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低保员个人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12-18 05:59:39

低保员个人工作总结

低保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

以党的十七大和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要求,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立符合全县实际的科学、规范、民主的农村低保和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及动态监管机制,健全和完善两类户档案,实施公平、公正的低保救助和扶贫开发扶持,充分发挥“两项制度”在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奠定制度基础。

二、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及试点范围

(一)总体目标

1、探索建立完善扶贫工作机制。制定一套便于操作,利于管理的村级经济状况和农户家庭情况的指标识别体系,建立科学规范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机制。

2、建立低收入人口实名制档案系统和信息平台。根据家庭人员组成、贫困状况、项目需求、扶持情况等,分“五保户、低保户、扶贫低保户(交叉户)、扶贫户”4类,建立全县农村低收入人口档案系统,做到贫困户有信息卡、行政村有台账、乡镇有基本情况资料、县有管理信息数据库,建立全县统一、各有关部门共享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实名制信息管理平台。

3.分类落实扶持政策措施。根据致贫原因分类施策,针对不同的识别对象,实行差异化的扶持措施。对识别出的低保对象,落实低保救助资金,保障其基本生活;对识别出的扶贫对象,制定有计划、分年度、扶持到户的扶贫规划,明确扶持方式、项目和资金,力争尽快脱贫致富。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动态管理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识别统计范围,建立信息档案;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收入超过扶贫标准的,经民主评议和公示后,逐步减少扶持;对于收入下降到农村低保标准以下的,按低保程序适时纳入低保范围;对于返贫的,纳入农村扶贫对象。

2、坚持科学、规范、阳光操作的原则。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指标识别与民主评议相结合以及公开公示制、民主听证制等机制,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杜绝弄虚作假、循情舞弊行为。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农村贫困人口的地域分布特点、贫困状况、贫困成因以及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差别,在工作上实行分类指导。

4、坚持符合条件和农民自愿的原则。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规定程序,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确定为扶持对象,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试点范围、对象规模及标准

年,试点工作在全县25个乡镇全面展开。首先在镇选择村先期开展试点工作,之后在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全县贫困人口规模为通过调查统计上报省市审核确认的21.97万贫困人口为准,各试点乡镇依据统计部门监测数据,科学分析测算,合理确定本乡镇各村贫困人口规模。贫困人口标准原则上以年国家正式公布的扶贫新标准农村人均收入1196元以下贫困人口为准,各乡镇不能自行确定贫困标准。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1、宣传动员。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利用新闻媒体、村务公开栏、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重大意义和政策规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调动乡、村、社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为下一步工作的全面推开打好基础。

2、开展培训。召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培训会议,对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基本业务知识。

3、制定村级贫困状况识别指标体系和农户贫困状况识别指标体系。民政、扶贫、残联、财政、统计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从调查内容、核算标准、核算方法等方面制定村级指标体系和农户指标体系,设计到户卡片和扶贫扶持户项目需求表格。村级贫困状况识别指标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生产生活条件、教育卫生状况等设置,制定村级指数计算表。指标力求简单、直观、且易于获得。指标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县、乡、村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实际,并充分考虑各要素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影响力。农户贫困状况识别指标以家庭人口素质状况、居住情况、农户生产要素占有量、家庭生产经营收入及享受国家惠农补贴等方面设置,制定农户贫困状况识别指数计算表。指标的设置一定要力求反映农户的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各要素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影响力。

4、制定包村责任制方案。各乡镇制定出实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包村责任制方案,明确乡镇包村责任人,细化包村人在对象识别、建立档案及信息录入中的责任。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分两步进行:一是首先在镇选择村先期开展试点工作。试点结束后,组织相关人员对试点各个阶段的工作认真分析,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对好的做法进行总结,为全县全面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奠定基础。此项工作在8月10日前全面完成。二是全面组织实施。召开先期试点乡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全面总结试点乡镇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按照试点乡镇开展试点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通过对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开发对象的识别,建立健全贫困户档案,并根据所调查农户的项目需求,制定扶持计划,落实扶持项目。此项工作在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具体实施步骤是:

第一步:开展村级状况调查。按照设定的村级指标体系,对各乡镇所有村开展村级状况调查,填写村级指数计算表,计算出村级指标指数。将村指数按由小到大排序,确定分类临界指数,将各乡镇所有村分为最贫困、较贫困、中等、中偏上、上等5个层次,分层次确定各村识别对象规模。

第二步:确定村级识别户规模。由村民代表大会按照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根据各村的识别对象规模,推选被识别户,并进行张榜公示。每个村的被识别户,对以往建档信息中的低保户和贫困户进行全面调查,不能遗漏。除此之外,对一般户进行调查,满足该村被确定的识别户数量。

第三步:入户识别。各乡镇根据农户识别指标对推选的识别户进行调查核实,核查以户为单位,坚持做到核查户收入与综合评估家庭实际生活状况相结合,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核算和排序。将农户分为“五保户、低保户、扶贫低保户(交叉户)、扶贫户”4类,分别就家庭人员情况、贫困状况、需求情况、受扶持情况等建立详细的档案系统。五保户是指按照《省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已纳入五保供养范围的农村“三无”人员;低保户是指按照《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办法》纳入低保救助范围的对象;扶贫低保交叉户指收入低于低保线并已纳入农村低保,但有劳动能力者;扶贫户指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者,包括低保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

第四步:民主评议。对农户识别指标识别出的低保户和贫困户由村评选领导小组组织村民代表会议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组织评审、张榜公布,对无异议的,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对有异议的,组织重新入户调查核实,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对上报的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进行审核、公示后,无异议的,报县民政、扶贫部门审核、备案。低保对象是符合国家五保供养条件却未享受相关政策者;重病、残疾、智障、年老体弱者;因天灾人祸丧失劳动能力者;收入低于低保线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开发式扶贫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第五步:建档立卡。对确定的民政低保对象和扶贫开发对象,由村一级对贫困人口登记造册,乡镇汇总、统计,以实名制将对象名册输入计算机,建立乡级贫困户档案,并上报县扶贫、民政、统计部门,由县扶贫部门统计、汇总后建立县级贫困户档案。

第六步:制定扶持计划,落实扶持措施。根据建档立卡确定的贫困户和低保户,做好项目需求调查,合理确定扶持项目、扶持方式。对经规范识别的低保户,要根据农户实际,确定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和标准,实行低保救助。对经规范识别的贫困户,要严格按户实际情况落实扶助措施,符合信贷条件的,可享受到户扶贫贷款贴息;到村到户的扶贫项目要向贫困户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优先安排贫困户子女,并在培训经费和生活补助上给予倾斜,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第三阶段:工作总结阶段

