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8-24 18:15:16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1

在高校进行基础音乐知识、中国民族音乐、外国音乐等音乐文化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促进个性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注重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推进音乐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 

【关键词】

高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重要性;措施



一直以来,由于某些原因,人们对于音乐文化教育存在片面的理解,对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不能真正认识到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音乐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高校音乐文化的地位逐渐被得到认可。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美育教育正式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我们知道实施美育教育最根本就是实施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又主要分为音乐、舞蹈、美术等,而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功能非其他教育类型可以比拟的。因此,音乐文化培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关于高校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高校大学生究其按照音乐类型来分类的话主要分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音乐教育形式。大学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学习的主要方式无一例外的是通过学校开设的音乐选修课和音乐必修课的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参加关于音乐方面的俱乐部的形式,满足学生对音乐的渴望。高校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音乐知识

音乐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增强对音乐的了解,因此,学习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对于音乐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听听就了事,要力争做对于各个领域都要有所了解的全方位人才就必须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

2、中国民族音乐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个民族在音乐方面也有着不俗的造诣。学习民族音乐,对于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和强化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3、外国音乐

音乐无国界,每一曲音乐都包含了人类丰富的感情和音乐创造者特有的体会,是人类共同的呼唤。外国音乐有着自己特有的风格,了解外国音乐我们能够了解一些优秀的音乐艺术家在特有的历史背景下体现的思想意识和民族意识。学生通过对一些伟大音乐家的音乐作品进行学习时,可以了解他们特有的思想品格和民族精神,为自己适应社会做好铺垫。

二、高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音乐形式多样,过程喜悦,感情丰富,能给人心灵以震撼。音乐文化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化素质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也是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而高校音乐文化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美育的实施,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高校音乐文化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独特作用越来越被广大人们所认可。下面我们就高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有利于促进学生大脑发展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又称为“理性脑”具有语言、阅读、计算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功能;右脑又称为“感情脑”对感情审美和形象思维等功能有密切的联系。左、右脑分别管理着人类两种思维模式,人类只有同时发展两种模式,才能健康成长。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博士认为:音乐能力主要表现在右脑,但是,当一个人提高了音乐技能,最先在右脑发现的能力逐渐出现在左脑。对于这种观点我们先暂且不论,总之,音乐对于大脑的情感区域存在影响,能够丰富人脑的认知、情感和记忆功能。通过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大学生右脑思维锻炼能力,并还能够增强对左脑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左脑思维能力的发展。可见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大脑发展。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校音乐文化素质培训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高校领导如何科学的运用音乐艺术,直接影响到高校校园氛围。因此,高校在进行音乐文化素质培训时,要充分发挥音乐在美育中的特有作用,促使高校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念,从而进行自我完善,促进精神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比如,我们在鉴赏民族音乐时,我们不仅仅要通过音乐优美的旋律,和谐的音调获取美的感受。更应该听到作者心灵的呼喊,时代精神的召唤,民族的觉醒,深深地感受到人生使命,民族使命,时代使命,以及落在我们肩上的历史责任。音乐对于培养人的审美情感有着独特的优势,高校学生能够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一些东西,是因为音乐声中夹杂的感情对他们产生了心灵上的震撼,审美情感通常和人们的道德情感相联系。

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因为二者存在联系,才导致了音乐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审美情感能够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使人格越来越高尚。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爱国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形式就可以解决的,需要了解高校学生的实际心理,从小事入手,通过积极向上的音乐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培训。可以说用音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务实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知道,校园歌曲多为歌颂共产党或者共产党某位领导人的,而高校音乐课程又多为健康积极的爱国歌曲或者优雅的古典音乐为主。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逐渐会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2

在以往高中音乐教学中,常常采取相同的考核内容、统一的考试要求与评价标准,以“一把尺子”来评价每位同学,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特点与原有基础,就有可能扼杀了他们的个性与潜能。如有的同学擅长器乐,却不善舞蹈;有的学生擅长舞蹈表演,却不善声乐、演奏……倘若在音乐考核时,教师只凭学生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予以评价,显得随意、不全面。而素质教育注重“全体发展”与“全面发展”,力求发掘每位同学的优势与特长,让每位学生均能释放音乐潜能,有所收获与进步。

