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植物保护策略集锦9篇

时间:2024-01-31 14:44:54

植物保护策略

植物保护策略范文1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在开展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工作时,要能够以全面的眼光去对待,而不是将相关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一处,这便会导致单一层面的工作做好了,但整体工作质量不高。若能够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落实管理工作,明确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才能提高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工作的质量,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1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现状

1.1重建设,轻管理

纵观园林建设现状,很多城市在建设之初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在建设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在后期管理与维护中却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导致植物保护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来看,在建设之初,从投资规划到项目落实,很多城市几乎都是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来执行的。但是,在建设完毕后,对于管理的投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数量急剧下降,使得很多的后续工作无法落实到位,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威胁。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园林设计及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在后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确影响了城市的建设工作,并且这种影响是可持续性的[1]。

1.2植物保护力量薄弱

由于当前很多城市的生态平衡都被城市建设所打破,由此引发的问题不仅仅是空气污染,当前的水资源污染也日益严重。在上述的这种生态环境下,对于植物的保护力度也会越来越薄弱,这便使得很多工作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也就使得植物保护工作并没有得到长期开展。很多城市都是在植物保护工作非常紧急的时刻开启相关的保护工作,这种工作策略是十分不可取的。

1.3病虫害现象严重

对于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工作来说,病虫害现象仍非常严重,并且对于相关工作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时候病虫害现象的产生与园林设计有很大的关系,在设计中并没有根据当地的生态状况来具体开展,并且没有考虑到一些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有的园林设计中虽然对于相关的植物进行了划分,但对于种类数量及种植范围都没有进行准确的界定,这为日后病虫害防治工作留下了更少的开展空间。

2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策略

2.1科学规划

想要提高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工作的质量,首先需要针对相关工作进行更加科学的规划,不是单一在某一方面的工作投入过多的精力。要能够针对城市现状,对园林设计进行有效的规划,并且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施工,要能够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进行园林设计前,应对相关的地域及生态条件展开调研,对所有的工作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将园林设计、植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相结合,而不能相互脱离、孤立存在[2]。其次,在园林设计中,要将园林设计、植物保护、城市建设工作的利益、目标进行有效联合,从而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现象的产生。

2.2合理配置植物

在园林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其对整个城市的美化作用,还需要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需要将植物配置和当前病虫害防治问题相结合,如某地的一些害虫较多,那么在配置植物时就应尽量减少害虫喜食植物的种植,这种园林设计策略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有害生物的寄生。在选择树种时应选用乡土树种,对于一些外来植物的引进要谨慎,要充分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来进行,不能因为引进新物种而破坏了生态环境,要能够兼顾园林的观赏性与实用性[3]。

2.3病虫害防治

在进行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工作中,要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这也是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在病虫害防治上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后续的所有工作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还会对周边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应针对病害虫防治问题更加全面地开展工作,从病虫害产生的根源入手,将病虫害防治问题纳入科学管理体系中,提高病虫害防治成效,进而保证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工作的质量[4]。

3结语

当前在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应结合过往的工作经验,针对工作现状对未来的一些工作进行正确的把控与调整,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一些缺陷,从而维持地方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谢海娥.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探究[J].绿色科技,2016(15):108-109.

[2]黄文祥.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策略探究[J].建筑知识,2016(5):179.

[3]樊佳奇.关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植物配置的探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1):60.

植物保护策略范文2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防治;策略;问题;植物

Abstract: The growth of garden plants, susceptible to many pests. Pests would infringe plant leaves, stems, roots, flowers, fruits, plants can lead to serious and die. Garden plants played a urban greening, beautiful role, if they are pest attack, not only caused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but also affect the aesthetic image of the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n this garden plant pests and diseases, and to explore the garden pest control work-related probl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strategies.

Keywords: Garden; pest control; strategy; problems; plant

中图分类号:S435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环境的美观和居住的舒适度。园林植物中图分类号:TU712栽培、养护成为了重要的城市绿化工作。而在此项工作中,病虫害防治是关键环节。病虫害防治属于害虫控制系统,需以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系统观念着手,重视综合防治、预防为主。有害生物种群和环境因素、寄主有联系,在病虫害防治时应当因时因地的采取各类防治措施,严控有害生物数量,保障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现状

目前,我国已知城市园林害虫约有5000多种。随着苗木品种增加,病虫害物种也趋于多样性。园林绿化面积为有害生物种群提供了食物来源与活动空间。一些外来引进苗木可能携带一些有害生物,使得病虫害防治有了更大的难度。植物在春季主要是病害,而在秋季主要是虫害。

我国常见的园林病害有叶斑病、白粉病、黑松枝腐病、腐烂病、褐斑病、锈病等,常见的园林虫害有:红蜘蛛、蚧虫、蚜虫等刺吸害虫;杨毒蛾、枯叶蛾、舟蛾刺蛾等食叶害虫;木蠢蛾、天牛等蛀干害虫;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叶斑病、黑松枝腐病、褐斑病、病毒病、腐烂病、溃疡病等。园林环境条件是形成病虫害的主要因素,会对不同生态的病虫害起到抑制或促进作用。气温异常会引起刺蛾、杨毒蛾大量繁殖,造成杨树枝干溃疡病。发生病虫害是由于病原、环境、寄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复杂关系。我国每年的园林病虫害都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病虫害是制约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2.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

2.1园林绿化行业管理不到位

为了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各大城市相继设置了园林绿化的行政主管部门,规范园林绿化管理。园林绿化行业在园林建设、管理、规划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着显著成效。但是,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依旧不够重视植保方面,保护园林植物业务的指导性不够,缺乏监督与考核。一些地区未设置植物检疫,外来苗木没有做好检疫工作。致使园林病虫害的危害加大。

2.2“重建轻养”现象严重

许多园林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投入大量资金,而在植物养护阶段缺乏资金投入。植物栽培好却无人进行管理,相关养护管理技术很难防治病虫害。园林绿化工程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衡,影响到了植物正常生长。“重建轻养”的思想影响到了城市绿化效果,也造成了经济和资源极大的浪费。

2.3引进植物单一,外来生物侵入

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绿化草坪植物多为黑麦草、早熟禾、白三叶草,外来引进的植物较为脆弱,容易被当地植物所制约。植物和植食者、植物和环境、植食者和环境的相互关系难以建立。病虫害会因为生态系统的不平衡而迅速侵入,在这些植物食料中大量繁殖,引发严重的病虫害现象。