一是检查验收。完成对象识别信息录入后,要从农村贫困人口确定、民主评议、档案建立等每一个环节进行认真总结,进行成果应用研究,制定一整套便于操作,利于管理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机制。工作结束后各乡镇组织初验,县“两项制度衔接”领导小组进行全面验收,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督促完善或要求重新开展。各乡镇“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成绩将作为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纳入年度目标管理总责任书进行考核。

二是总结。年底,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组织召开总结大会,对工作进展快、成效显著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严重滞后、影响全县总体进度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

四、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扶贫办主任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扶贫、民政、统计、财政、残联等单位抽调专人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工作决定,研究提出工作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组织试点工作的督查和考核验收;全面掌握工作动态,进行工作总结、评比和表彰等。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组织精干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充分发挥业务骨干、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确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顺利进行。

(二)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把搞好“两项制度衔接”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大力协作配合,努力实现识别过程中的程序衔接、识别对象后期扶持的政策衔接、全县所有低保对象的管理衔接,共同促进“两项制度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扶贫部门要组织好调查户的排序、入户识别工作,做好贫困户信息的录入、动态管理以及专项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更新和管理等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抓好到户扶贫项目的落实等。民政部门要明确低保范围和标准,确定低保户,落实对低保户的救助措施。统计部门要依据国家贫困标准、贫困监测、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等,分析提出县级贫困发生率及贫困人口识别规模的意见,并配合扶贫部门做好信息录入、管理以及识别贫困人口数据与国家有关数据的衔接等工作。残联要摸清残疾人底数,对贫困残疾人进行识别,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纳入低保和提高低保档次的工作,推动有关方面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施扶贫倾斜政策。财政部门要落实有关工作经费。各乡镇要把试点工作作为年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试点工作,并明确1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如期完成。

(三)严格工作程序。在对象识别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重点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公开公示要到位。要严格执行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政府、县级相关部门审定后再次返回乡镇村公示四个层面的公示程序,公示内容要包含贫困户主、家庭人口、贫困类型、贫困家庭人均收入、拟救助方式及标准等情况,每个公示期必须达到5天;居住分散的乡镇可通过广播等形式公示,公示期限可适当延长。对群众有异议的公示对象,要再次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核实准确后要重新公示。二是入户调查要到位。对经村民小组推荐得票超过2/3的申请人,要组织由驻村乡镇干部、村干部、村民代表参与的3人以上调查组,对其家庭成员及收入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必须深入实地,入户察看和走访,确保调查核实的情况真实准确。调查组成员必须对调查核实情况的真实性负责,调查核实结束时,调查组人员和申请人都要在调查表上签字确认。三是审核把关要到位。审核把关分为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都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每个贫困对象严格审查,把好对象收入测算关、资格审核关。审核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条件的,要坚决排除在贫困户名单之外。

(四)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检查指导。“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倍受各有关方面关注。一要通过各种形式,将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积极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动员广大群众支持、配合和参与贫困对象识别等关键环节,及时向相关工作人员和调查组提供真实准确的情况资料。二要分层次就“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的操作程序、实施方案等开展系统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传达贯彻上级业务部门相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做到贯彻精神不走样、具体工作有落实。三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及时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纠正偏差和失误,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试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实施,规范运行。

(五)认真落实识别后的帮扶措施。落实帮扶措施,是“两项制度”的最终落脚点。在识别衔接后的帮扶措施落实上,除了要认真落实并倾斜安排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移民扶贫、社会扶贫、社会救助等特惠政策外,还要在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村级扶贫互助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善教育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等惠农强农普惠政策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形成大扶贫的格局。

低保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

一、指导思想

党员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严格遵循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目的,把保证新党员质量放在首位,适当控制数量,注重改善机构,重点发展农村基层党员,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禁止突击发展党员,同时又反对关门主义的方针,把乡镇党员发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三年计划发展党员5名左右。每年实际发展数与计划数相比较,上下浮动幅度控制在10%以内。

分布目标: 2、发展农民党员3名左右。防止出现村(居)党支部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做到基本消除村民小组无党员的现象,确保村(居)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3、发展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党员1名左右。

4、积极探索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方法,实现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新突破。

5、发展妇女党员2名左右;

结构目标:

1、年龄结构。在农村发展35岁以下的党员不低于发展总数的70%;在企业单位发展35岁以下的党员不低于发展总数的90%。

2、文化结构。在农村发展专科以上文化的党员不低于发展党员总数的30%;在企业单位发展专科以上文化的党员不低于发展总数的80%。

3、性别结构。发展女党员不低于发展总数的25%。其中,企业、农村、教学科研一线的女党员不低于发展女党员总数的45%。

低保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

当前,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依托于政策优势呈现迅猛发展之势。以传统能源为主的煤矿企业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全面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协庄煤矿通过创新节能环保管理模式,建立并高效运行节能环保网络体系,将矿井所有用能单位及管理部室纳入体系内,形成平面交叉、立体交织的网状管理结构,并通过定期召开节能环保月度例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有效地推进了节能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创新节能环保管理模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协庄煤矿是山东新汶矿业集团主力矿井之一,于1958年建井,1962年12月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120万吨,1989年改扩建后达到180万吨。由于是高耗能企业,该矿存在侧重于正常连续生产、相对重视降低生产原材料成本的管理。在过去,矿井的节能减排工作指标一直是领导肩上的重任,是职能管理部门的事情,基层单位在抓节能减排工作时缺乏合理的组织,始终没有发挥出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抓节能减排“上紧下松”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矿井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并建立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与现代管理模式相结合的节能环保管理新模式,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煤矿企业节能环保管理的必然选择。

二、协庄煤矿创建节能环保网络体系的实施步骤

协庄煤矿依据国家、地方和煤矿节能环保管理相关要求,分析生产实际情况,制定了节能环保网络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借鉴PDCA循环模式,方案详细部署了建设实施四个步骤:计划阶段、实施阶段、自查阶段、体系运行。

(一)策划阶段

1、建立制度体系。协庄煤矿不断加强和完善各项节能环保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做到有依据,工作做到有标准。

2、明确工作目标。煤矿企业应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增长,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和碳捕捉等技术,促进煤炭企业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3、完善组织领导。矿成立节能环保领导小组,由矿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各生产专业副总工程师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并明确节能环保领导小组的职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指导矿井节能环保网络体系的建设工作。

(二)实施阶段

1、建立体系结构。节能环保网络体系涵盖我矿39个生产单位及管理部室,每个单位行政正职为网络单元负责人。体系内下设节能环保网员45人,主要由单位的技术员或业务骨干担任,具体负责本单位网络体系建设工作。这样,39个单位形成平面交叉、立体交织的网状管理结构。

2、构筑交流平台。矿每月定期组织召开节能环保例会、经验交流座谈,打造经验交流平台。节能环保月度例会由总经济师主持,各单位节能环保网员、环保科技中心相关人员就矿井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细致的探讨,提出下一步技能环保部署和工作安排。

