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政治发展的特点集锦9篇

时间:2024-02-24 15:02:17

政治发展的特点

政治发展的特点范文1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移民便成为一股全球性的力量。当前,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全球资本要素及人力资源跨国界流动更为频繁与迅速,因而国际移民数量巨大,而且流动方式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对移民输出国、输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转型起着促进作用。

 

现阶段国际移民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一)国际移民的主要类型

 

当今国际移民呈现不同类型,以国际移民目的为标准,将其划分为以下四类:

 

工作性移民,指为改善个人和家庭的命运而跨国迁移,为了获得更高收益或更优良工作环境而离开其祖籍国前往另一国家工作,构成当今国际移民的一大重要迁移类型。其中又可以分为技术移民、合同移民、季节性移民、非固定移民。

 

学习性移民,指前往外国求学的留学生,是学习性迁移的主体。按照相关规定,申请人在被求学的国家正式教学机构接纳之后,即可申请以学生身份在该国求学。另一类比较特殊的“学习性迁移”是到外国的企事业单位接受技术培训类型,即通过办理相关手续后,到另一国家接受在岗职业培训(李明欢,2009)。

 

家庭团聚性移民,指为了和已经迁居国外的人员团聚而迁移的人员。许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欧盟大多数成员国,都在原则上承认合法移民享有和家庭成员团聚的权利。而在那些否认这一权利的国家,有关的家庭成员可能会设法非法入境(李芳田,2009)。

 

托庇性移民。托庇指依靠别人的庇护,而托庇性迁移指通过迁移以获得另一国的保护。此类迁移情况相对较为复杂,我国学者将之分为主动与被动两大类型。被动的托庇性迁移主要包括因原居地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而跨国寻求救济、保护,或者遭受种族或政治性迫害而不得不逃离本国、寻求他国庇护的难民。

 

(二)国际移民的特点

 

从流动趋向看。国际劳工移民地区化特点日益凸显,作为一个地区性问题日益被关注。从外部环境分析,如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移民劳工的流动由向地区外流动转向地区内部流动,或者转向欧洲等发达国家。如今经济开始复苏,一定程度上又促进国际移民回流。

 

从流动总量看。金融危机后国际劳工移民流量日渐稳定,移民输入国对移民劳工由暂时依赖转为结构性依赖。如日韩移民劳工市场在金融危机期间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并流失了大量来自东亚的移民技术人员。许多国家又不得不调整本国的移民劳工政策,开放本国的劳动力市场,吸收更多的移民劳工。

 

从内部流动循环看。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国际劳工移民内部流动呈现地区层次性,出现阶梯式的不均衡发展。比如东亚国际移民劳工的流向主要可分为东南亚与东北亚之间以及东南亚国家之间两个迁移层次,即从欠发达的东南亚国家向东北亚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迁移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国际劳工迁移。

 

从人才类型看。国际移民数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并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和贸易联系日益紧密,产业结构开始不断升级,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也在逐步增强,虽然高技能人才在整个移民总量中的比例还相对较少,但呈现增长趋势。

 

国际移民产生的动因分析

 

(一)全球化的后果

 

大规模的跨国移民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共有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移民不论是规模、范围、影响等都有了许多新变化。詹姆斯H.米尔特曼(2002)指出,全球的生产重组已经加剧了在接收国和派出国之间的差别,造成了主要从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吸收大量的进口劳动力到发达资本主义地区的趋势。另外,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使人们极为直观、迅速地目睹富裕和安全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为人们的跨国流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二)经济原因

 

新经济学理论认为,国际移民的动机往往出自于个人,人们要使自己的收入最大化,就会想方设法从低工资国家移入高工资国家。研究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人群最可能外迁,而随着国内收入的增长,移民数量往往下降(斯蒂芬卡斯尔斯,2001)。

 

(三)自身经济体制内的原因

 

发达国家自身经济体制最大的特征是双重劳动市场的存在,即同时存在资本密集的主要部门与劳动力密集、低效率的次要部门。而发达国家员工迫于多种原因,往往不愿意从事低报酬、不稳定的工作岗位,但相关法律法规又不容许妇女和童工来满足对初级劳工的需求。这种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存在永久性的对外国劳工的需求,导致国际移民的不断涌入。而对于移民,即使工资极低,也总比在国内挣得多,甚至有些属于非法移民,不得不从事这类工作。

 

(四)政治原因

 

政治层面造成了规模巨大的难民潮,主要包括国家领土的变更、政权的更迭、种族或民族矛盾冲突、外敌侵入以及宗教迫害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冷战结束,世界不稳定地区依然不断增多,部族、种族冲突频繁,人们被迫跨国迁移。

 

(五)跨国移民网络的原因

 

