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团队实训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1-30 16:09:16

团队实训总结

团队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应用型;团队沟通;实训

团队沟通课作为低年级学生的选修课,早期为理论课,课时为18学时。经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后,变更为32学时,其中16为理论教学,另外16学时为实训课。如何充分利用实训课时,将其作为理论知识的补充与强化;选择实训课的内容,达到预期效果;在实训课中应怎样引导,注意哪些关键问题都是值得探讨与关注的。

1 实训内容、考核方式及课时安排

该课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并结合团队模拟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创建团队、融合到一个团队中的能力,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团队领导方式、群体解决问题与决策的方法,提升沟通技能。

作为考查课,采取平时成绩、期终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进行中结合实训成绩、课堂提问、专题作业等,综合评定成绩。如:考勤20%,课堂回答及讨论20%,小组实训成绩40%,专题作业20%。其中,实训课以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后,分享个人体验、小组竞技排名以及回答教师问题核算成绩。

由于可供教师直接使用的教材较少,可结合一般高校出版的团队课程理论书籍与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团队建设与沟通类型的资料,整理出教学材料内容。如果授课教师暂无户外拓展培训师资质、学校户外拓展运动场地受限,同时出于学生的安全问题考虑,可参考以下实训内容进行挑选、删减。()内为学时。

创建团队(4):串名字、透露个人信息、共享空间、透露个人信息、小组信息挑战;团队品质养成(2):人椅、解手结;团队沟通方法(2):哑人排队、撕纸角、孤岛求生、倾听与反馈;群体决策的方法(2) :囚徒的困境、迷失丛林、价值观交易;团队领导方式(2):科层组织、差异宾果;团队激励 的理论(2):写好话、驿站传书。团队专题作业展示(2)

2 实施步骤

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来看,第一次的实训内容安排户外的、需要有一些肢体接触的实训游戏效果较好,有利于让学生对课程的实训环节产生兴趣、改变对课堂的传统认知、可以打破彼此对班级同学课堂表现的刻板印象、激发参与度。

2.1 反复强调规则并与学生确认

团队沟通课的实训内容主要为团队训练游戏。首先设计特定的情境,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与团队活动,通过交流,培养合作意识、锻炼个人品格和心理素质。设计的特定情境是顺利进行团队活动的先决条件,所以,对要求及规则必须严格执行,以实现情境的仿真。

为了确保模拟情境的有效性,实训内容的规则应先在教室内宣布完毕,教师可以辅以规范性示范。在全班同学能够同声回答确认实训规则要点时,方可开始实训。

2.2 分组模式

调查发现,学生倾向于每次小组成员随机分配,可以有更多机会跟较陌生的同学接触,更好体会团队中的不同角色及性格特征,尝试与不同个体进行团队融合。早期可通过串名字、透露个人信息、小组信息挑战、差异宾果等进行分组,已经相熟之后即可采取随机数字的方式。

2.3 设定学生助手

一般授课人数约为60人,在室内实训环节由教师一人维持秩序、观察、拍照、记录问题即可,但在室外环境中,应设置几名学生助手,辅助教师维持秩序及监督小组的实训操作。对于学生助手,可要求其观察同学在团队合作中的问题并思考改善方式,如条件允许,可以中途更替学生助手,使班内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进行团队工作。

2.4 巡察并记录

由于学生助手提供了保障工作,教师则可专注巡察及记录各组表现。可以对各组较具特色的工作方式拍照,回教室后播放幻灯片,辅助学生回顾实训场面。巡察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告知学生,并对理论知识进行简单回顾。另外,可以通过激励,加强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也可以启发引导学生的具体操作。

2.5 引导分析

学生的实训操作结束以后,要进行及时的分析与总结。可以采取小M轮流汇报或个人主动发言的方式。可遵循ORID焦点讨论法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1)事实:这次实训小组是怎样进行的?(2)体验:我有哪些感受?(3)理解:有何意义?为什么?(4)实践:下次我将如何改进团队工作?及时的评价反思将今后更为有效的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2.6 公平评价

对于团队合作表现优异的小组计分,且该组成员分值相同。对于全班同学表现无明显差异的实训环节,各小组均不计分。

3 实施案例

3.1 室内实训

以“迷失丛林为例”,其目的是体验团队决策沟通气氛的。安排8-10人一组,因该实训已处于课程后半阶段,可先由学生随机组队,教师再进行调整。学生个人决策环节,该环节教师在巡察时要指出违规处,维持秩序。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察各组情况,待观察到有小组已完成讨论,便告知各组代表在黑板上记录决策结果,在保证讨论的充分,加速有效的讨论。

各组结果在黑板公示完毕,派每组代表讲述其团队决策方法,争议出现在哪,如何解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并简单点评小组工作方式的利弊。要求第二组发言的学生代表先复述前一组的关键思路,再描述自己的小组工作内容。可在训练团队沟通工作的倾听能力的同时,维持教学持续,避免有同学仍在小组讨论。

之后教师公布专家选择,决胜出决策速度快且效果好的小组,组内成员每人计5个平时分。接下来再进行个人选择的比较,看人员分布在小组中的情况,再带领学生思考并探讨优胜组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回顾理论相关理论知识,如决策的原则、群体决策的沟通方式、群体做出最后决议的原则等,思考今后遇到团队决策任务时该如何改进。

3.2 室外实训

以“共享有限空间”为例,其目的是体验多人合作,共同完成原以为很困难的任务。首仍然始于规则的反复强调,确保规则明确后,安排学生到户外指定的场地。离开教室之前,还应由自愿的方式明确4-5名学生助手,安排他们维护秩序监督规则及保障户外活动中的安全。

教师可在各小组间通报实时情况,鼓励团队协调分工,促进团队目标的达成。在学生们都按照要求“完成”团队目标后,跟学生们说其他班级在这个环节的优异表现,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班级荣誉感,促使他们真正实现班级内绝大多数人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工作。对各队认真讨论、积极模拟对策、团队重建等精彩过程进行拍照,在班级QQ群内共享。

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个人做了什么,所在的团队做了什么,这次的实训课有哪些感受等。

4 结语

有效的实训课程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于文化理论课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原则,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营造一个愉快的实训氛围,体会实训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功感,可以提升课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国才.团队建设与领导(第三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7:329-332.

[2] 孙渊,焦点讨论法――实现有效课堂讨论的新思路,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J],2015,(2)

团队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团队作业;高职;数据库应用;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25-02

高职《数据库应用》实训课是《数据库应用》课程理论知识部分的延续,约30课时,开设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操作和使用数据库,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传统教学常采用“一个题目定实训”的方法,即教师布置一个确定的应用系统设计题,学生按要求在规定的实训时间内独立完成系统设计与实现任务。由于数据库应用系统通常包含多个子系统和功能模块,需要完成很多复杂的操作和使用数据库任务,设计开发起来有一定难度,少数学生实训过程中感到时间紧、困难多,逐渐失去上课热情,有的甚至放弃,有的学生在实训结束时交半成品的作业,有的学生坐享其成,拷贝别人的成果应付作业,导致实训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院探索了“由易到难、逐步深入,项目驱动、团队作业”的实训课教学方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每个学生的特长,分解实训难度,提高时间利用率,提高了学生上实训课的积极性和作业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易到难,逐步深入