(三)自查阶段

矿每半年召开一次总结会。会议由总经济师主持,各专业分管副总、各单位节能环保网员、环保科技中心相关人员参加,旨在对节能环保网络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后,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确保了节能环保网络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四)体系运行

1、节能环保月度例会制度

(1)体系内各单位上报月度工作总结。体系内各单位对当月节能环保工作开展情况作精炼总结。月度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剖析本单位的生产全过程,从施工工具、施工工艺、能源消耗、材料消耗、能流转换、人员构成等方面,查找能耗高、效率低的工艺、装备或地点;总结上月节能环保项目实施后产生的效益,月度的材料消耗、生产单耗、岗位人员数量等的变化,挖掘节能潜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根据专业实际,提出对矿井生产有益的节能环保合理化建议。

(2)体系内各单位填报《协庄煤矿节能环保项目月度计划表》。体系内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及工作特点,填报《协庄煤矿节能环保项目月度计划表》。矿环保科技中心对重点项目、重点单位进行扶持,与专业部室成立了联合攻关小组,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形成强大的合力,搞好技术攻关,通过研究新的工艺、新方法、新工具,以达到提高劳动效率,优化生产系统,减少材料消耗的目的,促进下一步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低保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4

我国现行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的设计思路和救助标准,决定了低保对象将持续生活在贫困之中。大量的表明,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救助标准仅能维持低保对象的基本生存,不足于预防贫困。如,亚行专家组通过测算发现,全国35个城市中的27个城市的救助标准低于估计的贫困线。其中,有17个城市的救助标准和估计的贫困线之间的差距大于10%[1].尚晓援教授的研究结果证实,四个受访城市的救助标准大体为当地平均收入的27-28%,而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标准是中位收入或人均收入的60%[2].

实际情况是,我国城市低保对象绝大多数生活在极端贫困中。仅以发达地区北京市东城区为例,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低保家庭的人均月消费支出,仅相当于该市一般家庭的42.7%,其中食品类一项就占整个家庭日常消费支出的56%;低保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不仅远低于一般家庭,且多接近或者超出淘汰的使用年限;无房产权户在九成以上,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不足10平方米,且三分之一以上者仍居住在破旧及危房中。不仅如此,物质匮乏也使低保家庭滋生出一种日益增长的无能为力和没有尊严的感觉,一种除每日挣扎生存外不能思考、规划或梦想的感觉。如,基于经济原因,超过八成的低保家庭表示已多年没有去过娱乐场所,近六成的低保家庭自述无法参与社区活动和交往,半数左右的低保家庭坦言没有钱让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等等[3].

更为严重的是,城市低保家庭虽然以生存的意志度过每一天,努力应对贫困,但由于缺乏向上攀登的机会阶梯,难以实现寻求一种更美好生活的愿望。试想,如果阶梯到位,其努力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而最好的机会阶梯,应是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4].

二、摆脱贫困:有工作就是福

在有关城市低保对象如何摆脱贫困的讨论中,一个颇有的观点认为:就业是城市低保对象摆脱贫困的最佳途径。本文认同这一判断,并提出以下三个理由加以佐证。

第一、对低保家庭而言,在普遍缺乏物质和生产性资产的情况下,劳动力实际上构成了其众多生存策略的核心,因而可能是其主要甚至是惟一的资产。为低保家庭提供运用其最有价值的资产——劳动力就业的机会,其脱贫效果可能最为彰显。

第二、城市低保对象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产。主要表现在量大(绝对数量)、面广(普遍程度)两个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贫困人口相比,我国城市低保对象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劳动年龄人口(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所占比重较大。根据学者唐钧的估计,在全国1930.8万(2002年6月的数据)城市低保对象中,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四类对象(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待岗职工和在职职工)约占全部对象的61%.如果加上与他们相关的“低保家庭其他成员”,总计高达85%[5].也就是说,我国城市低保对象可能具有就业潜力的人口超过八成。而香港特区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以香港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为例,截止到2003年12月,香港综援计划个案总计290206万人,其中年老者占整个综援人口的50.7%,永久性残疾占5.4%,健康欠佳者占7.7%,单亲家庭占12.9%,低收入者占4.7%,失业人员占17.3%,其他人员占1.5%[6].换句话说,即便满打满算(单亲家庭、低收入者和失业人员三者合计),香港特区全部综援个案中,可能具有就业潜力的人口约占四成。不足大陆地区的半数。

城市低保对象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处于劳动年龄段的未就业人员多,涉及面广。基于北京市东城区的调查结果,在受访的1275名低保家庭成员中,共有909人属于劳动年龄人口,其中未就业人员高达539人,占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的57.3%.进一步表明,在这些未就业人员中,共涉及低保家庭383户,占调查总户数的81.3%.也就是说,有八成多的低保家庭至少右一名处于劳动年龄段的未就业人员。

显然,城市低保对象储备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与我国急剧的经济社会转型和低保制度建立初衷直接关联。因为,我国低保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配合国有改革、为失业和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而大量失业、下岗人员进入低保群体,会形塑其生态,形成一个有别于传统对象(以“三无”对象为主)的人口结构。正因如此,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来挖掘低保对象蕴藏的宝贵资源,无论是对深化城市低保制度抑是缓解城市“新贫困”,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意含。

第三、绝大多数城市低保对象具有强烈的就业意愿和动机。就业意愿和动机是劳动力资源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前提。众多显示,造成低保家庭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长期下岗或失业[7];低保家庭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找工作难[8];低保家庭最希望社会或政府提供的帮助是为家庭成员提供就业机会[9].北京市东城区的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受访的539名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未就业人员中,89.1%的人表示有就业的意愿。在余下者中,大多是限于自身年龄,健康状况,文化技能和有家庭成员需人照顾。

事实上,目前许多城市的低保对象每年以数万计的速度退出低保制度庇护,正是积极就业政策产生的独特功效。据媒体报道,截至2003年9月末,天津市通过建立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联动机制,已有5万多名"低保户"实现再就业,主动退出吃"低保"行列。上海市实行劳动就业和民政救助联动以来,仅2003年就有5万多低保家庭退出“低保”,走上就业岗位。江西省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多种就业形式,2003年享受城市低保的人数比2002年年减少了13万人,首次出现负增长。

由此可以看出,对低保家庭而言,就业有助于走出贫困,恢复自身价值和尊严,代表着一种福气;对政府而言,提供低保对象就业机会,促进其就业和再就业,是减轻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低保制度规范化的核心内容和未来的工作重点。

三、就业难点:最后雇佣或者根本不被雇佣的人

就业的关键在于劳动力的质量和脆弱程度。从收入和健康的角度看,脆弱性是指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将要经历的收入和健康贫困的风险[10].脆弱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难以用单项指标测量。本文拟用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健康状况、未就业时间和家庭负担等指标来量度处劳动年龄段未就业的城市低保对象(简称“低保未就业人员”)的质量和脆弱性。如无特别说明,下文资料主要来自北京东城区低保对象的抽样调查。

1.年龄以中高龄居多。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对象中,年龄在30岁以上的占90.2%,35岁以上的占79.9%,可见低保未就业人员多处中高年龄。这一年龄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据调查,2004年北京市用工单位年龄要求在30岁以下的占71.4%,35岁以下的占91.9%[11].