除了理性个人的愿望驱动之外,国际移民很大程度取决于迁移费用。基于宗族、语言、血缘等共同性而形成的各种移民网络,使得移民过程较为安全、稳妥和连续,同时对增进新移民对移居国的了解及适应新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国际移民组织(IOM)的估计,截至2005年全世界约有1.91亿移民,其中4000万属于跨国移民网络移民。

 

国际移民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移民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经济全球化定义为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是各种经济要素全球化的统一体,它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对外直接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人力资源全球化等方面。有学者指出,人力资源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全球化,亦即人力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人力资源世界范围的流动,促进人力资源的全球化。

 

(二)国际移民有利于国际对话与合作

 

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国际对话与合作,国际移民有利于促进世界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交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国际移民政策在促进对外开放,推动世界全球化进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移民将祖籍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传播到其居留国,有利于传播民族文化;国际移民可以作为国际民间外交的重要形式;国际移民关系输出国和输入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问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国的交流。

 

(三)国际移民加剧了南北分化

 

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南北分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国际移民加剧了南北双方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随着技术产业的加速发展,外国移民将成为美国经济的主力。预计到2015年,移民将占到美国全部新劳动力的一半。一方面,大量的国际移民为发达国家提供了人力资源,对发达国家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也成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这种国际移民却使南方国家更加边缘化、贫困化,恶化“穷者愈穷,富者愈富”、“弱者愈弱,强者愈强”状况。

 

另外,国际移民在其他方面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非法移民的不断增多,给非法移民居留国带来巨大压力,同时移民造成的民族冲突,成为影响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危险因素;国际移民对民族国家管理控制其领土事务提出了挑战,大量的非法移民通过各种非正规途径逃避国家的控制,进行跨国流动;形成多元文化及多重认同,对民族国家的社会及政治稳定造成危害;国际移民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和疾病的蔓延;国际移民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等。

政治发展的特点范文2

十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走过近五年的光辉历程。全国人大常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依法行使职权,人大工作异彩纷呈、可圈可点。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日益深入人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针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任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国际上彰显了这一制度的优越性,是对唱衰中国的预言家们的有力回击。坚持民主立法、为民监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如期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意义重大而深远。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贡献卓越、功不可没。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更加注重法律的修改和完善,更加注重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为完善这个法律体系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去年常委会修改的24件法律、通过的14部法律中,有8部是对法律的修改完善,而且特别重视和尊重民意。刑诉法、个人所得税法、职业病防治法等5部法律,共征求社会公众意见32万条,其中个人所得税法,征集意见23.7万条,创下了我国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将个税起征点提到3500元,使6000万人不用纳税,是对民生最直接、最现实、最有力的保障;刑诉法的修改是对人权保护的升华,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传承和尊重,是刑法三原则的时代性诠释。监督工作扎实推进,3次专题询问、4次执法检查、14个专项工作报告,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内容选得准、工作抓得实、监督效果好,保证了宪法法律的全面实施,推动了党中央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专题询问由“尝试”走向“常态”,问得直接、尖锐,答得认真、仔细,良好的沟通交流、答疑解惑,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的力量。代表工作、对外交往、自身建设等方面也都取得长足进展。这些成就,对我们在地方人大工作的同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委员长在报告中,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一定结合吉林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近年来,吉林省紧紧把握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和富民工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GDP跨过万亿元大关,地方财政收入现在达到16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超千亿元,粮食产量8年连续增长,以“暖房子”为标志的民生工程效果明显,百姓拍手称赞,全省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政治安定的良好局面。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团结和谐,深受百姓的欢迎和赞许,面对复杂的矛盾和挑战,沉着应对、驾轻就熟、果断有力。目前,吉林发展势头强劲、态势良好,全省各族人民对吉林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班子充满信心。

多年来,吉林省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去年,召开了人大工作会议,总结了近年来我省人大工作的基本经验,对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我省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加强立法工作,努力提高立法质量。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实效,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依法决定重大事项,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坚持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贯彻党委意图,正确行使人事任免权。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立法跟进、监督促进、服务推进”的工作思路。做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指导工作,按照修改后的选举法,选举县乡人大代表4.8万余人,体现了三个平等。全省620个乡镇、60个县(市、区)全部召开了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我省指导县乡人大换届工作的做法,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

这次会议,是十一届全国人大最后一次会议,本届人大也进入了“收官”之年。今年,是党的十召开的重要年份,我省也将召开第十次党代会。从人大的角度看,要更加充分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和大局稳定。结合审议报告,谈几点建议:

(一)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邦国委员长多次强调,人大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今年的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一定深刻认识,牢记在心,不断强化制度自觉,增强制度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政治发展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本土化”;中国政治学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中国政治学.是在70年代末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被重新恢复后,才开始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可否认,中国政治学在发展中借鉴和吸收了大量西方政治学的理论、方针、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但同时也制约了整个政治学发展的自身特点。中国要发展中国特色的政治学,就必须要根据我国国情,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政治学的“本土化”发展。