按照软件工程观点,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应循序渐进地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的各项工作。前两个阶段对学生而言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具体做法是将实训课分成三步。第一步,教师主导,即教师分析、讲解与演示。选取一个学生接触过的数据库应用案例,如“无纸化课程考试系统”,用4课时左右时间,分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逐阶段进行系统设计,实现讲解与操作,强调每个阶段的任务、重点和操作注意事项。第二步,师生合作,约8课时。教师给出具体的设计题目,留2课时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做。针对学生在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上的难点,再次强调需求分析阶段任务是详细调查了解用户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具体要求,确定应用系统功能,形成用户需求说明书,建立系统的初步方案;系统设计阶段是根据说明书建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总体结构,并确定数据库对象和模块,指导学生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给出建造大厦的蓝图,其余阶段工作由学生独立完成,即按照图纸建大厦。这样做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重要性,从而引起足够重视。第三步,学生主导,项目驱动,团队作业。实训课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组建团队,到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完成实训任务。

项目驱动,团队作业

学生主导的项目驱动、团队作业阶段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也是掌握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应用的关键阶段。总体要求是:学生自由组建团队,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应用系统设计实现任务,团队成绩就是每个团队成员的成绩。按组建团队、确立项目、团队作业、答辩的步骤进行。

组建团队,选择系统设计题目 学生根据平时相互间了解,自由组建4~7人的团队(或叫项目组),推选队长。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一个团队且只能参加一个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寻找可以用数据库应用系统解决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确定团队的系统设计选题。

选题介绍与立项 各团队推荐一人介绍本团队组成情况、所选题目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选题不能与已有的系统相同或相似,不能与其他团队的选题重复,保证一个团队一个题目。该团队之外的师生做评审,给介绍人表现打分,分数折合后计入团队作业总分,占5%的比例。评审通过后,选题作为团队的系统设计题,确立项目。

项目驱动,团队作业 对于确定的项目选题,团队成员共同深入实际调查用户需求,分析调查结果,写出需求分析说明,共同完成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填写《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简表》,表中包括要设计的应用系统名称、主要功能、需求分析说明书、团队组成及成员具体分工等内容。提交的简表用于教师辅导和作业审核。按照需求分析结果,各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各自做好在项目中负责的工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用集体的智慧完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其他阶段的工作,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

掌握系统,参加答辩 团队作业提交时,安排系统介绍与答辩环节。随机抽取团队内成员进行系统介绍和答辩,该团队之外的师生担任专家评委和系统测试员。被抽到的学生介绍所设计系统的各项功能、特点、演示操作方法,还要对评委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介绍与答辩的得分占团队作业总分的10%。其他团队成员若能够发现答辩团队系统的不足之处,并给出解决方法,则可以给自己的团队争取到加分。每个团队成员只有全面熟悉并了解系统,掌握系统的设计实现主要工作内容,将大家共同完成的系统设计成果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顺利地介绍系统并进行答辩。其他团队成员只有集中精力参与答辩,善于发现问题多找出其他团队的系统的不完善之处,才能给自己的团队加分。

优点

经过项目驱动、团队作业实训教学实践探索,我们深切体会到这样上实训课的好处:

团队实训总结范文3

管培中心将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工作列为转型期落实新定位、满足新要求、实现新职能的战略任务,坚持“专项工作专业运作”的原则,通过“双向沟通业务对接”的途径,采取“集中管理分散操作”的模式,举全力开展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工作。

战略领航,价值为帆

管培训中心突出国网冀北电力和管培中心双重战略的合力引领,以国网冀北电力“两个价值最大化”的传播、推动与实践以及管培中心的核心价值提升与职能实践为源动力,指引管理人员全员培训的工作方向。

追求“两个价值最大化”

“十二五”时期是国网冀北电力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管理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根本任务是加强队伍建设和品牌建设,努力追求企业综合价值和员工工作价值最大化(即“两个价值最大化”)。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成为2013年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推进“两个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管培中心以此项目为突破口,以传播、推动和实践“两个价值最大化”为使命,全力服务公司发展战略。

提升与实践管培中心核心价值

管培中心以管理人员全员培训为抓手,以企业大学战略目标为引领,紧紧围绕公司党组要求、新的功能定位及品牌建设,通过与公司的职能对接、业务对接、岗位对接,深入培训研发与实践,全面提升培训内在品质,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培训品牌,力求全面落实管培中心新的职能定位,实现管培中心的核心价值。

方案策划,破茧成蝶

通过举行管理人员全员培训专项工作动员会、研讨会、汇报会、审稿会、小组会等会议,分别从企业层面和员工层面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分析,确定了2013年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总体方案和财务、人资、运维、营销等四个专业培训方案标准模板和范本,为3月初召开国网冀北电力全体部门培训负责人会议提供了高质量的会议资料和极具价值的实践参考,为4月份开始实施培训及全年培训的预期完成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人员分类明晰是前提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岗位分类标准》,管培中心对公司管理人员进行了明确的专业类别划分,确定了干部系列4类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16个专业类别。其中,干部系列分为中层干部(部门负责人类,包括党群中层、行政中层、助理、副总师)、县级供电局长、供电所长、班组长;一般管理人员分为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物资管理、行政事务、党群管理、监察审计、教育培训、规划计划、工程建设、电网运行、电网运维、电力营销、安全监察、科信环保、综合管理和经法管理等中类专业划分人员。

岗位能力分析是基础

岗位能力分析是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方案策划的重要参考依据,管培中心不等不靠,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编制了《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四项资料:《国家电网公司岗位分类标准》、国网冀北电力《公司本部岗位工作标准》、2006年原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员工培训发展手册》、2009年原华北电网有限公司部分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培训方案。其中,管培中心编制的《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经公司专业部门审核修订后,作为了本次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方案策划的主要依据之一。

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兼顾是原则

坚持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统筹兼顾的原则,落实在课程设计上,突出以下四个方面:⑴体现国网冀北电力特色,把国网冀北电力的文化、战略、品牌建设等内容,列为通用知识模块的培训重点。⑵强化执行力的建设,把执行力、组织协调沟通列为通用能力模块的培训重点。⑶着力提升岗位适应性,把专业的形势任务、政策法规、制度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业务知识、安全生产等列为专业知识模块的培训重点。⑷增强岗位履职能力,把重点业务或从业人员相对多的专业人员能力提升列为专业能力模块的培训重点。

培训班类型设置是技巧

管培中心详细分析了各中类专业人员规模与工作特点,决定设置“调考班”、“强化班”、“综合班”三种培训班类别。调考班,培训对象为2013年度有调考任务的专业,培训内容突出专业知识和能力;强化班,培训对象为核心专业或人数多的专业的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以专业知识与能力为主,兼顾通用管理知识与能力;综合班,培训对象为人数少的若干小类专业人员,培训内容以通用管理知识与能力为主,兼顾专业知识与能力。

管理为根,创新为魂

为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管理人员全员培训工作,管培中心创新管理机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奋力推进管理人员全员培训。

“两晒”、“五推进”措施有力

“两晒”:即通过创办管培中心《品牌建设动态》,定期“晒工作”、“晒业绩”;把项目团队在项目策划、项目实施、组织管理成效、课程开发进度、总结完善提升等工作成效展示出来;把培训师的培训授课及培训研究等工作业绩进行科学统计并展示出来。

“五推进”:即通过制定《管理人员全员培训项目团队建设推进方案》、《培训师队伍建设推进方案》、《培训项目与课程体系建设推进方案》、《课题研究推进方案》以及《教研活动管理推进方案》,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设定节点、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业务竞赛营造学术氛围,推进团队工作

