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集锦9篇

时间:2024-02-23 16:03:33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1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 评估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与英语正规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课外英语活动,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实践真实环境与条件。学生可以通过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在自然情景下进行语言输出。 可以说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第二课堂的作用不小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魅力还在于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校园人文气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黄立鹤,2011)。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7) 明确指出“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科学的评估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目前,各高校大学英语正规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相对完善,并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来说,不同高校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同一所学校对不同的第二课堂活动采用的评估形式也不尽相同。

1 调查过程

1.1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本论文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在课后学学英语的时间、内容和方式。(2)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3)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的频率。(4)学校对英语第二课堂所采用的评估形式。(5)评估形式对第二课堂开展效果的影响。(6)评估形式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积极性的影响。(7)英语第二课堂评估形式中存在的问题。(8)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评估形式的建议。

1.2 调查对象

本着开展调查的便捷性、调查结果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实用性、调查对象的广泛性以及调查结果的客观性,本次调查选取北京市5所重点工科院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调查对象为30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大三学生。调查对象的大学英语课时、教材、教学环境则各有差别。

1.3 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的工具为问卷和访谈。问卷包括16个开放式选择题,内容涵盖学生大学英语课后学习情况、学校第二课堂组织及开展情况、学校对第二课堂的评价形式、学生对第二课堂评估形式的评价、评估形式对第二课堂的影响。问卷回收后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对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则通过访谈的形式选择部分学生和20名被调查院校的大学英语任课教师进行访谈。问卷如下:

(1)你平均每天课下学习英语的时间是?

(2)你在课下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是?

(3)你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是?

(4)你所了解的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哪些?

(5)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稳定教师参评价机制的有?

(6)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稳定学生互评机制的有?

(7)贵校对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情况有详细记录的有?

(8)贵校没有任何评估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

(9)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参加情况计入大学英语课程成绩的有?

(10)贵校英语第二课堂参加情况纳入学分制的有?

(11)贵校英语第二课堂参加情况与奖学金评定挂钩的有?

(12)贵校英语第二课堂参加情况与研究生保送挂钩的有?

(13)你最喜欢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是哪些?

(14)你不能坚持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15)你认为稳定有效的评估机制对第二课堂的作用是?

(16)贵校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2 调查结果

表1 平均每天大学英语课后学习时间(单选)

表2 大学英语课后学习内容和方式(可多选)

表3 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单选)

从表1看出,大多数学生大学英语课后学习时间每天不足1小时,尤其有32%的同学课后学习英语的时间低于半小时每天。由此可见,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表2说明学生课后学习内容和方式以完成作业和网络自主学习为主,21%的同学选择了和同学进行听说练习,只有9%同学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学习实践。从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频率来看(表3), 16%的同学经常参与第二课堂,18%的同学则从不参与,绝大多数同学只是有时或偶尔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从以上三个问题的调查统计可知,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并未得到真正发挥,仍有通过挖掘第二课堂来的巨大潜力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巨大空间。

表4 英语第二课堂评价形式(单选)

表5 英语第二课堂激励形式(可多选)

调查数据显示(表4),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评价为主要评估方式。后期访谈揭示,教师评价主要指由教师担任评委的竞赛类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教师长期稳定地参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评估的则寥寥无几。对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两种模式,大多数也只是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个别情况下所采用的评估形式,并非常态化评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有高达24%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评估机制。对于英语第二课堂的激励形式,统计数据显示(表5),30%和28%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奖学金评定和免试保送研究生挂钩,后期访谈表明,这部分活动主要指级别较高的竞赛类第二课堂活动,尚无第二课堂参与情况纳入大学英语课程成绩的统计结果,数据统计显示有5%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本科生学分体系中的实践环节。

表6 稳定的评估机制对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可多选)

表7 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中的现存问题(可多选)

表6和表7为开放式问题,未设置选项,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两个问题进行开放式回答。归纳结果表明学生认为稳定的评估机制对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改善第二课堂教学效果、扩大第二课堂影响力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目前第二课堂评估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被调查学生认为主要有:评估机制不够稳定、教师参与不深入、评估形式单一和未纳入学分制等。

3 对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的建议

3.1 建立稳定有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无论对于英语正规课堂教学还是第二课堂活动,科学稳定的评估体系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环节。对于英语第二课堂而言,学生可以从稳定有效的评估结果中获得对学习效果的系统评价,从而调整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时间精力的投入等。评估结果同时可以让教师了解第二课堂开展效果、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情况、学生参与情况及学习效果等。因此,英语第二课堂的评估形式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可多可少,而应根据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频率、组织形式、活动性质建立长期有效的评估模式。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英语第二课堂评估的稳定性确实有待提高,大多数第二课堂活动要么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评估,要么临时确定评估形式,或者只是教师对竞赛类的活动进行简要的结果点评。零散随机的评估机制使第二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由于得不到有针对性的评估指导,参与积极性降低。

3.2 强调过程评估和多元评估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延伸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第二课堂鼓励学生长期积极地参与,进行语言实践和知识积累,第二课堂评估方式除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外,同时应当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良好跟踪,鼓励并督促学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发展语言应用技能。鉴于此,第二课堂评估应突出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估,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频率、方式、学习方法、内容、收获等方面进行消息记录和考核。

