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德育实施途径集锦9篇

时间:2024-04-11 10:27:40

德育实施途径

德育实施途径范文1

【关键词】幼儿园;实施;道德教育;有效途径

和谐、丰富的环境创设是举办德育工作的基础方法,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及每项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举办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结合多项教育资源是举办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经由幼儿园、家庭与社区的一起努力,不仅小朋友们会有可喜的变化,在他们的督促和提醒下,家长们也会受到有力的成长,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以此来提高各个家庭的文明程度,从而提高幼儿园德育工作的成效。

一、幼儿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作为“孩子越来越难教”的境况下,德育教育更是迫在眉睫。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观,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任性、骄傲等道德意识和行为。大部分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不良个性和品质,如:脾气大、人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礼貌、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更显的十分重要。要让幼儿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幼儿从小尊敬老人、回报父母的感恩之心。由于独生子女所处的环境不同,好多孩子只知道接受爱,不知道还需要回报爱自己的人,我们幼儿园要通过讲故事、学儿歌等方式让幼儿明白,爱是相互的在得到别人的关爱时应该学会回报。

二、幼儿园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1、每时每刻进行教育,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各个环节中

(1)晨间活动:让值日生提前来园,为小朋友们整理桌椅、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然后迎接小朋友。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

(2)课问活动: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照顾小一点的孩子,帮助他们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3)进餐时间:进餐时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不乱扔残渣,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的不良习惯。

(4)午睡时间: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放在固定的位置,能保持正确的睡觉姿势,并迅速入睡。

(5)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将自己的东西整理好,等父母来接。同时,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幼儿在家表现情况,同时把幼儿在同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和家长共商对策,促进巩固幼儿道德观的形成。

2、强化家园沟通与交流

家庭是幼儿道德观念获得的重要场所,传统道德文化教育更多地存在于家庭之中。因此,幼儿园首先要建立家园沟通互动机制,积极与家长做好交流与沟通工作,利用面谈、电话、家长会、家长讲座和家长委员会等多种途径与形式,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道德发展情况,并了解幼儿在家的道德表现。教师还可以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正确的家教方法,避免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不科学成分在幼儿家庭产生不利的影响。

3、积极鼓励家长以身作则

实践表明幼儿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其根源可能在家长。如有的家长平时很注意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浪费粮食、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可自己却做不到,经常被孩子看到并指出,这样就会对孩子造成一种大人不诚信、要求自己和别人不统一的坏印象,孩子们也就会怀疑道德本身是否拥有统一的标准,这是道德教育最大的偏差。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首先要做到、做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为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与水平,幼儿园可以举办专门的家长学校,定期请幼教专家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办讲座,鼓励家长学习和运用正确的家教方法。

4、随机举行教育实践活动

举行“五小好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对小朋友来说,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我们根据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兴趣特长,决定从小朋友身边的小事情做起。比如在班级活动时,爱惜桌子凳子、玩具、书画等,启发小朋友与玩具、书画成为朋友,比赛谁做得最好;在户外实践时,引导小朋友看见地上有纸屑和果皮能够自动自发地拣起来,扔进垃圾桶里,看见花园里的花要浇水了,就能给花浇水。每次实践后,我们都着重于讨论活动的意义和成果,鼓励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通过激励与赞赏,增加了孩子们爱惜公物、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5、多利用游戏的形式开展品德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更符合幼儿特点,幼儿更易接受。如通过在“交通公园”游戏中,扮演交警、司机、行人等角色,幼儿可以很快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在“超市乐乐购”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等待、谦让与分享;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合作、互助,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6、鼓励家长为小朋友创造接触社会的各种机会,来培养小朋友成为合格的小公民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不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做得到的,好比在社区、在公共场所就力所不能及了,此时家长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我们鼓励家长带小朋友们走出家门,到社区、到公共场所,去关心老人、照顾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做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在马路上教育小朋友遵守交通规则,成为一个“环保小卫士”。

总之,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注重幼儿的德育教育。只有这样,在孩子将来的成长路上,才能少一些遗憾,让我们与家长携起手来,为孩子铺就一条健康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刘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道德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8)