2013年,管培中心围绕管理人员全员培训项目,开展“我来上一课”和“项目团队劳动竞赛”两项业务竞赛活动,以营造学术氛围,推进团队工作。

管培中心统一下发2013年课程开发计划和课程开发标准模板,组织培训师认领开发课程,经过助教、学习、开发、成果展示与试讲等环节,评选年度十佳精品课程,以提升专职培训师授课能力,优化课程开发流程、确保课程开发质量。

针对管理人员全员培训的20个项目团队,从培训项目方案制定、《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构建、培训规模、培训运行规范化程度、团队成员参与授课情况、公司专业部门及学员满意度、成绩分析报告、培训总结、培训事故等维度全方位考查项目团队工作质量与成效。

专题会议推进专项工作

国网冀北电力月度公司级培训中心工作例会,定期沟通管理人员全员培训项目方案策划、实施情况、团队动态及存在问题,保证了培训沿着公司要求的轨迹规范运行。管培中心月度工作会建立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月汇报制度,由培训管理部回顾上月工作情况,提醒业务部门需注意的关键事项,公布当月培训计划,并对项目实施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管培中心不定期召开专题会,统一项目运行规范,检查团队工作进度与质量,协调团队工作,解决团队疑问,强化整体合力,提升管理水平。

实时沟通,动态调整计划分布矩阵大表

为均衡分布培训计划,预览培训学员人数分布情况,合理安排培训资源,管培中心设计了各专业类别的培训项目期次和时间分布矩阵大表,直观地反映了管培中心在全年时间里,每周计划接待的培训、会议等项目数量及总人数。培训管理部与20个项目团队实时沟通培训计划变动情况,及时合理地反馈计划调整建议,为管培中心宏观运行稳定提供了保障。

专业团队,职业运作

管培中心成功建立了项目团队与国网冀北电力对口专业部门的对接关系,畅通了管培中心与公司的沟通渠道。在项目团队组建过程中,以专业对口为基础,打破部门与教研室界限,盘活管培中心内部人力资源,以专职培训师为主,吸收其他部门相关岗位人员,组建以中类专业管理内涵为核心、覆盖小类专业业务范畴的无边界项目团队,突出团队专业特质,实现了专业部门对培训项目开发与运行的垂直影响,缩短了业务链条,提高了工作效率。

管培中心严格遵循ISO10015培训质量管理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培训项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科学进行需求分析、方案策划、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估。

培训需求分析由项目团队从企业层面和学员层面并行分析,重点寻找“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磨合提升阶段,员工岗位胜任力提升与企业发展要求的结合点。

方案策划由项目团队首先编制本专业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再结合本专业人员情况,设计培训课程、办班类型和人员划分。

组织实施阶段,由专门的项目负责人对培训班实施报到接待、日常管理、师资联络和费用管理。来自国网本部、国网冀北电力本部的相关领导,国网领军人才,省公司、地市级优秀人才,高校学者及管培中心专职培训师组成专家级、职业化培训师团队讲授培训课程。

所有项目通过学员满意度调查问卷开展一级(反应层)评估;通过结业考试开展二级(学习层)评估;重点项目已经形成三级(行为层)评估实施方案,待学员工作一段时间后,由项目团队深入学员工作现场调研走访。

弓如满月,矢志未来

管理人员全员培训是任务、是挑战,同时也是管培中心实现功能转型、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良好机遇。正确把握好完成任务和提升能力的关系,才能升华自我、铸造品牌。

构建培训项目与课程体系

项目团队结合培训实施情况以及学员、培训师等的反馈信息,再度审视本专业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和培训项目方案的科学性,在项目结束之后,对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和培训实施方案进行合理的修订。依据各专业类别《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标准》并结合培训实践,编写相关专业类别培训课程关键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培训目标、适应对象、授课方式、考核方式、重点难点、学时分配;通过收集并研究专家授课资料和助教听课,深入课程内涵,对原有的较为粗浅的培训大纲进行更科学准确的深加工,最后整合形成《培训项目与课程体系手册》(2013版)。

集中管理教学资料

管培中心将收集全部专业类别,所有专兼职培训师的授课资料,包括讲议、课件、素材等。对这些资料按照专业中类进行分类,规范编号,并将课件信息与课程关联,以利于查询和统计。拟开发建立基于网页版数据库的培训教学资源库,将培训项目体系、课程体系、课件、讲议、题库、指导书、教材、素材、案例、经验等培训教学资源有序存储和集中管理。

总结提升项目管理模式与团队运行机制

团队实训总结范文4

                            

2015年7月29日—30日,公司组织员工来到康巴什三多培训基地参加为期2天1夜的户外拓展训练。我在经过PK后被选为橙队队长,非常感恩队友给我的信任和责任。我们的队名:先锋队;口号:先锋先锋,勇闯巅峰;队歌:《打靶归来》;队徽:下面两个人支承上面一个人,含意是: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作为队长,我有队蜜和后勤队长协助。

 

第一天的训练项目有:高空断桥、穿越电网、信任背摔、急速大挑战,晚上步行至沙巴日太草场露营,在到营地的途中,前边的人会把路况传递给后边的人,一个传一个,做到信息互通,互相帮助。到营地后,大家一起合作搭帐篷,在月亮和星辰的参与下总结今天的收获。通过一天的训练,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受到了公司的良苦用心,我深感明白胜利的喜悦是由无数次的跌倒与反省凝聚而成的。第二天的训练项目有:露营地步行至用餐地、用餐地步行回露营地、做团队合作游戏、野外徒步穿越。通过这次拓展训练,使我明白,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往往能力不是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强烈的成功愿望,有没有锲而不舍的意志,有没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没有与你共同拼搏的战友。

  

    拓展培训教练带领我们以做集体合作项目的方式,开导我们多向思维的能力,用项目来体现日常工作中会出现的问题,完成一个项目后大家都会做一个总结,总结我们成功和失败的关键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空断桥这个项目。当我们看到断桥时,那表情不知道是惊讶还是痛苦,“好高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教练告诉我们这就是今天的第一项任务“高空断桥”,十一米高的两个铁柱高耸着,上面悬着两个互不联系的铁板,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一个铁板跳到另一个铁板上,然后在踩着两个板下来,当时大家都对自己的勇气有点质疑了:

“这么远肯定跳不过去”

“我有恐高症,怎么办?”

“我的腿不长,这怎么能过去呢?”

“我的腿现在都开始抖了,更别说爬那么高了,完了,我完不成”

......