一、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中国整个社会科学的重建,政治学以及国际政治的学科建设迅速展开。经过近30年的发展,政治学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主要学科。此外,政治学一级学科下属的硕士点、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在数量上明显增加。1979年学科重建以来到现在,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大体分为三个“十年”:

1979年到1989年属于政治学学科重建、专业恢复的阶段。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为主体与核心的科学体系。

1989年到1999年属于理论引进与学术积累的阶段。当中国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全面恢复后,它所面临的最现实问题是如何尽快实现政治学研究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缩短中国政治学在学科发展和研究水平上与世界政治学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政治学发展之间存在的客观差距。

1999年以后,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和中国与世界相互依赖的加深,中国的政治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

二、中国政治学发展中存在的历史遗憾和现实空缺

政治学自恢复以来,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得了勃勃生机.为研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挥了独特作用。但是,“优点即缺点”,政治学的快速发展本身也孕育了政治学的困境。

第一.基础理论研究深度不够。政治学很多相关基础研究至今仍旧停留在对西方政治学的一知半解中.或者还徘徊在其他社会科学之间,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体系。政治学教材“西主中附”的现象值得引起注意。

第二,学科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就目前而言.我国政治学的学科定位仍不十分清晰。

首先,“大领域”与“小学科”的矛盾亟待解决。“具有和法学、经济学同等重要地位和独立研究领域的政治学至今仍被列为法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此外,无法和政治学“分家”的“公共行政”专业在我国“居然被划分在管理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这与各国通行的“不分家”实践也是相悖的;在政治学下属的七个二级学科中“竟然没有‘中国政治’和‘比较政治’的位置.大体上能够代替它们的是实际上涵盖面非常狭小的‘中外政治制度’”。这显然不利于政治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政治学仍然被泛化。“政治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的地位还没有被认知和确立。

三、中国政治学“本土化”的发展趋势

确立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地位.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政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立足现实.分析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面临的挑战,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本土化”发展的趋势。

(一)政治科学:从“政策回应”到“制度建构”。

随着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政治学界开始以科学的态度系统探讨如何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问题,这就为政治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回顾2004年度,政治学学者“制度建构”的研究倾向主要表现在:其一,引入“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与工具,对政府政策过程展开系统研究;其二,以“制度合洽性”为基本的政治学研究取向,探讨改革过程中不同制度体系之间的融合与适应;其三,超越以往被动的“政策回应”式的研究态度,更为积极地投身于制度建设的洪流之中;其四,在如下方面达成普遍共识:中国的政治发展与制度变迁必须探寻一条新的本土化的道路,除此之外,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供选择。

(二)坚持政治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统一。

尽管实现中国本土化的现代化思想愿望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就已经出现并从那时起延续了100多年。但是这种思想愿望的真正贯彻落实则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表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以及社会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其中包括对人类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思想等都可以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合理的尝试并加以改造。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政治学本土化和国际化的要求日趋紧迫,我国政治学界应加快步伐,把本土化研究和国际化研究结合起来,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学术推向世界.实现中国和世界政治学学术的共赢。

(三)中国政治学需要自己的学科范式。

中国政治学要真正成为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更好地承担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事业中所肩负的责任,首先就必须加强学科范式的建设,要建立起中国政治学自己的学科范式。对中国政治学来说.唯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伟大成就.将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学研究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公理.建立中国政治学自己的学科范式,以学科范式来规范、指导中国政治学的学术研究,才能在学术上健康发展.成为中国社会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成熟学科,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政治学”。

(四)坚持政治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政治学的科学性是指政治学以研究客观规律为主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地提出各种社会政治问题,这为我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政治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也将使得政治学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断加强。因此,我们要坚持政治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促进我国政治学理论体系和改革开放实践的更好发展。

(五)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和学术观点的多样化。

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和学术观点的多样化是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政治学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方向的指导,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政治学的进一步发展。另外,我们还要促进学术观点的多元化,努力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自由、民主、平等、活跃的学术环境。

中国政治学要发展、要创新、要突破、要成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就必须要根据国情,以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来发展。要在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使西方的政治学中国化,使中国的政治学“本土化”。只有中国政治学“本土化”才能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为中国的转型期发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才能更好的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

参考文献

政治发展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以人为本;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分析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实施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依据人为基础的,主要是解决人们立场观点问题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不管其是主体还是课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人,由此需要将“以人为本”定为实施工作的基本要求。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结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施工作,有助于事业单位为工作人员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本文主要是分析以人为本条件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

