并且接受了较多科学的思想观念,他们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在生育子女的观念上更趋向于合理性,也从中显示了我们90后大学生的生育观明显的现代化特征。体现在对于生育子女的“重男轻女”观念弱化、及时关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科学合理的思考生育问题,这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问题的解决是非常有利的,但有一部分同学仍然存在落后、消极、不科学的生育观念,表现在对生育政策的不关注,仍然受封建落后观念的影响等方面,这说明还需要对大学生积极的去引导,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生育观,用积极理智的心态来对待生育问题,进行现代生育观的指导,端正部分大学生的生育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毅,普遍允许二孩民众和国家双赢 [J].社会观察, 2012;9:23-25.

[2]王广州,胡耀玲,张丽萍;中国生育政策调整[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212,217.

[3]陈岱云,高功敬,于晓丽,刘静;生育意愿调查报告[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李晴琴;对大学生生育观的调查――以HH大学为例[J].才智;2011年02期.

双减政策后的教育现状范文6

[关键词] 山东 抗日根据地 刘少奇 双减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山东抗日根据地受到敌人的反复“扫荡”和分割“蚕食”,加之当时中共山东分局与八路军第115师领导对某些问题认识不一致,因而在政权建设、群众运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中共中央委托时任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在返回延安途经山东时考察予以解决。1942年3月下旬,刘少奇一行抵达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滨海区,至7月下旬离开,共4个月余。这期间,他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情况,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帮助山东分局总结工作,吸取经验教训,统一认识,加强团结,明确了斗争的方针任务,使山东抗日根据地发生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变化。尤其是他关心群众疾苦,善于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减租减息运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起来,为山东根据地建设和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双减”工作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开展情况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在农村土地问题上的总政策,早在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中,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力量共同对敌,决定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实行减租减息。1937年8月中共中央洛川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把它列入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减轻地主剥削,调动农民抗日的积极性。[1]这是抗战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战略任务和策略方针。

1941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在总结各地减租减息经验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明确规定了基本政策原则:第一,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切实保证农民的承佃权。第二,实行减租后又须交租交息,并保护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第三,富农的一部分封建剥削,租息照减,同时在适当改善雇工生活条件下,保护和鼓励其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并具体规定:地租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利息以一分半计息,这就是通常说的“二五减租,分半计息”的政策内容。[2]

山东抗日根据地早在1940年11月11日即由省临时参议会公布了《山东省减租减息暂行条例》,但由于抗日斗争残酷激烈,党的领导对战时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直到1942年春,除少数地区外,山东根据地的减祖减息尚未开展起来,有的地方减租户数不足百分之五,有的地方地主明减暗不减[3]。致使广大农民除饱受战争浩劫之外,仍受着地主高租、重利的盘剥,生活贫困衣食无着[4]。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挫伤了农民抗日的积极性。

二、刘少奇经过调查研究找到山东抗日根据地问题的症结所在

1942年3月下旬,刘少奇一行由华中进入山东后,边行军边沿途考察,一到驻地就访贫问苦,询问群众的生活状况,减租减息进行得情况。当他得知农民生活很苦,对减租减息有强烈要求,但群众尚未充分发动,减租减息也没有普遍进行时,心急如焚。

3月底,刘少奇到达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115师部驻地临沐县朱樊村后,立即组织随行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对参与调查的同志说,“减租减息是我们目前的根本政策,你们要多找干部和老乡谈谈,要从各方面了解各种人的意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刘少奇认为,山东在反“扫荡”斗争中之所以处于被动,根本问题在于群众运动没能发展起来,“双减”工作不够深入扎实,甚至部分同志还存在着错误的阶级意识。他严肃指出:“群众工作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搞好减租减息工作是群众工作的突破口,党政军干部要一齐抓。”[5]

刘少奇分别找到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分局副书记、省总工会主任黎玉,师政委,代师长陈光,政治部主任箫华等谈话了解情况,听取汇报并征求意见。他还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接待来访的党政军干部和农民代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还把分局党政军的有关材料和分局的机关刊物《斗争》全部收集来,认真查阅并系统研究。在进行了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的大量调查研究后,刘少奇认为减租减息运动没有充分发动起来的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干部对减租减息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把群众组织起来,没有依靠群众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切身问题。由于根据地没有树立基本的群众优势,致使党的基层组织、政权建设及群众组织都不巩固。 因此,他认为群众工作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最薄弱的环节。这样,就抓住了山东问题的症结所在。[6]