在高空断桥项目训练时,我在下面望着8米高的断桥时,尽管我表面镇静,但心理还是有点恐惧,心想,一米的跨度,在平地上轻轻一跃也就过去了,可在高空中万一过不去怎么办。当我一步一步爬上8米高空,站到桥上时腿就软了,颤颤惊惊走到这边桥的边缘时,只有一个感觉,腿在抖,不知道是自己的关系,还是风的关系,总之一个字:抖!不由自主的想:“怎么办,我能迈过去吗?”尽管有保险绳,尽管队友在下面拉着保险绳,但我心里还是咚咚直跳。听着队友们的加油声,按照教练指导我把左脚放在铁板的前面,右脚靠后,深吸一口气,心一横,豁出去了。一跃,成功!此时此刻,我惊讶于我战胜自己的决心,我感动于原来困难就是扔下精神包袱,轻轻一跃,真是高空一小步,人生一大步……这个项目对人的体能要求并不高,最需要的则是对心理的挑战,只要能战胜恐惧的心理,困难就迎刃而解。

 

非常感恩公司的培养,通过这两天的拓展训练,给我的启发、历练却似一笔永久的财富,在训练中发现了自身的许多弱点,通过训练提高了自信心。并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每个队员在团队中都是重要的。有一个队员的失误,可能导致整个团队的失败。在团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把团队分配的任务完成。还有团队的配合、目标任务分解尤其重要,队员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的沟通以及相互间的及时交流,避免个人英雄主义,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过去的我只知道可以去做能够做到的,现在的我才知道有了团队就有了坚强,我还可以去做很多想都想不到的事情;过去的我只知道团队需要自己去奉献,现在的我知道了自己是多么的需要团队的支持与鼓励;过去的我只想要得到团队的信任,现在的我才知道信任团队更加重要。由此,拓展到一个组织,整个社会,它不仅需要优秀的人才,更需要这些人才的优势互补、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才能达到1+1大于2的结果。

  

团队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营销团队 激励机制 薪酬体系 员工绩效 员工培训

一、中兴通讯营销团队的激励机制现状

(一)薪酬制度的现状。中兴通讯营销团队目前的薪酬制度的分配方法绝大部分采用的是集团的薪酬分配制度,主要是由员工基本的工资、员工的津贴、员工奖金以及员工福利组成的。员工的基本工资,主要是以员工的岗位工资为依据,因岗位职责的不同而产生相对应不同的薪资待遇。但是如果员工岗位是固定的,那么员工基本的工资待遇便是固定。

(二)绩效考核的现状。现阶段,中兴通信营销团队员工的绩效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员工个人绩效月度考核和员工个人的年终考核。目前中兴通讯采取的月度考核方式是由员工的部门负责人对其日常表现进行评定打分,并依据打分的结果,给出相对应的月浮动系数,月浮动系数一般处于0.8~1.2之间,该系数将直接影响该员工当月工资,而评定没有固定具体的参考标准。员工的年终绩效考核,首先需要员工提交个人的年终总结,然后由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专门负责人对成员个人的工作状况进行评估,最后再对提交总结的员工进行个人业绩的评定,确定员工的年终绩效。

(三)员工培训的现状。中兴通讯一直注重培训讲师的队伍培养,并拥有一只多达430人组成的培训团队。其营销团队目前主要的培训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集团的统一培训,由营销团队的内部成员对公司的人员进行培训,或给予部门的管理层的职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的培训机会;另一种是营销团队内部的员工日常培训,包括新员工的培训和老员工的培训。

二、中兴通讯营销团队激励机制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中兴通讯营销团队激励机制中的不足

1.员工的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现在中兴营销部门的薪酬评定标准不够合理客观,员工的行政级别直接影响他们的工资待遇,行政级别越高,工资待遇便会越高,若级别没有得到晋升,则不论该员工的表现如何、业绩如何、或是技能怎么提高,他的工资待遇的上升空间就很小,于是导致了员工努力的程度、工作的业绩和他最终获得的报酬不成正比。而员工的资历、学历以及职称在其对其工资水平也影响很小,高学历、高职称并不能为员工带来更好的报酬。而在奖金分配方面,虽然部分营销团队的市场业务人员业绩突出,但他们所得到的绩效奖金和自己的实际期望相差甚远,甚至在考评之后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奖励,严重削弱了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

在员工福利方面,中兴营销团队的员工福利除了国家强制规定的“五险一金”福利以外,还包括带薪假期、商业保险以及各类补助等等,但福利的实施不仅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较弱的宣传力度也导致了员工们不清楚自己具体享受福利。另外,不同级别的员工之间福利差距过大,也使员工们产生了不平衡感。

2.员工的绩效不够规范

在日常考核方面,按公司的要求,每个月各部门的主管领导都要对其员工的日常绩效进行考核,该考核结果将直接影响员工当月工资,但实际情况是,员工的工资一旦确定,其工资基本全额发放,日常考核仅仅只是走个形式,员工的日常表现没有与员工的工资实现真正直接的挂钩。

3.员工的培训缺乏指导意义

第一,员工培训管理的制度不够科学、合理,公司的培训都是依据目前的利益情况和短期需求而组织安排的,并不能为长期的发展情况做指导,再加上员工的实际能力和培训内容之间有出入,最后导致培训内容起不到实际的作用。

第二,员工自身对培训不够重视,因为培训起不到实际的作用,所以员工从内心来说认为培训是“没有必要的”。员工们仅仅只是依照公司要求被动的参加培训,把培训当作任务来完成。

第三,培训效果缺乏考核与评估。一方面由于沟通不畅,团队领导对员工是否需要相关的培训的情况并不明确,无法为其安排合理科学的培训内容;另一方面,员工们机械的参加完公司组织的培训后,变转身就“忘”,使得培训只是走走形式,同时,公司并没有对员工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无法真正了解到培训的效果。

三、中兴通讯营销团队激励机制问题的建议及保障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

针对薪酬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公司应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的分配体系,让公司员工能够感受到公司对自己所做出的努力而给予的激励。在设计相关薪酬制度时,必须注意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的相互协调,加强对激励制度的差异和针对性,通过激励制度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保证薪酬激励制度对外有一定的竞争力,提高薪酬分配制度的公平性与科学性[9]。

(二)设立绩效考核“公示栏”

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营销部门在参照公司总的考核标准的同时,还需制定出符合自己团队的科学的考评激励制度,明确相关标准。除了将公司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以及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将纳入考评的体系以外,还要采取整体团队的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相互影响的考核方式,促使整体团队与员工个人两者之间达到均衡统一,在有效激发团队的经验共享行为的同时也能尽量避免因采取传统只依靠个人业绩来作为唯一的考评标准的考核方式,有效的预防团队成员中个别的偷懒行为以及“搭便车”问题。

(三)成立培训管控小组

在员工培训方面,首先,公司应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其次应对培训结果进行科学的审核评估,减少无效培训带来的时间与效益上的浪费。同时,对培训结果进行总结,还能够发现并改进在过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丰富公司培训方面的经验,同时今后的公司的培训计划的设计、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灵欣.A公司员工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黑龙

江大W,2014.

[2]杨永华,郭旭.如何激活营销团队中的橡皮人[J].乳品与

团队实训总结范文6

一、加强中小学团队工作的意义

共青团和少先队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承担着团结带领青少年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光荣任务,肩负着巩固、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神圣使命。中小学团队组织作为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基层组织,在整个团队事业的发展中处于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也是党的事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以其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团队工作,充分发挥团队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中小学团队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的建设

1.坚持和完善中小学团队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各学校要把中小学团队工作岗位的历练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途径。采取公开选拔方式,把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有志于从事团队工作的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到中小学团队工作岗位上来。要重视做好团队干部的转岗安排,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团队干部要纳入教育系统的党政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要将中小学团队干部从事团队工作的内容、工作量、实绩和受表彰情况纳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范畴。团队干部的职称评定根据其本人意愿可列入中小学德育教师职称系列单列进行评审。

2.落实中小学团委、少先队大队部专岗设置和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相关待遇。要把团委和少先队大队部作为中小学校内设部门单独设置,中学团委书记、小学总辅导员作为学校中层正职以上干部,在职期间享受相应待遇。七年级、八年级两个年级8个教学班以下的中学,学校团委书记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七年级、八年级8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设专职大队辅导员(大队辅导员可兼团委副书记),接受同级团委领导,享受学校中层副职的相关待遇;小学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兼任学校教工团委(总支、支部)书记,在校生超过1000人的要配备1名大队副辅导员。团委书记、大队总辅导员符合条件的可兼任校党委(总支、支部)委员,或列席党委(总支、支部)委员会议。于11月7日前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团委书记、支部书记)调整到位,并将登记表报局616室 。