一、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情况分析

现阶段,我国政府能力的转变促使事业单位在国家管理系统中占据的作用得到了提升,但是因为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和工作者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逐渐降低了自身的党性,依据自身权利获取私利,彼此攀比,这些行为在事业单位实际发展中不断涌现,也表明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并不完善。现阶段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未形成系统。目前,社会各个区域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团队而言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构建知识型团队已经成为各个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言,并不只是一个规定目标、程序发展的“工具”,而是具有特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素质能力高的团队,但是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思想政治工作、教学方案以及知识进行优化,促使事业单位思想上政治工作在这一时期出现问题。第二,忽视了工作人员的需求。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每一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让每一位工作人员认识到人文的特点,才能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展现自身的特点,但是因为我国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中受到特殊体制的影响,促使大部分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构建正确的人文思维,主要展现为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依据工作人员需求实施工作,缺少人文特色,这样的工作不但无法展现出需要具备的教育特点,并且也导致工作人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难以认识到其具备的人文特点。第三,缺少激励机制。我国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体质改革过程中存在不完善的问题,致使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没有构建全面的竞争C制,主要表现为缺少科学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工作者的积极性,致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同时,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多样化因素的影响,在工作人员岗位、职位设计等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依据科学的奖励和惩罚方案来达到廉政和勤政目标,促使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达到自己的责任。

二、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要的理念,并且也展现出我国政府工作的发展方向,对于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而言,需要紧跟党的发展步伐,这样才能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展现出教育特点,对于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而言,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方面,注重人、理解人的原则。事业单位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为关注去注重理解、关怀每一位工作人员,促使“服务需求”理念有效引入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其不但与我国党的思想理念保持一致,还可以有效展现事业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点。因此,可以明确注重人、理解人原则是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以身作则原则。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注重以人为本实施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认识自身素质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一定要关注对自己进行再次教育,依据以身作则的形式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构成耳濡目染的特点,促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提升总体素质。

三、以人为本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以动态人性观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的中心内容就是尊重人,对于自然发展而言具备发展的特点,其可以从个体知识技能的提升、心理情感变化、思想政治观念优化等方面作为外在发展特点,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注重对职业特点的尊重。事业单位在达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并且注重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工作中,结合事业单位具备的特点构成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系统。

(二)以个性化人才观念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更为关注向工作人员传递新的政策和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不但可以依据新理念影响相关工作,还可以让工作人员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展现独特的魅力。由此,在新社会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全面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益,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过于单调和形式化,是难以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情况,并且也可以引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厌恶心理。以人为本条件下的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明确工作人员的特点,也就是每一工作人员全面展现出自己个性化、自由化以及多元化等特点,由此构建个性化人才观念是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全面分析的影响因素。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此阶段需要构建个性化人才理念,需要结合特殊的形式引发工作人员的心理需求,这样不但可以全面展现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对思想政治理念中存在的信息,还可以有效明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存在的错误理念,结合优质的批评教育和引导形式为工作人员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对于具有正确思想政治理念的事业单位工作者需要加以支持和鼓励,从而促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展现出独特的特点,从而有效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依据职工利益为重点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明确在世界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生活形式、思维方向以及价值理念等都出现了改变,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不但要实施优质的口头教学工作,还需要注重有效满足工作人员的要求,从而促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获取最为优质的成绩,更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为长时间受到安逸、缺少竞争性的工作环境影响,促使工作人员缺少了责任感,并且受到社会经济有效发展的影响,导致人们非常关注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一定要关注一切工作人员科学的利益需求,从而有目标地从思想政治理念观点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加以引导。事业单位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要求设计赏罚系统,结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考察评估结果明确实际工作形式,从而满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胜利和心理需求,从而让每一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依据最为优质的形态实施工作,这对培养工作人员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责任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应用,不但其内在特点与思想政治工作基础要求相符,而且在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同时结合了理论和时间内容,为实际工作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依据“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为引导,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注重人、理解人、关怀人,以此深入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为工作人员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在服务中指导人民群众,将个人发展作为工作过程中追求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吕红.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5(18).

[2]赵悦.以人为本前提下的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

政治发展的特点范文5

一、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情况分析

现阶段,我国政府能力的转变促使事业单位在国家管理系统中占据的作用得到了提升,但是因为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和工作者受到经济利益的影响,逐渐降低了自身的党性,依据自身权利获取私利,彼此攀比,这些行为在事业单位实际发展中不断涌现,也表明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并不完善。现阶段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未形成系统。目前,社会各个区域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团队而言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构建知识型团队已经成为各个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言,并不只是一个规定目标、程序发展的“工具”,而是具有特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素质能力高的团队,但是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思想政治工作、教学方案以及知识进行优化,促使事业单位思想上政治工作在这一时期出现问题。第二,忽视了工作人员的需求。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每一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让每一位工作人员认识到人文的特点,才能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展现自身的特点,但是因为我国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中受到特殊体制的影响,促使大部分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构建正确的人文思维,主要展现为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依据工作人员需求实施工作,缺少人文特色,这样的工作不但无法展现出需要具备的教育特点,并且也导致工作人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难以认识到其具备的人文特点。第三,缺少激励机制。我国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因为体质改革过程中存在不完善的问题,致使大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没有构建全面的竞争?C制,主要表现为缺少科学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工作者的积极性,致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同时,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多样化因素的影响,在工作人员岗位、职位设计等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依据科学的奖励和惩罚方案来达到廉政和勤政目标,促使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达到自己的责任。

