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绿色科技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林业局

  • 主办单位:花木盆景杂志社

  • ISSN:1674-9944

  • CN:42-1808/S

绿色科技杂志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绿色科技杂志自然与生态
1-4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8种植物群落的遮光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秦仲; 李湛东 单位:中国林学会秘书处; 北京100091;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100083; 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083; 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 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 北京100083

摘要: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8种常见的园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群落内部和对照点的光照强度,以及群落的叶面积指数、郁闭度、树高、枝下高和冠幅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在08:00~18:00时段,8种植物群落均可发挥明显的遮光作用,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群落的遮光作用日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分布,大多群落的遮光作用在11:00~14:00时达到峰值;此外,植物群落的树高、枝下高与遮光作用呈显著负相关,郁闭度与遮光作用呈显著正相关。探明了城市公园中植物群落的光环境特性及其影响机制,旨在为科学构建园林植物群落和深入剖析植物群落温湿效应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

5-7

龙脊梯田蓄水保土灌溉技术与应用

作者:刘圣锋; 马建初; 杲俊宇; 范星羽; 李荆瑜; 吴天楠; 唐思毅; 方荣杰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为了解决好龙脊梯田蓄水保土问题,通过采用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水稻“间歇灌溉”技术和常规灌溉在龙脊梯田中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试验中的水土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的灌溉方式下水稻土的平均厚度为“薄、浅、湿、晒”灌溉>“间歇灌溉”>常规灌溉,在各出水口处位置最易造成水土流失。此试验研究结果可为龙脊梯田蓄水保土、维护梯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8-10

秦王川灌区种植牧草抗风蚀及减少养分流失效应研究

作者:肖艳荣; 王娟; 景晨昇; 李昂 单位:兰州城市学院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为了探究种植牧草对秦王川灌区土壤风蚀和养分的影响,试验以种植春小麦和无芒雀麦地及裸地(CK)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植被地表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以及地表湿度、粗糙度、土壤含水率和地表风蚀量,比较了不同处理对地表土壤细颗粒物和土壤养分流失的差异。结果表明:裸地风蚀量最大、达1.7 kg/m^2,小麦地次之,雀麦地最小、仅为0.8 kg/m^2;小麦和雀麦地土壤有机质分别比裸地提高近5.5%和7.3%,土壤有机质损失量大小顺序为裸地>小麦地>雀麦地;植被盖度、地表湿度、地表粗糙度和土壤含水率等指标的大小顺序均为:雀麦地>小麦地>裸地。在风蚀季节,秦王川灌区裸地的风蚀量和有机质流失量均为最大,种植雀麦可显著减少耕地土壤风蚀危害,减少土壤有机质流失。

11-13

西南地区山地干热河谷困难立地生态修复措施

作者:罗绍芹; 徐凡迪; 李帅锋; 李红云 单位:云南省永仁县林业局; 云南永仁651499;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昆明65020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云南昆明650224; 云南省永仁县国有林场; 云南永仁651499

摘要:指出了近年来,造林绿化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造林工作重心已从宜林地和荒山造林转移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上。干热河谷由于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区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所取得成效,提出了适宜树种选择、整地方式、保水剂应用技术及坡改梯工程等对干热河谷的生态治理具有有效性。

14-17

甘肃民勤连古城部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

作者:蔡海; 申海香; 龚建军; 王森山 单位:武威职业学院; 甘肃武威733000;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以民勤连古城部级自然保护区4个不同生境为研究对象,于6月对荒漠土壤动物进行了收集,共收集获得12个类群2349只土壤动物个体,优势类群整体以鞘翅目、蚁科、蜘蛛类群为主。探讨了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群落相似性。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和生境土壤环境条件是决定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相似性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可为荒漠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打下一些基础,为保护区的健康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18-21

坡向和坡度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研究--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结缕草草坪为例

作者:蒋跃; 靳亚丽 单位:上海勘探设计研究院; 上海200434; 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 上海200041

摘要:为了解不同坡向和坡度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6年夏季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东南西北四个坡向以及7度和22度两类坡度结缕草草坪的坡上、坡中、坡底三个坡位进行了采样,对其中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土壤动物个体数为南坡(30.11%)>西坡(26.96%)>北坡(21.65%)>东坡(21.28%)。不同坡向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坡顶各多样性指数相对坡中和坡底较小,坡中和坡底差别不大。7度坡底显著低于坡顶,22度坡个体数为坡顶>坡底>坡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坡向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间接影响,较大坡度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更明显。

22-23

基于生境质量的滇金丝猴栖息地的评价与分析

作者:邢璐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云南昆明650221

摘要:指出了生境质量、物种种群之间的交流都对物种的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以滇金丝猴栖息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指数、景观变量和层次分析法,识别了应该在哪个栖息地进行植被修复来提高生境质量,进而提高滇金丝猴数量;分析了应该哪部分栖息地间最先实现物种交流能更加便捷和安全;探讨了是否可以增加一处人工保护区来提高滇金丝猴数量。结果表明:应在G4、G5、G15栖息地进行植被修复。在G8、G9、G10栖息地间率先实现种群交流;在G3、G4栖息地中或许可以增加一处滇金丝猴人工保护区。

24-26

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机制研究

作者:周奕辰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400074

摘要:指出了石漠化是一种制约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土地退化现象,其主要的表现为基岩裸露、植被退化。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查阅分析,从生态系统内因以及人为外因两方面对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地形地貌、岩性、土壤、气候、水源、人为破坏是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恢复石漠化地区植被的建议,以期能为完善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机制以及植被重建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27-29

