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12-27 09:44:55

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1

一、充分认识开展节能减排山大行动的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校师生员工多达10万人,开展节能减排行动,不仅能对我校的节能环保和绿色校园建设产生直接效益,而且能帮助广大师生员工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促进科研人员开展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保持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另一方面,高水平大学必须培养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文明社会公民和建设人才,广大师生更应在引领包括节能环保在内的社会新风中率先垂范,这是我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积极行动起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好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

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将节能减排教育纳入集体学习计划,促使全体师生员工加深对我国能源短缺和环境脆弱基本国情的认识,增强节能环保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把握,牢固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效益意识。要利用校内媒体,开辟“节能减排山大行动”专题,大力传播节能环保知识,积极策划宣传学校节能减排行动的经验与做法,营造节能减排校园文化氛围,常抓不懈,使节能环保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成为山大文化传统。

1.校部、学院机关要率先垂范。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作风建设与管理效益年”的重要内容;节能减排行动实践性很强,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地将其贯穿到具体工作之中;全体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积极参与以节资、节电、节水、节约办公用品为重点的节能降耗活动。

2.有计划地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勤俭节约,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使者。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要从细节抓起,以活动为载体,帮助教职工和学生树立良好的节约、环保行为习惯。教师、干部、职工要以身示范,随时随地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和提示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节约习惯。

3.将节能减排内容纳入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与保护地理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结合起来进行,与可持续发展、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相联系;要充分发挥我校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研究院、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等各相关单位,结合学科特点,将节能减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具有自觉的节能环保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在全体学生中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绿色校园共同创建”的主题教育活动,举办节能环保科技发明大赛和成果展示,鼓励环保协会等社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节能减排活动。

4.勇当节能减排社会行动的引领者。师生要积极走出校门,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基地、教学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志愿者社区援助站等,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为推广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弘扬节约风尚做出山东大学应有的贡献。

三、健全节能环保制度,强化节能环保管理

深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着力建设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建立健全节能环保制度,做好学校发展和校园建设总体规划的调整工作,加强基本建设、维修改造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运行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管理。 2.节约用水。加大中水的利用率,开工建设南新区中水处理二期工程,达到绿化、冲厕和道路喷洒中水利用率100%,每年节约自来水1500吨;论证在东校区新校安装中水设备、建设日处理3000吨的中水站的可行性;安装壁挂式小便器和红外线节水控制器,实现小便器节水率70%;更换老化锈蚀的供水管道,进一步减少管道跑冒滴漏。努力使我校用水量近三年实现逐年递减10%的目标。

3.节约办公用品。对微机、打印机、数码相机、复印机、空调、传真机、碎纸机等办公设备要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微机、传真机、复印机等设备尽量减少待机时间,下班后必须断电;要充分利用网络办文,减少纸质文件传递,提倡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积极提倡修旧利废,提倡使用钢笔书写,减少圆珠笔和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数量;杜绝使用办公电话聊天或拨打信息台;严禁公车私用。

4.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要以资源综合利用为原则,科学规划,优化设计方案;强化节约意识,细化施工过程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加强后期运行、使用管理,保证工程建成后尽早发挥使用效益;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倡修旧利废;大型仪器设备更新要反复论证、科学决策,避免重复购置等浪费现象;把大型仪器设备能源消耗和排放作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的重要指标,对消耗和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大型仪器设备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大型仪器设备信息,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逐步建立4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在线监控系统,强化使用管理;积极加入山东省和济南市大型科学仪器共享体系,充分利用我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为社会服务,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积极推进各项管理改革,形成促进节能环保的新机制,建设绿色校园、可持续发展校园。

5.强化对危险化学物品等的管理。设置回收容器,妥善选择存放地点,分级、分类收集有毒、有害废液、废固,20xx年在相关学院实验室增设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回收箱,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建立固体、液体化学试剂报废回收制度,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有毒、有害废液、废旧化学品及废固的回收处置工作,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每年定期集中统一进行处置;研究、论证并解决实验废液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抛弃废固、倾倒废液。

四、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创新 五、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2

---教务主任与市区县教研员培训内容

面对3日23日复课教学。针对我市的师生现状特制定“一案一策”教学措施,执行错峰错时上学,应对疆外师生不能及时返校带来的教学挑战,保证防疫和教学两不误。

“一案”,即针对学生数量少于***人的乡村学校,具体采取本地教师集中入班面授,疆外教师通过“钉钉课堂”和班班通多媒体设备进行远程教学,1名教师在班内开展课堂管理,疆内疆外教师双联动;针对学生人数超***人(界定由区县教育局决定)的大规模学校,除高三、初三年级全天在校集中学习外,将剩余教师根据在校教师学科布局分成两批,一批学科教师在校教学,一批学科教师(包含疆外教师)居家线上教学;将剩余学生分成两批,每批学生半天在校集中学习,半天居家线上学习。以区县为单位,通过县域内统筹协调教师或“线上合班”解决个别学校个别学科集中面授或线上教学教师短缺问题。“一策”,即以区县为单位,将未返校师生从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分别组成12个教学班,建立台账,通过“钉钉课堂”进行线上教学。

一、课时安排

学生数量少于***人的乡村学校:学生按原有班级集中学习,本学期课程和教学进度依据《自治区课程设置方案》以及本市地域气候特点做适应性调整。基本原则:增加课时缩短学期时长,保证总课时不减少。日常教学每天加课2节,其中1节为“辅困”课,周六加课1天。小学每日上午3-4课时,下午1-3课时;初中每日上午4-5课时,下午3-4课时;高中每日上午4-5课时,下午4-5课时。小学教学时长从17.5周缩短为12周,6月13日完成教学任务。中学教学时长从18周缩短为13周,6月20日完成教学任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参照表见附件。高中学校每个学段教学6.5周,0.5周复习考试。每周教学时间48学时。每节课教学时间40分钟,为1学时。

学生人数超***人的大规模学校:除高三、初三年级全天在校集中学习外,将剩余教师根据在校教师学科布局分成两批,一批学科教师在校教学,一批学科教师(包含疆外教师)居家线上教学;将剩余学生分成两批(小学段直接按低段与高段分成两批),一批学生半天按原有班级在校集中学习,半天居家线上学习。每周学习六天,周日休息。

小学每周每班30节-36节,其中集中授课上午4节,下午2节,每周每班18节课,每节课40分钟;居家线上学习上午3节,下午2节,每周每班15节课,每节课20分钟。

其中集中授课:语文8节、数学8节、道德与法治2节;线上授课:语文5节、数学5节、英语(三年级)3节、科学2节。

初中集中授课上午4节,下午3节,每周每班21节课,每节课40分钟;线上授课上午4节,下午2节,每周每班18节课,每节课30分钟。其中七年级授课科目有语文(7-8节)、数学(6-7节)、英语(3-5节)、道德与法治(2-3节)、生物(4-6节)、地理(4-6节)、历史(4-6节)。八年级授课课目有语文(7-8节)、数学(6-7节)、英语(3-4节)、道德与法治(2-3节)、物理(4-5节)、生物(4-5节)、历史(4-5节)、地理(4-5节)。

高中集中授课上午5节,下午3节,每周每班24节课,每节课40分钟;线上授课上午4节,下午3节,理科每周每班21节课,文科每周每班20节课,每节课30分钟。

其中课程科目高一年级语文(6-7节)、数学(6-7节)、英语(6-7节)、政治(2-3节)、物理(4-6节)、化学(4-5节)、生物(4-5节)、历史(4-5节)、地理(4-5节)。高二年级理科语文(6-7节)、数学(6-7节)、英语(6-7节)、政治(2-3节)、物理(6-7节)、化学(6-7节)、生物(6-7节);高二年级文科班语文(6-8节)、数学(6-8节)、英语(6-8节)、政治(4-6节)、地理(6-8节)、历史(6-8节)。