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在高中音乐考核时,教师要改革现有考核评价制度,打破音乐课程考核内容与标准的绝对化,尊重个性差异,由“知识能力考核”转向“全面评价”,避免考核变成一种形式与任务,远离音乐教育本质与素质教育要求。如根据音乐课程特点,既对学生在音乐常识、音乐欣赏、器乐与歌唱等方面的评定,考核音乐基本技能。同时,也还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考核,将单一的考核内容转变成综合音乐素质测定。如设计“我与音乐”等话题,让学生书面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认识与感受,关注他们体验与评价音乐的情感。另外,考虑学生的音乐基础,制定分层性的考核目标、选择性的考核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条件,扬长避短。而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进步幅度,调整评分标准,以便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使其保持学习动力与热情。

二、创新考核方法,“单一考试”变为“综合评价”

由传统音乐课程考核形式看,通常是笔试(理论性试题)与口试(学生唱歌与表演)。这样的评价方式单一而枯燥,标准较为统一与绝对,偏重结果,以考试分数为评量尺度。这样,虽然可看出学生某方面的学习效果与素质,但很难反映出不同智能优势与综合艺术素质,容易抹杀他们的个性特点,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动力与热情,与素质教育倡导的“育人为本”,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是相违背的。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高中音乐课程考核时,教师要丰富音乐考试手段与方法,探究更具综合性、深受学生欢迎的考核形式,由“单一考试”变为“综合评价”,让音乐考试变得更灵活有趣,帮助学生更好的展示自我,张扬个性。

如①整合指定、自选与抽签的考试方式。比如者规定若干测试主题,同学抽签选取测试题目,再结合自身特长与智能特点来自选表现方式,譬如自弹自唱、以曲填词、自编自蹈等;②组合表演或编演短剧的考核方式。如期末考试,可组织戏剧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自选主题,自由组合,融入多样音乐形式与项目,比如舞蹈、小品相声、器乐等,进行戏剧竞赛表演,并将竞赛情况按存入学习成长档案袋,纳入期中与期末考核成绩之中。由考核现场来看,同学们热情高涨,准备充分,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多元新颖的音乐组织形式,突显了他们的智慧才能、协作表演能力。此外,还有音乐分析短文、观察记录等形式,多视角考核学生,使其在音乐考核中感受音乐之美与乐趣。

三、拓宽评价主体,“单边武断”转向“多元评价”

在传统高中音乐教学中,考核主体趋向单一化,通常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侧重技能考核,带有较多的片面性、独断性、随意性,而少了些许民主性与互动性。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考核与评价并非单边武断,而是多边互动与对话协商,要打破“老师说了算”的考核弊端,将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学生等主体引入评价体系,让考核变得更民主化,更具互动性与多样性,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生主体意识与个性发展。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拓宽考核与评价主体,尤其是增加学生自我评价,从过去评价主体的“单一化”逐步向“多元化”转变,更公平、更公正、更全面的评价学生,以考核促进师生交流互动,以评价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组织诸如音乐作品赏析、讨论、音乐会等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自评与互评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我评价的能力。如《高山流水志家园》的欣赏教学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设置情景与情节,明确人物,配乐戏剧表演。每组表演后,其他小组则予以点评,最后师生进行综合评价,选出最佳编剧奖、最佳创意奖以及最佳表演奖等等,得到一定的分数。而后在期末考核时,教师再根据每组学生的综合表现,给他们加上相应的分数。或者采取“学习档案袋”的方式,将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生生互评、老师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兼顾学习过程与结果,进一步保持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3

音乐是一门感染力非常强的艺术,是以美育人、以情感人、以声音动人的学科,它以声音为其表现手段,展现的是人类心灵的幽静、气质的高雅和道德情操的高尚。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层面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经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心态不平衡等心理问题,音乐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愉悦作为教育目标的,优美多变的音符、清新悠扬的旋律、活力四射的节奏、极富生命力的曲风等等,所有的这些都在不同层面强烈的吸引着当代的大学生们。经常欣赏音乐作品和从事与音乐有关活动的人,都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和不稳定的心理,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时也显得应对自如,因为音乐能够启动人们情感的闸门,激发人们丰富的情感,旋律轻快的音乐会让人精神焕发、心情放松;节奏鲜明的音乐会让人充满斗志、勇往直前;忧伤凄凉的音乐会让人无比沉静、心如止水;极富特色的音乐更会让人心情舒畅,这样的音乐,不仅培养人们高雅的气质,更是促进人们内心世界的和谐。鉴于此,作为普通高校的教育方,应该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时代特征,投其所好,有计划的引导他们选择一些乐观、向上、积极、阳光的音乐作品,有条件的院校甚至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开设音乐鉴赏课等途径,进行不断地品味和欣赏,为大学生们在面对各方面压力及难题的时候开辟一方心灵的世外桃源,帮助他们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增强自我控制力和心态调节的能力,进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音乐教育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

