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校法治课学习材料集锦9篇

时间:2023-01-05 19:24:21

学校法治课学习材料

学校法治课学习材料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中职政治教材资源教师资源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性因素所在,而教材是最直接的课程资源,是多种资源汇集的“信息场”。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育专家也曾一再强调,“不要机械地去教教材,而要灵活地用教材来教。”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教师对教材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这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

一、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教材的“选用者”和“驾驭者”,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

1.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要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去认识和分析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去解决问题。

2.发挥特长,取长补短,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政治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教师通过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环节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教师还需留意、收集、整理身边的教学案例,编写教后记,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教学。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

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会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如果教师处理得当会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因此,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按照预设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实现课堂的动态发展。在讲到人生价值时,一位政治老师列举上个世纪80年代大学生张华为救落入粪池的农民而英勇献身的事例后,身边一名学生认为不值得,课堂内一片喧哗,这位老师临时调整教学程序,让学生以“大学生舍身救老农是否值得”为辩题,亮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陈述,最后,认为有价值的一方取得了优势。学生通过辩论表露了真实想法,课堂教学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提升现代教育技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政治学习提供了一个文字、声音、图像并茂的新天地,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信息库。教师通过制作政治课件,给学生视听合一的、手脑并用的感官刺激,并呈现更多的信息资料,使学生更为直观、迅速地了解政治知识、政治形势。使用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教学,也给学生提供了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使政治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大的空间去发展,赋予政治课新的生命。

二、政治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材是至今使用范围最广泛、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课程内容载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内容和依据。新“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4门德育课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和“心理健康”选修课程教学大纲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不再是单纯表达知识的工具,而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材料资源。

1.走出误区,树立教材资源观

在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许多教师敢于突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综合开发包括学生资源、各种环境资源在内的各类课程资源,有效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同时,也有部分教师走入了另一误区:忽视传统课程资源――教材的利用。只疲于搜集各种课外教学资源而在教材的钻研上欠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大量堆积补充材料,最终导致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背离了课程改革的初衷。全面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以“教材不是唯一课程资源”为由,否定教材在课程资源中的基础作用,削弱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材资源仍然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托,因此教师必须正确的对待教材,挖掘教材,夯实基础。

2.发掘教材知识点,构建知识脉络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政治教师要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教材观,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材。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除了教材提供的基本内容外,还应结合每课的“名词点击”“相关链接”“专家点评”等栏目,以教材的探究活动和每一单元后的“综合探究”模块进行教学,既要重视教材的显性材料又要挖掘隐性材料,又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

3.编写校本教材,扩展教材资源

根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政治教材应该由国家统编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共同组成,一本好的校本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亲身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三观”。因此,在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政治教师应利用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间风俗、建设成果、英雄事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校本练习,作为统编教材的有机补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提供广阔的平台。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教材无论如何更新,总是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如果不注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作为政治教师要善于发现资源、利用资源,发挥教育智慧,不断更新知识,对教材的不断拓展与补充、创新,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教育部教职成[2008]号.2008-12-9.

[2]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育部教职成[2008]6号.2008-12-10.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4]5号.2004-3-02.

学校法治课学习材料范文2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更突出

恩想政治活动课的开展,并不是使置翼变的无事可做,当“甩手掌柜”,而是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不再唱独角斌基嚣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加强导学如帮湖学生理清知识线索,明确重点难点,解管自学困惑,提供活动建议,引导质疑稗争论;协调关系如培训召集人,使之取为组织者和带头者,处理好小组内(召集人和组员,学优生和学困生)和小组间(课题选择,讨论评价)的关系:及时总结如每次活动结束后在听取学生“讨论互评的基础上肯定长处,指出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并对教学内容作科学归纳和小结。”

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如初三政治教材共设计了16项活动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如第一课的"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第三课的"根据国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采取自制或识读图表等万式,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第四课的"根据切身经历,结合有关资料,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如第二课的"从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等方面,展示社会主义新申国发生的巨变,第三课的"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第五课的"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题,交流各自的看法"。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如第二课的"结合图文资料,通过调查、访谈活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发表并交流各自的感想":第四课的"采取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情况,井就如何改善文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第五课的"共同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表达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三、突出学生的王体地机立

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来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邵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酌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皇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学校法治课学习材料范文3