二、教学策略

1.准备充分教学用品。教材保障学生到手,不延误正常上课。学校要做好教学物资储备和教学环境整治。重视教学实验仪器的完备。

开学前,教师上课所需的教学材料、实验器材等准备要充分,保证学校教师开学即能上课,学生进班即可听课。同时,落实好教师上课戴口罩上课的要求,做好个人清洁卫生。

2.及时摸底学生学情。开学后,一方面检查学生提交的假期作业情况,另一方面,要对“停课不停学”期间的线上教学课程进行学情摸底。在学生返校复学前,要安排教师认真全面梳理假期线上课程的所学内容,针对课程目标精心设计学情摸底测试卷,及时组织学情摸底测试。

学情测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学校活动空间允许的,就进行纸笔测验,纸笔测试考场安排困难,有人群密集隐患的,可以采取在线测试网络平台工具进行线上测评,客观题系统自动评阅,主观题由教师线上批改。测试结果由网络测评系统进行及时的数据统计,形成报告,让学生清楚自己假期线上课程的掌握情况。

学科组和教研组要总结线上教学情况的得失,根据假期课程学情摸底测评的数据分析,完成对每个学生进行学情诊断,分析学生能力缺失,摸准学生复学后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学习起点。若存在班级部分学生差异多大,两极分化现象突出的,则要对后续课堂教学进行课程计划与教学方式的科学调整,建议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进行“兵教兵”“生帮生”,有利于弥补学习基础薄弱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不足。

3.科学调整课程计划。因疫情防控,假期延期较长,近2个月左右。学校要做好“两个统筹考虑”,即:一是统筹考虑延期开学期间已进行的线上教学内容与原定春季学期教学计划的衔接,二是统筹考虑原定教学工作校历安排与调整双休日的衔接。

要明确实际教学时间,明确假期调整的精细安排,保证课程计划、备考计划,时间节点清晰,提前让教师、学生和家长早知道,一目了然心中有数。避免因防控疫情和“停课不停学”导致课程计划安排的混乱现象,努力让课程计划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与教师的工作负担相匹配,保证规定的课程计划能够落实到位,实现学生校内学习活动紧凑扎实有序,有效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4.精细编排教学进度。适当统整课时和调整进度。进度调整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本学科课程内容的总课时量;二是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的阶段性调整与假期课程的增设;三是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与效果;四是部分课程内容的统整和合理压缩。比如:可以将一些章节内容统整为专题,适当合并章节,几个主题相近章节测验整合,能适度减少章节课时总量以及原定每个章节的测验频次,节约一定的测试占用的时间和每个章节测试试卷评讲时间。

5.合理控制教学容量。课堂容量会影响学生课程接受的效果。在教学总体时间相对缩短时,课堂上教师应重点加强精讲环节,把一些内容适当整合。

课堂上,要坚持以学定教、以教论学与以评促学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课前,教师可提供章节串讲的微视频,帮学生理清基础知识;课中,突出重点精讲;课后,及时进行评价,检查课堂学习效果。

毕业班教学,要处理好现阶段新课教学与旧知复习教学的关系,避免追求进度而不顾效度,或者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全面复习、面面俱到。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避免重复讲解,要依据考点复习。在知识梳理时,可采用知识框架和思维导图工具,整体呈现章节知识结构,让学生整体性建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6.多样选择教学方式。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科学统筹教学内容,面向全体,突出当堂精讲,及时反馈。避免片面追赶教学进度导致学生学习掉队,加剧学生群体中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要重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选择,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要加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借此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够自学会的、能上讲台讲的课程学习内容,教师就不重复讲,减少满堂灌和以讲代练的行为,这样便于调动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课堂学习的适应性。

在特殊的情况下,继续尝试线上教学与线下学习的混合方式,采取“线上点播,线下答疑”的学习形式,交互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形成多种学习方式互相协同、互相补充的格局。

7.精准定人课后辅导。各学科面临着课程计划偏紧的问题。尽管课程内容作了统整,但是一些学习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掉队的情况。针对学生学习脱节、掉队现象,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及时安排课后的学习补偿。

教师要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课堂掌握情况,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达成的情况,科学安排课后辅导的内容。在课后辅导中,要及时跟进教学补偿。可以借助微视频,帮助学生进行疑点、难点和薄弱点的讲解,化解疑点,突破难点,解决盲点。在辅导一定时间后,要及时进行检测,精准了解每个参与课后辅导学生学习成效。

8.多元实施学习评价。课程学习离不开必要的学习评价。科学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激励和导向作用。学习评价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监测,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利于教师课程教学的科学调整。

复学后,要将假期提前开展的线上教学课程学习情况纳入到课程的总体学习评价当中;在评价形式上,可以进行调整,采用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口头汇报、小论文、小报、活动表演等)、综合性评价等多种方式整体,增加过程性评价比例,降低卷面考试成绩在课程学习评价中所占比例,对学习困难学生允许延后考试或延后评价,适当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同时,学校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松紧程度,酌情考虑取消期中考试(个人意见:这个学期高昌区取消月考),只进行期末考试,为课程计划的总体落实创造条件。

9.统筹管理复习备考。毕业年级,面临着中考、高考的压力。因复习时间的减少,校内学习时间偏紧,学生在复习备考中易出现悲观失望、焦虑不安的心理,因此,学校的复习备考工作要做到“六个统筹”,即:

一是统筹复习时间安排,及时公布复习计划的精细安排,细化到天,明确到人头;

二是统筹复习检测安排,处理好旧知复习与科学训练的关系,避免学生复习负担过重;

三是统筹各学科作业量安排,避免无效刷题和过度题海战,影响睡眠时间;

四是统筹作息时间安排,适当组织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状态饱满;

五是统筹家校协作共育,营造科学备考的氛围,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减少备考的过度焦虑;

六是统筹群体复习和自主复习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教学的复习导向作用,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自主复习留有空间,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复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0.细化指导学生心理。“停课不停学”期间,大多数学生采取居家线上学习和线下自学相结合,因缺少教师的及时指导与督促,线上学习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不少学生容易出现以下四种心理状态:

一是担心假期线上学习效果不扎实,新课学习跟不上或掉队的焦虑不安的心理;

二是对课堂学习不满足和对线上名师课程眷念不舍的患得患失的心理;

三是对复学后的课程难度大、学习时间紧的现状缺乏必要认知,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的心理;

四是沉浸在疫情防控期的处处担心被传染、时时处于防备状态的过度防御的心理。

针对以上现象,学校要做好居家学习和开学后学习衔接的心理准备,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采取线上文娱活动和心理咨询热线、个别谈心等方式,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加强生命教育、主流价值观教育,普及科学防疫的知识,加强防护个人指导,引导学生崇尚科学理性、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砥砺责任担当、致敬逆行英雄、塑造阳光心理。

三、教学关键举措

1.指导师生做好角色转换。要切实加强师生假期状态和开学状态的角色转换,尽快进入学习正常轨道,减少学生、教师进入开学状态慢的问题。过长的假期,让学生和老师已经有些疲态,松散有余。开学的课程、课表和课堂管理要有重点突出的管理要求,保证学生、老师进入状态快。减少效率不高的会议。

2.精细安排疫期校内活动。为了减少学校教师和学生人群的过于密集的现象,要整体上考虑全校集体性活动的安排,采取减少人员集中次数、人员聚集规模,来适度适当减少人员密集机会。根据活动开展的具体特点,可以将集体性线下活动转到线上进行。

3.保证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活动安排,最大限度控制课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的人员交叉流动,每间课室学生人数不宜过多过密,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师生相应的聚集场所应定期消毒、课间及时通风。对于外来的学习交流、培训以及研讨活动,适度控制频次,或通过分散调整活动的批次,减少人员一次性聚集的规模。