德育实施途径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道德教育;有效途径

幼儿园的道德教育属于有目的性的塑造幼儿心灵的教学活动,幼儿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加入道德教育能够在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幼儿时期的心灵非常纯洁,不管是好的教育还是不好的教育影响,都会逐渐形成幼儿的思想观点,作为基础教育机构幼儿园,一定要努力探寻新的道德教育方式,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幼儿的道德教育质量。

一、道德教育重要性

很多的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帮忙看孩子,因此对于幼儿们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并不十分的关心,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幼儿教育是幼儿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因此必须要加强幼儿教育中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必要的想到的需要,能够有组织的把系统的道德影响规范人们的生活实践。幼儿园的道德教育能够让幼儿学会做人的道理,一方面对于幼儿个人的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也跟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的道德教育主要是起源于孔子,如今我国的于丹教授写出的《论语心得》也能够让我们对于传统的道德教育进行学习和传承。现代社会中各种道德失效现象随处可见,都是因为道德教育不到位才发生的,因此加强幼儿教育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

二、幼儿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现状

(1)道德教育变成了强行灌输。人们总是认为道德是可以教会的,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位置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违反了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本身精神,不是传授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是给幼儿们传授你们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强调了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要求,那么一旦脱离了教师的管理范围,和诺可能会导致道德要求的崩塌。教的是无法直接的进行教学的,强硬的灌输道德教育会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走出学校就恢复现状,这样的道德教育起不到任何的约束作用。

(2)把道德教育当成改造。对于幼儿来说,童年的快乐是最让吸引他们的,玩具永远是孩子们游戏的主角,但是在教师针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想要改造孩子,把孩子们改造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个体,这种一厢情愿的改造方式是难以让幼儿接受的,违背幼儿游戏的天性,最终也无法提升道德教育的质量。

(3)道德教育是练习。教室作为教育者,习惯性的把各种纪律强加给幼儿,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很少有幼儿能够用教室灌输的道德认识来全面的自觉知道自己的行为,因此幼儿只知道不能乱跑乱跳、不能够乱扔垃圾、不能够跟小朋友吵架,但是却不明白乱跑乱跳、不乱扔垃圾等行为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教师只是单纯的把问题制定出了各种“不允许”做的行为,带有和强的管理倾向,失去了幼儿教育的引导作用,忽视了行为规范的训练,让幼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幼儿园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1)时时刻刻进行道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要重视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强硬要求,要在幼儿的生活中时时刻刻的进行道德教育引导,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例如说进行晨间活动时,可以让值日生提前来到幼儿园为小朋友们整理n桌班等,给花花草草浇水,迎接小朋友入学。教师要引导幼儿在玩耍过程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要学会谦让,有好玩的玩具要共同分享。中午进餐过程中,要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吃饭习惯,吃饭之前先洗手,要不留剩菜剩饭、爱惜粮食,吃完饭后自觉把餐具收拾好。下午放学不能够追逐打闹,要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等待家长来接自己放学。在放学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来接送的时间跟家长及时的沟通,把孩子的表现情况反馈给家长,巩固幼儿园的道德教育质量。

(2)随时随地进行道德教育。幼儿受到年龄的限制,对于理论性的知识理解记忆并不深刻,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从常规的教育入手,随时随地的在生活中通过实践进行道德教育。教师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中去。使用生活中的案例来指导孩子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说有一些孩子在刚进入幼儿园时比较自私任性,那么针对这种孩子的情况就需要各个击破,跟孩子们一起来分析寻找解决办法,教师可以给孩子们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让孩子们能够互相理解谦让,和睦相处。

(3)快乐教育。幼儿的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使用有趣的游戏来开展道德教育得到的效果会事半功倍。例如说教师跟孩子们玩角色扮演,教师当售票员,孩子们当乘客,教师指导学生热情揭掉乘客,让孩子们学会遵守公共秩序,通过形象的游戏,能够让幼儿接受文明礼貌的教育。有目的性的游戏能够成为幼儿品德教育的独特教学方式。

道德教育是幼教工作人员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要从生活中渗透到的教育,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元素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文芳.幼儿园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1,09:63-65.