2.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资料显示,受访对象中,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占8.4%,初中的占38.6%,高中(职高、技校、中专)的占50.3%,大专及以上的占2.8%.可见,低保未就业人员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为主,两者合计占88.9%.这一学历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差距也很明显。据统计,2004年北京市用工单位文化程度需求为大专及以上的占总需求量的39.3%,为高中的(职高、技校、中专)占总需求量的42.3%,为初中及以下的占总需求量的9.2%[12].

3.无技术或技能单一。劳动部门颁发的技术证书是劳动者拥有特定专业技能的客观标准之一。从调查结果看,78.1%的低保未就业人员没有任何专业技术证书。即便是已获得技术证书的人员,其劳动技能也十分单一。如,持有机动车驾驶证者超过半数。这显然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一定的落差。数据显示,2004年北京市用工单位对求职者各项技术等级有要求的占44.6%[13].

4.健康状况普遍较差。调查显示,在受访的539名低保未就业人员中,自述身体状况较差的占42.8%,其中患有慢性疾病和严重疾病的比例高达25.6%;患有不同类型残疾的占19.3%;完全丧失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分别占9.7%和25.4%.

5.未就业时间长。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低保未就业人员长期处于无工作状态。数据显示,71.6%的人累计无工作时间达3年以上,57.2%的人累计无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31.4%的人累计无工作时间在10年以上。

6.家庭不能独立生活的人多。在调查的1275低保家庭成员中,老年人(60岁以上)占10.8%,在校学生占20.1%,身患各种疾病的占28.6%,残疾人占12.7%;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合计占9%.从涉及的家庭数看,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涉及103个家庭,占家庭数的21.9%;在校学生涉及238个家庭,占家庭数的50.5%,老年人涉及115个家庭,占家庭数的23.4%.显然,老、幼、病、残人员在低保人口或家庭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不能独立生活的人多,不仅会增加家庭负担,也会拖累其他成员进行有收入的劳动。

由上可知,城市低保未就业人员的典型特征是:中高龄初级劳动力,不良的健康状况,长期未就业,家庭中不能独立生活的人多以及家庭成员获得经济收入的机会就限。应当说,在劳动力市场总量和结构失衡的背景下,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这批人显然处于弱势地位。倘若把劳动力市场需求人员加以排序,可以肯定,他们属于劳动力市场中最后雇用或根本不被雇佣的人。

四、政策选择:投资于工作岗位和社区

上文表明,我国城市低保对象主要是这样一类弱势人群:他们持续生活在贫困中。虽然就业是摆脱贫困的最佳途径,但限于劳动力的质量和脆弱性,他们大多沦为劳动力市场中最后雇用或根本不被雇佣的人。

针对城市低保对象的脱贫政策必须根基于他们的实际需要。而投资于工作岗位和社区是当前政策的现实选择。具体而言,基于城市低保对象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无技术或技能单一,健康状况普遍较差,未就业时间较长和家庭不能独立生活成员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以社区为基础的支持性就业项目,对保持低保家庭可持续生计,进而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至关重要。

所谓以社区为基础的支持性就业项目,其核心主要有两点。一是基于劳动力的支持性项目。由于绝大多数城市低保对象只有弱就业能力,有目的性的开发一些基于劳动力的支持性就业项目显得尤为紧要。这些项目的目标不在于有效利用低保家庭的劳动力资源,为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是通过就业这一政策工具增加低保家庭的收入,增强他们对生活的自控能力,进而建立被贫困摧毁的尊严感。一句话,为城市低保对象提供工作机会是为了改善本人及家庭福利。二是就业支持性项目应以社区为基础。与其他就业人群相比,城市低保对象再就业有其特有的困难和障碍,如技能水平低,健康状况差,家庭需要照顾的成员多,无法承受工作期间的费用和难以利用职业训练将其技能转化为可以转业的技能等。而让他们在社区内就业有助于缓解上述。这是因为,在家门口工作不仅能大幅减少城市低保对象的就业成本,方便他们照料有需要护理的家人,更为重要的是,社区就业能配合城市低保对象的自身素质。因为社区岗位(如社区保安、保洁、保绿等)对从业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低,经过短期的职业培训可以很快达到上岗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是城市低保对象工作机会的重要来源。

开发以社区为基础的支持性就业项目,主要责任在政府。一方面,每天生活的重压和渴望就业的意愿,迫使低保对象几乎穷尽了所有的再就业资源和可能的就业机会,但限于经济因素和自身素质,他们大多被排斥在劳动力市场之外,成为“剩余劳动力”,亟待政府的援手。另一方面,帮助社会特困群体就业和再就业,使他们摆脱贫困,既是政府应有的责任,也是职责所在。

从现有的经验看,政府可采取三种方式为城市低保对象创造就业岗位。一是政府直接投资兴办公共服务工作项目,如平地造林、河道管理、市容整治、防疫防灾等。二是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如社区环境保洁、社区保安、社区车辆看管、小区物业管理等。三是培植低保对象自己的就业组织。如小额贷款组织,社区公共服务社等。这些项目或组织的开发和挖掘,不仅能为城市低保对象直接提供短期工作机会,支付其酬劳,以维持其基本生计,进而实现“救急也要救穷”的目标。从更长远一点看,也有助于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和管理,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一言蔽之,开发以社区为基础的支持性就业项目实际上是一个创建机会和本地财富的新循环。

应当说,为就业特困群体(包括城市低保对象)开发以社区为基础的支持性就业项目,正日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其社会效益也很明显。目前在全国开展的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内容的再就业援助行动,为就业特困群体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低保对象的贫困面貌。根据媒体报道,北京市2004年再就业援助活动周期间,全市将以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为重点,为失业人员集中开发5000个就业岗位;上海市通过开发环境保护协管、市容环境协管、交通协管、社区助残助老、卫生消毒保洁等12个项目,预计2004年可使6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政府在努力开发支持性就业项目并使之成为常设机制的同时,也应尽早防止可能出现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支持性就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二是支持性就业可能降低就业者市场就业的意愿,产生“职场疏离”。

注释:

[1]亚行专家组(2002):《城市贫困》,未公开出版。

[2]尚晓援(2003):《中国救助体系研究报告》,未公开出版。

[3]北京市东城区民政局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2004):《东城区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低保人员劳动就业研究》,未公开出版。

[4]国际劳工局(2003):《努力摆脱贫困》,国际劳工大会第91届会议局长报告。

[5]唐钧(2004):《“可持续生计”与城市就业》,未公开出版。

[6]参见香港社会福利署网站,网址:http//info.gov.hk/swd/html_tc/

[7]湖南省统计局(2003):《湖南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状况调查报告》,来源于湖南省统计网站。

[8]民政部(2002):《全国百城万户低保抽查结果》,来源于湖南省统计网站。

[9]资料源自作者的调查笔记。

[10]世界银行(2001):《2000/2001年世界报告:与贫困作斗争》,中国财政出版社。

[11]参见北京统计信息网:“2004年什么条件的人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网址:http//bjstats.gov.cn.