同时,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习群体的需求和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为学生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安永军,2012)。与此相对应, 英语第二课堂的评估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可有教师评估、学生互评、自生自评等不同主体的评价模式,也可有学习档案、演出汇报、阅读心得、技能比赛等等形式不同的评价模式。

3.3 为教师评估创造条件

本次调研发现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参与度较低。从对教师的访谈汇总来看, 原因包括:学校组织管理方面对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第二课堂参与未纳入教学考核等。因此,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必须首先为提高英语第二课堂评估中的教师参与度创造条件,认识到第二课堂对学生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工作考核范围,为教师参与第二课堂评估腾出时间、精力,激发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4 结语

英语第二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良好环境。第二课堂帮助学生把课堂所得的显性语言知识转化为实践所需的隐性语言应用能力。但目前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二课堂开展效果、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为评估机制不稳定、评估方式单一和教师参与度低等。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3年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141305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立鹤.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模式之理论与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2

【关键词】传统课堂 翻转课堂 慕课 对分课堂 内化吸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26-02

近年来,中国的课堂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上课抬头率低不认真听讲,逃课现象屡见不鲜,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效率差,压力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应用,传统课堂显得更加乏味枯燥。随着教育理念的增强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投入到教学改革当中。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针对目前高校教育存在问题提出了“对分课堂”的新思路,对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了变革。本文对教学中常用的课堂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简单讲述对分课堂的操作和实践中取得的成效。

一、目前各高校使用较多的课堂模式

(一)传统课堂模式

传统式课堂模式在我国教育界占据主导地位几十年,是一种特别高效的,接受知识最系统最完整的模式。我国很多偏远县市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理念不能快速与教育一线城市接轨,传统课堂模式相对应用较多。传统课堂模式以老师、学生、教材、多媒体四个方面组成,强调老师的课堂主导作用,老师要专业知识过精,旁征博引,对知识内容讲得越系统、越完整、越全面、越深刻、越透彻、越清楚、越详细、越生动、越有趣、越精彩越好。这种授课模式以知识的传递为主要目标,可以快速有效的使知R接受者在很短时间内,系统、完整的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二)新型课堂模式

1.“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由老师先将各课程知识点碎片化后,在课余时间利用录屏软件将切割好的微知识点录制下来,供学生课后学习,课堂中由老师集中解答问题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和实验的一种模式。它将过去的“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课后做练习作业”这种传统模式做出了“翻转”变成“课堂上做作业或者做实验,课后利用视频讲解学习”。学生不用担心因上课缺席而跟不上课程进度,对于不能一次听懂的知识点也可以反复听讲,彻底将传统式教学“以老师为中心”转化成了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从被迫接受转化为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点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

2.“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简称MOOCs)2012年起源于美国,是一种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全球各大高校都可以将优秀资源挂在互联网上,只要有电脑,有互联网,就不受区域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种授课模式曾一度时期在国际上引起很大轰动,被称之为“教育界的海啸”,它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知识汲取的壁垒,消除了各个学校之间资源共享的阻隔,这是一次伟大的变革,教育平等将不再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二、课堂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课堂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忽略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由于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长期以往学生容易形成依赖心理,对知识不求甚解,大而化之。并且大部分学生会逐渐丧失对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意识和思维发散的习惯。第二,不能因材施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有不同,机械式的灌输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另一部分学生“受不了”的情况。忽略了学生个体发展程度,会逐渐拉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受不了”这个群体慢慢丧失学习热情,进而壮大了“后进生”的队伍。

(二)“翻转课堂”和“慕课”对于经济不够发达、师资力量不够强大的地区存在很严峻的挑战

第一,优质资源的研发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而并非每个老师都可以制作出优质资源。第二,“翻转课堂”、“慕课”都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对电脑、手机等硬件设施要求较高。而很多偏远地区经济不如一线二线城市发达,只有老师可以用电脑、Ipad等设备备课、教学,但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学生没有电脑,而且家庭条件的原因很可能短时间都无法满足购买需求。第三,“翻转课堂”、“慕课”的应用需要耗费大量的网络流量,学生即使电脑、手机都很高端,但太过高昂的流量费用也是无力承担的,往往也只能望“课”兴叹,进而他们更偏向于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创新模式很难推进并大范围使用。第四,新型教学模式需要老师转变观念,从主导转变成引导,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索知识。部分老师一直沿用传统式教学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思想。

三、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称之为“对分课堂”,顾名思义“对分”就是把课堂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给老师讲授,一部分留给学生讨论学习。而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讨论中间有一定时间的间隔,给学生留足时间内化吸收,而学生讨论的内容就是在查看内化吸收的效果,学习到的新知识点分享给组员,进而分享给全班同学,自己没有搞清楚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讨论获取,大家集思广益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由老师解答。

(一)“对分课堂”具体操作模式

目前“对分课堂”有三种操作模式:当堂对分、隔堂对分、当堂+隔堂对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性质及授课内容具体选择。

1.采用对分的形式上的课程,比如一周上两节课,第一节课老师精讲知识的框架和体系,重点及难点。老师只精讲,要注意留白。下课前老师布置梯度型作业(作业的难易程度:难、适中、简单)。

2.学生课后根据教材内化吸收,并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完成讨论支架“亮考帮”。“亮”即“亮闪闪”指学生在老师讲授和做作业的过程中最有收获的、感触最深的知识点;“考”即“考考你”指学生在内化吸收过程中,把自己搞明白的知识点,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以问题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讨论时考考组内学员,以达到知识共享;“帮”即“帮帮我”指学生在内化吸收过程中遇见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或想要了解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在讨论时求助同学。