德育实施途径范文3

关键词:班主任;品德;教育;途径

品德,即道德品质。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是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是在长期反复的道德行为中形成的习惯。这种行为习惯一经形成,往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做大的努力,就很难改变。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对成才、塑造完美人格乃至建功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中小学品德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任何一种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各种因素的协调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与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个统一过程的两方面,在二者之间既没“空白区”,也没“中间地带”。品德教育的关键是要遵循道德情感的基本特征,即“两极性、感染性、情境性”,尽可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找准品德教育的切入点。经过几年对班主任工作的摸索,我认为教师自身的崇高人格、精心营造的良好班风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品德教育的三个有效途径。

一、用崇高的人格铸就品德教育的榜样

任何教育艺术都是教育者创造性的劳动,都是教育者人性美、人情美的表现,都是教师心灵美的流露。没有了这种美,任何教育技巧都失去了感染力。而教师的人格是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教师人格完美、品德高尚,对学生会产生很强的感染和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真善美、假恶丑,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也得到提高和升华。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班主任首先要做到,在教育中不断完善人格,主动把一切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以高尚人格在学生心目中塑造一座永不消失的丰碑,从而真正做到“以素养培养素质,以人格培养人格。”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教师有责任守住这一片道德的净土,以确保莘莘学子不被世俗污染。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班主任更要有历史的使命感。因此,我们要自觉抵御来自社会的各种诱惑,守住心灵的宁静,慎言慎行,始终保持高尚的人格,在大事小节上都成为学生行为的规范和道德的楷模。

1.班主任在爱岗敬业上做学生的表率,忠于职守,全心全意地工作,在遵纪守法上做学生的榜样,言必信,不欺哄学生,不夸夸其谈,不朝令夕改;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越是恶劣的天气,越是特殊的日子,越要做到表率。因为你的言行就是他们的榜样。如,我与学生一起组织并参加拔河比赛,一起练习广播体操,与学生同甘共苦,遵章守纪,惜时守信。在广播操比赛的准备阶段,我和学生们一起锻炼,不怕风刮天寒,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节动作,结果使参与的所有项目都取得了好成绩。试想想,一个班主任,上课迟到,班会迟到,又怎么去批评教育迟到的学生呢?我们要求学生文明礼貌、团结守纪、友爱进步,而我们却语言粗俗、马虎随便,不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怎么能培养学生的爱心呢?

2.班主任要终身学习,积累渊博的知识。一个谈吐高雅、幽默风趣的教师很容易成为学生的偶像,从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作为教师,如果只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争取做学生心目中的“百事通”和“万能教”,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崇敬。全国优秀班主任金熙寅的专著《班主任书简》,成为年轻班主任的指路明灯。牛顿说:“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高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不断学习专家的先进经验,总结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可以使我们更专业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贴近学生生活,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二、用良好的班风营造品德教育的土壤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风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优良的班风是班级的灵魂,是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土壤。而学生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它必须服从于社会舆论,服从于学校和班级的整体规范。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的班风会引导学生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会自觉遵守纪律,真诚友爱,勤奋踏实,积极向上,即使个别品德有瑕疵的学生,也会羞于消沉,耻于懒惰,从而会形成正向的“随波逐流”,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比如,我班的顾正中同学,来自于单亲家庭,从小缺少父爱和家庭的温暖,对别人心存敌意,看待问题偏激。如何让这样的学生在班级的熔炉中感化,我采取了以下做法:(1)改变简单粗暴的强制方式,对他多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帮助引导学生分析自己行为的不合理之处,并懂得换位思考,知道自己行为的危害性,从而自觉地改变自己。并告诉他改变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而树立改变自己不良行为的信心和决心。(2)在其改变的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要给予鼓励与表扬。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对全班进行教育时,要特别照顾这类学生的感受,不要过分强调他们的特殊,在全班营造一种平等的行为准则,鼓励大家朝着这个共同的目标奋进,在这样的氛围中,像顾正中这样的同学也会自觉地加入其中,从而改变自己“另类”的形象。