3.加强中小学团队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中队辅导员可由班主任兼任,也可由其他任课教师担任,并享受相应待遇;要在聘任考核、学习培训和表彰激励等方面激发中队辅导员的岗位荣誉感和责任感。将中小学团队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师资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中小学团队干部队伍。要保证团队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间和经费。新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1年内必须参加县级以上共青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在岗团队干部(团委书记、大中队辅导员)每三年应参加不少于1次的县级以上共青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轮训;学习培训情况作为聘任和表彰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中小学团队组织建设

1.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团队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团章》、《队章》要求,在小学和初中普遍建立健全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加强班级团支部建设和大、中、小队建设。发展红领巾社团,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把红领巾、队章等队务用品配备和队室、鼓号队、红领巾广播等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范畴。要完善中学少先队组织,坚持全团带队,七年级、八年级两个年级有8个教学班以上的中学,应由全体少先队员选举产生大队委,设立队长、队委。并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少先队中队,中队辅导员可由班主任兼任,也可由其他教师兼任,在各中队应选举产生中队委开展少先队活动。

2.突出“六个一”团建项目。学校团委要将“六个一”团建项目作为近期加强中学中职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载体。以“入团第一课”为核心,系统构建中学中职团员意识教育体系;以“青春五月”为统揽,全面打造中学中职共青团活动氛围;以“共青团辅导员”为关键,有效加强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基础力量;以“团员成长教育室”为重点,扎实建设中学中职共青团有形阵地;以“班级团队角”为依托,大力构建基层支部教育管理展示平台;以“学生团员成长档案”为抓手,促进形成记录学生团员成长印迹的有形载体。

3.建立健全团队活动阵地。要逐步在各类场所建立少先队教育实践基地。把团队基础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团队活动室、鼓号队、广播站、红领巾书屋、中队角、少年军(警)校等设施和载体,大队队室的室内陈设布置形式力求庄严、朴实、富有童趣,内容上要有教育性和时代感,要体现本校特色,要做到整洁、适用,富有少儿特色,将学校少先队队室、红领巾广播站、鼓号队等纳入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

四、主要任务

1.加强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共青团要积极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我的彩虹人生”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唱响“三爱”教育主旋律,少先队要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积极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红领巾心向党”、“红领巾寻访”“红领巾与雷锋车同行”和创建“李四光中队”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加强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将“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纳入学校校本课程设置方案,列入教育部门的教研内容,进入学校的课程表,切实保证每周1课时的少先队中队活动时间,不得被其他教学活动挤占,大队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大队会,结合主题教育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系列活动,每学期面向全体队员至少组织一次知识讲座,每年至少组织全体队员参加一次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设立少先队活动课兼职教研员,少先队总辅导员兼任教研员。加大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理论研究力度,将少先队工作纳入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在全县构建一支少先队科研队伍,建立少先队工作名师工作室。

3.规范中学中职团员发展工作。要做好少先队员入团前培养教育工作,要建立“推优入团”的良好机制,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为团的发展对象,不断为共青团组织输送大批优秀后备人才,使少先队真正成为共青团的预备队。学校团委要加强对本校团员发展工作的统筹,制定年度计划,严格规定团员发展标准和发展规范,认真执行团员发展程序,要按照团章有关规定,确保每学期发展团员不少于1个批次,杜绝全员入团、无条件发展、不按程序发展和突击发展现象。入团后,所有团员应该坚持执行戴团徽、持团员证,参加团日活动时要唱团歌。

4.大力推进团队网络活动和信息化建设。借助互联网+和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在推广普及中小学团队活动和辐射影响青少年学生的积极作用。推动团队信息化建设,建立团队信息和沟通交流的网络平台,创新探索利用网络管理、服务青少年学生的有效方式,学校校园网要开辟专门的团队工作栏目和园地,不断扩大团队的组织覆盖和活动覆盖。

五、建立健全中小学团队工作的督导检查机制。对学校团队工作考核纳入教育局对学校综合考核整体范畴,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等为主体,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中小学团队工作督导考核机制。要把中小学团队工作各项要求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等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各学校落实本文件以及《中共xx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等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把团队工作情况作为衡量中小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五、初中实行“团队一体化”建设

推进“团队一体化”建设的任务和措施主要归纳为“八个统筹”:

1.统筹工作机构和工作力量:坚持“队为主体,团为核心,以团带队,团队共兴”的基本原则,统筹各个层面的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机构和工作力量。学校建立由党委(总支)、团委(总支) 、大队部共同组成的“团队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明确分工。

2.统筹队员和团员教育:注重团、队组织意识和教育内容的衔接,培育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感情,将少先队队员教育和共青团团员教育进行统筹,实现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一体化考评,保持团队教育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3.统筹团队活动:面向全体初中少先队员开展适合初中少年特点的自主活动,将少先队的集体意识、团结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活动和共青团的责任意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活动统筹起来。

4.统筹团队仪式:抓好队员、团员意识教育,强化入队、入团仪式教育。通过仪式营造庄重的氛围, 让初中少先队员充分体会少先队和共青团的组织神圣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组织的热爱和拥护。

5.统筹基础队务团务规范:将队务规范制度与团务规范制度相互统筹起来,做好有序衔接。少先队辅导员要严格执行“三个不准,一个杜绝”要求,中学团委要改善重团员发展、轻团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少先队与共青团协同一致加强基础队务、团务规范管理。

6.统筹队员团员评价体系:做好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的评价标准有效衔接,统筹两套评价体系标准统一、方法贯通、前后一致、一以贯之,将对少先队员的评价结果作为团队表彰和推优入团的参考指标。

7.统筹阵地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整体统筹,少先队和共青团阵地建设将达到强强联合、整体提升的效果。

8.统筹表彰激励机制:对少先队和共青团的评奖评优工作进行统筹,将评价标准、表彰项目、推选规模和评选办法等方面打通,使得学生既是队的优秀,也是团的优秀。积极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为团组织的发展对象。

六、工作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团队工作。全县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少年儿童和团队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更加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为少年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与和谐的环境,将文件精神细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切实推进全县少年儿童和团队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团队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拓展训练 团队合作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89-01

引言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较多,学校仅仅依靠思想教育工作和简单的心理咨询方法,很难彻底释放和排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拓展训练却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当代中学生要想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团队精神、创新能力这些无形的意志和精神则更为重要。参加拓展训练对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1.拓展训练的概念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付生存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训练方式。拓展训练在国外已经风行了数十年,它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培训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2.拓展训练的分类

2.1 团队协作项目

团队协作项目主要包括雷阵、电网、信任背摔、求生、罐头鞋、翻叶子、齐眉棍等三十几个项目,这些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团结协作,合理分工,相互鼓励,坚持到底的精神是团队精神的关键,在团队中,角色不能趋同,要各具特点,认同差异的存在,要主动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学会合作,共同实现目标。

2.2 个人挑战类项目

个人挑战类项目主要是个人或双人要完成平时难以想象能够完成的任务,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个人心理和生理素质,通过这种超越使学生感受到:心理保护层厚的人不能发挥现有能力,不断突破心理保护层是成功的关键。通过项目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建立自信心,增强判断能力。个人挑战类项目主要包括:断桥、空中单杠、攀岩、天梯、速降等几个高空项目,这些项目也是拓展训练中的核心项目。