低保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

设备管理员不但有管好设备的运行状况,还有明确的设备台帐、设备动态信息记录要及时把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出来,对每台(套)设备的一个月或是一个季度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设备维护维修成本是多少都要把这些信息及时整理,如在设备动态信息记录中有明显是维修成本过高或是频繁出现故障的要组织人员对这些设备存在的问题专题讨论并列出具体的整改措施,设备动态的信息记录内容,要求各车间的负责人对设备的运行中出现的故障信息和设备维护维修中出现的故障信息记录要完善,对部分交的设备动态信息记录不完整的车间负责人要专项目组织学习“生产设备管理制度”中的相关有收集的设备信息记录情况的整理并每月要上交到设备归口管理的所有信息记录表,设备信息记录表上交到设备归口单位的所有表格中存在大部分都是记录不清楚、设备维护维修、设备病历卡等信息记录不够完整,上交的表格中存在数据乱填、模糊填写不够统一,车间的负责人上交设备信息记录表的不能按要求上交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我的工作开展,我是需要这些设备信息数据及时录入设备动态台帐内,要开展这些工作能方便及有快捷只能我们在服务器中设定专用文件,把各车间所领用的五金配件安装到什么设备上或是那台设备需要维修维护的信息记录及时在服务器中录入即可,每个月都进行汇总各车间的维修、维护成本后在通过设备运行报告体现每台(套)设备的运行状况。

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要求在履行过程都是需要车间和其他设备管理的配合才能完成相关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量,目前设备管理员和车间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信息沟通不到位、设备监督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操作岗位人员违章操作车间内部不能及时整改纠正,车间对设备的应该要承担的责任理顺不清楚,因此做好这些工作必须要跟车间沟通到位,结合设备动态信息内所需要的记录信息跟车间负责人加强沟通填写的要求和上交时效要求,填写的规范要符合设备动态信息记录要求中,以便我开展下步的工作时效和质量要求。 tags:培训总结上半年工作总结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5.19培训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综上所诉进行工作09年半年来的工作,在今年岗位职责重新分工结合部门的重点工作要求把设备台帐整理理顺并在能将设备台帐的放在服务形成共享文件夹,经过今年的一季度的重点工作按排理顺整理并在服务上形成共享文件夹,由于去年的设备台帐没有设立动态设备台帐信息表,因此在今年的一季度就建立设备动态台帐表,并按每个月各车间上交的设备维护保养执行情况记录表、设备维修记录卡、还有是在3月份项目提出的设备病历卡等设备运行情况记录表完善整理并在按要求时效录入设备动态台帐信息记录表内,动态设备台帐内的信息记录要完善也是经过了很多与领导沟通和车间的负责填写记录表的人员商量要去如何才能把这些信息填写完整和我的工作要如何才能把这些设备运行的相关数据及时录入。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的整理和理顺终于能将设备台帐内的信息和动态设备台帐建立起来并填写的数据信息清晰完整,能在服务器上及时反馈设备每月设备运行状况。

分管设备的管理与监控得有良好的发挥,在用的制冷系统都能正常运转,得到有效的维护、监控,通过在3月份组织岗位人员对制冷系统的全面讲解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还对机修班的人员培训制冷系统的设备工作原理、维护保养方式方法、维修技能等,通过培训电工人员对制冷系统的维修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在实际的应用中也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如办公室二楼会议室的空调机制冷效果不好电工人员(覃武)能判断是雪种不足而导致空调机的制冷效果下降的原因,而他能主动的提出能自己操作添加雪种,经过了这些小小问题自己能主动提出维修技能,通过今年的工作重点安排发挥制冷系统的维护、监控制冷系统的设备能有效的发挥设备的应该有效能、使用设备得有效监控运行、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制冷系统到目前的维修成本比去年的同期下降了70%,经过对岗位人员和电工人员的培训制冷系统运行状况能很好的发挥,降低了故障发生率从而使用制冷系统设备能有效的发挥应有的效能,岗位人员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也能维护到位、岗位人员懂维护、懂维修简单维修技能,电工人员对制冷系统的设备也能及时维修处理排除故障,如在5月份制一车间主控室的空调机不能开机,经过电工(马永彬)的检查后发现是空调机的主板没有电到,后经过自己的对电路的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发现在进入主板的前接线端是有220v电源达到,后经过自己的对电路的思考很快能准确的判断故障点应该是在变压器,经过检测变压器的线圈电阻确实故障点就是变压器,后经过更换同等规格型号的变压器,后开机设备运行正常。电工的人员自己对电路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再加上在3月份我组织培训后加深对制冷系统的电路熟悉程度与排除故障的准确判断性,因此在今年上半年制冷系统有得到有效的监控降低设备维修成本。

五金零配件采购管理与工作,根据今年的工作安排将五金零配件采购工作由我负责采购机械类配件等其他劳保用品和县外的五金零配件采购工作,在1月份制二车间采购牧羊搅拌机的气缸时由于当时本人与供方是第一接触,签订的合同时效也不能及时而间接影响正常生产效率,因此此采购时效不及时而被考核扣3分。发生这件事情完全都是自己还没熟悉采购管理与办理相关的程序而造成采购时效性,经过了这次对采购管理程序不熟悉和办理相关程序存在的问题,在每次的采购物品时都应该要考虑周到,合同的签订、供方的发货及时性、物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的时间等,因此在这些物流或是在办理程序中所需要消耗的时间都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到位,充分合理分配时间。在今年的上半部分采购的五金零配件的采购价格有所降低,喷码机耗材油墨、制一车间粉碎机不锈钢筛网、膨化机的轴承、劳保用品等,喷码机耗材经过在网上查询和扩大采购渠道,3月分通过在网查询喷码机耗材方面的信息,在网上找到一个是在福建厦门市的是专业生产喷码机耗材原料的,与这个公司的联系人联系后知道目前所用的依玛仕牌子的喷码机基本都已经是升级到s8的性能,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喷码机是s4机子因此在油墨等其他耗材都是有特殊的要求,也结合公司所用的外袋材料都是特殊材料因此该生产家的负责人说不能随便更换别的产家喷码机的耗材,但是据了解厦门的公司也是与目前我们长期合作的广州珠海区金匙贸易行的是有合作关系的,因此通过根据厦门的相关人员协商把喷码机的油墨价格降低,通过商量后广州珠海区金匙贸易行的负责人来电话告知喷码机耗材油墨由原来的1000元/支的,降低到950元/支其他的耗材暂时还没有降低的价格。因此通过多方的沟通与协商终于能在3月分达到部门制定的采购价格降低的部分目标,在网上查询和扩大采购渠道能降低采购成本的可行性确实很高,粉碎机所用的不锈钢筛网经过多次的上海园菱贸易有限公司联系减低每张的价格,以前每张的价格是550元,经过多次与他们商量在3月末就已经得到他们回复可以每张筛网可以减低50元,因此今年的所有采购的每张筛网的价格均在500元以下,并扩大的不锈钢筛网的采购渠道联系上海沃仕机械有限公司根据我们的不锈钢筛网的特征根供方商量能基本达到不锈钢筛网要求,价格也减低到350元/张,通过上半年的努力已经把部分的采购价格有所减低和扩大采购渠道。