“德育和美育均是通过作用于人的心灵,触动人的精神,来达到使受教育者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作为美育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感性去感染人、打动人、熏陶人,并将此种情感内化为理性认识,使受教育者产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动力。通过审美教育的熏陶,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天地,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理解、鉴赏等能力,在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的同时,也培养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正如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说的那样:“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把音乐教育看作是一种道德力量,视作一种对学生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让广大的学生自觉的按照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是非观、荣辱观,主动的调整各种关系,理性的应对各种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发展。这样的美育教育效果是一般德育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必然更加切实有效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3结语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4

艺术美是学校中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音乐、美术等每门艺术课都各具特色,共同构造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合的大千世界,为教育培养造就一代新人出力。

音乐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音乐的独特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美的作用。用音乐塑造美、创造美的世界。

(一)学习中认识美――以美扬善

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孩子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

如: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差不多每个人都感受过母亲的温暖和,因此一提母亲,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歌中将“祖国”与“妈妈”并列,把祖国比喻为母亲,使孩子们懂得他们成长是离不开祖国的哺育和关怀,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得到真善美的认识。

又如民歌《保护小羊》:“一群小羊上山岗呀,突然来了三只狼”当学生唱到这句时,最顽皮的学生也会紧张小羊的处境。并关心小羊是否得救。这就说明了“爱”和“善”是孩子的本性。一经艺术形象的诱发,他就会流露出“善”与“美”的真情实感,歌曲也进一步美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真善美的世界》是一首赞颂“迪斯尼乐园”的美国歌曲。在这个五光十色的小世界中,充满友谊和阳光,大家共同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和欢乐,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在许多的音乐教材中,丰富的歌曲和多彩的乐曲都蕴藏着美。美和善是一对孪生姐妹,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认识美,学习美的过程中,懂得做一个正直人的真谛。

童年期的美育是孩子美育的启蒙期。孩子们喜欢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成人行为并真实地表现喜、怒、哀、乐。所以用孩子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舞蹈------来扬善厌恶,分清好坏,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期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运用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在音乐教育中用音符组成旋律。语言组成歌词。乐器奏出的音响,身体表现的形态来歌颂美,表现美,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美,了解美,并从小对自然界的一切能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用美好的情感去表现。这也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种方法。使学生感到只有从小对真善美有渴望,有追求,长大后才会对真理有坚强的信念为之奋斗的决心。

(二)教学中孕育美――以美治心

音乐教育用音响的魅力给人们以各种感受。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幻、抑扬顿挫、迂回曲折中,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运动中,展现它特有的魅力并激起人们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孩子幼小心田。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如:童声合唱《铃儿响叮铛》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当歌曲出现哒哒哒|哒哒哒|节奏时,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情绪跟着节奏旋律变化。引导学生感受到欢快的情绪。音乐以强烈的感情引起了孩子共鸣,激起孩子欢乐感。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古筝奏出的韵致悠扬优美,音调安宁而幽远。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仿佛使学生置身于夕阳余辉尽染,碧波涟漪的湖面沉浸在微风轻拂渔舟缓缓而行的诗情画意中。这是音响美的神力所致,音响创造了音乐深遂的意境美,激发了孩子对美的感受。音乐就像一股清泉,净化了孩子的心灵。

在音乐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歌曲,有描写诙谐的乐曲。有抒情优美的音响,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态美使孩子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了心灵共鸣。音乐对孩子的思想感情能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内在美。不仅让孩子多听、多思、多唱,还要引导孩子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的美。

(三)活动中体验美――以美悦情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每个正常人都乐于欣赏。能够倾心赏美就是乐于受教的表现,人的精神愉快了,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在音乐课中我们运用多采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使孩子幼小的心灵世界更丰富、更和谐、更完美。

为了在音乐课中以美悦情,我们常常为孩子创设多变的情景。培养浓厚的情绪。激发丰富的情趣,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中赏心悦目、寓教于乐。