3.拓展训练的特点

在拓展训练中,培训师在训练前只是把训练的内容、目的、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向学生讲清楚,在训练活动中一般不进行讲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在训练结束后的总结中,培训师也不做滔滔不绝的发言,只是点到为止,主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发表感慨。这样,对活动的操作、体验和总结,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育作用是自我教育的结果。

4.参加拓展训练对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参加拓展训练可以培养人的团队精神,熔炼团队,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集体主义教育。拓展训练通过开展系列团队活动项目,使每个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更加融洽地与别人合作,甘做人梯,为别人创造一切便利的条件,共同成就事业,使广大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受了团队精神的洗礼。如拓展训练中的“穿越电网”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受训中学生的面前竖着一张与常人同高的大网,网上有大小不规则的多个洞,一组多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通过,每个洞只能使用一次,身体的任何部分都不许碰到网,否则就是触“电”,钻过去的人不许回来帮忙。这个项目看起来容易,但做成功非常难。首先,大小洞的分配,谁先打头阵过去接应,谁留下断后,采取什么方式钻过电网,被运送的人怎样全力配合,这些在以往不曾遇见过的问题,让中学生在短时间内统一起来,实在是有难度,但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后,大家做起来非常认真。通过这个项目的培训,使受训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一个人再有本领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在一个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集体中,个人的力量才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团结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如果在一个团队中都充满这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氛围,那么这个团队就会稳定、健康、快速而持续地发展。

4.1参加拓展训练可培养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现代社会中靠一个人打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成功需要合作,需要团队每一个成员积极默契的相互配合。拓展训练中有很多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项目,例如,“求生”、“罐头鞋”、“有轨电车”等项目能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可当融入团队后,如果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整个团队就能发挥1+1>2的力量,完成个人不能完成的任务。每次学生完成活动大家经验分享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一直认为团结就是力量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这一刻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团结,什么是团队精神,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4.2 参加拓展训练有利于启发想象力与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训练中的很多项目都是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设计的。例如“罐头鞋”、“扎筏”、“电网”、“雷阵”等等。你没有在书本上学到过这样的知识,没有人教你怎么做,要完成这些任务只能靠自己,挖掘你的想象潜能,发挥你的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的想象力是那么丰富、动手能力是那么强。很多大学生参加完“雷阵”这个项目后体会最多的是: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大胆想象,勇敢地去尝试才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4.3 参加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信任感和包容心

在相信自身力量的同时,相信他人及团队的力量也变得更加重要了。“信任背摔”这个项目揭开了每个人于每个时刻的内心演变过程。在高台上向后倒下的一刹那,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担心下面队员无法接住自己。而越是不能信任对方,向后倒时越是不易被接住。大部分做得好的学生认为:在下面接的时候,上面的队员越是表现得相信自己,自己的信心就越强,接的就越轻松,而当自己向后倒的时候也相信下面的队友同样能很好地接住自己,因此倒的也就越好。这个项目告诉我们:对他人的信任,不仅可以增强同伴的信心,同时可增强自己的信心,可以使自己得到更多朋友的支持,使自己能更好地融入团队,发挥最大的潜能。

小结

拓展训练能让团队中的每一个队员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辛酸,这种氛围下使得每个人都敞开自己的心扉,建立起彼此的信任、理解、关爱,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拓展训练是一种非常好的素质培养方法,它能够让中学生学会主动适应环境、把握环境、积极进取、迎接挑战、磨练毅力,拓展自我,最终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陈剑梅.论拓展训练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价值[J].世纪桥,2006

[2]李协吉.拓展训练对高校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分析[J].体育世术,2006.(9)

团队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分享;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

心理行为训练指的是以心理素质模型为基础,应用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以行为训练作为媒介手段,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受训者心理素质的一种训练方法。目前,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都逐渐重视并陆续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心理行为训练也被称为素质拓展训练、拓展训练和心理训练等。为了达到相应的课程目标,该课程标准的教学流程为:组建团队――具体训练科目的训练――回顾总结。而对于具体的训练科目,完整的教学流程为:介绍训练科目的名称及意义――布置训练任务,明确规则和注意事项――学员操作,与此同时,教师观察典型行为――分享。分享方法应当是公安民警心理行为训练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对实现课程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受到课时量、教师等因素的影响,分享方法运用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希望阐述当前课程实施时运用分享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分享方法使用不当的弊端,进一步提出充分发挥分享方法作用的对策。

1 当前运用分享方法存在的问题

1.1 重操作轻分享

重操作轻分享是公安院校乃至一般院校的心理行为训练课程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安徽公安职业学院为例,一个高空训练科目的训练时间一般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一个地面训练科目的训练时间一般控制在四十五分钟之内。如果操作时间控制得当,一个训练科目用于小组分享的时间大约在5-10分钟。以一个小组15-20名队员计算,一个人只有不到一分钟的发言时间。这样的分享常常是在浮在表面而难以深入的。况且有时综合考虑各小组训练进度,一些小组因为操作时间过长,分享不得不被取消。

1.2 重教师说教轻学员表述

这是在小组分享时所表现出的另一个特征。教师往往具有传授某些知识的倾向,在某一学员开始分享时,教师就习惯性地使用某些知识、规律对其进行点评。这导致教师说的比较多而占用了学员发言的时间。当然,传授知识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还应当是话题的引导者,带领学员自然而然地获得感悟,要让重要的话由学员想到并说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灌输某种观点。

1.3 分享的内容不全面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员的分享多集中在经历了当下的训练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没有结合生活、工作实际来谈今天的学习对今后的启示。二是分享时多集中在自说自话,缺乏学员之间的互动。

2 分享方法使用不当的弊端

课程实施时运用分享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能否实现该课程目标。具体而言分享方法使用不当会带来以下不良后果。

2.1 训练游戏化

心理行为训练采取的是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员的体验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有其优势,能够寓教于乐。和传统说教的教学方法相比,它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员的学,即学员的体验。学员通过参与,通过全身心的投入,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来判断,获得经历与体验,并从中总结出新知识和新经验,从而改变自我,提升自我,重塑自我,从而促进个体与团队的进步。心理行为训练不同于一般的拓展训练之处在于:教师更倾向于让学员展现贴近其日常的行为,在行为中感受情绪的变化,而不是强调巅峰体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在学员操作的过程中,除非为了确保学员的安全,教师一般指导的比较少。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也必然存在劣势,即并不是所有学员都能在操作过程中主动有所悟。有些学员在课程开始时就问“今天我们‘玩’什么”,结束后也只觉得“今天的游戏玩得很开心”。放松心情是心理行为训练的课程目标之一,但不是唯一。在分享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语言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和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而不是停留在“好玩”。

2.2 教育资源利用受限

以安徽公安职业学院为例,对该学院该课程大纲进行分析。大纲开明宗义,将训练目的表述为“使参训民警体验到警察工作过程中,自信敢为、步调一致、协作配合、共度难关的重要性,磨练民警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提升警察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与民警个人的心理素质。” 不难发现,这其中“协作配合”、“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是关于德育目标的表述。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受到授课时间、教师、学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堂上更强调团队中的个人,强调团队合作过程中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作用,而忽略了众人组成的团队,忽视了人在一定团体中的行为就必然会受到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首先,操作过程中学员更容易以自己为中心,关注自己的操作是否成功。第二,虽然完成训练任务需要团队合作,但并不能保证每个团队都按照理想的状态进行操作。而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尽如人意”的行为和带来的感受也是该课程的资源,是值得拿来分享和讨论的。分享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员看到他们之间的互动,分享互动时的感受,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2.3 训练效果迁移难