一、主要成绩

1、学校领导班子坚持班子学习制度,学习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学习“八荣八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等;对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奉公教育,从而使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爱岗敬业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领导班子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在各项工作中能发挥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班子的整体效能。学校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教育为主,全面育人”的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学校。

2、学校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建立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请假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打鼓小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打鼓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深入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塑形象”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打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校本教研、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5%的专任教师能“一专多能”,能适应二门以上学科教学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及本科的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4、学校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专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上学年,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活动,建立了“红领巾心里话信箱”。

4、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研课等。

5、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段的不同设立了兴趣小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好的兴趣组活动,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更加富有生气。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6、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整洁,在各楼层的楼梯口辟有宣传画、板报,集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宗旨于一体,为打鼓小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打鼓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缺少学校中远期实施素质教育规划,前三年的自评材料及自评过程材料不完整。教师会议、行政会议缺少实施素质教育的详细记录。学校各类财产清册、有关证件不齐。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归纳不够。材料收集归类整理需加强。

2、学校无实施《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细则,无教师培训登记表,教师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师德教育活动材料、体现师德师风材料、教师培训工作材料偏少,教师培训成效材料不完整,教师工作评价材料不全。

3、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要加强对经常性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生良好表现典型材料的收集,以便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德育成果。

4、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5、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学校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以校为本有关教研活动记录材料不够完整。

6、艺术教育原始记录缺,活动的材料偏少,获奖作品要收集。

7、学籍缺少。学生变动材料不完整,学生变动数统计有误。

学校法治课学习材料范文4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现状;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作用,其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流、碰撞,高校大W生受到了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所以,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同

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同主要是指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价值、属性表现出的心理上的接受和价值上的选择,进而达到情感上的认同,并指导自身自觉行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

笔者选取了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材料学院、电信学院、管理学院、文法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学院、外语学院等学院的207名在校生,通过调查问卷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同的相关资料,采用定量研究、定性分析的方式,对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的认同现状进行分析。

二、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同的主要内容

1.思政理论课程的实用价值。对思政理论课程价值上的认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对社会价值的认同是指高校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相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对个人价值的认同是指高校大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相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积极学习最新的政策、精神,从而确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2.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在进行教育活动时采用的方式和手段,通过教育环境传递正确的认识与理论知识,最终实现教学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的认同主要包括对教学方法理念及教学方式的认同。

3.思政理论课程的使用教材。教材是知识呈现的载体,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展开,是师生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的认同主要包括大学生对思政课程教材内容及教材编写等方面的认同。

4.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师素质。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思政教学的成效。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素质的认同主要是指对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及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认同。

三、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同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共回收209份问卷,有效问卷共205份,问卷有效率约98.1%。在调查对象中,男生108人,女生91人(缺失值为6)。通过对收集材料的分析整理,不难发现,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程的认同有良好的表现,但同时也存在着消极影响。

1.高校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程存在良好认同。(1)大部分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较为认同。调查显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可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这一观点,52.6%的学生比较认同,24.2%的学生完全认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可以使大学生了解、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方针”这一观点,59.3%的学生比较认同,19.2%的学生完全认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可以使大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信心”这一观点,38.2%的学生较为认同,21.7%的学生完全认同。调查结果表明,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用价值较为认同。同时,通过访谈可以了解到,高校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程的设置比较认同,认为其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能够满足学生的成才需要,使大学生掌握基本政治知识,实现全方位的成长。由此可见,高校思政理论课程能够促进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发挥着关键作用。(2)大部分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较为认同。调查显示,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接受并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观点,58.5%的学生比较认同,11.3%的学生完全认同;对“教材内容紧跟时展,教学方式手段能够吸引大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一观点,42.7%的学生比较认同,25.6%的学生完全认同,表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教学方式较为认同。同时,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有了更深刻的认同,更加坚信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并对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充满了信心。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程选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性。(3)大部分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比较认同。对“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观点,60.1%的学生比较认同,22.5%的学生完全认同;对“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能够遵守法制和纪律”这一观点,64.1%的学生比较认同,21.2%的学生完全认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这一观点,49.8%的学生比较认同,10.1%的学生完全认同,这说明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程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比较认同。同时,通过访谈了解到,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普遍认为思政理论课程教师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能够发挥教育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师专业基础知识牢固,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将符合时代需求的学术成果融入教学之中,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2.高校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程认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可得出,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存在良好的认同表现,但与此同时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程教材内容和编写体例不贴近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缺少多样性;部分高校思政课程教师能力素质偏低;部分学生认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价值不高。