低保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6

(====年=月==日)

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称“农村低保”),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维护农村安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总结农村低保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__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省、市的部署和要求,扎实稳妥地推进农村低保工作,初步建立了全县农村低保工作体系,较好地维护了特困群体的基本权益,保障了他们基本的生存权,真正使这项“德政工程”发挥了应有的社会作用。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县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县处级领导干部包乡镇工作责任制,督促挂钩乡镇抓好农村低保工作的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县委、县政府、县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有关精神,通报全县农村低保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部署全县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具体工作;三是县政府根据上级精神和要求,研究出台了切合本县实际情况的《__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试行)(*政综[====]==号),对各乡镇、各村居如何组织实施农村低保制度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和规范;四是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村低保工作会议,要求各乡镇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抓紧抓实抓好农村低保有关工作。

(二)保障措施切实有效。一是设立了县财政局农村低保资金专户。县政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研究决定将县乡配套资金先由县财政垫付===.=万元,连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款===万元,共计===.=万元,全部转入专户,确保农村低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和按时发放;另外,安排====年度专项工作经费=万元,保证了农村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指导乡镇做好各项汇总和上报工作。在抓好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的基础上,县民政局按照统计台账软件的格式规范,专门设计了《农村低保汇总表》和农村低保工作审核章分发各乡镇民政办,使各乡镇民政办在对贫困家庭进行审核和公示后,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各项汇总和上报工作。三是强化信息管理,确保低保信息准确无误。县民政局将各乡镇上报的《农村低保汇总表》信息,全部录入《民政统计台账管理系统》软件中,经审核无误后予以保存,除因动态管理需要,按规定程序经审批后才能变更之外,任何人无权更改低保信息。全县低保金发放数据都从该套软件生成的季度发放单中调取,确保了低保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减少拨付环节,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为了减少中间环节,方便特困群众,防止欠发、少发、漏发、错发和平均发放现象发生,县民政局除了对各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户、===人五保对象低保金实行“拨出经费”核算外,其他低保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乡镇民政办只负责低保对象的审核及上报工作,不涉及低保金的发放。县民政局按季度将低保金从县会计核算中心拨到县指定金融机构,由该金融机构为每户低保对象开立银行活期存折帐户,通过存折发放,发放回单由民政局收回核销。五是认真核实,防止错漏。县民政局派出=个工作小组到各乡镇,协助民政办核对分发银行存折和低保金领取证,确保准确无误。在分发过程中,要求低保对象必须持本人户口簿、身份证,经工作人员认真核对,并签名盖章后,方可领取银行存折和领取证,确保不出差错。

(三)动态管理规范有序。一是我县农村低保工作按照县政府制定的试行办法和实施方案,严格审批程序,认真按章办事,坚持县、乡、村三级政务公开和张榜公布的原则,实行规范化操作;二是按照逐步完善和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建立抽查核实制度,保证一年重新核定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保障金额有升有降。====年,我县对部分乡镇==多个村居===户、====名违规入保的对象进行了动态管理,冻结或暂停发放低保金,并责成相关乡镇、村居限期纠正。今年上半年,我县又对__、__、__、__四个乡镇的农村低保工作进行清理核查,作了部分的调整。今年=月,县民政局再次派出=个工作组到==个乡镇检查低保落实情况,每个乡镇选择一个村居入户调查,通过检查又发 现了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及时向所在乡镇党委政府作了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三是通过*渠道和公布投诉电话等方式,接受群众的咨询和投诉,实行个案管理,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取消了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调整部分低保对象的补助标准,将一些符合条件的特困群众纳入低保范围。在工作中,坚决杜绝违法违纪现象,保证全县农村低保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二、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我县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以来,根据应保尽保、全员纳入的要求,帮助越来越多的特困群众获得最低生活保障。====年,全县共有====户、=====人(全年平均数)贫困居民入保,其中五保人员====户、====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万元,其中五保供养费===.==万元。====年在保的贫困居民有====户、=====人(平均数),=—=月共发放农村低保金===.==万元,其中五保供养费===.==万元。

我县的农村低保工作始终坚持高起点、严要求,总体运行良好,各项工作正处于逐步规范,不断完善中。但是,全县低保工作仍然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别村居干部没有严格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实上报低保对象,有的甚至草率估算、随意填报家庭人均收入,存在工作简单化和马虎应付的现象;二是个别村居存在人情保、关系保和权力保问题,虽然比例较小,但影响甚大,群众反响强烈;三是由于低保对象变动频繁,民政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又缺乏网络对接平台,影响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和低保金发放的工作效率;四是各乡镇敬老院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公用经费缺乏保障的问题,影响了敬老院集中供养工作的正常运转。此外,五保户中的孤老人员患病期间的医药费和死亡后的丧葬费的来源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五是农村低保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我县从====年开始全面开展农村低保工作,当年县财政追加了=万元低保专项经费,====年仅剩下=万元。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势必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结合全县低保工作实际出台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政策,以规范农村低保工作中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杜绝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二)省市民政部门要协调金融机构建立资源信息对接平台,加强低保工作动态管理,提高低保金发放工作效率。

低保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7

低碳视角下的项目都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然而这些目标在不相同的低碳项目,或同一个低碳项目的不同阶段也是不相同的;主要的目标分为安全保障、成本核算、项目进度和工程质量,而实现每一个目标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成本投入。因此,投资者应及时知晓和把握低碳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和项目进行状况,做到尽早察觉问题,及时拿出补救方案,确保低碳项目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及时性和可行性,从而确保整个低碳项目的总价值在企业可控范围内。低碳视角下的项目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外放式系统,是一个由低碳技术、精英人员、尖端信息等多种重要因素所组成的庞大的整合。低碳项目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不单是一个单纯的资金管理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现代经济、低碳技术和人力管理的综合问题:如低碳技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工期调控、材料能耗、项目组织情况、质量与安全等。换言之,就是项目系统核心工作的质量成果都直接影响项目的总体价值,要全面兼顾,既要重视局部性并且要重视整体性。