2.4防治过分依赖于化学农药

在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中,若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而不对高残留、毒性的化学农药进行管理,既消灭了病虫害,也会消灭一些害虫天敌和有益微生物。这样不但污染了周边环境,而且制约了生态平衡。防治时若采取较为落后的喷药机械,会加大化学农药喷药次数和使用量。不及时控制和防范,会增加新一类的污染源。

3.园林病虫害防治策略

3.1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手段

园林绿化行业要制定防治考核制度,有明确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落实专门机构、人员开展工作。植保信息交流平台要组织园林绿化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定期交流经验,推广成功的防治方法。同时,要建立园林病虫害的监测与预报警系统,和园林病虫害相关的信息,让防治工作更具针对性。这样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初发阶段,避免发生大规模病虫害。园林绿化工作人员要了解病虫害防治的标准和管理制度,提高防治的技术水平和效果。为了从源头切除病虫害传播途径和渠道,应当加强园林植物检疫。要求不栽种有虫源、病源的苗木、种子,植物检疫时要严格把关,杜绝病虫害传出,维护园林绿化成果。

3.2加强专业性队伍的建设

园林植保工作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员。农林院校要加强招生力度,培养一批有能力和知识的植保毕业生。政府要鼓励植保毕业生从事植保科研和实践工作,园林绿化企业也要配备一批植保技术人员,为园林病虫害防治出谋划策。

病虫害防治工作较为复杂,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了解病虫的危害形式、生态性、种群动态、发生规律和环境条件。植保专业人员要加强培训,提高防治病虫害的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

3.3综合防治工作

综合防治,是采取养护管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和方法,创造对病虫害不利的环境,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维护园林生态稳定。养护管理园林植物重在园林设计源头,考虑园林景观效果,并要求植物选择配置符合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绿化养护管理要适时适量浇水、耕种和除草。冬季深翻植株周围土壤,杀死土壤越冬虫卵,疏松植物根部。乔木树树干进行冬季涂白,杀死树干基部越冬虫卵。

生物防治利用益鸟和天敌昆虫防治。物理防治上采取光电物理技术,诱杀木虱、粉虱、红蜘蛛,用黑光灯杀害金龟子、蝗虫等趋光性害虫。特殊情况下,若病害虫数量庞大,则可用化学农药压制。选择的化学农药应当低毒,对人体无负面影响。施药方式采取根施、涂茎和注射,不能大面积喷雾,减少环境污染。

结束语:

园林植物起到了城市绿化和美观的作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措施。利用生态学理论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病虫害治理相协调,会从根本上控制好园林病虫害,保证城市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病虫害防治要有明确分工,应用新成果和新技术,确定害虫种群动态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做好园林病虫害防治,便能创造和谐良好的园林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德川.园林树木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植物保护策略范文3

关键词:森林保护;林业;复合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快速发展,但如何深化改革实现更高资源利用率下的经济发展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发生过多次全球经济危机,导致至今世界经济都不健全发展,各国经济不能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各国在各方面发展经济中仍然小心翼翼。在我国,尽管自然资源丰富,但是随着多年的过度开采,也出现了种种资源问题,这些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其中尤其指出的是林业的发展。我国以林业为主的发展形势已经越来越严峻,因此,不得不针对林业保护与发展做出严格的分析和妥善的管理制度,来解决目前林业面临的问题,以促进经济的正常发展。

一、我国森林保护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林业受到一定的保护,对于林业发展而言,已经经历过不同的阶段。从建国时期的到本世纪制定的发展模式,我国林业发展一直跟随经济的发展,从而进行过多次革新发展。但是,当前的林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国际性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影响了林业的维护,还影响到了林业的管理模式。在新的形式下,人们不得不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保证林业的稳定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共同进步的新型模式。而现如今对于森林的管理是通过改造原有的生产机制,革新管理体制,来对林业生产进行的创新改革。人们会从平常人的家庭观出发,推行家庭生态林场,并指示全面的观测及治理,这样不仅可以对林业进行有效的维护,还能让群众认识到森林保护在今后发展中的重要性。

短短几年期间,我国的林业保护有了明显的进步,各区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群众维护也越来越积极,生态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变,政府也积极配合森林养护,让生态公益活动有效的进行下去,使我国的生态发展得到很好的平衡,从而促进了各方面的发展。

二、我国林业复合经济的现状

经济发展会带动林业发展,而林业发展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林业的发展不是独立的,而是要建立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之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为林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林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所以,对林业养护发展复合经济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方案。只有林业养护做到有效才能很好的发展林业经济,正所谓“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要有好的林业,才能发展好的经济。以往人们只是知道对森林进行大面积肆意的砍伐,完全不顾及森林的恢复力,这样会造成森林资源不断的减少,直到毁灭性的将森林资源用完,从而会影响人类的发展。而今,人们已经清醒的认识到,森林可再生性的重要性,必须保证森林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最终要的发展策略,因此,在林业发展中也要充分体现。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林业维护主要依赖于林业养护人员,这样养护人员相当于正式的养护工作者,政府会每月发放工资等,这样的维护不仅浪费人力,还浪费一定的资金,我国有大面积的林业需要维护,这样看来需要太多的人员维护。因此,林业管理人员也正在研究如何对林业进行合理的维护,来不仅增加林业的养护程度,还能减少政府负担,实现林业合理的发展。

三、加强森林保护和林业复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在加强森林保护的同时,发展林业复合经济是对应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最佳管理方案。在不影响林业保护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些复合型经济,不仅可以多方面发展,还能达到双赢。以下几位林业复合经济发展是一些策略:

(一)林中养禽。在大面积的树林中,土地面积大,但有不能种植农作物,因此,相关研究表明,在林中饲养禽类既不会影响森林的生长,又能很好的利用资源,这样既保障了森林生长所需的肥料并且减少虫害,又能养出优种禽类,使两者双受益。根据我国进行的林中养禽实验表明:林业养护时在林中进行饲养禽类,大大减少了禽类饲料的成本,还提高了禽类的健康度,饲养出来的禽类都是肉质鲜美品种,提高了禽类的受益,同时保护了林木。