三、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品德教育的效果

品德教育不仅要有深刻的、生动感人的说服、劝导、谈话等形式,而且有必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证明,在中小学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些融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组织一些参观、访问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同样可以进行品德教育,比如讲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能激发起学生的同情心,可以安排一次郊游活动,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能激发起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经常召开主题班会,介绍各种模范人物的成功事迹。如斯蒂芬・霍金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坚持工作、艰苦探索,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聋哑演员邰丽华在无声的世界里顽强进取,成就了《千手观音》,被称为最美的舞者;盲人演员杨光身残志坚,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被誉为光明的使者。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苦难和逆境往往是一笔财富,“不经风雨,焉见彩虹。”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比任何形式的说教效果都要好得多。这就是说,班主任要善于从实际出发,选择多种开端为“突破口”,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在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复合维生素”,提高品德教育的效果。

当然,品德教育还受到学生天赋、才能、性格的制约,使教育艺术呈现个性化的特征,同时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的通力协作。因此,任何时候教育艺术都不能机械地搬用,只有深深扎根在自己的现实土地上,从自己的教育实际出发,进行艰苦的创造和辛勤的耕耘,才能培育出独具风姿的德育艺术之花。

参考文献:

[1]李健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学[M].学苑出版社,1998.

德育实施途径范文4

一、德育教育社会化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其主要精神是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提出:“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讓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专家的这些论述都在说明,品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学生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会变得苍白无力,就如同在岸上教人如何游泳一样毫无意义。因此,品德教育只有积极创设情境、创造条件,讓学生亲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体验与感悟,才能唤起学生生命的全部热情,使学生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敞开,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如此一来,德育的实效性自然而然就会提高了,学生在此过程中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二、德育教育社会化的实施途径

我们北京五一小学周边有很多可利用和开发的德育资源。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强教育基地建设,积极拓宽育人途径。

(一)建立实践基地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坚实基础

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建立“三军仪仗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实践中,我们将中国人民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的光荣历史、中华文明礼仪故事编辑成册,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并组织学生走进仪仗队,进行参观、访谈。开展争做“小小仪仗兵”的活动,练就过硬本领。

2、科学创新教育基地建设:建立“航空航天部二院科学创新教育基地”。我们通过邀请研究院的科学家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带领全体学生参观、进行航天模型制作等活动,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邮文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永定路邮局邮文化实践基地”。我们与永定路邮局合作,成立青少年邮驿站。通过参观邮政营业场所,了解了邮务常识和邮票的基础知识;通过尝试开展加盖邮戳、写信、寄明信片等体验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感悟具有3600年的“邮文化”,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审美意识。

4、“酒文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中国龙徽葡萄酒厂酒文化实践基地”。我们组织学生到龙徽酒厂进行参观、学习。透过龙徽近百年的发展史,学生了解到北京地区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产业的百年发展历程,从中看到京城老百姓饮酒习惯的变化。通过龙徽葡萄酒基地的建设,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开发家长资源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有效保障

五一小学家长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是周边军队、医院、法院、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他们热心学校工作,愿意为孩子们的成长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因此,我们充分开发社会资源,整合校外力量,建立起一支由校外辅导员和家长志愿者组成的校外工作团队,聘请科学家、官兵、法官、邮政工作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校外志愿服务团不断走进学校,参与指导学校社团活动;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这些活动讓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充分显示了教育活动实践性的特点,满足了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的心理需求。

(三)开展志愿服务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平台

开展志愿服务是深入推进德育教育社会化的有效平台。为此,学校努力为学生搭建参与实践的活动平台,组建了红领巾志愿服务团。红领巾志愿服务团的团员们,每人在校园内确定一个服务岗位,明确服务的职责,个个有实践和体验的机会。他们还把志愿服务精神带到敬老院,带到社区、街道,给社会献爱心,送温暖,用自己的小手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号召每位学生争当红领巾小主人,争做合格小公民,参与学校管理。志愿者的行动是永恒的,无限的,但贵在平时,贵在坚持,贵在实效。目前我校有500多名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共同营造文明、礼仪、健康的社会氛围。

