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质量检测论文

时间:2023-02-18 13:10:13

导语:在质量检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质量检测论文

第1篇

1.1取样试验。材料在进行检测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进行取样,为了保证数量的要求,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取样,取样要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为了不影响试验的准确性,进行取样时一定要选取最好的样品,对于相同一批材料要随机抽取不同的部位,并取规定的一定数量的样品,取样的部位、取样的方法以及取样的数量都必须需要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同时材料在进行试验时,它的部位、数量以及方法都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偏差。

1.2环境温度与湿度。建筑材料的性能受有很多因素影响,例如湿度以及温度,为了使试验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在标准中对于材料测试时的环境条件以及养护等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必须严格的遵守这些相关的规定。

1.3数据处理。在进行试验检测时,对于不同的材料,要对其试验的结果数据进行取舍,为了避免试件在试验结果上存在较大的离散性,并导致试验结果与标准存在严重的差异性,我们就要在试验中要特别注意,试验结果的数据时常会出现高于或低于预期的结果,而同一组试件中数据也有相差悬殊的情况出现,每种材料的取舍方法都有明确的标准,因此绝对不能只将数据的结果进行简单的相加来计算。必须要认真的对待并且查明真实的原因,及时做到重复实验,这样才会避免同一试件的各项性能指标出。

2目前在建筑材料检测中所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我国建筑材料检测的情况来看,受到竞争压力的影响,一部分的企业和个人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往往在材料检测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加之检测工作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从而导致了材料检测结果失真,检测合格的产品,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施工标准和设计要求,下面就具体分析以下存在于材料检测中的诸多问题。

2.1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涌现出来,在众多的公司中,有些公司实力雄厚,有些公司在经济实力以及人力资源方面就会相对较差,也就是说我国建筑行业中企业实力良莠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导致了建筑材料问题丛生。一部分企业在材料质量重要性方面认识不够透彻,检测工作是浮于表面;有一部分公司目光短浅,为了谋取眼前利益,以次充好;还有一部分企业甚至对于质量检测不闻不问,毫不在意。这大大增加了工程隐患,影响工作质量。

2.2对于我国目前来说,建筑工地在需要建筑材料的时候,将收取到的材料根据批次取样然后送检,这种做法大大的延长了建筑材料的堆放时间,而且企业对于材料的验收也是十分的不方便。检测现场和施工现场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场地,而且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的取样一般都是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和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而检测单位的人员只在检测场地对样品进行检测,而且只对送来的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这就导致了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实际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2.3因为我国目前有很多的建筑公司都是股份制公司或者是私人进行承包的。为了能够得到更大的利润同行之间的竞争更是“不择手段”,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了市场的“乱、假、缺、低”等现象。

3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对其具体的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分析:

3.1材料进场前的质量控制。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前,就必须要经过全面的检测核对,工作人员要将设计图纸、文件以及各种合同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和了解,从而为检测工作提供依据。然后就是需要进一步了解材料的规格、强度以及等级品种等,选购材料时,就能够充分的保证材料的价格和质量以及供货的及时性,能够有效的选择优秀的供货厂家,这样既能提高工程的质量,又能很好的控制工程的造价成本,对于材料进场前的质量控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2材料进场的质量控制。材料在进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非常关键,对于每一种进场的材料,检测人员都应该从品种、规格、强度、型号等全方面入手,要将这些数据信息与施工设计要求一一对比、核实,从而判断两者是否完全一致。只要是进入施工场地的材料,不管是原材料、部件、还是半成品,都需要产看生产编号、规格以及质量合格证书等,同时还应该具备质量保证材料,合格证上要标明日期、公章以及批次等,发现标识标注不清的材料要进行重抽检或者要求厂家退货。

3.3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材料进场以后的质量控制不可忽视,很多人员会认为,材料既然能够进入施工场地就说明质量过关了,也就不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材料虽然确认合格后进入了施工现场,但是在存放、搬运等环节中很有很可能会出现影响质量的因素,必须存放不规范,同一型号的材料没有归类,搬运中出现碰撞,损坏等,这些都会导致施工出现问题,因此,即便是材料进入场地之后,管理人员也必须要进行严格控制,做到规范化,统一化。要建立专门存放材料的库房,并且不能存放与本工程无关的材料及物品。

第2篇

1.1农药残留物检测

目前,主要采用仪器分析法、酶抑制法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物,其中酶抑制法操作更加简便,主要使用的仪器包括测试仪、测试盒、测试纸等。在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物时,应利用系统检测技术检测食品中一百五十种农药残留物,同时应采用苄嘧磺隆等七种农药单残留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1.2检测生物毒素、病原体

检测食品中的生物毒素主要是指贝类、藻类、真菌类等霉素,一般会采用ELISA试剂盒的检验方法。检测食品中的病原体主要是指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及猪水泡病毒等病毒,一般采用随机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

1.3微生物致病菌的检测

微生物致病菌有很多种种类,不同的食品中,需要检测的微生物致病菌也会有所差异,目前,在食品中较为常见的是溶血性链球菌、志贺氏菌、沙门、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因此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需要多加注意。

1.4重金属的检测

铬、镉、汞、铅、类金属砷等重金属具有很强的生物毒性,是食品中较为常见,这些重金属如果残留在食品中,会直接损害人类的健康。目前,可以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法、光谱法、比浊法、电化学分析法、斑点比较法、光度法、色谱法等多种检测方法检测食品中的生物毒性重金属。虽然重金属检测的方法多样,但是对于不同类别的重金属,应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当然每一种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也有很大差异。比如铅,如果采用墨炉原子吸收光谱的检测方法,则对对应的检出限是5;如果采用单扫描极谱法进行检测,则为0.085。因此,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需要熟练掌握不同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及其检出限。