(二)林中种植菌菇类。经实验表明:在公益林中种植菌菇类植物,不仅不影响林木的生长,还收获出优质的菌菇类。菌菇类近几年成为人们眼中的营养食物,但由于个头小,占用土地较多,因此生产量不是很多,但如果在毫无利用处的林木间种植菌菇类植物,既增加了土地利用率,还提高了菌菇类的产量,实现了合理利用林木土地的目的。

(三)发展竹林业 。竹林也属于林业的绿化植物,在经过发展竹林后,发现竹林不仅仅是生长在林中只利用木材的竹子,它还能产出竹笋等竹产品,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并且竹子还有一定的韧性,在加工方面很广泛。因此,发展竹林业也是促进经济的策略之一。

(四)加工经济林。对于我国发展的经济林,可以采用种植珍贵植物的策略。在开发经济林时,通过了解林中土地的质量,对经济林进行高利用,种植银杏树之类的植物,可以促进植物经济的发展。许多人喜欢银杏树这类植物,会对其进行购买种植,这就是发展经济的渠道,这样林业土地的利用率会更高,从而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的林业资源丰富,但多年来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护,造成了我国林业面积逐渐减少,导致林业经济停滞不前,所以,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对林业经济发展进行整合是发展林业经济的首要任务。在经过多方实验证明后,确认了发展林业复合经济的发展策略,复合林业经济的发展不但能提高我国林业单方面经济的发展,还能带动我国养禽业,蔬菜业,竹木业以及文化业的发展,全方面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森林保护与林业复合经济同步发展,不仅提高了经济发展速度,还大大减少了森林维护的经济负担。因此,在不断发展经济时,不仅仅只智力与发展单方面的经济,要充分拓宽发展渠道,将各方面发展业联系起来,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经济。

参考文献:

[1]徐薇玉,徐良才.林业养护与林业复合经济探索[J].上海农业科技,2012,2(6):58-59.

植物保护策略范文4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 保护 问题 发展对策

一、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野生植物资源不仅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维系着整个野生生物种群、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而且它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野生植物资源因为具有生态性、多样性、遗传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而区别于其他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野生植物资源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首先,野生植物在在维系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同时野生植物资源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而且野生资源具有种类繁多,有丰富多样的基因的特点,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野生植物作为绿色植物,是有机物质的第一生产者,可以有效地利用光能和水分直接或者间接的为异能生物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正好可以满足自然界物质的能量循环的需要。野生植物不仅在提供食物、药用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人类科技方面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对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的平衡,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人们对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有待提高。一般的野生植物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较偏远的地区,然而在当地的居民的文化素质都较低,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的认识不够,保护意识很淡薄,加上相关部门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没有普及教育,没有在各种传媒上进行反复的宣传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认识严重不足。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法律观念的缺乏,再加上大部分人都认为野生植物是没有人管理的,可以随便的采挖,因而存在着严重的乱采乱挖,甚至是多度采挖的现象。同时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的生长地被其他用途所侵占,直接导致了我国的野生植物资源的大量减少,生长环境严重退化,分布地区减少,物种濒临的危险更加的严重。

一些领导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也不足,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人员严重缺乏,并且业务水平还需要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很多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概念认识不清,单纯的把野生植物资源认为是几种花草树木嘛,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用处,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而且在我国专门从事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工作人员很少。野生植物资源的主管部门在执法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在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方面都不能适应管理保护工作的需求,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

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家底认识不清给科学保护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虽然相关部门组织过对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的普查工作,但大部分也都因为资金不足等原因,只是调查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与我国繁多的濒危灭绝的野生植物资源相比实在是收效甚微。总之,我国对于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起步相对比较晚,缺乏相关的保护管理方面的经验,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保护管理系统。

三、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对策

从源头抓起,转变人们对野生植物资源认识的错误观念,加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合理的保护观念。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要未雨绸缪,对生态和社会生产有重要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严格管护,能够防止更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不但可以减少管护的难度也可以减少成本的投入,是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有效对策。在充分认识到野生植物资源重要性的过程中,各级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不能够只重视对濒临灭绝物种的保护工作,要认识到很多物种濒临灭绝都是由于森林和草原等过度开垦和破坏造成的,所以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引导人们研究和开发可替代的能源,这样就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大众宣传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让人们认识到野生植物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众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认识,让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工作中来,主动成为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生力军,共同承担起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责任。同时要使得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就要从青少年的教育抓起,将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的常识纳入到日常的课程中去,从小就树立起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意识不强的局面。

遵守相关的自然规律,才能让野生植物资源更好地为人们所利用,根据野生植物资源的特点以及在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在保护的管理工作中可以进行适度大胆的改革,既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又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制定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各级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机构以及森林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执法的监督,依法严厉地打击破坏野生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促使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向良性和健康方向发展。

政府要从政策方面和资金的投入方面来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并且要转变保护的对象和模式,以前在野生植物的保护方面都是只注重对较大型的木本类植物的保护,经常忽略草本和灌木类植物的保护。实际情况是草本植物因为生活能力较弱,对于自然环境尤为的敏感,加之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极易走向灭绝的边缘。所以在野生植物的保护方面要注重对草本类植物的保护工作。

四、总结

综上所述,野生植物不仅在提供食物、药用和工农业生产方面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人类科技方面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植物保护策略范文5

阐述了园林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并就园林养护管理的具体策略展开重要论述。

关键词:

林养护;精细化管理;园林景观;影响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同时环境也遭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污染。面对环境污染这一严峻形势,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想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优化园林景观效果,必须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

1园林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为了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园林的养护管理,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其次,为了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需要加强对园林的养护管理。这对于提高大众的生活水平,促进政治、经济、生态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最后,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步加快,人们的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改善甚至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加强对园林的养护管理。只有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才能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保持安适与愉快的心情,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

2园林养护管理的具体策略

2.1强化意识

园林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所以,在进行园林养护管理时,不能对植物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精细化管理。除了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还要根据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养护植物。一般来说,植物的修剪工作适宜的时间是每年的春季或夏季,而在秋季或冬季,进行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有益的。所以,强化对园林养护管理的工作以及运用其专业的知识细致管理园林,对于优化整体园林景观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2制定园林养护方案

为了能够最大化发挥园林养护管理效果,需制定精细的园林养护管理方案。依据每个园林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园林养护管理方案应面面俱到,不能有失偏颇。总之,园林养护管理方案可分为前期养护、具体的养护措施、后期修剪等。