4.精心开好两个专题会议。要切实关注毕业班工作。由于时间紧,复习课程内容多,毕业年级师生的心理压力大,教与学的负担重。要及时召开毕业班学生会和毕业班年教师动员会。通过开会,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认清备考形势,明确备考要求,制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加强学生的个别指导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及时帮扶,减少学生两极分化和学习掉队。学校通过召开年级教师会,了解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时化解教师工作烦躁心理。

5.切实加强教学专题研究。返校复学教学后,教学时间紧,课程进度难免会有加快,但各学校要兼顾学情,尤其加强“两项研究”。一是作业布置的专题研究,提高学生作业和练习质量,减少无效率和无效率的作业。同时,加强集体备考和专题研究,提高课堂练习或课外练习的设计,减少盲目性练习,浪费学生宝贵时间,也浪费老师批改无效练习时间。

6.重视家校密切沟通联系。要加强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适时召开家长会,做好家长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告知家长学校的本学期调整和应对的办法,通报家长顾虑的或关心的问题。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家长对学校一些教学调整或工作安排不理解,出现不必要的投诉现象。

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3

高校后勤卫生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全面执行学校20XX年工作计划,树立后勤为教育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逐步推进学校后勤规范化管理进程,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后勤保障。

二、工作目标

1、以管理为中心,狠抓学校后勤的常规管理,通过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使学校后勤工作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形成后勤工作良好循环发展的工作局面。

2、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3、加强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要统一规划,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和档次,凸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4、进一步加强后勤人员法规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强化管理,牢固树立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逐步通过引进竞争机制和后勤改革,提高后勤管理及后勤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技能。牢固树立为师生、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使学校后勤产业服务水平达到优质服务的标准,为师生和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优质、周到、一流的服务。

5、加强财务审计、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中心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增收节资,量入为出,管好用好有限资金,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运转正常。

6、加强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秩序,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继续执行校园封闭式管理制度,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7、加强校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实施方案》开展校园卫生工作。

三、工作措施和途径

加强后勤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召开后勤工作会议,树立爱岗敬业思想。为师生、为教育教学服务好。

(1)学校在围墙修筑好后,建立门卫室,坚持非本校师生进出学校登记制度,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在没建立门卫室之前,还是每天安排值班老师和护校队人员巡逻值日,确保师生安全。

(2)学校与后勤用工人员签订责任书,后勤服务人员必须服从学校领导和管理,做好学校各项后勤服务工作。

(3)搞好义务教育阶段营养午餐干预计划实施的准备和宣传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实施到位;实行学校规范管理,按上级要求把好入出库关,加强库房和供给程序管理力度,确保这一民生工程保质足额提供给每位学生。厨房工作人员要关心学生生活,讲究卫生,

每年要进行一次体检,严格按上级要求开展工作,严防饮食中毒事件发生。

(4)各室管理员要管好用好校产,充分发挥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辅助教室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管理,防止被盗和人为损坏丢失。做好教具和教学用品的发放工作,保证后勤供应。

高校后勤卫生工作计划二

一、努力做好学校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美丽校园

(一)加强学校节能宣传工作,开展系列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增强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校园的意识。

(二)积极做好国家、省市各职能部门节能项目的申报及节能资金的申请工作。做好省发改委、教育厅、住建厅等部门日常能源统计数据收集上报工作。

(三)做好日常用电用水保障,逐步完善水电智能监控系统,做好用电试点单位电能统计分析与推广工作,努力发挥节能监管平台的作用。

(四)积极配合施工单位,完成西校区学生宿舍热水系统升级改造工作。

(五)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节能减排等工作。

二、加强后勤服务监管工作,优化后勤管理与服务体系,为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一)根据相关合同,进一步加强后勤日常服务工作的监管,特别是对物业、宿管、交通车、零星维修、餐饮等服务工作的监管力度,建立质量监管、维修工作、节能管理、后勤规划工作台账,确保学校教学、科研日常工作有序运行。配合相关部门完成西校区一期物管招标工作。积极配合校园扩建二期工程建设,协助做好二期校园后勤规划工作。

(二)加强学生食堂管理,确保食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形成“食品安全人人讲,食品安全人人防”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学生宿舍管理,排查宿舍安全。以加强学生寝室设施和文化建设为导向,改善学生住宿环境。按照国家有关学生公寓的规范标准和要求,完善公寓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四)加强校园绿化、卫生管理工作。加强校园绿化规划,组织开展校园植树绿化和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作用。

(五)推动实施南区西村、石园村一户一表水改工程,协调处理校外用户搭接我校自备水源的关闭工作。

(六)继续做好本年度维修项目的立项、预算、施工监管和有关结算工作。加强维修项目预算管理,努力提高工程质量,严把工程初审关,为学校节约资金。

三、加强后勤规划管理,促进各项工作进程

(一)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调整完善工作管理制度,形成内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信息共享,运转有序的工作制度,使规划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积极收集整理高校后勤规划管理有关文件资料,加强调研、督导工作,熟悉了解学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资料库。

(三)建立健全质量监管、工程维修、节能管理工作计划和指导安排体系,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开展时间和期限,加强对实施项目前期安排、中期排查、末期督促工作。

(四)加强动态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有序开展对后勤实体工作规划监督,做好统计分析,为学校后勤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五)积极配合校园扩建二期工程建设,协助做好二期校园后勤规划。

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4

   学校来年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督导室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按照职责范围,认真执行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对全校各方面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督促、评价和指导,创造性开展工作,及时、准确收集、整理、汇总、反馈各项督导信息和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促使学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紧紧围绕提高教书育人、教学质量的中心任务,打造高效目标管理运行局面,以发现问题,诊断问题,落实整改,提炼经验的方式,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有序进行。监督和检查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支持、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

   2、配合校长室、办公室,做好教职工的考勤、上岗工作。根据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特别关注教职工出勤、上岗办公制度的落实;收集整理各处室档案资料,规范整档,做好迎接各级会议及综合督导工作。

   3、把各职能部门执行力和服务效率作为学校督导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建立督导考评机制,为绩效考核提供真实依据。充分发挥督导室检查、督促、评价和指导的工作职能。着力于创新与实践,着力于常规与考核,完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督导,提升干部与教师的工作执行力,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三、具体措施

   学校督导室是一个新的处室,各类工作要求以校长安排部署,上级督导要求为主。要在校长的领导、指挥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让分管工作争创一流。

   1、配合教导处、教科室的管理与服务。调查、了解三年规划、学期工作计划、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提出改进建议;对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师资培养、教科研工作等情况进行督查。

   2、对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特别是“翻转课堂”的改革,校园网络的使用等开展督查、评估和指导;经常性走动式巡视课堂。

   3、配合学工处、少先队的管理与服务。协助分管领导梳理学校的德育特色,帮助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逐步形成新校区良好的校风。

   4、利用家长督学制,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师的要求、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见、建议等。

   5、督促、督查各处室做好学校布置的各级综合督导的前期工作。分析汇总各处室每周工作执行情况和学校布置的任务落实情况。

   6、按照学校部署,监督和检查学校各处室部门的协调、配合及支持、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并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共同提高管理水平。

   7、通过“督导观察周”,以年级组为单位,展示教师、学生自我风采、发现优点、寻找亮点。明确教师发展方向,扬长避短,促进教师持续发展,提升师生精神面貌。

   四、主要工作内容

   1、做好各级综合督导的前期工作,对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督导,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校长室或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2、对中层干部工作情况督导,了解中层干部的处室工作、服务教学的能力,并依据工作情况计分考核。

   3、通过“督导观察周”,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督导考核,了解各年级学生学习、教育状况。

   4、听取、收集干部教师对学校建设发展中的意见、建议,及时上报校长室及相关部门。在领导与群众之间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作用。