低碳视角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核算管理意识淡薄,市场应变能力薄弱目前低碳项目招投标竞争压力大,面对低碳市场中竞争的繁重压力,多数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状况的改变,很多企业深受“成本已无法再降”的思想捆绑,未注意到企业是以追随利益最优化为目标的有机体,只注重开源,眼中只看到开源,却未重视到节流。[2](二)缺少拥有权力、承担责任的成本管理部低碳视角下的项目成本是一项全方位指标,它以货币的方式呈现,但不是单纯的财务问题,它涉及到低碳项目的每一个环节,涉及低碳技术、项目施工、成本核算管理等项目活动的多个角度。因而,只依靠财务部门并不能完全达到成本核算管理的效果;并且在成本核算管理上,缺少系统控制和对项目各个环节成本支出的总管理。

低碳视角下加强项目成本核算管理的措施

科技在进步、技术在发展,新材料、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们要转变旧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积极把它们应用到工程中来。在项目中要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干净高效应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查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范畴开发的有效掌握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巧。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条件及合同价格,并充分结合施工单位自身施工能力合理地组织施工组织设计,便于选取经济、合理、科学的施工技术方案。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控制,尽量压缩施工工期以实现降低工程成本。采用先进技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四新技术,认真对项目各个方面进行技术告知。严格执行技术要求,从而实现保证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构建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低碳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设置项目成本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形成“全项目覆盖、全过程控制和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体系;同时根据具体低碳项目自身的特性,打造有代表性的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如项目低碳成本核算管理方法、项目期间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合同评审核算管理方法、低碳材料使用管理方法等。此类核算管理方法应该明确责任、切实可行、便于操作,从而让项目的成本核算管理能够依法运行,按章办理。加强人员费用管理,应选择技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顽强的精英团队进行管理,施工中合理安排作业面以提高定额水平和全员劳动生产力,严格按照实际完成工作量计算报酬。并做好各工种和工序间衔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减少用工量和施工时间,以在降低人工费的基础上相应降低其他费用。加强材料费管理,材料费在项目建设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加强材料费管理对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而言至关重要。对材料费的控制应从供应、采购、保管、使用及回收等环节实施,将工程实施中发生的全部经济行为和业务均纳入成本控制轨道,对所发生的费用实施有效监控,并对产生的偏差随时纠正,便于切实将材料费用控制在预定目标范围内。实行目标成本管理成本费用还要逐级分解到个人负责制,形成个人管理个人负责,指标明确、责任明确,把目标成本具体分配管制,分工明确,实行成本当事人负责制,对节约与超支均有一定奖励与惩罚,将目标成本执行的结果直接与负责人的经济利益挂钩,把降低成本目标落实到底。要管理好项目总成本,就必须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只有明确项目成本目标,才能使项目成本管理有的放矢。低碳视角下的项目成本预算要尽量详尽,尽可能地切合项目要求,要逐层分配到专人负责。[3]项目竣工结算时需注重成本核算管理这个阶段是低碳视角下项目总成本管理的最后步骤,该项目经济效益的成败与最后的项目决算编制完备、准确与否有着很大关联,尤其是完备性。每一份单据都应妥善保管,留有备案。各个部分的结算,应该与总体进行的结算进行核对,各个部分的结算要具体、细致。最后向企业提供结算前,项目部门应带领相关人员进行一次成本考察,结算数是否大于财务成本,结算上的材料总数量、总价格与耗用数量、采购价格是否能够吻合。发现问题较大,要相互查明原因,确保取得足额的结算收入。低碳视角下的项目,联系单的数量更加庞大,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低保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8

一、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

1、各统筹地区在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可允许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2、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缓缴社会保险费的申请,经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失业保险费的缓缴办法仍按《河南省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执行。

3、经核准缓缴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应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缓缴及补缴社会保险费的协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要求企业提供担保、抵押。

4、经核准缓缴期间,困难企业应继续按规定申报应缴的社会保险费,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在核准缓缴期间,发生职工流动、退休、死亡的,该职工欠缴部分应由企业和职工补齐。

5、困难企业经核准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计收滞纳金。

二、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

6、统筹地区人民政府在确保参保人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基金支付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可在2009年之内适当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应在认真计算基金结余支付能力的基础上,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制定降低费率的具体实施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7、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基金结余能够支付12个月以上失业保险待遇的统筹地区,可申请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费率调整幅度根据统筹地区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全年缴费金额、申请执行期限等因素具体确定。

8、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率。统筹基金结余在12个月以上的统筹地区,可一次性适当降低缴费率。困难企业可按统筹地区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确定缴费基数。

对2009年退休人员人数超过在职职工人数一定比例的困难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统筹地区可根据当地基金支撑能力允许其在3-5年内分期缴纳风险过渡金,2009年度可按应缴风险过渡金总额的20%缴纳。

9、降低工伤保险费率。基金结余能够支付12个月以上工伤保险待遇的统筹地区,可按照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办法,对属于二、三类行业的企业费率下浮一档或两档:2008年度工伤保险待遇支出总额低于缴费总额50%的,费率下浮一档到本行业基准费率的80%;支出总额低于缴费总额30%的,缴费费率下浮两档到本行业基准费率的50%。

10、各地不得降低养老保险费率。

三、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11、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较多的统筹地区在确保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按时足额支付失业保险待遇的前提下,可通过开展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试点,对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补贴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12、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就业专项资金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执行,岗位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确定。上述两项补贴,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一项。已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不能同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上述两项补贴由困难企业按月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并附稳定员工队伍计划措施和相关凭证,由同级劳动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13、困难企业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实行先缴纳后补贴、先发放后补贴的办法,于批准后的次月起由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划入困难企业银行帐户。

14、困难企业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应提供以下材料:稳定员工队伍的计划措施、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的人员名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上月企业为员工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等。

15、困难企业申请岗位补贴,应提供以下材料:稳定员工队伍的计划措施、符合享受岗位补贴条件的人员名单、上月为这部分人员发放工资的明细账(单)、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上月企业为员工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等。

16、统筹地区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周密的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备案。严格基金使用的审批、拨付和监督管理。要将向企业补贴的基金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布,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按规定安全使用。

四、鼓励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稳定职工队伍

17、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所需资金按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可由就业专项资金予以适当支持。困难企业可凭职工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在岗培训补贴申请、培训员工花名册、培训计划等材料,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培训补贴,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复核后,直接将补贴资金划入企业银行账户。补贴标准不超过豫财办社〔2008〕231号文件规定的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50%,补贴执行期为2009年之内。