二、食品加工过程质量检测控制的要点分析

2.1检测食品深加工过程中的使用要素量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在整个食品深加工过程中发生的食品质量不合格事件中有49%左右是由于要素使用量不当所致,基本上比重占到一半,可见要素使用量违规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在深加工过程中关于要素使用量的质量检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营养性添加剂添加量严重不足。这种现象主要见于中老年奶粉、婴幼儿奶粉中没有添加足量的微量元素,或者是添加剂中掺杂了其他物质,导致纯度不够。②添加剂添加过量。其中添加剂主要指甜味剂、着色剂等,这主要是食品生产者为了使食品最终性状比较理想而为之。③防腐剂添加过量。这种问题比较常见,主要是为了能够使食品维持原滋原味,有较长的保质期。

添加添加剂在食品深加工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也是非常复杂、隐蔽的环节,因为食品的添加剂有很多种种类,而添加的方式比较隐蔽,加入的量也不会很多,因此很难识别食品中的添加剂。而且,很多加工车间由于企业、卫生需要等需要保密,有的添加剂会选择一个相对隐蔽的场合添加。这些问题都大大增加了食品加工中添加剂的检测难度。其实,究根结底是由于质量管理不到位所致,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没有营造一个诚信、健康的行业运营环境,很多食品企业为了一己私欲常常会做出一些不正当行为。

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尽快出台一套完善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食品质量管理的法制化,严惩一切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人以及责任企业,清扫食品市场,维持正常的运营秩序和环境。

2.2检测食品深加工过程中的人员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水平对于食品深生产过程中的食品质量有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食品企业的管理不足,整个食品行业管理相对较为混乱,尤其是一些小型食品加工企业、私人作坊等并没有重视管理,也没有严格控制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卫生,常常会出现食品质量问题。笔者认为,在食品深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行业相关规定以及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严格检测食品深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卫生、人员卫生情况,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系数。

第3篇

矩阵式管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管理形式之一,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管理模式非常适用于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矩阵式管理模式的优点是机动、灵活,可随项目的开发与结束进行有效的资源重组。由于这种管理模式是根据项目组织的,故任务清楚、目的明确,其以灵活、有效、快速反应的特点得到青睐。矩阵式质量检测方案,顾名思义,既根据集采产品的性能特征,对重点产品实行有针对性的驻厂检测、到货检测和工程应用跟踪检测相结合的方案,并将产品的检验数据与其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测试数据相结合,建立大数据体系,而大数据系统将反向对产品技术性能指标的制定与提升提供有效信息。

2矩阵式质量检测方案初衷

2.1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应纳入检测方案

采购的质量管理原则就是在适当的时候从适当的供应商处购买符合规格的材料,采购管理必须围绕“质量”、“供应商”、“时间”、“数量”、“地点”这5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企业若不重视采购物品的质量,质量低劣的物料会导致检测费用、管理费用的增加;会导致返工,使生产效率降低;也可能导致生产计划的延误,造成经济上和信誉上的损失,甚至造成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采购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了解工作过程中物料的质量情况。找出影响物料质量波动的原因,就要收集物料质量的数据记录,然后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采购质量问题的分析,从而解决采购质量问题,最终达到提高采购质量的目的。采购环节的质量是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将采购环节纳入质量检测方案中,让产品细节质量从源头得以把控。该质量环节的掌控无论是由集团内部组织还是由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其检验数据及样品的留存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尤其是对于后续的到货检测、入库检测以及工程测试等环节而言。

2.2到货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集采产品到货检测,即产品入库之后,由省、市公司对产品进行随机抽样,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测。从产品入库到检测结束返样入库,涉及到诸多环节,而每个环节又将受到诸多内外在因素的影响,时有计划执行效果减半的情况发生。在此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包括以下4点:

(1)时效问题。产品到货后,抽样送样以及得到检测结果的整个过程时间较长,而工程方面又亟待使用,往往会出现检测结果出来时,该批次产品已经被提取到相应项目中的情况。当遇到不合格品,只能在工程出现问题时,再分别到现场进行更换或调试,对工期及工程质量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2)运输问题。有些产品规格相对庞大沉重,在运输搬运过程中,时有因外在原因造成样品缺失或损伤而无法达到检测要求的问题。与此同时,运输多为签约物流公司,送样及返样不及时,对时效也是极大的制约。

(3)试样问题。试样不足。如无源器件、连接器、有源设备等产品,根据工程实际应用进行采购,送样后,不能及时返库,需出库时却货品不足试样因破坏性试验而无法返库,或即使返库其性能指标也已不同。如蓄电池产品,一组蓄电池试样,如无同批次备品,只能对其中一只单体进行破坏试验;而其他单体蓄电池也将因大电流放电后,性能受到不可逆转的改变。

(4)检测监管问题根据集团检测方案,各省、市公司对到货产品需先行自检,上报自检报告,再进行抽样送第三方全项检测。目前,自检环节的检测项目相对比较简单,大多无实质数据,与第三方检测数据无法进行比对,也就不能实现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控。

2.3第三方抽样检测覆盖密度低

自检是指各省市质检人员对到货产品按照产品的技术规范书进行基础性指标的检验。旨在通过对到货产品的初验,及时了解到货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是否有偏离。当出现不合格品时,可以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目前,自检环节仍以目测和简易工具测量为主,且自检人员工作繁杂,时有自检报告只有目测项的情况发生,自检环节的重要性被极度弱化。

3矩阵式质量检测方案初探

辽宁公司针对产品质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铁塔产品作为试点产品,实行了驻厂检测和工程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检测方案。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供应商的生产阶段便进入到生产线,对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原材料以及加工工艺进行检验,确保出厂的每一个产品的性能指标均达到技术规范书要求。而铁塔产品在工程中应用后,由省、市公司随机抽样,再由第三方到工程现场进行检测,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哪些因素会使产品性能指标产生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测,对日后产品质量管理提供了较完整的数据和宝贵的经验。辽宁公司在铁塔产品质量检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检测费用超出预算。如何在有限经费的基础上,实现全方位的立体检测方案成为当前的思考核心。