   5、完善教职员工的考勤制度,落实责任,抓好教职员工的出勤上岗工作的监督。

   6、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为学校档案建设做好前期基础工作,把档案管理落实到规范、有序,富有特色。

   7、做好校领导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8、做好各类会议的迎接准备工作,根据会议内容,做好分工工作。

   学校来年工作计划    二月份

   认真做好寒假后勤各项工作。

   全体人员提前一周上班,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后勤准备工作,校园、教室等公共卫生,全面检查整修教学楼、实验楼的桌椅、黑板等设施及水电供应设施等直接与教学和师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保证新学期的教学生活秩序正常。

   组织学习学院xxxx年度工作计划要点,研究制定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

   加强与东校区后勤的联系与沟通,积极推进东西两校区后勤工作融合,共同促进两校区后勤工作再上新台阶。

   做好各办公室使用面积清查、调整工作。

   行政办公人员办公椅的更换。

   三月份

   认真学习《省教育厅关于做好xxxx年教育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精神,研究制定我院xxxx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计划。

   做好xxxx年度省教育系统公共机构节能减排考评工作资料的收集上报工作。

   通过橱窗及校园网宣传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常识。

   借“世界水日”,在全院师生中开展节水宣传活动。

   全面检查超市供货与食品安全情况。

   春季传染病预防宣传。

   四月份

   进一步学习熟学院OA协同办公操作系统,积极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无纸化办公。

   配合各部门做好学院xxxx单招考试工作。

   落实学院工作部署,进一步推进东西两校区后勤管理工作的快速稳步融合。

   与物业公司联系,对现有物业人员进行一次业务素质教育,提升物业从业人员素质。

   加强环境卫生及日常维修检查力度,贯彻落实日常巡回检查制度。

   对全院水、电线路及设施巡查、检修,排除隐患,保障夏季水电供应安全。

   五月份

   对全院办公空调进行检查,指导空调清洗方法,做好夏季空调使用准备工作。

   核算并制定各部门办公空调夏季预算电量。

   结合有关部门通过校园网、板报、主题班会向全院师生发出节约型校院倡议书。

   继续抓好作风建设,通过问卷调查或召开民主生活会形式,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后勤服务。

   全面检查超市供货与食品安全情况。

   健康饮食宣传。

   六月份

   以全国节能宣传周为契机,在全院范围内大力宣传节能减排知识,提升广大师生节约意识。

   配合教务做好期末考试考场安排。

   配合各部门做好xxxx届毕业生离校相关工作。

   假期工作计划制定及假期值班安排,放假前水电门窗等设施的检查。

   中医科普知识宣传。

   七月份

   做好暑假水电值班。

   组织实施假期工作。

   做好假期各项维修改造工作。

   八月份

   做好暑假水电值班。

   组织实施假期工作。

   做好假期各项维修改造工作。

   全体人员提前一周上班,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后勤准备工作,特别是校园、教室等公共卫生。

   全面检查整修学生公寓楼、教学楼、实验楼的桌椅、黑板等设施及水电供应设施等直接与教学和师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保证新学期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做好假期采购资产及后勤维修工程的验收工作。

   认真做好xxxx迎新相关各项准备工作。

   九月份

   配合学生处做好xxxx新生报到及新生入学体检相关工作。

   按照xxxx年安全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全面排查治理本处室相关的安全隐患问题。

   全面检查超市供货与食品安全情况。

   做好假期采购资产及后勤维修工程的验收工作。

   新生入学肺结核、艾滋病预防宣传。

   十月份

   进行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工作及筹划节电标兵宿舍评比计划。

   持续抓好作风建设,通过问卷调查或召开民主生活会形式,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后勤服务。

   做好日常能源统计数据收集及教育厅公共机构能耗表的上报工作。

   十一月份

   对全院水、电线路巡查、检修,排除隐患,保障冬季水电供应安全。

   联合学生处及各系部开展节电标兵宿舍评比工作,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

   全面检查超市供货与食品安全情况。

   核算并制定各部门办公空调冬季取暖预算电量。

   利用校园网或板报等形式进行冬季安全用电宣传活动。

   预防知识宣传—秋季护肺。

   十二月份

   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学生公寓用电安全大检查。

   下年度用水计划制定上报审批。

   做好后勤处年度工作总结。

   做好xxxx年后勤资产清查核对工作。

   年度能源统计报表的统计和上报。

   学校来年工作计划    一、以教职工大会为载体,切实做好校务公开民主管理

   在xx年开始实施的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继续与大家一道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特别是关系到全校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全员告知、广泛听取教职员工的建议。利用教职工大会这个平台,尽可能减少矛盾产生,将构建快乐、幸福、和谐校园做到实处。同时加大民主公开的进程。更深入及时监督各项评优工作,做好党政辅助工作。

   二、加强教职工素质教育工作,努力提升教职工素养

   1、争创学习性班组,构建和谐团队。xx年,在我校开展争创“文明教研组”评选工作。利用评选契机,大力弘扬教研组中先进。充分打造出一个城东中学形象的团队。

   2、以“为人”“为师”“为学”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xx年3月—10月,全校开展“三为”为主题的教工读书活动。充分利用本次活动,大力提升我校教职工师德风范,力争向优质教师队伍目标奋进。

   3、提升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

   为了提升广大教师在课堂中的基本教学能力,配合好教育教学工作,在xx年广泛开展写好每一堂课教案活动,努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三、做好维权工作。保障教工的合作权益

   1、为突病,大病及困难教职工做好慰问工作,及时向校党、政领导汇报,做第一知情人,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2、积极与校领导协调,争取从xx年开始,每年为全体在职和退休教职工体检一次,并力争作为一项常规工作长期进行下去。

   3、在2月份组织召开一次女工委会议,在女工委员会的组织下,开展女教职工来监督工会的的工作。

   4、xx年3月,利用“三八”节组织一次女教职工活动,并正常进行女教职工体检妇检工作。

   四、丰富广大教工文体活动

   1、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跳绳比赛、篮球比赛,象棋比赛等。

   2、以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为平台,组织教职工文艺活动。

   3、争取在本年度里,为退休教职工建设和安装好体育锻炼场所和设施,使退休教职工有个舒心的环境和健康的体魄。

   五、做好退休教工各项工作

   1、召开退休教职工人员座谈会。为退休教职工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2、关心教职工的生活与身体健康,慰问教职工,把组织的温暖送到职工的心里。

   六、加强工会干部工作

   1、争取每月一次工会委员议会,严格履行大事、重要事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各委员工作的积极性,做到职责分明,又要有分工不分家的奉献精神。。

   2、加强工会小组长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工会小组长服务意识。

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5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1.结合周前会,召开工作会议,传达局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求全体教师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认识本次活动。按学校大队部的安排顺利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效。

二、加大宣传力度,全员支参与活动

1.统一思想,全员参与

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了上级有关“节能减排学校行动”的文件、通知精神,并印发了具体、详细的活动方案。大队部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学生发出了“节能减排你我行动”倡议书,要求全校师生思想先行,认真重视,全员参与,并带动父母、长辈及周围的人积极响应,身体力行,做节能减排小主人。学校大队部还组织了宣传小组,到社区进行宣传,派发知识单张,提醒大家注意节能节能减排。

2.拓宽宣传渠道,营造浓厚氛围

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优势,以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宣传画、标语、黑板报等渠道,以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级会、晨会、家长会等形式开展各种宣传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1.以节约为主题的教育周活动