二、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要的理念,并且也展现出我国政府工作的发展方向,对于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而言,需要紧跟党的发展步伐,这样才能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展现出教育特点,对于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而言,需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方面,注重人、理解人的原则。事业单位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为关注去注重理解、关怀每一位工作人员,促使“服务需求”理念有效引入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其不但与我国党的思想理念保持一致,还可以有效展现事业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点。因此,可以明确注重人、理解人原则是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以身作则原则。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注重以人为本实施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认识自身素质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一定要关注对自己进行再次教育,依据以身作则的形式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构成耳濡目染的特点,促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提升总体素质。

三、以人为本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以动态人性观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的中心内容就是尊重人,对于自然发展而言具备发展的特点,其可以从个体知识技能的提升、心理情感变化、思想政治观念优化等方面作为外在发展特点,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注重对职业特点的尊重。事业单位在达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并且注重每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积极参与到工作中,结合事业单位具备的特点构成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系统。

(二)以个性化人才观念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更为关注向工作人员传递新的政策和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实施不但可以依据新理念影响相关工作,还可以让工作人员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展现独特的魅力。由此,在新社会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全面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益,若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过于单调和形式化,是难以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情况,并且也可以引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厌恶心理。以人为本条件下的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明确工作人员的特点,也就是每一工作人员全面展现出自己个性化、自由化以及多元化等特点,由此构建个性化人才观念是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全面分析的影响因素。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此阶段需要构建个性化人才理念,需要结合特殊的形式引发工作人员的心理需求,这样不但可以全面展现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对思想政治理念中存在的信息,还可以有效明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存在的错误理念,结合优质的批评教育和引导形式为工作人员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对于具有正确思想政治理念的事业单位工作者需要加以支持和鼓励,从而促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展现出独特的特点,从而有效提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依据职工利益为重点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明确在世界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生活形式、思维方向以及价值理念等都出现了改变,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不但要实施优质的口头教学工作,还需要注重有效满足工作人员的要求,从而促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获取最为优质的成绩,更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为长时间受到安逸、缺少竞争性的工作环境影响,促使工作人员缺少了责任感,并且受到社会经济有效发展的影响,导致人们非常关注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一定要关注一切工作人员科学的利益需求,从而有目标地从思想政治理念观点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加以引导。事业单位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要求设计赏罚系统,结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考察评估结果明确实际工作形式,从而满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胜利和心理需求,从而让每一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依据最为优质的形态实施工作,这对培养工作人员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责任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政治发展的特点范文6

一、政治制度的设计和发展

政治制度的设计和发展主要指政治制度从哪儿来、如何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哪些原则,这既是一个国家制度模式的选择,又对制度创新发展带有根本指导意义,反映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目的。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家性质决定的。选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的一条符合我国国情、体现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宝贵经验。对于这个问题,强调“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总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能隔断历史,凭想象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也不可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来抽象评判。总结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经验教训,我们看到,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在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长期的政治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的理论和思想,形成并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另一方面,不断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当代世界一些发生的国家陷入国家治理失效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虽然这些国家形式上具备了民主的制度,但实质上民主的质量却堪忧,国家能力不足,社会陷入混乱,民众的幸福无所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党和人民群众的辛勤培育下,历经风雨的磨难,灿烂地开花并结出丰硕果实。建国后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二、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现为:一个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四大政治制度的优势在于体现了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制、民主集中制、尊重和保障人民权利,以及坚持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等原则,这些原则思想生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入分析就是:从民主的主体上来看,它是国家民主、政党民主和社会民主的有机统一;从民主的形态来看,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有机统一;从民主的过程来看,这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也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呈现鲜明的中国特色,每一个制度都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展现各自制度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促进作用,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最有力、最厚实的根基。是我们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的必要遵循。因此,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要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

三、政治制度的坚持和完善

政治发展的特点范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路

G64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一种教育类型,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群体。了解新形势下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地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是每一个思政教育工作者所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特点

当前,大部分高职学生都比较缺乏思想政治意识。由于生源问题以及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特点和行为特点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大多数高职学生对政治问题不抱有多大热情或兴趣,更不不用说他们会有什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并且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发展路线及其指导作战方针、政治问题的理解也表现出一定的肤浅,可以说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特点就是思维方式单一、肤浅和幼稚,思想略狭隘,对重大事件的认识显得盲目与被动,甚至对自身发展与思想政治观念间的密切联系也缺乏认识。