2.3细致掌握园林养护技术

园林养护管理是一项复杂、全面、系统的工作,而不是单纯地促进植物生长。这对于园林养护的管理人员有着较为严格的专业技术要求。首先,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对于土壤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芭蕉树的生长对于土壤的要求较高,其土壤条件为粘粒含量必须小于40%的沙壤土,首选腐殖质土壤。芭蕉树喜高温多湿的生长环境,适宜的年降雨量为1800~2500mm,且雨量须分布均匀。其次,为保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需要园林养护人员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与养护。定期修剪可以使园林景观保持最佳的视觉效果。另外,生长期修剪的时间是在春季,这个季节修剪的目的是保持树形美观,保持树冠形状、大小合理,枝条疏密合理,便于管理。最后,园林养护管理的各项工作紧密相连,简而言之,任何一项工作有所欠缺,就会对整体的园林景观产生影响。可以说,每项园林养护管理工作共同组合成为园林养护管理的整体系统。总体来说,园林养护管理并非是简单的修剪,在进行园林精细养护管理工作时,园林工作人员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细微、全面的植物养护管理。

2.4注重园林养护管理的艺术性

城市园林工程并非是简单的植物种植,城市园林工程也绝不是单单为了绿化城市生活环境。园林养护管理的最大意义在于如何使植物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能够营造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艺术效果。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可以使得生活于此的人们缓解生活压力,心情舒适安然。因此,在进行园林养护管理工作时,不能墨守成规,而应依据实际情况,对整体的园林景观进行养护与管理。

3结语

园林养护与管理工作对于园林景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园林的精细化养护与管理并非只是简单地种植或者修剪植物,还须依据周围山水、建筑以及其它植物等实际情况,使其自然地合而为一,而不加任何多余的修饰。另外,园林景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而缓慢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唯有高水平、面面俱到的园林养护管理,才能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作者:海热古丽·吾买尔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园林队

参考文献

植物保护策略范文6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意义;建设策略

在园林的建设中需要消耗多种物质资源,包括土地、材料、能源、资金、劳动力等。而节约型园林就是采用多种科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与花费,坚持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循环使用的原则,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充分利用,并保证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与生态效果,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意义

1.1促进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绿地面积已经超过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30%,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占据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只有在园林建设中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我国人口众多,但水、土地等资源短缺,更应该朝着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道路发展,使城市的园林建设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2实现城市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园林,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节约型园林在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充分的发挥出其原有的生态功能,从而降低了后期的养护费用和维护费用,实现了城市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3与我国国情相适应

我国虽处于发展阶段,但是由于人口众多,资源和能源在不断消耗的过程中逐渐短缺,这一问题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城市的绿化建设无疑需要消耗一定的土地、水、电等资源,建设节约型园林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浪费情况,无疑成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2.加强节约型园林建设的策略

建设节约型园林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并且持续周期长、涉及领域众多。园林绿化建设需要紧抓园林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等各个环节,并综合考虑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要求,将资源与能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充分有效的加以利用,保证节约型园林的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和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节约型园林的建设策略:

2.1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建设和发展节约型园林需要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与行业标准为保障。现阶段,我国有关部门已经提出了关于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例如,在园林的立项和设计中,添加了节约资源等要求;在园林的施工和管理中,添加了节约土地、费用等要求。并且,随着社会体系的深入改革,这些相关标准与规范经过不断的完善与改进,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在园林建设中,仅有国家的相关规定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结合地方的自然环境、地貌特征、社会环境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利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浪费现象,以促进节约型园林建设的发展。

2.2合理利用原有生态环境

在建设节约型园林时,要注意保护现有的绿地和自然景观,并且进行合理利用。一方面,尽量避免过分改变自然景观和自然形态,能加强保护城市周边的山坡、林地、湿地、河湖等自然生态区域,保障城市地域自然环境的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树木的生长需要大量时间,要着重保护城市中原有的大树、名树、古树。

2.3科学设计与规划

节约型园林建设需要涉及的行业较为繁杂,园林的规划设计方案对于园林在建设和维护中是否能高效、合理的利用资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园林设计师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应结合园林建设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兼顾每一处景观、植物的配置和维护、养护的经费问题。不仅要使绿化园林达到生态效果和美化效果,具备独有的景观特色,还要使园林具备良好的自我维护功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2.4合理选择植物

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要优先考虑适应性强且成本低的本地树种,这类树种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极易存活。并且,要充分利用自然植物群落,大力推广自播能力较强的地被植物,可以营造出浓厚的地方特色景观。同时,要尽量少种植外来植物,尤其反对种植不适应本地生长条件的植物,在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中,不应单纯的追求品种高档的植物,而应多选用耐旱、抗涝、生命力强的植物品种,不仅能保证园林植物的稳定性,还能使日后园林的养护工作更加简洁。此外,合理利用当地原有的野生植被,也能有效的降低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节约自然资源的同时,突出园林的绿化功能。

2.5节水灌溉

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就是资源节约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的节约。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水资源对于人类而言尤为重要,因此强化节水灌溉是节约型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一,要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在进行园林建设时应当尽可能采用透水材料进行路面铺装,建造渗透性强的路面,使天然降水能最大限度的渗透到园林绿地当中,起到良好的灌溉作用;第二,要根据当地地形、园林周边建筑和道路特征等情况,建立能将雨水和城市居民生活废水进行循环再利用的系统;第三,依据园林特征与植物特点选择科学的灌溉方式,例如喷灌、根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并合理设计灌溉系统,使其能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同时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3.结束语

建设节约型园林不仅要从节约资源和能源方面着手,还要配合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城市整体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节约型园林建设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还能优化生态环境,在能源、资源紧张与城市人口数量快速上升的今天,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应当加强与节约型园林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行业制度的同时,严格打击城市绿化建设中的浪费现象,促进节约型园林的发展。并且,还要科学化的设计园林,合理利用当地环境与植物,采取优化的灌溉技术,达到节约资源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史作亚.节约型园林建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

植物保护策略范文7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 基路面 病害 策略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的有效建设是我国交通运输业顺利发展的基础保障,做好相关的建设工作不仅会大大加快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还可以带来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的公路工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国公路建设工作的进度。因此,分析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处理策略,对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意义重大。