在分局主要领导统一认识的基础上,4月 25日召开了有部分县委书记参加的扩大的干部会议,朱瑞在会上作《抗战四年来山东我党工作总结与今后任务》的报告,全面总结抗战以来山东分局的工作,提出今后抗日斗争的总方针和各项具体任务。报告检讨了山东党组织对群众工作领导上的缺点错误,表示要彻底纠正克服脱离群众、轻视群众、忽视群众运动的观念。并尖锐提出,在党内必须清楚认识到轻视群众及群众工作,就不配做共产党员,就是不可救药的分子。分局决定自5月起,在山东各根据地内以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动员与组织群众,改造扩大农救会,发展群众自卫武装,开展民主运动,保卫根据地及群众利益为今后的中心任务。[7]

刘少奇在干部会上专门作了《群众问题的报告》,在充分肯定山东抗日斗争成绩的同时,也严肃批评了忽视群众工作的问题。他指出,减租减息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工作最薄弱的一环, 山东分局没有把群众运动摆在适当位置上。山东根据地日渐缩小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发动群众,没有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刘少奇还着重论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攸关革命成败的大问题。他言简意赅地说:“群众是共产党的母亲,党是群众的儿子。”我们党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与劳动群众结合起来。[8]他还深刻论述了减租减息的重大意义,说要把其他工作做好,首先要依靠成千上万的群众,而要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必须搞好减租减息。因而减租减息是我们党在抗战时期的一项基本政策,要坚决贯彻执行。与会干部普遍认为这次会议标志着山东地区工作的一个转折点。刘少奇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给山东干部树立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榜样,因而受到广大干部的敬重、信赖和拥护。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双减”工作在刘少奇的指导下顺利开展

根据刘少奇的批评和建议,中共山东分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全省各抗日根据地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运动。

首先,分局作出决定,把减租减息作为首要任务,并颁布了政策规定,保证运动健康发展。5月4日山东分局发出《关于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开展群众运动的决定》,提出为了更广泛地动员与组织基本群众,纠正过去的错误,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分局特郑重决定认真实行减租减息发动群众运动为建设山东根据地的首要任务。并确定自麦收至年底,山东根据地党政军民的一切工作,均须围绕并切实贯彻执行这项中心任务,同时还规定了运动开展的方法、步骤、方针、政策和具体要求。此后,山东战工会陆续颁布了《山东省改善雇工待遇暂行办法》《山东省租佃暂行条例》《山东省借贷暂行条例》等法规文件,对有关政策作了具体规定,要点是:减租,凡公私租佃土地均实行二五减租,承租人于减租后,应纳租额,须按约交清,减租后,救国公粮由主佃双方负担。土地税由土地所有人负担等。减息,凡抗战前成立之借贷关系,应以清理旧债为原则,厉行分半减息。改善雇工待遇:一般成年男工,除由雇主供给食宿及习惯上的一般待遇外,其年工资最低标准,按各地生活状况以能再供一个人之最低生活必须费用为标准,具体数目由双方协定。女工、童工工资一般不低于成年男工标准工资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些规定,对保证运动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其次,领导带头,深入实际,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刘少奇对如何深入开展减租减息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方式方法,他建议分局减租减息首先要搞“点”,等中心突破以后,再在“面”上开展。分局研究确定以滨海地区的莒南、临沐县为“双减”运动实施的中心县。为了搞好“点”上的工作,从党政军机关抽调二百余人,组成大型工作团进入试点区,创造经验,推动全局。其中,分局书记朱瑞到莒南县蹲点,指导运动的开展。战工会主任黎玉则到鲁中区沂南县横河村蹲点。各抗日根据地都先后传达有关的指示精神,领导带头试点,放手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为了总结“点”上的经验,推动“面”上的工作,6月底,分局和滨海地委在临沐县东盘村召开干部会议,分别介绍了临沐县“双减”试点的经验和莒南县“拔地”的做法,为了防止运动出现偏差,刘少奇一再强调既要掌握方针政策,又不容许挫伤群众的斗志,不容许向群众泼冷水。他还与分局领导研究,决定采取个别指导、典型引路的办法,把运动开展得好的、中等的、差的典型县份的县委、区委、村支部书记和农会主席请来,询问政策执行情况并交流经验,以推动全局工作深入广泛的进行。