基于GIS的小流域坡长坡度因子提取研究

作者:黎雅楠; 张盼盼 单位: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710075;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710075;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指出了坡长坡度因子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地形因子。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已被广泛应用于流域尺度的土壤侵蚀评估中,地形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用坡长坡度因子来表征,因此坡长坡度因子(LS)计算是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的关键。以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九龙泉沟小流域为例,基于GIS平台利用DEM数据对研究区LS因子进行了提取,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今后土壤侵蚀评估中提高坡长坡度因子LS精确度研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30-33

南岭部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作者:周志平; 林大雪; 陈雪丹; 杨伟华; 苏正荣; 冯进业 单位:广东省天井山林场; 广东韶关512726; 广州林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根据野外调查整理编制了南岭部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名录,报道了保护区植物资源状况,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21科、1093属、3539种,其中以被子植物最丰富,共168科970属3157种,分别占总科、属、种的76.02%、88.75%和89.21%;蕨类植物次之,共46科112属363种;裸子植物共7科11属19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共28种。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按其经济用途将它们分为13类:材用植物198种,药用植物1481种,油脂植物213种,纤维植物111种,淀粉植物172种,杂果植物87种,花卉观赏植物55种,水土保持植物18种,有毒植物53种,绿化观赏植物132种。

33-35

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宣教中药园建设探讨

作者:杨奇青; 邓华格; 陈接磷 单位:惠州市国有罗浮山林场; 广东惠州516131; 广州林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分析了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现状,阐述了保护区建设中药园的有利条件、规划的理念与原则、建设的内容以及布局规划,深入探讨了5个亚区的建设内容,提出了中药园建设应因地制宜、保留木与植被景观效果打造等建设经验,以期为保护区中药园建设及科普宣教提供参考.

36-39

珠江三角洲红树林湿地景观应对极端气候的探讨

作者:徐谙为; 王江萍; 陈红跃 单位: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510520;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湖北武汉430000;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东广州4510642

摘要:基于珠三角洲气候灾害频发的大背景,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红树林湿地及其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讨论了极端气候对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同时探讨了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途径与机制,旨在对珠三角区域红树林在极端气候事件作用下,为进一步量化其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与干扰因子间关系的研究建立基础。

40-41

安徽省沿江地区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分析

作者:周宗圣; 胡星月; 王卉 单位:宣城市气象局; 安徽宣城2420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南京210044; 宣城环保局; 安徽宣城242000

摘要:针对2018年11月26~30日安徽省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大雾天气过程的能见度、温度、湿度、风场以及探空数据进行了仔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雾过程应为辐射雾;500 hPa位于槽后西北气流控制,期间有弱槽出现,总体天气晴好;850、925 hPa上为弱的反气旋结构,主要为偏北风;海平面气压场上安徽省处于弱高压或均压场上,北方弱冷空气南下,有利于形成大范围多日的大雾天气;另外,925 hPa上存在明显逆温,逆温层的建立和近地面较合适的风速以及垂直风切变配合有利于大雾的形成;相对湿度对雾的形成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本次过程中,夜间晴空辐射降温是产生雾的直接原因,由于逆温层和良好的湿度条件使近地面水汽凝结作用明显。在出现雾的过程中,部分台站温度上升可能与水汽凝结放热有关。从雾的预报角度考虑,需关注夜间低云量变化,是否有逆温层建立并且有较合适的风速。

42-43

酒泉一次大范围强降温天气过程分析

作者:张艳艳 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730021

摘要:指出了2015年9月30日,酒泉市出现了大幅度降温吹风天气,但全区无明显降水天气,降温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在500 hPa图中,乌拉尔山山地区形成一低涡中心,该低涡比较稳定,很少移动,主要是受到贝加尔湖北边阻塞高压的影;后期受新地岛附近洋面冷空气北下堆积影响,阻高崩溃,影响系统也开始快速东移影响该区,从而导致该区降温降水天气;数值模式对复杂地形下中低层要素场的模拟,对酒泉市寒潮指标有很好指导意义。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分析场等资料,重点分析了此次强降温天气过程发生的环流背景、成因及影响系统,并对求冬季节强风、低温、降水等天气现象的预报着眼点进行了讨论和总结。以供参考。

44-49

近20年影响皖西南的登陆台风特征研究

作者:黄洋; 金高松; 董方有; 葛红卫; 吴义红 单位:安庆市气象局; 安徽安庆246003

摘要:对2001~2018年在我国浙闽沪沿海登陆的台风进行了统计共计50个,利用安庆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和FNL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登陆台风对皖西南地区风速和降水的影响,着重对在皖产生特大暴雨的0513号台风"泰利"和0808号台风"风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影响过程中,皖西南地区极大风速多出现在台风登陆后6~18 h,最大小时降水多出现在登陆后6~24 h。副高强度较弱时强降水概率较大,台风降水时,低层风场多分为东风系统和西南风系统两类,强降水主要与台风路径、副热带高压及其它系统相互配合有关。东风系统下台风引起特大暴雨主要原因是冷空气进入台风倒槽和迎风坡抬升影响,西南风系统下台风引起特大暴雨的成因是500 hPa台风残存的环流与副高边缘西南急流相结合的结果。