一、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

(一)边坡的滑塌问题

边坡滑塌是路基病害中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边坡滑塌根据土质和规模不同可以分为塌方和滑坡。塌方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土质疏松导致边坡向下滑动,通常是由施工不当和水的损坏引起的。滑坡是指由于不良地质条件的破坏,使部分边坡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滑。一般情况下,塌方和滑坡比较容易发生在土质疏松同时雨水较多的地区。雨水会形成巨大的冲击力,使原本较为疏松的土质难以承受压力,出现土体陷落和下滑,最终破坏公路路基和路面。

(二)路基的变形问题

在一些公路段,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路面变形下沉的现象。这种问题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由于施工时措施不当或者含水量问题,导致路基的密实程度不足,出现变形现象。第二个原因是在选择材料时出现问题,材料压缩系数出现过大现象,或是采用的土质为高塑性的粘性土,都会促使路基变形问题的出现。

(三)路面平整度不够

公路工程的适性主要参考路面的平整度,它会直接影响车速和行车安全。这类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施工过程中对基层平整度的控制不够严格。没有严格监管路面施工,负责摊铺机和压路机的人员业务水平不合格,最终导致路面平整度不够,甚至出现波浪式的起伏。

(四)路基沉陷问题

一些修建在软土地上的公路有时会出现路基沉陷问题。这是由于软土的含水量较大,承受能力偏低。路基比较容易受到水的侵蚀,在底部形成空间,受重力的影响,路面就会出现沉降塌方现象。这类问题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是由于修建地区的偏软的土地性质,自身的承受力和抗腐蚀力较弱。人为原因是施工过程中没有联系实际,土地的预压时间不足,最终导致了路面沉陷问题的出现。

(五)沥青路面出现裂缝

沥青路面出现裂缝是指路面在通车后不久出现多处裂缝或大面积破损。其原因主要还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问题。部分公路工程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忽视对路面压实度的要求;材料搭配不合适,基质沥青未达标;道路基底承载力不足,或者弯沉值过大。还要一个原因是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收缩,促使沥青路面出现裂缝,也会导致路面的破损。

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的处理策略

边坡防护与加固措施

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应坚持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原则。以因地制宜、节省造价、就地取材、经久耐用、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造型美观为原则。边坡防护加固法主要包括植物防护、工程防护、柔性支护等几种类型。

1、植物防护主要方式是在边坡上种植草或植树,利用植物加固土壤,同时减缓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减轻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力度,从而起到对边坡的保护作用。植物防护是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因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美化公路环境,也可以起到固结边坡的作用。因此这种相对简单、经济、实用的加固方式被广泛使用。

2、工程防护与植物防护的使用对象不同。工程防护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较为恶劣、植物难以生长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土壤贫瘠,风化严重,常规的植物加固很难实行。因此需要采取人工构造物进行防护的措施。工程防护的主要类型有护面墙防护、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干砌片石防护、锚杆防护、浆砌片石防护、挡土墙以及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等。

3、柔性支护相对简单,主要指运用三维植被网和钢绳网进行防护的措施。

(二)路基治理

路基的质量是整个公路工程质量的关键,路基必须要经受得住时间、车辆超

载、雨水冲刷和寒冷的考验,因此在进行路基建设时要严把质量关。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尤其是软土,我们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要保证路基压程度实达到要求,保证在软土的条件下的工程质量。第二,在选择路基的填料时,尽量采用沙砾或者可塑性高的土,尽量不使用含水量不符合标准的土。其三,完善相关排水设施。控制土的含水量是保证路基坚固和稳定的关键,所以需要完善相关的排水设施,防止水的漫流和下渗。

(三)公路平整度的控制

公路的平整度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基层平整度控制和面层平整度控制。

1、基层平整度控制

要控制好基层的平整度,要求在施工时根据不同的基层采取不同策略。例如控制以石灰稳定土为底基层的公路相对容易。因石灰土为底的基层平整度要求的标准较低,因此可以采用平地机刮平至合格的方法。相反,水泥稳定碎石则与石灰不同。水泥稳定碎石平整度控制较难,要求也高,同样对面层平整度的影响也较大。

2、面层平整度控制

想要控制好面层的平整度,良好的混合料是保证。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标准温度下,采用击实方法成型混合料试件,试件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参数。其次,必须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压实效果。另外在沥青路面施工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沥青混合,沥青混合料要保证质量和实效,这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

结语

公路的建设成果不仅对于交通运输业起到决定作用,也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但是,在积极进行公路建设的同时,要避免急于求成,出现问题要及时制定策略,合理解决。最终,切实保障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拓宽改造的研究与实践[D].南京理工大学土木工程.2008.

[2]钱劲松,凌建明,黄琴龙.路基拓宽工程设计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5).

植物保护策略范文8

关键词: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 对策

植物新品种保护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为了积极应对加入WTO之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效构筑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壁垒、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我国于1999年4月23日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并正式启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简称《条例》),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开始为保障农业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一、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 自《条例》实施的四年多来,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制订了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已经形成。目前,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共了5批包括41个种或属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组织研制了42种植物新品种《测试指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和部分分中心如吉林、黑龙江、四川等已初步建成,已经对水稻、玉米和大白菜等300个品种进行了DUS测试。

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共受理品种权申请达到962件(如表1所示)。经审查批准,到2003年7月24日,已授予植物品种权391件,大部分为大田作物品种。

表1 植物品种权申请情况表

年 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合计

品种权申请数量

115

112

227

290

218

962

分植物种类申请数量

大田作物

蔬菜

果树

花卉

牧草

资料来源: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

从申请年份来看,1999年申请量为115件,2000年为112件,2001年为227件,2002年为290件,2003年前七个月的申请量已达到218件,有望突破300件。申请量逐年上升,表明育种者和育种科研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增强。如图1所示。

图1 历年植物品种权申请数量

从申请植物种类来看,大田作物872件,蔬菜55件,果树23件,花卉11件,牧草1件,大田作物的申请数量占到了90%以上,这表明我国农业植物品种权的品种构成不尽合理,分布不均匀(如图2所示)。

图2 我国农业植物品种权申请的品种构成

从申请单位的性质来看,基本以科研单位和国内企业为主,其申请数量分别为577件和266件,占到了申请总量的87.6%;其他为教学单位78件,国内个人申请28件,国外企业申请13件(如图3所示)。