四、增强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认同的对策探究

笔者通过梳理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同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增强大学生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程认同的对策,以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指导并给予启示。

1.发挥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意识、政治认同的教育任务,因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达成这一目标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清醒的认识,坚信思政课程能够引领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社会问题与现状,抵制错误思潮和不良的思想文化。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才能发挥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关键在于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在当前的教学内容中,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围绕学生极为关注的问题说服力较弱,这较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在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剔除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增加课程中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现实内容,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和社会实际,增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激发其学习动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价值。

3.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程应突出多样化、灵活化、学生主体化的特点,借鉴其他社会学科的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心理学教育中心理疏导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同不断增强。

4.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高等学校思政理论课专任教师是提高课程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既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使他们善于学习和研究新问题、新理论,用符合逻辑的分析方法引导大学生追求真理,使思政理论课程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要健全各项课程建设的保障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监督制度以及实践教学制度,保障高等学校思政理课程建设。

五、结语

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其对思政理论课程的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希望该研究能够为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提供指导,使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增强对思政理论课程实际价值的认同,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张爱萍.认同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养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3).

学校法治课学习材料范文5

关键词:中职校;政治课;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82-01

政治课是一门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同时,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职业道德宣传等重要任务。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也就成为我们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

1.开放性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冲破学科、教材和课堂的局限,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

1.1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再受"知识中心"的束缚,而是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型的结合。由过去只重视认知领域目标,扩展到技能、学法、德育、情感等目标领域。这种开放性的教学目标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进而也就成为连接学科、学校和社会等教育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枢纽。

1.2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开放性教学的内容不再受"教材中心"的束缚,课堂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向教材以外的一些方面适当拓宽:①在重难点上拓宽。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适当补充一些政治事件和政治背景,以丰富课堂教学。②在信息上拓宽。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媒体,适时引入充分体现学科时代性的最新政治信息。③在学科间拓宽。政治课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很多学科都有联系,所以教师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1.3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开放性教学的课堂应灵活安排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能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开放性教学场所,如组织问题讨论、辩论会、答疑解惑的师生互动等;教学不再只局限于书本知识和课堂,而是把学生置于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积极开拓获得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重视利用课外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1.4教学关系的开放性。实行开放性教学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器而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在开放性教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同时扮演双重角色,既当先生,又当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多向互动的过程。

1.5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开放性的教学评价要求打破"教师中心、知识中心、应试中心"的片面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由记忆评价转化为理解评价,由知识评价转化为知能并重、智德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全面素质评价;评价方法由终结性评价让位于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让位于师生民主评价。形成评价内容、主体、方法、标准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开放性的教学评价机制。

2.中职校政治课实施开放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开放性教学是中职校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意志品质较差,理想道德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等问题。另外,受外界的诱惑较多,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

笔者曾对我校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是否对政治课有兴趣",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表明;一半以上的中职校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开设政治课,那么原因何在?

第一,自身的因素。正如前面提到的中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加上他们往往重视专业课而忽视政治课。

第二,教材的因素。目前采用的中职校某些教材内容空洞且脱离实际,使学生觉得学了也没用,直接影响其兴趣和信心。

第三,社会因素。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部分人日益强化的物质利益观念、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不协调,甚至出现道德沦丧等倾向。这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鉴于上述情况,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已经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了。

2.2政治课的开放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既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又是一种创新教育。片面强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还抑制了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因此,面对挑战,政治课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战略的目标要求。

3.中职校政治课教学的开放性取向

3.1教学社会化。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政治课一方面要把教学与社会结合起来,把本地区的改革成绩与不足穿插补充到教学中去;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德育资源的优势,让学生走近生活、了解社会,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3.2思维多向化。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是开放性政治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大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及现代思维头脑的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人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利用自己的知识结构会有不同的思路。在政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路去认识和解决面临的社会问题。

3.3教学手段开放化。教育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手段的现代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以图文并茂、视听合一的形式,把材料生动活泼的展示给学生,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4学科知识渗透化。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应该突破传统的划学科为牢的做法,政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沟通,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要努力创设政治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情境,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3.5作业布置空间化。开放式政治课教学不是拘泥于课堂、书本,而是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后广泛浏览历史、时政、社会热点资料,多掌握史实,多了解理论。要向图书馆、古迹、文献和现实、未来拓展。在广阔空间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实践证明,政治课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既能大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他们交流成果、展示才华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应当成为中职校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取向。