3.第二节课,老师组织学生针对上一节课讲授的内容进行讨论(刚开始采用对分模式可以以“亮考帮”为讨论支架。学生适应对分模式后,可自由讨论)。

4.讨论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并由老师抽查讨论结果。

5.W生自由提问,老师解决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

6.老师总结。

(二)“对分课堂”在应用中取得的成效

对分课堂的理念自2014年被提出后,国内很多高校快速投入实践,各种资料表明同行业均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为此也作出很多探索,选择一门专业课,一个教学班,从“三分钟对分课堂”开始,由最简单的做起。如,老师在正常讲授时选择一个适合的时间停下来,第一,要求学生独立学习一分钟;第二,同桌一起讨论一分钟,这一分钟的讨论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吐槽、赞美、知识的分享都可畅所欲言;第三,老师抽查两个学生,赞美他们思维发散很优秀,鼓励学生放下羞涩,打开心房,踊跃发言,为下一次更长时间的讨论打基础。而老师的讲课内容也在逐步调整,只讲“干货”,只讲知识的脉络、重点及难点。对分课堂开展的很顺利,很多以前课堂上沉默寡言的学生都变得积极主动,学生的应变能力增强和思维方式逐渐活跃,提出的问题锋芒毕露,批判性思维倒逼老师也要与时俱进。期末其他班级针对这门课的考试死记硬背、加班熬夜时,使用对分课堂的班级相对轻松,成绩也比其他平行班高出许多。调查问卷显示90%的学生喜欢对分课堂,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负担减轻,不需要像以前要做大量的练习题,应付老师;第二,很多知识点由学生自己探讨发现,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第三,同学之间关系相处融洽,不似以前一个学期都说不了几句话;第四,对分课堂更自由更开放,符合学生对大学教育的期望(老师传统的满堂灌让他们找不到读大学的感觉);第五,对分作业设计、优秀作业的展示让学生荣誉感增强;第六,不需要硬件支撑,没有电脑、不用耗费手机流量同样可以学到知识;第七,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等隐性知识;第八,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突飞猛进;第九,老师更关注学生的需求,而不是一味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十,老师偶尔解答不了学生奇思妙想的提问,让学生有成就感;第十一,对分课堂让学生主动探索和领会知识,对学科的整体知识框架掌握更为透彻。

(三)对分课堂的优势所在

1.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传统课堂模式以老师讲解为主,课堂时间多半以老师为中心,辅助于少量讨论,学位生之间沟通交流时间少,课后学生一般以寝室为单位活动,很少和其他同学探讨学习。对分课堂要求学生内化吸收后需要将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共同交流,学生之间沟通增加,感情融洽。而且老师随时可以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总体来说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得到大幅度提升。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传统的课堂老师要像演员一样,要讲的精彩绝伦、幽默、风趣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否则就会出现“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的局面,而对分课堂将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学生要把自己的闪光点展示出来,要去考考别人,课后就要花很多功夫去消化知识,去提炼知识点。

3.减轻了老师负担。对分课堂不需要老师像以往一样仔仔细细的修改作业,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会在讨论环节被解决。老师讲课只讲框架体系,制作简洁精炼的PPT。

4.对分课堂提升了教学效果。对分课堂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学生自由探索知识内容,记忆深刻。

5.对分课堂简明、实用、门槛低、可操作性强,短时间内能看到显著效果。

6.考核以过程为主,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四)关于对分课堂的思考

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是完美无缺的。对分课堂的应用也需要思考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课程性质各有不同;第二,学生知识水平层次、自学能力,表达方式各有不同;第三,教室的大小,座椅的摆放,学生人数的多少;第四,老师的教学水平,控制课堂的能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对分课堂的效果,操作不当会使课堂显得很乱。但不管怎么说,对分课堂确实是教育领域的新鲜血液,是中国教育者根据国情研发,它操作快,易上手,效果明显,确实受到众多师生的喜爱。

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不同的学科知识将多种授课模式融合使用,真正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参与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复旦教育论坛, 2014.05

[2]田青.对分课堂模式及其优势分析,文理导航, 2016.07

[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未来的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14.07

[4]闫广军.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利弊及改进,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12

[5]李爱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实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财专学报,2013.6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3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教学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45-02

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为学生的个性培养和能力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渠道和平台。第二课堂有助于实现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引导师生共同参与,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们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这样的延伸,让学生表达、沟通和组织能力得到提高。本文在探究了高校第二课堂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构建第二课堂教育体系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一、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现状探究

(一)第二课堂缺乏计划性,不能与第一课堂很好的结合

第一课堂侧重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而第二课堂则主要完成非智力开发。这种非智力因素,是决定学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职业规划的关键因素。第二课堂有如下特色:课堂活动多样且内容丰富;课堂时间比较灵活;学生参与性较强,具有学生群众性。课堂活动内容包括科技、文化、娱乐、体育和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但是,多数高校都无视或忽视第二课堂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认识度较低。普遍存在着盲目计划、随意计划的现象,而且教育计划也缺少稳定性和连续性。最后,还有些学校根本没有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中,没有从全局考虑,只是针对第一课堂智力方面的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时间有很大的冲突,致使出现教学与被教学间的矛盾,学生无法合理规划学学习时间和参与活动的时间,这是学校规划设计存在的严重问题,应该增加一些计划性和可行性,使第二课堂的优点真正落到实处。