东莞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在参加过拓展训练的民警中进行了问卷抽查,通过分析问卷调查,得出了结论:警察拓展训练的效果随着训练的持续深入达到最好,但训练结束后,训练效果因脱离了训练环境得不到强化而慢慢消退。 我认为,这与训练内容和教学情境与警察工作现实关联得不够紧密是有关系的。当前的心理行为训练课程大多是在校内的户外心理行为训练基地或室内训练场所完成。虽然那些训练器械是充分考虑了警察的职业特征,历经数年研发而成,但与警察的工作现实还是相去甚远。分享缺失或分享时不能联系到日常生活和工作,获得的收获则很难在课后迁移到生活、工作情境中。

3 充分发挥分享方法作用的对策

分享方法一般用于单个训练科目全体队员认为操作过程可以结束时,或是一天的训练即将结束时。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更好地发挥分享方法的作用。

3.1 鼓励每一位学员分享

应当保证足够的时间进行分享,为每一位受训学员提供及时和充分的表达机会。这种表达一是可以让说者理清自己受训时情绪变化的过程,二是可以让听者看到人的共通性。及时表达中的感谢,还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这种表达更容易让学员感受到人性,从而促进德育功能的发挥。为了确保每位参训学员都有话可说,教师要注意引导发言。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3.1.1顺序法: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按照一定顺序要求学员依次发言。

3.1.2情绪激发法:教师在看到学员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找出最激动、最有话可说的那位,让他谈谈自己的感想。教师在听的时候要兼顾其他学员在倾听时表现出的关注度、是否有共鸣等,以便寻找出下一位发言的学员。

3.1.3事件顺序法:按照团队成员完成任务的过程,谁做了某一步骤,就让他谈谈当时是怎么考虑的,也让其他人谈谈对他的行为有什么反馈。

3.1.4典型行为法:结合典型行为,谁当时是怎么一个状况,就让谁谈谈当时是怎么想的。教师要注意抛出的话题应该是大家都有话可说的。

3.2 及时进行分享

心理行为训练课程中的分享,即回顾点评,起着渲染气氛,表达和宣泄情绪,挖掘和了解深层次意识,强化训练效果以及总结的作用。进行分享,是状态使然。如果不进行分享,那么具体训练科目或是一天的训练会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因此分享首先必须是及时的。每一个训练科目完成之后,相信学员都会有这样或是那样的感受,最好能够在每一个训练科目的操作过程结束之后就进行分享。现实中,由于一次参训的是多组学员,考虑到训练器械要相互对调等实际情况,每一个训练科目都被限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各组间能够协调,很难做到每一个训练科目结束之后立即进行分享,也必须要确保在一天的训练即将结束时进行分享。

3.3 注重小组分享

小组分享指的是学员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进行分享。小组分享时要求所有师生围成一圈,以便所有人之间都能保持目光的交流。小组分享应当包括引导学员发言,教师点评典型行为和总结等。如果刚才的训练取得了成功,则对成功表示祝贺,提炼团队取得成功的内在、稳定原因,激发大家兴奋的情绪;如果刚才的训练失败了,没有完成训练任务,则根据学员的情绪,对失败进行可控和内在的归因分析,或对团队的努力进行鼓励,提出对下一个训练科目或今后的期望。小组分享与在全班进行分享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在全班进行分享时,由于时间有限,各小组派一至两名代表进行分享就类似于对小组这一天训练的总结。而只有在“小组分享”时才能更多的使用“我……你……”的句式,谈小组内的人际互动和行为,谈“我”是如何感受“你”的行为的,这才是更有意义的。

3.4 引导对典型行为的分享

可以分享的内容很多,对典型行为的分享是一个抓手。在心理行为训练课程中,当团队或个人出现了某些值得分享的行为,应当引导学员分享这一行为背后存在的情感和观念。通过分享典型行为,可以起到深入挖掘内在思想观点、分析和反思消极的思想和行为、激励积极正面的思想和行为,对瞬间灵感进行深化和进行系统归纳的作用。分享典型行为时应注意:对于积极行为一定要肯定和赞美,对人不对事;对于消极行为一定要分析,促进受训学员深入思考,但对事不对人。受训学员不一定能关注到训练中的典型行为。教师需要在学员进行操作时观察并记录下存在的典型行为,以便在分享时指导学员对某些需要关注的行为进一步深入思考。

3.5 引导结合生活、工作实际进行分享

一个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会表现出相似的行为模式。在心理行为训练课上表现出的行为是以往行为模式的表现。这些行为中有一些是需要强化的,有一些是需要改变的。心理行为训练所设置的情境和生活、工作的实际情况不同。为了更好地迁移在心理行为训练课中所学,最好能让学员联系自己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相似行为,谈一谈将来可以做什么样的改变。心理行为训练过程中,学员付出努力,并有了最初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开端。有了情绪体验之后,学员能够与团队中体验过或观察过类似行为的其他人分享他们所体验到的情感的变化或观察到的现象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相似或不同的感受相互碰撞,就会引发自己对他人行为的体验以及他人对自身行为反馈的体验等。最后还要谈论如何将这些体验和总结出的经验运用到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研讨如何运用也是一种体验,可以促进学员不断进步。

4 结论和建议

综上,实践证明,分享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好的分享使得心理行为训练更专业,也更有效。为了更好地使用分享方法,确保分享方法发挥作用,应当确保心理行为训练课的授课时间,提高授课教师心理学专业素养,培养授课教师随机应变、循循善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公安厅警察训练总队(安徽公安职业学院)《民警心理行为训

练大纲》

团队实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教学团队;合作模式;课程质量;师资培养

近年来,经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已十分明确,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针对“如何有效培养这类人才”的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特点,笔者提出 “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项目导入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及“以学生项目组和虚拟公司为主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1],这些模式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得以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教改措施的推进,我们也发现一个制约改革的问题,即课程师资水平。高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同一门课的平行班,在不同教师实施下,教学效果也大不相同[2]。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提高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在借签国内外一些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教师团队合作实施课程教学”的模式。两轮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团队内教师能力优势互补及配套团队教学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以产生3个效果:使学生获得优质共享教学资源;使教师获得业务成长平台;使课程建设获得有效的建设力量和途径。

1团队合作教学的具体措施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组采取的具体措施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建立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3-4],由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组成,主讲教师进行大班授课,辅导教师听课并进行小班实训辅导;采用项目导入课程教学模式和案例驱动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学生项目组团队自主学习为主、辅导教师引导为辅的辅导模式;注重平时作业环节,强化实训辅导,突出阶段性测验,强调段段结清;采用集体备课形式建设各环节的教学资料,包括课程纲要性资料、自编教材、PPT、录像、实训讲义、习题集、试题库等。

1.1大班授课、小班辅导

主讲老师围绕课程目标,编写授课用PPT课件,对2至3个班的学生集中授课;围绕项目和案例布置课后作业;准备每一阶段的测试卷;控制课程整体教学进度和质量。

辅导老师每人辅导1个班,负责上机训练、课后辅导和作业试卷批改;及时将实训、作业情况反馈给主讲教师,以便及时更改授课方法、进度等;同时,在课程的第一轮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听主讲老师的授课,然后再上机辅导学生;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指导每组学生完成各阶段项目任务的PPT汇报内容。