4矩阵式产品质量检测方案构想

(1)对集采产品分类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案。对产品进行分类,首先需要建立模型。比如根据产品应用情景,将产品体系的横纵坐标分别设定为功能性和结构性。功能性,即为技术指标主导应用;结构性,即为尺寸规格及机械物理性能主导应用。根据应用情景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检测方案。矩阵式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品分类模型构建如图1所示。

1)水晶心系列产品功能性和结构性能要求均非常严格的产品。比如有源设备、基站铁塔等,功能指标决定产品的应用,而机械性能、防水防尘、散热及抗震指标均影响着技术指标的长久性及稳定性。

2)翡翠手镯系列产品功能性要求高于机械物理指标。比如无源器件类,其中以合路器、滤波器等更为重要。他们的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信号覆盖效果,而信号覆盖对广大用户体验的满意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3)琉璃挂件系列产品挂件作为工艺品,若尺寸偏差、物理性能不达标,该产品便失去了其实质意义。比如管材类、走线架等。

4)玻璃弹珠系列产品使用中对性能及结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比如架空铁件、钢绞丝等。综上,针对产品的不同分类,在不同阶段以及不同检测场景中,可以选择重点项检测与全项检测相结合的方案,检测费用将根据检测项目的不同有所改变。节省的检测费用可应用于提升重点产品的检测密度上,如某些项目原检测密度为半年检测一次,这种检测的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发现不良品和不良原因,一旦发现时又会造成检测费用和成本的增加。若把检测密度调整为季度检测,不仅可以涵盖更多批次产品,还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查找原因,及时对问题进行溯源。从非重点产品项目中节省的检测费用,还可以用于增加其他产品项目的检测,便于在质量管理全过程中实行立体式质量控制,使有限的检测费用发挥最大的价值。

(2)增加入库现场抽样检测,从根本解决时效和样品不足的问题。通信产品中某些产品的检测具有共同性,检测设备也比较一致。因此,根据各地市的采购情况,可以制定一站式检测方案,如同一地市的不同产品、不同地市的同一产品,或不同地市的不同产品等3种检测方案。这样既可规避物流公司所带来的不可控因素,也可即时获得数据结果,合格产品可以直接出库到工程项目。不仅能保证工期,还能节省不必要的资源、资金的浪费。其次,入库现场抽样检测可以真正做到三方在场,相互制约,确保报告的真实有效性,提升报告价值。再者,物流公司多为签约机构,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其进行管理,而第三方入库现场检测,在降低物流公司运输频率的同时,让自有物流公司的管理可以做到更为高效精准。

(3)建立省市内自检交流平台,强化自检能力,让自检工作落地。通过完善自检制度,建立自检考核与激励机制,增加第三方检测机构与各地市质检人员的交流,提升自检能力,让自检环节充分发挥效力。2014年,辽宁公司多次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针对集采产品自检环节组织培训学习资料,为各地市质检人员搭建起学习交流平台,并取得一定成效。这是一项逐级深入、缓慢渗透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4)重点项目跟踪检测,建立大数据系统。通信产品应用场景不同,性能指标要求也不尽相同,重点项目涉及的核心产品应做到入库检测、工程现场材料抽检、工程初验相关指标测试等,从而通过数据库信息为不同职能部门提供可查询及借鉴的信息。

5矩阵式产品质量检测方案存在的不确定因素

(1)产品分类方式及具体划分可能会存在一定争议。产品模型并非一成不变,质检人员在设计模型的时候,需根据各省市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实施阶段,对横纵坐标的参数进行设定;而后根据产品模型对产品进行划分,并罗列出重要等级,根据重要等级的不同设计检测范围以及密度。在此划分过程中,典型产品更容易明确,而中间产品容易带来一定困扰,因此中间产品可以指定统一检测方案。

(2)各省市质检人员能力不一,且有较强流动性,自检工作落实存在一定难度。矩阵式产品质量检测方案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需要专职人员充分理解方案的主旨核心,掌握执行关键节点,故对质检人员的能力有相当的要求;同时,质检人员作为方案执行的核心,相对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6矩阵式产品质量检测方案的执行核心环节

鉴于矩阵式产品质量检测方案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执行必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汇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进行不断地调整细化。

(1)矩阵式产品质量检测方案的确立应以制度为基础,强化矩阵概念,聚焦质量细节,规范质量管理体系。

(2)矩阵式产品质量检测方案涉及到集团与省公司/省公司与市公司之间的协调,同时,也需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全力配合。因此,一个高效安全的协同平台至关重要。

(3)矩阵式产品质量检测方案的执行是一个内外部协同的过程,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外部资源,对中国移动内部管理机制以及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了解有限,配合执行时可能存在一定偏颇。因此,专项方案小组的组建非常必要。专项方案小组人员应包括省市公司质检人员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专职人员,组建的宗旨界定为“信息互动,专长互补”,即公司质检人员如实汇总产品终极应用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产品技术规范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则需根据产品标准及检测方法确认检测方案的可行性及执行细节。

(4)矩阵式产品质量检测方案的终极成果实为大数据。大数据库的建立,必将涵盖供应商信息、集采产品信息、设计方案信息、工程实测指标等,为更好地贯彻集团所倡导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7结束语

第4篇

1.1煤的水分

在进行筛分过程中,对于那些水分比较小的煤炭往往会采取干式筛分的方法。而那些水分比较大的煤炭,则会使用冲水的湿式筛分的方法,这要根据煤炭的水分多少而定。可以看出煤炭的水分影响着该采取哪种方法进行煤炭的筛选。

1.2煤的粒度组成

显而易见,如果煤炭中的颗粒比较大,那么是不利于筛分工作的进行。在现实生活中,筛孔的大小有6mm,13mm,25mm以及50mm这几个类型。倘若煤炭颗粒比较大,那么就无法通过筛孔,起不到筛分的效果;若煤炭的颗粒和筛孔的大小相近,那么也很有可能会堵住筛孔。因此在进行筛分的过程中,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1.3筛板和筛孔的形状