(二)第二课堂教学设计、师资力量和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工科院校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忽略了第二课堂对学生们的有利影响,多表现为,不重视、不组织、资金投入少、缺少专业人员和设备、活动少或开展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面,第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容忽视的,如活动设计方案、如何考核评比,也存在因为经费支持不足的现象导致很多科技活动“夭折”的现象。

(三)制定第二课堂活动有效的管理机制

多数院校存在着缺少对第二课堂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其处于较松散的运行情况,缺少对学生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方式。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自由度较大,活动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活动的目的性和科学性不强,建立健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有效的评价标准。此外,应该增加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了解是什么样的活动更适合学生参加,这些很少有人去思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建立跟踪、调查与反馈等后续相关机制,即没有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整体而言,第二课堂活动没有形成完整体系,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二、高校第二课堂的探究与设计

本文将整个大学可以分为三阶段,设计了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构建第二课堂教育体系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1)适应期(大一)见表1;(2)发展期(大二~大三)见表2;(3)收获期(大四)见表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加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价值,加大资金投入和师资力量,构建第二课堂创新成才的良好外部环境。通过建立大学活动中心和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实现软硬件双着陆,提高大学课堂教育活动“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激发大学生创新成才的内在动力,这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魏培徵,等.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4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练习 设计 策略

一、课堂训练设计原则

首先,课堂训练必须具有针对性,若是对某一章节知识的课堂训练,我们必须选取相关的训练题。我们每一堂化学课都有既定的目标,课堂训练的内容也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实施。其次,课堂训练必须具有梯度性,可以从简单的训练入手,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逐渐加大训练题的难度。最后就是典型性原则,设计的课堂训练题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作为各个章节的典型性训练题。

二、课堂练习的分类及设计

课堂练习主要分成三类,即是复习训练、针对性训练与预习训练。首先对上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再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然后,在对应章节的授课过程中安排一次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授课知识点;最后,利用预习训练进行课堂拓展,将下节课的授课内容蕴含其中。

1.复习训练

例如,在晶体与非晶体章节的教学中,在新授课开始之前,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晶体与非晶体的认识,我为学生们设计了如下的复习式课堂训练。对于课前复习训练的选择上,我们需要遵循基础性、概念性的原则,在回顾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信心。

【例1】现有六种物质,试按要求填空。

①BaCl2;②金刚石;③NH4Cl;④Na2SO4;⑤干冰;⑥碘片

(1)属于离子晶体的是_____,属于分子晶体的是_____,属于原子晶体的是_____。

(2)只有离子键的是_____,晶体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是_____。

(3)熔点最高的是_____,熔点最低的是_____。

【分析】本题属于概念性课堂训练题,只要学生们对晶体与非晶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做到透彻掌握,即可顺利解答。对于第一问,直接考察学生们对晶体类型的认识。结合晶体类型概念可知,干冰、碘片是分子晶体;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剩下的都是离子晶体。于是,我们可以顺利得到第一问的答案分别是①③④、⑤⑥、②。对于第二问,结合各类晶体类型及其包含的键态类型即可得答案为①、⑤⑥。最后一问需要学生们对各类型晶体的性质做到了解,原子晶体熔点最高,分子晶体熔点最低,可知第三问的答案是②、⑤。

通过以上的复习训练,学生们必然可以对上节课所学习的晶体知识做了一个全面的回顾,有助于本节课新知识的教学。

2.针对性训练

针对性训练是传统化学课堂训练采用最多的一种训练模式,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对于针对性训练,首要原则就是围绕新授课知识展开,将本章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进行训练,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就拿氧化还原反应章节的教学来说,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离子共存问题,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例2】在某电解质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有Ag+、H+、Cu2+、CO32-、OH-、Cl-,那么,你认为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肯定没有的离子有___,需要进一步实验才能判断的离子有___。

【分析】所谓的离子共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肯定会向学生们讲:其实质就是看各类离子之间能否发生相互反应,生成气体或是沉淀。其中银离子与碳酸根、氢氧根都会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它们肯定不会共存在该溶液中。于是,本题第二问的答案即是Ag+、CO32-、OH-。再从氢离子和铜离子的角度出发,能够与其共存的只有Cl-,于是判定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Cl-。剩下的离子则是需要进一步判断才可以确定的,对于氢离子,加入少量NaOH溶液,若是无明显现象,则可以判定其存在;对于铜离子,从溶液颜色进行判断即可。

通过对该章节的针对性训练,有效的帮助学生巩固了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并实现了对离子反应的应用实践。

3.预习式训练

化学课堂训练不仅要注重复习和巩固,针对下节课的预习式训练也是必不可少。在传统的化学课堂训练中,常常存在差生跟不上,优等生吃不饱的现象。通过预习式课堂训练的实施,不仅可以实现课堂训练的延伸,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实现课堂训练的全面性。

【例3】铝氨钒[NH4Al(SO4)2・12H2O]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将它溶于速水配成溶液,然后逐滴滴入BaOH 溶液中。已知,NH4++AlO2-+H2O= Al(OH)3+NH3,试写出先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析】在本题的布置上,我是在离子反应性质章节教学完成后,在离子反应步骤与顺序教学之前为学生们选择了这样的预习式训练题。首先,我已经完成了离子反应方程式基本概念及性质的教学,学生们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离子反应基础。其次,这样的题型类似于开放题、探究题,很多事先做过预习的同学已经可以初步尝试完成了。