课程的知识传授与项目流程、规范及技术讲解由主讲教师完成,利用多媒体教室采用PPT课件集中进行课堂教学,这部分教学占总课时的40%左右;课程知识点应用和项目案例任务训练由辅导教师指导,在计算机房进行;其中,每个班学生再分组,一个班5至6个组,每组指定一个组长,完成任务过程中组织组员讨论,小组成果在班上进行PPT交流,这部分学习占总课时的60%左右。

1.2项目导入、案例驱动

以“项目导入的课程教学模式、案例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为主线,组织课堂授课和实训辅导。根据所设计的课程驱动项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教学涵盖具体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课程教学内容。项目课程教学开始时,教师先对引入的实际项目作整体展示和说明,同时,将综合项目划分为多个子项目,然后将每个子项目划分为多个相应的案例,使学生对项目的功能和结构有较为完整的理解[5]。通过项目实例的展示,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在项目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子项目实际需要被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共同完成课程项目任务。所有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都必须通过项目小组进行训练,以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3过程评估、段段结清

从平时作业、每周实训、各阶段测验3方面抓过程管理和评估。

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术的风向标,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在高职院校中,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较差,作业的抄袭现象较为普遍,如果能够较好地控制好作业这个环节,那么,课程教学效果就可达成一半。本课程的作业要关注布置、批改和反馈三个方面,作业的形式为笔头与电子形式相结合,同时关注作业的真实性,对抄袭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严肃处理。作业的布置要紧密结合课程项目任务,并具有探索性和发散性,有一定工作量。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每个学生每道题的错误、本次作业中各题的答题情况、本次作业总体分析都要包括在批改内容中,并及时反馈给主讲教师和学生,主讲教师对此进行点评和调整,学生进行作业改错。

教师作业批改示例如图1所示。

每周理论课安排配套的实训课,实训辅导课采取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关键习题人人过关的措施。具体做法是:在集体讨论的前提下,辅导教师轮流准备实训讲义,实训讲义对课堂的理论进行总结,布置实训案例。在实训课上,由辅导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出一些题目,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讨论回答,作为对课堂教学的回顾。然后,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读程,理解后对案例要求进行修改,学生开始上机。练习基本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代表面向全班,对自己的代码进行调试、讲解,教师在旁辅助讲解。然后,项目组内互相帮助完善和改进案例,并以项目组为单位提出仍然存在的问题,教师解答。最后,由学生代表对作业的思路进行阐述,教师辅助讲解。完成规定关键案例任务并由教师检验过的项目组可以下课,所有项目组必须等组内全体过关后才能离开。这种辅导模式基本是以学生为主,即复习概念――读程――编程――讲解――完善改进提问――作业讲解,都是由学生完成,以项目组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性得到发挥,教学形式深受学生欢迎。

根据课程知识体系,教师要突出平时测试的作用,及时了解学生对已经学过课程内容和相应项目任务的掌握程度。根据项目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设计若干次平时测试,每次测验有明确的目标,测试卷由教师团队借鉴企业对课程的面试要求,统一出卷和批改,改完后及时反馈学生。课程组重点对每次测试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教学方法、辅导方法、学生情况等,最后总结本阶段的经验和缺陷并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以便在后续的课程实施中切实贯彻。最后的课程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其中实践考核是让每个学生完成一个综合性项目,通过项目来考察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情况。

1.4规范管理、资料完备

课程组坚持开展教研活动,不论放假上班,每周1次,对本周学生作业、接受情况,教师的授课、辅导情况以及下周的内容、讲授模式、分工进行规划。我们发现发现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可通过这个活动充分交流、增进感情,提高业务水平,及时了解情况、对授课、辅导进行修正,真正做到段段结清。

课程组成员分工合作,采用集体协商的形式,逐步建立和完善课程建设各环节的教学资料:包括课程网站(内含师生论坛)、课程纲要性文件、自编讲义、授课PPT、视频录像、实训讲义、习题集、试题库等。这些资料及时上网,极大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的课余自学和拓展。

师生论坛示例如图2所示。

2团队合作教学的效果展示

按照统一出卷,公开流水阅卷的流程,课程组织3次阶段性考核,每次时间间隔1个月左右,每次考核的中心分别是:OOP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多态及其应用、综合项目实训考核。我们选择第一轮教学过程中的2个平行班为例,其中一个班的辅导教师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另一个是新教师且第一次上本课程,3次考核的成绩统计总结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在团队授课模式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逐渐提高,2个平行班的总体成绩水平也逐渐趋同,这说明我们的团队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修正教师差异而造成的教学效果差异。

3团队合作教学的进一步设想

根据以上的具体措施展示和效果分析,教师团队合作模式具备以下优点:1)与以往相比,学生获得了优质共享的教学资源,包括优质互补的师资和规范全面的资料,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2)团队内教师获得了教学及各方面业务成长的一个有效平台,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3)通过团队分工协作,使课程建设获得了有效的建设途径,促进了课程建设成规范和上水平,也有效促进了专业建设的深入。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此阶段的团队合作模式存在缺陷,如团队师资结构问题和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培养问题。对此,我们将对下一阶段提出设想。

3.1构建专兼结合、内外互动的团队

团队合作模式可以完成传统的教学任务,但如何促进课程建设的深度,使学生技能真正达到企业和专业内后续课程的需求,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支能力互补、能为共同愿景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团队。团队内除了课程教师外,还需要有企业方面的专家、专业内后续课程专家共同进行课程设计,并对企业的需求和后续课程的整合等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做到专兼结合、课程内外互动。组建这支团队的关键是要有具备领军素质的团队负责人,能够在企业、专业、课程三者融合的共同愿景层次上,进行协调和组织;其次是要有和谐的团队文化,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紧密合作。

3.2挖掘学生潜能,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我们的团队教学模式中,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研讨、实践,该教学模式特别重视项目组内学生的互帮互助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技能训练。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认可。但是,无论是课堂内容、还是实践内容、训练案例、项目等教学内容,都是由教师团队设计的,学生基本还是被动接受。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考虑到要扭转我国学生自小养成的不肯主动思考的习惯,我们认为,有必要把部分训练内容交给学生自己设计。目前,我们正在探索的做法是以学生项目组为单位,要求所有项目组完成某些课堂的实训讲义,然后由各组对自己的讲义进行公开讲解、答辩,由全体学生评出最适合自身技能训练需求的实训讲义。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主动思考、自我负责的习惯,为其后续和终生的学习习惯打下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想借助学生之力设计一种真正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实训讲义,进一步提高技能训练水平和课程建设深度。

4结语

教学团队合作模式下的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通过大班授课、小班辅导;项目导入、案例驱动;过程评估、段段结清;规范管理、资料完备等系列措施,取得了实质性的良好效果,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并且修正了教师差异而带来的教学效果差异。该教学模式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等多重关系共存的团队中,使教学模式多元化,促进横向互动、有效沟通、优势互补。它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程建设力度和深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团队合作模式。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如果我们能在构建专兼结合、内外互动的教师团队和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主动学习这两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那么,课程教学效果将得到更高的提升,教学团队合作模式的影响也更长远。

参考文献:

[1] 包芳,潘永惠. 面向高职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20):62-66.

[2] 王琴.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J]. 职业技术教育,2009(16):16-18.

[3] 傅晓军.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理性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9(8):23-25.

[4] 高俊强,陈红.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2):21-24.

[5] 李蜀湘. 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114-115.

Research on Teaching Team Cooperate Pattern in Polytechnic Computer Specialty

BAO Fang, PAN Yonghui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No.168, Xicheng Road, Jiangyin 214405,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