在进行煤炭筛分的时候,一般来说筛分的粒度都会大于25mm,所采用的筛板是圆孔的,并且是按照菱形的形状排列的。25mm的筛孔,可以用冲孔筛板,或编织筛网,编织筛网应防止筛条滑动,筛孔变形。对于1mm以下筛分采用条缝筛板0.5mm以下的可以用条缝筛板(用螺杆穿筛条上圆环或焊接的)或尼龙筛网。不论是筛板或筛网,本身须绷紧,并和筛箱紧固,这是十分重要的。既可以延长筛板、筛网、筛箱的寿命,提高筛分效率,而且可以减轻噪音。

1.4筛面的长度,宽度及其倾角

一般来说,如果筛面的宽度越大,那么就意味着煤炭通过筛面的可能就越大,如果筛面的长度越长的话,那么筛面的工作效率就越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筛面的宽度越大,长度越长就越好,因为一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那么筛面的工作效率反而会下降。筛面放置的倾角决定着煤炭在筛面上的速度。筛面放置的倾角越大,就意味着越倾斜,那么煤炭在上面的移动速度就越快,工作效率就越高。要想让筛面的倾角达到最理想的状态,那么就要在筛子的结构和质量上有所要求,因为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忽略了离心力的作用。一般来说,我们将筛面的倾角设置为15°到20°之间。

1.5抛射角

首先什么是抛射角?抛射角指的是筛箱运动的方向跟筛面之间的角度。一般来说,抛射角越大的话,那么对于物料来说就更加容易穿过筛孔,但是这样一来,每次处理的分量就比较小。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控制好抛射角。在进行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要将抛射角控制在30°到55°之间。因为在这个范围以内,就能控制好速度和处理量的关系问题。在我国煤炭行业中,抛射角大都设置为45°,这样既可以保证了运动的速度,又使得处理量不至于过小。

1.6振幅和频率

振幅的大小和频率的高低和筛分工作密切相关。在筛分过程中,我们一般将筛箱的振幅的大小设置为2mm到5mm之间,将筛箱的运转速度控制在每分钟运转800到1500圈之间。为了测量直线运动筛分机的振幅,一般直线振动筛筛帮上都画着测量振幅的三角形,在测量三角形画着一组平行于基线的平行线,上面标有刻度,表示三角形相应截割的宽度。当筛箱振动,人在视觉上的滞留,将看到两个三角形,斜边的交点所指截宽,就是筛分机的行程

2煤炭质量检测方法

考虑到影响煤炭筛分工作有着诸多的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煤炭质量检测分析系统”进行检测,不仅可以将煤的水分、煤的粒度组成、筛板和筛孔的形状、筛面的长度,宽度及其倾角、抛射角、振幅和频率这些因素考虑其中,而且也更加方便简洁。运用“煤炭质量检测分析系统”进行煤炭质量的检测,有着众多的优点:其一,煤炭的有关文件,检测人员各方面的信息都可以得到管理和保护,使得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其二,将检测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这样有利于检测工作的顺利完成;其三,实现了对检测设备的管理和保护,一旦发生了设备故障就会有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维修,这样可以保证煤炭生产的质量;其三,可以对数据进行相关的运算,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些论断,做好煤炭质量的检测工作。在筛分的过程中,考虑到煤的水分、煤的粒度组成、筛板和筛孔的形状、筛面的长度,宽度及其倾角、抛射角、振幅和频率等这些因素,如果一个个去考虑的话,就显得比较麻烦。而“煤炭质量检测分析系统”则将这些因素全部都考虑在内了,所以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可以一次性解决全部的问题,不仅工作效率提高了,而且经济效益也会得到提高,这对企业来说是可喜的。“煤炭质量检测分析系统”可以按照既定的计算方法,直接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出各方面的数据,比如说煤炭企业的出井煤、存仓煤、销售煤、进厂煤、入炉煤就可以很容易得到,这样就可以进行整理和规划。“煤炭质量检测分析系统”将煤炭生产的几个环节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具体来说,就是将数据的采集、加工、分析,传递,生产联系在了一起,这样一来,质量部门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煤炭生产各方面的信息,做好整体上的把控,煤炭企业的效益得到了保证。“煤炭质量检测分析系统”能够达到国家采样检测方面的标准,因此在进行自检,送检,抽检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因此在各种行业的质量检测中,都能够得到应用。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射线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焊接质量

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和新兴材料的使用,我国电力事业得到迅猛发展,电厂管理者对焊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电力工程焊接过程中,现场焊接作业易受材料种类、焊工技能等因素的影响,此时,做好焊接质量管理工作对保障设备焊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无损检测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在电子、机械生产等方面得到广泛使用,也成为保障电力工业用电安全的重要手段。电厂工程中无损检测工作具有流动性强、作业难度高等特点,要保障无损检测和焊接质量,关键在于合理监控无损检测活动。此时,我们不单要做好焊接管理工作,也要加强无损检测工作,以此达到全面控制电路工程焊接工作。本次研究从无损检测技术入手,分析电力工程焊接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进一步介绍提升电力工程焊接质量的建议,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1无损检测的定义及方法

无损检测是指基于不影响或危害被检测对象具体功能条件下,通过射线、红外线等技术对设备、零件、材料等实施物理、化学、缺陷的检测技术。有学者研究指出,美国宇航局调查如今世界上大约有70多种无损检测技术。通常情况下,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超声、交流场测量、声发射检测等,其中,超声和射线照相检测技术是电力工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下文主要对这两种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1.1射线检测技术

射线检测具有穿透性好、电离作用等优势,主要应用在电子、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铸件、焊缝的检测中。这种检测手段的原理为:根据射线在介质中传播的衰减特性判断。如果强度均匀的射线由被检测对象一面注入其中,由于缺陷与被检物材料对射线衰减特性不同,透过被检物不均匀的射线强度,以此判定被检测物表面或内部存在缺陷。但这种技术在电力工程中使用存在一定的缺陷:复杂的工艺、摆放位置不当、现场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其最终检测结果。