有了本节课末尾的预习式训练,学生们对我们下节课的授课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起到了提前预习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课堂训练的难度。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5

关键词:农村中学;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83-02

1.前言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除了课程课堂教学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活动。它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是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以其广泛参与性、深入实践性、丰富趣味性等特点,发挥着课堂教学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进行德育和美育的良好途径,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

增城市新塘镇菊泉中学创办于1946年,以广东省56位历史名人中的崔菊波(宋朝时的宰相)、湛甘泉(明朝时的三部尚书)两位先贤之号各取一字,命名"菊泉中学"。学校名字虽然有来头,但却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公办学校,首先面积很小,全校占地面积只有8077.9,第二是生源普通,完全按区域招收的农村与镇街混合的学生。那么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上,怎样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知识,练技能,促发展呢?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于2012年3月份对菊泉中学在校学生进行了调研,并根据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以学生为本建设良好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够为类似的农村中学的同行提供一点经验。

2.调查对象、方法及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随机选取的七年级、八年级部分学生。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46人,七年级、八年级各占50%。收集到不同类别的学生对第二课堂所持的不同认识与态度,以便制定一个全面合理的实施方案。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46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5%。本次的问卷调查,采取匿名问卷形式,确保调查问卷结果能够尽可能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感受。此外还对部分老师及家长进行了个别访谈。

本次问卷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共有16个题目,用Excel软件统计处理后结果如下:

2.1 第二课堂实施的环境氛围。菊泉中学于2008年创建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和德育管理模式。教学改革,使老师们真正减了压,找回久违的快乐与激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了课堂舞台的主角,潜能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大提高;我们倡导不为分数而教,不以分数而评,却能在中考中取得名列市前茅的优异成绩,形成了鲜明的菊泉教育特色。此外,学校也积极开展了多种类的学生活动,比如每学期的篮球比赛、各科组的学生活动、校本课程以及研究性学习、体育艺术节等等。

同时通过问卷第一题分析可以得出,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当的广泛。主要集中在了图音体及各科组拓展性的活动中,分别占到了39.42%和46.83%。可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

2.2 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总体认识。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片面的认为第二课堂就是文艺、体育等校园娱乐活动。对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有42.68%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同等重要;50.34%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有效的拓展;只有8.12%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重要,而第二课堂可有可无。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心目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种期望值在上升。

在回答"您希望能从第二课堂学到什么"这一问题时,有63.12%的人选择了"培养兴趣,发掘专长" 和"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两项;而仅有占10.9%选择了"对升学有帮助"这一项;3.2%的人没想过;5.8%的人选择了其他。虽然升学是初中学习的最终目标,但很多学生期望通过第二课堂能把自己的初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2.3 学生对目前学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态度。对于学校目前的第二课堂活动,26.8%的同学认为"满意,能学到很多东西"; 54.5%的同学认为"基本满意,但认为和上其他课没多大差别"; 16.62%的同学不满意。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有些活动是走过场,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不多。有78.4%的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看法普遍认为很好;83.2%的学生希望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能丰富多彩;65.1%的学生希望能从第二课堂中学到有用的东西,其中52.8%的人觉得课堂气氛活跃,内容丰富;20.5%认为课堂沉闷,得不到放松。这对教师有效驾驭第二课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4 学生对第二课堂开展形式的选择。在对"第二课堂该如何开展"的回答中,52.15%的同学选择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让学生自主把握;36.6%的同学也提出应该听学生的,老师在旁边给予指导;13.4%认为应该听老师的;也有4.5%的同学没想过这一问题。可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培养起来,他们希望课程的设置能够更加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与需求。

3.思考与建议

3.1 健全制度,总结经验。"第二课堂"由教学处进行原则性和指导性安排,由各年级和科级具体组织实施。把"第二课堂"教学纳人教师的正常工作量,经常检查教学情况,避免第二课堂活动存在走过场的问题,多倾听意见,解决矛盾,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3.2 以学生为本,开展自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 开展活动时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征求学生的建议。如科技班的学生提到:"开展第二课堂,可以让我们多方面的发展,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教师要鼓励学生应该参与课程的开发,寻找并建构自己的课程。

3.3 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前教师课堂总是满堂灌,学生学习一直存在被动中。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尤其是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活动、去探讨、去思考、去发现、去交流、去总结、去检讨,使学生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3.4 创造条件,合作教学。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设备,诸如场地、工具、图书、仪器等。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应积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各种条件。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局限在校园内的,他们需要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比如生物兴趣小组,可以通过调查当地的垃圾分类情况来宣传普及环保。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与合作,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

4.小结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肯定,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深入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大对第二课堂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开展的水平,把第二课堂的开展变成菊泉中学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晓如,大强.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1,(1):86.