为使学生树立“节约高尚、浪费可耻”的意识,增强资源忧患意识,注意日常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和每一粒粮食,我校开展了以节约为主题的教育周活动:第九周“节约用水”教育周,第十周“节约用电”教育周,第十一周“节约纸笔”教育周,第十二周“节约粮食”教育周。一周一个教育主题,大队部和各班级根据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知识竞赛、绘画征文、读环保新闻、讲环保故事等。同时,各中队开展了“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主题队会,以小品、游戏、讨论、采访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浪费资源带来的危害,倡导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能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动员他们踊跃参与节能减排工作,使减少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友好相处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2.结合节日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在做好一系列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结合有关环保的节日开展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重要环保节日前后,报纸、电视等媒体往往会宣传相关的知识,有关部门也会开展相应的活动。因此,我校以环保节日为契机,将节能减排教育贯穿于活动之中,使活动的意义更大,收效更好。如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日开展了“回收废报纸,捐笔献爱心”活动,把回收的废报纸换取环保铅笔,并把换取的环保铅笔捐给粤北山区的学校,献上同学们的一份爱心。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开展了“节约粮食”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多次的节日活动,使学生对节能减排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重视的程度。

3.学生带动家庭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就餐外带;碳排放;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11019603

1引言

节能减排(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即为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这一词出自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一项重大国策,是节能减排是落实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对于环境以及节能减排作出相关指示:①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②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2大学生践行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的同时,其文化辐射作用也不容小视。在高校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高校大学生作为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能减排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在节能减排项目中的积极性、加强高校节能减排教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节能减排教育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科学发展的主力军、未来社会的建设

者,对于促进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且,在高校食堂就餐外带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与落实大学生的节能减排行动将会从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展,进而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调查数据分析

3.1描述性分析

3.1.1关于打包使用餐具情况的调查分析

各种调查数据分别见表1~表3。

表1打包用的餐具

1频率1百分比1有效百分比1累计百分比有效学校提供的塑料袋1609161.5161.5161.5学校提供的餐盒1321132.4132.4193.9自带餐盒16016.116.11100.0总数1990199.91100.01缺失1系统111.111总数19911100.0

同学们打包时使用的餐具基本包括:学校提供的塑料袋,学校提供的餐盒以及自带的餐盒。而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有3/5的同学会选择学校提供的塑料袋,可见高校塑料袋的使用量也是相当大的。

3.1.2关于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情况的调查分析

表2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

1频率1百分比1有效百分比1累计百分比有效 直接丢弃1500150.5150.5150.5当垃圾袋1442144.6144.6195.2打包时,反复使用14814.814.81100.0总数1990199.91100.01缺失1系统111.111总数19911100.0

从表2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有500人(占总人数50.5%)会直接丢弃;442人(占总人数44.6%)会当垃圾袋;只有48人(占总人数4.8%)选择在打包时反复使用。

3.1.3关于判别食品用塑料袋的方式分析

表3判别食品用塑料袋的方式

1频率1百分比1有效百分比1累计百分比有效 观察是否有QS标识或食品专用等1214121.6121.6121.6观察是否有杂质1191119.3119.3140.9闻是否有刺鼻气味1166116.8116.8157.7不关注塑料袋的安全标准1419142.3142.31100.0总数1990199.91100.0缺失1系统111.1总数19911100.0

由表3可知,关于判别食品用塑料袋的方式:①观察是否有QS标识或食品专用等共214占总人数的216%;②观察是否有杂质共191人,占总人数193%;③闻是否有刺鼻气味共166人占总人数168%;④不关注塑料袋的安全标准共419人,占总人数423%。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对于食品用塑料袋的安全并不关心。

3.2显著性分析:

3.2.1塑料袋的碳排放与打包频率的单样本方差分析检验

以下我们对塑料袋的碳排放与同学们的打包频率进行了单样本方差分析检验(表4)。

表4打包频率方差分析

1平方和1df1均方差1F值1Sig.值组间的147.09413115.698155.8441.000组内的1277.17019861.281总数的1324.2641989

首先我们提出原假设:塑料袋的碳排放与打包频率不存在显著性相关。由表4我们可以看到:sig值近似等于0(0

3.2.2塑料袋的碳排放与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的单样本方差分析检验

以下我们对塑料袋的碳排放与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进行了单样本方差分析检验(表5)。

表5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

1平方和1df1均方差1F值1Sig值.组间的138.23513112.745141.4201.000组内的1303.39719861.308总数1341.6321989

首先提出原假设:塑料袋的碳排放与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塑料袋不存在相关关系。由表5我们可以看到:sig值近似等于0(0

除以上分析,我们以某高校为样本(该校在校学生8000人),通过对该学校食堂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调查后了解到,该校每天的塑料袋的使用量大概是10000个。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对于塑料袋的采购数量上学校是没有任何限制的,采购数量根据需求量决定。针对北京市节能减排相关指导意见,该校也未做出相关的措施予以执行。

4结语

4.1节能减排意识较弱

调查中有超过80%的同学每周都有打包带走的情况,其中90%以上的同学选择使用学校提供的塑料袋或是塑料餐盒进行打包。而针对单个塑料袋的碳排放情况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有半数的同学不清楚单个塑料袋的碳排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意识较弱。

4.2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

调查中显示有将近半数的同学对于食品用塑料袋的标准是关注的,而大多数塑料袋的安全标准是不合格的且在高温的情况下塑料袋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因此,塑料袋的不当使用对于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4.3高校塑料袋的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大

作为样本的高校,其在校生有将近8000人,而每天消耗掉的塑料袋有10000个,平均每人消耗1.25个。目前北京市高校在校生人数有854980人(包括普通本科589234人,研究生265656人)。而每个塑料袋造成的碳排放是1~2g。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仅北京市高校食堂塑料袋使用每天所造成的碳排放就高达1068725g~2137450g(约为1~2t),而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5632973人(包括本科生23913155,研究生1719818人),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全国仅大学生塑料袋的使用造成的碳排放就为32041216~64082432g(约32t~64t)每年造成的碳排放就是11680~23360t,同时由于大部分学生会将使用过的塑袋直接丢弃,必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4.4学校对于节能减排方面的措施不到位

从我们对高校学生的调查和对高校食堂相关负责人的采访中了解到,针对北京市出台的节能减排行动报告中,明确提到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机构,大学生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力量,但是学校并没有按照节能减排工作采取相关的措施以贯彻执行政策,学校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学校在节能减排方面是缺位的。

5措施

5.1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1)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要大力支持,高度重视,做好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增加与环保相关的选修课程等手段来增加大学生的环保知识,为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2)大学生应该注意着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环保素养,提高对保护环境的热情。自身做到不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也带动身边同学、向同学朋友宣传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3)大学生可以在学校或学生组织的帮助下,自发性地组织相关的白色垃圾处理组织,经常性地举办宣传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增加实质内容,构建有效互动,了解白色污染,起到实践带头作用。

(4)经常性地了解时事新闻、报纸杂志中关于一次性餐具消费的报道和文章,了解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和危害性,为了自身健康,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

2014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5.2各高校针对就餐外带所采取的措施

(1)长期做好宣传工作。各高校可以通过制作新颖的展板、创新的海报或官方微博、微信等形式来宣传提倡学生使用可循环的消毒餐具,并在高校范围内发起“抵制一次性餐具,珍爱可循环餐具”的倡议书签名活动。坚持长期做好宣传工作,帮助同学们养成文明绿色使用餐具的习惯,使可循环餐具的使用能长久地持续下去,共同构建环保健康的绿色校园。

(2)要加强可循环餐具的消毒监督,培养学生监督员。学校食堂的餐具都要经过严格的一冲二洗三消毒的程序,坚持洗洁精和碱粉清洁、蒸汽消毒与电力消毒并用的措施,确保食堂餐具的安全卫生。

(3)将减少和控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写入学校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资源管制,支持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回收利用机制,建立有效的回收渠道和措施。

国家提出并实施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工作已有35年,但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进展仍十分缓慢,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相关调查,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响应国家政策,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甚至是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久东,李迎新.低碳生活模式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引导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

[2] 吴楚,彭崇林,吴巧玉,等.建设高校低碳生活的研究-以福州大学旗山校区为例[J].环境教育,2011(6).

