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经济问题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ISSN:1004-972X

  • CN:14-1058/F

经济问题杂志

经济问题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问题杂志本刊特稿
1-9

生产力理论的辩证认识与现实意义

作者:李松龄 单位: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生产力理论的深化认识:一是要辩证分析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中的使用价值理论;二是要辩证分析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中的相对剩余价值理论。使用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能够揭示资源有效配置的原理,为如何发展生产力提供理论支持。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能够解释资本有偿占有超额剩余价值的问题,有利于激发资本所有者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产力理论的辩证认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欢迎订阅《经济问题》杂志

10-14

新常态下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作者:焦斌龙 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新常态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高速增长、创意为先、并购重组和融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解决文化消费潜力难以激发和无效供给严重难题为导向,全面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并购整合和融合优化发展资源,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集聚化、专业化和资本化,为人民群众提供适应其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15-20

生态文明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作者:薛伟贤; 郑玉雯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生态文明是由生态环境、经济效率和社会发展构成的复合体系,在现有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界定。基于此,运用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选取的42个主要国家,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率、社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生态文明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的分析结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发展现状的现实考量,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提出构建社会—经济—生态一体化的复合生态系统,力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基于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理念互学互鉴,在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问题杂志理论探索
21-25

以人为本视域中生态文明建设探析

作者:詹玉华 单位:合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建设为了人、依靠人,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其中,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是根本属性,人民的主体力量是基本依靠,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内在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价值理念和目标导向。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引领建设的新维度、新方向和新境界。

26-30

论《管子》财政思想与现实价值

作者:耿振东 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管子》认为,国家财政收入的目的是让政府成为经济活动的最大受益者,借'利出于一孔'使'民力可得而尽',最终达到'其国无敌'。其所主张的获取财政收入的原则是'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方法有四种:国家产销盐铁、国家敛轻散重、国家组织放贷、国家垄断铸币。体现出三个特征:垄断、强制、抑商。《管子》财政思想不但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1-34

从资本循环公式看企业的低碳型创新

作者:张万兴 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企业或资本的积极参与。从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公式来看,建设低碳经济有五大着力点:资金投入;生产资料,尤其是能源的创新;低碳型劳动力的培养;生产过程的低碳化创新;低碳产品创新与推广应用。

35-41

社会资本对收入的作用机制——从社会资本的资源配置功能分析

作者:刘倩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

摘要:从社会资本对收入差距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出发,分别建立模型,来分析社会资本如何通过两类资源配置的方式对收入产生作用。通过对理论模型的分析发现:从个体角度来说,低收入群体应该注重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相结合,避免进入由'低社会资本陷阱'导致的'低收入陷阱'。同时,由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自身以及下一代教育的投资从长期看也是可以改变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模型分析了如何通过社会资本投资优化资源配置,加深了社会资本对收入作用机制的理解,尤其是从长期来看社会资本对造成收入差距、收入分层起着重要作用,进而为完善教育政策、建立非正式信贷市场渠道,建立良好市场环境等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42-47

运用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王亚丽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商学院

摘要:通过分析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及其所蕴含的宏观经济均衡思想,认为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于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仍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肯定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的当代价值,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义。同时分析了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指出运用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宏观经济均衡思想,建立和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宏观经济学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

经济问题杂志宏观经济
48-52

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弹性估计

作者:吴永超; 谢正娟 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工业污染防治投资不同于一般生产性投资,其对宏观经济增长到底是正向效应还是负向效应,有待研究和探讨。基于时变弹性的C-D生产函数,将资本、劳动、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投资产出弹性作为状态向量,构建了状态空间模型,并运用Kalman滤波算法对2000-2014年我国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投资的产出弹性系数进行连续地估计。结果显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投资的产出弹性系数在-0.117~0.300范围间波动,均值为0.099,其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是主要的,但在2003年和2012-2014年这四年出现了负向效应;从趋势上看,污染防治投资产出弹性系数波动幅度较大,2000-2007年先降后升,2007年以后持续下降。弹性系数呈下降趋势波动的原因在于:短期内污染防治投资对一般生产性投资的'挤占效应'、工业企业缺乏污染防治投资的内在动力、政府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领域的政策规制等。

53-55

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的探讨

作者:李毅 单位: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内外失衡的状态,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与政策应对方面理论界尚未形成统一共识。对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具体状态的分析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存在内部衰退和外部顺差的内外失衡状况,进一步分析指出当前经济增长主要面临的问题在于持续多年的官方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外部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机制不足,并提出应推行旨在调结构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建议。

经济问题杂志财政金融
56-62

中国短期资本流动对企业债发行的影响——基于2008-2015年月度数据的计量分析

作者:袁锐 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通过定义、测算2008-2015年中国的进出口伪报和金融账户中的非直接投资数量,度量这一时期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进而建立VAR模型分析其对中国企业债发行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短期资本流入使得企业债发行先增加后减少,影响时间持续2~3个月,总体解释力度约在15%左右;进出口伪报和非直接投资两个组分对企业债发行的影响在幅度、方向与动态性质上存在差异。

63-67

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的问题聚焦与化解之道

作者:冯志峰 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中共中央党校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财税体制改革,成效较为明显。但是,各地在推进财税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财权事权不相匹配、税制结构不够合理、税负核定不够科学、财政支出不够精细、转移支付不太规范等。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将财税体制改革融入到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之中,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改革和立法、财税改革与相关配套改革之间的关系,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税收体制、强化预算管理、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加强绩效管理考核,才能不断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68-72

省管县财政改革对地方政府财政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部六省倍差法的估计

作者:蒋文华; 刘心怡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产业与城镇发展研究中心; 广州国家创新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利用倍差法实证检验了省管县财政改革对中部六省县域政府财政自主能力、财政汲取能力和财政公共服务配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县域政府财政自主能力呈现下降趋势,财政汲取能力和财政公共服务配置能力呈现上升趋势。省管县财政改革对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总体上,省管县财政改革并未达到提高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预期目标。省管县财政改革对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省管县财政改革效果越明显。

经济问题杂志产业经济
73-78

基于企业区位选址的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作者:张子珍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城乡产业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就会在城乡寻找最佳区位,城乡产业一体化的推进过程就是企业进行区位选址的过程。运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方法,构建了包括城市集聚不经济和信息网络化变量的CICP新经济地理模型,引入这两个因素使模型更加贴近于现实。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企业在城乡的区位选址活动呈现出'分散—集聚—再分散'发展趋势;城市集聚不经济与信息网络化成为企业区位选址和空间布局的分散力量;城乡产业一体化推进中,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发展态势,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分娩期'。在此基础上,对企业集聚与扩散发展阶段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中国东、中、西地区企业出现了集聚与扩散并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