[2] 令狐文生,金一鸣,李纯清.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3):21-23. (编辑王影)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6

关键词:通识教育;第二课堂;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061-02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它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培养其思考、交流、判断和辨别等各方面的能力[2]。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3]以及台湾[4]和香港地区[5],其通识教育的发展都较为全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在我国大陆地区,通识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不少高校对于其概念的理解还较为模糊,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3]。 

通识教育注重的是“全人教育”以及学生基本能力的发展[5],时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呼唤着高校加强通识教育。目前国内关于通识教育理念和实践的探讨主要局限于第一课堂(即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系统传授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甚至将通识教育等同于通识课程,忽视了第二课堂在通识教育整体格局中的作用[6]。第二课堂作为通识教育强有力的载体,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渠道[6]。其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7]。因而,第二课堂对于通识教育在高校中的发展和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8]。 

一、上海高校通识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开展现状 

第二课堂的形式丰富多样,主要有讲座、活动、竞赛和培训等。 

1.讲座类通识教育。各类学术讲座作为名家大师知识的浓缩和精华,作为学者和学生自由进行学术互动和思想碰撞的平台,是通识教育在第二课堂开展时非常重要和常见的一种形式。近几年,上海各高校都视讲座为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包含各个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话题,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其学习兴趣,拓展其知识面。①通识教育“名家讲堂”(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从2012年举办至今的通识教育“名家讲堂”正是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全方位的教育,使以理工见长的交大学生能够广泛涉猎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知识,成为文理兼通、底蕴深厚的人才。②思行讲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思行讲坛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受众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系列讲坛,以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致力于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个与学者、名人和大师思想融会的平台。从2011年举办至今,思行讲坛共开展了18讲,曾请到过的主讲嘉宾有央视财经特邀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叶檀,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褚君浩等。 

2.活动类通识教育。原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曾经说过:“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不能只是理论。”因而实践活动也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上海各高校开展的活动类通识教育形式有许多,如班团活动、交流参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竞赛活动、文体活动等[7]。①复旦大学读书节主题活动(2015年5月第三届):复旦大学图书馆近年来举办的读书节主题活动是一场关于阅读、青年与人生的校园文化主题对话活动,每一届读书节都会设定一个主题,并邀请教授和作家进行主题演讲,鼓励大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此外还会评选出复旦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榜前十位的年度“借阅达人”。②上海交通大学“文治杯”文学作品大奖赛(2015年4月第十五届):此项文学作品大奖赛的宗旨是为了缅怀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国学大师”唐文治校长,激发大学生从事文学创作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由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主办,鼓励反映大学生生活的文学创作,主题、体裁不限。 

3.培训类通识教育。培训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育方式,众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培训工作机制。目前高校的培训机制往往都是整合全校资源,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优秀大学生提供统一平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中培训。此外,通识教育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力量为中心理念,通过举办相关的培训,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强化学生的批判思维,提高学生自主沟通意识,在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①华东师范大学“二十一世纪人才学院”:“二十一世纪人才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校团委联合多个部门搭建的学校内跨学段、跨学科、多维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统一平台,力求培养时代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每一届“人才学院”的学员都来自全校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年级,因而所受知识也都是专业学习以外的,旨在开拓其视野,挖掘其潜力,培养其各方面能力。②同济大学就业创业系列培训活动:同济大学每年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有关就业和创业的培训活动,如创业项目答辩会、创业沙龙系列活动、同济大学创业课堂、“创业说”演讲分享会、“枫林学堂”之职业发展培训和勇往“职”前系列活动等。通过这些培训,大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创业的基础知识和求职的经验技巧,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二、上海高校通识教育在第二课堂中开展时存在的问题 

从通识教育的内涵出发,以讲座类、活动类和培训类等各种形式为视角,不难发现上海高校通识教育在第二课堂中开展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低质化。以讲座类通识教育为例,讲座主讲人往往以校内教师为主,国内外知名人士和著名学者的参与度不高。这直接导致讲座质量较低,同时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难以从更高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通识素养。活动类和培训类通识教育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形式单一、内容简单、范围狭隘、吸引力低。 2.功利化。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讲座、活动和培训中,组织方往往会增加一些吸引点,比如参加讲座提供实践学时、抵选修课学分、活动中设立抽奖环节等。此外,不少活动还存在“硬性规定”,需要学生们签到入场,这使得真正吸引大学生融入通识教育第二课堂的初衷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3.套路化。随着各高校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活动的形式也渐渐固定,呈现套路化,创新意识缺乏。如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等活动,往往还是以“填鸭式”的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只能记住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面对实际就业和创业问题时仍束手无策。此外,不少活动形同虚设,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暴露出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的思路。 

三、上海高校通识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建设探究 

1.加强思想引领,紧抓育人宗旨。高校应注重通识教育成果的宣传力度,加强思想引领,贯彻全面育人的思想,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通识教育以及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大学生正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为广泛和活跃的群体,因而在进行宣传和引领时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和优势,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通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第二课堂,必须立足于学校的整体规划,紧抓育人宗旨。学校应将第二课堂纳入通识教育的全局部署中,加强引导,注重评估[6]。同时完善激励机制,通过颁发证书、表彰奖励在第二课堂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等形式[7],吸引学生踊跃参于到第二课堂的学习之中。此外,应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做好整体的规划,与时俱进,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 

2.实现联动互补,发挥自身优势。在开展通识教育时,应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各自优势,通过二者的资源整合和联动互补,拓展平台,齐头并进。第二课堂应充分利用和借鉴第一课堂的资源,吸收其成熟的经验,完善第二课堂管理和运营的模式。此外,第二课堂相比于第一课堂,内容和载体更为丰富,形式和手段更为多样,时间和空间更为自由,具有显而易见的自身优势。同时,第二课堂的作用机制具有隐性、潜移默化的特色[6],因而高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这些优势和特色,这样才能使教育成果更加深入。 

3.注重创新思维,丰富内容形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应注重创新思维,开发出更多具有强化教育效果的新形式和新方法,通过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现第二课堂的魅力。除了传统的学术讲座、班团活动、社会实践外,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满足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7]。第二课堂作为通识教育非常重要的开展模式,具有无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今后我们应当更加重视通识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开展情况,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加强思想引领,注重创新思维,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自身优势,真正起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社会公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1999. 