[3] 陶曼,王友良.试论低碳生活方式的实现路径[J]南华大学学报,2011(4).

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7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园林行业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剧变,必定对园林的内涵和形式、园林植物的设计理念甚至园林行业产生影响。气候变暖、干旱缺水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设计者在作园林规划设计时不得不考虑放弃大面积的水体,选择抗逆的植物种类,在生态景观方面合理搭配乔、灌、草。此外,园林规划设计还要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海平面的上升、降雨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等诸多影响因素。以往,园林尤其是中国园林,非常注重美学、艺术及文化的相互联系。可是,在全球气候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面临着气候变化给城市和生态环境带来灾难的情况下,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正发生着变化,目前生态环境在园林规划设计的考虑因素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许多设计者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不再只是考虑园林对小气候环境的调节和改善作用,而是更多地强调园林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的局地作用和全球性功能。例如,在许多城市规划建设或因气候变化引起的灾后重建中,都会采用生态分析(ecologicalanalysis)的方法来协调园林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危机的出现,很多违背自然规律、忽视气候变化、破坏原生态环境的设计理念正在逐步被取代和摒弃。例如,为了避免因开发所引起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原有场地的自然恢复机能的破坏等,在进行园林植物设计时,更加偏重于对原有植物资源的保护,而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园林及园林专业教育的作用

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其所形成的空间场地是城市环境中最有生命力的构件之一。AlanBarber博士在《绿色基础设施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一文中,进一步提出了园林绿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理念。园林在城市中的作用包括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尤其是在降低空气和路面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以及减少噪音等改善和调节气候变化的方面,园林的生态效益更加显著。同时,园林的生态效益已延伸到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诸多方面。例如,水文保护、碳的储藏和固定、污染的控制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都与植物及绿色空间密切相关。而且园林的四大要素植物、水体、土壤等都具有良好的碳储存潜力,甚至于超出大气的储存能力,所以园林在回收和储存CO2方面发挥着直接的作用。碳汇既包括自然碳汇也包括人工碳汇。人工碳汇方法,在碳的捕获和固化过程中常常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甚至还会排放部分碳。而在自然碳汇方法中,尤其是城市的自然碳汇方法中,园林植物及其生长的园林空间是很重要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不会消耗外界能源的碳汇方法。研究表明,合理的植物搭配可以显著提高种植地土壤的碳和氮储量。由此产生的所谓战胜气候花园(ClimateVictoryGarden),就是将不同根系种类、不同生长深度和不同生长速度的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使园林植物的固碳功能和固碳效果达到最大化的一种典型的碳汇式园林设计。这种将固碳作为导向的园林设计在减缓气候环境变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园林规划设计师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对城市环境进行创造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场地的现状,更加注重对原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对原有场地的自然恢复机能的保护,从而减少过度开发对原生环境状况的破坏或影响;同时,还应通过立体绿化、空中花园等规划设计,增加城市的园林绿量和绿地面积,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从而有效发挥园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所起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2个主要作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园林规划设计既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也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对承担着培养园林专业人才重任的高等农林院校来说,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园林规划设计必须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及经济发展变化,改变传统的设计思路。这就要求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园林的基本要素和技能,而且要增加一些有关气候变化、节能减排、汇碳固碳以及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园林的新知识,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低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进而使园林专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通过人才培养发挥其在生态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节约型园林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升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牢牢把握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把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但是,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农林院校仍把园林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园艺师、美化师等层面上。而且,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在沿用20世纪的传统模式,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安排也大多是围绕绿化、美化建设开展的,专业教学仍偏重于单一地探讨建筑、植物、水体等园林的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仍未摆脱就园林论园林的局限。这导致所培养的园林专业本科生知识面较窄、设计理念落后和动手能力较差,从而难以适应目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园林科学一直是依托于高等农林院校发展的,所以大多数高等院校确定的园林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复合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规定所培养的人才要具备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能力、园林植物种植与养护管理技能以及景观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要能够从事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花卉生产与管理以及林业等相关工作。但是,目前园林的功能已从原来的以绿化、美化为主转变为以节能减排、固碳储碳、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为主,园林行业的发展方向已由造园转变为建设生态园林、低碳园林和节约型园林。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园林被赋予了更多的新的内涵,并与许多领域(包括花卉、林业、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相关联,而这些领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现代园林学已发展成为一门交叉性极强的边缘学科,且涵盖面极其广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园林专业的发展要顺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大环境的要求,尤其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即拓展园林专业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社会环境对园林的需求已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对建设生态园林、低碳园林和节约型园林这一园林行业的发展方向有所体现。因此,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衍生和提升,规定所培养的人才不但要掌握园林及其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应该掌握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的低碳、节约、生态、碳汇等方面的新理论与新技能。

(二)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应紧紧围绕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目的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尤其是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应在注重园林基本理论和造园技能的前提下,增加和强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生态园林、低碳园林及节约型园林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1.增设有关生态园林、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的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机对每一个行业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对具有减缓气候变化功能的园林行业来说更是如此。为此,园林的相关理论知识一直在不断更新和拓展。因此,园林专业所培养的人才除了要掌握传统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之外,还应主动学习和了解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知识,熟知该领域的知识前沿和信息动态,尤其是要了解气候变化对园林的影响。只有这样,园林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才能在未来尽快地适应就业环境和岗位要求,并有能力开拓新的领域。因此,甘肃农业大学紧密结合时展的需求,在2013年对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按照生态园林、低碳园林和节约型园林建设对园林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适当增加了与生态园林建设尤其是低碳园林和节约型园林建设有关的专业基础选修课,设置了生态园林节水园林植物资源利用等课程,使专业基础课在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由原来的62.13%提高到68.2%。对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的高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来说,从充分发挥高等农林院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出发不断更新和丰富相关的专业知识内容,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使他们能够在园林专业人才济济的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而且符合园林行业和园林专业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2.拓宽知识领域,更新授课内容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最明显的后果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在这一背景下,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的核心内容是减少碳排放和降低由此带来的后果。这就涉及到碳源和碳汇的概念。所谓碳源,就是向大气释放CO2。所谓碳汇,就是从大气中捕获并储存CO2。而建设生态园林、低碳园林和节约型园林的理念正是在提倡低碳这一大背景下提出的,因为低碳园林、生态园林和节约型园林的建设正是从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2个方面入手的。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要对园林最初的天人合一,设计结合自然的设计理念重新进行评价,在专业课程内容中增加与低碳、节约、碳汇、生态和气候变化等相关的内容,并开设生态园林、低碳园林和节约型园林方面的专业课和公共选修课,以拓宽园林学科的知识领域。以甘肃农业大学的园林专业为例,目前主要从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2个方向设置专业选修课。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以及社会对园林需求的不断提升,园林的主导功能已经有所改变。因此,园林专业如果仍从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这2个方向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编排,就很难满足园林行业的发展要求。例如,园林植物方向的课程设置如果仍把重点放在植物识别和栽培上,课程教学内容仍以植物的形态特征和栽培管理为主,那么与当前外部环境对园林植物的主体功能进行转变的要求是脱节的。再如,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的课程设置如果仍把重点放在园林的功能分区和对园林原场地的改造上,课程教学传授的设计观念仍沿用传统的理念,那么就会导致设计出的作品过于理想化风格化和表面化,与实际要求严重脱节,以及无法考虑气候变化的因素和体现当前所提倡的建设低碳社会的理念。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无论是课程还是教学内容的设置,园林专业都应摒弃陈旧、过时的知识内容,增加生态园林、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和绿地碳汇等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概念,从而使学生掌握园林的碳汇功能、碳汇树种选择、碳汇树种配置、低碳材料选择、生态环境改造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在园林绿地规划课程教学中,在讲授园林绿地功能时,要强调园林绿地的碳汇功能;在园林植物课程教学中,要讲授固碳能力强的园林植物种类的选用,在讲授植物配置时,要介绍能够提高园林绿地固碳能力的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的搭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搭配、常绿植物与色叶植物的搭配等知识;在园林建筑课程教学中,要提倡能够减少园林绿地碳排放的减源模式,要介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低碳材料的选用、废弃材料的再利用、雨水的资源化利用等知识;在园林植物养护管理课程教学中,要增加降低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的碳排放、延长园林绿地的使用寿命等新内容;在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中,要增加有关低碳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如何降低园林自身的碳排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耗等内容。