五、妥善解决困难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问题

18、鼓励和引导职工与企业依法平等协商,采取多种措施共渡难关。对于困难企业经过多方努力仍不得不实行经济性裁员的,可在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依法平等协商一致后,签订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的协议。

六、认真做好困难企业认定工作

19、严格界定困难企业范围,本意见所指“困难企业”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受当前金融危机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

(2)已制定稳定就业岗位措施且没有裁员或少裁员的;

(3)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和环保政策的(国家限制的行业和企业除外);

(4)已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

(5)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规定的其他条件。

低保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9

关键词:审计;审计抽样;控制

1引言

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服务机构,向被审计单位提供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服务。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可靠的审计报告,能提高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同时会影响投资者作出相关决策,影响着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审计抽样是审计程序中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应用审计抽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推动审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审计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审计抽样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与进步。而随着数据式审计概念的提出,尽管目前业内人士对其理解不够成熟,具体如何实施,也在不断的探索,但是随着审计技术的不断成熟,遭遇瓶颈,数据式审计模式的理念和技术的出现,成为了现代审计技术的曙光,逐步引领审计理论的完善与审计实务工作的进步。审计抽样的技术和方法也会在数据式审计模式的理念和技术的启发下,不断适应和进步,其应用也会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

2审计抽样概念和审计抽样风险

2.1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从总体中选取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来实施审计程序,其中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审计人员据此推断总体特征提供合理基础。审计抽样的基本方法包括统计抽样法和非统计抽样法。统计抽样法,是通过使用统计方法来确定样本规模,根据随机原则选取样本,然后根据样本得出的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统计抽样法是用随机方法抽取样本,能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能保证选取的样本在总体中具有代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抽样风险。统计抽样法可分为属性抽样法和变量抽样法。非统计抽样法又称判断抽样法,是审计人员凭借自身的主观判断和以前工作积累的经验,从总体中选取样本,并根据样本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非统计抽样法虽然不如统计抽样客观,不能保证审计人员作出判断的准确性,但如果审计人员经验丰富,专业素质很高,只要运用得当,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2审计抽样风险

审计抽样与详查法不同,这个过程必然导致误差的产生,换句话说,抽样风险必然伴随着审计过程中审计抽样的运用而产生。所谓抽样风险,就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相同的审计程序而得出的结论。在进行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时,审计人员都会用到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两种。信赖过度风险,就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不足风险,就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过度风险会直接对审计结果产生影响,结果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所以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尤其关注。信赖不足风险,则会导致审计人员增加样本量,对审计结果虽然不会造成影响,但会因此增加很多审计工作,影响审计效率,增加审计成本。信赖不足风险通常是由于审计人员没能严格遵守审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因过度谨慎而造成的。在细节测试中,抽样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误受风险,就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误拒风险,就是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误受风险,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会对审计结果产生直接影响。误拒风险则可能导致审计成本的增加,影响审计效率。总之,只要存在审计抽样,就会存在审计抽样风险。

3审计抽样风险的控制

3.1正确处理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关系

审计效率是高还是低,与审计人员所花的时间长短有关。一般来说,所花时间越短,审计效率越高。而审计效果的好坏则直接决定着审计人员审计质量的高低。审计人员选取的样本规模越大,一般审计效果就越好,但是样本规模过大,花费的时间成本就会过高,审计效率下降,而样本规模过小,审计速度提升,审计效率得到了提高,审计效果却因此下降了。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衡量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审计效果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提高审计效率。

3.2审计人员自身应该提高责任意识,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在审计过程中,前面提到的四类审计风险难以全部避免,但是却可以通过一些有效措施,将风险程度降至最低。首先,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审计人员应当充分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整体环境,了解越详细,越全面,就越有可能将审计抽样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还能够提高审计过程中职业判断的准确性。其次,根据总体,通过运用合理的方法确定适合的样本规模,并选择合适的审计抽样方法,最后选出用以推断总体的样本。审计抽样风险大小,会直接受到样本规模的大小的影响,二者呈反比关系。所选取的样本规模越大,审计抽样风险就会越小,反之亦然,所选取的样本规模越小,审计抽样风险就会越大。因此审计人员需要运用合理的方法确定样本规模,保证既不会因为样本太小,难以推断总体特征,增加审计风险,也不会因为样本太大,工作量太大,降低审计效率。然后,用某种审计抽样方法选取样本。最后,抽取样本后,要对抽样的结果进行评价控制。审计人员要通过执行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对审计结果进行评价,来确定样本的误差,包括误差的性质、原因及其对其他审计工作的影响等,再根据样本误差来推断总体误差,并作出相应的审计结论。从另一方面来讲,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时期,国家政府出台了各种新政策,审计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理念,学习必要的以及在不断变化的业务知识,提高审计的技能,提高审计过程中审计职业判断的准确性,确保保持专业胜任能力,同时在审计过程中保持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保持职业道德精神。

3.3提高样本的有效性

进行审计抽样,由样本特征来推断总体特征,是审计人员的工作。审计人员要根据所抽取的样本所得出的结果,来合理地推断总体特征。“推断”的这个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个误差会因每个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同而不同,这样就会对审计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审计抽样的方法,包括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这两种抽样方法都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在非统计抽样中,审计人员在确定样本规模大小以及在评价样本结果时,靠的是主观判断和个人经验。统计抽样虽然选取样本时采用随机方法,但一定那个程度上,审计人员也需要做出专业判断。因此,在进行审计抽样时,审计人员要利用自身不断提高的专业素质来进行职业判断,根据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的特征,来确定合适的样本规模大小,以尽量提高样本的有效性。

3.4会计师事务所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和专业指导机制

审计抽样是审计的一个环节,为了降低审计抽样风险,就要从整体上降低审计风险。为了控制风险,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健全内部的风险责任制度和专业指导机制。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内各个层次、各个岗位的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做到有人进行实地审计工作,有人负责监督审计过程,有人在审计报告完成后进行审核,这样不仅在出了问题时,能够分清责任,从而及时解决问题,还能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提高审计效率并降低审计成本。因此,建立风险责任制度十分有必要。现在,会计师事务所接受业务范围很广,涉及到各个行业,审计人员不可能懂得所有的知识,在遇到超出自己知识范围的情况下,就需要得到及时的咨询服务以及恰当的业务指导。例如,可以通过聘请法律,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做会计师事务所的技术顾问,帮助审计人员做出更专业的判断,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结论的可信度。

3.5改进审计风险模型

现代审计工作是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导下,传统审计风险模型需要进行改进,出现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却扩大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被描述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在审计理论的不断发展中,审计风险模型肯定也会不断改进,审计抽样风险作为其中影响的一个环节,肯定也会因为理论的发展,审计模型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审计抽样方法,降低审计抽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