1.2超声检测技术

超声检测技术因具有投资成本低、反应速度快、灵敏性高等优点,得以在金属板材、铸件、房屋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超声检查的原理为:借助超声波在界面给出的反射、折射及其在介质传播中的衰减,由发射探头向被检测对象发射超声波,接探头接收从界面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或透过检测对象的透射波,检查设备是否存在缺陷,并对缺陷进行定量、定位。但这种检测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如下:对比较复杂或具有不规则外形的固体检测难度加大;对体积型缺陷敏感度较大,从而影响物体的检测结果;这种检测技术会受到材料材质、晶粒度等因素的影响;除检测自身存在缺陷,具体操作中还会受检测人员工作经验、主观性等方面的影响。

2电力工程焊接质量管理不足之处

目前,多数电力工程焊接管理中依然存在忽视焊接技术、单凭经验工作的情况。具体表现为:(1)电力工程焊接人员只有接受技术培训,才能保障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水平达到电力工程焊接工作的要求。现阶段,多数电力公司忽视焊接工作的管理,对焊工操作项目管控不严,甚至出现无证操作的情况。部分单位焊前培训制度早已名存实亡,遇到作业高峰期,因人手不足,往往执行以练代训的模式,焊接产品质量堪忧。尤其在新型耐热钢被广泛使用以后,电建单位缺少这类人才的储备。(2)部分电力工程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过程中,工艺评定一般被焊前考试取代,只有重视焊接工人的工艺评定工作,才能全面提升电力工程焊接质量。

3案例分析及建议

3.1案例主管管道焊口状态

某电厂一期工程的设计容量为6006MMW,1~4号锅炉使用双火焰、一次再热、超临界、露天直流锅炉。锅炉最大连续出力为1950t/h,其中,过热器出口压力和温度分别为2534MPa、542℃,再热器出口温度、压力依次为569℃、425MPa,锅炉效率高达9384%。根据工程管理模式,管道焊接与检查工作由不同的承包商完成。锅炉本体监测的大径管、小径管分别为672个、34212个,锅炉本体合金钢焊口为31104个,小径管高合金焊口、异种钢焊口分别为1948个、8222个。锅炉本体小径管使用全氩弧焊接法,1~4号机组主蒸汽、再热热段、冷段等动力管道共有376个焊口。

3.2无损检测

(1)为保障焊接工程的质量及效率,使用无损检测技术辅助焊接作业。使用无损检测时,其温度控制在50℃以上,并挑选上述管道总数的十分之一进行抽样检查,全面检查焊接口质量。在进行无损检查时,选择台塑线软件完成监测和管理工作。实施焊接操作过程中,由于锅炉自身结构比较复杂,应对其内部所有管道实施检查。同时,为准确显示工程的进度,工作人员要认真记录相应的数据,并制成表格存档。根据案例数据可知,2号与3号锅炉存在显著差异,因2号锅炉工程进行一半后挑选射线软件对其展开无损检查。而3号锅炉具体实施过程中,一直使用射线监管开展无损检测。这种方法能保障整体检查所有工程,详细记录各项数据,确保所用商品达到规范要求。如果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达标的零件,需及时返修或实施调整,这种检查方法不单能提升商品焊接质量,也可保障整个电力工程的工作效率。(2)必须注意,国内锅炉本体小径管一般只进行1次射线检查,本案例中锅炉本体小径管实施2次射线检查,以提升缺陷检出率。结合管排布置情况,进行2次90℃射线检查,主要包含一级过热器、再热器等。由于超声波检测无法准确检出返修焊口的缺陷,此刻需要借助射线检测进行验证,从而得到合格的商品。各项工程结束后,再对各设备内部清洗程度进行检查。(3)在探讨电力工程无损检测过程中,为保证焊接后各管道接口的稳定性,在焊口热处理前后均进行一次检查。实际进行焊接操作时,因某些部件需将母材固定起来,待其外表无棱后,方可进行全面的浸透检查,以保障焊缝的完整性。必须注意,有裂痕的部件批改或返修时,需通过浸透检查明确裂痕部位,准确进行修正处理。

4针对电力工程焊接管理与无损检测工作的建议

现代电力工程中,焊接管理和无损检测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在保障电力工程质量中均占据重要地位。加强对焊接工作管理和无损检测的重视,制定合理的执行标准,方可保障电力工程焊接质量和无损检测规范化。同时,各企业和管理部门要做好焊工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培训过程中,以实践操作技术为主、理论为辅,在理论的指导下,展开相应的培训工作。培训老师要求每位新来的焊工焊接一块试板,便于了解其的水平,从而有的放矢、有所侧重的开展培训和指导工作。必须注意,培训老师要求能焊出经得起他人挑剔的焊缝,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如此一来,焊工能在以后的培训过程中服从教师的安排,虚心向他们学习。在老师讲解完操作技能后,由于每位焊工理解程度存在差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时常会碰到各类题目,这就要求焊工老师不断巡回检查,不断提醒、纠正焊工的错误。通过这样有规律、有计划地培训,发现每位焊工的特点,提升焊工的技能水平。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工程对焊接质量和无损检测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次研究从无损检测技术入手,以某工程实例为依据,全面分析电力工程焊接质量与无损检测的应用,提出改善工程焊接质量的对策。

作者:朱星星 单位:湖北省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1]孙言蓓.电力设备无损检测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5(18):29~30..

[2]崔百涛.浅析电力电缆X射线无损检测技术[J].江西建材,2016,23(15):205,210.

[3]师俊杰,邵季飞,石家铭等.电磁无损检测技术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5,13(20):63,65.

[4]姚勇琦.探究电力工程焊接质量与无损检测的管理与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13(1):206.

[5]蒋弘波.电厂建设焊接管理及无损检测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8):1333~1333.