如:《小雨沙沙》是一首活泼的儿歌。教师启发学生创设一个恰静优美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参与即兴创造。几个孩子扮演小雨,几个孩子双手手腕相先靠,掌心相对,托在下巴外,作种子发芽状。构成一副美丽的画卷,在音乐伴奏下,“小雨”和“种子”翩翩起舞,在欢乐的气氛下,种子出芽的成长情况。在音乐中愉悦孩子的心情,陶冶了孩子的情感,不仅感受了美,更表现了美。

以如学唱《小燕子》,通过歌表演使孩子学会燕子飞行动作及小燕子捉虫时的敏捷动作。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尽情创造、教育了学生爱护益虫。培养学生的动作表现力。当学生演唱歌曲时,自然而然会声情并茂,有声有色,当然在音乐活动中也加深了孩子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多采的音乐活动激发了孩子的情感,愉悦了孩子的心情。

(四)实践中表现美(创造美)――以美导行

音乐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它也是完成德育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肺腑。

在演唱《劳动最光荣》时,不仅让学生用歌声赞美劳动光荣,愉快,同时,在搓、擦、溧、绞等律动中教会学生劳动时基本步骤和方法。再启发学生回家洗袜子、洗手绢、教师还要求孩子把自己洗净的手绢带到课堂。劳动光荣既在歌声中得到赞美,在实践中也看到了效果,音乐歌颂了劳动,劳动创造了美。音乐教育不仅在于模仿,更要学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活动中,自己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旋律――美的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造。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广义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音乐诞生之日就已产生。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昔日葛天氏之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儿童与成人在参加或观看这类音乐歌舞表演时,自然地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当今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种具有平衡性、节奏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在这样的状态中,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材)。这三者中教学对象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要的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二)音乐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素质。第三个方面是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既有别于音乐工作的其它领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论所涉及,它是跨于音乐与教育之间,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地位的知识体系。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要具备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由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借鉴新的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方面,应是当代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教学;音乐素养

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广义的音乐教育在人类音乐诞生之日就已产生。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关于“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的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昔日葛天氏之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儿童与成人在参加或观看这类音乐歌舞表演时,自然地就接受了音乐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台了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课程标准》,这些改革举措都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浪潮。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提出,为我国当今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对我国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以及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等内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各种体裁、题材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以及表现和创造能力。

(二)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一种具有平衡性、节奏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美音响运动形式。在这样的状态中,受教育者参与的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过程可以在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中发展。

(三)选择恰当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决定教学方法的基本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材)。这三者中教学对象处于中心的位置,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因素。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而学生的不同状况也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

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应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必要的教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修养。

(二)音乐老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第一个方面是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素质。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教育实践)方面的素质。第三个方面是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素质。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具有许多特殊性,这些特殊性既有别于音乐工作的其它领域,又未被普通教育理论所涉及,它是跨于音乐与教育之间,体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独立地位的知识体系。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音乐教师应该要具备从事音乐课堂教学的能力。普通学校的音乐课具有多项内容的综合性,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歌唱教学、器乐教学、律动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能力。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音乐教师还应该具备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能力。由于教育理论和音乐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借鉴新的教学体系,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自我完善”的能力,尤其是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研究方面,应是当代音乐教师所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

文章屋在线: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7

音乐教学从它的教育功能来看,对培养合格人才,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承担着重要任务。从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它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观点。从这些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一、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革命的理想

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懂得职业道德,做到教书育人,尽职尽责,要勇于进取,勇于创新,虚心好学,独立思考,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关心和爱护自己的教育对象,具有为培养人才贡献毕生精力的献身精神。当然,以上这些,也是其他学科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修养。

二、应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

理论修养包括艺术概念、音乐美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音乐教学法的理论和音乐专业理论。

三、具备相应的文化素质

只有专业技能而缺乏文化素养,对提高文化素质、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打好知识的基础。如,需要总结工作,写论文,总结经验,课堂教学语言规范等,没有语文基础和文学修养是难以胜任的。

四、应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

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基本乐理、声学、复调、初步作曲技术;视唱练习的技能、歌唱的技巧、合唱指挥和乐队指挥能力;键盘乐器应达到一定的技巧,能独立演奏和伴奏;还应掌握一种或两种选修乐器;对舞蹈要有一定的认识和技能技巧,能够指挥学生完成不太高难的舞蹈动作;要对中外音乐作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分析音乐史;具有开展课外辅导活动的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具备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师范院校和在职培训培养师资,不懂得音乐教学法,即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它只是完成了培养师资的部分任务。由于学校音乐师资数量奇缺,质量不高,即使有音乐师资也是单兵作战。教学再不甚得法,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好比要过一条河,却没有桥或船。因此,新的师资初步学习和掌握教学法的理论,就等于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否则过河是很困难的。音乐教学法是一门教学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师在作为学生专业学习期间,就应了解音乐教学大纲,明确音乐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要求,懂得教学的基本规律,具备这些素质和修养,一名教师才能胜任本科教学,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8