(四)德育课程生活化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品德与社会》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如《我是参与者》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利用开展“迎奥运师生同乐趣味运动会”的契机,将教学中的三个环节“我们可以做什么”、“自己管理自己”、“参与无极限”设计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在“参与无极限”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小情境:如果运动会那天,我们班得了全校第一名,你们会怎样?如果因为小明没有发挥好,影响了全班的成绩,你们会怎么做?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假如有的同学不理解,你怎样做?通过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热心管理这样的“闲事”其实也是我们参与集体事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主动地化解一些矛盾,为集体的事着想,这也是一种参与。

德育实施途径范文5

关 键 词 :德育 艺术活动 大学生 高校

艺术活动是集艺术实践与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新形势下,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充分挖掘艺术活动中的德育要素和功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实际功效,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艺术活动与德育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末,教育部就把艺术教育写进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艺术教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艺术教育与德育从来就是互补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都认为,艺术与德育的结合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趋势,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德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根本宗旨与目标的统一性

艺术活动和德育都关系到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都作用于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情感;都统一于对真善美的培养。《乐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法国一些著名学者如法兰西学院教授让·皮埃尔·尚热、前科研部长于贝尔·局里安和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认为,经常接触艺术作品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影响,大大提高了他们与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WWW.133229.COm李岚清同志曾指出, 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

(二)实施手段的兼容与互补性

艺术起源于劳动,来自于生活,其自身既有伦理性,又有教育性;既可以动之以情,又可以晓之以理;既可以打动人的心灵,又不会使受教育者感到任何的压力。从而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影响。而德育更多的是突出其外在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并以大量正面典型作为模范,通过培养、说理、舆论营造,使人向往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因此,艺术教育和德育在实施手段上存在着兼容和互补。

二、校园艺术活动的德育功能

艺术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发挥其自身特有的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提高人的修养等功能,这既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的这种德育功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得更为重要、更为明显。

(一)艺术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凡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艺术作品,都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判断,这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产生深刻影响。它们能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心灵最强的震撼,使学生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

(二)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崇高的审美人格。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旨在通过艺术活动来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人达到音乐所创造的境界。而审美的境界来自于审美主体的修养与音乐审美体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审美主体去发现和感受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美。学生们在观看电影、书画、舞蹈、雕塑,倾听歌曲、演奏的同时,培养了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耳朵和眼睛,从而能善辨生活中的美丑,感受生活的乐趣,体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

(三)艺术活动有助于陶冶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艺术可以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艺术作品往往能唤起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绝非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为祖国的未来奋勇前进的磅礴气势和必胜信念。每当乐曲响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人民英雄纪念碑,既是完美的雕塑作品,又是历史的见证,人们在欣赏这座艺术品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对现在和平时代的珍惜;电影《开国大典》让人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时的艰辛与波折,充分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传世之作,可以牢记中华民族走过的光辉而艰难的历程,激励他们奋发努力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

(四)艺术活动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分国界与种族,直达人的灵魂。它可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性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舞蹈表演中,同学们要团结一致,服从集体;在合唱比赛中,同学们要学会与其他演唱者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在话剧表演中,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的当红花,有的做绿叶,为完成一件作品共同努力。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道出了艺术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

三、艺术活动中的德育途径

(一)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是艺术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对大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教育家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生活是鲜活的,而大学生更是活生生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思想传播的载体,揣摩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艺术欣赏。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戏剧欣赏、舞蹈、绘画等艺术类选修课,组建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团体,并定期举办由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主讲的艺术专场报告会,组织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美术作品展览、演唱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世界,通过感悟、理解、鉴别,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也使德育工作在教育学生分辨美丑、是非能力的渗透中找到有效的接口。