高职院校大学生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一样都有可能是来自全国各地、各地区,因此,由于受到不同地域思想观念、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间的思想层次有明显的差别和冲突。虽然现阶段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基本是符合常理的,但是在共存的新与旧思想道德观念、地方特色上仍存在很大的冲突。在不同家庭环境和基础教育背景中成长的学生都有各自非相似的道德标准,而其中有一些的学生仍依据传统的思想道德标准权衡是与非,同时有一些依照自己的情感倾向或自身利益得失来判断事物的错与对,另一些学生则是没有自己明确的思想道德准则,容易受他人影响。在各种思想道德观念并存的当下,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并不高,甚至是观念扭曲,社会责任感意识淡薄,因此,高职院校在扩招学生时就应该做好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准备。

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高校素质教育自提出到开展至今, 不少高职院校加大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也通过积极尝试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然而效果并不是很显著。近几年,各大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推进改革创新办学形式与教学模式,但遗憾的是在进行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能同步跟上院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而是只根据原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作表面的教育、教学体制规划,没有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思想政治特点作具体研究分析,也没有充分考虑将本院校的办学特点和教学模式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或者借鉴其他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整体上没有得到提高,同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块非但没能促进院校综合教育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学校实现培养综合型复合人才的目标。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现如今,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有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项目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文化“软实力” 正逐渐成为一个学校赖以立足与增强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因此, 高职院校在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力度的同时,应加快其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和创新的步伐。高职院校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换教学方式,视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即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建立体制完善、资源丰富的教育体系,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中,全面创新该科的教学模式。

1.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与一般高职学科相比,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特殊性和鲜明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和政治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之一,其工作开展以人类思想为中心,通过简单地讲授或训练等的方式并不能达到教育实际目的。进入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成年,他们基本都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思想政治观念, 居上文分析这些观念不尽相同,且这些思想观念具有不可逆转的顽固性, 深深根植于学生的脑海。因此,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应该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已形成的思想政治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新塑造和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应该是丰富、创新、具有时代意义的,否则就无法吸引学生的关注,例如,可以为新入学的学生开设主题讲座,让学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初步认识,并学会反思自己并认识到自身发展与思想政治意识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后m开展。

2.开展以环境与榜样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应及时认识到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劣势,调动全校校职人员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氛围欢快活跃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交流环境, 并定期邀请思想政治教育讲师、优秀企业管理人或优秀毕业生开主题相关的座谈会,或者引导他们多关注每年央视评选出的全国道德模范以及相关节目,以榜样的力量熏陶和激励学生自主养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品德,以及步入社会后必备的乐观进取、爱岗敬业等优良思想品质。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的同时,以环境熏陶学生、以道德模范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偶像”到头作用之下,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3.结合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根据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与其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的特点,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适当借助网络平台,如官方微博、微信、学校论坛等,通过这些“与时俱进”的教育平台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或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竞赛,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兴趣与热情,并引导他们去多关注网络上的思想与政治信息, 关心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此外,还可以与学生进行非面对面的沟通,以便了解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并及时给予正面或侧面指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期望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中能敢于开拓、进取与创新,通过不断攻坚克难、总结经验,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进取发展,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实用型职业人才的目标。

政治发展的特点范文8

关键词: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3-0052-02

民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数千年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形成的特定政治范畴。作为人们的理想追求和国家的制度形态,民主的特定价值必须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制度、体制、机构和程序等体现出来。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千差万别,民主的实现形式也千姿百态。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党的十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要立足国情,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正确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做出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和客观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

1.党的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实质就是要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权益。因此,党的领导使人民民主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的解放。若离开党的领导,就不能发展人民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政治文明形态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标志,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方向。因为,在以往的剥削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里,“在民”的原则并没有也根本不可能得到真正贯彻;而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才真正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能够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等制度形式,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民利。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当家做主的民力和根本利益。离开了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离开了人民当家做主,党的领导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依法治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依法治国是共产党领导的重要形式,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形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而且保证了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保证人民实现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效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结合起来,确保了国家的各项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内涵所在、根本特色所在、巨大优势所在。坚持把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前提,是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广泛

政治参与作为公民行使民利的重要形式,反映着公民政治利益的实现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扩大,有利于强化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有利于更好地监督政治权力的运行,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保持有序性是问题的关键。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认同现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为促进国家与社会关系良性互动、为提高政府治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与绩效而进行的各种有秩序的活动。公民有序、理性的政治参与,有利于实现公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有利于形成公民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有利于增加政治决策的透明度,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十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利。”可以说,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有效的措施。