第6篇

关键词:检测国家认证信息平台抽样建材样品

一、引言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材科研、技术开发、企业生产和建筑工程施工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评定和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依据和必要的手段,也是发展建筑科学技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包含建材检测在内的检测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的检测机构成立历史并不长,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20年的时间,而且大都是从实验室演变而来,主要设立在国内专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相关的大型企业中。

二、现状

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统计,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宽,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仅与建筑、建材有关的实验室就多达4600余家。在这4600余家建材建筑检验实验室中,仅企业实验室就占去了40%的份额;而监督检测机构所占的比例,只达到整个行业的30%,监测力量颇为薄弱;科研院校检测机构几乎与监督部门基本持平,占30%。在众多的实验室中,绝大部分实验室的检测装备相当简陋,科技含量也不高,固定资产不足200万元。实验室操作人员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数不超出10人。年检测收入不足100万元,除去成本,利润微乎其微。定位不准发展失衡因为建材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以科研院校和大型建筑企业内部试验室等附属机构的面貌出现的,大都带有科研与教学性质。而以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名义设立的监督检验室,带有政府色彩,且一直附属于母体的部门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但是,按照国际惯例,没有独立法人资格,检测机构是不能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市场的,尤其是在加入世贸以后。这就为中国的建材检测机构带来了市场风险和压力。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对建材检测机构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检测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假、乱、低、缺”的现象。假,表现在检测的试件假,过程假,数据假,结论假;乱,表现在检测单位内部管理混乱,检测市场秩序处于无序状态;低,表现在检测人员素质低,检测技术水平低,检测管理层面低;缺,表现在缺乏管理手段,缺乏技术措施。

四、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

针对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建材检测管理,提高建材监管水平,有必要改进建材检测管理的方式,以提升检测服务能级,可以将“完善一个平台,激活两个现场,落实三方责任。整治四大顽症,打造五大机制,把握六个操作节点”纳人建材检测工作的重点。

1.完善检测信息平台

掌握信息就是占领了监管的制高点。虽然本市已基本完成了检测行业信息管理系统,也就是城域网建设,但是月报、速报,尤其是连网和数据上传工作还及时,检测信息还不完整、不准确。为确保检测信息的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实现检测信息的有效性,利用检测信息平台为建材监管服务,可以通过月报、速报和连网上传数据的比较,完善城域网建设,最终应直接通过城域网即时传输检测信息,直接利用城域网上传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判断。

2.激活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实现两场互动

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原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现场,对施工现场建材产品状况的描述和取样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完成,检测单位的工作在检测现场完成,仅对来样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实际质量状况。应使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相互联系起来,从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信息跟踪到检测现场的检测情况,从检测现场的检测结论追溯到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状况,实现两场互动,保持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的一致性,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质量和特性。

3.落实建材供应、使用、检测三方责任

从见证取样深化到三方确认,就是要紧紧抓住建材供应商,一旦检测结论产生,就能及时确认各方责任,顺利实现不合格产品的清场和对使用单位的警示。使用方,包括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合理使用和见证使用经检测合格的产品,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根本。检测方就是检测机构,应确保检测的客观、公正,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建材产品质量状况。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应充分发挥这三类对象的作用,通过明确各方责任,规范各方行为,才能有效遏制检测工作中的假、乱现象。

4.整治四大顽症,针对“假、乱、低、缺”实施整治

经过多年发展和治理,检测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要紧紧抓住“假、乱、低、缺”四大顽症开展大规模整治违规行为的活动,向社会表明整治检测顽疾的决心和力度,并着力分析造成顽症的原因,落实对应整改措施和改革设想。对于集体造假、多次造假、社会反响较大的检测单位,加大处罚力度。支持市建设工程检测协会对造假人员,查处一个、吊销一个,绝不护短。

5.把握委托、核查、抽样、试验、报告和评估六个操作节点

委托应更新,应改变现有的委托方式,委托过程应有第三方监督;核查应严格,应核查施工现场建材产品信息,保证检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抽样应科学,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样方案,推行检测机构现场抽样和取样,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试验应规范,应按检测运行法则操作,确保检测过程和检测结论客观、准确;报告应有效,检测信息应即时传输,不合格检测信息应及时上报;评估应专业,对检测工作的开展应进行绩效评估,不断规范和完善各个节点的操作运行。

五、结语

建材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必须根据各自实验室的具体情况,严格依据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检测的每个过程和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各个环节有效地实施。在有效地执行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保证下,不循环地进行自我评价、持续改进,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质量体系。

参考文献:

[1]康立中,何洁.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在检测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建材,2003,(01).

[2]马振珠.中国建材检测行业大透视[J].工程质量,2007,(01).

第7篇

1.1挖桩检查法

挖桩检查法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是一项比较常用的建设方法,同时也由于长期的使用,取得了不少的技术经验,因而在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技术中,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检测方法,也是一项比较具有规范性的技术。通过挖桩检查法,可以检查水泥搅拌桩的成型程度,以及水泥搅拌桩的圆润和均匀程度。使用挖桩检查法的主要目的是对水泥搅拌桩的搅拌效果以及搅拌桩的桩顶是否平整进行检测,从而为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证。

1.2轻便触探仪触探法

轻便触探仪触探法也是进行水泥桩搅拌桩质量检测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技术。但是在使用该技术时,应该切记在检测粉喷桩时与检测其他桩体有很大的区别。检测其他桩体时,一般要将触探点放在桩体的中心部位,但是检测粉喷桩就有所不同。检测粉喷桩的触点应该放在距离桩体中心部位的五分之二处,在确保监测方法正确的基础上,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1.3静力触探法和标贯法

具体的统计手段我们可以使用数理统计,比如对于静力触探和贯入阻力的比,以及它和无测限的抗压强度基本上是跟着龄期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龄期增长之后,桩身的强度也在逐渐变强,由此可知,静力的触探法适合当桩体成型之后的时期来做。而且该方法具有诸多优点。