再次,加强党的领导,依靠农救会,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运动中,刘少奇十分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和依靠群众组织的问题。他教育蹲点的干部,要在党的领导下把农救会壮大起来、巩固起来,让农民真正把农救会当成自己的组织。为了充分发挥农救会的作用,运动一开始,农救会便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广大农救会会员响应党的号召,趁秋收时机抓紧进行“双减”运动。各地农救会都先后召开农救会代表会议,农救会会员骨干会议,宣传“双减”意义,公布党的政策,动员群众参加运动。刘少奇深切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农民,为了提高群众的觉悟,他带领干部深入临沐县东盘村、黑林子、夏庄一带了解情况。他教育干部:群众运动是群众自己的事情,切不可包办代替或存有恩赐观点,更不能乞求地主让步。如果地主敢于抗拒,就要发动群众开展斗争。

最后,刘少奇还非常重视舆论工具的宣传鼓动作用。他多次找山东分局宣传部和《大众日报》的负责同志谈话,使之密切配合群众运动。《大众日报》发表了《如何打开减租减息的大门》《向地主士绅进一言》《再进一言》《三进一言》的社论和文章,宣传政策并教育群众,推动运动深入发展。

在刘少奇的具体指导帮助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双减”运动进行扎实有效,对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双减”工作的开展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影响

政治上,“双减”运动促进了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壮大了群众组织,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据1943年底统计,仅滨海区新建农救会就有10万会员[9]。经过这场运动,根据地农村普遍树立了农民大众的优势,增强了农救会的威望和影响,提高了农民的觉悟,激发了农民抗日斗争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农民深切体会到共产党确实是他们的大救星,从而密切了党群关系,加强了农村党的建设。运动也使干部懂得了要时刻关心群众疾苦,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农民的广泛发动和对开明士绅的积极争取使党和政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扩大了民族统一战线,为反对顽固派的妥协投降,反抗日伪军的疯狂扫荡,奠定了基础。

经济上,减租减息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经过“双减”,减轻了地主对农民、雇工的剥削。据1942年底滨海地区的莒南、临沐、赣榆、沐水四县统计,减租的佃户1990户,减租土地31274亩,减租额为10.9万斤粮食。全省减租有1.8万余户,减租土地39.3万亩,减粮620万斤[10]。减租的同时,对雇工实行增资,山东根据地的多数地区由货币地租变成了实物地租,男工一般为每年四五百斤粮,童工、女工也按规定增了资。减租减息后,各根据地又实行了“定租”――一般五年不变;“查减”――检查“双减”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保证政策兑现;“借粮”一一青黄不接时地主向农民借贷粮食的应急之举;“拔地”一一地主拿出一部分土地给农民耕种,按规定交租等等措施,保障了贫苦农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山东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军事上,“双减”运动后,根据地形成了参军参战热潮,扩大了抗日武装。同时,各根据地普遍建立自卫团和民兵。据1943年初统计,滨海自卫团有11万人,农民武装积极配合主力军作战,放哨,坚壁清野,缉私打匪,反扫荡反蚕食,发挥了重要作用。鲁中有2.5万民兵参加反扫荡[11]。鲁南、清河、胶东等地的民兵队伍不仅数量迅速扩大,还创造了游击战的一系列新战法,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正如黎玉所说,在刘少奇的具体指导帮助下,山东抗日根据地整个工作大为改观,对扭转山东工作的被动局面,起了决定性作用。[12]

参考文献:

[1].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382.

[2]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资料室.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979:13.

[3]王众音. 滨海区抗日战争艰苦岁月[A].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山东抗日根据地[C].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3.

[4]黎玉. 忆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A].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 山东党史资料[C]. 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3:3.

[5]吕振羽,江明. 跟随少奇同志回延安[A].中国青年报社编. 回忆少奇同志[C].北京:中国青年报社,1980:2.

[6]萧华. 难忘的四个月――忆少奇同志在山东[J].红旗.1981,(15).

[7][8]吕振羽,江明. 跟随少奇同志回延安[A].中国青年报社编. 回忆少奇同志[C].北京:中国青年报社,1980:2.