参考文献:

[1]任勇.年轻教师必听的讲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学校法治课学习材料范文6

1校企合作,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1.1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建设

第一学年在校内完成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根据“ETPA”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以专业基本理论对毕业生岗位技能达到“必须、够用”的原则。将理论教学体系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主干课及选修课三大类,理论课占总学时比例低于50%。

(1)与企业代表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请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来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明确企业用人要求,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确定课程模块及授课教师、实习实训场所等具体事宜,整合课程内容,并制定课程质量标准及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根据考核及调查结果不断修订,不断完善。

(2)调整课程模块。理论课将原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课整合为畜禽遗传繁育;将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加工与调制整合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等。各门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均做以调整,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凡与职业技能无关的理论予以删除,补充行业新知识和技术,形成全新、适用、实用的专业理论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和综合性。根据畜牧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牛羊与疾病防治3个必修模块课程,宠物与疾病防治或水产养殖与疾病防治1个选修模块课程,规定完成全部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在综合实践训练与岗前培训实习项目中,根据毕业生个人的职业规划和爱好强化1个职业方向的职业技能训练。

(3)加强优质课、精品课和校内教材建设。建设“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遗传育种”、“家畜传染病”、“家畜寄生虫病”、“病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近两年包括上述课程在内的9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省级优质课和精品课。为达到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参与了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畜牧兽医教材,还自编校内特色教材和配套的实验、实习指导书、教学大纲、电子教材、实训考核办法、多媒体课件等。以适应教学和实践的需要。目前,已经编写校本教材《饲料原料》、《饲料配制》、《动物药理》、《动物解剖图谱》等20余本,其中编制的饲料配方软件,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建设了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库平台,利用多媒体教室,依托校园网络,为教师、学生和社会提供统一的门户入口,形成开放式动态的网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2实验实践体系建设

按照课程体系,在第二学年的两个学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的同时,由专业教师带队让学生深入到校内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现场、企业。充分利用学院教学实验室、专业技术实践实训平台,与校外实习基地十余家企业共建岗前和顶岗实训平台,共同开发针对专业岗位群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形成专业基础知识实验、专业实践技能实训和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紧密联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举办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强化实验、实训、岗前培训和顶岗实习教学,构建“实验实习”、“教学实习”、“实训实习”、“岗前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的实践方式和技能掌握方法,从而使学生得到畜牧兽医专业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1.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

第三年组织工学交替的岗前实训和顶岗实习。学院主动与各大饲料生产企业、大型养殖公司与养殖基地、大型兽药生产企业、宠物医院等企业合作,在挂牌的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实习实验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与辽宁禾丰牧业有限公司、沈阳正成牧业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合作,每年组织学生赴实习基地,先参加岗前培训后顶岗实习,分别在饲料质量的检测、饲料加工工艺、畜禽养殖与疾病防治、饲料兽药营销、宠物饲养、美容与疾病诊治等岗位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同时学院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巡回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在学生所在企业组织专业技能集中培训和讲座,同时在生产一线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

2结语

学校法治课学习材料范文7

一、点滴积累,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时政热点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积累与中考知识点相关的素材,并把这些素材提炼成简短的文字,思考其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或杂志、网络等多种途径来了解最新的时事政治。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要能够主动吸收、观察我们身边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一切人类重大活动,要主动思考这些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用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教育我们的学生,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二、注重探究,将搜集的时政热点素材问题化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先导。经过这些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对新闻背景材料进行深加工,力求找到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并将其问题化。但并不是所有的重大新闻都能变成我们所需的时政热点,关键是要看其与我们的教材内容是否有联系。例如,这样一段时政新闻:2012年2月深圳唯冠苹果“iPad”总经销商侵权,飞人乔丹中国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侵权,好不热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确实需要加强,套用范伟的一句台词“真是防不胜防啊”。对此,我们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为什么唯冠科技要美国的苹果公司?(2)法院一审判决裁定唯冠科技胜诉说明了什么?(3)这一事件对我国有什么启示?由此启发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运用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去分析问题,认识到要运用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增强商标先行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科技实力,以达到践行统一的目的。

三、循循善诱,让课堂教学充满情境和趣味性

相比较而言,思想品德课有着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作为一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健康思想品行、注重学生践行统一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陷入说教课的尴尬或“满堂灌”的套路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可想而知。所以在中考总复习进入时政复习专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好好准备时政热点,精心策划每节课的具体环节,让整个课堂充满趣味性。