图3 植物品种权申请单位构成

从品种权的实施效果来看,据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对23个单位的102个授权品种或申请品种的实施情况的调查,4年多来,品种权人获得转让收入3047万元,开发纯收入17287万元,通过侵权诉讼,获得赔偿476万元,平均每个授权品种获得收入169万元。实践表明,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促进育种技术创新、推动种子产业化、规范种子市场秩序方面成效显著,潜力巨大。

二、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的问题 虽然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为一种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还存在许多问题;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能力和水平与农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制约新品种保护制度的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同时,现有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更需进一步加强,以应对在加入WTO之后的国际贸易新格局中面临着挑战。

(一)植物新品种产权意识薄弱 我国是实行知识产权制度较晚的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作为一项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也才刚刚实施四年多的时间,这使得广大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战略意义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品种权申请数量少。全国有 400多个育种研究所,7500多个农作物种子企业,而四年多来向国内申请的品种权仅有千件左右,平均8个单位一件,向外国申请的更是寥寥无几。据初步统计,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四年多来,经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约5000个,而提出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新品种数量不足1000件。

(二)农业植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品种构成不合理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申请及授权数量少,品种构成也不合理。从申请数量上看,尽管每年申请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从构成上来看,品种分布很不均匀,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占到了申请总量的90%以上,其他农产品申请数量较少,甚至是空白。以辽宁省为例,近几年来辽宁省每年取得的育种科技成果高达500多项,而其中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还不足15%,已申请品种保护的也主要以玉米、水稻为主,大豆、蔬菜、果树品种很少。

(三)维权困难,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农作物种植和种子生产经营活动的季节性很强,对侵权案件的取证本身就十分困难,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利益,直接或间接插手种子行业,违规设置障碍排斥外来企业和优良品种,甚至袒护本地违规侵权单位,阻挠执法部门查处。

同时,维权诉讼程序复杂,品种侵权案件要有指定的的省级以上法院审理,路途远,成本高,育种专家没有时间和精力。而且植物新品种的保护规定中没有规定有关品种保护的法定赔偿金额,使司法部门在执法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尤其是碰到既难确定侵权人的非法获利又难确认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处理基本相同的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侵权纠纷时,判决的赔偿额可能有着惊人的差异。

(四)审查速度较慢,不适应植物新品种保护发展的需要 目前,新品种保护组织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品种权初审、实审、复审、无效等程序尚未有效建立和顺利运转,再加上由于资金短缺而造成的品种权审查测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滞后,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便利审查速度难以加快,不利于品种权申请人合法权益及时得到有效的保护,反过来影响育种者和育种单位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的积极性。

(五)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应当进一步扩大 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与掌握品种权是保护国家种质资源的重要的方式。我国是八大作物起源中心之一,生物遗传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对外开放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外国企业到我国申请品种权将后迅速增加,特别是一些种业跨国公司,依靠其先进技术优势,不但将其某个具有现实及潜在经济价值的植物新品种在该国申请品种权,还将某些发展中国家的优良品种在这些国家申请并取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品种权。因此,必须扩大植物新品种保护的覆盖面,使我国的植种质资源通过品种保护“留住”,而不是“流失”。

(六)对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作用及其发展动向研究不足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还影响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格局,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出于保障国家经济战略安全以及保护农产品竞争优势的考虑,纷纷采用植物品种保护制度保障自身的优质品种垄断,并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保护,以此来控制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使得品种权成为新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可以说,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战的背后是“种子战”和“品种战”。在新的贸易关系下,面对中国巨大的市场,国外在中国的植物品种权申请必将日益增多,因此,我国应当重视品种权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品种权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

三、促进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在我国还刚刚起步,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意识,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充分认识到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育种创新、公平竞争和实现农业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必须加强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一是积极争取各种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植物新品种保护的重要作用和相关知识,使全社会都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法规,认识到植物新品种权也是一种知识产权。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以普及教育、专业培训、业务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持久、扎实的开展宣传工作。

(二)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队伍的培训 重点强化对省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种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植物新品种保护中介机构的人员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利于植物新品种保护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应当通过培训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科研、教学单位、政府农业管理部门、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他们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制定更加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提高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量 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数量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如果植物新品种申请保护的数量还没有提高的话,那么我国的育种开发和种子产业必将受到国外竞争力量的严重冲击。为此,应当进一步简化品种申请和授权的程序,加快审批、授权的速度,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的保护,如修订申请格式的版本,删除重复的内容;简化对农作物品种的数量性状的描述内容,要突出主要的性能和特点;根据不同生态类型和区域,选择适当的测试点以尽可能的降低测试的费用和工作量等。

(四)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把对品种权的保护范围从过去单纯保护品种权的销售权扩大到许诺销售权、出口权和进口权等,打击侵权者在境外生产、繁殖授权品繁殖材料然后通过进口在中国境内销售侵权品种的不法行为。同时,新品种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其侵害适用财产手段来解决,对侵权行为要有补偿、制裁和警诫方面的作用,所以,对新品种产权领域的侵权行为应当建立有效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以加大对品种权人的保护力度。

(五)适应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合作 积极参加国际多边及双边活动,派出人员参加UPOV理事会、6个技术工作组会议和有关亚洲地区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协调会以及国际审查技术培训和引进外国专家讲学。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反映我国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的意志和主张,促进我国种业国际贸易发展;适应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趋势,加强审查测试的国际合作,通过审查、测试和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既将维持保护体系的运作费用降到最低,又可使育种者以相对低的成本同时在几个国家获得保护。

(六)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加入1991年文本 从长远来看,1991年文本更符合经济全球化的相关运作及新技术发展的现实要求,如农林产品的多样化应用及扩大贸易所涉及到的受保护品种的收获材料及加工产品、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领域的应用等问题更多的涉及1991年文本的规定。在更高的水平上加大我国新品种保护的力度,利于解决目前在引进国外优良新品种方面形成的技术壁垒,合理规避风险、增强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积极发展品种权中介服务组织 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品种权中介服务组织的业务素质,扩大品种权人队伍,适应国内外品种权服务的需要。同时,采取措施增大各企事业单位自发组建新品种保护自律性和维权性的区域性社会组织,建立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机制开展研究,提供咨询,建立市场公平竞争规则,协调内部品种权纠纷,推动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科教司、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品种权及种业科技走出去战略实施研讨会交流材料汇编》