双减政策后的教育现状范文7

【关键词】肃南;双语教育;裕固族;问卷调查法

1.发展双语教育的背景

据统计,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在56个民族中,汉、回、满三个民族通用汉文。蒙古、藏、维吾尔、柯尔克孜、哈萨克、朝鲜、彝、傣、景颇、锡伯、俄罗斯、拉祜12个民族都各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都有较长的历史。这么多的民族,这么多的语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彼此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各族人民奔东走西、南来北往,随着交通方式的变革,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空前便捷,也带来了彼此之间更深的交往,由此导致各民族都迫切需要有一种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而在中国,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1%以上,汉语在国内的使用范围是最广的,有明确统一的规范,最能适应和满足各个民族的交流需要。而在国外代表着祖国的语言,是联合国法定的通用的工作语言之一,国外无数的孔子学院学习的都是汉语。随着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日愈频繁的交流和沟通,民族语言的单一特性正在逐步发生变化,纵观历史的发展趋势,世界的发展趋势,全球的发展趋势,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语言就站不起来,不学通用语言就走不出家门,走不出国门。我们国家要想实现中国梦,强国梦,就离不开全民族的智慧,就离不开全民族的参与,就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而和谐的社会环境来源于什么?和谐的环境源于彼此的沟通和相互理解,而沟通和理解源于什么?沟通与理解源于交流,源于通用语言之间的交流,因此就必须在少数民族实行双语教育,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同胞不仅仅会母语,懂本族的语言,更要会汉语,懂汉字。因为汉语其在国内和国外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汉语成为其他少数民族学习的通用语言,便成为了一种趋势,一种潮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为了让每个人都能更好的尽上一份自己的力,双语教育便必不可少了。

2.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双语教育现状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居住有裕固、汉、藏、蒙古等11个民族,总人口3.62万,其中农牧业人口2.43万,占67.1%;少数民族人口1.96万,占54%;少数民族中裕固族近1万人。可想而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一万人当中必定占非常非常少的。而且有些地方条件非常艰苦。对双语教学的发展非常不利。走进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小学,按照去年统计全体教职工只有63人,其中只有少数的几名教师才是真正的裕固族。八九百学生中少数民族占学生总数的60%左右。近年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核心地区也启动了教授裕固语的活动。从2007年开始,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在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2010年7月,肃南裕固族文化研究中心在牧区开办了第一个具有实验性质的裕固族语言培训班。但是东部裕固语与西部裕固语互不相通,这对师资、教资等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这就是为什么发展裕固语被提及多年,效果却还不明显的最重要的原因。上述资料中我们提到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幼儿园开展双语教学,但是据实地考查,对裕固语熟悉的孩子少之又少,老一辈的人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完全了解掌握本族语言。

我们将从家长、教师、学生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四个方面,对肃南裕固族的双语教育现状做了一个解读,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法。

2.1家长方面

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红湾寺镇100份,有效问卷84份;皇城镇100份,有效问卷92份;康乐乡80份,有效问卷77份;大河乡60份,有效问卷58份;明花乡80份,有效问卷78份;白银蒙古乡90份,有效问卷83份;马蹄藏族乡90份,有效问卷88份;有效问卷共560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93.33%。

对待双语教学的态度

在收回的560份有效问卷中,有480位家长认为,孩子从小学阶段开始接受双语教育比较好,占到了85.71%,只有134位家长认为实行双语教育的成果非常好,占到了23.93%,其余家长均对实行双语教学保持中立看法或认为不好;在“您觉得双语教育对您孩子将来就业”这一选项当中,选“有很大帮助”的家长占43.36%,选“有帮助,但不大”的占到了43.28%,有13.36%的家长认为实行双语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没有帮助。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家长认为,让孩子接受双语教育越早越好,但是对双语教育的效果和好处持怀疑态度,只是稍微感觉双语教学对孩子有好处,但是好处到底在哪,有多大,多长时间能看到效果,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应该积极在家长方面,宣传党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进行的扶持与帮助的相关政策,比如有些考取事业单位考试,会去专门设置一些汉语和自己母语双语兼通的岗位。让家长看到未来切实的用处,努力去得到家长对双语教学的拥护。

对双语教育政策的落实情况的调查

收回的560份有效问卷当中,有43.74%的家长认为,国家及省市提出的双语教育政策基本落实了,19.16%的家长认为只是部分落实了,剩下的37.1%的家长表示不清楚;同时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散杂居地区的双语教育重视程度一般的占43.15%,认为重视程度不太高的占13.7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在双语教育这一块做的还是不够好,存在不重视,对政策落实不积极等惰性,对双语教育的发展很不利。