(二)艺术活动参与

艺术活动既是一种艺术再现,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而艺术创造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它在德育向艺术活动渗透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抓手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是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高校艺术团舞蹈队为例,第一,舞蹈队是艺术活动中较大的活动集体,担负着学校各类演出的舞蹈表演及伴舞任务。这些活动绝大多数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因此集体主义精神和服从大局意识的培养是舞蹈队德育渗透的首要方面。第二,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且舞蹈队在同一场演出中上台的机会往往比较高,少则两三个节目,多则五六个节目。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自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何况每天还要起早练功,枯燥而艰苦,与穿着华丽的衣服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将有效地磨砺学生的意志,教会他们懂得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的道理。第三,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作为表演者,“当事人”对作品的体会一定比观众更深刻——他们要在表演前了解作品的背景,体会作品表达的精神内涵,这对舞蹈演员来说是一个身心的双重教育。可以说, 每一次艺术活动的参与都能获得审美体验,都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而这些审美体验在不断洗礼着人的心灵,悄悄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

(三)艺术“省”“行”

要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接受德育时,积极实现从“省”到“行”的升华。“省”是自省,自我教育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的表现,是一种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艺术活动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只有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才能收到实效。要使他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通过对比、反省,把获得的知识营养充分吸收;要引导他们在芜杂的艺术作品中,学会分辨,自省、自励,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行”就是实践,许多观念只能在参与中形成,良好习惯也只能在更多的行为中培养。随着艺术活动的不断多样化,艺术传播的物质载体日益现代化,为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天地,许多德育内容都可以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传播。如flash动画设计比赛、主题晚会、书画展、校园歌手比赛等诸多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们自发组织、自主参与,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只要教师能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深化德育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就能培养健康高尚的行为。

综上所述,艺术活动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德育在艺术活动的载体下,说教的色彩和教育的意图被艺术“淡化”后,德育才能接近它的本质,从而更轻松地实现它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慧.实施艺术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2]朱复兴.试论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德育实施途径范文6

德育教育应该融合在一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渗透在各门学科的课程实施之中。音乐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独有的课程特点,积极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本文围绕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的策略和途径,,谈一谈自己在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1结合内容,激发情感

从教材出发,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与心理因素。从备课环节着手,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教材本身具有的德育功能。

歌曲《我们爱国旗》是一首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歌曲本身就是抒发对国旗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通过对歌曲的学唱,以及教师的引导和知识的引申,进一步了解国旗的含义,加深学生对国旗的崇敬和热爱之情。以此达到它本身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歌曲《快乐的早晨》,表现了大自然间朝气蓬勃、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学生从音乐中感知生活的美好;歌曲《一对好朋友》、《可爱的动物》、《小狗与口哨》等乐曲则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亲密和谐的融洽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这种美好、善良、纯洁的心灵。这些教学素材本身就具备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的育人功能。

2发挥机智,随机应变

教师应该发挥教育机智,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发现德育教育的切入点,适时适地的把握时机对学生灌输德育教育。在一次偶然的唱游课上,一只小鸟不知何时误打误撞飞进了唱游教室。在同学们的喧闹声中受到惊吓,在教室里横冲直撞,直到撞到窗户的玻璃上,瞬时失去了生命。同学们惊呆了。这是以此很好的进行生命教育的机会。他们亲眼见证了生命的脆弱,我把握住这次良机。在当天的唱游课上正好进行的是飞的律动。让同学们自己思考,在学小鸟飞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状况。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要注意安全,看清周围环境”,“要注意谦让,不要发生‘交通事故’”,“不能拥挤”“做事情不能着急”……学生们很有自己想法。一次“小鸟”事件成了一个很好的生命教育的教育素材。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类似的状况肯定会有很多,只要教师能够适时把握机会,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3活动体验,收获感悟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获得真实的感受,往往比他人的灌输更加能触及内心,这也是学生通过主动思索而达成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