1.提高公民的政治和文化素质,增强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公民是政治参与的主体,不断提高和增强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和主体意识是构建民主政治社会的基础性问题。如果公民没有一定的政治素质,缺乏民主意识,就会缺乏政治参与的主动性;而文化水平低的公民政治参与意识较低,政治参与的能力也较弱,不容易达到较高的效能。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就需要充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公民政治意识,增强对政治生活的参与热情,保持健全的政治心态。同时,要积极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机会,通过各种民主形式和监督手段,开展公民政治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公民的主人翁精神和政治行为能力。

2.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一是健全和完善选举制度。选举权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从现状看,我国公民通过行使选举权来参与政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参与选举的活动,包括县及县以下的人民代表的选举、城市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但是,这种选举制度存在许多需要改革的地方。比如,由于没有健全竞选制度,选民对被选举人的了解程度很弱,直接影响了选举权的行使和选举的效果。因而,应逐步完善选举制度,增加有关竞选内容,进一步扩大选举的透明度,使选举过程真正能够体现选民意志。二是要完善公民对立法的参与制度。近年来,我国在扩大公民对立法的参与方面,做了许多尝试,例如,婚姻法修改所进行的全民讨论,是中国立法历史上公民参与最多、最广泛的一次立法活动。要积极完善民主立法、开门立法,认真总结经验,将全民讨论法律的形式逐步制度化。三是要健全和完善听证制度。听证制度是公民有序地直接参与政治的一种较好的活动方式,是一种直接民主的制度方式。目前,听证在价格决策、地方立法、行政处罚、国家赔偿等许多领域被广泛采用。应当逐步把法律监督、议案办理、重大事项决定等列入听证范围,进行积极、慎重的尝试,并在法律层面上不断做出努力,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使听证制度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3.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一是要积极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通过向政府反映基层群众的要求和建议,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起着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当前,发展和完善这项制度,就要理顺基层政权组织与群众自治组织的权限关系,使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真正成为公民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二是要不断丰富政治参与的形式。政治参与形式的多样化和参与渠道的畅通,是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要逐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会制度、社情民情反映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制度、行政公开制度、新闻会制度等等。这些政治参与制度的完善不仅能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和决策水平。三是要进一步推进新闻媒体的政治参与功能。新闻媒体是民众监督评论政务的重要阵地,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及时便利的信息支持,也使公民的政治诉求得以表达。新闻媒体的监督报道,可以增强政府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实效性,有效地揭露和抨击与人民利益相违背的阴暗面,促使政府行为更民主、更合理。四是要善于利用网络政治参与这种新的民主形式。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我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我国公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途径。

三、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更具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包含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即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实现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的共同发展。但就当前阶段看,发展党内民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长期处于全国全民族的领导核心地位,这就决定了党内民主不仅是党的生命,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而且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全社会的民主进程起着主导和引领作用。现在,如果全国8000多万党员和几百万个党的基层组织都能做党内民主的表率,必将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进程。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创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局面时曾精辟地指出:“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我们国家也要造成这样一种局面。但是如果党内造不成,国家也造不成。”可见,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发展的前提,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关键所在。没有党内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更具活力。

总之,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要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指导,以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民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实践经验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丁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J].学园:教育科研,2012,(2).

[3]高明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探析[J].丽水学院学报,2011,(6).

政治发展的特点范文9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至少有八个方面的做法和特点是应该注意和重视的。

一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比如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取消了曾经作为中国“三面红旗”之一的制度,建立了乡政权,设立了县人大常委会,并由公民直接选举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正在实施的被叫做“大部制”改革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这次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努力建设一个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并将按照权力制约的原则,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这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极大的意义。

二是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结合起来,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30年来,我们修改和完善了宪法,废除了不合乎宪法和民主精神的法律条文和法规,制定了刑法、民法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还建立了律师制度,并进行了司法制度改革。几千年形成的人治社会正在向法治社会转变。

三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彻底纠正过去历次政治运动中发生的践踏人权现象,大规模地冤假错案。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发展经济,努力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还允许和支持公民创办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并确定了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身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实行身份证制度,允许公民自由择业包括异地择业;实行依法出入境制度,允许公民出国留学和出境旅游。

四是把发展民主法制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直接的实惠。乡村、社区和企业广泛建立村委会、居委会、职代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一大特色。在广大农村实行了村委会村民直接选举制度和乡镇改革试点,普遍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