[2]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李曼丽,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辛均庚.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缺失与路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4,(8):7-11. 

[4]庞海芍.台湾高校的通识教育及其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0,(5):22-25.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7

一、前位延伸: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并教会学生预习,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的重要手段。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编印下发预习案,引导学生课前完成,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课堂结构、重点难点,基本明晰教学疑点热点,让学生通过预习学会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预习案上有明确的预习目标,并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成具有引导作用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深入研读教材并拓展学习领域,针对问题涉及内容,后面设计几个预习检测题,让学生自我检测预习情况,同时教师经过简单批阅,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

二、互动教学:以讲学案为纲,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师生互动、讨论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课堂教学的知识在互动中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再也不是被灌输的对象,他们有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渴望展示的成果。因而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互动教学体现在预习反馈和精讲探究两个环节中。第一环节预习反馈,教师根据课前对学生预习案的检查以及学生问题的汇总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指出发生错误的根源,将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回归到基础知识,也可以有侧重地让学生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总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该环节时间约5分钟,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达成预习的教学目标,同时了解学生对本知识还存在的问题,为第二环节做好基础工作。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8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学分制 理念 原则 模块化组织

一、第二课堂的含义、特点及必要性

第二课堂是指大学生课余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以外,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第二课堂具有多方面的特点。一是开放性。第二课堂教育内容和形式具有开放性,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二是灵活性。在教学的内容、时间、空间、人员、规模等方面都具有灵活性。三是广泛性。与理论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同,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不分校内还是校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四是自主性。第二课堂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五是互动性。第二课堂活动大多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中完成。六是实践性。第二课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动手参与。

实行第二课堂学分制是贯彻“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需要。学分制承认学习者能力、素质上的差异,以其灵活的培养方式及学习上的多选择性,在保证共性的同时注重了学习者个性化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环境的认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形式化、表面化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二、当前第二课堂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从目前各高校对第二课堂活动课程指导思想存在两种偏差。一是片面强调活动课程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将活动课程视为学科课程的延续与补充,在活动方式上,尽量将活动按学科课程的规程进行课堂教学。二是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治性、自发性,使活动课程仅仅停留在兴趣小组层次,任由学生自己活动,缺乏课程所必须的目的和计划。

2.课程体系不科学

就活动课程的内容来看,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学生生活联系不密切。就课程体系结构来看,缺乏均衡性、灵活性、整合性与可选择性。校园文化活动品味有待进一步提升。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和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3.管理缺乏长效机制

第二课堂活动处于大学教育边缘化的地位,第二课堂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监督体系等不完备,甚至缺乏。课程管理的行政手段多,技术手段少。缺乏健全的课程管理保障机制;缺乏对课程管理的研究;缺乏可操作的有效模式。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理念、设计原则与管理

1.教学理念

第二课堂活动课程要贯彻“以学生为本,以激励为主”的教育理念。

2.设计原则

一是坚持导向性原则。设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体系,应重点考虑设计的指导思想,其设计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二是坚持个性化原则。活动课程体系应当充分注重学生个性优势的发展,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特长。三是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要通过认真设计和建立指标体系,尽可能将其量化、可评价化和可比化。四是坚持选修和必修课程并举的原则。

3.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管理

活动课程的管理包括课程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定、活动课程的安排等。活动课程的设计采取分级设计、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活动课程的特点,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以充分调动校、系两级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学校一级负责设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具体措施等,并负责对各种活动课程设置作出总体安排。院系一级具体负责本院系学生活动课程的指导、选课和检查等操作性活动。活动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当包括课程内容、活动方式、时间、学分数等内容。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引导,在活动课程进行过程中,要加强指导、检查。要采取合适的考核方式。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要为第二课堂各种活动设立专项经费。

四、第二课堂活动课程模块化组织与学分计量

1.四大模块

品格塑造与人文陶冶类。包括由校团委认定备案的学校相关部门或各学院党总支、行政办举办的各类讲座、论坛,或组织到校外听取讲座;学校举办的文体赛事,包括公寓文化节系列赛事、篮球赛、羽毛球赛等赛事。

创业演练类。包括参加国家认可的国家或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专业性协会举办的从业资格考试,各种专利。校内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如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机械设计大赛、程序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

科研实训类。包括在学校科研处认定的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在报刊、网站发表通讯稿件或文章;主持学校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参见本校老师主持的学校、省部级、部级课题;提交论文参加市级及以上组织主办的学术活动。

社会实践类。包括寒暑假参加学院、学校统一组队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担任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学生助理、校报、广播站、电视台记者和编辑,以及学校其他社团组织干部;参加学校团委爱心超市、学生处勤工助学报刊亭等活动。

2.学分计算建议

学校应当根据各种活动课程所耗费的时间、精力等因素为各种活动课程设计相应的学分,并根据其获奖情况再给予相应的奖励学分。

参考文献:

[1]付军.对第二课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当代经济,2009,(3):118-119.