《小树快长高》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歌曲抒发了小朋友和小树亲切交谈的亲密关系和希望小树快长高的美好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给光秃秃的小山坡种树的环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小树,亲自劳动把小树“种”在山坡上,并面对面的对自己亲自种的小树唱出自己的祝愿这一连串的活动,真实的感受到我们与自然间的亲密关系,发自内心的对小树许下祝愿。通过活动,激发了小朋友内心真实的情感,生动的让他们增强了环保意识,进行了生命教育,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我想这样的教育比起单纯的说教可能更为深刻和有效。

4兴趣着手,引发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兴趣不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目的,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兴趣更能使学生迸发出强烈的喜悦和求知欲望,引发他们的主动探索。

《小红帽》是一首活泼、可爱、节奏欢快的歌曲,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脍炙人口,歌词生动、有趣,非常受到小朋友的喜爱。教学环节的设计从歌词入手,创设和歌曲内容相切合的森林情景,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分工扮演森林中生动有趣的不同景象,在表演中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也有极大的兴趣和很高的参与热情。不但亲身感受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更是增强了安全意识和主动自我保护的意识,与生命教育达到了有机结合。

5不拘形式,?o形渗透

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又是不拘一格的。德育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应该在无形之中无声的渗透。

歌曲《小雨沙沙》的教学过程加入小雨的表演,意在为歌曲的学习创设情境,却在无声中让学生感受了沙沙细雨滋润大地,唤醒大地间的万事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气。感受了自然界蕴藏的无限的生命力以及细雨对自然生命的爱护。歌曲《孤独的牧羊人》也让学生在表演中在学唱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通过对大自然美好的想象,对生活美好的憧憬,激发出学生对生活的热情。通过这种听、唱、玩、演、说等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感知感悟,逐渐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达成了生命教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

6适时评价,有效引导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适时的评价,是学生最好的激励,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能淡化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德育实施途径范文7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藏着的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既可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提高民族人文素质,发扬民族文化精髓、弘扬民族优秀精神;同时,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健全大学生的人格素养,完善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内涵

(一)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拓展民族文化形式的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发掘、抢救、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提高民族人文素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饱含民族学、民俗学、哲学、文学、艺术、医学等知识,也饱含织造、制茶、酿酒等科技知识,学习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可以帮助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无形中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1],对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提高民族人文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三)发扬民族文化精髓,弘扬民族优秀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延续发展的主导思想与精华。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其凝聚力以及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2]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1.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素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爱国主义传统,对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史,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报效国家的宏伟志向,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良好的保证。[3]

2.完善大学生民族精神素养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优秀民族,其民族精神深深包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大学生作在接触先辈们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的过程中,能真切的感受到先人们的勤劳、智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增强大学生远大理想素养

应该说,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因此,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使学生从中汲取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食粮,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能健全大学生的人格素养

1.促进大学生高尚的情感素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素养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其中的精华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无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4]因此,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促使大学生情感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

2.促进大学生优秀的理智素养

大学生有较浓厚的学习意识,在接触先辈们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他们能真切的体会到先人们的勤劳、智慧和当时的生活场景,受到各种情感体验,促进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从中得到启迪,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得到道德理智的升华。

3.促进大学生良好的个性素养

加强对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教育,注重文化艺术对其的熏陶,重视加强大学生人格修养、道德升华,强调树立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对大学生个性发展、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能完善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运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并传承发展下来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财富可以使大学生获得除自己所学专业以外的文、史、哲等多学科知识,有助于大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为大学生文化知识素质和文学理论方面修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途径

(一)将民风民俗、节庆礼仪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利用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结合具体的民风民俗、节庆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传承文明、更新文化的要旨,摒弃封建糟粕,从优秀文化传统和儒家伦理的精华中汲取养分,并赋予其时代精神,形成具有民族特征和现实意义的文化内涵,使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二)将中国戏曲表演艺术欣赏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可以通过在大学中开设传统戏曲赏析课等形式,选择宣扬具有爱国主义和高尚道德品格的剧目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感染他们的心灵,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三)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就是通过让大学生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途径,深刻体会蕴含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丰厚文化内涵,通过竞技使大学生的精神、道德、思想及意志品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在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时候,将民俗学和民间文学作为本科专业,促进高校人文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交叉学科的转变。

其次,各高校要通力合作,组织各方面的学术力量编写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大纲、教材,大力开发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内课外结合,特别要在实践环节上下功夫。

(五)利用中医药文化加强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中医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中医药知识的教学,更应加强对中医文化的教学,这是振兴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也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对保护中医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伟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素质教育功能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8,02,20.