例如,关系到学生实际生活——校车安全的热点事件:新闻一:2011年9月26日,山西校车事故,7名初中生死亡。2011年11月16日甘肃校车事故,19名幼童遇难;10天之后的11月26日辽宁省丹东校车翻车事故,35名幼儿园儿童受伤。2011年12月12日,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发生一起运送小学生车辆侧翻事故,造成车内多名学生伤亡。血淋淋的惨痛教训一次又一次地拷问着校车安全制度。新闻二:2011年11月27日,在出席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时强调,要预防和避免儿童各种意外伤害,特别要加强校园治安、消防安全和校车交通安全工作。校车安全必须引起各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复习这一专题时,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步骤来进入新课。课前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时政新闻材料,并分小组交流获取到的信息。教师播放有关校车安全视频录像导入新课。在这样的气氛中引导学生结合相应的新闻材料思考与教材的结合点,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新闻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校车安全?(3)请你为校车安全献一计。要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多角度地去分析解决问题,比如从国家、社会、学校、未成年人的角度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课堂上分学习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命题、合作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自己对材料的把握和理解,与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感悟。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体会到思考的快乐。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而又紧张活泼的氛围中得到提高,从而顺利地实现学习目标。

四、水到渠成,回归书本是关键

学校法治课学习材料范文8

一、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避免走两种极端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最容易出现如下两种极端:一种是沿袭旧的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或者照搬本科院校的成功经验,脱离高职学生理论根底薄弱,形象思维相对较强逻辑思维相对较弱的现实,其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容乐观。另一种极端是完全脱离教材,另起炉灶;或者根据个人的知识背景和喜好任意对教材进行取舍;或者完全不顾教学目标,把课堂变成“故事会”、漫无目的的讨论会,这些做法可能会获得课堂气氛表面的活跃,赢得学生一时的喜爱,但不能取得内在的、长远的实效,不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

高职院校有其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2006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必须适应高职教育特有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在进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过程中,“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在教学内容上,制定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进行模块化或

专题化教学

1.制定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

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的教材与本科院校的并无二致,内容量大,理论性强,而且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偏紧,要让高职学生接受教材全部内容有相当的难度。因此,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时,应该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适当选择和调整。但要注意,这些调整不能根据教师自己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个人学习兴趣或者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来任意安排,而是要在吃透教材基本内容、基本精神,掌握教材逻辑架构的基础上,做到尊重教材而不偏离教材,消化教材而不死套教材。具体地讲,可以由教研室统一制定出结合本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以教学计划为指导,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思想上的疑点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来构造适合学生的教学体系。

2.进行模块化或专题化教学,引入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感性材料

采用模块化或专题化教学的形式,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多、课时紧的情况下,选择重点内容进行精讲,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进行拓展,把重点内容讲深、讲透、讲活,便于学生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实践中,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高职学生特点,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五个模块或专题;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为“新校园、新阶段、新任务”,“认识自我、明确理想”,“恋爱与婚姻”,“职业发展”,“关注社会”以及“法律素养的培训与训练”六个模块或专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积极引入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案例,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如通过视频介绍“南街村模式”、“华西村模式”并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领会为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而要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共同发展。科学的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能让学生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来理解理论知识;能让学生进行迁移性学习,尝试运用书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现实并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的心理结构。

3.将企业文化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化教学内容

企业文化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企业文化教育在教育对象上是一致的,在教育内容上是相容的,在教育功能上是相辅相成的,都重视对学生进行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将企业文化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教学内容中,适当结合对接行业的企业文化,特别注重和突出敬业、责任、创新、服从、守时、诚信、沟通、协调、吃苦、细心等职业态度的教育与培养,强化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法律规范的教育。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有关“理想信念”的内容中,结合职业理想和企业精神的内容进行拓展;在第三章有关“人生价值”的内容中,将学院对接的行业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在第六章有关“职业发展”中,进行企业文化相关知识的专题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企业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企业文化教育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可以将企业文化教育落到实处,又可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好地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

三、在教学方法上,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1.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16号文件”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作为具体教学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中最根本的是要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建立“工作体系”的教学模式。“工作体系”的教学模式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是“针对于传统职业教育与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而提出,其指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3]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上,都在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妨借鉴这种模式进行教学。