[2]陶景霞.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校外教育,2008,(8):171-172.

[3]乔静芝.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大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中国高等教育,2008,(18):58-59.

第二课堂存在问题范文9

【关键词】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 国际化 接轨时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05

英语作为全球第一大语言,通用于世界各地。学生未来不论怎样生活,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英语。那我们的高中英语课堂不单单针对应试教育,让学生们能考一个好的分数,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从各个方面都能告别中国式英语,做一个能真正将英文作为一门工具,一块敲门砖的优秀人才。所以学生切忌功利地学习,带有目的地学习,要做到对英语感兴趣,轻松快乐地学习。

一、静心沉迷于第一课堂

(一)课堂上认真听讲

课堂是学生学习时最有效率的地方,浓缩是精华,老师能在课堂上用短短的几十分钟,讲清楚某些学生思考一整天都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古人有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若是学生不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只是一味地沉溺于自己的思索,那不仅是徒劳,甚至可能造成伤害。我们要求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百分之百的集中精神,既能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也不会打扰到其他同学。再者,学生长期集中精力,上课认真听讲会日渐沉迷学习,“无法自拔”。学生会渐渐发现英语特有的魅力,并随之对其产生兴趣,然后爱上英语。自然而然,学生就会将高中英语越学越好,越好就越喜欢,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二)多与老师互动交流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文学,不是埋头苦读就能学好的科目。我们不否认埋头苦读的可行性,但这样学出来的英语我们称之为哑巴英语。因为不与人沟通的语言,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语言的意义。虽说目前我们的应试教育对口语的要求远不如听读写那么高,但我相信随着时代的日益l展,在这个社会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语对口语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我认为做好第一课堂的要求便是学生应该在课堂上与授课老师多互动交流。这样做的好处数不胜数,例如: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思想与他人的思想碰撞出火花,产生新的,学生自己想不到的新思想;学生还能够在与老师的互动中暴露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或是平时以为是对的知识点,在沟通中会发现也许存在问题,若是没有这番交流,学生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现自己的潜在问题;再有,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能提升学生的专注度以及增长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在意。其实想要做到这点是存在很大难度的,因为学生总是和老师之间存在隔阂,再加上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敬畏感,使他们不敢跨出第一步。

(三)敢于起身开口讲话

要上好第一课堂的最后一步就是要在课堂上敢于起身开口讲话。这是最后一点,但也是学生最难做到的一点。起身讲话不仅要求学生有站起来的勇气,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较为熟练,否则学生心里拿捏不准,也绝不会主动起身开口答题。学生要做到敢于起身开口讲话,我以为要求学生平时做到大胆,敢于去尝试;有不懂就问的冲动和勇气;能够对日常的英语知识点把握准确;对自己的口语能力有一些自信心。这样的学生只要稍加提点就能够做到这一点。而针对更多不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想要让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十分困难,有的学生,老师一点到他的名字,就已经面红耳赤,手脚发软,声音颤抖,大脑里一片空白。可事实上,这样的学生会被社会所淘汰,也不能在英语这门学科上有一个大的突破。我要求学生要努力去做到这最后一点,一是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二是能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能力;三是让学生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想要学好高中英语,请学生务必做到静心沉迷于第一课堂,做到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堂中多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并且敢于起身开口讲英文,告别中国式英语,告别哑巴英语。

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

(一)五花八门的听说读写

以上,我提到了如何让学生在第一课堂中好好学习英文知识,将基础打牢。那么第二课堂也同样重要,高中英语包括了听说读写四个板块,第一课堂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将基础知识把握准确,而第二课堂我们不仅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能同时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在课余时间会听自己喜欢的英文歌曲,会去看各种好莱坞大电影,会去看各种各样的英剧美剧,在学生接触这些现代化影视作品也好,经典作品也好,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进步。听音乐自然能锻炼学生的听力,有的学生还会有意识地去记住歌词,理解歌词,这样就会拓宽学生的词汇量;看原声电影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下意识地模仿就会渐渐将自己的发音标准化,口语化,口语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改善;而看剧的学生普遍听力都很好,因为剧中人物所发出的英文是最纯正标准的英语发音,活灵活现,形式丰富。况且比应试教育中的高中英语听力更难更快,习惯了这样语速的学生,做英语听力完全不在话下。还有的学生喜欢看英文小说,阅读能力会因此明显渐长,也会学习到一些特别的写作风格和好词佳句。

(二)英语角的别样风采

我强烈建议学生能够利用周末时间多去各个大学里的英语角,以此来锻炼自己。为什么要去英语角呢?其实去英语角有很多好处,大学里有很多英语角,会举办英语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什么一个中国孩子在外国就能讲出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中文却念的磕磕绊绊,是因为环境导致了此现象。语言文学需要的是一种浓郁的氛围,而现在的高中生几乎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么英语角就成了一个极好的选择。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他们和蔼可亲,也有着最原始纯正的英语发音。学生能在那里和他们无压力的交流,和他们做朋友,平时也能交流,营造一种讲英文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开口说英文的时间大大增长。并且能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真正做到对这门语言感兴趣。不言而喻,英语成绩理所应当会上升,并且不费吹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