[2]贾艳.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2).

[3]蔡运桂.艺术情感学[M].三环出版社,1989.

德育实施途径范文8

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市教育系统开展的“学习年”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德育实施途径范文9

关键词:礼仪 道德 礼仪教育 必要性 重要途径

高校教育中应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而探索德育的有效途径成为一大难题。高校学生品行现状迫使人们开始思考德育不仅依靠学生管理和课外活动上,更主要的是应把目光放在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上,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正常课堂教学。因此,在德育课程设置中增设礼仪课程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礼仪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社会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表、仪态和言谈举止、仪式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具有约束人们言谈举止的规范性特点,同时,礼仪规则简明、实用、可行、易学易会、便于操作。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不断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尊重。

道德也是人们的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礼仪与道德关系极为密切,德成于中,礼形于外,二者具有内在同一性。道德是礼仪的灵魂,讲究礼仪除了注意礼仪的外表形式之外,还要注意内在的道德修养,做到表里如一。礼仪习惯是道德品质的载体,人们的道德责任可以通过礼仪行为表现出来,是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人们对礼仪的学习运用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熏陶和教育,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道德社会化过程。观察一个人的仪态、仪表、言谈举止,往往可以了解他的内心道德世界,从而评价他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因此,高校德育工作中应首先从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把道德规范细化为具体礼仪行为上,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二、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任性、散漫、不受约束、依赖性强、独占欲强、不善合作,表现为公众场合语言粗俗、不守秩序、课堂上时间观念差、随意说话、玩手机、吃零食、不重视仪表、穿着打扮过于随意,遇见老师不打招呼等现象经常发生,以上种现象表明目前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礼仪教育。我们不仅要将礼仪规范纳入学生常规管理之中,还需要在大学德育课程中增设公共礼仪课程和行业礼仪课程。

各级各类大专院校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大批职业人才,不仅要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礼仪素质教育。2009年曾有研究者对十二所高校600名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及教育现状展开调查与访谈,在被调查者中有7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礼仪修养尚需提高,认为应在大学开设礼仪课程的学生占87.8%。

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特别要重视礼仪素质教育,它的培养对象是教师,教师一定要在思想道德、学识学风、言行举止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校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幼儿模仿力最强,幼师的言行举止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校开设礼仪课程能培养具有良好礼仪素质的幼儿教师,使幼师有意识地用所学的礼仪来全面规范幼儿的行为,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设礼仪课程的内容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上,把礼仪教育纳入正常课堂教学,体现科学性、普教性、持久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目前高校礼仪课程局限于特定专业某一相关课程,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因此开设公共礼仪课程非常必要。

礼仪教育应渗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幼儿教育做起,重视礼仪素质教育,在大学阶段应该通过开设礼仪课程系统学习和培训,根据不同院校专业特点,教材内容分公共礼仪课程和行业礼仪课程,还可以根据学校特色编写公共礼仪和行业礼仪为一体的校本教材。

根据我校特点,选用2010年5月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礼仪常识全知道》。本课程开设一年,从教材中选学以下内容:个人形象礼仪;生活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商务礼仪略讲;学校礼仪:(教师仪表礼仪、学生仪表礼仪、课堂礼仪、校园场所礼仪);电话和网络礼仪;餐饮舞会礼仪;节日民俗礼仪;涉外礼仪。以上课程内容全面、系统,同时又有所侧重。礼仪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是系统学习礼仪规范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法、情境模拟法、联系对照法和实训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礼仪规范,而且使学生重新认识、分辨、选择、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此论文是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导项目:《幼专生德育方式方法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陆纯梅,范莉莎.现代礼仪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8).

[2] 汪建民,丁振宇.礼仪常识全知道.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