2、邓岩:《WTO与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种子科技,2003年第2期

3、宋才发:《WTO规则与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月

植物保护策略范文9

>> 城市旧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初探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初探 湿地公园驳岸施工工艺初探 城市湿地公园与文化景观提升 北戴河旅游餐饮业发展策略初探 老公园的改造提升探讨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保护措施初探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化规划设计初探 浅议旧公园综合改造提升公园景观品质 城市纪念性公园改造初探 湿地旅游营销策略研究―以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游太湖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营造 走进宝应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赏晚霞 湿地公园画记 西湖湿地公园简介 浅谈临沂人民公园提升改造设计理念 浅谈城市公园改造提升中文脉传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自然地理条件

气候水文条件

北戴河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 项晶,刘洋,卜梦磊等.北戴河地区鸟类环志及生态调查[J].野生动物调查,2006,27(3):28-31],具湿度较大,气候宜人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北戴河地区主要由戴河、新河构成水网系统。其中新河位于北戴河地区东部,全长15公里,而北戴河湿地公园位于新河入海口处。

图1-1北戴河湿地公园与新河的区位关系

地形地貌特征

北戴河滨海地区滨海湿地是我国较为典型的砂质海滩湿地分布区[ 许国辉,郑建国.砂质海岸与淤泥质平原海岸的生态型保护研究[J].地学前缘,2001,8(2):20],其主要的湿地类型为砂质海岸湿地、湖湿地、岩石性海岸湿地、河口湿地、浅海水域与人工湿地[ 谷东起,付军,夏东兴.秦皇岛地区滨海湿地类型及其生态脆弱性[J].海岸工程,2005,24(4):35-41]。北戴河湿地公园所在地属河口湿地类型,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之一[ 谷东起,付军,夏东兴.秦皇岛地区滨海湿地类型及其生态脆弱性[J].海岸工程,2005,24(4):35-41]。

生物资源概况

北戴河地区因适宜的气候及丰富的地形地貌条件,拥有丰富动物资源,其中鸟类资源最为丰富,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达68种[ 项晶,刘洋,卜梦磊等.北戴河地区鸟类环志及生态调查[J].野生动物调查,2006,27(3):28-31],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鹤、白鹳、白尾海雕等12种。北戴河属于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中的重要生态节点[ 陶宇,葛岩,金龙荣.北戴河观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0(2):56-77],是世界著名的观鸟胜地。

植被资源方面,现场植被尚未形成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 熊瑶,杨云峰.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湿地恢复与利用探讨——以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园规划设计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175-179]。现场调研分析可知,植被大体可分为刺槐、紫穗槐等为主的盐生防护群落,海边紫穗槐、桂香柳、芦苇为主的海边沙生植物群落,以及刺槐、杨树、芦苇、碱蓬草为主的盐碱沼生植物群落三大类。

2、北戴河湿地公园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北戴河地区湿地植被受到破坏、水体污染、城市建设用地侵蚀湿地面积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北戴河湿地公园的所产生的生态质量和生态效益,作为北戴河生态网络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其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生态系统不完善,生物迁徙廊道濒临断裂

湿地公园中部被南北向滨海大道拦腰切断,大大降低了新河生物廊道的生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循环与食物链结构[关华.道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应用生态廊道设计降低生态冲击的新观点[J].生态经济,2006(1):112-116],甚至对物种的迁徙和繁殖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滨海大道对湿地公园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噪音影响、边坡生态基质不良造成的生态复育困难、沿路河川径流水质污染以及道路日常维护及管线维护所产生的人为干扰[关华.道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应用生态廊道设计降低生态冲击的新观点[J].生态经济,2006(1):112-116]几个方面。

(2)水体污染,生态环境恶劣

新河自西向东贯穿北戴河湿地公园,该河主要由雨水径流产生,上游部分用水量也主要以农业用水为主[ 李永刚.浅谈秦皇岛戴河、新河水系连接工程对新河水质的改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7]。由于受到上游污水及河道淤积及上游来水不足等影响,新河水质已由原来的Ⅰ类水下降为Ⅴ类水[ 李永刚.浅谈秦皇岛戴河、新河水系连接工程对新河水质的改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7],水质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该区的生态环境安全。加之湿地公园南侧河道附近结合原有鱼塘改建的三处宾馆所产生的影响又给生态环境已十分脆弱的湿地公园带来新的生态安全隐患。

(3)湿地公园未能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

现有湿地公园人与自然分割采用铁丝网隔离的方法以期达到鸟类保护的目的,但这种简单分隔的方法只能控制人类进入到保护区域,而简单的消极保护并不能使湿地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达到最大化。

二、北戴河湿地公园提升策略

由于环境日益恶化,适宜鸟类生存的环境逐渐呈现单一化、破碎化现象,加之乱捕滥猎现象严重,生物数量逐年下降。作为东北亚鸟类迁移廊道的重要节点与著名观鸟胜地之一,保护该区湿地生态环境并协调人地关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珍稀鸟类保护具有意义。以下就从六个方面对北戴河湿地公园的提升改造策略进行阐释。

1、完善系统,建立廊道

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25(9):2406-2412]。北戴河湿地公园南北纵向被滨海大道贯穿,对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根据现状生态斑块破碎化严重,生态联系较弱等环境问题重点建设新河入海口湿地生物流联系廊道,并采取景观化措施,降低道路产生的负面影响[ 关华.道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应用生态廊道设计降低生态冲击的新观点[J].生态经济,2006(1):112-116],加强东西两侧湿地物质交换。同时,适当调整现有鸟类保护区范围,将位于鸽赤路北侧的鸟类博物馆纳入规划范围。在调整了湿地保护范围之后,东西向生态廊道最宽处为859 米,根据不同生态保护需求与廊道宽度的关系,将新河入海口湿地公园划分为下表三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控制人为活动对该种类型区域的干扰程度。

表2-1 不同廊道宽度与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图2-1利用景观化的手法降低人工设施对湿地公园产生的负面影响

2、控污降污,增强自净能力

新河水源主要以雨水径流为主,而污染源头正是新河上游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提倡绿色农业生产,降低新河上游农业面源污染[ 贾蕊、陆迁、何学松.我国农业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1):59-63],从源头控制污染,是保证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的必要条件。