3.在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体现不同属性园林专业的特点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发展很快,许多高等院校都开办了园林专业。但是,在不同科类和不同性质的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属性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工科类高等院校的园林专业以建筑、城市规划为主,农林类高等院校的园林专业以园林、观赏园艺为主,艺术类高等院校的园林专业以环境艺术为主,而综合性大学的园林专业以城市规划为主。由于各类高等院校的发展定位以及办学条件和特色不同,所以对园林专业的理解各异,进而导致各类高校所确定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也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因此,笔者建议,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保证与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大背景高度契合的前提下,也要与各类高等院校传统的学科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紧密结合,在增设有关生态园林、低碳园林和节约型园林的知识内容时,兼顾到不同属性园林专业特色的体现。例如,高等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在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时,可以侧重于与植物相关的碳汇和低碳内容;工科类高等院校的园林专业在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时,可以考虑从建筑和城市规划等方向增加有关低碳和节约的内容;艺术类高等院校的园林专业在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时,可以考虑增加与环境有关的内容。总之,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并不意味着趋同化,只有保留不同属性园林专业的特点,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当今低碳社会和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多元化专门人才。

(三)实践教学的调整

1.在实践教学中增加有关生态园林、低碳园林和节约型园林建设技能的培训内容园林专业培养的人才除了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具有过硬的综合技能,特别是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在近几年的教学计划修订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使实践教学所占比例提高了6%左右;同时,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根据课程间的关联性合并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并增设了具有创新性的综合实验,特别是增加了能够体现生态园林、低碳园林和节约型园林理念的实践技能培训内容。例如,开展以节约型公园设计、低碳居住区设计、低碳建筑材料选择、园林植物碳汇功能比较、园林绿地土壤碳储量调查与分析等为内容的实践技能培训。只有通过这些技能培训,园林专业学生才能在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植物配置和材料选择等方面紧跟时展的步伐,从而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8

园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兼顾了生态、艺术及自然科学,同时它又是一门与许多学科相交叉的、实践性强的学科。正是因为这种特点,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经济和园林行业的飞速发展及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园林在保护自然资源、节能减排、汇碳固碳的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对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园林与低碳之间的关系,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园林专业的发展,对推进园林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与园林的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人类活动过度频繁引起的碳排放增加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1,减缓与适应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已被大家广泛认同。这个观点要求人们必须从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降低人为碳排放。在这种环境下,关于低碳和园林方面的关系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它们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一方面碳排放增加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剧变,必定对园林的相关重要元素如形式、内涵、植物应用以及设计理念等产生影响。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人居环境发生改变使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不得不考虑抗旱、抗气体污染等抗逆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在色彩上的季相变化,乔、灌、草合理搭配的生态景观以及部分地区因强降雨而导致的洪涝灾害等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园林在人居环境中的生态效益,园林植物在改善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如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以及抵制噪音污染等。而随着园林的进一步发展,其在生态方面的作用也已逐渐延伸到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特殊作用,如水文、碳汇、节能减排、减污以及丰富物种多样性等都与园林要素之一植物及其所形成的绿色空间密切相关。而低碳理念更是要求园林必须在降低自身碳排放的基础上,有效增加碳吸收,显著改善人居环境,并能适应未来气候变化下区域环境条件和城市发展需要。园林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构成要素和设计理念均与低碳息息相关。绿地系统的主体——植物即是城市区域内唯一的自然碳汇又是唯一不消耗能量的碳汇体。此外,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及通过植物的合理布局产生的减排作用可能比自身的碳汇作用还要高。而园林建筑中,低碳材料的选择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低碳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长、污染排放少、污染程度低、大多能回收利用等特点能充分体现环保理念^。而这些园林要素及设计理念在对低碳社会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调整的意义

园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中既面临着重要挑战又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高等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承担着培养维护生态与环境保护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自然资源保护及低碳园林建设等人才的重任。在低碳理念的大环境下,园林的一些重要元素也将随之改变,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不仅要注重园林的基本要素,而且更应以低碳理念为出发点,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践行中进行不断调整,从而适应低碳社会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最终培养出能够适应低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不断地调整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实践,但在低碳社会、低碳经济及低碳园林等低碳理念的背景下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实践教学内涵狭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应对环境变化。其次是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衔接性差,且内容陈旧落后,与当今低碳社会发展联系不紧密。第三是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作用不显著,实践内容缺乏拓展,大多为验证性、演示性实验,能体现低碳理念的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较少。第四是满足适应低碳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偏少,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以低碳理念为基准,对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三、低碳理念下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整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所提升,对于其人才的培养应在注重园林造园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前提下,更应强调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低碳园林的实践。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对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调整是必要的。

(一)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1.扩大实践教学内涵,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现代园林学是一个交叉性极强的边缘学科,其涵盖面极其广泛,尤其是中国的园林最初是依托于农林院校发展起来的。这就导致当今诸多院校的园林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均是按照“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来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6,最终培养的学生是规划师、设计师、园艺师、工程监理员、施工员或者是景观生态学家。这就要求既要注意各课程实践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程度,又要注意各实习之间的衔接度对知识点的提升作用,同时注重增强学生对园林实践的了解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而笔者认为,随着当今环境的变化园林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已由原有的绿化转向美化,又在美化的基础上趋向于节能环保、固碳减排、改善和维护生态平衡。园林发展的方向也由过去的单纯造园转向为低碳、生态园林,并被赋予了更多与低碳相关联的新内涵。所以,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结合社会环境和全球气候的变化而有所扩展,在园林的内涵中要体现生态园林和节约型园林等与低碳相关的内容。在实践环节中充分体现低碳、生态、碳汇等新技能和新理论,把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本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从而满足园林内涵的加深和延伸。

2.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应与园林专业定位相适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园林行业正在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园林专业也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很多大学都开办有园林专业。但由于各院校的性质不同,所以每个院校的园林专业属性也有所不同,比如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偏重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以农林为主的院校偏重于园林植物和观赏园艺,以艺术为主的院校偏重于环艺设计,而各类综合大学则以城市规划为主或开设相关课程。各院校由于各自的学校属性和办学条件不同,从而导致课程体系各异,使得培养目标在实践环节上偏重不同,差异甚大。因此,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应紧密和各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在低碳园林、低碳社会及低碳城市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园林不同属性的特色,把本专业在该院校中的地位和优势发挥出来。如农林院校的实践环节可以偏重于植物,设置一些与碳汇和低碳相关的植物类实习或实验;工科院校的实践环节要考虑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加强与环保节能等低碳理念相关的实习或实训;而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可以增加与环境及生态学相关的内容等等。只有通过建立能够体现该院校园林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当今低碳社会和低碳经济所需的专门人才。