2.教学体现“做中学”、“学中做”,探索“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是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它是“行动导向”教学思想和策略的具体化,它要求教学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枯燥、抽象的理论性概念和原理,加强实践应用性。“教学做一体化”改革,有利于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一般认为在课外实践教学环节中比较易于实施。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仍然是可行的。笔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比如,在前面提到的模块化教学或专题式教学中,我们把学生可能存在的疑点和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起来,设计出一个个问题,然后把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或对问题的理解作为一个个学习任务,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基本环节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取几个问题(任务);各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资料;学生在课堂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得出小组结论;小组派代表发言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其他同学补充;对各组表现给予评价并将结果计入平时成绩;最后教师或补充、修正,或归纳、总结。实践表明,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查阅资料、探究式学习的兴趣,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能锻炼学生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校法治课学习材料范文9

一、树立正确、完整的课程观

20世纪末,我们的教育视野开始转向西方,大批的中国本土教育家到西方去考察、学习、参观,大批的“海归派”从国外带来大量较为先进的课程理念,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开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自此,泰勒的课程理论方为大家所熟知,此时课程概念的内涵也大大扩展。在泰勒的课程理论中课程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此时课程概念的内涵大大超越了教学,因为此时的教学仅仅是课程的实施。

十年课程改革,我们成果丰硕。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特别是这几年校本课程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剪纸、京剧、歌舞、地方戏、雕刻等等逐步走进学校、走进课程、走进课堂,轰轰烈烈,好有一番“你唱罢来我登场”之感觉。如果一个学校不开设几门校本课程,就好像这个学校就没有品味、校长的办学理念就太落伍。有的学校把家庭、工厂、社区当作课程资源来开发,犹有一种穷尽一切、涸泽而渔,把社会上的一切都当作课程来开发的盲动,好像有一种把课程的内涵等同于社会的内涵之趋势。看到、听到、读到这种种言论,心中多少感到有些诚惶诚恐。笔者自认为社会是教育的上位概念,教育是课程的上位概念,谈课程要准确把握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还课程一个本来面目,给课程一套合身的行头,不要把课程当成一只硕大无比的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放。课程改革实施了十年,我们应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课程到底是什么、什么才能称的上是课程。所以,建立正确的、完整的课程观,是在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认识清楚的、一个绕不过去的概念。

二、认真处理好各级课程之间的关系

1.从课程开发的主体来看

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它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地方课程介于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指由国家授权,地方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的课程。

2.从三级课程管理的主体来看

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负责制定国家课程政策,决策重大课程改革;制定指导性课程计划;制定必修科目国家课程标准(包括教学标准、评价标准);审查并向全国推荐学科教材;指导、检查地方课程管理工作;审批地方重大课程改革试验;制定升学考试制度,指导升学考试的实施;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

3.从三级课程管理的主体看

首先,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部主管,负责制定国家课程政策,决策重大课程改革;制定指导性课程计划;制定必修科目国家课程标准(包括教学标准、评价标准);审查并向全国推荐学科教材;指导、检查地方课程管理工作;审批地方重大课程改革试验;制定升学考试制度,指导升学考试的实施;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

其次,地方课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主管。负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确定本省执行的课程计划和必修科目课程标准;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改革方案,报国家教育部审批;审批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的选修课教材、乡土教材;审查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写教材(包括经批准编写的、在相应行政辖区内使用的教材);指导市(地)、县(市、区)教委选用教材;指导、检查各地课程管理工作;确定中考实施办法,指导考试工作;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地方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更好地完成国家课程改革的任务。地方课程建构的核心是国家课程标准与地方课程资源的结合与融合。

再次,校本课程由学校主管。负责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本校必修科目的实际课程标准;确定选修教材的编写、选用;开发活动课程;制定重大课程改革方案,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进行课程实施的管理。校本课程不仅改变了自上而下的周期较长的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实践证明,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条有效途径。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

三、恰当处理好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参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当遇到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深度和广度,如何处理教材、取舍教材,如何拓展教学内容等等诸如此类问题,教师总是喜欢查阅教学参考书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其实,解决此类问题最权威、最实际、最合适的应该是认真学习、研读课程标准,到课程标准中去寻求答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

1.课程标准

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更加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2.教材

供教学用的资料或叫做媒体、媒介,如课本、讲义等。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科书除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音像带等等。

3.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