1.4钻孔取芯法

这项工作中,人是最重要也是最为核心的因素,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钻探工作的工作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对取出的芯样在抗压强度方面上更为明显。同时对芯样有影响的因素还有很多的方面,比如钻头的材质,头的具体形状,都会对芯样在无测限的抗压强度,造成深刻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尽量选取那些直径较大的金刚石钻头。

由上述可知,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技术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并且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注意事项。所以,就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技术本身来说,就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技术。然而,以上的几点方法只是对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技术的一点点介绍,其具体的方法应用更为复杂。然而,由于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对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技术加以重视和研究,并且还需要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检测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2水利工程搅拌桩质量评定

首先,要保证水泥搅拌桩的单桩或者是其复合地基要按照设计的要求来建设,满足设计中的各项标准。其具体的标准为单桩桩体要在二类桩以上,并且一类桩要占多数,二类桩只能占15%以下;其次,仍然是单桩评价标准要在二类桩以上,并且一类桩占多数,不少于总数的百分之六十,剩余的桩体要确保合格。

3结语

第8篇

1.1建筑物概况

该楼平面形式呈矩形,东西向布置,长45.6m,宽18.6m,为6层框架结构建筑,1层为商铺,层高为4.5m,2层为辅助办公用房,层高为4.5m,3层~5层为办公用房,层高均为3.6m,6层为设备用房,层高为5.1m,室外地坪标高-0.300,建筑总高度为24.9m;该楼基底面积为901.82m2,1层面积为901.82m2,2层面积为916.82m2,3层、4层面积均为909.32m2,5层面积为894.32m2,6层面积为718.56m2,建筑总面积为5250.16m2。该楼于2012年10月份开工,2013年11月份主体完工。根据设计图纸显示:该建筑工程类别为三类公共建筑,结构的正常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及屋面防水等级均为Ⅱ级,建筑结构安全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为Ⅲ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本工程室内地坪±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809.70m。该楼地基处理方式采用3∶7灰土换填垫层法,以第①层粉质粘土层为持力层,换土深度为素混凝土垫层底向下1.5m,外扩基础外缘2.0m;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底标高-2.000,基础高800mm,底宽2500mm,下部为厚100mm的素混凝土垫层。该楼未设置变形缝,上部结构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楼屋面为混凝土现浇板,板厚100mm,现浇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基础垫层C10,基础及1层、2层柱、梁、板均为C30,3层~6层柱、梁、板均为C25,1层~6层过梁、圈梁、构造柱及楼梯均为C25;现浇混凝土浇筑方式均采用商混泵送,钢筋采用HPB235,HRB335和HRB400级钢,钢板采用Q235-B和Q345-B级钢,钢筋保护层厚度基础为40mm,梁为25mm,板为20mm;±0.000以下填充墙采用MU10非粘土烧结实心砖砌M10水泥砂浆,±0.000以上填充墙采用MU3.5加气混凝土砌块砌M5混合砂浆,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不大于7kN/m3。

1.2检测环境

现场条件:晴,室外温度:8℃,室内温度:12℃,相对湿度:24%,气压1000.5hPa。试验室条件:20℃,相对湿度:45%,气压1001.9hPa。1.3工作目的通过对受检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现场检测,以确定该楼施工质量能否满足设计图纸及现行验收规范的要求。

2检测内容及结果

2.1结构构件外观质量检查

依据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版)第8.2条规定,经对该楼1层~6层主体结构承重系统构造及结构整体性详细勘查后,未发现各构件间的连接处存在明显松动、变形和其他残损情况,混凝土梁、板、柱、墙外观质量不存在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缝、连接部位缺陷、外形缺陷、外表缺陷等现象。

2.2混凝土结构构件尺寸偏差检查

依据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版)第5.5.2条及第8.3.2条规定,该楼1层~6层应按楼层划分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件,根据本工程的现场实际检测条件,采用随机均布抽样检测的原则,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梁柱轴线位置及截面尺寸、楼板厚度、柱垂直度、层高、表面平整度、钢筋数量及间距等进行了实测,本次所检混凝土各结构构件的尺寸偏差的合格率均大于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第3.0.6条所规定的合格点率为80%的要求,实测评定结果均为合格。

2.3楼板挠度检测

依据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3.4.3条规定,采用随机均布的原则,在该楼1层~6层每层分别选择了10块顶板,共计60块楼板底面进行了现场挠度检测,结果均可满足要求。

2.4楼体倾斜观测

依据JGJ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采用TDJ2E型光学经纬仪对该建筑物的外墙体作了倾斜观测,观测点A,B,C,D全部选在外墙角的最高顶点处,倾斜值(水平位移值)为观测点偏离其所在外墙外边线的最大值,检测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该楼西北角C点倾斜值及变形量最大,最大倾斜值为向东6mm,根据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版)中表8.3.2规定垂直度(倾斜量)为楼高的1/1000且不大于30mm,该楼限定的顶点位移不超过25mm,现阶段该楼上部承重结构的侧向位移均远小于此限定值,故受检建筑物顶点垂直度(侧向位移)均符合规范要求。

2.5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本次所检该楼钢筋保护层厚度:梁为25mm,板为20mm。依据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版)中10.1条和附录E的规定,采用随机均布的原则,对该楼梁、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抽检,梁、板类构件分别抽取总量的2%且不少于5个,对选定的梁类构件检验其全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对选定的板类构件抽取7根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所检钢筋在其有代表性部位测量1点,本次检验采用非破损方法,所用仪器为DJGW-1A型钢筋位置测定仪,检测误差小于1mm,其中梁类钢筋保护层规范规定允许偏差为+10mm,-7mm,板类钢筋保护层规范规定允许偏差为+8mm,-5mm,当全部钢筋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检测结果判定为合格,详细测试结果均合格。