(二)更新授课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性

1.授课内容中增加有关低碳及节约园林的知识。实践的基础来源于理论,所以实践的好坏和理论内容的指导性关系密切。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低碳概念的提出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低碳园林’、“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及“低碳城市”等一些理论知识,这对于学生在园林中进行低碳概念的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上述园林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因此,对于园林最初“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进行重新诠释,即“以人为本”要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所以在园林专业的相关授课内容中应增加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生态景观、环保节约、低碳及碳汇等相关的内容,开设有关低碳园林、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及低碳城市的公共选修课。如可以开设《低碳园林规划设计》、《节约型园林规划设计》及《低碳与园林发展》等课程。

目前,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选修课设置了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两个方向。但随着西北地区特殊地域气候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行业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园林专业在授课内容方面的主体方向也要有所改变。而现有的园林植物和规划设计方向在课程设置及其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园林植物方向的实践内容仍偏重于植物的形态特征和栽培管理,重点仍放在植物识别和栽培上,这与当前环境对园林植物主体功能转变的要求相脱节。例如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苗圃学及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实践教学课时可达70学时,但其中有80%的是关于植物识别和栽培的。而园林规划方向在设计实践时仍然注重园林的功能分区和对园林原场地的改造,学生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理念相对比较陈旧或拘泥于模式化,设计出的作品和实际严重脱节,只具有观赏性而无使用性,更没有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和低碳理念。因此,笔者建议,在这两个方向下,都应摒弃原来陈旧的内容,增加有关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和绿地碳汇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性。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学生不但要掌握园林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受到各种技能的基础训练,最终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近几年,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定中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使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了6%左右。同时在实践环节中也注重了低碳战略的重要性,设置了环境改造、低碳植物种类搭配、低碳材料选择以及碳汇树种选择等相关的实习实验,从而使学生对更新知识能更好地掌握并能将园林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如在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中介绍园林绿地功能时要增设园林绿地的碳汇功能方面的实验一某小区园林绿地碳氧平衡测定、校园园林碳汇的组成结构调查等;在园林植物中增设园林植物种类固碳能力大小比较的实验一某树种固碳能力测定;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提倡植物配置应注重生态环境和低碳模式的应用,如落叶与常绿搭配、常绿植物与色叶植物搭配以及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等,从而提高园林绿地的固碳能力,如开设不同植物配置对园林绿地固碳能力大小的影响试验;在园林建筑中提倡遵循生态城市建设的3R原则,可开设材料的可循环利用、雨水的收集利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应用、低碳环保材料选用等与节能环保有关的实验,如不同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比较。在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中设计降低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的碳排放以及延长园林绿地的“使用寿命”的实验。在城市生态学中增加降低园林自身的碳排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耗等实习和设计。

(三)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有关低碳园林建设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低碳意识培训

1.提高学生低碳园林建设的创新实践能力。园林是一门注重设计和美学的学科,而这两个方面都要求设计者有很强的创新意识。面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高等农林院校所培养的园林人才应该是创新型人才。因为创新是人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新事物、新成果的活动或过程8。创新本身是来源于社会实践,而实践同时又能指导再创新。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首要条件,创新思维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来源于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因此,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园林专业的实践内容应在原有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基础上,更注重与低碳相结合的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性实验,从而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在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同时,也对内容进行了必要地调整。对于一些实验内容相似或重复的实验根据课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合并和整合,这样就节约了一些实践学时,同时将这些学时用于开展新的实践内容,尤其是增加了创新性综合实验和体现低碳理念的生态园林及节约型园林等的实践内容。例如,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中公园设计和居住区设计要求学生必须体现节约、低碳,设置了低碳公园设计、低碳居住区设计等实验;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增设了低碳建筑材料选择实验;在园林植物课程中增设了园林植物碳汇功能比较实验;在园林设计课程中增设了园林绿地土壤碳储量调查与分析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开设,使得学生始终能将“低碳”的理念贯穿于景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植物配置、植物景观造景及施工管理等多个与园林行业相关的方面,从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和;两足社会需求。

2.加强学生节约意识、低碳意识及生态意识的培养。园林规划设计师对于规划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素的把握是决定园林设计成败的关键。园林专业所培养的园林人才将是未来的园林规划设计师,因此,要培养适应低碳社会发展需求的园林人才,就应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尤其要注重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节约意识、低碳意识及生态意识的培养,开展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和宣传活动,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细节中都贯穿低碳生活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此外,还应在相关课程的实习中加入低碳生活行为方式的内容,专门开设有关低碳和节约的系列实习,让学生把日常的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能与低碳理念结合起来,对学生日常生活减碳量的高低进行评比,提高学生在设计作品上低碳理念的展现程度。同时还可以让园林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组建一些社团,如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学生成立的“美工生态协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引导学生的低碳园林意识。对于实践好的一些行为方式和经验可以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宣传,并在全校同学中进行推广,让园林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培养低碳生活、低碳园林的意识和行为方式,从而使其成为当今农林院校大学生低碳理念的实践者、倡导者和先行者。

(四)低碳理念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设理想的实践教学基地,尤其是建立能满足适应低碳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才能培养出适应全球变化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园林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对园林人才需求和要求的提高,许多院校的园林专业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尤其是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通过和当地及外地的植物园、花卉公司,风景名胜区、房地产公司及公园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并在合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低碳理念的背景下,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在培养符合低碳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存在不足,或者其实习目的和低碳理念相脱节。加之低碳概念的出现和园林专业发展的历史都较短,所以目前能够完全满足适应低碳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相对较少。2013年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园林和景观奖)中获得一等奖的“天津低碳园林创意实践基地”应该是目前国内较为完善的低碳园林实践基地。那么,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建立与低碳理念相符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开拓,在这些实践基地中树立低碳的观念和理念,并在进一步的建设中付诸于实践,如在园路改造中可以用废旧的栈道、枕木或用低碳的材料,在标志牌、花钵等小品建设中用其他废旧的、无污染的材料;在植物方面可以突出其减排方面的作用等。其次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开发上要尽量选择低碳园林、节约园林及低碳城市的途径与手段来进行,这样可以真正让学生树立低碳的理念,也能为今后低碳园林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把自己的学校校园作为低碳实践最好的基地,在其中进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建筑小品设计等方面的低碳实践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低碳化改善,参与校园的低碳改造,将校园建设成为低碳园林式校园。

学校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9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教学计划;教学活动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由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三个环节组成,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和教学工作的开展均应体现这一课程的特点。

随着高校教学计划的调整,尤其是学时数的变化,高校的教学安排应相应改变,而我校在此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没有合理安排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三个环节的教学时间。首先没有明确实验环节教学时间。《构造地质学》的实践性很强,没有实验环节支撑,同学们很难真正理解与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并将基础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理论课教学时间总共48学时,从中分配多少时间用于实验课完全由任课老师自己安排,这造成不同的老师授课内容量上存在差异。若任课老师自己安排其它时间用于实验课,那教室和机房资源利用以及学生时间安排也是个问题。其次,野外实习环节一般安排在学期末6月底或7月初,这个季节一般天气较热,野外地质填图相对辛苦,影响了实习效果。此外学期末一般是考试周,不少同学因准备期末考试而对野外实习重视不够。而且学期末与理论课时间间隔较长,学生不能及时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很好地理解学到的书本知识,这影响了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为体现《构造地质学》这门课程特点,教学计划中实验课与理论课时间安排大概比例1:3。如此,理论课时间则相对减少。为适应这一教学计划的变化,教学内容上应作相应调整。本科生教育侧重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相对弱化,因此要求本科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地质构造的形态、分类和整理分析有关地质构造的资料和方法,及各种地质图件的阅读分析知识和编制方法,能初步应用力学基本原理和岩石变形理论分析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组合关系。为提高教学效果,此门课程的理论课结束时即可安排野外实习,最好安排在6月前。若如此,可安排理论课(含实验课)一周两次,每次2学时,12周理论课即可结束,大概5月底即可安排野外实习,可有效减少上面分析过的高温天气与期末考试对实习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