一、品德素质培养

音乐教育是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是未来音乐的教育者,承担着传播人类音乐文化、培养人类高尚情操的神圣职责,因此,高师院校必须格外注重音乐专业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2.做好学生心理素质教育;3.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二、文化素质培养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未来的音乐教师,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除了具有一定的音乐专业能力外,还应有全面的文科知识结构。人文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创造的能力。文化素质也是音乐教育的基础,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音乐的基础理论,还要学习其他的文化课程,学会应用一些新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体系。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是推动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要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改革。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不能主要落在几门公共必修课上,而必须想方设法,有效进行改进和提高。通过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发掘教材中自然科学的人文内涵,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

三、专业素质培养

专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大学教育的主题,一方面要提高音乐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必须提高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素质。要重视合唱指挥课、器乐课、乐队编制知识以及形体舞蹈课,这些课程虽然都已开设,但不被学生重视,事实上这些课程是对中小学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再一个就是必须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音乐艺术是一种直接的经验,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形成音乐审美能力,这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语言表述能力是教师上讲台“传道、授业、解惑”最主要的手段。学会讲课,善于讲课,这是对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音乐教师的口头语言应发音标准、清晰、语调适中、表达规范,而且要充满感彩,富于感染力。高师学生应努力提高语言表述能力,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不论教师怎么系统地传授声乐的科学理论和进行正确、科学的技能训练,学生对正确声音概念的形成、声音位置的感觉、歌唱动作的体验,总要借助模仿来领会和理解。要求高师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以及和声学、曲式学知识和良好的钢琴弹奏能力,更要培养对歌曲伴奏的反应能力,包括对歌曲伴奏和声的设计、伴奏型的安排以及歌曲风格的理解与表现等。

四、设置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学生的市场竞争现状主要表现在缺乏实践动手能力,这成为音乐教育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障碍。因此,加强艺术实践环节才是拓展学生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艺术实践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师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和学习经验。艺术实践应围绕校园艺术活动、艺术观摩活动和艺术采风活动三大内容,从艺术实践教学的组织主体和活动主体出发,在教育实习见习、音乐会、音乐观摩、社会演出、音乐欣赏、艺术采风等实践形式方面积极探索,将音乐教育艺术实践由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形成教学互动、学练相融的动态模式。通过艺术实践课的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在合奏、合唱方面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不断加大,进一步加强艺术实践课的力度,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艺术实践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艺术实践不仅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平台,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平台。在艺术实践中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文艺演出活动,可以达到双重的效果。在社会实践中贯穿人文素质教育,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市场、人文景点、博物馆等参观考察,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也可以让学生深入到贫困中小学组织教学实践,把所学的师范技能真正运用到讲台上,让实践检验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高低。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促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现实,认识自我,锻炼自我。在实践中多开展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动,提高道德修养,树立理想目标。

五、提高师德素质

事业心属于人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它在创造性智慧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责任感表现在他们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责任感可以说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基本前提。教师的教育劳动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的自我完善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包括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慧、技能技巧、审美能力、身心发展等诸多方面,而修养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音乐教师的修养是音乐教师在政治思想、道德、个性、音乐艺术等方面所进行的学习和锻炼,以及由此所获得的能力和品质。师德修养是指教师个人为了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最主要的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良的思想品质,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六、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音乐素质教育论文范文9

一、健康的生理素质

正常健康的体力、体能、体态和精力是从事一切活动和工作的物质基础,音乐教师要有健全的生理器官和健康的生理机能,而且还应有某些特殊的条件,如声乐教师应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健康的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钢琴教师要有较灵活的手;舞蹈教师要有修长的双臂、双腿等。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大脑的机能。包括知、情、意三方面。知,是认知能力,如对音乐及其他事物的感知力、记忆力、想像力、注意力、思维力等,它决定着学习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和水平。情,即情感,它虽非智力因素,但对音乐教师来说却非常重要。因为情感是音乐表现和感受的核心,是音乐审美活动的基础。而广义情感所包含的情绪、情感、情操三个层次,更决定着音乐老师进行审美教育的质量。意,即意志,意志能自觉地确定教育工作目标,并支配和调节音乐教育行为,从而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标。意志是构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保证。