其次丰富水体形态增强水体自洁能力,建立完善的水体自净系统,合理布局表流湿地[ 崔丽娟,李伟,赵欣胜,等.表流湿地不同植物配置对富营养化循环水体的净化效果[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2):81-86]与潜流湿地[ 杨墩,徐丽花,周琪.潜流式人工湿地在暴雨径流污染控制中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34-336]等,能够较大程度改善现有湿地生境。另外适当增加河道两侧植被宽度也能够较高提升水体自洁能力。研究证明,在相似的河流系统中,保证宽度在80米至100米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可减少50%至70%的沉积物[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25(9):2406-2412]。

图2-2河道两侧保证宽度80米至100米植被示意图

3、防风固沙,稳固海岸

在沿海建立以综合防护林体系为主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海岸防护林,起到阻挡海风、海雾,降低土壤侵蚀程度[ 赵忠宝,何鑫,耿世刚,等.秦皇岛市土壤侵蚀的特点、原因及保护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28-32],增加降水,调节气候的作用。现场防护林配置基干林带建议以抗海风、海雾的黑松和耐沙的刺槐、桂香柳、旱柳为主。设置宽度为50米的半开敞型林带,林带透风系数为0.5[ 杨学军,郭立冬,唐东芹.基于数值模拟的防护林规划设计探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28(3):204-217]。

4、丰富湿地生境类型,满足多样诉求

对区内河道及地形进行适当改造,使岸线更为丰富,并适当增设岛屿,增大空间异质性[ 贾久满,郝晓辉.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8):1877-1879],同时适当调整植被空间形态,满足不同种类的鸟类对于栖息地的要求。

图2-3湿地公园植被空间规划示意图

植被方面坚持“保护现状生境,重现滨海生态”总原则。尽可能保留保护现状植被,并适当加以梳理,利用本地适种的沙生植被和盐生植被群落[ 曾宪峰.秦皇岛植被概况及植被区系[J].唐山师专学报,1998,20(5):48-49]进行配植,突出滨海植被独特的景观特色。选取沿海适种的沙生草甸、灌丛,辅以乡土天然植物群落丰富现有生境[ 李树华主编.园林种植设计学(理论篇)[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08-212],并以碱蓬群落、芦苇群落及柽柳灌丛进行配植,形成较为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另外为满足多种生物种类生态需求宜采用乔灌草复合结构的廊道,并适当增加阔叶树的比例[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25(9):2406-2412]。

最后安全静谧的栖息地是优良鸟类栖息地的必要条件。在鸟类栖息地外侧设置景观化防护缓冲区域,降低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干扰程度。

5、和谐共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首先针对游客及市民,建立多样化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媒体、节事活动,宣扬生态保护知识及意义,提升全民保护意识,增设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重塑并加强湿地与人之间和谐互惠关系,减少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空间掠夺和负面影响,施加正面影响,实现人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处和物质交换的良性循环。

另外防微杜渐,杜绝违法违章侵占和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对破坏行为制定必要的教育处罚措施。

6、分级保护,适当利用

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湿地景观,根据湿地生态系统敏感性及受干扰程度,将湿地保护区划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湿地生境核心保护区、湿地生境缓冲区与湿地生境协调区。针对湿地生境保护区应根据鸟类保护区需求、生态廊道宽度、河岸水土保持宽度三个因素,结合现状地类资源确定湿地生境核心保护区的范围。

核心保护区以恢复和再造湿地生境为主,吸引各类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禁止游人进入。湿地生境缓冲区即湿地展示区,该区将现状鱼塘还原为湿地生境后,以自然景观配置少量木栈道、观鸟屋等非永久性景观设施,允许少量观光活动。作为游人的主要游览区——湿地生境协调区应改造提升现有人工设施和环境,以绿地为主,允许建设少量必要的旅游设施与文化教育设施。

图2-4木栈道及观鸟屋意向图[ 拍摄于香港湿地公园。]

结论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尚处在探索阶段,本案例作为北戴河区域生态网络建立的示范点,对同区域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日益脆弱的生态系统面前,人类的开发建设活动在不经意间就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唯有审慎科学的规划建设,平衡保护、发展与利用的关系才能够降低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资源可持续的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蔡岩红.40条入海河流断面检测结果出炉——超6成入海河流水质皮肤接触不适[N].法制日报,2012.08.03(006)

[2]俞孔坚.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途径在生物保护规划中的应用[A].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47-156

[3]蒋琛,于兰军.生态敏感性分析在规划中的应用探讨——以秦皇岛西部滨海地带概念性规划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09.01,1-7

[4]贾俊秋.河北:北戴河湿地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J].燕赵都市网,[2011-03-29]. /detail/2011329/79132.htm

[5]项晶,刘洋,卜梦磊等.北戴河地区鸟类环志及生态调查[J].野生动物调查,2006,27(3):28-31

[6]许国辉,郑建国.砂质海岸与淤泥质平原海岸的生态型保护研究[J].地学前缘,2001,8(2):20

[7]谷东起,付军,夏东兴.秦皇岛地区滨海湿地类型及其生态脆弱性[J].海岸工程,2005,24(4):35-41

[8]陶宇,葛岩,金龙荣.北戴河观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0(2):56-77

[9]熊瑶,杨云峰.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湿地恢复与利用探讨——以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园规划设计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175-179

[10] 关华.道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应用生态廊道设计降低生态冲击的新观点[J].生态经济,2006(1):112-116

[11] 李永刚.浅谈秦皇岛戴河、新河水系连接工程对新河水质的改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7

[12] 朱强,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宽度[J].生态学报,2005,25(9):2406-2412

[13] 贾蕊,陆迁,何学松.我国农业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1):59-63

[14] 崔丽娟,李伟,赵欣胜,等.表流湿地不同植物配置对富营养化循环水体的净化效果[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2):81-86

[15] 杨墩,徐丽花,周琪.潜流式人工湿地在暴雨径流污染控制中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4):334-336

[16] 赵忠宝,何鑫,耿世刚,等.秦皇岛市土壤侵蚀的特点、原因及保护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28-32

[17] 杨学军,郭立冬,唐东芹.基于数值模拟的防护林规划设计探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28(3):204-217

[18] 贾久满,郝晓辉.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8):1877-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