2.2教师方面

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10份,占87.5%。

教师基本情况

由图一可以看出,双语教师年龄较大。年轻老师所占比例偏低,要想尽办法吸引年轻教师,其次加大培养力度,年轻教师发展的好坏关系到未来双语教育发展的质量,因为他们有可能是今后双语教师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师生涯和双语育人经验将对以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

图一双语教师年龄分布图

对待双语教学的态度

210份有效问卷中,205位老师是赞同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受双语教育的,占比为97.62%。也有5位老师认为应该从初中开始接受双语教育。从老师的角度看,语言类教育应尽早。

双语师资状况

从收回的210份有效问卷中,我们发现,在针对“您觉得您所在学校双语教师资情况如何”这一选项时,只有13.73%的老师选择了“非常好”,有33.64%的老师选择了“比较好”,而有36.27%的老师选择了“不好”,还有16.36%的老师选择了“不清楚”,从以上那个数据表明,双语教学在师资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师资力量及质量不好,对双语教学的发展很不利。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在这一方面的投入,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障,因此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双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由图二可看出,在双语教育实施的过程当中,教师遇到的最大困难来自于自身水平能力和环境的阻力。所以,一方面教师应加强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另外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在物资硬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图二双语教育实施过程当中教师遇到的困难

教师对双语政策的看法

所有受访教师中,有78%的老师认为,双语教育会加重学生的学业压力,但是只要不影响升学,甚至有利于升学,那些学业压力,还在学生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2.3学生方面

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红湾寺镇100份,有效问卷93份;皇城镇100份,有效问卷92份;康乐乡100份,有效问卷96份;大河乡60份,有效问卷58份;明花乡100份,有效问卷94份;白银蒙古乡50份,有效问卷43份;马蹄藏族乡90份,有效问卷88份;有效问卷共564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94%。

对待双语教学的态度

564份有效问卷中,在“您觉得学习汉语好不好”这一选项当中,有331人选择了“非常好”,占58.69%;在“您觉得双语教育对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一项上面,有363人选择了“一般”,即双语教育对自己学业负担影响不大,占到了64.3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双语教育得到了多数同学的认可和肯定,但没有得到大多数的认可肯定,说明双语教育还没有能够做到被绝大多数同学认可或者接受,其次,双语教育的实行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近半数同学的学业负担,对他们的记忆力跟理解力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应该加大双语教育在学生之间的宣传力度,宣传中国的大学基本上都会采用汉语教学,是用汉语进行交流的,并同时要求老师改善教学方法,教育部门应相应减轻双语教育学生的学业负担,例如降低考试标准等。

开始双语教学的时间

564份有效问卷当中,有434位被调查者从小学开始就接受了双语教学,占比为76.95%。有118位学生是从初中开始接受双语教学的,占比为20.92%。剩下的12位学生是到高中及以后才开始接受双语教学的,占比为2.13%。以上可看出,双语教学起始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其中以小学位为大多数,即从小学就开始进行双语教学。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是从小就开始接受双语教学,这符合教育学的规律即少年时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但是在这个具体的时间段上要有一个很好地把握,不能过了也不能提前。

2.4教育主管部门方面

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100%。

认为应该对学生何时起实行双语教学

从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可以看出,受访的100位教育行政工作者中93%的人都认为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受双语教学比较合适,只有一少部分人认为应从中学阶段开始接受双语教育。

认为双语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

有48.31%的教育行政工作者认为是师资力量薄弱阻碍了双语教育的发展,31.34%的人认为是部分家长对汉语的排斥心理阻碍了双语教育的发展,还有20.35%的人认为是物资硬件设备方面导致了双语教育的开展困难。总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师资力量的薄弱,和家长们的传统意识,物资硬件设备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国家制定的双语政策的看法

在收回的问卷中,有12%的人认为国家制定的双语政策基本没执行,40%的人认为是基本落实了,40%的人认为是部分落实了,还有8%的人表示自己对这些政策的具体落实情况不太清楚,这些数据表明,国家制定的双语政策在学校落实的并不扎实,所以应加大对政策的实施力度,制定相应的监督政策,以保证其能落实到位。

3.对现状总结

图三双语教学开始时间

由图三可以看出,他们都认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接受双语教学较好,我们建议实行学前教育,小学前四年以母语为主加授汉语文,五年级开始统一实行汉语为主加授母语的教学模式,进行双语教学。