五是把执政党依法执政与参政党依法参政结合起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中国的八个派和工商联虽然不是执政党,但是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有四项:(1)参加国家政权,包括担任国家和政府的领导职务,担任检察、审判机关的领导职务;(2)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3)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4)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六是把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的十七大在保障党员民利、完善党代会制度、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思路和举措。特别是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已经废除了终身制,完善了以民主为原则的干部任免制度,给广大德才兼备的从政人员提供了竞聘上岗的机会,等等。这些党内民主举措,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民主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七是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与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了公民舆论监督和制度。这几年,在党内监督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并且把党内监督与群众举报结合起来,成效显著。特别是媒体介入监督序列,对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八是把选举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完善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式。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选举票决民主不断完善和发展,不仅在公民自治组织的范围内实行了直接选举制度,而且在其他实行间接选举的领域扩大了差额选举,完善了候选人提名方式;特别是在党内民主发展进程中,扩大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和中央、地方党委成员差额选举的范围。与此同时,中国的协商民主也在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特别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中国特有的重要民主政治形式,按照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大职能,推动和组织中国各党派、各界别、各民族的政协委员,在党和政府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积极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很有成效;各级政府也主动实施民主恳谈会、听证会等制度;各人民团体在民主协商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务实精神研究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形成真正有用的民主政治的体制和机制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实践中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就其民主形式而言,正是“选举(票决)+协商”两种形式构成的。过去,我们总认为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既不是西方的上院,也不是政党组织,有点不伦不类。其实,我们的人民政协集中了中国各个政党、各个人民团体、各个民族、各个界别的许多精英。他们的不少提案和报告,不仅敢说真话,切中时弊,而且有真知灼见,对执政党和政府治国理政有很大帮助。说实在话,这种制度一旦用好了,对于人类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近年来西方政治学界兴起了“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热潮,其重要原因在于,以往以选举(票决)民主为核心的传统西方民主理论,已经不能满足今天人们日益增长的民主诉求。在民主化潮流的激荡下,人们希望在政府决策、政府施政、政府监督、社会治理等各个环节上都有更多的参与权。我们应该重视并跟踪他们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我们的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的“协商民主”有很多相似之处。严格地说,是西方的“协商民主”与我们的政治协商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之所以要这样倒过来说,是因为我们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而西方的“协商民主”还刚刚处在理论研究和局部实践阶段。所以,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我们既要向人家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

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领域

中国在建设和发展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出现了三大值得重视的走势: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通过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这三大走势的指向很明确,最终将在中国建立一个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

我们注意到,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出了“一个统一”、“四项制度”的精辟概括,即: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体制。

十七大报告对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明确了“一个方向”、“一个根本”、“一个目标”的原则。“一个方向”,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一个根本”,即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就是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个目标”,即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就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十七大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应着重从哪些方面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具体的部署:

一是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民民主的认识,把人民当家做主界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并提出了一系列扩大人民民主的新举措。

二是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利。基层民主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三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七大报告还进一步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求,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四是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十七大报告强调,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就此进行了部署。

五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要求,即:“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六是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一句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第一次写进党代会报告,并明确了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处理和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一是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民主道路,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和国情现状。我国现代民主发展,如果从算起,中经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人民共和国成立,又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期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进展,反复说明了一个真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而我们致力发展的,应该是、也只能是符合中国的历史和今天国情的,能够真正给中国人民带来安定和幸福的民主道路和民主形式。在民主政治问题上,我们要大胆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能妄自菲薄。只有立足于我们自己的国情,尊重我们自己的历史和实践,我们才能不断深化十七大关于发展民主政治许多观点和举措的认识。

二是坚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相互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的。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这些理论成果中,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科学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支持。离开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实际,抽象地、空洞地谈论这个民主那个民主,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害无益。只有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互关系的全面把握中,从深入理解科学发展与政治民主的辩证关系中,来研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才能深刻、透彻地领会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重大部署。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同时起步的。改革开放之初,废除,建立乡镇政权,确保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顺利推行。人类社会的发展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决定着政治发展,并为政治发展开辟前景和道路。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给人以另一方面的启示,即任何一次经济发展的飞跃,必然存在着一定政治变革的背景。我们一定要珍惜几十年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注意分析解决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上,尤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既要从实践发展的需要出发,对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观点和举措进行准确的领会和把握又要结合各地各部门情况特别是新的实践,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工夫,把党的十七大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我们的学习,要与这一已经启动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密切结合,注意思考和解决改革面临的问题,推动实际工作发展。同时,也要注意把学习同认识和解决新形势下民主政治建设方面遇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密切结合,同提高自己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密切结合,同增强自己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本领密切结合,在学习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学习、领会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要继续解放思想,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要特别注意破除高度集权、排斥民主和把民主与集中对立起来、把民主与无政府主义混淆起来的错误观念;破除把人类政治领域成果一概视为资本主义性质、排斥有益成果的僵化观念和把民主等同于西方的多党制、两院制的错误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科学的态度,不断深化对十七大关于发展民主政治的许多观点和举措的认识。

关键是要明确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比经济体制改革更为复杂、更为艰巨的系统工程。推进这项工程,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这就是要明确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为了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讨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不仅众说纷纭、相互对立,而且许多相左的意见背后都有一个无形的参照物,即西方的特别是美国的政治体制模式。对于世界各国在政治体制问题上一切有益的做法和经验,我们都应该学习和借鉴,但不能机械地照搬。又要学习,又不能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