三、渊博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指经过教育和对文化知识掌握后所达到的心理水准及由此形成的心态。音乐也是一种文化,也具有社会科学的某些属性,因此,文化素质参与并决定着音乐教育的品位和层次,音乐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成为一种有社会价值的育人活动。音乐教师的文化素质包括两方面:

1.音乐理论与教育教学技术知识

(1)音乐基础理论。包括基本乐理、和声、作曲配器以及音乐学等方面的知识。还有表演艺术中的形式选择与组织训练方面的知识。比如在演唱演奏中用什么形式去表现、去升华等。

(2)教育教学技术知识。音乐教师不仅要能弹会唱,能编会创,还要研究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根据不同对象的培养规格,以音乐教育理论为指导,提高音乐教育质量。那么,就要求音乐教师从教育科学、教学法、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中去没取营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技术知识。

2. 丰富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

音乐教师应具有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那么,教学便如虎添翼,便能自如地应付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首先,音乐老师应对姐妹艺术有所了解,如文学、诗歌、舞蹈、美术、书法、戏曲、影视等。它们的艺术表现形式虽各具特色,却有着共通的艺术规律。音乐老师应加深这方面的修养。这样既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又可以触类旁通,激发教学灵感,使音乐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其次,音乐老师应具备较广泛的科普知识,如历史、地理、哲学等。因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四、扎实的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它包括音乐专业素质和教育专业素质。前者如视唱练耳、声乐、舞蹈、键盘、指挥、创编等技能技巧, 后者主要指从事音乐教学和指导音乐课外活动所应具有的工作能力。

1. 音乐专业素质

(1)演唱与指导能力。是指具有一定科学发声方法和演唱示范指导能力。包括对一般声学知识、呼吸发声的正确方法、音色与声区的鉴定划分、演唱技能与错误纠正、歌曲的类别与内涵、青少年嗓音保护等方面的能力。

(2)演奏与指导能力。是指具有键盘演奏技巧、自弹自唱、即兴配奏和指导能力。音乐教师不仅能演奏大作品,还要有自弹自唱、即兴配奏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不可能找其他人为其伴奏,所以要有自弹自唱能力。即兴配器是指演奏时将设计的和声织体在头脑中进行即兴分析、比较、概括,并在瞬间弹奏出来。音乐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要为演唱以及视唱教学等内容作即兴配奏,同时,也应将上述各种技能指导于学生,使其达到各种技能技巧的要求。

(3)创编能力。音乐老师首先要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作词谱曲及一般的音乐编写能力。因为有些教材不符合实际情况,需要音乐教师加以改编或创作,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还要根据演出的需要进行创编歌曲、乐曲、舞蹈、音乐、小品等。

2.教育专业素质

(1)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音乐老师在知识和技能传授过程中的语言媒介。做为一名音乐教师,表达是他职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针对音乐老师在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重表演轻表述,能唱不会讲,能编不会写的状况,更应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修养。①语言表达能力是指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对知识、问题、思想、情感的表述和讲解,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手式,便将所讲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其心领神会。②文字表达能力,指对教案、讲稿、教学报告书、科研报告、学期教学和年度教学总评,甚至包括对学生作业的评语。

(2)组织能力

音乐教学的组织能力是指音乐老师各方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运用和发挥的程度。①课堂组织能力指音乐老师在一堂课中如何吸引学生,并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注意力有机地协调起来,使教与学相互配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及时抓住问题,对症下药,达到药到病除。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难题。针对不同特点与个性的学生,教师要时常调整教学方法,以解决问题,只有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配合运用才能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和质量。②课外音乐活动组织能力指课余时间组织合唱团、乐队、举办音乐会、音乐讲座、兴趣小组等能力。针对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为其今后更高的发展打下基础。

(3)教学科研能力

教学与教学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科研成果来自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科研是揭示教学规律的创造性活动,能促进教学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音乐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悉心探索教学规律,并加以理论的归纳和总结,坚持数年,定能成为一名既有教学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水平的优秀教师。音乐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组备课、评课、观摩、研讨等活动。应充分应用和学习现代教学理论、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技术,注意知识更新,以提高其科研能力而促进教学。

五、较强的创新素质

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