4.存在的问题

5.针对以上的问题提供的对策建议

5.1做好宣传工作。政府机关、教育部门等有关机构开展宣传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活动,告诉家长双语教育的好处。双语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走的更远,可以为孩子的将来插上翅膀。

5.2扎实落实国家的双语教育政策。在政策施行的过程当中要学会因地制宜,给具体的操作者一定的灵活性,不能一棒子打死,不同的地区,情况不一样,不适合是难免的,只要基调不变就行了。

5.3加大对双语师资的建设力度。从上面的现状可以看出,师资力量薄弱是双语教育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难题。(1)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到师范类院校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并且鼓励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到各师范类院校的学习汉族文化。(2)对现有的双语老师进行大力度的培训,选派他们到众多的高等院校进行进修学习,充实他们现有的知识,同时加强他们各自在语言方面的修养,增强语言教学能力。

5.4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要循序渐进,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如在校园里创设多形式的汉语学习环境,如汉文报纸,汉语角活动等;举办各式各样的趣味夏令营活动,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赴内地和汉族学生一起参加夏令营,增进彼此的了解,在嬉笑的过程当中学习汉语。让学生多听多看汉语的广播和电视节目等,从而向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输入信息,让学生在潜意识的情况下,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他们学习的语言,使双语学习成为非常轻松、自然的事。

5.5降低课程标准,有利于双语教育。既然是为了让少数民族同胞更好地学习汉语,那就不要太注重考试,这样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学业压力,一方面要学第二语言,一方面还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这样会增加他们的学业负担,意味着如果升学考试不过关,那么就没有机会接受学业教育了,这没有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5.6对少数民族建议鼓励生育政策,比如支持生二胎等。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0

双减政策后的教育现状范文8

【关键词】校企合作 合作博弈模型 均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0063-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明确将校企合作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要求,也为今后的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国家如此重视校企合作,是因为校企合作符合当前的办学规律,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和现状

(一)校企合作的概念

(二)校企合作的现状

根据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林英副教授在山东省对不同行业的96家企业和3所高职院校调研的结果,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热情不高。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中有90%以上仅停留在参与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修订、提供实训基地挂牌、为高校提供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等浅层次的合作上,而深层次的校企共同开发产品、共同攻克难题等合作少之又少。查阅中国专利网便可得知,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专利几乎没有。

可见,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存在着合作面窄、合作深度浅的问题,导致此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如企业缺乏校企合作的意识,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校企合作没有保障等。但导致校企合作无法深入开展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利益分配不均衡。在利益的分配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存在贪婪性,都希望在校企合作产生的利益中多分一杯羹,因此而产生互不信任等一系列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本文引入合作博弈理论来求解校企合作利益分配中的均衡,以此来指导学校和企业理性地分配由校企合作产生的利益,缩短双方谈判的时间。

二、校企合作博弈模型研究

(一)合作博弈模型

合作博弈,是指局中人能交换信息并且具有强制性协议的博弈,相对于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以及效益(efficiency)、公正(fairness)、公平(equality)。在校企合作初期,合作双方有必要的信息交流,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双方是理性的,并且兼顾效率、公平和公正,具备运用合作博弈的条件。在校企合作博弈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潜在的协议,即校企双方利益必须达到均衡,否则校企合作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中断,导致双方都不能实现预期效益。

(二)模型分析

三、建议

(一)从合作博弈的环境来看,校企双方须完善制度

要进行合作博弈,首先必须满足合作前提。当前我国校企合作深度浅的原因之一是合作双方没有针对校企合作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导致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不能长时间离开原单位,校企合作无法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合作双方应该根据合作协议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制度,从时间、利益等各方面保证企业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校企合作中。

(二)从合作博弈的利益前提来看,高职院校要逐步引导企业加大投入

(三)从Rubinstein博弈模型的均衡解来看,学校须在均衡比例下适当让利

可以看到,博弈双方最后获得的均衡利益比是固定的。当前我国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热情不高,其根源是企业不能在校企合作中获得理想的利益。在当前的情况下,要想让企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学校必须在固定的均衡比例下,让出一部分利益给企业,吸引企业进一步深入到校企合作中来,促使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开展下去,等校企合作进行到一定深度时,可以考虑按均衡解来分配各方利益。