2.6混凝土强度实体检测

本次所检该楼现浇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基础及1层、2层柱、梁、板均为C30,3层~6层柱、梁、板均为C25,现浇混凝土构件施工方式均为商混泵送。由于本次混凝土构件的检测条件与规程JGJ/T23—2011中的第6.2.1条和第6.2.2条的适用条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当地质监站又无明确表示应采用钻芯法进行修正,所以本次的检测方法采用单一回弹的方式,仪器采用ZC3-A型混凝土回弹仪,依据JGJ/T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中的规定,采用随机均布的原则对受检区混凝土构件进行了随机抽样检测,抽检数量不少于同批构件总量的30%且不少于10件,每个构件平均分布10个测区,测区面积不大于0.04m2,每个测区16个测点,受检各构件碳化深度根据JGJ/T23—2011中4.3.1条和4.3.2条的规定,进行多点测量,取其平均值为该构件的碳化深度值。本次回弹点基础及梁、柱位于其侧面,水平方向进行,板位于其下表面,向上90°进行,依据JGJ/T23—2011中的5.0.1~5.0.4附录B进行强度换算,用7.0.2,7.0.3,7.0.4条进行推定,评定结果见表2,实测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

3检测结论

第9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也随之不断增多,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本身的适用性和项目的投资效果,同时也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基于此点原因,必须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加以高度重视。工程质量检测作为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首先对工程质量检测的重点进行分析,随后介绍了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工程检测在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期望能够为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给予一定的帮助。

引言

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是整个工程建设中控制工程质量最重要的手段,工程质量的具体结果也是判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所以检测工作的质量好坏,必将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工程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就工程检测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展开探讨,仅供参考。

一、工程质量检测的重点在建筑工程中,影响工程的质量的因素较多,尤其是施工阶段关键工序的质量。因此,在进行工程质量检测时,重点应以施工阶段为主。下面对建筑工程中关键工序的质量检测要点进行分析。

(一)地基基础工程

地基基础主要指的是基坑工程,这一工序属于整个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旦地基基础发生问题,则会对整个工程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因此,对该环节的质量检测,应作为重中之重。

1.地基质量检测。地基大致可分为天然地基和改良地基两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触探试验、荷载试验、剪切力试验以及动力测试等。①预压改良地基。质量检测要点如下:塑料排水带的滤膜渗透系数、纵向排水量和复合体的抗拉强度等性能指标须符合设计要求;通过透水性试验和颗粒分析对砂料的含泥量和渗透系数进行检测,以此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地基预压前后均需采集适量的土样进行剪切试验,检验处理效果;预压加载期间,应对加载速度、位移、变形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地基稳定。②换填垫层地基。对于该种地基基础应采用分层法对垫层的质量进行检测,并且需根据垫层土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③复合地基。可以采用钻孔取芯试验、触探试验、静荷载试验等方法对此类地基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场地较为复杂的复合地基应认真检测处理效果。

2.桩基工程。①混凝土灌注桩持力层检验。需根据设计要求对桩端持力层、桩孔走向和表面岩层等进行检测,并对孔底土层的承载力进行复验。②单桩承载力试验。可采用静荷载加载试验来确定桩的竖向承载力。

3.地下结构施工监测。①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可以利用测斜仪测量结构及土体的变形程度。②内力监测。通过事先安置在钢筋笼上钢筋应力计监测结构的应力变化情况。③地下水位监测。可采用布井的方法监测地下水位,并根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降水设计方案。

(二)钢混结构工程

1.钢筋检测。①钢筋位置。可采用钢筋位置检测仪进行检测,该仪器能够准确的测定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具置以及混凝土保护层的具体厚度。②钢筋锈蚀。在钢混结构中一旦钢筋出现锈蚀,会使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受到直接影响,所以应对钢筋的锈蚀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可采用半电池检测法进行钢筋锈蚀程度的检测。

2.混凝土内况。主要是指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缺陷或是施工不当造成的缺陷,超声波检测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混凝土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探明缺陷的具置,便于及时补救。

3.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回弹法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

二、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工程质量检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之中,包括工程施工前期质量检测、施工过程质量检测,对于确保工程建筑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一)工程施工前期质量检测的重要性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对原材料进行检测,以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并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这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施工前,原材料应由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投入使用。(二)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性环节,这一过程的质量检测重点是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质量进行检验,如果发现某道工序存在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坚决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这样才能确保每道工序合格,确保工程整体质量。三、工程检测在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一)检测机构的人员。   1、人员素质与水平。一个检测机构的水平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人是检测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对关键人员的任职条件应加以规定,如受教育程度、理论基础、实际工作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工作经验等。当前,由于检测市场的恶性竞争,生存问题已成为众多检测机构的难题,由此对检测员的检测质量意识有很大的冲击。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有些检测人员放弃了应有的职业道德,因此,检测机构不仅应有长远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计划,更应重视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广大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检测人员进行监督,特别是对短期雇佣人员和在培员工的监督。

2、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的监督。

随着检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检测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为了经济上的利益去迎合委托方,甚至弄虚作假,导致检测质量无法保证。当前这样的形势下。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除了自身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外,外部对检测质量的监督显得更为有效和必要

2.1检测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督。通过行业自律规范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

2.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检测机构的检查监督。即通过有计划的安排部分检测项目的样品由建设或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督单位共同见证取样,然后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送检,检测机构也必须对该部分的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负责。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同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检测机构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对检测质量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的形势下,以上的监督还是不足够的,各有其局限性。应该建立一个对检测全过程进行独立见证和评价的机构(所谓的检测全过程就是指从样品的抽取或制作到检测报告的生成),该机构完全独立于建设、施工、设计、监理、检测单位,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或直接领导。由精通各专业检测的技术人员组成。由该机构对每一家检测机构进行独立见证和评价。由该机构定期不定期地抽查一定比例进行独立见证和评价。该机构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每个检测机构的独立见证和评价报告。把独立见证和评价报告纳入到检测机构和相关检测人员的信用档案中。对于信用不好的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采取限制从业的措施.并把检测机构的信用作为今后的检测机构资质就位、政府工程检测招标的重要评判依据。这样会大大促进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