(四)从重复博弈的角度来看,应保持合作的长期性,促进同一博弈的重复进行

根据Van Huyck的实验,与囚徒困境一样,相同环境下,重复进行博弈有助于提高帕累托最优均衡出现的概率。这一方面需要博弈的校企双方共同考虑长远利益,另一方面,在同一环境下的校企合作可以使校企双方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从而使校企双方从非关系化合作转向关系化合作。因此,在校企合作建立合作机制时,必须要考虑校企合作的长远性,并且将在合作过程中形成的合作关系不断固化,以减少校企双方因不信任而减少投入的概率。在当前校企合作的模式中,职业教育集团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重复博弈的思想。

(五)从博弈的帕累托效应来看,应避免政府单一激励

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处于自愿状态,努力程度由合作主体自行决定。近些年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对学校的激励不断增加,但对于企业,国家并没有对应的投入激励,这就导致我国目前校企合作处于校热企冷的状态。目前,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投入比较大,而企业相对较小。投入较小方决定总收益,企业的投入一方面决定了整体收益,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学校的投入是否存在浪费。针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提高企业积极性,构造良好的合作环境,为校企合作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尽管由于利益分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的开展,但不能否认的是现存的问题一定有解决的办法,校企合作依然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的研究模型和均衡解就可以指导校企双方更加理性地分配双方利益,减少沟通成本,减少不信任概率,为校企合作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2]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3]管德明,万军.校企合作:从“一厢情愿”到“两情相悦”[J].职教论坛,2010(17)

[4]林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构建机制的调研[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5]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

[6]朱富强.重新理解合作博弈概念:内涵和理性基础[J].社会科学辑刊,2012(2)

[7]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8]张登兵.基于信息和理性的博弈均衡实现途径及其效率分析[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9]Rubinstein,A. Perfect equilibrium in a bargaining model[J].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1982(50)

[10]张强,薛惠锋,刘雪艳.自然保护区立法中部门合作的演化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9(9)

[11]Van Huyck J ,R C Battalio , R O Beil.Tacit Coordination Games,Strategic Uncertainty and Coordination Failur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 80)

[12]王先甲,全吉,刘伟兵.有限理性下的演化博弈与合作机制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10)

[13]亓俊国.利益博弈: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执行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0JGZ079)

双减政策后的教育现状范文9

首先,国家出台各类政策,一定是经过细致调查之后做的决定,并不是领导拍脑袋就决定的。就拿这个双减政策来说,《意见》的起草过程也花了很长的时间,起草组先后去了北京、上海等地调查,开展的评估数据覆盖了100个区县1.86万家培训机构、68万名学生和74万名家长,还有部分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事、中小学校长、教师、 家长、专家和培训机构代表。

其次,教育行业乱象的情况我想我们都有感受到的。比如网上报道有老师猥亵学生,机构收费之后跑路,各类乱象频频爆出。这次经过调查才发现,这几年教培行业的数量已经可以跟学校数量持平了,这么大的规模量的确是直接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育秩序。有些机构牛皮癣一样的营销和轰炸式的宣传也很扰民,加上课外培训机构在价格和资金监管方面一直都处在无序状况,如果通过整改把好的优质机构留下来,学员付费资金得到安全保障,无序的乱象被治理,这其实是一次产业结构的升级,也是一场全教培行业的挑战。

这些指导意见汇在一起,已经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只要家有孩子,都受影响。

既然要整改教培行业,那总得有个目标吧,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教培行业的改革呢?未来教育发展核心到底是什么?

先说一点我的思考,《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国产动画片应该大家都看过,导演饺子的成长经历似乎能证明什么是对于理想的热爱和执着。导演饺子从小喜欢画画,报大学志愿时为了“铁饭碗”,报了和动漫毫无关系的医学专业,却在大三偶然接触到动漫时爱上了动漫。毕业之后为了找工作,想自己先做出一个动漫作品,谁知一做就是三年多。期间他一直把自己关在家里埋头创作。

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如果没有自己对梦想的执着,饺子肯定走不上动漫这条路,所以说,孩子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又是什么支持了孩子的热爱和坚持?

未来教育发展核心到底是什么?

答案是:教育回归家庭。

家校合作是孩子成长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在这次《意见》里也反复提出。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活动。

孩子长大成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起点的高低,并不会对终点产生绝对影响。反而最重要的是: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人格是否健康,这些素质才是成才最关键的因素。

当行业乱象或已经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形成冲击的时候,那么整顿是必须的,也是相当关键的一环。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